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前教育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1:08

大学学前教育论文

大学学前教育论文篇(1)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择业信心。

根据调查,对本专业日后发展充满信心17%,信心不足35%,没有信心37%不知道没有考虑过11%;当问及“就业前景看法时”,有8%感到“乐观,很有信心”,16%感到“比较乐观,有信心”,56%“感到迷茫,没有信心,5%“没想过,没信心”,15%感到“心灰意冷,毫无信心”;当问及“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程度是否满意?”大部分学生认为一般,对于“是否对自己今后择业充满信心”大部分学生给予了否定。综上可见,目前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问题。其原因在于整体就业形势比较困难,且本专业学生对专业领域内就业形势认识不够,专业信赖度较低。

(二)择业意向。

就毕业后打算方面,58.4%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26.4%的学生选择“继续学习”,7.6%的学生选择“考公务员”,5.7%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1.9%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这说明直接就业和继续学习是本专业“90”后学生毕业后主要选择,且对自己未来发展有考虑、有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正在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思想。就工作类型选择方面,选“普遍稳定工作”的占43%,选“舒适安逸工作”的占37%,选择“有挑战性工作”的占5%,选择“挖掘自我潜力工作”的占4%,“其他”为11%。由此可见,本专业“90后”大学生择业心理比较安逸,挑战心理较差。在择业单位上,首选“除幼儿园以外的企事业单位”,56%;其次选择“早教机构”的有15%,10%选“幼儿园(公办)”,1%选“幼儿园(民办)”。在问及“如果应聘不到专业对口的职位你能否接受?”,大部分学生表示接受,说明本专业学生并非对教育事业没有信心,而是对幼儿事业没有信心,因此,幼儿事业需进一步提高社会认知力。在工作培训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无所谓,可见“90后”学生对工作后应注意问题不知所措,且对工作单位了解不够。在对“择业前最关心问题”调查中,6%选择“了解应聘单位”,66%选择“专业知识是否符合”,28%选择“资格证书是否有用”。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在求职前,对用人单位并不了解。总之,“90后”大学生追求安逸稳定生活,对本专业没有信心且对工作后应注意问题不知所措,但对自己未来有规划。

(三)意向择业地。

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回生源地;大部分毕业生愿意留在学校所在地。由此可见,现在大学生的安逸性强,独立闯世界能力较低。在工作地选择上,11%选择“直辖市”,13%选择“省会城市”,16%选择“中小城市”,32%选择“城镇”,28%选择“农村”。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大部分大学生愿意去基层服务,但从来源地来看又存在差异性。“择业地点选择依据”方面大部分以薪金为主,且大多数会因感情或家庭影响更改就业地,由此说明以女生为主的“90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择业地依赖程度较深,追求安逸生活环境。

(四)求职途径。

在就业渠道选择方面,“自己找”占47%,“家里帮着找”占7%,“依靠学校推荐”占9%,“自主创业”占37%,说明大多数“90后”学生自食其力,且自主创业想法逐渐提高。在希望学校提供的指导服务方面,大部分学生要求提供“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和“就业信息”,这说明“90后”大学生实践能力不高,且职业技能较低,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

(五)工作待遇。

在“期望得到的薪酬待遇是多少”,选择“1000-2000”占48%,“2000-3000”占32%,9%选择“3000以上”。在目前经济社会中,择业还是以薪金为准,且部分“90后”学生在目前经济形势下对月薪的期望比较高,不能很好地根据社会现状和自身条件理性定位。

大学学前教育论文篇(2)

学前教育理论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三方面:主体、客体以及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方式方法与手段。主体指的是那些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而处于学前教育年龄阶段的适龄学童,自不必说,甚至连学前教育的规律都可称之为客体。那研究最多的当属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方式方法手段了。在何时何地设计什么课程,才能更好的作用于客体,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让客体更好的成长呢?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于慧慧、王中华以宏观的大视角解读了国内学前教育理论中的具体内容,坚持科学发展观,注意均衡发展,恰当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充分利用和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是实现国内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3]。而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杨宁的《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中的动作和运动问题—四论进化、发展和儿童早期教育》与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张往颖、张世锋的《英国开展儿童户外游戏的理论与实践》两文中,则是以微观的小视角具体分析了国内学前教育理论中对儿童教育的内容,杨宁认为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不仅是其智力发展的重要指标,更是发展的普遍特征;除了对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方式方法的研究外,也有研究学前教育理论中客体的文章,例如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的张利洪、李静在探讨了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要回答学前教育学研究什么的问题。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经历了“规律说—现象说—现象及规律说—综合说”的转变过程。他们认为从科学哲学、教育学与学前教育学的关系来看,把学前教育问题定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比较适宜的。

1.2国内学前教育理论价值取向研究

所谓价值取向,是每一个主体对一件事物的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在学前教育理论上各位学者也是如此。有学者认为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有其独立存在的必然性,这一必然性源自学前教育的独立价值,即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不依附于其他层次和类型的教育而独立存在的价值。田涛与吴定初指出,国内当前学前教育实践中存在若干独立价值失落的现象,如超前的教育与强化训练,误读了基础,因而必须加强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也必须强化学前教育政策与制度的保障,来促使其独立价值的回归。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的朱家雄则更加准确的指出自己在学前教育理论中的价值取向,认为当前国内的学前教育应该由科学主义走向生态,科学主义取向的儿童发展理论是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基础,但如果陷于对科学主义的崇拜,将无法解释和适应学前教育的复杂性。康建琴与李志宇则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现阶段国内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层面在价值取向上冲突的原因,融合的方法。理论工作者不仅是理论的介绍者,更应该是理论的创造者、生成者;实践工作者不仅仅是理论的践行者,更应该是行动的研究者;管理工作者不仅仅是政策的传话者,更应该是政策的研究者、理论的解释者、地方课程建构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1.3国内学前教育理论评价标准研究

