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医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4 15:06:37

大专医学论文

大专医学论文篇(1)

(一)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队伍水平

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是一种充满人文气息、体现生命意义的人性化教育关怀。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是人文关怀的最直接体现。教师的关怀将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端正他们的医药职业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乐观向上的职业态度与情感,以达到建构关怀能力的目标。因此,要实现人文关怀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高度职业道德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前提。只有教育者认识到其重要性,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人文关怀。

(二)丰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职业道德教育应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医药行业是以人的健康和生命为服务对象的特殊行业,因此,在教育内容上必须把人文关怀精神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相结合,强调在医药工作中服务他人和尊重患者的认知,通过换位思考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通过生命关怀的讨论提高奉献社会的责任感。丰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能够让学生在校期间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了解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职业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药工作者的使命。

(三)拓宽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高校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医药从业者的职业价值观念,使之形关怀理念。医药行业是关系生命健康的特殊行业,除了课堂教学,还应在专业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等环节中渗入职业道德教育。如在专业课中加入人文关怀教育;举行医学生宣誓仪式,强化医药专业学生的职业认知;通过走访调查医药企业,了解医药事业发展前景;通过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通过在专业实习中强化人文关怀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敬业精神。将以人文关怀为主线的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实践和专业学习的始终,既有利于促进教育实践和专业学习的开展,又有利于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

(四)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职业道德教育是面向医药专业大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道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认知和职业行为的手段。在职业道德评价上,应与多途径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相适应,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除了由职业道德课程任课教师对职业道德课进行考评外,还要积极尝试其他的实践性考核方式,如论文、实习单位的职业道德评价、社会实践总结评价等,赋予这些评价方式不同的分值比例,最后对不同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此外,医药职业道德教育应注重对人文关怀精神的理解和认知,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增加对职业道德的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更为客观,能够使职业道德教育效果显著,培养出适应医药行业发展的大学生。

大专医学论文篇(2)

阅读作为重要的语言交际形式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词汇是语言赖以存在的支柱,是提高阅读质量不可或缺的因素,快速建立专业词汇体系是提高专业文献阅读能力的前提和关键。

1.建立专业词汇体系

医学英语有其特定的词汇结构体系,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才能使医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医学院校英语教师在普通英语词汇教学中,必须重视两栖词汇,要向医学生强调两栖词汇的医学含义。英语中有许多普通词汇在医学专业文章中用作医学专业术语时具有与普通意义不同的医学涵义,这些词汇就是普通和医学两栖词汇(刘继民,2008)。例如:focus—焦点,其医学含义为“病灶”。这些词汇在医学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所占地位也很重要。通用大学英语教材中词汇基本是共核通用词,其中两栖词汇数量有限,分散于各单元课文后所附词汇表中。医学院校英语教师务必帮助学生在词汇学习中提高对两栖词汇的认知,避免学生在专业文献阅读中因词义选择不当而导致的理解偏差,甚至错误。

医学英语词汇多由一定数量的词素组合而成,同族词的现象十分普遍。Bauer等认为,从阅读角度来讲,词族是指一个词根词及该词能被学习者辨认的全部屈折及派生形式(白人立,1999)。只要知道了一个词根的基本含义,同族词中每个单词的词义很快就可以观察出来。一些滋生能力强,使用频率高的常用词根,例如:aden—腺体;arthr—关节;cardi—心脏等,对医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词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新词的数量与日俱增,利用同族词方法学习和扩大医学专业词汇,可谓事半功倍。

辨析同族词的词义,词缀是非常有效和有意义的工具。常见的医学英语词汇都以后缀结尾,主要表达该词的不同词性。表示抽象意义的前缀也是医学英语构词的重要素材(刘道践,范华泉1997)。词缀法是医学英语最重要的构词方法,医学英语的词汇数量最多的是来源于词素(即词根和词缀)通过派生而构成的。词素的构词潜能是巨大的,词素造词产生医学新词的趋势至今非常明显。医学生要善于利用词缀联想法,提高英语的实用性。通过串联归类,纵横联系,建立相互依存的词汇知识结构,增强记忆,这样的学习效果远胜于脱离实际地背单词。

2.准确分析专业文体

社会交际的需要使得语言产生了不同的功能变体——文体,即在不同的场合表达同一意义时,对词汇和语法结构要进行恰当的选择(任如意,2009)。医学专业文献除了词汇系统与普通英语有较大区别之外,由于使用英语科技文体,并且内容深奥,还具有表达客观,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行文简洁等语体特征。在阅读中,必须留意医学英语文献中名词性结构较多这一基本特征。所谓名词性结构是指采用以名词为中心,为主体的短语结构形式。医学文体使用名词明显多于动词或其它词类,因为名词表意更为概括和深刻,更加客观。名词化结构可以有效简化叙述层次和结构,使行文更加紧凑、直接和简洁。在医学文献阅读中,可以根据对名词性结构的分析使复杂的环节变得简单,达到对其整体意义的把握。

接续关系的处理是阅读中对句子内容理解过程的必经之道,医学文体的接续关系尤其复杂,词语间衔接关系不是只有一种模式,存在多种可能性。甚至句中不止一组前后修饰和衔接关系,而是两组、多组,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交叉关系,需仔细斟酌并根据句子语境对其做出恰当判断而正确理解。就逻辑关系而言,同位解释、增补、推理、转折、重述和总结都有特定的连接性词语,比如表示重述的that is;in other words;as stated previously等等。在阅读中要善于捕捉这些特定的语言符号,才能迅速理解各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提高阅读效率。

医学科学对事物特征进行精确的描述和说明反映在语言上,必然较多使用语法结构复杂的长句,句型多样。长句复合句因为包含大量修饰短语和从句,往往成为阅读中的难点。医学英语文章典型的句子结构通常分为四种:(1)复合谓语;(2)被动谓语+不定式;(3)句首“of短语”结构;(4)It形式主语结构(洪班信,2008)。只有掌握医学英语独特的句法特点,分清句子结构上的主次,才能抓住思想内容的主线,理顺各部分的关系。

二、培养专业论文写作能力

考虑到学术成果交流的无障碍性和传播的广泛性,英语是最符合的语种。据统计,全球使用英文发表的科技论文占95%(巩倩等,2009)。医学生通过专业文献阅读,增加语言积累,强化语言输入,才能使语言输出规范化。而学术论文的写作作为一种书面输出形式,能够有效激活已经存储和正在输入的信息,加速语言形式的内化。为了与国际医学发展水平接轨,积极推动国内医学走向国际,医学生必须提高从医学基础到临床应用一系列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

