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10:22

移栽技术论文

移栽技术论文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但是大树移栽比较难成活,笔者依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现将树移栽的养护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水分保湿

1.1包干

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包干,此法在树体休眠阶段效果较好,但在树体萌芽前应及时撤换。因为塑料薄膜透气性能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温季节,内部热量难以及时散发,会引起高温,灼伤枝干、嫩芽或隐芽,对树体造成伤害。

1.2喷水

树体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因蒸腾作用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或将供水管安装在树冠上方,根据树冠大小安装1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效果较好,但较费工费料。也可采取“吊盐水”的方法,即在树枝上挂上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让瓶内的水慢慢滴在树体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节省投资。但喷水不够均匀,水量较难控制。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树体,在抽枝发叶后,仍需喷水保湿。

1.3遮荫

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树体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在成行、成片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树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荫,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cm左右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以后视树木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逐步去掉遮荫物。

2促发新根

2.1控水

一是严格控制土壤浇水量。移植时第1次浇透水,以后应视天气情况、土壤质地检查分析,谨慎浇水。同时要慎防喷水时过多水滴进入根系区域。二是防止树池积水。种植时留下的浇水穴,在第1次浇透水后即应填平或略高于周围地面,以防下雨或浇水时积水。同时,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处,要开排水沟,保证雨天能及时排水。三是保持适宜的地下水位高度(一般要求-1.5m以下)。在地下水位较高处,要做网沟排水,汛期水位上涨时,可在根系挖深井,用水泵将地下水排至场外,严防淹根。

2.2保护新芽

树体地上部分新芽的萌发,对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根系的萌发。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别是移植时进行重修剪的树体所萌发的芽要加以保护,让其抽枝发叶,待树体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时,在树体萌芽后,要特别加强喷水、遮荫、防病治虫等养护工作,保证嫩芽与嫩梢的正常生长。

2.3土壤通气

一是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结。二是经常检查土壤通气设施(通气管或竹笼)。发现通气设施堵塞或积水的,要及时清除,以经常保持良好的通气性能。

3树体保护

3.1支撑固定

大树种植后即应支撑固定,慎防倾倒。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高2/3处左右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在人流比较集中或其他易受人为、禽畜破坏的区域,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设置竹篱等隔离措施加以保护。

3.2施肥

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大树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15d左右追肥1次。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浓度为0.5%~1.0%的肥液,选早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洒,遇降雨应重喷1次。根系萌发后,可进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伤根。

3.3防冻

一是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以提高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二是在入冬寒潮来临之前,做好树体保温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护。

3.4防病治虫

坚持以防为主,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移栽技术论文篇(2)

一、落叶树

l、落叶乔木

①掘苗:对胸径3~10厘米的乔木,可于春季化冻后至新芽萌动前或秋季落叶后,在地面以胸径(距地面1.3米处的干径)的8~10倍为直径画圆断侧根,再在侧根以下40~50厘米处切断主根,打碎土球,将植株顺风向斜植于假植地,保持土壤湿润。运输时要将根部放在车槽前,干稍向后斜向安置。

②挖穴:依胸径大小,栽植穴直径应为40~100厘米,土质疏松肥沃的可小些,石砾土、城市杂土应大些,但最小也要比根盘的直径大20厘米,深则不小于50厘米;穴壁要垂直,呈圆筒状,不能挖成锅底形,以免生根后根因伸长力不足而弯曲,遇雨倒伏。

③定植:于穴中先填15~20厘米厚的松土,然后将苗木直立放于穴中,使基部略下沉5~10厘米,以求稳固。在四周均匀填土,随填随夯实。填至距地面8~10厘米时开始做堰,堰高不低于20厘米,并设临时支架防风。

④浇水:定植后及时浇头遍水,至满堰,第三日再浇二遍水,第七日浇第三遍水,水下渗后封堰。天气过于干燥时,过10~15天仍需开堰浇水,然后再封口。

⑤修剪:掘苗后进行。有主导枝的树种,如杨树、银杏类、杜仲等,只将侧枝短截至15~30厘米,而不动主导枝;无主导枝的树种,如国槐、刺槐、泡桐等,由地面以上2.6~3米处截干,促生分枝;垂枝树种,如龙爪槐、垂枝榆等,留外向芽短截,四周保持长短基本一致,株冠整齐。

2、落叶灌木①掘苗:植株一般高1~2.5米,但由于品种、规格复杂,通常留20~60厘米,土球直径30~60厘米。丛生株由边缘株向外15~20厘米处裸根掘苗。

②修剪:单干类或嫁接苗,如碧桃、榆叶梅、西府海棠,侧枝需短截;丛生类如玫瑰、海棠、绣线菊、天目琼花等,通常当时不做修剪,成活后再依实际情况整形。

③挖穴:穴径依株高、冠幅、根盘大小而定,通常比土球直径大5~20厘米,土质较差的地区适当加大。

④其它与落叶乔木同。

3、攀援植物

①掘苗:大型种类通常留土球直径不小于35厘米,如紫藤、葡萄、凌霄等;小型种类小于30厘米,如金银藤、地锦、蔷薇、山乔麦等,1~2年生苗可适当缩至15~20厘米,不作长途运输的可裸根掘苗。

②修剪:大型种类于地面以上2.6~3米处截干最为理想,过低则上架困难。葡萄应留主导枝,侧枝留3~4芽短截;小型种类可适当剪短,最短不小于40厘米。小苗不作修剪。

③挖穴:通常挖沟栽植,沟宽40~50厘米,深40~50厘米,长依实际需要而定;穴栽时,穴直径要大于根盘10~15厘米,小苗的增大范围可适当缩小。

④其它与落叶乔木同。

4、小花灌木

①掘苗:依丛株大小,通常挖土球直径25~40厘米,深25~30厘米,如迎春、紫叶小柴、金叶女真、月季等。

②修剪:除月季需短截外,其它种类均在成活后整形。

③整地叠畦:多数片植或团栽,翻地深40厘米,土质差的过筛或换土,月季需施基肥,每100平方米300~400千克,其它观花类也应施基肥,观叶类可不施。

二、常绿树

1、常绿乔木

①掘苗:于春季新芽末萌动前或雨季新枝停止生长后或秋冬之际植株停止生长后进行,先浇透种植地,并将铺散的枝条用草绳捆拢。苗高2~2.5米的,土球直径不小于45厘米,深不小于40厘米;苗高2.6~3.5米的,土球直径不小于60厘米,深不小于50厘米。四周土掘开后,土表及底部切削成球形,用草袋或编织布等物包好,再用草绳捆牢,轻轻推向一侧。移动时因土球较重,常采用机械吊装,受重的主干处要包上麻袋、编织布等物绑牢,吊装绳索拴于垫覆物上;以免损伤树皮而影响成活。运输时土球置于车槽前方。树冠斜向后放置。

