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分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3 14:57:55

环境污染的分类

环境污染的分类篇(1)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1-0005-05

一、引言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开展对外贸易中也主要采取比较优势的贸易发展战略。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下,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和贸易都取得了较快速的发展。198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仅2 066.7亿元,2005年达到116 921.8亿元,增长了56倍,年均增长高达16.9%,从世界第11位上升至世界第3位,占世界贸易的比重达6.2%(如图1所示)。然而在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大部分出口行业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等不断增加。2006年,中国的工业废气排放量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分别为330 992亿m3和218亿吨①。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各污染指标近几年均呈现出上升趋势(见图2、图3、图4所示),与贸易增长表现出正的相关关系②。

由于传统的生产力布局造成各地区发展的起点不完全一致,再加上资源、技术、地域等条件的不同,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东部地区占中国对外贸易的90%以上,2003年更是高达93.4%,相应地,东部地区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1990年的54%提高到2003年的70%。然而,东部地区在经济、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的问题却不容乐观,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程度不同,工业污染源排放量也不同。东部地区工业废水、COD和氨氮的排放量分别为253亿m3、681万t、46万t;中部地区则分别为179亿m3、388万t和45万t;西部地区分别是84亿m3、180万t、22万t③。进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情况分类、比较,对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环境保护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区域划分问题国内的研究较少,多数文献在现有区域划分的基础上研究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因此,合理的区域划分对研究经济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俞纯权(1995)选取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10个经济指标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排序,给出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三类,分别是:加工型经济区、加工主导型经济区和资源开发加工混合型经济区④,为合理划分地区经济类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杨茜(2005)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主成分的分析方法,分别对中国31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两组主成分给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综合得分,通过对两组综合得分的聚类分析,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4类,并对4类地区的综合状况给出了合理解释。类似的研究大多采用截面数据分析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情况,却对区域动态的发展关注不够。

乔峰、姚俭(2001)利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1952~1982年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动态的描绘⑤,构造的综合评价模型的曲线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描述与中国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雍月红、李松林(2005)利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从地理空间和时间变化的角度动态描述区域经济差异,并对内蒙古各盟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得到与实际情况非常一致的结果。朱建平、陈民恳(2007)探讨了多元统计方法在面板数据上的运用,介绍了面板数据的统计描述方法,构造了面板数据之间相似性的统计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的有效方法。中国各个省份之间经济、贸易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差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地区的污染的排放也会不同,因此与单纯利用时间序列或截面数据相比,面板数据的引入更能全面地体现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笔者对中国各地区的经济、贸易、产业结构、环境污染等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一个综合得分指标,从而找出近十几年来中国各地区经济、贸易发展和环境污染变化的共性,并对该指标采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对研究经济、贸易增长与环境污染的问题有着深刻的意义。

二、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了较好地度量中国各地区十几年来经济、贸易、产业结构、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变化,且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选取如下9个指标:X1: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X2:各地区的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X3:各地区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X4:各地区工业废气的排放量;X5:各地区工业废水产生量⑥;X6: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消费,之所以选择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是因为它比人均GDP更能反映随着经济增长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欲望⑦;X7:各地区出口额;X8:各地区进口额;X9: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

其中,X1、X6是反映经济方面的指标,X2、X3是反映产业结构方面的指标;X4、X5是反映污染方面的指标;X7、X8、X9是反映贸易方面的指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3-2006》和《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由于海南和的部分数据缺失严重或未能找到,将这两个样本删除,重庆市直到1997年才变为直辖市,本文按照传统的方法将其归入四川省⑧。因此笔者最终收集了1992-2005年28个省级单位的数据用于分析⑨。

三、实证分析

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28个省、市、自治区14年的指标分别进行因子分析,然后利用各成分所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作为权重求出14年每个省、市、自治区的综合因子得分。

在选择因子时主要运用特征值的准则,即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为因子,放弃特征值小于1的主成分。因为各指标的量纲不统一,所以选择Correlation Matrix选项,即使用变量的相关矩阵进行提取因子的分析,可以解决量纲不统一的问题。

结果显示(见表1):

表1给出了14年的截面数据的KMO检验与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用于判断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检验的数值最小的为0.643,而球度检验结果近似X2值均在257.789以上,自由度为36,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1,所以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不能看成是单位矩阵,9个变量间不是独立而是存在相关关系的,故此数据适合并需要进行因子分析。

14年的截面数据均提取出3个公因子F1、F2和F3,对每年的因子分析中可以得到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到,第一公因子在各地区外国直接投资、各地区进口总额、各地区出口总额、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消费上有较高荷载,而以上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地区的贸易与人民生活水平;而第二公因子在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各地区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各地区工业废水产生量上有高荷载,以上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情况。在14年的因子分析中,前3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都在84%~90%,基本上保留了原来指标的信息。以所选取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λ1、λ2、λ3为权数,构造综合因子得分,F综=λ1F1+λ2F2+λ3F3,从而得出28个省、市、自治区14年来的综合得分的面板数据。

为了了解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贸易的增加、产业结构变迁和环境污染的情况,找出发展程度相似的地区,从而更好地研究这些区域的经济、贸易、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情况,对1992-2005年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综合指标进行面板数据聚类分析。进行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的研究,不仅可以弥补聚类分析的理论,解决原有的聚类分析方法只能解决静态问题的缺陷,而且还可以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事物的类别。通过选择欧氏距离作为该面板的相似指标,根据离差平方和法进行面板数据聚类分析得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综合指标聚类树形图⑩,(见图5)。

从图5我们可以看到,近十几年,广东的动态发展单独归为一类;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归为一类;天津市、福建省、辽宁省、山东省归为一类;其他为一类,分别称为一类地区、二类地区、三类地区和四类地区。

四、结论及进一步讨论

从聚类分析中可以看出,广东单独聚为一类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其在经济、贸易与污染等因素上综合得分很高,与其他各地区指标有很大的区别。将京津冀中的北京划分到了长江三角洲一类,而将天津与福建、辽宁、山东归为一类,河北与其他省份归到一类。京津冀地区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联系松散,产业分工不合理,大型基础设施不能共享,生态环境治理缺乏整体安排,地方利益主体冲突不断等。每个行政区分别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本位理性最终导致整体非理性{11}。

1992年一类地区、二类地区、三类地区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分别为8.51%、18.62%、13.19%,而到2005年,这个比重上升至12.16%、25.98%、20%。三个地区的GDP的总值占到了中国GDP的58.14%,而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更是高达90%以上(见图6)。在实际利用FDI方面(见图7),二类地区从1999年开始有了大幅增加,明显高于一类地区和三类地区,2005年其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主要原因是:一类地区属于劳动密集型地区且表现为出口导向特征,而二类地区则属于以进口替代、资本深化为特征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2002年底,一类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和“能源荒”使大部分企业从一类地区向二类地区转移,从而加快了二类地区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

如图8、图9所示,在进出口总额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二类与三类地区的单位进出口总额的污染排放量一直呈现出递减趋势。二类地区的单位进出口总额工业废气排放量远远小于三类地区,而单位进出口总额工业废水排放量从1997年开始小于三类地区。1997年前,一类地区的单位GDP污染排污量呈下降趋势,与之趋势相对稳定的单位进出口总额污染排放量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单位GDP污染排放量的减少是由与贸易关联较小的其他行业产值的增加所致。

