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沟炎的预防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09 17:31:26

甲沟炎的预防措施

篇(1)

关键词 脊髓损伤;嵌甲;甲沟炎;康复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84

脊髓损伤(sci)导致损伤水平以下脊髓的运动、感觉、反射和自主神经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1]。在脊髓神经损伤后,交感神经支配的血管舒缩功能、出汗功能和营养性功能发生障碍,可出现血管扩张,皮肤变薄、干燥、粗糙,有时可出现水泡或溃疡,趾甲增厚出现纵行嵴、弯曲和变脆,趾腹变扁,易引发嵌甲。嵌甲又是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诱发因素之一,而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系脊髓损伤的急症,严重者可致死[2-3]。嵌甲性甲沟炎治愈后易反复发作,严重者可扩散形成甲下脓肿,经久不愈。为减少嵌甲所致感染及治愈后的复发,避免引发自主神经反射亢进,我科从嵌甲性甲沟炎的预防与治疗,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培养患者及家属的健康管理能力,促进遵医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86例外伤性SCI患者,其中男64例,女22例。年龄15~65岁,平均36.90岁。刀刺伤5例,交通事故40例,高处跌落伤18例,坠物砸伤23例。均经X线、CT或MRI确诊为椎体骨折所致SCI。ASIA 分级: A~C级,损伤部位为颈髓4、5段~L5S1,各段脊髓均有涉及。8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1例患者行椎体内固定术。86例入院方式均为平车或轮椅,所有患者均给予系统的康复治疗。术后3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嵌甲,其中发生甲沟炎17例。12例为颈髓损伤所致的四肢瘫痪患者,双侧足趾9例,单侧足趾3例;5例为截瘫患者。所有患者在患病前均无嵌甲及拔甲治疗病史。

1.2治疗方法每日常规进行足部护理并检查甲床,并发甲沟炎有红肿时,用0.9%盐水清洁足趾周围皮肤后使用75%酒精浸泡10~15 min[4],不用包扎,2~3次/d,连续5~7 d;如果嵌甲较严重,甲床边缘有脓液又必须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要穿宽松的鞋,支具佩戴后注意检查,局部伤口外科进行清创,使脓液充分引流,然后用0.5%碘伏纱布给予包裹[5],每天换药1~2次,1周左右可痊愈。

1.3结果本组发生嵌甲性甲沟炎17例患者中2例患者经采取外敷碘伏等护理措施治疗后仍多次复发而实施拔甲术,其他患者均痊愈。

2康复护理干预

2.1皮肤的护理(1)日常注意双下肢及足趾的皮肤保养,每日使用温水洗脚后,给予油性护肤霜,保持足部湿润,增强甲沟周围皮肤的抗病能力。(2)穿棉袜,爱护趾甲周围皮肤,不使其受到损伤。(3)脚指有微小损伤时,可涂擦2%碘酒后,用创可贴包扎,防止发生感染。(4)甲沟炎早期可用热敷、超短波理疗、外敷消炎止痛膏或鱼石脂软膏,如已化脓则应及时切开引流。但热敷时需慎重,避免造成感觉丧失部位的皮肤烫伤。(5)不要穿过紧的鞋或袜子,防止甲沟部反复被挤压[6];每天观察足部皮肤的颜色、温度等,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6)每2 h为患者变换体位1次,翻身时注意检查趾部皮肤性状。本组1例C5完全性SCI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足底大水泡,给予1 ml注射器刺破水泡将液体放出,但保持水泡皮肤完整,表面涂抹0.5%碘伏溶液,每日1次紫外线照射1 min后加压包扎,2周泡液吸收干燥愈合,4周之后又复发1次,但水泡较小,处理方法同前,泡液很快吸收愈合未再复发。

2.2运动功能康复由于患者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易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周围组织、肌肉、关节黏连、僵硬等。对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肢体按摩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每日1~2次进行直立床站立训练,但康复训练时应避免引发继发性外伤。

2.3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神经营养的药物,如甲钴胺注射液500~1000 μg静脉注射,每天1次,维生素B1注射液10 mg,肌内注射,每天1次。停用注射后改为甲钴胺片0.5 mg口服,维生素B1片10 mg口服,3次/d。出院后定期随访。

2.4患者及照顾者的再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属预防嵌甲日常护理很重要,平时应穿棉袜和大2码的鞋,脚腕处的袜边不能过紧,鞋袜应宽松、透气、舒适、吸汗性较好。注意脚部卫生,趾甲不宜修剪过短或修剪成弧圆形,要修成平直型;更不能用手撕扯脱皮及“倒刺”,每日清理足趾间污垢[7]及时治疗足癣。

2.5营养支持SCI患者手术后长时间卧床,各种活动功能受损,腹腔易产生胀气、饱胀感、食欲不振等。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每天要给予患者优质蛋白质,保障机体的供给,如牛奶、瘦肉、鸡蛋等;进食易消化的软食,多吃水果和蔬菜。

