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审计知识汇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9 16:41:23

cpa审计知识汇总

cpa审计知识汇总篇(1)

随着当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它的影响力深入到各个角落,对于cpa审计服务业务也不例外。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cpa的审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而影响到cpa的审计方法。这要求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和执业能力也要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相适应。而cpa考试作为执业资格和行业准入的权威性考试,其考试科目和内容对cpa 的学习与培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因此,为了加强和完善cpa 的会计本文由收集整理信息化知识与技能,提高cpa的执业质量和执业水平,我国cpa考试应尽快增加会计信息化方面的科目或内容,或者改变cpa的考试形式。而我国从去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开始,就开始采用机考形式,可以说是对cpa考试的重大改革。

二、会计信息化的涵义及发展

所谓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而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来看,会计信息化这一词汇是由会计电算化演化而来。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电子计算机开始应用于会计工作中,即开始处于会计电算化阶段。而九十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处理进入会计信息化阶段。所以,会计信息化是对电算化阶段的优化和进步。

杨周南(2003)就曾讨论过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传统会计电算化向会计管理信息化转变的理论问题。她认为“会计电算化”已发展为“会计管理信息化”,即“会计信息化”,并提出了会计管理信息化的isca模型。她指出会计信息化的工作内容应包括建立和实施会计信息系统(ias);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开展对ais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这进一步印证了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实质上并未突破手工会计核算的思想框架。而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两者的内涵大相径庭。尤其是在历史背景、目标、技术手段、功能范围和会计程序、信息输入输出的对象和系统层次等方面。

总之,这种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的变迁,而且是会计领域的一次变革,是会计思想上的革新。我们应着重考虑这种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

三、会计信息化对cpa 审计的影响

(一)审计内容的扩展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是基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而产生的, 所以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靠性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会计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真实、公允。因此,审计的内容除了关注财务审计外, 还应加入对会计信息系统功能及其控制的审查,即审计人员要审查应用系统的处理功能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和财经法规的规定, 是否能合理、合法、正确地处理各项经济业务, 检查嵌入到应用程序中的程序控制措施是否恰当有效, 是否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

(二)审计证据采集的复杂化

在审计过程中,为了确认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内部控制,并取得相关的支持证据。而面对相比手工环境更为复杂的内部控制技术,采集审计证据的难度和复杂性都大大增加。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采用手工方式根本无法取得所需的证据,必须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此外, 由于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系统如果停止运行, 有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 cpa 审计时往往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审计取证。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及时完成审计任务, 另一方面又不能妨碍和干扰被审系统的正常运作, 这也使审计证据的采集更为复杂。

(三)审计线索的变化

在审计中,审计线索有助于审计人员跟踪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并确定现有的会计信息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在传统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载体主要为纸张,审计线索清晰,并且纸质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信息都便于审计人员直接查看并根据审计线索进行顺差或逆差。但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的整个处理过程主要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进行。会计凭证由会计人员录入计算机后,计算机依据程序自动完成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等相关工作。所以,除了部分原始凭证和打印出的会计报表外,大量数据和处理都在计算机系统中,而审计线索大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甚至某些信息仅是暂时性储存。这些信息只能依靠计算机查阅。而且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信息具有被更改而不留痕迹的特点。因此,当信息系统发展到高级阶段,各项业务和会计处理的无纸化使审计线索更为复杂, 必须运用新的审计手段和审计技术, 才能跟踪审计线索,取得审计证据。

(四)审计风险的增大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审计活动,未能发现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以及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存在重大缺陷或漏洞,而在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下,由于信息系统本身的复杂性,特别是会计信息系统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系统本身可能存在的不稳定性以及对会计信息造成的影响,更加增大了审计风险。审计人员要消除或降低审计风险,必须采取能够适应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的,较为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手段,而且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劳动量,同时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更高的业务素质。

(五)审计技术的变化

由于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下,审计内容、审计线索、审计证据、审计风险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传统审计技术不足以胜任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因此,必须不断推出新的审计技术和手段。比如,审计人员需要应用基于计算机的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利用审计软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四、信息化对cpa的素质要求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会计信息化对cpa的审计服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适应现在的审计环境,以提高审计服务的质量,这些影响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对自身的知识结构,审计技术及理念做出改变,提供自身的专业素质。cpa 要在传统的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基础上,熟悉会计软件和审计软件的使用,懂得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注册会计师只有懂得会计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才能准确把握审计线索和审计证据, 有效判断和控制审计风险, 否则会增加审计的盲目性。因此, cpa 从事审计职业,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会计软件、审计软件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实现会计信息化后审计线索和审计技术的变化。

在应用的基础上,注册会计师一方面要增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现在的会计业务不仅仅只是涉及会计知识,而是已包含很多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深入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原理与应用过程。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 注册会计师需要把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建立的原则,熟悉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在执行审计时,其要了解和评价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除注意内部控制中涉及的各个业务处理环节的控制外, 还应注意被审计单位对信息系统的控制。

此外,cpa还应具备一定的信息系统审计知识, 包括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过程和审计技术。cpa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与鉴证, 必须置身于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之中来进行,而不能跳过信息系统,进行孤立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只有做到原有知识与信息系统审计知识的结合,才能有效地把握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五、cpa考试的现状及缺陷

作为cpa从业资格和行业准入的权威考试——cpa考试,其对于注册会计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决定意义。它是注册会计师在理念、知识体系及自我提高方面的航向标,它的形式及执行结果直接影响到我国审计行业的质量水平。本文以国际acca考试为比较模板,来分析我国cpa考试的现状及存在的缺陷。

(一)从课程设置上来看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自1991年实行以来至2008年,其考试科目一直未发生改变,共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和税法五门。从2009年开始,cpa考试开始采用“6+1”考试制度,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专业阶段的考试科目在原有考试科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综合阶段考试科目则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的要求进行考核。

而国际acca考试始于1904年,考试分为三个阶段,共考查14门。第一阶段为基本的会计原理,第二阶段为专业财会人员应具备的核心专业技能,而第三阶段为战略管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第二阶段开始,acca考试就强调了信息系统技术的重要性。其第二阶段第一门所需通过的科目就是信息系统,而第三阶段中也有企业信息管理科目。

这表明,我国虽然对cpa考试做出了调整,但就其内容而言,并没有涉及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

(二)从课程的关联性和渐进性来看

我国cpa考试的各课程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报考其中的任何一门几乎无须涉及另外4门的知识。但相比之下,acca考试的14门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渐进性,如果不能通过前一阶段的考试,那么就没有资格参加后一阶段的考试。前面的知识是后面所考科目的基础,具有很强的知识连贯性。

(三)从考题设计来看

我国cpa考试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和综合题,其中,主观题的分值仅占一半左右,而且对于会计相关知识的考查以分录的编制为主。acca考试中大部分课程的考题是主观题,包括问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并且一些相对不重要的公式会在考试时给出,不需要死记硬背公式。并且知识点的考查侧重于报表的编制。这样有利于cpa从总体来把握相关会计信息。

(四)从报考资格来看

我国对于cpa考试的报考资格要求较低,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可报名。但是acca的考试资格报名要求较高。这种低资格要求,降低了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整体素质。

(五)从考试模式来看

英国的acca考试从2004年开始采用计算机化考试模式,并于2007年将机考扩大到第一阶段的所有科目。但我国在2012年之前都是采用笔试形式进行考试,自 2012年开始,采用机考形式进行考试。

由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cpa考试所存在的主要缺陷表现为考试内容不重视会计信息化及计算机审计,根本不涉及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方面的内容。这使得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缺陷。许多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化和计算机审计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在执行审计时,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内部控制难以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与评价,往往绕过计算机进行审计,致使审计风险加大,难以高质量的完成审计工作。同时,面对全球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又出现了一些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新的业务领域,这些都迫切需要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我国目前cpa 考试的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审计工作和近几年来出现的新的业务领域对cpa 知识结构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cpa 考试的内容。

六、信息化对我国cpa考试改革的借鉴意义

会计信息化对审计工作的最大冲击是对于审计人员素质的冲击。审计人员如果仅仅是掌握单一的审计知识,缺乏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是难以胜任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因此, 会计职业较发达的国家和会计组织, 在会计职业考试中都设置了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有关的考试科目或内容。如英国的acca考试,其有关内容涉及信息系统,审计与内部控制及企业信息管理;美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涉及到的信息技术、信息系统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风险,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商业环境中信息系统的应用等。这些知识都是会计信息环境下,审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所以,我国cpa 考试必须增加会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审计的相关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可以分步进行:第一步, 首先在《会计》《审计》课程中增加会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审计的有关内容;第二步, 可考虑将会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审计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 增加1-2门相应的考试科目, 使cap 的知识结构更加充实和完整。

cpa审计知识汇总篇(2)

一、实验设计与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 问卷立足于调查了解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xbrl

的认知程度。问卷正文部分一共分成三个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人员素质、事务所规模、收入规模等);会计师事务所目前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的情况;cpa对xbrl的基本了解情况(了解途径,了解程度、认为有无实施xbrl的必要性等)。按照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将调查问卷直接发到长沙市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员工手中,然后现场回收。(2010年9月26日,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89份,回收率达到了74.17%)。

