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及喂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6 16:18:27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篇(1)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分娩量将逐渐攀升,母婴同室病房护士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我科是我院母婴同室病区之一,每月分娩量350人次以上,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也要保证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质量。而保证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是保证母婴同室病房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为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我科设计了表格式新生儿日记,悬挂于床尾,指导产妇及家属实时记录新生儿喂养、排泄、特殊情况。应用于临床一个季度,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5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301例,采用单盲随机抽样将其分为对照组144例和观察组157例,年龄19~37岁,均无母乳喂养禁忌症,性别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对母婴给予常规护理和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新生儿日记辅助护理工作。由本科室护理人员共同讨论设计新生儿日记,悬挂于产妇床尾,指导产妇或家属实时准确记录新生儿喂养、排泄、特殊情况,护士在巡视病房时从新生儿日记上及时了解新生儿喂养、排泄情况,根据情况给予及时干预。

1.2.1新生儿日记的格式设计 采用32开纸张,表格纵向设计,为7列×18行,表格上有眉栏,表格下有眉脚,见图1。

图1 新生儿日记格式

注:新生儿按需频繁哺乳,一般24h喂8~10次,建议纯母乳喂养,吸吮时间从5min逐渐延长至7min、10min、15~20min,一般不超过30min。

1.2.2新生儿日记的记录方法 ①眉栏各项由责任护士填写。②表格各项由家属或产妇哺乳结束后记录喂奶的时间、新生儿吸吮时间次数、奶水不足时补充配方奶的量、大小便次数,如有特殊情况随时记录,页码续写。责任护士巡视病房时阅读新生儿日记配合与家属产妇交流以评估新生儿喂养、大小便及特殊情况。

1.2.3使用对象及要求 ①新生儿日记的使用对象:住院期间母婴同室病房中的新生儿。②新生儿日记的使用要求:家属或产妇识字并能按新生儿日记记录方法及时准确地记录。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士关注、指导新生儿喂养及排泄情况所需工作时间。②设计并发放护士自身工作满意度和产妇的满意度问卷,比较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服务的满意度。③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第3d母乳喂养成功、奶胀、正常新生儿因喂养不当发生低血糖情况,在母乳分泌充足的情况下给予纯母乳喂养;母乳分泌不足的情况下给予母乳喂养每次大于20min,哺乳大于6次/d为母乳喂养成功;发生Ⅱ~Ⅲ度奶胀及母乳喂养不充分为母乳喂养失败。

1.4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士关注、指导新生儿喂养及排泄所需时间比较:使用新生儿日记后护士在关注、指导新生儿喂养排泄等情况所需工作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

2.2使用新生儿日记前后产妇对护理满意度比较:使用新生儿日记后产妇的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4 ,P

2.3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情况比较:使用新生儿日记后,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提高,奶涨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42,P

3 讨论

3.1新生儿日记用来记录新生儿喂养、排泄及特殊情况,由产妇及家属记录,方便易行,直观明了。

3.2低血糖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疾病之一,持续时间>30 min的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坏死[1]。新生儿低血糖常缺乏特定的临床表现,无症状者为有症状者的10~20倍,故极易被忽视。而喂养不足、延迟喂奶是新生儿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2]。护士关注新生儿喂养的情况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新生儿日记的使用,可以很直观的发现喂养不足的情况存在,并及时干预,节约护士询问产妇及家属新生儿喂养所需要的护理工作时间,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减轻因担心产妇家属的责任心不强、知识缺乏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的心理压力,增加了护理安全。

3.3新生儿大便的排泄次数是反映新生儿喂养情况的间接指标,新生儿大便的排泄有利于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可以间接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通过新生儿日记记录的新生儿排泄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喂养不足的新生儿,通过积极护理干预对于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3.4通过阅读新生儿日记,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责任护士通过阅读新生儿日记可以了解单次母乳喂养时间,并结合手法挤奶评估母乳的分泌情况,有助于发现产妇喂养方法的不当、及母乳分泌的相对不足等情况。据统计,凹陷是影响母乳喂养成功和降低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3]。虽然凹陷者在母乳喂养方面存在很多困难,但只要产妇有母乳喂养的信心与决心,同时有专业人员的正确指导与及时帮助,以及家庭、社会的支持,彼此密切配合,绝大多数凹陷者都能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4]。在使用新生儿日记后,护士可以随时了解缺陷的产妇实际母乳喂养的情况,给予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与决心,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及时的帮助,使母乳喂养率得到提高,并满足新生儿对成长发育的需求、减少奶胀的发生,增加了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5通过新生儿日记记录的新生儿喂养及排泄情况,亦可以间接评价责任护士工作质量,便于管理者督查。

总之,本研究应用新生儿日记评估新生儿的喂养及排泄情况,并根据产妇的泌乳及新生儿日记记录的情况判断产妇的母乳喂养执行情况及需要进行干预的情况,制订适合产妇的个性化指导方案。研究发现,结合使用新生儿日记的工作模式可以改善母乳喂养情况,节约护士工作时间,减轻工作压力,有助于针对产妇喂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干预,值得在母婴同室病区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琦新.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与防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 16(2):109-110.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篇(2)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ted National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UNICEF)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提到纯母乳喂养能满足 6 个月龄以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明确了"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的目标,并提出了"加强爱婴医院建设管理,完善和落实支持母乳喂养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行母乳喂养"的策略。但近年来我国母乳喂养率有下降的趋势[2]。但目前全球各个国家的纯母乳喂养状况不容乐观,和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时间还有一定距离。黄秀永调查发现[3],德保县农村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40.74%,影响因素主要有风俗习惯,因做农活不能保证哺乳时间,母亲外出打工,内陷、扁平,自觉乳汁不足、担心营养不够等,因对婴儿护理不当而发生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脓疱疮、新生儿脐炎甚至败血症等。本文对德保县农村初产妇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和需求进行调,旨在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他们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水平和重视,对婴儿进行科学喂养,减少母婴并发症,以促进农村初产妇身心健康和婴儿正常生长发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6月,对在德保县人民医院、城关镇卫生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16例,入选标准:①入院后2 d内;②无认知障碍及精神病史。年龄21~32岁,平均(25.66±2.71)岁,职业均为农民,学历:小学15例,初中53例,高中48例。