通过对28个省、市、自治区14年的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此种划分方式与传统的区域划分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划分的方式是通过计算经济、贸易、产业结构、环境污染等因子的综合得分的情况下做出的动态聚类,具有以下两个主要作用:第一,区分区域发展趋势,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几个区域近十几年来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二类地区因为在经济、贸易迅速增长的同时单位排污量降幅也在不断增加。第二,可为研究经济增长、贸易发展、产业结构以及环境污染等针对性问题时提出一个合理的划分依据。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对于有关区域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后续研究,包括贸易管制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的协调,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以上进出口总额及环境污染等数据均由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后得出。

②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1990~2006年中国各污染指标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相关系数为0.783***,工业废气排放量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相关系数为0.995***;工业废水排放量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相关系数为0.549**;工业烟尘排放与进出口总额没有线性相关关系(***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

③数据来源:转引自周怀东的《中国地表水水质评价》。

④1997年后重庆划分为直辖市。

⑤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是时序分析和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的结合,在经典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以一个综合变量来取代原有的全局变量,再以此为基础描绘出系统的总体水平随时间变化的轨迹。

⑥在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文献中,较多地采用工业废水产生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引入工业废水产生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代表环境污染指标。

⑦王慧炯,甘师俊,李善同:《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结构》,科学出版社,第59页。

⑧将重庆市入四川省后,四川省的人均消费由以下方法求出:(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口数+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重庆市人口数)/(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口数+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口数)。

⑨由于中国大陆面板数据的庞大且篇幅有限,原始数据不再列出。

⑩参看2007年4月《统计研究》朱建平、陈民恳的《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及其应用》。

{11}景体华:《2004-2005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57页。

参考文献:

[1]杨茜.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状况的主成分分析[J].统计观察,2005,(9).

[2]俞纯权.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5,(3).

[3]乔峰,姚俭.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在经济发展动态描绘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3).

[4]朱建平,陈民恳.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及其应用[J].统计研究,2007,(4).

环境污染的分类篇(2)

摘要: 本文具体针对农村环境污染发生的分散性、广域性和随机性等特征,采取了清单分析法,并且集体核算了农村环境污染物COD、TN、TP的排放量及其排放速度。并以农村环境污染敏感性和污染类型的划分作为研究基础来探讨农村环境污染控制区划。对不同的地区实施不同的分类控制和分区管理,为农村环境污染控制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 污染类型;农户类型划分;污染识别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283-02

作者简介:张慧(1976-),女,河北沧州人,任盐山县环境保护局污控股股长,环境工程工程师,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

0 引言

由于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复杂,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导致农村环境的污染一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农村环境污染控制区划,实行分类控制和分级管理,其目的是对农村环境污染有个更加细致的了解,并对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1 农村环境污染控制区划方法

1.1 农户类型的划分

为了有效的区划农村环境污染的整体状况,以农户为核心,将他们的地理位置、经济活动类型作为研究的基础,可以分为典型养殖户、典型种植户、城郊农户、种养结合户4大类。

1.2 不同类型农户的污染区划

1.2.1 典型养殖户 该类型农户污染研究主要是指对其生活、畜禽养殖等所产生污染的研究。

①污染源区分:家禽养殖产生的污染有畜禽粪便和养殖废水,不同的畜禽是不同的一种产物单元;水产养殖的污染还包括肥料、药剂、饲料等,不同养殖品种又是不同的产物单元。

②污染强度的划分:畜禽粪便的施用强度=畜禽粪便量/耕地面孔;

畜禽粪便的排放强度=每户禽类便尿阶段清运量/每户禽数/清运时间间隔;

饲料施用强度=饲料年用量/饲养水域的面积。

1.2.2 典型种植户 这种类型农户污染划分是对农户养殖污染、生活污染的类型进行划分。

①污染源区分:农户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染源有生活污水、人类便尿等,因此,每个农村居民都是一个产污单元。此类产污单元为农村的长期居住人口。种植污染一般是由不合理使用农膜、农药、化肥以及乱置作物秸秆或焚烧等因素造成的。即最基本的污染源是农膜、农药、化肥、农作物秸秆。

②污染强度的划分:在区分出各类污染源的基本产污单元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划分污染的强度。

生活污水排放强度=每户生活污水/每户居住人口;

化肥施用强度=年化肥施用折纯量/化肥使用面积;

农膜残留率=(农作物收获后农膜残留量-铺装农膜前地里农膜的残存量)/每年农膜使用总量。

1.2.3 城郊农户 此种类型的农户主要是对其生活、农业种植、畜禽养殖、乡村旅游进行污染区分。

①污染源区分:农家乐是目前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其污染源包括污水、人类尿便等,乡村旅游污染和旅游人数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这一类污染的产污单元可以看做是每一位乡村游客。

②污染强度的划分:生活污水(包括垃圾、人类尿)排放强度=每户游客污水日排放量/每户游客数。

1.2.4 种养结合户 此种类型农户的污染源划分主要是根据农户种植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户生活污染等进行划分。其中,畜禽养殖污染源的划分同典型养殖户;农户生活、农户农业种植污染源识别同典型种植户。

2 农村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核算

2.1 农村环境污染物具体排放量的计算

研究得知,各污染源污染实物的排放量多少是和流失系数、产污系数等密切相关的。而农村环境污染具有极其明显的地域性,所以我们计算中需要的参数值必须通过对某一地区内各种相关联的因素进行测定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目前,得出这些参数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通过特定地区的污染发生学实验研究来得出,二是通过相关的文献进行筛选、调研。

2.2 农村环境污染敏感性的调研

这里提到的敏感性主要是指调研区域地表水环境对农村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可以反映产生地表水水体富营养化的概率的大小,敏感性分为5级,即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根据相关的调查,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敏感性评价可以采用污染物(COD、TN、TP)的排放浓度结合水质评价模型进行评定。具体可有以下3种方法。

①单向水质指数法。在确定各基本单元的基本指数后,用污染物(COD、TN、TP)的水质指数作为变量,进行全面的聚类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划分敏感级别。

②加权指数法。运用加权指数法可以反映出污染物(COD、TN、TP)在不同地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首先要确定影响农村环境污染敏感性发热污染物(COD、TN、TP)的排放浓度,然后再依据加权指数法计算出各基本敏感单元的敏感性数值,其计算公式可以参照下面的公式(1)

式(1)中,SSj为j空间单元农村污染敏感性指数;Ci中的i因素为敏感性等级值,而Wi则是影响农村污染敏感性的感性因子的权重。

表1则为农村环境污染敏感性等级划分的具体表格。

③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如果单项水质指数的数值变化很大,为了更加有效的突出各个高值的影响,就可以采用内梅罗平均值法。该方法的公式如下:

(2)

同样,在确定了各基本单元的内梅罗指数后,以其指数为变量。进行综合的聚类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划分敏感性等级。

3 污染程度的区分

首先确定环境污染中的主要污染物、总污染负荷,然后与区域相结合确定重点污染区域,进而确定其污染程度。

3.1 水质系数和排放浓度

要想全面的反映出区域污染的状况,要从排污总量和排污浓度两方面上来进行考虑,水质系数反映评价标准和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中:污染物水质指数=该污染物排放浓度/该地环境质量标准

3.2 聚类分析

进行聚类分析要运用spss软件,采用Q型聚类,通过对农村环境污染源等标污染的负荷率进行综合的聚类分析,然后来区分不同区域的主要污染类型,比如种植污染型、养殖污染型、综合污染型、生活污染型等。

4 结语

本文提供的区划结果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分级管理和分类管理很有参考的价值,希望这些研究可以大大提高农村环境污染控制的治理成效,为我国农村污染的治理作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环境污染的分类篇(3)