(二)调查分析 对回收的问卷,按照两个剔除原则进行筛选:一个是数据缺失严重,大量调查题目未填写的;另外是填答时都填写同一个选项编号的问卷予以剔除。一共剔除了14份试卷,最终用于分析处理的问卷数目是75份。对问卷进行分析之前,采用cronbachps 克伦巴赫阿尔法系数测试问卷可信度,测试结果显示问卷总的系数是0.78,表明问卷的内在一致性较高。有效回收的问卷分析过程和结果为:(1)所有问卷对于是否有独立信息技术部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说明了长沙市会计师事务所都注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2)在调查事务所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程度时,问卷结果只有两种答案:认为本所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程度很强的占46.67%,认为应用程度一般的占53.33%。(3)在调查cpa最注重审计软件的何种功能时,统计得出有13.33%的被调查对象注重审计软件的抽样能力和查询能力,有26.67%的被调查对象注重汇总计算能力,仅有6.67%的被调查对象注重审计软件的核数能力。对于所有选项都选择的人员占40%。目前,注册会计师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很重视,最看重的是审计软件的抽样能力和汇总计数能力,不太看重审计软件的查询能力和核数能力。(4)在调查中,认为审计软件能够有效提高审计效率的人员占80%,其余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使用不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无太大差别的占20%。(5)对于xbrl的应用性调查结果分析:在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仅仅有不到20%的人员表示听说过此种形式的财务报告;17%的人员偶尔会阅读这种形式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其余80%以上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从未接触过此类软件,也从来没有阅读过这种形式的财务报告。在接触过xbrl的人员中,有26.67%的人表示其功能很强大,看过xbrl形式的财务报告的人员中有1/3的人认为该形式和pdf形式的财务报告没有太大差别。对于那些接触过xbrl的人员的调查问卷进一步统计,有26.67%的人员通过网络了解xbrl的应用的,13.3%的人员通过财经文献和学术期刊了解到相关信息的。(6)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对于xbrl的期待程度统计结果显示:事务所表示成本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很愿意引进相关xbrl系统软件。有1/3从业人员表示很期待引进,1/3的人表示要看市场和政策的支持力度,还有1/3的人员持无所谓态度。可以看出xbrl在推广使用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公众接受度并不是很高。

二、xbrl对cpa审计的影响

(一)审计时空的变换 从时间上看,传统cpa审计工作具有季节性,大量的报表审计工作都集中在年终。xbrl环境下,企业的每一项交易信息都会在交易发生时自动传输到交易数据库中,而交易数据库中的数据都将输入企业的财务数据库,数据在此被编制成各种账户、报表、档案以及法律记录,对于数据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的速度将大大提高,这使得财务报告的实时披露成为可能,报告的内容不仅包含现有的财务报告信息,而且包括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因此cpa能够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实时审计,可将业务较均匀地分配到一年当中,做到实时监控。从空间上看,传统cpa审计人员为了收集审计证据,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通常会采取将工作地点暂时转移到被审计单位的方式,时间长短视项目大小、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程度等具体因素而定。这种工作方式虽有利于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及时沟通,却由于工作环境的变化给传统cpa的工作带来很大影响。而当企业采用xbrl技术进行财务信息的披露,cpa可通过浏览被审计单位网站,就可根据审计程序的需要下载xbrl实例文档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或者直接在线检查和利用。

(二)审计风险加大 cpa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审计风险,而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及证明力不足。xbrl本身并不能保证企业创建xbrl报告时使用的分类标准是恰当的,审计人员需要核查公司使用的分类标准是否符合经核准的或认可的分类,核查企业拓展的分类元素是否符合xbrl 规范的要求。而且在使用xbrl编制财务报表的情况下,错误风险不但集中于分类标准的恰当使用,而且会计科目是否能准确映射到对应元素也非常重要。如果映射准则出错了,会计项目可能会被错误地置于会计报表不同的位置。

此外,实时审计使得审计频率加快,可能影响审计复核的正确性,这也会导致审计风险加大。

(三)审计范围的变化 传统的cpa审计大多局限于财务报告的项目,xbrl环境下xbrl财务报告可以包含更多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审计软件可根据特定的审计任务,通过web服务自动联网获取客户企业信息系统提供的xbrl标准化文档,并根据预定的内部处理逻辑,深入到企业的不同交易流程,如销售流程、付款流程、生产流程等,并相应设定所需的审计证据,如总分类账、应收账款明细账、现金日记账等。审计的范围可以扩大至整个信息系统。

(四)审计效率的提高 xbrl数据一经创建及标准化后,无须第二次键入或重新格式化,cpa可以选择包括数字和文字信息在内的所有企业信息,将数据导入电子表格,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处理、计算和格式化财务信息的成本,降低了手工输入或键入数据可能发生的错误率,减少审计人员数据录入和转换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放于对被审计单位的分析性复核上,并有利于提高分析性复核的速度和准确性,并最终向审计单位、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交质量更高的审计报告。

三、xbrl环境下cpa应对措施

(一)加强xbrl的宣传和教育 xbrl是一个新生事物,我国的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几乎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借助xbrl中国地区组织的力量,xbrl国家分类标准,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利用网站宣传、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大xbrl的宣传和推广。

(二)培养审计人员操作xbrl软件工具的能力 在连续审计环境下,审计人员应该掌握一般xbrl软件工具的操作,比如,应用xbrl一致性套件检验公司xbrl财务报告与国家的分类标准或证券交易所的标准的差异,对xbrl财务报告元素的可靠性、相关性进行验证。

(三)审计软件开发要协同会计信息系统 传统的审计软件主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报表数据的可靠性与相关性进行设计。在xbrl分类标准国家化后,如何将国家标准细化至每一个行业甚至企业的每一个供应链将是审计软件新的研究能力方向,新的技术如审计自动化、嵌入式审计模块、集成测试工具、协同审计工具将会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在被审计单位原有信息系统基础上设计嵌入式审计模块,实现审计软件与原信息系统(如erp系统的协同)将是审计软件开发的主要方向。

(四)提高审计人员抗风险的能力 xbrl网络环境下要求审计人员不但懂得会计审计知识,还要熟谙计算机、网络及软件知识,因此,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知识面,会计师事务所要招募复合型审计人才,要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xbrl知识培训。审计人员在此环境下要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方面的评估,详细地测试防火墙、杀毒软件、授权密码等以减少内部控制的风险;依靠审计软件校验xbrl实例文档以减少人工校对的错误,依靠数字分析软件(如excel)分析复核下载的xbrl实例文档,最大程度降低审计的实质性风险。

cpa审计知识汇总篇(3)

一、实验设计与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 问卷立足于调查了解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XBRL

的认知程度。问卷正文部分一共分成三个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人员素质、事务所规模、收入规模等);会计师事务所目前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的情况;CPA对XBRL的基本了解情况(了解途径,了解程度、认为有无实施XBRL的必要性等)。按照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将调查问卷直接发到长沙市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员工手中,然后现场回收。(2010年9月26日,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89份,回收率达到了74.17%)。

(二)调查分析 对回收的问卷,按照两个剔除原则进行筛选:一个是数据缺失严重,大量调查题目未填写的;另外是填答时都填写同一个选项编号的问卷予以剔除。一共剔除了14份试卷,最终用于分析处理的问卷数目是75份。对问卷进行分析之前,采用Cronbachps 克伦巴赫阿尔法系数测试问卷可信度,测试结果显示问卷总的系数是0.78,表明问卷的内在一致性较高。有效回收的问卷分析过程和结果为:(1)所有问卷对于是否有独立信息技术部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说明了长沙市会计师事务所都注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2)在调查事务所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程度时,问卷结果只有两种答案:认为本所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程度很强的占46.67%,认为应用程度一般的占53.33%。(3)在调查CPA最注重审计软件的何种功能时,统计得出有13.33%的被调查对象注重审计软件的抽样能力和查询能力,有26.67%的被调查对象注重汇总计算能力,仅有6.67%的被调查对象注重审计软件的核数能力。对于所有选项都选择的人员占40%。目前,注册会计师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很重视,最看重的是审计软件的抽样能力和汇总计数能力,不太看重审计软件的查询能力和核数能力。(4)在调查中,认为审计软件能够有效提高审计效率的人员占80%,其余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使用不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无太大差别的占20%。(5)对于XBRL的应用性调查结果分析:在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仅仅有不到20%的人员表示听说过此种形式的财务报告;17%的人员偶尔会阅读这种形式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其余80%以上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从未接触过此类软件,也从来没有阅读过这种形式的财务报告。在接触过XBRL的人员中,有26.67%的人表示其功能很强大,看过XBRL形式的财务报告的人员中有1/3的人认为该形式和PDF形式的财务报告没有太大差别。对于那些接触过XBRL的人员的调查问卷进一步统计,有26.67%的人员通过网络了解XBRL的应用的,13.3%的人员通过财经文献和学术期刊了解到相关信息的。(6)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对于XBRL的期待程度统计结果显示:事务所表示成本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很愿意引进相关XBRL系统软件。有1/3从业人员表示很期待引进,1/3的人表示要看市场和政策的支持力度,还有1/3的人员持无所谓态度。可以看出XBRL在推广使用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公众接受度并不是很高。