教育乃是国民的教育,是一种公益性的活动,因此公平性成为了教育的根本属性。在探讨教育公平这个话题上,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什么是教育公共,相对公平与绝对公平的区别与联系,如何实现教育公平,这些都是教育的评价标准上的问题,学前教育也是如此,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的基本价值诉求。蔡东霞认为质量话语曾长期在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中占重要地位,对国内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近年来人们对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评估提出了多方面质疑,认识到忽视差异、去背景性和去情景性的质量标准不仅不利于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更会使实践因盲目追求统一的质量指标而造成学前教育的不公平。学前教育应寻求建立更具适应性和包容性的质量评估体系,以最终实现学前教育领域的实质公平。总之,我们需要加以强调与权衡现阶段国内学前教育理论中质量与公平的问题,要坚固学前教育中的公平与质量,不只是为每一个儿童提供优质的、科学的、统一的环境,还必须努力的根据每个儿童的差异提供合适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有关学前教育公平的评价标准体系,来保证公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大学学前教育论文篇(3)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1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1年6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朱家雄(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周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霍力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顾荣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学前教育系)、蔡迎旗(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系)、郑健成(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周世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1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原则上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两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1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论文同时以电子文档方式发送至,请在主题栏标明“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字样。

七、评选和奖励

1.将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1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省略”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省略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大学学前教育论文篇(4)

二、主办单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幼儿教师教育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7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7年7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郭力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蔡迎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晓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张博(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鄢超云(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贺永琴(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郑健成(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王彩凤(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7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严格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严格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7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将参评论文的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 。

4.子邮件格式要求:邮件主题请写:学校+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名请写: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全文宋体、小四号、两端对齐、1.5倍行距。在发送电子文档前,请删除论文中的学校名称和导师姓名,以及页眉、页脚及致谢页中有可能涉及学校、导师、作者本人的相关信息。

七、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7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大学学前教育论文篇(5)

研究学前教育理论并将这些理论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是一项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理论在国外,从古希腊时期就有所提及,分为斯巴达教育理论以及雅典幼儿理论,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所差异,但同属于奴隶制下的学前教育理论。进入近现代以来,西方的学前教育理论经历了夸美纽斯的教育观、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以及福禄贝尔教育理论,对于现代的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现代以来,西方的学前教育观受到门台所里教育观的影响较大,更加重视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在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从先秦时期就有所提及,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的学前教育思想也开始逐渐传入我国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还属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教育观。

一、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途径

在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主要是按照古希腊时期-近代-现代的发展脉络来发展的。在古希腊时期已经兴起学前教育理论,主要是斯巴达教育理论以及雅典幼儿理论,两者的教育目的以及具体的表现形式均有明显的差异。斯巴达幼儿教育主要提倡在七岁以内的儿童需要重视家庭环境,主张在家庭内进行培养,由于斯巴达本人比较崇尚武力,因此该教学理论比较重视培养儿童的体制素质。而雅典的幼儿教育理论比较多元,不仅重视儿童的体制素质还非常重视他们的文化知识,因此相较于斯巴达教育理论来说,雅典幼儿教学理论更加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为以后西方的教育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代以来,出现了更多新潮的教育思想,其中著名的就是夸美纽斯、卢梭以及福禄贝尔的教育观,这三者教育理论奠定了西方社会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根本。首先是夸美纽斯的教育观较为重视教学的彻底性,同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循序渐进,重视儿童的感官发展,还为儿童编写了百科全书,强调儿童的德行培养和智力能动作用。卢梭更加强调教育方式的针对性,将人类的教育发展分为婴儿期、学前期、成长期以及成人期,在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不同的教育理论以及教学方法,同时需要遵循儿童的自然规律,并培养他们的多样能力。

进入现代以来,西方的教育理论又开始转变,以蒙台梭利为代表,重视培养儿童的数学教育、感觉教育、语言教育以及文化科学教育,还更加重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帮助儿童形成更加缱绻的人格,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保障。

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尽管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没有较为明晰的发展脉络,在现代的学前教育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陶行知的教学和一的思想,主张教师的重要性。

二、学前教育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问题

由于我国的历史比较悠久,各阶段的制度都不尽相同,所更迭的速度也比较快,基于此背景下,学前教育理论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先秦时期,社会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前教育的教育,随着封建王朝的建立,儿童的学前教育理论已经逐步沦为统治者的工具,不利于儿童的茁壮成长,同时小农经济的大背景下也会导致儿童的身心容易受到摧残。文化革命时期,学前教育理论也开始停滞不前,对其的发展造成了重创,使得儿童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三观。

(二)外国思想的冲击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急剧转变,市场经济时代来临,进而也就影响了我国的对外政策,开始从封闭的经济逐步开放,开始重视国际贸易以及国际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会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会使得中外两种源自不同背景的思想出现激烈的碰撞,在吸收外国优秀思想的同时,也会吸收更多的糟粕,进而学前教育理论也出现弊端,受到一定的冲击,致使儿童出现利己主义与享乐主义。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促进古今文化的相互融合

首先在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蓬勃发展,能够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促进儿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融合国际眼光,培養更多有理想、有思想的青少年儿童。

(二)重视对外国文化的条件性借鉴

大学学前教育论文篇(6)

一、建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儿童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依据

儿童文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儿童文学是幼儿园的所有教学环节之中最重要的内容或教学资源,在幼儿园的五大学科领域中语言、常识、计算、美术、音乐等课程乃至游戏中,都涉及大量的儿童文学内容,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教学的思想理念及教学方法的探究就显得尤其重要,它们事关未来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以及日后从事幼教事业的能力和水平。

至今,在中国高等师院校中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一直是参照中文专业的教学模式设置的。现有的儿童文学教学体系都是沿袭中文专业体系而来,而忽视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目前儿童文学教学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重理论研究,轻教学研究;二是重学科理论,轻专业特色。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学生实践技能等都与中文专业有所区别,显然,中文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体系及模式不能真正适合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更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现在所有儿童文学教学中,由于缺乏对高师院校儿童文学教学的研究与探讨,因此高师院校儿童文学教学改革的步子是极其缓慢的。[1](P.18)故而建构一个具有“适用性”和“实效性”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儿童文学教学模式非常必要。

