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6 18:31:25

公寓管理论文

公寓管理论文篇(1)

二、管理与服务的新途径

探究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更是我们服务与管理的对象。作为本科院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主要的做法是:

(一)在规章制度方面

1.坚持三会制度要想抓好管理

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中心每周召开宿舍辅导员、各辅导员每周召开楼管会例会,每月召开两次宿舍长会议,每次会议既是布置工作,又是一次培训会,教给他们如何发现问题,遇到问题怎样去处理。经过不断实践,几年来,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有显著提高,能及时快速地处理各种问题,对新的楼管会成员和宿舍长,在公寓辅导员的带领下,他们的自身素质也得到很大提高,能够及时地发现一些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2.宿舍卫生检查制度

宿舍卫生是反映高校对学生行为管理的一个窗口,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场所。公寓辅导员每周2-3次检查宿舍卫生,将最终平均成绩公布到校园网上和楼内大厅展板上。每天对好的宿舍给与表扬,对较差宿舍指出不足,激励学生,让学生知耻而后进。每年还会进行文明宿舍评比,以此加强学生对宿舍卫生及纪律的重视。这样一来,学生的自律意识明显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加强。

3.经常性教育实践活动

现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强,配合意识差。为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形成凝聚力。公寓辅导员经常组织公寓楼内的学生进行各类活动。如:新生入学后的安全教育讲座,“一帮一”结对子互助,宿舍与宿舍间联谊,组织学生到农村扶贫,到军烈属家做好事等,等等通过一系列讲座和各类活动,公寓楼内正气不断上升,同学们集体观念渐渐增强。楼内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也日益增多。

(二)具体做法探讨

宿舍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有大部分时间是在宿舍里度过的。在人员集中的公寓区内,对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1.全员培训

绷紧安全弦九月份新生入学后,为了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每年军训结束后,各公寓辅导员都会对本楼新生进行进行培训。内容为宿舍安全、卫生、道德、人际关系和宿舍纪律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在防盗、防骗、及消防知识方面,还会由学校组织进行大规模授课,特别针对女生,公寓辅导员还会讲解必要的防止害教育。为了强化培训效果,公寓管理中心还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在楼内制作各种展板。通过安全培训,让学生懂得了私用电器的危害、遇到火灾如何逃生、突发事件如何冷静处理、酗酒事件的严重后果等等。

2.普查安全隐患

消除事故苗头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切实维护学生人身、财产安全,防止因违规用电和突发事件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各楼辅导员在检查宿舍卫生过程中,同时查处违规电器和管制刀具,每周还要联合各系部进行拉网式大检查。对宿舍内堆放水瓶、纸板以及窗台架凳子现象也进行制止。对查出的物品进行没收和记录,对使用人进行了安全教育。对问题严重的学生报请后勤管理处和学生处,并结合系领导共同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直至处分。对于学生之间的情感问题、矛盾、纠纷等事故苗头也一一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劝解。

3.为学生提供交流、倾诉的平台

学生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只身在外求学,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困难、思想矛盾和各种压力。有时心情郁闷、彷徨、压抑,他们渴望交流、倾诉与沟通。在每个宿舍楼都成立了知心朋友小组,成员多为热心公益的学生、学生干部或楼管会成员,知心朋友小组成员与他们零距离接触,耐心听取他们的苦与痛,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一一进行劝解、开导,避免了思想隐患的发生。

4.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生进入了大学阶段,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缺乏自控力的学生无所事事,易出现各种事故,除了学校、各社团组织的活动外,为了正确引导他们,丰富学生在公寓区的课余生活,公寓管理中心今年在各公寓楼内每层都开辟了学生活动室。各楼辅导员以本楼或每个楼层为单位组织小型活动。如政法系的学生组织模拟法庭活动;外语系依据专业特点,举办英语演讲,诗歌、话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健康向上的竞赛,不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还创造了公寓楼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

5.提高宿舍品位

举办寝室文化大赛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是学校从整体上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宿舍文化作为一种非课堂资源,可以通过课余文化生活丰富校园文化氛围和校园精神风貌,对学生进行教育熏陶。为提高大学生宿舍品位,学院每年在艺术节期间,要举办寝室文化大赛,同学们自已动手实践,展现才华,,将手工剪纸、泥塑彩绘、心愿墙等等放置或悬挂于宿舍内,既可丰富课余生活,又增长技术和知识,娱乐身心,结交挚友。通过大赛学生宿舍焕然一新,为校园整体环境增添了亮点。

公寓管理论文篇(2)

大学生公寓是近几年高校改革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公寓内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任务。

一、建立以公寓为中心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模式

随着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相对固定的生活空间,学生由原来纯粹学校管理的“学校人”向“公寓人”转变。针对学生公寓这一独特的空间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服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介入,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主动适应高教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1、以人为本,营造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良好外部氛围。

加强学生公寓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良好外部氛围,是夯实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并取得实效的基础。要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公寓内外部环境的改善,从细微处入手,在公寓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大量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新建的学生公寓按安全、方便、合理、耐用的原则配备设施,对原有的学生公寓及其设备及时进行改建、维修、更新,优化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不断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形成良好的外部氛围。其次要重视公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如设立学生活动室、学生接待室、宣传栏、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多功能娱乐厅等设施,满足学生的业余文体活动的需要,为校园文化活动向公寓延伸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

2、齐抓共管,建立以公寓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运作机制。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学生的素质水平也参差不齐。当学生入住公寓园区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中心也应由学校向学生公寓适当转移,以抓好大学生思想教育为主线,及时安排好学生公寓的规范化管理,合理利用好辅导员资源,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方面的优势,将班级建设和管理的中心向公寓倾斜,将寝室的各方面建设纳入到班级集体观念的教育中来,将分散的寝室个体单元融合起来,从而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辅导员高效通畅的完成工作任务。具体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构建一个管理重心,突出思想教育在公寓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公寓是高校思想教育的薄弱环节,将思想工作扎根于公寓势在必行,辅导员的“三同”使思想教育的范围直接扩大到公寓社区。在公寓范围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优势,建立以辅导员为核心的基层管理终端,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解决在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公寓,使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得以充分地体现。(2)实行三级思想教育模式,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实行三级思想教育模式重在强化学生骨干的主导作用,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通过建立辅导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干和团小组长的思想教育模式,形成思想教育和学生工作开展的桥头堡。定期召开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交流会,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将思想教育和工作分析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认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召开团支部和团小组长的工作例会,既教育团员增强政治觉悟,发挥模范作用,提高理论水平,又反映出现的问题,突出学生在公寓管理中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力地配合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并且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和公寓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里将其处理完毕。(3)构建两条管理辅助线,深化寝室单元管理。作为班级管理的中心,寝室建设对于班级凝聚力的提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发挥好寝室学生骨干的作用是能否管理好寝室,进而带动班级建设的关键。在寝室内部设立寝室长和团小组长,选派思想成熟、工作踏实的入党积极分子或团员来担任,将思想引导和行政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带动作用,以辅导员为管理终端,建立班干——寝室长——寝室成员和团干——团小组长——寝室成员两条辅助管理线,深化对寝室单元的直接管理,形成快速有效的反馈机制,使管理终端的要求和工作思路得以准确及时的传达,并且使寝室管理工作明确化,形成责权分明,分工有序,配合到位的寝室管理局面,有助于学生的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各种活动的深入开展。

