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环保安全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3 09:45:21

化工环保安全论文

化工环保安全论文篇(1)

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污染治理时刻牵动着有识之士的心。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是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院士们积极开展战略咨询、学术引领、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活动,发挥思想库的作用。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自2000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230余场。在各位院士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该论坛已发展成为中国工程科技界交流学术思想、凝聚集体智慧的重要平台,日益成为工程科技战略研究和服务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学术支撑。

“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环境保护”院士论坛是“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的一部分,由“求是讲座教授”侯立安院士申请立项。

论坛的主旨是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不断深入导致的水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并诱发系列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邀请国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环境保护战略和对策。主要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过程与陆域水环境过程的关系、气候变化与水环境保护、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生态工程模式、城市水环境保护的战略与对策等。

2016年10月12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浙江大学、浙江省科协、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以“面向水安全保障的工程与技术创新”为主题的第232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在浙江嘉兴举行。

著名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主持了论坛开幕式。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种质资源学家刘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与气候学家丁一汇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分离专家高从杲淌冢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遥感专家潘德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学家费维扬教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管理专家孟伟研究员,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巡视员张悦,浙江省科协副主席姜长才,中共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海峰出席了本次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专家、学者,以及嘉兴相关的部门、企业的代表,共350 多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也是部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与嘉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部所涉及的环境、气象、海洋、纺织、食品、轻工六大领域,与嘉兴产业转型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科技需求高度契合。2014年,学部与嘉兴市人民政府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标志着嘉兴市与学部院士科技合作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举办的“问情・咨政・服务”院士嘉兴行活动,也为嘉兴与学部科技合作建立了常态机制。

本次论坛包括一个主论坛和五场分论坛,邀请了多位国内院士、专家,围绕“水安全保障与水资源保护”的议题作学术报告与交流,共同探讨近年来与此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方面的进展。论坛结束后,院士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此次论坛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水安全和水资源保护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为推动嘉兴市水专项示范工程建设和嘉兴市开展“五水共治”提供战略决策咨询等发挥重要作用;继续深化学部与嘉兴市开展项目合作和协同创新,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持。

开幕式上,侯立安指出,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了打造“绿色浙江”的战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治理水污染和保障水安全的长期探索中,形成了“五水共治”的理念。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这一治水理念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治水兴水大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侯立安还高度评价了浙江大学为这次论坛会务保障工作所做的大量工作。他说,浙江大学作为中国著名顶尖学府之一,率先成立浙江省水体污染控制与环境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多次承担并完成“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课题,为改善浙江省水环境质量,提高饮用水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建立水体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及水环境监控预警技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科技、人才支撑。

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浙江省科协副主席姜长才,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严校长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深入,水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并诱发系列资源、环境和生态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和美丽中国梦实现的瓶颈。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安全保障也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探讨“探讨水安全保障的工程与技术创新”对于开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浙江省科协副主席姜长才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自十以来就被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更是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浙江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绿色经济培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美丽中国“浙江样板”的系列正在加快建成。

化工环保安全论文篇(2)

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装置硝化单元发生着火爆炸事故,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此事件发生后,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引起了整个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在安全环保问题上的反思。痛定思痛,这一事件暴露了国内石化企业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较低水平,尤其是安全环保意识的缺位和忽视,凸现出石化企业安全环保文化培育不足的“硬伤”。“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的安全环保文化培育既是势在必行的客观需要,也是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所在。本文以享誉全球的美国杜邦公司为对象,探讨安全环保文化培育的相关问题。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的特性和态度的集中表现,这种集合所建立的就是安全拥有高于一切的优先权。在一个安全文化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中,从高级管理者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需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领导感;员工个人需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态度与行为;而企业自身需建立起良好的安全管理以及对安全问题和事故的重要性有一种持续的评估,对其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

美国杜邦公司的安全环保文化是:致力于安全、健康和环境、正直和具有高尚的道德标准以及公正和尊敬地对待他人。这一文化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由安全环保理念、安全管理原则共同组成,其培育过程经历了自然本能反应、依赖严格的监督、独立自主管理和团队互助管理4个阶段。

一、杜邦安全环保文化培育两极的互动对应

杜邦安全文化培育的两极是指:安全理念与安全管理原则。见表1。

表1 杜邦安全文化培育的两极互动表

建立“所有事故伤害和职业病都是可以预防”的观念

安全视为所从事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建立关心员工的安全与健康至关重要的认识,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必须优先其他目标

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遵守一切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并努力做到高于法规的要求

员工是公司的最重要财富,每个员工对公司做出的贡献都具有独特性和增值性

员工在非工作期间的安全与健康作为我们关心的范畴

为了取得最佳安全生产效果,管理层针对安全生产必须做出承诺,并做出表率和榜样

认为管理者伤害和职业病的预防负责,对工伤和职业病的后果负责

安全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在社会公众和顾客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需求各种方式,充分利用安全知识来帮助我们的客户和社会公众

为了有效地消除和控制危害,应积极地采用先进技术和设计

要求每一个职员都有责任审查和改进其所在的系统、工艺过程

制定严谨而广为认同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确立安全和健康作为就业的一个必要条件,每个职工都必须对此条件负责,要求所有的员工都要对其自身的安全负责,同时也必须对其他职员的安全负责

积极参与安全活动,有助于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对危害的识别能力,对预防伤害和职业病有极大帮助和作用

使所有员工参与到职业安全卫生活动中去并使之成为产生和提高安全动机、安全知识和安全成绩水平的手段

在杜邦安全环保文化培育两极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原则中,是互动对应的关系。安全理念是安全环保文化的精髓和指导思想,安全管理原则是安全环保文化的内容和操作标准,二者呼应互动;而且,八个理念元素与八个安全管理原则是对应的关系。组成了杜邦安全环保文化培育的骨架。

然而在我们国内,这种明确的安全理念还有待概念化和提出实施。

二、杜邦公司安全环保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美国杜邦公司在其200百多年的发展演变中,逐步培育出了安全环保文化。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描述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经历的四个不同阶段(见图1)。这四个阶段可概括为:员工的安全行为处于①自然本能反应阶段;②依赖严格的监督;③独立自主管理;④互助团队管理。