1.2方法 查阅有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并经专家审阅、修改。该调查表在正式发放问卷调查表前进行预试验,结果а系数为0.80,重测信度为0.85。该调查表内容有: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和需求、知识来源等4个方面。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包括:正确哺乳姿势、如何预防溢奶、什么叫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有哪些优点、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婴儿添加辅食的时间、添加辅食原则、婴儿用的餐具多久应消毒一次、婴儿口腔护理方法、脐部护理方法、婴儿正确洗澡方法、正常婴儿每天大小便次数、预防臀红方法等13个问题。在认知方面,每个问题分别设有完全不知道(从未听说过)、不知道(听说过但不一定正确)、知道(从电视、网络、书刊等看到过或听医护人员说过,内容正确但不完整)、完全知道(从电视、网络、书刊等看到过或听医护人员说过,内容完整、正确)。在需求方面,每个问题分别设有完全不需要、不需要、需要、非常需要,均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 分别计1~4分,分数越高表示受测者认知和需求越高。获得知识来源设有医护人员、母亲、网络、电视、家婆、书刊杂志、朋友、同事,可多选。在调查表前,向调查对象说明目的,并征得同意后发放调查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发放问卷调查表116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有效问卷100%。

1.3评分方法 认知评分方法:13项内容满分为52分,46~52分为优秀,36~45分为良好,31~35分为及格,

2结果

农村初产妇对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认知情况:良好8例(6.89%),及格14例(12.09%),不及格94例(81.03%)。需求情况:需要84例(72.41%),不需要32例(27.59%)。知识来源:通过母亲、网络、电视、家婆、书刊杂志、朋友、同事获得60例(51.72%),通过医护人员获得6例(5.17%),无任何来源50例(43.10%)。

3讨论

婴儿尤其是刚出生的新生婴儿,由于各个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适应能力差,而生长发育速度快,需要的营养又多,如果喂养不当极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营养不良;同时,因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只有IgG,机体免疫功能差,如果护理不当易并发各种感染性疾病。国内报道[4],纯母乳喂养婴儿可有效预防因腹泻和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住院。李凡报道[5],来自农村的新生儿患败血症以挑马牙感染、挤压乳腺致蜂窝组织炎、皮肤烧灼伤为主。婴儿的喂养和护理完全依靠其母亲及其他照顾者对喂养和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执行率。杨巧玲报道[6],初产妇产后1 w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有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社会支持等,产妇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她们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越高。知识是行为的基础,只有产妇及其配偶、家人掌握科学的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才能支持并做好婴儿科学喂养和正确护理婴儿,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然而,本文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产妇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不及格率高达81.03%,总需求率为84.48%,知识的来源主要通过母亲、网络、电视、家婆、书刊杂志、朋友、同事获得占51.72%,通过医护人员学习的仅为5.17%,而无任何来源占43.10%。由此说明,农村初产妇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缺乏,需求率高,部分无任何知识来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没有任何团体对农村育龄妇女进行有关婴儿科学喂养及护理知识培训;②基层医院开设的孕妇学校没有这方面知识。德保县农村初产妇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水平偏低,除了希望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外,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农村初产妇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对婴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认知程度,改变观念,提高她们对婴儿科学、合理喂养及正确护理方法,对促进母亲身心健康及婴儿正常生长发育有着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人民出版社,2010:139-144.

[2]杨梅,刘娜,杨昌友,等.中国西部 5 省农村婴儿纯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035-1037.

[3]黄秀永,陆青梅,农玉碟,等.德保县农村婴儿纯母乳喂养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7):48-48.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篇(3)

母乳含有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有助于提升婴儿抵抗力和免疫力,提高其消化功能,是婴儿理想食物,也可减少过敏等症状发生;对产妇来说,母乳喂养可促进子宫收缩,有利于产后出血的预防,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风险,但多种因素可导致母乳喂养失败,需加强干预[1]。本研究就新生儿母乳喂养护理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2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分娩后产妇,按照随机抽样法将产妇分为常规干预组和强化干预组。所有产妇无母乳喂养禁忌,均实施母婴同室。

其中对照纳入37例,年龄25~37岁,年龄平均值(28.73±2.28)岁。体重42~84 kg,体重平均值(63.58±4.32)kg。阴道分娩、剖宫产分娩分别有30例和7例,

强化干预组纳入38例,年龄25~38岁,年龄平均值(28.21±2.09)岁。体重42~84 kg,体重平均值(63.54±4.12)kg。阴道分娩、剖宫产分娩分别有30例和8例。

两组产妇基线资料包括年龄和体重、分娩方式经χ2检验、t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常规干预组行产后常规护理和指导;强化干预组在产后常规护理和指导基础上增加新生儿母乳喂养护理。①宣教和心理疏导:说明母乳喂养的优势,结合产妇文化、心理、分娩方式、职业等做好心理疏导,使其明确母乳喂养的优势,树立母乳喂养信心[2]。②传授技巧:产后1 h内新生儿接触母亲,24 h内频繁吸允,并按需哺乳。指导产妇采取舒适,如侧卧、环抱或交叉、摇篮式等,可根据产妇自身舒适度进行选择。用C字形方法托住,用对婴儿口周围进行刺激,使其建立觅食反射,使婴儿可将和大部分乳晕含在嘴中。③营养和休息:指导产妇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水分摄入,充足休息和睡眠,保持心情愉快。④缺陷护理:对内陷者,可用空针筒或牵拉器吸出,并用乳贴喂奶[3]。

1.3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①产妇满意率、母乳喂养率;②第一次泌乳时间、24 h内平均泌乳量。

满意调查表出院前发放给分娩后产妇填写,调查内容包括对护理人员健康宣教、母乳喂养技巧传授、服务态度等的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分,得分≥9分:非常满意;7~8分:比较满意;

1.4数据处理 分娩后产妇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产妇满意率、母乳喂养率采取的为χ2检验(百分比表示),第一次泌乳时间、24 h内平均泌乳量采取的为t检验(x±s表示)。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

2 结果

2.1产妇满意率、母乳喂养率比较 强化干预组产妇产妇满意率、母乳喂养率显著比常规干预组高,比较后差异显著,P

2.2 第一次泌乳时间、24 h内平均泌乳量比较 强化干预组第一次泌乳时间、24 h内平均泌乳量显著比常规干预组好,比较后差异显著,P

3 讨论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较多,如产妇凹陷、扁平或发育不良等均可导致吸允难度增加;母乳喂养知识的缺乏可影响正常喂养;部分产妇担心母乳喂养可导致体形难以恢复[5-6];另外,剖宫产也会明显降低母乳喂养率。针对上述因素,加强对产妇个人的干预,对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使其明确母乳喂养的优势,建立母乳喂养的自信,辅以必要的母乳喂养技巧的传授,如及早接触和吸允,按需哺乳、有效刺激等,可确保泌乳素分泌,保证泌乳量充足,掌握良好的喂养技巧,促进母乳喂养率的提高,保障婴儿健康成长[7-8]。

本研究中,常规干预组行产后常规护理和指导;强化干预组在产后常规护理和指导基础上增加新生儿母乳喂养护理。结果显示,强化干预组产妇产妇满意率、母乳喂养率显著比常规干预组高,第一次泌乳时间、24 h内平均泌乳量显著比常规干预组好,说明在产后常规护理和指导基础上增加新生儿母乳喂养护理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及早泌乳,增加泌乳量,可提升产妇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洁,张齐放.不同干预方法对缓解新生儿足底采血疼痛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32):3651-3652.

