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6 18:31:42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1)

论文摘要:本文创新的从潜质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详细阐述了酒店员工激励管理、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构建和谐的酒店企业文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给我国酒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以指导和帮助。 论文关键词:酒店 人力资源 潜质管理 人的潜质是指蕴藏在人体内的体能、智能和内在素质等潜在因素和能力,它是由人的知识、阅历、经验、要求、动机、兴趣、爱好等各种因素决定的。酒店人力资源的潜质管理就是要运用各种激励手段、管理措施和方法将酒店员工潜在的能力激发出来,以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做好酒店管理和对客服务。主要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是加强酒店员工激励管理,制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等。 一、酒店员工激励管理 员工激励是从员工需求、动机和心理因素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激励手段。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精神,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其目的是激发人的动机,使员工产生内在动力,并朝着一定目标行动。酒店员工激励管理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激励时机的掌握;二是激励频率控制;三是激励程度的掌握,这些都要根据员工的需求,动机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1、酒店员工的动力激发 动力是由做作好工作的愿望而产生一种诱发力。它根源于员工的动机,蕴藏员工身心之中,是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员工动力激发是一项复杂和细致的人员管理工作,酒店要做好员工的动力激发,充分调动员工主动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酒店员工士气的激发 士气是员工和他们所在的集体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况。它时刻存在于员工的心理和集体中,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精神力量。酒店管理要提高员工士气,充分激发员工潜质,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第二,维持严明的劳动纪律;第三,正确处理人事关系。 二、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管理是将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对决定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并通过设计、规划、孰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使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相吻合。 职业生涯管理对企业和员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员工来说,搞好职业生涯规划,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对企业来说,搞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企业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现代企业必须将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当作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件重要工作来抓,实现经常化和制度化。 1、认识员工个人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管理中,贯穿始终的是开发主体— —企业员工,做好员工对个人职业生涯认识是开发的前提。一个人要想对生活有所改善都会有所计划,都会经历一个自我觉醒和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员工清楚认识自己的条件及其周围的环境,这是企业帮助员工作好生涯开发的第一步。 通过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使每位员工对自己目前所拥有的技能、兴趣及价值观进行评估,接着考虑酒店的变化需求,使自己的特长及发展方向符合酒店变化的需求。每位员工需要设立自己的目标并与自己的主管或经理研讨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把自己变成酒店未来发展的一员。 2、酒店发展目标与员工职业生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2)

首先,在用人制度上较为灵活、科学。由于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外方管理酒店在国际范围内的人才聘用基本上没有限制,而且由于实行合同制,人员的聘用和解聘更加灵活。尤其受裙带关系影响较小,人员安排更为科学。

其次,外方管理酒店普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几乎所有的外方管理酒店都设有独立的培训部门,有些还建立专门的培训学校,或者联系国内外有关院校对员工进行培训,希望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素质,从而提高酒店的竞争力。

第三,在员工待遇上,外方管理酒店略为优厚。首先是付给本地雇员的工资基本上高于或持平于行业平均水平,其次在对中方雇员的奖励计划上,较为容易依据自身经营业绩作出决定。而很多中方管理酒店由于投资主体原因往往需经上级部门批准,企业难以独立决策。

第四,成功推行了人才本土化战略。80年代初,国内几家主要集团酒店的外方人数曾最高达150多人,占总员工数的10%。进入90年代,随着中方管理人才的成熟,许多外方管理酒店已经顺利实现了人才本土化,成为外方管理酒店维持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

尽管由于实行了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使得大多数外力管理酒店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取得了较强的竞争力,但在外方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的实际管理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由文化差异引起的薪酬模式实施困难。个人业绩付薪奖励体系是国外酒店业中较为普遍的做法,它是通过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核为基础,实现将薪酬奖励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但是,大部分中国员工却对目前职务和岗位挂钩的薪资模式表示满意。因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认为人际关系和谐很重要,这种平均主义分配模式正好可以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个人业绩付薪体制则可能破坏这一和谐,因此其实施受到了阻碍。

二、由员工素质低引起的服务质量问题。尽管中国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国内外客人日益个性化的需求相比,酒店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还远没有达到要求。主要原因是员工学历普遍偏低,没有掌握必备的技能,如外语;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员工对本职工作没有认同感,认为是伺候人的行业,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由此导致服务态度、服务技能难以令人满意-因此,酒店业员工素质亟待提高。

三、由员工跳槽引起的人才流失问题。由于外方管理酒店用人制度的开放性与灵活性,使得员工流动率一直较高,虽然到了90年代所下降,但另一种现象的存在也令人担忧,那就是流失主要集中在中高层员工中,尤其是大学生跳槽的比例极高,致使许多酒店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员工时宁愿要职高生,也不愿要大学生。这对本身员工素质不高的酒店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恶性循环。

四、中方管理人才的真正成熟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很多中方管理人才都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总体上受教育水平不高,在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总体战略的把握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缺少那些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对东西方制度和文化都有较深理解的高级人才。而且,一部分员工“服洋不服内”,也给中方管理人员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五、员工培训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多数员工没有主动要求培训的意识,只是根据酒店的安排参加,这样难免使培训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培训队伍的构成、培训内容以及培训计划的安排。符合员工对培训时间、内容和形式上的需求。才能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酒店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六、由文化差异引起的管理中的摩擦。外方管理酒店中中外方员工关系

从总体上来说比较和谐,但也存在着一些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问题,不过好在外方管理人员在进行国际委派时大都会进行跨文化培训,使得由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矛盾降到较低的水平。

