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2:47

诗集

诗集篇(1)

《席大光邀同赋墨梅花颜博士画》六首:镂冰斫雪赋精神,不受丹青一点尘。施粉故应嫌太白,漫凭水墨见天真。骚人洗砚试松烟,造化炉锤贮笔端。春破南枝入诗眼,句成只许画中看。笑挥墨妙当铅华,真是天然玉雪花。月冷霜清春不管,一支寒影堕溪斜。墨白何妨俗眼疑,写真妙处足天机。横斜疏影黄昏月,貌尽西湖处士诗。墨竹文翁旧写真,墨梅颜子更超群。我家幸有谷,乞取冰姿伴此君。故园雪树想凋零,却向毫端见典型。梦破江南愁绝处,前村烟迥雨冥冥。

【吴居仁诗】

岭南十月春渐回,妍暖先到前村梅。问君何处识此妙,一枝冷艳随霜开。长江凛凛欲崩岸,乃见好事多墙隈。初疑渗漉入瘴雾,更恐寂寞理烟煤。微风不动暗香远,淡月入户空徘徊。坐看粉黛花膻恶,岂但桃李成舆台。我行万里厌穷独,疾病未已心先灰。对此不觉三叹息,恐是转侧同南来。异乡久处少意绪,破壁相对无根。古来寒士每如此,一世埋没随蒿莱。遁光藏德老不耀,肯与世俗相追陪。轮离可多见用,牺尊青黄木为灾。含毫吮墨去颜色,况自不必须穿栽。岁穷路远莫惆怅,此去保无蜂蝶猜。

【李忠定公集】

《戏赋墨画梅花》:道人画手真三昧,力挽春风与游戏。露枝烟蕊忽嫣然,自得工夫畦径外。由来墨白无定姿,浓淡间错相参差。炯如落月耿寒影,翳若宿雾含疏枝。群芳种种徒繁,脱略丹青尤拔俗。妙质聊资陈氏媒,幽姿好伴文生竹。世呼墨竹为墨君,此花宜称墨夫人。铅华不御有余态,世间颜色皆非真。年来妙观齐空色,天花时露真消息。试须幻出数千枝,不费梁溪一丸墨。

【许景衡横塘集】

《墨梅花三绝》:园林飒飒正飞沙,见东风第一花。画里有诗还会么,分明竹外一枝斜。柔条乱蕊照人寒,多少冰姿在笔端。迥出暗香疏影外,诗人莫作一般看。冰茧连槽无点翳,忽惊雪片满寒枝。须知造物生成处,也似毫端拂淡时。《先兄旧作梅花,觅张先生画,因览之,怆然,辄次其韵》:茂陵雪片追方好,乱点铅华却不宜。多少人间春色在,未消写尽向南枝。

【曹勋松隐集】

《分题墨梅得客字》:北风吹云付寂寂,练练溪流湛寒碧。马头忽有暗香来,撼雪寻芳识标格。扬鞭敲镫荒寒路,酒恶难禁赖销释。陇上故人消息迟,一枝谁寄疏烟隔。老禅幻此空花相,墨晕横斜清照客。定应飞梦会姑仙,玉楼澹月连天白。

【朱松韦斋集】

《三峰康道人墨梅三首》:一枝春晓破霜烟,影写清波最可怜。衲被犯寒归吮墨,也知无地着朱铅。冰盘青子渴争尝,怪有横枝着意芳。等是毫端幻三昧,更烦觅句为摹香。缃囊墨本入宣和,林下霜晨手自呵。不觉霜台要全树,动人春色一枝多。康画尝投进,又为朱勋画全树,怅极精。

【孙鸿庆居士集】

《题隆上人墨梅花》:一枝插向钗头见,千树开时雪里看。惭愧道人三昧手,尽将春色寄毫端。

【董霜杰先生集】

《题龙岩居士墨梅》:龙岩戏墨作横枝,韵胜何妨不入时。黑雾玄霜遮缟袂,玉妃谪堕畏人知。

【胡铨澹庵集】

《刘景仁画墨梅扇上,又画梅影于扇阴,求诗,各题一绝》:竹外梅花耿玉颜,凛然冰句落霜纨。莫将轻扇趋炎子,留作人间六月寒。又一首:踏月看梅不见花,只惊水底影横斜。归来扫向冰绡扇,袖有西湖处士家。

【朱晦庵大全集】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装。

【袁起岩东塘集】

《用谢艮斋韵题欧阳长老墨梅三首》:误墨虽藏白,飞埃欲敛昏。谁将草玄手,着意写前村。屏灯红灼烁,窗月正黄昏。印出横斜影,分明竹外村。溪藤横翠约,老眼颇眵昏。唤入凌烟后,江村不是村。《用杨诚斋韵再题欧阳长老墨梅》三首:红妆夸睡足,粉额趁颜开。惟有江梅样,蛾眉淡拂来。玉容曾麝,彷佛带香开,不比真花怯,斓斑怕雨来。从来冰雪体,引墨为君开。寄语金鸾客,和羹人正来。《李英才作墨梅于天度观壁》:小折霜林半壁间,春风日日付毫端。秋高为借横斜影,留与吾师岁晚看。《又题墨梅》:轻梅拂拂有余清,笔下翻成月下横。昨夜小屏幽梦断,恍如烟雨瘴江城。

【张南轩集】

眼明三伏见此画,便觉冰霜抵岁寒。唤起生香来不断,故应不作墨花看。日暮横斜又一枝,水边记我独吟时,不妨更作江南雨,并写青青叶下垂。

【北涧禅师诗集】

描邈檀栾黪素元,万红千紫失根源。太玄自古人嫌白,白尽何妨反太玄。楚楚仙裳澹染缁,耐寒宜瘦不宜肥。莫言无子调商鼎,卿相当年有黑衣。省力寻春愈出奇,规蓬图上看新诗。杀风景问春知否,两手风霜一样龟。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宋兄安卿墨梅》:清婉浑非铁石姿,故家别调合传衣。华风不疗春痕瘦,可是工夫不造微。《定平怀墨梅》:南昌梅少府,人道是梅仙。不疗疏枝瘦,安知瑰色妍。春归天上去,真自镜中传。同出吟机杼,无声亦自贤。

【张?湖南集】

《庐陵李英才自制墨与梅花写真艮斋诚斋又许其能诗十月七日携画见访且索拙语因成古风以赠》:我家种梅三百树,恼人不特香如雾。阶前花影二更来,月光到处纵横住。几回欲画嗟未曾,李君能事乃尔能。素绡窃我当时景,更引夜月花边升。濡毫晕水压凡墨,扫烟自就千枝灯。客衣缁尽不复恨,但喜占艺清如冰。英才之言云尔圭玄漆响用不尽,博金价定无亏增。又闻觅句颇清熟,社中宗匠交口称。云台万事无心计,只学希夷多爱睡。醒时非画亦非诗,恣向虚空写干偈。君舡再过中未。乌丸并望新篇寄。醉来染试陋溪藤,满壁蛟龙风卷地。

【许纶涉斋集】

诗集篇(2)

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17(2010)06-0033-03

梅询(964―1041)是宋初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其为官勇义敢为,其诗风清新淡雅,与当时空洞无物、讲究辞藻、艳丽绮靡的西昆诗风迥然相异,是宋代初期开启宋诗风气的重要诗人。欧阳修在《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梅公墓志铭》中称梅询“言谈词气尚足动人……好学有文,尤喜为诗。”[1](p415)在当时,其诗文就受到很高评价,如黄觉《送梅昌言出镇太原》云:“文章一代喧高价,忠直三朝受圣知。”[2](p1490)宋庠《次韵和侍读梅学士秋雪》云:“雅篇工状物,精思入参寥。”[3]宋祁《送枢直梅学士守并州》云:“唐诗存雅俗。”[4]

