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维护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3 09:45:01

计算机组装维护论文

计算机组装维护论文篇(1)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几个十分突出的矛盾。一是课程地位的特殊性强,但学习的内驱力弱。根据就业市场的信息表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无论从事软件开发还是从事软件维护,该技术都占较重要的份量,尤其是就业前景较好的计算机维修师、网络管理、软件维护人员等,业内该课程所占的技术份量都在70%以上,甚至达到100%。但相当部分学生对这种重要性、特殊性的认识并不充分,并不把其作为主课看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二是课程技术的外显性强,学习的韧性不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外观、性能指标、组装、测试、维护、常见故障及诊断等。对此,学生容易产生轻视思想,容易满足于"眼见为实",钻研不深,一知半解。三是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强,学习的运用能力弱。《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理论性、基础性、应用性相统一的课程,要学好,需要多方面的理论与技能素质的支撑。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从基本理论素养到动手能力都不相适应,知识运用能力弱。

因此,立足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树立“学教并重”“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新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进行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从信息论角度看,人的信道特性触觉信道带宽为1,听觉为100,视觉为10000,所以要交换信息,就要充分利用视觉信息。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功能,给学生带来多感官、多种类型的刺激,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有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种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要求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中,制作交互性强、操作性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结合展示台、VCD、录像机等设备进行知识和技术的讲解和示范,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加大了传递信息容量;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动画以直观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利用人机交互,可以即时获得信息反馈,灵活控制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理解,提高讲课的效率和教学效果;弥补传统教学中语言、文字描述、实验器材的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多元化。其核心是通过媒体的作用,实现教学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动和互动;通过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实现教学相长。二、引入先进的教学策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较弱的现状,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法,尝试进行建构性的教学设计,效果十分理想。这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如在“软件系统安装前的准备及硬件系统检查”这一章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⑴创设情境——开机启动中常遇到的故障:如插头插座、配件接触、致命性的硬件故障、非致命性的硬件故障。

⑵确定问题——引导学生遵循“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先软后硬”的原则,通过“看一看”(计算机显示的错误信息判断致命性的故障)、“听一听”(计算机发出的声音判断非致命性故障)的方法来确定故障的存在。

⑶自主学习——由学生通过掌握的故障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信息资料,运用技术设备判断故障存在的原因,与同学或教师确诊并着手解决问题。

⑷协作学习——将“安装准备及系统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汇总,展开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⑸效果评价——教师针对学生解决故障的方法给予检测、评价和记录,然后归纳出最简单直接易行的方法,总结本次实验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教材建设,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计算机业界有一摩尔定律“芯片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与功效每18个月翻一番”,说明了硬件发展之快。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的更新周期往往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比严重滞后。因此,必须及时增补最新的硬件知识和装机技术,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选择教材上首先应选择适合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教材。其次,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应尽量选择最新出版,内容最前沿,最实用、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教材。另外,课程责任教师或任课老师必须经常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新教材,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确保教材内容的知识性、新颖性和开发性。

四、加强实践教学,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软件的安装和处理各种微机故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教学去实现。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制定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我们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学生进厂、进企业开"工助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代岗实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十分明显。

五、改革考核方式,增强教学目标的职业性

在考核时,应侧重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考核内容必须结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涉及该职业岗位技术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基础能力,可进行专项技术或综合技术要求考核,为学生观念的更新、继续学习的方向、职业定位和选择提供保障。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ITT)和职业工种鉴定等,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或“多证”毕业,以此引导教、学双方按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突出操作技能和实用技术的训练,全面实现人才培训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1):

[2]罗集学赵斯宁中职生学习方法情况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0)

计算机组装维护论文篇(2)

1 引言

计算机越来越普及、电脑的家庭持有率越来越高、人们对电脑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深,但电脑对于不少人来说还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神秘感,大多数人对计算机硬件还具有畏惧感,不过大部分人对掌握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知识都有越来越强的迫切感。

因此,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就显得日益重要。

2 同类教程中存在的不足

笔者参阅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同类教程,有以下的看法。

(1)不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大约以三分之二的篇幅介绍具体的硬件,介绍市场上硬件产品的选购。由于PC机硬件的更新速度极快,不少书中介绍的硬件产品在市场上往往已经淘汰。这样的教程在课堂上讲授,给人有教程已老化的印象。

(2)计算机系统的论述不是采用系统的方法,而是分别介绍PC机的各个硬件,接着分别介绍各个硬件的维护和维修,这样的论述不太符合教学规律。介绍一种硬件之后紧接着讲述这种硬件的故障,显得很孤立,系统性不足。计算机是一个系统,是否应从系统的角度引导读者去认识故障、判断故障的所在和故障的成因?

