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2013年6~12月普通外科病房实施手术的患者50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52.3岁,男38例,女12例。患病的情况大致可分为:胃癌16例,直肠癌12例,急性胰腺炎2例,结肠癌12例,胆道结石8例。实验过程中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则选择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再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提出循证问题
结合临床上普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如患者术后饮食情况、术后并发症、伤口疼痛、健康教育及患者心理状态等,提出实验中需要循证的问题。
1.2.2寻找循证实证
依据所提出的术后并发症、伤口疼痛及术后饮食等问题,查阅有关的文献和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对所需要循证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比,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方案。
1.2.3实施护理循证
按照所制定的循证护理方案的实施步骤对患者进行护理,从而达到缓解患者恐惧焦虑心理、减少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等目的。
1.2.3.1合理饮食护理
一般患者手术后,胃肠消化功能较弱,因此应根据医嘱给予合理的饮食护理,禁食结束后根据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清淡易消化流质、半流质饮食等。
1.2.3.2适当的心理辅导
术前患者会对即将实施的手术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术后又会因为疼痛而情绪焦躁。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尝试与患者多进行交流,耐心引导安慰,以缓解患者不良的情绪。
1.2.3.3正确的药物治疗
对于无痛及微痛患者可以不给予或遵医嘱给予适当止痛药物,对于其他不同程度疼痛的患者,遵照医嘱及疼痛程度合理给予患者疼痛药物治疗,以缓解疼痛给患者带去的痛苦与不良情绪。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比组4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实验组则未出现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此次实验研究中,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比组则是采用普通常规的护理方式。在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后,实验组在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比组;并且在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方面,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也同样高于对比组(P<0.05),可以说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本文以本院普外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择期行胃、肠或肝胆手术(腹外疝和阑尾炎)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11~82岁,平均年龄(46.2±11.9)岁;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9~80岁,平均年龄(45.7±1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建立并完善护理质量检查及考核制度,积极查找和分析普外科护理安全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及控制措施。规范护理流程,通过组织学习或培训等方式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逐步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积累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②合理配置和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护理管理人员应根据普外科护理工作量的变化情况,动态安排护理人力资源,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提高其护理质量,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及心理状态。③提供人性化服务。制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措施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重要途径,护理人员应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做到尊重和理解患者,努力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护理工作中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消除误会,减少冲突,避免发生护理纠纷。④建立并完善交接班制度。重点做好治疗和护理等环节的交接,规范护理交接班,努力做到“三清”,明确下一班需重点观察和护理的内容。
1.3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经护理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评分>14分表示存在焦虑,评分7~14分表示可能存在焦虑,评分<6分表示无焦虑。在患者出院时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普外科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进行调查,分为满意与不满意2项,问卷有效回收率100%。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服务中出现的护理安全事故。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事故发生率比较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事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状况
观察组HAMA评分>14分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评分<6分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福建某医学高等院校护理学专业正在进行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学习的287名四年制本科3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44名,女生243名;年龄21~22岁。
1.2情境模拟教学
1.2.1设计理念与思路
针对本科生动手兴趣浓厚、擅长形象思维的特点,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采用多功能示教室(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模拟病房等同步教学,利用预先设置的临床案例及场景,实现理论与实训教学一体化,培养学生病情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临床实践等综合能力。
