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的复习策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6 17:28:39

中考数学的复习策略

中考数学的复习策略篇(1)

时光飞转,斗转星移。不经意间,同学们已经到了中考数学复习最关键的时刻。面对中考倒计时,做好冲刺阶段的最后复习至关重要。行兵打仗,要讲究战术策略。同样,要在中考数学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关键阶段要讲究复习策略。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中考的情况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在中考数学冲刺阶段的复习策略。

一、紧扣考纲考点,再次回归教材

经过一轮二轮基础知识的复习,面对书山题海,学生发现中考要掌握的内容很多,发现要记的知识面很广;发现自己对所学公式、概念及定理缺乏全面的掌握和透彻的理解,似是而非,模糊不清;发现自己有时摸不着重点,抓不住中考出题的思路,迷失了复习的方向。中考一天天地接近,学生应该跳出题海战役,返璞归真,紧扣考纲考点,再次回归教材。尽管近几年的中考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但是知识点绝大部分都是取材于教材的公式、概念、定理法则等。因此,在复习冲刺阶段,学生要结合考纲考点,再次深挖教材,把考试涉及的基本公式、概念、法则、性质、定理公理等基础知识再过一次;把教材中的典型例题、习题及这些题的变形题吃透;把教材中的解题方法、数学思想等知识归纳梳理,再次升华,以达到加深巩固的目的。

二、重温易错题库

恩格斯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最好的学习是从差错中学习。中考数学的复习也如此,要从典型易错题库的复习中得到提高。平时做题过程中,学生会由于做题不够细心,方法不当,知识点不熟练,解题不够规范等原因出现各种错误。然而,学生第一次做题出现了错误,第二次也是在同样题目丢了分,第三次还是在同样的题目失分。针对这种情况,数学老师都会要求每一位同学收集易错题,建立易错库。常言道:聪明人不犯相同错误。因此,到了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学生在面对离中考不远的压力下,应该回过头来重温易错题库。因为易错题库指把典型错题经过有效整理,以“典型错题、错因分析、指导建议、资源链接”等为呈现内容,形成以专题分类典型错题资源,让学生不再重蹈覆辙,彻底纠正错误,为提高复习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重温易错题库,能够迅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总结出预防类似错误出现的方法,使犯过的错误不再发生,会做的题目不再做错,不再失手。在中考之前,学生如果能够把易错题重温一次,从中发现问题所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充分利用“错误”,发挥其反而作用,那么在中考肯定有信心、有把握拿下自己该拿的题目。

三、抓典型,化归分类

中考将近,在关键阶段,有的同学复习备考极其用功,在校复习,回家也复习,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做的题型也多,甚至可以说投入题海战役,但是成绩总是进步不了。这里就存在了一个“瞎复习”“傻做题”的问题。现在的习题集、参考资料、复习用书铺天盖地,里面的习题良莠不齐。学生要学会鉴别挑选有价值的习题,要去寻找题海中的珍珠。而在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最重要的是选“好题”――抓典型题。要“好钢用在刀刃上,花钱花在裉节儿上”,千万不能见题就做,不分青红皂白,那样往往会事倍功半。中考数学有很多题目都是围绕同一个知识点来出的。在选题时,不需要太多,类似的题目只选出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的选取也要有较强的代表性,它隐含了教学的解题思想、解题方法、技巧、规律。抓住一道典型例题,就好比抓住中考出题的源头。解决一道典型题,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解决一大类似的题目。这样既可以为学生赢得了宝贵的复习时间,又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抓住典型题目的同时,同学们还要善于总结归类。数学问题千变万化,数量繁多,如果在冲刺阶段还是在盲目地追求解题数量,而不注意把知识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思想化归分类,复习效果同样是不会理想的。试题的构成是在教材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所以对于做过的题目学生要善于总结归类,想一想这道题在知识结构上属于哪一类?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属于哪一种?将题目按涉及的知识、方法进行分类、归纳,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一法懂,万法通”“做一题,解一类”,以少胜多,以精取胜。

通过抓住典型题目,把题目化归分类整理,学生就能掌握每一类题目的出题方向、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或者解题方法,在中考数学战场上就能够快速、准确地答题,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用好模拟考试

俗话说:中考数学模拟考试,好比考前大练兵!在离考前一个月左右,数学老师都会组织一到两次正式的中考数学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是学生体验中考真实过程的有效方法。把模M考试作为最佳冲刺中考的“练兵场”,能提高学生的应试心理素质;能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能提高学生得分的本领;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题目的本领。模拟试卷应与中考试卷的结构相同,题型相似,难度相当,时间相同,学生要严格按照中考的要求解答。通过数学模考,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去发现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好,哪些解题还没有思路;可以准确地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掌握命题的穿新机制;可以练就学生稳健的应试心理,促使学生在考场上处理好“审题与解题、‘会做’与‘得分’、快速与准确、难题与易题”的关系,从而考出理想的成绩。

总之,中考冲刺阶段,学生应该认真分析自己备考中的问题,结合自身水平及数学科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相信自己,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定能决胜中考。

中考数学的复习策略篇(2)

成绩的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高考数序复习 原则 效率策略 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考数学复习效率策略,对于学生提高数学成绩、掌握数学学习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临场应变能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大有裨益。本文就高考数学复习中的效率策略制定提出作者肤浅的见解,以期与大家交流沟通。