2.6患者的遵医行为既往外科治疗嵌甲多采用拔甲术,但拔甲或部分拔甲术后复发率可高达73%[9]。对于SCI造成趾甲发育异常或受到不良刺激形成的嵌甲,要防止引起甲床旁肉芽增生,要避免拔甲造成嵌甲加重。在嵌甲Ⅰ期时及时进行护理干预,积极治疗,用酒精棉球、碘酒或雷夫诺尔浸泡后湿敷在甲的侧缘,待炎症消退后,留长趾甲,正确修剪趾甲,即可缓解或治愈。通过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和照顾者对该病的正确认识和防护意识,防治嵌甲复发。

3讨论

嵌甲多为外科常见的倒刺、挫伤、刺伤感染引起的甲沟感染,也有报道嵌甲可能是由于外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甲营养不良等所致[8],一旦发生嵌甲性甲沟炎,病程长,经久不愈。嵌甲是诱发自主神经反射亢进的相关因素,要引起康复护士关注,采取的护理方法要积极、多样,有效措施控制症状,去除诱因[9]。本组17例发生嵌甲性甲沟炎患者中,康复护士反复多次对患者及照顾者做相关健康教育宣教,做好基础护理;0.5%碘伏湿纱布包裹甲沟炎足趾,每天换药1~2次效果好,但因为患者要穿鞋或支具训练,导致敷料易脱落、干燥,我们使用一次性乳胶手套将拇指处剪下做成指套(注意不能太紧)后问题得到解决,获得满意效果。

由于SCI致终身残疾,嵌甲性甲沟炎的预防要贯穿到日常生活活动中,它不仅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和进程,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尤其是颈髓损伤照顾者对嵌甲预防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因此嵌甲的防治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而且是康复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积极防治嵌甲,预防甲沟炎的形成在SCI的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燕铁斌.康复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09.

[2]关骅.临床康复学[M].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92-176.

[3]张华,邓强.甲板和甲床部分切除术治疗顽固性嵌甲96例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6):680-682.

[4]章雪莲.75%酒精浸泡渗透法治愈甲沟炎、脓性指头炎23例[J].现代医学,2007,35(2):132.

[5]夏力,王红莉,严建宇.甲床部分切除联合甲沟重建治疗嵌甲性甲沟炎[J].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0):951.

[6]夏萍.改良拔甲术治疗拇趾复发性甲沟炎疗效及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903.

[7]刘凤文,韩志超,孙国荣,等.嵌趾甲病因分析与防治探讨[J].现代医学,2011,39(2):206-207.

[8]徐鸿章,陈为坚,程耿斌.改良Winograd术治疗拇趾嵌甲症[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7):1749-1750.

篇(2)

1 以下五种病最易于夏季流行,需要注意预防

1.1 中暑:盛夏预防中暑,就注意作业场所通风散热,并及时补充体内水分和盐分;露天作业者应尽可能早、晚出工,中午休息,防止烈日暴晒;外出行走须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以免受热中暑。

1.2 痱毒:有些人炎夏好生痱子,搔抓后极易继发感染,形成痱毒,产生化脓性疖肿。预防的办法,首先要昼减少日光的暴晒,并保持居室通风的凉爽;其次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和刺激性的食品;其三是常用热水洗澡,一旦生了痱子,可用艾叶、金银花、马齿苋各十克煎水洗患部。

1.3 腹泻: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或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熟食品或隔夜饭菜要加热煮透后再吃,生吃瓜果要清洗并削皮;养成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餐具的清洗、消毒、保洁;菜肴佐以醋或大蒜,既能杀菌,又助消化,还能提高胃肠道抗病力。

1.4 乙脑:预防和控制流行的关键措施是灭蚊、防蚊。要清除垃圾、积水,彻底消灭蚊子寄生地;居室最好安装纱窗,挂好蚊帐。注射乙脑疫苗也是防止乙脑感染的重要措施;以板蓝根、鲜牛筋草煎汤代茶饮,也能起到预防乙脑的作用。

1.5 苦夏:苦夏是由于脾胃虚热、不能适应夏季的热天气而引起的,主要症状为胃肠消化功能减退,如食欲不振、困倦乏力、胸闷不适、贫血清瘦等。预防措施,首先应注意膳食调整,做到饮食清淡,少吃多餐,及时补充水分;其次要保证睡眠时间,除夜间睡好外,最好每天午睡,使大脑和机体得到充分休息,借以养神健身。

2 入伏以来,各类传染病在高温的肆虐危害人们健康

提醒严加防范。

2.1 病毒性肝炎:甲肝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极少转为慢性或重症肝炎,一般愈后良好。而戊肝患者以青壮年和老人为多,其中孕妇和老年人发病病情严重且病死率高。总体看要比甲肝严重,愈后较差。

2.2 急性菌痢:中毒性菌痢易发生于2至7岁儿童,多为高热腹泻或无腹泻,表现为惊厥、嗜睡或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口唇发绀、皮肤发花、血压下降及意识不清。症状相似莫将肠癌当痢疾、无腹泻小儿中毒性痢疾更凶险、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分型、急性细菌性痢疾的防治、细菌性痢疾的注意事项。

2.3 乙脑(全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脖子发硬等。病程发展到第3到5天会出现惊厥或昏迷,重者出现呼吸衰竭。

2.4 伤寒和副伤寒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还可能有胃肠炎

的表现,如恶心、呕吐等。还可能出现神经、精神系统的中毒症状,表现为淡漠、不爱说话等。

3 我们自身应从以下5方面做好预防措施

(1)严格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水果等,不贪食冷饮,不乱吃零食,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