梅询的诗歌对宋代大诗人梅尧臣的诗风影响较大。梅尧臣从小就跟随其叔父梅询生活、学习。李一飞《梅尧臣早期事迹考》说梅尧臣:“十二岁至二十五岁,从叔父梅询宦学于襄、鄂、苏州、陕西京兆府、怀、池州和广德军诸地。”[5](p73)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云梅尧臣:“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1](p612)朱东润先生《梅尧臣诗的评价》云:“尧臣十二三岁以后,跟着梅询在外。梅询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对于尧臣曾经起过一定的影响。”[6](p4)从梅询现存诗歌来看,其诗多描写山水风物,风格大多平淡清秀,不刻意雕琢。如其《江楼晚眺》云:“潮落蚌耕洲,霞天雨尽收。月来山寺候,云驻海间秋。野鹜驯舟绕,红鱼逐饵游。欣然乘此兴,呼酒醉高楼。”[7](p1121)诗中描绘了诗人在雨后登上江楼晚眺所见的秀丽景色,“河蚌”、“野鹜”、“红鱼”等意象鲜明勾勒了秋雨后万物欢快清新的自然风光,也真切表现了诗人游兴勃发、情趣盎然的真实情感。类似的诗歌还有如《题竹山寺》、《西湖》等,这种写景状物的诗歌对梅尧臣平淡隽永的诗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梅询有诗集《许昌集》,又有文集20卷,诗文创作内容丰富,且数量达290篇之多。宋王安国《许昌梅公诗集序》云:“故其褒扬人主盛德之余,而写元元忻之意,被之弦歌,所以为一时之乐;而中自放于山崖水滨,隐约之观游,以去国爱君之思,寓之翰墨,所以为一身之忧者,见之二百九十篇矣。”[8](p91)元陈天麟《许昌梅公年谱》云:“性喜为诗,有《许昌集》,王平甫为之序,又别有文集二十卷。”[8](p88)可惜后来其诗、文都散佚了,明朝梅一科《许昌梅公诗略》云:“全集凡二百九十篇,今散佚莫考。”[8](p88)现存较为完整的梅询诗集就是明朝梅一科辑佚的《许昌梅公诗略》,共辑28首。

《全宋诗•梅询诗集》编者从各类文献中广泛收罗,辑得梅询佚诗28首,佚句4句,但其忽略了元陈天麟编的《许昌梅公年谱》和明梅一科辑的《许昌梅公诗略》,以致梅询诗歌遗漏很多。兹从元陈天麟的《许昌梅公年谱》中辑补佚诗1首;从明梅一科《许昌梅公诗略》中辑补佚诗19首;另从明钱的《吴都文粹续集》中辑补佚诗2首。

1、《送王屯田出守广德》[8](p85)

家山东畔古桃州,往岁分符作懿游。碧瓦万家烟树密,清溪一道瀑泉流。簟欹郎埠水生枕,茶煮鸦山雪满瓯。我有集仙经始在,劳君一到为重修。

按:《许昌梅公年谱》云:“仁宗天圣元年(1023)拜度支员外郎,知广德军事。本州横山,在州西五里许,有广德王张公祠,唐天宝中封祠山。山之上有台曰集仙,亭曰攀萝,皆公所建。公后在朝,《送王屯田出守广德》诗云。”[8](p85)据年谱,知梅询于仁宗天圣六年(1028)“复直集贤院,迁工部郎中”[8](p85)。此诗盖作于此后。元方回曾和此诗,其《奉和梅侍读送王屯田出守广德韵》云:“占好山川第一州,几年梦想幸来游。院中豢鹤闻风唳,墙下飞花下水流。僻处孤吟贮锦橐,公余众赏劝金瓯。集仙壮观劳先哲,旧贯堪仍岂必修。”[8](p94)此诗方回《桐江续集》未载,亦可证此诗为梅询所作。《全宋诗•梅询诗集》从《舆地纪胜》卷14之《江南东路•广德军》录有“我有集仙经始在,劳君一到为重修”和“茶煮鸦山雪满瓯”两佚句,不知其原为同一首诗,且录上句诗题为“送王涣守广德”,[7](p1122)《宛陵宦林梅氏宗谱》卷18于此诗后亦注云:“公先是知广德军,政绩甚多,建集仙台于横山绝顶,及王涣守广德,公遂以诗送之。”[9](p4)由此可知“王屯田”为“王涣”。《全宋诗》卷73辑录王涣佚诗二首,其小传从仁宗朝编起。根据此诗,还可以对王涣小传稍作补充。

2、《过阴陵怀古》[8](p88)

霸王西失利,东来向此行。迷却长安道,枉尔重瞳睛。高皇奋天钺,乌骓具郊牲。楚歌声彻夜,溪月色将明。始闻若犹豫,再闻乃大惊。纵有拔山力,无奈虞姬情。帐中流泪别,眼前厉阶成。攘臂斩关出,冒矢突围征。天亡非力弊,汉兴以蹶生。自此天下定(注:一作“定于一”),无复二龙争。

按:此诗录自《许昌梅公诗略》。《全宋诗•梅询诗集》和《许昌梅公诗略》另录有《阴陵》一首,盖与此诗同时所作。

3、《登金陵吴故城怀古》[8](p88)

炎灵靡重光,云暗龙斗野。当天缺真人,霸图忘久假。龙蟠钟山高,虎踞石城间。谁令卯金刀,碎分跃于冶。鼎铸若天成,隅峙为三嘏。顾虽汉室英,畏长上短下。襟带限天堑,谟谋任儒雅。云长阿蒙图,赤壁周郎赭。一战敌逋,四顾无来者。服冕即郊,玉瓒奠灌。文物极三吴,声名震中夏。黄屋眼前轩,赤符手中把。直欲千祀王,不图屋遽社。天命难忱斯,一统归司马。雄图怅若兹,王气在何也。

按:此诗录自《许昌梅公诗略》。

4、《奉使入契丹界道中偶成》[8](p89)

旌节张皇鼓吹鸣,辽军道上宋官行。和戎利益三仪宴,遣使交通两国盟。酣寝驿亭红线辟,冒行沙漠白题迎。旋车言迈遄归日,不辱钦兹答圣明。

按:此诗录自《许昌梅公诗略》。《许昌梅公年谱》载真宗咸平五年(1002),契丹数犯河北,梅询乃上封事以言边事,“书奏,帝深然之,问谁可使者,因请自行。”[8](p80)此诗当作于咸平五年。

5、《扈从东(《宛陵宦林梅氏宗谱》卷18为“圣”)驾东封》[8](p89)

郊早已荐戎功,复此东勤泰岱封。璞玉篆文祈寿永,泥金作表祷年丰。四夷入贺威灵显,万国追陪礼貌隆。天鉴圣明亲有道,千秋万岁乐无穷。

登封泰禅云亭,圣主多仪百辟刑。天下太平开白道,宫中长乐诵黄庭。山呼万岁天颜喜,王灌三灵帝德馨。事讫请从车驾转,丹墀舞蹈佩玎玎。

按:此诗录自《许昌梅公诗略》。《许昌梅公年谱》载真宗咸平三年(1000),“春正月,扈从嘉幸澶州。”[8](p79)

6、《斋宫集》[8](p89)

太平时世享无为,功荐天神与地祗。柴望臭升隆汉制,金声玉振漏唐仪。常羞武帝开空藏,不效明皇浪费赀。大抵举行巡狩典,特来假此一条施。

巍巍乔岳与天齐,圣德神功许并兮。贝冕珠旒恭矫频,金根玉辂速登跻。扇开双花翅,策进麒麟五只蹄。沐浴斋宫端夙戒,万年寿享万年。

按:此二诗录自《许昌梅公诗略》。

7、《挽张丞相(注:知白)》[8](p89)

挺生名世一高标,声满华夷壮本朝。龙虎榜中同及第(注:端拱二年,公与同登陈尧叟榜进士第。),凤凰池上独昂霄。紫微践履星辰顺,黄道行扶日月昭。无可奈何天速夺,百寮号恸泪珠跳。

按:此诗录自《许昌梅公诗略》。

8、《濠邸与吕(注:夷简)》[8](p89)

小作山州又水州,州中山水正清幽。黄埃绝衙如洗,绿野宽平驾可游。斋寂官闲搬百瓮,庭空讼简卧三牛。劳君伴读良多益,请筑书台读大猷。

按:此诗录自《许昌梅公诗略》。《许昌梅公年谱》载大中祥符三年(1010)梅询“坐事出知濠州……公尝夙戒作词,投泰山神祈梦,夜梦入一公衙,厅宇明敞,前廷有三石牛。俄而吏白有宰相入谒,公迎至,则乃一美少年,姿仪丰伟,紫衣金鱼,相与握手,如平生交……公被谪……入请欲得濠州,王曰:‘濠僻在幽处,何欲往焉?’公曰:‘正欲往彼温故耳。’曰:‘必欲往,吾当选一好伴读与矣。’未几,王公以进士吕夷简多才,故授以推官,令往与公俱。”大中祥符四年(1011)四月,梅询迁任刑部员外郎。[8](p83)故知此诗作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梅询时知濠州。

9、《哭寇莱公(注:准)》[8](p89)

相君文美武英兼,壁立岩岩众具瞻。正论回天天子式,明谋慑虏虏师潜。雷阳竹活威灵显,日毂骖扶气焰炎。大命惜终南海极,祸机近起拂髭髯。

按:此诗录自《许昌梅公诗略》。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1,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癸亥闰九月戊戌日,寇准卒于雷州。[10](p2336)诗中云“大命惜终南海极”,知此诗撰于天圣元年。

