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临床上的应用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31 17:02:45

超声在临床上的应用

超声在临床上的应用篇(1)

1 手部骨关节方面的应用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侵犯四肢关节,早期先侵犯小关节,可导致受累关节肿痛、活动障碍、关节僵硬畸形和功能丧失〔3〕。国外学者Walther〔4〕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血流增多,滑膜内小血管过度增生。滑膜厚度与关节积液深度、血流阳性率呈直线正相关,滑膜血流增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增生活跃的重要标志。

1.2 腕舟状骨骨折 舟状骨骨折是腕关节最常见的骨折,传统诊断主要依靠X光片、CT、MRI及关节镜检查,和朝平等〔5〕应用高频超声探头对腕舟状骨进行实验性检查,并与X线诊断做对比性研究得出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舟状骨形态,明确骨折部位,并能发现早期X线不能显示的骨折。

1.3 舟月韧带损伤 创伤性舟月骨分离造成腕关节不稳是近年来手外科重点研究的疾病。正确评价舟月骨间隙,以往检查方法中缺乏动态测量的标准。童清平〔6〕的研究结果表明男性正中位背侧舟月骨间宽度是5.08mm,女性背侧舟月骨间宽度是4.80mm。因此,就超声检查来说,男女舟月骨间宽度上限应分别是6.0mm和5.70mm。超出此范围,结合病史,应考虑舟月骨分离。

2 高频超声在肌腱方面的应用

张新等〔7〕用超声影像探索鸡的正常肌腱、肌腱腱性连接和疤痕链接的声像学特征,证实了超声诊断可以区分肌腱腱性连接与疤痕链接,从而开辟了超声在诊断肌腱损伤,评价肌腱修复以及指导功能锻炼等方面的领域。

2.1 肌腱损伤与修复 应用高频超声不仅能诊断肌腱断裂,而且可以动态观察肌腱断端形态和回缩的位置,为肌腱修复手术提供可靠的证据。手部肌腱断裂修复后,高频超声能观察肌腱的全程走形及运动状态,为康复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2.2 肩袖撕裂 1985年Mack应用超声诊断肩袖撕裂,并证明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肩袖撕裂主要发生在冈上肌腱近大结节附着部的“缺血危险区”。其高频超声表现为:肌腱不显示、肌腱局部缺失,三角肌与肱骨头间距变小,肌腱连续中断、断端回缩,肌腱变薄,肌腱内低回声带或异常不均质回声等。

3 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疾病的应用

3.1 外周神经损伤 外周神经完全断裂声像图表现为神经外膜的带状高回声及神经内部平行线状高回声连续性完全中断,损伤区为低回声,内部可见杂乱的线性高回声,神经损伤处近端直径增粗,形成瘤样改变,边界模糊,其内回声黯淡不均。

3.2 神经卡压症 应用高频超声诊断外周神经卡压症是近年来骨科领域发展的临床应用项目,填补了神经卡压症影像学诊断的空白〔8〕。超声能显示神经增粗、水肿及神经连续性改变等情况,可以明确卡压的原因、部位和程度。

4 高频超声在血管方面的应用

随医学超声技术的发展,高分辨超声检查已经能够观察到微小动脉的血流情况,Muck-Weymann等报道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观察到直径0.2-2.0mm的指尖微小血管,用带放大器的高频探头可以观察到直径0.1mm的小血管。国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肢体小血管的血流状态已经逐渐被广大临床医生重视,有学者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探测拇指尺背侧动脉的走形和出现率,为术前皮瓣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5 超声诊断在手部肿瘤方面的应用

近年来,有学者报道利用高频超声诊断甲床根部的血管球瘤,并能测量出瘤体的位置,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腱鞘巨细胞瘤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发展慢,术后易复发,临床缺乏影像学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其特征为指、趾关节和肌腱旁低回声实性肿块,部分肿块可包绕肌腱,单发或多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可压迫骨质,大部分瘤体内血流信号丰富。

6 非显影性异物

宓士军等〔9〕报道的临床病例证明,高频超声诊断软组织异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高,可做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并可在其导引下手术治疗。

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逐渐成熟的检查方法已经在骨科领域开展起来,这种检查方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精确的定位、定量、可重复性、无创性、动态对比性,以及价格低廉、操作相对简易,更易于为众多患者接受,应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房勤茂,张琳,冯瑾.超声在肌肉骨骼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医疗设备,2008年23卷11期:142-145.

[2] 顾玉东.大力开展超声检测,努力提高诊疗水平[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5,21:130

[3] 肖萤,张桂英,左晓霞,王仲青,等.手部小关节滑膜炎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6年10月第3卷第5期:279-282.

[4] W alther M,HamsH,KrennV,et al Correlation of power Doppler sonography with vasculatity of synovial tissue of knee joint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and rheum atoid arthritis Arthritis rheum,2001,44(2):331-338.

[5] 和朝平,赵晓宇,孙辉生,吴梅.腕舟状骨骨折超声诊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年第15卷第11期:813-815.

[6] 童清平,韩卉,罗福成.超声评价正常舟月骨间宽度.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年第20卷第5期 :760-762.

超声在临床上的应用篇(2)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xperience of Real Time Ultrasound Guidance in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 for Upperurinary Calculi

GUO Jing-hui,CHENG Yun,JIANG Yan,LIANG Yuan,LIU Yan,GUO Jun

(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Aerospace Central Hospital,Beijing 100049,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a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channel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experience in real time under the guidance of ultrasound. MethodsReal time ultrasound guided puncture in 51 cases, are unilateral, establishment of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channel after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Results51 cases were successful puncture of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channel. Choose 11 intercostal puncture point 39 side, 12 rib puncture site in 12 cases. No pleural injury, abdominal organ injury operation complications. Summary of stone as rate of 88.2%. ConclusionUltrasound guided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can provide real-time, accurate monitoring, safe for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on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Ultrasound guidance; Renal calculi;Ureteral calculi;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经皮肾镜取石术(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 属于泌尿外科的手术治疗中较大且复杂的肾结石和(或) 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尤其是复杂性无积水肾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1],其已逐渐代替开放手术成为了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一种主要手段。PCNL 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穿刺定位点,能否顺利建立起人工皮肾通路。笔者特于2011 年6月~ 2014年2月采用超声引导定位建立人工皮肾通道,成功治愈上尿路结石51,均取得较好效果。