一、高考数学命题的原则

作者在多年高考数学试题以及近些年考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高考命题的五个原则:

(一)重点内容重点考查

在高考数学命题中,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考查的分值比例较大,是数学试题的主体部分。

(二)不刻意追求知识面的覆盖

在高考数学试题中,注重对学科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考查,并不过分追求知识面的覆盖。

(三)知识的交叉

从数学学科的整体高度和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对于知识网络交叉点的内容,会出现比较有深度的命题。

(四)重视对思想方法的考查

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是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将考查上升到了抽象和概括的层次。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中,淡化了特殊技巧,注重通性通法,使学生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的角度掌握数学的学习与应用。

(五)重视对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关于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运算能力的考查;2.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3.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4.对实践能力的考查。

关于创新意识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与融合的能力

二、高考数学复习中的效率策略

(一)转变教学方式 实现角色转换

首先,在高考数序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熟悉教材和完成“双基”自测题,并将熟悉教材和做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记录下来,在随后的课堂听讲和讨论中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应该打破传统高考复习中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增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思考,完成知识系统的梳理工作。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于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加深印象,提高对知识间本质联系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高考数学复习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比死盯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某个例题的记忆和理解更加重要。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良好的思想方法,才能促使他们主动挖掘知识的内在关联和结构,实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增强对数学中存在的普遍规律和特殊个性的理解和掌握,使课本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彻底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开阔知识视野、扩展学习思路。

(三)建立备忘录 提高学习效率

在复习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建立备忘录,对于学习中存在的疑点、难点、易混、易错问题随时记录下来,使学生在以后的复习中更有针对性和预见性,避免走入学习误区,降低复习效率。

(四)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冲刺复习阶段的效率策略

1.立足教材 放眼考纲 有的放矢

在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内容多、知识点杂、密度大。要想提高高考数学复习的效率,需要对教材和考纲都有透彻的理解和把握。

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熟读考纲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有些知识点只需要识记、有些知识点需要理解、而有些知识点则需要运用。让学生根据教师对知识的梳理,了解哪些是复习的基础知识、哪些是重点和难点、哪些只需要简单了解。让学生将复习的主要精力放在与高考相关的知识点的复习上,避免盲目复习浪费时间和精力。

其次,通过多年的高考考卷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高考题目都是直接引用教材中的例题或者对例题进行改编而形成的,这就要求学生扎根于课本,重视对概念、公理、公式等的熟悉和掌握,并且通过熟悉例题提高对规律性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在教材的复习中,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复习:

第一步:记忆关,必须对所有公式、定理等烂熟于心,切不可产生模糊和混淆;

第二步:基本方法关,运用基本定理、公式和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

第三步:基本技能关,要对基本定理、公式和方法做到灵活运用和综合掌握,解决相对高难的数学问题。

2.第一轮复习:例题讲解 定期测试

(1)例题讲解

在明确了复习的重难点、夯实了教材基础之后,可以进入到例题和习题讲解的阶段,让学生增强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利用逻辑思维分析试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窍门,并学会在这些习题例题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命题条件、结论、表达方式等发生变化的时候,仍然能够抓住题目的本质,顺利解题。在这一阶段要重视所选习题和例题的质量,要选择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目,避免盲目选题,反复训练,耽误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

(2)定期测试

中考数学的复习策略篇(3)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存在容量大、时间短、节奏快的特点,如要产生很高的复习效率,就需要教师必须在处理教材、选择课堂例题、选择教法上苦下功夫。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当、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如何通过复习使后进生得到转化,使中等生、优等生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现笔者结合自己毕业班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中考复习中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一、依标据本,构建网络

在教学中,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各知识点的目标和要求,明确数学中考命题的题型规律,知道各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题、热点,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扎扎实实回到课本,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并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对一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并融会贯通,通过梳理使学生明确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多少,对课本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都能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对课本上的重要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并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而是融入题目之中,同时通过变式,让学生举一反三,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把学过的内容系统化,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二、基础测试,反馈信息

在每章或单元知识点梳理之后,可以安排一次重要知识点测试,所选试题必须有较强的针对性,一般都是以基本、灵活的小型试题来反映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测试时间一般为20分钟到30分钟。由于所选试题较少、较易,一般学生都能顺利解答,所以,这种测试对多数学生来说不会产生畏难心理,特别是一些后进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复习中,通过复习全面提高效率。

三、试题评析,拓宽思路

测试后的试题评析,是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数学方法的重要方法与手段。成功的试题评析,应该是由例及类、以例启思,使学生在评析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对相关的概念、定理、性质得到进一步的理解与领悟,收到以点牵线、以线成面的功效。试题评析过程,应是以夯实基础为前提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提高过程。评讲时,通过对原试题由易到难的演变,使一题延伸为一串,开阔学生视野,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我们在总结归纳解题方法之后,可以就地取材,把题目进行一系列拓展。通过试题的延伸拓展,不仅充分发挥了原题的使用效率,而且对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提高数学创新意识,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更是为课堂添光增彩,让学生体验数学美,领悟数学的魅力。

四、深挖课本,自主创新

我们提倡用好课本,不仅仅是复习课本上的重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而且还要对课本上的一些重点题型进行“温故而知新”。通过对这些年来有关中考试题的分析、研究,发现不少中考试题都是课本上的例、习题的拓展与变化。因此,结合新课程下数学中考压轴命题的要求与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对课本例、习题进行系列变式,这样不仅能坚固基础,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

