新能源技术现状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05 18:08:48

新能源技术现状

新能源技术现状篇(1)

中图分类号:D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077-01

自上世纪以来,我国以及国外很多汽车公司以及科研机构,在当前的环境以及能源压力下开始积极研发清洁能源汽车,使得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所为我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就是指利用除了柴油以及汽油这些传统能源之外的 能源作为动力供给的汽车。当前正在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有醇类、合成燃料、天然气、空气等作为燃料。

一、新能源汽车种类及特征

(一)醇类汽车

所谓醇类汽车主要是指以乙醇以及甲醇作为燃料的汽车,其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就是乙醇,主要是因为乙醇自身的来源途径较为广泛,在制作的技术上也相对完善和成熟。当前的醇类汽车所使用的主要是乙醇和汽油或者是柴油等依照相应的比例进行混合继而加以驱动,这样就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改造,同时还能够起到有效的降低污染以及节能的效果,但是这样就需要加大燃油喷射量,只有掺醇率达到或者是高于百分之十五的时候,应当对发动机的压缩比以及点火提前角加以改变。

因为乙醇燃料自身的空燃相对比较低,对于发动机相关的进气系统没有太高的要求,自身的自燃性能也不是很理想,辛烷值较高,自身的抗爆性较好,汽车尾气的污染能减少至少百分之三十,这样的汽车最早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福特公司研发。

(二)二甲醚汽车

对于二甲醚来说,其是一种无色同时又无味的气体,自身的清洁以及燃烧性能都比较好,同时所产生的污染也较少,稍加压制就会成为液体,因为十分适合作为一种新式的能源,使用这样一种燃料的汽车是符合美国加州关于超低排放的标准。日本的NKK公司已经研发处相关的使用劣质煤生产二甲醚的相应设备,二甲醚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很难或者是不会排放出一些污染环境的气体,所产生的NOX往往会比柴油汽车排放的低百分之二十。

(三)氢燃料汽车

众所周知,氢是一种清洁燃料,通过使用这样一种燃料,燃烧的效率较高,有助于降低燃料的使用量。另外,氢气能够混入到其他染料之中,继而使得燃料的使用效率有所提升,二氧化氮的排放量有所降低,在各种燃料之中,氢的质量以及密度是最高的,但是其自身的能量目的较低,因此,其自身的不足就是会安全以及储存问题。其中宝马公司一直都在对氢气发动机加以研发,研发出多种款式的氢气发动机汽车。

(四)液化石油和天然气汽车

对于天然气汽车来说,其又被成为“蓝色动力”汽车,主要是以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为主要燃料,其中压缩天然气以及液化石油气是较为理想的一种点燃式发动机燃料,主要是因为这两种燃料自身的成为较为单一,有较高的纯度,和空气进行混合的时候能够做到完全燃烧,同时还能够排出较少的一氧化碳,但是其不足就是储运性能较低,着火的延迟期会比较长。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

我国地大物博,尤其是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分布的区域也十分广泛,在北京、海南以及重庆和上海等地都是我国燃气汽车的重点示范类城市,这些城市在燃油汽车的基础上对压缩天然气汽车以及相关的液化时尤其汽车做了积极研发并进行改装,这些汽车主要是用于出租车以及公交车领域。

我国的山西省是产煤的大省,此地的甲醇汽车项目已经有多年的研发历史,当前已经开始进入商业运行的环节,甲醇汽车所使用的燃料系统,不仅能够用甲醇,同时还能够使用汽油,同时还能够将乙醇作为一种有氧燃料加以使用,这些在黑龙江以及河北省多地进行了推广,另外我国也制定了相关的乙醇汽油燃料的相应标准。其中山西省使用的甲醇中巴车就是一大成功实践。

我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国家也在支持将煤炭作为原料对车用燃料加以制造,通过煤直接或者是间接液化的方式对车用燃料加以制取的项目在我国也得到广泛的推行,在“十五”期间,我国在陕西省以及云南省建立了煤直接液化的示范厂,将煤炭作为原料合成二甲醚或者是石油来作为车用的燃料。

我国对燃料电池进行研究的单位有数十家,但是依旧和国外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说在国外往往是将功率在50KW到80KW的燃料电池用于轿车使用中,但是我国依旧是5KW。这和轿车的使用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我国的金属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在世界排名领先水平。另外,我国的锂电池水平在国际也处于领先地位,在2005年的时候,上海车展比亚迪汽车的EI电动车就已经具有相当好的整车动力性能。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在多种多样的汽车代用燃料里面,CNG以及LPG 是相对来说最为方便的一种燃料,当前有较好的配套基础设施作为辅助应用,在经济性以及排放状况要求较高但是自身的动力性能要求不是太高的公共交通行业中,有较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在美国,最近几年新型公共交通工区天然气汽车的使用十分普遍,在我国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乙醇是一种十分丰富的资源,乙醇汽车的应用前景也相当广泛。对于二甲醚来说,这样一种合成染料自身具有良好的排放效能,同时自身的应用和推广前景十分乐观,尤其是可以作为代用柴油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加以使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混合动力汽车在是未来汽车动力系统的一种主要形式。

对于蓄电池电动汽车来说,其自身的使用效能就远远不如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同时蓄电池电动汽车自身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氢燃料发动机自身的能量使用率还远远不急氢氧燃料电池。所以说,蓄电池电动汽车以及氢发动机汽车自身的发展以及应用前景并不客观。诚然,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未来纯电动汽车也须会有更好地应用。此外,压缩空气动力汽车自身尽管已经实现了排放上的零污染,但是其自身的整体性能和以往传统汽车性能之间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也仅仅能够在较小的范围内对其加以应用和推广。