图1 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

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表明,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达到。表2就是这四个不同阶段的安全文化培育措施和特征汇总。

表2 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四个阶段汇总表

依靠人的本能——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本能保护

管理层承诺——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

个人知识、承诺和标准——员工具备熟识的安全知识,员工本人对安全行为做出承诺,并按规章制度和标准进行生产

帮助别人遵守——员工不但自己自觉遵守而且帮助别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

以服从为目标——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

确定安全为受雇的条件——安全是员工受雇的条件,任何违反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被解雇

个人价值——把安全作为个人价值的一部分,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庭和亲人

留心他人——员工在工作中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上而且留心他人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

将安全职责委派给安全经理——各级管理层仅仅是配合的角色

害怕、纪律——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仅仅是害怕被解雇或受到纪律处罚

实践和习惯行为——安全无时不在员工的工作中,工作外,成为其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

团队贡献——员工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

高级管理层给予安全口头或书面上的支持

监督控制、强调和目标——各级生产主管监督和控制所在部门的安全,不断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制订具体的安全目标

内在化——把安全意识深入员工之心

,把安全视为个人成就

关注他人——关心其他员工,关注其他员工的异常情绪变化,提醒安全操作

培训——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培训。受训的对象包括全体员工和管理层

集体荣誉——员工把安全作为一项集体荣誉

显然,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告诉我们,国内石化行业的安全环保文化建设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前文中提到的吉林石化的苯胺装置发生着火爆炸事故到我国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多的严峻形势;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到安全环保经济的提倡,都能得出一个结论:我国迫切需要培育安全环保文化和意识,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需要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安全环保文化培育模式和做法。美国杜邦公司不管在安全环保文化理念上,还是在文化培育的措施上,都能给我们提供借鉴和学习。其两极互动的文化要素给我们在安全环保文化培育上以思维的启发,即:一方面从思想意识上灌输安全和环保概念,另一方面在实际企业管理中践行这一文化。而其四个阶段的培育发展道路,为我们培育自己特色的安全环保文化提供了模式借鉴。

参考文献

[2] 姜国军,董国治.石油石化业构建和谐企业初探[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6,(01).

[3] 徐德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论[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 徐德蜀等.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安全文化新论[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化工环保安全论文篇(3)

“安全文化”一词来源于美国,按照其定义和在企业中的运用情况,“安全文化”对团体、企业而言叫“安全文化”,对个人而言叫“安全素养”。对于个人来说,其强调个人的安全素养决定个人的安全状态,即意识决定行为。

二、安全文化的本质:

安全文化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安全行事。对于一个团体、企业来讲,就是把人的安全放在生产活动中的首位,从整体性安全考虑,通过解决人所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及条件来达到避免或减少事故的目的。

三、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

1、无知阶段:此阶段人们持宿命论,被动承受伤害。

2、知觉阶段:此阶段人们持经验论,知道事后补救。

3、认识阶段:此阶段人们持系统论,知道了采取人、机、环境对策。

4、认知阶段:此阶段人们持本质安全论,知道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在该阶段讲求行为一致性,重在沟通;提倡员工互动,全员参与;要求安全是作业的前提,提前预测和控制风险;提供人性化环境,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工具。

我国的安全教育方针是:安全从娃娃抓起。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述:

在一个团体、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中,安全措施的采取,安全管理的实施,研究、分析、解决安全控制过程中问题都是由人来解决;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对象是人,受益对象也是人,通过研究人,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及保护和能力,从而达到保护员工、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所以我们每一位员工既是企业安全文体建设中的主体,又是客体。

五、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包括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精神文化三个大的层次。

1、安全物质文化:包括安全行为和安全条件;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员工的具体安全表现行为及其所使用的相关的安全工具,材料、工艺、劳保用品等。

安全物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是硬件。该阶段的建设要求:人、机、环境的和谐建设;目的: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相互协调性,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具体工作从改工艺和设备,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等方面实施;重点在于人人参与事故的预防工作,明确危险源,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工具、劳保用品等。

2、安全管理文化:包括安全技术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该层次介于物质文化与安全精神文化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看得见摸不着。该阶段的建设要求:在制度上实行奖惩化,在技术上鼓励员工科技创新;目的:使规章制度、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理念及安全反唇相讥达到有机结合,使大家由“我要安全”实现“我会安全”;工作重点:重在理解 、执行和深入人心。

比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提到的各种文化内涵如下:

执行文化:一线领导监督的责任和力度;

现场文化:我的安全我负责,别人的安全我有责;

沟通文化:提醒你,是因为关心你;

事故文化:提前预防,内外吸取教训,避免事故再发生;

化工环保安全论文篇(4)

环卫工人作为城市的基层工作者,他们的工作安全和日常生活常常被人忽视。但是近几年,环卫工人在工作中出现的事故越来越多,公众也逐渐关注到城市中这一弱势群体。为了提高公众对环卫工人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环卫工人平时的工作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完成对环卫工人安全管理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进而加快环卫工人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健全。

一、杭州市滨江区环卫工人现状

此次调查结合了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同时,本次调查结合了理论和实践,从研究方法上看相对较为合理,结果相对较为可靠。采用了文献检索分析、观察环境、工人状态、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抽取了滨江区浦沿路,星光大道广场附近的环卫工人及普通市民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其中,针对环卫工人前后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9份。在发放问卷过程中也对一些工人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到他们的平时生活,工作状态和心理状况,并通过检阅国内外文献等方式,最终完成所有信息整合,得出对相关环卫部门有所帮助的研究调查报告。在此次调查中,选取了浦沿路滨文路口段和星光大道广场作为采样地点,此次采访的环卫工人中,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年龄趋向老龄化,且以中老年女性居多,共采访了环卫工人18名,其中6名男性,占总人数的33.3%:12名女性,占总人数的66.6%。环卫工人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0到60岁的年龄段中,共占总人数的66.6%。从事环卫工作已经超过五年的占到80%。环卫工人中文化水平以初中毕业最多,占总人数的50%,其次是没上过学、小学毕业、高中毕业、大专毕业以上学历,分别占总人数的7.4%、11.1%、27.8%、3.7%。