10、《哭王文正公(注:旦)》[8](p89)

断断天一个臣,好贤爱士满腔春。不将富贵凌寒,唯事谦恭接缙绅。深虏(应为“虑”)悬悬西北虏,先忧切切东南民。兹还造化乘云去,恸哭谁怜庑下宾。(公元注:遗言削发披缁敛,悔附天书屈未伸。)

按:此诗录自《许昌梅公诗略》。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0,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丁巳九月己酉日,“太尉、玉清昭应使王旦卒。”[10](P2080)知此诗撰于天禧元年。

11、《中秋月》[8](p89)

海蟾涌上太玄穹,万里清光一鉴空。举子偷香丹桂窟,嫦娥煽艳广寒宫。望仙人物水壶里,如浸楼台水国中。假使三郎环子在,玉容花影惜匆匆。

按:此诗录自《许昌梅公诗略》。

12、《春夜赠别》[8](p90)

剪烛散轻烟,催花闹绮筵。啸歌延永夜,离别定西川。莫我留华月,愁人报晓天。临行一长揖,马着祖生鞭。

按:此诗录自《许昌梅公诗略》。

13、《西湖》[8](p90)

吴越江城外,烟霞隔断尘。钟声诸寺晓,花艳六桥春。地有桃源景,人犹阆苑宾。太平游赏乐,忘却宦途身。

按:此诗录自《许昌梅公诗略》。

14、《圣旦早朝应制》[8](p90)

拜祝列千官,山呼各竭丹。龙颜天上喜,兽舞殿前欢。寿酒吞琼液,仙桃献玉盘。太平多圣制,恩赐近臣看。

按:此诗录自《许昌梅公诗略》。

15、《明妃曲》[8](p90)

绝色如花压汉宫,万枝绿里一枝红。可怜出塞和戎去,悔不当初贿画工。

按:此诗录自《许昌梅公诗略》。

16、《舟回江上夜兴》[8](p90)

满天明月满江风,谁笑归船一任空。明月清风随受用,一场富贵一时雄。

按:此诗录自《许昌梅公诗略》。

17、《萧湘楼》[8](p90)

楼中九华峰,天削冰苍玉。宾主何参差,来云自联续。我相唐萧家,八人居宰录。朱几兴废,下视寒江曲。吴侯来居邦,事事见窘束。休日一凤临,风月咏觞足。安得附黄鹄,一举遗尘俗。

按:此诗录自《许昌梅公诗略》。《宛陵宦林梅氏宗谱》卷18诗题下注云:“楼在池州府城,唐天历间,刺史萧复建。公为池州守,有治声,尝登其楼,遂有是作。”[9](p4)《许昌梅公年谱》载梅询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坐朱能反,“贬为怀州团练副使。未几,公复以计捕斩之。朝廷责其在前为玩,再贬池州。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癸亥,拜度支员外郎,知广德军事。”[8](p84-85)

18、《香山寺避暑》[8](p90)

有客乘新霁,云林共扣扃。轻舟过下渡,远水涨前汀。原隰含幽霭,峰岚入香冥。谁知得真趣,独坐石苔青。

按:此诗录自《许昌梅公诗略》。

19、《宿顶山白龙祠》[11](卷22)

千株碧树插云立,一线红泉透石飞。童子怕寒争闭,夜深风雨有龙归。

按:叶石健从《琴川志》卷14辑补此诗,诗题为《顶山寺》,文字也有出入,其为:“蚌株碧树插云立,一线红泉绕石飞。童子怕寒争闭,夜深风雨有龙归。”[12](p36)

20、《赠东禅寺林遇诗》[11](补遗卷上)

出入常携一古藤,三衣粗重貌棱棱。红尘酒满何曾醉,知是僧中第几僧。

文献参考:

[1]宋.欧阳修撰.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3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

[3]宋.宋庠撰.元宪集(卷9)[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宋.宋祁撰.景文集(卷19)[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李一飞.梅尧臣早期事迹考[J].文学遗产.2002年第2期

[6]宋.梅尧臣撰.朱东润编年校注.梅尧臣集编年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7]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2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

[8]明.梅一科辑.二梅公年谱六卷[M].上海图书馆藏清钞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82册)[Z].济南:齐鲁书社,1996

[9]清.梅朝宗修纂.宛陵宦林梅氏宗谱(卷18)[M].清宣统二年重修本

诗集篇(3)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237-01

惠特曼除了在诗歌的创作形式上为文学史册添砖加瓦,痛快地写下了划时代的一笔外,在他的写作内容方面也有创新。比如,关注以往诗人创作不曾关注或是不屑于关注的平凡的意象,对生活里的小形象、小角色进行描写,赞美劳动和劳动人民,关注社会变革中的事件等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刻画,表现出他作为民主诗人的特质,他的诗通常以歌颂爱和寻求民主、自由为主题,尤其是对于民主思想的表达,几乎贯穿其创作的始终。

惠特曼用具有阳刚美的语言,洒脱地赞美每一个平凡的劳动人民的角色,颂扬整个美国甚至是宇宙。如《大斧之歌》:

“的、苍白的、形体美观的武器,/头颅从母亲内脏里伸出,/木质的肉,金属的骨,只有一只胳臂,只有一片嘴唇,/从高温中生长的青灰色的叶,从一粒小小种子产生的柄,/栖息在草中和草上,/依傍着又提供依傍。∥……∥那些与黄金的土地或小麦和果木的土地一样富饶的土地,/矿藏的土地,雄伟而崎岖的矿藏的土地,/煤、铜、铅、锡、锌的土地,/铁的土地——造就斧头的土地。”

在诗中,不乏写景抒怀,描画他的祖国的大好河山,绘制战争的宏大场景。如《父亲,从田里上来》:

“父亲,从田里上来,我们的皮特来信了,/母亲,到前门来吧,这里有封信,是你那亲爱的儿子寄来的。//看哪,这是秋天,/看哪,那里树木更绿了,黄的更黄,红的更红了,/在和风中抖动着的树叶使俄亥俄的村落显得凉爽而香甜,/那里的果园中挂着成熟了的苹果,葡萄藤架上悬挂着葡萄,/(你闻到了葡萄的香味了没有?……啊,一个陌生人的手在代替我们亲爱的儿子写,/啊,母亲的心被猛地击中!/一切在她的面前晃悠,两眼发黑,只抓住了主要的词语,/一些零碎的字句,胸口枪伤,骑兵遭遇战,送往医院;……”

这首诗写得极为巧妙,前面一部分描绘祥和平静的美好生活,用对景物的美好描绘抒写现实生活的简单的幸福,而战场上的来信,则从侧面给人们放映了一副浓烟弥漫的战争场景,可谓是对祖国河山与战争进行书写的有效的组合。此外,上文提过,惠特曼的诗中也有部分大胆地进行地肉体的描写,对人性与爱极尽描摹,在许多前人研究的文章里大多提过《我歌唱带电的肉体》:

“我歌唱带电的肉体,/我所爱的大群的人围绕着我,我也围绕着他们,/他们不让我离开,直到我同他们一起走,答应了他们,还要使他们免于腐朽,给他们满满地装上灵魂。/难道有人怀疑那些坏了自己肉体的人会隐藏他们自己?/怀疑那些玷污活人的人也与那些玷污死者的人一样差劲?……她们衣服上的皱褶,我在街上走过她们的风度,她们下身的轮廓,/游泳池中的游泳者,当人们看见他游过透明闪映的碧波,或看仰卧在荡漾水中静静地来回翻滚。/在划艇中前俯后仰弯着身子的划工,坐在马鞍上的骑手,……”惠特曼自称“既是灵魂的诗人也是肉体的诗人”,这首诗就是他这一特点的集中表现,但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诗人虽然对肉体的爱进行了的描写,他的诗同时也阐述了灵魂,“电”意味着灵性,属于灵魂范畴的东西。因此,此诗是灵与肉的结合。除本诗外,还有《一个女人等着我》等诗也对性进行了直白的描写。这是惠特曼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首创。我们知道,泰戈尔的诗与惠特曼不同,少有这类的刻画,然而,泰戈尔的诗中也出现过有关描写,如《玉臂》、《纤足》、《吻》等,但“贴心的拥抱长存在臂弯,别摧毁情人的玉臂的缠绵”,“旭日、夕阳放射的熠熠光华仿佛全部贮存在双足的影里”,这些诗努力将朦胧美化,不同于惠特曼的全然的描写。惠特曼的诗歌里从平凡的事物的意象到波澜壮阔的大海再到模糊的上帝的意象,完全呈现出诗人野马猎豹一样的锐利的思绪。

