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申请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4 14:47:21

进修申请

进修申请篇(1)

申请去大学进修,肯定还是要向申请的大学提交个人的申请,通过进修考试以后,才可以到大学里面进行进修。进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nxiū,一般指已工作的人为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而进一步学习(多指暂时离开职位,参加一定的学习组织)。出自清·刘开《问说》。

(来源:文章屋网 https://www.wzu.com)

进修申请篇(2)

我是xx科陈xx,从xx卫校助产士专业毕业后于20xx年xx月xx日在本院参加工作,20xx年xx月xx日进入产房工作,至今已有12年,现为护师。多年来,本人对产房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努力钻研业务,对产房导产分娩工作掌握较好,同时本着医者仁心的热情与耐心细致的态度服务患者,较好完成了单位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生活上勤俭节约、自律自爱、团结友爱同事,获得了周围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

为了让自己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精益求精,进一步学习上级医院的先进经验和服务理念,提高本人的综合素质,更好的开展工作,服务患者,本人申请到上级医院进修。

进修申请篇(3)

来到公司大约半年了,公司里的人对我都很好。我衷心感谢徐总以及各位同事对我的照顾与错爱,在这半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而今,我决定离开,也许这样会好一些。

因为诸多原因,我决定参加20xx.1的研究生考试,以为工作两年再去读研是一个好的决定。如果我现在不辞职,我就是在公司里尸位素餐两年,因为在两年时间里,我不可能为公司做多少贡献。我也许能大致经历、学习这个工程建设的某些方面,可这只是对我有好处,只会使我欠公司更多的情。考虑到公司在人员安排上的合理性,本着对公司负责的态度,为了不让公司因我而造成决策的失误,我郑重向公司提出辞职。

前几天一位老乡告诉我中大招一名热工的本科生做实验助理。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学校的氛围肯定更加适合准备考研,我在1.4已经把我的相关资料寄过去了。我希望尽快解除与公司的劳动关系,可以安心地轻轻离开。

也许我该提前一个月给您递呈辞职报告,好在我手头的工作不多,一个星期足以交接干净。我原本打算1.16开始我的二十余天的探亲假,现在我希望所有该处理的事情都在1.13(周五)前处理妥当。马上就要离开公司了,在这最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会做好所有的交接工作,正常上班,静心等待您的答复、处理。

离开这个公司,我满含着愧疚、遗憾。我愧对公司上下对我的期望,愧对各位对我的关心和爱护。遗憾我不能经历工业园的发展与以后的辉煌,不能分享你们的甘苦,不能聆听各位的教诲,也遗憾我什么都没能留下来。我将就这样悄悄地离开,结束我的这第一份工作。

最后,衷心祝愿公司健康成长,事业蒸蒸日上!祝愿各位领导与同事:健康快乐,平安幸福!

此致

进修申请篇(4)

【关键词】电网设备 检修申请 继电保护 自动化

电力调度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电网企业和需要保障优质、可靠、不间断供电。然而,电力系统中会使用到大量的设备和线路,这些发、输、变电设备无法持续不停的运行,这些设备需要定期和不定期的检修、维护和更换。其中新设备的接入或旧设备的退运都是在电力调度部门的指挥下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做好电力设备的检修申请管理。

1 电网设备检修申请计划

电网设备检修申请计划包括计划性和飞机滑行两种。一是,电网建设中的配合停电,发、输、变电设备大修、实验、技改等项目一般为计划性检修;二是,一些设备突发性故障、业扩工程、恶劣气候导致的倒杆断线等产生的设备检修需求为非计划性检修。

在电网设备检修申请中,需要根据检修内容、检修环境、以及安全因素等,合理确定需要检修的设备和停电范围。电网设备检修申请的申请票中的两个重要项目就是设备名称与停电范围。其中,设备名称指的是需要开展检修工作的具体对象,指的是某个具体的设备。而停电范围指的是该项检修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停电的所有设备。需要注意的是:

(1)二次设备、保护通道随相应的一次设备名称填报;

(2)实际运行中不能独立停电检修的设备,按需停电的主设备名称填报;

(3)主变检修工作需主变停电时,设备名称按主变选择,不需要再选择各侧断路器间隔。若主变工作只需要某一侧断路器间隔停电检修,主变其他侧仍运行时,则按主变停电检修侧断路器间隔选择。

2 电网设备检修申请上报

检修申请分为计划检修和非计划检修的申请,其中,计划检修的申请以月度检修计划为依据上报。而非计划检修申请的申请较为复杂,首先设备检修部门需要详细说明检修原因,然后需要取得设备所属单位的同意,然后向设备调度机构提出申请。如果是由于事故抢修或者紧急缺陷处理而产生的检修要求,那么该类检修申请可以依据口头申请方式执行。

2.1 检修申请单和检修申请填报部门

要想对调度机构负责的设备开展检修、技改、试验等工作,那么申请单位首先需要提前向调度机构提出申请,在得到调度部门批复以后,才可以开展设备检修工作。检修申请填报人需要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一般来说检修申请填报部门会指派具体的检修申请填报人,他们需要经受过专业的培训,并且通过测试,需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检修申请填报部门需要做好检修申请的填写的事项,此外还要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填报工作。

2.2 检修申请时限

省调管辖和许可设备的检修申请要求至少在开工前2个工作日上报检修申请单,省调应在开工前1个工作日17:00以前批复申请。对电网运行或发供电能力影响较大的检修、技改、试验、配合停电工作,检修申请单位至少在开工前5个工作日将检修申请和相关方案(包括检修、施工、试验等方案)上报管辖设备的调度机构,调度机构应在开工前2 个工作日答复,在开工前1个工作日批复申请。

2.3 检修申请内容

设备检修申请单填报内容应按调度机构要求填报规范的设备名称,概括说明需开展的检修、技改、试验和配合停电等工作安排及工期,以及工作实施的相关要求及影响范围,明确对调度机构管辖设备的状态要求(含一、二次设备等),以及对电网运行的其他要求。对检修申请单中的设备状态所提出的要求应满足工作需要,由申请方负责把关,不得随意扩大停电范围;检修申请单的内容应与实际相符合,不得随意变更、扩大工作内容。对于涉及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二次回路、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业务时,应在申请填报时明确提出影响范围和配合要求,并提出相关处 理措施。

3 电网设备检修申请的批复

调度机构首先审核检修工作是否属于计划检修,属非计划检修的相关手续是否齐全。再对填报内容进行初审,包括对设备状态要求及停电范围是否正确,工作对电网要求是否合理,工期是否合理,填报是否规范等。对合格的检修申请,调度机构正式受理后进入批复流程;对不合格的检修申请予以退回,并及时通知相应的检修申请填报部门。

已完成批复并送达调度室的设备检修申请,由当值调度员决定是否执行、何时执行。当值调度员可以依照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合理安排申请的执行情况,例如,推迟、取消或者终止已开工的检修。再次过程中值班调度员需要和停复电联系人保持及时的沟通。那些由于被取消或者没有完成的检修工作,需要由调度机构另行安排。如因申请单位原因被取消的检修申请,再次安排时视为非计划检修。

已批准的设备检修申请单是值班调度员执行操作的依据之一。由管辖设备的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提前向涉及的相关单位当值运行人员发出操作 预通知,现场根据通知要求做好操作准备。属厂、站内的设备检修工作,检修申请单的工作完工后,现场拆除所做安全措施并汇报调度;若该设备仍有后续检修工作需保留相关安全措施时,现场须加强管理,并汇报调度。属厂、站内的设备检修工作,设备恢复冷备用状态(一次设备)或投入运行(二次设备)前,现场须核实所有检修工作已结束、所有安全措施 已拆除后,向值班调度员汇报。