②挖穴:如是一般土壤,株高2~2.5米的,栽植穴直径不小于60厘米,深50~60厘米;株高2.6~4.5米的,栽植穴直径不小于90厘米,深60厘米。土质不良时应过筛或换土,深度也要适当加深。

③定植:填一层松土,将苗置于穴中央。如土球是用草袋包裹的,松开即可(取下与否无所谓)如是用编织袋、薄膜包裹的,必须取下。然后设立支杆并用草绳捆牢,随即填土,随填随夯实。填至近地面时造堰,并松开枝条捆绑物,土堰直径不小于冠幅。

④浇水:栽植后即要浇透水,且向枝叶喷水。第三日、第六日浇第二遍和第三遍水,水渗下后封堰。如遇干旱,10~15天后再开堰浇一次,随后封好。同时,种后10天内要每天向枝叶喷水3次,以后改为2次,直至新枝萌发,再逐步减少或停止。喷水是常绿树成活的关键,不能忽视。

2、常绿灌木

一般高0.5~2米,掘苗土球直径不小于30~40厘米,栽植穴直径不小于40~6厘米,深50厘米。

三、绿篱

l、常绿绿篱

①掘苗:针叶树种常见的有松柏、刺柏、侧柏、龙柏等,阔叶树种有小叶黄杨、大叶黄杨。针叶树高1.2~1.8米的,土球直径不小于30厘米;谰叶树高35~50厘米、冠幅30~40厘米的,土球直径不小于30~35厘米。并可用简易蒲苞或草袋包裹。黄杨苗在保湿条件下可不带土球,但掘苗后需蘸泥浆。

②挖沟:单行栽植沟宽35~40厘米,双行的宽45~50厘米,均深40~45厘米。

③定植:定植前要在栽植沟外侧临时拉设标线或绳,以免栽歪了。将包裹物拆除,苗与苗间以枝条与枝条稍交叉为宜,随栽随填土踏实,土球上表面要比栽植地面低5~6厘米,沿沟外垒畦埂,高15~20厘米。

④浇水:栽植后即浇水,并扶正出线苗,拆除定标线、绳。第三日浇二遍水,一周后浇第三遍水,渗下后封堰。若天气过于干旱,15天后仍应开堰浇水。浇第一遍水时同时喷水,以后每天2~3次,直至新芽萌发,再逐步减少次数。

⑤修剪:新芽萌动后月余设定标线,按定标线修剪。

2、落叶树绿篱:于春季化冻后裸根掘苗,一般株高1.2~2米根盘直径25~35厘米,栽植时即行修剪。常用树种有榆叶梅、贴梗海棠、刺槐等。操作同上。

四、丛生竹

l、掘苗:于春季萌动前重雨季带土球及芽鞭掘苗,土球直径最小不能小于40厘米,高40厘米左右,掘苗后要及时包裹。

移栽技术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 S7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083-01

在城镇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大树移栽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大树的移栽施工优劣和成败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富宁县绿化工程的效益以及效果,所以,必须要对其实施精心策划,对大树移栽相关的配套技术进行准确掌握,加强大树移栽以后精心的管理,以便能够有效确保大树成功移栽。从不同季节、不同树种以及不同地区这三个方面对大树移栽时期进行准确的掌握,建立健全大树的移栽档案,进而对大树移栽工作有序展开提供了保证,大树移栽之前的技术处理,大树移栽以后的精细管理技术,大树移栽施工的技术等等,从本质上确保大树移栽的成活率。

一、大树移栽前的准备工作

在大树移栽之前必须要对移栽地区以及定植地区这两个主要地区自然的因子进行充分了解,制定出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技术措施,首先要做好树种以及规格的选择工作,大树移栽选择必须要将景观需要以及树种需求作为主导,坚持适树以及适地的原则,对树种以及规格进行选定,一般情况下,比较容易成活的树种有扁桃(乡土树种)、假槟榔(引进树种)、大叶榕、小叶榕、木棉等等。规格主要包括树势、树相、树形、冠幅、树高以及胸径等等。进行大树移栽工作必须要选用生长健壮的乡土树种,那些移植过的树木比异地树种、没有移植过树木更加容易成活,树龄越大就越难成活,按照拟定的规格、品种以及树种,通过实地考察、成本分析以及渠道联系,确定树种的来源,将工作落实到位。

根据相关绿化工程的要求,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搭配,必须要将种植点事先确立好,绘制出一个详细的树种规划图,必须要将移栽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以及工具事先准备好,比如说水源、地膜、肥料、支柱、铁锹、包装材料、绑缚、浇水设施等等,在移栽之前一周时间内应该将新栽地区定植穴挖好,定植穴的直径必须要比移栽树土球直径大40㎝到50㎝之间,深度还要超过土球高度15㎝左右。树穴上口和穴底的直径必须要保持一致,种植之前要在穴内施用适量的基肥。