(3)适合高职高专用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较多,讲授纯操作、讲授纯应用。而适合本科生用,既介绍操作和应用,同时又讲授相应的计算机理论,具有一定理论深度,采用上跟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介绍相应理论知识的教程欠缺。

3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设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不论理科学生、工科学生,还是文科学生都需要学,都用得上。笔者认为:

(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大学计算机基础的重要后续课程。

(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微机原理课在实践和操作方面的补充。

(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重心在于结合操作和应用讲叙相应的理论知识,应做到让学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4)应站在普通用户的角度认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让学生能把“微机原理”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结合起来,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理论,成功地分辨应用中遇到的硬件问题和软件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它们。

3.1 为“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深入与提高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定位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深入和提高。所以,课程内容应紧扣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相对地要跟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但又要做到不能成为产品介绍书;教程要把握计算机的发展方向,结合计算机科学,以一定的理论深度、一定的前瞻性(硬件发展的方向)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及其发展。

(1)强调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概念:计算机系统构成的概念,计算机由主机和外部设备组成的概念,计算机系统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的概念。

(2)从众多同类产品中总结出具有共性特征的产品予以介绍,尽量避免具体产品的介绍,最大限度减少PC机硬件快速改朝换代对教材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主板,从架构方面分类有Slot 和Socket架构。Socket架构的产品有Socket 370、Socket 432、Socket 478,Socket T(即LGA775)等。

(3)结合PC机的硬件产品的发展介绍计算机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如CPU的发展从X86到Pentium,从PⅡ、PⅢ、P4到双核等。

(4)从用户自然辨别的角度、直观的方式将故障分为黑屏故障、蓝屏故障、死机故障,以及安装故障、启动故障、运行故障、关机故障等,讲述相应故障的排除方法。

3.2 “微机原理”课操作实践方面的补充

“微机原理”课程讲述数制、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计算机科学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一般比较抽象。“微机原理”课中所讲述的数制有别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十进制,所讲述的运算原理不能从一块CPU的外形看出其中的控制器和运算器,无法感性地认识输入输出的接口是如何完成数据的传输的。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讲述硬件和软件的组装。学生通过DIY可以直接接触计算机的硬件,经过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安装的操作实践,可以通过显示器直观、形象地浏览到软件系统。若教程再能完好地结合计算机的硬件产品,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与该硬件相关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就能很好地做到帮助读者理解深奥的计算机理论,更好地应用计算机去解决各种专业的问题。如,结合CPU及其产品的介绍,讲解摩尔定律、讲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结合网卡讲解数、模和模、数的转换理论;结合声卡及音响的输出讲解何为5.1声道、7.1声道等。这样与硬件产品有机结合的讲解,直观性强、课程生动、能很好地做到“微机原理”应用实践与补充的作用。

3.3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重心在于理论叙述与应用操作并重

计算机是人类脑力劳动的工具,应用离不开理论,学习应贵在操作、重在实践。所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重心应定位于计算机理论的叙述与应用操作并重。

(1)人们要顺利地完成一件工作(操作),需要概念清晰、流程清楚。计算机的软、硬件组装操作包含的知识和内容很多,必须要让读者建立起完整的、清晰的软、硬件组装流程的概念。

(2)计算机的主存由内存条构成,内存管理知识有基本内存、扩展内存,分页、分段、保护模式管理,虚拟内存、动态数据交换等。系统是否在优化的环境下运行与主存储器的管理相关,内存的管理通过操作系统实现。系统优化的方法有减少内存驻留程序、系统配置实用程序、虚拟内存设置等,以此达到理论叙述与应用操作并重的要求。

(3)当前计算机最重要的外存储器是硬盘,所以,结合硬盘实物(或图片)讲述磁存储知识效果好。通过硬盘讲述磁道、扇区、簇、文件系统以及文件的链式存储等外存储理论知识。结合外存理论的阐述,介绍硬盘分区、格式化等具体的应用操作知识,对外存的介绍同样达到理论叙述与应用操作并重。

(4)与BIOS相关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主要涉及ROM和BIOS的功能和作用、BIOS在PC启动运行中与系统的关系等。应用操作则讲述BIOS系统设置,以及不同版本BIOS的系统设置操作等。

(5)注册表是PC机的管家。理论上,介绍注册表所采用的树状数据库结构,以主键、子键和值项的方式组织数据和管理信息。注册表的应用主要包括注册表的备份与还原,注册表编辑器的使用,创建、修改表项和值项等;由于注册表是管家,所以注册表还事关系统的安全。

4 结束语

相对来说,“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新课。笔者将其定位于微机原理课的实践和补充的看法是否恰当,理论叙述与应用操作同等比例的定位是否合适,如何结合计算机的配件讲解相关的理论、介绍相应的操作应用,能否做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计算机的理论知识等,都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和有待于专家们的进一步探讨。

计算机组装维护论文篇(3)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较广,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缺乏切实的动手实践能力,无法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由此,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特点