对于燃料电池来说,其依旧是当前技术条件下能量使用效率最高的一种汽车使用能源,对于燃料电池来说,自身的比能量可以达到一千克200到350KW,这个量是锂电子电池的两倍到三倍,其自身的能量转换率为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这一效率是柴油机或者是汽油机转换率的1.5到2倍,继而也能够有效地实现超低污染或者是零污染,另外燃料电池所使用的氢能源往往是能够再生的。当前主要是以甲醇这一燃料为主的电池技术最为完善和成熟,不管是国内还是在国外很多石油公司以及汽车公司都在对燃料电池汽车进行积极研发,以求能够在之后的汽车发展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结束语

尽管当前柴油以及汽油依旧是汽车主要的燃料来源,但是柴油以及汽油自身的质量要求也逐步提升,代燃料将会在未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其中乙醇汽车以及天然气汽车将会得到发规模的推广和普及,另外二甲醚以及合成燃料也将会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此外,在未来,混合动力系统也会有所普及和发展,至少在三十年的时间内是汽车行业最为有效的解决污染以及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燃料电池在未来的应用也十分乐观,是未来汽车行业主要的应用能源之一,国内的汽车行业以及石油行业应当联手对先进的燃料电池技术加以研发,继而在未来的汽车行业发展中占领制高点。

参考文献

新能源技术现状篇(2)

摘要:电能高效洁净地生产、传输、储存、分配和使用的技术将成为电力技术的重点领域。论文关键词:电力技术;电源 “电力技术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桥梁”,这个论断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研究表明,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尽可能把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使用,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中的比例。因为,在保证相同的能源服务水平的前提下, 使用电力这种优质能源最清洁、方便,易于控制、效率最高。如果能将大量分散燃用的化石燃料都高效洁净地转换为电力使用,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就会大大改善。因此,电能高效洁净地生产、传输、储存、分配和使用的技术将成为电力技术的重点领域。以下将对若干电力前沿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简单评述。 1. 分布式电源 当今的分布式电源主要是指用液体或气体燃料的内燃机(IC)、微型燃气轮机(Microtur_bines)和各种工程用的燃料电池(Fuel Cell)。因其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分布式电源与“小机组”已不是同一概念。 1.1 微型燃气轮机 微型燃气轮机(Micro Turbine),是功率为几千瓦至几十千瓦,转速为96 000 r/min,以天然气、甲烷、汽油、柴油为燃料的超小型燃气轮机,工作温度500 ℃,其发电效率可达30%。目前国外已进入示范阶段。其技术关键是高速轴承、高温材料、部件加工等。可见,电工技术的突破常常取决于材料科学的进步。 1.2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直接把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洁净和高效的发电方式,被称为21世纪的分布式电源。 1.2.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颇似电解水的逆过程。氢基燃料送入燃料电池的阳极(电源的负极)转变为氢离子,空气中的氧气送入燃料电池的阴极(电源的正极),负氧离子通过2极间离子导电的电解质到达阳极与氢离子结合成水,外电路则形成电流。 通常,完整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由电池堆、燃料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冷却系统、电力电子换流器、保护与控制及仪表系统组成。其中,电池堆是核心。低温燃料电池还应配备燃料改质器(又称为燃料重整器)。高温燃料电池具有内重整功能,无须配备重整器。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是目前技术成熟、已商业化的燃料电池。现在已能生产大容量加压型11 MW的设备及便携式250 kW等各种设备。第2代燃料电池的溶融碳酸盐电池(MCFC),工作在高温(600~700 ℃)下,重整反应可以在内部进行,可用于规模发电,现在正在进行兆瓦级的验证试验。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SOFC)被称为第3代燃料电池。由于电解质是氧化锆等固体电解质,未来可用于煤基燃料发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最有希望的电动车电源。 1.2.2 性能和特点 燃料电池有以下优点:(1)有很高的效率,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理论发电效率可达100%。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实际效率可达58.4%。通过热电联产或联合循环综合利用热能,燃料电池的综合热效率可望达到80%以上。燃料电池发电效率与规模基本无关,小型设备也能得到高效率。(2)处于热备用状态,燃料电池跟随负荷变化的能力非常强,可以在1 s内跟随50%的负荷变化。(3)噪音低;可以实现实际上的零排放;省水。(4)安装周期短,安装位置灵活,可省去新建输配电系统 目前燃料电池大规模应用的障碍是造价高,在经济性上要与常规发电方式竞争尚需时日。 1.2.3 技术关键和研究课题 燃料电池的技术关键涉及电池性能、寿命、大型化、价格等与商业化有关的项目,主要涉及新的电解质材料和催化剂。熔融碳酸盐电池(MCFC)在高温条件下液体电解质的损失和腐蚀渗漏降低了电池的寿命,使MCFC的大型化及实用化受到限制。需要解决电池构成材料的腐蚀;电极细孔构造变化使电池性能下降等问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使用固体电解质且工作温度很高,对构成材料及其加工有特殊要求。为了得到高温下化学性稳定和致密性(不通过气体)的电解质,在氧化锆中加入Y2O3生成钇稳定氧化锆。为了降低工作温度,应尽可能减少电解质薄膜厚度。

新能源技术现状篇(3)