已开工的设备检修工作,若因故不能按期完工,必须提前向调度机构 办理延期申请,原则上应在设备检修申请工期未过半以前提出延期申请。检修申请延期时间不超过原批准结束日期当天24:00的,由该检修申请 停复电联系人提前向值班调度员办理延期手续。检修申请延期时间超过原批准结束日的,由该检修申请填报单位提前按原申请申报流程提出申请,由调度机构方式部门决定是否同意延期。在工期过半后才申请延期的,按非计划检修统计。

4 电网设备检修申请的执行

调度机构当值调度员应该监督检修申请的执行情况,而且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检修申请意见和要求进行执行,禁止私自篡改调度设备检修的内容和要求。此外,在制定检修的过程中,电镀员还需要和现场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以保障检修工作安全顺利的开展。

此外,在电网设备检修工作结束以后,需要根据验收制度对其进行检查,如果经过检查是合格的,那么还需要获得安全技术部门的批准,才可以申请调度投入运行或备用。如果出现检修工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那么需要提前申请延期,如果没有延期,呢么值长有权收回工作票。

5 结束语

电网设备检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想做好电力设备的检修,就必须需要做好电力设备的检修申请工作。设备检修申请管理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检修申请管理流程,严格开展检修申请的管理,并且还需要相关人员和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只有这样方可确保电网设备检修工作顺利的开展,进而为这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基础设备保障。

参考文献

[1]庄帆.电网设备质量控制措施的优化建议[J].设备监理,2013(05).

[2]施绮,朱峰.电网设备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J].华东电力,2006(11).

[3]孙功国,龙泽传,国文阁,金正文.标准化提升发电检修管理水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9).

[4]欧安杰,邓昌辉,杨伟坚.电网设备质量监管的实践―飞行检查实践成果分析[J].中国招标. 2013(08)

[5]聂伟锋.电网设备关键点见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4(07).

进修申请篇(5)

修改前:仅外国申请人可请求延长驳回决定不服的审判(复审)请求期限。

修改后:任何申请人都可以请求30日以内的对驳回决定不服的复审请求延长期,但只限于一次。

2 放宽驳回通知书发出后的补正限制――《发明专利法》第四十七条,《实用新型法》第十一条

修改前:在审查员发出驳回通知书之后,申请人进行补正的,即使该补正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减缩,但是审查员认为是对该权利要求范围的实质性变更,则驳回该补正。

修改后:删除“审查员发出驳回理由通知之后进行补正”时的实质性变更要件,保障申请人对其权利要求范围进行减缩补正。

3 废止前置审查制度,引进重新审查制度――《发明专利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实用新型法》第五条

修改前:审查员对专利申请作出驳回决定,申请人请求复审并对说明书或者附图进行补正的,该专利申请属于前置审查的对象。此时,审查员对该补正进行审查。

修改后:即使申请人未对驳回决定提出复审请求,但对说明书或者附图进行补正并提出重新审查请求的,审查员也应对该补正进行重新审查。

4 扩大分案申请的机会――《发明专利法》第五十二条、《实用新型法》第十一条

修改前:申请人仅在可以进行实体补正的期限内提出分案申请。因此,审查员对专利申请作出最终决定的,即使在该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存在能授予专利权的请求项,申请人也不能提出分案申请。

修改后:除实体补正期限外,申请人也可以在请求不服驳回决定的复审期限中提出分案申请。从而使申请人在审查员作出最终决定(包括重新审查决定)之后提出分案申请。

5 引进审查员职权修改制――《发明专利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实用新型法》第十五条

修改前:仅在说明书中存在轻微瑕疵的,审查员向申请人发出驳回理由通知并让申请人进行补正。

修改后:审查员认为可以对专利申请授权但在说明书或者附图中存在明确错误的,不发出驳回理由通知而依职权进行修改并予以授权。

6 完善滞纳金制――《发明专利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第三项、《实用新型法》第二十条

修改前:专利权人未在规定时间内缴纳年费的,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一律加收全额年费的两倍,即仅仅超过规定时间一天,专利权人则缴纳两倍年费。