二、XBRL对CPA审计的影响

(一)审计时空的变换 从时间上看,传统CPA审计工作具有季节性,大量的报表审计工作都集中在年终。XBRL环境下,企业的每一项交易信息都会在交易发生时自动传输到交易数据库中,而交易数据库中的数据都将输入企业的财务数据库,数据在此被编制成各种账户、报表、档案以及法律记录,对于数据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的速度将大大提高,这使得财务报告的实时披露成为可能,报告的内容不仅包含现有的财务报告信息,而且包括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因此CPA能够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实时审计,可将业务较均匀地分配到一年当中,做到实时监控。从空间上看,传统CPA审计人员为了收集审计证据,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通常会采取将工作地点暂时转移到被审计单位的方式,时间长短视项目大小、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程度等具体因素而定。这种工作方式虽有利于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及时沟通,却由于工作环境的变化给传统CPA的工作带来很大影响。而当企业采用XBRL技术进行财务信息的披露,CPA可通过浏览被审计单位网站,就可根据审计程序的需要下载XBRL实例文档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或者直接在线检查和利用。

(二)审计风险加大 CPA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审计风险,而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及证明力不足。XBRL本身并不能保证企业创建XBRL报告时使用的分类标准是恰当的,审计人员需要核查公司使用的分类标准是否符合经核准的或认可的分类,核查企业拓展的分类元素是否符合XBRL 规范的要求。而且在使用XBRL编制财务报表的情况下,错误风险不但集中于分类标准的恰当使用,而且会计科目是否能准确映射到对应元素也非常重要。如果映射准则出错了,会计项目可能会被错误地置于会计报表不同的位置。此外,实时审计使得审计频率加快,可能影响审计复核的正确性,这也会导致审计风险加大。

(三)审计范围的变化 传统的CPA审计大多局限于财务报告的项目,XBRL环境下XBRL财务报告可以包含更多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审计软件可根据特定的审计任务,通过Web服务自动联网获取客户企业信息系统提供的XBRL标准化文档,并根据预定的内部处理逻辑,深入到企业的不同交易流程,如销售流程、付款流程、生产流程等,并相应设定所需的审计证据,如总分类账、应收账款明细账、现金日记账等。审计的范围可以扩大至整个信息系统。

(四)审计效率的提高 XBRL数据一经创建及标准化后,无须第二次键入或重新格式化,CPA可以选择包括数字和文字信息在内的所有企业信息,将数据导入电子表格,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处理、计算和格式化财务信息的成本,降低了手工输入或键入数据可能发生的错误率,减少审计人员数据录入和转换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放于对被审计单位的分析性复核上,并有利于提高分析性复核的速度和准确性,并最终向审计单位、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交质量更高的审计报告。

三、XBRL环境下CPA应对措施

(一)加强XBRL的宣传和教育 XBRL是一个新生事物,我国的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几乎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借助XBRL中国地区组织的力量,XBRL国家分类标准,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利用网站宣传、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大XBRL的宣传和推广。

(二)培养审计人员操作XBRL软件工具的能力 在连续审计环境下,审计人员应该掌握一般XBRL软件工具的操作,比如,应用XBRL一致性套件检验公司XBRL财务报告与国家的分类标准或证券交易所的标准的差异,对XBRL财务报告元素的可靠性、相关性进行验证。

(三)审计软件开发要协同会计信息系统 传统的审计软件主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报表数据的可靠性与相关性进行设计。在XBRL分类标准国家化后,如何将国家标准细化至每一个行业甚至企业的每一个供应链将是审计软件新的研究能力方向,新的技术如审计自动化、嵌入式审计模块、集成测试工具、协同审计工具将会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在被审计单位原有信息系统基础上设计嵌入式审计模块,实现审计软件与原信息系统(如ERP系统的协同)将是审计软件开发的主要方向。

(四)提高审计人员抗风险的能力 XBRL网络环境下要求审计人员不但懂得会计审计知识,还要熟谙计算机、网络及软件知识,因此,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知识面,会计师事务所要招募复合型审计人才,要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XBRL知识培训。审计人员在此环境下要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方面的评估,详细地测试防火墙、杀毒软件、授权密码等以减少内部控制的风险;依靠审计软件校验XBRL实例文档以减少人工校对的错误,依靠数字分析软件(如EXCEL)分析复核下载的XBRL实例文档,最大程度降低审计的实质性风险。

cpa审计知识汇总篇(4)

二、把握机考模式形势

CPA考试作为国内会计类难度最高的考试,也体现在每年考试方式和内容的不断更新上。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对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考试改革也是“一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发挥机考的优势,调整好心态从容应对,面对机考模式的《审计》科目考试,在考生习惯此方式的情形下,机考相比纸质考试方式优势明显。

(一)在机考模式下,答题只需直接点击选项,大大降低了填涂答题卡的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的风险。在2013年CPA《审计》科目考试的题型中单选题25道占25分,多选题10道占20分。客观题占了45分,在机考模式下,因为不用填涂答题卡,提高了答题效率,给考生带来了很大便利。

(二)简答题中文字的录入对字迹不工整的考生来说是福音。CPA《审计》科目考试客观题35道,主观题7道,其中综合题中又包含多个小题,在150分钟的答题时间里,需要对知识点非常熟悉才能应对。如果在纸质版考试方式下,主观题更难以完成,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字迹也会很潦草,严重影响考试得分。而在机考环境下这种情况即可避免。

cpa审计知识汇总篇(5)

中图分类号:1723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9-0113-05

一、引言

英国是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先驱,也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应用最广泛、技术上最成熟的国家之一。广泛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创造一个“评估性国家”是英国行政改革的重要策略。近年来,英国在评估和提高地方政府绩效方面采取了多种新方案,其中一个重要成果就是由审计委员会开发的综合绩效评估体系(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Assessment,以下简称CPA)。自2002年首轮CPA实施以来,英格兰政府机构的服务得到明显的改善,CPA被认为是发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催化剂。近两年来,英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运用CPA对地方公共实体开展绩效评估,并且将评估作为“赢得自治”(earned autonomy)政策的重要依据,CPA等级越高的地方政府将获得更大的自和灵活性。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修订,目前的CPA框架与2002年相比发生了很大的调整,但是国内系统介绍CPA的文献很少。由于CPA框架每年都有新的、甚至是重大的调整,使得国内的介绍明显滞后于CPA的发展。为此,本文将介绍CPA的产生与发展历程、2006年的最新框架,并且分析它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二、CPA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以前,除少量的审计以外,英国很少对地方公共服务进行大规模的外部检查。由于缺乏外部检查,某些服务领域(如住房)的重大绩效问题往往被隐藏起来或者没有引起重视。随着公共服务投资的持续增加,英国政府决定引入更广泛的审查机制,以确保政府设立的公共服务标准能够实现。1999年7月英国颁布了新的《地方政府法》,引入了最佳评价制度,明确了公共部门实现“最佳价值”。的责任,并且赋予审计委员会对政府机构进行检查的广泛权力。

审计委员会对政府机构的检查开始于2000~2001年度,当时的检查工作与审计工作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为了将二者更加紧密地结合,审计委员会于2001年冬季开发了新的绩效管理框架,即CPA方法。2002年初,政府同意审计委员会公开报告英格兰所有政府部门的CPA情况。通过这一框架把审计人员的意见、其它检查人员的意见,以及对环境、住房、文化服务的检查等诸多信息综合在一起,在第一时间提供对政府能力的判断,以改善政府对居民的服务和对地方社区的领导。

2002年,审计委员会对英格兰150个单一制议会和郡议会(single-tier councils and county councils)开展了首轮CPA,此后每年进行一次。在总结前几轮评估经验、两次征询意见的基础上,审计委员会对方案进行了修订,提出了2005年至2008年单一制议会和郡议会CPA的新框架,即“CPA-更困难的检验”(CPA-The Harder Test)。2006年,又在上年评估的基础上对方案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英格兰实行二级制(two-tier真)政府体制的地方共有238个乡郊郡区议会(non-metropolitan/shire districtcouncils)。2003年6月到2004年12月之间,审计委员会完成了对238个区议会的首次评估。评估中,审计委员会发现区议会的绩效和上层议会的绩效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而且现有的评估方法忽略了一些地区因素,必须加以修订。为此,在2005年8月公布评估结果的同时了2009年区议会评估新框架的咨询文件,以广泛征求意见。

随着地方政府CPA的成功引入,政府在《2003年消防和救援白皮书》中提出了开发类似绩效评估框架的目标。2005年,审计委员会为英格兰的46个消防和救援机构开发并实施了CPA,并且对大伦敦当局(theGreater London Authority,简称GLA)和部分单独的职能实体进行了首轮综合评价,2006~2007年度,将开展对大伦敦当局的资源使用评价和发展方向评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审计委员会将不断地对CPA框架进行修订和完善。在接下来的两年中,CPA会继续关注那些绩效没有改善的政府以及服务绩效差的领域。到2009年,CPA将被新的地方服务绩效评估框架一综合领域评估(Comprehensive Area Assessment,简称CAA)所取代。