1 农业用水的现状 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命脉。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水平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年均降水量为630 mm,低于全球陆面和亚洲陆面的降水量;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占有水量仅2300 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耕地水资源占有量28500m3/hm2,为世界平均数的4/5。另外,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平衡,降水东南多西北少,山区多平原少,雨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81%的水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长江以北地区人口和耕地占我国的45.3%和64.1%,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的19%,人均占有量为517m3,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1/5和世界人均量的1/20,水资源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的程度突出,土地沙漠化趋势日趋严重。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的新疆、青海等地的大面积戈壁滩,因无灌溉,也就没有农业。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冬春少雨、夏秋多雨,汛期雨量过于集中,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利用难度很大,非汛期又水量缺乏。降水量年际变化也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相差悬殊,使水旱灾害频频发生,甚至同一地区有时旱涝接踵而至,交替成灾。 从全国对水资源量总的需求来看,在出现中等干旱的情况下,全国总需水量为5500亿m3左右,缺水量为250亿m3左右。若考虑供水中的地下水超采和超标准污水直灌等不合理供水因素,则全国实际缺水量在300~400亿m3之间。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3%,但有效性很差,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渠灌区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左右,井灌区也只有60%左右,每立方米水生产粮食不足1kg。而一些发达国家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可达80%以上,每立方米水生产粮食大体都在2 kg以上,其中以色列已达2.32kg。由此说明,我国各种节水农业技术的综合应用程度还十分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这也使我们看到了在中国发展节水农业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2 农业灌溉新技术 2.1污水喷灌技术 利用污水喷灌是将污水处理与农业用水结合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方式,同时又是一种开源节流的灌溉方式。喷灌净化污水,就是将污水喷洒在田里,利用土壤、微生物和作物来分解污水中的一些成分,并使部分水蒸散到大气中,部分水经土壤净化后渗透泄出再利用。 在利用污水喷灌时,应先对污水进行沉淀、筛滤,除去固体污物,有的还需要加入消毒杀菌剂。污水灌的作物应以除蔬菜以外的经济作物为主,对于谷类作物最好只用于作物生育前期,在作物收获前一段时间应停止污水灌溉。污水灌溉的土壤以砂壤土、壤土和壤质砂土为好,水量应结合作物的种类和生育期确定,如在作物苗期、早春和晚秋应少灌。实施污水灌溉要防止大定额灌溉,以免造成地表及地下径流,灌溉强度以不造成土壤粘闭和不产生地表径流为原则。如污水水质不符合灌溉水质标准时,可采用清水污水混合方法,使混合后的水质符合灌溉要求后再进行喷灌。此技术较复杂,最好在专家指导下运用。 2.2咸水灌溉技术 咸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不同水质的水混灌和轮灌,此外,还有依据电渗透作用原理利用地下咸水灌溉的技术。 混灌是将两种不同的灌溉水混合使用,包括咸淡混灌、咸碱(低矿化碱性水)混灌和两种不同盐渍度的咸水混灌,目的是降低灌溉水的总盐渍度或改变其盐分组成。混灌在提高灌溉水水质的同时增加了可灌水的总量,使以前不能使用的碱水或高盐渍度的咸水得以利用。 轮灌是根据水资源分布、作物种类及其耐盐性和作物生育阶段等交替使用咸淡水进行灌溉的一种方法。如旱季用咸水,雨后有河水时用淡水;强耐盐作物(如棉花)用咸水,弱耐盐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用淡水;播前和苗期用淡水,而在作物的中、后期用咸水。轮灌可充分、有效地发挥咸淡水各自的作用和效益。 奥地利研究人员利用电渗透作用原理研制出一种灌溉系统,该系统使地下水经土壤毛细管及各种孔隙上升到地表层,同时从聚集于电极周围的某些盐类中游离出净水,上升到地表层供作物利用。其设备是由两组电极组成,将一组装有正电极的金属管打入地下水位以下,另一组为负电极的导体栅网,埋于与植物根部深度相等的地方。根据土质结构及土壤含盐量,接通2~12V电源,就会在两极间建立直流电场,

新能源技术现状篇(4)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DPSIR模型

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改善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日益严重的负担,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仅靠攫取和依赖自然资源的粗放式经济增长亟需转型。而绿色技术创新通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节能减排等路径实现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

1绿色技术创新的内涵

1993年E・布劳恩和D・威尔德首先提出了环境友善技术的概念,并依此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环境有关的技术,也称为绿色技术。绿色技术是一种对环境友好、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以及减少污染的可持续利用的技术。绿色技术创新也称为生态技术创新,属于技术创新的一种。一般把以保护环境为目标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必须具有环境针对性,市场推广性以及一定行业前瞻性。由于绿色技术创新是以环境价值为导向的,因此与企业因利润驱动而进行的一般性技术创新在创新影响因素上有很大不同。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能够为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借鉴。

2DPSIR模型

DPSIR模型是一种在环境系统中广泛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模型,它是作为衡量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指标体系而开发出来的。它将表征一个自然系统的评价指标分成驱动力(Driving forces)、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影响(Impact)和响应(Responses)五种类型,存在着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因果关系链。在DPSIR系统中,除了表明社会发展及环境状态之间大致的相互作用,还表明了环境状态对社会的一些反馈。这些反馈由环境目标和社会为应对不合意的环境状态变化及由此造成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措施组成。在评价分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方面应用广泛。如于伯华、吕昌河应用该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宏观分析;绍超峰、鞠美庭《基于DPSIR模型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研究》;以及刘永超等《基于DPSIR模型的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因而,选用DPSIR模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能够在充分考虑环境绩效的前提下将社会系统中影响环境的各因素与环境系统相结合。

3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3.1驱动力因素

“系统驱动力”是造成系统状态变化的潜在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环境和人类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需求、技术进步、资源短缺、公众环境意识提高和人口健康等要求。

3.1.1经济因素。绿色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同样能够获益于技术进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等,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利润。因此,企业作为追求利益的组织,经济因素首当其冲为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力。

3.1.2公众环境意识。经济可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人们对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认识也不算加深。而随着社会公众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环境保护意识也越高,高涨的环境保护意识无疑是驱动绿色技术研发创新的内在动力。

3.1.3社会因素。除了经济利益,良好的企业形象也能够为企业带来额外的价值。采纳绿色技术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企业声誉,因而也成为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之一。

3.2压力因素

“系统压力”是在驱动力的趋势下造成系统状态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压力、环境压力、资源压力和社会因素压力。

3.2.1经济压力。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成本和收益是影响其选择的重要因素。和绿色技术相关的排污费、以及资源价格增长、以及投资回报率都会成为企业在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时考虑的因素。

3.2.2资源压力。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压力与日俱增。国家进行能源结构优化的任务艰巨,因而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可谓势在必行。