(2)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归家和拿过钱钞后洗手的好习惯,洗手要用碱性肥皂洗,用流动水冲净。不要公用毛巾,定期对毛巾进行清洗消毒。

(3)保持室内外清洁,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室内地面若干燥可泼洒些干净的水,保持室内空气清鲜。

(4)要搞好室内外卫生,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孳生地,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四害。

(5)做好防蚊措施,夏季不可贪凉,不可在室外露宿,防止蚊虫叮咬。蚊虫叮咬的地方禁止用手挠,防止感染。

4 讨论

随着夏季的来临,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增加,进一步加大了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以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型脑炎等为重点的鼠传疾病和虫媒传染病以及肝炎、结核、血吸虫病、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发生和传播的机会。在部分艾滋病流行的重点地区,面临着降低艾滋病病人病死率的艰巨任务。这里从医学角度告诉您如何预防、治疗传染病,提高人们对传染病的预防意识。

防治呼吸道传染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流脑患者处理、预防和注射流脑多糖菌苗时机、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征和防治措施、百日咳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猩红热的流行病学及防治、警惕结核病卷土重来。预防“非典”加强公共场所消毒和个人防护、预防呼吸道感染保障自己的健康、春季麻疹防治、腮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非典型肺炎的临床和流行特点。

篇(3)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应急队伍

为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科学管理,我中心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制定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对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根据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组织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与此同时,我中心还组建了四个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业组和三支应急处置队伍。同时应急值守工作,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应急处置队伍24小时待命,做到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试行)》、《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指南(试行)》、《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疾病预防控制方案(试行)》。结合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中心及时制定了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对储备工作,加强疫情的监测、报告、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

三、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处置能力

为提高甲型H1N1流感防控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我中心多次对疾控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业务培训,4月29日,我市疾控中心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和防疫、消杀科全体人员共32人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5月9日,我们对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组织各专业组及3个应急队伍成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技术培训,5月12日,又对疾控中心全体职工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健康知识测试,合格率100%。5月15日,召开了海门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培训会议,全市各级医疗单位的负责人、防保科科长及乡镇卫生所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后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试。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五次实战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经验和处置能力。

四、做好物资储备,配备应急装备

按上级要求,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物资储备,包括消杀药品、检验检测试剂、个人防护用品等,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

高标准配备了应急处置装备室,制定了工作制度,流调、消杀、采样、健教各类物品存放整齐,一应齐全。

五、开展健康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让群众广泛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1、制订了海门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2、强化与新闻媒体的链接,4月28日以来,我们与**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日报等大众媒体广泛合作,采用专栏、专访、专题讲座、专题报道、咨询等多种形式,适时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报道。

3、编印和发放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资料。《**健康教育报》第三期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刊,共印28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1万份;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小折页2种各2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展板一套共8块。并及时下发了省和南通疾控中心编印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宣传3种5000份。

六、加强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定时进行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分析工作。

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以确认是否存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下列病例的监测和发现:两周内来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及地区的流感样病例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医护人员中具有典型流感症状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此类病例立即采样送检并对病人进行隔离。

1、流感样病例监测

人民医院是我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按照统一规定和要求,哨点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登记,每周对典型流感样病例、中青年病例、重症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5-10例,送疾控中心保存后统一送市疾控中心检验。

2、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根据《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接到各医院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的报告后,按照方案要求提请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并按方案要求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实验室采样检测工作。人民医院继续搞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及时发现重症甲型H1N1病例。

严格实行疫情24小时值班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七、落实防控措施,及时处理疫情

6月22日8:30,我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刚从澳大利亚回国发热症状病例,在接到疫情报告后10分钟内,我中心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样送南通市疾控中心检测。15∶30,南通市疾控中心对我市所送该病例咽拭子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6月23日3∶18,省疾控中心对该病例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经省、**市专家组会诊后一致认为:该患者系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篇(4)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应急队伍

为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科学管理,我中心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制定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对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根据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组织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与此同时,我中心还组建了四个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业组和三支应急处置队伍。同时应急值守工作,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应急处置队伍24小时待命,做到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试行)》、《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指南(试行)》、《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疾病预防控制方案(试行)》。结合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中心及时制定了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对储备工作,加强疫情的监测、报告、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

三、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处置能力

为提高甲型h1n1流感防控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我中心多次对疾控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业务培训,4月29日,我市疾控中心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和防疫、消杀科全体人员共32人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5月9日,我们对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组织各专业组及3个应急队伍成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技术培训,5月12日,又对疾控中心全体职工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健康知识测试,合格率100%。5月15日,召开了海门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培训会议,全市各级医疗单位的负责人、防保科科长及乡镇卫生所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后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试。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五次实战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经验和处置能力。四、做好物资储备,配备应急装备

按上级要求,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物资储备,包括消杀药品、检验检测试剂、个人防护用品等,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

高标准配备了应急处置装备室,制定了工作制度,流调、消杀、采样、健教各类物品存放整齐,一应齐全。

五、开展健康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让群众广泛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1、制订了海门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2、强化与新闻媒体的链接,4月28日以来,我们与××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日报等大众媒体广泛合作,采用专栏、专访、专题讲座、专题报道、咨询等多种形式,适时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报道。

