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1 16:49:41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篇(1)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091-02

技师学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技师学院的一个重点培养层次――技师,是国家高技能人才的后备力量,也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印发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16号)中,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明确了以“学院教育方式”培养后备技师的途径和方法,其入学起点为高中毕业,学制四年,在培养过程中以实践技能为主、理论够用为度,为企业量身打造能够适应一线生产、现场管理、参与技术攻关、开发职工技能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作为具备相关技术,掌握或精通某一类技巧、技能的人――技师,在企业中对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强化生产管理中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从技师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工作内容看,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技师生构建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基础,更是其全面发展,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技师生的年龄、学历、心理等特点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无疑是特殊的,然而对此,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劳动部门都没有颁布相关的教育大纲或课程标准,相关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都有各自的针对性,对于技师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显然并不完全适用,技师生口语交际的教学实践尚在摸索中。教学实践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支撑,为此,笔者从技师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理论视角,做了如下的探究: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技师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环境的构建

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应具备“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属性。其中“情境”要求学习环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是对教学设计提出的具体要求。即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不仅教学目标的分析必须要作为教学设计的考虑要素,是否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也应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从该理论视角来看,技师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的理想学习环境应该包括交际情境的创立、交际对象的写作和交流、以及对口语交际知识的意义构建,即通过交际活动完成口语交际教学过程。

从建构主义教学观出发,把言语交际活动作为口语教学主要的途径,即意味着把教学目的与教学方式统一起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交际化、过程化;意味着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我建构。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自我建构,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内在规律以及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佳方法就是让学习者在真实环境中感受、体验,从而通过获得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通过聆听他人关于此种经验的介绍和讲授,因此教学应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自我建构的空间和机会,构建“情境教学”模式。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解,口语交际教学就应该创设模拟与现实情况相类似事件、问题、工作任务或情境,让学习者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活动,在真实活动中感受和体验,获取直接经验,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创设情境,进行以交际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口语教学不但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本质要求,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教学观的重要启示。

二、成就动机理论与技师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内在动机的激发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对课堂学习有影响的因素包括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在这一点上,奥苏贝尔最关注的就是成就动机。在他看来,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和附属驱力三个方面的驱力所组成,学生的认知学习是受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共同影响的。20世纪50年代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在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成就动机理论”,也称之为“三种需求理论”,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利和亲和的需求。麦克利兰对这三种需求,特别是“成就需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所谓“成就需求”,是指争取成功并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谓“亲和需求”,是指建立友好亲密人际关系的需求。麦克利兰的成就动因理论认为:“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就是胜任素质。胜任素质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感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的特质。”

从成就动因理论的视角来看,技师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激发其口语交际学习的内在动力,特别是激发技师生的成就需求与亲和需求,使其能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需求。在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借鉴心理学中“跳一跳,摘果子”理论,使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实现学习目标,从而获得成就需求。同时,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学习模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满足学生的亲和需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中,真诚地交流和沟通,实现思想的碰撞,激发其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内在动机。

三、语用学交际功能理论与技师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原则的确立

语用学理论阐释了口语交际行为与言语行为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过程,为学生个体被动体验向科学化个人素质、能力提高以至于形成良好习惯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30年代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和卡纳普先后提出了语用学的概念。60年代初,英国哲学家奥斯汀首先提出“言语行为”的理论,后来在美国哲学家塞尔等人的努力下,使这一理论趋于成熟;60年代末,美国语用学家格赖斯又提出了“会话隐涵”的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语用学的核心内容。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交际活动作为一个过程,必须具备以下要素:一是交际的双方即听说双方:交际总是通过听说双方的身份交替互换而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因此交际双方的存在是交际活动中不可缺少要素;二是交际意图及交际活动的目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或是传递信息,或是交流情感,或是希望得到对方对交际内容的反馈,或是希望与对方分享某种感受等,总之,所有的交际活动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这就是交际的意图;三是语言表达形式:语言表达是交际过程中的必要因素,是交际活动的信息载体,没有这个载体,交际就无法进行;四是交际的环境:任何交际活动都是发生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的,交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交际活动的进行,可以这样说没有环境就没有交际;五是交际的效果:交际作为有意图的行为,必然一定有效应伴随其中,意图得到实现即为正效应,意图得不到实现即为零效应,与意图相背离则为负效应。在交际过程中,交际效果关键在于交际意图能否实现,因此交际过程不仅要考虑交际意图的表达方式,还要讲究交际技巧及策略的运用,要使语言表达合乎交际对象的社会地位、身份、知识和修养以及心理状态等。以至对声音的控制、态势语的运用等;对语境适切、得体掌控等;对环境、情势的把握;对语言和非语言工具的运用;对各种交际手段的掌握;还涉及到感染对方的能力等。这才能体现语言交际性,表现个人的言语交际能力。