3.2.3环境压力。中国虽然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环境治理,但是环境恶化依然严峻。雾霾天气、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发出警示,必须采取有力的技术措施以减少污染排放,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2.4技术压力。技术市场的供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压力,不仅成为企业间竞争角逐之地,对出口企业来说,绿色技术标准和绿色标签已经形成绿色贸易壁垒。

3.3响应因素

响应行为按照主体类型可划分为四类,分别是企业、政府、技术中介和社会团体。这些响应因素与主体的特征相关。企业投入资金、人力等在绿色技术方面进行创新研发,加速节能减排进程;政府通过制定技术规范、颁布环境方面的法律手段直接响应工作和社会对环境的需求,政府还可以采取排放税和研发津贴,极力企业作出相应的响应;技术中介是技术创新与扩散方面的信息枢纽,可以助力企业获取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降低信息传递的交易成本;社会团体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公众一直,也影响着企业的环境决策。

3.4状态因素

系统状态因素的提出是为体现环境和技术的动态性,使两者紧密结合,达到最优。“系统状态”是指评价区域在上述压力和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所处的状况。同样的企业,处于不同的环境状态受到的压力是不同的。例如,位于西部的企业,由于企业分布不集中,排放的污染被自然净化没有显示出和污染集中地区相同的状态,因此,当地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比较宽松,相反,在污染密集的地方,政策相应比较严格。

3.4.1经济状态。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只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企业和居民对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才可能提高。另外,现行的经济政策也影响着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从而间接影响其绿色技术创新的决策。

3.4.2资源状态。自然资源是有一定储量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国传统资源型企业掠夺性获取资源的成长方式导致资源日益减少,价格更加昂贵。因此,资源的状态决定着企业的技术选择和政府的相应措施。

3.4.3环境质量状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了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关系,表明环境质量下降会影响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当前的环境质量也会影响企业和居民对环境改善意愿。

3.4.4技术状态

新能源技术现状篇(5)

一、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新能源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化石类能源的概念,泛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核能等,涉及到生物、新材料、电子等多个领域。具体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地热能、燃料电池等。

1.投资现状分析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式的新能源项目投资建设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能源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广。目前投资新能源的,既有属于国有性质的资金,也有民间投资;既有国外风险资金,也有国内民间资本。而国有资金虽然投资项目少,但单项投资额度大,是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2)投资方式灵活、领域广泛。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各级政府的财政投资都以大中型风能、核能、太阳能项目为主;风险投资机构则以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为主;民营资本的创业投资则以太阳能、风能等节能辅助类项目为主。

2.经营现状分析

从整体上看,目前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现状不佳,不同企业的赢利能力差异大。

(1)大型新能源项目亏损较多,少数中小型项目有高额投资回报,但整体堪忧。大中型新能源项目的投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能减排”,其社会作用远高于经济价值,投资初期出现普遍亏损实属正常。中小型新能源项目因缺乏规模效应,使得新能源在价格上很难替代传统能源,盈利能力差。仅有采用成熟技术,针对特定细分市场开发或提供实用性强的产品或服务的新能源项目,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和快速发展。

(2)不同能源类型的项目运营情况相差甚远。光热类太阳能项目的盈利状况最好。其次是中小型风能项目,尤其是提供中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和工程服务类的企业盈利能力强,成长迅速。部分实用性强的光伏类项目、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生物能项目在相应的优惠政策下,具有发展潜力。而海洋能、地热能等项目还处于概念炒作阶段,能真正获得投资回报的项目少。

二、新能源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

虽然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宏观环境和资源优势,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充足的项目资金,但从新能源项目的运营现状看,却不容乐观,因为新能源发展面临着以下不足和障碍:

1.信息障碍

新能源人才的不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其他产业发展不同的是,新能源产业人才的不足不仅是尖端科技人才的紧缺,更重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足,使得技术、资本、市场三者之间存在信息障碍。

绝大部分新能源项目的技术关键并非是重大技术创新,而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即把成熟的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根据各地资源和环境特点开发出实用的新能源产品与服务。因此,项目成功的关键便是技术、资本、市场三方面的有效沟通。但新能源发展时间短,懂技术者不懂投资、懂投资者不懂市场、懂市场者不懂技术,使得原本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技术、资本和市场三者间的关系断裂,导致项目效率低、盲目投资多。

2.技术障碍

从长期看,新能源项目发展必须依赖于重大技术突破。目前最大的技术障碍却并非技术成果少,而是现有技术难以转化成产品,基本技术的普及程度太低。主要表现在:

(1)项目系统内存在技术匹配障碍,降低研发效率、不利于系统优化。新能源项目主要是将成熟的新能源技术转化为实用新型产品,这一转化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多门学科知识,只有各项技术紧密结合,才能研发高效实用的新能源产品。而新能源学科领域跨度广,技术沟通难度大,系统匹配性能差。

(2)新能源项目的基本技术普及程度低,项目的投资、推广等存在技术障碍。如前几年各地一哄而上“水变油”、“乳化柴油”等名目繁多的新能源项目骗局,都能吸引了不少风险资本盲目加盟。这些华而不实的新能源项目的失败却使得许多风险资本对新能源抱怀疑态度,甚至于敬而远之。技术障碍已经严重制约了风险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使得风险资本对新能源项目的态度走向两种极端:要么盲目迷信、要么彻底排斥。

3.资源障碍

新能源项目所利用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能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性,但开发这些能源,却要受到相应的资源和条件限制,如自然气候条件、矿产资源条件、国土资源条件等。如风力发电项目必须选择在风力资源丰富的沿海或西部地区,太阳能发电项目投资在日照时间长、晴天多的区域效率更高,潮汐能则必须建立在潮汐落差大的海湾。另外,在目前新能源利用和转化率低的情况下,规模大的新能源项目都需要大量用地。如太阳能发电需要大面积场地获得太阳光能;风力发电场的占地规模动辄千亩以上;生物能则需要有大面积适应作物生长的土地;核能的选址则更加复杂。