1.知识更新周期短

计算机技术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计算机硬件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持续发展和创新,只有通过定期更新教学内容,与现代技术发展接轨,才能满足学生了解新技术以及新产品的实际需要。

2.注重实践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实践,着重培养学

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需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完成计算机的硬件组装、软件的安装以及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从而有效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还应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完成。

3.内容多,知识面广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包括计算机硬件组装、计算机组成部

件介绍、系统设置、硬件评测、软件安装、硬盘规划、计算机日常维护等多方面的内容,知识面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Windows操作系

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较多,具有较强的可扩充性。

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模式

1.以实践教学为基础

以计算机装配为例,这一课程主要教导学生如何将零散的部件组装成一整的电脑。教师可首先将组装电脑所需要的配件摆放在讲台前,每个配件都贴上提示标签,而后向学生示范电脑组装的过程,这个教学过程不应太快,应能让学生了解组装的每个过程,在组装的同时,还应说明每个步骤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安装完成后,学生再自行安装,教师提供指导,并纠正在安装过程中的错误。

2.以理论学习为支撑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虽然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仍需要以理论的学习为支撑,在实践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论的教

学,从而使教学易于理解,便于掌握。在理论学习当中,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程的教学当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实践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组装的方法,也能独立完成整个计算机的组装,在安装的过程中形成了主观的认识和判断。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

能力,因此,理论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明确教材中介绍的各种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还应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这在于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例如,计算机的

CPU,教材上所提到的CPU已不是当前市面上的主流产品,因此,可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以及市场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当前CPU的技术指标和特征,并与教材上的CPU进行对比,总结出CPU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而能举一反三,实现系统的学习。

3.以实习教学为巩固

在完成了理论教学后,则应转入实习教学,也就是将学到的以及实践过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去,以练习为主要手段,提高计算机组装的速度,开展参观教学。在实习结束后进行考核,通过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组装好一台电脑,并能正常运行,则通过实习模块的考核,推动学生主动练习,积极进取。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理论教学能够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实践课程能够给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学生日后在进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使用“实践—理论—实

习”的教学方式,建立了一体化的教学和实践体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便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求知欲,提高专业认同感。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安装、操作和日常维护尤为重要。计算机安装和重视也将逐渐受到学生的重视和欢迎。由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发展和创新计算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总结,不断调整计算机的教学方案。根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特点,该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还应在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的反馈当中,不断探索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

法和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张世伟.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的教学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2]薄红英.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实训教学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9(4).

计算机组装维护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84-01

伴S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计算机维护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在职高学校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础能力,主要包括CPU、主板、显卡、内存、机箱以及外设等设备的选购、分类、组装、工作原理、维护、性能指标,还包括优化系统性能、BIOS设置、分析并诊断常见故障、搭建局域网等内容,其内容较为丰富,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1 职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现状

对职高学生而言,计算机操作普遍比较娴熟,但在计算机维护方面缺乏相关认识,难以实现计算机的科学使用。例如:在硬盘加载数据过程中强行关机,甚至部分学生不懂得软关机,而是直接关闭电源。在计算机课堂上,学生们普遍存在带电状态下直接拔除键盘、鼠标等设备而损坏板卡或接口等问题;在计算机病毒防护方面,大部分学生未形成防护意识,仅掌握微机组装等简单操作,在计算机维护和基础知识方面却未牢固掌握,造成计算机出现异常,但无法解决的局面。

在多数职高学校中,虽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已经开设,但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一定的缺陷,例如:教学观念落后、教材陈旧、手段单一以及考评缺乏科学性等。特别是一些职高学校因硬件设备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和影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未落实到实践,仅为纸上谈兵,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相关技术参数和理论数据,使得学生并未掌握实际能力,随着微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仅依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出现故障,学生们依然无法解决。

2 职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

2.1 教材选择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因此职高学校应选择合适的教材,既满足高等教育教学要求,又要与学生发展方向相符合,最好选择内容新颖、贴近生活实际、图文并茂的实用教材。除此之外,教师应以现阶段市场状况作为依据,结合现有教材,自主编写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前沿的技术和内容。因职高学生未深入接触市场,所以教师在编写课件时,应加入动画、图片以及视频等,让教学课件图文并茂,更加直观和具体。

2.2 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足,要想提升教学效率,应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形成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钻研,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激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教师授课要求也比较高,教师授课过程应融入实践内容,避免说教式教学,如果一味讲解,不仅会造成学生理解困难,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难以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可通过创设学习情景丰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先向学生们提问,或让学生们说出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甚至可以将出现异常情况的计算机带进课堂,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操作,相互讨论,找到计算机异常原因并解决。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难免涉及到专业概念和术语,教师可通过类比和启发的方式进行教学,立足于生活实际,例如:在前端总线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将其比作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桥,数据为桥一端的人,CPU为桥的另一端,所有人过桥的过程即数据到达CPU的过程,前端总线频率比作桥的宽度,在单位时间内,桥越宽,通过的人就越多,即单位时间内,前端总线频率越快,则数据交换越多,则说明计算机CPU的处理能力越强。