从语用学交际功能的角度来看,语言的运用(即言语),为言语交际情景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提出了交际原则。

第一,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格莱斯在1976年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会话的顺利进行。他指出:“在言语交际中,双方都希望所说的话语能够互相理解,彼此总是需要互相合作的,因此都遵循合作原则。”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质量准则、适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第二,礼貌原则。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在格莱斯之后提出了“礼貌原则”。“礼貌原则”跟“合作原则”密切相关,其核心是场合、关系和方式。“说什么”取决于“场合”,“对谁说”取决于“关系”,“怎么说”取决于“方式”。从总体上看,礼貌原则是以“利他”作为特征的共包括六条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

第三,协调原则。斯科滕认为除了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准则之外,会话活动也受协调原则及其准则的制约;协调原则在协调会话参与者的身份时起到重要作用。“协调原则指导交谈者选择谈话的形式,使他表示出谈话人所希望的、在目前交谈中与受话人之间应起作用的那一套权利的义务。”

综上所述,从现代语用学的理论视角来看,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交际性,因此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任务应是解决学生在使用口语进行交际时存在问题,教学的目的应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所以,口语教学应该指向交际,即培养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口语是工具,交际是目的。技师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原则的确立必须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参考文献: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篇(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是日常的生活交H,是现代社会必备的生活技能。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呢?新大纲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关键是: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甚至家长与学生互动交流,实践交际本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上好口语交际课

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口语交际,这课主要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而且这个课也很贴近生活实际,孩子们都很感兴趣。比如二年级的“我想去春游”,孩子们一看到这个题目特别兴奋,大家都跃跃欲试。我先分小组,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春游要注意的问题,一个小朋友做好记载,每个成员都要发言,孩子们七嘴八舌,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小组汇报时每个组都有自己的特点,汇报完还叫他们写写,既培养了口语又培养了写作。在教学“怎样过生日才有意义”时,我课前叫孩子们收集了过生日时的照片,和家长交流亲人的生日,愿望等,在上课的时候,大家看到欣赏了别人的生日,看到了不同的生日聚会,就很有欲望设计自己的生日,孩子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兴趣盎然,感觉不是一节课,大家就是在策划自己的生日,一点压力都没有,然后通过画和写的方式,展示出来,孩子在和家长同学老师交流都中都很自然,没有一点无话可说或者说得空洞乏味的尴尬局面。口语交际课是一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一把“钥匙”。

二、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

树立口语交际的意识。李吉林老师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无论在课堂上、课下,还是生活中,教师都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如何与人交流。在生活中实践交际本领。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学生交际的舞台,就是学生交际的源泉,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给学生交际的方法,还应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交际的本领。

苏赫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奇、好学,善于表现自己。根据儿童的特点,我喜欢将那些有趣的课文再次创设情境,让孩子演一演,培养其创造力。比如《谁和小羚羊去避暑》,我创设了请小朋友继续找谁和小羚羊去避暑的对话练习,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