二、大树移栽主要技术措施

大树移栽前2-3年,于树干四周一定范围内开沟断根,每年只断圆周长的1/3到2/3左右。断根范围一般以树干直径的5倍画圆,在圆周处开挖一个宽30-40cm的沟,沟深度视根的深浅而定,一般约50-70cm,只挖断细根,保留1cm以上的粗根,并于土球表面,对粗根做宽约10cm的环状剥皮,涂上0.001%的萘乙酸生长素,以促发新根,然后填入表土,及时灌水。对大树移栽的时间进行选择,最好选择在树木半休眠期以及休眠期,一般在秋季落叶后和春季萌动前,这个时候的树液仍然没有流动,成为了移植最佳的时间,与此同时,还要注重选择适合的天气,也就是晴而无风、阴而无雨天气来移栽大树,进而将所移栽大树的成活率提高。春季以后,特别是盛夏季节中,因为树木的蒸腾量比较大,移栽的大树不容易成活,如果想要进行移栽必须要加大土球,加强保湿、遮阴以及修剪也可以使其成活,但是,费用相对来说有所增加。雨季也可以带土进行一些针叶树种的移栽,因为空气的湿度比较大,所以可以成活。为了将水分蒸腾有效减少,移栽大树之前必须要对大树实施树冠的修剪工作,一般都要将疏枝作为主导,短截作为辅助,修剪强度还要根据树木移栽时间、种类以及萌芽能力而进行制定,一般情况下,常绿树可以进行轻剪,落叶的乔木树还应该进行重剪,那些反季节栽植、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的树木可以适当进行重剪,反之则可以轻剪。对于有些特定树种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实施修剪,比如白玉兰和红枫等等,主要将病虫枝、枯枝、扰乱树形的枝条进行剪除。剪口还可以采用植物专用伤口涂补剂、石蜡、凡士林以及塑料薄膜进行包封,如果带土球进行移栽,不用实施根部的修剪工作。如果裸根移栽,必须要尽量将根系保留,并且要对根系实施整理,将烂根、枯根以及断根剪掉,将没有细根的主根短截,并且将树冠修剪量加大。对移栽大树树体实施处理,在起树之前要对树干的周围两米到三米范围里面实施一定的清理工作,对于大树要用三根支柱实施支撑,以便防止倒伏所引起的损坏树木和工伤事故。

三、结语

对大树移栽配套技术进行掌握,加强大树移栽以后精细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大树能够成功移栽。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大树移栽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大树移栽主要技术措施这两个方面对大树移栽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浅谈。

参考文献

[1] 米村浩次著,胡淑英译1观叶植物成功的栽培方法[M]1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

[2] 刘汝明;巫伟;;衢州市柯城区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措施初探[A];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技与林业产业论文集[C];2005年.

移栽技术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8-48-2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常规水稻栽植相比,亩产增幅在10%以上,增产的潜力巨大。从栽植到管理还能节约成本,可以为农民增产增收。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项亟待推广应用的水稻栽植技术。

1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优势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可以使水稻植株的分蘖增多,增加有效穗,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增产增收。

1.1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内容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就是:培育壮秧、小苗移栽、单株稀植、定量控苗、浅湿灌溉、控氮增钾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幼苗的培育之初,就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优良种子以保证培育出健壮的幼苗;小苗移栽能够提高成活率,并且能够促进秧苗提前分蘖;单株稀植可以为秧苗的分蘖提供足够的空间;定量控苗可以降低成本;浅湿灌溉有利于防止杂草丛生;综合防治病虫草为水稻的高产奠定了基础。

1.2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优点

1.2.1 分蘖数多,潜力巨大 所谓高产水稻,就是早期秧苗分蘖多,收获时穗多、穗大、粒大。小苗移栽能够促进秧苗较早较快的分蘖,管理得当,秧苗可以像灌木丛一样生长。如果土壤疏松,透气性好,肥力适当,每株秧苗的分蘖可达80以上,最后的成穗也可达70多个。所以水稻的高产技术运用可以挖掘出秧苗的巨大潜力。

1.2.2 生长旺盛,病虫害轻 单株稀植,地下根系生长空间大,秧苗的生长态势旺盛,增强了抗病能力,能够有效抵抗分蘖期的纹枯病和稻瘟病。采用浅湿灌溉,还可以有效防治杂草的生长,可以避免杂草与秧苗争肥夺水的现象。

1.2.3 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采用小苗移栽,减短育苗周期,降低育苗成本;单株稀植,减少秧苗的用量,也可以节约人力,同时秧苗生长旺盛,提高了抗病能力。能抗病就能节约农药,改善稻米的质量;浅湿灌溉减少灌溉的次数,多靠自然降水调节,有利于节约水源。所以,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不但能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利于向无公害稻米发展,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2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2.1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理论依据

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一项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2001年把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介绍到了中国。其理论依据就是“小苗早栽,超稀植为核心”。早栽可以早分蘖,促生长;超稀植有利于根系的发达,根健苗壮,当然就可以增产。经过试验比对表明,运用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亩产增幅在10%以上。

2.2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成果

经过试验比对,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应用于水稻种植户,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核心技术归纳为“小苗移栽、单株稀植、浅湿灌溉、增施基肥以及病虫草的综合防治”。下面将具体阐述本项研究成果。

2.2.1 小苗移栽 小苗移栽不但能够提高成活率还可以实现秧苗的低节位分蘖,充分发挥秧苗的分蘖优势。低节位分蘖容易形成大穗,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水稻强化栽培的移栽时间最好是秧龄在12~16天为宜。秧苗从2叶起就可以移栽,根据实验比对得出,4叶时移栽,产量最高,之后随着叶龄的增加,产量在不断下降。当然秧苗的移栽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如果天气晴热温暖,则应该尽量早栽;如果气温较低,秧苗的生长较慢,不利于早发分蘖,则可以适当延长移栽时间。

因为秧苗较小,移栽时尽量带土,减少对秧苗的伤害。移栽时还需注意不能栽植过深,免得影响低节位的分蘖。

2.2.2 单株稀植 稀植可以保证单株肥力的供给,以促进个体的生长发育,尤其是根系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发展。实验表明,随着单位面积栽植密度的减少,单株水稻的分蘖能力明显加强,还可以延长分蘖期。

通过实验高产水稻强化栽培的栽植密度为25cm×25cm,每亩1.07万丛(每丛一株)。当然栽植的密度还要根据品种和叶龄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杂交籼稻分蘖能力强,穗形较大,栽植的密度在0.8~1.1万丛为宜;杂交粳稻分蘖能力较弱,穗形也较小,栽植的密度应相应提高,在1.0~1.2万丛为宜。叶龄越小,栽植后的分蘖能力越强,应适当稀植;叶龄越大,栽植时就要适当密植。栽植时要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以合理为标准。

2.2.3 浅湿灌溉 浅湿灌溉有利于保持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浅湿灌溉的要求是尽量选择平整的田面栽植,方便排灌,便于农事操作。