3、知行合一,不断完善学生在公寓中的行为表现测评机制。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巨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但是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是“双面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中成绩优秀,可在寝室里则不讲卫生、污言秽语等等。古人倡导“知行合一”,知与行的分裂无疑是教育的遗憾。当前,高校实施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涉及学生在公寓里的表现的内容较少,为那些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无意中打开了方便之门。实际上,我们在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考核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综合测评指挥棒的作用,加大对学生在公寓的日常行为表现的测评份量。也可以逐步推行操行量化考核,实行大学生思想品德实践学分制,把测评结果或实践课学分作为入党考核、评优评先、评定奖学金、助学贷款的重要依据,既有助于规范学生在公寓的行为,又能充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

公寓管理论文篇(3)

大学生公寓内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任务。那么如何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有意识地在公寓管理中融合心理学原理去观察、认识、分析其思想、观点、立场和行为,切实解决工作中问题,就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有力措施和有效途径。

一、融合心理学原理建立以公寓为中心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模式

针对学生公寓这一独特的空间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服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介入,无疑是思想政治工作主动适应高教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1、以人为本,遵循认识规律,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服务。

加强学生公寓基础设施建设,是夯实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并取得实效的基础。人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和人对社会的体验。人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积淀的过程。个体的政治、思想、道德等认识都是由社会存在而来,是由社会存在经过人脑的反映及一系列心理过程而形成的观念。当代大学生处于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想纷至沓来的特定时代,这对于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来说,往往会由此引起深层次的思考,形成诸多“热点”,在思想上产生迷惘,认识出现多元化倾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不但要有敏锐的目光和扎实的科学理论功底,施以适当的方式方法,还要努力研究大学生认识的心理过程,从认识心理的规律出发,纠正大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进行科学引导,以实现大学生内心信念的科学转移。

2、齐抓共管,适应需要动机,激发人生追求,建立以公寓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运作机制。

需要是人生的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当人的需要有了可以达到满足的条件时,就产生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主观愿望和动机,进而产生为实现这种主观愿望而进行的行动。当学生入住公寓园区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中心也应由学校向学生公寓适当转移,以抓好大学生思想教育为主线,及时安排好学生公寓的规范化管理,合理利用好辅导员资源,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方面的优势,将班级建设和管理的中心向公寓倾斜,加强对学生心理上的了解,了解他的思想状况,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人翁意识。不难看出,需要在人的生活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了解和认真解决大学生的需要,以形成高尚的动机,对转变学生的思想,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正确对待学生的多种需要,并承认其合理性,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学会调节平衡,做好需要的转化工作。对不合理、不切实际或者合理、但又一时不能满足的需要,要以党的政策、法令和规定加以限制和否定,使学生的需要保持平衡,有所抑制。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善于把学生的知识需要、成才需要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身需要,形成群体的内在动机,把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到为构建民富国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发努力学习上,这会令教育管理工作更加高效通畅。

3、知行合一,实施情感渗透,达到情感的升华,不断完善自身。

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是以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和对客观事物表示爱憎好恶的内心体验。人的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心理因素,具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包含着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意义。当前,高校实施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涉及学生在公寓里的表现内容较少,为“两面人”或是那些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无意中打开了方便之门。实际上,我们在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考核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综合测评指挥棒的作用,加大对学生在公寓的日常行为表现的测评份量。也可以逐步推行操行量化考核,实行大学生思想品德实践学分制,把测评结果或实践课学分作为入党考核、评优评先、评定奖学金、助学贷款的重要依据,既有助于规范学生在公寓的行为,又能充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

二、在公寓管理中融入心理学的思想教育模式现实意义

以公寓为管理中心融入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突出了思想教育在公寓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融入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了单一管理对学生心理认识不足的弊病,有效地配合了学生活动的开展,深化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效果,有力促进了学生工作的发展。突出效果有:

1、信息反馈速度快。在以辅导员为管理高端的管理模式下,所有的信息流动是以金字塔式的发散传递,强化了信息传递的方向性和有效性,畅通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联系通道,明确了个人在传递链的主体性和所要承担的责任,提高了上传下达的效率和准确性,克服了以往权责不明,学生相互推委的弊端,从而使学生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深入公寓。

2、遵循心理规律,重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高校后勤的社会化,使得公寓的管理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更加透明化和服务化,形成了寝室有思想堡垒,自我管理有相互制约和监督作用,有力地带动了寝室的整体工作,使学生管理者即时了解隐患存在和发展的状况,从而为科学地处理事故隐患,将事故的隐患及时地消灭在萌芽中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宝贵的防范时间。

3、思想优势明显,工作易到位。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对学生公寓内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一项主要责任,决不能简单地推向社会,更不能削弱甚至放弃管理。使学生工作的开展既有安排布置的统一又有思想上的积极动员,有效地使学生工作深入到同学们中去,活动的开展也丰富和有意义,从而降低了学生管理者的工作难度,为形成集体凝聚力和工作上的合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以公寓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地位日益得到彰显。随着学分制的不断推进,原有的班集体概念正在不断淡化,因此合适的思想教育模式对于推进学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强化集体意识,深化学生主体地位,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学生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地深入到与学生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学生公寓,不仅使学生管理者更加高效快捷地管理学生,更使思想工作的阵地转移到学生生活的核心地带,为学生管理的细致化、深入化、层次化作了良好的铺垫。尽管其存在有形式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但对于正在发展中的高校来说,不失为是一条有效途径。以公寓管理为中心地位融入心理学的高校思想工作模式始终是学生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不论改革怎样发展,学生的思想教育阵地不能社会化,因此从素质教育的大局出发,我们应当在创新与稳定中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以公寓为中心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

公寓管理论文篇(4)

以往高校学生的住宿模式往往是一个院系集中在一个宿舍楼,一个专业基本上都在一个楼层,同宿舍都是本班同学,大家彼此熟悉,管理集中。入住学生公寓后,由于宿舍类型不同、价格不同,学生们有了选择的空间。这样,一栋楼里、一个楼层、甚至一个宿舍,可能住不同班级、不同专业、不同院系的学生,给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冲击。同时,也会造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减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大,学校对学生的集体约束力减弱以及同班同学之间互比性减少等现象的发生。如果我们引导不当,管理不到位,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就有可能出现自由散漫,懒惰和生活无规律等不良现象。

1.2学生干部监督管理作用削弱,信息反馈渠道不畅

入住公寓后,学生居住特别分散,加之高校学生学年制向学分制的转轨,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将由寝室代替。学生的情感交流,思想、文化、政治和价值观的交流、交锋在宿舍,学生的自我教育、相互影响也在宿舍。因此,班委会、团支部的监督作用有所削弱,管理相对松散,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学生在宿舍中及生活区内的表现院系里难以较早知道。往往等问题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以后,才反映到院系里或年级,这就错过了及时教育与管理的良机。

1.3学生认识的转变给旧管理体制带来的冲击

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学生对管理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由于住宿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因此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我交钱,就是上帝;你服务,理所应当。学生对于各项服务的要求更强烈,更高。而对于一些公寓管理人员的管理,则有较大的抵触心理,只要我不毁坏你的设施你就无权干涉我的生活自由。比如宿管部门对宿舍安全进行检查时,有少数学生锁上门拒绝检查的情况。这些都给学生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新课题。