三、和家长聊天,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口语交际是家长早期开发智力的一种最佳方案。在开家长会时,我就要求家长每天和孩子最少进行10分钟的交流,并注意纠正孩子口语方面的问题。另外我也会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比如: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课文,遇到什么有趣的事,你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等等,讲给父母听。有的孩子家长不在家,我要求他们用电话交流,或者对着镜子讲,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更流畅了,表达能力更强了。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篇(3)

《语文标准解读》指出:要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认真坚持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领会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要上好口语交际课,应该做到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用流畅的语言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要达到这个要求,需要做到:

1.1 精心准备是前题。教师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学生要准备有关的说话内容。做到了这一步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教学时应对自如。

1.2 情境创设是先导。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应十分重视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在课堂中营造一种我想说,我要说的氛围,让学生充满表达的欲望,达到“欲言”的目的。

1.3 学生参与是关键。一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绝对不是一个班级中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课,而应是集体参与共同发展的活动课。因此,就要求在一堂课中要充分利用课堂环境,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练习。

1.4 说法辅导是基础。要达到“畅”的目的就需要教给学生方法和技巧,因此在口语交际课中还要注意方法的传授,其中包括观察的方法、思维的方法、谈话的技巧等,只有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会得到螺旋式的提高。

1.5 恰当评价是动力。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将恰如其分的赞赏评价贯穿于自己的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二、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始终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每节课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讲述一件事情,或讲述一条新闻。其次,要在课堂教学之中充分的利用好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1 立足画面,描述画面。各册教材中尤其是实验年级教材中有几乎每一课都有主题图和许多插图。这些图画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图画,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2.2 凭借内容,复述课文。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

2.3 重视阅读,创设口语。语文教材既是读写训练的材料,同时也是进行听说训练的材料,我们在低年级阅读教材中重视阅读教学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捕捉听说点,渗透听说训练,把听说训练和理解内容思想教育及课后作业结合起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三、其它学科教学是实施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途径

课程改革实施之后,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壁垒。这样就为各学科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可能。其实,各个学科之中都有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介质,关键是学科教师如何运用。比如:数学中看情境图提数学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品德与生活中多是提供一个画面反映生活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的习惯,这些都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可能。

四、学校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渠道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一定数量的活动,这些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渠道。比如:周一、周五的升降旗活动,以及其它如庆“六一”活动等我们都可让学生轮流去主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也由学生去讲,学生从照书读,到背,到声情并茂的演讲,学生的口语能力自然得到了锻炼。再如:学校组织小报比赛,让学生去当评委,在评选中不但要打分,而且要说理由,这其实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式。另外,我们还利用文明礼仪执行岗培养在岗同学的交际能力,检查其它同学文明用语的情况。利用每天红领巾广播时间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日常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试验场

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题材,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进行口语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快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5.1 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 。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地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篇(4)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外语学习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学习。英语学习也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与理解。由于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交际,英语学习也就自然地要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这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曾提出过交际能力的四个要素,即语法性(possibility)、可行性(feasibility)、得体性(appropriateness)和现实性(actually performed),后两个因素直接和文化有关[1]。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恰当、得体的,真实、地道的英语。这已经不是仅靠语言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授。

1跨文化理念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及文化、交际和能力等层面,其基础是交际和交际能力。英语中“交际”是communication,含义是通讯、传达、信息(交换)、交通等;而大学英语中“交际”指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现代交际学范畴内“交际”的定义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信息的过程,即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信息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交流过程。交际能力是一种社交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拥有这种基本社交能力的基础上,在其他文化背景下的有效交际能力。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这种敏感度是可以培养的,这种自觉性也是可以培养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这种敏感度和自觉性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通过显性的教学活动和隐性的潜移默化让学生建立和提高这种敏感度和自觉性。

2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2.1学生普遍害怕发言

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都有一个最普遍的心理障碍——害怕发言。因为,口语表达要求说话者要能迅速对输入的语言进行解码,快速理解后灵活主动地做出反应,再迅速对输出的内容进行编码。然而,作为学生要用非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就不是那么顺畅的。常常是大脑中表达内容已形成,但是语言输出材料还没有准备好,话到嘴边开不了口;或者是语言形式运用不对,说出的内容并不是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所言非所思”。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失败,长此以往焦虑也就自然产生。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害怕上英语课、害怕发言。