3、编印和发放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资料。《××健康教育报》第三期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刊,共印28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1万份;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小折页2种各2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展板一套共8块。并及时下发了省和南通疾控中心编印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宣传3种5000份。

六、加强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定时进行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分析工作。

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以确认是否存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下列病例的监测和发现:两周内来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及地区的流感样病例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医护人员中具有典型流感症状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此类病例立即采样送检并对病人进行隔离。

1、流感样病例监测

人民医院是我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按照统一规定和要求,哨点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登记,每周对典型流感样病例、中青年病例、重症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5-10例,送疾控中心保存后统一送市疾控中心检验。

2、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根据《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接到各医院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的报告后,按照方案要求提请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并按方案要求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实验室采样检测工作。人民医院继续搞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及时发现重症甲型h1n1病例。

严格实行疫情24小时值班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七、落实防控措施,及时处理疫情

篇(5)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应急队伍

为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科学管理,我中心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制定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对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根据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组织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与此同时,我中心还组建了四个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业组和三支应急处置队伍。同时应急值守工作,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应急处置队伍24小时待命,做到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试行)》、《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指南(试行)》、《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疾病预防控制方案(试行)》。结合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中心及时制定了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对储备工作,加强疫情的监测、报告、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

三、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处置能力

为提高甲型h1n1流感防控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我中心多次对疾控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业务培训,4月29日,我市疾控中心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和防疫、消杀科全体人员共32人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5月9日,我们对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组织各专业组及3个应急队伍成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技术培训,5月12日,又对疾控中心全体职工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健康知识测试,合格率100%。5月15日,召开了海门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培训会议,全市各级医疗单位的负责人、防保科科长及乡镇卫生所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后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试。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五次实战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经验和处置能力。四、做好物资储备,配备应急装备

按上级要求,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物资储备,包括消杀药品、检验检测试剂、个人防护用品等,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

高标准配备了应急处置装备室,制定了工作制度,流调、消杀、采样、健教各类物品存放整齐,一应齐全。

五、开展健康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让群众广泛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1、制订了海门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2、强化与新闻媒体的链接,4月28日以来,我们与××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日报等大众媒体广泛合作,采用专栏、专访、专题讲座、专题报道、咨询等多种形式,适时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报道。

3、编印和发放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资料。《××健康教育报》第三期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刊,共印28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1万份;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小折页2种各2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展板一套共8块。并及时下发了省和南通疾控中心编印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宣传3种5000份。

六、加强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定时进行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分析工作。

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以确认是否存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下列病例的监测和发现:两周内来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及地区的流感样病例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医护人员中具有典型流感症状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此类病例立即采样送检并对病人进行隔离。

1、流感样病例监测

人民医院是我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按照统一规定和要求,哨点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登记,每周对典型流感样病例、中青年病例、重症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5-10例,送疾控中心保存后统一送市疾控中心检验。

2、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根据《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接到各医院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的报告后,按照方案要求提请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并按方案要求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实验室采样检测工作。人民医院继续搞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及时发现重症甲型h1n1病例。

严格实行疫情24小时值班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七、落实防控措施,及时处理疫情

篇(6)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应急队伍

为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科学管理,我中心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制定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对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根据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组织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与此同时,我中心还组建了四个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业组和三支应急处置队伍。同时应急值守工作,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应急处置队伍24小时待命,做到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试行)》、《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指南(试行)》、《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甲型h1n1流感疾病预防控制方案(试行)》。结合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中心及时制定了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对储备工作,加强疫情的监测、报告、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

三、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处置能力

为提高甲型h1n1流感防控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我中心多次对疾控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业务培训,4月29日,我市疾控中心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和防疫、消杀科全体人员共32人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5月9日,我们对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组织各专业组及3个应急队伍成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技术培训,5月12日,又对疾控中心全体职工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健康知识测试,合格率100%。5月15日,召开了海门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培训会议,全市各级医疗单位的负责人、防保科科长及乡镇卫生所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后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试。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五次实战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经验和处置能力。

四、做好物资储备,配备应急装备

按上级要求,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物资储备,包括消杀药品、检验检测试剂、个人防护用品等,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

高标准配备了应急处置装备室,制定了工作制度,流调、消杀、采样、健教各类物品存放整齐,一应齐全。

五、开展健康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让群众广泛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1、制订了海门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2、强化与新闻媒体的链接,4月28日以来,我们与××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日报等大众媒体广泛合作,采用专栏、专访、专题讲座、专题报道、咨询等多种形式,适时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报道。

3、编印和发放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资料。《××健康教育报》第三期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刊,共印28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1万份;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小折页2种各2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展板一套共8块。并及时下发了省和*疾控中心编印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宣传3种5000份。

六、加强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定时进行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分析工作。

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以确认是否存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下列病例的监测和发现:两周内来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及地区的流感样病例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医护人员中具有典型流感症状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此类病例立即采样送检并对病人进行隔离。

1、流感样病例监测

人民医院是我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按照统一规定和要求,哨点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登记,每周对典型流感样病例、中青年病例、重症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5-10例,送疾控中心保存后统一送市疾控中心检验。