惠特曼诗歌的表现内容的渊源与其曲折的成长经历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联系紧密。家世的普通使诗人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社会得生存,他所生长的年代,美国的文学还正处于受经济的不发达影响的爬坡阶段,诗歌创作也在很大程度上接受英国的影响,寻求自己的文学的呼声正是寻觅英雄诗人诞生的呼声;另外,惠特曼在普通劳动者中长大,他的丰富的阅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并亲自感受普通劳动者的生活;他的爱国豪情也让他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冀,在感慨于农奴制应该取消的同时,他关注社会动态,也大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意向;他大胆的精神使他不惮以最大胆的方式打破传统诗歌创作,以毫不羞涩的笔触进行人性的描写,也是他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的反映。他的诗歌的创作内容也将浪漫主义的创作提至了巅峰。

诗集篇(4)

张喜说他是“农民的儿子”,酷爱文学,酷爱学习。他的诗是有感而发,不是为写诗而写诗。几十年经历了喜悦与哀愁,穿过风雨见彩虹,走过泥泞上坦途。这些诗是他“生活、学习、创业及个人情感的总结、感悟以及生活足迹的记录”。

读张喜的诗,感到最吸引人、最突出的艺术特色,首先是诗心如火、情真意切。诗人怀有一颗炽热的诗心,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对一切美好的事物爱得深沉,对一切腐朽的事物憎得强烈,心头燃烧着火一样的真挚感情。“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尧典》)。感情像火山爆发似的在他笔端燃烧、喷涌……鲁迅先生说:“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与爱,才能文”。写诗就应该如此。一个人如果对社会生活冷淡,对什么事情都无动于衷,没有兴趣的话是不能写诗的。读张喜的诗,深深地感到他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且具有驾驭激情本领的诗人。

张喜对沸腾的现实生活充满热爱、充满兴趣、充满激情。他走到哪里写到哪里,以诗人的目光和敏感去感受生活、提炼诗意,发现美、发现诗。他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抒发对社会生活的思考,披露真知灼见与高尚情操,他的诗是发自肺腑的心灵歌唱。

我历来认为:一个人要做好一件事或成就一番事业的话,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张喜诗歌创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他的兴趣、激情和勤奋。张喜以他对诗歌浓厚的兴趣,在诗歌创作中满含激情,日久天长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令他取得了丰硕的诗歌创作成果。

诗集篇(5)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忙着织布。听不见织布的响声,只听见木兰一阵阵的叹息声。

请问木兰你在想什么呢?你又在思念着什么呢?女儿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军中的文告,得知皇上正大规模征兵,征兵的文书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已经成年的大儿子,木兰没有年长的哥哥,我愿意为了这次征兵到集市上去买马匹和马鞍,从此代替年老的父亲去征战。

在东边集市上买了一匹好马,到西边集市上买了马鞍和鞍垫,到了南边集市上买了嚼子和缰绳,到北边集市上买了根长长的马鞭。第二天早晨辞别父母出发,夜晚在黄河边上宿营,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流水发出的溅溅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继续往前走,晚上到达了黑山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脚下胡兵战马发出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参加战斗,像飞一样越过重重关塞和群山。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上百次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经过十多年的征战,终于胜利归来。

木兰从前线归来拜见天子,天子高坐在举行大礼的朝堂上论功行赏。朝庭为木兰记功多次,并赏赐给她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表示不愿做官,希望骑上千里马,快快回自己心爱的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推开我东边卧室的门,坐在我西边卧室的床上,脱下我从军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先前在家穿的衣裳,当着窗子梳理我像云一样好看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上美丽的花黄装饰。出门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大家都很吃惊,共同战斗生活了十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子。

传说兔子静卧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可如果雌雄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又怎能分辨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写作背景】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这个故事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故事和诗歌可能产生于后魏,这首诗源自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隋唐文人的加工润色。本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乐府诗中的民歌分为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内容主旨】

这首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乡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塑造了木兰这个女英雄形象。

【艺术形象】

诗歌中的木兰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慕高官厚禄,热爱和平生活,热爱国家,令人难忘。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刻在人们心中。

【表现手法】

这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一是顶针,如“壮士十年归”与“归来见天子”;二是反复,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三是排比,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是夸张,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五是比喻,如诗歌最后以双兔为喻,赞美木兰的谨慎、机敏;六是对偶,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七是反衬,如用“火伴皆惊忙”来反衬木兰非凡的智慧和无比的自豪。

【重要词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六句诗,运用对偶手法,概括地描写了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笔墨精练,对仗工稳,音调铿锵,气氛雄壮悲凉。其中“赴”“度”“飞”三字极有气势,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木兰出征的雄姿。

【诗歌风格】

格调雄健,节奏明快。

【中考链接】

诗集篇(6)

庾信可以说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图为庾子山集注的封面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

查询到庾信的古诗一共325首!

1、《咏怀》

南北朝·庾信

畴昔国土遇,生平知己恩。直言珠可吐,宁知炭欲吞。一顾重尺璧,千金...

2、《拟咏怀 十一》

南北朝·庾信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天亡遭愤战,日蹙...

3、《道士步虚词 九》

南北朝·庾信

地境阶基远。天窗影迹深。碧玉成双树。空青为一林。鹄巢堪炼石。蜂房...

4、《燕歌行》

南北朝·庾信

代北云气昼昏昏。千里飞蓬无复根。寒鴈嗈嗈渡辽水。桑叶纷纷落蓟门。...

5、《拟咏怀诗 一》

南北朝·庾信

步兵未饮酒。中散未弹琴。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涸鲋常思水。惊飞...

6、《拟咏怀诗 九》

南北朝·庾信

北临玄菟郡。南戍朱鸢城。共此无期别。俱知万里情。昔尝游令尹。今时...

7、《拟咏怀诗 十》

南北朝·庾信

悲歌度燕水。弭节出阳关。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故人形影灭。音书...

8、《拟咏怀诗 二十》

南北朝·庾信

在死犹可忍。为辱岂不宽。古人持此性。遂有不能安。其面虽可热。其心...

9、《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 九》

南北朝·庾信

崩堤压故柳。衰社卧寒樗。野鹤能自猎。江鸥解独渔。汉阴逢荷筱。缁林...

10、《咏画屏风诗 一》

南北朝·庾信

侠客重连镳。金鞍被桂条。细尘鄣路起。惊花乱眼飘。酒醺人半醉。汗湿...

11、《咏画屏风诗 九》

南北朝·庾信

徘徊出桂苑。徙倚就花林。下桥先劝酒。跂石始调琴。蒲低犹抱节。竹短...

12、《咏画屏风诗 十》

南北朝·庾信

千寻木兰馆。百尺芙蓉堂。落日低莲井。行云碍芰梁。流水桃花色。春洲...

13、《周祀圜丘歌 皇夏》

南北朝·庾信

旌回外壝。跸静郊门。千乘按辔。万骑云屯。藉茅无咎。扫地唯尊。揖让...

14、《周祀圜丘歌 皇夏》

南北朝·庾信

七里是仰。八陛有凭。就阳之位。如日之升。思虔肃肃。致敬绳绳。祝史...

15、《周祀圜丘歌 皇夏》

南北朝·庾信

国命在礼。君命在天。陈诚惟肃。饮福惟虔。洽斯百礼。福以千年。钩陈...

16、《周祀圜丘歌 皇夏》

南北朝·庾信

六典联事。九司咸则。率由旧章。于焉允塞。掌礼移次。燔柴在焉。烟升...

17、《周祀圜丘歌 皇夏》

南北朝·庾信

玉帛礼毕。神人事分。严承乃睠。瞻仰回云。辇路千门。王城九轨。式道...

18、《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南北朝·庾信

帝出于震。苍德于神。其明在日。其位居春。劳以定国。功以施人。言从...

19、《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南北朝·庾信

以炎为政。以火为官。位司南陆。享配离坛。三和实俎。百味浮兰。神其...

20、《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南北朝·庾信

四时咸一德。五气或同论。犹吹凤凰管。尚对梧桐园。器圜居士厚。位总...

21、《周祀五帝歌 白帝云门舞》

南北朝·庾信

肃灵兑景。承配秋坛。云高火落。露白蝉寒。帝律登年。金精行令。瑞兽...

22、《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南北朝·庾信

金行秋令。白帝朱宣。司正五雉。歌庸九川。执文之德。对越彼天。介以...

23、《周祀五帝歌 黑帝云门舞》

南北朝·庾信

北辰为政玄坛。北陆之祀员官。宿设玄璜浴兰。坎德阴风御寒。次律将回...

24、《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南北朝·庾信

地始坼虹始藏。服玄玉居玄堂。沐蕙气浴兰汤。匏器洁水泉香。陟配彼福...