科学的人力资源系统理论假定人是生来勤奋的,在正常的、对个人才能的发挥没有限制的环境里,人都能主动、自主、自立、员工中蕴藏着解决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丰富智慧和创新精神。在这一假设下,简单的说,酒店留住员工并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动因可以被归纳为:合理的薪酬、有发展力的职业前景、愉快的工作氛围、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因此,针对以上几点,笔者认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采用“性格特征聘用法”。员工选择不当是导致员工跳槽、人员流失的首要原因,并直接导致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上升。因此.酒店在选拔员工时,应首先对空缺的职位进行细分,按照岗位的不同特点选拔符合其性格要求的员工。此外,任用那些充满激情、快乐,友善的员工总是正确的选择。里兹·卡尔顿酒店利用高预测方法确定岗位候选人,通过“性格特征聘用法”的精心选拔后,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都是高效率的,他们不仅不遗余力地使顾客满意,并可以参与自己工作区域内的计划制定。在过去的几年中,里兹·卡尔顿酒店减少了近一半的人员流动。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3)

二、酒店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要

为了减少员工由于技术过时或工作中出现挫折而降低满意度从而导致生产力下降的可能性。酒店应从员工一入店开始就指导员工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帮助其设计个人的成长计划,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发展机会,酒店可以采用的较为有效的职业生涯开发实践方法来提升员工素质,首先,是重视员工培训,在培训中,抓好岗前培训不仅能够使新员工很快适应工作环境而且还能让员工掌握最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其次,是建立店内招聘系统,酒店应采取公开方式如布告牌、组织出版物等向全体员工提供空缺职位的信息,使符合要求的员工有机会参与应征。同时,在酒店职位发生空缺时,首先,应在店内进行公开招聘补充。店内无法补充时,再从店外进行补充。第三,是定期的工作变动,酒店员工特别是服务第一线的员工通常工作比较单一。员工长期从事重复的工作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服务质量也会降低。酒店可以通过工作轮换,安排临时任务等途径变动员工的工作,给员工提供各种各样的经验,使他们熟悉多样化的工作。最后酒店要为员工提供多种晋升途径,酒店中,服务第一线的员工往往发展前途只有一条,便是提升到管理岗位。尽管不少优秀的服务人员经过培训和锻炼后走上了管理岗位,并且完全能够胜任行政管理。然而,也有不少优秀的服务人员却无法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或者不喜欢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而服务工作第一线却失去了一批骨干。对此,酒店可为前台服务人员和后台服务人员制定两类不同的晋升制度,并为每个职位设立几个不同的等级。

三、酒店要特别加强与员工沟通,促使员工参与管理

酒店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酒店应为员工营造一种和谐的大家庭气氛,使员工能充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管理。作为服务第一线的员工,他们比管理者更了解顾客的需求和要求,更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管理者必须加强与员工的双向沟通,才能做出更优的决策。管理者可以采用总经理意见箱、总经理接待日、与总经理共进午餐等方式来加强与员工沟通。此外,管理者不仅应加强与企业现有员工之间的沟通,而且也要重视与“跳槽”员工往往比酒店现有员工更能直接、详实的指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酒店还应营造一种学习型的企业文化,促使员工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国外酒店普遍推行“咖啡小聚”方式,不仅把咖啡应当作员工交流的场所。员工可以在此展开各种讨论,分享工作经验,相互学习。酒店让员工参与管理,可以进一步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员工工作责任感,使员工更清楚的了解管理人员的要求和期望,更愿意和管理人员合作,做好服务工作。

四、酒店要充分发挥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的激励作用

1.直接报酬

直接报酬主要指酒店为员工提供的基本工资、加班费、津贴、奖金等。为了提高服务人员的待遇,酒店应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岗职工资制度。岗职工资制是从总经理到员工按决策层、领导层、督导层、服务层分成许多级别,各级别有因技术工种的不同有所不同的工资制度。这样便可以避免单纯按行政级别来划分工资高低,工作多年的服务人员的工资还比不上初出茅庐的管理人员的工资的不合理的现象。酒店还应采用年功序列奖励制度,根据工作年限、贡献大小来给予奖励。此外,酒店还可实施利益共享划,设立职工股,让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分享企业成功的利益。马里奥特公司创始人Marriot便是第一个倡导利润共享计划的人。在九十年代马里奥特酒店每年要拨出约2000多万美元的利润来发给员工。

2.间接报酬

间接报酬主要指员工的福利。现在,酒店大多采用统一的方式,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养老金、带薪假期等福利。事实上,由于员工个性的不同,对各种富。的价值的主管评价是不同的。为了使激励的绩效达到最大,酒店应考虑员工的个人需要,给予员工充分主动权,为员工提供“自助餐”式的福利,由员工自行选择。比较切实可行的做法便是:酒店为每一个员工建立一个灵活的、规定具体金额的福利消费账目,并为每种福利标明价格。员工可以自行选择福利项目,直到他们账户中的金额用完为止。

3.非金钱性报酬

酒店管理人员应认识到员工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的需要,又有精神的需要。因而,管理人员应适当的考虑员工的精神需要,通过各种精神鼓励措施来激励员工,如评选“最佳员工”、授予“XX岗位能手”称号等。管理人员还应注意到:不同的员工的精神满足是不同的。管理人员还应注意到:不同的员工的精神满足是不同的。管理人员应根据员工个人的差别有针对性的采用各种激励手段。如有的员工希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酒店可以多组织一些生日聚会、舞会等社交活动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有的员工希望受人尊敬,拥有较高的威望,酒店可通过授予各种荣誉称号来激励他们。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酒店要想真正建立起一套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管理人员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给予调整。希尔顿曾经说过:“只有快乐的员工才会有快乐的顾客。”酒店管理人员只有本着为员工服务的观点,将员工放在第一位,只有一点一滴地做好“人”的积累,“人”才会真正成为酒店永不枯竭的财富。