“师范院校儿童文学课程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双重的教学任务:既要提高学生儿童文学综合素质,又要培养学生对文学学习的转化运用能力。”[2](P.20)从专业发展角度,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向,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前教育与职后实践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就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素质而言,未来的幼儿园教师需要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不泯的童心和爱心,以及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独特的感悟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讲述创编以及表演能力等。

《现代教学论》中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是:“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它以简化的形式稳定地表现出来”。[3](P.108)我们建构的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模式为:“史论析理――名作读赏――创编表演――教研训练”,这一模式完全是依据云南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王昆建教授的儿童文学教学方法的“两个统一”和“两个侧重”而建构的。所谓“两个统一”即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性教学与继承性教学相统一,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与传统性相统一。所谓“两个侧重”,即在理论学习中侧重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4](P.21-22)因此,该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这一新的尝试会为从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儿童文学教学的同仁们,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或材料,也将使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素养以及儿童文学实践能力有所提高。该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当前国内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儿童文学的教学研究趋势,完全符合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能够缩短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职前、职后的距离,有利于他们毕业后高质量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儿童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

“史论析理――名作读赏――创编表演――教研训练”模式既继承了高师院校中文专业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儿童文学的“史论析理――名作读赏”部分的要求,又突出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特色的实践部分“创编表演――教研训练”部分。形成了从知识到技能,从学习到运用,从学院到幼儿园的完整教学体系,其强调了师范性,突出了学前教育的职业特色;强调了学科性,突出了专业特色;强调了文学性,突出了技能特色。既重视了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又提高了学生教学科研水平。

“史论析理”主要讲析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儿童文学中外发展史。“史”即儿童文学史,包括对儿童发展进程的详尽阐述及各阶段经典作品的评论。“论”即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包括本质论、文体论、创作论。[5](P.28)这一环节贯穿始终,但主要是在儿童文学教学的前几部分。必须通过儿童文学的教学,让学生把握中外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从而使儿童文学成为高师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6](P.75)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史”为经,以“论”为纬,侧重析理同时兼顾系统性。析理就是指要深刻理解具体的儿童文学理论,分析事例,找出规律;把事例概括出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个别到一般,从而深刻地掌握运用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达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可以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较好地把握作家作品的韵味和内涵,了解古今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及其规律。“史论析理”构成儿童文学教学的基本框架,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遵循教材的编排模式系统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能占有一定的理论并学会运用理论指导阅读,鉴赏,创编等实践。

“名作读赏”主要是指培养学生阅读感悟和体验鉴赏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能力,是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融注于理论教学中。在文学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文学,促使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体现在具体的实施中,则要求教师了解文学接受的规律,顾及学生引起性别、年龄等特点儿显示的接受特点和文学期待,使文学阅读适应于不同学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趋向、想象力发展程度和语言把握能力。”[7](P.11)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其中语言教育的目标有培养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同时语言教育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由此可见,成功的儿童文学教学,能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鉴赏能力,提高自身儿童文学素养,为日后从事幼儿园教学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以及对儿童进行文学熏陶和阅读指导做好必要的准备。

“创编表演”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儿童文学的创作编写以及当众表演的能力,这是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阅读赏析的基础上提高儿童文学的创新实践能力。创编表演能力的培养使得儿童文学教学贴近儿童本位,使教学具有文学和职业培养的针对性和儿童性,更能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儿童文学的兴趣和动力,在这一教学实践活动中,体现了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和职业能力,体现了儿童文学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很好地实现了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这一环节有别于高师院校的中文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的能力培养,在中文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能力培养中,更加强调创编能力而不强调表演能力。而学前教育专业在儿歌儿童诗朗诵、故事讲述和儿童戏剧表演方面更突出了自身专业的特色和职业要求,同时在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面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整个编演过程中,同学们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教研训练”主要是指培养学生教学科研能力,在理论学习上登上一个新台阶。“教”是指学生们在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鉴赏水平后,不但能够自己阅读鉴赏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而且还能够引导儿童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儿童受到文学熏陶和语言教育。“研”就是指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既要培养学生对儿童文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和掌握,积累和读赏相当数量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儿童文学科学研究能力。把握儿童文学的自身美学特质和发展规律,了解国内外儿童文学的动态研究,并且能够根据所学专业深入了解儿童,描写儿童,教育儿童,研究其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如何运用儿童文学有效地积极地启蒙和熏陶儿童,在发展儿童的语言基础上,引导儿童热爱文学,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使其具备一定的儿童文学鉴赏指导和创作能力,更好地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

“史论析理――名作读赏――创编表演――教研训练”教学模式能够使学前教育本科专业。

学生充分掌握儿童文学理论,完成培养目标,具备以儿童文学理论鉴赏文本的能力、创编儿童文学常见文体的能力、表演儿童戏剧的能力,同时形成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在这一儿童文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中,以教师为主导,讲授与指导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读赏、讲述、创编、表演、教学、科研一体化,强化职业技能,全方位培养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素养及实践能力。课前:学生三分钟背诵儿歌、儿童诗或讲故事;课上:分组讨论,每堂课每小组必须提出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回答或探究一些实际问题;课后:利用网络读赏儿童文学作品和展示学生创编作品,撰写小论文。同时我们实行儿童文学教学培养思路“三结合”,即“学・教・研”结合――“读・写・演”结合――“学院・幼儿园”结合。这样就将儿童文学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课上课后,使儿童文学教学具有“专业性”、“文学性”、“适用性”、“实效性”的特点,达到了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又培养了学前教完全可以胜任未来幼儿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晓波.高师院校儿童文学教学现状与发展前景的思考[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2]王昆建,王娟.略论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定位[J].昆明学院学 报,2010,(2).

[3]赖志奎.现代教学论[M].浙江: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4]王昆建,王娟.略论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定位[J].昆明学院学 报,2010,(2).