1.4社会信息化给学生带来广阔的认知空间

学生入住公寓后,接触到不同班级、专业、院系,甚至不同学校的同龄人交往的机率比以往大得多。另外,学生可以通过电脑网络更方便地接受全面的信息服务,更广泛地接触社会,信息交流频率也不断增加,不同的观念,对事物的不同看法相互撞击。对青年大学生群体来讲,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文化、观念的干扰和影响。意识形态、培育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所遇到的挑战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先行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条例中的一些内容和条款,已经不再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后所出现的新形势,需要尽快变更和完善。

1.5投资者的经营思想与学校培养人才目标不一致问题

学生公寓管理具有双重属性,不仅满足服务功能,而且还有担负公寓精神文明的建设,并且学生公寓的育人环境在学校整体学生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公寓实行社会化管理,由于投资主题的变化,原来学校保障型的自我服务向社会经营型物业管理转变,过去作为学生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寝室文明建设的职能由谁承担,如何保证投资者的经营思想符合和满足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的特殊要求,等等。这无疑是我们工作中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2改革后学生公寓管理对策分析

大学是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的园地,大学教育的科学性、严密的计划性、学校教学和生活节奏的规律性,要求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一定秩序状态下进行,这就需要对学生的管理不同于学校以外其他行业的管理,因此企业经营思想和管理手段要服从于社会效益的政治要求,实现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的重合。所以,学生公寓实行社会化管理不可能完全是社会上商务公寓或招待所的物业管理,简单地推向市场,完全市场化运做。对于学生的管理就要兼顾管理目标与教育目标的结合。

2.1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工作机制

首先,学生宿舍的管理可由学校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学生工作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后勤集团)派人联合组成工作机构,全面负责学生宿舍的日常工作。建立科学的沟通渠道和方式,形成纵向指挥有力,横向配合密切的管理格局,以解决学生宿舍管理中出现的条块分割,互相推诿现象,既能保证学生的教育管理落到实处,又能使维修、保洁等各项服务及时,周到、保证质量。其次,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一是确保学生宿舍管理的资金来源,经费到位,专款专用;二是加快各项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信息化,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最后,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制度。按照学生宿舍管理特点开展工作,改变以往仅靠行政方法及单纯福利性的政策,实行以经济方法和行政方法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明确管理人员承担的责任,并赋予相应的权利,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责权利一致。

2.2公寓工作人员改变服务意识,培养入住学生的自律与责任感

首先,公寓工作人员通过变“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使学生树立超前意识、忧患意识、时间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学生公寓工作人员经常检查公寓社区公用及室内设施和水电供应情况,力求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同时还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开展调查研究,超前组织和准备学生学习及生活急需的东西,做到超前服务,解决同学们的各种问题。其次,公寓工作人员通过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学生树立效率意识,培养主动精神和责任感、克服生活惰性。学生公寓服务人员结合学生实际及学校实际,主动在合适的地方公布与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密切想关的信息,宣传学校及国家的有关政策,创造性地为同学服务。最后,公寓工作人员通过变“数量服务”为“质量服务”,使学生树立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公寓工作人员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服务方面变外延型为内涵型,变粗放型为集约型,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2.3健全规章制度,以合同形式确立公寓制条件下的学生与业主的契约关系

让学生明确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自律意识和信用意识。我们讲的信用意识不仅是自我管理水平,其中包括思想道德、做人责任以及人际关系等。我们应从健全规章制度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入住的学生提供一套完备的具有约束性的法律或行政管理的诸多文本,让他们从法规文本中去理解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提升一种成人感。如:《入住公约》、《住宿合同》、《综合治理责任协议书》、《文明寝室建设责任承诺状》、《公寓管理办法》、《卫生管理制度》、《保证金制度》等,这些制度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信用基础,其法律规范以及这种信用执行的制度包括甲乙双方都能自觉地尊重这一形成较完整的管理运作体系,这一点是学生公寓实行社会化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

2.4实行弹性、宽松式管理

以前各高校对学生的管理,都是比较严格、封闭式的,这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个性人才和人才差异化的要求。特别是当前高校扩招,后勤社会化,弹性学制和完全学分制的实现,班组结构的变化等,这对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来说很难适应,而各高校的学生管理也越来越力不从心,对学生的行为也很难控制。因此我们必须实行弹性、宽松式的管理。在选课方面,增加学生的自由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合理性发展,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差异的要求,同时我们应该集中有限的人力重点抓好几个班或几个专业,树立学校优秀班组的典型,并进行广泛宣传,让其他班级向这些班级学习;在某几项管理工作上,进行重点突破,以取得一定成效,并发动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参与管理,教师只是进行指导,而对学生也不做太多的硬性要求。这样,不但可以活跃学校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5聘请学生参与公寓管理,实现“三字”教育

为了更好的实现学生公寓管理,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聘请学生担任公寓管理助理,吸引学生组成公寓管理委员会,协助宿舍管理部门和学校做好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由于其成员来自学生中间,信息点多,最了解学生,工作起来不被动。一方面,维护学生自身的合法权益,对公寓管理部门履行职责和服务水平进行监督,有助于为学生排除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另一方面,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一只骨干队伍,配合学校和社会化单位做好学生宿舍的管理秩序、安全卫生、寝室文明、文体活动等工作。这样,就做到了学生公寓管理助理责权利的统一,既可以调动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又可以严格要求他们,以便更好的实现学校管理。通过这些,一方面管理和教育了其他学生,另一方面也教育了自己,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实现自我教育。

2.6利用现代化教育管理手段,实现管理的自动化、决策的科学化

公寓管理论文篇(5)

传统的学生公寓管理实践中,以严格管理作为工作评价的标准。要求学生只能这样,不能那样,对于公寓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堵为主,没有合理地进行疏导教育。导致管理者与学生矛盾不断激化。很多高校就曾发生过学生因不满学校某些管理措施而打砸东西,起哄闹事等。另外,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内容单一,且停留于表面,不能从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公寓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思想觉悟的作用。

(二)学生自我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对象多,单纯依靠宿舍管理部门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在学生公寓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才能最真实地体现,而学生之间的问题和思想状况只有学生自己才最了解。但我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力度不够,学生干部素质不高,得不到其他学生的拥护,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学生公寓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得不到反映和及时解决。

二、加强高校学生公寓人性化管理的对策

(一)改进公寓管理思维方式,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学生公寓人性化管理,必须转变管理的思维方式,要以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的管理方式转变,学生公寓管理者要改变以往的管理者、检查者的形象,不能一味地将处分、训斥作为管理的手段,减少学生对管理措施的消极抵抗情绪。因此,公寓管理者要从转变观念入手,以服务育人为宗旨,用热情、细致、周到的工作态度来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在日常管理中,要关心和爱护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对待。学生违反管理规定,要以劝导为主,而不是训斥。通过公寓管理人员的热情服务,处处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从而取信于学生,使学生在接受服务的同时陶冶情操,完善自我。