三、CPA的整体框架

1、CPA框架概述

CPA是审计委员会按照1999年地方政府法和2001年政府白皮书的基本方针,在原有的最佳价值体系及地方公共服务协议的基础上,为单一制议会和郡议会、区议会、消防和救援机构等公共部门专门开发的评价体系。其目标及要点在于:(1)建立明确的评价标准与服务优先顺序;(2)实施等级化、综合性的绩效评估,给出不同政府机构的绩效等次;(3)地方政府必须提供明确的绩效信息,让公众了解政府绩效的现状;(4)针对各级地方政府的优缺点,提供其所需的支持与相关信息;(5)给予高绩效的地方政府更大的施政弹性与自由;(6)给予额外的自由权力以支持地方优先服务事项的加速改进;(7)以精简及新的最佳价值框架来协助政府改善服务;(8)以强硬及提前介入来处理失效的政府或服务。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审计委员会设计了最初的CPA框架(见图1),其主要内容包括:(1)开展两个方面的独立评价,一是对目前服务绩效的评价,其绩效数据来源于绩效指标、检查判断、审计判断等多种渠道。二是对未来改善能力的评价,包括政府自我评估和由外部团队开展的综合评估两部分。(2)在前两项评价的基础上给出对地方政府的总体评价,即给出不同的绩效等级。(3)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公布于众,并且要求地方政府及时制定出相应的绩效改善计划。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的CPA框架包括四个共同的组成部分:(1)综合评价(corporateassessments);(2)资源使用评价(use 0f resourcesaBsessMents);(3)服务评价(service assessments);(4)发展方向评价(direction 0f travel assessment)。但

是对不同的公共部门。如何评价这四个部分是有差异的。其中有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公共机构赖以运营的法律框架的差异,有些差异代表了不同时期方法论上的差异。根据评估对象的不同,2006年的最新CPA框架分为单一制议会和郡议会CPA框架、消防和救援机构的CPA框架、区议会CPA框架三个部分。

从整体来看,CPA体系的产生是工党政府大力推行公共服务改革等一系列行政改革的结果。伴随着英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自我推进体系的逐步形成,CPA也经历了从产生、实施,到不断完善的过程。作为公共服务改革方法中“由上至下绩效管理”(top-downperformance management)的典型范例,taJCPA体系的目标、设计思路等清晰地体现了公共服务自上而下的管理思想。

2、单一制议会和郡议会的CPA框架。单一制议会和郡议会的CPA整体框架由四个部分构成(见图2):

(1)发展方向评价。发展方向评价是关于议会是否履行其持续改进协议责任的年度评价,主要反映政府一年以来的进展情况。首先由各议会进行自评估,然后由议会的关系专员(Relationship managers)通过一系列关键调查项(Key lines of enquiry,简称KLOE)实施评价。该调查主要回答两个高层面的问题:(a)有什么证据表明政府改善了结果?(b)政府实施改进计划取得了多大的进展?

发展方向的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明显改善(4分)、适当改善(3分)、有所改善(2分)、略有改善或无改善(1分)。评价结果每年报告一次,位于CPA等级的旁边。

(2)资源使用评价。资源使用评价提供议会如何管理和使用财务资源的判断,每年进行一次。它强调议会要有合理的、战略性的财务管理,以确保资源能够支持优先发展的领域并且能够改善服务。资源使用评价包括财务状况、财务报告、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货币价值五个主题,由审计人员通过一系列KLOE,对各个主题的相关审计重点和证据进行调查,然后对每个主题做出1~4分的评价,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五个主题的评价综合起来,生成资源使用的最终评分(评分规则见表1)。

资源使用评价有助于建立明确的、对议会的最低要求,以提供未来减少议会管制的判断基础。2005年地方当局和审计人员通过调查制定了评价基线,2006年将检查这一基线是否仍然合适:如果有变化则予以更新。从2006年开始,只有上一年度货币价值评分为1的议会才需提交新的自评估报告,其它议会只需提供反映其重大变化的信息。对其它主题,审计委员会并不要求提供自评估报告。

(3)服务评价。服务评价每年进行一次,它根据相关的国家服务交付标准对地方政府的服务绩效进行评价。服务评价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社会护理、住房、环境、文化、福利、消防等多个领域,其中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社会护理与资源使用作为第一层服务,其它服务为第二层服务。如图1所示)。

根据评价机构的不同可将服务评价分为两类:一是审计委员会开展的服务评价。审计委员会每年通过绩效指标(PIs)和相关的服务检查,对环境、住房和文化等服务领域进行评估。每类服务的最终评分(1~4分)由绩效信息评分和检查评分按照一定的权重汇总后得出。此外,从2006年起,审计委员会将对负有消防和救援责任的议会开展相应的服务评价。二是由其它机构开展的服务评价。CPA充分考虑了其他地方政府服务检查机构的工作,由这些机构将相应的评价结果提交给审计委员会。例如:儿童和青少年的服务评价由教育标准办公室(OFSTED)提供,成人社会护理的服务评价由社会护理检查委员会(CSCI)提供,福利服务评价由福利欺诈检查机构(BFI)提供。

(4)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每三年开展一次,主要评价政府定义其需求、设置清晰的战略目标和优先发展领域、改善服务的能力,以及政府与其合作者共同工作的效果。综合评价包括五个主题:目标、优先排序、能力、绩效管理、成就。其中“成就”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可持续的社区和交通,更安全和更强大的社区,更健康的社区,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这五个主题的评分汇总规则与资源使用评价规则完全类似(参见表1)。

综合评价的KLOE主要针对上述五个主题。评价检查组由6人组成,其中包括一个同行的政府官员和一个同行议员(peer councilor)。2005年9月以来,综合评价与教育标准办公室领导下的儿童服务联合领域调查(thc Joint Area Review,简称JAR)同时实施,两者可共享相关的证据及判断。

审计委员会通过设定的规则(见表2)把综合评价、资源使用评价和服务评价三个部分结合起来,并评出相应的星级(0~4星共5个星级等次)。发展方向评价结果位于星级评定结果的旁边,用来说明地方政府在不久的将来改善其绩效的可能性。例如:在审计委员会的网站上,会用“适当改善并且显示为三星级绩效”,“没有改善且为一星级绩效”等话语来描述政府的绩效状况。

四、CPA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政府绩效评估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与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从宏观的制度设计、中观的机制细化,到微观的实践操作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英国的CPA体系既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又充满创新与活力,经过几年的应用及完善,其理论及实践价值日益彰显,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1、法制化与权威性是构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重要前提。CPA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是《地方政府法》赋予了审计委员会检查英格兰所有地方政府绩效的广泛权力和绝对权威。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机构,审计委员会拥有开展绩效审计的专门知识和丰富经验,能够客观、科学地设计评估体系和实施评估。针对郡议会、区议会等不同的政府层级,审计委员会开发了相应的评估框架,设计了评估及检查程序、评估结果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为开展绩效评估及政府之间的比较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指导。

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缺乏战略规划、绩效计划和绩效报告的制度框架,以及可操作性的政策指导,导致各级政府各自为政,绩效评估带有较大随意性,难以在政府系统全面推行绩效评估,也无法开展不同政府之间的比较。为此,必须加快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制化和规范化,选择恰当的绩效评估体系设计主体及评估主体,赋予其相应的权威,构建适用于特定层级或特定政府部门的评估体系。

2、开放性与灵活性是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基本要求。CPA是一个高度开放、透明、灵活的体系,主要表现在:(1)从评估体系的设计、到评估过程的实施、再到评估结果的公布,审计委员会都会及时在网站上相应的报告或文件。(2)在出台任何新方案或者对旧方案进行调整之前,会预先在网站上公布

咨询报告,征求各方的意见,如有必要还会进行多轮的意见征询。除此之外,审计委员会提供了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任何时候、任何组织或个体都可就CPA发表自己的意见。(3)从2002年开展首轮CPA以来,审计委员会每年都会根据实施的情况、环境的变化,以及意见反馈情况,对CPA进行修订和完善。目前的框架与2002年已经有明显的区别,到2009年,现有的CPA框架又会被全新的CAA框架所取代。

相比之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体系设计及运作过程大都是半封闭甚至是全封闭的,评估对象或公众缺乏发表意见的渠道,而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估体系投入使用后很少更新,即使有变化也只是局部的微调,绝不会有CPA那样的更新速度和力度。为此,必须加大评估体系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3、兼容性与质量保证机制是实施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基础。CPA的设计与实施始终注重与原有评估体系的兼容与接轨,并且充分借鉴其它机构的工作结果。例如:与最佳价值体系接轨,从BVPIs中选取指标及绩效信息开展相关的服务评价;由教育标准办公室、社会护理检查委员会、福利欺诈检查机构等机构开展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社会护理等领域的服务评价;由地方政府与社区管理部(DCLG)开展消防和救援服务评价中的服务交付业务评价等。