大学学前教育论文篇(7)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是整个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自古就有,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从而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方向。因此,研究学前教育理论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未来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方向,从而提升和完善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现状

在古代的学前教育中,《周易》“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倡导重视早期教育。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家和一些先进的学前教育的理论和观点,如:蔡元培的“儿童公育”思想。后来,一些先进的学者如陶行知、陈鹤琴积极学习西方的教育观念,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开辟出了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大多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理论发展而来的,还存在诸多问题,发展现状并不乐观。

二、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方法论的问题。在学前教育界,还存在忽视或者轻视理论发展的这种情况。这种对理论的反感,对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事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一些学者认为研究学前教育就是研究幼儿园里的现实问题,这就忽视了幼儿园背后隐藏着的文化层面的研究,忽视了幼儿园背后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研究,也忽视了历史层面的研究,这种忽视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学科建设。2.古今的问题。认识“古”有利于认识“今”。我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有许多理论和思想对今天的学前教育也起到支持的作用,例如,《周易》《礼记》中的重视早期教育的思想。虽然传统文化为当今的学前教育带来了许多正面积极的因素,但也存在许多负面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儿童读经运动,当然不可否认里面也有很多好的东西,但从教育学角度来看,儿童读经运动所宣传的“记忆”理论和“填牛”理论,弘扬的只是传统教育学中的糟粕,儿童读经运动将儿童单纯看作文化传递或文化上传宗接代的工具,因而儿童成了传统文化祭坛上的牺牲品。3.中西的问题。受到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影响,我国的学前教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改变,但是在吸收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精华的同时,也吸收了一些糟粕,从而出现了许多不良的儿童教育思想,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观念也随即产生。4.发展方向的问题。儿童中心论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内核,作为现代教育基本立场的儿童中心主义,应该是难以撼动的。然而,有许多教育学者总想把儿童期缩短,将成人的知识经验硬装进去,儿童最终深受其害。儿童中心论的立场,是儿童教育思想现代化过程中的主线和基本立场,如同自然科学一样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接受这一立场,中国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就无法与人类的儿童教育思想宝库相对接,就无法从这一宝库中获得珍贵的思想资源。

三、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的未来发展建议

1.古今融合,古为今用。我国古代的学前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思想。如贾谊的“及早教育”、朱熹的“儿童教育是基础”、陶行知的“强调儿童早期教育的必要性”等。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和研究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同时,不能忘记我国古代优秀的教育家给我们留下的先进的文化和思想遗产。应当将古代的思想积极融合在现代的教育理论中,并将有利于我国儿童发展的理论加以运用,古今融合,古为今用。2.中外融合。当前,国外的学前教育理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的发展是比较先进和深入的,值得我国的学者学习和借鉴。因此,我们应该在综合和了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之下,联系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吸取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的时候,要避免照搬照抄、形式主义。应当将国外精华的部分与我国实际相对接,中外融合,形成本土化的学前教育。3.加强对学术研究的重视。我国学前教育在学术研究上是比较欠缺的,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于实践结果的研究。然而我们应该认清的是,只有理论和学术研究成熟和完善起来,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才能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相关学者尤其是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应当重视对理论的研究和学习,适当地将理论和实践积极衔接,从而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虽然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不足,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学前教育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将探索出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的学前教育理论。

作者:赖新丽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大学学前教育论文篇(8)

作者简介:孙文云(1979-),女,山东招远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陶红(1963-),女,吉林长春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共建项目“应用ABM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研究”(编号:GD14XJY20),主持人:陶红;广东基础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广东特色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编号:2015JJKGYJ003),主持人:陶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9-0090-07

昆士兰科技大学(简称QUT)又译作“昆士兰理工大学”、“昆科大”。1908年建校,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市区。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昆士兰科技大学是一所研究性大学,以“为真实世界的大学”(a university for the real world)为校训,在澳洲大学中排名前十,世界TOP 3%,学校的教学注重结合实际应用,这种教育特点使学校和昆士兰的业界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的研究和教育方向以符合就业市场的需求为主,学生经常参与业界的实际方案研讨。

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特色学院中,教育学院排名第二。教育学院的独特之处在于拥有大批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该学院的研究水平位居澳大利亚前10名,其课程被科学信息学院评价为“高质”。此外,该学院还被指定为2006年澳大利亚杰出教育学院(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发明基金会)。教育学院拥有超过5000名学生和200名教职工,其研究涉及教育、发展和社会心理学、艺术、健康、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等方面,授课范围包括幼儿、小学、中学和大学课程等。该院教师除了承担学院的专业教学与科研活动之外,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服务儿童和家庭。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情况[1]

昆士兰科技大学的教育学院,办学规模较小,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又是教育学院最小的专业,但是该专业办学有特色且办学质量较高。

从学分要求上看,学前教育专业学分比较高。要获得学士学位,要达到348-384个学分(每门课12个学分,亦即要修完29-32门课);如果学生想学得更多,最多不能超过要求学分60个学分(相当于5门课),并且要每门课平均分在4.0以上;如果学生还想进一步的学历学习或提升,则需要咨询老师以调整自己的课程方案。

从培养目标上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从业范围比较广。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通过安排丰富的实践经验活动,培养胜任儿童早期教育和保健机构、幼儿园以及学前班至三年级的小学等工作的师资[2]。首先,学生的从业对象年龄范围比较广,0至小学三年级;其次,就业面比较广,无论是早教机构还是保健机构,甚至幼儿园至小学三年都可以。这样便于学生有更多择业的可能性。

从师资力量看,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由人文通识课程(CRB)、专业理论课程(EAB)、专业实践课程(EDB)、教育通识课程(LCB)以及自选课程四部分组成,其中人文通识课程和教育通识课程由教育系、健康学院、创意工程系、科学技术系等承担,全校各系的师资资源共享,整合全校的师资力量。其中,担任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的学前教育系共有教师23人,包括全职19人,兼职4人;教授4人,副教授4人,兼职教授4人,高级讲师5人,讲师5人,课程协调员1人;除此之外,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既符合澳大利亚专业教学标准,也符合幼儿教师资格标准。由此可见,师资力量的强不仅体现在职称上,更体现在专业资格上。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是优质的,受重视,师资力量比较强。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3]

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由五部分组成,即人文通识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以及自选课程。人文通识课程主要讲授的是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专业理论课程主要讲授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素养;专业实践课程是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特色课程,包括实习在内,每一门课都是在讲授理论的基础上会安排10-20天专业实践活动,旨在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教育通识课程主要讲授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自选课程主要是在指定的选修科目中选2门,更多涉及到时教育通识课程。五个模块的学分分布,重点是突出专业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在课程性质上,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课占绝对的比例(见表1)。