2、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根据《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接到各医院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的报告后,按照方案要求提请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并按方案要求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实验室采样检测工作。人民医院继续搞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及时发现重症甲型h1n1病例。

严格实行疫情24小时值班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七、落实防控措施,及时处理疫情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暴发调查  采用个案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

1.2  实验室检查  分别于2005年2月19日、25日到现场采取患者及家属血样共计49份,带回实验室做甲肝IgM及肝功能检测。抗HAV-IgM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由上海科华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41018,有效期2005年10月17日),目测显深蓝色为阳性,无色或极淡黄色为阴性;共检出抗HAV-IgM阳性16份,阳性率32.65%。每次试验均带有阳性、阴性及空白对照;ALT用赖氏法检测,>40u为阳性。ALT>40u,且肝功异常、抗HAV-IgM阳性2例。阳性率4.08%。

1.3  免疫接种  对密切接触者计[1]23人接种10%人血丙种球蛋白1.5~3.0ml(成都生研所生产,批号200311040-12,有效期2006年10月16日,规格300mg/支)。

1.4  诊断标准  依据17010-1997《甲型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执行。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基本概况  我县茨达乡朝阳村4、7、8社位居二半山区,共41户,210人,均为彝族,居住分散,发病点共有5户,每处发病点村民居住环境较差,虽有人畜分开的厕所,但农户尤其是男性农户无如厕习惯,周围环境较差,垃圾随处可见,苍蝇较多,个人卫生习惯亦较差,无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本次疫情自2005年1月15日首发至2005年2月28日止,共发病9人,罹患率4.29%,共检出阳性16人,甲肝总感染率为7.62%。

2.2  首发病例  首例患者于2005年1月15日无明确原因(无外出史及甲肝患者接触史)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厌油、食欲不振伴腹痛、腹泻(4~5次/d)、小便黄色。体征:面色及巩膜黄染,肝肿大肋下3cm,其他无异常,在县医院住院治疗痊愈,随后在其居住社陆续出现散在病例(2月19日累计4例,2月25日增至9例),年龄最大17岁,最小4岁,无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

2.3  流行因素

2.3.1  饮用水及饮食卫生  由于村民均居住于半山腰,饮用水虽为不同的饮用水源,但均为山沟水,且普遍存在饮生水的习惯,饮食卫生亦较差,周边环境垃圾、污水遍布,无防蝇防尘设施、餐具不洁。首发病例虽经县医院治愈后返回,但由于边远山区疫情报告不及时,以至在其后出现散发病例后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3.2  控制措施  疫情发生后县卫生局、疾控中心、乡卫生院会同教育局、乡政府、学校立即开展扑疫工作,及时诊断并隔离治疗患者。要求现症患者到县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接种人血丙种球蛋白;现场对疫点的103名村民进行了甲肝的健康知识宣传,要求他们严格按照甲肝的防治措施做好自我防护;现场发放了漂白粉,对各饮水点及村民厕所进行了消毒,发放了净水包46包,对生活饮用水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并嘱村民不要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现场指导村民用敌敌畏进行了环境灭蝇;疫情未扑灭前严禁村民走亲访友,集中聚餐;对学区全体师生进行了甲肝及其他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培训,要求患病学生及甲肝抗HAV-IgM阳性学生必须在最长潜伏期(45天)后未发病方能入学,以免在学校引起传播和流行;卫生执法人员还对学校及疫点进行了现场消毒指导,对茨达乡餐饮、食品摊点加大了督促检查力度。于2005年3月10日控制了发病。

3  讨论

本次疫情发生在茨达乡朝阳村3个社的5户村民,9例患者均为青少年,年龄最小4岁,最大17岁,女性多于男性,病例主要集中在首发病例后的34~39天,即本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与文献[2]报道有所不同),提示潜伏期内对患者及感染者做好隔离,避免生活上的密切接触,加强环境卫生及个人防护是关键。

茨达乡朝阳村属少数民族聚居地,经济条件差,未开展甲肝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儿童自身免疫力低[3],自首例患者出现后虽经县医院隔离治疗痊愈,但疫情报告不及时,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村民个人卫生不良,卫生习惯较差,患病后未及时就医隔离治疗,密切生活接触传播,造成了甲肝疫情的暴发流行。

4  经验与教训

本次疫情扑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损失较大。也使当地学生健康和学习受到很大影响,教训深刻。要求基层应加强疾病控制网络建设,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和传染病管理工作力度,及时报告传染病,避免传染病暴发。在边远山区经常性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强化农村计划免疫工作,做好甲肝疫苗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更好地预防甲肝等传染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8)

这甲肝、戊肝多呈爆发流行,来势汹汹,但多能痊愈,不留后遗症,医学术语称为“预后较好”,但经血液传染的乙、丙、丁三种肝炎,虽说多数也能痊愈,但确有相当一部分病例会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而且遭受感染时年龄越小,由于免疫力差,后果越是严重。