2.2语言操练富于创造性

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即语言输出。语言输出并不是凭空就有的,而是需要有充分的语言输入。因此,英语课堂上会组织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操练,会进行一定量的反复模仿。然而课堂上设置的情景终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交际情景,现实交际总是随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不断变化中的,所以为了适应现实交际中不断变化的需要,学生对语言形式的练习也不是机械的,而是更富有创造性。

2.3侧重口头,综合培养

按照语言产生的心理机制来看,口语表达必须经过一个三阶段的过程,即计划语言组织语言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说话人能根据自己心里所思、心里所想来规划语言内容,能运用自身已有的语言形式来组织内容,最后顺利进行语言表达。再者,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交际不是单方面的行为,必须在双方互动、协商的基础上完成,这就要求学习者除了能表达意义以外,还得能理解信息。

3跨文化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3.1教学中注重介绍词语的文化内涵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词汇的意义分为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概念意义指词汇的语言意义;文化意义则指词汇的感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等。文化意义是指某一文化群体对一客体本身所作的主观评价,同一客体在不同文化的人中产生的联想意义不同。词语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学好外语的一大障碍,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注意词语的文化意义在目标语和母语之间的对比。例如“狗”一词,在汉语与英语中的文化意义相差甚远。,在汉语中“狗”是贬义的,汉语中有“落水狗”、“走狗”,“狗仗人势”等说法,而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中国人截然不同,在英语中“狗”的文化意义是褒义的,英语中有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gay dog(快乐的人)等用法。

3.2教学中挖掘中英两种语言在句法和篇章结构上的差异

教学中要提醒学生中英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形式上的差异,即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汉语的时间概念由时间状语表达,英语的时间概念由动词的时态变化来表达。在篇章结构上,英语主要呈直线型,汉语篇章主要呈曲线型。英语的段首一般是开门见山的主题句,然后按一条线发展展开,整个段落围绕主题句展开,每个句子都与主题密切相关;汉语则讲究“曲径通幽”,叙述和论证时一般是含蓄而委婉。中国学生常犯的错误是用汉语的模式来写英语文章,外国人读了感到不知所云,因此,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要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够准确掌握并且运用英语的行文习惯。

3.3教学中介绍英语的交际习惯和行为方式

文化制约着人们的一切行为,也制约着人们的语言行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行为方式,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目标语与母语在交际习惯和行为方式差异上的敏感性,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在日常交往中,英语国家的人喜欢谈论天气、地理位置等话题,而把年龄、工资、婚姻状况等作为禁忌的话题。中国喜欢用“你吃了吗?……去哪儿呀?”来打招呼,而英语中Have you had your lunch?(你吃了吗?)则表示向对方发出邀请的意思。再如,中国在接受礼物时,习惯推辞几次才接受,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而英语国家的人则习惯当场把礼物拆开,并且要赞美几句。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差异并以本族人的观点去理解目的语文化,使他们具备进行得体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课堂讨论活动可以采取非正式、不同定的文化讨论形式,也可以采取就某一文化特定方面进行理论验证式的、固定的讨论形式。课堂讨论活动对学生培养文化意识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并不是唯一的文化教学模式,并且这一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一些刺激方法和输入方法的配合。

结论

总之,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和研究人员意识到了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外语教师必须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在传授英语语法规则和句型操练的同时,还要重视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的教学,并采取相应对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篇(5)