审计委员会还设计了专门的质量保证框架,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例如: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并且监控其工作绩效;与地方政府改进和发展署(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Agency)合作,以招收和发展同行;定期检查并且寻求地方当局的反馈;按照“评分判断检查流程”(ScoredJudgement Review Procedure)开展四类评价,对每类评价都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要求。如综合评价过程中的预评价分析、现场证据的收集、报告等。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规范化程度明显不足,评估活动分散在多种管理机制中,各地、各级政府的评估体系差别较大,有的简单沿袭原有的考评体系,有的则全盘否定原有体系而重构新体系,缺乏必要的兼容性与延续性。加上缺乏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使绩效评估难以收到实效,必须加以改进。

cpa审计知识汇总篇(6)

1、对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态度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无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事务所首先对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态度就并不一致。本文设计选项如下: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对于有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虽然经验不足,但大部分事务所在实务中已实际的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这是因为对上市公司而言,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更为复杂的外部因素,内部控制的健全也更为重要,如果继续采用传统审计模式,局限于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把审计的主要资源集中在具体交易事项和余额细节测试上,极易引发审计风险。虽然中国原有准则体系下引入了风险理念,但没有具体规定,可谓“有实无名”,而现有审计准则全面渗透了风险审计理念,使其“名正言顺”。

调查情况似乎前景乐观,但客观上应该审慎对待。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是世界上最早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但同时也是最早因审计风险控制不力而解散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如此,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亦如此,只是在风险和报酬之间的衡量标准不同而已。所以国内在具体操作高水平的审计准则时还是应审慎进行,保持高的警惕性和风险意识,不能过于乐观,要在实务探索中形成具有特色的有效审计机制。

2、对审计准则效用的调查

关于审计准则对于CPA的效用,有上市审计业务所对审计准则作用的评价90%认为有“双刃剑”作用,无上市审计业务所86%认为有“双刃剑”作用;对实务与审计准则执行符合度,有上市审计业务所92%认为基本符合,无上市审计业务所90%认为稍有差异。

可以看出,二者都比较认同审计准则的双面作用,即既能约束CPA的执业行为又能保护勤勉的CPA。其中,关于审计实务与审计准则差异的原因又有85%的CPA选择是中国落后的会计市场造成的,有80%的CPA认同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也是主要原因,并在补充栏里填写了由于CPA在发展过程中因下列各种原因导致了CPA水平参差不齐:资格取得方式、参加后续教育、审计实践多少以及部分CPA观念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等。素质有别的CPA在同一会计市场执业,势必限制那些希望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的CPA的发展。

3、审计准则制定水平的调查

对于中国当前审计准则制定水平的评价,有接近88%的人员选择准则实际水平接近实践,基本可以操作;关于审计失败案例的频发原因,本文设计的问卷选项为:

可以再结合一组数据。2004年财政部披露了第十一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财政部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的配合下,对5家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简称证券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和13家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了重点检查,并抽查了55户相关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发现,深圳中喜会计师事务所是一家仅有16名注册会计师的合伙事务所,该所内部管理混乱,质量控制薄弱,从2003年1月到2004年5月间共出具了4098份审计报告,大量审计报告未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浙江光大会计师事务所明知杭州萧山之江房地产有限公司存在虚增收入5536万元的问题而未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指明,促成该企业骗取了AAA级企业信用等级;10户上市公司为粉饰业绩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明显存在审计程序不到位、收集审计证据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避免连续亏损等问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事实证明,CPA审计中的过失及恶意欺诈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力度减弱,使审计程序执行不能有效到位,大量失实审计报告被出具,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调查表明,关于审计失败,业内比较认同CPA的过失或欺诈才是导致中国审计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是通过调查,CPA独立性保持困难、CPA职业道德、市场完善度、政府干预、收费体制制度背景都是国内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CPA独立性保持、CPA职业道德发挥均受到市场完善度、政府干预、收费主体和制度背景的影响。说明从技术角度看,审计准则可以基本操作,准则水平没有超前,但在审计实务中,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CPA执业过程面临不利于审计准则高水平执行的难题。

其中关于市场环境和政府部门给CPA带来的困难,针对有无上市公司审计资格两类会计师事务所,本文设计的问卷选项为:有85%上市公司审计收费难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严格审计程序的执行,88%选择执业环境会使CPA审计意见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干扰;无上市公司审计资格事务所对这两个选项的选择比例分别为80%和86%。

调查结果显示,市场主体环境和政府部门给CPA带来的困难主要集中于收费问题和独立性的保证。其中关于收费,由于中外事务所的品牌优势和规模实力差距较大,上市公司支付给国内和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特别是当公司聘请的是知名的国际事务所时。例如,中国石化2002年度支付给境内外审计的费用分别为300万和5200万,相差十几倍。而就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中外合作所在收费上也高于一般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其次,执业所底气不足,且面临着国内事务所业内低价竞争现象,这样的体制只能是一个博弈过程,因此只要事务所认为风险能够接受,可能更多考虑企业和自身的利益问题,使得国内事务所为争取客户的行为限制了严格复杂审计程序的执行。而某些政府管理部门或垄断行业还经常利用自身的行政职能或垄断地位,以多种形式指定或变相指定个别事务所承做某项业务,这些都干扰了审计的独立性。

关于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化贯穿的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本文针对其作用评价(基于无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事务所对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态度,以下只针对有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事务所:有96%选择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供更适用的行为依据;有95%选择提高审计效率,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性;有98%选择发现并揭露管理层财务舞弊;有95%选择给习惯了制度基础审计的本土事务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实践证明,如果审计实务仅仅建立在传统账项审计基础上,会存在很大缺陷。CPA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来把握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而直接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容易产生审计失败。因为企业管理当局串通舞弊或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情况下,内部控制是失效的。如果CPA不把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如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企业的性质以及目标、战略和相关经营等风险方面,很容易受到蒙蔽和欺骗,不能发现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cpa审计知识汇总篇(7)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0年度,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超过8000家,执业注册会计师超过8.5万人,从业人员近30万人。可见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全球会计行业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2007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2009年10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又批准同意并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对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政策引导作用。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该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健康发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国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发展现状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前景具备一定的启示性,因此,笔者将对中、美、英三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事务所规模化之路提供一点参考。

二、有关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衡量的文献综述

对于如何衡量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国内外业界基本上达成了共识,笔者对所阅读的文献进行归纳,事务所规模的衡量标准主要为以下几点:

1、根据事务所收入的多少和结构进行衡量

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是其为社会提供服务所得到的产出,是衡量事务所规模的重要依据。Moizer and Turley(1989)、易琮(200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2003)、黄洁莉(2011)等都将事务所收入作为一个重要标准来衡量事务所规模,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衡量方法。

2、根据事务所人力资源的多少进行衡量

人力资源是会计师事务所最重要的经营要素之一,要做大做强,人的因素影响最大。因此,根据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合伙人人数、专业人员数、全体从业人数也成为很多学者对其规模进行衡量采用的重要标准。例如,张岚(1998)提出,会计师事务所是典型“以人为本”的企业,将技术、知识、体力集于一身的事务所员工是企业第一生产力,是最具价值的企业资源,他们是事务所赖以生存的资本。Brocheler et al(2004)检验了荷兰1930-1992年间审计市场中人力资本对事务所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事务所成立和延续阶段教育程度对绩效影响正相关。

3、根据事务所拥有的客户资源进行衡量

事务所另一个重要的经营要素是其拥有的客户资源,因此,根据其拥有客户的数目、规模对事务所规模进行衡量也成为了很多学者的选择。例如,耿建新、房巧玲(2005)发现我国本土大所与“四大所”相比,“本土所”虽然在人力资源的数量上并不亚于国际“四大”所,在客户数量上也占有一定优势,但平均客户规模和以业务收入比例衡量的市场份额都大大低于“四大所”。杨永淼等(2007)发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大客户市场上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另外,李树华(2000)、王振林(2002)、原红旗、李海建(2003)等也采用了这种思路。

4、综合运用多个指标对事务所规模进行衡量

事务所要做大做强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因而,不能仅从一个或两个方面考虑事务所的规模,而要综合考虑以评价一个事务所的规模化程度。例如,韩晓梅、徐玲玲(2009)就综合审计市场、发展途径、收入等方面比较了“四大”与“非四大”的规模化。

三、中、美、英三国百强事务所规模比较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是指事务所组织或活动所具有的格局形式或范围,它不仅仅指事务所人数、收入和利润的增长等数量指标,更重要的是质的规定性,即事务所人员的素质、行业整体素质以及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等。下面笔者将主要通过收入规模、收入结构、CPA人数及分所数量等四方面对中、美、英三国百强事务所的规模进行一个比较。

1、收入规模比较

收入反映了会计师事务所产出的多少,是衡量事务所规模的重要标准。表1是2010年中美英三国百强事务所收入总额的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分别用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6.7695)和人民币对英镑的汇率中间价(10.2182)将美国和英国的收入总额换算成了人民币。

表1 2010年中美英百家会计师事务所收入比较

项目 中国 美国 英国

收入总额 2,310,382.64(万元) 42,570.12(百万美元) 1,012,945(万英镑)