[中图分类号] X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12-1

0引言

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由来已久,多由人类活动给所带来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污染,其中污染危害主要侧重于对海洋内部环境自身产生的破坏,比如污染指标超出了海洋的自净能力而造成水质的下降,水域污染带来的海生物变异和死亡,沿岸固态污染导致的海岸线后退、海洋面积的锐减等现象,且这些污染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持久性。由此,积极展开海洋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研究不仅具有极大现实意义,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求。

1当前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特征

(1)污染源种类多且数量大,治理措施复杂。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于人类生活和工厂生产两个部分,仅这两个部分即已包含各式各样的各种污染源。其中来自生活污染源的数量与形式举不胜举,如生活垃圾的沿海堆积、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填海造陆带来的材料污染、人类沿海实验基地造成的核泄漏等。国海洋污染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其中造成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当属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和海洋有机物污染,且这些污染源的数量极其巨大的,所以面对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相当复杂,且难度极大。

(2)与人类生活相关度较大,根治难度极高。根据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统计数据和图表现实,以人类生活为切入点作分析,其生活污水排放和沿岸固态垃圾占据了污染源的相当大比例,然而这些污染的来源都与人的生活离不开。即使努力治理,像生活排污、农药使用、固态垃圾堆放等污染都是在所难免的,极尽所能也只是可以从一定角度进行限制,根本无法完全将其杜绝。同理,正如前文所提及的石油和重金属污染也很难得到有效根治。因石油产业和重金属开采行业是我国重要经济产业来源,对其调整和治理需要更为尖端的科学技术辅助,稍有不慎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国家工业生产和人民正常生活造成损失或不便。因此,对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一定要结合实情,准确把握方寸,慎重而为。

(3)污染物危害间接性较大,扩散相当迅猛。由于空气污染会直接促使人呼吸不畅,引发呼吸道疾病;光污染会通过折射和散射直接损坏人的视网膜,造成短暂性失明等严重后果;相对于这两类污染而言,海洋环境污染距离人们日常生活较远,其所产生的危害多为间接性质,故而短期内不会对人类造成直接危害,对工业生产也并无明显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单凭海洋环境污染还不足以直接、快速地影响人类生活,其可怕之处是在于得不到有效治理而带来的附加隐患,如污染源的迅速扩散和二次污染的形成,石油原液、核物质、有机化合物等液态污染源一旦融入水中,就会借助风势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扩散至无尽海域,轻则只是对海水质量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重则会导致海洋生物的种族灭绝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紊乱。不仅如此,二次污染相较于一次污染更具杀伤力,它在破坏环境的同时让人类在无形中麻痹,产生对环境污染置之不理等消极的情绪。

2有效控制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思路

(1)完善海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少研究海洋环境的学者都存在这样一个疑惑:为何在海洋污染高清洁率的当下,仍有越来越多海域被污染?越来越多海洋生物濒临灭绝?经对比近年各地方官方出具的海洋环境污染治理调查表与实地考察数据得知,两者在环境污染恢复数据报告上存在较大偏差,可想而知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症结所在。由此,亟待相关部门端正并强化环保意识,秉持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的精神,使之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大的内在推动力,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人民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提高海洋污染损害赔偿标准。许多公司尤其是一些海外石油公司在其他国家的海域出现污染物泄漏等现象时通常会逃避责任、相互推诿,甚至一些国家也出面来维护本国货轮的利益。表面上看这些国家是将货轮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保住了本国的利益,但这种纵容海洋污染而不予以严惩的行为本质上是害人害己。由此,必须建设并完善有关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法律体系,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在海洋污染事件发生后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污染的治理和海洋环境的修复。

(3)加强国际海洋环保交流合作。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法体系的建设从始至终就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不仅因其涉及到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更是由于海洋环境污染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国家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国际友好往来,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积极筹办和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早日实现对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和海洋环境法律体系的完善。

3国外海洋环境防污的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工业的起步和发展早于我国多年,因而也较早的进入了环境污染带来的困境之中。从宏观上讲,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体系与我国并无实质差异,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有长短之处。以美国为例,该国针对环境的保护与立法不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且覆盖范围相当广泛,甚至可说不存在显而易见的法律漏洞。因其在最初治理环境问题时,便将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及责任处罚等明确纳入法典,清晰划定了“何种行为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何种污染行为构成了违法”、“违法后如何承担责任”、“由哪些部门来负责追究责任”等问题,这一先见性和涵盖性相当值得借鉴,正所谓“预防永远胜于治疗”,由此,为弥补我国目前海洋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显著问题,首要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制定严谨全面的法律,最大范围展开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4结语

综上所述,限于篇幅有限难尽述细末,笔者希望藉此引起社会正视当前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面临的严峻形势,对海洋环境污染投入更多关注,集合众力共同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国俊明,张开城.我国现时期海洋社会问题与对策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环境污染的分类篇(4)

(一)任何事物都是地球生态圈的组成部分

部分功能的毁损有可能导致整体功能的异常。最常见的事例就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从而会有海平面上升、病虫害增加、相应的沿海城市还有被淹没的可能、南北极生物圈变化,气候异常又可能给农耕等农作活动带来损失。因而在鉴定环境法益的时候,不能着眼于整体,而应将目光微观化,这样才更有利于微观的环境法益诉求得到实现,从而保障宏观的环境法益,即整个生态圈法益的和谐可持续实现。

(二)当大环境受到污染时

其不同组成部分的法律保护途径和治理方式也就有所不同,这种细化方式能够为归责提供理论支持。例如,A地区的污染情况比较复杂,同时在A地区既存在可能造成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不同企业,如果环境法益的客体不明确加以区分的话,就存在判断可能侵犯的客体不明确的情况。如果将环境法益具体细化为水体法益、大气法益、土壤法益等具体法益就将为定罪和归责提供更明确的依据。

(三)我们国家地大物博

各地区的污染类别有所差异。北方主要是陆地地区,空气污染的可能性大于南方沿海地区,北方冬季的煤电取暖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而南方沿海地区,由于靠近海洋,港口、海运作业造成的海洋污染的可能性也很大。如果将不同环境组成的客体,具体细化为不同的法益客体,这样就能够使法律运用者更具针对性地选择适用条款,同时也使得环境污染者能够根据具体的法律法规规定去使自己的行为更加适法。

(四)对不同污染类型进行区分有利于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如果将各环境组成部分细化为不同法益然后加以区分编排,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就应该高于噪声污染、光污染、热污染,这样可以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且根据客体的不同特点,建构不同的法律保护机制,以达到保护整体环境的目的。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该将环境中的各组成部分,按类属划分为不同的法益客体,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典型的环境领域中的犯罪进行法益分析。

二、环境法益分类细化的内容环境污染

早在人类文明出现就已然存在,只是当时人类的破坏行为小于环境的自净能力,污染没有明显的恶性结果,随着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开启了现代生活,经济的发展似乎从未与消费环境分开,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在二十世纪普遍存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当然那时的人类还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现如今环境污染的程度已超过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新型的噪声污染等已经使得人类不得不停下脚步去衡量发展与环境的量化关系。在众多污染中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是人类致命攸关的三大污染,本文拟对这三种法益进行分析阐述。

(一)大气法益

大气法益可以从《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找到相关的答案,2000年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许可制度;污染物排放超标违法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防治特殊污染源、污染物的措施等等重要制度。但其制定的目的是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大气法益就是保障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从而达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在自净能力范围内代谢由工业社会造成的污染,对于造成大气污染或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达标排放的收费都是对大气法益的法律保障措施。当然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的,应根据刑法分则第338条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二)水体法益

