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水利水电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08:56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篇(1)

引言

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简称水工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它除直接分析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指标(如正常蓄水位、装机容量等)和效益指标(如保证出力、发电量等)、工程安全和造价外,还要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提供正确合理的基本设计数据。据此不难看出,本课程在水工专业培养目标(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它是水工专业必修课之一。

但从我院教学实践来看,水工专业的学生似乎并不看重该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水工专业的学生,只对相关的力学及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等课程感兴趣,而对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则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差。一般都是等到学习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时才认识到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重要性,结果因基础不牢而捉襟见肘。再深人一层分析,造成这种教学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固然有学生认识上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更重要的方面,还在于课程自身存在的课程名称、教学内容及其教材编排等问题。

因此,本文试从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名称、教学内容及其编排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树立本课程的“规划”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程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1课程的合并及合并后的课程名称问题

1.1课程的合并

在高等学校水工专业的课程中,1981年以前本课程原名称为“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与其相应的第一轮高校统编教材是(工程水文学)(上册)和(水利水电规划)(下册)。1982年12月,原水电部在南京召开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正副主任扩大会议,会议在审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时,一致同意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分开设课,并将后者改称为(水利水能规划)。同时,会上讨论(1983一1987教材编审出版规划)(即第二轮统编教材出版规划)时,同意将第一轮教材下册修订再版,作为水工专业(水利水能规划)课程的统编教材(该教材1986年11月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在中等专业学校水工专业课程中,本课程1992年以前合称为“工程水文学”,第一版(工程水文学)教材是1979年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1986年12月出版的第二版(工程水文学)教材,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修改,并增加了水库调度一章。从1992年开始,中等专业学校水工专业也相应地将其分为(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两门课,并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出版了第三版(工程水文学)教材和由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朱伯俊主编的(水利水电规划》教材。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高等学校还是在中等专业学校,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都经历了由合到分的变革。根据新制定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笔者认为,以课程合并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的课程设置改革,必将在中、高等学校全面展开,因此,本课程的合并也势在必行。事实上,关于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课程的再次合并,早在1995年实行“五天工作制”时已经开始,只不过它是一种形式上的简单合并,虽然达到了压缩本课程教学时数的目的,但就我院水工专业近几年本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是很大。因此,有必要对本课程进行实质性的合并、重组。

再者,针对性强和实践能力强是职业技术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根据我院起草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结构由过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三段式变为公共课和专门课两块式;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性教学时数之比为1:078(要求1:1),本课程教学时数仅有70学时。因此,不可能再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分开设置为两门课,即使从教学计划角度来看也有合并的必要。

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合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可以从它们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来分析。工程水文学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水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水文观测的一般方法,并能搜集有关水文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即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的水文计算能力,为确定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和施工及运行管理规程提供所需的水文数据能力。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学任务则是在掌握河流水文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水文计算成果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利用要求,分析确定水库的兴利库容和供水效益,确定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指标和反映水库水电站规模的主要参数—正常蓄水位、死水位和装机容量等,以及通过防洪调节分析确定水库的防洪特征水位和库容、溢洪道尺寸等。总之,使学生在学习工程水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初步掌握水利水能计算和规划的方法,为其毕业后从事水利工作打下基础。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工程水文学知识是进行水利水能规划的基础,将两者合并是切实可行的。

1.2合并后的课程名称

关于合并后的课程名称,笔者认为可将其称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这可以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两方面加以论证。首先,从水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由于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因此,参照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专业课,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作为水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的名称是合适的。再说,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主要是水库及水电站基本参数的选择,它关系到工程的规模和效益的大小、工程的安全和造价等问题,而且对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一定的水电规划知识。因此,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作为(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合并重组后的课程教材名称是恰当的。

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学内容的界定

2.1界定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原则上应该包含(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投资大,需要国民经济各方面协作配合的环节多,影响面广,系统性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按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建设程序分阶段进行,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规划有关的各个阶段对规划的具体要求而确定。

江河流域规划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前提。它是在勘测和调查所得的流域社会经济情况、地形资料、河流水文资料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江河上特定河段以及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规划,并经过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比较,确定总体规划布局及河流梯级开发方案,提出实施程序及近期兴建的水利水电工程。

可行性研究是在经过审查批准的江河流域规划基础上,对推荐的建设工程项目,从技术、经济和建设条件等方面论证研究其可行性,以保证技术上安全可靠,经济上合理、能用较小投资获得较大效益。可行性研究阶段中的设计工作可以粗略一些,但对工程规模、经济效益、开发的迫切性以及技术力量的落实等问题,必须论证清楚。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工程规划对工程进行总体布置,选定主要建筑物型式和控制性尺寸,如选定合理的坝址、坝线和坝型,通过比较,选定最优的枢纽布置方案、水库的各种特征水位和库容,选择电站的装机容量、机组型号。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阶段的任务是随时掌握水利水电工程中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运行情况,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工程安全;有计划地蓄水、泄水以及合理调度用水,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通过养护和修理使工程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工程进行改建或扩建,使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不仅是工程管理部门的工作,也是规划设计部门的工作。

2.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教学内容

从上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情况来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江河流域规划—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河流与流域、水利枢纽与梯级开发、水文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水库规划—水库地形特性、水库的特征水位和库容、水库水量损失及淤积、淹没、浸没等问题,用水特性与用水资料,设计保证率与设计标准,设计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和设计洪水分析推求,兴利库容和防洪库容的计算,水库死水位、正常蓄水位和防洪特征水位的选择确定;水电站水能规划—水能利用原理与开发方式,水能计算,电力系统负荷图与容量组成,水电站装机容量及运行方式确定;施工导流规划—施工导流标准,施工设计洪水与施工水文预报;水库调度规划—水库防洪调度图、灌溉调度图和发电调度图编制等等。

3关于(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编排问题

3.1《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教材体系

教材质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应紧密结合专业要求,打破(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材体系,通过删节、补充和调整,建立新的教材体系。为此,首先要了解清楚(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学内容编排情况。(工程水文学》教材是以水循环及径流形成过程、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设计年径流及设计洪水的推求、降雨径流分析、水文预报等为主要内容;同时扼要讲述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河流泥沙等方面的知识。高等学校教材是按以学时编写的,全书共十二章,依次为绪论、水循环及径流形成、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及方法、年径流分析与计算、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分析、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河流泥沙计算、水文预报。中等专业学校教材除无水文预报一章外,其它内容与高等学校教材基本一样,只是将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降雨径流分析分别并人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和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两章中,因而全书只有九章。

(水利水能规划)是按42学时编写的,全书包括绪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兴利调节、洪水调节、水能计算及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方式、水利水能经济计算、水电站及水库的主要参数选择、水库群的水利水能计算、水库调度等八章。(水利水电规划)则是按54学时编写的,全书分为绪论、水利水电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水库兴利调节计算、水库防洪调节计算、水能计算、电力系统中的水电站主要参数选择、水库调度等六章。