25、《周宗庙歌 皇夏》

南北朝·庾信

肃肃清庙。岩岩寝门。欹器防满。金人戒言。应暕悬鼓。崇牙树羽。阶变...

26、《周宗庙歌 皇夏》

南北朝·庾信

年祥辨日。上协龟言。奉酎承列。来庭骏奔。雕禾饰斝。翠羽承樽。敬殚...

27、《周宗庙歌 皇夏》

南北朝·庾信

庆绪千重秀。鸿源万里长。无时犹戢翼。有道故韬光。盛德必有后。仁义...

28、《周宗庙歌 皇夏》

南北朝·庾信

克昌光上烈。基圣穆西藩。崇仁高涉渭。积德被居原。帝图张往迹。王业...

29、《周宗庙歌 皇夏》

南北朝·庾信

雄图属天造。宏略遇羣飞。风云犹听命。龙跃遂乘机。百二当天险。三分...

30、《周宗庙歌 皇夏》

南北朝·庾信

月灵兴庆。沙祥发源。功参禹迹。德赞尧门。言容典礼。褕狄徽章。仪形...

31、《周宗庙歌 皇夏》

南北朝·庾信

龙图基代德。天步属艰难。讴歌还受瑞。揖让乃登坛。升舆芒刺重。入位...

32、《周宗庙歌 皇夏》

南北朝·庾信

若水逢降君。穷桑属惟政。不哉驭帝箓。郁矣当天命。方定五云官。先齐...

33、《周宗庙歌 皇夏》

南北朝·庾信

南河吐云气。北斗降星辰。百灵咸仰德。千年一圣人。书成紫微动。律定...

34、《周宗庙歌 皇夏》

南北朝·庾信

礼殚祼献。乐极休成。长离前掞。宗祀文明。缩酌浮兰。澄罍合鬯。磬折...

35、《周宗庙歌 皇夏》

南北朝·庾信

庭阕四始。筵终三荐。顾步阶墀。徘徊余奠。六龙矫首。七萃警途。鼓移...

36、《周五声调曲 宫调曲 一》

南北朝·庾信

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三才初辨正。六位始成文。继天爰立长。安民...

37、《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一》

南北朝·庾信

乾坤以含养覆载。日月以贞明照临。达人以四海为务。明君以百姓为心。...

38、《周五声调曲 羽调曲 一》

南北朝·庾信

树君所以牧人。立法所以静乱。首恶既其南巢。元凶于是北窜。居休气而...

39、《周五声调曲 羽调曲 二》

南北朝·庾信

运平后亲之俗。时乱先疎之雄。踰桂林而驱象。济弱水而承鸿。既浮干吕...

40、《周五声调曲 羽调曲 四》

诗集篇(7)

第十四篇、爱情诗1:(诗歌献给谈情说爱的朋友)

《天赐姻缘》(献给对恩师产生爱恋之意的朋友)

本为师生岂忘往日教诲恩义,数度春秋难以忘记当初点滴。

如梦如幻早将恩师暗念心底,咫尺天涯难以启齿表露情意。

诗情画意紧紧将师生之牵连,天赐姻缘忽负天恩互相珍惜

《真诚相爱》 若是真诚两相爱,师生年龄本无碍。

想我一生本爱才,点滴出自恩师陪。

《终身难忘》 幸遇良师慰平生,终身难忘栽培恩,纵然弱智难圆梦,点滴皆是出师门。

《永生不忘》 一日入得师尊门,师父教徒怎为人。

百善为孝孝先行,永生不忘师恩情。

《爱上真龙》(谢恩君)

今朝有幸为君妃,麻雀飞上凤凰台。

爱上真龙入情海,爱海波涛涌心怀。

《情语绵绵》(异地相思)

长夜难眠互挂牵,付与爱郎肺腑言。

情语绵绵如见面,恨无双翅投君怀。

《真龙现身》(感激情侣)

真龙现身铁树开,水流千里归大海。

艳阳光辉山河盖,百年共化彩云飞。千古鸳鸯戏瑶台,

真爱永恒把君陪。天地湮灭情不改,世事轮回永相配。

《喜遇知音》 历经沧桑数十载,喜遇知音于网海,

义结金兰蒙厚爱,友谊之花四时开。

第十五篇、爱情诗2:(献给异地思念的情侣)

《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永珍藏,身处异地心成双,

枯杨春光遇蜜李,共沐春晖两相惜;

虽各土壤栖息地,根系相连绝无期,

《魂牵梦索》 魂牵梦索念情哥,聚少离多无奈何;

为君心上封爱锁,情有独钟启爱河,

《相思愿》小别数日如隔天,自把相思苦水咽。

梦境方随相思愿,鸳鸯枕上共缠绵。

《情系天涯》 寂寞仰望星满天,情系天涯难入眠。

恒星传情千山远,柔柔星光洒李园。

《情赴千山》 原是伊人入梦境,黎明传书扰君心。

谢君无怨将我怜,情赴千山来合音。

《如梦如知》 如梦如知满向往,情似春风送花香。

愁情赴之云烟上,为吾抚平旧心伤。

《天涯传书》 君似苦海出艳阳,千山万水情意长。

辗转反侧难相忘,天涯传书话衷肠。

《梦境偎依》 梦境偎依话衷肠,共化鸳鸯戏荷塘。

鸡唱黎明梦魂散,可叹山水各一方。

《心系天涯》 心系天涯念情郎,期盼相聚恨夜长。

辗转反侧岂相忘,情洒笔端夜茫茫。

《度光阴》 只因诚心换诚意,飘零落花承君怜。

今朝与君余生定,两心依旁度光阴。

《意比春秋》 春风吹拂垂杨柳,万花争艳媚眼抛。

草枯花谢情依旧,意比春秋水长流。

《思君情》 遥遥思君情切切,茫茫云山难阻隔,

凄凉度过难眠夜,因怀君心如皓月。

《如海深情》 天涯相思意难舍,灵犀共赏初弹月。

如海深情怎堪舍,天翻地覆情不绝。

《抽尽情丝》 心似奔流赴千里,诗海之端双比翼。

高山流水伴朝夕,抽尽情丝报知己。

《情丝系君》 辗转夜深更静时,情丝亲君君可知。

只恨肋下无双翅,难赴千山解情丝。

《珍惜友情》 默然回首几多盼,何心觉醒放心宽。

君言如雨叹脆泪,莫把年华放随间!

珍惜友情家人缘,快乐添福天涯联。

《情语绵绵》 长夜难眠两牵挂,时与爱郎肺腑言。

情语绵绵如见面,恨无双翅投哥怀。

《梦境缠绵》 别已月余苦挂牵,梦境两度互缠绵。

非是花心来贪恋,誓与君郎定百年。

第十六篇、爱情诗3、(献给中年恋爱的情侣)

《探花郎》 残花常恨春来晚,时盼账下探花郎,

喜得天恩赐良缘,情似海深义如山

长流甘泉两共饮,情同皓月伴恒星。

《陶醉温乡》 楚河汉界久念郎,重重阻隔数秋霜。

今朝双双落情网,相互陶醉温柔乡;

《彼岸花开》 金蛇隐退福临门,跨马杨鞭青方藤

彼岸花开数载等,时来运转遇贵人。

敬慕有加入梦春,白马王子终现身。

帐下缠绵鸳鸯枕,山盟海誓定三身。

意如星月伴永恒,为我迷途照明灯。

脑海难挥君幻影,誓守钟情报君恩。

《琴毖和鸣》 和煦春风传情义,琴毖和鸣韵依依。

悲叹此生难相守,祈祷来世同枝栖。

《一片丹心》 一片丹心跟随哥,天地阎王耐我何。

半世方得心处所,偎依万世不为多。

《话衷肠》 废寝忘餐为念郎,深夜依依话衷肠。

余生为君久守望,聚少离多苦头尝。

《喜得知音》 喜得知音世无求,共饮甘泉水长流。

真情跨越天地久,缠绵千古意悠悠。

《心系云英》 绵绵情语思悠悠,利刃难断相思愁;

时待佳期盼拂晓,心系云英精难收,

《丹心相系》 心灵之花齐绽放,诗海情绿韵味长;

共落绵绵相思网,丹心相系依君旁,

《鱼水情》 一夜思念鱼水情,望君忽望铭记心;

此心系君随形影,忽留孤雁自悲鸣,

《共化鸳鸯》 花已半谢经风霜,龙施甘露重芬芳,

爱海同舟双荡桨,共化鸳鸯戏荷塘;

《金结相系》 夜深人静心难静,思潮如涌赴知音,

辗转反侧为郎醒,金结相系两同心;