1.医学专业论文写作规范

医学专业论文写作既遵循科技论文写作的一般规范,又有其独特的要求。全世界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医学期刊,一些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学组织,如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一直在倡导医学论文写作的标准化和规范性。国际《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又称温哥华格式),由于能够最明了地展现医学文章,很快推广应用于很多医学期刊。温哥华格式规定论文主体结构为纲要式结构,必须包括:(1)Introduction前言;(2)Methods and Materials方法和材料;(3)Results and Discussion结果和讨论,简称医学论文的IMRAD格式。医学院校英语教师可以从国外权威医学杂志,如英国医学会杂志(BMJ),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选取论文样本,给学生用作参考和借鉴。

论文摘要因为提供了原始文献所包含的主要概念和讨论的主要问题,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医学论文要被SCI收录,重要一点是英文摘要是否符合要求。温哥华格式规定的论文摘要应当采用四层次结构式摘要:(1)Objective/Purpose/Aim目的;(2)Methods方法;(3)Results结果;(4)Conclusion结论。字数约为150~400个实词,表达精炼,条理清晰,内容完整。此外还有美国Haynes博士率先建立的八要素结构式摘要,也很经典,可以作为参考让医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合并或增减。熟悉并掌握医学论文的展开方式,行文风格和逻辑结构的英语表述模式,不仅培养医学论文写作能力,对于阅读专业文献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2.医学专业论文写作特点

医学论文语言有三个显著特征,即简明性,准确性和规范性。医学英语写作较少使用短语动词,更多使用书面语单个动词。单个动词词义准确可以避免短语动词的歧义和误解,此外,充分利用动词名词化手段,可以减少使用句子和从句的频率,使用起来更加简洁方便(王武杰,2008)。医学论文写作中,时态的运用非常严谨,这是确保论文质量和准确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医学论文的时态通常交替使用现在时和过去时,概述研究目的和结果以过去时为主,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应该用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描述研究方法和步骤主要是过去时,叙述结论或提出建议,通常用现在时。恰当的时态运用才能准确表达医学论文作者的意图和信息。

医学论文中,有许多常用表达法,包括词汇、短语和句型,由于使用频率很高,已经成为人们习惯的信号词,被视为特定语境中的规范表达方式。对应医学论文的纲要式结构,每一部分都有独特的用词和句型表达,是每一结构的体现样式。仅以引言部分为例,经常出现的体现样式有:(1)Previous studies have revealed……(以往研究显示……);(2)Only a few cases with clinical application have been reported.(只有少数几例临床应用的报道);(3)Studies have differed in their conclusion on/about/regarding……(关于……不同研究有不同结论),等等。医学生在专业论文写作中运用甚至完全套用常用表达法,掌握医学论文语篇体裁的体现方式,可以在符合学术规范的论文框架中,更有效地表达思想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外语的工具性及应用性特征日益明显。当前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求已呈多元化、专业化趋势。医学院校英语教学应该与医学生知识结构相结合,词汇句法和语篇突出与医学专业相关活动的语言应用,避免内容重复引起的学习自满、懈怠和学习兴趣下降、动力不足的状况。通过迅速建立专业词汇体系及准确分析专业文体来培养医学生专业文献阅读能力,通过熟悉医学论文写作规范及掌握医学论文写作特点来培养医学生专业论文写作能力,努力营造满足医学生需求的英语语言环境,顺利实现基础语言知识向应用实际技能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刘继民.联想法教学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8,(5):984-985.

[2]白人立.国外词汇习得理论中的几个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19-22.

[3]刘道践,范华泉.医学英语术语构词[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7.

[4]任如意.医学论文英语写作的文体特点[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17):83-84.

大专医学论文篇(3)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erview,the thesis explores into the importance of literacy of medical terms for cultivating more qualified Clinical Medicine undergraduates and analyzes such four formative self-acquisition strategies of medical terms as classifying the medical terms in the different chapters of the medical textbooks,turning to user-friendly reference books for guidance,adopting audio visual approach and literature reading to enlarge medical vocabulary.The training of literacy of medical terms can set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acilitating 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literature reading ability,translation skills and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medical field upon medical students’ graduation.

【Key words】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 terms; self-directed learning; learning strategy

医学术语学是以医学词汇构成为基础,以各个身体系统的解剖和生理为主要内容,以病理和诊断为辅助内容的医学英语基础课程,系统地总结了医学词汇的词源和构成规律,是医学英语教学的难点。医学英语术语积累,一直以来是一个受到国内外英语研究者关注的话题,更是医学英语学习者的瓶颈,为了顺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公共英语,还要学习专业英语。掌握医学英语术语有助于帮助医务工作者及在校医学生医学专业英语能力提升。

一、专业英语词汇重要性论证

提问1:作为参加第六届全国临床技能大赛决赛的选手,谈谈专业英语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医学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专业和行业,知识的变革日新月异,来自国外新的理念与知识,需要不断学习。专业英语是一道门槛也是一个平台。读文献、写论文、学术交流都需要。专业英语用途很广泛,甚至说可以波及整个医学生涯,比如读研和还有读博阶段,阅读各种专业文献,还包括参加医学国际学术交流会,倘若没有很强的专业英语能力,连基本的交流都很难完成,都需要一定专业英语功底,专业英语与医学生从业生涯挂钩。如果本科阶段不积累,那么毕业后必定要花费大力气把缺失弥补回来。

提问2:请问大赛以何种形式考核专业英语能力?

学生:专业英语能力重要性体现在大赛中有很多道英文理论考题和英文操作题干

理论答题: 分区赛和国赛环节都有几站理论题是纯英文选择题,有的题干会很短,很简单,但因关键词汇不认识直接导致体面读不懂,同时非英文理论答题中会融入一些专业英语词汇,多数是疾病名称,会出成中文题干,英文选项或相反。专业英语词汇量较低直接影响答题质量。

操作实践: 临床技能大赛中操作基本占总分70%。而操作有时是以纯英文病例呈现,让选手判断该做何种操作,英文题面读错了,就会选择误操作。即使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对了操作,但判断不出疾病,整体把控能力较差,往往漏掉很多重点,甚至出现致命的错误。专业英语,尤其是疾病类英语词汇是贯穿于整个大赛的。

提问3:专业英语能力对比赛结果有多大影响?