修改后:按照《知识经济部令(草案)》规定的超过期限缴纳滞纳金。

7 新增使用韩语的PCT申请相关的规定――《发明专利法》第二十七条第三款、《实用新型法》第四十一条

随着可以用韩语提出PCT申请并以韩语进行国际公布,为了符合《专利合作条约》的规定,对相关补偿金请求权作出国际公布与国内公布效力同等的规定。

随着可以在国际阶段用韩语进行补正,在国际阶段删除对英文补正书提交韩语翻译文的程序。

8加强对KIPO工作人员泄密的处罚――《发明专利法》第二百二十六条,《实用新型法》第四十六条

修改前:处2年以内有期徒刑或者300万韩元以下的罚款。

修改后:处5年以内有期徒刑或者5000万韩元以下的罚款。

9 对专利权期限延长申请的具体补正时期的规定――《发明专利法》第九十条第六款附文规定

修改前:申请人可以在送达给予延长专利权期限决定与否副本之前进行补正。

修改后:申请人收到驳回理由通知的,仅在可提交意见书的期限之内进行补正。

10 审判请求书中记载的请求人的补正条件――《发明专利法》第一百四十条,《实用新型法》第三十三条

为防止因请求人的错误而驳回审判的情形,在审判请求书中记载的请求人有误的,允许接受审判的专利权人或者不服驳回决定审判(复审)的请求人对该请求人的错误进行补正。

进修申请篇(6)

(一)欧洲相关规定

在欧洲,与修改超范围有关的规定是欧洲专利公约第123条。其中在第(2)项规定,欧洲专利申请和欧洲专利的修改不得增加超出原始申请内容的主题,此项规定适用于所有程序中进行的修改,也适用于对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的修改,是对修改的最根本要求。EPO的审查指南中对欧洲专利公约第123条(2)项的立法本意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即不允许专利申请人通过加入原申请未公开的主题来改善其地位,因为这种增加将使其不当获利并会损害依赖于原申请内容的第三方的法律安全性。然而,如何判断修改是否属于“超出原始申请内容的主题”呢?EPO给出了更进一步的判断原则,也就是所谓的“公开测试原则”,即:如果申请内容的所有变化(通过增加、改变或删除)导致本领域技术人员看到的信息不能依据原申请的信息中直接和毫无疑义地导出,即使考虑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隐含公开的内容也不能导出,那么应当认为该修改引入了超出原始申请内容的主题,因此不允许。在评判修改是否符合A123(2)的要求时,公开测试原则是最为普适的判断原则,可以适用于任何修改情形,其可谓是一个金子般的判断原则。

(二)美国相关规定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美国针对权利要求书的修改和说明书的修改适用不同的法条,分别是35U.S.C. 132和35 U.S.C. 112(a),也正如以往很多的研究报告中的结论一样,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二者的审查标准不同,甚至有些学者建议我国专利法也应当采取区别对待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修改的方式。尤其是在我们看到最高院关于墨盒案的裁决结论之后(因为他们引入了支持的标准来判断权利要求修改超范围的问题),我们专门研究了美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立法本意,试图去探究一下为什么要对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修改采用不同的审查标准,是否真的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然而,研究结果却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美国对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修改采用的审查标准完全相同。那么,既然两者的标准完全相同,却为什么采取不同的法条来适用呢?就此,笔者想从美国的历史沿革来探寻一下他的立法本意。