二、环卫工人安全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一)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环卫工人是每个城市不可或缺的工种

但是环卫工人的工作安全问题且并没有得到重视。环卫工人工作时间长,体力支出大,工作环境相对脏乱差,安全问题突出。所以,不论是从城市发展看还是环卫工人的利益看,环卫工人的安全管理都值得重视。

三、杭州市环卫工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众环卫意识薄弱

当今社会民众表现出的环卫意识较低,垃圾随意丢弃,尤其是车窗丢出的垃圾,需要环卫工人在马路中央进行打扫,从而使环卫工人暴露在相对较为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增加了巨大的隐患,这也导致环卫工人在马路工作中常常发生交通事故,这严重威胁环卫工人的工作安全。因此,公众环卫意识急待提高。

(二)环卫工人工作安全不受重视

环卫工人往往以外地人口居多,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城市居民对环卫工人的职业歧视,讽刺侮辱,甚至故意破坏的状况频频出现,对环卫工人的正常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大了环卫工作的危险程度。

除了来自普通城市居民的压力,环卫部门对环卫工人的工作安全重视也明显不足。环卫工人作为最基层的工作者,很少有上级部门会对他们进行重视,加上本身受教育水平不高,也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保障自己的权益。因此,华为工人的安全急待重视。

(三)环卫工作科技化水平较低

相较国外的环卫科技水平,我国的城市环卫科技化水平明显太低,我国城市环卫工作普遍刚做到简单的环卫车运用,智能化水平显然远远不够,很多高位工作还需要人工完成,很难做到通过智能操作完成道路清扫。也就是说环卫工人依旧背负着巨大的危险进行工作。因此,环卫工作的科技化水平急待提高。

(四)环卫工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当下,针对环卫工人的社会保险没有普及,所以,环卫工人的意外伤害补偿问题往往只能靠新闻舆论等次要途径解决。很难通过正规法制渠道、政策保障得到保护和保障解决。同时我国对环卫工人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也还有待完善。来自法律和政府的保护的严重不足常常导致环卫工人很多时候都是有苦说不出,因此环卫工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急待健全。

四、杭州市环卫工人安全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公众环卫意识

提高公众环卫意识最重要的途径是加强教育和舆论引导,以改善公众环保意识,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从而降低环卫工人安全事故并保障环卫工人合法权益。通过舆论引导和教育,使社会公众提高对环卫工人这一职业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环卫工人为城市环境所作出的贡献,从而使人们产生对环卫工人的尊重和感激。其次,通过教育和舆论引导,对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进行正面引导宣传,并要对类似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提出批评和惩罚,从而提高民众的环卫意识,从源头上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压力。

(二)强化部门组织领导

为完善环卫工作的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环卫部门首先应该明确安全责任,各部门成立安全工作负责领导小组,对环卫安全相关事宜进行责任分工。部门各级领导做到分级负责,在平时工作中做到安全为首要保证。既要把握工作进度,更要抓好安全。对部门工作进行监督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工作安全的监督。万一出现安全事故,要明确各级部门及领导的责任,并明确作出问责。明确责任之后,环卫工人的安全就可以得到充分的重视。

(三)健全相关安全制度

解决环卫工人安全问题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制度。只有在有安全保障的基础上环卫工作才有章可循,进而提高环卫工人的安全管理意识。法律上,政府应该对与环卫工人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在法律高层面重视环卫安全,然后,政府或环卫部门应该为环卫工人提供义务的法律支持,从而提高环卫工人捍卫自己权力的能力。同时,也要举办一些正对基层环卫工人的安全制度教育,让环卫工人明确地了解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并通过正规渠道保护自己的权利。

(四)提高环卫工作科技化水平

通过增加在环卫工作科技研发中的投入,逐步提高环卫工作的科技化水平,完善环卫工人的工作机械,做到环卫工作智能化,从而让环卫工人安全轻松地完成工作。关于环卫工人的工作着装方面,要确保环卫工作者在马路中间等相对危险环境工作时穿着佩戴醒目鲜艳的服装与佩戴物,确保工作时能引起司机的注意,从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五)改善环卫工人社会保障

为了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政府部门应该对内提高环卫工人工资,发放岗位津贴,增加特殊福利,对外增加基础的生活设施,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在员工入职后立即为工人购买各类保险,以便解决环卫工人工作中发生事故后的补偿问题、医疗问题、生活困难问题。但是解决环卫工人的工作安全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只有政府和公众提高认知,社会公众协调合作,让环卫工人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才能使环卫工人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更好的为城市美化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在调查环卫工人日常工作安全方面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但是,此次研究还不够全面,针对环卫工人的其他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例如在环卫工人的心理上,生理上,在与公众的沟通上等方面都没有深入研究。本次研究结合部分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其不足之处,以展现环卫工人安全管理的现状,促进环卫工人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健全。

参考文献

[1] 赵汗青.中国现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2.

化工环保安全论文篇(5)

二、谢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情况简介

1.谢桥煤矿基本情况简介。谢桥煤矿位于安徽省颍上县东北部,是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主力矿井之一,也是颍上县、阜阳市目前规模最大的煤矿企业。截至目前,矿井用工总量为10758人,其中劳务派遣工、市场化和专业化队伍人数为5191人,占比约48%;矿井1997年5月正式投产,连续多年产量大幅提升,目前已经达到年产千万吨级水平;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安全管理难度极大。2.矿井安全文化建设简述。多年来,谢桥矿坚持“职工群众自发形成与领导有意引导相结合、创新与继承相结合、群众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跟进保障措施,打造符合本矿实际的安全文化,着力推动形成“敢于负责、刚性突出、行为规范、工作精神、作风务实、举止文明”的良好氛围。