学生:最近几年英语在技能大赛中的比例有所增加。二本院校与国内医学名校最明显的差别与差距就在于专业英语实力。专业英语也是普通医学院校学生的软肋吧!也是和“985”“211”医学院校学生整体水平的分水岭。

学生:参赛过程意识到自己很多弱项:理论基础不够过关、尤其是专业英语能力很欠缺。国赛中有一些操作是纯英文病例,时间紧张,不能用最短的时间判断出题意并拿出处理措施。专业英语能力在技能大赛决赛抢答题环节,有一定比例英文题,选手们表现得有些欠缺。

二、专业英语词汇识读能力自主习得策略

传统的研究多注重探索教师教学方法对医学专业英语词汇识读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侧重从学生角度考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对专业英语词汇识读能力的提升。

1.梳理医学专业教材专业词汇。在平时医学理论课时,应注重专业词汇的记忆,把每天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专业词汇整理出来,不断巩固记忆。另外很多时候记忆不深刻是跟不能准确发音是有关系的。应争取做到对理论课中的专业词汇会读会认。

2.依托优秀教材自主研习。熟悉医学英语词汇的文化渊源是学习医学英语的有效途径。《医学英语词汇学习新途径―医学英语之希腊、拉丁文化渊源》一书可助推瞬间记忆、趣味记忆、同类记忆,具有较强可读性、专业性、自主性。作者从词源学和语言文化角度追溯医学英语词汇的构词规律,为读者介绍产生丰富的医学英语词汇的希腊、拉丁语言文化,归纳梳理了语言文化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读者对医学英语词汇的感性认识,促进了对医学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医学生、广大医务工作者、医学英语翻译人员以及医学英语词源爱好者更好的学习掌握医学英语词汇,可辅助后期专业英语文献阅读和医学学术论文英文摘要译写。西医医学术语中的希腊语和拉丁语词素反映出西方医学深受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影响,不仅为医学平添了几分人文色彩和人文情趣,也折射出不同民族之间固有的语言、文化、思维特征.医学术语是人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智慧、经验的缩影,每个术语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渊源,了解医学术语的来源可帮助医学生理解单词的文化内涵,避免枯燥记忆。

3.多元自主视听。观看医学题材英文电影或影视剧,借助剧情,既能提高听力与口语水平,还可扩充专业英语词汇。在放松的氛围中学习专业知识和英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实习医生格雷》、《周一清晨第一季》、《心灵病房》等都是有益的选择。也可听一些有关医学英语的国际网络课程,如Coursera,TED医学英语演讲,或中国大学MOOC电台,尽可能多听,刺激听觉,把不会的单词摘录下来,闲暇时记忆,积少成多。通过观看一些医学英语公开课或MOOC医学课程,既掌握了医学专业词汇,又强化了医学知识,一举两得。

4.文献或专著阅读。在具备大量专业词汇基础上,就可以尝试阅读一些英文文献,多读医学英语期刊和书籍。在阅读中开阔专业视野,触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新医学生的医学思维,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医学专业英语术语识读能力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渐进积累的过程,既需要学校采取优化师资、强化过程考核、通过不同形式竞赛活动来督促医学生有效学习,学生自身更应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满足社会和专业对卓越临床医学毕业生的卓越发展。

参考文献:

[1]牟剑.医学术语学对医学生专业英语综合能力提高的作用[J].吉林医学.2009.30(23):3064-3065.

[2]卢凤香.谢春晖.苏萍.医学英语词汇学习新途径学习新途径 ―医学英语之希腊.拉丁语言文化渊源[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

[3]刘炜.林文娟.中医.西医术语文化渊源比较[J].医学争鸣.2014.5(3):54-56.

大专医学论文篇(4)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人文教育

作为宁夏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医科大学,学校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突出宁夏回族区域特色,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放办学、内涵发展,强化特色、注重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培养适应区域医药卫生事业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近年来,学校形成了以医学为主、中西医并存,涵盖医学、管理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这样的培养目标和专业体系的改革,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体系,是适应这些要求的当务之急。

一、未来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及医学生素质体系指标

未来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及医学生素质体系指标,是一所医学院校多方面特点的综合反映。第一,在办学类型方面,学校致力于建设综合实力突出、学科特色显著、服务社会卓有成效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第二,在办学层次方面,学校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加强留学生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优化专科教育,稳定继续教育。第三,学校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以医学专业为主体,强化传统优势和地方特色专业,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体系。第四,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努力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具有国际视野与科研能力,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第五,在服务面向方面,学校立足宁夏,服务西部,面向行业发展。以上各个方面,支撑起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个目标可表述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医疗的基本技能,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医疗人才。具体到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体系,可以表述为:①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②重视医疗活动中的人文关怀和伦理问题,能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能够充分考虑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③尊重患者的隐私、人格及个人信仰;④尊重同事和同行,具备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⑤谦虚好学,具有科学态度、创新精神;⑥爱岗敬业,不断进取和学习,努力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将“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作为自己的终身职责。近年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通过学校对用人单位电话及纸质回访的反馈信息表明,学校毕业生综合评价良好。普遍的用人单位认为宁夏医科大学毕业生思想素质水平较高,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好,动手能力强;在人际交往、职业能力、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及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在科研能力和发展潜能方面能力较强,有继续深造培养的可能性。

二、新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人文教育课程设置的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重点在于要回答一下几个基本问题。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能否适应新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变化和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除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五门必修课。此外,增开学校特色医学人文课程,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卫生教育,立足于对医学双重性质的认识,帮助医学生深刻理解医学的社会人文内涵,认识医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提高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心理素质、医学行为选择决策能力。这样的课程设置既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又满足了医学生成长的特殊需求。将普遍的思想道德要求与专业的特殊道德要求结合起来,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形成了医学生培养的特有课程体系。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能否适应新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方式的变化?近年来,学校根据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实施了以机体的系统性和从健康到疾病的“整体性”为主线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双螺旋”见习、实习的临床教学实验模式改革,启动了“公共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人文医学与职业素养培养工程”,开展了PBL、翻转课堂、“三明治教学法”“微格教学法”、病例引导式临床理论课程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沉浸在丰富多彩的专业课教学方法中的学生,同样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人文课程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有很多因素在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方法方式革新,一类问题是方法创新的重要性。时代在变,学习要求在变,学习内容在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在变,在此复杂情形下,不创新就无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达到好的教学目的。二类问题是这一创新的可操作性。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是各位教师应该做并且可以做的事情,也是可以操作、能够出成果的行为,所以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应当得到积极的推动。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如何适应新一代学生学习特点的变化?从学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态度来看,学生上课的心理同上专业课是不同的,学生学习专业课是“我要学”,学生学习政治课是“要我学”,两种心理,两种态度,事实上把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置于不平等的地位。新一代的大学生,眼界宽阔、知识面宽、自我意识强、动手能力强,学习生活中好恶感鲜明,表达直率。这些都预示着那些糊糊涂涂、平平淡淡的教师将在教学中被淘汰。只有能深入学生心灵、与学生共情的教师,才能保留在讲台上。宁夏医科大学的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强化医学生的法律意识并注重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实践教学,探索多种形式。比如,每门课程至少安排6~8学时的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演讲、知识通关、现场教学、视频制作、作业展示、家乡深情等教学活动,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制定具体的评分细则,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综合评定成绩。这些改革,对各专业课程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反映在课程中,在于如何选择课程课目、在于课时的变化、在于授课方式的变化、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于考核评价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人文教育课程的设置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新临床医学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人文教育课程理论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人文教育课程教学与改革,要紧密结合宁夏区域特点和回族民族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医学素质教育”全过程,把“医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和人文医学素质水平。