【摘要】在酒店管理中,人是第一因素,如何在管理中能把员工放在第一位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酒店员工第一人力资源管理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4)

我国的宾馆酒店业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此后一直蓬勃发展至今,现已具有了相当的产业规模。每一个企业都应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确立了方向和目标之后还应有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并落实到实际的经营活动中。具体的措施应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了解,真正让其认识到自己在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所有的员工都在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而要想达成这种共识,依靠的是团队精神和一种不可缺少的企业文化。酒店业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呢?我认为当前“诚信”是最重要的,“诚信”的内涵既是切合实际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因为整个社会都在倡导“诚信”,只有诚信的企业才能获得公认,才会立足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一方面要靠不停地宣讲,使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依靠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势,形成一种风气。

酒店业需要在管理上提高层次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5)

外方管理酒店中人力资源管理 酒店业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外资进入中国酒店业,如今外方管理的中国酒店数量已经相当多了,而引进国外酒店管理集团的管理也是中国酒店业在自我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外方管理酒店是指由外方独资、中外合资或中方独资并由外方参与管理的中国酒店。国外酒店管理集团由于起步早,管理科学、形成了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国的酒店正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先进的理念加以引导,再加上中国入境游市场的迅速发展,外方管理的酒店能够更好的为外国游客提供服务,使外国游客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因此,许多中国的中高星级酒店都选择国外酒店管理集团进行管理,外方管理酒店在中国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经营业绩。 外方管理酒店中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由尝试性发展进入到运作成熟、快速扩张的新时期。这些酒店已由过去仅仅关注外国客人市场转向国内和国际并重、由主要城市向二级城市迈进、由沿海地区向内陆扩展,并开始了对中国酒店业的全方位影响。外方管理酒店成功经营的原因除了在政策上有一定优惠之外,其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以获得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战略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国大陆由外方管理的主要几大集团酒店,如香格里拉、假日、喜来登、万豪、希尔顿等。其人力资源管理上值得借鉴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用人制度上较为灵活、科学。由于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外方管理酒店在国际范围内的人才聘用基本上没有限制,而且由于实行合同制,人员的聘用和解聘更加灵活。尤其受裙带关系影响较小,人员安排更为科学。 其次,外方管理酒店普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几乎所有的外方管理酒店都设有独立的培训部门,有些还建立专门的培训学校,或者联系国内外有关院校对员工进行培训,希望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素质,从而提高酒店的竞争力。 第三,在员工待遇上,外方管理酒店略为优厚。首先是付给本地雇员的工资基本上高于或持平于行业平均水平,其次在对中方雇员的奖励计划上,较为容易依据自身经营业绩作出决定。而很多中方管理酒店由于投资主体原因往往需经上级部门批准,企业难以独立决策。 第四,成功推行了人才本土化战略。80年代初,国内几家主要集团酒店的外方人数曾最高达150多人,占总员工数的10%。进入90年代,随着中方管理人才的成熟,许多外方管理酒店已经顺利实现了人才本土化,成为外方管理酒店维持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 尽管由于实行了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使得大多数外力管理酒店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取得了较强的竞争力,但在外方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的实际管理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由文化差异引起的薪酬模式实施困难。个人业绩付薪奖励体系是国外酒店业中较为普遍的做法,它是通过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核为基础,实现将薪酬奖励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但是,大部分中国员工却对目前职务和岗位挂钩的薪资模式表示满意。因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认为人际关系和谐很重要,这种平均主义分配模式正好可以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个人业绩付薪体制则可能破坏这一和谐,因此其实施受到了阻碍。 二、由员工素质低引起的服务质量问题。尽管中国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国内外客人日益个性化的需求相比,酒店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还远没有达到要求。主要原因是员工学历普遍偏低,没有掌握必备的技能,如外语;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员工对本职工作没有认同感,认为是伺候人的行业,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由此导致服务态度、服务技能难以令人满意-因此,酒店业员工素质亟待提高。 外方管理酒店中人力资源管理 酒店业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外资进入中国酒店业,如今外方管理的中国酒店数量已经相当多了,而引进国外酒店管理集团的管理也是中国酒店业在自我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外方管理酒店是指由外方独资、中外合资或中方独资并由外方参与管理的中国酒店。国外酒店管理集团由于起步早,管理科学、形成了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国的酒店正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先进的理念加以引导,再加上中国入境游市场的迅速发展,外方管理的酒店能够更好的为外国游客提供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6)

近几年来,酒店的从业人员流动性越来越高,对酒店的正常营运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和影响。如何留住工作人员,使酒店的“用工荒”得以解决,已经成为了很多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和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和谐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的管理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的青睐。酒店行业作为一种服务性的行业,在管理上,更要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原则。

一、和谐管理理论

和谐管理的核心概念是:和谐主体、和则与谐则,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在变动的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的分辨,以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和谐管理理论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论,在工作中,以“优化设计”的控制机制和“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作为手段,围绕着和谐主题的分辨,在变动的环境中,做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案,促使某一个组织系统螺旋逼近和谐状态。

