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心理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1:32

小孩心理学论文

小孩心理学论文篇(1)

作为幼儿园大班年级的教师,经常会被家长质问:为什么不教拼音和写字?当我回答“幼儿园以游戏为主,不学拼音不写生字”。家长朋友总会好话一大串的说:“请你抽空教一点,孩子就是听老师的!”我百口莫辩……但事后总在想:有什么办法让家长朋友理解我们为孩子长远发展的教育苦心?让家长明白过早让孩子写字学拼音会有什么不利影响呢?

家长对儿童发展心理理论的了解将对他们的儿童教育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要从专业的角度,让家长了解儿童发展心理理论,帮助家长了解儿童发展过程中的身心发展规律,理解学前教育的教学出发点,从儿童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心理和行为。

一、把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一个人儿童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时期的心理年龄特征的一门科学。

儿童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 虽然现在大多数家长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但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惜牺牲孩子的玩乐时间,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或把孩子关在家里用自己的方法强迫孩子学习,有的让孩子每天做一张小学生数学作业或写一到两页生字。疲于学习的孩子因此厌倦学习,渴望走出家门去玩耍。期待孩子长大成龙的家长反而把孩子培养成了“不爱学习的孩子了”。如果家长朋友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就会了解儿童发展不同过程的心理,结合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和孩子一起分享成长过程的快乐。所以说,了解孩子的需要,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在家庭教育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儿童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也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帮助家长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个体的身心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的进行的。教育孩子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尊 重孩子的人格。

家长朋友可以认识到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权威教育只会让孩子更加不听话。相反,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做孩子的朋友才会让他们获得成长的快乐。

有位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的老教师曾介绍过她的一个成功案例:有位孩子的父亲进过监狱,出狱后还“很光荣”的给大家讲监狱中的故事。这位父亲如果听说孩子在园顽皮,一定会对孩子拳打脚踢。孩子经常全身多处伤痕的来到幼儿园,可是他并没有因为挨打而听话,总会用拳头来对待让他不高兴的人,就连老师也难以逃避。但这位教师没有放弃这个孩子,总是耐心温和地给他讲道理,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大力表扬。孩子上大班时,攻击行为少了很多。由此可见,权威教育不但无益于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还能促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向外扩展。

(二)帮助家长了解儿童的心理需要

英国鲍尔毕的依恋理论认为:依恋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即至少和一个人的亲近、亲密的关系。它分为安全依恋、焦虑――矛盾型不安全依恋、焦虑――回避型不安全依恋。

由此,家长朋友知道了孩子为什么上幼儿园会哭,了解了孩子哭的原因,就不会盲目责怪老师没有看好孩子,对孩子不好,家长就会和老师一起解决孩子分离焦虑的方法,同时为孩子建立新的安全依恋。

实际上安全依恋一旦建立,孩子会放心地玩耍,尽情地游戏,在不同的游戏中扮演社会的角色,在这个角色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探索游戏角色的工作,完成角色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

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小女孩刚入小班时,总会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来园后整天哭泣,无论什么活动都不参加。这时,如果老师能和她聊天,陪她玩,陪她睡觉,慢慢地她就会愿意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一般情况下,两个月左右,孩子就会不再哭闹了。事实证明,许多孩子虽然进小班又哭又闹,但只要分离焦虑消失,就能在接下来的中班、大班的各种活动中表现稳定,并能积极和小朋友一起为班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因此,帮助有入园焦虑的孩子建立安全依恋,是让他们在幼儿园里安心和快乐生活、学习重要前提。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有利于帮助家长摆脱学前教育小学化理念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其中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认知开始出现象征功能,使表象或思维的出现成为了可能,但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儿童已具有运演的知识,这种知识使儿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作出推理。

家长朋友了解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就不会盲目要求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去做具体运算阶段的数学,拼音作业,也会理解幼儿园为什么不教语文数学的原因了。知道揠苗助长为孩子的将来学习埋下了“不愿学习的阴影”。

在一次幼儿教师座谈会上,有位教师的发言曾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她说,有位家长每天要求孩子做一张小学一年级的试卷,孩子在家很乖巧的识字看书。但是,每当阅读绘本,看图说话的时候,他会很快举手,并把图片中的文字读给大家听。不但没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影响了其他小朋友的想象思维。又有一位女孩子的妈妈,在家教孩子写字 ,经常教完后把孩子锁在房间里“做作业”,自己则去打麻将,一小时后开门看见孩子画的“线条作业”,就把孩子揍一顿。如今这位女孩已是个小学生了,家长说:孩子不但不爱学习,还戴上了近视眼镜。可见,儿童期的小学化教育严重影响孩子身心的发展。

三、了解儿童发展心理理论的途径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已经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家长朋友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下载《儿童发展心理理论》电子教材自行阅读;也可搜索《儿童发展心理理论》教程,听专家讲解;或通过媒体视频、录像了解儿童发展心理理论;也可以通过阅读《儿童发展心理学》书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了解的方法多种多样,相信有心淘金的人,总会有收获的。

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为人们了解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心理提供了帮助。人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越多,对儿童的理解和帮助也越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就越有利。

附:本文根据我的微课思路形成。微课网址:

http:///play.aspx?id=0952b712-0dc4-42cf-8087-65e2cf53c54a

参考文献:

[1]王振宇编著.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5页

[2]王振宇编著.《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80页

小孩心理学论文篇(2)

The language bring a kid abundant the unseen

Liang Hong-lian

【Abstract】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took the kid to spacious but versatile world.At the child's inside in the world, in the love the kid, I knew a teacher's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language;Teaching;Spirit;Life

小时候,我没有洋娃娃,没有布狗熊,更没有“汽车”、积木。记得过年的时候,叔父给我买了个小拨浪鼓,圆圆的鼓面上画着红圈圈,两边的细绳子系着两个小鼓槌,只要转着鼓柄,就拨浪拨浪地响起来。那情景就像一个扎着辫子的小姑娘在跳舞给我看;春天来了,和邻居家的孩子用一张正方形的厚纸,插上两根芦苇,做成一只土制的风筝,奔到空地上,跟着摇摇摆摆上天的风筝心儿也欢跳不已。最难忘的是母亲给我买过一只万花筒,圆圆的筒子裹着蓝底红花的纸,上面有一个小圆孔,只要举起在月照星稀的晚上,独坐灯下,我蓦然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每日正是和这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人生活在一起,自己的工作就是为这些小花和小树浇水、施肥,让他们快快长大,诗情画意没有穷尽。在儿童的世界里,不断地编织着美丽的童话和小诗。你说它伟大,教的全是小孩;你说它渺小,它却影响一个人长大后的几十年。生活在儿童的世界里的幸福感,无与伦比。在儿童的世界里,我在爱孩子中,渐渐长大了。我把这种爱,升华成自己的理念,又把它细化成自己的行为。 