3.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编排建议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其教材的编排既要有利于教学,又要有利于学生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程序的认知。据此,笔者试提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教材的编排建议如下:

3.2.1绪论含我国的水资源及利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成就与展望,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程序,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3.2.2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含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水利事业,河流与流域,与江河流域规划。

3.2.3河流水文含水文学与水文测站,降水的观测与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蒸发与下渗,径流的形成及表示方法,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江河水位、流量、泥沙观测及资料整理,水文资料的收集来源。

3.2.4(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含径流调节,水库兴利调节分类,水库调洪作用,设计保证率与用水资料,防洪设计标准分类、选择,泄流方式及泄洪资料,水库地形特性,水库的特征水位和库容,水库的淤积淹没和浸没等。

3.2.5水文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含统计分析的任务和方法,现行水文频率计算方法—适线法,相关分析方法。

3.2.6设计年径流推求含年径流及其变化特性,具有长期、短期和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推求方法。

3.2.7设计洪水推求含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推求,可能最大洪水推求简介。

3.2.8水库兴利规划含兴利计算原理,死水位的确定.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和调节流量的计算,多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 的计算简介。

3.2.9水库防洪规划含调洪计算原理,无闸门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方法(列表,试算法、半图解法、简化三角形法),有闸门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方法。

3.2.10水电站水能规划含水能计算的内容和方法,无调节、日调节和年调节水电站的保证出力、保证电能计算,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的计算。

3.2.11水库及水电站主要参数的选择含电力系统的负荷与容量组成,水电站装机容量的选择,以发电为主的水库特征水位的选择。

3.2.12施工导流规划含施工导流标准,施工设计洪水推求,施工水文预报。

3.2.13水库调度规划含水库调度的意义,水库的兴利调度图、防洪调度图和发电调度图的编制方法,水库的优化调度简介。

参考文献

①吴明远、磨道江、叶守泽合编.工程水文学.水利电为出版社,1986.

②周之豪、沈甘源、施熙灿、李惕先.水利水能规划.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篇(2)

一、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需要甄选并进行难度控制

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水利工程概论课程前,开了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水力学等课程,但是并未开设材料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等课程,这就使得水利工程概论这门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为了把一个概念讲清楚,可能需要补充其它课程的知识。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水利工程概论课程前,基本未开设任何相关的课程,这使得该课程的讲授就更加困难。因此,对于开设该课程的两个专业来说,教学内容的甄选工作量大,而且难度不易控制。

(二)教师教学方法传统

目前,水利工程概论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灌输式方法为主。上述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包括到各种水利工程的现场进行认识实习和综合实习,因此该专业没有与水利工程概论这门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虽然有可以到水利工程现场的实践教学,但是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在大一第一学期进行,认识实习在大二进行,综合实习在大四进行。理论教学讲授的知识点,到认识实习和综合实习时,学生可能都忘记了。因此,该课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存在脱节的问题。

(四)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

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认为该课程仅仅是一门普通的必修课,与专业相关性不大,所以没有必要认真学习。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刚刚经过高考的洗礼,认为进入大学之后学习就可以放松了,对于课程考核也抱有侥幸心理,因此很多同学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旷课。

二、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一)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建议进行调整,将该课程的开设时间延迟。这能够使学生在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之后,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学习这一专业入门课。将该课程的开设时间延迟,有利于课程理论教学和专业认识实习的结合。两个专业的教学大纲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前期学习的课程进行调整,最好能加入一些模型教学或者实验室参观的课时。

(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可以甄选教学内容。虽然现在教材有很多版本,河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高校的专家都编著了自己的教材,仅河海大学就有几个不同的版本。上述教材在出版和使用上,可能更符合对应高校教师的教学习惯和人才培养的定位。对于是否适合扬州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还需要进行斟酌和筛选。因此,这要求任课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参考多本教材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融合,做到知识面的广泛性和完整性。还要控制教学内容的难度,做到尽量以工程为中心,以介绍基本概念、建筑物的基本组成、型式、构造、适用条件和设计要求等为主。与此同时,还要求教师将工程实际与甄选的教材内容结合起来。

(三)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

要承担并完成好水利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任务,任课教师需要掌握工程测量、水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等前期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也需要掌握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电站、水泵与水泵站和农田水利学等后续专业课程的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任课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可以请有经验的任课教师多随堂听课,并及时提出建议,也可以多开展研究性教学,请本系的专业课教师参与研究性教学并提出改进提高教学水平的相关措施。此外,任课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跟随有经验的教师听课,向其他教师学习授课方法技巧。通过参加学校、江苏省以及全国高校水利类教师讲课比赛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1.加强课堂讨论和互动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和互动均已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回顾所学知识时,小组之间可以相互提问互助。在讲授一些文字性较重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学,然后针对自己认可的重点内容,让小组之间进行提问。此外,任课教师在提问问题时,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回答,其他人进行补充,然后根据小组总体的回答情况记录课堂成绩。小组之间相互提问和任课教师提问时,可以设置必答题和抢答题等环节,以提高学生讨论和互动的积极性。

2.利用拓展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给学生设置一些拓展作业供学生选择,例如介绍一次暴雨或洪水灾害情况并加以分析评论;根据工程实例分析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成就;分析水资源空间分布与南水北调的作用;介绍某个省、市或县的水利发展的情况;分析总结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经验、教训与启示;论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并独自完成,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将知识点划分成不同的教学单元和专题,开展单元教学和专题教学,例如将所有挡水建筑物划分成一个教学单元,重力坝是该教学单元中的一个专题。这样在讲述时,不同的单元和单元中不同的专题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经典工程案例、水利专家的故事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引导出水利工程概论方面的专业知识。课堂的讲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包含知识点以及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以及思考题等的课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下学习资源。利用模型实验室和水工建筑物的录像片进行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五)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可以穿插进行认识实习,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现场实习前,根据课堂知识点和实习工程的特点布置思考题和与之对应的重点观察部位,现场实习讲解时将二者联系起来。此外,可以借助水工试验大厅和学校附近的水利工程进行现场教学。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涉及水利工程的内容较少,因此需要适当增加其认识实习中水利工程的内容。

(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明确本课程的用途可以提高學生的学习兴趣。让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该课程既可以补充其本专业以外的知识,为今后参加工作奠定基础,还有助于他们跨专业考研。让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该课程是其第一门专业课,学好该课程有助于学好后续的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电站、水泵与水泵站和农田水利学等多门专业课程。

(七)建立合理完善的成绩考核方法

改革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考虑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拓展作业以及考试成绩的客观考核体系,并对考核体系中的各个因素的分值和权重系数进行研究。

三、结束语

水利工程概论作为一门概述性课程,是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作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注重水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等基础知识以及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电站等专业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加强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在甄选适宜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使学生明确该课程的用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耘.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理工科概论类课程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高教学刊,2016,19:98-100.