不幸的是,我国恰是乙肝流行的大国。一个国家或地区乙肝的流行情况,以该国或该地区人口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为评价标准,大于8%为高流行区。我国以往的调查报告皆在10%~15%左右,当属乙肝高度流行区无疑。我国曾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1亿5千万~1亿6千万,社会上大量“大三阳”、“小三阳”人群,每年有近百万人因慢性肝病死亡,其中因患肝癌死亡者达30余万,占全球因肝癌死亡人数的半数以上。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布伦伯格在研究澳大利亚一位白血病病人的血液时,发现其中有一种前所未知的物质,因在澳大利亚发现,将其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在我国被简称为“澳抗”)。其后布先生进一步研究发现,此物与肝炎有关,原来此白血病病人曾因输血得过肝炎,故又更名为“肝炎相关抗原”(即HAA)。布伦伯格再深入研究,发现此物即上文提到的乙肝表面抗原(简称为“表抗”),进而成功地研制成乙肝疫苗,用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并获得诺贝尔奖。

篇(9)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高致病性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为类似普通流感,重症禽流感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休克等多种并发症。感染禽流感发病后7天内被视为具有潜在性的传染性。2009年10月底,伊犁地区以学校为中心暴发流行甲型H1N1流感,根据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有关措施,我卫生服务站对所管辖社区8例轻型甲型H1N1病毒感染者负责进行居家护理治疗。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防护,使患者及家属配合,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为9岁。8例因突然发热到州友谊医院发热门诊就诊,进行排查,经州疾控中心通过RT-PCR检出咽拭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例有低热、咽痛、流涕、鼻塞症状,3例有高热(腋温38.6-40℃)、头痛、呕吐、鼻塞、咽部症状。8例患者给予降温、抗感染、抗病毒补液对症处理后,患者体温均于发病后2天恢复正常。严密监测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体温,对家庭成员做好消毒隔离、发热病人的护理指导,无继发性并发症,家庭成员中无一人感染。体温恢复正常后7天均解除隔离,10后天返校。

2护理

2.1护理人员的安排及组织管理

2.1.1成立社区医护小组

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人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预防接种,成立站长负责制,组成医护小组。及时制订、完善医疗护理措施,保证与社区相关各部门的信息有效沟通的有关措施。

2.1.2培训护理人员

消除护理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的恐惧情绪。培训内容包括甲型流感的护理、防护的穿脱顺序、手消毒、消毒隔离、防护知识及心理培训。

2.1.3防护及家庭环境的管理

我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到疾控中心的通知,立即赶到患者家中,按规范穿戴防护服、专用防护口罩、乳胶手套、戴鞋套,给家属及患者均戴12层医用口罩。指导家属每日开窗通风至少10次,每次至少30分钟,每日应用84消毒液稀释后擦拭地面、生活用品2次,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均应用84消毒稀释液浸泡于加盖容器2小时后倾倒。教会家属稀释84消毒液的方法,及自我防护的知识。从患者家出来,在隔离警戒线内应用84消毒稀释液喷洒全身,并对警戒线内及线外一米区域进行喷洒,站立半小时,脱隔离衣出警戒线。由于采取了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我站医护人员与密切接触者无一人感染,临近住户未受到感染。

2.2护理

2.2.1心理护理

告知学生及家属,轻型甲型H1N1流感完全可以治愈,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它是一种经过空气传播的疾病,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呼吸道隔离是非常重要的。告知学生及家属居家隔离的意义,消毒、开窗通风的重要性。告知家属哪些异常情况需要去指定医院进行治疗,哪些异常情况与我们联系,以增强学生及家属的信心和安全感。

2.2.2体温监测

教会学生及家庭成员应用体温计,如何看体温计读数。体温异常者每日出诊2次,每日测体温6次,指导家属掌握如何护理发热病人的知识。3例学生降温、抗炎、抗病毒对症治疗后低热持续2天后恢复正常,5例给予降温、抗炎、抗病毒对症治疗后体温均于当天恢复正常。体温正常者每日测体温4次,通过电话告知体温变化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出诊查明体温升高的原因,以防继发并发症。

2.2.3用药指导

对学生家长可用盐酸金刚烷胺类的药物进行预防用药,比如:莲花清瘟胶囊、银黄颗粒等按说明连续使用3天,如果有感冒症状,需用5-7天。3例学生连续抗病毒、抗感染、补液治疗3天后,遵医嘱指导学生家长改用口服抗病毒药物,其余5例学生均应用口服抗病毒、抗生素药物,并嘱按时服药。

2.2.4营养指导

嘱学生家长给病人多食易消化、高蛋白质、高热量的汤类食物,给病人多饮水,以促进病毒排泄。指导学生家长多饮水,加强自身营养,以增加自身的抵抗力。

3体会

轻型甲型H1N1流感感染患者的居家护理,对我们刚刚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来说是一新的挑战,由于患者在家隔离治疗护理,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家长做好防护、消毒,防止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染,防止疾病的蔓延;同时向学生及家庭成员提供生活、饮食营养、药物治疗、心理康复等卫生保健方面的建议和技术指导,为社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一体化提供一定的经验。

篇(10)

南方地区夏季由于高湿热应激以及蚊、蝇、鼠盛行等原因,肉猪饲养常会发生附红细胞体病、猪链球菌病、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弓形体、肉猪突然倒地等病症,对肉猪生产影响很大,特别是给规模化养场带来很大危害,应引起广大养殖户注意。现将肉猪常见症状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弓形虫病

