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证医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1 16:59:38

询证医学论文

询证医学论文篇(1)

关键词 转化医学;转化医学中心;临床与转化中心;组织架构

近年来,转化医学蓬勃发展,成为国际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转化医学( B2B,from Bench to Beside)即从临床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到实验室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再用到临床上救治病人,二者相辅相成,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转化医学致力于弥补基础实验研发与临床和公共卫生应用之间的鸿沟,为开发新药品、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开辟出了一条具有革命意义的新途径,是“从实验台到临床”的一个连续、双向、开放的研究过程。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总体医疗水平,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增进全人类的健康水平。

为更好地促进转化医学研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于2003年9月公布了由3个主题、28个子计划组成的NIH路线图计划,于2006年创建了临床与转化科学奖( CTSA),旨在国家范围内促进生物医学研究,加快药物研发,促进合作,培训成功的临床和转化研究者。而且成立了临床与科研成果转化奖励委员会,以每年2~5亿美元的资助力度支持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发展,至2014年已资助建立了62所转化医学中心。在我国,发展转化医学是政府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一个重大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指出:要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大力提升医学科技水平,强化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近几年,我国很多医疗科研机构陆续成立了不同规模的转化医学中心,推动了转化医学理念在中国医药界的广泛传播。尽管国内外转化医学中心的规模、定位不尽相同,但其组织管理存在共性。

1 转化医学的组织构架

转化医学中心的组织构架通常由几部分组成: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研究中心与技术平台、伦理委员会。其组织构架见图1。

2转化医学的机构设置

2.1 执行委员会

执行委员会负责转化医学中心具体转化医学项目的实施。通常,转化医学项目是以研究“集群”的形式存在的,即项目相关的临床研究者、基础研究者,以及项目所需的药学、护理学、工程学等多学科协作共同组成研究组。各个研究组又形成研究“集群”。执行委员会及其研究集群是转化医学中心的核心所在,执行委员会负责转化医学研究的具体实施。

2.2研究中心与技术平台

研究中心是转化医学的基础,技术平台是支撑。研究中心与技术平台为研究者提供临床资源与研究资源,通过中心的服务来满足每个研究人员的需求。研究中心与技术平台通常拥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空间和设备,最先进的生物制剂单位、样品处理设施、研究用药品库、实验数据库等,致力于为研究人员及其团队提供适宜的研究环境。研究中心还可以提供研究前的支持,包括研究设计、管理支持和预算准备。

2.3咨询委员会

咨询委员会负责审核、修改、批准进入转化渠道的课题或研究,并对项目进行定期评估,包括准入评估、进展评估和成果评估。咨询委员会通常由内部咨询委员会和外部咨询委员会组成,有的还设有论文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协助为转化医学研究所/中心设定中心目标。

2.3.1 内部咨询委员会 内部咨询委员会由转化医学研究所/中心内部的研究人员组成,负责进展评估、分配资源和一般性决策。建立内部咨询委员会首先要明确建立团队的目的,确定内部咨询委员会的入选原则和职责,确定委员会的会议安排和可能的讨论主题;设置内部咨询委员会议程;基于数据和反馈作出适当的决定。

2.3.2 外部咨询委员会 外部咨询委员会由转化医学研究所/中心外部的人员组成,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机构的高级研究人员和教师等,通过外部咨询委员会这样的“外部智力”拓宽转化医学研究所/中心的视野,帮助转化医学研究所/中心进行决策。外部咨询委员会与内部顾问委员会、同行机构和转化医学研究所/中心领导共同对研究项目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的成就进行评估,为未来的研究提出详细的建议。外部咨询委员会的工作包括:(1)评估转化医学研究所/中心的运行模式;(2)鼓励社区参与的研究,努力建立与社区的双向联系;(3)常规知识管理和支持;(4)教育;(5)生物医学信息学;(6)将疗效比较研究付诸实践;(7)临床研究资源和专业设施;(8)研究设计、生物统计学、流行病学和科研道德规范;(9)转化/临床试点研究和新型临床和转化方法的开发。外部咨询委员会还可充当转化医学研究所/中心和外界沟通的桥梁,使研究所较为便捷地获取研究课题和研究经费;另一方面可以使转化医学研究所/中心的科学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地解决了科研成果与商品化衔接的问题。

2.3.3 论文咨询委员会 转化医学研究所/中心通常具有教育培训功能,有的转化医学研究所/中心还提供硕士、博士等学位,这就需要论文咨询委员会履行相关职责。以梅奥临床与转化科学中心( Center for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简称CCaTS)为例,论文咨询委员会的组成如下:论文申请者的导师应该担任委员会主席;成员至少应来源于两个不同的临床学科;建议至少有1名成员擅长统计、流行病学或研究设计;建议有1名成员来源于与项目相关的基础科学或转化实验室专业。

论文咨询委员会指南如下:(1)除申请者的导师之外,论文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不能是论文申请者的合作研究者或共同作者,除非成员是统计学家和流行病学家。(2)所有成员必须在梅奥研究生院具有毕业权限。(3)委员会的主席及至少1个其他成员必须在梅奥研究生院有硕士毕业权限。(4)不超过两名成员在梅奥研究生院任教或研究。(5)当前拥有硕士或证书的学者仅在此论文咨询委员会服务。

论文咨询委员会职责如下:申请者与其论文咨询委员会至少每6个月回顾一次研究进展。论文咨询委员会报告表记录成员出席情况,总结所取得的进展,并概述下次会议的时间表和期望。论文咨询委员会报告表需由申请者、申请者导师和其他委员会成员共同签署并提交给CCaTS博士后项目委员会。论文咨询委员会主席(申请者导师)的职责如下:(1)定期与申请者开会(推荐每周例会);(2)向CCaTS博士后项目委员会提交季度进展报告,汇报诸如生产力、组织能力和对批评的回复;(3)指导实验报告;(4)批判性地评论实验报告;(5)签署硕士学位论文实验方案推荐书;(6)每6个月召开1次论文咨询委员会主席会议,所有的委员会成员都应该出席;(7)每次论文咨询委员会会议后提交会议进度报告;(8)指导论文写作;(9)批判性地评论论文草稿;(10)为最后的答辩准备问题。论文咨询委员会成员的职责如下:(1)批判性地回顾申请者的实验报告;(2)签署硕士学位论文实验方案推荐书;(3)参加所有论文咨询委员会进度会议;(4)签署论文咨询委员会进展报告总结书;(5)批判性地评论论文草稿;(6)协助为最后的答辩准备问题。

2.4伦理委员会

2.4.1 伦理委员会的宗旨与依据 转化医学中心的研究常涉及伦理问题,为加强转化医学研究伦理审查的管理,保护受试者合法权益和安全,确保转化医学研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往往设立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的宗旨是通过对转化医学研究项目的科学性、伦理性及合理性进行审查,确保受试者尊严、安全和权益得到保护,保证转化医学研究达到科学和伦理的高标准,在符合伦理原则的前提下健康发展。转化医学研究领域涉及人体和动物的生物医学研究项目,包括药物、医疗器械、诊断试剂临床试验项目等都需要接受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委员会是转化医学研究所/中心下设的独立的专家咨询审查机构,负责转化医学研究的伦理咨询、审查与监督工作。伦理委员会依法在上级管理部门备案,接受上级部门相应伦理审查管理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伦理委员会的组织和运作,必须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03年),“医疗器械临床实验规定”( 2004年),“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2010年),卫生部“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管理规范”(2010年),遵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和相关国际组织签署的适用规程。

2.4.2 伦理委员会的职责与权限

伦理委员会的职责在于:审查研究方案,维护和保护受试者的尊严和权益;确保研究不会将受试者暴露于不合理的危险之中;同时对已批准的研究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处理受试者的投诉和不良事件;为学校转化医学研究者提供受试者保护和科研伦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其工作内容包括:要求研究人员提供知情同意书,或者根据研究人员的请求,批准免除知情同意程序;要求研究人员修改研究方案;要求研究人员中止或结束研究活动;对研究方案做出批准、不批准或者修改后再审查的决定。

2.4.3 伦理委员会的组织与运行

伦理委员会成员应具有代表性,可从生物医学领域和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中推举产生。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方式有会议审查、紧急会议审查、快速审查。会议审查是伦理委员会主要的审查方式。研究过程中出现重大或严重问题,危及受试者安全,应召开紧急会议审查。快速审查是会议审查的补充形式,用于审查和批准受试者风险较低的研究方案、已批准研究的方案或受试者知情同意书的变更。伦理委员会还应制定利益冲突、保密、监督检查、协作管理等规定。每次审查/咨询研究项目时,与研究项目存在利益冲突的委员/独立顾问应主动声明并回避。无法回避的,应当向申请人公开这种利益。伦理委员会委员/独立顾问对送审项目的文件负有保密责任和义务,审查完成后,及时交回所有送审文件与审查材料,不得私自复制与外传。申请项目经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后,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修改的,应当报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在实施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者不良事件的,应当及时向伦理委员会报告。伦理委员会与医院所有与受试者保护相关的部门协同工作,明确各自在伦理审查和研究监管中的职责,保证受试者的健康和权益得到保护;保证开展研究中所涉及的医药财政利益冲突、研究人员的个人经济利益冲突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消除;有效地报告和处理违背法规与方案的情况。建立与其他伦理委员会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协作完成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

参考文献

[1] Woolf S H.The meaning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and why it matters[J].Jam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8,299(2):211 -213.

[2]

Zerhouni E A.Translational and clinical science - Time for a new vision[ 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5, 353( 15):1621 - 1623

[3] 阴桢宏,肖红丽,徐婉珍,转化医学在中同[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14 -16.

[4] 蔡红兵,李欣,孙学刚,等,加强推进力度促进转化医学发展[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5):741 - 743.