表1的课程模块中,任何模块的课程,每门课均为12个学分。即使是根据程度和级别不同连开几个学期的课程,也算不同的课,并按照每门课12个学分的标准来计算学分。课程的具体安排不仅仅是按照模块进行划分,而是统筹考虑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合理排课。通常在课程方案中会备注这门课相当于(equivalents)哪门课,或是哪门课的先决必要条件(pre-requisites),要先开,或者是哪门课的非必要条件(anti-requisites)。

专业理论课程所占学分比例为46.88%,是比例最多的模块。主要包括15门课程,并且都是必修课。这些课程主要包括学前教育理论类、教法类。例如,全纳教育、幼儿教育、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关系以及领导与管理幼儿教育等理论课,还有健康教育、科学教育、英语教育、数学教育等教法类课程。

专业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为28.39%,仅次于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中共包含9门课,这其中也包含实习和见习。9门课中1门除外,其余8门课程均安排有10-20天不等的实践天数,总共为115天。专业实践课每个学期都会开设1门,但是大一的第一个学期安排的《ICT(信息、通讯、技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课不用外出实践,其余学期都安排一门,并且均要去学校指定的单位进行实践活动,大四的第二学期基本以实践为主,仅《跨步或建立衔接》和《实习》两门课就安排了40天实践活动;其中还要特别提出的是,开设有专门的幼儿教育专业实践和教学法课,并去指定单位进行专项实践。昆士兰科技大学能够把教学与实际应用联系的这么好,与专业实践课程的安排是分不开的(见表2)。

人文通识课程和教育通识课程各3门课,共占学分比例是18.76%。这体现了昆士兰科技大学以专业为龙头,辅以恰当的通识教育,综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

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具备四个方面的特点,其体现了昆士兰科技大学“为了真实的世界的大学”的校训,关注“真实世界”中每位学生的专业发展。

(一)夯实专业能力的专业的课程体系

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由人文通识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教育通识课程以及自选课程(也是教育通识课程方面的选修)五个模块构成,五大模块分别占9.38%、46.88%、28.39%、9.38%和6.25%(见表1)。通常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多会更关注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对大学专业课程设置中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分布一直存在困惑,即培养“通才”还是“专才”?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块比例分布来看,其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扎实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模块设置中通识模块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尤其突出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专业教学素养,强调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要具备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吻合了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

相较国内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的问题恰恰是他们的优势与特点,以国内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人文通识课程设置情况而言,我们选取在国内师范院校中办学水平高、学前教育专业颇具优势的华东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之对比。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与国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文通识课程与教育通识课程开设门数少,所占学分比例为18.76%。虽然也是限定的人文通识课程,但是也仅有3门而已(共12学分,占总学分的9.38%),例如《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研究1:历史与公民》、《人文课程研究1:地理和公民》与《教学技术》,虽然仅仅是3门,但是真正具有通识性,这种通识又与专业具有内在的联系性,为后续的教育通识课程提供更为广阔的历史和地理的视角。不仅如此,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还有限定的教育通识课程,也包括3门(共12学分,占总学分的9.38%),例如《教育与社会》、《全纳教育:服务学习》、《文化研究2:原住民教育》。第二,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并且穿插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昆士兰科技大学的通识课程不是集中在大一、大二完成,而是依据专业课程开设的需要,适时的安排通识课程,辅助学生的专业学习,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文课程相当于我们的公共基础课,3门人文通识,占总学分的9.38%。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共有46个学分(占总学分的29%),具体包括《体育》(4学分)、《英语》(12学分)、《军事理论》(含军训2学分)、《就业指导》(1学分)、《计算机》(5学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二)》(6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学分),另有指定选修1门2学分,任意选修3门6学分,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类总共13门,很多公共基础课要连开几个学期,如果按照开课一次算一门,公共基础课总共是22门[4]。就全国范围而言,各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大同小异,并且大部分都是国家规定开设的。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共74个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47%,涵盖了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课程占总学分的46.88%,专业实践课的28.39%,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所占总学分的比例为75.27%,四分之三的课程都是专业课程,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视程度。

显然,昆士兰科技大学在学前教育专业方面比国内大学更重视专业课程。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形成了以专业引领的综合课程体系。其不但突出专业性,还重视课程体系中各个模块课程间的内在的联系。因此,其课程体系能够促进和发展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素养、学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按照这样的课程体系实施教学,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二)凸显学科领域幼儿教育理念的专业综合课程

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虽然以专业课程为主体,其专业课程设置的门类并不多,与国内的五大领域(健康、科学、语言、社会和艺术)教育基本一致。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大学四年,其为学生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幼儿英语读写和表达》、《当代幼儿和视角比较》、《艺术课程学习1:视觉和媒体艺术》、《幼儿健康、安全和健康运动教育》、《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幼儿科学教育》、《幼儿数学教育》、《幼儿艺术课程学习2:表演艺术》、《幼儿的全纳教育和早期干预》、《幼儿的领导与管理》、《幼儿艺术课程3:社区艺术》10个门类的课程。其中《幼儿数学教育》开设2个学期,《幼儿英语读写与表达》开设3个学期,其余均开设1个学期。

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实践课程中包括:《ICT(信息、通讯、技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评估》、《幼儿教育专业实践和教学法》等。

总之,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贯彻国家幼儿教育宗旨(全纳教育)的基础上,遵循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重视学科领域教育(语言、健康、科学、数学、艺术),运用幼儿教育的教学法,强化对幼儿的领导与管理,重视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评估方法,因此其专业课程融合在学前教育的专业领域内,而不是单独列多门课程,确保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国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通常学科门类多,分化比较细致。以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其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专业课程包括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三部分。其中核心课程包括《儿童发展》、《幼儿园游戏》、《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儿童早期语言教育与初小语文教学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儿童早期数学启蒙与初小数学教学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儿童发展理论》、《幼儿保育学》和《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共14门课程;拓展课程分成艺术素养类、幼儿园基础类、婴儿教养类、幼儿英语类、儿童传媒类五个模块课程(具体参见表3)[4];实践课程包括《音乐》、《美术》、《琴法》、《舞蹈》、《弹唱基础》以及《毕业论文》(见表3)。