2.3 加强实践教学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践重于理论,所以应加强实践教学。现阶段,很多职高学校已经建立了专用实验室,用于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装和维护,同时配备了实验所需器材,但在部分职高学校中,因受到条件限制,未建立专用实验室,但在各职高学校中均设置了机房,而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机房,以软件的形式,保证虚拟实验量,即利用软件达到实验的效果。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进计算机市场中,从中了解最新研发的硬件技术,同时了解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职业情况,还可以按照自身具体情况模拟组装计算机,利用现场接触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相关知识。

2.4 合理利用考核方式

考核作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重要组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要求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要求内容,因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以课程特点为依据进行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其中,理论考核组成包括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技能考核分为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两方面考核,教师可以通过考核方式,检查学生的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应强化教学,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3 结语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属于职高学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重要课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学生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面认识有所欠缺,影响教学效果,可以从教材选择、教学方式创新、加强实践教学、合理利用考核方式等方面着手,在落实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计算机组装维护论文篇(5)

1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特点及实训现状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必修基础课之一,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各部件工作原理及功能、硬件组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装、整机维护及性能测试优化等方面。目前该课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教学内容与市场结合紧密,更新速度快;(2)教学内容广且泛,知识点技能点涵盖多;(3)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是课程教授的终极目标。

针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类以实践动手操作为主的课程来说,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均倾向采用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指导思路,但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设备老旧,往往采用将要淘汰的电脑用于学生实训,这样只能满足学生认识过时设备的类型和断电后拆装的基本需要,无法安排任何加电实训内容。其次,该课程学生实训过程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设备损坏不可避免,如果全实训过程均采用实体设备则损耗快、维修成本高,同时也增加实验员实训准备及器材管理的难度。

因此,虽然说各高职院校普遍比较重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训教学环节,但形式重于实际,学生的学习还是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与行业的实际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技能训练的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2 虚拟三维实践教学平台搭建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训教学中的优势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搭建虚拟三维实践教学平台能有效解决实训环节中场所、器材不足以及管理运维成本过高的问题,而且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使得学生能真正做到“贴近实战、人人动手、反复演练”。教师充分利用虚拟三维实践教学平台来讲解计算机各部件,使学生直观了解各部件形状、功能、特点以及在组装中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在充分利用此平台练习操作后再进行真机操作,不仅强化学生对知识点技能点掌握的程度,也大大降低真实设备的无故损耗和重复投资。通过将虚拟三维实践教学平台与真机操作训练,使得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技能方面受到了全方位职业培养和锻炼,为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技能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虚拟三维实践教学平台设计目标

在梳理现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训内容以及需达到教学目标前提下,结合目前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设计要求,提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虚拟三维实践教学平台设计目标:

(1)平台应包含丰富的虚拟设备种类和型号,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挑选部件完成计算机的组装实验。(2)平台具有一定开源性,有平台设备资源库,能允许第三方对库内资源更新扩充,方便增加和删减。(3)平台能提供较为真实的、功能完善的工作台操作环境,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学提供虚拟场景,便于学生“贴近实战、定岗实训”。(4)平台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反应迅速,能对操作正确与否实时进行判断,并有正确操作方法的提示和引导,有完备的说明文档,便于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5)平台数据库应包含比较完善的视频演示文档,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始终得到正确的引导。(6)平台应能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自动检测评分,并将出错步骤及正确做法告知学生。(7)平台应建有实训操作题库,可根据实训内容从题库抽取考题完成学生期末部分实践操作考核。

4 虚拟三维实践教学平台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依据设计目标,虚拟三维实践教学平台要能实现计算机组装、维护、考核三个主要要求。其中组装模块主要是实现计算机各部件的组装,通过该模块使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各部件基础知识,每个配件的功能特性及组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维护模块主要实现计算机常见软硬件维修维护操作,可模仿各类常见故障和问题,通过该模块使用使学生快速掌握软硬件安装调试方法,维护常见应用软件;考核模块主要实现题库的录入抽取和在线评分功能,学生使用该模块可有选择进行自主测试,也可用于期末实践综合考核和技能大赛评分工具。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模块意外,还应包含用户管理模块、实训报告模块、辅导答疑模块、题库管理模块,具体功能描述如下:(1)用户管理模块。分为三个权限等级,一级为管理员级,可对整个平台进行所有模块进行管理和维护;二级为维护员级,可管理维护实训项目、实训内容和题库,并对实训报告进行批阅;第三级用户级,仅对管理员开通的权限模块用户有权进行使用。(2)实训报告模块。维护员可对新增修改和删除实训报告及其内容,并依据虚拟操作可自动或人工完成批阅得出最终评价结果。(3)辅导答疑模块。教师和学生可借助此模块在线或离线对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同时也具备管理资源库功能,方便学生自主查阅观看演示文档和视频。(4)题库管理模块。维护员可以对题库进行新增修改和删除操作,并根据每题设定的分值和每次考核确定的题目组成能自动生成考核试题,并依据标准答案可自动或人工完成批改得出成绩。