和谐管理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和谐主题,它作为和谐管理理论的核心,对管理工作的进行有着总体性的指导作用,使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是“和则”和“谐则”,和则要求“优化设计”,谐则要求“能动致变”,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和则,是指管理人员通过对某一组织上的全体人员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专业的学习教育等手段,实现组织的文化管理、价值观培养、激励机制等;谐则是指管理者通过建设制度、调整结构、改进流程、提高管理技术和方法等管理措施,实现对组织管理工作中的确定要素、相对确定要素的关系优化处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和谐管理理论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一)“和则”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和则”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是针对酒店全体工作人员的“人的永恒的不确定性”而提出的,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乃至组织、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因此,它作为一种调节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其功能主要是通过社会观念、文化、契约、舆论等等实现。

第一,利用“和则”解决不确定因素。一个酒店的工作人员流动性很高,原因既可能是不满意薪酬,也可能是不同意酒店的经营文化,还有可能是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不明确。面对这些问题,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会选择一些有普遍作用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以员工为本,建立适合的企业文化,建立组织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以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对自身工作的酒店产生一种依赖。

第二,利用“和则”解决确定因素。意愿不仅是酒店员工从事某项工作的主观原因,而且还会对这份工作的工作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从员工的选择,到员工的工作,管理者都需要注意其意愿问题。在挑选员工时,应该选择酒店工作愿望强烈、坚决的;在员工开展工作时,管理者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强化员工的工作意愿。例如,根据员工的性格特征、爱好兴趣等来安排工作内容;在工作上,设立奖罚制度,刺激员工工作的主观意愿。

(二)“谐则”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和则”就人而言,而“谐则”,则是针对物而言。“谐”是指一切的物要素在组织中,其投入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谐则”主要用于优化处理管理中的物要素、人与物关系,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结构化、规范化。

第一,利用“谐则”合理安排活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者两个重要的工作分别是人才的选拔工作和人才的培育工作。人才培育作为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在实践中,要求管理者必须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和流程设计,确保员工的学习和工作两项任务与酒店的阶段工作、整体工作相配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人员进行调整,对培训进度进行安排。

第二,利用“谐则”对物要素载体进行合理投入。和谐管理理论指出,对“物要素”投入的组织活动产生影响的两个基本因素分别是资源配置与活动安排,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这两个要素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实现,而不能直接体现为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物要素的投入载体由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合理的工作流程、恰当的组织结构、完善的规章制度组成。

(三)和谐主题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酒店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性的管理过程。酒店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以及主观原因,在营运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特性。因此,酒店也保证自身经营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切合实际,对各种内外因素加以考虑,确定某一阶段的工作主题,这个工作主题,就可以理解为“和谐主题”。

第一,从客观原因上说,酒店受到各种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影响。宏观上,经济危机、人口结构、新劳动法的实施等;微观上,酒店行业众多的竞争对手、顾客行为等。酒店必须了解、适应这些宏微观因素,进而确定酒店的工作方向和工作目标。

第二,从主观原因上说,酒店的管理者素质、制度建设、人文环境等,都会对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直接的影响。酒店的每一项决策,都需要经过管理者对信息的选择、分析和理解过程,才最终做出决策,假如管理者的专业知识不够,能力较低,就难以有深入的管理认识,做不到科学、专业的酒店和谐主题的决定。而酒店的内部制度的合理与否、完整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酒店的人力资源的调动问题。此外,酒店人员的整体基本素质、工作氛围、企业文化等,即酒店内部的人文环境,也对酒店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利用和谐管理理论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指导,在实践中,具有实效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和谐管理理论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以促进酒店更加和谐的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7)

1.酒店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目前中方酒店管理层普遍认为人是成本,不愿意投入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流动性,不像其他固定资产那样固定不变,管理者怕接受培训的员工离职,使投入的培训经费竹篮打水、一场空,认为培训的成本大于收益。为了规避这一风险,酒店普遍不愿意投入培训经费和其他福利费用。正是因为管理层的种种顾虑,使得在日常的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仅作为辅的职能,没有形成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2.酒店从业人员、旅游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不强

社会大众认为服务业低人一等,是吃青春饭的,所以年轻的80、90后们都不愿意从事酒店业,职业认同感不强。目前我国已有大量本科、大中专院校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但是本科院校开设的酒店管理专业以管理学、营销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理论学习为主,而大专院校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生搬硬套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删减了一些课程就变成大专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体系,又缺少实训、实操机会。实习多数集中在毕业前的半年,学生实习结束后会发现大学所学知识还不如在酒店从事半年实习学得多,产生怀疑心理。而且不少本科生、大专生去到酒店,和中专生、初中生同一起跑线,拿着一样的工资,这些都打击了大学生从事酒店行业的积极性,他们对自己在酒店行业的前景没有信心,职业认同感不强,极容易离职,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真正投入到酒店行业中,育人和用人没有结合起来。

(二)供需失衡:数量、质量和结构失衡

随着大量外国客源进入中国,以及国内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我国各档次酒店大量增加,如北京奥运会期间、深圳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就新增了大量的酒店,同时增加了酒店用人需求。据相关网上数据显示,酒店从业人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人占80%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徘徊在较低水平。酒店的管理层大多数是从基层升上去的,一线经验确实很丰富,但是由于学历水平偏低,管理、营销、财务方面的知识都比较缺乏,即便他们升到管理层,也满足不了酒店对高层管理人员的要求。酒店从业人员无论是数量上、质量上、还是结构上都不合理,无法真正满足酒店日益发展的需要。