(二)提升学生参与意识,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加强学生公寓人性化管理,需要及时引导学生树立自我管理和积极参与决策的意识,让学生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激发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集思广益,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功能,依托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等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发挥学生组织联系学生和学校管理部门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要完善学生自我管理体制,通过建立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学生宿舍楼栋长—寝室长的三级管理体制,使学生自我管理落到实处。要在学生公寓实行党员、干部挂牌制,通过党员示范寝室、党员工作站等形式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学生公寓管理,规范日常行为。发挥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作用。

(三)健全制度,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要完善公寓管理制度,公寓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各项规章制度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执行。要提高公寓管理人员素质,对于人员的聘用,要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现竞聘上岗。要对新上岗的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在职业道德,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规章制度学习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要实施激励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制定各项考核评比办法,通过开展业务能力评比竞赛活动,提高业务水平。要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把学生的意见作为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衡量指标,做到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公寓管理队伍。

(四)开展公寓文化建设,提升公寓文化品味

要加强公寓文化建设,发挥公寓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改变公寓管理重管理、轻教育的现状。通过开展公寓文化活动,打造公寓文化品牌,营造温馨、友爱、文明的公寓文化环境。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开展要贴近学生生活,开展学生喜闻乐见,能真实反映学生思想状况的文化活动。可以通过开展“星级文明寝室”“、特色寝室”、“寝室美化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整理内务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宿舍良好舍风的养成,为学生搭建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舞台,满足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求,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

我校开展的第十一届“中国移动杯”公寓文化节中,主要由消防安全演练、安全知识竞赛、“平安校园”知识讲座、“幸福瞬间”微电影、学生公寓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公寓达人秀、寝室吉尼斯、闭幕式颁奖晚会等活动组成,旨在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为在校同学提供一个展现自我和相互交流的平台。同时,要求各学院广泛发动,将本次公寓文化节活动传达至每个学生宿舍;各楼栋长和层长广泛宣传,带领本楼栋学生开展好此次公寓文化节活动。

公寓管理论文篇(6)

 

学生公寓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还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文化工作和素质教育的必要区域,是学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与发展,其教育功能日趋显著,如何进一步做好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切实与社会化改革同步进行,提高服务质量,建设和谐公寓,使公寓工作取得社会承认,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个共同的研究课题。

一、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及内容辨析

1、公寓管理部门经济利益与教育责任之间的冲突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许多后勤服务项目都是有偿的,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经济压力,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了矛盾和抵触情绪。学生在公寓接触到的大多是商品化的物和服务,为他们提供这些物和服务的人,因受到企业经营思想的熏陶,平等交换的观念较深,对学生公寓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与自身服务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片面注重经济利益的获得,从而加深了学生的不满情绪。

按照企业制度进行运作的学生公寓管理部门,遵循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获得经济利益是不可置否的。但处于学校内部的公寓管理部门,是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而推卸其应担负的教育责任。高校后勤服务兼备教育与经济双重性,它应当同时遵循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过去只承认其教育属性,而否认其经济属性,是不够准确的。而现在过度强调其经济性,也有失偏颇。公寓管理部门应在其经济利益与教育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正确体现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又有利于后勤实体的壮大发展。

2、公寓管理制度与学生认同度之间的冲突

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公寓管理的基础和管理工作实施的依据。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建设,但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从内容方面看,义务性、强制性的条款较多,而权利性、人性化的条款较少。在公寓管理过程中,老师只根据有关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要执行和服从,学生难以得到思想认同与行动接受。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缺少了人性化和权利性。因此,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前公寓管理的实际工作,加紧研究和修订科学、规范和人性化的公寓管理制度来保障学生公寓的生活安全、有序、健康、和谐,保证校园一方平安。

3、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心理成熟度之间的冲突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高职院校建立了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等公寓管理机构,意在引导、吸引学生参与学生公寓管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还不够稳定、自律性不够强、宿管会干部享受待遇不高、工作经验欠缺等原因导致部分参与管理宿舍的学生参与面都是很窄的,在参与内容上仅限于劳动力型、低层次的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4、公寓管理人员低素质与学生高要求之间的冲突

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年龄老化,多数人没有受过较正规的专业培训,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危机感不强,缺少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工作经验和优质的服务理念,造成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与当代大学生高要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塑管队伍的素质高低、服务态度优劣,直接影响着宿管工作的质量。公寓管理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是公寓管理工作做好的前提和基础。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因此注重提升公寓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做好学生思想的能力,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取得双方的互相信任,适应新时代学生的要求,才是做好公寓管理

5、公寓文化建设的滞后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之间的冲突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高校的扩招、生源质量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传统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受到了挑战。高校公寓管理部门不能只满足于完成事务性工作,而忽视广大学生在公寓内的思想动态,对公寓主流文化把握不够,对学生思想的正面引导也缺乏力度,从而使学生公寓文化易偏离正常的轨道。学生在经济上,贫富悬殊加剧,在校消费走向多元需求;思想上,以自我为中心,自由散漫,无视集体和团体利益;生活中,在公寓内酗酒,通宵上网,言行粗俗等等问题。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突出地显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工作进学生公寓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和谐的公寓文化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公寓文化,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已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对策

1、健全公寓规章制度是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基础工程

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建设是公寓管理的基础和管理实施的依据,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建设,但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和缺陷;从内容上看,义务性、强制性的条款较多,权利性、人性化的条款较少;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只根据有关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要执行和服从,学生难以得到思想上的认同与行动上接受,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结合高校实际顺应时展,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及时修订科学、规范和人性化的公寓管理制度,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住校学生必须遵守的基本管理规定;二是公寓管理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各项工作制度即内部管理制度;两者都必须充分体现管理与服务育人的功能,做到密而不死,疏而不漏。

建立、健全学生公寓各项规章制度是落实学生公寓环境育人工作和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基础,从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实际工作出发,定期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明确相关部门及个人的岗位职责、权限,完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以及纠正、预防措施等控制程序,确保学生公寓管理 “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

2、建立公寓高素质管理队伍是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力量保障

学生公寓配备的管理、服务人员这支队伍是直接面对学生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严密的组织结构体系,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使各岗位各司其职,各行其责。

第一条主线是公寓辅导员队伍。公寓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制定出学生公寓辅导员考核办法,定期召开会议,严格考核。公开评选“十佳公寓辅导员”,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奠定基础。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

第二条主线是公寓楼管员队伍。楼管员以前的工作经历差异性大,个体素质也参差不齐,楼管员素质的高低对学生会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他们进行培训应该作为日常工作长抓不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完善这支队伍的“岗前、岗后”培训制度,强调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第三条主线是公寓自律组织队伍。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学生公寓自律组织是一个学生群众组织,来自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评价办法,定期进行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提升自律组织文化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激发学生公寓自律组织的工作热情,使之更好的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3、推进公寓内涵建设工作是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工作重点

一是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任务。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和着重点。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良好的公寓文化能更好的发挥公寓的育人功能,能调动每位大学生和公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各种公寓文化活动及公寓园区的环境,于潜移默化之中来感染学生和公寓员工的情绪、陶冶学生和公寓员工的情操。如建设有特色的主题走廊文化;建立学生活动室,实现活动的品牌化,以推动学校整体学生公寓水平向高层面提升。