5 结束语

通过该平台的使用,学生能不受场地、设备限制随时开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面的相关实践操作,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损耗,创新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践教学的模式,将极大提高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程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

参考文献

[1] 赵杰,向慧慧,彭辉,吴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 付向东,金涛.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与软件的开发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1(4).

计算机组装维护论文篇(6)

1.问题提出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通常情况下,该课程采取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组织教学。但由于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存在着众多差异,因此在实践性教学中,学生出现了下列问题:一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厌学情绪较重,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停留于感性认识阶段。二是对常见的硬件问题缺乏判断,往往无从下手。三是对操作系统的维护实践性认识肤浅,一旦出现软件方面的故障,就只能依靠重装系统来解决问题。

因此,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质量将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

2.“探究—实践式”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取向

2.1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从教学角度来看,视觉和听觉不仅可以让学生达到最佳效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声音、动画,能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更能集中精力听课,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通过课件,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掌控教学进程和创设新的情景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使教学更加方便。教师应在课堂中安排一些时间,精心组织设计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比较有趣的拓展资料放给学生看,寓教于乐,这样既丰富学习内容拓宽了学习空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2.2利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模块化”教学是当今中职教学所倡导推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常而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创设两个方面的模块,一是教学生如何组装计算机模块;二是对出现故障的计算机如何进行维护模块。因此,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好“模块化项目教学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模块化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是符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的技能教学特征的,也能高度体现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理论先行,技能优先”的特色,同时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在教学中形成了“项目培养目标—知识描述—教师演示—操作练习(独立实践—教师辅助)—问题讨论—教学反思”的多元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在技能性和实践性中彰显出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大幅提升。例如在“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排除”这一章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2.2.1设立项目培养目标:创设情境——开机启动中常遇到的故障:如插头插座、配件接触、黑屏、报警、反复重启、蓝屏等硬件故障。

2.2.2讲述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初步判断——对计算机所处的环境、新老程度、计算机硬件的认知及是否品牌机等方面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找出计算机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所在。

2.2.3演示如何排除故障:查找问题——通过“看一看”计算机所处现场的环境,计算机显示的错误信息判故障所在位置;“听一听”计算机硬件发出的声音等方法来判断故障所在位置。

2.2.4教师指导练习:自主学习——由学生通过掌握的故障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信息资料,运用专业知识、专用设备等判断故障存在的原因,并着手解决问题。

2.2.5问题讨论:经验总结——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汇总,展开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相互讨论,进一步总结、补充、修正、归纳出最简单直接易行的方法,并总结本次实验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3.加强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该课程的主要教学核心是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去实现。因此,学校要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制定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具体运作办法如下。

一是让他们从认识硬件开始,先将各硬件所存在的功能特性、技术指标等让学生详细了解清楚。例如:如果内存条不存在或松动将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如果显卡不存在将会怎么样等。进而进入到自主组装一整的计算机,要能够团结一起处理好存在的硬件故障,直到计算机能正常进行自检为止,在此期间总结一切故障出现的原因所在及处理方法等。最后进入到安装软件。二是在安装软件方面要着重介绍软件方面的性能特征,由于实际中计算机在使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软件方面的故障。更为严重者,需要重装系统来解决问题。正因为这种软件故障的常见性,我认为应着重详尽地讲解,具体可以到操作的每一步。例如(1)如何设置从光驱启动计算机;(2)如何安装纯安装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ghost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应了解哪些方面的问题(如:纯安装版操作系统需独立安装各硬件的驱动程序,虽安装时间长,过程复杂,但操作系统纯净、稳定、不易出现蓝屏等故障。ghost版操作系统虽集成了各硬件的驱动,安装起来简单、快捷、方便,但往往这类操作系统也包含了一些破解软件注册信息的木马、病毒等,从而影响操作系统的稳定性)。(3)给操作系统打补丁、安装防木马、杀毒软件等。三是我们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学生进厂、进企业、自我择业、自主创业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到学校机房参加实习,与机房的维护员一起维护计算机,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十分明显。

4.组织学生参与实战,让学生走出校园,学习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节假日去就近的电脑城看看,多向那些卖电脑的员工学习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硬件性能、怎样选择硬件,学习处理一些计算机故障,如:计算机蓝屏、无故重启、开机报警,以及一些软件故障等。要让学生增强实战技能,从而让学生学有所用。