一、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高校英语教学大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沟通技巧, 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学生对语法、词义的理解和解题非常擅长,答题时,甚至能够近乎满分。但是只要涉及到口语,让其以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时,就变得“哑口无言”,不能真正具备沟通能力。究其原因,涉及到方方面面,由于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很多同学普通话都还不够标准,说起英语来更是难免带有些地方特色,他们往往不愿意说出口,担心被同学们取笑,或是别人听不懂,反复问其说的是什么,长此以来,越说越少,口语的表达能力就越来越差,读和说就完全不及格,几近丧失了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语言、文字、手语等,其中语言是最直接最普遍的表达方式,看似容易,但在英语口语表达中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英语的语法规则和我国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主、谓、宾语的顺序、文化差异、语调都很有很大不同,如此一来,在英语口语的表达上,难度就更上了一层。若要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就离不开语言的社会环境, 由于身边外国人少,即使想多听听别人的交流都很困难,很多高校也会为了增强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与英、美等国进行交换生交流或是短期的文化交流活动,可通常人数很少、时间不长,派出去的学生还没有很好的学习就回国,回到语境全是国语的校园,没有用英语口语沟通的环境里,这样几乎得不到什么收获,所以英语口语的学习离不开语境,离不开跨文化交际。

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顾名思义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以母语和非母语人群之间进行沟通的活动,由于地理位置、风情民俗、、肤色人种等的差异常常会导致沟通的障碍,克服这种障碍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深入的了解对方,学习其人文风俗,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从方方面面与之接触,在接触中提高沟通的能力,这也就是语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只是日常的简单对话,所表达的内容要有一定的知识性,“白话式”语言没有任何意义,有很多的专业名词我们不能用直白的话语表述出来,那就失去了语言本身的涵义,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采用主题教学模式,选取令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跨文化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些主题组织语言进行描述,表达出来的内容要丰富、拒绝直白、刻板。教师可以将美国独立日设定为主题,让学生围绕此节日展开讨论,表述这个节日对美国发展演变的意义,事件的起因、经过、成效要尽可能的详细且多用专有名词,通过这样的交际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这个节日,还对美国的历史及历史人物有更多的认知,无形中也进行了跨文化的交H。

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是一种需要迅速反应的交际行为,英语口语亦是如此。若要达到这种迅速反应就要长时间进行跨文化语境训练。很多时候交流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这种换位思考我们也可以应用在跨文化语境训练中。

三、如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直是外国语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口语教学作为高校英语教学大纲中的重要部分, 理应成为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兴奋剂。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其交际文化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让学生感同身受的去体验。

(三)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在口语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提供演练的机会, 增强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对文化差异的适应和处理能力。

(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 吸收、体验并积极地发现文化差异。

总之,语言离不开文化, 文化依靠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 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口语教学密不可分。英语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语言,还传授英语文化,承担着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任。从这个意义而言,英语口语教学是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将语言、文化、社会视作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从文化角度进行英语语言教学,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079-01

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总要求是丰富语言知识,培养语感和发散思维,让学生掌握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训练,对口语交际不够重视,不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一 口语交际的定义及作用

第一,口语交际的定义。口语交际是一项知识与能力综合应用的体现,以实现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

第二,口语交际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 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和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口语交际的现状。(1)理解能力较差。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正确理解教师的讲授内容,概括组织能力低。(2)表达能力差。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词不达意,语不成句。(3)心理素质差。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声音含糊不清,手足无措。

第二,产生问题的原因。(1)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应试教育的重视,忽略了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都在应付升学考试,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把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点都放在了培养学生的“应试得分”能力上,片面提高智力,降低了教学知识的广泛性,老师滋生狭隘的功利意识,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教材和课堂教育为中心,属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锻炼。(2)不能正确认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不了解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和口语交际的地位、作用。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目前,社会经济、政治的进步和文化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对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是逐渐关注口语交际的深刻背景,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才能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素质的培养。

三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第一,更新教育观念。(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新的语文教育观为指导,分析语文教学中脱离实际的弊端,重视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实际运用,才能树立新的语文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教师要认真对现有的语文教育进行实践改革,努力培养合格的、适应时展的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克服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弊端,转变目前的教学局面。(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端正学生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充满信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教学目标上,实现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在教学主体上,实现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在教学形式上,实现教到学的转变,让学生学会自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重视阅读和写作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实现语文教育的要求。