移栽前一天排除田里的水,实行无水层栽植。秧苗栽植后如果是烈日炎炎,则要灌深为1厘米的水层护苗。在分蘖期,保持田间湿润,以促进根系生长,有利于有效分蘖。抽穗时要灌溉浅水养穗,此时还要根据秧苗的长势可以并施水肥。稻穗灌浆到成熟期,主要依靠自然降水调节,遇到特殊干旱天气,可以补浇水。

2.2.4 增施穗肥 施肥时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基肥要选择腐熟的有机肥,多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秧苗根系的生长。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还可以促进土壤生物的活动,如蚯蚓的活动,可以增强土壤转化养分的能力。有机肥的肥效期比较长,施足基肥,分蘖期都不用补肥。

根据秧苗的分蘖和生长的情况巧补穗肥。这对后期的粒重和产量的影响都比较大。水稻从抽穗到成熟,所需的钾肥比较多,几乎占全生长期的四分之一,所以有穗期“控氮增钾”的说法。正常生长状态的稻田,每亩补施5~8公斤的硫酸钾,即可保证穗期的肥效。当然,穗肥的使用还要根据品种、气候、土壤以及秧苗的生长状况合理施肥,以提高结实率。

2.2.5 病虫草综合防治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培养出的秧苗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单株稀植有利于秧苗根系的发达,秧苗生长迅速,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强化栽培技术要求耘田除草。有试验表明耘田一次,每平方米的杂草为23株,而耘田两次以后,每平方米的杂草就降至8株,再配上化学除草剂,杂草即可清除。

强化栽培技术施行浅湿灌溉,可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有效防止秧苗生长期的稻瘟病和纹枯病。对于稻飞虱、卷叶螟、稻苞虫等虫害要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补”的原则,及时有效的防止虫害的发生。

3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应用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能够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转化养料的能力,以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我站利用多种手段对本技术进行推广应用,让更多的农民接受高产水稻的强化栽培技术,以满足增产增收的需要。

3.1 做好宣传,广造舆论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推广首先要让农民了解强化栽培的效果。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信息不够灵通,思想保守,接受新生事物比较慢。而且习惯了传统的耕作经验,对于水稻的强化栽培技术不够信任,不敢拿一季的作物作为“试验品”。这就需要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各种渠道给农民做好宣传。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都是宣传的渠道,当然农民由不信任到信任是需要过程的,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可以在人员比较集中的集市上,给农民讲解强化栽培技术在水稻种植中取得的成果。可以把常规种植的产量和利用强化栽培技术种植的产量做对比,让农民从看得见的数据中找到信任并接受的点,激发其学习新技术的热情。

3.2 做好指导,培训到位

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应该利用农闲时间,以村为单位办好培训班,让农民从理论上先接受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农民一旦开始接受种植水稻的新技术,技术人员就应该有问必答。尤其是对操作要求要细致指导,像小苗移栽、浅湿灌溉这些与传统种植不同的地方更要反复讲解。

水稻的种植季节,技术人员应该包村蹲点,深入田间地头,育苗、移栽、施肥、病虫害的防治等环节,都要亲自为农民做细致指导。以保证高产水稻强化技术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4 结语

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能够因地制宜,积极组织试验,并推广应用。各乡镇基层农业推广站的技术人员,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使之能够熟练地掌握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并用于生产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郭翔.水稻强化栽培适宜秧龄及旱育秧临界移栽秧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2] 袁隆平.水稻强化栽培体系[J].杂交水稻,2001年04期.

移栽技术论文篇(5)

园林绿化工程大树移栽与养护技术较为复杂繁琐,能够对大树移栽后的成活率、再生能力形成重要的影响。在大树移栽前的准备工作以及移栽后的养护工作管理中,进行系统性、全面性强化,以此保证园林绿化工程大树移栽成活几率。

1 立足大树再生能力的提升,对大树移栽技术形成进行深层探索

1.1 移植时间选取的科学性,能够对大树再生能力提供潜在保障

在园林绿化工程大树移栽的时间选取方面,主要根据城市地理、气候环境科学地选取时间,确保树体上下水分代谢平衡。就干旱地区园林绿化工程而言,大树移栽时间以雨季最为理想,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大树上下代谢的平衡发展。而春栽能够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园林绿化工程的需要,也是大树移栽最佳的时机。春季作为万物复苏的季节,土壤水分较为充足,土壤营养成分能够得到有效补充,为提升大树移栽后的再生能力,提供了气候、土壤、营养成分的天然保障。而秋栽主要适合我国北部以及中东部地区,由于气温下降幅度较为明显,大树移栽后能够广泛吸收地下水分,有利于树体水分、代谢的平衡。而冬栽则主要适合华南、华中以及华东地区,由于土壤表面基本不结冰,更加利于水分渗透,并且季节性温差能够增强大树对土壤深处的水分吸收,为此这一季节时间段该地区大树移栽效果较为理想,能够保证大树再生能力的提升。

1.2 移植前、后的准备与养护的全面性,能够对大树再生能力形成积极促进

从大树移栽的技术层面分析,园林绿化工作应进行相应的前期规划,在大树移栽前的一段时间内,应进行相应的移栽准备工作,通常时间为1~2年。而在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规划中,大树移栽的时间通常是以春季为主,在这一季节性气候中空气湿度相对较低,导致大树体内水分流失速度较快,如不进行前期水分补充,那么园林绿化工程中大树移栽的成活几率势必会受到影响。还应在大树移栽前1~2个星期内合理浇灌,目的在于预防气候干燥对大树体内水分的流失。除此之外,大树移栽准备活动中,应断根以确保主根之上能够生长出有利于成活的侧根,并保证大树起挖后土球自身的完整性,为大树移栽后的再生能力提供潜在的保障性条件。同时,在春季大树移栽,病虫害传播较为迅速、广泛,因此在大树移栽前,还应针对移栽树木种类进行相应的药物注射,以此防止病虫害的侵蚀与传播。