5.结语

如果说当前中职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那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操作则给了学生一个提高动手能力的平台。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是教师首先要解决好学生想学习的问题,而本文所提及的就是怎样改正学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学习方法的问题,实践证明: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过程中解决好了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效能将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柳青,郑耀涛.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计算机组装维护论文篇(7)

《计算机组装及维护》是研究计算机硬件组成、选购、组装和维护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的组件(CPU、内存、主板、硬盘等)外观、性能指标、;计算机组装;操作系统的安装;计算机故障分析及判断方法等,是一门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

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主要特点

一是内容丰富。课程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面涉及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组成、windows操作系统等课程,教学的内容量大,可扩充性强;二是知识更新快。课程知识更新快,新产品不断出现,当今计算机软硬件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三是侧重实践。课程侧重实践,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计算机硬件组成,完成计算机硬件组装、系统安装与计算机故障分析判断。

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行教材内容滞后。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硬件不断升级,性能日益提高,然而相应教材因印刷、出版、征订等问题,使得学生使用的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不能与时俱进,挫伤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二是实践环节薄弱。该课程教学目的是中职学生通过学习,能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系统的安装和各种电脑故障的处理,所以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达到目的。三是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由于教材内容滞后、实践设备陈旧,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学生在做实验时对理论知识又掌握不足,同时由于安排的实验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离,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技能,不能很好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现实教育的一个弊端。四是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较强的课程,有些教师仅仅具备课程理论研究能力,较少从事日常的计算机组装、软硬件安装、故障诊断维护等实践活动,缺乏计算机日常维护经验;五是考核方式欠缺。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以基础理论为核心,不注重能力培养,不能很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践考试条件欠缺,导致学生不重视动手能力训练。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欠缺。

3.优化教学过程的思考和建议

3.1完善教学内容。我们经过实践探索,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及时增补较新的软硬件知识,选用较新、实用的教材,使其紧跟计算机的发展;同时考虑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较强的课程,我们经过实践探索,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加大了实验课课时,适当缩短了理论课时。

3.2采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功能,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转为形象、有趣的动感内容,交互性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实现教学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3.3实物演示教学,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实物教学法就是从学生对课堂上的实物的感觉印象开始教学,学生能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因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快,所以从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教师必须尽量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

3.4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启发、引导和交流。其次是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在考核方式上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改动,我们采用的方式是3+7模式,即理论占30%,实验占70%。理论考核为辅、实践操作为主。

3.5突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一是侧重实践教学。《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把以理论教学为主改为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软硬件的安装要在相应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二是加强实验室建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软件的安装和处理各种电脑故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三是强化实践,制定相应实践项目。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核心内容主要分解成认识硬件组成、计算机硬件组装、操作系统安装和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判断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开发出与它相适应的实践项目。

目前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计算机的软、硬件安装,常见的故障及维护,成为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但该课程的教学需要改善,突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华伟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广西教育[J] ;2010年第8期,18—20。

[2]阎 川 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教学探讨,职业教育研究[J];2008年第3期,67—69。

计算机组装维护论文篇(8)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采取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下列问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厌学情绪较重,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停留于感性认识阶段;对常见的硬件问题缺乏判断,往往无从下手;对操作系统的维护认识肤浅,一旦出现软件方面的故障,就只能依靠重装系统来解决问题。

一、课程安排

根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特点,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首先要认识计算机,通过学习计算机组装的基础知识,对计算机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等。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硬件,并了解计算机各硬件的相关参数。然后组装个人计算机,学习掌握计算机配件选购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选购技巧等,并让学生动手组装一台计算机。学习计算机软件安装与调试,主要包括系统BIOS、CMOS参数配置、硬盘分区、安装系统、安装驱动程序、上网调试、系统的备份与重装以及整机组装后的检查与调试。学会计算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够对计算机进行性能测试,熟悉各种硬件检测工具软件的使用,掌握计算机性能的优化方法。

二、教学方法探讨

1.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多媒体课件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许多难以表达清楚的动态过程实现了形象化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将教师从传统的费时费力又不出效果的教学方法中解脱出来,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唱“独角戏”,而是借助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课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构建学生认知主体的地位,把学生的感知过程、理解过程、运用过程融为一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实物教学法

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首先要讲解计算机硬件设备,主要是主板、CPU、内存、显卡、外设、机箱、电源等。然后对这些部件的工作原理、分类、性能指标及其选购、组装、维护保养进行介绍。通过实物展示台,将各种参数设定及硬件安装过程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并让学生动手去操作,组装一台机器,并且机器能够运行才算达标。这样课堂内容更生动、具体,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例如在计算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这部分内容中,可由教师讲解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案例,然后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练一练等环节,对故障进行分门别类并排除,没有故障的可由学生思考可能出现的故障,并阐述解决故障的办法。让学生在掌握装机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4.以行动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