在儿童的世界里,在爱孩子中,我长大了,我懂得了一个老师的责任。我常常想,一个语文老师不仅是要孩子学好语文,还得给他们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让他们从小懂得热爱自己的祖国,懂得除了自己外,还有许多人,要懂得给他人带来快乐,有一颗善良的心,崇尚美好,憎恶丑陋。我深知这其中的许多品质,是在纯真的孩提时期就应该开始培养的,而又完全可以在孩子学国语言文化的过程中去渗透,去影响,去强化。我深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做人教育的重要的一个部分,那是人的语文学习,这正是几十年来我一直追求的一种完美境界。只是昔日朦胧,今日清晰,以至急切罢了。 

小学语文把我带到一个美好的境界中,我也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把孩子带到了宽阔而多姿多彩的空间里,我的情感与课文作者共鸣,我的心与孩子相通。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正是在对孩子、对自己终身从事的事业的爱中,在对小学语文、小学教育日益加深的感悟中,在一心想着让孩子发展得早一点,好一点,全面一点,充分一点的强烈的愿望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倘若忘掉了孩子,那是任你怎样苦思冥想也是想不出来的。多少次多少回,我把孩子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课文语言在情境中有了形象,有了生命,有了汉字语言最讲究的神韵。我和孩子们常常沉浸其中,甚至忘我了。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喊起来:“怎么,下课了!”“李老师我们不下课,我们继续上!”下课了,孩子仍然围着我不肯离去,一定要把课堂上想说的而没来得及说的话告诉我,才感到一种满足。这种场合往往是争先恐后的,此时此刻,我能不陶醉吗?我的心和孩子的心贴得更近了。情境教育的“缩短心理距离”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真实的感受中提升出来的。这使我很自然地想到郭沫若在 《女神》中写的诗句:我寻求到 “那与我的燃烧点相等的人”,“把他们的心弦拨动,把他们的智光点燃吧!”

我虽然仍像孩子那样喜欢无拘无束,但是我却有了意志,能管住自己了。我年轻时原本喜欢打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都喜欢!甚至一个人拿着篮球在雨中投篮,也挺潇洒的,“球,快乐的精灵”!渐渐地,我忙起来了,要看的书多起来了,因为我深知一个小学的实际工作者的薄弱之处,便是缺少理论。我懂得了一个小学老师应该自觉地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我想到了就去做。我学会了放弃,学会了做减法。我几乎不打球了。我利用寒暑假这相对集中的空余时间读书,学习文学的、心理学的、教育学的、美学的、教学论的、中国的、外国的,甚至古代的,我总尽力去读。我只恨自己读得少,我随时做些读书笔记,边读边想:如何让书上的理论活起来,为我所用。一以贯之的认真的态度,伴随着这种真挚情感的实践,使我有了许多感受、认识、主张和思想。我觉得通过概括,通过写,把零乱的思路、浅表的认识,变得条理化,清晰了,深刻了。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不是那么简单,除了“”前的十篇文章, 我在爱孩子中长大了。我作为女儿,作为妻子,作为母亲,当然现在又是奶奶和外婆,家庭中的多种角色,加在一起的责任和负担是足够一个女人所承受的。这时需要的就是意志。

正是出于对儿童的爱,使我不怕吃苦,不怕麻烦。意志使我体验到作为人的一种力量。我觉得意志会使情感持续,稳定,强化。我想心理学上可能并不这样写,情感与意志是人心理的两大区域,其实在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里,两者却是难以一分为二的,它们是互动的,是相互影响的。

我仍然像孩子一样,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学习的革命》,“建构主义”的丛书,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结合的新论,有关课程的书、脑科学的书,我都想学。美国“哥伦比亚号”为什么会失事,俄罗斯“太平号”又怎能准确地在预定地点解体、降落。世界这么大,新知识像浪潮向我涌来,我永远只能抓一点芝麻,大西瓜是搬不动了。但能抓一点芝麻,总比两手空空要好得多。我十分警惕老人的封闭,封闭就停滞,停滞就萎缩。只要像孩子那样,憧憬着未来,敞开自己的心怀,便能不断地呼吸到新的空气,吮吸新的营养,而这一切都是教孩子所必需的。我仍然像儿童一样,常常睁大眼睛看着这多彩的世界,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去体验,心里想着许多问题。

外出坐在车上常常从田边驶过,看着田野里开着黄花的向日葵,看着同样开着黄花的丝瓜花、南瓜花、西瓜花、黄瓜花,又想到麦子、稻子成熟了,都是金黄色的,这是为什么呢?多少回没有想出答案。有一次似乎顿悟了,啊,莫非它们都是太阳的孩子!太阳用金色的阳光给人类和世界万物带来温暖和光明,又用它的金色哺育了瓜果谷黍,奉献给人类。

小孩心理学论文篇(3)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我们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所选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特征是理论教学要与实践达到充分的结合,使教学与幼儿教师的岗位尽可能的对接,以提高学生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从而胜任幼儿教育工作。为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际,我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灵活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

一、创设幼儿园教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校幼教专业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个性张扬,喜欢专业技能课,如舞蹈、琴法、唱歌、美工制作、舞台表演等,对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不感兴趣;在思想观念上也存在认识偏差,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学好专业技能课就能当好幼儿老师,从而忽视幼儿教育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为转变学生的这种不正确的认识观念,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我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幼儿园教育案例,根据案例提出思考问题,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分析案例,来使学生明白学习教育理论课的重要性和有趣,同时制作画面优美,佩带动感视频和音乐的课件来吸引学生,感动学生。

案例:关于蛇和青蛙的提问。一名教师提问小朋友:昨晚外面下了一场大雪,小狐狸、小兔子、小松鼠等可爱的小动物都出来在雪地上画了很多幅美丽的图画。那么蛇和小青蛙为什么没有出来画画呢?一名男生回答:小狐狸、小兔子、小松鼠他们的妈妈很有钱给他们买了带毛的衣服,它们不怕冷就出来了;而蛇和小青蛙他们都没有带毛的衣服,太冷就没有出来。老师很生气说:你怎么这么笨,不知道蛇和小青蛙已经冬眠了吗?根据该案例请学生思考如下问题:这个老师的教学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错在哪里? 找出该幼儿老师所犯的四个错误,并分析为什么错了?学生热情很高,能找出明显的1-2个错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该幼儿老师没有学好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错误一:不懂得幼儿思维的特点,幼儿是根据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的(冬天小孩子需要穿厚厚的衣服才能出来,推理认为动物也像人一样冬天需要穿厚衣服才能出来玩);错误二:不懂得暗示的心理学规律,消极的心理暗示(骂孩子笨)会给孩子带来非常不好心理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给孩子带来如何好的结果;错误三:不懂得教育理论,直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骂孩子笨),不会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错误四:扼杀孩子的好奇心,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孩子,使孩子不能学会探究知识,不能学会在思考中获得问题的答案,经常直接把问题答案告诉孩子的结果会造成儿童大脑懒惰,不愿思考,依赖他人给予答案。