[5]于广军,崔文彬,郑培永,等.临床与生物样本信息整合平台建设[J].中同卫生资源,2 014,17(2):89 -92.

[6] 黄 瑾,胡晋红,项耀钧.转化医学的伦理审查与管理实践[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3,34(1):30 -31.

通信作者:

张鹭鹭:第二军医大学卫勤系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询证医学论文篇(2)

临床教学是医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其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实践性环节[1],WHO专家委员会对医学生实习后应具备的临床能力和素质做出了明确的要求[2]。2008年9月,我国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这些医学教育标准体现了高度重视临床技能的考核,不仅提出了医学生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具体标准,也对职业态度、伦理学、价值观、医患沟通等医学人文方面提出了要求。我国现有的医学生教学质量指标体系较多集中在医学院校对整个教学质量的评价,而缺乏单独对临床教学(即临床实践)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有效的评价临床教学质量,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医学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吸取国内外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在专家咨询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具备系统性、可操作性强的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于临床评价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以期为医院临床教学部门科学、合理地评价医学生临床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方法和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10月成立研究小组,由5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学历构成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2人。研究小组职责为:①收集资料,初步拟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②组织专家讨论会,编制专家函询问卷;③建立专家库,组织专家函询活动;④函询结果的统计分析。

1.2方法

1.2.1设计专家函询问卷①对“医学生”进行界定:研究小组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对本次研究对象“医学生”进行界定,界定为我国医学院校的本科学生。②拟定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循证的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及临床教学质量评价相关书籍,收集临床教学质量的相关术语,初步拟定了3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评价指标要求与时俱进,反应出最新行业要求和融入最新的循证研究结果,以期望达到更好的导向作用。③制定函询问卷和进行预调查:根据循证结果,自行设计专家函询问卷,内容包括填写说明、主体及专家一般情况三个部分。填写说明部分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问卷主体由二级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指标构成,每级指标提供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5个级别供专家选择,分别赋值为5、4、3、2、1。专家一般情况包括专家的年龄、工作年限、学历、专业技术职称、职务5个方面,并设置了专家熟悉程度、判断依据以及开放性问题,进一步了解专家对表中未提及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为保证函询问卷的完整性和可行性,随机选取6名专家进行预调查,根据专家的建议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函询问卷的各级指标,从而形成正式的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1.2.2选择函询专家函询专家遴选标准:从事临床医疗或临床教学工作>15年;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参与本次研究的25位专家分别来自全国多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医学院校。1.2.3进行专家函询①第一轮专家函询:目的主要是对各级指标内容的合理性、重要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给予评分和指导。将初拟的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制成调査表,提请第一轮专家咨询。依据专家提供的意见,对指标体系中的一级、二级指标内容等进行结果汇总、修改、整理。专家评分在3分及以下的条目或变异系数大于0.30的条目予以删除,对提出质疑或意见的条目予以修改,将专家建议增加的条目加入第二轮问卷。本研究经第一轮问卷调查删除1项二级指标(计算机技术),增设1项二级指标(自主学习),最后确定第二轮专家函询表。②第二轮专家函询:第一轮函询的专家中有24位专家回复了有效问卷,进入第二轮。第二轮函询专家在综合第一轮意见反馈的基础上再对指标重新判定,通过整理专家再次的意见反馈,进一步完善及确定指标。此轮函询,没有删除指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等指标,对专家咨询的可靠性进行检验。

2结果

2.1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见表1。2.2专家的积极系数采用问卷回收率来反映专家积极系数,本研究第一轮发出问卷25份,回收有效问卷24份,有效回收率为96%;第二轮发出问卷24份,回收有效问卷2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2.3专家的权威程度专家权威程度Cr为判断依据系数Ca与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平均值。一般认为,Cr≥0.70时专家权威度即可接受。本研究中,第一、二轮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均值分别为0.8954和0.871,可见本研究所选专家的意见可靠性较高。2.4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①各指标变异系数:第一轮函询结果,二级指标“计算机技术”的合理性的变异系数为0.35,重要性变异系数为0.45,可操性变异系数为0.02。因此,删除了此项指标。其余各指标合理性的变异系数为0.05~0.17,重要性的变异系数为0.04~0.13,可操作性的变异系数为0.07~0.22,均小于0.3。第二轮函询结果,各指标合理性变异系数为0.02~0.16,重要性的变异系数为0.01~0.13,可操作性的变异系数为0.01~0.28,均小于0.3,没有删除的指标。②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及显著性检验:两轮专家咨询结果统计,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339、0.367、0.389,协调系数显著性检验均为P<0.05。2.5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见表2。

3讨论

临床教学质量是指临床教学单位通过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使教学对象获得临床相关知识、掌握相应技能、具备相应素质、满足人才培养目标所规定标准以及符合社会期望的程度[3]。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医学生的能力[4]。而医学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是医学人才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和基础[5]。本研究以医学人文精神为指导,从教学管理部门、临床带教老师、医学生三个维度出发,科学地构建了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1指标体系融入医学人文理念

医学人文内涵蕴含着人文信仰、医学目标、医学照护、人文关怀、医患沟通等医学人文子范畴系列[6]。在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融入医学人文知识,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本研究在指标的筛选中充分融入了医学人文精神。从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来看,在“教学管理部门”一级指标下纳入了体现医学人文的二级指标“学风医德教育”,要求从管理部门层面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在“临床带教老师”一级指标下纳入“教师风范”、“沟通能力”两个二级指标,要求临床带教老师在医学人文素养方面做到以身作则。在“医学生”一级指标下纳入“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职业素质”五个二级指标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沟通能力”主要需要医学生学会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熟悉患者相关信息,建立信任关系;并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就诊疗方案等达到一致意见。

3.2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积极性和可靠性分析

根据德尔菲咨询专家遴选标准,拟选的专家应该是其经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并且专家人数以15~50人为宜[7]。本研究按照专家遴选标准严格纳入25名专家参与函询,且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较高(96%、100%)、专家权威程度均大于0.70(0.8954、0.871),说明各位专家对本研究参与积极性高,且所选专家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协调系数是用来检验专家对指标的评分结果是否一致的指标,本研究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0.339~0.389,且显著性检验结果P<0.05,说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由此可见,本研究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得到很好的保证。

3.3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临床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受多因素影响的过程,对其展开的评价,既要评价其当前具备的开展临床教学活动的基本的、客观的教学条件,又要评价教学医院开展教学活动的运行状态,还要对医学生培训后拥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因此,对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曾惠清等构建了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及专业精神、交流与沟通技能、信息管理能力、科学思维、群体健康七个指标的临床医学教学评估质量体系[8]。袁玮卿等分别从教育设计、教学条件、过程管理、质量评价四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了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9]。本研究在汲取以上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在医学人文理念的指引下,以指标内容能全面、系统考核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为目标。本研究中通过对教学管理部门及下属二级指标的评价,达到了对基本、客观教学条件评价的目的,如对师资队伍、床位数、病种及数量等的评价;通过对教学实施过程中临床带教老师及其下属指标的评价,做到了对教学活动的运行状态实时评价和监控;最后部分,医学生及其下属指标的评价对医学生受培训后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做了全面、系统的评估。从以上三个维度出发,本指标体系全面、系统的对临床教学活动涉及的各方面均应用科学、有效的指标进行了评估和监测,体现了全面性和系统性。综上,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检索、调查问卷、德尔菲专家咨询等方法,建立了包括教学管理部门、临床带教老师、医学生3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体现了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要求,为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还需要在使用中继续验证和修订。

【参考文献】

[1]王欣,周勇,王映月,等.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5,7(26):254-255.

[2]WHO-WFMETaskForceonAccreditation.Accreditationofmedicaleducationinstitutions.Retrievedfromwww.who.int/entity/hrh/docu-ments/WFMEreport.pdf,2004.

[3]崔爱林.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外部评估体制与指标体系[J].高校教育管理,2008,2(8):23-26.

[4]周敏,叶俏,洪燕.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J].护理学报,2009,9(16):22-24.

[5]张新华,唐志晗,张天成,等.基于国家医学教育标准的临床教学质量强化对策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4):502-504.[6]卢长艳.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成效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3.

[7]方积乾.卫生统计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询证医学论文篇(3)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循证药学方式在药学信息咨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循证药学在信息咨询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对其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探究循证药学在药学信息咨询工作中的应用模式。结果 医院临床治疗工作、护理工作中应用循证药学方式,可以有效寻求科学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54例发热患者通过接受循证药学方式治疗,均康复出院,患者治疗满意度高达99.8%,明显优于接受循证药学方式治疗前的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药学问题的提出、相关临床资料的整理以及评价、临床证据反馈等多方面工作均需要以有效的组织协调工作作为基础。结论 合理、科学的优化循证药学方式,将其应用在药学信息咨询工作中,能够大幅度提升医院临床药学服务质量。

[

关键词 ] 循证药学;药学信息咨询;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 R9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c)-0076-02

传统的临床药学工作中,比较重视药物处方分析以及血药浓度检测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以及监测工作也是传统医药信息咨询的主要范围,医药信息咨询有着较小的工作范围,无法为患者及院内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药物咨询服务,严重影响医院全方位提高医学服务质量。循证医学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其核心思想是要在获取和分析最佳研究证据的前提下,结合专家实际工作经验和业务技能,对患者的价值观以及利益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科学的医疗决策方案。循证药学方式要求临床医师对相关文献进行充分系统的搜集,利用科学的评价指南对有效文献进行筛选应用,指导临床治疗实践工作。循证药学方式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正确寻找证据,对证据进行有效分析利用,进而提升用药决策的科学性[1]。该研究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通过在药学信息咨询工作中应用循证药学模式,获得较为明显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收治的发热患者54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11~75岁之间,所有患者的体温均为39℃及以上。