[2]周F怡.纯母乳喂养正常足月新生儿血胆红素增高的护理方法及效果[J].吉林医学,2014,12(22):5037-5038.

[3]刘燕.新生儿母乳喂养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31-32.

[4]李海兰.母婴床旁护理对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24(3):245-245,246.

[5]李华.影响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2014,22(15):64-64.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篇(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41-01

重力鼻胃管饲是早产儿最佳的管饲途径[1]。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重力鼻胃管饲喂养早产儿80例,效果满意,现将喂养及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产科早产顺产或剖宫产出生的早产儿8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56例,女24例;孕周最短30周,最长34周,平均(32.5±2.1)周;出生时体质量最轻l 500g,最重3300g,平均(2130.5±223.1)g。

1.2 病例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出生体质量≥1500g,≤3300g;(2)孕周≥30周≤34周;(3)出生后时无窒息抢救史,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

1.2.2 排除标准 (1)排除合并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者;(2)排除合并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者;(3)排除合并有重要脏器并发症者;(4)排除不能经口喂养需全胃肠道外营养者。

1.3 方法

1.3.1 喂养方法 由于早产儿尤其是34W以下早产儿出生后吸吮及吞咽功能相对较差,不能正常吸吮,因此需给予静脉营养,在不能够耐受经口喂养时给予间歇性重力鼻饲喂养法。首先选择内径为lmm前端带侧孔的细软硅胶胃管一根,并将胃管下端用生理盐水浸泡,然后经口腔插入胃内,(测量胃管方法为鼻根到耳垂再到剑突和脐部的中点)将剩余端用胶布固定于面颊部,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将奶汁倒入接胃管的注射器内,依靠营养液的重力作用自然流入胃内,最后用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将其固定牢靠[2-3]。重力鼻饲喂养法开始时间一般依据早产儿胎龄、日龄、体质量、吸吮能力、病情的变化而定,奶量的添加根据其耐受能力而定。

1.3.2 护理方法

1.3.2.1 置管护理 临床护理人员必须要有娴熟的胃管插管技术,由于早产儿体质娇嫩,插管不当易造成小儿口腔、食管的损伤,因此在插管时应做到动作轻柔、准确无误无损伤的一次性插管[4]。切忌暴力插管。此外,在第一次插管时应注意小儿是否有食管畸形。由于新生儿吞咽反射极弱,插管时易误插入气管,因此插管时应密切观察小儿是否出现紫绀及呼吸变化,以避免窒息及误吸的发生。

1.3.2.2 鼻饲管护理 在早产儿的重力鼻饲喂养过程中要注意对鼻饲管的护理,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喂养,每次注奶前先回抽胃液,以确保胃管在胃腔中,并观察有无残存的奶量,对胃残存奶量超过上次喂奶量1/3者,应立即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延长喂奶间隔时间或减少奶量。如喂养过程中奶汁流通不畅时,应立即检查胃管位置,切不可以用力将奶汁推入。加强口腔户理,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留置胃管超过48h需更换。

1.3.2.3 非营养性吸吮 采用非营养性吸吮(NNS)给早产儿以感觉的刺激,兴奋迷走神经,刺激胃肠道G细胞释放胃泌素[2]。NNS的训练能帮助建立有节律的吸吮和吞咽模式,减少因胃管喂养造成吸吮及吞咽功能的减弱和消失,并通过兴奋迷走神经,促使肝、胆、胰等活动,改变胃肠调节肽的水平,在不增加能量摄取的情况下,使生长加速,有助于从胃管喂养过度到经口喂养。

2 结果

本组80例早产儿共发生喂养不耐受18例(22.50%),其中呕吐2例,占2.50%;腹胀8例,占10.00%;胃残余量>30% 6例,占7.50%;胃内咖啡物2例,占2.50%。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尤其是早产儿吸吮及吞咽反射弱,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相对发达,胃肠道动力弱,胃排空延迟,因此对喂养方式的要求比较严格。重力鼻胃管饲是早产儿最佳的管饲途径。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早产儿不能经口喂养者宜给予间歇性重力鼻饲喂养法,由于小儿生理的特殊性,因此对于给予间歇性重力鼻饲喂养法的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应给予相应的置管护理、鼻饲管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等护理措施[6]。本组结果表明,80例早产儿共发生喂养不耐受18例(22.50%),其中呕吐2例,占2.50%;腹胀8例,占10.00%;胃残余量>30% 6例,占7.50%;胃内咖啡物2例,占2.50%。本组早产儿经间歇性重力鼻饲喂养法喂养及护理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参考文献

[1] 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0.

[2] 白玮,刘海云,连建华,等.68例新生儿呕吐非病理性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7):62-63.

[3] 张晓芹,刘红,牛秀艳.新生儿经121胃管放置途径的合理性观察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39-40.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篇(5)

结果: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9.17%,喂养不耐受的原因主要是早产、低体重、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和感染。

结论:多种原因可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在围产期应注意预防,一旦发生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应针对原因,尽早给予治疗及护理干预,以改善症状,保证新生儿的营养供给,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39-02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是指新生儿时期,不同疾病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而致喂养困难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新生儿营养对其生长发育及疾病的抵抗能力有着重大影响,所以新生儿一旦发生喂养不耐受,医护人员就应高度重视,分析其原因,并尽早给予治疗及护理干预,以增强新生儿体质,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本文就我科收治的54例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病原因和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发现导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和有效的护理方法,现就分析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年中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4例喂养不耐受患儿。其中男性28例,女性26例,占同期我院出生婴儿(589)的9.17%。

1.2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目前学术界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大多采用黄瑛建议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①频繁呕吐(≥3次/日),②奶量不增或减少(>3天),③胃潴留(潴留量>前次喂养量的1/3)。