五、关注热点,加强应用

通过总复习,学生对初中数学的所有知识点都已了然于胸,在这些琳琅满目的知识点中,必须使学生明确哪些是重中之重,引导学生关注考试热点。如,环境保护问题、纳税问题、社会实践问题、节水问题、医改问题、旅游问题、股票问题等。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编一些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的应用题,切实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复习课要注意难易相宜、深浅互补、融会贯通、劳逸结合。这样,既可以使后进生不掉队,又可以使优等生更上一层楼。同时,教师要加强学习,注意新颖试题的积累,建立起自己的试题库,这样才能开阔视野,让学生在课堂上永远充满新奇。每一堂课都是智慧的交融,情感的升华。每一轮的复习,不是旅游,跟着导游从一个景点玩到另一个景点,而是教师带着学生去攀登险山奇峰,徒步从一个山峰攀登到另一个高峰。

中考数学的复习策略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22-01

一、绪论

毕业班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率,是每一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提出了总复习的四大策略:紧扣中考命题,严格实行三轮复习,巧编多样化复习题和调整学生复习心态。

二、紧扣中考命题原则――中考复习的基础

中考命题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数学水平的程度为依据,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仔细分析命题理念和原则,并在复习中始终紧扣原则是中考复习的基础。中考命题的基本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考命题注重内容的基础性、知识的全面性。中考命题首先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教材内容及中考数学的有关要求,充分体现基础性和全面性原则。(2)学用结合,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这类题目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又要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3)严格控制难度,不随意拔高。比如课程标准降低了对几何证明的要求(未出现切线长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和切割线定理等)。那么复习时就严格按照此标准实行。(4)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加强识图能力和处理图表信息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5)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中考数学复习中,应有意识、有目的、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有效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三、严格实行三轮复习――中考复习的核心

1、第一轮:全面复习基础知识

这个阶段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首先,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简单的加以改造。有些题目虽是高于教材,但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其次,夯实基础,学会思考。数学总复习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复习,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再次,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

2、第二轮:加强综合知识运用

第二阶段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第一,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把各个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第二,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强化了对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考察。因此在复习中应变更命题的表达形式,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第三,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开放题、探索题等有利于考察学生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要适当训练,以便学生熟悉这类题型。第四,基础知识查漏补缺。经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学生对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掌握的更牢固了,但在复习过程中,总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还没有思路。因此要抓紧时间把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不要轻易放弃。

3、第三轮:战前练兵模拟实战

在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复习完后,做些模拟试题检查复习效果,逐步让学生进入考试的状态。考前合理拟题,考后认真分析试卷。教育学生在考场上沉着冷静,对于基础题不能掉以轻心,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学会镇定,冷静地面对,回顾学过的各种方法。通过一系列的考前实战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斗志,调整到最佳的竞技状态跨入中考的考场。

四、巧编多样化复习题――中考复习的保障

要落实好三轮的复习,复习题是贯穿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编制好各种不同类型的复习题,能够有效促进复习的质量。

1、编制递进式复习题,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进入初三总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新课标提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因此,复习题一定要有层次性,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避免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比如,为了巩固学生对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的理解,编制以下复习题:(1)若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30度,则其顶角为多少度?(2)若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60度,则其余的角为多少度?(3)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为90度,则其余的角为多少度?通过步步深入地引导,不但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还使学生在变化中找出解答这类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2、编制多解式复习题,引发学生发散思维

中考数学的复习策略篇(5)

中考前的复习每一步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千法、万法,打好基础才是好法.在基础知识复习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知识结构,在解题中,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探索解题思路,最后教师讲评,使学生在课堂复习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这样才能达到复习的目的.复习时应该充分体现以练为主的原则,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需要在反复的练习中,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才能形成和掌握.我们要以课本为主进行复习,因为课本的例题和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有利于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熟练数学基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在复习时,我们要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审视这些例题习题,从中进一步清晰地掌握基础知识,重温思维过程,巩固各类解法,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二、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

通过对课本典型例题、习题的有机演变和拓展延伸,让自己在参与探究中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课本典型例题、习题为题源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强化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课本上的某些例(习)题看似平淡无奇,但如果我们以此为蓝本,改变其条件或结论,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手段,编拟出形式新颖的题目,这对于提高自己的认识层次、强化探索创新和应变迁移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我们要做到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纵观中考数学试题中对能力的考查,除了考查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纯数学问题的能力外,又强化了阅读理解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对同学们的情感、意志、毅力、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就必然使中考数学试题对能力的考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三、重视探究和实践,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考查探究、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初步地创新意识是近几年来中考数学改革的重要思路和举措.中考数学的备考中,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他们熟知的生活实例,通过比较、分析、猜想、归纳、综合等思维训练,使之完成各知识之间的正迁移;通过抽象、概括、数学建模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还要善于提出那些条件或结论不显形或不确定,但又具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并有一定探索意义的问题,引领学生寻找探究问题的途径,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探索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路.经常通过一些创新问题的训练,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四、构建知识网络,提升思维坡度,提高解题速度

教材是按知识块螺旋上升安排的,教学又是把每一个知识块分解成知识单元或片断来讲授的,中考复习就是要把它们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由厚到薄,整理成知识网络,这不仅有利于“弄清家底”,而且有助于理解与记忆,还便于提取与应用.