二是节约型公寓建设任务。在学生公寓内要积极倡导建设节约文化、节约文明新风尚。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公物非自然损坏的审核及赔偿;推进水电智能化系统革新,实行定额供给,超额付费的管理模式;把节约纳入到相关考核和奖励机制中;把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和行为的内容纳入到学生行为守则和德育考核之中。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进“进公寓”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的党建和团建工作,积极落实“党员先进性建设工程”,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推进学生公寓党建步伐;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对学生舍长进行分年级、分主题轮流培训,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广大同学提供思想引导、学习指导、考研就业向导、人际关系开导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平台。

四是建设学习型公寓任务。作为公寓管理者,我们要树立“以育人为己任,努力创建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的公寓环境。在公寓成立以宿舍为单位的理论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自律组织在学生公寓开展“一周一演讲活动”、“日日练书法”、“寝室手抄报”、“周末谈理论活动”等拓宽知识面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专业社团在学生公寓开展“公寓集体晨读”、“睡前你问我答”、“今日计算机”等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学习专业成果;充分利用公寓楼上的活动室建设学习室、读书室、阅览室等学习场所,彰显“宿舍文化铺就成才路”文化内涵,把学生公寓建设成学生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坚强阵地。

 

公寓管理论文篇(7)

大学生的公寓文化主要是将大学生作为主要主体,进而形成一个在公寓里生活的前提下的大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的综合过程。大学生的公寓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当中重要的构成部分。这里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地,同时也是他们休息和娱乐的地方,它直接的影响到大学生日常行为和人格,同时对养成何种价值观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 大学生参与到学生公寓管理当中的意义

1.1是促进高等教育进行目标培养的有效手段

在高校中很多场地都发挥着育人的作用,同样,学生公寓也在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我们提出的很多道德教育方面的要求,在公寓管理中都集中的体现了出来,比如说公共环境的卫生,人际关系的处理,公共秩序的维护等等,好的公寓环境对教育活动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种起作用的模式又被叫做“潜在的课程教育”。公寓是学生接触的最直接的第一社会,是学生培养道德规范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如果公寓管理模式运用的好管理的好就会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准则,利于提高他们与人的沟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而让学生投身到参与到学生公寓的管理中来,就相当于让他们从原来的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这样一来他们就会主动的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在这一方面来看,学生参与公寓的管理实际上是积极投身实践,以及意识教育目标的过程,通过引导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管理中所肩负的责任,同时能够自觉进行自我完善,成为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

1.2符合了教育发展的规律

对于大学生来说,生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进行道德学习的过程,大家在一起生活由一开始的矛盾到后来的融合等现象,就是强化道德加以学习的过程。学生参与到公寓管理中来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自己的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严于律己。这一点上来看,完全符合了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的成长规律。

2 大学生参与到公寓管理中具体的实践

2.1将制度更加的完善,让学生参与管理的制度更明确

方便学生公寓育人这项功能的实现,学校可以把学生公寓作为学生工作场所来加以管理,同时建立学生公寓管理的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学生公寓相关的制度建立,人员安排。设施保证和维护环境等任务,建造一个学生和专职人员,外聘人员共同合作的一个工作体系。只有把制度制定的更加合理化才能够让公寓管理的更加完善,因此在学生公寓的管理上还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手册,让学生在参与到公寓管理中来时可以依照制度工作。2.2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举办各式各样的公寓文化活动

公寓文化是整个学校里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充分的表现和展示自己,可以说学生公寓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场地。公寓管理中心可以通过组织特色公寓活动,建立属于自己的公寓网站,创建公寓板报等多种形式和活动来打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公寓文化环境,同时还要充分的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2.3寻找学生参与公寓管理的新方法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公寓管理的活动中来,学生处还可以开展专门跟学生互动的栏目,对于学生在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栏上提出来,大家在对这些问题积极的思考,给出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学生公寓的服务中心在对管理员,辅导员,清洁员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再将学生对其的评价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公寓的目标主要是加强教育,辅之管理,所以我们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时候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管理上面展开,让其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一定的了解,进而教育学生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生活。自我学习等,促使学生公寓工作走向完善化和制度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大学生的公寓文化是构成整个的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变革,高等教育也在不断的深化改革,高校后勤工作相应在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改进,同时大学生公寓文化内涵也在发生着更改。怎样推动和改进大学生的公寓文化,可以说不但是现在高等教育中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是使校园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的有效途径,而且还是现在的设计条件下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整体上来看,公寓文化的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仍然还存在着一些局限,还不是很完善,对于公寓文化建设的评估上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所以说我们在进行公寓文化建设时要跟时代特点相结合,充分的建设出一个符合时展需要的,又适应学校文化发展方向的公寓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还要让大学生积极的投身到公寓文化的管理当中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让其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大学生在进入到公寓管理中来时一定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严格遵守公寓的规章制度,在规范和管理他人的同时也要对自己有相应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樊宇.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三自”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钱波.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

[3]郝端勇.艺术院校学生公寓管理渗透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公寓管理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002-01

随着高等教育以及公寓模式的改革,学生公寓在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宽松的人居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的空间,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氛围。和谐的公寓文化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大学生公寓文化显然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群体文化和校园亚文化,其地位和作用也日益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为此,我们提出了建设“和谐公寓”,以创建大学生良好的人居环境的理念。

一 、和谐公寓文化建设的理论构成和实践意义

1、和谐公寓建设的理论构成

“和谐公寓”是有利于树立高校师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开展优良的学风建设等与之相关的有利于高校和谐发展的公寓模式,“和谐公寓”的文化包括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求知好学的学习氛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风气;和谐有序的生活以及干净整洁的宿舍环境等几个方面。和谐公寓文化建设包含和谐发展理念,任何事务发展都有它的理论支撑。

2、和谐公寓文化建设的实践意义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分工下,经济、文化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公寓文化的影响日趋强烈,各种观念和思潮无时无刻不对公寓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公寓文化再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了。因此,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我们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同步的要求。

(1)有利于学校和谐发展,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和谐健康的学生公寓文化环境有助于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浓厚的学习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健康积极的人生观的培养,继而可以有助于优良校风的形成,有助于学校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说,校风的好坏可以通过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成效得到一定的具体表现;学校整体素质的高低,也可以从公寓文化的建设程度上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2]

(2)有利于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推动机制改革

公寓管理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实现公寓的育人功能。而公寓管理的对象是有知识、有思想、有个性的大学生,因此,公寓管理者必须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达到增强管理实效的目的,从而学校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改革。

二、建设和谐公寓面临的几点问题

“不断加强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既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又是高校加强学风建设和占领先进文化阵地的客观要求。然而,目前的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消极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公寓文化健康发展和其功能的充分发挥。”[3]

1、服务不到位,管理与教育脱节

在后勤社会化的浪潮里,高校纷纷将学生公寓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交给后勤集团(公司)负责,而后勤公司则按照企业运行规则,为学生服务之前先计算自己的成本和利益,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或影响,加上学校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经常出现服务滞后甚至不服务的现象。而学生教育工作由党支部,团委,学生处进行,由此造成了管理与教育脱节,育人功能弱化甚至缺失。