[2]黄耀英,周宜红.关于水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商榷[J].大众科技,2011,12:177-178.

[3]陈俊英,张宽地,辛全才.水利工程概论课程双语教学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02:98-99.

[4]韦未,李燕,丛柿桐,等.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教改理论与实践探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31-33.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篇(3)

作者简介:宋松柏(1965-),男,陕西永寿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康艳(1976-),女,黑龙江佳木斯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陕西 杨凌 712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1102059、JY110205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054-02

“水文统计”是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研究和揭示水文现象统计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水利、交通和电力工程规划设计的核心基础理论。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水文学家刘光文教授在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水文系,亲自开设了我国第一门结合水文专业特点的“应用数学”,主要介绍水文学中基本的统计理论和方法[1],1980年更名为“水文统计”。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水利、交通和电力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发展,丛树铮、朱元、宋德敦、丁晶、郭生练、金光炎、吴正平、黄振平、张海伦、刘权授、梁忠民、华家鹏、谢平和陈元芳等学者先后在水文统计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形成了今天“水文统计”课程的理论体系[2-16]。以“水文统计”课程为核心,出现了若干相关的分支课程,如“统计试验方法及应用”、“风险分析与决策”、“随机水文学”和“水文水资源随机分析”等,所有这些推动了我国“水文统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发展[2-16]。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在水文统计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与方法,这些方法不同程度地引进了许多院校“水文统计”的教学。但是,这些方法仍分散于一些外文文献和研究专著。根据现行“水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水利、交通和电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鉴于大多数学校在“水文统计”课程开设之前已经讲授过概率论,因此,有必要压缩现行“水文统计”教材中的一些概率论篇幅,突出概率论在水文中的应用,增加一些实用的理论方法和水文统计新的理论与方法,补充和修改现行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国外“水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

国外“水文统计”教学主要选用的教材有《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美国地质调查局培训教材《Statistical Methods in Water Resources》和《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 and Meteorology》等[17-19]。

《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经过第二版修订后,被广泛地用于教学中,是一本很好的教材。主要介绍概率和概率分布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的特性,一些离散型概率分布及其应用,正态分布,连续分布,频率分析,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多变量分析,数据生成,水文时间序列分析,随机水文模型,不确定性、风险可靠性分析的概率方法和地统计分析等[17]。《Statistical Methods in Water Resources》主要介绍数据总结,数据的图形分析,不确定性描述,假设检验,总体的独立性分析,配对检验,几个独立总体比较,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的交替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趋势分析,检测下限数据分析方法,离散关系,离散响应回归和图形展示等[18]。《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 and Meteorology》强调随机变量间的关系,主要介绍概率计算的基本概念,随机事件的相互依赖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随机现象的统计估计,统计假设检验和随机变量的相互依赖性等[19]。

上述教材的特点是突出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水文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在教学上,还讲授随机模型,地统计分析,风险分析理论,统计模拟,贝叶斯分析,不确定性分析,水文分布,极值理论与洪水、干旱评估,人工智能,区域分析等。区域分析主要有洪水指数法,频率分布的区域特性和区域洪水水位的描述等内容。

二、国内“水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

自刘光文教授开设“应用数学”课程讲授水文学中的概率与统计理论方法后,金光炎先后编写了《水文统计的原理与方法》、《水文统计计算》和《实用水文统计法》等,结合应用实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水文频率计算的一般方法。丛树铮(1980)、王俊德(1992)分别编写了《水文学的概率统计基础》和《水文统计》,形成了“水文统计”课程内容体系。金光炎结合多年在水文频率计算的研究成果,先后于1993、2002、2003、2010年出版了《水文水资源随机分析》、《工程数据统计分析》、《水文水资源分析研究》和《水文水资源计算务实》研究专著,除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外,系统地总结作者在常用水文频率线性选择、参数估计和误差分析中的研究成果。2003年,黄振平出版了《水文统计》教材,经过河海大学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改革,“水文统计”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也被许多高校选用为《水文统计》课程教材[1]。主要介绍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元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字特征与特殊函数,极限定理,抽样分布,估计理论,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误差分析和随机过程等。陈元芳(2000)出版了《统计试验方法及应用》,主要介绍水文随机变量、随机向量和随机过程的生成方法。张济世(2006)《统计水文学》汇集了利用数学原理解决水文问题的热点研究方法,扩展了传统统计学在水文统计中的应用,系统地介绍了灰色理论、模糊数学、神经网络、时频分析、小波分析、混沌和分形等新技术新方法在水文统计分析的应用,内容丰富,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学习参考书。秦毅(2006)《水文水资源应用数理统计》强调多元分析在水文中的应用。丛树铮(2010)《水科学技术中的概率统计方法》系统地介绍了概率统计方法和及其在水文统计方面的研究成果。程根伟(2010)《水文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地介绍了水文风险分析原理,并附有实例计算过程。

综上所述,国内《水文统计》教材突出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形成了以河海大学“水文统计”课程为代表的教学内容,讲授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元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字特征与特征函数、极限定理、抽样分布、水文频率计算、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和误差分析等。而有些研究专著虽然包含了目前水文统计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是学生学习课程时很好的教学参考书,但是难度较大,不便于讲授使用。

三、“水文统计”课程新的教学内容

根据水利、交通和电力行业的特点,结合国外水文统计教学与理论方法的最新发展,“水文统计”课程按以下原则设置教学内容:突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在水文中的应用;强调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实用计算方法;吸收和反映国内外成熟的新理论与方法;内容力求系统、全面。根据上述原则,“水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如下:

第1章:绪论。主要包括水文统计方法、应用与发展。第2章:水文事件概率与重现期计算。主要包括水文事件概率与条件概率计算;洪水与干旱特征变量提取;次重现期与年重现期。第3章:水文概率分布。主要包括正态分布类;指数分布类;Wakeby分布类;Pareto分布类;Logistic分布类和截取分布等。第4章:几种偏态分布的特性。主要包括偏态 Normal、t、Laplace、Logistic 分布、Uniform、Exponential Power、Bessel函数、Pearson Type II、Pearson Type Ⅶ、General t 分布等。第5章:常用的多维水文概率分布特性。主要包括二维 gamma分布;Gumbel 混合分布;Gumbel logistic分布;Nagao-Kadoya二维指数分布;多维正态、t 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第6章:抽样分布。主要包括简单随机抽样;样本分布;抽样分布;几种统计量的分布;顺序统计量及其分布。第7章:估计理论。主要包括点估计;区间估计;估计量好坏的评选标准。第8章:假设检验。主要包括常用的参数检验和非参数假设检验。第9章:多元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一元线性与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逐步回归;线性递推回归;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应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第10章:随机模型。主要包括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自回归模型;滑动平均模型;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水文序列组成与模拟;非平稳随机模型及其应用;多变量随机模型及其应用。第11章:单变量水文序列频率计算。主要包括资料“三审”;水文序列频率分布的参数估计方法(矩法,极大似然法,概率权重矩法,线性矩法,最大熵原理法,交互熵法,贝叶斯法、Box-Cox 变换法,E-M算法,适线法,优化算法,核密度估计法;部分熵,部分交互熵,部分概率权重矩,部分线性矩法,LH矩法和LL矩法);水文序列频率最优线型评定与拟合度检验;单变量序列的经验频率计算。第12章:特殊水文序列频率计算。主要包括含零值水文序列频率计算;加入特大值后洪水序列频率计算;非一致性水文序列频率计算;截取水文序列频率计算(包含超定量洪水频率计算);梯级水库(电站)下游水文频率计算;区域洪水频率计算。第13章:多变量水文序列频率计算。主要包括copula函数的定义与特性;对称、非对称和Archimedean copulas;Meta-elliptical copulas;Plackette copula;Pair- copulas;混合copulas;经验copulas;变量相依性度量;copula函数参数估算和最优copulas函数评定;copulas模拟与拟合度检验;多变量序列经验频率计算;基于copula函数多变量联合概率分布计算。第14章:正交试验。主要包括正交试验方法;水平数不同的全因素试验;正交表的使用。第15章:风险分析。主要包括水文风险分析原理;减小风险的主要途径;水文风险分析举例。第16章:地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区域化变量;协方差函数;变异函数;克里格插值;应用实例。

四、结论

根据水利、交通和电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回顾了我国“水文统计”课程教学体系的发展,分析了“水文统计”课程国内外代表性的教材、专著和教学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新的教学内容。与现有课程教学内容相比,压缩了概率论原理篇幅,增加了各类水文频率分布、水文频率计算新理论与方法、工程中几种特殊序列的频率计算、正交试验、风险分析、地统计分析等,其目的是增强学生毕业后从事水文分析与水利计算的工作能力,以期完善我国水利、交通和电力高等院校“水文统计”课程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丛树铮.水文学的概率统计基础[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80.

[2]王俊德.水文统计[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3]黄振平.水文统计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

[4]丛树铮.水科学技术中的概率统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陈元芳.统计试验方法及应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6]秦毅,张德生.水文水资源应用数理统计[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7]金光炎.水文统计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58.

[8]金光炎.实用水文统计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58.

[9]金光炎.水文统计计算[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0.

[10]金光炎.水文水资源随机分析[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11]金光炎.工程数据统计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2]金光炎.水文水资源分析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13]金光炎.水文水资源计算务实[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14]张济世,刘立昱,程中山,等.统计水文学[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15]程根伟,黄振平.水文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6]Charles Thomas Haan.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2 nd edition)[M].Iowa:Iowa State Press,2002.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篇(4)

在我心中,潘先生是一位和善而严谨的师长,他一生从事水利水电事业,虽朝夕钻研宏大工程,做事为人却处处留意细节。他安静、低调,最大的乐趣是读书,又不限于科技著作,经史子集、人文社科均有涉猎。这一切皆源于他特殊的家庭和成长环境。

潘家铮先生原籍浙江省绍兴县,出生于1927年。他小学未毕业时因抗战爆发随家人避祸浙东山区。逃难间,在父亲督促下,潘先生大量阅读旧学典籍,读到“巫山神女”的典故,很感兴趣,千方百计找来《高唐赋》研读。后又读过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古人笔下的三峡风物万分神往,遐想绵绵。他没料到,自己从此与三峡结下不解之缘。

潘先生为三峡工程倾注大量心血,参与了三峡工程的论证、建设。连我的博士论文都是结合三峡工程科研进行。我依然记得,当时要做一个大比尺的模型实验,需在武汉长江科学院大实验室中进行。潘先生百忙之中前来武汉,亲自检查实验数据,分析成果。

因为战乱,他所受教育断断续续,抗战后决定报考浙江大学中文系,以实现文学梦。但尝尽乱世文人之无奈的父亲,对此严加阻挠,迫其考进航空工程专业。后听说土木工程易求职,潘先生再次转系。尽管选择曲折,水利水电却成为他钟爱一生的事业。

1950年,潘先生大学毕业,分配到燃料工业部钱塘江水力发电勘测处工作。当时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一片萧条,全国能派上用场的水电站寥寥无几,重要的有日本人在东北修的丰满大坝和水电站,以及鸭绿江上的水丰水电站。面对窘迫形势,潘先生油然而生使命感,决意在水利发电领域创建一番功业。

经多年钻研、实践与著述,潘先生在水电行业小有名气。1957年,他出任新安江水电站设计副总工程师,后领导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工作,耗时三年乃成,单位千瓦投资不过690元人民币。他又先后出版《水工结构计算》《重力坝的弹性理论分析》《水工结构应力分析丛书》《重力坝的设计和计算》等学术著作,步入设计生涯的黄金年代。

但“”中断了他的事业,他被打入牛棚,受尽折磨。因为常接触泥水匠,且不知牛棚里的日子何年到头,甚至产生学泥水匠以谋生的想法,并在暗地里练就一手好功夫。

有一次被指派设计厕所,潘先生二话没说就到附近的厕所调研,考察布置、构造、通风等细节。这番“怪异”举动引起掏粪农民警觉,以为他想偷粪。

1970年,潘先生意外得到“立功赎罪”的机会,被派往雅砻江磨房沟水电站工地做设计工作。到工地之时,他百感交集,跪倒亲吻土地——开发水电已成为他的寄托。仅过了一年半,原本满目疮痍的电站竣工发电,令所有人惊叹。

1978年3月,潘先生在后正式调入北京,出任水利电力部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后晋升总工程师和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总工程师,1985年出任水利电力部总工程师,成为水电系统的最高技术负责人。他参与规划、论证、设计以及主持研究、审查、决策许多大中型水电工程,如安康、东江、葛洲坝、二滩、龙羊峡,等等,还参与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论证工作,担任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及技术总负责人。

潘先生为人大度,不因意见分歧而耿耿于怀。当年围绕三峡工程的争议十分激烈,他没有充耳不闻,后来还曾表示:“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的人是那些反对者。正是反对者们的反复追问、疑问甚至是质问,逼着我们把每个问题都弄得更清楚,才使方案一次比一次更理想、更完整。”