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

2结果

54例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中早产儿32例,占59.26%,低体重儿26例,占48.15%,宫内窘迫22例,占40.74%,新生儿窒息23例,占42.59%,感染(宫内感染和出生后的感染)20例,占37.04%。详见表1。

3讨论

3.1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通过分析以上结果,可以发现导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原因,也可以说高危因素主要有:①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多数的早产儿体重在2500g以下,有的甚至在2000g以下,由于早产,婴儿的胃肠动力与胃肠功能的成熟度低,容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的情况。并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胃肠功能成熟程度就愈低,发生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机率就愈大。②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这主要是由于缺氧所致,因缺氧时,机体将血液主要供给重要脏器的需求,如心、脑、肾等,这就使胃肠道的的血供减少,处于缺氧状态,造成了胃肠道功能的紊乱。严重的缺氧还会造成缺氧缺血性脑病,这会进一步影响胃肠道的功能。有研究表明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胃肠道的电节律发生紊乱,使胃肠动力减弱,易发生喂养不耐受。③感染,包括宫内感染和出生后各种感染性疾病。

3.2护理干预措施。

3.2.1加强环境管理,减少刺激因素。首先,要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特别是对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适宜的温度尤为重要,应使室温维持在23-27℃,使婴儿的体温维持在36-37℃,必要时可使用暖箱来保持婴儿的体温。其次,减少噪音和光线对婴儿的刺激,因为噪音和光线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婴儿的呼吸、心律、血压产生剧烈的波动并影响生物钟的节律,产生睡眠剥夺,使交感神经兴奋,不利于胃肠激素的分泌,影响了胃肠功能。

3.2.2合理的喂养方式。①喂养指导。指导患儿母亲正确的喂养知识,并注意观察喂奶时有无不耐受喂养情况。嘱母亲喂食时采取半卧姿势,喂食时间≤15~20rain,每次喂食后轻拍婴儿的背部使其打嗝,防止返流时误吸。②适当的喂养时间。临床上以婴儿胃肠蠕动开始和胎粪的排出为开始喂养的指征,因为过早的开始喂养,容易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食道返流、吸入性肺炎、呕吐、腹胀等等,但过晚喂养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成熟。③选择合适的乳类。特别是对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喂养,更要注意首选的是母乳,其次是配方奶粉,并要注意应从稀到稠,从少到多,给新生儿的胃肠道一个适应的过程。④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指在早产儿生后24小时内给予较少量的奶水喂养,主要是针对早产儿使用,因为早产儿的胃肠功能不成熟,早期微量喂养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早产儿不能经口喂养时,让其吸吮未开孔的橡胶称为非营养性吸吮,研究表明,非营养性吸吮,能促进早产儿胃泌素的分泌,促进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成熟,提高胃肠道营养耐受性。

3.2.3刺激排便。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常伴随排便不畅,刺激排便能促进结肠动力成熟及胃排空、畅通排泄途径。刺激排便与非营养性吸吮相结合能尽快的诱导胃肠功能成熟,明显缩短胃肠功能成熟的时间。

3.2.4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新生儿出生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要有一个过程,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制度,对合并其它疾病的患儿要积极治疗,以提高患儿的体质,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的发生。

4结论

喂养不耐受在新生儿中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喂养问题,多种原因都可以导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我们的医护人员应针对这些原因,从围产期开始,就要注重预防,尽可能的避免早产、缺氧和感染等这些高危因素,一旦出现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情况,临床上要及早采取干预措施,诱导胃肠功能成熟,严格护理操作规范,提高护理质量,密切配合医生,使新生儿能尽早地恢复到正常的喂养状态,保证新生儿的营养供给,促进新生儿的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何桐爱.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9):41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篇(6)

呕吐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原因复杂,可分为病理性呕吐与非病理性呕吐,前者症状多明显,易被发现,往往得到及时的诊疗,痊愈率较高,后者多由人为因素所致,症状较轻。非病理性新生儿呕吐因致症状因素不易被发现,不能及时排除,患儿呕吐症状不能缓解,易引起患儿家属的恐慌、焦虑,是引起纠纷的重要因素,因此总结新生儿呕吐非病理性因素,及时排除显得非常必要[1]。本次研究就某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接产并发生非病理性呕吐新生儿81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致症原因与预防、处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某院2011年2月~2013年12月共接产新生儿1998例,共发现非病理性呕吐者81例(男45例,女36例),胎龄37~41+5w;体重3.6~4.4kg,平均(3.83±0.34)kg;剖宫产23例,自然分娩58例。排除标准:早产儿、窒息儿,病理性因素致呕吐者。

1.2方法 采用行为观察法,所有新生儿均行常规护理,对其家属及产妇给予常规医嘱,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分别于清晨、午后、小夜行常规查房,对出现呕吐的新生儿提高监护标准,排查原因,对病理性呕吐对症治疗,对不明原因的呕吐进行备案,填写设计好的非病理性呕吐新生儿资料表,包括新生儿一般资料如胎龄、性别、质量、Apgar评分、分娩方式等[2]。对非病理性呕吐患儿,分别于上午、中午、下午、小夜、大夜进行监护,由护士长、责任组长进行评估,执行相关护理,积极排查原因,并将分析、排查、转归结果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表格的内容包括呕吐时间、呕吐物的性质与质量、呕吐原因、排查时间、消除时间、呕吐终止时间、转归时间等。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数(n)与率(%)表示。

2 结果

2.1新生儿呕吐非病理因素 81例非病理性呕吐新生儿共排查出93例次非病理性因素,人均1.15例次;其中喂养过量、喂养方法不当、啼哭判断发生率较高,占非病理因素构成比较高(见表1)。其中喂养过量表现为产妇及家属担心新生儿饥饿,增加喂养量、喂养次数所致;喂养方法不当主要表现为喂奶姿势不当、喂养后未拍背等。

2.2 新生儿非病理呕吐发生、排查发现、好转、转归时间分布 新生儿发生非病理呕吐发生在出生后第1d居多,发生59例,占72.84%,发生呕吐后均在当日内排除原因并好转,其中43例当日转归(见表2)。

3 讨论

3.1非病理性新生儿呕吐因素

3.1.1喂养过量 胎儿分娩前与母体通过脐带进行营养输送,出生时体内仍带有充足的水、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足够满足大部分营养需求,因此出生后数日不宜喂养过多,只需要摄取少量的初乳即可。产妇出于"爱子心切",担心新生儿营养不足、饥饿,增加喂养的次数及量,而新生儿此时也因本能的吸允,不能自我控制摄入量,此时极易致喂养过量,自然容易发生呕吐。本次研究中喂养过量例次发生率41.98%,占因素总例次36.56%。