1.2治疗方法

患者初诊时疾病诊断为感冒,使用35 mg清开灵滴丸(批号:国药准字Z20053107 )对患者进行治疗,该品35 mg/丸,给予患者10~20丸/次口服或者舌下含服该药物,坚持服用3 d;同时采用300 mL葡萄糖注射液给予静脉滴注治疗,控制滴速为50滴/min,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时,患者可以自行调整滴注的速度,转变为85滴/min,经过20 min钟后,医务人员应咨询患者,了解其心慌状况。通过咨询,获悉患者自行将滴速调快,但仍处于患者可承受的范围。医务人员将静脉滴注速度调整为15滴/min,并对其滴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1.3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16.0数据软件包开展组间数据分析处理工作,通过(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通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分别通过t和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对比。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30 min后完成输液并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情况均属正常,患者顺利出院。通过循证药学方式治疗,54例发热患者均获得康复,患者满意度由接受循证药学方式治疗前的70.3%上升到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5 1,P<0.05)。

3 循证药学在药学信息咨询中的应用

3.1药学问题的提出

医护人员以及主管医生提出相关药学问题:①中年男性患者为什么会在调快静脉滴注速度之后发生心慌反应?②患者心慌现象是否与静脉滴注速度存在直接联系?③患者心慌现象是否与使用的药品以及计量等方面存在联系?药学信息咨询工作人员应在短时间内针对护理人员以及主管医师提出的问题开展准确而详细的记录工作,并对其进行科学整理,保证循证药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2临床资料的收集

药学信息咨询工作人员必须要有效汇总药学咨询资料,开展科学整理,力求在最大、最新的文献资料范围内搜索相关资料及证据,查询大量的参考资料、处方集和药学指南等,提高参阅文献的全面性,同时详细分析专家、医生等提供的相关建议以及诊治记录、会议记录等,兼顾文献资料及非文献资料的查询工作,对临床资料进行筛选以及整理。

该次研究中,该院药学信息咨询工作人员针对护理工作人员以及主管医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记录并科学整理,在完成相关资料及证据的搜集分析工作之后,发现该院2009—2012年期间收治的患者中有3例因为应用清开灵注射液以及葡萄糖注射液给予静脉滴注治疗,发生心慌等不良反应,工作人员查询了10篇相关文献资料,同时还全面查询129篇接受清开灵注射液以及葡萄糖注射治疗且发生心慌反应的报道和资料。

3.3临床资料分析评价

负责药物咨询工作的医务人员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之后,全面评估资料及证据的可靠程度,分析其科学性及适用状况,对不同资料证据开展分级,针对适用性较强并且相对比较可靠的资料进行着重推荐以及反馈。

该次研究中,该院药物咨询人员针对接受清开灵注射液以及葡萄糖注射治疗且发生心慌等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科学分级,根据是否存在观察对照病例、资料详实状况等方面内容对资料开展分类,并对其进行评价。针对调快静脉滴速并发生心慌反应的情况,工作人员开展全面检索,一共查找到85篇相关资料及记录,其中部分文献对静脉滴注患者的年龄状况、身体状况与静脉滴注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发现有46篇资料的分析与本次研究提出的问题相符合,有28篇资料能够提供充足的参考病理以及治疗方案,有20篇资料中论述的患者病情和采取的治疗手段跟该次研究相符合,有17篇资料提供了相应的专家意见[2]。

3.4循证药学临床证据信息反馈

药学信息工作人员在药学信息、证据收集、整理及评估工作中应用循证药学方式,将相关信息资料以及证据的重点内容进行科学整理,并形成书面报告,针对报告提供相应的主管医生意见以及药师意见,完成整理工作和汇总工作之后对相关药学信息进行有效反馈,主要反馈对象既包括患者,也包括护理工作人员以及临床医生[3]。针对那些具备一定代表意义的典型药学问题,应该利用专题研讨会等方式对循证药学的药学信息进行全面反馈,并对其进行探讨。

4 讨论

在开展相关医疗工作时,医务人员和药师通过传统的药物监测手段以及经验判断方式开展药物治疗,这种形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无法有效满足现阶段日益复杂的新型药物治疗工作,不利于提供优质的药学信息咨询服务。循证药学对于医学药物资料证据给予高度的重视,对其开展系统性的搜集并进行有效整理和研究,通过对医疗工作中个别病案的查证以及分析,总结出最为行之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和手段[4]。有相关研究表明,应用循证药学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医院多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5]。该次研究通过对该院收治的54例发热患者进行循证药学方式治疗,全部患者均最终康复出院,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也由之前的70.3%提高至治疗后的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药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更为详细、可靠的参考依据,进而促进临床用药工作风险的减少,保证用药安全性,提高药学服务质量[6]。由于该次研究样本容量的局限性,研究结果还不够具备说服力,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该不断扩大研究对象的容量,改进循证药学方式,促进该方式应用价值的不断提高。

[

参考文献]

[1]白慧东,范小阳,蒋玉凤.运用循证药学方式开展药学信息咨询的工作体会[J].中国药师,2011,14(10):89-90.

[2]王海平,叶文峰.医院开展循证药学的可行性和存在的困难[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4(4):44-45.

[3]陈杰,陈燕玲,许飞龙,等.以核心能力为导向,循证医学为载体,终身学习为目的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之四—循证医学课程对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1(1):17-18.

[4]张春霞.循证药学在临床用药干预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8(14):98-99.

询证医学论文篇(4)

妊娠期用药现象普遍存在,有44%~99%的孕妇使用过处方药[1],其中约有45%的孕妇使用过植物药[2]。20世纪60年代初因妊娠呕吐服用沙利度胺(反应停)导致数以万计“海豹儿”降生,引发全世界对妊娠期用药安全性的关注。部分孕妇因对药品不良反应心存恐惧,患病后盲目拒绝治疗,致使病情加重或不必要地终止妊娠。以往妊娠期妇女碰到用药问题多咨询产科医师,而产科医师因门诊量巨大与专业局限性,可能无法及时有效解答。目前我国部分公立医院相继建立了妊娠期用药咨询专科门诊,由专业药师向孕妇提供药学服务[3-4]。我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妇女儿童专科医院,药学门诊自2018年4月建立以来,积累了大量妊娠期用药的相关数据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现就我院药学门诊妊娠期用药咨询内容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30日在我院药学门诊咨询的525例妊娠期妇女的咨询案例,根据用药人员、用药日期、用药类型进行分类统计。

2结果

结果见表1至表4。

3讨论

妊娠早期进行妊娠期药物咨询的孕妇比例较大。妊娠早期为胎儿组织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用药不当极易造成胎儿畸形。大多数孕妇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药物,获知妊娠后来院咨询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情况。咨询问题中,构成比最高的为中药/中成药,其次为抗感染药物、复方感冒药、消化系统药物和抗过敏药物等,与一些研究报道结论一致。如ZHU等[5]的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早期中成药是除了叶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外使用最多的药物。易洁梅等[6]的研究表明,中成药/中药居妊娠期最常使用药物的首位。中药和中成药在中国妊娠妇女中使用较普遍,但安全性证据少[7]。目前的循证医学研究表明,中药对孕妇和胎儿的潜在不良作用未知,但“并非没有风险”。1项纳入了3338篇中药治疗妊娠期妇女各类疾病报道的Meta分析中,超过90%的研究未纳入安全性指标[8]。虽动物试验证明妊娠期使用中药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但由于临床试验数据不足,安全性或危险性的结论不能确定[9]。不过,对妊娠期妇女使用中药的风险评估并非无迹可寻,有学者尝试进行妊娠期中药的安全性分级,并明确提出妊娠期使用中药的安全性五等级(禁用、忌用、慎用、不确定、可用)的定义,合理划分了中药妊娠用药的安全等级,为妊娠期合理使用中药提供参考[10]。实践中可结合中医药基础理论、古代文献、现代文献和中成药药品说明书等进行综合评估[11]。在风险评估时应注意,在“有故无殒”“衰其大半而止”理论指导下的部分妊娠期使用禁忌中药的临床案例,如《金匮要略》中治疗妊娠恶阻可酌情使用重镇降逆之品,如半夏、旋复花等[12]。现代文献报道的动物试验,多为单味药或单一成分,用药剂量大、时间长,而临床多为复方药,剂量相对较低,另外还可能存在动物种属间的差异。故该类报道可供参考,尚不能完全等同于临床[13]。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关于妊娠期用药规定不够全面,1项涉及252种处方药的调查研究中,妊娠期用药标注有效信息仅占45%;69种非处方药妊娠期用药标注有效信息仅占55%,标注方式为可以使用、禁用、忌用(忌服)、慎用、尚不明确等,有待进一步完善[14]。总之,中药/中成药为妊娠期孕妇关注度最高的药物类别,但基本无系统的对照研究报道,证据较少。建议加强对妊娠禁忌中药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并建立健全妊娠期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体系,为全球提供妊娠期使用中药/中成药的安全性证据。

参考文献:

[3]杨勇,黄晓英.妊娠期用药咨询专科门诊的设立与运行[J].中国医药,2013,8(11):1656-1657.

[4]周京伊,盖迪,李轶凡,等.北京妇产医院妊娠期妇女用药咨询的帕累托法则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8,16(8):39-42.

[6]易洁梅,岑宁.某院妊娠期妇女用药情况与安全性调查[J].中国药房,2009,20(29):2314-2317.

[7]张川,张伶俐,陈力,等.妊娠期用药调查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1):858-862.

[10]王宇光,金锐,孔祥文,等.中药妊娠期用药的安全性等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150-153.

[11]莫志江,郑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使用中药的风险评估[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4):338-340.