(一)课内课外相结合

学校党委研究通过了“人文医学素质模块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开展人文医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其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医学人才为目标,将人文医学素质教育渗透到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以党、团、学生会活动为辐射,形成整体教育教学体系,动员全校力量,实现全面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提高教学水平和实效性。通过“模块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使具有人文医学素质的合格医学生,具备五种基本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伦理道德素质、人文知识素质、身体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素质,这五大素质即五大模块。要培养具有上述五大素质的合格医学生,是一项需要集全校之力的教育教学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专业课教师、党组织、团组织和学生组织五大模块队伍的力量来完成。

(二)开展卓越医师班教学

为了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学校每年从300名以内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新生中择优选拔学生(2012—2014级各36名,2015级72名)单独设置班级并组织开课,改革班级模式采取课程组负责制,通过教师、学生座谈会,听取任课教师、学生对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保障该项改革顺利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的改革也在这个试点班中开展。教学模式和效果都有很大变化。

(三)开展医师执业技能培训

为了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体系,宁夏医科大学向中国医师协会申请建立“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宁夏)基地”获得成功。通过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使广大医学生在了解医师职业精神的普遍原则和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学医患沟通技能,掌握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方法,提高职业素养,增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提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能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体系,使得我们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有了新的平台和抓手。

(四)强化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

医学学生培养是素质教育和职业教学相结合的工程。培养卓越医生这一目标,具有相当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宁夏医科大学根据国家的指导原则,明确卓越医生培养目标,依据“深化教改、适应医改、胜任岗位、注重能力”的原则,以夯实医学生人文底蕴和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确立“强人文,厚基础,重技能,高素质”卓越医生培养目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人文类课程教学的改革的研究,对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开展综合改革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以上是针对宁夏医科大学开展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开展的。研究立足于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的大背景,前期已经有两年以上教学改革实践基础。现需要在此基础上,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成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四、结语

学校“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确定了“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指导思想,继续围绕“打造‘两个一流’(西部一流、有一流学科),建设西部地区有特色、现代化、高水平的医科大学”的办学目标,以“创新、内涵、质量、发展”为核心,加快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续写宁夏医科大学办学事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汤波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大专医学论文篇(5)

随着医学模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生命权、健康权的日益重视,医疗卫生服务已经逐渐由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心理治疗、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多元模式。这些都对医学生的以人生态度、道德行为和职业价值观等为重要内容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和更迫切的要求。新形势下,建立富有特色的医学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医学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紧紧围绕党中央制定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紧紧结合医学高专学校的培养目标及“90后”学生的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医学高专的临床医学专业以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医院的助理执业医师为主要目标,相关医学类及药学类专业以培养医学技术、辅助医疗和药学专门人才为主,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对医学高专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围绕医学高专学校的培养目标展开,体现医学性、实践性的特点。另外,“90后”医学生已经成为医学院校高等教育中的主体,从“90后”医学生思想现状入手,探索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医学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的“四个渗透”

(一)渗透医学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医学生德育教育对全面提升医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实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提高医疗工作质量。二是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三是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医学生的医学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完成。一是医德的理论教育,一是医德的实践教育。医德的理论教育包括两大课程设置。一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侧重强化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二是包含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医学语言艺术、医学哲学、医学美学、医学语言艺术等更具专业化的医学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医学高专的医德教育不可能等同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医德教育,因其学制短的特点,别说把上述的医学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都开齐、开足,就连医德教育的核心课程《医学伦理学》的课时都难以保证。因此,基于实际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把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之中。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职业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为例,在授课过程就必须强化医学职业道德修养这一核心内容。

(二)渗透卫生法律法规及医疗卫生政策教育

医学的职业性质,决定其基本关系是医患关系。随着患者法律观念、经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用法律衡量医疗行为和结果及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在临床教学中加强学生防范纠纷意识的培养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加强医药卫生法制教育是防范医患纠纷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在一些医学高专学校,或是因为课时安排紧张或是因思想上的本来不重视,卫生法律法规教育几乎就是空白。法制教育本身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法制教育中凸出卫生法教育是实现医学高专培养目标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是以《职业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在法律基础这部分内容上,除了讲授民法、刑法等基础法律知识外,辅助补充讲授卫生法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效防范医疗纠纷。医疗卫生政策往往反映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动态,如了解医疗体制改革及现阶段的公立医院改革等,大多数医学生都很关注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这事关医学生的前途和未来。因思想政治理论课紧扣了他们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也就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渗透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理念与方法教育

人际关系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特别的重要性。行为失谐,尚可挽正;人际失谐,百事难成。只有以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点,才能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化解各种现实矛盾,促进个体素质的提高和个体全面发展,建设健康和谐的美好社会。对于医生这一职业来说,近些年,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多,医患冲突愈演愈烈,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差,危及医护人员健康生命的案件时有发生,医患关系持续紧张。如果广大医务人员能够掌握一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掌握一些化解冲突的技巧,积极沟通,诚心诚意地同患者进行交流,绝大部分纠纷是能够解决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是能够建立起来的。对于个体来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一种能力,作为一种习惯和能力来说,越早培养越好。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促使教育对象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理所应当关注社会关系中的人际关系因素。在医学高专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渗透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理念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把和谐人际关系的理念渗透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表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下同)的教学中,如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就应该针对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举一些现实的例子,传授一些科学实用的方法。另外,在第五章《遵守社会功德 维护公共秩序》及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及和谐家庭关系的理念及知识。表现在《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下同)的教学中,第十一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适合结合人际关系的内容教学,因为和谐社会理所应当就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渗透中医药文化教育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医药文化载体的典籍大致分为3个类别。第一类是有关“医德”的典故,例如“孙思邈大医精诚”“范彬救人”“何澄医德高尚”等。据有关文献研究显示,中医药文化具有医德风范的代表性人物共557人,其中,有36位医家的医德言论在医德文化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第二类是有关“医术”的典故,例如“张仲景望诊侍中”“华佗指戒”“张至和一诊值百金”等。除前述两类之外的则统归为第三类,即“医趣”类。主要是医学界的奇闻异事,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以上3类中医药文化的内容都可以在《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可以得到充分展现。