3.1.2喂养方法不当 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病房均实行母婴同室,加之独生子女众多,新生儿出生时便备受关注,陪护人员较多,且大部分未有新生儿喂养经验。一般来说喂养时稍微抬高头部,喂养过后进行适当的拍背有利于奶液的进入,喂养后采取侧睡,以免溢奶或呛咳造成窒息,可有效抑制减少呕吐的发生。本次研究中喂养方法不当例次发生率40.74%,占因素总例次35.58%。

3.1.3啼哭判断失误 致新生儿啼哭因素较多,除饥饿外,不舒服、环境过热、大小便、甚至是"皮肤饥饿"渴求拥抱等,都可能致新生儿啼哭[3]。产妇及陪护因经验不足,发现新生儿啼哭时,排查尿布后未见异常,便武断的认为是饥饿导致的,采取增加喂养或摇动摇篮措施,未能准确的排除原因,致新生儿呕吐。本次研究中共发生14例次发生率17.28%,占因素总例次15.05%。

3.1.4护士相关指导不及时 产房护士因工作繁忙等原因,相关指导可能不及时,且部分新生儿家属出于种种考虑,并未有自动问询的意愿,新生儿发生呕吐甚至是呕吐不止时才反应过来。本次研究中共发现相关指导不及时致新生儿呕吐2例。

3.1.5非病理性新生儿呕吐发生时间 本次研究中出生后第1d发生呕吐59例(占72.84%),第2d14例(占17.28%),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后3h是首次喂养的最佳时间,此后每隔3h喂养一次为宜,此时因喂养过量、次数过多致呕吐的比率较高。

3.2预防、排查新生儿非病理性呕吐对策

3.2.1预防对策 新生儿肠道功能尚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差、身体抵抗力弱,科学、高质量的护理非常重要,为预防非病理性呕吐可采取以下措施。定时、定量喂养,以出生后3h、每隔3h喂养1次为宜,当新生儿不哭、不闹即可,采用竖喂式为佳;创造光线、温度适宜的环境等[4]。

3.2.2排查 新生儿发生呕吐,首先应考虑病理性因素,在检查尿布、周围环境后,逐一排查,一般来说喂养过量、喂养方法失当是常见的呕吐因素。

3.2.3加强相关培训 新生儿护理要求较高,医院应加强相关指导,对新生儿加强监护;积极开展相关培训,于产前为产妇及其家属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护理教学提高产妇及家属护理能力;加强护理工作管理,提高护理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蒋春艳.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呕吐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235-236.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篇(7)

在临床护理中, 作者发现剖宫产术后的母乳喂养成功率较正常分娩的母乳喂养成功率要低很多, 而母乳内含有最适合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营养因子, 与其他喂养方式相比较, 具有较多的优点[1]。 世界卫生组织更是将母乳喂养作为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2]。 因此, 本文通过对剖宫产术后母婴喂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干预措施, 极大的提高了母婴喂养的成功率。

1 影响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的主要因素

1. 1 产妇自身因素 由于术后受到限制, 腹部刀口的疼痛, 术后产妇自身和家人对其娇惯心理, 产妇排斥喂乳。

1. 2 产妇喂哺的信心不足 缺乏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长辈们的传统观念影响, 造成错误认知, 对母乳缺乏自信心。

1. 3 产后未做到有效成分的早吸吮 产妇及家人因为缺乏哺喂方面的专业知识, 错误的认为产后前几天没有乳汁加之术后产妇极不愿意活动, 大多采取勺或奶瓶喂水及奶粉, 造成新生儿吸吮时间过晚, 而吸吮刺激对射乳期的建立有关键作用。

1. 4 母婴健康的影响 母亲患病使精神焦虑食欲差、休息不好、营养不足、均可导致乳汁分泌减少, 或因病用药暂时不能喂哺, 新生儿患病影响吸吮。

1. 5 营养缺乏 乳汁分泌不足, 乳汁的来源的物质基础是充分足够的营养物质, 剖宫产产妇因为手术失血较多, 术后初期进食限制都可造成母乳分泌的不足。

1. 6 社会及环境因素 产妇喂哺成功率与其受教育程度、家庭地位、经济条件、家庭和睦程度都紧密相关, 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更易接受护理人员的知道, 且自制性、独立性方面明显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产妇, 而家庭地位高、经济条件好、家庭和睦的产妇心情愉快、营养储备充足, 没有过多的忧虑、烦躁等负面情绪, 反之, 因为缺乏家人的有力支持, 过多的负面情绪影响, 乳汁分泌大受影响, 直接导致乳汁不足。

2 为促进母喂成功采取的相应措施

2. 1 对术后产妇使用术后镇痛技术, 减轻疼痛, 普及母乳喂养喂养知识, 让产妇及家属明确了解母喂对母婴的好处, 比如:母乳喂养对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富含抗体可以增强婴儿的抵抗力, 促进母婴感情交流;减少母亲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利于子宫复旧;有避孕作用;经济方便等。

2. 2 从孕期保健就开始普及母婴知识, 帮助乳母建立母喂的自信心, 向产妇详细介绍早吸吮母乳对新生儿的巨大好处, 告诉产妇要相信科学, 采用一定方法 喂哺, 一定会有充足母乳喂养新生儿, 使其树立足够的信心。

2. 3 指导产妇正确哺喂姿势, 早开奶。在产后第一时间内吸吮母亲, 以便婴儿形成记忆, 利于以后哺乳。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母乳喂养指导, 帮助母亲用合适的喂哺新生儿, 一般有躺式和坐式, 指导母亲如何让婴儿正确含吮, 有效吸吮母乳。喂奶时间长短由婴儿确定。婴儿吸空一侧后, 再吸另一侧, 使乳腺管保持通顺, 分泌更多的母乳。

2. 4 指导孕产妇及家人做好孕产期营养保健, 保持心情愉悦, 合理营养, 杜绝产科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 做好心理护理、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同时做好新生儿护理, 避免新生儿患病。

2. 5 做好孕产期保健工作, 在孕产妇孕期做好饮食营养指导, 使其能科学饮食, 储备充足营养, 能耐受分娩过程中失血、短暂禁食对哺乳的影响。指导科学的护理及按摩, 刺激乳汁分泌, 预防乳腺炎, 皲裂。在哺乳期禁止使用肥皂擦拭, 佩戴棉质舒适乳罩, 避免挤碰撞。每一次哺乳结束不要强行用力拉出, 每次哺乳两侧交替进行, 吸空一侧再吸另一侧, 防止乳汁淤积, 影响泌乳。