经皮肾镜手术泌尿外科手术治疗是大型,复杂性肾结石和(或)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尤其是没有复杂性肾结石水的主要方法,已逐渐取代开放手术为尿路结石的主要手段之一的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所观察患者均为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共51例患者( 其中43个肾脏有结石,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均为单发,其中男性34例(29个肾脏有结石,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其中1例右侧双肾盂及双输尿管畸形,上部肾盂铸型结石,1例肾脏旋转不良,女性17例(14例肾脏结石,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 ;年龄26~61岁,平均( 43.7±10.2) 岁;多发性结石12例;结石直径10~59mm,平均( 24±10) mm;合并不同程度肾盂肾盏积水8例。9例曾经体外冲击波碎石( extrae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 治疗失败。

1.2 器械和材料GE彩色多普勒超声,LOGIQ-E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频率3.5 MHz,凸阵式探头;穿刺器械: PTC 针( 18G、15cm) ;斑马导丝( 直径0.089 cm,长150 cm),扩张器:可剥离外鞘型( 规格不同,长15cm);Wolf 肾镜。

1.3 方法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后取截石位,膀胱镜直视下使用6F输尿道导管置入患者输尿管至患侧肾盂内,逆行注入无菌生理盐水,人工肾积水后,患者取俯卧位并于腹部垫软枕,以拉宽肋间间隙,减少肾脏运动的幅度。垫上无菌巾,同时消毒手术器械,于探头涂抹耦合剂,并套入无菌套,以无菌生理盐水为介质,在11肋间或腋后线、12肋缘与肩胛线间的区域进行排查,尽量避开大血管、肋骨及肠管,测量肾实质厚度、结石位与穿刺点的距离,后于穿刺点做一条切口,长度约1cm,依次常规切开并暴露筋膜及皮下组织,通过超声实时引导将穿刺套管针置入病变部位,以先注入的无菌生理盐水经穿刺针口溢出作为穿刺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此时取出真心,置入导丝,再使用扩张器扩张通道,然后将剥皮鞘放置在扩张后的通道中,再置入Wolf肾镜于肾盂、肾盏寻找结石。结石直径小者直接取出即可,结石较大者取出前使用气压弹道粉碎结石。取石全程使用超声监测,手术结束前检查结石取出情况,确认是否取净。经超声监测证实结石取净后即可顺行置入双“J”管,并置入肾造瘘管。

超声在临床上的应用篇(3)

超声医学是指声学、医学、光学和电子学相结合的一个学科,包括超声诊断学、超声治疗学和生物医学超声工程,它具有医、理、工相结合的特点。超声波在密度均匀的介质中匀速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的介质时,就会出现反射、折射、散射、衍射以及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指在描述光源和接收器之间的相对运动时光波频率出现升高或者降低变化的一种现象。超声波频率越高,介入的介质吸收的越多。临床医生就是通过人体组织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利用其反射和折射程度的差异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图像、波形和曲线来进行鉴别诊断,结合所学专业的医学知识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进行合理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超声医学涉及范围广、直观、安全、无痛等优点,成为现在临床诊断疾病重要的一种技术。我院1年间应用超声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够准确的鉴别诊断疾病,降低了临床误诊率,在疾病治疗中,位置直观,患者手术时间缩短,安全而且无痛,医疗费用降低,痛苦减轻,恢复较快,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来我院应用超声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来我院应用超声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整个就诊过程中使用超声的设备和基本原理以及整理后的完整就诊资料。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来我院应用超声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超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2.1设备和基本原理:超声波就是一种频率大于20KHZ的声波,人耳感觉不到,它属于纵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它不但具有和声波相同的物理性质,同时还具有自身特性,包括束射性、反射、折射、散射、衍射以及超声波的衰减[[]]。超声波检查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超声波发射进入人体发生反射、折射后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上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分析和鉴别。医生结合超声结果以及生理和病理的基础临床医学知识进行判断,得出临床结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2.2超声诊断仪分类:超声诊断仪种类多,根据空间和回波方式的不同分为6种类型,分别为A型超声、B型超声、M型超声、D型超声、三维超声和超声显微镜[[]]。A型超声是以波形来显示不同组织的特征,用于测量器官径线,判定大小。B型超声使用平面图形显示,具有重复性强,直观性好的特点,复查时可以对比。M型超声适合用来检查心脏功能,观察心脏结构以及活动状态,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D型超声主要用于检测器官活动状态和血液循环流动情况。

1.2.3超声诊断与临床应用:超声诊断主要是应用超声的指向性和反射、散射以及超声波的衰减和多普勒效应,使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将超声顺利的发射进入人体组织内进行传播,当患者患有疾病时,正常组织或者病变组织的声阻抗就会出现差异,组成界面上出现反射和散射,接收回波信号和检波处理后,显示出相应的波形、曲线或者图形。专业的医生结合生理和病理解剖知识,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可以对患病的部位、性质以及严重程度做出相应的判断。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例如超声诊疗、超声雾化吸入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等,为临床医生的正确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超声在临床使用治疗疾病的原理是机械效应,即超声进入人体中前进时产生的正常反应。超声通过振动的方式引起细胞内物质发生运动产生细胞的按摩作用,以此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速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细胞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提高了机体的再生能力达到治疗的目的。

2结果

我院1年间应用超声进行临床诊断,降低了临床误诊率,在疾病治疗中,患者手术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痛苦减轻,恢复较快,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