1.2.2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采取单项练习、自制器具-情境模拟、学生讨论-情境模拟和综合模拟人SimMan高端模拟系统—综合情境模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制订情境教学病例,每个病例均包括课程中涉及的重点知识(包括普外科术前、术后常见的护理原则)和普外科常见技能,并将模拟病例设定在模拟系统上。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8~9名,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情境病例的模拟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各组学生对模拟情境所展现的疾病进行护理操作,并于操作结束后进行总结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技术操作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医护配合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其中,引流管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内容,根据普外科的常见手术部位在模拟人相应部位应用硅胶引流管及拉链模拟术后引流管及切口,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临床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1.2.3教学设备
综合情境模拟主要设备为SimMan高端模拟系统,并配置相应的实训室及辅助设备。实训室由模拟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监控系统组成。利用透视玻璃隔开监控区和操作区,配备等离子液晶显示器,并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连接。能模拟创伤、休克、心律失常等复杂的临床状况,配合声音和画面的刺激,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1.3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对该教学方法及效果的评价。基于沈江华等编制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从中选出实验课教学评价部分,共16个条目,包括教师教学方法(6条)、课程设置(5条)、教学效果(3条)、综合评价(2条)4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不满意=1,基本不满意=2,基本满意=3,满意=4,总分64分,分数越高,表示对该教学方法评价越高。以总分的80%和60%为界划分为3个水平,≥51分为高,≥38分且<51分为中等,<38分为低。请5名护理教育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评价,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4;选择6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测得Cron-bach'sα系数为0.87;抽取30名学生在1周后进行重测,重测信度为0.93。同时,设定2个半开放式问题,分别是“你认为目前实验课授课过程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教师应怎样改进教学”。由研究者本人采用统一指导语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填写完后当场回收并检查有无遗漏。共发放问卷287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100%。
2结果
学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评价总分为(57.94±0.29)分,评价水平为高者250名(87.1%),中等37名(12.9%)。各维度得分如下:教学方法(3.70±0.33)分,课程设置(3.57±0.45)分,教学效果(3.66±0.46)分,综合测评(3.58±0.66)分。其中,得分最高的前3个条目是对本实验目前教学形式的评价、培养学生临床实践应用能力、启发思维和锻炼能力,分别为(3.85±0.38)分、(3.73±0.48)分和(3.70±0.50)分。对于“你认为目前实验课授课过程存在哪些问题”,180名(62.7%)学生选择“学生动手参与机会过少”;对于“你认为教师应怎样改进教学”,237名(82.6%)学生选择“应进一步联系临床实际”。
3讨论
3.1学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基本认可
本研究显示,护理本科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的总体评价及各维度评价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教学方法维度的评价得分最高,显示学生对情境模拟教学满意度较高,教学效果良好。情境模拟教学在传授护理技能的同时,更加突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教学,重视对学生职业情感、临床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加之综合实验教学内容能够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弥补了技能型实验过分强调单一技能操作,而忽略患者其他问题及学生学习需求的缺陷,有效缩小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差距,并在实践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减少了对临床工作的陌生感,初步了解护理工作流程,因此得到学生较高评价,为将该教学方法在高校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各条目来看,学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形式较为满意,认为该教学形式有助于锻炼及培养临床实践应用能力,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启发思维。情境模拟教学法的特点是创造逼真的模拟情境,且在综合实验中学生必须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模拟情境中,同时锻炼各种技能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并强调团队协作,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护士的角色、作用、处境、工作要领,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预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开放式问题了解到,学生认为动手参与机会过少,希望教学过程中能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该结果一方面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参与愿望,并希望教学内容能进一步与临床实际贴近;同时,反映了情境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模拟环境中的情况与实际情况仍存在一定差距,而学生认为动手参与机会过少的原因在于在本次教学实践过程中,每组学生有8~9名,人数偏多,造成个别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实际操作。
3.2建议
3.2.1推广教学方法