对比昆士兰科技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两所高校对学科领域都非常重视,都开设了幼儿的学科领域课程,国内的学科领域课程比昆士兰科技大学多开设了社会领域,将数学领域纳入到科学领域当中。两所高校最大的不同体现在专业课程设置的门类上,昆士兰科技大学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课程的综合性,例如,昆士兰科技大学开设了艺术类的课程,没有单独开设艺术领域的教育课程,将艺术教学法融入具体的艺术课程之中。国内学前教育专业种类繁多的课程是否可以重新分类,将同一门类的课程融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性的课程,值得借鉴。

(三)强化教学实践能力的专业实践课程

昆士兰科技大学是一所应用性大学,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其学前教育专业,将专业实践课程单独作为一个系列,但专业实践课程依然属于专业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情况(见表2)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实践时间较长,4年学习期间实践时间23周,共115天;第二,实践时间具有持续性,平均每个学期都有10-20天的实践时间;第三,每个学期有不同的专项实践,将相关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第四,教育实习是建立在专项实践的基础上开展的,教育实习的时间20天。其实践与具体的学科相联系,且重在平时,强调理论的应用性。

目前国内的学前教育专业则将理论和实践课全部归于专业课程模块。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专门列出一块实践课程,包括琴法(2学分)、美术(2学分)、舞蹈(2学分)以及弹唱基础(1学分)共162个学时,相当于20天的实践;此外在教师教育课程中还设有教育实践和技能课程,包括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18学时)、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8学时)、幼儿园教育见习(分散4天)、幼儿园教育见习(集中3周)、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1学分)、微格教学(1学分)、教育实习(20周)。毋容置疑,华东师范大学作为国内211大学,其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属国内一流的,与国内其它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相比,其实践课程设置已经非常多了,并且也关注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对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亦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注重儿童艺术教育的艺术综合课程

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综合课程的设置,是其课程设置中的又一重要特色。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视觉艺术与媒体》、《儿童艺术课程:表演艺术》以及《社区艺术》三门课程。这三门艺术课程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具有实操性,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单是艺术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艺术表演来展现综合艺术能力;第二,具有综合性,通过其课程方案发现艺术课程的内容不仅是艺术概念和理论,还包括基本的艺术实践活动,通过三门艺术课程系统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艺术教育能力;第三,具有内在联系性,整个课程设置具有内在联系性,相关领域的课程也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三门艺术课程,首先是从视觉入手,然后是表演(表演是综合艺术形式),最后是社区艺术(艺术只有在生活中才具有生命力),从不同的角度来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以及艺术教育能力。

国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专业实践课程中,开设重点以艺术技能训练课程为主。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在专业实践课程中,绝大部分是《琴法》、《舞蹈》、《美术》以及《弹唱基础》等艺术技能课程,《弹唱基础》课程仅开设一个学期,其余开设两个学期,共7学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两门艺术教学法课,各开设两个学期,共4学分。

国内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虽然艺术课程设置门类多样,艺术技能训练课程学分比重很高,但是学习效果不理想。由于艺术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高,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在大学以前很少接受艺术教育,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设置对国内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没有设置像国内高校那么多艺术技能训练课,而是通过开设艺术综合课程来实现教学目标,效果却很好。昆士兰科技大学教师教育国际项目协调员梅琳达.尼姆(Melinda. Nimmo)如是说:第一,澳大利亚幼儿园未开设像中国这样的艺术课,因为澳大利亚的幼儿园不像中国的幼儿园会有“上课”这么一个概念,所以昆士兰科技大学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带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进行活动,也许会涉及艺术表演等内容,但不是国内所谓的艺术课,他们可能就是简单的角色表演;第二,澳大利亚的学生在大学以前的求学生涯中(小学、初中、高中)已经学过艺术课,如果个人感兴趣的话,会进行专门的艺术学习,并培养自己的艺术专长,这样就无需在大学再开设艺术技能训练课。因此,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会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儿童艺术综合类课程,重视综合性的艺术感受与艺术表现能力,不会像国内仅仅是艺术技能训练课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值得学习和借鉴,尤其是专业课程实践和艺术课程的设置,对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Faculty of education[EB/OL](2015-11-04)https://qut.edu.au/education/about/about-the-faculty.

大学学前教育论文篇(9)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教育爱的含义:教育爱是发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一种自然的普遍的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的爱,这种爱的发生是无条件的。由于幼儿目前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教师,所以教育爱又含有母爱的成分,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依恋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儿教师以母亲的博大的母爱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儿。教育爱要源于母爱,但又区别于母爱。它需要教师理智地去爱,而非溺爱。教育爱更是一种无功利性地、恒常地爱。

研究的意义:

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它是一种自觉的、真诚的、无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教育爱正是这些品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精神。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尤其是现代教育,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教育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师没有教育爱,那么她就不会去热爱教育事业,也就不会去爱儿童,教师和儿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儿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所以说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基础。学前教育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教育爱,那么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就会失去灵魂,队伍建设就会失去活力,也就无从谈论教育改革了。这关乎儿童的未来,甚至是国家的将来。所以说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幼儿教师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毕业班学生有一定的关联。

当前幼儿园中还存在一些幼儿教师体罚幼儿,精神责罚,忽视儿童需要等现象。曾报道过一些案例,浮现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幼儿不听话,老师剪断指》一6岁幼儿由于不听老师的话被老师剪下左手食指。《老师体罚出新招,竟逼学生吞苍蝇》。如此体罚学生,正表明她(他)们缺乏教育爱观念,或者有的幼儿教师歪曲了对教育爱的理解。而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他们打学生或者罚学生是出于爱,正所谓的爱之深才恨之切,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是自欺欺人啊。只有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才能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马上就面临毕业,接下来就要从事和幼儿教育有关的工作,能否做一个称职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备当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爱!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对改进学前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提供借鉴。