折算为人民币(万元) 2,310,382.64 28817842.73 10350474.6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2010年按综合得分列全国前100家的事务所年总收入约230.04亿元,平均每家为23103万元。而美国2010年前100家事务所的收入总额约为2881.78亿元,为中国百强的12倍;英国2010年前100家的事务所总收入为1035.05亿,为中国百强的4.5倍。可见,中国百强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总量与美国、英国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数据,美国百强事务所2009年度为2899.45亿元,总额是中国百强事务所的14倍,而在2010年度仅为中国百强事务所的11倍。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百强事务所的发展速度超过了美国百强事务所。与2009年相比,2010年我国事务所前100强收入规模有所提高。2009年100家中收入总额超过5亿的有11家,2010年有12家。说明中国“本土所”的业务规模在不断扩大,反映了其良好的发展趋势。

2、收入结构比较

收入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务所是否做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也是事务所规模化的一个重要标准。表2为中美英三国前五十强事务所的业务明细。

表2 中美英三国前五十强事务所的业务明细

项目 非审计收入总额 业务明细

审计鉴证 管理咨询 税务服务 其他

中国 1,546,040(万元) 17.45% 82.55%

美国 21,538.51(百万美元) 46.9% 32.28% 16.68% 4.14%

英国 69,583.5(万英镑) 32.33% 23.82% 24.53% 19.32%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审计业务,2010年前百强审计收入占到了80%以上,而美国和英国的审计收入比重均未超过50%。反映出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结构仍然呈“一支独大”的状况,收入结构不合理。随着审计业务的“玻璃天花板”效应日益临近(韩洁、徐蕊,2010),传统业务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单一的业务结构必然会成为制约会计师事务所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为了拓展事务所的业务空间,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事务所必须要大力发展非审计业务,以形成自身特有的核心竞争力。

3、员工规模比较

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是会计师事务所最重要的经营要素之一,其中包括CPA的人数、年龄、学历以及从业人员、专业人员等方面的因素。表3为中美英前50强事务所CPA人数的比较。

表3 中美英百强事务所CPA人数比较

项目 中国 美国 英国

CPA人数 20,796 121,807 45,086

CPA平均人数 416 2436 451

从表3可以看出,美国百强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员人数为中国的5倍左右。另外,英国的CPA人数与中国相当,而英国的总收入为4.5倍,可见其人均创造的价值要远远大于中国。据相关资料显示,美国总从业人数为184,429人,CPA人数约占总从业人数70%。因此,在人力资源拥有的优势方面,中国与美国、英国差距十分明显。但从近两年的发展趋势来看,2010年中美英三国注册会计师人数都有所增加,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规模在逐年扩大,“本土所”与“国际所”都很重视人力资源占有优势的形成与培养。

4、分所数量的比较

分所尤其是异地分所数量可以反映会计师事务所在地域方面的扩张能力。表4为中美英三国前50家事务所的分所数量统计。

表4 中美英三国前50家事务所的分所数量

项目 中国 美国 英国

分所总数 403 1146 804

分所平均数 8 23 16

从表4可见,中国的分所数量无论从总数上还是平均数量上都与美国和英国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事务所规模还很小,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业务拓展潜力还很大。虽然,据中注协公布的数据可知,我国事务所前100家分所数量有所提高,由2008年的413家提高到了2009年的518家,说明我国事务所业务拓展能力有所提高,也反映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实施做大做强战略的初步成效。

四、建议

1、做强与做大相结合

成熟的市场往往是强者越强,这也给我国内资事务所做大做强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与美国、英国的状况比较,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目前的状况是一个格局不稳定的状况,在未来必然会出现一波合并的浪潮,少数事务所将占据大部分市场。另外,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存在着显著的规模溢出效应,这些规模溢出效应来自于客户对知名事务所的信赖,知识共享带来专业胜任能力上的提升,专业胜任能力带来的范围经济。所以,先做强还是做大并不是一个选择题,做强有利于企业在发展壮大中掌握主动权,做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

2、拓展业务领域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非审计业务所占比例非常低,而美国和英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服务领域十分广泛,涉及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各个层面,这是我们值得借鉴的一个重要经验。因此,内资事务所一方面要苦练内功,拓宽注册会计师服务非审计业务的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服务领域。

3、实施人才战略

事务所要做强最大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有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因此,内资事务所要特别加强注册会计师和从业人员关于前沿知识的培训,要培养员工熟悉国际化业务,同时引进新的国际服务项目和国际技术,拓展国际业务,帮助中国企业寻找国外市场,为外资企业提供会计、税务、法律、管理咨询等服务,不断提升内资所的国际知名度。

注释:

①由于AccountancyAge只公布了英国百强事务所前50强的详细信息,为增强可比性,笔者截取了中国和美国前50强的信息进行比较,下同。

参考文献

[1]2011美国公共会计公司百强榜[J].中国会计视野.

cpa审计知识汇总篇(8)

二,实习任务

本次实习我到的实习单位是河南省*县审计局,实习的主要任务如下:

1.调查*县审计局目前的审计事务的操作流程.

2.研究现行信息化系统对业务进程所起的作用.

3.分析*审计局信息化的经验及出现的问题.

三,实习内容

1.实习背景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随着生产的自动化,贸易中的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财务软件的广泛使用,以及支付手段的多样化,审计信息化将是21世纪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现今的基层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现状是什么样的呢我国基层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审计人员;软件条件以及硬件条件如何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联系了河南省*县省审计局,并在那进行了我的专业实习.

本文所探讨的审计信息化是指,被审计对象进行财务工作和经营时,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企业的运营的合规性以及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工作.

2实习单位介绍

*县审计局是隶属于国家审计署的县一级的审计单位,编制大约30人.*县属于河南省的经济不太发达的农业县,所以审计机构不像大城市那样有很多的审计事务所,审计单位只有审计局一家,并且被审单位也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平时业务工作量并不太多,同一时间基本上只进行一家被审单位的审计.

3.实习单位信息化现状介绍

一个网络审计系统由三个重要的方面构成:硬件基础,软件基础,管理及操作系统的人员.要实现审计信息化,则必须三方面均达到网络审计的要求.因此我结合网上调查的我国的现状,针对我的实习单位,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网络审计的现状.

1.硬件条件

财政部*年5月4日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其中关于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的目标是:到*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帐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基本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10~30.到2010年,力争80在我国管理较好的大型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方面应该具备了较好的硬件条件,但是从总体上而言,电算化的硬件条件仍不太高,要实现所有企业电算化以及非企业财务部门电算化则有更大的差距,更别说网络化了.另外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审计,必须达到全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实现支护方式,财务数据生成等的电子化,则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针对*县审计局这样的基层单位,其现状基本上于我国的大的局势类似,具备一定数量的微机,也基本建立了网络环境,但是硬件较落后,网络也只是简单的局域网联入互联网,防火墙和其他的配套设施并没有建立起来.

2.软件条件

(1)网络财务软件及应用

早在*年我国主要的财务软及生产商:如北京用友,安易,山东浪潮通用,成都金算盘,深圳金蝶等公司的财务软件来看,大多数具有一定的远程数据处理与传输的功能,都推出了自己的网络财务软件.最近五年由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中国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企业纷纷"触网",从产品,服务,运营等方面全面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应用转型.中国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这些新的网络财务软件的推出时间大都在20*-20*年之间,所以在社会中使用的面还不太大,同时这些网络财务软件覆盖的核算领域还不太广.总体上而言我国的会计电化软件还是比较理想的,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也不太大.但是要达到审计信息化所要求的网络财务软件的水平,由于我国网络发展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落后,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也还有一些小的财务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的小规模的实用的财务软件也的相当的多.我的实习单位采用的正是这样的软件.但即使是这样小规模的低成本的软件的使用依然不很成熟.

我国关于财务软件的设计,评审等方面的法规如《财务软技术据接口标准98001》等均着眼于财务软件本身.财务软件在设计时大多没有考虑专用的审计软件接口,使得在财务软件中嵌入适时跟踪监控的审计程序难以实现,使审计人员采集数据出现一定困难.少量的财务软件虽有数据转化功能,也只是对于会计账簿的格式进行了简单的转化.现代财务软件的编译采用多种计算机高级语言,如acce,vb,vc,powerpoint等,但由于软件的编译过程没有规范的程序,导致财务软件的库结构和科目代码等至今没有统一的准则.这种现状对计算机审计的发展极为不利.计算机审计软件要发展,不能专为一种财务软件而开发,财务软件的编译结构不一样,必然导致计算机审计软件的编译过程过于庞大或者对于部分财务软件的不适用.所以必须像规定会计准则一样,规定财务软件的基础结构,使计算机审计能得以顺利地发展.

总之,虽然我国的网络财务软件较国际先经水平的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基层单位资金缺乏,信息化基础较差,目前使用面还不广.同时网络财务软件的设计没有考虑审计软件设计的需要,使得审计软件的数据收集以及其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的制约.现状不是很理想.

(2)审计软件

我国现存的审计软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审计法规管理系统.

②审计抽样软件.