从上述分析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学习幼儿教育专业理论的重要性,结合当前幼儿园教师队伍发展情况(举北京方庄三幼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只有学好幼教专业理论的幼儿老师才能成为最优秀的幼儿教师。

二、引入幼儿园教育活动实例,讲授理论

中职学生的特点是不喜欢枯燥的理论教学,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理论教学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结合起来,我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大量的幼儿园教育实例,如在讲授《幼儿园教育目标》一节中,我引入鹤立幼儿园超前教育的例子,层层分析是否符合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否符合幼儿园智力教育目标,并引发学生思考当前幼儿家长一味让孩子学习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等。为培养幼儿自信心及如何培养幼儿自信心,我引入“母亲与家长会”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培养孩子自信心。

案例:母亲与家长会。第一次幼儿园开家长会,老师批评了孩子。说孩子有多动症,请妈妈领孩子去看医生。老师说别的孩子能坐住10分钟,而她的儿子最多坐住2分钟。妈妈很伤心,回到家儿子还问妈妈,老师表扬他什么了。妈妈只好说老师表扬了,说你以前最多能坐住1分钟,现在能坐住2分钟了。希望以后更好。孩子很高兴,第二天又去幼儿园了。小学的第一次家长会,妈妈去了。老师把妈妈留下来说,你的儿子是不是应该换所学校读书,妈妈问为什么。老师说,你的儿子考试全班倒数第2,去看看医生吧,做各智力测试看是不是弱智。妈妈伤心极了,幼儿园的标签是多动症,小学的标签是弱智。妈妈回到家没有吃饭,儿子走了过来等着妈妈批评。妈妈却说,孩子,老师没有批评你,只是说你的问题就是太粗心,如果你学习能细心些,至少能超过你的同桌,他是第27名。孩子听了这话眼前一亮吃了两碗饭,第二天很早就上学去了。初中毕业前的家长会,还是妈妈去了。会后老师没有把妈妈留下来,母亲急了去找老师问孩子的情况。老师说你的儿子很不错,有潜力,如果运气好也许能考取重点高中,妈妈终于开心地笑了。儿子来接妈妈,妈妈对儿子说了老师的话,儿子很争气不仅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又考上了清华大学。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该案例配合音乐让学生通过读感动得流泪,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最正确和有效的?学生讨论,发言很积极热烈,然后教师让学生模拟表演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教育情境剧。

三、学生模拟幼儿老师,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正确适用教育理论

为使学生真正掌握幼儿教育理论并学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教育理论,教师出题目和标准,要求学生自编幼儿园情景剧在课堂上展示,一个或两个学生演“幼儿”,一个学生演“幼儿老师”,展示该“幼儿老师”的教育策略,然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该“幼儿老师”的“教育”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教育原理。

四、分组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网上查找资料,形成小组研究短文,开展小组竞赛

小孩心理学论文篇(4)

有些学生觉得“发明”是科学家的事,太难;“制作”是大人的事,小孩子做不了;写“论文”是研究人员的事,与己无关,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论文”是什么意思。

“小发明”就是发现学习、生活中不方便、不合理、有弊端之处,加以改进,经过改进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方便,减少了弊端。生活中有弊端、不方便之处有很多,只要“有心”就能改进,就是“小发明”。

“小制作”是科技创新大赛为促进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而设立的,要求“小制作”作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这就是学生畏难之处。“科技”一词就让一些学生懵了。“小制作”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技术制作一些小作品。在小学的科学、社会实践等课程和中学的物理、化学等课程中都会学到科学知识,也能掌握好多技能。把已经学到的知识,利用掌握的技能做一些小作品并不是难事。

写“小论文”就是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发现的事,尤其是大家有些模糊认识的事,弄清楚来龙去脉,把弄清楚事情原委的证据、过程写下来,就是“小论文”,就像写作文一样。有些人不会写作文,没思路,没内容,但一定会写好“小论文”,因为写“小论文”是把自己研究清楚的事记录下来,而记录谁都会做。

明白了“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就会觉得“这些事我也能完成”。

二、“有心”就能完成

“有心”是口语中常用的词,用在这里就很合适。正像小学科学教学理念强调的,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是平时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让学生觉得“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自己一定能完成。

无论是“小发明”还是“小论文”的完成,都要求学生“有心”。“有心”观察生活,“有心”发现事物间的关系,“有心”深入了解事物,“有心”去改善自己的生活。

如何让学生“有心”呢?

1、养成爱观察习惯。“视而不见”就是没有观察的好习惯。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加以引导,使孩子们对观察到的事物有反应。个别孩子好奇心差一点,只要长期引导,也能培养出很好的观察习惯。

在孩子身边的人多与孩子提出这样的对话,“花开了哦,太香了!”“那个云朵好像一个人,漂亮不?”“什么声?这么刺耳。”“这人的衣服和你的一样。”……一定会增强孩子们的好奇心,一定能培养出孩子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幼儿教育,小学科学课等教学里有这方面的内容。)学会充分利用感官,有顺序,多角度地观察。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思考观察到现象出现的原因,从而引发进一步观察。让学生做到观察时细心,有耐心,有恒心。

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才能发现事物间的联系,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提出质疑,才能去探究,才能去解决问题。

3、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完成“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的根本,创新精神是完成作品的灵魂。发现问题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求异心理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敢于实践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一次科学课“探索人体奥秘”的系列探索活动中,学生认真地研究指纹,一名学生发现同桌和他的指纹不同,其同桌解释:“你是你妈生的,我是我妈生的,所以指纹不同。”另一学生介入,说:“同一妈生的指纹就相同吗?”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也正是学生构建知识的绝好时机,也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如果这时教师直接点出知识点,无疑剥夺了学生探究自由,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学生通过对亲兄弟姐妹,双胞胎等人指纹的对比,得出结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指纹是相同的。学生得到探究的成功体验。整个探究过程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最好的培养过程。