三、谢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顶层设计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构筑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建设安全文化是一项涉及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企业各个部门和全体职工,包括安全宣传、教育、管理、法制、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和组织措施,必须努力构建大格局、大体系,动员多方力量,齐抓共管,发挥整体效应,才能有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谢桥煤矿以强化领导保证落实。建立了矿长、书记亲自抓,分管党委副书记具体抓,各方面分工负责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同时,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领导人员述职考核和年度业绩的内容之一,纳入到矿井目标管理体系,以此推动执行落实,确保安全文化落地生根。2.以人为本,提高素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职工。而职工的文化素质以及业务水平能力的高低与安全文化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作为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和落脚点。谢桥煤矿以安全理念强化引导。综合运用氛围感染、阐释体验、环境物化和文化辐射等多种方式,向广大干部职工宣传安全核心价值观、安全理念、安全管理制度、发展愿景等安全文化基本内容。开展好“六无”安全竞赛和“四无”班队建设活动,使安全文化进区队、进班组、进家庭、到岗位,深化安全教育,推动安全理念理念入脑入心。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指令,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建立互相监督与约束机制,职工与职工之间按照“三不伤害”原则生产,切实落实好户联保责任,及时制止职工违章作业,形成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生产环境。同时,坚持对建矿以来安全文化经验和成果进行动态总结凝练,培育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谢桥煤矿以过硬素质作为支撑。在职工中开展岗位描述和操作行为准则教育活动,利用班前宣教等形式,增强职工规范操作意识,做到行为规范、岗位达标;通过会议宣讲和主题教育等形式,引导干部增强规范意识,努力实现自主刚性管理。严格贯彻落实职工培训工作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的指导方针,强化实学、实训、实用,动态抓好日常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实效。完善安全培训积分制,确保真正发挥激励作用,将其打造成为安全文化的亮点符号。通过强化培训,提高职工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逐步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会安全”转变,成为安全文化的主体支撑。谢桥煤矿以人文管理助推和谐。物质利益是影响安全效果的重要因素,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利益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系数。该矿把职工收入与安全生产严格依人、依事挂钩,做到“奖要奖得心动,罚要罚得心痛”,以激励机制上调动起职工自主抓安全的积极性。深化科区务公开,明确了四个“不允许”,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建立实行了三违仲裁制度,落实了职工年休假和健康体检制度;实施了育才关怀等活动,组织党员爱心捐款,发放各类慰问资金帮助职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努力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指标,确保以良好的效益回馈职工。通过落实以上举措,使职工利益得到保障,让职工顺心顺气,使职工的积极性沿着正确的取向发展,帮助养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安全生产。3.优化环境,营造氛围。谢桥煤矿以安全环境作为基础。强化生产现场管理,坚持“基层单位自查、机关职能科室检查、安监处督查,矿领导抽查”的四级隐患排查体系,加强作业环境巡查和督察,并与考核奖惩结合起来,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保障安全生产。深入开展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竞赛活动,切实抓好井下“亮化”工程和品牌工程创建,全面推行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井下安全标识,完善视觉识别系统,做到“薄弱环境有突破、优势专业有巩固、领先项目有创新”,推动质量标准化工作不断上台阶,优化安全生产环境。通过实行现场管理标准化,创建整洁文明的劳动环境,使职工产生舒适感,保持良好的劳动情绪,提高作业现场的安全系数。通过要求各基层单位做好班前“三问”,提高“不安全人”排查活动质量,减少作业现场的不安全因素。谢桥煤矿以强势宣传营造氛围。在矿区工广区、主干道路、井底车场、巷道沿线等重要地段的平面媒体以及广播、电视和网站等媒体上宣传安全知识、安全警语、行为规范、文化标识,展现安全文化内容,凸显安全文化气息。开展“反三违为了谁、安全依靠谁”大讨论活动,以此消除职工思想上的误区;举办“做健康管理者,做幸福谢桥人”主题征文,组织安全诚信教育、安全知识竞赛和井口慰问演出等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强化活动载体支撑,以丰富的形式推动形成浓厚氛围。4.制度保障,机制引导。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持续性,必须以机制来引导,以制度作保障。因此,要建设安全文化,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要研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使之能够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目标,切实把理念培育、行为养成、形象识别等文化实践活动与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等安全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使安全文化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谢桥煤矿以刚性制度强化保障。坚持突出安全管理刚性,建立健全体系完备、规范科学的安全制度。对照有关规定要求,对矿井安全管理制进行重新修订,并在过程中修订完善,使之成为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安全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年度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将安全文化建设做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动态调整推进。

作者:许承奇 单位:淮南矿业集团谢桥煤矿

参考文献:

[1]杨永恒.浅谈企业安全生产文化的建设[J].科技探索,2012,6(1).

化工环保安全论文篇(6)

针对当前化工生产事故频繁发生,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状况,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要增强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在化工安全与环保的课程设置中,要重点关注安全环保方面的知识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化工安全与环保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便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一、关于《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的概述

《化工安全与环保》是高职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化工专业的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一些化工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化工安全生产技术,另外,学生还要对化工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深入的了解,同时掌握一些化工废弃物处理的专业技术。

《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很强,是一门综合交叉性课程。而且,本课程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在高职化工专业后续课程中有进一步的深化学习,是化工类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初期,要先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充分认识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树立安全生产的环保意识,认真学习相关的化工类专业知识,为将来从事化工生产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1]。

高职院校学生为“3+2”五年学制,在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时,《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作为化工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在中职学校的第一学期就要形成化工安全和环保的意识,因为高职院校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在讲授化工安全生产知识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安全环保意识的培养,为后续化学安全、化学品检验和相关实际操作等教学课程打好基础。

二、高职《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

高职高专《化工安全与环保》属于多学科交叉课程,在化工类专业的课程中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将其分为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工环境保护两部分来授课。这两部分内容相互之间独立,又彼此关联,在教学实践中是不可分割的。不过,各个高职院校的具体教学内容差别较大,课程内容和相关课程内容之间,存在交叉重复的情况,但实质性的教学内容不多,而且教材案例过于陈旧,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另外,本课程教学课时较少,如何在短期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也是教育者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职《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教学,以安全工程理论为依据,结合化工生产的实际情况,针对化工企业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如爆炸、火灾和中毒等事故的预防方法,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了腐蚀控制技术、通风置换技术和密封技术等。构建出一个通用的、比较完整的化工安全技术体系。根据危险源系统理论,考虑到当前化工企业原料及设备装置多为危险源,不但会引发安全事故,还会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环境污染。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考虑到环保的重要性,教师要在介绍化工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同时,讲解一些这三个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管理事项,巩固学生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