学生的水平是有差异的,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复习都有提高,复习题的选择应有层次性,由浅入深,建议是进行“题组”训练,有两种基本的形式:纵向深入与横向综合.

统计表明,中考要在120分钟内完成28道题,题量较多,而且有大量的实际情景或过程呈现的叙述,阅读量较大,这就向速度提出了高的要求.对于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方法,努力形成基本能力;

(2)合理安排考试时间,书写做到简明扼要;

(3)平时进行高速训练.

中考是通过解题来判断学生数学能力的,中考复习的最终成果要落实到解题能力的提高上,但不能盲目地强化训练,采取题海战术,我们建议:

中考数学的复习策略篇(6)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42

复习是个体对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再次精细加工,优化相关知识的认知结构。数学科的中考复习,对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对知识条理化与系统化,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也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螺旋上升的规律。

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索菲亚认为:“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寻求答案,远比传授知识重要得多。”在数学中考复习中,时间少知识容量大,在教师反复讲学生反复练的沉闷课堂气氛中,双方都深感疲惫,怎样走出这种困境,提高复习效果呢?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笔者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检验,逐渐摸索出了四种数学中考备考的有效复习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领悟考纲精神,明确备考方向

刚出台的《2013年初中毕业生数学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初中毕业生数学学科学业考试是义教阶段数学的终结考试。考试的结果是衡量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本年度考试内容有“减”无“加”,根据《标准》的总体目标关注初中数学体系中基础和核心的内容。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以《旧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为基本依据,不增加或提高要求;2. 根据《标准》体现的减负精神,删减部分《旧标准》内容。如: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等不作为考试内容。这样有利于全面落实《标准》,有利于改善数学学习方式,有利于减负。

二、夯实基础知识,重视“四基”,关注数学核心内容的考查

无论何时何地的中考试题,对数学核心内容的关注与考查都是大同小异的,主要包含对《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这样才能较好 地体现数学学业考试的特点,有利于发挥评价对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学生能力得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的学习,都是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况下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寻找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在系统中进行教学,“使学生发现知识之间既盘根错节,又浑然一体,而到后来,知识好像在已经手心里,形成了如指掌的一张网,而不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瓦砾和一片望而生畏的戈壁滩。”

数学思想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架桥梁,在理解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我们要把数学思想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其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基础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再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适时渗透或显化于数学教学之中,让数学的灵性流淌于课堂内外。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有思想的教学!有了思想才有了课堂的生命。

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包括直接的活动经验、间接的活动经验、设计的活动经验、思考的活动经验。根据现有的教学环境和评价方式,我想我们应该合理地使用教材中的“数学活动”、“课题学习”和“综合实践”,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等形式逐步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备考效益

因材施教发源于孔子、朱熹时代,当时实行的是个别化教育,因个别差异而施教。而现在的教学是班级授课制,实行的是集体教学,受家庭背景、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为了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一个班级总有优秀生与落后生,如何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就需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具体措施为:

1. 开设“优生辅导”,提高优生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让他们有更强的实力进入到优质高中学习,我们是这样做的:打破年级界限,在全科组选聘优秀教师开设“优生辅导”讲堂,以年级为单位,每周举行一次数学知识讲座,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讲座内容主要就是数学课本上的“数学活动”及学生可以接受的“探究活动”,将学生的思维触角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实际效果来看,一是学生学习热情甚高,报名十分踊跃。部分第一次没报名参加的同学,第二次主动找教师要求加入;二是参与了“名师”讲堂的学生,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他们攻克难题的信心更足了,成功率更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2. 为学困生量身设计基本的教学内容。设立数学“门诊”,加强个别辅导。对于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对中考复习充满期待,同时他们也认为这是后来居上,实现理想的大好机会。因此,中考复习要让学生获得信心,看到希望。为此,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要特别关注。具体来说,就是作业优先批改,当面指导;课上择机提问,真诚激励;课后主动问诊,释疑解惑等等。

中考数学的复习策略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163-01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中考数学命题的理念和原则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建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复习方法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体会,这里着重谈谈对中考数学首轮复习的几点看法,以期能对今后的复习教学有所启示。

一、重视三基的复习和掌握

《数学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是中考数学命题的依据,是复习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两者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复习的效果。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有的教师认为中考重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而学生也往往在综合题上失分较多,就盲目地做大规模的综合题,而对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复习一带而过。这种舍本逐末,靠做综合题取胜,试图通过多做、反复做压轴题来复习三基的做法不可取,出现的结果是学生畏难情绪严重,并且事倍功半。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根基扎实,高楼才能坚固。学习数学也是一样,只有把三基学得扎实,运用娴熟,才能为知识的深化、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而且根据《说明》的要求容易题占70,这部分题目大多是考察三基,因此在首轮复习时,要特别重视三基的复习和牢固掌握。例如:在复习圆的基本性质时,我以如此简单的练习引出并复习了圆周角定理,同时也复习了同圆或等圆中,弧、弦、圆心角、圆周角之间的关系。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也轻松!