3讨论

近年来,超声医学诊断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在临床医学领域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因此发展我国的超声医学是必然的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临床疾病诊断的首选手段。超声应用不仅扩大了临床疾病诊断的范围,也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随着超声应用的逐渐普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多中国参数的系列诊断技术。它可以用来测速、测距、焊接、碎石和杀菌等等,在军事、工业和医学领域均有应用。医学超声应用的工作原理和声波传播相同,超声医学在临床中主要应用在妇产科、外科、眼科等科室,快速对患者的疾病做出临床诊断,节省了时间,为医生更好的开展临床工作提供了帮助。超声医学技术在医学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大的提高了临床疾病诊断的准确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也会不断完善,造福于全人类。我院1年间应用超声进行临床诊断,降低了临床误诊率,在疾病治疗中,患者手术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痛苦减轻,恢复较快,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医生和实验人员借鉴和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商|,李少梅,林红,申红,超声医学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综述[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145~147;

[2]张万蕾,李建国,周庆环,陈丽君,超声医学的发展趋势及超声医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5(3):13~15;

[3]徐金锋,刘慧玉,临床超声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医学,2008,37(9):998~999;

超声在临床上的应用篇(4)

1.1超声诊断学课程设置不足

超声诊断技术作为一门年轻但发展迅速的学科,在临床应用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公共的前沿诊断方法,也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必备部分[4]。但是由于医学界乃至社会上对超声重要性的误解或观念的落后,导致超声诊断学在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的影像诊断技术或物理诊断学教学中所占比例太小[5,6]。有些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中涉及超声的课程只有4-6个学时,往往在诊断学中一带而过;有些院校临床医学生课程内容中根本就不安排超声诊断学,或者将其纳入考查课、选修课,导致学生认为其“可学可不学”;更不要说安排见习、实习课。而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上机观摩或实践课,学生会觉得超声诊断非常抽象、晦涩难以理解,基本上达不到学习效果。

1.2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知识掌握现状

由于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接受过超声诊断学课程的培训,导致年轻的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知之甚少,不了解超声检查适应证及用途,不清楚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优势,甚至看不懂超声报告单,认为其只是辅助诊断,更不用说了解超声诊断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和趋势。殊不知超声诊断目前在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所占比重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包括了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产科、浅表组织器官、心脏、肌腱韧带、关节、神经、器官移植以及大血管等。据统计,所有的临床学科都与超声医学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超声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已取代其他影像学方法而成为首选或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7]。有研究者对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和七年制硕士研究生针对超声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4%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其对超声知识的掌握,73.4%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的了解差,仅24.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了解一般;在问及对超声报告的认识上,38.7%学生认为他会关注超声报告中描述内容,32%学生会关注部分与自己专业相关较强的报告内容,仅17.5%学生认为自己能读懂描述内容,46.5%学生表示完全不能读懂报告描述内容[6]。由此可见,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知识了解严重不足。

1.3超声诊断学教学师资现状分析

由于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年轻的、但发展非常迅速的技术,专业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尤其缺乏高学历、高年资、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目前,一些医学院校从事超声诊断学理论授课的教师仍多为本科或大专学历,缺乏硕士以上学位人员,有些甚至是技术员转行,其学历层次、知识体系、综合素质尚有待提高。同时,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带教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由于临床超声医师队伍整体偏年轻,缺乏超声诊断学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年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教师,加之带教医师一般都缺乏技术规范化培训,带教过程中教学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规范性,带教过程中常夹杂着个人习惯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教学改革策略

为满足现代医学事业快速发展和社会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需求,实现现代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改革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弥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超声诊断学专业教育上的不足。

2.1结合当今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发展的需要,重视超声诊断学课程教育

超声诊断技术由于其发展迅速、易于普及、实用性佳,不仅成为各大医院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筛查、诊断和人群健康检查中更是占据了无可替代的地位;而且由于其便捷、价廉、无放射性、应用广泛,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是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虽然具有分辨率高、诊断价值大等优势,但由于其昂贵的价格或有放射性等缺点难以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普及。随着近期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即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队伍的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易于推广的影像学技术,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因而改变超声诊断是辅助诊断的陈旧观念,在临床医学生中普及超声诊断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2组织编写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

目前的超声诊断学教材主要是面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因而编写一本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至关重要。临床医学生学习超声诊断学的目的主要为:第一,了解超声成像的原理、特点、发展方向、前沿技术,从而能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不同部位、不同要求正确选择超声检查方法。第二,了解超声成像的常见干扰因素,并能向患者解释某些组织器官超声检查前特殊准备的意义。第三,能正确分析超声诊断报告。第四,能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超声诊断优势,不断拓展超声诊断应用范围。这就要求教材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超声诊断的成像原理、类型、技术优势、常见病诊断要点、临床应用,并结合解剖、病理病生、主要临床表现等内容,将基础、临床、影像学科相结合,同时将高频超声、腔内超声、三维超声成像、超声造影等当前临床应用研究中的热门课题加入教材中,广征博引,力求知识的先进性[5]。

2.3将超声诊断学纳入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增加实践课

超声诊断既是一门独立的技术,也是一种公共的、通用的、临床多学科涉及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在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所占比重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包括了全身各组织器官系统,超声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已取代了其他影像学方法而成为首选或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7]。因此,教学主管部门应将超声诊断学纳入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合理分配教学课时,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的学时数应不少于30学时,让学生充分了解超声技术的原理、类型、优势、临床应用范围及当前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更好地为日后开展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技术。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医、理、工交叉结合的专业课,基础理论较抽象;相比于X线、CT等影像学方法,图像是实时动态的,不同的切面、不同的方向得到的图像千变万化,实践性非常强,所以超声诊断学的见习、实习课程显得尤为必要[5,8];临床医学专业该课程见习课不少于8学时,实习时间不少于2周。开展好实践教学,有助于加强影像与临床学科的结合,培养横向思维,避免基础、临床、影像学科之间的知识脱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影像学方法的成像特点、优势,将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理论,有助于临床医生读懂超声报告。

超声在临床上的应用篇(5)

超声诊断技术作为一门年轻但发展迅速的学科,在临床应用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公共的前沿诊断方法,也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必备部分[4]。但是由于医学界乃至社会上对超声重要性的误解或观念的落后,导致超声诊断学在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的影像诊断技术或物理诊断学教学中所占比例太小[5,6]。有些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中涉及超声的课程只有4-6个学时,往往在诊断学中一带而过;有些院校临床医学生课程内容中根本就不安排超声诊断学,或者将其纳入考查课、选修课,导致学生认为其“可学可不学”;更不要说安排见习、实习课。而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上机观摩或实践课,学生会觉得超声诊断非常抽象、晦涩难以理解,基本上达不到学习效果。