三、高职《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的教学方法

随着高职教育深化改革政策的推行,高职院校《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的教学方法由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多媒体教学法

借助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采用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不同方式,将教学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但使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内容有更直观的感受,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可以强化记忆。比如,教师讲到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时,可以播放一些有关化工火灾爆炸的新闻视频,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对火灾爆炸的危险性有更细致的了解,从而意识到化工安全的重要性。

(二)网络教学法

网络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常用教学法,也是适应教育发展需求的有效手段[3]。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弥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还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听课状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学习,将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

高职《化工环保与安全》课程作为化工类专业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想要有效提高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还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优化,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化工环保安全论文篇(7)

“安全文化”一词来源于美国,按照其定义和在企业中的运用情况,“安全文化”对团体、企业而言叫“安全文化”,对个人而言叫“安全素养”。对于个人来说,其强调个人的安全素养决定个人的安全状态,即意识决定行为。

二、安全文化的本质:

安全文化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安全行事。对于一个团体、企业来讲,就是把人的安全放在生产活动中的首位,从整体性安全考虑,通过解决人所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及条件来达到避免或减少事故的目的。

三、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

1、无知阶段:此阶段人们持宿命论,被动承受伤害。

2、知觉阶段:此阶段人们持经验论,知道事后补救。

3、认识阶段:此阶段人们持系统论,知道了采取人、机、环境对策。

4、认知阶段:此阶段人们持本质安全论,知道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在该阶段讲求行为一致性,重在沟通;提倡员工互动,全员参与;要求安全是作业的前提,提前预测和控制风险;提供人性化环境,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工具。

我国的安全教育方针是:安全从娃娃抓起。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述:

在一个团体、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中,安全措施的采取,安全管理的实施,研究、分析、解决安全控制过程中问题都是由人来解决;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对象是人,受益对象也是人,通过研究人,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及保护和能力,从而达到保护员工、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所以我们每一位员工既是企业安全文体建设中的主体,又是客体。

五、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包括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精神文化三个大的层次。

1、安全物质文化:包括安全行为和安全条件;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员工的具体安全表现行为及其所使用的相关的安全工具,材料、工艺、劳保用品等。

安全物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是硬件。该阶段的建设要求:人、机、环境的和谐建设;目的: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相互协调性,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具体工作从改工艺和设备,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等方面实施;重点在于人人参与事故的预防工作,明确危险源,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工具、劳保用品等。

2、安全管理文化:包括安全技术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该层次介于物质文化与安全精神文化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看得见摸不着。该阶段的建设要求:在制度上实行奖惩化,在技术上鼓励员工科技创新;目的:使规章制度、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理念及安全反唇相讥达到有机结合,使大家由“我要安全”实现“我会安全”;工作重点:重在理解、执行和深入人心。

比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提到的各种文化内涵如下:

执行文化:一线领导监督的责任和力度;

现场文化:我的安全我负责,别人的安全我有责;

沟通文化:提醒你,是因为关心你;

事故文化:提前预防,内外吸取教训,避免事故再发生;

违纪文化:安全是被雇佣的前提。

3、安全精神文化:包括安全理念和安全习惯。安全理念指人的安全思想、安全价值;安全习惯是指人的安全心理素质、安全思维方式、行为安全潜规则等。

该层次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深层文化,看不见摸不着,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软件。该阶段的建设要求:对员工安全素养的培植,安全价值理念及行为规范的建设;目的:改进员工的安全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作业方式,加强团队的沟通与协作;工作重点:重在员工思想观念的改变,由“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

比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提到的各种文化内涵如下:

意识文化:如果存在问题,就可能出问题,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风险文化:提前预知,事先预防;

建设文化:人人参与,领导重视,身体力行;

投入文化:有效的安全投入是遵法的需要,是一种回报。

六、企业安全文化的六要素:

化工环保安全论文篇(8)

“安全文化”一词来源于美国,按照其定义和在企业中的运用情况,“安全文化”对团体、企业而言叫“安全文化”,对个人而言叫“安全素养”。对于个人来说,其强调个人的安全素养决定个人的安全状态,即意识决定行为。

二、安全文化的本质:

安全文化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安全行事。对于一个团体、企业来讲,就是把人的安全放在生产活动中的首位,从整体性安全考虑,通过解决人所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及条件来达到避免或减少事故的目的。

三、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

1、无知阶段:此阶段人们持宿命论,被动承受伤害。

2、知觉阶段:此阶段人们持经验论,知道事后补救。

3、认识阶段:此阶段人们持系统论,知道了采取人、机、环境对策。

4、认知阶段:此阶段人们持本质安全论,知道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在该阶段讲求行为一致性,重在沟通;提倡员工互动,全员参与;要求安全是作业的前提,提前预测和控制风险;提供人性化环境,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工具。

我国的安全教育方针是:安全从娃娃抓起。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述:

在一个团体、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中,安全措施的采取,安全管理的实施,研究、分析、解决安全控制过程中问题都是由人来解决;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对象是人,受益对象也是人,通过研究人,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及保护和能力,从而达到保护员工、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所以我们每一位员工既是企业安全文体建设中的主体,又是客体。

五、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包括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精神文化三个大的层次。

1、安全物质文化:包括安全行为和安全条件;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员工的具体安全表现行为及其所使用的相关的安全工具,材料、工艺、劳保用品等。

安全物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是硬件。该阶段的建设要求:人、机、环境的和谐建设;目的: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相互协调性,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具体工作从改工艺和设备,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等方面实施;重点在于人人参与事故的预防工作,明确危险源,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工具、劳保用品等。

2、安全管理文化:包括安全技术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该层次介于物质文化与安全精神文化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看得见摸不着。该阶段的建设要求:在制度上实行奖惩化,在技术上鼓励员工科技创新;目的:使规章制度、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理念及安全反唇相讥达到有机结合,使大家由“我要安全”实现“我会安全”;工作重点:重在理解 、执行和深入人心。