2、公寓文化活动缺少层次

不同于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各类文件一出就是一正规军,上档次,一部分同学参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公寓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更为广泛的普及,但号召力远远不及学院学校的活动来的强大,公寓活动在主体上缺少老师、辅导员参与,载体上缺少设施和活动的新颖性。以至于往往在效果的方面就有所欠缺,会让同学感到非正规,摸不着,层次太低。这主要是要归结于公寓文化建设的兴起比较滞后,以至于学生观念上不够重视,公寓文化建设还未深入人心。

3、在机制上,缺乏对公寓建设的重视

公寓一直被认为是休息娱乐的场所,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都还仅仅停留在硬件设施的完善上,缺少全面系统的规划。

三、和谐公寓文化建设的实践途径

1、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和谐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在思维方式、学习观念、情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更强调自我选择,和谐公寓文化主要依靠学生的自我组织、参与来完成,所以,学生既是和谐公寓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更是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公寓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为了发挥学生在和谐公寓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院团委成立“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本着为学生服务、沟通信息、监督行为、引导公寓文化生活方向开展工作。以创建高水平大学生公寓为工作的总目标,实施自我管理,全面实现学生在建设和谐公寓过程中的自主、自律、自强。

2、要立足学生公寓,把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工作整体议程

公寓文化主要是在公寓及生活区开展和建设的的,因而应该也必须立足公寓,才能形成公寓文化的特色。“高校应充分认识学生公寓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使公寓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制定公寓文化建设的长期和系统发展规划,明确公寓文化建设的机构、人员、职责、方向、目标等,并提供资金、政策和制度保证。”[4]

3、要通畅沟通渠道

公寓是一个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载体。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有利于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与沟通,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服务,听取学生对公寓设施和管理方面的意见,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上不断改进和完善。

4、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

公寓文化建设,要教育学生用美的标准来装饰宿舍,美化环境,形成端庄的仪表、多彩的生活、健康的情趣、求知的氛围、团结的风气和进取的精神,并辅以一系富有教育意义的公寓文体娱乐活动,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公寓文化活动能提高公寓文化的品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使公寓文化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陶冶情操、锤炼品德,为早日成才打下基础。公寓自律委员会在团委领导下每学期开展“公寓文化月”活动,如:“青春抛物线”――羽毛球、乒乓球大赛;“我爱我家”征文比赛;“棋王争霸”大赛;“寝室吉尼斯”等等,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倡导更多同学去构建和谐的公寓文化。

公寓管理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27-03

一 群体传播与文化公寓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告知他人和被告知,教别人与受别人教,娱乐别人和受到娱乐。要了解人类传播,就必须了解人是如何相互建立联系。

伴随着高校教学管理学分制的盛行,课堂、班级的群体关系正在弱化,学生间最易建立联系、人际互动最频繁的地方便是公寓,可以说,在校园生活中,公寓是最具传播特质的公共场所。“公寓”的概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旧时租期较长、房租按月计算的旅馆,居住人多为求学或谋事者。多为楼房建筑,成套房间,设备较好,并可供多人居住的公共寓所”。公寓的公共居住属性也必然伴随着人与人的交往或以文化为中介的精神交流和社会互动关系。

居住在公寓内的学生是具有群体特质的,有特定的共同目标(生活在公寓)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公寓(学生)的“群体传播”特质体现在以下几个要素中:(1)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关心的事项,在公寓中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能够在公寓美好生活,这就是群体凝聚力的核心;(2)成员间相互协作,为更好的生活贡献力量的动机;(3)群体与成员(公寓管理人员与学生),成员与成员(学生与学生)间的传播互动机制。

除此之外,公寓(学生)的“群体传播”还易于形成“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成员的共有意识主要分为:(1)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公寓的管理制度、文化风尚或寝室的室风室训等。(2)群体感情,室友间、生活区邻友间的个人情感或群体成员主观境界融合所产生的“我们”感情。(3)群体归属意识。通过公寓的文化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公寓群体生活所产生的认同感。

文化公寓是一种广义的、深层次的公寓文化,文化公寓的内涵,不仅包含狭义的公寓文化即公寓文化活动,而且也内在于公寓内的内涵、制度、环境、行为活动之中。可以说,文化公寓是通过公寓文化不断内化为大学生行为素质的动态的生成过程所形成的充满活力、创造力和人文精神的教育环境,是一种全新的公寓文化观。如果说文化公寓是传播活动的载体,那么公寓文化是该传播活动的内容,公寓的群体传播产生公寓文化,公寓文化反作用于群体传播,两者相互影响。

二 文化公寓的育人作用

如果说个体出生、成长、受教育的初期场所是家庭的话,那么进入大学之后,最重要的育人场所就是校园(公寓)。在大学期间,文化公寓作为一种全新的群体生活空间,是介于“家庭”“校园”“社会”之间的特殊地带。文化公寓如何影响人才培养,作用于德育教育,笔者总结其四大作用。

文化公寓是社会育人的重要平台。公寓(群体)是个人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生活习惯、理想信念、道德风尚等公寓文化的精神元素,内化于个体之中,并决定学生的行为选择。将自己归属于公寓(群体)内,按照公寓的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动,可以防止社会孤立和越轨行为,影响约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文化公寓是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教育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以文化人”。教育和文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出有高尚灵魂、有健康人格的人。社会转型时期,新媒体的兴起,“90后”大W生有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公寓文化育人契合教育回归人文的本质特征,扩充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丰富实践成果及意义。

文化公寓是实践育人的重要阵地。公寓文化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公寓是群体居住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大学生会顺应时代的处境和社会信念,去调整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改造和创新文化,创新个体的生活。在公寓文化活动的传播形式和内容创意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文化公寓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延伸。公寓生活有别于家庭生活的最重要的特征便是不以血缘,而是通过社交进行的群体生活。通过个人和(公寓)群体的一体化,通过与有着共同关心共同爱好的其他成员交流信息和经验,最大程度地丰富自己,多姿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承载起文化公寓育人中社交娱乐的功能。

三 传播学理论对文化公寓建设路径的启发与创新

笔者列举传播学中的四大理论“符号互动”“意见领袖”“把关人”“使用与满足”,结合公寓文化的四大部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探索文化公寓建设的创新性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公寓物质文化建设的路径

公寓物质文化是公寓文化中最直观、表层的体现,是公寓文化的“物化层”。指公寓区域硬件设施环境。

公寓物质文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寓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如一些学校的公寓所处校园内,而有一些则所处校园外,如高教园区中的公寓,往往是几个学校的学生同住一个公寓区域内,并依托社会化的运作和管理。(2)公寓的功能区块规划及其建筑风格,如公寓区内设立篮球场、体育馆、创业园等功能性区块,并在公寓建筑风格上和绿化景观上反映公寓的文化特色。(3)公寓寝室的内部环境及设施配置上,也体现出公寓文化的价值追求。

“符号互动”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H.Mead)创立,并由他的学生布鲁默于1937年正式提出。在符号互动理论中,符号是基本的概念。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比如语言、文字、动作、物品甚至场景等。

一定的情境也具有符号的意义。比如中国人常说“红白喜事”,红色代表吉祥,于是婚礼的现场会被布置的红火热闹。通过符号或象征意义进行社会互动,传达了各种意义,人们形成和改变自我概念,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处理和应对外在变化。通过“符号互动”理论可知,公寓中的任何环境、布景、物品都可以被看成为具有“意义”的符号。学生们通过符号所呈现的意义,进行认知和互动。