二、复习的面一定要广,特别重视新增加的内容

新增加的内容无疑是中考命题的一个亮点。其考查方式基本走向情景新,贴近时代,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视图与投影、概率与统计,图形的变换;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等都是相对旧教材的新增内容。

对新增知识的考查近年力度不断加大,形式越来越灵活,因此首轮复习的面一定要广,特别重视新增加的内容。

三、根植现行教材,突出思维提升

在首轮复习过程中,必须重视教材,要立足于教材。尽管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所占分值中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问题。多数题目可在现行教材中找到原型,或者是课本例题或习题的变式题,或是源于课本并适度延拓的引申题。因此复习备考的第一阶段应以教材为蓝本。特别是对容易题的考查,应让学生掌握典型的例、习题,掌握学习方法,对例、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强或减弱条件、变换图形、结论等。

四、延拓传统题型,开发创新和探究题型

将传统的、典型的试题进行创新和整合,改编成阅读理解题、探索性试题,采用“动”与“静”结合、“特殊”与“一般”结合等手法,变换设问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索事物的存在性或规律性,考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成为中考数学命题改革的一个热点。但有些复习课却是单向的、静态的、模式化的、缺乏生机和乐趣。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不管学生是否真的懂了,不管有无兴趣,硬将学生往事先预设的“轨道”上驱赶,不敢越教案半步,只要把教案设定的内容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就算达成了。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似乎比较顺利,但恰恰相反,这将严重地束缚师生的灵感、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欲望,同时,也将严重浪费了学生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

五、突出核心内容、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核心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考试的目的。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核心,也是各种能力的基础。但是对于核心知识的考查,不是一味体现在难题上,而是体现出数学的精髓即数学思想方法,即转化的思想、分类思想、方程的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例:已知二次函数y=-x2+2x+m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的解为______ 。

【评析】本题揭示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在联系,重点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所涉及的内容又是初中阶段的核心知识,解法上也能很好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既可通过求出m值得出方程的解,也可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直接写出方程的两个解。

六、相对大纲而淡化的知识,不超出课本和课标的要求

中考数学的复习策略篇(8)

中考复习阶段是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查漏补缺、掌握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 学生常常感到时间短,任务重. 面对千头万绪的数学复习,学生不知从何下手. 老师只注重习题训练,忽略基础知识的巩固,使学生陷入“习题苦海”当中. 其结果是学生苦不堪言,而学习效率降低,复习效果甚微. 本文结合笔者数年教学经验,对数学复习提出几点愚见.

一、注重课本基础知识,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近年来中考新颖、灵活的数学题层出不穷,尤其是综合题,许多学生缩手无策. 所以老师把注意力从课本基础知识移开,企图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下手,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中考试题正沿着对课本基础知识更高要求的趋势缓缓而行,因此,中考复习不能游离于课本之外,更要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梳理.

不仅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消化课本基础知识,更严格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如对课本中的公式、定理、法则正确理解和灵活应用. 根据课本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推理、转化的关系,系统的整理、组织知识网、知识链. 知识的梳理和总结,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达到更牢靠掌握的目的.

中考总复习,时间短、任务重. 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 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根据考试大纲、知识要点、考点来制定复习计划,并要求学生在大计划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制定自己的具体复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精选相应知识的例题、练习题,坚决摒弃质量不高的习题.

二、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合理设置复习题

在复习阶段,学生除了重温回顾、加强巩固课本知识,还必须发现自己的薄弱点. 针对自己学习习惯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可行方案,逐步解决. 除此之外,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各个层次水准的学生,找到其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合理、科学地设置复习题. 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的习题也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针对基础知识掌握牢靠、解题技能不够灵活的学生,应加强训练,在实践中提炼和总结解题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 教师遵循以下原则来设置复习题.

1. 针对性原则

总复习时间紧张,切不可利用现成的复习资料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 应该针对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没有注意到的地方,选择着重基础、突出重点和难点的试题. 复习资料要精挑细选,不可盲目、随意的选题;如果所选题目简单,学生容易盲目自信、产生轻敌的思想,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如果所选题目太难,不易下手,学生容易失去信心、丧失战斗力. 设计的题目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这就需要老师对班级实际情况精准把握,切中要害、有的放矢.

例:(1)用配方的方法求y = x2 - 6x + 7得顶点坐标.

(2)用配方的方法证明(a2 + 1)x2 - ax + a2 + 1 = 0没有实根.

(3)ABC三边的边长a,b,c,且a2 + b2 + c2 = ab + bc + ac,证明这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经过这组训练,学生不仅巩固了配方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还可以了解到利用配方可以解决哪类型题目,边做边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题目不仅包括了知识的关键点,还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 在总复习阶段,要加强典型题的训练.

例:y = -2x2 - 6x + 9.

(1)求该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2)求该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与最值?

(3)说明该函数的图像是由y = -2x2怎样平移得到的?

(4)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哪个区间为增函数,哪个区间为减函数?

(5)求该函数y > 0与y < 0的区间?

在该典型题中,既包含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也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很有利.

3. 纠错性原则

复习过程中,学生知识掌握不全面、审题不够认真、思维不灵活、找不准切入点等不足会导致解题失误,对于这种状况,老师可以特意选编一些有“陷阱”的题目,组织学生共同探讨,找出预防错误的方法措施.

4. 创新性原则

近年新题型层出不穷. 创新性题目不仅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础技能,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数学意识的形成.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题目.