目前,情境模拟教学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护理高校所采纳,并应用到护理综合实践中,受到学生及教师的广泛好评,成为未来护理实践教学发展的方向。综合实验情境模拟训练不是呆板的单一技能的护理操作练习,而是在训练中设计了复杂的病情变化,使学生经历了全面的病情观察,并可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见识工作中的各种意外,掌握处理问题的不同方法,也锻炼了心理素质,克服了单纯学习书本理论知识的刻板和与实际脱离的缺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应用能力。此外,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允许犯错,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并可在教师指导和重复实践中使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得以不断提高。因此,该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普外科护理实践学习中,还可推广到外科护理学其他领域,以及妇产科护理、急救护理、健康评估等对操作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中。
3.2.2改进教学设备
尽管情境模拟使学生在所设置的具体生动的模拟情境中学习,但仍然与实际临床场景有一定距离。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各护理高校应进一步建设情境模拟实训室,并引进高仿真模拟训练设备,如智能化无线综合模拟人,使模拟人及模拟实验室环境与临床实际高度接近,创造更加逼真的临床场景,使高校护理教学能进一步顺应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能迅速适应临床实际工作场景,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弥补临床实习和见习中的不足。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05-02
临床实习属于医学护理专业学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属于学习理论知识之后重要的实践体验,因为实习期相对较短,各个科室的工作量比较大,外科分科多,疾病类型多,带教老师不但要完成自身工作还需要对实习生加以指导,非常消耗精力,使实习生对于外科疾病以及护理技术不能非常详细的掌握,所以,提高实习生自我分析以及学习的能力,属于现在外科护理临床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1]?本文选取50名外科护理实习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在选取50名外科护理实习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习生在普通病房进行实习,有带教老师负责,实施集中滚动式教学,主要包括骨科?手术室?神经外科?胸外科?五官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重症监护室以及肛肠科进行轮流实习?对照组实习生进行常规实习模式进行实习?在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实习生实习期结束之后的效果加以比较,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的50名外科护理实习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在选取50名外科护理实习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习生中男5例,女45例,实习生年龄在20~22岁之间,平均为19.2±0.8岁,其中本科实习生10例,大专实习生29例,中专实习生11例?对照组实习生中男4例,女46例,实习生年龄在18~21岁之间,平均为20.4±0.7岁,其中本科实习生12例,大专实习生29例,中专实习生9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实习生的年龄?学历以及性别等方面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实习生在普通病房进行实习,由带教老师负责,观察组实习生实施集中滚动式教学,主要包括骨科?手术室?神经外科?胸外科?五官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重症监护室以及肛肠科进行轮流实习,实习生在每个科室做好基础护理学习,对于外科比较多见的疾病的处理方法和对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学习,实习生需要参与各科室的晨晚间护理,带教老师每周进行床边教学?对照组实习生进行常规实习模式进行实习?
1.3 评价标准
实习生实习期结束之后进行满意度调查,实施打分制,0分为不及格,2分为差,4分为中,6分为及格,8分为良好,10分为优秀?实习生实习期结束之后进行操作考核,主要包括胸腔引流管更换?气管套管更换?人工袋更换?刷手?皮牵引器具操作方法以及T管引流袋更换?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外科护理理论以及实践教学满意度为97.6%,对照组实习生外科护理理论以及实践教学满意度为8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外科属于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室,在临床实习中是非常主要的科室,实习生只是通过课堂讲解等进行学习,与临床实践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增强实习生的知识掌握以及实践能力,使用滚动式教学方法,使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做到多实践?多讲以及多看,提高临床工作能力[2]?本文通过对选取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实习生在实习期结束之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生外科护理理论以及实践教学满意度为97.6%,对照组实习生外科护理理论以及实践教学满意度为85.0%,观察组实习生专科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术成绩合格率为100%?100%,对照组实习生专科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术成绩合格率为92.22%?87.22%,由此可见,实施滚动式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对外科疾病掌握以及护理操作有明显增强,带教老师的教授水平也获得提高,是常规教学不能比拟的,应该大力推广?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88-01
护理教育中临床教学占据着相对重要的位置,临床教学主要是为了增强护生服务病人的意识,加深认识临床护理工作的意义。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着较为全面的知识以及保持临床教学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临床护理带教时护生逐渐往护士转变是相对重要的过程,该阶段主要是在实践工作中运用理论知识,因此,临床带教方式对护生工作的具体模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深入改革以及创新普外科护生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护理临床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校普外科护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院校教学模式进行全面分析,并探讨普外科护生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改革的策略,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普外科护生了解临床护理的程度、实践过程中患者的满意程度等进行调查。
2.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本组普外科护生创新以及改革教学模式后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95%以上的护生能够基本了解普外科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且能够将学到的具体知识全面运用在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另外,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得知,创新以及改革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后,护生在普外科实践工作中,患者的满意度达到92.3%以上。