2 以管理措施为基础,对大树针对性进行移栽养护

2.1 水分管理为根本,对大树移栽后的成活率提供必然保证作用

从园林绿化工程管理角度分析,大树移栽的水分管理作为根本条件,能够对提高大树成活几率形成重要的保护作用。水分管理分别作用于大树移栽前的准备阶段以及移栽后的养护阶段。移栽前1~2周对大树进行合理浇灌,确保大树体内水分能够保持重组,与移栽过程中水分流失之间保持相互平衡。而在移栽后进行相应的水分管理,则是大树成活几率普遍提升的重要条件。大树移栽后的水分管理重点在于保湿、遮荫防晒2个部分。保持土壤湿度主要在于根据气候、天气具体状况,以喷洒形式对大树进行土壤、空气湿度保护,维持大树水分的理想环境。针对光照较为强烈的气候、天气条件,采取相应的遮荫防晒措施,减缓大树体内、土壤水分蒸发速度,确保大树土壤湿度较为科学。这也是大树移栽后的成活率全面提升的促进性因素,能够对园林绿化工程形成积极保障作用。

2.2 强调移栽后养护技术的系统性,提升大树移栽后的成活几率

移栽技术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Q949.772 文献标识码:A

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 L),别称“满山红”、“达子香”,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1]。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内蒙东部、辽宁东部山区及大、小兴安岭海拔1000m左右的山上[2]。为半常绿灌木,高1~2m,一般在凉爽湿润的气候环境、土壤呈酸性且富含腐殖质的林下才能生长良好。该植物品种观赏价值较高,但目前园林应用并不广泛,主要是由于其人工繁殖比较困难,而一般野生杜鹃扦插繁殖成活率最高仅达50%[3]。鉴于此,本课题对其进行了离体培养技术研究,但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瓶内苗木培养完毕后,出瓶移栽过程中受到的环境影响因子较多,造成了兴安杜鹃组培苗出瓶后的存活率不高。为了提高兴安杜鹃组培苗的生产效率,该论文试验主要针对影响兴安杜鹃组培苗移栽存活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2011年7月~2012年6月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花卉组培实验室和园艺场1号温室大棚进行。

1.2 试验材料与设施

1.2.1 试验材料

兴安杜鹃组培苗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花卉组培实验室培育[4]。出瓶移栽时挑选叶色浓绿、生长健壮,高3~4cm,具有3~4条3cm左右长根系的苗木。

1.2.2 试验设施

出瓶移栽于塑料大棚内,大棚结构参照董朝莉研究蓝莓出瓶移栽的方法[5],大棚钢管结构,长30m,宽6m,高4m,透明塑料薄膜覆盖,大棚设换气带,用防虫网隔离,地面铺一层30cm的河沙。出瓶参照高航洋方法[6],采用草炭:河沙=1:1的基质,穴盘移栽,穴盘大小为口径40mm,深50mm,移栽后摆放在大棚地面的河沙上。

1.3 试验方法

1.3.1 移栽时间对兴安杜鹃组培苗出瓶存活的影响

从2011年7月~2012年6月,每月的10日、20日、30日进行移栽试验,每月出瓶移栽300棵,每次100棵,每次移栽后的第30d统计存活率,计算每月存活率的平均值。

1.3.2 移栽天气情况和时间段对兴安杜鹃组培苗出瓶存活的影响

为探讨阴天和晴天对出瓶存活的影响,于2011年10月份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个晴天和阴天,分别于早上8:00左右、中午12:00左右、下午18:00左右进行出瓶移栽,每个时间段移栽100棵,每天移栽300棵,分别于8:00、12:00、18:00准时测量气温和大棚内温度,分别于30d后统计存活率[7]。

1.3.3 移栽环境湿度对兴安杜鹃组培苗出瓶存活的影响

环境湿度设3个处理[8]:A 出瓶移栽后直接将穴盘摆放在大棚内;B 出瓶移栽后,在穴盘上方支小拱棚,拱棚上覆盖一层遮阴网;C 出瓶移栽后,在穴盘上方支小拱棚,拱棚上进行透明塑料薄膜覆盖。每天中午12:00测量一次穴盘上方的空气湿度,30d后统计存活率[9]。

1.3.4 日常管理

苗木移栽盘基质浇透水,以后每天早晚定时浇水,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0~28℃之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移栽时间对兴安杜鹃组培苗存活的影响见表1。

由表1可知,7月份、8月份、9月份的存活率较低,均在60%以下;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的存活率位于70%~80%之间;12月份、1月份、2月份的存活率位于80%~90%之间;10月份、11月份的存活率较高,均高于90%。说明夏季不适合兴安杜鹃的出瓶移栽,秋冬季较为合适,尤其秋季,最高成活率可达91.56%。

2.2 移栽天气情况和时间段对兴安杜鹃存活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知,晴天移栽存活率各时间段均小于相对应的阴天移栽存活率,说明阴天移栽较晴天合适,另从移栽时间段可以看出,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均为下午18:00移栽存活率大于早上8:00和中午12:00。因此兴安杜鹃出瓶移栽最好的天气和时间段应选择在阴天的下午18:00较为合适。

2.3 移栽环境湿度对兴安杜鹃组培苗存活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知,C处理的存活率最高,B处理其次,A处理最低,说明出瓶移栽后的成活率和环境湿度息息相关,环境湿度高则有利于出瓶存活。A处理没有覆盖,湿度即为大棚内的湿度;B处理覆盖一层遮阴网,保湿作用不强;C处理在支架上覆盖了一层塑料薄膜,能起到保湿的作用。因此兴安杜鹃组培苗出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湿能大大提高移栽存活率,可达95.65%。

3 小结与讨论

由于组培过程中培养室的环境条件人为可控,因此兴安杜鹃组培苗的室内培养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对于出瓶移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不同的季节、时间、气候等,直接影响到出瓶移栽的存活情况。通过对季节、天气、时间段、环境湿度对移栽存活率的影响试验,得出移栽最好选用秋季,其次是冬季,移栽选择阴天的下午18:00左右会提高移栽存活率,出瓶后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苗木的遮阴,能大大提高移栽存活率。由于移栽存活的影响因素多,另因素变化复杂[10],因此,关于兴安杜鹃的移栽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为加快兴安杜鹃的离体培养生产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孟庆魁,张哲慧,郭斌.兴安杜鹃[J].森林与人类,2012(01).

[2]任宪威.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M],2006:265.

[3]王团荣.野生杜鹃扦插技术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08(01).

[4]周金梅,叶飞,建德锋.兴安杜鹃叶片离体培养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2(10).

[5]董朝莉.蓝莓组培苗移栽存活对比试验[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11).