询证医学论文篇(5)

中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古今医案蕴藏着医家宝贵的辨证论治经验和知常达变的思维方法,如何从浩淼文献中总结各医家的辨证论治经验及思维方法,是一项重要课题。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古今医案进行研究无疑将事半功倍。作为一种工具和方法,统计学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尽管只有20年的历史[1],但发展很快,目前已由单纯的频数分析向多元回归、聚类分析等多统计分析方向过渡;研究内容也由分析主药和方剂使用规律向分析证治规律的层面上转移。统计学与中医医案研究结合越来越紧密,已经成为研究中医医案的重要途径。

1 应用领域

1.1 对经典医籍的研究

对经典医籍方证用药的研究是目前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医医案较多的类型之一。主要集中在对一些经典古代医籍的整理、数据库的录入及建立、人工智能查询、方证用药、症状证型等的研究,但目前更多的是用于方药的研究。如郑氏[2]研究了《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门共44个医案50诊47个汤剂处方,分析出了胃脘痛门的用药特点。此外,程氏[3]研究统计了《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咳嗽的医案143案156诊,总结出了外感、内伤多个核心方。

1.2 对症状的研究

在中医证型的研究过程中,较多的是对症状、体征、舌脉的研究,一般多应用回归分析,研究证型与症状的相关性。该方法对于中医规范化研究将有很大裨益。如赵氏[4]根据中医理论和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中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选择了临床上常见的26项症状、体征,对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91例患者的症状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症状、体征与证型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提示临床所选26项症状、体征与病情有很好的相关性,能较全面地反映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

1.3 对用药规律的分析

在应用统计学原理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中医医案的过程中,研究最多的就是用药规律。因中医用药的频次统计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且能总结出一些疾病治疗的基本方药。周氏等[5]就明清时期消渴案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广泛收集了反映明清时期医家各学派的医案资料59例进行统计分析,寻求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黄氏等[6]进行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分析,探索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剂的用药规律。采用检索方法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处方l23首、中药146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总结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

1.4 对方剂的研究

除了中医医案的用药规律,统计分析方法较多地应用于对一些中医经典方剂的证治规律探索,明确中医药方剂应用证型、治法,通过研究能较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张氏[7]对《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证古今医案共158例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发病规律、辨证规律、用药规律及其在临床疾病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该方证的病因病机、诊断指标、舌苔、脉象以及用药规律等。此外,何氏等[8]研究了五苓散方证的证治规律,通过从11部古今医案专著和40余种现代期刊中采集的3633例五苓散主治医案的统计分析,得出五苓散方证的主症、舌苔、脉象、基本病机,并考证分析了五苓散方证主治用药规律及其与现代医学疾病的联系。李氏等[9]通过对古今生化汤证204例医案的全面系统统计分析,阐明了生化汤证证治规律、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1.5 藏象研究

建立中医医案的数据库,还能拓展研究领域,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如孙氏等[10]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利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信息研究室“中医药基础数据库”中的方剂文献数据库,取其中记载了3个及3个以上适应症的方剂663个,作为考察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中医理论研究的方法学可行性的预试验数据。结果显示,中医藏象理论中的五行学说相关内容有一部分得到了验证,但有更大的部分没有得到验证。由于用于分析数据的局限性,分析的结果只具有参考性和启发性,整个研究的更大意义在于依据对中医理论发生发展的认识,考察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中医理论研究在方法学上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1.6 中医医案数据库的建立

统计分析方法尚应用于中医医案数据库的建立,进行人工智能查询分析中医医案,但目前这项工作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吴氏等[11]采用计算机C语言开发古今医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并在对医案中的词语进行词素解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查询专用主题词表,采用主题词与逻辑运算符组合的查询方式,且在正式查询前对查询表达式进行合法性检查,按症状、病机、治法、药物4个方面进行相关频次统计,并以超级链接的方式为查询者提供具体原始信息。该系统具有便于多角度统计分析医案的特点。

2 中医医案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

2.1 频数分析法、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该方法为早期中医医案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仅对某一变量的出现次数进行频数分析或相关性分析。如郭氏等[12]针对感音神经性耳聋10年临床医案共1688例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就年龄、病因、病程、预后、辨证规律、耳聋分级、临床检测手段、用药情况等进行了频数分析,揭示了该病的发病特点和辨治规律,探讨其诊断标准、疗效标准和用药规律,以期为正确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该方法简单易行,在以往的医案研究多见,但由于中医医案的复杂性,往往很难达到更高的分析要求。

2.2 Logistic回归分析

近年来,中医医案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Logistic回归分析。在医案研究中,Logistic回归是根据判别对象若干个指标(在证候研究中通常是症状、舌、脉等变量)的观测结果判定其应属于哪一类(如证型、方剂的疗效均可看作要进行判别的类)的统计方法。研究者通常是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患者的症状,并根据传统的辨证理论对每个患者进行辨证,确定为某证,然后采用判别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症状与证之间的判别函数,达到筛选和确定证候相关症状的目的。从氏等[13]总结了历史上著名医家医案22 459条,筛选变量,通过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分析,选出肺病的常见临床证候、与某一证候正相关和负相关的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用药,并定量地表达了这些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及用药对该证候的重要性。

2.3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对象间的相关程度进行类别的聚合。由于聚类分析并不作出最后的结论,而是对整个样本资料按指标和样品的相似程度进行归类,以利于研究者的下一步分析,故属于探索性分析。如郑氏[14]在查阅大量古今中医文献的基础上,以明清医家论治骨痹的理论、方药、医案为主要辨析依据,分析研究了明清医家论治骨痹(骨关节炎)用药规律;采用R型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寻求古代名医的处方用药结构规律;根据系统聚类的结果,表明当归与甘草、牛膝与杜仲等是相关性较大的因子。

2.4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也称为主分量分析,是将观测变量分类,将相关性较高即联系比较紧密的变量分在同一类中,而不同类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较低。在证候研究过程中,证候指标多而杂是一大特点,如果直接用这些指标进行回归、判别或相关分析,常会出现回归结果不稳定、判别函数变化较大等现象,有时甚至因为增加或减少几个病例,导致回归或判别结果产生很大变化。这主要是指标太多、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关系。此时,若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处理,用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几个新变量行进一步统计分析,能很好地克服一般回归、判别分析的不足[15]。

2.5 多元统计分析的综合应用

单一的统计方法虽然在处理数据时存在诸多问题,但两种或几种统计方法的联合运用将有助于消除不同统计方法的缺陷,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如王氏等[16]对大规模现场流行病学资料(3909例),在变量的相关性及多重共线性分析并结合文献的系统分析及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应用SAS软件对有显著性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以探讨中医中风病证候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提示多元统计分析是揭示中医证候复杂关系的有效方法。

3 结语

近年来,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中医医案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展。统计分析法可应用于对中医医案证型的规范化研究、方药的应用规律、证型相关性研究、方证的研究等方面。此外,尚可用于中医医案数据库的建立,完善人工智能查询分析医案系统。统计分析方法已从单一频次统计分析过渡到多种较复杂的统计方法及其联合应用。但总体而言,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很多不足,如一些重要医案的数据库统计分析系统尚未真正建立统一、统计分析方法使用不规范等,有待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 童.中医文献研究中统计学应用概况[J].中医药学报,2005,33(2):58.

[2] 郑 璇.《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用药统计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 2006,17(1):122.

[3] 程文江.《临证指南医案》中咳嗽医案的统计分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1):15-16.

[4] 赵晓威.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加瘀血阻络证宏观指标统计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2):88-89.

[5] 周 君,冯 妍.明清时期消渴病案59例用药统计分析[J].国医论坛, 2005,20(6):18.

[6] 黄春梅,苏培基,李大刚.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药规律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9):36-37.

[7] 张 琦.苓桂术甘汤证治规律研究[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5,18(1):8-10.

[8] 何新慧,何建利,卢林耿.五苓散方证证治规律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3):15-18.

[9] 李朝平,刘 新.生化汤证证治规律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 13(2):19-21.

[10] 孙尚拱,高剑波,烟建华.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24(2):120-126.

[11] 吴中平,何新慧,柯雪帆.医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介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3):54-56.

[12] 郭 宏.感音神经性耳聋医案1 688例统计分析[J].中医杂志,1997, 38(6):355-356.

[13] 从 华,张启明.肺病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5):322-327.

询证医学论文篇(6)

一、学业咨询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业咨询工作服务的群体是“学业困窘生”,包括因学习成绩不良而留级、补考、不能毕业或失去学位的学生。学业困窘生在高校具有较大规模,负面影响较大,必须加强管理教育。

(一)学业困窘生具有较大规模

以某医学院为例,学院学生约5000―6000人,2010年至2013年,学院每年留级52―73人,占总人数的0.9%―1.5%。每学期的医学主要课程约有1000―2000人次补考,占总人数约20%。其中二次补考、二次留级的学生超过50%。每年不能毕业学生(至少一门科目考试不能通过)的有11―48人,约占1%―5% ,不能获得学位(医学主要课程平均分达不到68分)的有 15―66人,占毕业年级学生总数的 2%―6% 。由此可见,留级、补考、不能毕业、失去学位等学业困窘生具有相当规模。

(二)学业困窘生的负面影响

学业困窘生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棘手群体,具有边缘化、难转化的特点,是“三困生”(生活困难、学习困难、思想困惑)的易发结局,对学生本人、学校教学、社会形象都具有较大负面影响。

学业困窘生中,不能毕业或失去学位是较严重的困境,是五年学习时光的浪费或基本否定,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造成较大障碍。补考生,特别是多次补考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容易衍生心理问题,影响学生本人的身心健康。从市场角度来讲,学业困窘生乃医学院校产出的“劣质产品”,对医疗行业和人民群众来讲,“劣质产品”意味着“劣质服务”,意味着公众健康可能得不到有效维护,是不能接受的。要办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人民满意的大学,理应对学业困窘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三)学业困窘生的管理教育须加强