中医药文化的教育可以促进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医学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方法、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任务是借助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方法来实现的。好的方法可以极大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除了讲解、提问、案例及使用多媒体等常规教学方法手段外,医学高专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可以根据学生及专业特点采取以下方法、途径。

(一)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培养学习兴趣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教育方式很难使理论教育取得理想效果。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强调研究教育对象的接受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所谓“接受”,即表示人们对外在信息的理解、解释、择取、整合、运用的关系。接受理论给我们的重要的启示就是有助于我们转换观念,换个角度看问题,即从教育者的眼光转向接受者的眼光,把研究的重点转刭接受者方面。也就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接受者的主体性,把接受者作为主体,充分考虑接受者的需要。过去我们往往是从社会的需要、党和国家的需要来考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而不大注意同时考虑受教育者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实用知识技术教育之间划了一道鸿沟。其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把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表现在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因与学生需要的脱节,再加上医学教育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实用技术教育,让一些人对医学院校,特别是对学制短的医学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排斥心理。但是事实上,学生并不是不需要学习做人和学习为人处世,而是非常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需要结合起来,就可以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

(二)以“微实践”为载体,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

“微实践”是相对于学校组织的大型社会实践而言,是一种具有切入点小、全天候、开放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等优势,符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低成本、易习得、可持续”的内在价值要求的实践教育模式。 首先是以“大思政”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力配合学生处等学生管理部门开展勤奋学习、诚信考试、待人有礼、遵守纪律、生活简朴、仪表整洁、爱护卫生、绿色上网等八个方面的养成教育。 三是以班级或以系部为单位,组织开展以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为主题的辩论赛、演讲比赛或讨论会。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参与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在社区开展义务劳动或医疗扶贫活动。“微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化的重要途径。

(三)以微群、qq群等新新媒体为平台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答疑解惑,对错误思想迅速纠错

当今时代,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平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通过微群、qq群等平台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是很有必要的。一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排忧解难;二可以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形成网上正确、健康、向上的舆论强势,对错误思想迅速纠错。当然,以上两个教育目的实现必须要建立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建立和谐互信的虚拟交往关系之上。只有营造出宽松宽容的心理氛围,通过平等沟通、互动交流,以真理教育人,以事实说服人,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武晓静,黄岚.加强临床实习生防范医疗纠纷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4—25.

大专医学论文篇(6)

1.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也改为四年。自2013年起,所有医学检验本科均调整为四年制[1]。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鉴于部分较早设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对于原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毕业论文要求,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毕业论文是本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3],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毕业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自2002年开办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以来,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由实习单位高年资带教老师结合检验工作实际,进行毕业研究论文设计、实验工作、分析汇总、撰写毕业论文、返校论文答辩等环节。使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培养实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维持毕业论文要求。现我结合我校以往培养过程,分析探讨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对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毕业论文各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2.1实习基地的选择

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是在各实习基地进行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实习医院的临床规模,更要求实习医院有带教实力的充足的、高素质的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在开始实习之处,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苏开辟了多家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实习医院检验科均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各级科研课题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论文导师,且实行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式,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

2.2论文选题

选题是进行论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决定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选题鼓励学生结合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课题的初步方向或题目,由导师分析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后确定。有条件的实习医院在选题时应尽量结合一些前沿技术,如最近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这样,从选题开始就使得论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论文开题

选题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课题设计的目标、内容、试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形成开题报告。该阶段锻炼学生查阅、理解、消化和提炼文献的能力,好的开题报告应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或设计方案,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每个实习点均有多名实习同学,相应有多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组成指导组,学生围绕课题设计进行PPT演讲。导师组对课题立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4课题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学生真正进入课题中的阶段,该阶段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在实验研究开始,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让学生独立实施,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关注实验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同学间先讨论分析问题,网上查找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能的修正,学会对结果进行分布总结。该阶段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论文撰写

我校毕业论文大纲要求由综述及科研论文组成,综述要求学生围绕科研论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课题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科研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要求学生参考相应格式文献,立论正确,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正确认真严密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利用图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论证推理严密,统计推导。指导教师认真评阅、仔细修改,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论文写作。该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6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训练学生进行科研汇报的良好途径。论文按临检血液、免疫、微生物、生化检验等专业分组。答辩评委会由本校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及资深任课老师组成,根据分组情况,论文先由相应专业组专家函审,初审合格同意答辩,如问题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见,修改后参加答辩。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评委提问、学生回答、评委打分等环节,该过程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口头表达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3.结语

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检验技师,直接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特点是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毕业论文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我们认为,论文写作更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是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良好途径;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科学素质得到提高;结合对毕业生的调查回访,学生实习期间经过毕业论文写作的训练过程,毕业后受益匪浅,懂得科研的基本程序和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能快速促进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因此,我们认为,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毕业论文对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将起到重要作用,我校已将毕业论文要求归入四年制医学检验培养方案重点。

参考文献::

[1]杜鸿,朱雪明,张萍,等.重构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的体会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3,62:176.

大专医学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4-0158-02

日本是亚洲医学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在医学英语教学,即EMP(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s)教学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尤其是日本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在日本乃至亚洲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军地位,该校JPatrickBarron教授在国际EMP教学领域享有盛誉。本文对该校EMP教学相关情况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以期对我国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有所启迪。

一、日本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的主要特色

1课程设置内容全方位、各学年全覆盖

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课程既包含词汇学和专业文献阅读等初级课程,也包括EMP综合课程。初级课程以《Building a Medical Vocabulary》和其自编教材为主要学习资料,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医学英语术语;综合课程分为专业术语、临床概念、医学会话和阅读四大类,涵盖了临床医学20余个专业领域。“专业术语”课程包含日常英语释义和专业定义;“临床概念”课程包含人体器官系统日文、英文要点释义及问题解析;“医学会话”课程主要内容是医患对话练习;“阅读”课程安排学生研读英语为母语的专业人士撰写的医学论文。在新生入学时组织英语分级考试,结合考试成绩开展英语分级教学。一至四年级的EMP课程均为必修课。一年级每周开设常规英语课2课时和EMP课程l课时,主要开设英语视、听、说和高级读、写、译等通用课程和EMP词汇学。二年级全面进入EMP教学,不再开设通用英语课程,每周1课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专业常用医学英语词汇,熟悉医学英语词汇构词法知识,培养学生在医学专业共性特征领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三年级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发展前景和学术研究前沿,把英语国家有代表性的医学期刊论文摘要作为主要教材,分专业进行选读。四年级重点开设医学文献阅读与翻译课程,开展分科教学,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翻译医学文献。五、六年级EMP为选修课。五年级学生主要在综合医院轮转实习,增设了医用口语和医学科普演讲等选修课,使学生不仅能听懂以英语为媒介的医学专业课程讲座,而且能够自如地使用英语参与医学专业学术会议讨论,发表学术演讲,掌握医学论文写作技巧和各类病历、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六年级主要针对志在从事科研工作、发表英文论文的学生开展教学。除正常教学外,每月针对研究生举办一次学术讲座。讲座主题包括生物医学杂志投稿统一要求、在高影响因子的刊物上发文的技巧、如何做口头报告等。