这里所说的水体法益是将海洋水体除外的。鉴于海洋对地球生物圈和气候的特殊影响,因而应该将海洋水体的法益单独分类,形成特殊的海洋法益,其内涵和外延应区别于非海洋水体,且根据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适用范围也可以清楚分辨,海洋污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本文的观点是将环境组成的各不同部分按类属分类,因而不将不同于一般水资源类属的海洋法益进行分析。此处的水体法益仅指我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法律诉求,具体从水污染防治法中可得出水体法益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以及对工业水污染、农业水污染、城镇水污染、船舶水污染的防治,对水体法益造成侵害的,应同时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并视情节严重程度依据刑法追究相关责任。

(三)土壤法益

我国现阶段还没有颁布类似于《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专门针对土壤法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但从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和土地管理法中可以得到土壤法益应是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土壤安全,保护人体健康和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利益诉求应是土壤法益的应有之义,关于处罚,除按照相关的法规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应追究刑法上的责任。

环境污染的分类篇(5)

(一)任何事物都是地球生态圈的组成部分

部分功能的毁损有可能导致整体功能的异常。最常见的事例就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从而会有海平面上升、病虫害增加、相应的沿海城市还有被淹没的可能、南北极生物圈变化,气候异常又可能给农耕等农作活动带来损失。因而在鉴定环境法益的时候,不能着眼于整体,而应将目光微观化,这样才更有利于微观的环境法益诉求得到实现,从而保障宏观的环境法益,即整个生态圈法益的和谐可持续实现。

(二)当大环境受到污染时

其不同组成部分的法律保护途径和治理方式也就有所不同,这种细化方式能够为归责提供理论支持。例如,A地区的污染情况比较复杂,同时在A地区既存在可能造成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不同企业,如果环境法益的客体不明确加以区分的话,就存在判断可能侵犯的客体不明确的情况。如果将环境法益具体细化为水体法益、大气法益、土壤法益等具体法益就将为定罪和归责提供更明确的依据。

(三)我们国家地大物博

各地区的污染类别有所差异。北方主要是陆地地区,空气污染的可能性大于南方沿海地区,北方冬季的煤电取暖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而南方沿海地区,由于靠近海洋,港口、海运作业造成的海洋污染的可能性也很大。如果将不同环境组成的客体,具体细化为不同的法益客体,这样就能够使法律运用者更具针对性地选择适用条款,同时也使得环境污染者能够根据具体的法律法规规定去使自己的行为更加适法。

(四)对不同污染类型进行区分有利于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如果将各环境组成部分细化为不同法益然后加以区分编排,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就应该高于噪声污染、光污染、热污染,这样可以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且根据客体的不同特点,建构不同的法律保护机制,以达到保护整体环境的目的。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该将环境中的各组成部分,按类属划分为不同的法益客体,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典型的环境领域中的犯罪进行法益分析。

二、环境法益分类细化的内容环境污染

早在人类文明出现就已然存在,只是当时人类的破坏行为小于环境的自净能力,污染没有明显的恶性结果,随着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开启了现代生活,经济的发展似乎从未与消费环境分开,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在二十世纪普遍存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当然那时的人类还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现如今环境污染的程度已超过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新型的噪声污染等已经使得人类不得不停下脚步去衡量发展与环境的量化关系。在众多污染中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是人类致命攸关的三大污染,本文拟对这三种法益进行分析阐述。

(一)大气法益

大气法益可以从《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找到相关的答案,2000年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许可制度;污染物排放超标违法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防治特殊污染源、污染物的措施等等重要制度。但其制定的目的是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大气法益就是保障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从而达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在自净能力范围内代谢由工业社会造成的污染,对于造成大气污染或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达标排放的收费都是对大气法益的法律保障措施。当然情节严重,触犯刑法的,应根据刑法分则第338条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二)水体法益

这里所说的水体法益是将海洋水体除外的。鉴于海洋对地球生物圈和气候的特殊影响,因而应该将海洋水体的法益单独分类,形成特殊的海洋法益,其内涵和外延应区别于非海洋水体,且根据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适用范围也可以清楚分辨,海洋污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本文的观点是将环境组成的各不同部分按类属分类,因而不将不同于一般水资源类属的海洋法益进行分析。此处的水体法益仅指我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的法律诉求,具体从水污染防治法中可得出水体法益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以及对工业水污染、农业水污染、城镇水污染、船舶水污染的防治,对水体法益造成侵害的,应同时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并视情节严重程度依据刑法追究相关责任。

(三)土壤法益

我国现阶段还没有颁布类似于《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专门针对土壤法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但从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和土地管理法中可以得到土壤法益应是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土壤安全,保护人体健康和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利益诉求应是土壤法益的应有之义,关于处罚,除按照相关的法规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应追究刑法上的责任。

环境污染的分类篇(6)

早在2012年1月国务院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简称《意见》)[1]。提出了最严格管理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并确定了县级以上政府负总责。而这些年来一再出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遭受有毒重金属的污染问题。这些重金属来自本区或上游企业的直排或偷排,也有来自城乡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排水和底泥。

先依2012年1月15日发生在广西龙江河段人为非法泄排20t镉的污染事件为例[2]来探讨保护区该如何管理才是科学合理的。当时河池市泄排的20t镉,波及了下游约300公里,巳威胁到柳州市16公里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但可怪的是直至1月31日的报导尚称;“柳州水源保护地各监测断面浓度全部达标”(其根据是河流中水的镉浓度并未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类水质标准)。实际上即使不考虑其河水水质的影响,巳沉淀于河底的20t镉仍成为危害生态、影响人群健康的污染源,治理好它、恢复龙江原有水环境背景也是十分艰巨的。其实当初两家违法排污的企业[3],自2009年12月起就蓄谋和实施了偷排巳久的计划:从非法隐蔽生产、不建污染防治没施、私建十多个极高浓度镉、砷强酸性大储液罐、到私设偷排的地下溶洞和暗管,但始终得不到监管!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就管理角度而言,该饮用水源保护区当时仅限于水上监测是否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类水质标准(目前这种偏误还有普遍性的),在技术路线和对策措施上缺乏系统综合的科学性,在这些涉及其他的法规标准上存在多种偏差和错误,致使当时非法偷排者得逞多时。

1 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类水质的饮用水水源地不一定未受污染

《意见》曾对水质保护提出过一条要求的“红线”:“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这里的“主要污染物”仅是指常规污染物(即量大面广的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BOD、COD、氨氮、磷等污染物-或称为《第二类污染物》) ,“入河湖总量”是指水功能区经稀释扩散水质达标下可受纳的排污总量或祢“水环境容量总量”。我国在防控主要常规污染物的规划管理上,确实发挥了“以环境容量倒逼经济社会发展和限排机制”作用,取得了思想路线科学合理、效益显著的可喜成绩。今后无疑该继续坚持。但常规污染物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类水质,用水水源地不一定未受污染。

其实早在1988年,我国颁布表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的同年就颁布实施了表2中《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1996年经修订后颁布成现行的GB8978-96)[4]。

GB8978-96明确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区分为两类:

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含有此类有害污染物的污水,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所具有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指正常生产工艺的排水量下)必须达到表2的规定。实际上这是一种接近于零排放的源头总量控制(或产污系数达标为准)。

第二类污染物(即常规污染物)指其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定额必须符合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规定。(表略)

就两类污染物相对而言,显然第一类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GB8978-96)对饮用水水源地是必须满足的,它是水体保证合理排放、不影响人体健康,最基础的决定因素。即第一类污染物是饮用水水源地的首要控制污染物!