我校历来较重视学业困窘生的管理和帮扶,最近出台了《留级生教育管理意见》,对留级生的教育管理指明了方向。学业困窘生需要更贴心、更专业、更系统地指导和制度支持,需要有深度咨询、深入交流、深刻反思的场所和机缘。成立专门的学业咨询工作室是必要的。

二、广东医学院学业咨询工作室的咨询理论和工作方法

广东医学院学业咨询工作室2013年3月在湛江校区第一临床医学院挂牌试立,工作室以对话咨询的方式,为学业困窘生提供学习指导(一般不涉及具体课业辅导)、转化教育及进行相关研究,主要工作包括学业咨询服务和学业咨询研究两方面。一方面为学业困窘生提供咨询平台,给予困窘生学业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寻找并解除学业观念困惑,并向校方各职能部门沟通反映学业困窘生难题,提供及时服务。一方面要调查学业困窘生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为制定学业困窘生的帮扶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要完成这两项职能和任务,必须要有系统科学的咨询理论和工作方法。

(一)学业咨询工作的主要理论方法

学业咨询工作室,犹如一个学业“诊所”和“实验室”,需要高明和不断进步的“诊疗技术”才能为学业困窘生铺就“康复”之路。笔者在学业咨询工作中主要开发运用的学业咨询方法和理论包括:原因分层理论、唯物辩证法、循证疗法和哲学咨询方法。

1. 分层理论,分类施教。学生补考、留级等学业困窘原因多,可分为“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三方面。教学设备落后、课室不足等属“器物层面”原因;课程安排混乱,学习自由度小等属“制度层面”原因;爱玩游戏、厌学等属“观念层面”原因。各层面还可以继续细分,总之,类别不同,咨询教育各异。

2. 唯物辩证,全面客观。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客观、全面、系统,要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管学业困窘的原因是什么,解决问题不应脱离唯物辩证的原则。

3. 循证疗法,科学先行。循证疗法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文献研究的导读,充分运用科学研究的成果,纠正导致学业困窘的思想和行为。对于较理性的学生能迅速解决其学业困窘的问题。

4. 哲学辅导,赋予意义。大多数学业困窘的学生是因“理念层面”的原因,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甚至产生怀疑、抵触、恐惧等思想,这时就要借助哲学咨询方法,给学习赋予其能理解的积极意义,促使其增加学习行动。

(二)学业咨询工作室的工作方式和流程

学业困窘生类别多,状况各异,咨询互动的方式需要广开渠道。笔者在咨询工作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 预约或登门咨询:学生在约定时间或上班时间可直接前来“学业咨询工作室”进行咨询,由笔者为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询证医学论文篇(7)

日本的心理健康专业服务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是学习美国的经验,以后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日益增长的需要,逐渐进入专业化的培训。近年来,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中有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和强烈的呼声,就是心理学各个相关学会正在联合,倡导认定心理学从业人员的“基础资格”和“职业资格” [1]。到目前为止,日本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人员资格认证还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资格认证主要来源于各种学术团体。在日本与心理健康和咨询服务相关的学会有近40个。不同的学会有自己的资格认证体系。但是最有影响的专业资格主要有:临床心理士,注册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士,大学心理咨询师,产业心理咨询师。

1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领域与机构

日本的心理健康服务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日本就有专门针对神经症治疗的心理治疗森田疗法。但是普及意义上心理健康服务应该从战后50年代开始。1951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威廉逊到日本讲学,推动了日本高校的心理咨询发展,东京大学是第一家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大学。50年代中期,日本电信电话公司导入产业心理咨询师制度,国际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也设立了产业心理咨询师岗位。产业心理咨询备受关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高度增长给社会大众带来了种种心理问题。如青少年中的欺侮、逃学、自杀,中年人的忧郁、酒精依赖、身心疾病等带来的危机,老年人的疏远感和对死亡的恐惧,这些都成为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课题。

日本心理健康服务的领域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司法、社会福利、产业、社区等。教育领域的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从幼儿到大学生、研究生。文部科学省从1996年开始派遣学校咨询师到中小学去工作,派遣人数逐年增加[2]。日本的大学大多数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这样的心理健康专业服务机构,平均每个中心专职咨询师1.3人 [3]。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积极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邀请咨询,扩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医疗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科、精神神经科、小儿科等都有心理治疗人员。医疗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从儿童到老人,从患者到家属,范围广泛,工作包括协助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测验及评估,开展个别和团体心理治疗。对于非精神疾患的病人,需要心理治疗的也很多,例如老年人的临终关怀、癌症病人的心理重建等。司法领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主要设在家庭裁判所、少年鉴别所、少年院、保护观察所、监狱等机构中。福利领域很宽泛,包括从幼儿到老年的服务。社会福利领域有多种国家资格的专业人员,例如社会福祉士、精神保健士等。作为专业的心理服务,在福利机构有心理评估员、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士、心理治疗师。他们活跃在儿童咨询服务机构、身心残障人士服务机构、老年福利机构。产业心理咨询是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在企业的保健管理室、员工咨询室、职业咨询所等领域活跃着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身影。

2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与管理

2.1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的资格

在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和培训还没有国家资格和标准。许多在医院、学校、企业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相关工作的人员强烈企盼国家资格认证制度。2005年的国会上,提出了由国家认定临床心理士和医疗心理士的议案 [4]。目前日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员的资格主要由各专业学术团体认证,比较有影响的专业资格有十种:临床心理士(1988年开始认证)、产业心理咨询师(1992年开始认证)、注册心理咨询师(2002年开始认证)、大学心理咨询师(2002年开始认证)、学校咨询师(1989年开始认证)、学校心理士(2004年开始认证)、家庭心理咨询师(1992年开始认证)、临床发展心理士、健康心理士、艺术治疗师。其中法人协会认定的临床心理士和日本产业心理咨询师协会认定的产业心理咨询师影响最大[5]。

2.2临床心理士资格认证与管理

临床心理士是日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中发展最早、影响最大的专业资格。从1988年9月开始资格认证工作,目前日本已经有约17000人拥有临床心理士资格,也是唯一需要心理学硕士学位才能获得的资格。临床心理士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大学和研究生院的专业训练,而其他资格则主要通过各个协会或者学会的培训。临床心理士的申请条件是指定大学的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到2006年5月1日为止,日本全国一共有156所大学通过了指定审查。这156所大学具有较完善的临床心理士的教育和训练系统和设备。临床心理士的工作主要有能够选择和运用各种心理测验技术进行心理评估,学习各种心理治疗的理论,提供有效能的心理治疗[6]。临床心理士必须学习的知识包括:(1)心理测试(包括问卷法和投射法)。(2)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精神分析、荣格分析心理学、来访者中心疗法、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游戏疗法、心理剧、箱庭疗法、绘画•艺术疗法、催眠疗法、团体治疗)。(3)基础心理学(包括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家庭心理学)。(4)哲学•文化•宗教。(5)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机构是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该协会是由日本16家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治疗学会联合而成的。临床心理士资格申请和审查流程见图1[6]。

获得临床心理士认证后,每5年需要重新审查。在这5年期间,临床心理士必须获得15分以上才能重新更新资格。这15分中必须含有以下(1)和(2)中任何一个项目,并跨越3个不同的项目:(1)协会举办的临床心理士研修会和心理健康会议;(2)协会主办的全国大会,以及各个地区临床心理士会主办的培训;(3)协会承认的相关学会主办的活动;(4)协会承认的和临床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坊和培训;(5)协会承认的督导经历;(6)协会承认的和临床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论文以及著作的出版。

2.3注册心理咨询师

认定心理咨询师即注册心理咨询师,是由成立于1967的日本心理咨询学会认证的专业资格,日本心理咨询学会有会员6000多人,是日本最大的心理咨询学术组织。从1989年开始的资格认证已经有1000多人获得此项资格。日本心理咨询学会认定的注册咨询师每7年需要再次审查。这样的制度是为了促进获得专业资格认证的人继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专业技能,提供有质量的服务。日本心理咨询学会注册咨询师资格认证申请及审查过程见图2[7]。

2.4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与管理

日本从1992年开始实行了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并得到劳动省的支持和劳动大臣认可。产业心理咨询师主要以个人服务为主,必要的时候需要担负预防的职责,承担起对一般员工进行教育训练的职责。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包含心理咨询各种技法在内的心理治疗能力,而且要开展各种预防、保护工作,还需要担当教育培训管理监督者和初级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产业心理咨询师资格分为产业咨询师(初级)、资深产业咨询师(中级)、高级产业咨询师(高级)。对于产业心理咨询师考试合格的人员,社团法人•产业心理咨询师协会将给予登记并颁发合格证书,授予产业心理咨询师称号。产业心理咨询师认证的三级体系见图3[8]。产业咨询师考试(初级)内容见表1[9]。

2.5大学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和管理

日本学生相谈学会成立于1955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1999年5月14日,在学会第18次大会上正式决定建立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制度。又经过3年多的努力,终于在2002年建立了由学会认定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制度,目的是确立学生咨询的专业性,被认定者的名单将送到全国各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校长手中,从而使取得认证资格的心理咨询师在学校的咨询活动能够得到领导的推动和支持。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会会员的专业水平,为大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服务和成长指导。

2000年6月文部省高等教育局出台的《关于充实大学生活的方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创建我们的大学》文件中,强调心理咨询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要使咨询师的资格专业化、专职化。也就是说,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专业人才。为了推进学校内部的心理咨询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资格认证制度。学会在关注其他心理学资格认证的同时,必须要建立起学会的特别资格认证。目前拥有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数100多人。其申请条件和流程见图4[10]。

取得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后每5年需要申请资格更新,即重新登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在取得资格的5年间仍然是本协会成员。(2)在5年中3年以上的时间在学生咨询机构从事以心理问题为中心的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援助工作。(3)取得资格的5年间,满足以下3条:①撰写与学生咨询有关的著作、论文、案例报告、翻译文章等取得2分以上的分数;②在本协会主办的大会上口头发言1次以上;③参加本学会主办的研修会、演讲会、研究会等30学时以上。如果从事督导工作5次以上算作20学时。