比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提到的各种文化内涵如下:

执行文化:一线领导监督的责任和力度;

现场文化:我的安全我负责,别人的安全我有责;

沟通文化:提醒你,是因为关心你;

事故文化:提前预防,内外吸取教训,避免事故再发生;

违纪文化:安全是被雇佣的前提。

3、安全精神文化:包括安全理念和安全习惯。安全理念指人的安全思想、安全价值;安全习惯是指人的安全心理素质、安全思维方式、行为安全潜规则等。

该层次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深层文化,看不见摸不着,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软件。该阶段的建设要求:对员工安全素养的培植,安全价值理念及行为规范的建设;目的:改进员工的安全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作业方式,加强团队的沟通与协作;工作重点:重在员工思想观念的改变,由“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

比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提到的各种文化内涵如下:

意识文化:如果存在问题,就可能出问题,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风险文化:提前预知,事先预防;

建设文化:人人参与,领导重视,身体力行;

投入文化:有效的安全投入是遵法的需要,是一种回报。

六、企业安全文化的六要素:

化工环保安全论文篇(9)

一、中石油的安全环保问题

随着国家对于安全环保问题的不断重视,中石油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也制定的健全的安全环保问题的预防机制。然而,这些机制在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此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1.企业安全环保文化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中国石油企业的安全环保问题虽然在很多程度上得到了落实和解决,但是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环保文化体系。一个企业的文化在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石油企业的安全环保文化体系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

2.安全环保生产政策执行不到位、缺乏严格的监管

虽然中国石油企业根据国家在安全环保方面的要求,制定了适合本企业的安全环保问题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执行制度,使得安全环保制度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同时,在安全环保制度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导致企业中的部分员工会做出违章的行为。所有这些因素使得企业整体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环保的问题。

3.事故要求标准不够严格

目前制定的标准主要是针对重大的事故,对于影响不大的事故和事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这就导致安全、环保隐患依然存在。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对于安全环保生产考核标准的制定不够完善,对于非生产事故和生产事故中C级以下的事故事件没有进行严格的考核,导致小的安全环保隐患问题时有发生。按照事故冰山理论和危险金字塔理论,当小的隐患数量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势必会引发重大的安全隐患问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4.员工安全环保意识淡薄、教育和培训不到位

企业对员工安全环保意识教育和培训层层衰减、流于形式,缺乏有序的管理和考核机制,致使员工安全环保意识淡薄,安全行为执行不力。

二、安全环保生产隐患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目前随着油田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的作业范围不断扩展、工作量的持续增大,生产工艺的日趋复杂、设备装置和工艺管线不断老化,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制定相应的安全隐患预防措施,对于现在企业安全环保的运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中石油的具体情况,采取的具体有效措施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的安全文化体系,推动安全文化建设

各级领导应该把文化体系的建立放在重要的地位,将该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去抓,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不断开展安全环保工作相关的特色活动,将安全环保的理念植入每个员工心中,使岗位员工时刻提醒自己做好安全环保工作,真正建立完善的文化体系,对每个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2.狠抓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进一步加强安全环保监督队伍

任何一项制度的有效实施都需要一直强有力的监督队伍,对于制度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对于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能够进行及时的修正,使整个执行过程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将具体的责任由领导层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员工身上,确定属地管理领域。制定严格的监管机制,使管工作必须管安全,抓管理必须抓安全落实到实处。

3.狠抓HSE培训师队伍和HSE审核员队伍建设

将管理层和员工的安全环保生产职责和HSE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融合,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HSE培训师和HSE审核员队伍,强化员工安全技能培训和承包商管理,积极推进HSE体系评估,狠抓安全环保隐患排查和整治,努力建立反“三违”长效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安全环保形势持续平稳。

4.细化生产管理目标,强化生产过程控制

安全环保生产的要求是做到“零污染、零伤害、零事故”。这一生产目标的制定对于大多生产活动都是适应的。目标的制定是建立在正确的安全环保生产方针之上的。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目标为生产活动的安全、顺利的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其生产活动的根本要求。在以总的生产目标为基础的情况下,管理者还应细化生产管理目标,制定上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以及基层管理者在内的覆盖全面的管理目标,对于基层管理者而言其责任尤为重大,基层是生产活动的第一线,众多的安全隐患出现在基层,因此强化生成过程成为应对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之一。

5.增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环保素质

化工环保安全论文篇(10)

harmonizationandintegrationofquality,environmentand

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managementsystems

——preliminarydiscussiononmacrosafetyviewofthecultureof

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beyond

udeshu

(csstlp)

jinlei

(beijinginstituteofartbitecturedesign&research)

abstract:theauthorepoundsthatinthenewcenturypeoplemustadoptabrandnewmacrosafetyviewconcemingthecultureof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文秘站:)onaccountofthefollowingpoints,suchasthetrendofstandardsettingbyiso,thecoordinationbetweenwtoandiso,thecommonprincipleofagoodmanagement,thestrateg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advancementsinscienceandtechnologyandcivilizedproduction,thetheoryandpracticeofsafetyanddisasterreduction,thechallengefacingthe21stcentury,andthepursedloftgoal,etc.itisepoundedthattheharmonizationandintegrationofquality,environmentand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managementsystemsareinevitable.

keywords:qualityenvironment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cultureofscienceandtechnology

1前言

生产发展、科技进步、社会文明、世界和平,其目的都是为了人类生活得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长寿。人们常说的共产主义,其奋斗的最终目标是指:人类社会要达到物质极大丰富,人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质上,也是为了实现人类安全、健康、舒适、幸福的生活。但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告诫人们:在创造所需的物质产品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因为人口的质量与数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的和谐与生态保护,关系到全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无论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还是从事科技、经济、生产的实干家,都不能忽视一个极为普通而又极为重要的现实问题,那就是首先要尊重人的生命、珍惜人的生命、爱护人的生命。归根到底,就是要以当代的伦理道德观保护人的生命,只要人出生于世,就获得神圣的生存权和劳动权即人权。保障人们在从事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卫生),是各国政府应尽的首要责任和义务,也应该是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计划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20世纪末,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各种活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已成为当代社会潮流。世界各国都在物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方面取得了共识,对人的安全与健康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环境、职业安全与卫生已成社会经济活动与世界交往合作的基础,成为组织进入世界经济贸易市场的非关税壁垒。许多专家称:组织能否在质量(quality-q),环境(environment-e)、职业安全与卫生(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osh)三方面达到国际标准,已成了“入世”后开展一切经济活动所必须超越的障碍,否则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组织就会失去发展的良机,被拒之门外而无法参与世贸经济活动,以求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2q.e.&osh不仅仅是工业发展中的难题