序号 第一类污染物 Ⅰ类源头水 Ⅱ类用水源地 Ⅲ类渔业用水 Ⅳ类工业用水 Ⅴ类农业用水

1

……

20 总砷 0.05 0.05 0.05 0.1 0.1

21 总汞 0.00005 0.00005 0.0001 0.001 0.001

22 总镉 0.001 0.005 0.005 0.005 0.01

23 铬(六价) 0.01 0.05 0.05 0.05 0.1

24 总铅 0.01 0.05 0.05 0.05 0.1

……

30

污染物 总汞 烷基汞 总镉 总铬 六价铬 总砷 总铅 总镍 苯并a芘 总铍 总银 总α放射性 总β放射性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允许浓度 0.05 不得检出 0.1 1.5 0.5 0.5 1.0 1.0 0.00003 0.005 0.5 1Bq/L 10Bq/L

注:指对应企业生产工艺正常排水量下的水质允许浓度。

2 保护区内实施第一类污染物源头车间排水口控制的实例分析

若一个小型河流段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存在一个铅锌冶炼行业中年产10t电解铅的企业为例[5],(电解铅企业排放镉、铅、砷三种第一类污染物,本文仅以镉为例),其炼铅电解工艺产污系数、经中和法处理后的排污系数及与排放浓度标准对照见表3。

企业车间废水的年排污量(经治理后)只要监管切实到位,完全可分别达到镉2.49g,铅8.07g,总砷4.24g。这样的排污总量进入水源地,河水中三种污染物的浓度仅为镉0.00125×10-5mg/L,铅0.000404×10-5mg/L,总砷0.000212×10-5mg/L,远低于Ⅰ类水质浓度,达到该水体环境背景值的要求。从此角度也可见地面水功能水质标准,对未污染水体,仅对常规污染物适用,对第一类污染物是很不适用的。

若管理者混淆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污染物,实施以“水环境容量”总量来监控第一类污染物,即按目前Ⅱ类水质(0.005mg/L)小型河流(年均流量为20亿立方米)1,000kg镉、10,000kg铅、10,000kg砷的允许年排量来监控,则此量巳超过该企业允许年排量的l2万倍以上,该企业完全不必治污,直排即可。即使有一个年产1万t的电解铅企业,仍可直排无误。用地面水功能Ⅱ类水质标准岂非极大地放宽了镉、铅、砷的排出量!

企业镉、铅、砷的允许年排量与镉的“水环境容量”相比前者几乎近於零!从法规标准而言,根本不存在第一类污染物“水环境容量”总量,而只有十分严格的源头车间限排总量!

可见,纠正观念、端正技术路线是何等重要和迫切!

炼铅电解工艺 中和法处理后 GB8978-96

镉 产污系数 产污废水浓度 排污系数 排污废水浓度 允许排放浓度

144.1g/t产品 1.796mg/L 0.249g/t产品 0.031mg/L 0.1mg/L

年排量 1441g 2.49g

不达标 达标

铅 产污系数 产污废水浓度 排污系数 排污废水浓度 允许排放浓度

227.2g/t产品 2.833mg/L 0.807g/t产品 0.101mg/L 1.0mg/L

年排量 2272 g 8.07g

不达标 达标

总砷 产污系数 产污废水浓度 排污系数 排污废水浓度 允许排放浓度

53.39g/t产品 0.666mg/L 0.424g/t产品 0.053mg/L 0.5mg/L

年排量 533.9g 4.24g

不达标 达标

注:车间排出废水量为8.019m3/t产品,河水年均流量为20亿m3

3 现行标准未体现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背景值

在1988年,我国颁布表1中《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之后,国家“七五”科技攻关环境保护项目专门对“环境背景值”开展了系统研究,199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环境背景值和环境容量研究》一书,分别收集了长江源头区河水与其他淡水、金沙江水系主要支流和湖泊、乌江水系原水中重金属元素环境背景值研究结果[6-8]。

文献[6]总结为:Cd的原水量范围为3×10-5~37×10-5mg/L,世界未污染淡水中溶解态Cd为1~7×10-5mg/L;Pb的原水量范围为84~879×10-5mg/L,世界未污染淡水中溶解态Pb为60×10-5mg/L。

文献[7]总结为:大多数元素在10-4~10-5mg/L,Cd和Hg甚至在10-5~10-6mg/L数量级中。

文献[8]总结为:As为38~48×10-5mg/L, Cd为0.6~1.4×10-5mg/L,Cr为38~136×10-5mg/L, Hg为0.6~1.9×10-5mg/L,Pb为33~80×10-5mg/L。

总起来说这次水环境背景值的集中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Cd和Hg约在10-5mg/L~10-6mg/L之间, As、Cr、Pb等约在10-4mg/L~10-5mg/L之间。

上述水环境背景值与1988年《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Ⅱ类水对第一类污染物选用的水质标准值(Cd:5×10-5mg/L;Hg:5×10-5mg/L;As、Cr、Pb:5×10-2mg/L)相比,除总汞比较相近外,总砷、铬(六价)、总铅等Ⅱ类水质标准值[4]超过实测水环境背景值约100多倍之多。可见,这就从水环境质量标准上很大地放宽了第一类污染物允排量。

4 饮用水水源地实施严格管理的对策措施总结

1.管理者应将饮用水水源地与内外各点源排污源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不能只停留在管河水水质上,而要切实建立起系统监管的一整套机制。

2.首先必须区分两类污染物在监控方法、措施上的本质差别。

(1)对常规污染物 (即第二类污染物),应采用诃水水质达到Ⅱ类水质要求的“水环境容量”总量,反推分配各入河排污口的允许纳污量,从而倒逼排污源控排。

(2)对第一类污染物必须遵守源头控制的原则,在各相关企业车间排污口严格实施《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GB8978-96)》标准。这是重中之重!在目前系统监管相关企业制度失控,任意排污现象普遍之下,作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必须以首控对象严格调查清楚其源头的执法实情并加以督管。

笔者认为,不能仅仅用河水常规污染物达到Ⅱ类水,就认为该水源地巳满足饮用水源地要求,忽略和混淆了两类污染物。

更不能将河水中第一类污染物达到Ⅱ类水,就认为该水源地巳满足饮用水源地要求,这将极大地放宽了第一类污染物的允许纳污量。对河水中第一类污染物浓度评价的基准应是该河的水环境背景值(历史上未污染前的水质浓度)。

3.必须查清区内第一类污染物排污源的所在及其排污量并作出审计。

对各相关企业车间(包括危险废物堆放场及集中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取样检测其排水量及第一类污染物的水质,从而得出企业排污总量达标与否的评价,定期公告;并根据各源排放的总量与核对河水水质进行核查。对超标企业及时开展清洁生产的审计并按法执行“关停并转”。

不能仅仅用河水监测断面或入河排污口的监测(包括自动监测站)点的水质来评价第一类污染物的达标与否。

企业车间监测站点如巳撤消必须尽快恢复。

环境污染的分类篇(7)

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 A

环境问题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在我国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同时国家提出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的都是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在具体的实践中,环境污染问题还是困扰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在城市和农村中,环境问题无处不在。本文宽泛的分析一些常见的环境污染诱发原因,并针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以期提高大家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提升环保意识,共同创建美好的环境。

1.环境污染的诱因分析[原因分析,1.1是生产活动,增添1.2,如生活原因之类的]