2. 6 做好产妇心理护理, 使其保持良好心态。在产妇分娩后要指导其家人更多的体贴关怀产妇, 使其得到安慰, 能正确面对所处的新状态, 快速接受新生儿, 真正理解做好母乳喂养对新生儿和自己带来的巨大好处, 树立喂哺信心, 同时指导产妇合理的饮食, 进食足够的粮米、蛋类、肉类、豆制品、牛奶、蔬菜等, 多喝汤, 餐间多饮水, 加餐2~3次/d, 烹制方法多采用烧、煮、炖, 少油炸, 可以用催乳验方, 如鸡、肉、骨头熬汤等[3]。

通过适时护理干预, 本院妇产科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剖宫产手术320例, 产妇除去因传染性疾病无法喂哺5例, 失血过多身体极度虚弱乳汁不足2例, 新生儿因病无法喂哺2例外, 其余311例均获得母喂成功。

参考资料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篇(8)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但是早产儿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特别是早产低体重儿,严重影响早产儿体重的增长及生长发育。近年来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有了较多新的进展,现将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判断标准

目前学术界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不统一,董梅等[1]等认为,低出生体重儿出现下述情况之一,且无其他并发症,可考虑为喂养不耐受:1)多次出现喂养后呕吐、 腹胀,胃残余 > 喂入量的 30%,胃内咖啡样物;(2)被禁食 >2 次;(3)第 2 周末每次喂入量 前次喂养量的1/3)。

2 喂养不耐受的干预进展

2.1 护理干预

2.1.1 喂养

2.1.1.1 喂养乳类 早产儿喂养首选母乳。但因母乳喂养摄入的营养成份不够早产儿生长所需,有造成胃发育不良等。王晨等[2]研究显示,母乳强化剂含有蛋白质、钙、磷、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混合成分,可弥补母乳的不足。

2.1.1.2 开奶时间 对一般情况好无并发症的极低体重儿主张生后 4 小时开奶,有宫内窘迫、窒息的早产儿禁食 1 ~ 3 天后开奶, 禁食期间静脉补充能量, 以保证热卡的提供。发生喂养不耐受( 呕吐 、腹胀 、胃内咖啡色液等) 立即停喂[3] 。Terrin 等[4]对喂养时胃残留 >40% 的早产儿分别采用禁食和微量喂养 6 ~12mL/(kg・d),发现微量喂养恢复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住院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均较禁食患儿明显缩短,认为早期微量喂养适宜在早产儿中使用。早期微量喂养指在早产儿生后 24h 内给予较少量的奶水喂养,奶量从 0.1~24mL/(kg・d)开始,作用并不是为低体重儿早期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而主要是在其出生早期能够有效地接受肠内喂养之前滋养胃肠粘膜,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因此称为启动性喂养[5]。目前多主张早产儿出生后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尽早开始微量肠道喂养[6]。

2.1.1.3 喂养的方法 杨柳青等[7]通过对VL-BW进行3种不同喂养方法的观察,发现间歇持续鼻饲喂养,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最低,达到完全胃肠营养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最短。间歇持续输注法是采用输液泵输注,时间可以维持30min~2h,根据患儿耐受情况间隔1~4h输注[8]。于颖等[9]研究表明,间歇持续输注法发生胃食管反流、残留、周期性呼吸与呼吸暂停的机率明显低于常规鼻饲。钟世冰等[10]报道,小剂量红霉素 + 经胃管泵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早产儿喂养困难,患儿鼻饲时间缩短、更符合早产儿胃的生理排空、奶量增加快、过渡至正常喂养时间较对照组短、体重增长更快、住院天数减少。

2.1.2 非营养性吸吮 有研究证实非营养性吸吮能够促进新生儿胃肠激素的分泌和增加胃肠动力,对新生儿消化道的成熟起正性促进作用[11-12] 。高琳[13]报告显示,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能提高吸吮、吞咽功能的协调性,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李春华[14]研究表明,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以及肠道营养达到 418. 4kJ/(kg・d)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摄入奶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残奶量、呕吐和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2.1.3抚触护理 有研究[15]表明,腹部抚触能增加迷走神经的张力,刺激胃肠道释放胃泌素,促进胃肠蠕动及胃黏膜生长,从而减轻肠胀气及腹胀,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具体方法:餐后30min腹部按摩,以手掌心接触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速度、压力适中,3~4次/d,10~15min/次。抚触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若出现哭闹、面色改变、呕吐时应暂停抚触。

2.1.4 护理 早产儿由于胃容量小,胃肠蠕动能力弱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和呕吐。有研究[16]表明,俯卧位是改善早产儿肺功能及胃肠功能的适宜。俯卧位时早产儿肺的顺应性及潮气量得到改善,气道阻力明显降低,胸廓运动的不协调性减少,肺泡膨胀,氧合功能增强,气体交换增加,动脉血氧饱和度升高,组织供氧量增加,从而减轻了胃肠黏膜缺血缺氧状态,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胃食管反流,降低呕吐发生频率[17]。具体卧位方法:喂奶后置俯卧位,头部抬高倾斜 15°,四肢呈蛙状,手可以触摸到脸部,头偏一侧, 头部交替偏左或偏右, 床单位做成“鸟巢”状,每天俯卧位时间 14~ 16h ,在治疗、喂奶、皮肤护理等情况下除外。

2.1.5 刺激排便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常伴随排便不畅,排便不畅也是喂养不耐受的表现之一。早期温盐水灌肠可促进排便,增加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廉伟林[18]报道,刺激排便结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尽快的诱导胃肠功能成熟,明显缩短胃肠营养的时间,较单纯使用非营养性吸吮疗效显著,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

2.1.6发展性照顾:根据早产低体重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的不同,放置于暖箱内保暖,病房环境幽暗、减少光线刺激,温湿度适宜,治疗护理动作轻柔、集中,减少噪音及疼痛。给予早产低体重儿舒适的,暖箱内置水床,使其有韵律感,周围做成“鸟巢”状,俯卧位时颈部不要过度伸展,以免引起肩内缩、背部后仰。指导家属进行早期干预,向家属传授基本护理方法,促进早产低体重儿健康发育。