[6]高航洋,张启香,胡恒康,张振茹,黄坚钦.天目杜鹃组培苗生根培养体系的优化[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06):982-985.

[7]高文强,樊金会,赵红霞,于淑惠,张利.杜鹃花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1(05):47.

[8]徐颖,金灿,宗成文,于秋艳,曹后男.长白山牛皮杜鹃组培快繁及初步驯化栽培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02):47-49.

移栽技术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 S2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216-01

引言:钵苗移栽技术可以充分的利用光能资源,补偿气候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素,因此在北方钵苗移栽技术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移栽机成为了钵苗移栽技术的应用的关键因素,而移栽器作为移栽机的核心部件,决定着移栽机的实用程度。本文主要论述了偏心移栽器的设计过程。

一、偏心移栽器的结构

如图一所示,偏心移栽器由轴承座、链轮、偏心圆盘、连接板、鸭嘴、接触板和控制爪等几部分组成,在工作过程中,机器将动力传递给驱动链轮,从而带动偏心圆盘转动,连接板和鸭嘴通过销轴的联接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固定在偏心圆盘上,伴随着圆盘的转动而转动,接触板与控制爪在运动过程中相接触,控制鸭嘴在最低点张开,投放钵苗后,接触分离,鸭嘴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闭合状态,进入到下一个移栽周期。

二、移栽器参数确定

完善的钵苗移栽设备需达到作物垂直度好、株间距一定、移栽深度均衡、漏苗率低等条件要求。

1.圆盘直径的确定

2.连接板长度确定

移栽器在整个移栽过程中,必须保证鸭嘴始终垂直向下,这样才能保证移栽质量。

基于收获机扶禾原理,设计平行四连杆机构,如图三所示,需圆盘的偏心距离和连接板偏心距离相等,才能保证鸭嘴与地面的相对垂直位置,根据鸭嘴个数,设计圆盘的偏心距离为100mm,从而确定连接板的长度为100mm。

三、结语

本移栽器具有结构简单、出现故障便于发现修理等优点。经过多次试验,移栽器能够很好地实现其功能,有效的保证了钵苗移栽的约束条件,为制造高效率的移栽机提供了有力保障。

移栽技术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022-02

小苗移栽减少了剪叶环节、降低烟苗带毒风险、缩短烟苗后期管理、降低育苗成本、可错开农忙时间进行移栽,避开常规移栽前期的低温冷害,促进烟株早发快发[1-2]。为探索小苗膜下移栽在文山烟区的适宜性,丘北县2012年开展小苗膜下移栽配套技术专题试验研究,旨在为大田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丘北县双龙营镇普者黑村民委水沟坝片区,试验面积为3 333.33 hm2,土壤类型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前作为玉米。试验材料:育苗盘为162孔盘,黑色地膜规格为1 100 mm×0.006 mm。供试烤烟品种为主栽品种云烟87。

1.2 试验设计

1.2.1 不同苗龄移栽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苗龄30 d移栽(A1);苗龄35 d移栽(A2);苗龄40 d移栽(A3);以常规苗膜上移栽作对照(CK1)。3次重复,每个小区栽30株,行株距120 cm×55 cm,共360株。

1.2.2 不同破膜时间试验[3]。设4个处理,分别为:移栽10 d后破膜(B1);移栽15 d后破膜(B2);移栽20 d后破膜(B3);以常规苗膜上移栽作对照(CK2)。3次重复,每个小区栽30株,行株距120 cm×55 cm,共360株。

1.2.3 不同施肥方式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移栽时施总氮量的1/3,用复合肥75~150 kg/hm2作定根水浇施,其余肥料在移栽25 d内全部追施完(C1)。移栽时施总氮量的1/2,用复合肥75~150 kg/hm2作定根水浇施,其余肥料移栽25 d内全部追施完(C2)。移栽时将基肥全部施完,用复合肥75~150 kg/hm2作定根水浇施,其余肥料在移栽25 d内全部追完(C3)。以常规苗膜上移栽,移栽时将基肥全部施完,用复合肥75~150 kg/hm2对定根水浇施,其余肥料在移栽25 d内全部追施完作对照(CK3)。3次重复,每个小区栽30株,行株距120 cm×55 cm,共360株。

1.3 试验实施

试验于2月17日完成播种,采用一段式漂浮育苗法进行育苗。移栽时间、破膜时间及施肥量等根据试验方案进行不同处理。烟苗进入团颗期后,严格按照《文山州2012年优质烟叶生产技术实施方案》及试验方案要求进行管理操作。

1.4 调查内容

调查记载各小区烟苗的移栽成活率、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病害发生情况等,通过对各小区单独采烤,统计测量各小区产量、产值、均价、上中等烟比例等经济性状,并详细记录[4]。

2 结果与分析

2.1 移栽成活率

2.1.1 不同苗龄移栽试验。从表1可以看出,4种处理中以处理A3(即苗龄40 d)移栽成活率最高,达97.8%。处理A1(即苗龄30 d)和CK1移栽成活率仅为92.2%。用SPSS分析法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表明处理A3和处理A1、CK1成活率之间呈显著差异。在一定时间尺度内,苗龄越长,烟苗发育越充分,其抗逆性也越强,故成活率大小顺序为:处理A3>处理A2>处理A1。而CK由于烟苗直接在地表,易受高温干旱或虫害影响,使其成活率较低。

2.1.2 不同破膜时间试验。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B1(即移栽10 d后破膜)成活率最高,达到94.4%。这可能是由于当时天气温度较高,特别是地膜与土墒的密闭内温度可高达50~60 ℃,烟苗在膜下生长一段时间后,其根系活力已足以应对膜外不利条件,此时若不及早破膜,则会出现烟苗烧伤甚至烧死等情况。故处理B3(移栽20 d后破膜)和CK2成活率较低,仅为91.1%。

2.2 主要病害

2.2.1 不同苗龄移栽试验。从表3可以看出,就各病种而言,不同苗龄移栽处理烟株并无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总体来看,处理A2和处理A3病株率较低,而处理A1和CK1病株率达到处理A2和处理A3 2倍,特别是处理A1黑胫病病株率达到13.3%,这可能是由于处理A1在团棵期受到干旱影响或其烟株生育期和病害发生高峰期重叠的原因。