三、结论

从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障碍不难看出,我国新能源经济发展的关键并非是项目资金的不足和存在重大技术难题,而是要提高新能源基本知识和技术的普及程度,培养新能源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在新能源经济发展上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在对新能源项目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进行新能源项目建设,才能真正的促进新能源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新能源技术现状篇(6)

生物柴油行业作为我国的新能源发展行业,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生物柴油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新能源建设有着极大的深远影响。一旦具备了经济可行的生产能力,就会为我国的新能源建设带来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同时也给生物柴油行业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生物柴油泛指可供柴油机使用的可再生的原料主要源于生物液体燃料并且十分环保的新能源,是非常优质且理想的新能源,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和发展新能源的开发生产技术。

1 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现状

1.1 我国生物柴油制备技术研究现状

我国生物柴油研究和发展起步较国际整体来说较晚,但是却将其作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在生物柴油植被技术研究方面也有较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生物柴油的制取大致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物理法生产的生物柴油都属于直接法,与生产技术的同时进行的,性能指标难以控制,稳定性存在很大问题,所以在生物柴油产业使用物理法进行生产的比重较低。化学法的原理则是对动植物油进行相应的化学转换,运用化学原理改变物质内部分子结构,改变动植物油脂的根本性质,从根本上改善其粘度和流动性,成为完全均匀的液态产品,酯交换法是最常见的化学法,通过不同的催化剂实现符合不同柴油内燃机的燃料。目前国内主要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是采用无机酸和无机碱作为催化剂的均相催化法,容易在催化过程中产生废酸或废碱,造成空气的二期污染,这也是目前生物柴油制备存在的问题,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研发和完善,希望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的制备技术,实现生物柴油的制作。1.2 我国生物柴油原料来源现状

原料来源的充足保证是生物柴油能否产业化扩张的重要指标之一。原料来源是否充足也是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的原料来源主要是油料作物、木本油料植物、废弃油脂以及水生植物和动物油脂等等,油脂成分组成会直接影响到产品性能,并且占生产成本的75%左右。研究表明,工程微藻比陆生植物的产油脂量高出几十倍,并且原料成分稳定,产出柴油油品好,是目前普遍关注和推广的原料来源研发项目。

1.3 我国生物柴油生产现状

生物柴油由于其技术上的难关,造成较高的生产成本,产业化的生产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我国生物柴油的研发和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还是较为迅速的。目前已经有了自己的自主产权、生产技术以及实验工厂。大型相关生物柴油产业生产厂家也于2001年在国内建成,标志着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的全面展开,并且,相关性能指标达到了一定的国际标准,具有本国自己的生物柴油的生产技术和产业化能力,并且,目前仍然有很多生物柴油生产工厂正在筹划和建设过程中,都是颇具规模的现代化高科技生物柴油生产厂家,也有部分国外生产厂家在国内建厂,与我国合作。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道路还属于初始阶段,在产业策略、技术指标、技术方案选择以及销售方式和环境评估等等很多方面还没有形成配套的产业化链接,作为新兴产业,生物柴油行业将在更多的政策扶持和经济刺激下不断规范和完善。

2 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2.1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趋势

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是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先进的可再生的能源,得到产业化的发展并取代旧的化工能源的使用,势必为一个国家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一国不断向前发展。加强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实现生物柴油产业从产业策略、技术指标、技术制备方案到销售方式和环境评估方式的全面的完善规范化生产,坚持可持续经济发展是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和核心思路,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2.2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对策

要实现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有几点值得注意的方面,以下进行简单的论述:首先,在来源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闲田进行油菜套中,通过基因工程改善作物产油量,运用更多的空闲资源和生物工程技术创造价值,提高产量,在保证农业用地的基础上实现生物柴油生产来源的可靠保证。其次,生物柴油产业化生产受到阻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过高,无法得到普及,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针对油脂自身结构特点,走一条经济可行的合成和多元化产品开发的路线,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并且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受到技术、原料和产业化配套产业发展的限制,生物柴油建厂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坚持与时俱进,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制定完善的生物柴油产品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指标并完善流通和销售体系等等也是十分重要的,是生物柴油产业化生产能够持续扩张的重要保证。

3 结语

生物柴油产业作为全球瞩目的重要新能源开发产业,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和新能源取代旧能源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生物柴油生产作为新兴行业在我国还属于刚起步,在制备技术和产业化生产道路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生物柴油是可再生的环保型新能源,是未来的能源发展趋势,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结合国家政策扶持和相关能源调控等措施,实现我国生物柴油能源产业化发展是总体发展战略思想也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鲁厚芳,史国强,刘颖颖,梁斌.生物柴油生产及性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1)

[2] 常新林.生物柴油研究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11(9)

[3] 赵檀,张全国,孙生波.生物柴油的最新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1(4)

[4] 谢玉强,黄昭月.生物柴油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及进展[J].科技信息,2011(7)

[5] 罗光碧,涂勇,林朝阳,刘明刚,吴勇.生物柴油的现状及前景展望[J].泸天化科技,2011(2)

[6] 赵檀,张丽,冯成江,张国甲.第二代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化工,2011(5)

[7] 佟华芳,邴淑秋,赵光辉.生物柴油的制备技术及发展方向[J].化工中间体,2011(8)

新能源技术现状篇(7)

1前言

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供需问题越来越严峻,亦愈来愈得到全球各国的热点关注。我国的新能源应用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核心技术不完备、市场培育脚步缓慢等,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并不容乐观[1]。由此可见,研究新能源的应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新能源的概述

2.1新能源的特征

和传统的能源对比,新能源的特征为:(1)还没有被大量用作能源进行开发应用,部分仍旧处于起步研发时期;(2)资源赋存状况及物化特点与传统能源存在显著差异;(3)开发应用技术较为复杂,开发成本高;(4)应用环保,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量;(5)储备量大,分布较为广泛,且大部分新能源存在能量密度不足的问题。