2教学组织形式灵活新颖、突出互动性

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令人耳目一新。比如,以学生医学英语掌握程度为参照,采用“分水平小班教学法”,将学生分成A、B、C、D、E、F六组,每组18名学生,配备6名教师,在教学中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生综合交际能力的培养。再比如,借鉴和采用爱丁堡大学推出的“三人小组法”(“Triads”),将三名学生编为一组,要求学生阅读论文后认真做出笔记,然后学生A向学生B口头描述论文摘要,学生C聆听,学生B可提出问题,然后学生B再向学生C转述论文摘要,由学生C判断学生B的完成情况,依此类推。这种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体验和参与,既锻炼学生阅读、记录以及口头转述阅读所获信息的能力,又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力和涉及第三方的提问能力,符合语言学习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还十分注重参与性和互动性。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定期播放英语原版系列情景剧,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对医药文化背景知识有更直接、更深刻的感观认识外,还模拟国际医学会议、专家访谈、演讲、诊断对话等方式设置情境,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鼓励其融入场景自然发挥,提高医学英语听说能力;还利用具体病例,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病例分析,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课堂教学之余,鼓励学生多参加各学科教研室的专题英语学术活动。学校请国外留学回来的教师进行学术讲座,或定期安排留学生与本校学生进行沟通联谊,还积极组织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演讲比赛、戏剧表演、有学科特色的英语角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巩固所学的医学专业知识,提高EMP实际应用能力。

3教材更新快、针对性强

东京医科大学医学国际交流中心负责研发EMP教学资源。他们不仅积极推广、使用传统EMP教材,而且还更新和推广最新教材。仅近几年就先后出版、引进、编译了大批与EMP教学相关的外文教学资料。比如,《医学英语沟通》、《医师英语》、《论文投稿统一标准》等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由匈牙利Pecs大学Maria Gyorffy教授撰写的《医师英语》,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模拟医患对话,对重要医学术语给予注释,同时,还重点向母语不是英语人士介绍英文论文写作技巧,内容涉及到论文撰写、投稿要求、处理同行评审意见及如何选刊等,应用性很强。此外,东京医科大学医学国际交流中心还在日本教育文化体育科学技术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发了亚洲首个全英文EMP教学网站,即wwwemp-tmunet,该网站免费开放,随时可以在网上查找到最新的EMP教学资料。网络教学资源和传统纸质教材的有机结合,不断丰富着东京医科大学的EMP教学资源,也使学生的学习资料更加新颖、多样,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东京医科大学自编EMP教材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因人制宜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取舍,满足个性化学习和专业发展需要。比如,为三、四年级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只选取英美人士撰写论文的介绍部分,而这一阶段学生很难读懂的讨论部分,就将其弃之不用,较好地实现了“因材施教”。

4考核评价侧重实用性、实际效果好

东京医科大学对学生EMP掌握程度和应用情况的考核评价更加侧重实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考核评价的指导思想和操作方式与日本医学英语水平考试(EPEMP)基本一致,都注重综合考查听说读写及专业英语运用水平,全面考核学生应用英语获取医学专业信息和进行医学专业领域交流沟通的实践能力。

在具体操作上,东京医科大学EMP考核将笔试和口试相结合,对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和水平分别进行测试。根据难易程度不同,EPEMP共分四级。四级主要测试医学术语及医学英文文献阅读;三级在四级基础上增加了听力测试;三、四级测试不涉及医学知识,但一、二级却要求考生具有相当的医学知识;二级拟就医学学术论文撰写、英语口头报告、和同事探讨医学问题以及EMP教学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测试;一级测试医学国际会议的主持以及医学杂志的编辑能力。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着力突出EMP分级考试在英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中比重的做法,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EMP教学导向,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日本医学发展的标准化和国际化。

5人才培养方式多、师资来源渠道宽

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十分注重EMP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学术交流、积极引进、开展合作等多种方式,努力拓宽师资来源渠道。

早在1993年,东京医科大学JPatrick Barron教授就积极发起成立了医学口笔译协会,成立该协会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积极组织学术活动、开展学术交流,从中发现和培养EMP教学和科研专家。近年来,还先后发起成立了医学英语交流研究协会和国际医学交流协会等多个学术团体,通过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发现和培养了大批EMP教学专家。同时,东京医科大学国际医学交流中心在EMP教师的选拔和培养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向在职医学英语教师推荐爱丁堡大学的EMP暑期密集课程,为教师创造更多的进修和培训机会;积极同非医科院校英语系开设医学交流课程,培养更多的EMP教师后备人才;采取教学和临床相结合的模式,安排EMP教师和临床医生开展医院、学校双向交流,使双方在医学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从实践看,近年来东京医科大学采取的一系列培养引进EMP人才的举措有效拓宽了师资渠道。目前,一、二年级的EMP教学工作除了由英语教学部和少数几位熟练掌握英语的医学专家承担外,主要由医学口笔译协会中的专业医学翻译人员承担;而三年级以上各学年的EMP课程则由英语教学部和国际医学交流中心共同承担。

二、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对我国医学院校的启示

1在设置课程上,要体现“差异性”、强调“针对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仍然是通用英语,即“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一统天下,EGP与EMP课程学时比例严重失调,EMP教学内容差异性和针对性差,与学生医学专业知识严重脱节,因此,亟须参照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成熟经验和做法,按照不同年级和英语实际水平分别确定阶段性教学目标,建立针对性强、课时量足、实效性高、差异性明显的EMP课程体系。

2在教学方式上,重视“参与性”、遵循“规律性”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所以,除了安排必要的理论学习内容之外,还要注重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

3在教材选用上,要坚持“丰富性”、确保“时效性”

不仅要选用和推广国内名牌医学院校相对成熟的EMP教材,还要积极引进英语国家有代表性的EMP教材,精选医学专业期刊中优秀的学术论文安排学生研读。还可以借鉴东京医科大学的做法,分专业、分类别、分层次系统编制EMP实用教材,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优化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和生动。

4在考核评价上,要突出“实用性”、发挥“导向性”

一直以来,各高校把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过级率作为英语教学的主攻方向和评价学校、教师英语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EGP课程设置比重过高,EMP教学处于不断萎缩的尴尬境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实际沟通交际能力十分薄弱。因此,亟需借鉴日本医学英语教育协会组织医学英语水平考试的做法,在我国医学院校中模拟开发医学英语水平考试,使其在医学院校逐步取代CET6,成为全面考核评价学生在医学领域应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手段。

5.在队伍建设上,要强化“专业性”、兼顾“多元性”

必须抓紧制定EMP教师培训长远规划,加大对现有EMP教师培养的力度,解决他们只懂语言、不懂专业的问题;积极组建EMP社团或协会,加强国际、国内EMP教学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发现和引进高素质EMP教学人才;积极聘请从事医学英语翻译工作的自由职业者从事兼职教学;在医学专业教师中选拔英语好、专业强的教师,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EMP运用能力和水平,与现有英语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承担EMP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吕桂,梁平聆听来自邻国同行的声音——东京大学医学英语教学评析[J].中国外语,2009(5).