1.2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知识掌握现状

由于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接受过超声诊断学课程的培训,导致年轻的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知之甚少,不了解超声检查适应证及用途,不清楚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优势,甚至看不懂超声报告单,认为其只是辅助诊断,更不用说了解超声诊断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和趋势。殊不知超声诊断目前在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所占比重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包括了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产科、浅表组织器官、心脏、肌腱韧带、关节、神经、器官移植以及大血管等。据统计,所有的临床学科都与超声医学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超声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已取代其他影像学方法而成为首选或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7]。有研究者对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和七年制硕士研究生针对超声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4%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其对超声知识的掌握,73.4%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的了解差,仅24.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了解一般;在问及对超声报告的认识上,38.7%学生认为他会关注超声报告中描述内容,32%学生会关注部分与自己专业相关较强的报告内容,仅17.5%学生认为自己能读懂描述内容,46.5%学生表示完全不能读懂报告描述内容[6]。由此可见,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知识了解严重不足。

1.3超声诊断学教学师资现状分析

由于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年轻的、但发展非常迅速的技术,专业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尤其缺乏高学历、高年资、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目前,一些医学院校从事超声诊断学理论授课的教师仍多为本科或大专学历,缺乏硕士以上学位人员,有些甚至是技术员转行,其学历层次、知识体系、综合素质尚有待提高。同时,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带教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由于临床超声医师队伍整体偏年轻,缺乏超声诊断学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年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教师,加之带教医师一般都缺乏技术规范化培训,带教过程中教学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规范性,带教过程中常夹杂着个人习惯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教学改革策略

为满足现代医学事业快速发展和社会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需求,实现现代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改革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弥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超声诊断学专业教育上的不足。

2.1结合当今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发展的需要,重视超声诊断学课程教育超声诊断技术由于其发展迅速、易于普及、实用性佳,不仅成为各大医院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筛查、诊断和人群健康检查中更是占据了无可替代的地位;而且由于其便捷、价廉、无放射性、应用广泛,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是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虽然具有分辨率高、诊断价值大等优势,但由于其昂贵的价格或有放射性等缺点难以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普及。随着近期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即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队伍的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易于推广的影像学技术,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因而改变超声诊断是辅助诊断的陈旧观念,在临床医学生中普及超声诊断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2组织编写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目前的超声诊断学教材主要是面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因而编写一本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至关重要。临床医学生学习超声诊断学的目的主要为:第一,了解超声成像的原理、特点、发展方向、前沿技术,从而能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不同部位、不同要求正确选择超声检查方法。第二,了解超声成像的常见干扰因素,并能向患者解释某些组织器官超声检查前特殊准备的意义。第三,能正确分析超声诊断报告。第四,能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超声诊断优势,不断拓展超声诊断应用范围。这就要求教材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超声诊断的成像原理、类型、技术优势、常见病诊断要点、临床应用,并结合解剖、病理病生、主要临床表现等内容,将基础、临床、影像学科相结合,同时将高频超声、腔内超声、三维超声成像、超声造影等当前临床应用研究中的热门课题加入教材中,广征博引,力求知识的先进性[5]。

超声在临床上的应用篇(6)

浅表软组织肿瘤是临床上相对不常见的肿瘤种类之一,主要包括皮脂腺囊肿、脂肪瘤、腱鞘囊肿、窝囊肿、神经鞘膜肿瘤等。临床上,该类型肿瘤有恶性和良性之分,其中恶性浅表软组织肿瘤的发生率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约1%,儿童恶性肿瘤的约15%[1]。早期,受临床医学诊断技术的限制,其临床诊断缺乏较理想的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临床影像学诊断技术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代表的诊断技术在浅表软组织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优势及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瘤的应用价值

1.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优势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脉冲多谱勒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无创的、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采用加压探测法借助二维图像显示机体组织的层次结构,从而为临床组织疾病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主要技术优势在于:①操作简单。临床上,受检者行该项检查的整个过程中无需特殊准备,且整个检查操作流程简单。②无创性、可重复性。该项检查对受检者无痛苦、无放射性损害,且具有可反复进行、重复性高等优点。③高分辨率。20世纪70年代后期,B型超声诊断仪的探头频率从3.5 MHz升至5MHz;80年代中期,升级到7.5MHz;90年代,高频探头突破7.5MHz,目前已经达到12MHz,甚至更高[2]。④非创伤性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经多普勒信号处理后,可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因此,该检查技术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同时也能够提供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在临床上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3]。

1.2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瘤的应用价值 ①对浅表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辨力,能清晰显示各层次结构。临床应用中,高频超声凭借其高分辨率能对受检者皮肤、皮下脂肪层、各层肌肉筋膜进行清晰的显示,因此,无论哪一层的浅表组织有病变,均可以从超声显像上加以定位。②对肿瘤内部及周围的血供情况反映能够清晰、真实的进行反映。因机体浅表软组织的肿物在运动因素上几乎不受影响,因此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所获得的多普勒信号比较稳定,从而能够对肿瘤内部及周围的血供情况进行清晰、真实的反映,以利于发现肿物内部及周边血流的特点,在肿瘤血液供应检出方面的应用价值良好。③准确定位病变范围。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可对浅表软组织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仔细观察,从而对软组织肿瘤病变及病变范围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④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对肿瘤内部血供情况及周围血管供应情况的显示,可以作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依据,从而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4]。

2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瘤的临床应用情况

2.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表软组织肿瘤的临床应用 刘利民[5]在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肌肉软组织病变的价值中指出高频彩色多普超声检查诊断技术的声像图清晰,敏感性高,准确率高,在浅表组织肿块定性诊断中深受临床好评。