2.2新能源的类别

以新能源应用情况及技术开发水平而言,各个历史阶段、各个国家地区对于新能源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不同。西方先进国家将常规的煤炭、石油、水资源及天然气等归类为传统能源,而将小水电界定为新能源。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新能源应用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新能源的类别划分自然也大不相同。现如今,我国大体上将新能源范围界定为:核能、核聚变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天然气水合物以及氢能等9个类别。

3新能源应用现状

3.1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未有完备的核心技术。现阶段,我国能源框架仍旧以石油、天然气及煤矿等常规能源为主,因为新能源应用涵盖了各式各样的领域,相较于传统能源应用,其技术要求要复杂的多,再加上未有完备的核心技术,新能源应用成本高等,从而使得新能源现目前还无法更替传统能源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2]。

3.2新能源企业经营发展状况不景气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新能源企业经营发展状况不景气,新能源项目普遍存在亏损情况,新能源行业全面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新能源企业未得到科学合理发展规划管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方向模糊,未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再加上,我国新能源应用存在较高的对外依赖度,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经济急速发展需求,需要大规模地向国外进口能源,能源进口较高的依赖度,一方面会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负面影响,一方面还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

3.3新能源市场需求没有保障

新能源产品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获悉、接受,再加上缺乏充分的政府引导力度,社会大众新能源消费欲望较弱,使得我国新能源产品需求保障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一定程度上对新能源产业商业、规模化发展构成不利影响。在新能源产业中,企业过度关注投资,而不重视市场的发展趋势、市场的开发,市场培育进展十分缓慢,造成新能源形成设备闲置、能力浪费的局面[3]。

4强化我国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供需问题越来越严峻,亦愈来愈得到全球各国的热点关注。新能源应用凭借其各方面优势,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能源应用方式的不足,构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能源应用模式。全面新能源产业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强化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强化我国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4.1战略定位,经济援助

结合现如今历史背景及新能源技术发展实际状况,我国应当充分认识新能源产业所肩负的艰巨使命,促使新能源更替传统能源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促使优势能源更替稀缺能源,促使可再生能源更替化石能源等,全面深入强化新能源的战略核心地位[4]。此外,还应当给予新能源产业必要的经济援助,包括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以及投资、信贷政策等。以税收政策为例,可适宜地为供给清洁新能源的相关企业实施增值税减半、减免征收,国家应当许可从事新能源开展、应用的企业于纳税前提取风险准备金等。

4.2构建新能源示范工程,设立新能源生态园区

经构建新能源示范工程,促进新能源在部分区域先头展开推广,并发挥示范、聚集作用,进一步达到新能源产业商业、规模化发展。同时,应当引入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科学应用企业相互间的关系,设立新能源生态园区,好比金属硅生产厂、太阳能用多晶硅生产厂及芯片级高纯硅生产厂等,全面借助企业内外的资源、能源,积极促进控制成本、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目标实现[5]。

4.3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企业应当学习国际先进新能源技术成果,在对国际资源技术进行整合利用的一并,实施企业自主创新,以构建起先进水平的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6]。同时,企业还应当提升新能源技术、管理人员培养力度,开展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确保人才功效的充分体现。

5结语

总而言之,鉴于我国未有完备的新能源市场经济发展机制,导致新能源市场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机制条件,为了实现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有效性,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专研研究、总结经验,“战略定位,经济援助”、“构建新能源示范工程,设立新能源生态园区”、“”等,积极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夏,史长东,程竹,饶金涛.低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行业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32(05):86-90.

[2]赵华,张吉平,潘跃明,苏海红.新能源发展能否“风和日丽”?——我国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J].资源导刊,2011,32(03):16-17.

[3]吴琼,潘光杰.浅析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经济科苑,2012,13(11):60-61.

[4]竹,张任之.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10(03):8-12.

新能源技术现状篇(8)

前 言:

全球气候出现温室效应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们所生存空间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过多,故而,为了缓解温室效应的现象,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以及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传统化石能源的利用已经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水力发电、核能发电、新型生物能源逐渐成为了相关人员新能源研发的重点,如何在新形势的背景下更好的对新能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也成为了有关人士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将以新能源为研究对象的进行探讨。

一、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分析

水利发电发展的现状:据国家的能源局统计,在2020年的全国发电总量中,水利发电的点亮将占其20%以上。现阶段的水利发电也为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三峡水电机组的全部国产化更是在新能源的自主研发中迈出了具有重要作用的一部。

太阳能资源利用的现状:目前我国是太阳能发电的主要国家之一,其拥有的太阳能产业居于世界第一,并且,我国也拥有较为成熟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以及热水系统,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太阳能技术主要集中在电池上,每年光伏发电的电能约占总电量的五分之一。

核能利用的现状:中国核能源开发起步较晚,迄今为止,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只有16座,是所有核电站拥有国家中最低的,但是正在建设的核电站却有26座,约占世界新建核电站总数的五分之二。

风能利用的现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风能将作为我国常用的新能源之一,现阶段,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85221兆瓦,居于世界第二位。

海洋、生物、页岩气能源的利用现状:目前,中国已经具有中型潮汐发电的技术条件,但是其发电的技术问题仍然有待解决。我国现有的生物质发电主要有农林、垃圾以及沼气发电三种形式。目前,中国页岩气的开发主要在安徽扬子,页岩气的勘测面积已经达到了5200平方千米。

氢能利用的现状:中国早在1960年时就开始对氢能进行研发,而将氢能作为新能源开发则是在1970年开始的,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氢能技术已经列为了2015年的能源规划之中,而现在,氢能更将是我国新能源研发的主要能源之一。