2.2 药物干预

钟世冰等[19]文献报道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小剂量红霉素 3 ~ 5mg(kg・d) 加入 5% 或 10% 葡萄糖20mL中静滴,经临床观察可以改善早产儿喂养困难,患儿鼻饲时间缩短,更符合早产儿生理排空,奶量增加快。还有文献[20]报道,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经胃管喂服西利,剂量0.2mg/kg,3次/日,于喂奶前30 分钟喂入,疗程5 ~7 天,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张云成等[21]报告表明,多潘立酮可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增加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在喂奶前30min预防性鼻饲或口服多潘立酮,能有效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多潘立酮联合金双歧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对照组比较,能使早产儿胃潴留、腹胀消失时间、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所需时间、住院天数显著缩短,能较快缓解早产儿临床症状,从而促进早产儿消化系统的发育成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早产儿早期营养需要的问题,提高了早产儿生存质量[22]。黄郁波[23]观察结果显示,四磨汤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在体质量增长和患儿日入奶量及呕吐、腹胀、胃潴留等症状消失时间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效果。

2.3 联合干预

有文献[24]报道,多潘立酮配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协同作用,增强疗效,能有效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缩短从静脉营养过渡到经口全胃肠喂养的时间。还有文献[25]显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助于早产儿从静脉营养过渡到胃肠营养,缩短胃管喂养到经口喂养的时间,缩短住院天数。王智惠等[26]研究发现,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和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呕吐、腹胀消失时间缩短,胃潴留量减少,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均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二者联合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具有协同作用。王爱珍等[27]研究报道,在早产儿管饲喂养期间采用非营养性吸吮及穴位按摩,观察组胃潴留、呕吐、腹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共同刺激可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促进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普遍存在的喂养问题,特别是早产低体重儿,及早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诱导胃肠功能成熟,加快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能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使早产儿健康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董梅,华,丁国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J].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7 ~90.

[2]王晨,华.母乳强化剂在母乳喂养是产儿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3):259~263.

[3] 吴育萍, 苏绍玉. 84 例早产儿的监护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 28(22):1532

[4] Terrin G, Passariello A, De Santo G, et a1. Benefical dfects ofminimal enteral nutrition on feeding intolerant very low bfithweight infants[J]. JPediatr Gastroentero Nutr, 2005, 40(5):660

[5]许植之.新生儿胃肠外营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5):270~271.

[6]李卉,冯琪,王颖,等.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2):57~61.

[7]杨柳青,林志斌,赖素贤.三种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评估[J].首都医药,2009,16(2):30~31.

[8]中华医学会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8(5):352~356.

[9]于新颖,刘红梅,姜红.间歇泵奶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1B):138~139.

[10]钟世冰,陈丽莉,王忠英,等.小剂量红霉素+经胃管泵饲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临床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6):793.

[ 11] St umm S, Barlow SM , Estep M , et al.R esp iratory distress syndrom edegrades the f ines tructure of the non-nutritive suck in preterm in fants[ J] .JNeonatal Nurs, 2008, 14 (1) : 9~16.

[12] Pi menta H P, Moreira M E, Rocha AD, et al . E ffects of non-nutritive suck ing and oral stim ulation on breastfeeding rates for preterm ,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a random ized cl in ical trial [ J] . J Pedi at r,2008,84 (5):423~427.

[13]高琳.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52.

[14]李春华.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及喂养耐受性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2):35.

[15]周 吕主编. 胃肠生理学[ M] .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101.

[16]李巧芬. 早产儿 2种喂养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 J ]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2A ) : 18~19.

[17]刘莉. 26例危重新生儿俯卧位改善低氧血症及胃潴留的观察[ J ] . 医师进修杂志, 2003, 26( 1) : 1.

[18]廉伟林.刺激排便与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21(9):544.

[19]钟世冰,陈丽莉,王忠英,等.小剂量红霉素 + 经胃管泵饲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临床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6):793.

[20]刘育红.西利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 8(26):49.

[21]张云成,李晓艳,安丽花.多潘立酮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9,29(7):70~71

[22]凌俊.多潘立酮联合金双岐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观察[J].内科,2012,7(5):487.

[23]黄郁波.四磨汤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65.

[24]陈卓全,陈利标,陈发明,等.多潘立酮配合非营养性吸吮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134.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篇(9)

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奶水喂养婴儿的方式。由于都市化、女性职业化的缘故,母亲在生产完后不久就回到工作岗位,使婴儿缺乏母乳的喂哺,这种状况对母婴无益。有研究显示,纯母乳喂养明显减少了新生儿脱水热、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及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母乳喂养组儿童的患龋齿率明显低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儿童,并且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一项《母婴同室对新生儿常见病发病情况的回顾性分析》发现,母婴同室、母乳喂养能降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有益于新生儿健康。对于母亲而言,早期母乳喂养有利于产妇子宫复旧,减少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可有效改善后期母乳喂养质量。因此,西方国家的妇女在近十年来开始重新回归母乳喂养。为提高剖宫产产妇纯母乳喂养率,针对产妇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和辅以适宜的心理辅导,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102例在我院实施剖腹产的产妇均无母乳喂养禁忌证,年龄23~40岁;初产妇96例,经产妇6例;其中头盆不称52例,胎儿宫内窘迫17例,社会因素10例,其他因素23例。无妊娠合并症,均为母婴同室。2013年9月~2014年7月52例为实验组,2012年9月~2013年8月50例为对照组。

1.2方法

实验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方式,责任护士经过母乳喂养知识的培训及沟通技巧的学习,按照设计好的系统健康教育内容分别在产前宣教、术前宣教、术中术后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系统地讲述和操作演示,用模型与产妇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指导,让每一位产妇在手术分娩前后掌握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并坚持母乳喂养。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即护士在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给予健康指导或产妇在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

1.3系统健康教育的内容

1.3.1产前宣教发放母乳喂养知识宣传册,在孕期母乳喂养宣教中评估孕妇的情况,如有凹陷和平坦,告知孕妇及时有效地纠正。

1.3.2术前宣教产妇入院分娩,责任护士及时评估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的知晓情况,针对其具体情况给予宣教。给产妇及家属讲解剖腹产会给母乳喂养带来一些不便,术后因麻醉原因需平卧6h、禁食6h、留置导尿24h,术后切口疼痛和下腹子宫收缩痛,可能会影响母乳喂养。护士要让产妇及家属坚定母乳喂养信念,告知产妇及家属术后只要坚持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的原则,就一定能成功喂养。