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问题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今天是不容忽视和冷落的。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肩负的是教育幼儿的重任,对他(她)们进行角色塑造,确立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能够使他们理解自己的专业目标和对未来自己要从事的职业的定位。如果教师缺乏教育爱,那么她就不能真正理解教育,也就不能真正热爱儿童。大学教师用自己的教育爱思想来感化和传输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或者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素养有关的课程,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的培养。

目前国内对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爱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相比国外,我们做的还有很多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XX年度细分产业研究报告产业报告调研报告20XX年报告行业报告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国历史上对教育爱虽然有过提及,解放后虽然斯霞有过这方面的探讨,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总结之上,并未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有许多学者都开始关注教育爱问题,也作过一些研究,但大多都还是停留在经验和理论上,未能在实践和理论上作系统的研究。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采用多种方式: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手段来做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为教育者特别是即将面临毕业要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儿童的新视角。

在研究的过程中,会通过和毕业班的学生,包括学前教育本科生、五年一贯制毕业生、高职毕业的谈话,和发问卷请她们填写,这也是一种让她们认识教育爱的重要性的途径,也会使她们从新的角度和用新的眼光看待教师的职业情感,以新的眼光去认识儿童。

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昆体良已明确认识到并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指出:最要紧的是要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亲密友谊,使他的教学工作不是出于完成任务,而是出于对学生的热爱。

①裴斯泰洛齐不仅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以身作则,充分体现了教育爱的精神。阿图尔布律迈尔指出:在裴斯泰洛齐身上散发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爱。

②正是这种使所有人感动的炽热的爱促使他在逆境中奋起,百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以实践其教育理念。昆体良、裴斯泰洛齐只是初步阐述了教育爱的一些思想,却没有对教育爱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教育爱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要到后来学者了。凯兴斯坦纳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认为爱并不与教育相矛盾,而是教育所必需的。其次,他认为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他指出:凡不能为爱他人而活着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③再次,他将教育爱视为一些特质。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教育爱的内涵有巨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最后,他已触及到了教育爱的本质问题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文章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出自http://gkstk.com/article/wk-4492858292651.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他在将教育爱视为一种情感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这种观念所蕴涵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即有可能会出现好心办坏事或称毒害性教育的现象。他在强调教育者必须具备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的同时,也强调教育者必须成功地实践这种爱的能力。凯兴斯坦纳关于教育爱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触及影响了与其同时代及后来的学者的研究。这些学者经过深入研究,最终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斯普朗格明确认识到并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斯普朗格是最提倡教育爱的人,并对教育爱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教育的根,他认为,人类最伟大的力量是爱。

④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教师帮助学生价值可能性的实现,即帮助其成为他自己。最后,他讨论了教育爱的特征。他认为教育爱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即消极方面与积极方面:①消极方面:不籍爱以图发生作用。②积极方面:并不意图促进别人的个别价值倾向,而是针对别人心灵的整个价值能力,使他所有的价值倾向发展。

⑤斯普朗格对于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关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探讨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并促进了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Goldstein从实践层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她分析了关于教育爱的研究如此贫乏的原因。

人们认为,教育爱太明显了,以至于无需研究。

人们认为,教育爱太复杂了,以至于无法研究。

这有其历史渊源。早在20世纪初期,儿童教师渴望被人视为专家。虽然照顾与爱(caringandlove)非常好,但它们并不象科学知识那样令人印象深刻(impressive)。因此,爱的研究被忽视了。其次,她非常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她以爱的三角理论(thetriangulartheoryoflove)

二国内研究:

我国向来提倡尊师爱幼。但历史上对教育爱的研究可以说是匮乏的。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已经认识到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但都未能引起教育者对教育爱的重视。解放后,斯霞总结自身教育经验和体会对教育爱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她指出:热爱教育工作,必须热爱学生,这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当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⑦她同时认为教育爱体现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之中。斯霞对教育爱的探索主要还是停留在对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未能在理论上对教育爱进行深入地探讨,也未从实践上去加以研究。这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她提出的母爱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在当时却受到了批判。目前,教育爱正开始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重视。说明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教育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一些人也在这方面做了探讨,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关于教育爱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台湾学者邓石岩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提出:爱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沃土在家庭和学校里,爱几乎是教育的全部教材。有了爱,环境再困苦,孩子还是会健全的成长;失去爱,即使是富裕的境遇,幼小的心灵仍不免枯萎。所以我说爱就是教育的力量⑧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帮助儿童真正成为他自己。他提出:帮助学生依其根性发展成他自己,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教师的爱表现在慧眼识英雄上,看出每一个孩子的特质,予以启发、教导和训练......⑨再次,他认为教育爱是无条件的。他说:爱是一种帮助学生成长的能力。它的特质是给予,所以爱是没有条件的。当教师的心被条件化时,就很难施展有能力或有启发性的爱。⑩邓石岩主要是从活动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爱的内涵。他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把握教育爱的内涵

WiseMedia

总结: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育爱思想主要研究的文献查阅,我们不难发现:首先,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是逐步深入和发展的。其次,人们对教育爱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再次,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具有局限性,即受限于他们对爱的认识程度。最后,在教育爱的研究方面,我们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缺乏系统的研究,而国外已领先我们很大一截。

研究方法:

访谈法:通过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她(他)们教育爱观念现状。2问卷调查法:自己设计问卷,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得出他(她)们的教育爱观念。3文献#from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来自学优网http://gkstk.com/end#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

进度安排:

年6月272015年9月:毕业论文选题;2、2015年9月2015年12月20: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3、2015年12月底2015年3月底前: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框架:

第一章:教育爱的涵义和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章: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幼儿教师对教育爱的缺失第三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分析第四章:如何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师德(尤其是教育爱)

参考文献:

[1]、[古罗马]昆体良著,任钟印选译:《昆体良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阿布律迈尔主编,尹德新组译,杜文棠审校:《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一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第67页。

[3]、[德]乔治凯兴斯坦纳著,郑惠卿译:《凯兴斯坦纳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4]、EduardSpranger著,查岱山,余文堂译,孙志文主编:《人的条件》,(台)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2年版,第11页。

[5]、[台]王文俊:《人文主义与教育》,(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72年版,第335页。

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院(系):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题目:解析张爱玲小说的恐怖电影式镜头