科技的进步,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随着国民经济基础的好转,大众文化素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对其劳动方式,生产和生活环境、生存质量都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工业发展中的q.e.和osh问题,不仅仅是工业文明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1)物质产品的质量(quality-q)问题

物质产品的质量直接涉及到供需双方的利益(物质的和精神的),体现了供方对需方提出的质量要求并以持续而满足的承诺,来表现出一种经济利益或服务质量的直接关系和现实状况。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对市场经济和商品流通社会,都可能是供方、需方,都是商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承诺者,也会是商品的需求者和享受者(消费者)。总之,每个人都可能是管理者、生产者,供应方,也会成为消费者,使用者、需求方。质量优劣当然要依靠组织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最终实现商品的无害化、国际化、人本化。产品的优质、安全、卫生、舒适、使用方便不仅直接影响着消费者(需求方)的安全与健康,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幸福和组织(供应方)的效益和发展。

2)劳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environment-e)问题

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作业环境,虽是有限的环境(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但涉及的范围和对象却很广,有顾客、组织及其周围的居民、社会或社会环境、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等,也构成了产品供应方及其经营过程与社会、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作业环境不仅影响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还

破坏了生产环境、社区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和生存者的利益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生产作业环境对社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决非是工业有限环境的局部问题,而只有“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工厂、“绿色”商品、“绿色”工业才有可能实现“绿色”的社会,“绿色”的地球村。

3)职业安全卫生(occupationalsafety&healthy-osh)问题

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用安全生产和工业文明的手段和方式提品,做到生产工具(设备)、生产资料要安全、可靠、无害,做到保护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甚至包括了提供的产品,对享用者及其生活环境不产生危害。一句话,组织的生产经营过程对人们的伤害及意外灾难的风险控制到最小,这就等于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人权利益,即保护了劳动者的生存权和劳动权。实质上,q.e.&osh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雇主、雇员、顾客的安康,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幸福。

q.e.&osh问题不仅影响着工业文明的进程和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克服世贸组织(wto)的非技术屏障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最终会影响21世纪人类对安全、健康、舒适、长寿、和平崇高目标追求的进程。用安全科技文化的大安全观看,q.e.&osh问题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依存的人文环境,其根本是保护人类的安全与健康,其目的是保护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无论是e与q,e与osh,还是q与osh,甚至q.e.osh相互间都有交叉与融合的内在联系(参见后图)。从人类历史学的观点、从好的管理原则,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观点,要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人类的安全与健康,q.e和osh必须交融与整合,形成一个协同、综合的完善系统,现已萌现出一种不可回避趋势,这是工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必然,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3国际管理标准化的新动向

iso9000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已被包括我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所采用,对提高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商品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iso/tc176(质量管理技术委员会)于1996年11月在以色列召开会议,对iso9000系列标准进行修订,目的是使其变得简明、易懂,更便于有效操作和实施,准备再作了修订,使该标准更加完善。

iso14000即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直到1995年6月公布了iso14001、iso14004、iso14010、iso14011、iso14012。我国政府于1995年10月成立了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与技术委员会(csbts/tc207),指导iso14000在我国推行和实施,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认证工作,以及相关制度及中介机构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5年至今,iso试图制定osh(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标准,原计划在颁布iso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未能如愿推行。但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组织都正在积极制定自己的ohsms(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我国国家经贸委1999年10月公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并要求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1999年4月,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国际间组织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系列(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assessmentseries——ohsas),并公布了ohsas——18001:《职业安全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2:《职[文秘站:]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as18001实施指南》,大大的加速了ohsms标准国际化的推进步伐,随着各国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甚至区域化标准不断出现,继iso9000,iso14000之后,iso的ohsms体系系列标准尚未出台前,现已出现带有区域性国际化色彩的ohsas。有专家评论,ohsas很可能成为iso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的重要参考兰本。

从iso9000、iso14000到ohsms的推行,不难看出q.e.&osh管理体系标准化是工业发展和文明生产的必由之路,是当代工业文明和世界贸易发展的潮流。3个体系标准各有特性,也有其共性,但对公众(供方及需方)的安全与健康的标准化要求都寓于组织的生产经营全部活动过程之中,也寓于大众对产品的享用、消费、回收处理的绿色工业生产的无害循环之中。

4全面管理原理与q.e.&osh管理体系

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绩效优劣,关键在其是否运用了好的(有效的)管理原则,事实证明:全面管理原理即动态、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原理是最科学、最系统、最有效的、好的管理理论。无论是iso9000、iso14000系列标准及英国的标准bs8800,都遵循了这个好的管理的共同原则。各组织在建立和运行的有效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中,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甚至在一些国家实施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中,都要坚持全面管理原理,都必须使相关者受益。我国的“职业安全卫生体系试行标准”的制定也遵循了全面管理原理,坚持戴明管理模式的构架,贯穿了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断前进的好的管理的指导思想。

由于q.e.和osh3个管理体系标准均以全面管理理论为基础,从好的管理原理和全面管理的观点看,有专家提出:ohsms系列标准与qms、ems系列标准之间存在着交叉与协调问题,从管理系统及过程管理程序的共同性看,3个体系标准同样可以建立一个更有效的全面管理系统,以达到互相交融和整合。据报导,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正着手进行q.e.osh(quenosh)三系统整合为一的推行工作,这是管理科学中一种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新动向,3个管理体系的交融与整合见示意图。