三、调节好应试心理

中考数学的复习策略篇(9)

各地除省级、市级、县级示范高中之外,还有大量的非重点高中和民办高中,这类高中存在先天性缺陷,生源以中等程度及偏下学生为主,普遍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理科基础薄弱,特别是数学基础尤为薄弱。面对这些学生如何组织高考数学复习,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策略。

一、用教师的期待使学生燃起高考的希望

长期以来,不少中等程度及偏下的高中生对自己本来就不抱什么希望,家长也没有在他们身上寄予较高的期望,一些教师更是认为在他们身上下功夫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不可能有所建树。因此,这些学生看不到希望,动力严重不足,时刻都有放弃高考的想法。教师组织他们高考复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学好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使他们看到希望,打消放弃高考的念头。所以复习伊始,教师应该对学生充满期待,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真的重视他们,相信他们能成功,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他们身上学习的潜力。事实上,教师的期待能在这些学生身上产生积极的效应。

另外从教师角度看,也应该对学生有所期待,如果教师对施教对象一点期待都没有,还能谈得上教好吗?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不过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殷切的期待仅仅是开始,所产生的希望也是非常脆弱的,要想持久,还需教师在复习策略、方法、效果等方面下功夫,使学生真正看到希望,并充满希望。

二、用可实现的目标使学生感觉到高考的希望

复习目标确定得太高,使学生感觉到高不可攀,会挫伤学生复习的积极性;确定得太低,难以应对高考。因此,复习目标必须恰当,既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又要能在高考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对此教师不妨通过对高考试题难易比例的分析,和学生共同确定高考的目标。每年高考数学试题难易程度的比例基本是3∶5∶2,比较固定,即30%(45分)是基础题(即容易题),知识点单纯,没有任何综合,运算简单,运算量小,难易程度相当于课本上的练习题,根据概念或公式就可以直接求解;50%(75分)是中档题,含知识点相对较少,综合性不是很强,没有繁琐的逻辑推理,运算也比较简单,运算量不是很大,从问题出发稍加分析或不加分析就能找到解题思路,难易程度大多数相当于课本上的习题,个别题相当于课本复习参考题A组中的简单题;20%(30分)是难题,这类题目求解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20%的难题选择放弃。复习的目标就确定为30%+50%,即120分中档及偏下的题目。这些题目,只要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大量做练习题就能解决。以此为目标,正常的高三学生应该是能够实现的。以此为目标也能使这部分学生真实地感觉参加高考确实还有希望。

三、用正确、恰当的方法使学生把握高考的希望

教师充满信心,学生鼓足勇气,进入高考数学复习,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能否顺利地燃起希望,燃起的希望能否持续,还存在变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现成的针对中等程度及偏下学生高考数学复习的方案,甚至在市面上找不到一套适合于他们使用的高考复习资料。如果教师不加研究,按常规办法组织高考数学复习,很快就会发现,学生很不配合,也很不努力。不是学生不愿意配合,是教师的讲解超出了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这时教师的一切努力将化为乌有,学生燃起的希望将受到重创。对于这些学生,选择怎样的复习方案,如何确定复习的低点和高点,教师要慎重研究。一不能抛开他们的基础,二不能背离考试大纲。据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从课本出发

理由:(1)课本最接近他们的基础,容易接受;(2)课本中获得的知识量、信息量最大最全,能较快弥补、夯实他们薄弱的基础;(3)高考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围绕课本,永远不会背离高考大纲。

2.从基础出发

理由:(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高考每年必考的内容,是有的放矢;(2)分析高考答卷质量可以发现,学生几乎每年都存在基础知识不过关的问题,狠抓基础才能对症下药。

3.从简单出发

理由:(1)简单题目适合基础薄弱学生求解的能力,使他们感到有所收获;(2)简单的题目蕴含着大量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基本方法;(3)简单题目的求解为求解综合题目奠定了基础。

按上面的方法组织高考数学复习,不仅能使中等程度及其偏下的学生很快投入复习,基础得到夯实,感到进步,而且能使以前虚无缥缈的希望变得实在,能够把握,由被动复习变为主动复习。

四、用准确、高效的复习使学生看到高考的希望

正确的复习方法,会使学生感觉每天都有所收获,但高考复习最终要靠成绩说明问题。要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看到成绩在提高,必须提高复习的效率。而要提高复习效率,教师和学生都必须知道高考数学考什么、怎么考,知道高考数学考试的范围、重点和要求,使复习有的放矢。

仔细研究一下近五年的高考试题、考试大纲与考试大纲说明,我们会发现,高考数学命题基本遵循《考试大纲》的规定,试卷结构、试卷难易程度、试卷重要知识点比例分配相对稳定,题型常规平和,没有偏题、怪题和超纲题,也就是高考数学从复习到命题,都有规律可循,可以把握。从大的方面看,有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平面向量、不等式、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等板块。不同板块中各知识点又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要求,不同层次的要求有不同的考查难度。体现在高考试题中就成了三类知识点。

1.每年高考必考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重中之重,是复习必须核心突破的地方。如集合的运算、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最值与导数、极值与导数、对数函数图象与性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求数列的前项和和通项公式、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正余弦定理、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椭圆的方程、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定、空间角与距离的求法、棱柱和棱锥及球的简单计算问题、二项展开式的通项、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与数学期望、复数等。

2.有一年考有一年不考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也不能放弃。如反函数、指数函数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概念及三角公式、线性规划、排列与组合、统计、极限等。

3.每年都不考或很少考到的知识点。这种知识点大多在考试说明中,要求了解,难度不大,一般可以放弃。

教师和学生都明白了考试的重点和要求,在复习过程中就可以大胆地取舍,使复习更具针对性,复习效率就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成绩进步也会明显,学生由此可获得实实在在的希望,学习自然就更加努力。