《会良辰》 喜博君爱蔚平生,申子相会会良辰,

天赐情缘两共枕。春霄苦短难舍分;

《情丝如梦》 情丝飘入君梦里,几度缠绵别依依。

共枕鸳鸯甜如蜜,聚时欣慰别时泣

《百感交集》 绵绵情语蔚我怀,内心好比蜜糖甜。

百感交集泪湿眼,陶醉与共千万年。

《绵绵相思》 绵绵相思几时休,梦中情郎把魂钩。

此心随君天地依,半途忽将妾丢弃

第十七篇、爱情诗4、(献给感激情侣的朋友)

《万古鸳鸯》 心怀自爱无所羡,万古鸳鸯意缠绵,

枯萎心花重绽放,丝丝温情化冰霜;

《爱海波涛》 今朝有幸为君妃,麻雀飞上凤凰台。

爱上真龙入情海,爱海波涛涌心怀。

《情恋温池》 得君赞美喜滋滋,情人眼里出西施。

只因情哥恋温池,真面美丑不尽知。

《真龙下界》 暮春残花自飘零,愁云落泪鸟悲鸣。

一道祥光愁雾尽,真龙下界赐甘霖。

《赠言如珠》 真龙下界彩云飞,期盼圣恩数十载。

痴心追随入情海,赠言如珠照心扉。

《龙凤呈祥》 共落缠绵相思网,同把相思百味尝。

感天恩赐真龙降,沐恩麻雀变凤凰。

爱海情波荡双桨,佳期龙凤共呈祥。

千秋爱恋花绽放,万古瑶池戏鸳鸯。

心花并蒂共滋养,合曲知音韵悠长。

《爱恋金屋》 君似朝阳妾如霞,朝夕缠绵漫天涯。

温馨终年冰雪化,爱恋金屋度年华。

《人海明珠》 君似人海现明珠,心怀蕴藏万卷书。

博学多才通今古,当今英才誉五湖。

《孤舟停泊》 命似浮萍轻风波,悠悠岁月苦日多。

感天赐之心处所,苦海孤舟终停泊。

《情有独钟》 魂牵梦索念情歌,聚少离多无奈何。

为君心上绝爱锁,情有独钟共爱河。

《丹心如玉》 滚滚红尘献琼英,茫茫苦海见光明。

丹心如玉慑阴影,照我前程风波平。

《寄知音》 身处他乡感孤怜,举目仰望天上星。

只愿星星知我意,情丝万缕寄知音。

《为伊飘香》 谢君赞美金语言,如糖似蜜润心田。

枯萎之花重开放,为伊飘香天地间。枯木幸遇春风吻,复舒难报点滴恩。

第十八篇、爱情诗5、(献给怨情的朋友)

《忍痛还君》 枯木残花遇春风,重沐甘霖获新生。寂寞梧桐招龙凤,难报真龙垂怜恩。曾经恩爱两共枕,鱼水缠绵情意深。若君重恋旧红粉,忍痛还君自由身。

《乐极生悲》 昨日鸿雁寄痴情,石沉大海无回音。

否是今朝缘已尽?爱郎终归付吾心。思忆恩爱痛隐隐,苦盼佳音守荧屏。曾经痴迷三生定,乐极生悲泪啼淋,情魔缠身何时醒?心灰意冷寒如冰。

《思忆过往》 历经风雨数十秋,噩运连连几时休。

未老先衰容颜瘦,锁事缠身多烦忧。

与君盟誓天地久,温情化解千丝愁。

云开日出河山秀,人生路上无所求。

曾经共饮交杯酒。鸳鸯枕上誓白头。

以为百年情依旧,恨君违誓把妾丢。

苦雨尽摧残杨柳,碎我痴心恨悠悠。

知君生性多风流,内心怎能把妾留,

触吾心伤无药救,思忆过往泪难收。

如诗光景不在有,茫茫苦海泛孤舟。

祝君群芳来侍候,百凤莫名将怀投。

《历经风雨》 历经风雨数十秋,噩运连连几时休。

未老先衰容颜瘦,锁事缠身多烦忧。

与君盟誓天地久,温情化解千丝愁,

云开日出河山秀。人生路上终无求,

曾经共饮交杯酒,鸳鸯枕上誓白头。

以为百年情依旧,恨君违誓把妾丢。

苦雨尽摧残杨柳,碎我痴心恨悠悠。

知君生性多风流,内心岂能把妾留。

触吾心伤无药救。思忆过往泪难收。

如诗光景不在有,茫茫苦海泛孤舟。

祝君群芳来侍候,百凤慕名将怀投。

《苦盼佳期》 上门服务添新愁,和风万里送温柔。

逆境思君容颜瘦,苦盼佳期泪长流。

《度日如年》 苍海结缘意相投,难禁万缕相思愁。

心思抽尽容颜瘦,孤枕五更泪长流。

爱如海深难相守,苦多甜少催白头。

天赐良缘情至厚,鸳鸯枕上共温柔。

耳语绵绵誓地久,情如流水越千秋。

此心为君苦守候,度日如年恨悠悠。

《苦不堪言》 苦不堪言恨长夜,只因双肩担难卸。

凄凉岁月心泣血,此心系君何忍别。

无论春秋花开谢,真爱永恒共明月,

情深似海怎堪舍,此时思君情切切。

《身处逆境》 身处逆境倍相思,二十四时伴疯子。

三日难熬相聚日,有谁怜我心此时。

纵然难遂鸿鸪志,只求平凡而度之。

然而吾命已如此,泪珠滴滴荧屛湿。

昼夜折腾无终止,长夜只恨黎明迟。

诗集篇(8)

现在通行的《李白集》,一般也因此将其作为一首佚诗,辑录于集后的《诗文拾遗》中。(注:参见中华书局印行的王琦《李太白全集》卷三十《诗文拾遗》后的《补遗》部分、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下册第1772页,詹yīng@①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八册《集外诗文》。前二者皆将“度君多少才”之“度”误而为“废”,詹著已据《东观馀论》改正。)对于这首诗之真伪,清代王琦曾说过:“按此诗首二句,亦似观化之后所言,非生前所作而遗逸者。疑其出自乩仙之笔,否则好事者为之欤?”[1](卷三十六,P1650)这里,所谓“观化之后”,是指人死了以后。对于王氏此言,学术界一方面应者了了,另一方面一般也只是因袭王说,而未有发挥。安旗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在辑录此诗后所加的按语中,引述王说,并以“王说是也”[2](下册,P1772)加以肯定,除此之外,则未置一词。詹yīng@①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在此诗后所加按语中这样说:“王说或为得之,然乩仙云云,却涉荒诞不经。”[3](第8册,P4519)这里,詹yīng@①师比安旗先生显然进了一步,一方面批评王琦疑此诗为“乩仙之笔”是“荒诞不经”,而似同意是“好事者为之”,另外亦惜乎未能再作更深一层的探讨。检讨王琦所言,他否定此诗为李白所作,又进而推测其出自“乩仙之笔”,或“好事者为之”。但是,王琦的这一结论并非立足于确凿证据的基础之上,而只是基于阅读印象所作出的判断,缺乏细致的考察,因此难免过于草率,而未足以使人信服。同时依据王琦所言,我们对于这首诗的作者似乎也已经无从考索了。实际上,断言此诗不是李白所作,是有确凿的证据的;而且其作者也是有名可考的——他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下面试详为说之,不足之处,尚乞方家予以批评、指正。

根据现有,最早将此诗视为李白所作者,是宋代的黄伯思。在所撰的《东观馀论》卷上《论书六条》的第五条中,他这样说:“‘我居清空表,君处红埃中。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此《上清宝典》李太白诗也。”这里,黄伯思明确指出了此诗为李白所作。然而,黄氏虽作此说,就如同王琦否定此诗为李白所作一样,对其持论之理由与依据却并未作任何说明。在《东观馀论》指出此诗为李白所作之后的很长时间内,这一说法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从宋元其他文献资料中,也未见到有人提起《东观馀论》中所记的此则。一直到了明代,胡震亨在《李白通》中才注意到黄氏此说,并援以为据,并在《李诗通》卷二十一的《附录》中,将这首诗辑录其中而题以《上清宝鼎诗》。《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五《李白集补遗》也是据《东观馀论》而辑录的,也题以《上清宝鼎诗》。但是对此诗细加,我们不免疑窦丛生。疑问之一,此诗在内容上意脉模糊不清,颇不完整,不仅给人有头无尾之感,诗句间也并不连贯。诗中作者以“君”、“我”对举,又说“度君多少才”,这与诗题《上清宝鼎诗》显然不合。如果把“我”看成是作者自指的话,那么,“君”又该作何指呢?这一点按照诗题来寻求,也难知所云,不得其解。疑问之二,此诗从形式上看,既非古诗,又非近体,音律上也较为混乱,读来颇觉不类。疑问之三,此则资料出于《东观馀论》中《论书六条》,检其他五条资料,内容上皆为论书,只有这一条则是论诗,内容与论书毫无牵涉,置于“论书”之中显然不合适。所有这些疑问归结起来,使我们不能不对黄伯思《东观馀论》的说法产生怀疑。而后世在收集李白佚诗或整理《李白集》的时候,仅凭借《东观馀论》中这则疑问颇多的资料,未作仔细辨别即引以为据,盲目信从,将此诗作为李白的佚诗辑录,这不仅使上述疑问未能得到解决,而且使得又进一步复杂化。