1.1诊断要点

该病多发生于高温高湿季节肉猪免疫力低下时,如曾发生过蓝耳病、附红细胞体病等容易诱发弓形虫病。急性病例表现为高热(41℃以上)持续数日,耳、腹部与四肢发绀、斑点状出血,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数倍;有的表现呼吸困难,或四肢(尤其是后肢)麻痹或瘫痪。慢性的表现为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消瘦,长速减慢,体表淋巴结肿大。剖检表现为呈典型的肺间质增宽和水肿,多数内脏有散灰白坏死点;多数淋巴结肿大数倍,切面有灰白坏死灶,或有出血点。

1.2防控措施

1.2.1常规防控措施。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猪场内禁止养猫,及时灭鼠,定期使用磺胺类药拌料预防,如磺胺二甲嘧啶(SM2)100g/t,或与甲氧苄氨嘧啶(TMP)按5∶1比例混饲,同时注意添加同样浓度的碳酸氢钠粉,连用5~7d。

1.2.2病猪治疗。用10%磺胺嘧啶钠(或增效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肌肉注射,首次用量加倍[1]。

2猪链球菌病

2.1诊断要点

猪链球菌病有败血型、脑膜脑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3种,以败血型和脑膜脑炎型多见。

2.1.1败血型。最急性型表现为突然减料急性死亡,或体温高达41~42℃,死前呼吸急促,12~24h内死亡,其剖检表现不明显;急性型表现为病初体温40~41.5℃,之后升至42℃以上,精神沉郁,嗜卧,眼结膜潮红,流泪,鼻镜干燥,鼻腔流出浆液性、脓性鼻汁,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多经3~5d因心力衰竭而亡,死前可从天然孔中流出暗红色血液,凝固不良。剖检时胸腔积有黄色液体,含微黄色纤维素絮片;心包液增量,心肌柔软,色淡如煮肉样,心耳、心冠状沟和右心室内膜有出血斑点。脾脏肿大1~3倍,呈暗红色,质脆而软,边缘有出血梗死区。肾有出血斑点[2-3];全身淋巴结水肿、出血。关节炎型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高度跛行,站立困难;切开关节囊有纤维素性炎症,滑液混浊,并含有黄白色奶酪样快状物。

2.1.2脑膜炎型。其表现体温升高、停食、便秘、流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汁,迅速表现神经症状,盲目走动,步态不稳或作转圈运动,磨牙、空嚼。触摸时发出尖叫或抽搐;或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病情稍长的表现为关节炎。剖检脑部可见出血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膜充血,脑回或见白色脓样物质。

2.1.3淋巴结脓肿型。以颌下、咽部、颈部等处淋巴结形成脓肿为特征,脓肿成熟时触摸呈柔软状,有波动感,病猪不死亡,容易诊断。

2.2防控措施

2.2.1日常防控措施。除了搞好猪舍的卫生消毒外,消除应激因素,适当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通风、防暑降温等可预防猪链球菌病;猪只出现外伤(如咬伤等)应及时消毒处理;有条件的猪场使用自己猪厂猪链球菌多价灭活苗免疫接种,如使用猪败血性链球菌活菌苗,使用前后7d内不得使用抗菌素。药物拌料预防:阿莫西林粉500~1000g/t、氟苯尼考40~100g/t、磺胺-6-甲氧嘧啶钠(SMM)50~100g/t、环丙沙星100g/t,连用3~5d。如果用环丙沙星混饮给药,以添加白砂糖1.0%~1.5%调味为佳。

2.2.2猪只治疗。可供选择的药物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阿莫西林、磺胺-6-甲氧嘧啶钠,磺胺嘧啶钠(脑炎型首选)、氟苯尼考、头孢噻呋钠等。连用2~3d。有条件的可以采用耳静脉推注或者滴注,同时进行强心、补液(5%葡萄糖盐水、樟脑磺酸钠、安钠咖等),治愈率可以大大提高。出现体表淋巴结脓肿的在脓肿柔软熟化后行切开排脓手术[3]。

3猪肺疫

3.1诊断要点

感染猪肺疫的猪有的无症状突然倒地死亡。病程稍长(1~3d)的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卧地不起,呈犬坐式姿势,呼吸极度困难,颈部皮肤肿大、硬实,发烫,耳根、腹侧、四肢内侧出现红斑,口鼻流出泡沫。有的表现为胸膜肺炎,发生痉挛性干咳,呼吸困难,流粘稠性鼻液,或混有血液,胸部疼痛,可视黏膜发绀,最后心力衰竭,窒息而死,耐过者转为慢性,剖检以呼吸器官病变为特征,咽部淋巴结出血性炎症,扁桃体明显肿大,肺出血性纤维素性炎,呈肝变病灶,肺小叶间质水肿增宽,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4]。慢性病例主要是纤维素性肺炎,肺脏与肋膜等粘连。出血性纤维素性肺炎具有诊断意义。

3.2防控及治疗

3.2.1日常防控措施。主要消除应激因素作用,特别注意天气突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结合药物保健防控。药物选择有:头孢氨苄、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强力霉素、氟苯尼考、泰妙菌素(200g/t,抑制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或复发)、磺胺药或磺胺增效剂等,拌料混饮,连用4~7d。