第二,提高对口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现代社会的需要。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所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实际上也是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1)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播放相关音频的方法,吸引学生兴趣,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通过课堂问答、讨论和复述等方法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更具形象性、生动性和直观性,能得到较好的效果。(2)在生活中,经常参与听报告或讲座、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参加“走出课堂”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实践中训练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条理的、有计划的口语交际训练。

四 总结

口语交际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且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篇(7)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对外语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外语交际能力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得普遍重视。而学生是未来人才的新生代力量,因此在现代社会加强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近年来,初中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已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这在新的英语教材编写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但是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忽视英语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怀有恐惧和排斥的心理、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导致学生没机会开口说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个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以下途径的尝试。

一、更新观念,重视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

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都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传授中,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直接导致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较差的局面。所以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在注重词汇讲解和语法分析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虽然近年来初中英语在教学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英语口语交际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定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大量英语口语“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的现象,导致了学生英语口语水平难以提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对英语口语教学重视度不够造成的,教师没有真正将口语教学放在心上,缺乏对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和学习。所以教师应该将英语口语教学落实到实处,花费一定的精力去仔细研究英语口语的有效性教学,务必要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二、调节策略,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我国着名的心理学家潘菽曾这样说道:“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上总是词不达意,或者干脆就是中文直接翻译式的英语口语,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而直接用汉语的思维习惯来学习英语所导致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渗入一些跨文化交际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此同时奇特的异域文化也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比如“dog”这个词在东西方就有着截然不同文化含义,在汉语里狗经常是用来表达不好的、令人憎恶的情感,是一个贬义词,有鸡鸣狗盗、狗仗人势等;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狗却是忠诚的象征,常常带有褒义色彩。例如“a lucky dog”应该译为“幸运儿”而不是“幸运狗”,“love me,love my dog”则译为“爱屋及乌”。又比如我们说“吹牛”,而西方文化里要表达同样的意思却是用“talk horse”一词,在这里学生就要注意不要把它直译为“吹马”。还比如“白色”这一颜色在中国象征了凶兆、失败、愚蠢等不好的意思,有白事、白旗、等;而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它却象征着高雅纯洁、纯真无邪,如“a white soul”就译为“纯洁的心灵”、“white lie”则译为“善意的谎言”等。

(二)营造一个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篇(8)

说话训练的目的首先在于要使说话者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明确而又条理清晰地说出来,即提高说话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会说话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要加强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规范。对学生说话练习中存在的语言、思维、表达等方面的错误要及时而严格地加以纠正,不能有丝毫的迁就。二是要加强说话训练与阅读、写作教学的互动。就教学的知识点而言,说话训练与阅读、写作教学有许多共同点,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共同点,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三是说话训练要讲求方法的灵活有效。我在教学中运用说话与评话结合的方法进行说话训练。当一个学生说话完毕,其他学生和老师一道对说话者所说的话加以评论。既评说话内容的正误,又评语言、思维和表达上的优缺,使说话者与评话者都得到益处。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篇(9)

不少教师认为,说话是学生每天都要进行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会得到训练,因此没必要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开展,在主观上就放弃了口语交际教学,使得教学方案成为纸面教案。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作为培养学生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的衡量指标之一,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同等重要。可见,口语表达能力的好差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相比于写作、阅读等其他语文活动。口语交际活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息息相关。要想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必须要正确清楚地表达,因此学校不但不能放弃口语交际课程的教学,反而应该加强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投入。

第二。不少教师忽略了教学训练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升

任何能力的提升都源于后天的不断训练,同样,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也没有捷径可言。虽然口语交际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日常说话与专业的课堂训练截然不同。首先,课堂训练较日常交际更有针对性,目标更加明确。在口语交际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安排专项训练,保证了训练效果更加显著,更加有成效;其次,课堂训练较日常交际更显得有计划性,从而避免了盲目交际。此外,课堂训练更规范,这种有强度的训练更有利于学生交际技能的培养。