说到培养创新精神,就要强调不要扼杀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很多家长总是强行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注意培养孩子兴趣,剥夺孩子玩的权力。其实会玩的孩子才最有创造力。玩出花样来是他们有创新精神的表现。“按部就班”“正统”“循规蹈矩”是创新精神的杀手。只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事的方法、思维的习惯、……诸多方面,家长们不要强求孩子,只要加以引导,孩子们会成才的,这也是给孩子创造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创造意识。

三、“有方法”会完成得更好

对于多数孩子来讲,发现问题很容易,而要解决问题是难点。如何解决问题,就要看孩子们的探究能力了。

小孩心理学论文篇(5)

古语云:林木茂盛,必先固其根。教师要出色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尤其是教师要持久地进行教育科研工作,必须有扎实的功底。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开始,我连续参加了大专及本科的函授学习,自以为良好的基础,顽强的学习毅力再加上科学的学习方法,使我于下半年获得了中国科技大学本科文凭。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和现代管理的需要,我又于参加了教师继续教育和inter培训的学习等。

总之,本人教育思想端正,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研修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充实和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陈旧的教育教学概念,有独创性地发展学生的智商和情绪智慧,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优化第一课堂教学,开设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而且教会学生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于此同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中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并创制有意义的教具和图文资料,不断提高自己施行教学的科学水平。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培育优等生,辅导后进生,争取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发展。本人从事数学教学的业绩历年来是名利前茅的,也有案可稽。执教的《圆的认识》及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都在郎溪县小学数学优质课中分别获二等奖和一等奖。在广德实验小学执教的《倍数和因数》也荣获宣城市小学数学优质课二等奖。“富有激情”是不少数学行家对我的课堂教学的一致评价。本人于3月也有幸与教育局、教研室领导一同对东夏小学进行视导工作,所示范的《年月 日》课受到了教育局、教研室及东夏小学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

为了及时掌握当前教育研究的动态信息,瞄准最新发展水平,本人长期自费订阅《小学青年教师》、《小学教学研究》等数学报刊和资料。每年也阅读六七万字的教育理论著作和教学研究文章,并作了大量笔记。同时,结合本校、本人的教学实际,深入研读,以利创新中国化、本土化、可行性强、操作性强的现代教育理论。

几年的自学,不仅给了我知识,更给了我种种启迪。在自学的日子里,我所撰写的《小学数学“体验和探索”的尝试》、《数感培养初探》、《让数学教学焕发人文色彩》分别获郎溪县小学数学论文三等奖、郎溪县小学数学论文二等奖、郎溪县小学数学论文三等奖,《新课程理念下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几点体会》、《数学教学因阅读而完整》分别获宣城市小学数学论文的三等奖和宣城市小学数学论文二等奖。

当然除了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以外,我更注意教育理论及管理理论的学习,一直坚持自费订阅《学校管理》,了解前沿管理理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几年教苑耕耘,几年班级管理,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在教育管理方面,我深知班主任是一班之魂,班主任的观念、学识、魄力决定了一个班级的水准。因此,在班级管理方面,我高举教育现代化及素质教育这两面大旗,抓教育观念的更新,抓教育设施的完善,抓班干部的建设,抓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我任期间,班级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我班连续3年荣获新发镇优秀班级,获郎溪县文明班级等荣誉称号。

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知识积累,锲而不舍地教研探索,自觉已基本具备了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正在逐渐形成一套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用心灵赢得心灵

市优秀班主任 赵金葆

有人说:“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达到这个境界,我就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了一个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的堆砌来赢得孩子们的亲近、感激、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

一、 用爱心感染学生

爱心是具体的,琐碎的,每天早晨巡视教室,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早上是否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品是否都带齐了,学生有无身体不适,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同学们的衣服穿得是否合理。学生生病时,我带他去看病。孙淑雅乘车的钱丢了,我掏钱给他搭车,父母从四川来打工的孩子依火阿木衣服破旧,我自己就为他订做了一套崭新的校服,留守儿童牟巧玲学习跟不上进度,我就主动帮她补课……。

家长感激,学生感动,可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关心学生就应该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这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这些看起来很平常,其实这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表现。二十年来,我就是这样播撒着爱的种子,收获着爱的硕果。家长们都说:“有赵老师教我们的孩子,放心!”这难得的口碑胜过金杯、银杯,是对我多年工作的天价回报。

二、 用激励激发潜能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就是一名班主任。在班主任的具体工作中,我一直注重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室后墙设立了一个“我最棒”专栏,开展以小组为单位争夺“小星星”比赛。比赛规则是:凡是小组内成员有好的表现,就为该组加一颗星星,一周一小评,“小星星”数量最多的小组为本周优胜组,一学期一大评,在每个学期结束时,总结一下本学期中获优胜组次数最多的一组为该学期优胜组,从孩子们平时卖废品所得班费中取出一部分资金为该组成员颁发奖品,以表鼓励。

有了“我最棒”,孩子们有了明确的追求目标,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为了得到“我最棒”,孩子们纪律增强,即使刮风下雨,也努力做到不迟到,上课认真听讲,大胆发言。孩子们学习态度端正了,都能按时完成作业,打架、骂人、调皮捣蛋的孩子少了,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的表现多了……。同时,我还善于用表扬的力量,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用表扬树立学生的信心,消除他们对教师教育的反感和抵触情绪,让孩子明白自己有很大的潜能,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

三、 用制度培养习惯

播种良好的行为,将会收获良好的习惯;播种良好的习惯,将会收获良好的性格;播种良好的性格,将会收获良好的命运。那么,这样的种子谁来播撒,这样的火种谁来点燃呢?当然是班主任。所以长期以来,我就一直把养成教育作为班级管理的基础。

第一、 我利用班会,队日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他们了解懂得各项规范要求,为今后能遵规守纪奠定基础。

第二、 狠抓学生习惯的落实。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实际行动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落实到细微处。如:为了培养孩子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在班内开展了“废纸回收”活动,开展活动之前,我先给孩子们讲造纸的知识,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节约纸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要求孩子们平时不要乱撕纸张,并把用过的或别人扔掉的纸张都收集起来,集体卖掉充当班费,为孩子们购买必需品。从此,我班再没出现乱撕纸的现象,教室也变得干净多了。