1.3.3术中术后健康教育术中婴儿出生断脐、穿衣保暖,抱与母亲面部相贴30min,手术结束母婴同步入病房。产妇取平卧位6h,安置导尿管、输液管,观测生命体征,询问产妇有无不适。若无不适,责任护士可向产妇及家属耐心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的必要性。刚出生的新生儿吸吮的兴奋点最高,觅乳反应亦最灵敏。责任护士进行母乳喂养的具体指导,完整协助一次哺乳,护士在一旁扶住婴儿,协助哺乳,并指导家属如何配合产妇哺乳。第一次吸吮30min,以后每隔2h吸吮15~20min。告知产妇及家属,不能使用奶瓶喂哺婴儿,不能给婴儿喂糖水及其他食物,因为使用奶瓶喂哺或喂糖水及其他食物会使婴儿产生错觉,降低婴儿觅乳反应。产妇术后6h可用开塞露20mL纳肛,促进排气,避免术后腹胀。术后6h产妇可少量进食流质,但不要食用奶制品、蛋类及含糖高的食物以免腹胀。排气后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流质,少量多餐,多饮汤类,排便后方可进普食,但要禁食含有麦芽及神曲的食物或药物,以防退乳。术后24h可取床下坐位哺乳,产妇可根据自己习惯来选择舒适的,让婴儿和产妇都舒适就行。术后责任护士向产妇讲解切口疼痛是在物作用消失后出现,下腹疼痛是因为注射缩宫素和婴儿吸吮刺激子宫而引起下腹阵痛。指导产妇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听音乐、看电视、聊天、做深呼吸,并让婴儿睡在产妇的身旁,产妇随时可看看自己的小宝宝,这样可分散产妇的注意力缓解疼痛。

1.3.4出院指导坚持纯母乳喂养4~6个月,4~6个月后逐渐增加辅食以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产妇需要合理膳食,每日蛋类2~3两,豆制品1~2两,鱼禽猪牛肉类3~4两,牛奶200~440mL,蔬菜1斤(绿叶蔬菜占一半以勺,水果2~4两,食糖20g,食盐应适当限制。向产妇及家属讲解合理膳食有利于产妇身体恢复和提高母乳质量,利于婴儿生长发育,使产妇及家属改变禁口观念。产妇要保持心情愉快,适当运动,预防感冒,多休息,与婴儿同步休息,有利于乳汁分泌。产褥期禁止性生活,哺乳期可能无月经但需长期避孕。产后42d来院复查。如母乳喂养有困难及时拨打医院母乳喂养热线并告知电话号码。

2结果

产后6d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两组产妇进行问卷评估,结果如表1.

表1 两组产妇接受健康教育后效果比较

组别

n

母乳喂养知识掌握

奶胀发生

纯母乳喂养

护理满意

实验组

52

50

51

52

对照组

50

40

6

40

42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系统健康教育是护士与产妇及家属面对面地接触,积极教育产妇及家属树立健康意识,全面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转变旧的喂养观念,正确选择母乳喂养这种健康方式来喂养自己的宝宝。有利于提高剖腹产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随着剖腹产率的升高,提高剖腹产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是产科病房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赖于医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医护人员群体意识的增强,系统健康教育能使剖腹产产妇及家属全面地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有利于产妇术后恢复及婴儿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新生儿护理及喂养篇(10)

母乳喂养性黄疸,见于早期新生儿,由于初乳的D―葡萄糖醛酸苷酶较高,更重要的是母乳喂养量不足所致,肠蠕动差,胎粪排出延迟,引起肝肠循环增加。母乳喂养性黄疸的特点是除出现黄疸外,无其他症状。近年来,由于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开展母婴同室,创建爱婴医院,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着母乳喂养性黄疸认识的提高,其发病率有明显逐年上升的趋势。本院通过相关临床实践发现,对母乳喂养性黄疸新生儿采用科学的喂养方式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本院对母乳喂养性黄疸新生儿采用的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护理措施

1.1环境准备 保持室内安静,耐心喂养,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婴儿最适合的环境温度是中性温度,如对足月儿在湿度为50%和穿衣盖被条件下,最适的温度是24℃,早产儿需要相对湿度55%―65%,温度一般为32―36℃。因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完善,皮肤散热迅速,产热能力差,故常可低体温(小于35摄氏度),可放入暖箱中保暖。

1.2生命体征的观察 体温:正常足月儿体温每日测两次,早产儿每4―6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应保持恒定,皮肤温度36―37℃,肛温36.5―37.5℃。呼吸:新生儿呼吸浅快不规则,部分早产儿呼吸功能不稳定,甚至可有暂时青紫,很快又恢复正常,采用鼻导管吸氧法,选用细软鼻饲管,应用前清洗患儿鼻孔,保持头部抬高15―30°,然后将鼻导管插入鼻孔内约l厘米即可。在输氧过程中,观察患儿的感受,皮肤颜色及温度变化,症状缓解后,停止给氧。

1.3大小便的观察 判断新生儿的液体摄入量是否充足的方法是看小便,小便次数不足或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一般胎便2―3天排完,若胎便不排除干净(胎便从黑色变黄色视为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肝肠循环重新被吸收进血液里,使黄疸增多并加重。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大便颜色,大便色绿量少,次数多,哭闹不安。护理人员可给予患儿抚触,因为触感是原始感觉功能,皮肤是体表最大的感觉器官,特别是接近患儿下肢时,小儿经常排尿,并且由烦躁变安静,患儿的触觉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多,增加婴儿哺乳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促进胎粪尽早排泄。

1.4心理护理 护理过程中因人施护,80%性格开朗、积极乐观、遇事稳重、能做到劳逸结合的母亲,乳汁分泌就旺盛,护理人员应给予技术方面的指导,教会患儿家属正确的哺乳姿势。而对小部分情绪不稳定、有焦虑反应的母亲,护理人员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她们,随时满足母婴的生活需要,消除母婴的无助感。在乳母喂养时,使用小型播放器,播放乳母喜爱的舒缓音乐,以利于乳母身心放松。

2.喂养方法

指导家属采用正确的方法喂养患儿。母亲坐位,双脚自然下垂,如果嫌腿的位置太低,可在双脚下摆一张矮凳,以免引起下肢疲劳;母亲的背部最好靠在椅背或一些可支撑的物体上,将婴儿放在母亲的大腿上,母亲一只手搂抱着婴儿的头、颈和肩的部位,使婴儿的身体与母亲的胸腹部紧密贴在一起,母亲用另一只手托起,托起的手要将拇指与食指分开呈C型,然后将轻轻送入婴儿口中,在婴儿出生的数日,婴儿可能含吮不到,可将婴儿的下颌向上推,帮助婴儿含吮到及大部分乳晕,当婴儿含吮到和大部分乳晕后,便会吸吮到奶汁了。

上一篇: 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管理 下一篇: 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