5wto&iso与q.e.&osh标准化

世贸组织(worldtradeorganiazation-wto)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协议中,要求各成员国要尽量采用国际标准,以消除由于法律和标准差异而带来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公平贸易竞争,因此,强调iso更多地参加wto的活动,特别是gats(generalagreetmentontradeinservices)协议出台后,要求iso制定有关服务方面的标准。而iso也不断地制定成员国所希望的工业国际标准,平均每7年就公布一个新一标准,现已公布了11000多个。iso9000、iso14000的公布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性的ohsms(或iso18000)标准的问世的时机已基本成熟。wto对iso所公布的标准以积极态度认可并要求在“入世”的组织内推行;国际劳工组织(ilo)也积极参与iso的活动,要求组织成员支持和推行iso标准。世界经贸市场发展及现状证明,国际标准化有利于商品的贸易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世界环境的保护和组织绩效的提高,给社会及人民带来实惠、安全、健康。wt

o、iso,甚至ilo,对组织的q.e.&osh管理体系标准化的要求,成为组织之间进行经贸活动,签订供需合同的先决条件,也成为组织能否“入世”的一张通行证。q.e.osh3个管理体系的交融与整合示意图

6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q.e.&osh问题

虽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但是,决不能忽视:劳动生产的工具、原料、工艺、技术给工人及公众与社会带来的灾害、事故及职业病;科技与工业发展可能遇到的风险和灾难;对人为事故和自然灾害的预防预报;安全与减灾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自护逃生的措施的投入。如果忽视了上述的政策、计划、投入和实施,就决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据国际上一些专家的估计:工业事故及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gnp的(2~3)%,而预防事故、职业病和应急救援的投入也占gnp的(2~3)%;工业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占gnp的(2~3)%;自然灾害或天灾人祸对人类的安全与健康带来的损失,特别是假冒伪劣产品、偷工减料工程给公众和社会带来的危险及损失更难以估算。

粗略估计,q.e.&osh造成人民伤害及环境、财产问题产生的经济损失约占gnp的(6~9)%。1999年4月在巴西举行的第15届世界职业安全卫生大会上,国际专家们就大声呼吁:向21世纪人们提出的挑战性问题是“环境、安全、健康问题”,q.e.&osh是一个决不可忽视而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寻求q.e.&osh的好的管理,不断提高其水平,体现了管理科学也是生产力,减少各种风险的损失,相当于提高了gnp总产值。

7公众安全科技文化素质与q.e.&osh

工业的文明离不开科技进步和人民对物质及文化的需求,现代工业的发展又承受着高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巨大风险,对风险的承受力与社会文明及公众的文化素质、经济条件有直接关系。从当代人民的生命观、价值观、伦理、道德和习俗看,公众对21世纪的社会活动和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q.e.&osh的实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的安全与健康问题,是直接影响人类高质量生产、生活、生存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人类活动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问题。科技越进步,文化事业越繁荣,人民的安全科技文化程度就越高,对q.e.&osh的标准就会要求越高。人民的衣、食、住、行、社交及物质和精神的享受都以有利于生命和生存的发展为标准,安全、健康、舒适、长寿、社会文明、世界和平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安全科技文化使人类更加聪慧,同时又会在保护自身安全与健康和社会文明的基础上,对q.e.&osh提出更苛刻的要求,以新的对策减少自然的、技术的、社会的更大风险和灾害。这样就不断丰富和繁荣着安全科技文化,也不断提高了公众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质,同时又推动着人类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发展。

8环境、安全、健康——人类最美好的追求

人类步入21世纪,中国人民基本解决温饱,进入小康,随着公众科技知识和安全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加速了解决q.e.osh问题的进程,人们更加关心和爱护自己的生命,特别是世界人口老龄化和独生、优生人口控制趋势,公众对安全、健康、长寿的追求已成为当今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民更加重视在生产、生活、生存领域中安全与健康问题,已成时尚和热点。无论从工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文明的观点看,无论从好的全面管理,世贸活动中的标准化趋势,q.e.&osh体系的交融观点看,还是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看,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文化的繁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文明发展。21世纪的人民必须树立安全科技文化的大安全观,做到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安全,把一切活动中危及人的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减少到最低。q.e.&osh3个体系中的安全与卫生问题都是人类安全、健康、长寿、和平、自由交响乐中的主旋律,只有人人都参与并奋力追求才能达到目的。

第十五届职业安全卫生大会给出的统计数字告诫世人:全球每年死于劳动安全与职业病的人为110万(其中1/4是职业病病亡者),维护劳动者的人权,提高人类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是全球人民的要求。保护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的生存(安全、健康、长寿环境)、稳定、发展,是21世纪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9好的q.e.osh的管理原理与大安全观

凡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就有管理。只有管理才能给人类提供更舒适、更自由、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只有管理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只有管理才会有道德、文明、平等和自由;只有管理才能真正的提高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活动的质量;只有管理才能使人类成为科技巨人,为自己创作所需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只有管理才能使人类不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创造人类更美好的人文环境,树立公德伦理和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得真、善、美的共识,追求着人类安全、健康、舒适、长寿并从事一切活动……。

管理的好坏与活动人群的文化素质有关,同时只能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实现好的管理。而科技创新和发展是以各时期的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是科技母体,科技是带有时代特色的特殊文化形式,因此,好的管理也必须以科技文化为基础,要实现q.e.&osh管理体系整合,必须以安全科技文化的大安全观为基础。管理科学的魔力在于规范、高效、有序和自由,其目标是实现人类的追求的美好未来,即人类真正拥有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文明的社会。

无论是自然的、技术的、社会的、人为的风险和灾难,要千方百计通过一切手段将其事故、灾害、疾病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和痛苦减小到最小程度,甚至使其避免、消除,这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好的管理的方法,以大安全观为基础建立起的全面动态管理体系,来实现人类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安全生存。这就是安全科技文化的大安全观与管理科学的统一之处。■

组织是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或社团,或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组合,无论是其是否法人团体,公有或私营,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每一单独的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作者简介:徐德蜀研究员、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学报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等四院校兼职教授

作者单位:徐德蜀(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

金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作者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邮编:100029

参考文献:

[1]徐德蜀.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

上一篇: 商业模式论文 下一篇: 药剂大专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