第三、 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自主意识的提高,我在班级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形成自我管理的舆论导向,促使孩子们自我约束,自我反省,从而达到了良好的习惯养成。就拿现在的三(1)班来说吧,现在班级一般的事情都有班长负责,但各项具体工作分工到各个班委成员,早读、课间操等日常工作都由值日班干负责;每期的黑板报都由宣传委员负责,老师做适当指导,学习上由学习委员和各科课代表负责,文娱活动的开展由文娱委员负责筹办,体育委员负责开展体育活动。当然,班主任要随时随地地作检查指导。这样一来,班内的工作形成了程序化和制度化,各项工作就更能顺利地得到开展。

第四、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我在班内利用国庆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植树节时,让学生通过自制标签的形式督促自己保护周围的一草一木;母亲节的时候,让孩子们给亲爱的妈妈送份节日礼物或帮妈妈做件好事,进行感恩教育……。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教会孩子认识世界,明辨是非,学习怎样做人。

四、 用责任做好纽带

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细节。作为班主任必须有意地向学生介绍课任老师的一些优点。如性格、爱好教育教学成绩等,以博得学生对课任老师的尊敬和信任,使他们因尊其师而重其教。同时要与课任老师密切配合,要经常与课任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对所任学科各方面的表现。对于这些,班主任都要心中有数,因为这样有利于更好的、恰当的抓好班级工作。

小孩心理学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91―01

一、班长、组长轮流担当――圆于形

1. 理论支撑,付诸实践

班级管理经验,是在理论与实践中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在实践中完善理论依据,在理论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实践。基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我们开始了新学期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

学期伊始,我们尝试性地和孩子们一起推选组长,在每一组选一个孩子当小组长。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发记号笔、收本子。孩子对这个推选充满欣喜,也很快将小组长的推选落实了。在后来的一个月里,孩子们越来越重视此事,有的孩子甚至回家对爸爸妈妈牛气哄哄地说:我管理一组的小朋友呢!由此可见,孩子们对小组长这项工作非常向往。

2. 改变策略,继续出击

当一个班级的管理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就要对其所呈现的现象及时做出反馈,再结合理论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调整,让班级管理制度更加细致,更加完善。

一个月后,小组长们都对自己的工作非常熟悉了。不过这只为部分孩子提供了发展自己的平台,更多的孩子也有表现自我、体验自我价值的愿望,这就出现了矛盾。每个孩子都非常优秀,怎样让更多的孩子得到表现和发展呢?于是再次做了调整,让孩子自主竞选组长。

首先,是自我推荐。自我推荐的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平时的行为习惯在竞选中至关重要。想要当组长,就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要懂得自我管理。其次,是集体举手投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大家的投票结果才是最终的结果。先竞选出5个孩子从周一到周五轮流各当一天班长。第三,以小组为单位,经过组员推荐、投票,依次竞选出每一组的小组长。

这个过程一下子提高了孩子的积极性,对孩子们是一种督促,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然,班长不仅是帮助老师做事情,更要服务小朋友,参加劳动。比如每天都要擦桌子、扫地、检查小朋友的着装情况等等。我们以小班长、小组长为榜样,用行动告诉孩子们:劳动最光荣,愿意服务同伴的小朋友最可爱!

二、对特殊儿童别样出招――守其真

1. 用爱心交换信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在集体活动时,用一个肯定的眼神鼓励孩子回答问题,激励内向的孩子参与活动;在午餐时,用一句表扬的话鼓励孩子安静用餐;在午睡时,轻轻摸摸孩子的头示意孩子快快入睡。我们要告诉孩子“老师很喜欢你们”“老师很爱你们”“老师喜欢每一个小朋友”。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喜欢他的、关注他的,孩子也会敞开心扉,邀请老师走进他,和老师做朋友。

2. 用细心发现亮点

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儿童的嘴,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要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每班都会有一个爱出状况的孩子,这类孩子往往是班级管理中最让老师头疼的。在我们班就有这么一位对事物极有看法、能大胆言论却行为特殊的孩子。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怎样让他融入到集体生活并遵守集体的规则呢?

案例:区域活动时间,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发生了争执,争执的声音影响到了周围的孩子。宇轩看见男孩欺负女孩,他二话不说站了出来,当着全班孩子的面大声对那个男孩说:“你怎么可以欺负女孩子呢,男人是不能欺负女人的!”接着,其他孩子一起帮助女孩,用宇轩的话反复说那个男孩,而宇轩也自此“一句成名”,班里再也没有任何男孩子欺负女孩子的事情了。

分析:宇轩总是游离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很少能在小椅子上坐满三分钟。每次遇到类似情形,他总能说出一句恰到好处的话来提醒同伴或是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这次,他迅速对发生的事件做出反应,直接指出男孩子的行为是不对的。然而他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忽略了周围的情况,完全不知道在乱哄哄的情况下,会给班集体带来影响。比如:吵闹哄乱的情况下孩子们会相互碰撞到;加剧做“坏事”的孩子的心理压力等等。不过,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了他的优势:语言能力强,词汇使用量多,理解能力强。

在分析情况之后,我们决定任命宇轩担任班级调解员,专门处理小朋友之间的小纠纷,前提是只能用嘴巴教育小朋友,不能动手。作为教师的我们除了要因材施教,面对比较特殊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因势利导,给他们创造一个发挥优势、发展自己的空间。

在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教师有了理论的导向与支持,并能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积累丰富的班级管理工作经验。借用陶先生的话:“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

参考文献:

[1]王琦.论人格本位教育思想在职教教学中的重大意义及具体实施[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03).

小孩心理学论文篇(7)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教师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格外注重培养孩子的人格:锻炼男孩的勇敢气魄以及培养女孩发自内心的自信感。那么,究竟为什么要培养以及如何促成孩子人格的养成,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时期促成孩子人格养成的原因

(一)人格的培养对孩子一生影响深远

新课标要求我们,小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对孩子知识的传授,还需要格外注重人格的培养。英国有句谚语:“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这阐释出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健全人格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成才乃至一生的为人处事都有影响。纵观古今中外,人们向来重视对小孩人格施加有利影响,比如北齐颜之推作的《颜氏家训》,是我国一本教育子孙后代,致力于培养小孩健全人格的名著。重视养成孩子的人格,能够促成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思维去感受世界、认知世界。

(二)小学时期是孩子人格养成的关键期

小学时期是孩子启蒙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堪称孩子人格养成的关键期。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积极关注小学生人格养成的问题,用正确的思路,充满爱与温暖的人性化方式,引导孩子朝着与人类普遍认同的真、善、美人格境界迈进。相反,在小学这个关键时期,如果忽视孩子人格的培养,很有可能让孩子误入歧途,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二、锻炼男孩勇敢、培养女孩自信的策略