1980年,潘先生当选中科院技术科学部院士;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并担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作为科学工作者,潘先生此时的影响力虽已很大,地位越高,能亲手做的事情反而越少。可他内心深处对科研的情感、对创新的追求从未止息,需要另寻出口。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已引起各国政府和人们的高度关注。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安全不仅直接影响到效益的充分发挥,而且危及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由于水文、工程地质、设计、施工以及老化等原因,部分工程存在不安全因素,还有不少病险工程,这些工程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分别论述各部分的内涵,并提出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二、水利水电工程生存寿命的原则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由生到死的生命周期,如地球预计约为50亿a,房屋的使用寿命约50a,大型桥梁约100a,而水利水电工程的生存寿命在国内外属尚未解决的难题。笔者认为水利水电工程的生存寿命应遵循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的总原则,具体应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1) 安全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 如大坝) 应在各种设计荷载组合作用下,满足强度、稳定和耐久性等的安全要求。

(2) 工程效益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应发挥设计所规划的防洪、灌溉、发电等效益要求。

(3) 生态环境原则

在以往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中考虑较少,甚至不考虑。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外对水利水电工程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笔者认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遵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

三、水利水电工程的寿命诊断方法及评价探讨

依据以上原则,水电工程( 或大坝) 的生存寿命同样也存在“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对此,笔者初步提出以下的看法和认识。

3.1 安全诊断

根据设计规范、原位监测资料及其分析与反分析成果,动态复核水利水电工程的强度、稳定及耐久性,除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外,还应定期检查、分析老化和病变的机理及其对大坝安全的影响,使大坝在健康状态下运行。除此以外,本文提出以下一些新的分析理论和方法。

3.1.1 强度分析理论和方法

设计规范规定,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强度分析以控制部位的拉、压应力是否满足允许应力判断。本文探索用微纳米尺度的力学分析方法分析裂缝和强度,即采用宏观、细观、纳观的3层嵌套的力学模型,其基本原理为:(1) 用原子镶嵌模型和分子动力学理论模拟裂纹尖端附近的纳观区行为;(2) 用弹性基体加离散位错描述细观区行为;(3) 宏观区采用超弹性、粘塑性大变形本构关系和有限元计算分析。

3.1.2 稳定分析理论和方法

设计规范规定,在设计荷载组合作用下,沿控制滑动面的稳定安全系数大于或等于规范的允许值,则为稳定,否则为不稳定。近几十年来,有限元法已成为计算力学中解决工程问题的主要数值分析方法,然而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展,其固有的一些缺陷也日益突出。近几年来国际上许多著名的计算力学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分析理论和方法,如DDA,NMM,Meshfree Method等。

3.1.3 耐久性分析理论和方法

除了常用的抗冻、抗渗和抗冲等作为耐久性的指标外,还应包括现场检测和监测的变形、应力应变、扬压力和渗漏量、析出物以及隐患缺陷(尤其是裂缝)等资料,建立时变模型,以定量分析水利水电工程耐久性的演变过程。

3.1.4 安全监测新技术

除了上述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强度、稳定和耐久性进行定期复核外,实践证明,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实时安全监测和定期检测及其安全分析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介绍用纳米监测技术及4S监测技术进行安全监测。

(1) 纳米监测技术

纳米技术的覆盖面相当广泛,本文探讨了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监测中的应用。

① 纳米传感器。由于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纳米材料在传感器技术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纳米材料的大表面积可制造出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和高重复性的纳米传感器,监测大坝的变形、渗流和应力应变等,可弥补传统的传感器的不足。

② 微观诊断新技术。日本科学家最近利用纳米材料,开发出一种可检测人或动物体内物质的新技术,该技术可辨别身体内物质特性;东京大学的科研人员使用一种纳米级的微粒子,因其与物质反应产生光,研究人员采用深入内部的光导纤维检测反应所产生的光,经光谱分析就可以了解是何种物质及其特性和状态。

(2) 4S监测技术

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和专家系统(ES) 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安全监测是一种新的尝试。4S 技术及其集成技术作为数字流域中的重要技术,在大坝安全监控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提出4S 集成框架(图1),用以对整个流域大坝群的监测和管理或者微观每座大坝的安全监测和监控。

图1

3.2 工程效益评估

修建水利水电工程的目的是要发挥防洪、灌溉(供水) 和发电等综合效益,因此,要及时评估工程效益。下列情况下的大坝应退役或拆除:(1) 不能发挥这些大坝的效益或效益大为降低;(2) 病险问题十分严重,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和风险分析,当补强加固费用大于工程效益,或者大坝失事引起下游严重灾害等。因此,工程效益必须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生存的重要因素。

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内容广泛,笔者认为,要遵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根本原则,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移民问题要遵循“移得出、安得住”的原则。修建水库后,特别是大型水库,往往需要迁移大量移民,必须保证这些移民要有发展再生产和提高生活的好环境。

(2) 次生地质灾害

修建水库特别是特大型水库或水库群后,大体积水体作用在地壳上,使地应力增大,在高地应力或高地震区或活动地质构造处,可能产生诱发性地震。因此,修建大坝是否发生灾难性的地质灾害,是大坝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

(3) 泥沙问题

修建水库后,改变了河道中泥沙的运动规律,使库区泥沙淤积、清水下泄。这将引起上游支流河口和河床抬高,降低支流的排洪能力,抬高地下水位,引起次生盐渍化,如三门峡水库修建后对渭河的影响。清水下泄将冲刷下游河床和防洪堤。因此要分析这些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或者改变水库的运行方式,使灾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4) 对水生动植物的影响

修建水库后,改变了水生动物的通道,也使得水质产生了变化等,破坏了有些物种的生存环境。与此同时,水库蓄水,特别是梯级水库蓄水,造成下游水量减小,甚至断流,使下游特别是河口物种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这在国外是很重视的,如美国缅因州的Edwards 坝,服役 162 a后,因该坝破坏了大西洋某些物种的生存环境而被拆除。

(5) 文物淹没问题

库区往往有较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保存价值,对这些古迹的保护,也是生态环境评估的内容。

(6) 对气候的影响

大型水库或水库群产生的大面积水面,一方面改善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如刘家峡水库使当地气温在夏天降低1℃~2 ℃、冬天升高 1 ℃~2 ℃。另外,也对大气环流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有些地区降雨增多,而有些地区降雨减少。

(7) 大坝失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大坝存在严重病变或者现代战争等引起溃坝,将对下游产生严重灾难。因此,要评估这种极端情况对生态的影响。

四、结论

本文探索了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寿命诊断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以下结论:

(1) 随着我国大量水利水电工程的老化,急待研究其生存诊断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2) 提出了重大水利水电工程与世界一切事物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TV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344-0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水利水电施工理论的成熟,对于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我国乃至全球水资源的严重短缺、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的环境背景下,加强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推动现代、节能、绿色、高效的水利水电技术研究和创新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加强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特点研究是极其有必要的和现实意义的,具有广阔的科研前景。本文即试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特点分析并结合现今理论研究成果及自身所学对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提出提升策略和建议,助力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一、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概述及意义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是涵盖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水文学、河流动力学等多项学科的高端技术,现代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主要包括GPS定位技术、AutoCAD计算机辅助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是时代与科技发展下的产物,极大的弥补了传统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在精确度上的不足并打破了其施工环境受限的缺陷,在使水利水电中的数据测量变得更为精确的同时,还提升了水利水电技术施工的效率和水平,将水利水电施工人员从繁琐的测量绘制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效降低人力投入成本。