以实训引领知识,通过实训的具体操作引出相关的知识点,能过“任务描述”“知识准备”“实施步骤”等阶段,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5.以课本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

对于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每天学的知识只局限于课本,对课外的知识知道得较少,也很少有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途径去了解。因此,应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及扩大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去电脑城参观考察,让学生去市场做调查。例如以3000元价格去组装一台办公电脑,让他们进行市场配件调查、计算机各部件行情调查、行情预测、人才需求调查等。

三、考核评价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其考核应以实际操作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实际操作考核的分值比重应高于理论考核,从而引导学生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组装维护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TP3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4-0085-02

1.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学生动手组装计算机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微型计算机机以其价格低廉而深受在校大、中专学生的喜爱,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更为自己能独立组装计算机(DIY)而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很多高校开始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选修或开放实验课程来开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一技之长。由于现行的理论或实验教材,教科书从编写到出版,需经过一段较长时间,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在不断升级,性能日益提高,带来了计算机新技术、新产品与相对滞后的教材内容相矛盾,要使学生能跟上硬件发展的步伐,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要使实验内容跟上市场计算机硬件的变化,学生能产生该门课程兴趣,对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本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是,学生学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用所学知识选购和组装计算机,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常用软件的使用,局域网的搭建。

该课程的特点:(1)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包括计算机组成部件、硬件安装、硬件测试、系统BIOS设置、系统优化、硬盘的分区规划、软件安装、局域网的建设、计算机日常维护。(2)知识更新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知识、新产品不断出现,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实验)内容才能满足学生了解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3)课程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该课程的特点,要达到学习的效果和课程的目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

3.实验内容改革目的为强化实践,因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要求内容新、更新快,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该门课程一般总学时48,占3个学分,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摒弃过去的先讲后练,甚至是只讲不练,在充分利用实验室计算机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采取边讲边练,或者是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的学时安排上,我们是理论为12学时,实验为36学时,基本内容大致分为6个独立的项目,现分别说明。

实验1.认识硬件(4学时)。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对计算机的主要硬件(主板、内存、CPU、硬件、光驱、显示卡、显示器)的性能指标,工作原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网上计算机硬件价格、性能的查询;结合市场调研,要求学生写出计算机硬件的调研报告,在某个价位的配置清单等手段,使学生从感性上对计算机组装产生兴趣。

实验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18学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进行拆装的成本较高,破坏性较大,为此,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利用现有实验室原有资源,例如我们采用06年购买的方正文祥机型进行拆装,要求明确目标、拆装顺序、拆装过程中的注意点(曾经有学生拆硬盘上的螺丝);在此熟练的基础上,给予指导,我们准备了5套目前较流行的计算机产品组装,进行分组实验,经过教师检查,方可上电组装。使得学生既掌握了计算机组装的步骤,又能接触到新产品,不至于用到的都是过时产品。

实验3.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判别(10学时)。由于现行的计算机维修,主要是板卡级的,替代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本次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实验2中的常见的一些故障能进行分析、判断,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自己能独立排错,以便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4.系统的安装(XP和WINDOWS2003Server)(4学时)。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系统分区、硬盘格式化、BIOS的设置、系统的安装、网线的制作方法,利用H3C的交换机组建一局域网。

实验5.有关系统相关软件的使用(4学时)。该实验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涉及软件的下和使用,为了减少实验设备的维修频率和维修费用,建议使用虚拟机进行预先教学。。(1)系统的备份(GHOST的使用)。(2)系统的优化(WINDOWS优化大师的使用和注册表的了解)。(3)系统的测试(SisoftSandra的使用)。(4)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360杀毒,防火墙、瑞星、金山毒霸、卡巴斯基)

实验6.多媒体软件的安装与使用(8学时)。内容涉及(1)图像处理软件(2)声音(3)播放器的安装与使用(豪杰、REAlPLAY、暴风影音)(4)考核方式的改革: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我们在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是7+3模式,即理论占70%,实验占30%;我们采取的方式是3+7模式,即理论占30%,实验占70%。理论考核为辅、动手操作为主。笔试考核为辅、实践操作比重高于笔试,各单项实验项目独立计分。这不仅使学生在考核上把风险分散到各个实验项目中去,也不必担心考试通不过,再次重修,真正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在实验的考核方式上采取多种形式。(1)分组讨论(实验2)(2)调研报告(实验1)(3)撰写实验报告书。

总之,利用该宽松式的实验环境,学生在课内安排实验如不能及时完成的话,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由学生本人提出预约申请进行补做,达到规定的要求,分项目进行单独计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实践的练习,确实把按大纲规定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在轻松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一项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计算机组装维护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6-8745-02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工具,计算机硬件的组装与维护已成为一项常用的技能。目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中职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对学生实践技能要求较高,教学受到教学设备、环境以及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方面的影响较大,在实际教学中一旦实验不能到位,往往会导致教学中理论知识大于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在此情况下学生就会表现出对所学不感兴趣,使得学生在实践中面对简单的计算机硬件维护问题时束手无策,而要缩小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计算机维护技能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就需要在明确中职学生应具备的硬件实践技能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项目设计,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硬件实践技能。