如果说孩子是阳光照耀下的花朵,那么,小学教师就是辛勤浇灌花朵的园丁。为了培养小学生优秀的人格,教师应该致力于锻炼男孩的勇敢,让女孩从内心深处充满自信美。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因材施教,根据孩子身心特点实施教育

据《论语》记载,几千年前,孔圣人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指出教导学生要因人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学老师培养孩子的人格,同样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男孩、女孩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施教。众所周知,男孩生性调皮,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强,要注重培养男孩勇敢的品质。当然,这里的“勇敢”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不是心急莽撞,而是一种将智慧与勇气揉为一体的人格魅力。至于大多数女孩,生性敏感,缺乏足够的自信,小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她们的自信,让她们勇敢地面对世界,健康成长。须指出的是,对于一些羞涩的男孩以及胆子颇大的女孩,培养她们的人格时就不能采用一概而论的方法了;再者,同样是胆大调皮的男孩或敏感多思的女孩,他们调皮或善感的程度也不一而足,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知人善教。

(二)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优秀的人格

许多小学教师都只注重孩子知识的积累,忽视或者说没有下意识地培养孩子优秀的人格。因此,要锻炼男孩的勇敢、培养女孩的自信,还需要小学教师的积极引导。一方面,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往优秀人格方向发展。比如,讲解《小马过河》一文,老师指导学生认识小马的行为,对于小马第一次过河,听信别人话语而不亲身实践的行为表示否定。这既可以激励男孩做事要学会思考,勇敢果断地处理难题,又可以鼓孩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要相信自己,敢于尝试,才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比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让孩子们进一步意识到优秀人格的价值取向。对于存在缺点的孩子,要以公正、诚恳的姿态指出其中的错误,并督促学生改正。

(三)以人性化的关怀关爱孩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小学教师应该以孩子为中心,以人性化的关怀去关爱与呵护孩子,让他们在充满温暖与阳光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厉自有严厉的好处,但对于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女孩,用人性化的关怀更能打动她们,促成其人格的养成。以人性关怀对待男孩,可以让性格倔强的男孩子审视自我,改正缺陷,培养他们勇敢但不狭隘的人格;也可以给予那些不够勇敢的男孩以勇气,告诉他们勇敢前行。用人性化的关怀去教育女生,可以让她们对老师有一份信赖感,这样,老师就可以引导她们往自信的路上顺利前进。然而,不论采用哪种教育方式,教师一定要将呵护学生,以促成学生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万不能以泄私愤的姿态惩罚学生。

(四)打开孩子心扉,以开阔心态接受

以开阔的心怀去观察、体验世界,是锻炼男孩勇敢、培养女孩自信的重要一环。世界很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对世界的准确认知,是勇敢和信心的来源要素,只有建立在视野豁达基础上的勇敢和信心,才是人格意义上勇敢和信心的养成。因此,在培养男孩勇敢人格、女孩自信人格时,一定要打开孩子的心扉,培养一种开阔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勇敢和信心。如果只是一味封闭自首,很可能让孩子陷入“井底之蛙”的尴尬境地,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很难做到真正的勇敢或自信。

总之,小学时期要重视对孩子人格的养成,这既是小学教育阶段性特点的必然要求,也是由人格养成本身的重要意义所决定的。培养男孩勇敢、女孩饱含自信的人格,要根据男孩和女孩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因人而异地展开;老师要以人性化的关怀,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优秀的人格,同时,小学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打开心扉,培养出经得起考验的勇敢和自信。

参考文献

[1]王庆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中小学生健全人格养成[J].大家,2012(04).

[2]王鑫.论小学体育教育对小学生人格养成的激励作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06).

小孩心理学论文篇(8)

孩子成长需要一个良好宽松的心理环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管得太死,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40%以上的同学最喜欢家长给予他们一个自由宽松的阅读氛围。

“让我们自愿、让我们自愿!”“让我挑选自己喜欢看的书”“让我随心所欲地看,能看多少就看多少”……一句句简洁的话语道出了孩子的心声。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家长在要求孩子读书的时候,没有考虑孩子的个人感受,一味地将阅读作为任务强加给孩子,以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例如: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写出好作文,提高作文水平,一味地让孩子看作文范本、背优美文句等急功近利的做法,严重损害了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我们要将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在书的选择上尊重孩子的兴趣。

曾国藩教给孩子的读书方法就有独到之处。他认为引导孩子读书,第一要读经典,第二“一书不尽,不读新书”,第三就是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在第三点上,曾老先生做得特别好。老大曾纪泽不喜欢科举考试,不喜欢八股文,喜欢西方的语言学和社会学,曾国藩就鼓励他按自己的兴趣方向去读书。对于老二曾纪鸿,曾国藩就更是这样了,他努力培养曾纪鸿研究数学的兴趣。看来,对书的爱好因人而异,有人喜欢大江东去的豪迈,也有人喜欢小桥流水的细腻。不要逼着孩子读他不喜欢的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对书的厌恶。

当然,给孩子预留充足的阅读时间也是很有必要的。英国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认为,在所有影响阅读的因素中,阅读时间是第一位的。所以,家里要留出固定的阅读时间。比如每次作业完成之后,每个双休日的下午,每次睡觉之前,让孩子持续、安静地阅读半个小时。这样,到时间就阅读,幼小的心灵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阅读习惯,把阅读当成乐趣。

“与爸妈一起读书的方法我最容易接受”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孩子和父母一起读书,甚至一起读一本书,交流感受,可以让书香洋溢整个家庭。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25%的孩子喜欢亲子共读。“爸爸拿一个小时出来,跟我一起阅读一本书,给我讲解一些我不懂的词,这种方法我最容易接受。”“与妈妈一起读书,一起思考的方法我最容易接受。”孩子们直言不讳,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令人欣喜的是:家长们也认为,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重要方式之一,真是不谋而合。

看看孩子们描写的亲子阅读的场面吧。

幸福一刻

六(11)班 朱新桐

我一直爱看书,经常为书和爸妈进行沟通交流,我清楚地记得,就因为那次沟通,让我爱上了文言小说。

晚上,我拿出了爸爸极力推荐的《三国演义》,听说其中“温酒斩华雄”挺精彩的,欲拜读拜读。看了半天,因是文言文,所以对文章情节也只是略知一二,问题却“溢”满脑海。我找来看报的爸爸,问:“既然关云长武功了得,为何不直接写他与华雄的武打场面,这样读起来不更脍炙人口吗?”爸爸推了推眼镜,说:“这里面其实写了‘其酒尚温’,简单一个‘尚’字,就形象地把关云长的武功高强体现出来。古文的魅力就是在这简洁精练,耐人寻味上,你可要好好品味品味啊!”我恍然大悟,对老爸拥有如此渊博的知识感到敬佩,赞道:“嗯,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小女实在佩服,佩服啊!”父女俩的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这和谐美好的画面让我觉得快乐,幸福。