二、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特点分析

(一)现代设备应用加强,技术含量水平渐渐提高

随着水利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工程质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老旧的施工设备与施工技术已渐渐跟不上时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施工技术进行革新以及施工设备上的更新换代,因此水利水电新型设备的使用和普及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提高是水利水电工程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二)注重加强传统施工技术与现代水利施工技术的结合

传统的施工技术是一代代水利工程师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传统的水利水电技术以不能满足社会发展所需以及国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提出的新的要求[1]。因此,当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研究者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加上现代元素进行创新,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效率,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也进一步得到保证。这种注重加强传统施工技术与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结合也是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来的特点之一。

(三)倡导绿色施工,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化发展

利用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在施工的具体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污染,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料、施工时产生的粉尘,包括施工过程中巨大的声响以及强烈光线,都是导致污染的主要成因。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以及“绿色、开放、共享、创新、协调”的新经济发展路线提出[2],各行各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水利水电行业亦是如此,绿色施工技术的倡导及推行便是最好的例证。在施工选址上,摒弃以往的“成本优先”观念,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通过地质勘测与专家论证将工程建设所在地选在对自然环境影响最小、地址破坏影响最小的位置,从工程“源头”做到保护环境;在施工技术上,水利水电企业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在传统施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现代设备代替以往的人力操作或老旧设备,力求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降至最低。因此,施工技术的绿色节能化,也是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提升策略

(一)加强大体积碾夯炷土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是水利水电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尽管近些年来国家水利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高科技、高水平施工设备的引进,极大的提升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效率和质量,将人力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但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得水利水电技术而言,我国与其还存在很大差距[3]。目前,在我国应用比较成熟和普遍的技术便是薄层碾压施工技术,但该技术存在一个较大的缺陷就是碾压层之间的碾层比较薄弱,不利于水利水电工程坝体的稳定性以及坝体的可持续使用(工程使用寿命较短),已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对于高质量、可持续、高稳定性水利水电工程的需求。因此加强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结合垂直水平缝钻取的芯样,在两端采用粘结刚拉板的拉伸技术,在施工缝之间加强碾压层的强度和质量,从而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加强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水下作业是水利水电工程必然要面临的施工情况之一,而水下作业由于水流流动的不规律以及水下施工环境的不稳定,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带来不小的难度。因此施工人员在水下作业时,需要合理科学的运用现有技术和设备对水流进行导流,避免水流过大导致事故的发生。围堰技术便是进行水流导流的一项常用技术之一,主要目的是约束水流的大小和方向,将水流边的规律和可以操控以降低水下作业施工的难度[4],但由于我国在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上的制度建设还很不完善,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围堰技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不够规范和标准,给水下作业这一施工过程带来隐患。因此,加强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一方面需要国家不断完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规范标准,一方面需要工程负责人对整个项目作合理的统筹和规划2,确保资源最优化配置。

(三)加强水利水电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是决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对水利水电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作业指导,加强员工对于水利水电专业知识的了解以及施工技术的运用[5],确保施工过程中技术作业的标准和规范,为整个工程的质量奠定坚实的人力保障。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技能大赛等活动,不断增强施工人员对于改进和创新施工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水利水电行业理论及技术的不断拓展和延伸,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关系到国家建设的繁荣与人民百姓的利益,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而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又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以及效率意义非凡,有着提升工程质量、推进施工效率的作用。因此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是社会、国家的共同要求。而本文仅是从技术理论的角度对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进行简要阐述,所提出的改进建议也仅建立在自身有限的学识基础之上,更多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创新还需要更多同行业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本文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 于广政.关于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295.

[2] 卢佳仁.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思考[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90:75-76.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目前,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经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水利水电工程就是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典型例子,如果工程管理得当,那么水资源将会很好的被人们所利用,反之,水利水电工程将会是一项出力不讨好的工程,甚至会得到大自然的报复,科学发展观是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来的发展理念,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们的水利水电工程在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措施进行简单的探讨。

1、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

作为一个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提出来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地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要充分发挥他的指导作用,必须对科学发展观的合理内核进行必要的了解,才能够在发展中不断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1.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社会生产力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只有坚持不懈的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的主要任务,才能在世界立足,虽然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但是我们仍然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我们对水资源的利用仍然继续下去,仍然要充分挖掘水资源的各种经济以及人文价值,仍然要坚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但是关键就是我们如何去实现科学的发展,如何做到既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又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大自然,在确定了我们的发展中心以后,就要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了。

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简而言之,人还是我们生活发展的中心,不论是发展也好,保护环境也好,都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下去,科学发展观的人,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就是说,进行经济建设,出台各种政策都应该首先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这就要求我们不只是进行掠夺式的发展了,在加入了人民群众这一重要因素后,我们就应该考虑发展带来的后果,在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基础上在进行发展,具体到水利水电工程,无论从建设还是管理的角度,都应该从人民利益出发,合理的进行工程建设和管理,即可持续发展。

1.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延续性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实现永续发展,不能采取粗暴的发展方式,竭泽而渔更不是我们的下场,我们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和自然相协调的发展,是能够一直延续的科学发展。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统筹各方面的利益,把眼光放得长远,兼顾国内和国外,兼顾城市和乡村,兼顾经济和环境等等。总之,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的经济建设将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2、当前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相对来说是一项工程量比较大的工作,不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出现问题,同时它还可能造成很多遗留问题,不能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这都是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的。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在管理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2.1管理方法不合理。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都会进行招标,然后选择施工单位来进行施工,在这期间,政府部门几乎是放手不管,给予施工队极大的权力,他们自己负责施工前材料的准备,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以及竣工后的检验,政府管理部门只是草草的进行检查,这样的管理方法,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还出现一系列遗留问题。

2.2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管理监督,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好的制度来指导,按照科学的机制进行管理,必定能实现科学管理。目前,我们的管理还是过于自由,随意性太强,也没有严格的奖惩制度来进行约束,这样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就得不到有效地控制了。

2.3历史遗留问题不能有效解决。

水利水电工程不只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建设,伴随而来的还有土地的征用、居民的迁居工程等等,这都需要管理部门进行妥善的管理和安抚,在进行建设施工之前,统筹建设成本和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3、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措施探讨。

3.1加强对管理监督环节的重视。

管理不到位,首先是由于我们的思想上的不重视,往往只注重工程本身,这样不能实现科学合理的发展,在进行建设施工时,还要重视起对建设成本、施工队的质量、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等,从各方面、各环节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