李桥福等[4]回顾性分析了30例皮下血管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与手术和病理结果。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患者的皮下软组织内可见以高回声、混合回声和低回声为主的不均质回声,且CDFI示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因此强调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皮下血管瘤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价值。

温俊飞[2]总结了经手术病理活检确诊的12例腹壁纤维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表现,结果发现患的者声像图及血流特征表现为腹肌内长条形实性低回声包块,边界欠清无包膜,内部及周边见少许血流信号。并强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纤维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的信息。

刘利民等[5]在分析10例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超声表现的基础上,发现6例患者呈"洋葱皮型"肿瘤,3例患者回声呈均匀型,1例患者回声呈杂乱型1例。因此,强调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有一定特征性超声表现,予以患者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

2.2高频多普勒超声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浅表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对比性研究 刘立鑫[6]以 22例软组织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 X 线、CT、MRI 的检查结果。结果强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简便经济、无创及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尤其是对浅表软组织肿瘤中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可作为浅表软组织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王丽丽[7]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瘤患者进行检查,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数字X线摄影(DR)和CT诊断结果相比较,以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在浅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强调超声因其价廉、无创、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作为检查浅表软组织肿瘤的有效方法。

3例证报道

2013年1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138例疑为浅表软组织肿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70例。年龄50~75岁,平均(62.2±6.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超声检查显示122例患者为浅表软组织肿瘤。122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17例:脂肪瘤85例,皮脂腺囊肿19例,腱鞘囊肿10例,纤维瘤3例;恶性肿瘤5例:纤维肉瘤3例、滑膜肉瘤2例。后经手术病理证实,本组138例患者中,共128例患者为浅表软组织肿瘤。超声与病理结果对比诊断符合率为95.31%(122/128),但对恶良性肿瘤检测的准确率均为100%。

4结论

超声具有对浅表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辨力、对肿瘤内部及周围的血供情况反映能够清晰、真实的进行反映、准确定位病变范围及利于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主要优势,且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及可重复性好优点,可作为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瘤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杜艳,闫平.多普勒超声检查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02):100.

[2]温俊飞,温静宜,周英.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肿物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5):110-111.

[3]林碧珠,金占强.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J].中国医药指南,2013,6(12):431-432.

[4]李桥福,张贵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瘤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110-111.

超声在临床上的应用篇(7)

黄疸疾病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疾病,临床上通常将黄疸疾病分为梗阻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几种类型,依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和途径的不同,可将黄疸分为外科性黄疸和内科性黄疸两种。对于黄疸疾病患者,且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疾病的早期鉴别与诊断,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技术的逐步改进与完善,腹部超声检查技术用于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价值逐渐受到了人们的认可与关注。本次医学研究就对腹部超声在黄疸疾病中的诊断与鉴别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观察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黄疸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2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在48~77岁,平均(65.5±12.4)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黄疸疾病,且同意接受手术治疗,术前接受腹部超声检查。

1.2方法 所有黄疸疾病患者腹部超声检查前均禁食8~12h,从而获得最为理想的空腹检查结果。若患者腹部超声检查过程中显示存在胆总管末端或是胰腺组织病变情况,则应在饮水500 ml后再次进行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时,依据患者的舒适度选择左侧卧位、半卧位、直立位或是平卧位,也可根据患者需要适当选择右侧卧位。实施包括斜切、纵切和横切在内的多方位扫查。如果患者胆总管内部直径在8 mm以上,肝总管内部直径在6 mm以上,肝内胆管的内部直径在3 mm以上,则证实其存在胆管系统扩张现象[1]。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 结果

将黄疸疾病患者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与患者腹部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实,腹部超声检查的定性诊断率和定位诊断率均略低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但两种检查结果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腹部超声检查用于黄疸疾病的临床检查和诊断,有助于疾病位置、性质和病因的准确判断,这也是黄疸疾病临床治疗的关键和重要前提。腹部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的定位准确率和诊断准确率较为接近,检查成本更低,因而可作为黄疸疾病患者首选的临床检查和诊断方法,最大限度解决了该疾病临床治疗的各种难题,并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在此基础上与CT和肝功能检查相结合,有助于临床诊断准确率的提高。

超声能够快速确定黄疸性质及时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是临床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超声没有应用与临床之前,黄疸的诊断主要依靠肝功和有关实验室检查确诊。超声对黄疸疾病既能快速做出定性诊断,并和肝功能一起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对黄疸性疾病最后做出明确诊断。

但是,腹部超声检查以被气体因素影响,医学报道证实,利用探头加压、多切面扫描和改变等方式,与饮食充盈十二指肠和胃窦相结合,有助于患者临床检出率的提高[2]。腹部超声能够对患者胆囊、胆囊壁内情况、胆囊的形状和大小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充分显示肝内外梗阻位置和扩张情况,同时,准确判断患者胆管内血凝块、肿瘤、结石等情况,以及其局部病变扩张程度、形态等情况[3]。

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腹部超声检查用于黄疸疾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尽管准确率偏低,但能够准确鉴别和判断病变组织具体情况,且具有价廉快速、无创安全、操作方便等优势,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疾病筛查,因而可作为黄疸疾病患者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4-6]。

参考文献:

[1]陆振林,陈平,陈融,等.腹部超声在黄疸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4):53-54.

[2]蒋卓晋,陆常春,郭鹏.腹部超声在黄疸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7):126-127.

[3]徐宏伟.腹部超声对黄疸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59-60.