3.创新与改革普外科护生教学模式的策略
3.1促进临床带教老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1)首先,要确保普外科护生的临床带教老师有着较为熟练的专业技能、较为专业丰富的知识,在普外科临床护理教学的工作上的教学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均处于良好的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够给普外科护生传授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
(2)其次,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专业知识需要加强。要确保普外科护生临床带教老师对新技术、新知识要全面掌握,带教老师需要对普外科的医疗技术全面了解,对自身的相关知识全面完善丰富[2]。医院的相关部门应该每周邀请不同方面专业的教师讲授相关教育项目,同时每个月规定时间让普外科护生进行理论学习等。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自考以及夜大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
(3)最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临床带教老师道德品质以及责任感得到有效培养。护士在实际的工作中不但有着导师的责任,同时在医院护理工作中也有着一定的责任,因此,护士面对护生时,应该有着一定的责任心以及敬业精神。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应该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方面要做到实事求是以及严谨治学等,确保能够在护生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形象[3]。临床带教老师只有在综合素质较为完善的情况下,才能够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3.2通过教学组长以及带教老师相互结合
(1)应该由临床护理教学的组长传授相关理论知识,防止带教老师出现理论能力不强的情况,对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具体是在护生的实际学习中,由教学组长采用统一授课的方式,并且与普外科疾病的主要特点进行全面结合,突出普外科疾病的护理特点,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将理论知识全面融入,与临床实践工作互相结合,促进普外科护生实践能力以及理论知识得到全面加强。
(2)严格选择普外科护生护理学习的教学组长,主要是通过综合评价临床医护人员能力结构、教学意识、职业道德、个人素质、理论技能以及业务水平等方面的指标,将工作能力较为突出的护士选出,担任教学组长的工作[4]。另外,还应该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选取临床护理的教学组长,确保教学组长在教学能力以及临床经验上均较为丰富。
3.3根据护生的特点构建教学计划
通过对普外科护生的工作态度、适应能力、实习时间、实习经历以及基础学历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构建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主要通过教学组长构建,确保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以及护生能够根据相关的教学计划确定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构建时应该对普外科相关科室工作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对考核护理操作、护理理论知识以及教学查房等工作进行全面安排,教学计划实施一段时间后对实际的情况以及获得的效果进行检验。
3.4确保护生实习主动性得到有效培养
(1)确保护生实习工作态度处于严谨的状态下,由于普外科护士的工作环境相对特殊,因此,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有着较为认真负责的意识以及工作上有着严谨的态度是相对重要的。普外科护生在实际的实习工作中,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应该让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严峻性全面认识。同时引导护生在实际的临床实践工作中将面临的问题独自解决,承担学习任务,能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做到总结、学习、发现以及观察等[5]。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提高以及锻炼护生工作能力的独立性有着较大的帮助。
(2)护生临床护理正确思维方式的培养。临床带教老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该将以人为本以及现代护理等方面的理念思想全面贯穿,将医护人员被动的工作模式全面改变,同时要重视对护生判断力以及决策力的培养,多方面进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护患沟通等指导教学,确保护士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通过整体护理模式指导护生的学习。临床带教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进行护理病历的填写以及健康宣教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护生沟通能力、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获取知识的独立性得到全面提高。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得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护生学习护理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同时能够对患者给予相应的关心以及尊重,与患者做好人性关怀以及情感交流等工作。
综上所述,普外科护生的实习过程主要是从学生转变到护士的主要过程,怎样确保护士实习工作的效果,对促进普外科护生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因为教育分配问题、市场竞争以及生源问题等方面出现的变化,护生要想全面适应高素质、多元化工作环境的具体要求,对临床护理教学工作有着较大的挑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在护生的实际教学工作中,主要的教学目标以及临床实习宗旨是构建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并且采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向护生传授素质教育,确保培养的护生人才能够全面符合医学事业的发展。通过分析普外科护生临床带教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完善,确保护生服务患者的意识得到提高,深入加深认识护理工作的基本意义,确保普外科护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及工作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另外,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自身素质,促进临床护理水平以及满意率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黄丽明.带教老师轮流讲课提高带教质量的实施与成效[J].全科护理,2010,12(30):234-235.