五、用别人的失误使学生完善高考的希望

在高考复习和应考过程中,我们经常能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的做法,这些做法直接影响高考复习的效果和高考成绩的取得。教师如果能把这些错误的做法告诉学生,提前加以纠正和训练,对于提高复习效率和取得较好高考成绩很有好处。

1.重资料轻课本

有些学生从复习一开始就抛弃课本,围着资料转,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在高考复习的所有资料中,课本是唯一最权威、最全面、最重要的资料。什么都可以丢弃,唯独课本不能丢弃。当基础薄弱时,通过抓课本能较快夯实基础;当成绩停滞不前时,通过抓课本能寻找到新的突破点。丢弃课本,就丢掉了根本,复习就成了空中楼阁。

2.重综合轻基础

越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越容易忽视基础,总认为综合性题目是高考的重点,才是复习的关键,见综合题就上,见基础题就让,典型的建空中楼阁的复习方式,到头来基础题不会解,综合题也解不来,更谈不上求解难题了。

3.重繁难轻简单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唯恐高考试题中的压轴题做不出,以求解难题为目标,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做繁难题目上,搜索了一大堆繁难题目,将自己难得东倒西歪,累得筋疲力尽。殊不知这些题目是完全可以放弃的。高考得高分的办法不是将压轴题做出来,而是简单题不失分。

4.重结果轻过程。

在高考数学复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图快,把解答题当填空题做,只写出结果,总想复习时可以省略过程,只要高考时把求解过程写完整就可以了。其结果是在高考考场上会解的题,过程写不出来,要么考虑不周全,丢了部分答案;要么颠三倒四,让阅卷老师感到思维混乱;要么该写的步骤没写上,不该写的步骤写了很多,既繁琐又结果不完整,找不到得分点,会解的题得不到满分。

5.重计算轻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能力是高考要考查的四种能力之一,是解答题考查的一个主要方面。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解题过程中侧重于计算,轻视逻辑推理,如利用几何方法求空间点到平面距离,重点和难点是找距离,然后才是求距离。而学生往往是直接求距离,没有寻找距离的逻辑推理过程,这就把题目要考查的主要部分丢弃了,同时把主要的得分点也丢掉了。

6.重列式轻计算。

在平时复习解题时,遇到计算题目,当数据稍复杂时,为图省事,一些学生往往只列出式子不计算或用计算器计算,如排列组合问题、概率问题,总认为计算数值是不会有问题的。结果到考场上,不会处理数据,或计算得太慢,或计算不正确。如果这是最终的数值,影响还不算太大,如果是中间数值,那影响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平时复习时,运算能力也是必须重点训练的能力之一。

对以上问题,在平时复习过程中教师若能有意识地注意纠正和训练,学生在高考中可以提高不少分数,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会提高得更多。

六、用最后一搏使学生走向高考的希望

每年从三月份开始,各学校开始大量做高考模拟题,一些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学生发现自己仍然有大量的题目不会做,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和沉不住气,出现浮躁现象,其实这是正常的现象和必然的结果。说它正常是前一阶段对这些学生的复习,主要是分章节针对基础的,还没有进行灵活和综合运用,另外学生对复习过的知识可能有遗忘或遗漏的现象;说它是必然的结果,是从老师的角度来看的,以前这些学生基础薄弱,基本不会解题,现在能解一部分题,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结果是在老师的掌控之中,只是学生总是把自己的学习成绩与基础好的学生进行比较,感到自己有较大的差距。面对学生表现,教师要冷静,及时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复习。

1.这一阶段复习的主要任务是以下几点。

(1)继续巩固基础,实现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由不会做到会做,由会做到做好的飞跃,达到熟练准确的程度,提高得分率。

(2)提升复习的层次,在灵活和综合运用方面开始大规模训练,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得到的分数不丢失。

(3)查缺补漏,使学生全面掌握高考要考的知识点。

2.为圆满完成这一阶段复习的主要任务,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每年三月份考试说明开始颁布,为使这一阶段的复习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要认真学习和落实考试说明。不仅老师要认真学习,掌握考试说明,学生也要掌握考试说明,明白哪些考哪些不考,在复习过程中加以取舍。很多老师,在考试说明颁布之后,顺着自己固有的教条的甚至落伍的思路,带领学生走了一条弯曲的道路,损失是非常大的。考试大纲颁布之后,教师应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分析理解学习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对很多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规范,如考试的范围、重点及知识点的变动,特别是知识点变动的地方,可能就是要出题的地方。学生理解掌握考试说明,对复习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中考数学的复习策略篇(10)

复习课难上,这是大家公认的,因为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有很多常态性的困难,还有难以预见的困难,面对困难有两种态度,一是一般应对,二是千方百计,攻坚克难。所谓攻坚克难就是要分析困难,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解决困难的办法很多,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师生合作,组织引导学生科学地发挥主体作用。具体地说,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师生一起努力。

第一个困难,是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教师对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同《课程标准》或《考试说明》应达到的复习课任务要求之间存在的一定差距。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难以引起上好复习课的动机。为此我采用三个办法来引导学生:

①组织学生尝试回忆有关本节复习内容中包含的已学过的重点知识;②组织学生对做过的有关本节复习内容的相关练习和试卷中易错的问题和感到困难之处进行梳理;③ 教师可以按课程模块围绕本节课要复习的重点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出几个数学习题并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需要明白哪些知识点。