二、我国能源发展中的问题

制度并不完善、财政出现偏颇、税收力度不够以及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是新能源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最为关键性的问题,故而,为了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利用能够更加大科学化、合理化,首先就要对新能源相关的制度、财政以及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其次是能源二次转换的成本较高,而电网环境则是新能源能够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传统的电网环境影响,新能源的发电并网将具有很大的困难,在加上电网本身的技术不够,所以新能源电网合并的发展受到阻碍。资源供求矛盾突出是造成新能源开发的压力变大的根本性原因,人们对石油能源的额依赖度越来越高,而石油能源的总量却在不停的减少,供给关系的不平衡导致新能源的开发的压力越来越大。能源安全问题已经为新能源的开采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过大,这要求中国迫切需要新能源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新能源技术落后、利用效率低、结构不合理以及环境污染严重是必须要新能源尽快开开采的主要原因,全球的能源危机会威胁中国的能源安全。

三、我国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政策建议

光伏产业:首先要对光伏产业的规划和战略进行研究,避免政府参与企业的直接决策,大力开发多元化的市场,进一步释放国内的光伏能源的产业市场。风电产业:要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培养,更新现有的风电科研体制,加强风电产业的管理以及加快建设,推行质量认证。核电产业:加大原材料的采购管理,加快产业的进一步推广,完善相应的立法建设。生物质发电以及柴油产业:加强项目的规划建设,加强政策的研究和落实,全面提高原料收集的积极性。此外,还要保证技术的创新。页岩气产业:政府要加强来源的管理,要对技术进行提升,要对页岩气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氢能产业:除了基本的发展人才、制定目标、制定机构以外,最重要的是要选取具有可再生能力的资源作为氢气的制备技术,以促进氢能产业的多样发展,带动社会向节能环保的方向进行发展。

综上所述,无论是那种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都要首先要制定一个目标,然后在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然后政府方面要制定健全的法制,最后要努力的发展相关产业的技术,为达到目标而努力。

结束语:

新能源的发展是现阶段国家发展的必然阶段,是有利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是保护生态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节能减排的过程中,相关的领导人要能够正确、精准的把握好政策的导向,要以提高服务的质量为目的,在实现节能减排以及能源革命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价值。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对能源的开发进行探讨的,首先是对我国现有能源的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即对水利发电、太阳能资源利用、核能利用、风能利用、海洋、生物、页岩气能源以及氢能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是对我国新能源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即制度并不完善、财政出现偏颇、税收力度不够、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能源二次转换的成本较高;资源供求矛盾突出;能源安全问题;新能源技术落后、利用效率低、结构不合理以及环境污染严重;全球的能源危机会威胁中国的能源安全。最后是对我国新能源开发的产业提出政策新的建议,以为我国的新能源建设提供一些可以作为依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新能源行业开发路在何方?[J].变频器世界,2012,03:20-21.

[2]李薇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知识产权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新能源技术现状篇(9)

一、汽车混合动力技术发展现状研究

对于汽车混合动力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研究,真正将系统性的研究方案关注起来,将不同的混合动力机进行研究,努力发现其中的优缺点,才能找到现状发生的原因。

(一)现行混合动力技术原理研究

混合动力技术原理是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在我们研究过程中,主要就是将内燃机、电气、机械、能源技术事项进行研究。

对于混合型动力技术来说,将能量转换器用来提供较为充足的能量,带动各种不同的发动机的运行,在进行不同类型的发动装置的运用过程中,努力突破现有的束缚,使电气设备能够改头换面,不断捕捉到更加新颖的动力来源,使自身的建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各种机械的带动下,完成运行工作,带动汽车前进。

(二)现有混合动力技术发展现状具体研究

首先来说串联式混合动力技术,它是一种直接利用电能进行对发动机的驱动装置,在带动车轮运行的时候,运用储能装置对发动机的输出与电动机进行有效调节,完成驱动。这种驱动方式比较简单,但是能量耗费较大,而且带动提升的汽车行驶距离不长,隔一段路程就需要加一次电,一般多用于大型汽车的驱动上。

其次是并联式混合动力技术,它是一种靠多种机械共同带动的驱动模式,通过对发动机对变速装置与驱动桥的连接,来平衡发动机的荷载,产生高效率的能量,在驱动过程中,能够将能量源源不断地进行供应。这种方式比较迅速地解决了各种困难,但是其操作比较复杂,一般只运用到高速行驶的汽车上的。

混联式动力技术就是将串联与并联的技术进行融合,在进行全新的驱动过程中,使其效果更加明显,不论是对发动机的要求,还是全面电动的驱动都有较大的提升,在进行全面的能量供应期间,对全面的技术进行了有效控制,帮助更多的动能得到了有效进步,在完善过程中,也对相应的制动等事项进行了可行性的分析与改观,使整体的混合动力效果能够突出出来,不断进行改变,使自身的建设效果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提升。虽然这项技术的效果比较突出,但是其设计要求比较高,设计费用也是比较高昂的,所以使用困难也是相当突出的。

二、汽车混合动力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依靠动力性能的提升与进步来完成,在进行对能力提升、经济性、清洁环保等事项的突出渗透中,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并且使机械等各种辅助型的建设体系的能力能够全面提升上来。

(一)汽车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内容演绎

将汽车混合动力技术进行全面研究,就要站在节能环保、经济实用、创新渗透的角度来看。首先来说就是将动力技术中各个环节都进行重新变更,使技术与能量的提升过程中,找到自身发展的全新技术供应突破口,摆脱自身原有的束缚,弥补原有技术中浪费能源,技术供应不全面的特征,必须将自身的各个细节都重视起来,迎合更加创新的实施思路,不断进行有效变更,在驱动与联动过程中,将全新的技术能力发挥出来,才能真正将自身的提升建设方向找准,不断迎合更加优良的实施方案的渗透,使自身的建设效果能够不断进行完善提升。其次就是对全面的技术供应过程中,对节能环保事项研究清楚,弥补落后的思想,创建更加优良的技术实施环境,为了将内部与外部的建设标准更好地提升上来,将自身的建设效果能够融合到先进的技术供应中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种不可能的问题。