[2]赖海燕.外科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的管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7(12):652-65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是新兴的护理理念,体现了现代护理对患者个人价值和期待的重视,①又称实证护理或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是循证护理医学在护理专业中的应用,其核心思想是批判性地接受现有专业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可用于临床实践的证据。②目前,EBN在我国护理领域里的研究成果③主要是运用于与临床相关的范围,与护理教育相关的仅为9.37%。临床护士、护理教师及不同层次护生循证护理认知度较低。④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本科护生开展循证护理教学效果的调查,评价循证护理教学对本科护生临床实习教学效果的影响,为循证护理教学更加深入广泛的开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 实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7月-2013年3月护理本科生50人,均为女性,年龄20~24岁,平均21.7岁。学制4年,每科实习周期为4周。随机分组: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每组25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手术室实习的调查方法
50名护理本科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时,A组和B组均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1.2.2 普外科实习的调查方法
对两组护理本科生进行入科教育,教育形式主要是:临床护理实践+专题理论教学。B组采用传统护理带教模式,A组采用循证护理带教模式。A组教学方法:(1)理论知识学习:循证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文献查阅方法,文献获取方法。(2)合适病案选择:入科后,分管病人数2~3人,遵循护理原则实施护理,参加科室查房,收集患者资料,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并确认。护生结合所学解剖、生理等知识,在护理病人的同时把收集的患者资料与自身的护理体会进行整理,通过带习老师的辅导,综合以上信息整理出护理问题以及文献检索的关键词。(3)确定检索策略,查阅文献:通过文献资料、带习老师指导、患者本人同意,将适用的护理证据用于该患者的护理实施。⑤(4)实施有证据的护理计划,观察病人的反应,结合护生本人、带习老师和患者三方面评价效果。⑥(5)案例讨论:选择典型病例,护士长、总带教、全体护生参与,讨论会由护生主持。
1.3 评价方法
4周实习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及基础护理操作考核。考核两组护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用调查问卷,搜集护生学习积极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归纳能力五方面的结果,使用Likert Scales 标准计分法计分。
1.4 数据处理
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组护生在手术室的基本护理成绩比较(见表1)
2.2 A、B组护生在手术室的综合实践能力评分比较(见表2)
2.3 A、B组护生在普外科的基本护理成绩比较(见表3)
2.4 A、B组护生在普外科的综合实践能力评分比较(见表4)
3 讨论
循证护理意为在护理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证据,把同行的经验与临床相结合的护理,⑦把科学研究结果和护理临床经验,患者实际需求结合。它的实施包括:问题提出,文献支持,证据观察及实际运用4 个阶段。⑧护理学生实习是将护生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同时通过临床实践,反馈促进护理学理论知识的提高和发展,最终不断提高临床护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患者提高更优质、更全面、更个体化的服务。
表1、表2是护生在手术室的基本护理成绩和综合实践能力评分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接受知识的能力上没有差异。表3护生在普外科的基本护理考核成绩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表明循证护理教学模式能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效地结合。表4护生综合技能考核优良率,对照组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表明传统教学不利于发挥护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则有利于培养护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文献查阅,不断发现患者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方案。
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新的护理观、较强的综合素质及较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护理人才。⑨EBN能较大幅度提高护理本科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其综合实践能力,也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带教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4 结论
循证护理教学是一种新的临床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本科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对临床护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循证护理教学应该被大力推行及实施,以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符佳为本文通讯作者。
注释
① 杨秀,卢锡芝.循证护理:护理学科面临新挑战[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3):108-110.
② 李玲.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3.17(6B):35-37.
③ 王艳,成翼娟.循证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5-7.
④ 邓甲秀,应燕萍.临床护理教师和本科护生对循证护理知识的认知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25(4):75-77.
⑤ 陈茜,成翼,夏娟,等. 循证护理在褥疮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46.
⑥ 李武平.外科护理ISBN 7-117-05659-2/R,5660.
结果: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的潜在因子共有五个,分别是焦虑/抑郁状态、恐惧,一般躯体状况、预感性悲哀和社会退缩。经检验,‘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量表》的信度、效度均达到较好水平;量表对普外患者的调查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健康需求是否被满足,社会支持系统、手术前后、住院次数、疾病诊断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而年龄、家庭劳动力情况、家庭决策地位情况并未发现对普外患者的心理状态形成显着性差异。
结论:1.《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量表》的信度、效度良好;2、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的潜在因子有5个,分别为因子1,焦虑/抑郁状态,因子2,恐惧,因子3,一般躯体状况,因子4,预感性悲哀,因子5,社会退缩;3、普外患者中女性、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条件差、健康需求未被满足、社会支持缺乏、手术后、住院次数多、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相对严重。
关键诃:普通外科;心理问题;问卷编制;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以及整体护理在我国的普及和深入,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而更加注重心理因素、环境变化和预防保健。实验证明,恶劣的情绪和负性心理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症细胞的作用,而良好的心理可以调整和平衡机体的免疫机能,有利于防止恶性肿瘤的发生,同时可使已有的恶性肿瘤处于自限状态,或最终被机体的免疫作用所消灭。