3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的培训

在日本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人员培训主要有三条渠道,第一是大学和研究生院的职前培训,也称学历教育,主要包括毕业于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第二是由学会及学术团体提供的在职专业培训,如由日本心理咨询学会等相关机构通过培训班、工作坊、讲座、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的培训;第三是由民间心理咨询培训机构提供的专业培训。下面介绍这三类培训的具体培训要求、课程设置。

3.1学历教育

日本现有大学中设有心理学科系的有106所,其中国立大学37所,公立大学4所,私立大学65所 [11];设有培养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学位的学校有98所。从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要求看,学历教育应该是主流。

3.1.1 临床心理学专业培训及特点

以名古屋大学为例来说明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培训特点[12]。名古屋大学教育学部拥有8个专业,在全国国立大学中规模最大。精神发展临床科学专业是其中一个。从本科开始学生就要学习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评、学习指导、态度形成•态度改变、生涯发展、意欲•动机形成、认知•思考、性格形成、人格变化等内容,并要完成毕业论文。毕业以后期望成为临床心理士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学生,在本科的时候就可以选修投射法基础、临床面谈法、临床案例研究法等课程,并进入研究生院心理发展科学专业。心理发展科学专业是文部科学省在1990年设置的学科,这个学科以人类的发展(幼儿、儿童、青年、成人、老年)为纵轴,空间的扩展(个人、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地域社会、跨文化)为横轴,培养心理临床的实践家,以及以临床为特长的学者。心理发展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1. 发展临床心理学特论(必修)、发展临床心理学研究演习Ⅰ、发展援助临床学研究演习Ⅱ、发展援助临床学研究实习(必修)(注:在“特论”中主要学习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性研究,“演习”中主要通过案例研究学习,而在“实习”中则是自己一边接受督导,实际接待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2. 家庭发展临床学特论(必修)、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演习Ⅰ、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演习Ⅱ、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实习(必修)。3. 生涯发展教育学特论、生涯发展教育学研究演习Ⅰ、生涯发展教育学研究实习。4. 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特论、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研究演习、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研究实习。

附属的临床教育设备:名古屋大学在1985年通过文部科学省的批准,继京都大学和九州大学之后,建立了日本第五个大学附属的“心理教育相谈室”。由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数十名成员构成的咨询室,不仅完成了对研究生的训练和培养,还每年向社会以及社区提供数百次的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并实行收费。研究生在这里持续地接受教授以及校外心理临床专家的督导,使得自己的技术逐渐熟练,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在名古屋大学心理临床训练要求严格,通常开始的半年只能在单面镜下见习,给教授以及高年级学生做咨询纪录,总结咨询报告,然后再在教授的陪同下逐步接触案例,并总结咨询报告在案例研讨会上汇报。督导制度很完善,第一年督导由指导教授担任,第二年以后需要自己付费找学校指定的督导师,督导需要定期汇报督导情况给学校。每周都有一次案例研讨会,案例研讨会分3-4个会场,每个会场都有数名教授以及校外的督导师参加。研究生们轮流发表自己的案例,接受集体督导。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大多工作于精神病院、儿童咨询所以及学校心理咨询室。博士研究生虽然大多成为大学老师,走上学者的道路,但是他们都从事于研究和临床两方面的工作。

3.1.2咨询心理学专业培训特点

以筑波大学为例来说明咨询心理学专业的培训特点[13]。筑波大学人间学类(相当于学院)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心身障害学的三个专业。心理学专业又分为实验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言语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五个领域,由三十多名教授构成,进行教育、研究和临床实践。

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概论、心理统计、心理统计实习、心理学研究法、毕业论文等等。如果希望以后从事心理临床的学生还需要选修心理诊断、心理疗法、咨询心理学、性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演习、咨询心理学演习、临床心理学实习和临床心理学特论等科目。

进入研究生院以后,硕士研究生的主要课程是学校心理咨询、教育咨询、临床心理学特讲、演习、学生指导论、学生理解等。此外,临床心理学实习和督导将占去研究生们的大部分时间。筑波大学拥有附属心理相谈室,对外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从1992年开始收费。研究生将在这里一边接受教授的督导,一边完成他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临床训练。

在筑波大学,心理临床训练分成4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在单面镜下见约半年,给教授以及博士研究生做咨询纪录,总结咨询报告。第二阶段,在教授的陪同下接触案例,并总结咨询报告在案例研讨会上汇报。第三阶段,自己一个人能够进行咨询,每做完一个咨询就要报告给督导。第四阶段,可以陪同下级生作咨询,并给与指导。每周有一次案例研讨会,研究生们轮流发表自己的案例,接受集体督导。毕业生大多就职于家庭裁判所,少年鉴别所,保护观察所,儿童相谈所,教育相谈所,还有企业的心理咨询中心以及人事部等等。

3.2 在职培训(包括学术机构的培训和民办机构的培训)

3.2.1 民间培训机构

在日本有一些注册的心理咨询培训机构,例如财团法人关西心理咨询中心就设有专门的咨询师培训系统。他们在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长年从事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培训。

3.2.2 学术团体培训

3.2.2.1 日本心理临床学会对临床心理士的培训

获得临床心理士资格以后的持续教育,主要由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日本临床心理士会以及各个地区的临床心理士会主办多种培训来完成以外,每年定期召开的日本心理临床学会也作出很大的贡献。日本心理临床学会的会员数,截止到2007年10月31日是20,778人,远远超过日本心理学会的会员总数,是日本最大的心理学术组织。日本心理临床学会的专业人员培训主要通过工作坊,案例报告•公开督导方面。工作坊的内容全面,有适合初学者的,也有适合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的各种需求的。而每一个案例报告•公开督导计时一个半小时。报告者有经验浅的咨询师,也有从事心理临床二三十年的老前辈。由于心理咨询和临床的特殊性,从案例报告和督导中学到的知识、技巧和积累的经验是最重要的。

3.2.2.2日本学生相谈学会大学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日本学生相谈学会也就是大学心理咨询学会,作为大学心理咨询师认证基础,专门制定培训的内容。按照认定规则,《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涉及学生咨询总论、咨询的理论与学习、案例评估、大学生诸问题、大学教育与学生咨询、调查研究6个领域,通过学会主办的培训班、讲演会、研究会等形式,确立大学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性所涉及的必要内容 [14]。

3.2.2.3 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①除了进行心理测验、心理治疗等工作外,还需要从事与相关人员的联系、环境的调整、善用社会资源等工作。②必须对系统内的咨询师和同行咨询师以及管理监督者进行咨询、建议和指导。③必须开展为了维护员工心理健康而组织的、由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共同参加的教育活动。④必须对下一级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进行支持和指导。⑤需要把握不同职场劳动管理的特色,根据职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训练,并且具备为了解员工的需求进行调查的能力。⑥实施根据劳动安全卫生法第70条第二项规定的“建设快乐的职场”的要求,把尊重个性作为根本原则。劳动者的个性形成除了受到性别、年龄、体力、技能、生理机能的影响,也受到心理机能的影响。此外,为了建设快乐的职场,做到快乐工作,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和不同职种之间的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

产业心理咨询师(初级)培训总学时169小时,分成三部分:理论学习48小时(必修的科目共四门,其中产业心理咨询概论18小时,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法12小时,人格理论9小时,职场心理健康9小时);心理咨询实用技巧训练81小时;小论文和对话分析等40小时。中级产业心理咨询师除了对人生、职场的学问、经验有自身独到的见解,在具备必要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法的基础上,还应当了解包含心理健康内容的劳动管理、劳动法的知识,企业、组织和其中人员的产业心理学知识,人际关系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理论[15]。

4 日本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趋势

日本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强国,其社会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服务。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要在全国1万所初中配备专职的学校心理咨询师,厚生劳动省也提出5年中培养5万名职业咨询顾问的政策[16]。同时,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正在为推进育儿心理咨询师的发展合作。但是总体来看,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具有良好信誉,专业服务水准高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临床和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培训不可能采取短平快的培养方式,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专业训练。近年来,日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发展迅速,培养专业人员的大学和研究生院不断增加,但是师资跟不上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正是目前日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界正在探索之中的议题。

参考文献

[1]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16.

[2]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56.

[3] 大利,林昭仁,三川孝子,等.2003年度学生相にする.学生相研究, 24(3):269-304.

[4]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17.

[5]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リング.ナツメ社,2004:202-223.

[6] 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临床心理士になるために.诚信书房,1988.

[7] 樊富珉.主编.心理咨询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0.

[8] 樊富珉.主编.心理咨询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1.

[9] 日本的产业カウンセラ.社团法人日本产业协会,2005:67.

[10] 鸣泽实.大学カウンセラ制度の发足.学生相谈ニュス,2002:2.

[11] 松原达哉.日本の心理カウンセリング•心理法のと状.国际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学术会议主题报告,2006.

[12] 田治.名古屋大学,床心理士入.日本社,1995:10.

[13] 佐々木雄二.筑波大学,床心理士入.日本社,1995:25.

[14] 鸣泽实.大学カウンセラ制度の发足.学生相谈ニュス,2002:3.