[2].

大专医学论文篇(8)

中医药文化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5000多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是祖国医学发展中的瑰宝,是人们认识生命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体系[1]。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人,而中医人才则是直接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优秀群体,而优秀的中医人才则是同时具备较高的临床技能和中医文化素养的综合型人才[2]。只有培育一批素质良好的中医药人才群体,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兴旺发达,中医药文化才能代代传承。纵观国内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多重技能型的培养,而轻中医药文化人文素养的培育[3]。这种实际上是违背了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将阻碍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之路,进而影响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内很少高职高专院校对此进行研究,缺乏借鉴经验[4]。因此,如何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医人才培养中探索出一条技术技能与中医药文化素养并重的高素质人才新型培养模式,对中医文化的传承及中医学更好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1中医药文化概念、传承及发展现状

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中将中医文化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从广义(涵盖了整个中医学科体系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和狭义(与中医学科相关的知识、理论、技能和医疗实践活动)的两个角度阐释了中医文化的概念[5]。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中医学发展的历程来看,有着辉煌发展阶段,也经历过挫败甚至面临濒危的发展境遇,直到2003年广东省中医院运用中医中药在抗击非典SARS病毒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重新赢得了世人的信任,中医的发展再次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015年屠呦呦因从中药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获得了医学诺贝尔奖,再次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医的疗效和发展的无限潜力。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党和政府历来都很重视中医学的发展及中医药文化的建设。2009年国家出台的《中医药发展意见》中确定了中医药发展的国家方略。2010年我国中医学中的针灸率先成功申遗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研究部署了“十二五”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2016年国务院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颁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年—2030年)》,将中医药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中共提出了“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战略。由此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为我国中医学、中医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2高职高专院校中医药文化与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现状

2.1培养中课程比例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全日制的普通高等教育、师承制学习以及继续教育,其中全日制高等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的最主要途径。而高职高专院校通过全日制高等教育来培养中医人才的模式是采取2年在校理论学习+1年床实习的模式,学制总共3年。在2年时间内要学完所有的理论课,理论课主要涉及内容包括中医类各基础和临床学科、西医基础及临床学科、思政课、英语课等,范围广泛。面对仅有的2年理论学习时间,各大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数在中西医专业理论课比例设置上多是中西医并重,造成中医类相关专业课程及与中医传统文化有关的国学课时大大缩减,只注重了医学知识的广度,而忽视了中医学、中医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度学习,不能更好地深入理解中医学及中医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2.2中医课程内容上重专业课,轻传统的国学及中医经典

中医四大经典即《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它是中医学的精髓,是衡量中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它是中医教育的核心,是继承和发展中医及中医药文化的主要方面。中医四大经典是我国古代医家朴素的哲学思想与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形成的中医经典著作。对经典著作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的培养,为建立良好的中医思维模式奠定基础。而各大高职高专院校的中医经典教学安排上多是以选修课为主,学时少的只有2节课时,教学师资上多是缺乏临床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而拥有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的高年资的双师型人才缺乏,教学形式上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课本为中心,内容上以经解经,造成了中医经典教学课堂缺乏生气,内容重复单一,学生无兴趣和激情的境况,不能更好地理解中医经典中医家的医理,更不用谈对中医的继承和发展[6]。此外,高职高专院校在课程安排上除医古文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人文知识课程开设,接触和系统学习中国传统的“国学”知识机会少,中医文化底蕴底子薄,造成了中医经典的理解能力差,这些都严重影响中医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大影响了高水平中医人才的培养及中医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2.3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上重院校教育培养,轻师承(跟师)制培养,改革缺乏创新

历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导致了各大中医药高校在招生规模上出现不断扩大的现象,面对大批的中医类专业学生教育的现实问题,各大高校只能纷纷采取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因而院校培养成了中医人才教育培养的主流,而这种大批量的培养模式也培养了不少的中医类医生。从多年来全日制的专科到本科到研究生等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来看,高学历的中医人才不少,而真正优秀的却是凤毛麟角,普遍存在着传统中医药文化底蕴基础薄弱,中医药专业基础不扎实,临床实践动手能力差,临证中缺乏中医临床诊疗思维,医德医风不佳等问题。院校面对中医类专业学生人数多与中医人才培养质量堪忧的矛盾日益突出,很多高校相关的教育研究者先后进行了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尝试,但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与内容,教学师资等方面的变革,各大中医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在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缺乏创新,含有地方特设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中医流派的中医人才培养缺乏[7]。当前只有少数的中医类高校以师承(跟师)制培养为突破口进行改革尝试,这种模式与院校教育模式相比,更多侧重在因材施教上,根据每位徒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中医学、中医文化的教育,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更好地传承中医学及中医药文化,但此种培养模式无法大批量的培养中医药人才,一时间难以推广[8]。

2.4教学形式上重理论,轻临床

由于“2+1”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培养模式,学制时间短,很多院校在专业课课时安排上多是采取压缩实践课,而中医学中比如四大经典内容是中医学的精髓,是历代医家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体会到理论学习当中历代医家治病的精妙之处,才能抓住医家治病的关键点,才能更好领悟医家治病的医理知识,才能更好地去传承中医学,发展中医学及中医文化。这种重理论,轻临床的教学形式忽略了从实践中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性。

3中医药文化融入高职高专院校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中几点措施

3.1调整课程设置比例,开设传统中医药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将中医经典纳入必修课