幸福一刻

五(11)班 刘菲雅

星期天的午休,是我和妈妈一小时的亲子共读书时间。

今天,我们并肩坐在柔软的沙发上。我拿起《小公主》津津有味地品读起来,有趣而富有诗意的文字紧紧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我的心情也随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变化着。

正当我沉浸在故事里,妈妈突然发问:“你怎么看书中的主人公?”我心里早已经有答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她是一个敢于同恶人做斗争的好女孩。”妈妈却反驳道:“我认为她是一个有同情心的女孩。”这个问题搞得我们争论不休,最后我“一锤定音”:“她是一个好女孩。”妈妈笑了。“对,我们虽然表达不一样,但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胜利感。

温馨的6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我回味着那幸福的时光,我觉得我和妈妈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事实证明:如果能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很有经验的成年阅读者帮助和示范,孩子会读得更多更流畅。共同讨论可以是随机的,饭桌上,散步时,逛超市,都可以讨论。讨论作品的人物,讨论作品透露的信息,讨论作者的语言等等。实际上,孩子在跟你交流的时候,他在回忆、整理、思考。孩子读书时的体会、快乐和你分享,孩子获得了精神的愉悦,表现欲得到了满足,这对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入睡前轮流朗读我最容易接受”

调查中,还有些孩子提到:最喜欢的就是“听爸爸、妈妈、老师讲故事,讲到高潮处故意‘卖关子’,制造悬念,借机向我推荐这本书”的方法。这种可以激起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很适合低、中年级学生。

让孩子天天大声读书,家长孩子轮流读给对方听,也是孩子喜欢的方法。有16%左右的同学提出:入睡前轮流朗读我最容易接受。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发明了一种阅读启蒙教学法,他认为父母应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为孩子朗读的习惯,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父母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孩子会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能初步具备广泛阅读的基础。为了调动朗读的积极性,还可以丰富朗读的形式,比如说分角色读,配乐朗读,对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找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读给爸爸妈妈听,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

“爸爸让我做读书笔记也让我受益很多。”“不动笔墨不读书”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特别是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孩子做读书笔记。

“父母用鼓励、表扬的方法,我最容易接受”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同样需要适时温馨的表扬激励。

小孩心理学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4-0203-01

事件:

我是二年级的班主任。班里有个高高瘦瘦的男生叫小陈,在学校的表现一直都属于乖巧内向型,从不主动跟老师搭腔。通过家访才了解到他脾气很倔呢,有一天,终于让我领教了。

那几天总是傍晚下雨,小陈的爸爸把孩子送到校门口,打开后备箱一看,忘记带伞了。之前答应过孩子,会把伞带来。可事已至此,爸爸说:“爸爸忘记带伞了,放学来接你的时候再送来。”孩子一听,犟着不肯进校门,不依不饶地跟爸爸说:“没有伞,我不上学。”也不肯多说其他话。爸爸知道儿子的倔脾气,不予理会,只是提高嗓门喊:“放学的时候再给你带伞,也一样啊!”小陈一下子就哭了。爸爸束手无策,只得把儿子拜托给校门口的值日、值周老师,自己上班去了。值日、值周老师在一旁劝了孩子老半天,也无济于事。值周老师赶紧到班里来找我去处理。我边听她叙述事情的前因后果,边急匆匆赶到校门口。

看见哭成泪人的小陈,我蹲下身子,目光柔和地看着他,轻轻问:“爸爸没有给你带伞,你很难过是吗?”他抽噎的身体明显没有之前紧绷和僵硬,看来被我说中了。“怎么回事,能告诉老师吗?先不哭,好好说。”“爸爸明明说过要给我带伞的,可他就是没带!”看来他心里赌气着呢。“哦,你觉得爸爸说话不算话是吗?”我顺着他的心思说。“对的!”“小陈,你心里觉得很难过,很委屈,所以才会站在这里哭,对不对?”“老师,就是这样啊!”“可是,你站在这儿,爸爸也没有办法把伞变出来,对不对?”我语气很轻柔。“嗯……” “小陈真是个懂道理的孩子!”我赞许。“你想想,你这个时候站在这里哭,有没有什么坏处呢?”“嗯……不知道。”“也许,爸爸上班会迟到,你上课也快迟到了哦!”孩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看他的样子平静多了。“你觉得怎么办更好呢?”孩子想想,不说话。我注意着他的表情,缓缓地说:“小陈,你要是把自己为什么难过委屈,把心里想的都告诉爸爸,我想爸爸一定会好好向你解释的。下午跟爸爸谈谈好吗?”“我怕……”“别担心,老师会在旁边帮你。”我笑着鼓励他。他放松。

问题讨论: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广大教师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平等对话”代替了传统教育理念“师道尊严”的误区“唯师独尊”,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建立起来。但同时不难看到,在实践中,教师“高高在上”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面对学生的负面情绪,教师会无意识地用“惩罚型”、“交换型”、“冷漠型”、“说教型”的方式对待。如:学生对于背课文很有畏难情绪,罚抄课文;当学生受同学欺负而哭泣,老师简单地拿诱人的奖品将他们从负面情绪中抽离;学生受了委屈,老师也依然专注自己的事,不予理会;有时老师干脆忽略孩子的情绪,只是灌输那些听得学生耳朵已经长茧的大道理。这样负性的处理方式,会激化矛盾。此时,负负不得正。

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处理学生的负面情绪呢?

反思与研究:

1.处理负面情绪的基本步骤。

在尤瑞•布朗芬布伦纳创造的生态系统理论中这样阐述:儿童日常生活的直接环境叫做微观系统,它对孩子的作用是最大的。所以,处于微观系统里的家庭成员和老师一定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情绪疏导。如果没有很好的干预措施,人的负面能量是会增加的。长此以往,便会把负面情绪囤积在心里,不相信自己的判断,自尊心受到挫伤,形成郁结,产生心理疾病,导致各种各样的行为。

北京师范大学的边玉芳教授曾为我们梳理了EQ型家长和老师处理负面情绪的步骤:

(1)接受:家长(老师)说出一到两句话,表示注意到孩子的情绪,邀请孩子坐下来谈谈(接受有情绪的他);

(2)分享:家长(老师)必须先分享情绪,后分享事情内容,让孩子平静下来,这才问孩子具体细节;

(3)肯定和引导:找出事情中一些可以肯定的地方,认同孩子的感受或行为,然后引导孩子看到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