(三)员工薪酬福利水平较低,员工忠诚度低,人员流失严重

酒店行业一般实行三班倒,上晚班与人的生理作息时间不一致,所以有些人适应不了。同时由于酒店业是服务性行业,接待大型的会议或者婚宴,会临时增加各部门人员的工作量。酒店一般要求员工不得与客人争论,把“对”让给客人,导致员工心理上会受委屈。但是即使员工在体力上、工作强度上、心里上受到极大的压力,酒店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都是比较低的。江门市一般酒店普通员工的薪酬是1800左右,而且一个月只休四天或者更少,好一点的酒店会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此外便没有更多其他的福利。过低的薪酬福利水平,导致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降低,一找到福利待遇更好的单位就立马跳槽。员工流动是正常的绝对的,但是过高的员工流动率不利于企业的稳定,一般企业的员工流动率是10%左右,而酒店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一般应控制15%以内,但是据相关数据显示,酒店行业的员工流失率达30%以上,像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各类型酒店比较多,员工流失率甚至高达40%。过高的员工流失率,增加了酒店的招聘成本,新员工经验不足,难以保持服务质量的一致性,进而影响酒店的服务质量。

(四)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目前国内酒店普遍采取工时制度,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中国社会崇尚“不患寡而患不均”,追求平均主义。有例子表明,如果一个员工由于服务态度良好,在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获得酒店“优秀员工”奖,其他员工就有可能排挤这一个员工,导致这个员工为了合群而把自己的服务水平降到和其他人一样。在酒店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奖励还是升迁,都与年资挂钩,当酒店有管理层缺失时,会先挑选那些在酒店服务年限久的老员工,导致一些优秀新进员工觉得升迁无望。

二、提高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社会舆论、政府、酒店加强宣传,旅游院校加强对旅游专业学生的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社会舆论、政府、酒店行业应该大力宣传旅游业、酒店业作为朝阳产业,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对外的窗口,十分需要广大社会有为青年投身其中。旅游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必须紧跟酒店业的发展,制订适合酒店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既要重视管理学、营销学、财会知识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要适当增加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提前了解酒店业的相关情况。加强在校生职业认同感的引导,对他们进行职业态度、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增加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或者活动。在他们进入酒店业实习和正式工作后,还可以进行跟踪指导。

(二)酒店管理层转变用人观念,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

1.转变观念:人力资源是活的资本

人力资源作为活的资本,具有主观能动性及增值性,酒店必须树立人力资源是资本而非成本的观念,加强对人的管理,重视对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的支持以及投入力度。

2.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工作

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首要的第一步便是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确定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目标,进行岗位分析并编写岗位说明书,进行人员的供需匹配。

(三)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常规工作

1.招聘高素质的员工

前文提到酒店目前在职人员的数量、质量、结构都无法满足酒店日益发展的需要,我们在进行新员工招聘的时候,必须根据岗位说明书进行招聘。不应偏重员工的外貌、年龄,而应该重视员工对酒店业的喜欢程度,性格是否温和,考虑学历、专业知识、外语水平、经验等,其实年纪大一点的服务员各方面阅历丰富,更能掌握客人的真实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务。

2.加强员工培训力度,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1)建立相应部门,重视培训工作的开展

目前有些酒店成立了独立的培训部门,有些外方管理饭店或者本土民族品牌成立了培训学校(中心)或与有关国内外院校合作对自身员工进行培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国内大部分酒店还处于无相应部门负责培训工作的现状,成立专门的负责部门成了加强员工培训的首要工作。

(2)抓好岗前培训工作

岗前培训是对新员工的入门教育,指员工上岗前对工作情况的了解,它通常提出酒店对员工的欢迎和期望,酒店历史、文化的学习,工作环境的介绍和酒店规章制度的学习。通过入职培训使新员工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感受到自己是酒店的一员。

(3)加强在职培训、职外培训及发展培训工作

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可以不断增强员工的技能和服务水平。各种职外培训如户外拓展、头脑风暴活动、项目教学法等,可以使员工在培训期间相互沟通、联络感情,形成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同事关系,对于人员稳定有积极的作用。而发展培训可以让优秀员工感觉到企业对自身的认可,看到升迁的希望,留住优秀员工。

(4)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新进入酒店的员工对酒店的一切都不太熟悉、了解,处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对职业缺乏客观的认知。如果酒店能在员工入职酒店之初就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交流,让他们感受到酒店的关爱。在员工遇到职业生涯困惑、迷茫的时候,加强指引,让他们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继续留在酒店服务。

3.建立良好的薪酬福利制度

酒店人员流失率高的最大原因是薪酬水平低,为了留住员工,我们应该从工资福利水平出发,制订合理的工资水平。一般酒店可以采用所在地区酒店业平均工资或者参照外方管理酒店的薪资水平,用高薪留住员工。如员工上晚班,应该给予比上白天班更高的工资,由于临时会议或者婚宴导致员工加班的,应该给予加班工资。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酒店业在节假日是最忙碌的时候,酒店可以对在法定节假日上班的员工,按法定假日三倍、周六日两倍、晚上加班1.5倍结算工资,或者采取调休的方式,确保员工享有法定天数的假日,这样员工才有动力留在酒店。完善社会保险、公积金的购买,增加各种福利支出,如改善饭堂的饮食,组织员工外出旅游,每月给当月生日的员工举行生日聚会,邀请员工家属参与酒店的各种员工活动,发放生日金、生育补贴等,让员工感受到酒店的关爱,用福利留住员工。