今按,黄伯思《东观馀论》认为由李白所作的《上清宝典诗》,我们在苏轼诗集中,又看到了它以《李白谪仙诗》为题,完整地保留其中。(注:王琦《李太白全集》卷三十六《外记》也曾引录此诗。然而,令人颇为费解的是,他对苏集著录此诗竟然未置一词,即以“似观化之后所言”为据,而视此诗为“乩仙之笔”或“好事者为之”。我们怎样因为李白不可能作此诗,而否认苏轼作此诗的可能呢?其实,所谓“我居清空表,君隐黄埃中”,乃是我——君、阳——阴对举,不能将“居清空表”理解为“观化之后”。)整首诗是这样的:

我居清空里,君隐黄埃中。声形不相吊,心事难形容。欲乘明月光,访君开素怀。天杯饮清露,展翼登蓬莱。佳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对面一笑语,共蹑金鳌头。绛宫楼阙百千仞,霞衣谁与云烟浮。

把《苏轼集》中所存这首《李白谪仙诗》与黄伯思《东观馀论》中所引诗句加以对照可以看出,苏轼集中所录者无疑是一首完整的诗,《东观馀论》所引者仅为《李白谪仙诗》的第一、二与九、十、十一、十二共六句,只是节录了全诗的一部分。就二者的共同部分而言,除了个别字上有差异外,余皆相同。《东观馀论》所引“我居清空表,君处红埃中”之“表”、“处”、“红”,以及“仙人持玉尺”中之“仙”,《李白谪仙诗》则分别作“里”、“隐”、“黄”与“佳”。对于这几处差异,细加体会,我们觉得也应以《李白谪仙诗》为是。通过两者的对比,可以肯定地说,《东观馀论》所引的《上清宝典诗》,原是出自这首在苏集中题作《李白谪仙诗》之中的。从黄伯思只是节录全诗的一部分来看,他似乎并未见到这首诗之全体。这就使我们生出了这样一个疑问:这首诗究竟应如黄伯思《东观馀论》中所说为李白所作,并题为《上清宝鼎诗》,还是应为苏轼所作而题为《李白谪仙诗》呢?抑或像王琦说的那样是“乩仙之笔”或“好事者为之”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从苏轼诗集中对此诗的著录说起。

诗集篇(9)

现在通行的《李白集》,一般也因此将其作为一首佚诗,辑录于集后的《诗文拾遗》中。(注:参见中华书局印行的王琦《李太白全集》卷三十《诗文拾遗》后的《补遗》部分、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下册第1772页,詹yīng@①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第八册《集外诗文》。前二者皆将“度君多少才”之“度”误而为“废”,詹着已据《东观馀论》改正。)对于这首诗之真伪,清代王琦曾说过:“按此诗首二句,亦似观化之后所言,非生前所作而遗逸者。疑其出自乩仙之笔,否则好事者为之欤?”[1](卷三十六,P1650)这里,所谓“观化之后”,是指人死了以后。对于王氏此言,学术界一方面应者了了,另一方面一般也只是因袭王说,而未有发挥。安旗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在辑录此诗后所加的按语中,引述王说,并以“王说是也”[2](下册,P1772)加以肯定,除此之外,则未置一词。詹yīng@①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在此诗后所加按语中这样说:“王说或为得之,然乩仙云云,却涉荒诞不经。”[3](第8册,P4519)这里,詹yīng@①师比安旗先生显然进了一步,一方面批评王琦疑此诗为“乩仙之笔”是“荒诞不经”,而似同意是“好事者为之”,另外亦惜乎未能再作更深一层的探讨。检讨王琦所言,他否定此诗为李白所作,又进而推测其出自“乩仙之笔”,或“好事者为之”。但是,王琦的这一结论并非立足于确凿证据的基础之上,而只是基于阅读印象所作出的判断,缺乏细致的考察,因此难免过于草率,而未足以使人信服。同时依据王琦所言,我们对于这首诗的作者似乎也已经无从考索了。实际上,断言此诗不是李白所作,是有确凿的证据的;而且其作者也是有名可考的——他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下面试详为说之,不足之处,尚乞方家予以批评、指正。

根据现有文献,最早将此诗视为李白所作者,是宋代的黄伯思。在所撰的《东观馀论》卷上《论书六条》的第五条中,他这样说:“‘我居清空表,君处红埃中。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此《上清宝典》李太白诗也。”这里,黄伯思明确指出了此诗为李白所作。然而,黄氏虽作此说,就如同王琦否定此诗为李白所作一样,对其持论之理由与依据却并未作任何说明。在《东观馀论》指出此诗为李白所作之后的很长时间内,这一说法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从宋元其他文献资料中,也未见到有人提起《东观馀论》中所记的此则内容。一直到了明代,胡震亨在《李白通》中才注意到黄氏此说,并援以为据,并在《李诗通》卷二十一的《附录》中,将这首诗辑录其中而题以《上清宝鼎诗》。《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五《李白集补遗》也是据《东观馀论》而辑录的,也题以《上清宝鼎诗》。但是对此诗细加分析,我们不免疑窦丛生。疑问之一,此诗在内容上意脉模糊不清,颇不完整,不仅给人有头无尾之感,诗句间也并不连贯。诗中作者以“君”、“我”对举,又说“度君多少才”,这与诗题《上清宝鼎诗》显然不合。如果把“我”看成是作者自指的话,那么,“君”又该作何指呢?这一点按照诗题来寻求,也难知所云,不得其解。疑问之二,此诗从形式上看,既非古诗,又非近体,音律上也较为混乱,读来颇觉不类。疑问之三,此则资料出于《东观馀论》中《论书六条》,检其他五条资料,内容上皆为论书,只有这一条则是论诗,内容与论书毫无牵涉,置于“论书”之中显然不合适。所有这些疑问归结起来,使我们不能不对黄伯思《东观馀论》的说法产生怀疑。而后世在收集李白佚诗或整理《李白集》的时候,仅凭借《东观馀论》中这则疑问颇多的资料,未作仔细辨别即引以为据,盲目信从,将此诗作为李白的佚诗辑录,这不仅使上述疑问未能得到解决,而且使得问题又进一步复杂化。

今按,黄伯思《东观馀论》认为由李白所作的《上清宝典诗》,我们在苏轼诗集中,又看到了它以《李白谪仙诗》为题,完整地保留其中。(注:王琦《李太白全集》卷三十六《外记》也曾引录此诗。然而,令人颇为费解的是,他对苏集着录此诗竟然未置一词,即以“似观化之后所言”为据,而视此诗为“乩仙之笔”或“好事者为之”。我们怎样因为李白不可能作此诗,而否认苏轼作此诗的可能呢?其实,所谓“我居清空表,君隐黄埃中”,乃是我——君、阳——阴对举,不能将“居清空表”理解为“观化之后”。)整首诗是这样的:

诗集篇(10)

朱熹以其理学家的思辨思想、文学家的独特眼光对《诗经》进行了数十年的潜心研究,使其诗注与前代相比,具有鲜明的变革创新精神,体现出明白晓畅、浅近易懂的语言风格以及网罗古今、博采众长、自创新解的训释特色。遍观《诗集传》,所引之书,经史子集均有;所采之说,汉宋两家皆存,不愧为集大成之作。无论是解诗旨、释字词,还是串讲文义,都能既尊重故训,又能不薄时人,做到博览慎取,择善而从,并多有创见。认识朱熹诗注的这一训释特色,对我们今天的古书注释工作不无启迪,也利于我们撇开汉宋门户之见,客观公允地评价朱熹的训诂。