首先在明确2+1的3年学制的背景前提下,以突出中医药人才培养特色为基础,着力调整中西医各类学科的设置比例及相关课时安排,由原先的中西医并重转向重中医,而相对弱化西医,适度压缩如思政课、英语、体育等非专业相关的课的课时;其次开设与传统中医药文化相关的人文课程的选修课,并进行学分制的考核,以学分制的形式激发中医类专业学生多涉略和了解传统的中医文化以增加学生中医药文化底蕴。再次将中医经典纳入必修课,增加理论及实践课时。遴选出高年资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进行授课,在授课形式上多结合现代网络科技,创新教学模式,内容上多结合传统中医药文化及临床实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对中医四大经典理论精髓的深入理解,以利于更好传承中医学之精华[9]。

3.2建立含地方特设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与中医人才培养结合的创新型培养模式

大专医学论文篇(9)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日渐薄弱,近年来发生在大学里的犯罪事件有上升趋势,已经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作为日后医学的后备人才,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但传统的书本式教育已逐渐被学生所厌烦,甚至引起厌学的不良现象。本文通过探讨中医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加强其思想政治素质,为其日后走上医学道路进行理论和道德观念培养。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在我校就读的医学生200人作为研究对象。

2.教育方法。通过网络教育、专题讨论式讲座、实践教学等三种途径对入选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具体培训方法如下:(1)网络教育。利用网络教学的手段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行强化,并利用网络手段使医学生学习传统医德和现代中医技术和理论,把相关内容做成教学课件,课件尽可能要求直观、生动、诙谐,在多媒体教室由我校教师及中医院专家对学生进行授课。(2)专题讨论式讲座。针对近年来的中医热点话题,分班展开医德讨论,并与传统的中医文化进行对比,由辩论会的形式使学生自由发言。(3)实践教学。由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使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到中医院去了解、体会现代医患关系,学习中医技术,由医院资深中医学专家讲述要领,并由学生动手实践中医技能,深化医学生的理论修养。

二、结果

经过三种方法的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对200名学生中的50名学生进行随机提问、考核,获得了如下结果:第一,我校医学生的各项理论水平明显提高,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有了更深的认识,并熟悉了网络、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教育方式。第二,通过进行专题讨论式讲座,医学生对于许多中医热点话题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医传统理论特别是医德在现代社会有了全新的理解。第三,通过去中医院参加实际培训,学生的实践水平明显提高,初步掌握了各种中医学方面的技能。

三、讨论

通过对200名在校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进行系统培训,结果显示,学生的各方面水平明显提高。由于现在中医药院校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书本教育,使学生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对于近年来中医药方面出现的新技术、对中医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体现不甚了解,所以本次研究引入网络教育,由我校教师和在医院工作的专家共同创作课件。网络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生动、信息准确且及时,利用网络中文字、图像、动漫等视觉方式和幽默诙谐的讲解,使学生更加了解现代中医学的现状,了解现代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具体内涵,并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理解授课内容,并让学生在课后写学习体会,以加深对此次网络教育培训的理解。网络教育结束后,我们对学生分班进行专题讨论式讲座,对于网络教学课件内容以及最近中医热点进行讨论,并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对比讨论,辩论一度非常激烈,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于中医学方面知识探索的欲望。在辩论过程中,许多学生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实践证明,参加讨论方式的讲座,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表达能力,且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对于知识的渴望使学生更加有积极性,辩论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最后,我们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中医院去参观学习,了解各种中医技能,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于以后这些学生最终将走上工作岗位,实践能力尤为重要,故应从实际出发,使学生对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个初步的了解,回到学校后有的放矢地学习理论知识,真正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针对性和高效性,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日后从事中医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

综上所述,开展网络教育、专题讨论式讲座和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中医药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业务水平,值得高校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覃晓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的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30-31.

[2]陈志军.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初探: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建设的基本思路[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4):11-12.

大专医学论文篇(10)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是医学教育专业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交流平台和信息来源[1]。在1994年,作者曾对该刊(当时为《医学教育》)1986~1992年83期发表的全部论文的论文作者合作度、论文作者单位合作度进行了统计与分析[2]。时隔25年(1986~2010),《医学教育》杂志已经更名为《中华医学教育杂志》,近年更是进入到中文核心期刊范畴[3]。为了反映期刊论文作者合作度在新形势下出现了哪些变化,本文对《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010年3卷18期杂志的论文作者合作度再次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5年前资料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009,2010共3卷18期杂志全部论文。

1.2统计方法 对统计对象以篇为单位分别逐条统计,包括各期杂志论文篇数、每篇论文的作者数以及涉及的作者单位,最后求出论文作者合作度以及论文作者单位合作度。再与既往资料对比分析。

2结果

参见表1、表2、表3。另统计了《中华医学教育杂志》论文作者涉猎的学科以及分类,按照来源期刊可分为7个类别:医学教育、医学专业期刊、普通教育学、医学院校学报、普通大专院校学报、科学技术类和社会科学经济文学类等。

3讨论

3.1论文作者署名人数构成以及论文作者单位数量构成均较25年前发生了明显变化:2008~2010年度《中华医学教育杂志》论文作者署名人数主要集中在2~5位,单一作者发表的论文由61.46%改变为11.29%;而论文作者单位数量构成也由单一单位占94.94%降低为61.09%,而由2~3个单位间合作的论文数量由4.83%大幅增加到34.16%。

3.2论文作者合作度与论文作者单位合作度明显提高,论文作者合作度由1.69改变为3.81;论文作者单位合作度也由1.06增加到1.61。

3.3《中华医学教育杂志》论文作者合作度增加的意义 根据论文作者署名人数构成的变化(单一作者数量比例的大幅下降),论文作者单位数量构成发生的变化(多单位合作的论文数量大幅增加),结合论文作者合作度与论文作者单位合作度均较25年前明显提高的结果,反映了近年医学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广度在明显增加。医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广度的增加,必然会有深度的体现。医学教育是教育学与医学两大体系的综合体,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与教育学的普遍性如何结合,是需要医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去体会与努力地。

3.4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不断地扩大知识面、涉猎面要广 在提供参考文献的773种中文杂志中,共提供中文参考文献3596条,其中19种医学教育专业期刊共提供引文条数1476条,即2.46 9%(19/773)的医学教育专业期刊提供了41.05%(1476/3596)的中文参考文献。其次为医学专业期刊与普通教育学期刊,分别提供26.06%与16.18^%的中文参考文献,但两者涉及到的期刊种类分别达到270种与132种。由此可见,医学教育工作者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尚需掌握医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同时也需要熟悉普通教育学知识,了解社会科学知识、科普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晓霞,耿民建,甘业华,等.《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2年至2006年载文被引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4):126-128.

[2]张东海,田华.医学教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亟待增强--《医学教育》杂志论文作者合作度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30-432.

[3]《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编辑部.中华医学教育杂志》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6):853.

上一篇: 风险评估技术论文 下一篇: 旅游社会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