新时期对医护人员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临床护士开始关注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与干预,且逐步意识到只有对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才可能明确其深层的主要原因,才可能有的放矢地优选出标本兼治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策,帮助患者在其自身的条件下保持可趋向良好态势的适宜身心状态。心理评定量表作为护士心理护理对策的依据和心理护理效果评价的标准,不应只是未做信效度检验的自编问卷,也不应该简单照搬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以及国外的现成量表,而应结合护理工作的范畴和本科室病人的特点编制科学实用的心理护理评定量表。
普通外科患者人群数量大,多数又要接受手术治疗,而国内外研究表明,手术往往被人们认为是重大的人生挫折。1.外科手术病人常伴发焦虑和抑郁等情感障碍,这些负性情感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导致并发症增加,影响预后及病人康复。3.因此,普外患者的心理问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有全面了解普外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其不良情绪可能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解决其心理问题。
对普外患者的不良情绪的研究中,未见有人编制专门评估普外患者心理状态的量表,采用的工具一是自编问卷,缺乏信度、效度检验,结果易受个体的经验、知识水平等因素影响,且项目较局限、零乱,多数结果为定性分析及其描述性研究;二是l胤末通用的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虽然有很好的信效度,却不是以普外科患者为样本编制的,而是主要针对的是精神病人,如Beck抑郁问卷(1967),样本是某城市精神病院的住院和门诊病人。国外心理护理的评价多为客观性评价,量表或同卷的特点是特异性强、分化性高。其分化性高表现在,心理护理的评价工具不是通用的几个心理治疗量表,而是不同病种、不同年龄、不同症状病人的心理护理评价,几乎都有其相对应的量表或问卷“”。但是不同种族的心理反应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所以在应用国外量表的时候不能直接照搬,而应根据本民族的特点对其进行修改。还有一些心理量表,编制的年限久远,却一直没有人加以修改,可能已不适用现代人的心理状态评定,如临床上常用的自评抑郁量表(SDS),是William W.K.Zung于1965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是williams W.K.Zung于1971年编制的。在查阅了普外病人的心理状态的相关调查文献后,笔者发现,多数作者均采用单一维度的心理量表对普外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缺少对普外患者整体心理状态的描述。在使用现有的心理量表时,也并未做这些量表对普外病人适宜性调查,未以普外病人为样本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评分也是按照量表原有标准进行。但是身患不同疾病的病人可能有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如冠心病病人多具有A型性格,他们竞争性强,爱显示其才能,比较急躁,难以克制: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大多比较被动、顺从,不好与人交往;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常表现为宁静、敏感、刻板求全等性格特点,这些病人在各自的性格基础上患病后就会有不同的心理应对反应,需要各自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这就需要心理护理工作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时而异。
为指导普外护士快速、清晰地分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并为制定心理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本课题尝试以普外临床心理护理实践的问题解决为切入点,在运用心理学、问卷编制的理论与方法、统计学原理和技术的基础上,编制《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系统归纳出普外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对普外患者的整体心理进行描述:根据对不同患者进行差异显着性比较,总结普外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并借以寻求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心理护理对策,以便有效控制普外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达到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伤口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基于普外心理护理的现状,着眼于当前我国临床心理护理实践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以石河子大学重点课题《临床心理护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为背景,在反复征询与听取心理学、护理学专家意见后,把课题确定为“普外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大体包括两个部分:
一、编制《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心理护理对策要以患者的心理问题为依据,所以,在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调查时所使用的工具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至关重要。因此,本课题决定首先编制专门适用于普外病人的多维度的心理状态调查量表,然后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如果符合标准化测验的要求,再用其调查普外患者的心理状态。
二、普外患者心理状态的现状调查与提出心理护理对策采用自编的量表对普外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现状调查,以期得到普外患者心理状况的整体情况资料:通过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差异性比较,筛选出普外患者中可能更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患者,并针对普外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和此类人群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编制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2)验证问卷的信度与效度:(3)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异性研究;(4)提出普外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对策。
第一部分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的编制依据量表研制的规律,欲获得一个标准化测验,一般需经过以下基本过程:确定量表的使用目的;选择测题、初步组成量表;实施预测验;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量表的确定及测验标准化,建立常模等。
1.测验用途探讨普通外科住院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判断其严重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借以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并可作为心理护理实施效果的评价工具。
2.适用范围普外科住院患者,排除有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无法完成问卷调查负荷、不愿意配合以及年龄小于16岁的患者。
3.量表的性质本量表为自陈量表,也称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s),是受评者按照量表内容要求提供关于自己心理(内隐行为)、行为及个人社会背景材料的报告。
4.量表研制4.1问卷第一稿的编制4.1.1问卷第一稿的项目来源问卷的项目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普外患者自己对心理状态的描述;现有的心理量表中的某些项目;普外资深护士补充的项目。
为了准确了解普外病人的心理状态,本人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的普外一科实习了三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通过与普外科病人的交流,编制访谈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在住院期间您的总的心理感受如何?