在1793年前,美国专利法中不需要提供权利要求,用35 U.S.C.112(a)对原说明书的撰写提出要求,用35 U.S.C.132对其修改进行限制,各司其职,在1793年之后要求提供权利要求书,于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修改也都适用35 U.S.C.132。直到1967年的In re Ruschig这个判例之后,法院提出对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修改加以区分,但是执行并不彻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权利要求的修改既有用用35 U.S.C.112(a)的,也有用用35 U.S.C.132的,直到1981年,在In re Rasmussen 判例中, CCPA明确强调只能使用35 U.S.C.112(a)处理涉及权利要求的修改,不能使用35 U.S.C.132,35 U.S.C.132仅用于处理说明书、摘要和附图中的修改问题。从上述“历史沿革”的介绍可以看出,USPTO适用两个法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程序的混乱,且MPEP§ 2163.06中的这句话“尽管对于书面描述要求和新主题内容的测试和分析是相同的,但指出这些问题的审查过程和法条基础是不同的”,也进一步证实了在修改超范围的标准上,对权利要求书适用35 U.S.C.112(a)时的标准和对说明书适用35 U.S.C.132时的标准一样,即均是基于“原始申请应当清晰地向本领域技术人员传达出,在申请日申请人就已经拥有了其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立法本意,根据“从原始提交的申请文件中明确地、隐含地或固有地支持”的判断标准进行判断。

(三)我国相关规定

在我国,涉及修改超范围的法条是专利法第33条,它是判断修改是否超范围的根本性规定,也是专利法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相关规定的根源所在。专利法历经3次修改,从其历史沿革来看,虽然由1984年的“不得超出原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修改为“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但有一点是始终没变的,即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也就是说,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始终强调的都是“记载的范围”,而非记载本身,判断修改是否超范围的根本原则始终都未曾改变过。因此,我们始终应当关注并立足的是“记载的范围”。

二、各国立法本意的分析与比较

(一)欧美规定

大家可能会有疑惑,欧洲关于修改的立法本意说的是不能使申请人通过修改使其不当获利并且损害第三方的利益,美国强调的却是拥有原则,看起来似乎相差甚远,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二者其实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前者规定必须通过申请日提交的申请文件确定申请人与第三方的权益界限,其可以在该权益界限范围内进行修改,不能超出该界限,否则会使得申请人不当获利,损害依赖于原申请的第三方的法律安全性。而后者规定修改不应当违背“拥有”原则,即原始申请应当清晰地向本领域技术人员传递了有关申请人在申请日时已经拥有了其所要求保护的主题,修改不能超出其拥有的范围。

可见,美国侧重于站在申请人的角度上强调必须在原申请文件中清楚描述申请日其已经拥有的发明创造,只能就其“拥有”范围内的这些发明创造寻求专利保护,不能通过修改加入不是申请人已经拥有的发明创造,而欧洲则侧重于站在社会公众的角度强调不能通过修改破坏界定申请人和第三方的权益界限,从而使申请人不当获利、损害第三方的利益。两者虽然侧重点不同,却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即申请人通过申请日提交的申请文件均表明自己完成了什么样的发明创造,就从申请日起给其什么样的权益,申请人可以且仅可以在此权益范围内进行修改。

(二)我国规定

我国专利法第33条无论如何修改,但始终强调的都是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这个范围是“内容”或“信息”的集合,因此,判断修改是否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的根本在于如何根据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或信息来确定这些内容或信息的集合是什么,即如何确定“记载的范围”。对此,审查指南给出了进一步原则性的规定,即根据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也就是说,通过判断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能够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什么是“记载的范围”。虽然审查指南将判断依据从“原申请公开的信息”改为“原申请记载的信息”,将“导出”改为“确定”曾经困扰了许多人,很多人都在想这种修改是不是表明我们的标准和尺度趋于更加严格,所以一度出现了一种没记载就超范围的判断标准,但是这种做法完全忽视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及其根本原义和精神,这是因为专利法第33条始终都是在说修改不得超出的是一个“记载的范围”,而不是记载本身。

可以看出,我国与欧洲和美国有关申请文件修改的立法本意非常相似,都是基于申请人与第三方权益界限的产生始于申请日,需要且必须通过申请日提交的申请文件表达、固定申请人在申请日完成的发明,确定权益是否可以获得以及权益的范围,一旦在申请日固定下来即权益界限划定之后就不允许随意修改内容、改变权利的界限。简而言之,就是说允许对申请文件修改,但是要有限制,这个限制就是欧洲的界定申请人和第三方的“权益界限”,美国的申请人“拥有”的范围以及中国的“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