③表格法审计软件,该类软件能完成审计表格及有关参数的增,删,改维护,能输入审计表格中要抄录的数据,能计算并填入审计表格中由计算得到的数据,能按预定的格式打印输出审计表格.

④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软件.

⑤工具箱式通用审计软件,如由北京通审软件公司开发的*通审软件.

⑥工具箱式通用审计软件,该类程序是为了完成某些特定的审计任务.例如,公路费审计程序,工会经费审计程序,材料成本差异审计程序等.

从以上种类的覆盖度可以看出,我国的审计软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审计署也已经高度重视计算机审计和审计信息化,制定出了相应的计划.并正在积极的推行现有审计软件的应用推广.但是我国现有的审计软件大都处于满足穿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还没有适用于网络审计的审计软件.即使是这样,象*审计局这样的基层单位仍没有实力购买使用单机版的,这样只是单机的电子化应用不可能将信息化的好处完全带到审计中.现状急待改进.

3.审计人员

审计署提出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构想中指出全国审计系统已有3万多人具备计算机初级水平,占审计人员的25;在审计业务,公文管理,办公自动化方面运用计算机的水平都有较大提高.计划加强计算机审计队伍建设.全国培训800名审计信息化骨干,提高他们在审计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计算机审计的广泛运用;重点培养200名审计信息化专家,进行it审计师专家水平培训.

但是在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由于我国cpa的市场化建设及推行较晚,现行的cpa的素质较低.同时在cpa的考试中也没有计算机方面的要求,因此绝大多数的cpa运用计算机的水平很低.cpa的审计工作仍然是传统的手工审计.计算机仅仅用作文字处理或者基本不用.河南省*县审计局共有4名注册审计师,并且年纪相对交大,都已经习惯了手工审计的步骤,很难使他们接受新的计算机的审计流程.其他审计人员有的计算机基础较好,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但是很难把审计业务和计算机信息化结合起来进行.

因此,我国政府审计的计算机审计的水平高于cpa的计算机审计的水平.政府审计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进入了穿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但是仍然处于其初级阶段.而cpa的计算机水平仅仅处于绕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仅仅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穿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还没有开始,最多有极少数的cpa进入了穿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

cpa审计知识汇总篇(9)

二,实习任务

本次实习我到的实习单位是河南省新野县审计局,实习的主要任务如下:

1.调查新野县审计局目前的审计事务的操作流程.

2.研究现行信息化系统对业务进程所起的作用.

3.分析新野审计局信息化的经验及出现的问题.

三,实习内容

1.实习背景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随着生产的自动化,贸易中的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财务软件的广泛使用,以及支付手段的多样化,审计信息化将是21世纪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现今的基层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现状是什么样的呢我国基层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审计人员;软件条件以及硬件条件如何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联系了河南省新野县省审计局,并在那进行了我的专业实习.

本文所探讨的审计信息化是指,被审计对象进行财务工作和经营时,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企业的运营的合规性以及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工作.

2实习单位介绍

新野县审计局是隶属于国家审计署的县一级的审计单位,编制大约30人.新野县属于河南省的经济不太发达的农业县,所以审计机构不像大城市那样有很多的审计事务所,审计单位只有审计局一家,并且被审单位也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平时业务工作量并不太多,同一时间基本上只进行一家被审单位的审计.

3.实习单位信息化现状介绍

一个网络审计系统由三个重要的方面构成:硬件基础,软件基础,管理及操作系统的人员.要实现审计信息化,则必须三方面均达到网络审计的要求.因此我结合网上调查的我国的现状,针对我的实习单位,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网络审计的现状.

1.硬件条件

财政部1994年5月4日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其中关于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的目标是: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帐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基本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10~30.到2010年,力争80在我国管理较好的大型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方面应该具备了较好的硬件条件,但是从总体上而言,电算化的硬件条件仍不太高,要实现所有企业电算化以及非企业财务部门电算化则有更大的差距,更别说网络化了.另外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审计,必须达到全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实现支护方式,财务数据生成等的电子化,则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针对新野县审计局这样的基层单位,其现状基本上于我国的大的局势类似,具备一定数量的微机,也基本建立了网络环境,但是硬件较落后,网络也只是简单的局域网联入互联网,防火墙和其他的配套设施并没有建立起来.

2.软件条件

(1)网络财务软件及应用

早在2000年我国主要的财务软及生产商:如北京用友,安易,山东浪潮通用,成都金算盘,深圳金蝶等公司的财务软件来看,大多数具有一定的远程数据处理与传输的功能,都推出了自己的网络财务软件.最近五年由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中国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企业纷纷"触网",从产品,服务,运营等方面全面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应用转型.中国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这些新的网络财务软件的推出时间大都在2002-2003年之间,所以在社会中使用的面还不太大,同时这些网络财务软件覆盖的核算领域还不太广.总体上而言我国的会计电化软件还是比较理想的,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也不太大.但是要达到审计信息化所要求的网络财务软件的水平,由于我国网络发展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落后,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也还有一些小的财务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的小规模的实用的财务软件也的相当的多.我的实习单位采用的正是这样的软件.但即使是这样小规模的低成本的软件的使用依然不很成熟.

我国关于财务软件的设计,评审等方面的法规如《财务软技术据接口标准98001》等均着眼于财务软件本身.财务软件在设计时大多没有考虑专用的审计软件接口,使得在财务软件中嵌入适时跟踪监控的审计程序难以实现,使审计人员采集数据出现一定困难.少量的财务软件虽有数据转化功能,也只是对于会计账簿的格式进行了简单的转化.现代财务软件的编译采用多种计算机高级语言,如Acce,VB,VC,PowerPoint等,但由于软件的编译过程没有规范的程序,导致财务软件的库结构和科目代码等至今没有统一的准则.这种现状对计算机审计的发展极为不利.计算机审计软件要发展,不能专为一种财务软件而开发,财务软件的编译结构不一样,必然导致计算机审计软件的编译过程过于庞大或者对于部分财务软件的不适用.所以必须像规定会计准则一样,规定财务软件的基础结构,使计算机审计能得以顺利地发展.

总之,虽然我国的网络财务软件较国际先经水平的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基层单位资金缺乏,信息化基础较差,目前使用面还不广.同时网络财务软件的设计没有考虑审计软件设计的需要,使得审计软件的数据收集以及其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的制约.现状不是很理想.

(2)审计软件

我国现存的审计软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审计法规管理系统.

②审计抽样软件.

③表格法审计软件,该类软件能完成审计表格及有关参数的增,删,改维护,能输入审计表格中要抄录的数据,能计算并填入审计表格中由计算得到的数据,能按预定的格式打印输出审计表格.

④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软件.

⑤工具箱式通用审计软件,如由北京通审软件公司开发的2000通审软件.

⑥工具箱式通用审计软件,该类程序是为了完成某些特定的审计任务.例如,公路费审计程序,工会经费审计程序,材料成本差异审计程序等.

从以上种类的覆盖度可以看出,我国的审计软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审计署也已经高度重视计算机审计和审计信息化,制定出了相应的计划.并正在积极的推行现有审计软件的应用推广.但是我国现有的审计软件大都处于满足穿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还没有适用于网络审计的审计软件.即使是这样,象新野审计局这样的基层单位仍没有实力购买使用单机版的,这样只是单机的电子化应用不可能将信息化的好处完全带到审计中.现状急待改进.

3.审计人员

审计署提出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构想中指出全国审计系统已有3万多人具备计算机初级水平,占审计人员的25;在审计业务,公文管理,办公自动化方面运用计算机的水平都有较大提高.计划加强计算机审计队伍建设.全国培训800名审计信息化骨干,提高他们在审计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计算机审计的广泛运用;重点培养200名审计信息化专家,进行IT审计师专家水平培训.

但是在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由于我国CPA的市场化建设及推行较晚,现行的CPA的素质较低.同时在CPA的考试中也没有计算机方面的要求,因此绝大多数的CPA运用计算机的水平很低.CPA的审计工作仍然是传统的手工审计.计算机仅仅用作文字处理或者基本不用.河南省新野县审计局共有4名注册审计师,并且年纪相对交大,都已经习惯了手工审计的步骤,很难使他们接受新的计算机的审计流程.其他审计人员有的计算机基础较好,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但是很难把审计业务和计算机信息化结合起来进行.