1.1生产活动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最主要的元凶,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重,特别如今人类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生产活动更是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1.1.1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是当前环境污染的诱因之一,工业的"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由物质引起的污染和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或电磁辐射污染等由物理性因素引起的污染,一些重、轻工业如化肥厂,还有食品加工,造纸业,煤矿加工,石油提炼等比较容易污染环境,其中工业生产中所排放的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对环境产生污染非常严重,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污染上。

1.1.2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同工业生产一样,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其中农业大面积垦荒造成森林覆盖率降低,环境净化系统受到破坏,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中化学成分对土壤,水体,空气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地力下降;长期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和化肥,致使农田中鸟类、青蛙、蚯蚓等益虫、益鸟数量大量减少,河流内鱼虾遭受毁灭性毒害,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依赖农药的恶性循环,和城市环境多污染相比,农村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破坏,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诱发环境污染。

1.1.3经济开发和生活垃圾

环境污染的诱因大多与经济开发有关,经济利益的诱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为了经济利益而对土地或是资源进行不合理开发都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例如,对土地的开发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植被的开发造成植被覆盖率降低,对资源的开发造成污染如石油泄漏造成的海洋污染,化学物质的泄漏造成空气污染,植被破坏等等。除此之外,由于人们环境意识淡薄,随意丢弃生活垃圾,不将垃圾分类,或当地政府缺乏对垃圾管理工作的细化,造成工作中存在问题等都会诱发环境污染的问题。

1.1.4电子垃圾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因素诱发环境污染问题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电子垃圾,电子垃圾具有危害大,毒性强,扩散广,治理难,不易察觉等特点,例如一个电池泄漏后可污染六十万升水,其中重金属毒性非常大,对人体造成危害巨大,填埋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焚烧则会污染大气。

1.2[增加此点,使文章结构完整]

2.环境污染的应对措施

2.1统一思想,提出明确的环境保护战略

鉴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必须在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环境保护,当前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又有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大方针明确的情况下,应该从上到下深刻理解并落实环境保护的问题,减少环境污染,要让全社会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密切与企业进行配合

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政府与地方企业的工作是关键,不能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转变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地方企业必须严格限制,对于重视环境问题,在生产中注意环境保护的企业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完善地方环境发展管理。首先,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依法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其次,加强环境问题的宣传,掀起环境保护的绿色风尚,鼓励可持续发展,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最后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针对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要进行动态的管理,加强政府监督工作。

2.3加大科技投入,利用清洁新能源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是处理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国家或各地政府都在加大科技投入来处理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污染的处理,例如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来解决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是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传统的能源如煤炭等即使经过处理也难以保证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开发新能源例如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4环境保护,从个人做起

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每个普通人而言,在生活中不随意丢弃垃圾,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实际上就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之一,看似力量渺小,但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将会让环境保护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

总 结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发现,环境污染的诱发原因多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相[这句话正好与上面两点相对称]关,过去人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了经济发展,但短期经济的发展不能掩盖环境问题中我们犯下的种种错误,于是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反思,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必须在思想认识上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环境污染,这其中除了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措施的出台,企业的配合,认识与响应,还有广大普通群众从我做起的环境意识,相信随着社会的共同努力,环境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环境污染的分类篇(8)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42-01

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与应急监测

1.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在瞬时或短期内排放出大量的剧毒或恶性污染环境的物质,导致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的恶性环境污染事故。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形式多样性、发生的突然性、危害的严重性、处理处置的艰巨性以及影响的长期性。2011年4月23日所发生的新安江苯酚污染事故,导致20吨泄漏苯酚随地表水流入新安江中,造成部分水体受到污染,直接威胁到下游杭州地区数百万人用水安全;2011年6月发生在渤海的油气田泄漏事故,造成劣四类海水面积840平方公里,对油田以及周边海域海洋环境以及渤海湾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污染损害;2011年3月11日受日本强震和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出现事故,放射性物质持续外泄,造成了危害巨大的放射性污染,严重破坏了周围生态环境,导致核电站周围20公里居民撤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严重的国际恐慌。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大量的人员死亡和受伤,以及重大的经济损失等,带来社会的不安定以及恐慌。由于几率很小、发生突然、污染物扩散迅速,后果严重,使环境监测、处理处置非常困难,成为环境监测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

1.2 环境应急监测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突然、危害严重、影响长久,如何有效地防范其发生,如何提高事故的应变处理处置能力以及如何做好环境恢复工作等至关重要,而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是指环境监测人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对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物浓度、污染的范围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等作出判定的过程。只用做好应急监测工作,才能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快速准确地提供引起事故发生的污染物类别、污染物浓度分布、影响范围以及发展态势等现场动态信息和数据,为事故处置快速、正确决策赢得宝贵时间,为能快速查出污染源、有效地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等提供便利,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2 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现状

(1)应急监测的硬件设施不足。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应急监测的硬件设施以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等都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普遍使用检测管,便携式检测仪器不足;定性分析仪器多,而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定量成分分析的色谱和质谱较少,不能满足多种环境基体不同污染物的应急监测和分析的需要。

(2)应急监测的技术储备不足。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部分地区对可能导致污染事故的污染源情况“底数不清”,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与处理处置经验,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能的区域污染源种类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些从未出现过的或者法规上没有的污染源;另一方面是人才储备的不足,现阶段我国从事环境应急监测的人员不多,专业人才更少。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并缺乏相应的应急监测的经验,这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质量。

(3)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应急监测属于特种监测,一般的环境保护技术规范已不能满足应急监测的要求。我国尚未建立起应急监测的统一的技术规范,对应急监测也没有统一的技术指导。这样就可能导致对于统一突发性污染事故,不同的人采用不同仪器设备,应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依据不同的规则,最后得到不一样的监测结果,影响监测质量。

(4)缺乏统一布局的应急环境监测网络和完整应急监测体系。目前阶段来说,虽然我国已在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起相应的环境监测站,但是这离一个统一布局的、覆盖全国各地的应急监测网络还有很大距离。

3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对策

3.1 加强环境应急监测工作,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首先,要做好日常的准备工作。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具有突然性,这就要求应急监测工作要有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此,有必要成立相应的应急监测工作小分队。要明确队员工作职责与任务分配,加强队员技术培训和岗位考核,定期进行应急监测工作的“实战演练”,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专业技术好”的应急监测队伍。其次,要开展所在地污染源的排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要对监测范围内的主要污染源以及污染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积极指导相应单位进行改进与技术升级。同时对可能发生的污染事故进行备案,查清隐患的污染类型、污染物种类以及可能的影响范围与时间,并根据这些制定出相应的应急监测的技术预案。

3.2 规范应急监测程序,保证应急监测工作质量

(1)要设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报警值班室,接收报警。要设立专门电话,配备专员值班,24小时接收群众报警。在接到报警后,要了解事故的大体情况,完成事故记录,并立马上报上级领导以及通知应急监测小分队。

(2)尽快进行现场监测采样。一旦确认事故情况,应急监测小组应该立即行动,携带相应的仪器设备,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布点取样,并在现场或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得到监测数据。

(3)及时出具事故监测报告。根据得到的监测结果,对事故污染类型、污染源、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发展态势等作出详尽的分析,对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坏以及应对措施等作出合理的预测与建议。

(4)跟踪事故处理进程,指导环境恢复工作。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往往危害巨大,其影响也往往是长期的。因此,监测工作应该跟踪事故处理进程,指导环境的恢复工作。

总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几率很小,发生突然,危害巨大,它严重污染自然环境、威胁人类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并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的态度,加强环境应急监测的日常工作准备,提升环境应急监测能力,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为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恢复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与依据。