(2)您觉得心理很不安吗?
(3)您心里害怕吗?
(4)您对自己的病怎么看?
(5)您觉得医生、护士的服务态度怎么样?
(6)您能适应医院的环境吗?
(7)您能不能接受自己已经生病的事实?
(8)您的饮食起居情况有什么改变吗?
doi:10.14033/ki.cfmr.2017.16.0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6-0072-02
护理临床教学是当前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知识变成可操作的实践过程,已经成为了当代护理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可以有效检验实习护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实际的操作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实习生的操作技能和各项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效果。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探讨目标教学在普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针对164名实习护士进行分组研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经过一段实践的学习之后,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学习效果,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主要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实习的护士164名,严格按照入科的时间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15年1-7月的79名实习护士为观察组,男3名,女76名;年龄19~24岁,平均(22.10±0.32)岁;中专生59名,大专生20名。2015年8月-2016年1月的85名实习护士为对照组,男1名,女84名;年龄18~23岁,平均(20.10±3.32)岁;中专生23名,大专生62名。普外一病区可以带护士实习生的教师有18名,并且都具有5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学历都在专科以上。两组护士年龄、学历、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实习护士采用的是目标教学法,大体可以分为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实施及目标达成三个阶段,结合实习护士生的实际情况,负责带教的老师根据普外科的具体特征,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将教学单元作为主要的单位安排在实习期间关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及实践操作[1-2]。准备开始教学之前,深入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现有知识,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有目标的教学,定期检验是否达到了想要的教学效果,结合现实的需要,不断修改及完善目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采取及时的措施进行补救,直到达标为止,带领学生了解病区中每一个常见病的临床症状、特点及一般的护理要点,能够独立完成各个护理文书的格式及具体的书写方法,熟练掌握普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护理方式,以及在进行抢救过程中的程序,认真对待医嘱处理及服用药剂的方法及用量,在必要的情况下安排实习护士协作责任护士进行病房的管理工作,根据护理程序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学习必要的沟通技巧及操作技巧,实习护士在学习完成之后,均进行既定目标的考核,检验学习的效果[3]。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教学方法,该种方法会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带领,由护士长对新进的实习生进行统一的分组教学,每个分配教学的班都会选择具有带教资格的护士长进行教学,结合实际的情况及实习生具体的大纲要求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后续的实施工作[4-5]。护士长均采用的是常规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实习生对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及了解,普外科常见病的一些护理的常识及方法都要掌握,操作技能也要熟练,结合实际的实习内容及任务,将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的操作结合起来,更好地完成实习目标[6]。
1.3 观察指标
实习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带教的老师对每一个实习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并且要评价负责带教的护士此次工作的满意程度,实习生的考核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实践操作考试及理论知识的考试,满分均为100分,具体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基本护理的操作、护理文书的写作及护理沟通能力表达等,总共由10个条目组成,对带教老师的评价也包含在其中,评价总分为100分,包括是否达到了实习期间的目标,实习生是否熟练地掌握了学习的内容等,考核的分数越高表示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及满意程度就越好[7-8]。
1.4 统计学处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院服务功能的扩大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1]。健康教育是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改变服务对象有关的健康行为消除危险因素及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2]。为了更加全面深入了解
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以便采用更合理的方式为其服务,保证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对本科室手术患者进行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08年3月至10月普通外科62例患者进行调查,排除12岁以下的患者,见表1。表1 骨科住院患者特征结构情况
1.2 调查方法
1.2.1 自行设计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格 自行设计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格,内容包括:(1)经治医生和护士的需求;(2)对普通外科相关知识的需求;(3)对普通外科患者饮食的需求;(4)对活动锻炼的需求;(5)对术前健康教育的需求。
1.2.2 调查方式 采取口头提问的方式。
2 结果
被调查患者特征见表1。被调查统计,其需求结果以普通外科知识、术前术后将健康教育和主治医师为最高,见表2,共7种需求,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2 普通外科住院手术患者健康需求注:χ2=336.29,p<0.01
3 讨论