一、融会前代各家之说

从汉至唐,《诗经》学经历了数百年历史。汉代诗分四家。今文三家,鲁诗源于申公;齐诗源于辕固生;韩诗源于燕韩婴。三家诗于汉武帝时皆已立于学官。古文仅毛诗一家,相传为河间献王所献。齐诗,魏时已亡;鲁诗亡于西晋“永嘉之乱”;韩诗今只传《外传》,《内传》亦早亡佚。毛诗于《毛传》之外,又有诗大序、小序。东汉古文学代替今文学,毛诗独尊。东汉末,郑玄混合古今文家法,本毛诗,兼采三家,撰《诗笺》,后世多宗。至此,唯古文《毛传》、《郑笺》独行于世。到唐代,孔颖达奉敕,遵守“疏不破注”的原则,作《毛诗正义》,申说毛郑,形成了传、序、笺、疏四位一体的汉学《诗经》体系。

前代诗注家法甚严,汉代《诗经》尽管有四家之多,但都各自笃信师说,恪守家法。唯郑玄作《笺》时能引今文诗人毛诗,成为汉学《诗经》的集大成者。孔《疏》基本上趋于僵化,禁锢了《诗经》研究者的思想。正如朱熹所言:“诗自齐鲁韩氏之说不传,而天下之学者,尽宗毛氏,毛氏之学,传者亦众,而王述之类,今皆不存,则推衍毛说者,又独郑氏之《笺》而已。唐初诸儒为作疏义,因讹踵陋,百千万言,而不能有以出乎二氏之区域。”

朱熹认识到了这种局限,并在实践中将之打破,使“《集传》训诂多用毛郑”,兼采三家。在宋代《诗经》学兴起之初,就有人开始利用三家诗考证毛郑之非。如《广川诗故》“据毛氏,以考证于三家”,王应麟也曾辑《诗考》。朱熹在《诗集传》中采用了不少三家诗说法。具体情况有如下几类:

(一)朱熹、郑玄皆采三家,与《毛传》异

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考,《郑笺》引三家诗以韩诗为多。朱熹《诗集传》亦然。朱郑相合者,韩诗为最。如:

《(庸阝)·鹑之奔奔》“鹑之奔奔,鹊之疆疆。”毛传:“鹑则奔奔,鹊则疆疆然。”郑笺:“奔奔疆疆,言其居有常匹,飞则相随之貌。”韩诗:“奔奔疆疆,乘匹之貌。”朱注:“奔奔疆疆,居有常匹,飞则相随之貌。”

《(庸阝)·相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毛传:“止,所止息也。”郑笺:“止,容止。《孝经》曰,容止可观。无止,则虽居尊,无礼节也。”韩诗:“止,节也。无礼节也。”朱注:“止,容止也。”

《小雅·车攻》“东有甫草,驾言行狩。”毛传:“甫,大也。”郑笺:“甫草,甫田之草也。”韩诗作“东有圃草。”郑笺甫田之训实本韩诗“圃草”。朱注:“甫草,甫田也……此章指言将往狩于圃田也。”

《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毛传:“玄鸟,配也。春分玄鸟降。汤之先祖有娥氏之女简狄,配高辛氏帝。帝率与之祈于郊?而生契。故本其为天所命,以玄鸟至而生焉。”此为古文说,以简狄于春分燕至时,与帝祈于郊,因而生契。郑笺:“降,下也。天使岛乙下而生商者,谓岛乙遗卵。娥氏之女简狄吞之而生契。”此为今文说,以简狄吞燕卵而生契。朱注:“玄鸟,(鸟乙)也。春分,玄鸟降,高辛氏之妃,有?皇吓?虻移碛诮冀螅?鸟乙)遗卵,简狄吞之而生契。”朱熹在此杂糅了今古文二说。但因同意郑氏“简狄吞卵而生契”,实采今文说。

(二)朱熹直接采用三家诗

《周南·关雎》首章注引汉匡衡语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能致其贞淑,不贰其操,情欲之感,无介乎容仪,宴私之意,不形乎动静,夫然后可以配至尊而为宗庙主,此纲纪之首,王化之端也。”按:汉匡衡学齐诗。(《汉书叙传》有证,班伯少受诗于师丹,师丹传治诗事匡衡,是班伯习齐师,固传家传,亦当是习齐诗者。)

《邶·柏舟》首章注引刘向《列女传》:“以此为妇人之诗。”朱熹以此为基础,又考“其辞气卑顺柔弱,且居变风之首,而与下篇(按:指《绿衣》)相类,岂亦庄姜之诗也欤?”按:刘向学鲁诗。《小雅·宾之初筵》末“毛氏序曰,卫武公刺幽王也。韩氏序日,卫武公饮酒悔过也。今按此诗意与《大雅·抑》戒相类,必武公自悔之作,当从韩义。”

朱熹“间用三家”的原因是“以毛郑不惬于心,间采三家裨补其义”。王应麟高度评价了朱熹吸收三家诗的做法:

诸儒说诗,一以毛郑为宗,未有参考三家

者。独朱文公集传闳意眇指,卓然千载之上:言

《关睢》则取匡衡;《柏舟》妇人之诗,则取刘向;

笙诗有声无辞,则取《仪礼》;“上天甚神”,则取

《战国策》;“何以恤我”,则取《左氏传》;《抑》,

戒自儆;《昊天有成命》,道成王之德,则取《国

语》;“陟降庭止”,则取《汉书注》;《宾之初筵》

饮酒悔过,则取《韩诗序》;“不可休思”、“是用

不就”、“彼??哚?保?源雍??弧坝矸笙峦练健

又证诸楚辞。一洗末师专已守残之陋。

二、广泛吸收宋代研究成果

宋学家尊孔读经,《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当然受到重视。因此,程子曰:“学者不可以不看诗,看诗便使人长一格。”汉唐几代都把《诗经》作为儒学的载道工具,宋代要把它纳入新儒家——理学的轨道,就需进行重新认识。再者,《诗经》的文学性被逐步认识,需要恢复其文学真面目。

北宋《诗经》学的主要任务,是破除《毛诗正义》长期独尊造成的障碍。宋初学者“守故训而不凿”,庆历以后,学风一变,理学家的怀疑和思辨精神促使《诗经》学发生变革。欧阳修著《毛诗本义》,辩诘毛郑,断以己意,力反东汉以来治诗旧习;苏辙继起,作《诗集传》始攻毛序,仅存录首句;王安石撰《诗经新义》“先儒传注,一切废而不用”;南宋初年,郑樵著《诗辨妄》,攻击毛诗序;王质《诗总闻》设十闻之例,“别出心裁”,“务造幽深”。

北宋和南宋初年《诗经》学的发展,为集传体性质著作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吕祖谦所作《吕氏家塾读诗记》,朱熹所著《诗集传》,成为集注性质著作的代表。《诗集传》由于能吸收汉学《诗经》的研究成果,而不完全否定,又能融会宋学《诗经》的合理成分,重视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切实研究,而成为宋代《诗经》学的集大成之作。

(一)对宋代宋学《诗经》的征引

宋学《诗经》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二程”、张载等。朱熹在诗义的说解上,多采用他们的说法。如《小雅·鹤鸣》二章注:“程子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石之?厉,天下之至恶也。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道德成焉。”

《召南》末亦引程子语:“天下之治,正家为先。天下之家正,则天下治矣。二南,正家之道也。陈后妃夫人大夫妻之德,推之士庶人之家一也。故使邦国至于乡党皆用之。自朝廷至于委巷,莫不讴吟讽诵,所以风化天下。”

《豳·七月》末章注:“张子曰,此章见民忠爱其君之甚,既劝趋其藏冰之役,又相戒速毕场功,杀羊以献于公,举酒而祝其寿也。”

《大雅·生民》首章注引张子语曰:“天地之始,固未尝先有人也。则人固有化而生者矣。盖天地之气生之也。”

书中除引“二程”、张载之说外,还引苏氏、郑氏、胡氏、杨氏等十余家之说。朱熹常借他们之口解释诗义,宣扬理学思想。

(二)对宋代汉学《诗经》的继承

宋代汉学《诗经》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吕祖谦、范处义等人。与宋代宋学《诗经》相比,他们的势力相当薄弱,其共同特点是继承毛郑故训,笃信毛诗序。朱熹对宋代汉学《诗经》的继承偏重字词训诂,同时也有诗义的说解。

《吕氏东塾读诗记》是宋代汉学《诗经》的代表作。它“宗毛氏以立训,考注疏以纂言,翦缀诸家”。因吕、朱“交最契,其初论诗亦最合”,故吕氏常引朱熹少时诗说。朱熹也认识到吕书“取毛郑为众,折衷众说,于名物训诂最为详细”的优点,因此在《诗集传》中屡引其说,使二书互为辅翼。

范处义有《诗补传》,笃尊毛序,杂采群书,“文义有阙,补以史传;训诂有阙,补以《说文》《篇韵》”。朱熹在《诗集传》中引范氏语者也很多,如《卫·河广》、《王·中谷有蕹》等。

上一篇: 保险公司续期工作总结 下一篇: 数控培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