参考文献

环境污染的分类篇(9)

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概念与功能

(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及水污染责任保险的概念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又称“绿色保险”,它所承保的标的是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造成的对周围环境和资源以及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的重大的损失。水污染责任保险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承保的对象是以被保险人因污染水域环境而应承担的环境赔偿责任或法治责任。

(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功能

(1)加强风险管理,预防环境损害。保险公司对不同程度的污染状况可制定不同的保险费率,还可以通过设有控制性条款的方式来降低自己的风险,这一方面会促进污染企业为可以投保或降低保险费而增加环境保护的投资;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经营者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2)分散风险损失,降低被保险人的损失。通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被保险人将造成的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转嫁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通过损失分散原则,由众人分摊污染造成的风险,避免了单个环境侵权行为人赔偿能力不足而导致救济不足或破产倒闭使受害人无法获得补偿的情况发生。

(3)有利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从经济上讲,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可以实现社会整体效益最优。构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符合交易成本理论,同时该制度所界定的权力格局也将会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最终实现成本——收益的权衡。

二、辽河水污染的严重性分析

20世纪90年代,辽河是全国江河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辽河的污染程度叫人触目惊心,在辽宁省政府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幅比较特殊地图,上边用颜色表明辽河水污染的程度,颜色由浅至深,表示污染由轻及重,而图上的河流绝大部分是最深色的,叫人无不揪心。根据权威的数字统计,辽河流域绝大多数河流的水质均超过地面水5类标准,已基本丧失了一切使用功能。

目前辽河水质的国家评定等级为中度污染,在监测的36个河流断面中,Ⅰ类水质断面占5.6%;Ⅱ类占27.8%;Ⅲ类占11.1%;Ⅳ类占33.3%;Ⅴ类占16.7%;劣Ⅴ类占5.5%。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

辽河水质污染历史悠久,不仅对流域内生态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还严重影响着流域内居民的生活和流域内的经济发展情况。20世纪90年代,辽河的水质污染最为严重的那段时期,辽宁已经不是中国经济领域的佼佼者、工业行业中的领导者,面临的是大面积的下岗失业问题。由于当时的环境污染极为严重,想通过向南方一些城市一样,招商引资、吸引外资来重振辽宁的雄威的方法进行的不是十分顺利。从辽宁省走过的风风雨雨中我们可以看出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密切相关、唇齿相依。同时也可以看出辽河水污染治理的必要性,为我们的忧患意识敲响了警钟。

三、辽河水污染责任保险的必要性分析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水污染责任保险建立的必要性

根据庇古的外部性理论,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周围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而污染的程度的高低不能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交易的多少,同样,这种污染是不能通过市场经济进行自我消除的,只有国家采用一些强制性的经济政策的形式,才能使这一污染得以缓解,便有了庇古税的概念。

庇古还提出,应根据污染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污染者征税,税收用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庇古税是环境税的起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庇古税也就越来越不能弥补人们对环境问题破坏。人们对水资源的破坏不仅仅所谓的外部不经济,而实际上,当今水质遭到污染有很大的成分是由于当今社会高科技应用下的突发性事件,像日本福岛发生的地震和海啸使福岛第一核电站几乎完全瘫痪,放射性物质大量外泄,无疑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环境责任保险便应运而生。

过去,辽河的水质遭到破坏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者向水域中注入大量的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而如今,辽河的主要污染源是来自于非主观的环境破坏行为。因此,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管理的力度,强制实施一些经济方面的政策,如制定排放标准、收取排放税等方法来控制和处理水质的污染问题。

(二)从环境侵权角度分析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势在必行

环境侵权包括两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水污染就是属于环境污染的范围。随着环境侵权行为越来越广泛,环境侵权损害赔偿问题越来越突出。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一些国家政府已推出了一系列有关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此时企业经营者们迫切的将如此负担的责任风险转嫁出去,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便应运而生。

从环境侵权来分析,辽宁省应当实施水污染责任保险,建立水污染责任补偿制度,将个人损害归结为社会损害,将污染责任分散给社会,一方面能够保证污染的全面、有效治理,另一方面又能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及时的恢复生产经营。因此,辽河水污染责任保险势在必行。

四、构建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两点建议

(一)应强制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强制保险由国家强制执行,保证了参与投保企业的数量,为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基金提供保障,促进了环境责任保险在分散所示方面的作用和发挥。

(二)应设立专门的公共性环境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和基金

依法成立的环境社会保险机构应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的政策性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实行专人专管的模式。设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构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管理保险基金,进行资金的有效运作,实现资金的应用最大化;另一方面是抑制环境社会保险产生的负面作用,特别是该制度可能引发的企业道德风险。

五、结论

环境污染的分类篇(10)

第一、空气污染 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仍为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第二、水域污染 造成水体污染的物质种类有:有机有毒物质;无机有毒物质;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污染物;病源微生物;放射性污染物等。我国城市及其附近河流仍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第三、固体废物污染 包括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

第四、噪声污染 我国多数城市的噪声处于中等污染程度。

第五、土壤污染 土壤的污染源包括烂施化肥农药,工业废水和废渣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等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例如,超过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标准,超种类、超量、超浓度排放污染物;未采取防止溢流和渗漏措施而装载运输油类或者有毒货物致使货物 落水造成水污染;非法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机 :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 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 环境自净 。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范文篇【二】 

 设区市城考取得实质进展

[空气质量]20xx年,全省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平均达到334天,比上年增加10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1、93,比上年下降10、23%。秦皇岛、廊坊、承德、沧州、衡水、邢台、保定、张家口等8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比上年增加3个。石家庄、唐山、邯郸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级标准。

[水环境]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城区)水质达标率平均为82、58%,比2012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有8个城市超过了平均水平,其中秦皇岛、沧州、石家庄、唐山、衡水、邯郸、承德7市水环境功能区(城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平均为97、03%,比2012年上升2、68个百分点,其中秦皇岛、邢台、邯郸、张家口等4市增幅较大,分别比上年提高14、26、9、55、9、3和8、39个百分点。

[医疗废物]唐山、廊坊、邯郸、张家口、承德5市建成符合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要求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其中唐山、廊坊、邯郸3市经环保验收后稳定运行一年以上,张家口市2012年12月通过环保验收,承德市未通过环保验收),比上年增加两个市,其余6个设区城市尚未建成,除衡水外其他5市采用的是非典期间建设的焚烧处理设施进行处置。

[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为81、76%,比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承德、张家口、衡水等3个城市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增幅较大,均在10%以上。

[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值为81、76%,比上年提高了1、95个百分点。除邢台、衡水外,其余9个设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在85%以上,唐山、张家口等两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增幅较大。

[绿化]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89%,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廊坊、秦皇岛、唐山、邯郸、承德、石家庄、邢台等7个城市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比上年增加了两个城市。

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11个设区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平均为80、71%,比上年提高了1、76个百分点。廊坊、邢台、唐山等3个城市的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超过了85%。

县级城考指标有较大进步

2012年,22个县级城市中13个城市上报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9个上报了手动监测数据,安国、高碑店两市2012年新建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并投入运行。依据监测结果,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状况良好,平均达标率为90、91%。除涿州、三河两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0外,其余各市均为100%。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平均为99、67%,比2012年增加了0、3个百分点,有18个市的工业固体废物得到了全部处置,处置利用率达到了100%。

医疗废物处置方面,迁安建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辛集、藁城、晋州、新乐、鹿泉、任丘、河间、霸州、三河等9个县级城市均通过合法途径将全部医疗废物送往所在的设区城市进行集中处置。