询证医学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108-01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药师工作职能的提升,药房工作的重心已经由单纯的配方发药逐步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上来,这已成为医院药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开展用药咨询服务有利于促进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工作,药物咨询工作是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用药。

1 分析

1.1 药房药师的调剂任务非常繁重,配药窗口难以深入解释、交待与药物治疗相关的问题,最多只能局限在简单的你问我答,另外,很多药品说明书不尽规范,不少患者拿到药后看不懂,要求药师给予用药指导,以此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1]。多种新药的开发和上市,同一种药物的商品名和规格繁多,医生对大量涌现的各类药品信息不能及时全面的了解,新的配伍禁忌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医学和药学专业人员的相互用药咨询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能使医院药师工作职能由保证供应和管理药品为主转移到监督、执行和保障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上来,药学服务和用药咨询工作的开展将成为临床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能帮助药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素质。

2 咨询服务内容

咨询的内容包括:①一般知识:如药品名称、主要成分、规格、剂型、生产厂家、有效期、储存方式;②药理知识:如药理、适应证或功能主治;③用法用量:如服药时间、用药剂量及疗程;④用药注意事项:如药物副作用、不良反应、禁忌证、慎用及特殊病人用药注意事项;⑤联合用药问题:如多种化学药品、中药与化学药品混用、药物与食物配伍有无禁忌问题;⑥其他:如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心理状况、生理状况等药学内容 [3]。

3 方法

3.1 要有耐心、态度谦和、工作细致、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处方上发现医生用药有问题,药师应主动找医生协商解决,尽量避免在病人的面前质问医生[2]。药师应时刻保持着对专业的敏感性和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病人和医务人员都应相互尊重信任,这样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3.2 回答问题时应抓住重点,减少病人对用药的怀疑。同时劝告病人应尊重医嘱坚持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疗效,并告之经常更换治疗方案对疾病的治疗通常是不利的[1]。这样才能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提高自信心。

3.3 药师要注重对药物资料的收集,做好咨询记录。药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专业报刊、网络等收集有关信息,及时为临床和患者提供准确有价值的药学资料,同时建立药物咨询登记本,对咨询者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4 讨论

加强患者的药物咨询,是对病人诊治过程的延伸;是医院管理新模式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确保了患者安全、高效、合理的用药,这也就提高了药师在整个医疗中的地位,赢得病人的尊敬。

参考文献

询证医学论文篇(9)

“证候要素”主要指辨证所确定的病位和病性[1],其中病性是由病因、病机总结而得来[2]。王永炎院士在“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等文中提出了“证候”研究应首要继承的是“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理念[3-4],由此“证候要素”概念被提出,即“证候要素”是指组成“证”的主要元素,“证候要素”是支持辨证的基本单元,是辨证体系的核心。中医辨证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四诊收集到的临证信息进行辨别、分析、综合、判断的过程,是一种将自然环境、患者正气强弱、疾病特点等加以综合考虑的诊断方法[5]。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以中医方剂数据库为平台,通过数据库技术,挖掘病因、病位、病机与症状体征(简称之“象”)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发现古代中医文献中证候要素的存在状况,而且通过对古代文献中证候要素与“象”间关联度的挖掘分析,为中医“证候”规范以及辨证体系的研究提供历史的基础数据。

1 中医方剂数据库简介

本研究使用的“中医方剂数据库”(以下简称“方剂库”)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研制并建设的。该数据库系统建立在Oracle的OAS(Oracle 8i Application Server)和PL/ SQL软插件的基础之上,用户可通过客户端的浏览器,在网络上访问服务器上的数据库系统。在全面、系统、高效地利用中医药信息的思想指导下,根据中医方剂文献的特点,设计了“方剂文献解析主题标引工作单”,以此作为方剂库系统结构设计的依据,实现了中医方剂数据的高度结构化、一致化存储,为数据挖掘奠定了基础。

目前,方剂库共收录了由先秦到民国的73种书籍中记载的92 102条方剂文献,年代跨度在2 000年以上,所选择的文献具有较好的分布性,即各个朝代都有收集,且经过论证后精心挑选的文献,使数据具有了较好的代表性。

方剂库系统设计实现了全方位、开放式的查询功能,加之全文解析主题标引方案的实现,使方剂库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主题的查询成为可能。查询功能除了提供“并且”,“或者”、“并且不包括”、“或者不包括”等整套逻辑查询语句之外,系统还设计了“单括号”和“双括号”的优先级查询干预功能,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查询逻辑的需求。

方剂库实现了对查询结果进行关联分析、数据总结、数据分类、序列模式分析等,初步实现了基于频次的数据挖掘功能。

2 证候要素与“象”关联的挖掘实验

在中医方剂数据库这个平台上,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证候规范及其与疾病、方剂相关的基础研究”的设计,我们承担了对古方剂文献中证候要素存在状况的调研及其相互间关系的挖掘工作,本实验是为研究病因、病位、病机与“象”之间的关系而设计的。

2.1 病因与“象”的关联分析

查询条件:病因主题词为“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热邪”。

挖掘结果:满足“风邪”条件的方剂3 667条,涉及的症状体征795个;满足“寒邪”条件的方剂3 708条,涉及的症状体征775个;满足“暑邪”条件的方剂308条,涉及的症状体征218个;满足“湿邪”条件的方剂556条,涉及的症状体征382个;满足“燥邪”条件的方剂52条,涉及的症状体征137个;满足“热邪”条件的方剂2 677条,涉及的症状体征717个。频次序列见表1(限于篇幅取前10位数据)。表1 病因与“象”关联序列示例(略)

通过表1可以看出,挖掘结果均与中医学中有关六淫致病常见的症状体征相符,也与六淫致病的特性相一致。如寒邪伤于肌表,阻遏卫阳,称为“伤寒”,即外感风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则为“中寒”[6]。

通过数据数据结果可看出,本研究中涉及的方剂数据以“中寒”居多,这也与数据库中的实际情况相符,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以宋元年前为主,可能与这些时期战争频发、人民饱受饥饿,寒邪易直中脏腑有关。另外,六淫致病除燥邪外前10位的症状体征中均有“头痛”和“烦躁”,查找原始数据还发现“燥邪致病”也常出现“头痛”和“烦躁”,只是不在前10位内而已。这一结果说明,“头痛”和“烦躁”是六淫为病的普遍症状,除提示临床遇之需辨别病因、辨证施治外,还提示可对“头痛”和“烦躁”的相关信息深入挖掘,如在不同“病因”条件下“头痛”、“烦躁”的伴有症有哪些?组方用药有何不同?分别都和哪些病机、病位有关等。

2.2 病位与“象”的关联分析

查询条件:病位主题词分别为“肺”、“心”、“肝”、“脾”、“肾”。

挖掘结果:病位为“肺”的方剂2 336条,涉及的症状体征624个;病位为“心”的方剂2 746条,涉及症状体征684个;病位为“肝”的方剂1 356条,涉及症状体征606个;病位为“脾”的方剂3 050条,涉及症状体征727个;病位为“肾”的方剂2 273条,涉及症状体征677个。频次序列见表2(限于篇幅取前10位数据)。表2 病位与“象”关联序列示例(略)

通过表2可以看出,与病位“肺”关联最强的“象”为咳嗽、喘、胸闷等,这与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是一致的;与病位“心”关联最强的为烦躁、心痛、心悸等,这与《灵枢·大惑论》“心者,神之舍也”,以及《素问·宣明五气篇》“心藏神”的认识相吻合;与病位“肝”关联最强的为目昏、目痛、白睛发红等,与“肝开窍于目”的理论认识一致,以及胁胀、胸闷、胁痛、烦躁等,与“肝”主疏泄功能密切相关;与病位“脾”关联最强的为食欲减退、呕吐、泄泻等,与脾主运化的基础理论认识一致;与病位“肾”关联最强的为腰痛、尿频数、耳鸣等,也与肾的生理密切相关。以上这些均与中医理论的相关论述以及临床实践情况相一致。

2.3 病机与“象”的关联分析

查询条件:病机主题词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

挖掘结果:病机为“阴虚”的方剂423条,涉及症状体征397个;病机为“阳虚”的方剂646条,涉及的症状体征417个;病机为“气虚”的方剂2 281条,涉及的症状体征759个;病机为“血虚”的方剂1 046条,涉及的症状体征613个。频次序列见表3(限于篇幅取前10位数据)。表3 病机与“象”关联序列示例(略)

通过表3可以看出,与各“病机”相对应的症状体征基本符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际情况。但也发现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数据,如“阳虚”的症状体征多为泄泻、腹痛、呕吐等中阳不足的病变表现,强调的是运化系统的表现,而畏寒喜暖、四肢逆冷、尿频数、身肿等肾阳虚的病变表现在其次,这与教材的内容略有区别,教材一般把肾阳虚的表现作为阳虚的主要表现。又如,若将上述的结果作一个分类集合,数据显示,“阳虚”时,各种“疼痛”的表现仅次于运化方面的表现,这一点似乎对临床很有启示意义,因为“寒”是疼痛的重要病机。

2.4 “象”与各种证候要素的关系(见表4)

表4 “象”与证候要素关联序列示例(略)

以“咳嗽”为例,查询条件:症状体征主题词为“咳嗽”。

挖掘结果:符合查询条件的方剂文献共计2 945条;涉及的病位53种,80%是五脏六腑;涉及病因56种,90%是时邪、劳伤和内邪(痰饮、瘀血等);涉及的病机243种,脏腑病机占绝大多数,以下依次是六淫致病、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等。按照类序的排列如表4所示(限于篇幅取前5位数据)。

通过表4可以看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但居于首位的肺,出现次数1 198次,明显高于其他病位,这均符合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情况;咳嗽常见的病因在六淫致病中以“寒邪”为主,这也与寒邪犯肺易出现咳嗽相一致;在脏腑病机中“肺伤”居于首位,这与肺主气、司呼吸的生理功能是一致的。

3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历代方剂数据的标准化和结构化处理,对古代方剂文献中包含的病位(以五脏为例)、病机(以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为例)、病因(以六淫为例)等证候要素与症状体征间的关系进行挖掘,进而探讨证候要素与症状体征之间的关联度。从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①病因、病机、病位等证候要素与症状体征间的关联各不相同,但有规律可循,与目前中医学基础理论的认识基本相符,说明挖掘的数据可以验证理论认识;②挖掘出的结果数据具体,不论对证候的深入研究,还是对临床的指导,均具有启示的价值,具体分析已如上述。③方剂库的数据由于历史的原因尚缺乏完整性,有待用还原技术来完善,数据一旦完整,挖掘的结果将更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文锋.中医辨证体系及“证”的规范化研究[J].天津中医,2002, 19(5):1.