因此,我国政府审计的计算机审计的水平高于CPA的计算机审计的水平.政府审计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进入了穿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但是仍然处于其初级阶段.而CPA的计算机水平仅仅处于绕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仅仅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穿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还没有开始,最多有极少数的CPA进入了穿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

cpa审计知识汇总篇(10)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151-03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活动的方式以及会计信息的处理方法也越来越复杂、多样。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多,使得会计判断的使用也越来越重要。而审计职业判断是对会计判断的一种再判断,因此,为了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水平。AICPA指出:“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因素。”2007年我国新准则实施尤其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运用,更要求CPA在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职业判断作出决策。因此,研究审计职业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审计职业判断的含义及特征

对审计职业判断的含义,中外理论界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是:审计职业判断(Audit Judgement)是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依据有关的标准,在审计实践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思维过程,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所作出的某种认定、评价和判断。它既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其他经济资料以及这些资料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作出的判断,又是对审计人员自身的主观审计行为的适当性、有效性作出的判断;既要在检查某个证据线索时加以运用,又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可以说,整个审计过程就是一连串的判断过程,明智公允的判断意味着审计人员采取的审计程序不但能节约成本。规避风险,而且能提高审计质量,同时还能与客户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最终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审计职业判断具有如下特征。

(一)主观性

判断作为思维的一种方式,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审计职业判断受判断者的知识程度、实践经验、认识能力、性格习惯以及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有些审计判断领域里既无有效的规范和权威的技术,也没有约定俗成的合理判断和决策可供审计人员遵循,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事项的判断结果可能不尽相同,有时甚至相去甚远。同时由于人的局限性,人都有一些容易导致判断错误的心里倾向,产生判断偏差难以避免。所以,审计判断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主体自身的素质,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二)复杂性

审计判断的复杂性是由判断过程的复杂性、判断内容的复杂性和判断标准的模糊性决定的。从判断过程看,审计职业判断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建立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实践经验、分析、筛选、归纳、评价、决策、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基础上,同时还受环境、个人内在因素的影响。从判断内容看,其包含在审计的全部过程中,范围非常广。从判断标准看,审计职业判断尚无明确的标准,多数工作完全依靠审计人员的执业经验和判断力来作出结论。

(三)风险性

审计判断和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要有判断,就有判断正确或错误以及判断被接受或拒绝的问题,就有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结论是以职业判断为基础的,这一判断结果可能导致报表使用人因信赖经审计过的财务报表而决策失误、造成损失,遭受损失的人可能要求对他们的损失予以赔偿,从而使审计人员及其会计师事务所遭受审计风险,承担法律责任。中外审计史上的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的案例几乎都与审计失误有关。

(四)可验证性

在审计判断的过程中,尽管判断主体的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同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审计人员作出的判断之间会存在差异,但如果给定的条件相同,不同审计人员对同一判断事项的判断应得到基本相同的结果,可以相互证实,即审计判断是可以验证的。否则审计判断的结果和质量就失去了评价标准,审计工作将失去可信性,审计人员的责任无法明确,审计的意义也将荡然无存。所以,可验证性为检验审计判断的质量提供了依据和可能性。

二、审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一)主体因素

主体因素指审计人员自身方面的可能影响判断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独立、客观、公正。对审计人员而言,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超然独立的立场是保持客观、公正心态的基本前提,这种独立性既要求保持形式上的独立,更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

2. 专业胜任能力。专业胜任能力是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包括知识结构、实践经验、个体智商、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需要、动机、职业道德。审计人员作为人,也具有人类共有的一些需要,包括经济利益、职业地位的追求等。有些需要往往是被审计单位给予满足的,这使审计人员面临各种利益矛盾冲突时,有可能难以坚持客观、公正。

(二)客体因素

客体因素指被审计事项主要是会计信息对职业判断的影响。

由于会计信息是经过估计、分类、汇总、判断和分配等过程得出的近似结果,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可靠。对审计来讲,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越高,对审计职业判断的要求也越高,失误风险也越大,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大量模棱两可的事件之间作出判断,确定其适当性。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指除主、客观因素外,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其他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

1.社会环境。主要指审计市场、审计和会计准则的完善程度、法律责任状况、监督体制、竞争压力、社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等。各种因素不仅直接影响审计判断,而且通过相互作用间接影响审计判断。

2.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包括经营管理的理念、方式和风格、组织结构、董事会、人员素质、内部审计、管理控制方法等。

3.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环境。包括事务所的组织结构、质量控制、判断指南和技术辅助工具、审计方法、责任关系、组织文化等。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以上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直接影响审计人员作出的判断。

三、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过程中的应用

(一)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的职业判断

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任何一项审计业务之前,都应当与委托人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根据执业准则的要求,在签署业务约定书前,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其业务性质、经营情况、经营风险、以前年度的审计情况、财务机构及组织工作等,然后运用职业判断来决定有无能力胜任,进而决定是否接受委托。

(二)审计计划阶段的职业判断

审计计划阶段是审计实务的开始,拟定审计计划一方面是审计工作程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职业判断在实践中的广泛运用。

1.确定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然而错报或漏报究竟到什么程度才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只能是审计人员判断的结果。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为了平衡审计质量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权衡审计收益和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制定的过高或过低都会给审计人员带来不利影响。重要性包括金额和性质两个方面。通常确定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有:(1)审计任务的性质:性质不同,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也不同。(2)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不同规模的企业错报或漏报的程度对报表使用者的影响是不同的。相同数额的错报或漏报,对规模大的企业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而对于小企业则可能是致命的。(3)错报或漏报的性质:重要性的考虑不应仅仅停留在金额的角度,还应注意错漏报的性质。如果一项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并不大,但由于项目本身具有重要性,即使他的错报程度达不到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同样有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失误,对这类项目一般要降低重要性水平。

2.计划阶段分析性程序中的判断。审计人员运用分析程序主要是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用作风险评估程序时,CPA首先要选择分析性程序的方式和确定运用的程度,然后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波动、重大交易和事项,接着需要判断产生异常波动的原因,这是分析性程序的核心,也是实现分析性程序目标的关键。

3.评估重大错报的风险。现代审计已经进入风险导向审计阶段,现行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风险的大小来影响审计风险的大小。由于审计人员计划承担多少检查风险将会影响到审计计划的制定和初步审计策略,所以,审计人员需要首先通过判断确定可接受的总体审计风险,然后求出计划检查风险。计划检查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而重大错报风险由以下因素决定:(1)企业所处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2)交易和审计项目本身的因素。对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不经常发生的交易或者容易被挪用和盗用的资产,审计时要特别小心;有的交易或事项在处理时本身就需要会计人员的判断,如坏账损失等,审计人员要考虑到这些项目可能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三)审计实施阶段的职业判断

审计实施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是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1.确定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使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而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即审计证据应当与审计目标相关联,并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要花费多少成本,搜集多少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才能“足以”使CPA形成审计意见呢?如同当初判定客户重要性水平一样,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具体的数字,但是,CPA往往可以依据一些总体原则,再结合某个客户的实际情况来作出自己的专业判断,并进而确保审计结论的“合理”正确,例如:当审计证据的相关与可靠程度较高时,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较少;反之,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较多。

2.实施分析性程序中的职业判断。在实施阶段,分析性程序主要在实质性程序中使用,但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用分析性程序,只有当采用分析性程序比采用详细测试更有效率时,CPA才会用它来代替其他程序。

(四)审计报告阶段的职业判断

审计报告阶段的职业判断包括:客户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其他财会法规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均公充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CPA是否已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在审计过程中是否受到阻碍和限制;是否存在应调整而客户未予调整的重要事项,等等。 CPA往往要根据以上诸多因素来决定其应该签发的审计意见类型,即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值得注意的是,CPA通常要根据重要性水平以及客户的实际情况等因素作出艰苦决择,才能确定不同意见类型的真正差异,尤其是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之间的区别只是程度不同,对于“个别” 、“局部”、“重要” 、“严重”等措辞表示的状况,仍然需要CPA睿智过人的判断。

四、审计职业判断质量的提高

正确运用职业判断,保证审计质量是我国审计界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审计职业判断整体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在审计的工作岗位上,社会环境的影响,物质利益的引诱,工作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人的思想都会发生冲突和变化,所以,我们应该经常进行一些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思想政治理论与培训,每一个审计人员都应该积极参加,好好把握,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坚持勤谨自守、廉洁自律、淡泊名利。

(二)落实好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工作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新准则、新方法不断出台,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深入持久地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将其用于自身的实践工作,使之成为开展业务工作的“利器”。

(三)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非财务信息

审计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获审计信息的质量和数量。由于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外部性”,所以只有以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信息作为基础与依据,才能在判断中做到情况清、方向明。因此,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时要系统周密,防止遗漏主要信息,并要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四)建立和健全审计机构的质量控制体系

审计机构是审计人员的工作场所,也是审计风险的最大承担者。故审计机构在建立考评机制时要注意考核标准的科学性,增强考核标准的可操作性,对不同的考核标准分配不同的权重;同时注重考核的结果,坚持正确的用人向导。

(五)完善执业标准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但是应该认识到改善和提高准则的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有的准则可能会变得过时,科学技术和经济业务的创新又会使准则时刻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准则本身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 吴亮,张素蓉.审计判断的成因及其在审计过程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10).

[2] 陶雪阳,王秩琴.浅谈审计职业判断[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2).

[3] 古淑萍.审计职业判断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 邱海辉.浅析审计职业判断[J].审计月刊,2006,(9).

[5] 师存香.审计职业判断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中的应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6).

[6] 张其镇.论CPA的职业判断[J].企业经济,2004,(1).

[7] 于团叶,张其秀.对审计实践中应用职业判断的探讨[J].经济论坛,2006,(7).

[8] 刘素珍.论审计执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J].审计研究,2001,(5).

上一篇: 安全生产月宣传知识 下一篇: 小学音乐教学评价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