22个县级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为72、84%,比2012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其中15个城市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了80%,比2012年增加3个城市;遵化、安国、高碑店、泊头、黄骅、霸州等6个县级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增幅较大。定州、河间两市未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

22个县级城市中,迁安市、辛集市、遵化市、武安市、霸州市、冀州市等6家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成并通过验收,藁城市、鹿泉市、沙河市、深州市等4家已建成,晋州市、泊头市等两家正在建设。

22个县级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平均值达到41、14%,比2012年提高了4、76个百分点,其中南宫、霸州、高碑店、遵化、新乐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比2012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河间、新乐、任丘等3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足35%。

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二级标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升级改造才能确保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厂建设亟待加强,近一半县级城市未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零。11个设区城市中目前只有廊坊、唐山、邯郸、张家口、承德5市按有关规划建成了医废集中处置中心。

县级城市环境监测能力薄弱。一是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率较低。目前,仍有新乐市、南宫市、定州市、泊头市、黄骅市、河间市、深州市等7个县级城市采取手动监测空气质量,个别已建成自动监测站的城市存在着缺项的情况;二是基本不具备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监控项目的监测能力,大部分均是委托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测;三是部分城市不能实现对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外排废水、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全部监控项目的监测。

一些城市对城考重视程度不够。在城考各项指标填报上,存在错填、漏填等情况;在材料准备上,相关的说明、证明材料提供不全;存在软件上报的数据与文字版数据不一致等情况。

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范文篇【三】 

xx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我作了调查。

在街街道随机抽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一、请问你注意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的有8人,占40%。回答不会的有3人、占1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9人,占45%。看来,大家还是对环境问题不太重是啊。

二、你会主动义务帮助保护环境吗(如清除牛皮藓、回收废电池、清除白色污染等)?

回答会的只有2人,都是老人、占10%。回答老师布置了就去,不布置就不去的有5人,占25%,都是小学生。还有一些回答不会去的有13人,占65%。大家都是把这些工作当作别人的事情,不太关心。

三、平时,看报纸,新闻会不会对环境方面的新闻引起重视?

大多数回答说不会,、只关注一些娱乐或别的方面的,占55%。回答会的只有1位,占5%。回答有时候会看一看,但是不太回去引起重视,只觉得这个事情与我们无关的有8人,占40%。

地球上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1。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占平流层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含量极低,却能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破坏,臭氧层迅速耗减,被极度破坏。如南极的臭氧层空洞。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被破坏的面积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上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欧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2。淡水资源危机。地球地面虽然2/3为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为淡水,但其中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5%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我国5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于人类的破坏使得地球水资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3。土地荒漠化。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球爱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荒漠化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后记:人们将面临的危机有很多,如果人类一如既往地破坏环境,那么人类将会灭绝,地球也将会成为宇宙中一个遥远的历史。

【我们身边造成污染的污染物是:建筑废料,塑料袋,动物的死尸,粪便,一次性饭盒,木块和果皮.】

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死尸会影响环境的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公厕排出的粪便不仅对水有污染,并且还影响市容.排洪渠道是疏通下大雨积聚的水,如果排洪渠道堵塞的话,那水就会越积越多,甚至会水浸.

上面介绍的污染物对动物,植物也有极大的危害.

例如:臭气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近期的危害:使空气变得臭气熏天,而且使排洪水进一步的污染.

远期的危害:使人身体的免疫力不断下降,对人肺部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死亡.

结论

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目前的环境有些忧虑呢?对,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

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范文篇【四】 

这是一张人们破坏环境的照片。照片里是一堵被画花的墙壁,照片旁边还写着一句话:还墙壁一张的脸。它提醒我们无时无刻都要爱护环境。

我在活动中,尝到了现代科技的甜头,用数码相机更加清晰;电邮让沟通更加舒畅。环境调查报告。

环境你我他,环境靠大家。只要人人都爱环保,我们的周围环境就更美好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

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

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化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的现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环境调查报告。工业废渣是指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钢渣、高炉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废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碎玻璃、金属制品等等。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构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严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土地。二是污染农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气。工业废渣中的有些有机物质,能在一定温度下通过生物分解产生恶臭,从而污染大气。五是传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虫,如果直接用来作为农家肥料,人吃了施用过这种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传染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大量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紧迫问题。

食品污染

食品是构成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一旦受污染,就要危害人类的健康。食品污染是指人们吃的各种食品,如粮食、水果、蔬菜、鱼、肉、蛋等,在生产、运输、包装、贮存、销售、烹调过程中,混进了有害有毒物质或者病菌。

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大类。

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属于微生物的细菌、真菌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鸡蛋变臭,蔬菜烂掉,主要是细菌、真菌在起作用。细菌有许多种类,有些细菌如变形杆菌、黄色杆菌、肠杆菌可以直接污染动物性食品,也能通过工具、容器、洗涤水等途径污染动物性食品,使食品-变质。真菌的种类很多,有5万多种。最早为人类服务的霉菌,就是真菌的一种。

现在,人们吃的腐乳、酱制品都离不开霉菌。但其中百余种菌株会产生毒素,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食品被这种毒素污染以后,会引起动物原发性肝癌。据调查,食物中黄曲霉素较高的地区,肝癌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几十倍。英国科学家认为,乳腺癌可能与黄曲霉毒素有关。

我国华东、中南地区气候温湿,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比较普遍,主要污染在花生、玉米上,其次是大米等食品。污染食品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绦虫、旋毛虫等,这些寄生虫一般都是通过病人、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土壤,然后再使鱼类、水果、蔬菜受到污染,人吃了以后会引起寄生虫病。

化学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种农药是造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一大来源,还有含铅、镉、铬、汞、硝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废气及废渣;食用色素、防腐剂、发色剂、甜味剂、固化剂、抗氧化剂食品添加剂;作食品包装用的塑料、纸张、金属容器等。

如用废报纸、旧杂志包装食品,这些纸张中含有的多氯联苯就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引起病症。多氯联苯是200多种氯代芳香烃的总称,当今世界生产和使用这种东西的数量相当大。

有资料证明,在河水、海水、水生物、土壤、大气、野生动植物以及人乳、脂肪,甚至南极的企鹅、北冰洋的鲸体内,都发现了多氯联苯的踪迹。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一些食用色素可保持鲜艳色泽。但是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毒性。

防止食品污染,不仅要注意饮食卫生,还要从生产、运输、加工、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着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土壤污染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本,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土地却遭受到空前的破坏。其中,土壤污染像一把软刀子,正在剥夺大片肥田沃土的生产力。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质大大超出正常含量,土地无法消除这些有害物影响的现象。严重的土壤污染可以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减退甚至枯萎死亡,这些污染后果是可以及时发现的。更多的土壤污染并无明显表现,却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通过农作物对有害物的富集作用,暗地里危害牲畜和人体健康,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和人畜粪尿中含有许多植物需要的养分,用污水灌田或施用粪肥一般会使农作物增产。但这些废水、废物中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及虫卵等则进入农田,沉积于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人接触了污染的土壤和农产品,会引起破伤风、流行性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

现代农业大量施用化肥,致使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无机物大量残留在土壤中。它们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从而使农作物减产。使用农药则使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有机物沉降在土壤中,毒害动植物和人。

大气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以及放射性尘埃等有害物质会自然地或随雨雪沉降在土壤中。冶炼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镉、铅等有害物也会被土壤吸附,造成污染。

因此在工厂周围和公路两侧的土壤最容易受污染。

上一篇: 妇科健康教育内容 下一篇: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