超声在临床上的应用篇(8)

The Clinical Value of ICU Medical Application of Bedside Ultrasound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 Hemothorax/LIAO Yu,LU Mei-hua,WU Jian-fa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33):037-04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bedside ultrasound physician ICU rapid diagnostic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value of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with hemothorax,advantage evaluation of bedside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ethod: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5 to August 2016 ICU treated 73 cases of multiple trauma with hemothorax,all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chest bedside ultrasonography by trained physicians ICU.CT and X-ray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at the same time in 2 h after bedside ultrasound examination,73 cases of 66 patients completed all the examination.The chest CT examination results as the gold standard, comparison of bedside ultrasound and chest X-ray diagnosis of traumatic hemothorax and the clinical value.Result:66 patients with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hemathorax,CT diagnosis of hemothorax in 13 cases 15 sides,bedside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12 cases of the 13 side,X-ray diagnosis of 3 cases with 3 side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agnosis of X-ray and bedside ultrasound (P

【Key words】 ICU doctor; Bedside ultrasound; Hemothorax; Rapid diagnosis; Clinical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Longjiang Hospital in Shunde District of Foshan City,Foshan 528318,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3.0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创伤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疾病之一,能否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预后。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的重要环节是快速诊断,由于床旁超声具有方便、快捷、实时、动态、无放射性及可重复操作等特点,极其适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床旁检查。尤其是床旁超声的临床应用,是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最为重要的一项临床技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重视B超对肺部的检查价值[1-2]。严重的创伤性血胸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在短时间内造成的死亡率较高,在穿透性血胸中,创伤性血胸较为多发[3],因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亡率较高,所以对创伤性血胸的及时诊断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4]。本研究对本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ICU收治的多发伤合并血胸患者73例进行研究分析,探讨ICU床旁超声对创伤性血胸患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8月本院ICU收治的73例多发伤合并血胸患者,入组标准:(1)初中以上文化程度;(2)年龄≥18周岁的多发伤合并血胸患者;(3)患者收缩压

1.2 仪器与方法 胸部床旁超声检查选取本院索诺声MicroMaxx便携式彩色超声,探头频率3.5 MHz,CT和X线片检查选取本院常规CT诊断机和X线诊断机。对患者进行简单的病史询问和初步的体查,危重患者遵循的抢救治疗原则是先稳定生命体征、先抢救后检查或边抢救边检查,进行床旁超声检查。患者采取半卧位,将床旁超声仪的探头放置于患者的腋中线及背部位置,进行切面观察,当发现检测到的液体无回声时,立即将探头置于患者的肋间进行仔细检查。并通过超声引导进行胸腔穿刺,以抽取胸腔积液来明确诊断。注意检查时尽量避免搬动,以免加重损伤,同时做好详细的记录和超声图像保存。分别记录三种检查所需要的时间,床旁超声的检查耗时:患者进入ICU病房至得出诊断结果所需要的时间;胸部CT和X线片的检查耗时:从准备送患者检查至得出诊断结果所需的时间。以胸部CT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患者的指标,包括时间优越分析、敏感分析、检查结果[5],以及胸部床旁超声和X线片诊断创伤性血胸的临床价值。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McNemar检)分别比较床旁超声、X线片与CT诊断创伤性血胸的相关性;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CT、胸部床旁超声、X线片对血胸的诊断结果 纳入研究的73例多发伤合并血胸患者均由ICU医师进行胸部床旁超声检查,5 min内完成,有7例患者因未完成CT检查而被排除在统计数据之外。66例患者(132侧)完成全部检查,证实血胸13例15侧,其中床旁超声诊断12例13侧,X线片诊断3例3侧。X线片与床旁超声的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检查耗时比较 由ICU医师应用床旁超声进行快速诊断所需的时间为(3.86±1.13)min,胸部X线片需要的时间为(21.50±11.30)min,CT检查需要的时间为(13.70±6.60)min,ICU医师床旁超声的检查耗时均短于胸部CT、X线片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802、13.085,P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由ICU医师应用床旁超声进行快速诊断所需的时间最短,胸部X线片需要的时间最长,ICU医师床旁超声的检查耗时均短于胸部CT、X线片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准确的治疗前提是正确的诊断,重病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危重,能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给出诊断结果显得尤为重要。胸部外伤患者在临床急诊中日益多见,此类患者病情危、急、险,同时这些损伤经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要对受伤部位、程度和出血量做出准确判断会有一定困难。本研究对73例多发伤合并血胸患者,全部由ICU医师进行胸部床旁超声检查,均在5 min内完成,以胸部CT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X线片与床旁超声的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床旁超声检查方便快捷、便携、经济、无创、无放射性,操作时受外界环境影响小,不需要来回搬动患者及特殊,尤其是对危重患者不适宜反复搬动者更显出其优点,其对急诊、创伤、心脏科和ICU危重患者的快速评估显示出良好的效果[4]。且床旁彩色超声仪具备彩色多普勒功能,可快速获得较为清晰的二维图像,评价和测量解剖结构,能够快速诊断胸部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ICU医师对73例多发伤合并血胸患者,进行胸部床旁超声检查,均获得良好的图像,床旁超声与大型超声诊断仪的声像图表现无明显差别,对外伤性血胸有较高的检出率。根据病情需要,临床医师可在B超引导下行胸腔穿刺、引流,及早清除胸膜腔积血,且引流后可动态观察治疗结果[8]。本研究中ICU医师在床旁超声检查操作过程中通过超声引导进行胸腔穿刺,以抽取胸腔积液来明确诊断。

与超声科医师完成的超声检查不同,临床医师的应用要求快速、简单,集中于某个需要紧急判断和处理的具体问题,对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容易培训和推广[9-11]。对床旁超声临床应用认识的增加是推动急危重症超声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关键,几乎可以用于急危重患者全身所有部位的检查和评估。床旁超声被重症监护病房(ICU)医生称为“看得见的听诊器”,正逐渐走入重症疾病的诊断与监测中,在危急重症诊断、治疗、监测、检查等各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12]。随着超声仪器在临床的广泛的应用,和超声检查者不断积累的临床经验,床旁超声对胸部外伤的诊断准确性不断提高,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严重创伤的救治不仅要求超声检查安全、有效,更强调的是快速、方便[13],由临床医师取代超声科医师进行检查则能实现这样的目的。在本研究实施前,由超声诊断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对ICU医师按要求进行规范和系统的急危重症超声知识与技能指导与培训,使ICU医师掌握床旁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技术,具有与超声科医师相近的操作和诊断水平。国内也制订急诊超声标准操作规范[14],规范了培训和操作考核,故此,ICU医师完全可以胜任应用床旁超声进行疾病的评估和诊断。

由此可见,ICU医师掌握临床第一手资料,床旁超声对ICU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评估和临床诊断是快速且直接的,对多发伤合并血胸的早期快速诊断和救治具有明显优势和重要的临床价值。床旁超声诊断优于X线片检查,与CT诊断相近。床旁超声检查整个过程可以在5 min内完成,耗时均明显优于胸部CT及X线片检查,有利于ICU重症患者突发紧急情况和处理。由受过规范化培训的ICU医师来完成床旁超声,做出较准确的评估和快速的临床诊断,耗时较少,更符合医学上的金标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江,王瑞兰.肺部B超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及急诊中的应用[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12(6):631-635.