3.2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所谓的健全就是指要对管理有一个具体的规定,无论从程序上还是从制度上,都要把任务明确,管理方法也要做个详细的规定,为了更好的约束建设施工单位,追求更好的施工质量,还可以建立有效的奖惩措施,对施工质量好的单位进行奖励,并记录诚信档案,而对于施工态度不好,质量没有保证的单位,要采取惩罚措施,并且做好记录。

3.3建立合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时代在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监督管理也可以与时俱进,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实时的,数字化的管理和监督,这样既可以对施工实现监督,同时通过系统的分析还可以更加明确的决策,使得施工单位用最科学的方法最少的施工成本建设出高质量的工程,为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结语:水利水电工程关乎国民发展,值得我们重视,如何加强重视,还是有赖于我们的科学管理,用科学的发展理念来指导,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管理,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强化监督环节,妥善的处理因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问题,这样一系列的强化管理措施必定会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进行有效的约束,节约建设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工程,最终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篇(8)

第一条××县水电学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事水利电力水产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及其经济管理专业人员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县科协的组成部分。

第二条学会的宗旨是:以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根据“四化”建设的需要,团结全县水利电力水产科技工作者及其经济管理专业人员,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加强学术情报交流,努力提高会员学术水平,为科技兴水和“四个”现代化多作贡献。

第三条本学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扬民主,开展学术讨论,以利共同提高,不断前进。

第四条学会的主要任务

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原创:举办专题讨论和学术报告,不断提高会员学术水平。

二、组织和鼓励水电科技工作者和经济管理专业人员撰写学术论文,总结科技活动成果,择优上报,注意发现人才,向有关部门推荐。

三、发展各兄弟学会之间的友好联系,经常介绍国内水利电力水产科学技术动态。

四、大力普及水利电力水产科学技术及其经济管理专业知识。

第二章会员

第五条凡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承认本会章程,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本会。

一、凡专业学校毕业从事水利、电力、水产、建筑工作的科技人员及其经济管理专业人员,并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

二、长期从事水利、电力、水产、建筑工作,具有高级技术等级的工人。

三、在水利电力水产技术革新,群众性科学试验活动和生产实践中,有一定成就和贡献者。

四、热心和积极支持学会工作的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

五、农民技术员、有成就的专业户。

第六条凡要求入会者由本人申请,经本会会员介绍或单位推荐,由学会理事会批准,报县科协备案即成为本会会员,会员会籍的管理和日常联系由理事会负责。

第七条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一、选举权、被选举权。

二、对学会工作有建议、批评权。

三、优先参加本会的学术活动。

四、优先借阅本会有关的科技资料。

五、有权利参加其它学会。

义务:

一、遵守本会章程,按期缴纳会费。

二、执行本会决议和完成本会所委托的工作。

三、认真从事水利、电力、水产科技活动,积极撰写学术论文。

四、积极参加和热情支持科学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第八条会员可以申请退会,原创:由学会理事会办理,会员如违反会章,应视其性质及情节,分别劝其退会或取消会籍。

会员调离本县(我县)水电系统,由学会理事会办理离会手续。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九条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由理事会召集,必要时可由理事会决定提前或延期召开。

会员大会的职责是:

一、决定本会工作方针及任务。

二、审查理事会工作报告。

三、选举新的理事会。

四、制定或修改本学会章程。

第十条学会下设水利、电力、水产、建筑、经济管理五个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主任由理事会决定理事担任。专委会它的职责是编制本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计划,承接有关部门委托的咨询工作,随时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动态,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承办学会交办的有关本专业的其他工作。

第十一条各专业进行学术研究、交流活动以专业委员会为主,由专业委员会主任主持开展,每年活动的计划安排,及活动情况向理事会提出报告。

第十二条学会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理事会是执行机构,理事会的职责是:

一、执行会员大会决议。

二、制定工作计划。

三、确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

四、领导所属工作机构开展工作。

五、召开下届会员大会。

六、组织年会和学术交流会议。

七、推荐优秀论文及科普作品,建议政府、科协或有关单位给予奖励。

八、批准新会员入会。

第十三条理事会推选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各专委会主任组成常务理事会,由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

第十四条曾任本会两届理事,对学会工作有较大贡献者,由于不再担任学会负责工作,由理事会提名,经会员代表通过,可为本会名誉理事。

第四章领导关系

第十五条“××县水电学会”是××市水利学会、电力工程学会、水产学会的团体会员,是县科协的组成部分,学会受县水利局和县科协的双重领导,业务上受××市水利学会、电力工程学会、水产学会的指导。

第五章经费

第十六条本会经费来源:

1、有关部门资助。

2、本会举办的各种事业收入。

3、团体会员、个人会员会费。

4、个人或单位捐赠。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19-01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工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是一门融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强调各种建筑物理论的系统性,需要讲解每一种建筑物的组成部分、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工作特点、设计过程等内容,相关的计算公式和计算内容比较多,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这样的教学安排已远远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为适应水工专业的“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进阶入岗”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系对其进行全面教学改革,为与之前课程区分将课程名称改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在课程内容中取消各建筑物复杂的计算内容,重点讲述建筑物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及特点,在第五学期综合项目化拓展教学中进行分建筑物教学(重力坝、水闸、土石坝、渠系建筑物、水电站厂区建筑物设计与施工)。本课程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课程教学标准制订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在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指导下,聘请行业和企业的专家以及能工巧匠组建本专业兼职教师团队,专兼职教师团队共同研讨本专业课程标准,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本课程是向学生介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和水力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工作特点、型式和构造,熟悉设计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学会选定各种的工程常规指标,培养学生应用原理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设计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并为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制订学期授课计划,严格按照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学期教学周数、课程设置、内容安排、学生就业要求等情况,提出全学期每周上课的次数、时数、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内教学要求、课外教学要求、课外需要完成的作业等。

2.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过程中,根据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中央1号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和现代水利职业教育要求,本着理论够用,实践突出,体现现代水利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的原则,对水利、水电、防洪工程等在知识体系上进行有机结合,将原来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有机整合为一门课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使专业课程内容结合更紧密、系统更完整,调整以后的理论课时比原来大为减少,同时更加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材中尽可能地插入部分典型工程图片,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识读图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化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整合以后新编的教材,力求最好地满足我国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现代水利发展与水利教育的需要。

3.教学组织

3.1 案例教学

本课程在教学组织中重点介绍各种建筑物的构造认知,即基本概念、基本构造、基本尺寸、基本地基处理方法等,在课堂上应尽量将枯燥、零散的内容与学生熟知的社会问题、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个建筑物讲解同时,结合本建筑物讲一个工程案例,比如土石坝以小浪底水利枢纽为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介绍该建筑物勘测、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介绍工程工程设计对建筑物的重大意义。这样,增加学生对实际工程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3.2工程现场实践教学