2.2.2 不同破膜时间试验。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破膜时间烟株病株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处理B1病株率最低,仅为6.7%,处理B3病株率8.9%,处理B2病株率达11.0%,以CK2病株率最高,达12.2%。

2.3 生育期

2.3.1 不同苗龄移栽试验。从表5可以看出,提前移栽烟苗生育期较CK1大幅度提前。当CK1烟株进入团颗期时,处理A1已经进入现蕾期,处理A2和处理A3也进入了旺长期。CK1烟株于7月10日封顶时,其余处理均已开始采收。此外,3种处理移栽时间比正常烟株提前20~30 d,但其终采期只提前了5~10 d,说明正常烟株大田生育期较小苗膜下烟缩短。

2.3.2 不同施肥方式试验。不同施肥处理移栽期均为4月4日。从表6可以看出,处理C2和处理C3采收结束时间为8月6—7日,早于处理C1,CK3终采期最晚,为8月23日。处理C1采收稍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移栽初期氮肥施用量较少,不能完全满足烟苗生长发育需要,从而导致其以后各生育期均晚于处理C2和处理C3。

2.4 成熟期植物学性状

2.4.1 不同苗龄移栽试验。从表7可以看出,处理A2(苗龄35 d)和处理A3(苗龄40 d)的株高、茎围和节距均优于处理A1(苗龄30 d)和CK1,与成活率和病株率变化趋势一致,表明这2个处理的烟株生长势较强。

2.4.2 不同施肥方式试验。从表8可以看出,不同施肥处理对烟株植物学性状无显著影响。处理C1虽然生育期较处理C2和处理C3延迟,但其株高、茎围等指标与处理C2和处理C3并无明显差异,表明农艺性状主要与施肥总量相关,而与基肥、追肥施用比例无明显相关。

2.5 产值与产量

2.5.1 不同苗龄移栽试验。从表9可以看出,不同苗龄移栽处理中,以处理A3(苗龄40 d)经济性状最好,其产量、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均高于其余处理,产值达到51 733.51元/hm2。处理A2经济性状次之,处理A1产值最低。

2.5.2 不同施肥方式试验。从表10可以看出,不同施肥处理中,处理C2(移栽时施总氮量的1/2)经济性状最好,其产量与处理C3无显著差异,但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均高于其余处理,产值达到47 893.59元/hm2。处理C1和CK3产值较低,仅为43 594.43元/hm2和44 150.37元/hm2,说明虽然其叶长、叶宽、株高等农艺性状与处理C2无显著区别,但可能烟叶内在质量存在一定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膜下烟生育期较常规移栽烟生育期提前,且经济性状优于后者;苗龄40 d烟苗进行膜下移栽效果最佳,其移栽成活率、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优于其余处理;膜下移栽后,以10 d左右破膜为宜,可有效提高烟苗成

活率;膜下移栽时基肥约占施总氮量的1/2为佳,烟苗经济性状优于其余处理[5-6]。

4 参考文献

[1] 李迪,张林,左学玲,等.烤烟膜下小苗移栽的配套技术及应用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1999(10):38-39.

[2] 周宽余,卢志俊.旱地烤烟膜下移栽效果研究[J].山西林业科学,1998,26(4):85-87.

[3] 刘文涛,魏代福.不同揭膜培土时间对烤烟小苗膜下移栽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74,77.

移栽技术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4-0027-01

现阶段,城市化建设持续进行,城市绿化属于其中较为关键一项环节。通过开展大树移栽,能够实现城市较为良好绿地建设,生态效益等方面,能够充分实现短期内提升。绿地结构方面,也能得到充分优化。与此同时,城市绿地景观不再单调,能够得到有机改善。然而,大树移栽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费用较大的特点。除此之外,再生能力容易出现降低,普遍容易面临较大风险。基于此,要必要针对如何实现大树移栽展开探讨。

1大树移栽技术原理

1.1大树移栽原理

要想实现大树移栽,需要首先掌握基本原理。概括来说,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其中,近似生境原理需要我们首先掌握。对于所有树木来说,要想实现自身良好生长,需要积极构建合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从性质上说,属于综合性质有机整体[1]。无论土壤条件还是气候,对于树木生长普遍较为关键,需要对其予以充分考虑。比如说,大树假设长于高山,移入平地可能就会不太适应。大树习惯酸性土壤,移入碱性土壤可能较为不好,难以保障移栽成功率。另外一个就是树势平衡原理。所谓树势平衡,通常针对大树而言,需要力求实现地上地下平衡性。因此对于移栽大树来说,需要充分避免根系伤害问题,同时注重加强地上修剪。只有这样,无论地上部分,还是大树地下部分来说,能够真正实现平衡生长。

1.2移栽前的准备

要想实现良好的大树移栽,需要充分考虑移栽树种,以及树龄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季节气候因素,距离因素,以及地点因素诸多方面。由此可见,移栽方案较为重要,应力求实现合理制定。首先,注重加强树种的选择,同时合理确定树种规格。通常来说,应该选择乡土树种进行种植,相较于异地树种,更加容易进行栽移,同时利于人工培育,成活率较高。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树种来源考察,移栽正式之前,办理相关准运证。其次,对于园林绿化施工区域,需要加强树种规划,有效开展定植穴挖掘工作。对于定植穴来说,需要严格控制直径大小。通常来说,应该大于移栽树直径,超出40cm左右即可。随后,还应做好运输路线勘测,同时做好相关设备准备。对于大树移栽人员,需要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关于拟移栽大树,预先进行灌水处理。

1.3移栽中相关技术

首先,需要合理进行移栽时期的选择。对于我国北方地区来说,早春比较适合移栽[2]。盛夏季节一旦来临,树木容易产生蒸腾,这非常不利于移栽大树,难以保障成活。而对于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因而无论一年四季,普遍较为适宜移栽。随后,还需进行大树处理。断根处理要到位,充分考虑成活难易。与此同时,还需加强截冠处理,做好提前囤苗的工作。通过对大树进行合理修剪,实现水分代谢之间平衡性。与此同时,修剪强度应该合理控制,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然后,还应进行挖数以及包装。现阶段,一般通过人工挖掘法进行,软材予以包装。对于已经修整完成大树。土球直径方面,如果小于120cm,草绳打包较为合适。120cm至250cm范围之内,麻绳打包较为合适。随后,还需进行科学有效吊装以及运输。大树定值属于较为关键一项环节,大树移栽之前,应该注重加强穴土灭菌。而对于正式移栽,穴底需要进行营养土铺设,利用吊车作用,实现大树缓慢移入。然后需要进行填土和浇水。