[2] Turner J P,Dankoff J.Thoracic ultrasound[J].Emergency Medicine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2,30(2):451-473.

[3] Dulchavsky S A,Schwarz K L,KirKpatrick A,et al.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oracic ultrasound in the detection of pneumothorax[J].J Trauma,2009,50(18):201-205.

[4] Ma O J,Gaddis G,Steele M T,et al.P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hysician experience with the FAST examination in reducing the use of CT scans[J].Emergency Medicine Australasia Ema,2005,17(1):24-30.

[5]中伟,张茂,罗汝斌,等.急诊医师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超声对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62(2):56-57.

[6] Mattox K L,Feliciano D V,Moore E E.Trauma[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3-191.

[7]洪玉才,张茂,何小军,等.急诊床旁应用超声FAST方案快速评估多发伤的初步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0):1066-1069.

[8]易建华,张茂,沈伟蜂,等.中心静脉导管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创伤性血胸的对照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8):860-861.

[9] Han D C,Rozycki G S,Schmidt J A,et al.Ultrasound training during ATLS:an early start for surgical interns[J].Journal of Trauma,1996,41(2):208-213.

[10] Ma O J,Gaddis G,Norvell J G,et al.How fast is the 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 examination learning curve[J].Emergency Medicine Australasia,2008,20(1):32-37.

[11] Brenchley J.Evaluation of focus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in trauma (FAST) by UK emergency physicians[J].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2006,23(6):446-448.

[12] Beaulieu Y,Marik P E.Bedside Ultrasonography in the ICU[J].Chest,2005,128(2):1766-1781.

超声在临床上的应用篇(9)

肾结核是属于泌尿系统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生率占肺结核疾病的15%以上,但在全部结核病死亡所占比例中,肾结核发生率比较向,达到26%。对于肾结核临床上传统诊断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临床上的症状表现,根据尿检中抗酸杆菌的检查情况以及静脉尿路过程中的造影情况或者逆行肾的造影情况。对此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于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肾结核患者170例进行B超声像图的检查诊断。目的是提高对于肾结核疾病声像图的认知程度,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分型,从而进一步地寻找出超声诊断肾结核疾病的发病规律,为治愈此病提供依据。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收集我院近8年肾结核患者170例,分析其临床上超声诊断情况。17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74例,年龄为最小者为12岁,最大者为65岁,平均年龄为37岁。所有患者中左肾结核占84例,右肾结核患者占70例,双肾结核患者占16例。

1.2检查统计170例所选患者中有20例否认有既往肺结核病史或者与结核患者接触史,其余临床上合并肺结核患者为24例,膀胱结核患者表现为16例,另外还有附睾结核患者10例。脊柱结核患者还有8例,肾结核患者在临床上均表现出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腰痛、血尿或脓尿等症状的出现。

1.3检查情况临床检查有肉眼或者镜下检查发现血尿者有98例,有膀胱炎患者刺激症状致使腰痛者表现27例。其余18例无明显症状发生,临床对患者进行B超体检时发现有肾积水症状。

1.4检查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及其静脉肾盂进行造影检查,同时还对尿抗酸杆菌进行常规检查以及进行尿结核菌常规培养,最后对组织病理学方面也相应地进行了检查。

2方法

本次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俯卧位检查,并对其左、右侧卧位和仰卧位也都进行了相应检查,同时对患者双肾脏也作了多切面和多角度的检查扫查,观察患者肾脏器官的形态、大小,对于患者肾脏的包膜情况,患者在肾检查时的回声情况,检查患者肾病发病时病灶的病症大小、肾病源的回声强弱等,确诊病情后进一步为治疗提供帮助。

3结果

3.1超声诊断情况统计170例临床肾结核患者中,通过B超检查诊断的患者总共有150例,最后结果符合率为88.2%,这其中有96例患者经手术后检测病理情况所得到证实,16例患者经活检提示患有膀胱结核病症,对此临床上采用抗结合进行治愈,18例患者在尿检中找到相对应的抗酸杆菌,20例患者尿检结核菌培养液呈现出阳性,后经抗结核药物治疗,病情得到基本控制。

3.2误诊及其他情况统计所选患者中有20例属于误诊,另外临床表现出单纯肾积水患者有6例,肾结石患者有4例,肾炎症性发生改变患者4例,肾肿瘤患者临床显示有4例,输尿管显示上段狭窄患者共2例。

3.3结果分析根据患者临床上的表现,肾结核患者在不同的病理阶段表现出的声像图特点和特征,肾结核患者的发病既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呈现出弥漫性的病灶情况,具体表现为在临床上按患者肾结核声像图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病症。

3.4统计学分析临床上整个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对170例肾结核患者的超声诊断进行t检验和x2查验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