第二个困难,是做到对已学知识的“温故知新”,也就是通过复习课将学习水平和知识能力提高一个层次,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温故知新中的“新”是学生在复习课中的新的学习任务。对数学课程大体表现为:数学知识系统构建中的知识点整体性和相关知识的逻辑联系以及范题的变式,解决数学问题规则的综合和应用。这对师生而言都是一个难点。这个困难不解决,很难激起学生上好复习课的兴趣,更难以应对我们的考试。我在解决这个困难方面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引导学生知道温故知新的“新”在哪里?(1)我觉得“新”在形成知识的系统网络。这个网络老师不要代替学生去构建,而应该由老师示范一个模块,其他由学生去完成、展示,然后由老师指导进一步完善,形成知识的网络;(2)对书上范例、例题进行变式演练。这个过程也不要完全代替学生,我觉得应该由老师示范一个范例变式,结合平时的练习,引导学生自己变式,然后由老师归纳整理成为一组一组的变式练习。

2.尝试体验中考的试题考核要求。(1)引导学生分析中考试题的考核要求,老师可以示范分析,然后组织学生分析二至三份试卷(如2010-2011的昆明中考数学试卷和2011年北京或上海的中考数学试卷);(2)认真组织好模拟考试,对每次考试结果认真组织学生分析试卷中各题考什么,怎么考,对于考试成绩结果不是只分析错解的教训,而是区别对待,要求学困生总结出得分经验,学优生总结出丢分经验。这样做的好处是学困生从自己得分中体会出该怎样学习,得到的积极的引导,淡化负面的刺激,而优生得到的是提醒和激励。

第三个困难,是“记住和应用”,也就是对考点要准确记住,在记住的基础贵在应用,在实践中优生和中等学生“记住”上的差别不大,差别在“应用”上。所谓应用是在新的情境中能够识别出有关知识的含义,能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知识间的关系以及思想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合理地陈述自己的见解。这个困难的解决是提高中等及以下水平学生从及格水平到良好或优秀的水平的突破点。对此我的解决方法:

1.重点知识和以某个重点知识为核心的范题要经常见面,经常出现在我们重点的练习题中,尤其是范题的变式练习中;

2.把记住和应用结合起来,在记中用,在用中记。不可以把记与用分割隔裂;

3.组织归类练习。练习中重点知识部分的练习应写出详解,并且归类。在归类练习中强化对知识及知识关系的意义的理解。强调重点归类练习写出详解,并非题题如此,而是针对学生自己的需要可以部分写出详解。做完详解后,还要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何这样做才对,可能会出错的地方在那里,将学思结合起来。

第四个困难,是“训练材料”的选择。复习课中的训练材料的选择,最忌讳的是两种表现,一是丢开教科书和平时教学的练习;二是随手拿来所谓的套题。之所以这样,一是对教科书的作用认识不足;二是可以减轻备课负担;三是对“套题”缺乏选择提炼的能力。这样做的结果则是学生负担重、效率低、效果差。为此我从五个方面做了改进。

1.确定训练材料选择方向。(1)符合课标要求的命题和试题结构的;(2)符合教科书中的范例和练习水平的,尤其是符合总复习题体现知识迁移题的水平和考试说明中例题的水平;(3)符合自己不同水平学生“就近发展”的。

2.分题型选择基本训练习题,根据近年中考的题型设计,如选择、填空、解答类型等,将同一个重点知识转换成不同题型的问题组织练习。

3.对基本训练问题配置适度变式训练习题,以期从中归纳解决问题的知识通法通则和特法特则。

4.做好训练习题的难易配置。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为此,将一个重点知识问题组成三个等级的问题即由一个思考点逐步增加到二点、三点思考点。

5.做好题型的变换,将单选变成多选,将选择题变成简答题,综合题。

第五个困难,是“讲解必须要讲解的问题”。这一点之所以成为困难,是因为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平时学习不扎实,遗忘现象突出。所以复习课最容易出现“加快速度重讲一遍”的现象。这种简单重复平时的讲授和一般地梳理知识,体现不出复习课的特定功能。我的解决方法就是不简单重讲。

1.对重点知识,尤其是经典考点用比较正误的方法,讲怎么理解是对的、怎么理解是错的;

2.不孤立地讲解知识点,而是从知识点在知识系统中的位置,讲解知识的发展和演变,在讲解过程中注意教材的应用,引导学生反复从教材中找解决问题的依据;

3.着力于在理解基础上讲解应用,让学生明白这个知识能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第六个困难,是“师生和谐合作”。复习课最忌讳的是师生过度焦虑的叠加效应。一旦形成就容易付出无谓的代价。我的解决方法是:

1.急躁与事无补,不如平常心态,让每堂课人人有得。

2.明确可望达到的期望值。指导不同水平的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成绩期望,并具体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加强个别指导。

3.实行成就体验评价,不论处于哪个层次水平的学生,一律实行“逐题为何得分”的评价。掌握了什么知识、方法,怎样审明问题条件和要求,怎样做好考前准备,临场心态如何调节?

4.对学生答题的错解,实行有区别地改错。对优生要求错在哪里改在哪里,而且要说清改正理由;对中等学生一般不刻求难题错解的改正,但要严格要求其他问题的改错;对学困生的改错应辅导改正基本题的错解。

5.让学生在课上都能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分层布置他所能完成的任务。

上一篇: 精准医疗产业现状 下一篇: 思想政治工作作风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