要注重公寓文化长廊的建设,在公寓环境中设立更丰富的“符号”,进行意义和价值观的传播与互动。(1)建设公寓“移动校史馆、博物馆”,加强校史、院史、公寓变迁史、与专业相关的文化(如中医药文化)等内容的介绍和宣传,通过展示峥嵘岁月和历史变迁,增强学生们对校、院、公寓、专业的认同和热爱。(2)建设公寓“园丁风采墙”,加强公寓辅导员、学院老师等育人风采的展示,增进师生之情,倡导“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3)建设公寓“榜样力量秀”,发挥优秀学长学姐的同辈力量,利用杰出校友院友资源,将学院和学校在学业、竞赛、公益、学生工作、创业等表现突出的学子进行榜样宣传,鼓励学生找准方向,激励成长成才。(4)建设公寓“漂流图书屋”,将阅读和学习深入到公寓文化中去,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基于“意见领袖”理论的公寓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径

精神文化是公寓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公寓文化建设的关键,属于深层次的文化。公寓的精神文化包括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它与物质、行为、制度文化相互交叉渗透,成为完整的体系。

“意见领袖”最早由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选民投票意向的实证报告《人民的选择》提出,那些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随后罗杰斯在《创新与普及》中,概括出了“意见领袖”的基本特征:(1)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可以说,意见领袖就是生活中我们所了解和熟悉,或是以往有过类似的身份和经历的人,因此意见和观点具有说服力。(2)意见领袖不集中与特定阶层和群体,可以说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意见领袖。(3)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主要看影响领域的范围。(4)意见领袖的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信息量大。通过“意见领袖”理论可知,公寓文化育人体系的建设,必须以“意见领袖”为抓手,积极提升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发挥“意见领袖”在公寓育人体系上的重要作用,创新和发展“寝室联系制度”。(1)建立“室友伴”计划,发挥同辈支持作用,由高年级学生党员、优秀学生作为新生寝室的联系人、文明寝室的指导员、专业学习的领航员,带领新生将公寓打造成理想信念教育、党建育人、文化建设和学业学术交流的阵地。(2)举办“寝你来作客”活动,牵引各类师友资源,走进每一个学生寝室进行讲座。与传统意义上,受众人数众多的讲座不同,该活动的传播更像是人际传播,受众变少,受众得到的关注度更高,互动性更强,传播效果更好。把知识传授从课堂、实验室延伸到学生寝室,把学术、文化讲座从报告厅延伸到学生寝室,把散落在校园内社会中的“意见领袖”请到学生的“家”里,通过寝室成长导师与学生分享,带去了真诚的思想、真切的见解和真实的人生,有效推进育人工作向公寓延伸。

(三)基于“把关人”理论的公寓制度文化建设的路径

公寓的制度文化是通过实际需要和长期积淀创造出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并对生活在公寓区的师生起到约束和管理作用,制度文化是公寓的规章、行政、道德和习惯层面上的表现,它既是在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文字中呈现,也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体现。

“把关人”理论最早由美国传播学奠基人卢因提出,1947年在其《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再次论述了这个问题,认为群体生活中存在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提出了针对新闻素材的“把关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成了一道“关口”,而通过“把关者”关口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的少数而已。正如卢因所说有群体生活,就有把关人。属于群体的本质特征:(1)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共同的利益、关心、兴趣等而集合在一起;(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可以说,公寓生活满足群体生活的特征,公寓制度文化就是公寓生活的“把关人”。

要认识“把关人”理论在公寓制度建设上的重要作用,设计更加人性化的制度,以规服人。比如公寓的安全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通过管理员检查等方式也未必能完全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在制度建设上要积极创新,建立用电安全追踪的系统,通过信息化的数据挖掘,追踪学生的用电轨迹,提升制度的有效性。

(四)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公寓行为文化建设的路径

校园行为文化是表层性的文化,是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精神信仰、生活模式、价值追求、处事风格、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等体现出来的文化,换句话说,它是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实践中,为学校发展和文化繁s所贡献的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性活动,是文化形态的总和。校园行为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学校精神、办学理念的动态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行为是人内部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在传播学理论中研究受众心理和受众行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正好可以为公寓“行为文化”探索带来全新的视角。“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源于20世纪40年代,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我们可以将“公寓生活”作为一种“媒介接触活动”,而每一个入住公寓的学生作为“受众”,把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作为考量公寓文化活动的影响及效果的评价标准。需求本身是具有选择性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来选择他们想要的活动或方式,而选择本身又体现了“能动性”。

要充分借鉴“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公寓文化建设中,以生为本,民主管理,满足需求,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大潜能。(1)加强学生主体性作用,正确认识新时期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放权于学生,通过公寓研讨会、公寓开放日等形式满足大学生在公寓生活方面诉求渠道并保证其畅通性,通过公寓文化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2)加强公寓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建立楼名、楼训、室训等,选拔优秀学子作为公寓形象代言人,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凝聚力和荣誉感。(3)加强新媒体等网络媒介的公寓文化布局。设立富有特色的微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寓文化推广和宣传路径。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北京商务印刷馆,

2005.

[2]李梅,薛颖.“90”后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探析[J].河北广

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

[3]汪润.高校学生公寓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丁笑生.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14.

[5]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

艺出版社,1992.

公寓管理论文篇(10)

一、前言

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力求向上进取是大学生活中积极的一面,但同时大学生们还未定型的思想心理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基本素质可能会在强烈的外来冲击下扭曲变形,甚至偏离正确的轨道。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强调做人的基本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这在当今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变得尤为重要。

高校学生公寓作为大学校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是培养他们成才必不可少的环境氛围之一,在大学生成功养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大力加强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品质,对于促进大学生文明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养成,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公寓文化和养成教育的义涵

2.1公寓文化的内涵界定

高校公寓文化的研究在我国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最早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在1986年提出的“寝室文化”概念,之后逐渐被人们接受并重视。到1991年张文凯发表《寝室文化初探》一文,对寝室文化这一概念进行了初步的界定,然而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表述。谭谨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浅论》中指出“宿舍文化是以宿舍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成员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性文化”。王萍、时宝国《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功能》认为“宿舍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雷湘竹的《略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提出“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指高校学生宿舍区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总和”等等,都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学生公寓文化进行了界定。

梳理以上观点,所谓大学生公寓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公寓硬件设施为载体,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一种共同的制度规范、行为准则以及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公寓文化是在高等学校的校园环境中,在长期的公寓活动中形成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大学生共创共享的群体文化。其涵盖公寓的室内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状况、规章制度、公寓成员的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学识智能、审美情趣、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

2.2 养成教育的内涵界定

养成教育则是要通过教育者的教育、启迪和引导,把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转化为人们的道德感情和道德信念,形成鲜明的荣辱观念,把行为从未开化培养为开化,从不文明培养为文明,从非道德性培养为道德性。简单的讲,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使大学生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形成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高校为主体,在家庭、社会的配合下,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形成和发展规律,通过教育者长期培养、反复训练,受教育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主要培养大学生三个方面素质:大学生道德品质, 即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道德品质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即通过加强对大学生行为规范、作风纪律教育和日常管理,培养大学生的文明行为和优良作风;创新思维和能力,即通过开展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等活动,培养大学生勇于挑战未知世界的求知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公寓文化建设与养成教育之间的关系