4.建立良好的员工激励机制

著名的激励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奥尔德佛的ERG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酒店业应该善于从以上激励理论中吸取适合本酒店所需的理论,并注意以下原则:目标、需要、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外激励与内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情感与理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制定与整个酒店企业文化相配合的机制,如果酒店是重视公平、追求平等的,就要制定精神激励为主的机制,如果是重视等级差别的酒店应该制定物质激励为主的机制,而且各层级的奖励差别尽量拉大,吸引员工去努力,在各种评优或者升职中不能过分强调年资,因为这样会打击年轻大学生或者有能力、表现良好的年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5.员工关系处理:以人为本,善待员工,提高员工职业认同感和忠诚度

80年代,酒店业普遍的经营理论是“CI”(CorporateIdentity)企业形象识别,之后慢慢地经历了“CS”(CustomerSatisfaction)顾客满意、“CL”(CustomerLoyal)顾客忠诚、“ES”(EmployeeSatisfaction)员工满意的阶段,员工满意经营理论强调满意的员工才能培养满意的顾客,保证酒店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一理论出发,酒店应该以人为本,善待员工,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要注重开源节流,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但是不能为了追求酒店利益,损害了员工的个人利益。只有兼顾酒店、员工双方利益,才能形成满意的员工,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及忠诚度。

(四)借鉴外国酒店或者外方管理饭店的成功经验,营造独特的酒店文化。酒店管理大师凯撒•里兹开创了酒店业的新局面,而且留下了里兹•卡尔顿酒店这一高级奢侈型酒店品牌。里兹•卡尔顿酒店的座佑铭是“Weareladiesandgentlemenservingladiesandgentlemen”,翻译为中文是“我们是为绅士和淑女服务的绅士和淑女”,这一座佑铭指引着里兹•卡尔顿酒店的所有员工,也影响到国内其他酒店,旅游院校在进行酒店相关理论讲授的时候也会举此例子,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回顾国内本土酒店品牌或者一些个体酒店,有一些形成了自己的口号或者座佑铭,但是员工工作一段时间仍然无法记住,因为很多都是生硬难识记的。其他大部分酒店没有自己的口号或者宗旨,完全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酒店文化。在这样的酒店工作,员工没有任何的文化指引、向心力以及自豪感。国内的酒店品牌能否善于从酒店的小事、人物或者具体情况出发,形成自己独特的容易识记的口号、座佑铭、代表人物故事,成为能否形成独特酒店文化的关键。只有形成独特的酒店文化,酒店管理才有“根”,员工才有精神寄托,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成功。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4-0032-02

所谓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将酒店组织内所有的人力资源做适当的获取、维护、激励,以及活动与发展的全部管理过程。即以科学的方法使企业的人与事做适当的配合,发挥最有效的人力运用机制,促进企业的发展。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是酒店企业核心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素质、技能决定着企业的赢利能力,因此如何做好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酒店生存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酒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确立人力资源战略,这是酒店在人力资源发展和管理方面具有长远性、全局性和根本性影响的方针和政策,体现了酒店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方面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也为酒店的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和开发提供基础和指导。

1 当前我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酒店人力资源供给与酒店业高速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酒店业不断地涌现并有了较快的发展,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较快发展,酒店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是,很多酒店企业的生命周期都不长,人力资源管理是其薄弱的环节。在人力资源规划、结构分布、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招聘、培训、激励和薪酬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以8%~10%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我国的人才资源存量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比,始终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比例。尤其是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旅游人才需求大于供给。

(2)酒店人力资源结构分布失衡。目前我国酒店人力资源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酒店人力资源结构分布失衡。从纵向看,酒店不仅需要操作型的服务人员,更需要大量智慧型的决策管理人才。酒店业的发展呼唤着素质好、外语好、专业知识扎实、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目前中专、职校生与本专科以及更高学历的硕士、博士生等旅游高级人才的比例严重失调。

2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不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大多数酒店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规划。酒店企业没有储备人才的意识,等到急需用人之际,才匆忙从外部进行招聘。不考虑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状况是否能够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企业在实现总体战略时,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因此,科学地制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规划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问题。

(2)酒店餐饮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偏低。餐厅和厨房有23.43%的员工是初中及以下学历。大部分为高中学历,大专和本科寥寥无几。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文化消费观念的影响,大学生耻于做服务员,从基层做起,而具备有大学学历的员工基本上都晋升到管理层了。

(3)招聘制度不规范。酒店企业人员流动频繁,人才流失严重。许多酒店门口长期张贴招聘广告,一些员工在酒店工作半个月或一个月就是资格较老的员工了,这些员工甚至就开始为新员工做培训。酒店内不管是基层员工还是中层管理者也对跳槽习以为常,有的酒店高层管理者也经常流动,酒店员工的频频跳槽,已经影响到了一些酒店的服务质量,客人投诉、在职员工抱怨和工作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酒店管理者。员工的流动将影响士气及整个组织气氛,破坏企业的发展。究其原因,许多酒店企业没有做好酒店人才的造就和储备工作,对招聘工作不重视,认为企业可以随时招到所需人员。同时,很多酒店没有充分的招聘需求分析,缺乏科学规范的工作说明书。招聘过程过于简单没有严格的测评和选拔及面试程序,注重对应聘者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考察,忽略对其价值观的考察,往往是凭感觉和对应聘者的主观印象判断,以至于为以后的人才陷阱埋下了隐患。