3.2.2病猪治疗。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最好进行注射给药。首先可选用青霉素+链霉素、头孢氨苄、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次选长效抗菌剂、新强米先针剂、氟苯尼考、磺胺药或增效磺胺等。有条件的最好进行分离病原做药敏试验,使用高敏药物进行治疗[5]。

4猪附红细胞体病

4.1诊断要点

病猪表现为发热、采食减少,耳、臀部及全身皮肤有红斑点,似绿豆大小,突出于体表;之后表现为拉稀,多为糊状,黄色。病情较为顽固,对症治疗常不易康复。耐过猪只长速变慢。病情较长的表现为耳廓与四肢末端皮肤暗红,温度较其他部位为低,严重者会出现耳廓坏死,皮肤苍白或土黄色,可视黏膜苍白或黄疸。剖检时多个内脏苍白贫血或黄疸,血液稀薄,或凝固不良;有的可能是肺有出血,胸腹腔积液。诊断时注意与蚊虫叮咬、疥螨病、湿疹鉴别诊断。蚊虫叮咬的红斑点比较小,但无体温升高和其他不适症状。湿疹而致的则皮肤有疹块,但体温度正常,猪舍为长期阴暗潮湿的环境。疥螨病表现为呈片状的红色斑,被毛粗乱,有红斑处被毛逐渐脱落,有痂皮,猪有痒感,尤其是温度由凉转暖时痒感明显,体温正常。

4.2防控及治疗

4.2.1日常防控措施。主要搞好消灭蚊蝇消毒工作,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注射器、手术器械做到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注射时做到每头猪更换一枚针头。预防药物有土霉素、强力霉素、贝尼尔(血虫净)、阿散酸等。常以每1t饲料加阿散酸45~90g+强力霉素400g混饲保健,但在出栏前2周停止用药。

4.2.2病猪治疗。将病猪挑出集中治疗。2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0.1~0.2mL/kg体重,肌肉注射,1次/d,连用3天;血虫净(贝尼尔)按1次3~5mg/kg体重,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5%的溶液肌肉注射,1次/d,连用2d。若出现中毒症状如不安、流涎、肌震颤、流泪等,用10%安乃近10mL/头,肌肉注射。有过敏性皮疹,使用地塞米松+VC注射。应当注意,如果在发病后需注射疫苗,最好是推迟数日,待病情控制后再补注。注射药物和疫苗时必须严格更换针头,每头猪1枚,避免会加快疫情的传播与发展。

5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5.1诊断要点

零星发病,体温升至41.5℃以上,不食,开始无明显呼吸道症状,后期表现为犬坐姿势,张口喘气,从口鼻流出含气泡的带血色粘液,耳、鼻、四肢皮肤呈蓝紫色,24~36h死亡。剖检可见肺部靠近肺门的部位出现界线清晰的出血性实变或黑色坏死区,质地较硬而脆,或有大小不一、分散的黑色坏死斑点,肺切面有许多气泡与出血点,气管和支气管内充满血色的泡沫性黏液[6]。胸腔内纤维素性渗出液。亚急性和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干酪样脓肿与大小结节,或广泛性胸膜粘连。

5.2防控与治疗

5.2.1日常防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药物拌料或饮水预防,注意交替用药,以防病原产生抗药性。常用药物及用量为:阿莫西林500~1500g/t;氟苯尼考40~100g/t;环丙沙星100g/t,连用3~5d。

5.2.2病猪治疗。可供选择的药物有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可连续注射2~3d。注意需同时进行强心(樟脑磺酸钠、安钠咖)、补液,同时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治疗成功率将大大提高。

6肉猪突然倒地

6.1病因

猪场常见猪只发生不明原因的突然倒地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急性感染链球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水肿病)、衣原体、弓形虫、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所致,不同猪场的原因不同。常见的有猪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弓形体病。

6.2鉴别诊断

注意量测体温,40.5℃以内的多为衣原体病、水肿病,40.5℃以上者多为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弓形体病。如果仅表现倒地,无呼吸急促,眼发红,颈部至腹部皮肤全为暗红色,四肢呈划水样,多为急性链球菌病,如果有犬坐式呼吸急促、喘气,口、鼻、耳发绀,死前口鼻流出有气泡的含血分泌物,多为传染性胸膜肺炎。如果高热不退,呼吸困难,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耳、鼻、股内侧、下腹部有紫红斑块,流粘液样鼻汁,则多为弓形体病。

6.3治疗措施

对于猪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一般可注射阿莫西林、丁胺卡那霉素、喹诺酮类或与青链霉素合用,并配合解热镇痛药(安乃近、氨基比林或兽用中成药)。如有游泳样表现,首选注射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首次20mL,其后用量减半,同时配合使用阿莫西林等其他抗生素。如进行静脉滴注,可先滴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250~500mL+抗生素,加0.1%肾上腺素1~2mL,之后再加5%碳酸氢钠100~250mL。全群以阿莫西林、磺胺-6-甲氧嘧啶钠、北里霉素等拌料防治。弓形病的处理方法见1.2所述。

7参考文献

[1]王海燕,李丽.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0(3):81-82.

[2]王素梅,许永斌.猪链球菌病诊断与免疫防治[J].汉中科技,2010(3):37-39.

[3]余德明.猪链球菌病的诊治[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0(6):47.

上一篇: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笔记 下一篇: 行政处罚的时效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