建设健康的大学生公寓文化,是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大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的有效途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方面,养成教育是全面建设优良公寓文化的必备基础。由于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学生基本生存能力严重缺失;此外,当代80后、90后大学生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养成教育的缺失亦不容忽视。中国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英国斯宾塞说过“记住你管教自己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养成教育是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公寓文化建设的抓手。养成教育是做人的基本规范的教育,包括卫生习惯、文明礼仪、学习习惯、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本身也是相辅相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当人们为一些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习惯值得一做的项目共同努力时,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甚至冲突就会逐渐减弱,有时就消失了。”

另一方面,公寓文化建设是养成教育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公寓是高校文明建设的窗口和养成教育的重要基地,其管理范畴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体系,涉及到学生教育管理的诸多问题,对学生的成才有着极为深刻的重要影响; 其管理任务是以把公寓建设成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阵地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化服务、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为目标,以对学生实施生活、学习、安全、卫生秩序管理、服务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组织手段,实行严格的综合管理, 把公寓办成“团结和谐、文明高雅、整洁美观、安全有序”的学生之家。

公寓状况能反映学生和班级的文明程度。我们如果放弃这个对学生从事文明素质养成教育的前沿主阵地,任其放任自流,将会严重影响学校文明建设和育人质量,从而制约学校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公寓文明是校园文明的缩影,大学生公寓是展现大学生精神风貌的窗口和实施养成教育的重要基地。认同此理,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看一座城市的文明进公厕,看一所学校的文明进公寓,看一个家庭的文明进厨房”这一浅显道理中蕴含的深刻内涵。#p#分页标题#e#

大学生公寓的文明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环境美化和学生通过劳动改变生活环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内心世界、道德观念和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外部的清洁与优美,应是内心清洁与美丽的表现。”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知识、有纪律观念,还应当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应当学会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文明素质、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自觉性,使他们把文明的行为内化为自觉的习惯。这一内化过程的最重要环节即是:通过在公寓开展的“文明宿舍”、“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和“标准化公寓”考评、奖惩来规范学生遵守纪律、卫生安全等管理制度的行为,陶冶塑造其品性,最终实现文明其精神、养成其习惯的目标。

四、加强公寓文化建设、提高养成教育品质的路径选择

4.1 加快转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转变观念是建设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前提。应该说当今各高校领导均认识到了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有部分高校没有采取措施或几乎没有采取措施去建设健康向上公寓文化,另有部分高校领导认为公寓文化建设只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后勤和学生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的错误观念。要加强公寓文化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要充分意识到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将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统筹规划,共同实施;要意识到公寓文化除需加强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外,也要重视大学生宿舍精神文化与观念文化建设;还要意识到建设公寓文化必须依靠各部门齐抓共管等。只有领导的观念改变了,才可能去积极推动并建设好宿舍文化。

加强组织领导是建设大学生公寓文化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对公寓文化建设的思想领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大学生公寓文化的主流,大力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倡导体现时代精神的主导文化,用健康的思想占领大学生公寓这块阵地。其次,要建立必要的公寓文化管理机构和机制,将解决方向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公寓文化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第三,要加强规划和管理,制订具体、切实可行的规划,并予以落实,解决建设实际中的问题,推动公寓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第四,要协调各部门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理顺公寓文化建设中各部门的关系, 使各部门能在公寓文化建设中齐抓共管、密切配合。

4.2 加强环境建设,优化人文环境

首先,加强公寓物质环境建设。文化的表现和传播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开展内涵深刻、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有赖于齐备的基础设施。首先,高校要逐步改善大学生公寓的环境条件、基本结构和相关设施,一方面要在公寓建设各种文化活动设施,如先进的学生文化娱乐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阅览室等,使大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在公寓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要在公寓建设好阅报栏、墙报、黑板报等,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提高大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品位。其次,要搞好公寓区周边的园林绿化和过道、大厅、公寓的布置和装饰,还可以悬挂一些中外学者或杰出人物的画像、雕塑、历史遗物或诗词警句等,这样既保证公寓有宽敞明亮的活动场所,幽雅别致的游乐景观,还有发人深思、催人奋进、陶冶性情的文化景观。总之,整洁、美观、和谐、高雅的公寓物质环境,会给人一种崇尚教育、科学和艺术的美好印象,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

其次,加强公寓精神环境建设。重点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自觉建设具有精神文化内容的高层次的公寓文化。如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可以举办各种讲座、演讲、辩论、报告会等,启发他们的求知欲、成才欲;可根据每个公寓的长处、特色和兴趣举办球类、书画、乐器等各种比赛、展览等, 这样既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又能加强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还可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把握时代脉搏,吸收社会文化精华,自觉建设高层次的大学生公寓文化。

4.3 严格落实规范,完善制度文化

大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更需要认真落实各项制度。首先,规范公寓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完整、严密、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使制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是大学生公寓文化健康发展的前提, 如只有严格规定公寓熄灯和大门开关时间,才能保证作息规律正常化;只有制定学生公寓用电管理规定,定时定量用电,或安装卡式电表管理,才能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只有制定公寓内务管理办法,严抓公寓卫生,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良好的学风、校风。其次,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大学生公寓文化健康发展的保障,任何规章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会发挥应有作用,如不能有效落实规章制度,不但不能发挥规章制度的积极作用,反而会影响其他规章制度的严肃性,造成负面影响。

4.4 充分协调整合,形成管理合力

首先,加强各部门的分工协作。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单靠某一职能部门或某一些人来开展,它既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分工协作, 也需要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作用。在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理顺与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有关各部门的关系,力争做到纵向指挥有力,横向配合密切,要充分发挥学校行政部门、学生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组织的职能和作用,使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真正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真正实现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步调一致。

其次,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和培训,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在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宿管队伍,宿管人员要熟知宿管各项规章制度和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需求,善于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较好的执行力等。#p#分页标题#e#

(3) 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积极作用,改变学生党、团组织在公寓无组织机构、无场地的现状,引导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公寓开展有利于公寓文化建设的活动,组织大学生党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服务工作。

(4)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骨干分子的作用,文化骨干分子往往是公寓文化活动中的核心人物,在学生中一般都有很高的威信和声望,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 使之成为公寓文化活动中真正的骨干和带头人。

总之,高校公寓文化对大学生养成教育影响深远,高校应从自身特点出发,形成合力,不断加强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力度,充分发挥公寓的育人功能,以良好的公寓文化润化人,努力提高养成教育的品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文明、高尚的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谭瑾.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浅论[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02).

[2] 王萍,时宝国.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功能[J]. 滨州师专学报. 2000,(03).

[3] 雷湘竹. 略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J]. 广西高教研究. 2002,(03).

[4] 陈秉公.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

[5] 米曙娟. 论高校学生管理与大学生养成教育[D].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 2006.

[6] 刑国忠. 把大学生养成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3).

[7] 王红梅. 大学生养成教育浅议[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6).

上一篇: 统计师论文 下一篇: 保障技术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