1 课程分析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中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各组件的性能及指标、组装的方法及步骤,从计算机系统维护的角度讲述软件安装、系统优化、病毒防治、常用软件和硬件的故障排除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机组装、维护与常见计算机故障排除的技能,学生将具备普通机房管理和维护的相关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该课程所学主要面向计算机企业从事计算机维修员、计算机销售员、计算机系统维护员等岗位。

笔者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具体目标分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能力目标要求能够运用计算机相关知识根据客户需求填写组装配置单、组装计算机、配置BIOS参数并对硬盘进行合理分区、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并进行设置和调试、单机维护系统、配置网络并能用简单网络命令对网络进行调试;分析并排除常见计算机故障等。知识目标则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组装与维护的必备知识,如计算机组成及各硬件参数、BIOS知识、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知识、网络操作系统及相关网络技术、通讯协议和IP地址管理、网络常用命令等。素质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规范安全操作能力、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

2 学生分析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整体水平较低,学生层次多样化。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软硬件技能水平、接受能力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思想活跃,适应性较强,能较为积极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动手能力较强,但自控能力弱。笔者通过访谈方式了解了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知识了解的情况:

1) 学生在对计算机比较熟悉,对常用软件如Windows基本操作、Word以及QQ等一些常用应用软件较为熟悉,但真正装过系统的学生却不足五分之一,用过硬件工具软件的则没有。2) 会接显示器会接键盘,但真正组装过计算机、了解机箱内部结构的学生则廖廖无几。

部分学生爱玩电脑,但该课程却兴趣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有些学生觉得硬件理论太多;有些学生感觉组装与维护不就是把显示器接到主机上,装装Widnows系统什么的,太过简单没什么可学的;而有些学生则觉得自己又不想从事系统维护岗位,学不学无关紧要。

2) 学生喜欢上手快,效果明显、更为有趣直观的东西,如他们喜欢马上能看到制作效果的软件课程,例如:Photoshop图像处理,3D MAX三维制作等,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不如这些课程有趣有图有效果。

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学生不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不了解组装维护技术的应用广泛性,如果实践环节不能保证,与就业方向再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学生学习自然就没有了积极性。

3 教学项目设计

整个教学项目设计以网吧机房建设贯穿始终,共分为了四个项目,项目设计注重工作需求,兼顾专业的指向性,各项目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独立性是指各项目设计案例、组织教学、突出重点时应该相互独立,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子项目中的相关知识;关联性是指各在项目间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按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求设计,强调动手能力,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各项目教学中要注意项目报告书的书写,根据项目设计不同的项目报告要求,要与实际相结合,还可锻炼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4 教学方法

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问题驱动和项目设计的教学方法,其中还穿插对比法、竞赛法等多种方式,教学中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方法与策略,注意引导学生的兴趣。如在DIY硬件时,不只让学生到电脑市场真实了解第一手计算机市场信息,还要通过网络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写出自己的选购电脑的理由。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竞赛方式,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为了让学生有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学院机房维护,尝试着让他们解决家中、学校电脑的问题。开阔眼界,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周边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的使用。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电脑发出的警报提示自己作出判断。在教学给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技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给学生一种解决的观念,如计算机自动关机问题,有多种可能性,如CPU温度过高、机箱内灰尘太多、开的软件太多、病毒破坏等都有可能,分析出原因就要让学生考虑如何动手解决这个问题。

5 课程考核

本课程考核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不单纯以最后的考试成绩做为最后成绩,注重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如平时成绩(20%)+各项目制作(60%)+期末现场考试(20%)。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平时学习态度(如考勤、学习认真程度等)进行评定。各项目制作中4个项目的分值分别为13%、12%、25%、10%。

6 教学效果与反思

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学习效果明显,在期末实践考核中,有87%的学生能根据提供的计算机情况分析出问题所在,表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有明显提高;学生基本能按照要求配置计算机,并能进行常见网络配置。

尽管该课程教学效果明显,但教学后,在暑期部分学生在企业实践后,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有些问题在学校中根本碰不到,工作还有很多与客户交流的问题;而且由于教学条件所限,硬件和软件相对市场滞后,学生在企业中需要进一步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和知识;故需加快实训场所的建设需要,营造与实际工作类似的环境,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深入企业实训与实习,我们在学校更多的要培养学习自我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应用广泛,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强化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针对性,进一步完善教学项目设计,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参考文献:

上一篇: 高师音乐教学论文 下一篇: 金融现状研究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