一方面,为了保证在基本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尽量多安排实践性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完善实习实训教学条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院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内建成了水利实训基地,该基地有各种类型的水利枢纽、拦河闸、重力坝、土石坝、渠系建筑物等多个水工建筑物缩微模型,类型齐全、运行灵活、操作方便。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现场参观建筑物,让学生有更好的认知。

另一方面,在本课程开始前专门安排学生进行水工专业认识实习,时间为一周,主要参观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利枢纽,参观内容包括水库、大坝、水闸、水电站建筑物、渠系建筑物等。通过参观,让学生对各种建筑物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中,能够较好地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到现实中感受水利水电工程的伟大,更加热爱本专业。

4.考核评价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本课程考核主要包括项目实施、项目成果及期末考试等几个方面,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避免“一考定终身”等考核缺陷。考核内容涵盖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成绩的评定以项目完成情况为基础,既重视项目成果,也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职业态度,科学性、规范性和创造性。

5.实施效果

高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课程通过课程教学标准制定、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核与评价等几方面教学环节的改革,可使学生掌握典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工作特点、型式和构造的基本知识,熟悉各建筑物的计算方法、具备根据工程图识别建筑物结构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通过我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2012级至2014级部分学生的试点实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对本专业及本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成绩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智涌,双学珍,张磊.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4).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168-02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创新型国家,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1]。

为提高工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计划”创立高校与行业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要求学生在企业学习一段时间[2]。本科采用4年学制,推荐“3+1”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进行企业学习和毕业设计。

笔者学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于2013年被列入教育部“卓越计划”培养行列,学生有1年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实践,因此需要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革,在符合基本教学规律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压缩部分课程的学时学分,让学生能尽快地到实际工程中学习锻炼。现以《水电站建筑物》为例,浅谈在“卓越计划”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改革的问题。

1 课程介绍

《水电站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开设于第7学期。教学环节主要由课堂教学(36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课程设计(2周)、实习(2周)四部分组成。该门课程主要介绍水电站输水系统、水电站厂房两大部分设计理论,涉及水电站进水口、渠道隧洞、压力钢管、水击与调保计算、调压室以及厂房布置设计等设计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水电站建筑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方法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打下基础。

考虑到水电站建筑物课程需要大量的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为先导,又为基础课尤其是技术基础课提供应用对象,增加这些课程的活力,将其结合起来,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亦将大大节省学时,解决学时不够的问题。为此,将水电站建筑物课程划为两块,由浅入深穿插在高低年级授课,课堂讲授、课程设计、实验教学、生产实习4个环节交替进行,从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目前的培养方案中,关于水电站的课程有两门,即《水力机械及电器设备》和《水电站建筑物》。《水力机械及电器设备》为专业基础课,开设于第6学期,32学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根据水电站基本资料选择合适的水轮发电机组,确定水轮发电机组参数,进而确定水电站厂房尺寸。《水电站建筑物》为专业核心课程,两门课程各自教学内容完整,教材经多次修编,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求。

但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水力机械及电器设备》仅仅服务于《水电站建筑物》厂房布置设计的内容。《水电站建筑物》厂房的布置设计内容中,需要根据水轮发电机组的参数确定厂房尺寸。前期学习过的《水力机械及电器设备》就是为了确定水轮发电机组参数。由于《水力机械及电器设备》目的单一且明确,单独开设,当学生在第7学期学习《水电站建筑物》厂房布置设计时,水轮发电机组参数确定等内容时已基本忘完了,需要重新花时间来讲解回忆,知识学习过于零散,不便于相关知识的结合运用。为了增强系统性、可用性及实用性,将《水力机械及电器设备》整合到《水电站建筑物》中,将《水电站建筑物》归纳集中为三部分内容:水轮机、水电站输水系统及水电站厂房,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知识的整体性。

2 课程改革内容

(1)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特点,将专业核心课程资源《水力C械及电器设备》和《水电站建筑物》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编写新教材。

在强调课程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新理论、新方法的介绍,增加最新工程实例,注重水利专业培养体系的完备性及课程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将两学科(或多门相关学科)最新科研成果融进教材,使课程内容具有前瞻性、新颖性;增强这两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注重知识的相互渗透,提高课程的综合化和系统化程度。

(2)加强专业导论、水利工程概论等概论课。

《水电站建筑物》课程的一部分内容不需要许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知识,但可为某些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提供一定的工程背景。其教学方法可与认识实习结合,采用大量的现场教学及课堂讲授中穿插投影、幻灯、录像等多媒体方式授课,把水电站建筑物的概貌形象生动地授给学生,提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这部分内容可划进土木工程概论课及专业导论课,在低年级进行。因此,加强土木工程概论课及认识实习是水电站建筑物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

(3)提高水电站建筑物基本理论的授课水平。

由于将水电站建筑物课程中大量的关于“分类”“特点”“优缺点”之类泛泛叙述剔除,移入专业导论课,变为低年级的生动活泼的现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使水电站建筑物课程的理论分量增加,平淡叙述减少。同时,删除过时的和繁琐的内容,腾出学时系统讲授水电站输水系统、水电站厂房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力求讲深讲透,使本课程的授课水平得以提高。

(4)形成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大纲、教学周历等基础性教学资料,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按照“理论够用、强化实践、综合提高、全面发展”的教学思路,以改革考试内容、考核形式和考核评价体系为核心,探索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即在以往考虑实验成绩、考勤、作业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重,增加综合性课外训练、分知识单元阶段性考核及平时课堂讨论等考核形式,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考核模式。

3 课程改革思路

(1)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沿用主流的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工程意识,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可以在讲授完一个章节后,给学生布置综合性的大作业,培养自学能力;或者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对比总结不同建筑物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2)采用高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通过收集、制作动画、图片、录像等资料,使抽象、复杂的建筑物结构、工作原理等内容形象化,进一步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

(3)建立课程网站。

将教学大纲、教学周历、多媒体课件、课后练习共享在网站上,便于学生课后自学,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可以在网站上设立互动渠道,通过网络答疑等措施,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实践教学改革。

《水电站建筑物》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工程实践,实践教学的新鲜感、生动感是多媒体教学所不能代替的。针对目前该课程实践教学效果不良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3种措施改进。

①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每年安排1~2名教师利用暑假等空余时间到设计院、施工单位进行锻炼,丰富、补充自身的实践经验,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也可以不定期邀请设计院、企业等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专家到学校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进一步加深理解所学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

②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学校每年给实验室拨发的年度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购置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加强实验教学硬件环境,增加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可操作实验设备及实验项目,从而提高实践教W的质量。

③增加经费,巩固和加强认识实习及课程实习。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建立稳定的现场教学点和生产实习基地,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低年级的认识实习以及《水电站建筑物》课程实习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4 结语

在现有“卓越计划”培养目标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改革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先导,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善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上一篇: 建筑产品论文 下一篇: 人文社会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