[2] 朱文锋,黄碧群,陈新宇.病性证候要素辨别的意义与方法[J].中医药学刊,2006,24(2):204-205.

[3] 王永炎.完善中医辨证方法的建议[J].中医杂志,2004,45(10):729-731.

询证医学论文篇(10)

摘 要:阐述中医药科技查新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意义,结合查新工作实践,指出目前中医药科技查新检索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查新工作,保证查新质量,从审题、检索策略的制定及查新标准的规范入手,并考虑不同对象对科技查新的不同认识,对中医药科技查新的重要性、发展趋势及改进措施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科研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从而加快服务于湖北省的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更好地服务于创新湖北建设。

关键词 :中医药;查新;检索;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8.007

科技查新是以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为手段,以检出文献的客观事实为依据,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先进性进行情报学审查,并出具结论性报告,以期为评价科研课题立项、成果鉴定及专利申请等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2年成立了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并先后成立了多个分中心,承担着全国的中医药科研项目的查新咨询工作,标志着我国中医药科技查新工作的全面起步与日臻完善。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作为湖北省第一家综合性查新机构,在成立之时就开展了相关领域的科技查新工作,特别是近年来,作为服务于创新湖北的排头兵,承担的中医药科研项目的查新检索业务也逐渐增多。

1 中医药科技查新的概念

中医药科技查新是依据科技部颁发的《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对中医药科研内容做出新颖性结论的中医药科技文献查证服务。重点是评审中医药项目的创新点所在及内容,再对其定性定量指标、技术层次、整体水平等进行综合评判,从而为中医药科研工作的项目立项、成果鉴定、评估验收等新颖性提供客观文献依据。中医药科技查新对提高中医药科技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减少行业内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科研项目,降低科技成果评审失准率,增强科技投资效益均具有积极意义,是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医药科技查新的意义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中医药科研课题中重复开展国外已有成果研究率为56%,而国内自身的重复率也高达66%,造成了国家科研资金及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加强科技查新咨询服务势在必行。查新结论具有客观性和鉴证性,对维护科技评价的公正性、权威性、严肃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促进科研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有效保证专项资金花在刀刃上,保障科研工作持续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2.1 提供中医药科研的方法思路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应积极追踪情报态势,借鉴已有的成果讯息,取其精华,关注与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专题资料和国内外研究的新进展、新动向。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药科研呈现出与多学科紧密融合、互相渗透的趋势,以方剂学研究为例,一张复方可涉及分子结构的测定、有效成分的纯化分离等,这就需要借助有机化学、植物化学的学科知识,同理,其煎煮过程中引起的方药质量及药材化学成分的变化,又需要生物制剂学、分析化学的介入。诸如此类的交通融汇,在中医药科研实施中极为普遍,因此,科研人员必须根据课题的进展情况,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其所涉领域进行跟踪查新,了解现状与动态趋势,以助于科研课题的顺利实施。

2.2 调节中医药科研的选题方向

中医药科研的长周期性以及“接力式”的研究特点,决定了科研人员在立题时就必须弄清自己拟研究课题的价值。然而,在传媒文献量激增的今天,出版内容交叉分散,且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研究人员根本无法全面掌握该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而单纯依靠自己所掌握的有限资料和工作经验来判断则有极大的盲目性。因此,进行科研选题前的情报查新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该领域的空白区间、经验思路及前景水平,从而借鉴吸收,学习创新,开阔思路、调节动态定向,使科研资料不断精炼升华。

2.3 提高中医药科研鉴定的严谨性

科研人员虽具有相当水平的中医药专业水准,但其所掌握的相关技术指标、动态进展内容总有其客观局限性,因此解答该课题在国内外是否有同类或类似研究、是否具有“国际水平”、“国内先进”或“填补某项空白”就值得商榷。查新人员通过检索科技文献,进行严密而系统的分析对比后,方能对原成果进行正确而客观的评价。部分成果申请经检索发现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后会被否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

3 中医药科技查新中存在的问题

3.1 客户方面存在的问题

客户方面最容易出现的问题:①查新目的不明确,部分课题并未进行预试实验,未清晰表述其工艺设计、流程、技术等,委托内容未能突出查新的技术要点;②出于技术保密原则,对关键技术点的具体内容含糊或规避表达;③用户不够重视,委托人并未真正参与课题,对技术关键把握不准,无法与查新员进行有效沟通;④部分课题一味着意于“新”,在科研人员对国际医学研究的先进技术方法不甚理解参透的情况下,将其强行拼凑并占为己有,显得格格不入。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是中医药科研课题得以立项的前提,而“创新”又是其成立的基本依据和价值所在,客户查询委托内容不明确,以及高重复率、低创新力均会导致科研“撞车”和低水平重复的现象,造成了人力资源、物质财富和时间的极大浪费。

3.2 查新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3.2.1 审题是否透彻

中医药科技查新广泛涉及医学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查新工作者首先要对该课题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并充分理解其主要涉及哪方面的研究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等,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法:①借助查新技术报告;②咨询申请查新人;③请教该专业的资深专家以了解前沿动态;④查阅相关工具书。

3.2.2 检索策略的制定是否恰当

因同一主题、概念可有多种表达方式,这就需要认真分析,制定出恰当的检索策略,但在具体操作时,又会面临检出文献或太多、或太少的问题,因此还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检索策略,范围或“扩”或“缩”。另外,在中医药文献检索过程中,还应注意中医药课题的特殊性:①某些中草药除正名外另有常用的别名,如厚朴又称川朴、肉桂又称官桂、延胡索又称元胡等,我们在实际检索时应将其组配使用,即:(厚朴OR川朴)、(肉桂0R官桂)、(延胡索0R元胡)等;②中医证候的不同表达方式,如某课题中提及”心肝火旺”,我们在实际检索过程中还应将其扩展为“心火上炎”、“心阳亢盛”、“心火扰神”、“心火亢盛”等,方能查全查准。

中医药科技查新人员除具备专业中医药学知识和一定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外,还应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此外,在国际范围内的查新检索中,会触及相关的外文信息,这就需要查新人员同时具有一定的中医药专业外语的阅读理解能力。

3.3 数据库的滞后性和不完整性

中医药科技查新一般需进行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医药报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医药保健品专利数据库、中成药产品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以及美国专利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我国的科技体制、制度及学术习惯等原因,导致相当部分尚未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书籍、部分正在研究或刚结题的课题,以及部分硕士论文均不在被检范围之内,因此所检出数据是相对滞后和不完整的。

3.4 中医药查新的标准欠规范

各中医药科技查新机构的报告格式、数据库检索范围、结论阐述等方面均不尽相同,尚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因此,如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查新工作质量,已成为查新机构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查新报告的格式而言,各检索中心就有采用科技部格式、采用教育部格式,以及自行设计的区别;再具体到查新委托书所涉及查新项目的技术要点、数据资源等表达要求均不统一,由此造成了查新报告质量的参差不齐。

4 中医药科技查新发展的趋势与对策

随着中医药事业、科技体制改革的蓬勃发展和全球化竞争,以及临床疾病谱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流行性疾病的突发,对中医药查新咨询机构及查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药科技查新咨询机构必须在运行机制、技术实力等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4.1 加强与客户的交流,积极宣传

让客户充分认识正确填写《查新委托书》的重要性,应清晰表达出该委托课题的技术创新点,以积极配合查新工作。同时,在中医药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中积极宣传医学查新咨询服务的作用,大力普及查新知识,使其理解国家开展查新工作的目的,提高利用信息咨询的意识,增强科研立项和成果申报中参与查新的自觉性。

4.2 提高查新人员的素质

查新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外语能力,积极参加情报学、情报学研究方法、索取信息方法、计算机应用等相关内容及交叉学科的培训,及时储备更新知识,掌握必要的查新检索技能,归纳、提炼查新要点时要全面精炼,合理制定检索策略,适度扩大、缩小范围以筛选高符合度的文献,保证其与所委托课题的对比分析具有逻辑性、支撑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情报意识和情报学研究水平。

4.3 加强资源建设,改进检索手段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利用互联网加强各检索机构的信息交流,实现数据库的资源共享,建立中医药科学的数据共享系统和数字化查新咨询服务体系,以适应中医药科技查新咨询的快速发展。应特别注重对中医药相关学科及其产品开发的专利文献的检索分析,这对保护自主知识产权、避免专利侵权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4 建立中医药科技查新规范

根据中医药学的特色,加强中医药查新的标准化建设,明确查新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规范查新委托人及查新机构的权利义务、行为准则、法律责任,界定查新员、审核员和查新咨询专家应当具备的条件和职责,统一查新报告格式,提高查新质量。总之,要加快查新咨询服务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加强执行力度。在此基础上,面向社会,开拓市场,拓展查新咨询工作的功能,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5

结语

近年来,中医药科技项目申报数量的大幅度增长,是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给查新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高挑战和新机遇。中医药科技查新可以减少低水平重复科研,降低成果鉴定评价失真率,促进科研课题的评审办法的改进,使其从“经验型”逐步过渡到“科学文献型”,是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湖北省科技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湖北”建设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湖北省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学术水平,审时度势的开展好此类科技查新咨询活动,与之同时,目前中心正在开展的竞争情报服务及相对应的知识产权评议服务活动,正力求实实在在的解决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和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宋一伦.中医药科技查新与中医药科技查新委托[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4)

2 肖沪卫.科技查新: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上一篇: 土木工程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 林业专业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