(4)策划:与孩子谈论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尽量引导孩子自己想到、说出更有效的处理事情的方法。

2.依据步骤,观照实际处理方式。

我反思对小陈事件的处理方式,在从值周老师那里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见到小陈便立刻认同了他的情绪。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需要大人平等地看待他,注意他的情绪,了解他的想法,认同他的思考。之后,我平和耐心地倾听他的述说,请孩子放开心与我分享事情的始末。述说的过程就是情绪宣泄的过程,随着述说的结束,孩子慢慢平静下来。这时,我和孩子谈论具体的细节。肯定他是因为心里难过才不肯进校门,是可以理解的事。孩子感受到我完全理解他的想法,自然愿意跟我一起讨论“不肯进校门”这一行为带来的负面效果。传统教育让老师习惯于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其实,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引导他去想,并说出更有效的处理事情的方法,孩子就从这一事件中学到了独立思考,学着勇敢尝试,成长之路就是这么走出来的。

在教育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类似的告状声——“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把我橡皮拿去了!”“老师,他把我的书撕破了!”……每当这种时候,别着急上火用笨拙的负性方式去对待,谨记此刻“负负不得正”呀。请把孩子叫到身边来,听听事情的原委,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心里是怎么想的——接受,分享他们的情绪。知道事情的本末,再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就变得容易了。还要多问问他们打算怎么做,尽量引导孩子自己想出更有效的处理事情的方法。孩子实在不会的老师再教给他们。

3.孩子的负面情绪给教育者的启示。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只有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中,才能有学习的愿望和行动。成人若常常忽视儿童的心理需求,能会导致儿童产生心理疾病。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如果教育者愿意尊重孩子,接受孩子的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他们所想,就是读懂孩子。当孩子感觉到你读懂了他,你的心和他在一起,分享他的喜怒哀乐,他会很快乐;当你把自己的心和孩子的心放在一起,肯定、引导他们的行为,孩子便能接受你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也能由此享受到教育生活朴素的幸福。

有读懂,才有真教育。

参考文献:

小孩心理学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51-02

前言:信息技术课是以提高小学生手脑结合能力并初步掌握信息技术为目的的一门课程,在教学大纲中处于一个不是十分重要的位置,故信息技术课中对于课堂管理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上课期间纪律涣散。“破窗理论”是指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1]。故在教学管理中应避免出现不合规矩的“破窗理论”中的第一块“烂玻璃”,而应该积极创造带动学习氛围的那第一块“烂玻璃”。

一、“破窗效应”的成因

“破窗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看似无伤大雅的细微漏洞对接触它的人会给出一种心理暗示――存在即是合理。人们(不论一个人的阅历如何)都会根据自己接触到的事物进行联想,认为见到的事物是合理的,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将这一合理的事物进行放大,从而形成连锁反应,这就好比草坪上出现的小路,原本没有路的地方,在有第一个人走过之后就会导致无数的跟随者,从而将草坪破会,最终形成一条小路。

针对为何班级管理中会出现“破窗效应”,笔者通过管理角度和心理角度分析“破窗效应”出现的原因。

从管理角度分析,“破窗效应”的出现可从两个角度分析,破窗的个体行为和群体破窗行为。由于本文中所涉及到的是小学生的课堂情况,故一般不存在有意识的群体破窗行为。个体破窗行为一般都是由于学生下意识行为导致的,如上课聊天。

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破窗行为是人的一种从众心理,仍然举上课聊天这个例子,由于个别人聊天,导致其他学生的跟随,最后造成全班学生共同聊天的局面。

二、在课堂上如何应对“破窗效应”

(一)防止出现“烂玻璃”

“破窗理论”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由于他人的不良干扰,会引起自身朝着坏的方向变化[2]。比如:两个孩子上课时聊天,如果放任不管的话,便会带动整个班级变得异常吵闹,所以说防止出现第一块烂玻璃非常重要。防范于未然远比“水来土掩”来得更有效。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篱牢犬不入”,制定有效的课堂纪律是顺利教学的保证,对与违反纪律的同学给予一定的“惩罚”也是有必要的,当然这里的惩罚不是说真正意义上的惩罚,而是唱歌、讲笑话或者值日等有意义的行为。如果孩子在上课时都能保证不迟到,不早退,那么这个班级的其他违纪行为也会明显减少。

(二)及时发现“烂玻璃”

在信息技术课上,会有孩子偷偷在下面玩游戏,聊天之类的,此刻,要求老师心系学生,不要因为讲课太过认真、投入,而忽视了孩子的表现。否则,不仅这个孩子没能好好听课,反而因为老师的失误,课堂变成了菜市场。千万不要因为没有发现第一块烂玻璃,而出现更多烂玻璃。所以说,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时刻关注孩子的听课状态,根据孩子的表现及时进行课堂矫正。

(三)有效修补“烂玻璃”

一旦发现了第一块烂玻璃,我们老师要及时修补,发现问题时,我们不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他暂时没有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我们要及时制止,并严肃向其说明这一行为的错误性与严重性。同时也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心智未开,只要我们耐心的与他们沟通,多数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针对如何修补,这关系到老师的教学技巧,针对上课开小差的孩子,我们可以问他一个问题,让他下课前给出答案,或者是给大家讲个笑话等。

三、课堂上如何运用“破窗理论”

(一)合理利用“烂玻璃”

这里的烂玻璃,和第一部分的概念不同,指的是那些求知欲比较强的孩子,是领头羊的意思。当课堂氛围不是那么浓厚的时候,可以采取游戏或比赛的方式,以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上,一般会学习画图、艺术字、海报制作和幻灯片制作等,这时候可以选出几个孩子成为“烂玻璃”,通过竞争的方式,比比看谁的作品最优秀,这样有助于提高整个课堂的积极性,也能让孩子们更扎实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对于表现优秀的孩子,要及时给予表扬,以作示范作用。

(二)创造出“烂玻璃”

针对一些经常犯错误的孩子,或者课堂表现不好的孩子,可以给他一定的职务,如队长,负责本队同学的纪律管理工作。这样由于受到同学的监督,他会不自觉的约束自己,以达到完全改正的目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一直都是很有道理,孩子需要鼓励,对于孩子来说,老师的笑脸永远比怒脸美。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3]。

结论:总之,“破窗理论”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与指导作用。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放过一个小错,补好每一扇将破或已破损的窗户,这样我们才可能会拥有一扇扇明亮的窗户,才能优化育人环境,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氛围;同时反向利用“破窗理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每一个表扬学生的机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效仿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资本管理论文 下一篇: 网站制作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