2大树移栽养护管理

第一,需要进行设立支撑。对于大树定植后,应立刻予以树体固定。设立相应支柱,从而形成一定支撑作用,充分避免地面土层发生湿软问题,从而避免大树歪斜,防止倾倒问题发生。通常来说,借助于三柱支架,支撑固定更加有效。第二,需要进行科学浇水,同时注重加强控水。大树进行移栽之后,需要注重加强马上浇水,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树根以及土壤之间,能够进行紧密接触,根系才能实现良好发育。第三,需要进行合理有效地面覆盖。通过进行地面覆盖,地表蒸发等作用,能够实现有效减缓,土壤板结等不良现象,能够得到充分避免。第四,还应做好树体保湿的工作。首先,包裹树干,树皮水分蒸发现象,才能得到减少。随后,可以进行架设荫棚。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树冠喷水。第五,需要进行定期施肥喷药。特别对于大树移栽之后,如果出现新叶萌发,结合浇水过程中,需要及时施加氮肥。与此同时,合理控制肥料浓度。

3结语

综上所述,大树移栽要想顺利实施,需要注重加强移栽技术研究,在大树移栽之前,需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掌握基本原理。在移栽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较为有效技术措施。在移栽完成之后,需要注重加强大树养护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大树具备良好成活率,同时具备良好移栽质量。资源以及人财物力方面,避免浪费问题出现,大树资源优势得以有效凸显,城市建设才能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移栽技术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 S511.0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024-01

水稻钵苗机插技术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新型水稻栽培技术,集水稻毯状苗机插秧与人工抛秧的优势和特点,利用钵盘稀落谷培育健壮秧苗,采取带土移栽,缩短缓苗期,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发挥水稻产量潜力,实现水稻栽培超高产的目标[1-2]。重点研究水稻钵苗机插技术在大面积生产上的可行性,配套进行钵苗育秧、水肥试验、超高产技术等攻关试验,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重要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选择在水稻生产水平较高、土壤条件较好、管理能力较强的农业科技中心进行,并逐步向各种植业分场推广。试验研究的内容包括:一是水稻钵苗机插技术大面积示范与推广;二是制定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标准和水稻钵苗育秧技术标准;三是实施水稻钵苗超高产栽培的多项配套试验。

1.2 试验品种

供试品种主要有南粳5055、连粳7号、徐稻3号。

1.3 试验方法

1.3.1 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攻关试验。该试验选用当地水稻主体品种,分为不同播期、不同品种,每个处理3次重复,同时推广水稻钵苗机插大面积生产100 hm2,对水稻全生育期茎蘖动态进行跟踪调查,并对实产进行验收。

1.3.2 不同栽培方式和栽插期对比试验。选用参试品种为连粳7号、南粳5055、徐稻3号,栽插期分别选在5月30日、6月10日、6月20日等早、中、晚3个不同茬口时期,分别进行水稻钵苗机插和毯式机插2种移栽方式,每个小区设置0.33 hm2,3次重复[3]。

1.3.3 水稻钵苗育秧关键技术试验。一是进行不同穴播量对水稻钵苗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影响试验,穴播种量设置:平均每孔2、3、4、5、6粒,3次重复。二是不同壮秧剂比例对水稻钵苗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影响试验,在底土中拌入不同比例壮秧剂,设7个水平:每100 kg底土壮秧剂用量分别为0、0.5、0.6、0.7、0.8、0.9、1.0 kg,3次重复[4]。

1.3.4 水稻钵苗机插氮肥施用试验。施纯N 300 kg/hm2,基肥∶蘖肥=5∶5,N∶P∶K=2∶1∶1.2,分蘖肥于移栽后7 d施用,穗肥于倒4叶和倒2叶2次等量施用,磷肥一次性基施,钾肥分基肥和穗肥(倒4叶)2次等量施用。试验设置5个氮肥运筹方式,基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8∶2、7∶3、6∶4、5∶5、4∶6, 3次重复[5]。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攻关试验结果,水稻钵苗移栽后,活棵返青快,分蘖发生早,有利于拿群体、攻大穗。平均有效穗数331.5万穗/hm2,每穗颖花数144.6个,明显高于毯式机插,因该品种灌浆未结束,所以每穗实粒数不确定,加上2013年抽穗前期温度偏高,结实率较往年应有所降低,因而产量还无法预测。

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栽插期对比研究试验中,同时栽插的钵苗植株总叶片数和有效穗数及茎蘖发生动态差异均无明显差异,但随着播期继续推迟,水稻总叶片数明显减少,有效穗数呈减少的趋势;而毯苗机插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叶片数、有效穗数及理论产量均呈减少趋势。

从育秧关键技术试验结果来看,穴播量为5、6粒的有效穗数最多,分别达到330.0万、342.0万穗/hm2;而化控试验中的各个处理的理论产量与空白试验的产量几乎没有太大区别,因此没有跟踪大田试验。

对于分蘖肥试验,在栽后第1、3个叶龄期施用分蘖肥的处理产量明显比其余处理高,而栽后第3、4叶龄期施用分蘖肥的处理有效穗数明显较其他处理少,对产量也有所影响。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一是水稻钵苗机插以每穴4株苗和每穴5株苗的产量最佳;二是由于秧龄为25 d,各项化控处理对秧苗叶面积指数并没有太大影响,因此建议对于化控处理的钵苗机插秧龄可以适当延长;三是钵苗机插较于毯苗机插来说因为植伤轻,有利于早活棵,分蘖早生快发,分蘖肥应尽量早施,利于创造壮秆大穗高产群体[6]。

4 参考文献

[1] 张兆麟,朱丽芬,杨再荣,等.永胜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9(9):52-54.

[2] 胡艳秋.绩溪县板桥头乡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132,137.

[3] 宋建农.水稻钵苗行栽机的试验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上一篇: 中医预防论文 下一篇: 室内装饰装修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