不少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跟听说训练相似。其实这两者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明显不同。听说教学是根据心理语言学而提出的概念,口语交际教学则是从言语交际学角度提出的概念。口语交际教学范围更为宽泛,形式更为多样,突破了听说教学狭隘的框架。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信息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语言的参与,还包括交际环境、交际目标等其他诸多因素,因此是—个多层次的动态复合系统。

在不少口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根据课本首先向同学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回答,说完即止,期间没有互动交流,可见这种流于形式的教学方式毫无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对事件的应对能力。如果学生仅仅靠回答问题和口头作文等训练形式,或许其倾听和表达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和强化,但这绝对无益于其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这就是典型的无效口语交际课。因此,要使得口语交际课变得高效而有意义,就在于教师的正确指导。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会学生发出有意义的语音,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和结构正确的语句,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语境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流利得体的对话,真正达到与人交流沟通的目标。

建议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口语交际训练内容,保证学生的交际能力能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比如。低年级学生想象力较为丰富,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口语交际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力和自我表现力;中年级学生的观察力比较突出,可以通过设计合理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述力;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为明显,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口语交际教学引导学生影响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合理设计口语交际课程的训练重点,力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第三。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态度也是造成教学无明显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在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课堂内容始终围绕着教材,这种拘泥于教材的课堂使得学生失去了兴趣,导致其从主观上拒绝获得交际能力的培养。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篇(10)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口语交际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区别于过去的说话教学的新的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依靠听、说等手段来进行沟通、交流,彼此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注重训练学生与人交流时的应对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交际情境,寻找学生感兴趣的交际话题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并想方设法地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让学生敢于在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训练目标。教师应该从学生刚入学开始,尽量开展大量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使学生习惯于向别人表达自己,分享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就如学习课文、练习作文一样重要。在不断地练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进而养成善于创新的意识。

一、用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口语交际教学当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现象:学生平常在与同学进行常态交流时往往滔滔不绝、轻松自如,但是,在交际课上或其他的正式场合,就会变得害羞、胆怯,害怕出错,或者担心自己说不好被同学笑,大多就不敢发言,也不愿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所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信心,锻炼学生敢于表达的心理素质是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应不断创造能够让学生当众表达的机会,以此培养学生面对别人的勇气。只有学生敢开口说了,才会逐步地学会怎样说、怎样说好,成为善于表达的人,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学生在满怀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够焕发创造的能力。教师要在口语交际教学当中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比如:曲折生动的故事、多媒体手段的直观刺激、实地的观察思考、亲自动手操作……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当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就是组织学生自主策划秋游活动,这样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非常感兴趣,既有表达欲望,又有创新意识,提出了很多新奇的点子。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既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又学会了与同学合作,听取不同的意见;最大的收获还是创新精神得以激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展开创新思维

语文课要以学生为主体,口语交际课也不例外。教师在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当中。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五》当中的口语交际是“演一演课本剧”,我就让学生自己分组,寻找合作伙伴进行排练。学生自己分工,对课文进行语言改编、分配角色、设计服装,有的小组甚至给小短剧配上了适合的音乐。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有演《半截蜡烛》的,有演《陶罐与铁罐》的,也有选择《地震中的父与子》,表演完成以后,学生不仅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掌握了课本剧表演需要注意的事项,发展了创新思维。

三、拓展教材启发学生想象空间

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精神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材进行拓展,以此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组织学生举行辩论会,教师就应该事先对学生进行方法与技巧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写好自己的辩论词。另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在版内开展各种各样的口语交际活动,如:故事会、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等。在组织这些活动时,我大胆放权,让学生自行组织,设计程序、确定主题、选拔主持人、定出评奖标准等,学生在组织这些活动的同时,不仅提高了与人交际、沟通的能力,还养成了与人合作、不断创新的精神。

总之,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当中,只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渗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就可以让学生在与人交际的实践当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能养成不断创新的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旅游管理的基本知识 下一篇: 农产量调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