4讨论

肾结核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肾特异性感染疾病,表现为约有85.0%的患者为单侧发生病变,其余为双侧发生病变。临床上表现为患者发病隐匿,如果医生不提高警惕可能会导致延误病情诊断。对肾结核的超声诊断发现其多数情况下继发于患者其他要害部位的结核,临床表现出比如肺结核和腰椎结核等部位,其中有超过90%的肾结核表现出原发于肺结核部位的病变,患者的结核杆菌经血液流行可以到达患者肾脏,结核杆菌最初表现为侵犯患者肾皮质部位然后进一步侵犯患者髓质和,引起患者体内组织在不同程度上的破坏,使结核结节向患者肾盏肾盂部位侵袭进而造成破坏,病变造成局部形成干酪坏死区进一步形成输尿管病变造成不同程度梗阻状况,为临床上诊断患者所表现出声超声像图发生改变的病理学基础。进一步的超声诊断可以表现为在患者肾内出现病原体的形态、大小以及回声体的病变情况,由于临床诊断上肾结核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的是随着患者肾结核的病理发生病变而呈现病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因此,超声声像图显示的情况是病原体既不像典型的肾积水病灶,也不像比较典型的肾结石、各类肿瘤、肾囊肿时的病灶,即所谓出现典型的“四不像”病原体,此时医生则应想到患者患有肾结核的可能性。因此做为医护人员能够了解患者肾结核发生病变的病理学原理,在超声诊断上就会表现出对肾结核声像图进行准确的分型和准确的判断,这样可以对早期肾结核病变情况做到早发现,进而早治疗。但在临床实践上,由于患病情况有时仅仅局限在患者肾皮质局部部位,病灶症状不明显,因此有时超声也很难发现。

参考文献

超声在临床上的应用篇(10)

【关键词】超声电导药物透入 内科 临床应用

1 超声电导药物透入技术的发展过程:

超声药物透入疗法是超声波治疗方法中的一种,最早文献报道超声透皮是在1954年, Felling er 和Schmidt利用超声成功导入氢化可的松药膏治疗手指关节的多发性关节炎。[1]20世纪80年代,体外研究证明超声波能够促进多种药物经皮吸收。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三位科学家在1995年8月美国《科学》第11期上首次报道了利用低频超声波成功地将胰岛素透入皮内的试验后, 利用低频超声透皮给药的研究引起广泛重视。随着对超声透入研究的加深,超声药物透入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多种促渗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经皮药物透入的效率和效能。[2]

由罗伯特.兰格开发的低频超声电导药物透入系统开创了强力透皮给药(active transdermal,AT)的新途径[3]。特别是将低频超声波、电致孔和离子导入三种物理促渗技术联合应用,大幅提高了组织透药速率,减少了对药物分子量和浓度的限制。研究表明300余种药物可以通过低频超声电导作用实现经皮透药。

国内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波透入某些药物。1964年北京医院应用超声波透入柳酸治疗手足癣,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进行了超声波透入药物的定位实验研究[4]。2003年由翁春晓博士自主开发的低频超声电导药物透入系统的专用设备―一超声电导仪问世。它实现了可程序化控制给药时间、深度、范围。设备于2003年进入临床应用,目前,低频超声电导药物透入技术的研究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5]。

为了有助于了解超声电导药物透入疗法及促进在临床上的应用,现将有关超声电导透入药物的临床近况,综述如下:

2 超声电导药物透入技术的内儿科临床应用

胡中等报告[6],采用超声正红花油透入治疗椎动脉供血不足68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80%。结论是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可明显提高椎动脉血流量,有效缓解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

张玉田等报告[7],采用超声电导方法经皮给予中药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合并肺炎30例,显效率50%,有效率40%,总有效率90%,并与常规抗炎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后者显效率40%,有效率53%,总有效率93.3%。结论是超声电导经皮给药经济、方便、无静脉使用大量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且取得了静脉使用抗生素同等的疗效,有推广价值。

梁建琴等报告[8],超声电导仪靶向药物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31例,治疗组采用抗结核药物化疗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2组均采用超声影像结果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是化疗联合超声电导仪靶向药物治疗颈部结节型和浸润型淋巴结结核疗效确切,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赵秋红等报告[9],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体表结核患者20例,治疗10-96d,平均48.55d;痊愈(体表结核完全消失或消除,无新发病灶)8例,有效(体表结核缩小60%以上,无新发病灶)10例,无效(体表结核变化不明显)2例;结论是超声电导仪局部透药治疗体表结核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马桂香报告[10],电超导中药经皮治疗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162例,治疗组用中药超声经皮透入法,对照组用口服西药升白细胞治疗,10天为1疗程。2组患者均在治疗后3、7、10天进行疗效观察。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是中药外治法可作为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的一种治疗途径应用于临床。

韩秀兰等报告[11],超声透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3例,治疗组应用应用超声透药疗法,观察组用常用的物理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是应用超声透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好、使用安全,副作用少。

讨论与结语

超声电导药物透入技术是采用离子导入、电致孔、超声空化等物理手段,在一定范围深度内使皮肤和组织形成进入靶位的人工生物通道;并在特定动能下,使药物粒子沿生物通道定量、定速、定向的进入病变组织和器官,形成药物高浓度浸润区,发挥药效,达到治疗目的。其作用特点是可产生药物在组织中的有效浓集和浸润,提高了药物对靶组织的作用;并能促进药物分子由细胞外向细胞内的转运,使一些细胞内作用的药物疗效大大提高。[5]

超声药物透入由于无痛、无创、安全、方便,在临床方面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国际医药界认定,超声电导靶位药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药物治疗方法相信在药物治疗方面,超声电导靶位透药作为一个崭新的给药方式,必将为临床医生开创一个更为广阔的临床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 杨云松等,透皮控释给药研究,高分子通报, 2002; 1:49

[2] Barry,-B-W;Novel mechanisms and devices to enable successful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Eur-J-Pharm-Sci.2001 Sep;14(2):101-14

[3] Mitragotri, S. ; Blankschtein, D. ; Langer, R. Ultrasound-mediated transdermal protein delivery, Science, 1995, 269, 850-853.

[4] 周万松,超声药物透入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应用声学,2001,1,

[5] 翁春晓,无创精确治疗技术―超声靶位药物透射,肿瘤微创治疗学,9(7)

[6] 胡中等,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椎动脉供血不足血流动力学研究,中华理疗杂志,2000,4(23),2

[7] 张玉田,超声电导经皮给药治疗恶性肿瘤合并肺炎疗效观察分析,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VOL,4(17),24

[8] 梁建琴等,超声电导仪靶向药物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观察,河北医药,2010,12,32(23)

[9] 赵秋红等,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体表结核患者的护理,结核病与胸部肿瘤,2010,2,122-124

上一篇: 社会调查实践 下一篇: 通信工程的定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