(4)缺乏建立在绩效考核体系上的薪酬与激励机制。酒店业属于人力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多数酒店员工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主要是基于薪酬待遇,薪酬待遇成为酒店员工最一般的工作动力来源。酒店员工报酬一般采用基薪加奖金或基薪加提成的办法,且带有一定的灵活性。酒店虽然可以自己决定薪酬,可以将薪酬与绩效挂钩,但酒店管理者不重视基础管理工作,没有经过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估,薪酬的发放随意性强,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当员工发现薪酬与自己预期出现差距时,对其激励不到位,导致许多酒店即使是高薪聘请也因为使用不当而留不住。花了不少的钱,但没有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反而招来员工的种种不满,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3 完善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酒店企业实施人力资源培训的战略化管理,应审慎确定其近期、中期和长期定位,努力创造适合自身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及操作模式。

(1)科学地制订人力资源规划。酒店企业应该科学地制订人力资源规划。一方面根据本企业的内外部条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对人力资源需求的结构、数量和质量进行预测。另一方面进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并将其与人员需求相对比之后,制订各种具体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同时,酒店应根据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以及实际要求,来制订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等各种具体职能规划,从而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招聘成本,促进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2)建立完善的招聘制度。建立完善的招聘制度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进口关”,招聘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后续工作。结合地区酒店员工流动状况,要树立新的人才观,成立专门的招聘小组,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招聘流程。酒店应改变传统的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的用人方法,增加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酒店应针对流动性大的岗位、关键岗位提前做好人才的补充计划工作。酒店要吸收优秀的应聘人员,应该特别重视应聘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敬业精神,这样才能招聘到真正愿意在本企业工作的员工。同时,应冲破家族观念,家族成员不适应管理职位的应主动放弃,大胆起用具有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进入企业中高层工作,树立“留人先留心”,给员工营造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

(3)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完善激励机制。要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特别要做到奖罚公平,否则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要做到奖罚公平,就必须对员工进行科学严格的绩效考核,对酒店的各个岗位进行科学的职位分析,使每一个员工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有明确的业绩目标规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应将行为绩效考核与结果绩效考核结合,不只看考评结果,更要帮助员工改进绩效。酒店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应组织员工学习企业文化,探讨企业目标,实行岗位轮换,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加强企业领导与员工的沟通等激励手段,从而增加员工归属感,成就感,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4)薪酬管理应体现公平性和以人为本。酒店员工大量流动有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薪酬问题,薪酬是酒店留人的最基本条件,酒店应该确立具有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的薪酬政策,才能保证薪酬政策的公平性。酒店企业内部同工不同酬或同酬不同工现象严重,有时客房和餐饮就有明显的不同,使员工产生不公平感,极大地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员工相信他们的付出与薪酬是对等的,才会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实现激励员工的作用。企业内员工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体系就是要了解员工的需求,以员工为中心,根据员工多样化的需求制定薪酬管理制度。对一般员工来讲,报酬作为谋生的手段就满足了;而对于高成就员工来讲,报酬更是一种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国酒店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采取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并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建设一支专业化的人力资源队伍,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只有这样,酒店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丁雪.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财经管理,2009(3):197.

[2]闫伍夫.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25-26.

[3]蒋术良.我国酒店业人力资源流动现状及对策分析[J].世纪桥,2005(3):109-110.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9)

学生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中等或高等学校中旅游专业的在校学生,这类学生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的需要进入饭店进行实习工作。因其受过系统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和饭店基础理论的培养并具有较高的素质而受到酒店的青睐。

一、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新经济时代,酒店应该组合与利用各种资源来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

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以自己核心的竞争力来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近几年,我国国内旅游业持续走强,从而也带动了酒店行业的发展,酒店业对服务人员的需求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酒店人力资源的现状表明,在酒店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整体的“质”,是所有酒店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可能性

(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强

学生人力资源相对于社会人力资源来讲,综合素质更高,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有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因为在校生在进入酒店之前,在学校都系统的接受了一至两年的理论学习和实操培训,具备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及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经过岗前培训,适应工作岗位。

(二)忠诚务实,职业精神好

学生在酒店期间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员工又是学生。在管理上,既要接受学校的管理,也要服从酒店的管理。同时,对客人而言,学生代表着酒店的形象,而对酒店而言,他们又代表着学校的形象。这种境况决定了学生有双重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良好的职业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来。

(三)可塑性强,多元汇集

企业文化的塑造越来越被酒店业所重视,可以说酒店之间的竞争同时也是文化的竞争。酒店经营的成功不仅来源于优质产品和服务,更来源于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在校学生犹如白纸,对于新的价值观、思想理念非常容易接受。酒店可以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的灌输和培养,使学生对酒店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对学生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一)进行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就是确保企业在适当的时间获得适当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酒店业应该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其整体战略目标,前瞻性的制定人力资源规划。酒店结合学校教育,利用学生在各方面具备的优势,将学生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到人力资源规划中,就可以确保酒店在经营发展中对人力资源的动态需求,更好的控制人工成本。

(二)完善薪资管理

薪资不仅仅是劳动力价值,还是劳动成果的回报,员工可以通过薪资报酬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薪资又是一种激励的手段,酒店通过薪资报酬来激励员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最终实现酒店的效益目标。只有通过公平、完善的薪资管理,才能调动学生的工作热情,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同时,酒店对于学生人力资源的薪资管理还要兼顾与正式员工的横向公平,避免差距过大,挫伤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三)做好培训衔接

饭店对学生人力资源的培训应与学生在校的学习进行良好的衔接。具体如下:

1.培训内容应与实习学员的学习有承接性

饭店的教学内容要和实习学员的学习有承接性。如果教学内容很深很庞杂的话,容易引起实习学员的焦虑,如果教学内容很肤浅,或与他们在学校学的基本类似,又引不起他们的重视,所以可以原则相通,适当提高。