3.1 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被调查对象的人口特征 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由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不同,在住院期间存在不同的健康教育需求,有必要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尊重患者,关心患者是对健康教育满意的关键,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特点 教育形式的选择:(1)通过与护理人员交谈,口头提问的方式,护理人员能直接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2)树立健康教育服务理念高度重视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提高护理质量重点来抓。(3)加强护士培训,护理人员不断更新护理观念,不断提高护理理论水平,加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意识,科学培养和使用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护理人员应具备熟练的健康教育技巧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前提[3]。护士应具备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训练技巧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普通外科手术患者提供一套完整的健康计划。(4)普通外科新入院患者,需做详细的入院介绍,包括经治医生,责任护士,住院环境,使他们尽快熟悉新的环境,减少悲观情绪和焦虑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5)普通外科术后饮食调理和早期下床活动对其术后康复影响较大,若调理不好或锻炼不当,会延迟其恢复,所以对患者饮食和功能锻炼的宣教一定要到位,争取得到患者家属的支持。(6)健康教育的形式应多样,由于患者文化层次及素质的不同对健康教育主观要求也不同,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根据患者自身特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从而做到因人施教,节省教育时间,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4]。
4 小结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疾病健康教育关系密切,手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具有阶段性、个体化的特点,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患者,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采取一般性教育、计划性教育、随机性教育及示范性教育,要把握时机因人施教,向患者及家属传播健康教育的内容,消除存在的顾虑,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吕资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大学,1999,8.
普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对普外科各疾病症状的处理具有优越的疗效。新时期医疗研究显示,除了对普外科患者采取整个的手术操作外,还可适当地进行心理护理。通过护理稳定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保证术后能以加快病情的有效恢复。本次研究对我院的80例进行对比分析,掌握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为随机性抽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一共8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25-65岁,平均年龄45.2±4.0岁;其中男性50例,平均年龄48.5±3.5岁;女性30例,平均年龄42.8±2.6岁。80例普外科患者中,肝脏20例,25.0%;胆道10例,12.5%;胰腺18例,22.5%;胃肠12例,15.0%;其它(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20例,25.0%。
1.2 方法
1.2.1 分组 此次选择的8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采用随机分配方式,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两组普外科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2 护理 观察组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除了正规操作外,40例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仅按照常规手术流程。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判断心理护理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作用。
2 结 果
根据普外科围手术期常见的几种心理状况,包括: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四种,手术结束后对比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病人的心理状况,见表1。
本次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心理状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普外科手术是临床常用的病症处理方法,也是彻底清除病根的最有效方式。随着医疗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除了按照标准规范实施治疗外,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术前、术中、术后均实施心理疏导,使其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1 普外科的常见疾病 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普外科即普通外科,一般综合性医院外科除普外科外还有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等[1]。有的医院甚至将普外科更细的分为颈乳科、胃肠外科、肝胆胰脾外科等,还有肛肠科、烧伤整形科、血管外科、小儿外科、移植外科、营养科等都与普外科有关系。一般来说普外科包括的疾病有:颈部疾病、乳腺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腹壁疾病、胃肠疾病等。目前,国内对普外科疾病处理多数选择手术方式,由主治医生按照标准流程操作,以综合处理普外科病症,可取得显著的疗效。
3.2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意义 常规普外科手术操作取得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围手术期实施心理治疗措施也不容忽视,双方面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普外科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2]。因此,对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次观察组40例接受心理护理,其主要目的在于:①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③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④缩短患者临床治疗的时间,使其身体机能尽快恢复健康,在心理上保持较好的状态。同时,从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治疗费用的开支。
由于突然充当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病人往往难以一下子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3]。心理护理不但有利于病人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本次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在术前、术中、术后等阶段,通过实施心理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4 结 论
总之,护理学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将其运用于普外科手术指导可取得良好的辅助疗效。通过本次两组患者对比,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是围手术期病人多见的四种心理特点,制定且实施综合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恢复,病情恢复期缩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