(二)经济型与技术型的混合搭配

建立经济节约型的技术供应环境,就要将混合动力技术中外加的动力电池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还要了解电力驱动程序与电子控制系统中的不同类型的发展建设标准,了解清楚不同的动力驱动环节中的各项系统的细节之后,就要真正将全面的技术供应带进行有效提升,不但要将现有的技术进行有效融合,而且要将其运行成本降到最低水平,真正将密切的联动关系找出来,使自身的建设标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使自身的建设成本能够不断降低。

(三)能源的良好控制研究

控制好动力能源,就要将再生能源与全新的能源供应事项认识清楚,真正将自身的电池寿命认识清楚,为了使更加优良的建设效果呈现出来。真正将能源的全新应用与节约事项认识清楚,克服混合动力技术中存在的驱动连带的困难,使能源在进行长期的运用过程中,找到节约与重新捕获的创新能源来源,使自己的建设能力能够真正为我们的发动机驱动事项进行长期的供应,为保证能源的全面使用,所以将完善的动力能源进行有效弥补,不断创新,不断改革,才能使能源的建设环境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层面上来。

(四)综合事项的创新演绎

将燃油机、发动机、电动机等设备进行有效关注,真正将自身的能力提升来,保证在各个环节的带动下,使自身的建设动力提升上来。并且保证燃油废气的排放量降低下来,为整体的大环境的空气控制事项做出贡献;使内部电池的容量进行适当的减小,使其全面的造价成本控制好,不断加强对全新技术的演绎能力,放眼未来,真正将内部的建设技术进行系统性的供应与发展,使全面的建设环节能够得到完善进步与提升,带动不同层面的技术提升,为更好的发展打好优良的基础。

总结:

将全新的混合动力技术进行有效提升,就要将其发展的现状认识清楚,我们将内部的驱动原理与全面的驱动连带事项进行有效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真正将经济实用性、节能环保性、技术改进性的原则突出出来,才能将原有的问题进行全面地解决。

参考文献:

新能源技术现状篇(10)

新能源由于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此外,其电网侧要求输入电能波动小,电能质量高。但是我国现在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还远远不够,稳定性差。目前,我们使用一些高端电子产品基本上也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可以,随着经济技术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人们的生产生活所需要的能源成为了现阶段各国都在研究的主要问题。由于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比例依然占能源消耗量的主导地位。如煤、石油等基础能源储量逐渐减少。并且随着能源的使用也导致了很多环境危机等问题,自然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在这样一种全球化的紧张形势下,新能源的开发和运用,十分重要。当前,电子技术在新能源发电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就我国而言,也加大了相应电子技术应用的人才培养,在高校相应的设立了关于新能源发电的电子应用学科。对于我国电子技术的提高和发展的现状,我们可以采用风力发电系统,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等先进的电子技术。

1.2电子技术在电力牵引方面的现状

电力牵引是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最新拓展项目,受到了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并把电力牵引作为本国的核心战略项目开发内容之一。电力牵引,主要是指电动汽车或是高铁、轻轨等。在全球范围来看,特别是交通建设等方面,都大力提倡和使用电子技术在电力牵引领域的应用。从最直观的数据可以发现。截止到2015年,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进一步扩大至200万辆,并却大力扩建地铁、高铁、轻轨等发展项目。

1.3电子技术在电气节能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电气节能,主要是由电能质量、有源滤波以及变频调速来组成。其中变频节能项目受到全球各国的广泛使用。同时,也是我国大力扶植的项目之一。电气节能的项目可以提高电机系统的整体性能,通过改变调速的方式,可以提高效率。采用变频调节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改进压缩机的电机运转速度,并且提高效率。所以,电气节能不仅涉及到电力系统和电子技术,还对其他国家基础行业效率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变频调速系统在我国的应用技术比较成熟,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非常大。以后對于变频器的发展,应该更加专业化。使得整体的设计和制作都趋于专业化,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集成程度,使其更有竞争力。

1.4智能电网的现状

智能电网在电子技术上的应用,主要有一些传感技术、信息处理和控制等等一些方面。使用电子技术,可以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扩大,使其安全性能提高,形成达到稳定高效的智能电网技术。目前,在我国智能电网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尚且没有大规模的应用。一些智能电网的示范工程只是在有限的项目工程中运用,将其作为示范,进一步去研究智能电网的优点。智能电网运用电子技术,的优势效果十分明显,比如具有较大容量,整体结构优化组合性能好等等。但是我国对其应用的技术还十分有效,所以一些器件性能还有待提升,针对现在的性能和功能不足的问题,重点研究,提高其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2我国电子技术应用探究

2.1电子技术在电机中的应用

无论是水利发电或是风能发电,都要相应的制约因素。水力发电机的发出电量,受到水力压力和流量的限制,所以水电发电的电量,变化差异很大。风力发电机的发电量,一般会受到风速的影响。并且风力发电的转子励磁电流频率与转子转速叠加后,要保持输出频率恒定的情况,才能够获得最大的风力发电功率。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电子装置在水力和风力的发电的变速恒,被广泛采纳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省掉了励磁机的一系列环节,从而达到快速调节的作用。

2.2有源电力滤波器

电子技术在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作用也十分广泛。主要是从补偿对象中,检测出一些谐波电流的分量,再用这个补偿装置产生一个与这个谐波分量相等,但是极性相反的补偿电流分量。主要目的是要抵消一些谐波电流分量。电子技术在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使用有很大的优势作用。比如:动态响应的速度十分敏捷、功能多样化,并且这种补偿功能和特性,并不会受到电网阻抗的影响,可以有效的抑制谐波。

2.3电子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电子在高压直流输电方面技术的运用,主要是由发电厂,把发出的交流电用换流器将其整流为直流电,再通过输电线路,把直流电输送到受电端,最后再把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这样便可以为用户提供使用。这种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比如:传输功率大、线路的造价成本低、损耗量小,性能优良、持续稳定等等。

上一篇: 生物常用的研究方法 下一篇: 非遗传承与保护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