2.培训的专业化

聘请专业的培训公司是培训工作人员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培训公司拥有合格的培训师来专注于培训,能够对饭店员工和实习学员提供专业化的培训。

(四)扩展工作领域

大多数酒店考虑到自身经营特点及成本控制等因素,对学生人力资源的工作岗位安排主要集中在餐饮和客房两大部门。而学生更倾向于在实习期间实现对酒店各业务部门的全面了解,希望能够更多的接触其他部门的工作。因此,酒店在对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日趋完善的基础上应适当的考虑轮岗,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实习部门或更多样化的实习岗位,这样既能够为酒店内更多的部门注入新鲜血液,又能够更大限度的锻炼和发挥学生的能力,同时实现他们通过实习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五)注重心理管理

学生人力资源因其工作属于实习性质,在实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往往存在着不同的心理不适,造成情绪波动。

在学生实习开始前要进行分岗,因酒店以盈利为最终目的,会根据每个实习生的外貌、身高等外在条件将实习学生分配给餐饮、客房等有一定区别的岗位。这种分岗使得实习学生间外形差距更突出,实习生觉得不公平,进而产生失落感,对实习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正常工作。

实习后期,实习即将结束,这个阶段实习学生对社会认识更加深一步,对金钱的观念也发生一定程度改变,许多实习生会觉得其劳动付出与实际报酬不对等。

四、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局限

对学生人力资源的开发的局限来自企业和学校两方面。

(一)企业方面的局限

就企业而言,最大的局限来源于对学生员工的短期拥有。企业要实现长期稳步的发展,就需要有一支稳定的人力资源队伍。他们在同一企业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对该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等企业文化内容认同,对企业的规章制度、经营管理情况十分熟悉,这样才有利于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和人事部门的人力资源规划,也有利于企业实现整体战略目标。而学生资源相对而言是以一种“临时”身份出现。

(二)学校方面的局限

职业院校一直是酒店行业重要的、高素质的基本员工来源。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招收酒店类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导致酒店行业一线员工断链。酒店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社会观念、酒店业经营管理的思想落后、酒店业的行业地位偏低、酒店职业教育工作者努力不够等因素密切相关。

基于解决酒店专业人力资源匮乏及降低用工成本、稳定员工队伍等几方面因素,酒店对在校生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是酒店得以创收、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整个酒店行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的一个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篇(10)

摘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追根究底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学生资源因其高素质、可塑性强和理论性厚成为酒店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对象。本调查以香格里拉酒店为例,综合对武汉地区本、专科以及高职院校在校生的问卷调查,阐述和分析了开发在校生资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开发和利用这一重要资源的举措和方法方面的建议,并指出了不足和局限性。关键词:酒店业在校生可能性局限性 一、当前武汉酒店业在校生人力资源的现实背景 “在校生资源”是指中等或高等学校中旅游专业的在校学生,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进入饭店进行兼职工作。因其受过系统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和饭店基础理论的培养并具有较高的素质而受到酒店的青睐。武汉市发达的教育使其具备丰厚的在校生资源。 新经济时代,酒店应该组合与利用各种资源来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以自己核心的竞争力来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酒店宾馆的蓬勃兴起,对服务人员的需求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酒店人力资源的现状表明,在酒店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整体的“质”,是每家酒店都需要面对的问题。造成这现象一方面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不力。另一方面与员工所接受的教育不无关系。 而酒店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情感密集型的企业,智力之争、创新之争尤其是人才之争是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加入WTO以后,外资饭店和国际管理店集团公司大量涌入,酒店业对高素质人力和有专业知识的人才的竞争必然成为焦点,“在校生资源”顺应着时代的需求,应运而生,并将日益凸显其重要地位。 二、关于武汉酒店业在校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探究 (一)在校生资源开发的“可能性” 1.理论扎实,综合素质强。 厚理论和高素质,是在校生资源的一大特点和长处。在校生在进入酒店之前,至少在学校接受了一至两年的理论学习和实操培训,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大多数本科院校的在校生具备扎实的汉语、英语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经过岗前培训,适应工作岗位。 2.忠诚务实,职业精神好。 学生在酒店期间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员工又是学生。对客人而言,其代表酒店的形象,而对酒店而言,其代表学校的形象。这种境况决定了学生有双重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使学生进行内部修炼的机会,良好的职业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来。 3.可塑性强,多元汇集。 现代饭店文化日益彰显其重要性,可以说饭店之间的竞争同时也是文化的竞争。酒店经营的成功不仅来源于优质产品和服务,更来源于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在校学生犹如白纸,还没有被固有的饭店文化理念所同化,可塑性非常强。可以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其进行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规划,使其早日找到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朝共赢的方向发展。 4.管理容易,来源稳定 比起社会零散人员,酒店对于在校生的招聘可以通过学校和老师,管理较为容易。对酒店而言过激的人员流动会增加人工成本,在校生由于受到学校学籍管理的制约一般不存在流动和损失。相反由于实习时间的短促,学生会珍惜工作机会,更投入的学习技能和操作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正式员工。减少了人员流动的数量和频率。酒店可以直接通过学校和老师来招聘在校生,保证了在校生人力资源的供应。而在校生由于多担任临时工,工资薪酬低于正式员工,人工成本较低。 (二)在校生人力资源的现实举措方面的建议 1.前瞻性的人力资源规划,配合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 从

上一篇: 医学管理论文 下一篇: 教务系统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