指导教师:

xx年xx月xx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1。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院、系审查后生效;

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1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不能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1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如2015年4月26日或2015-04-26。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注标准要参照《韩山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标准》(韩教字[2015]53号)执行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年2月2015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年3月2015年4月:论文修改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

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2015年12月第1版。

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

WiseMedia

广州:花城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吴战垒,《电影欣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陈卫平,《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

学术论文:

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第5卷第4期第51页。

李祥伟《丑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学术论坛,2015年第6期第140页。

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报,2015年第4期第38页。

张江元《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4期,第54页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屈雅红《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6期,第33页。

何文茜《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02期,第39页。

何蓓《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0卷第4期第40页。

申载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9卷第5期第12页。

吴晓,封玉屏《电影与张爱玲的散文写作》浙江社会科学报,2015年第1期第204页。

《恐怖情节心理分析》

《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陈文珊《女性、月亮、鬼气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院(系)审查意见

院系(公章):

年月日

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三)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WiseMedia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WiseMedia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总述

大学学前教育论文篇(10)

儿童文学课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学课程之一。儿童文学课程是学前教育所有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内容,因此学前教育儿童文学课的教学思想及其教学策略的探究显得特别重要,直接影响着未来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和胜任未来教育任务的质量。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儿童文学课程时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学习,探索高效的教学策略,为之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一、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意义

儿童文学课是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课程之一。学前教育系统中幼儿教学语言、常识、计算、美术、音乐等五大教学领域中都蕴含着许多儿童文学知识,认真学好儿童文学课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基础,关系到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及其日后的教育水平和质量。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一直将儿童文学教学以中文专业的教学模式来设置,实际的儿童文学教学体系是承袭中文体系教学模式而来,极大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的专业特色及其特魅力。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大多要走上素质教育前线岗位的教师职位,他们的整体素质也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儿童文学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的课程,是儿童接受新事物的教科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树立儿童的文学意识,有利于今后儿童知识的培养以及儿童人格的健全等。同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对象是以低龄幼儿园儿童为主,这一时期的儿童心智发展尚未完善,认知能力较差,作为他们的直接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认识到幼儿文学的重要性,积极地学习儿童文学课,以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来督促幼儿的心智发展,顺应儿童的发展天性,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上要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学习,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于能够胜任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满足学前教育要求。

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

儿童文学课是以儿童的视觉为立足,关注幼儿生理以及心理特征的教科书,拥有很强的文学性及可读性,有利于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课程,对学生今后的教育任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文学课上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积极的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及其教学水平。然而,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技能培养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同时也对今后儿童的发展产生了间接的不良影响。首先,教学模式相对落后。在展开儿童文学课教学时,部分教师依然没有创新教学模式,持续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你听我说”的教学方法早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实际教学,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听课效率不高,参与热情低下,外加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机会不多,使得整个课堂氛围非常压抑、无所谓,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对学生儿童文学课教学技能的培养;其次,实践教学力度有限。儿童文学课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较高,学生必须掌握好理论知识,还必须懂得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学前教育中,但是现今的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严重脱节,教学中没有作出明确的教学目标,也缺乏对儿童文学课上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相关要求,使得学生的真正实践机会较少,很多学生只能“纸上谈兵”对知识的理解只局限在理论知识上,学生教学技能得不到提高;最后,考核方式不合理。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检验教学质量,进而对教学进行有效的整改。但是,考核的不合理却也是制约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重要问题。当前儿童文学课的考核方式都以考试形式来完成,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只注重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而学生教学技能并不是通过卷面考试就可评估出来的,这样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技能的考核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高低得不到体现,考核内容不够全面。

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对策思考

(一)夯实学生儿童文学课程理论基础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儿童文学课学习过程中,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提高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儿童文学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有效的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技能,做到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合格要求。面对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教学现状,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性的改革教学方式,儿童文学课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理论基础的学习,体现出职业教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夯实学生儿童文学课理论基础与强化学生教学技能联系并重。儿童文学课的理论知识主要以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为基点,需要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又要可以指导实践教学。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整合教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想融合”作为课程教学手段,对儿童文学基本理论进行教学过程中并结合理论指导学生的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加强学生校内儿童文学实践能力培训

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需要加强学生校内的儿童文学实践能力训练。儿童文学课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在对儿童文学的各种实践及其模拟训练中,把培养学生教学技能列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教学实践并重,并加强学生的实际训练强度,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训练,教学能力及其教学思维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例如,根据儿童文学课程中文学作品的不同特点和表达形式,对学生也应采取不同而相适应的教学技能培养训练。比如,“儿歌”,这是学前教育活动中比较常见的方式,依据幼儿的审美特点,教师必须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歌朗诵及其表演训练,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学中带动幼儿学习儿歌的效率。

(三)强化与幼儿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儿童文学教学技能,应该加强与幼儿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学生真正深入到实际的幼儿教学机构中,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策略最有效的便是让学生自己深入到真正的幼儿教学环境里。为此,在儿童文学的是实践教学中,可以邀请有关学前教育的优秀教师来与学生进行教学演示或演讲,同学生一起沟通,哪些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儿童文学素养,解答学生关于儿童文学课所学知识的困惑,尽可能的提供给学生前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完善学生见习及其实习的相关工作,在学生的教学实习中聘请相关专业教师来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促进学生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

(四)改革考核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践观念

为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学前教育儿童文学的考核应该作出有效的改革,将学生的教学技能列为考核重点,比如学生技能的展示、教学案例的编制,活动的参与度等作出相关的比例安排,要实现“教学做”的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中,教师必须完善当前的教学考核机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实践观念的提高,给学生传达实践的重要性思想。儿童文学课教学中将考核方式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卷面理论考试,一部分为学生教学技能的考核,以此综合提高学生的教学整体技能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一线教师,也是幼儿关键的启蒙老师教师,提高学前教育R笛生的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儿童文学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儿童文学课上培养学生教学技能有利于学生胜任今后的教学任务,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进而保证今后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学生教学技能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153-154.

[2]喻晶晶.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的技能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26:34.

上一篇: 多媒体技术英语论文 下一篇: 电工教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