三、研究之新的发现-美国相关规定的具体说明

在比较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目前业界对于美国有关修改超范围规定的理解存在着偏颇之处,这也是我们比较研究的一个突破性的成果,在此,将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1、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修改标准是否一致

从前述美国的历史沿革可知,在美国,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修改适用不同的法条是为了避免程序上混乱,在具体审查标准上,对权利要求书适用35 U.S.C.112(a)时的标准和对说明书适用35 U.S.C.132时的标准一样,即均是基于“原始申请应当清晰地向本领域技术人员传达出,在申请日申请人就已经拥有了其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立法本意,根据“从原始提交的申请文件中明确地、隐含地或固有地支持”的判断标准进行判断。这一点是课题组的重要研究成果,与以往界内关于两者审查标准不一致的结论截然不同,供各位同仁参考。

2、判断超范围与支持的标准是否相同

一直以来都有观点认为,美国专利法判断修改是否超范围的标准和判断能否得到说明书支持的标准是相同的,只要审查员认为修改内容能得到说明书的支持,就不会发出修改超范围的反对意见。

笔者通过大量详尽的比较研究发现,一方面,MPEP中明确规定“如果原始披露的内容没有为权利要求限定的每个特征提供支持,或者申请人描述为必要或关键的特征没有出现在权利要求中,那么新的或者修改后的权利要求必须以缺少足够的书面描述不符合35 U.S.C.112第一段为由被拒绝”,由此可以看出,MPEP是有意将“必要或关键的特征”从支持判断的方法中独立出来作为拒绝的理由。另一方面,MPEP在关于申请时“概括的权利要求”满足书面描述要求中明确规定“是否存在对于有代表性数目的特定类的描述(对各个特征类的描述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代表性数目的特定类’意思是,被充分描述的特定类是整个上位概念的代表。”,而在“增加上位概念的权利要求”中也明确了相似的规定“如果说明书中对具有代表性数目的子类(species)有足够的描述,则针对上位大类的权利要求的书面描述要求得到满足。”,也即申请时和修改后的概括均要满足说明书中对具有代表性数目的子类(species)有足够的描述,此时申请的修改和概括标准是一致的。

因为美国是用一个法条规制申请时和修改后的书面描述要求,从MPEP层面上并没有明确规定两个标准是一致的,但基于上述两个方面,至少可以明确删除申请人描述为必要或关键的特征的修改不需要以支持为标准,概括类的修改在申请修改和支持的标准是一致的。其实,虽然超范围和支持是否可以一致是我们一直想探究的,但是,我们始终不能忽略美国所遵循着“在申请日,申请人就已经拥有了现在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原则和立法本意,支持其修改的内容是明确地、隐含地或固有地公开的内容。美国的支持和修改的立法本意是一致的,而我国两者的立法本意存在区别,由此亦不能简单地认为美国的修改标准和我国的支持一致。

3、判断修改超范围时是否需要考虑现有技术

MPEP2163Ⅱ中指出了判断的主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该主体具有掌握申请提出之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常识的能力,且如果该领域相关技术常识越多,说明书需要详细描述的越少。而涉及到现有技术仅提到在基于现有技术作出驳回时,审查员应当考虑加入权利要求的主题,因为新内容的驳回可以被申请人克服。基于此,笔者认为,“被原始公开内容明确地、隐含地或固有地支持”的判断时我们需要考虑本领域的技术常识,但不能引申到申请日之时的现有技术这一层面上。同时,在Chisum on Patents(7.04部分)一书中还提及另外一个案例,巡回法院同样认为修改仅仅延伸到所公开的内容,而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述公开中认为显而易见的内容,对此笔者认为,基于“拥有”原则,判断修改是否超范围不应当包括显而易见的内容。

四、欧美相关规定之借鉴

1、立法本意的一脉相承

从前面欧美关于修改超范围判断的立法本意的介绍来看,我国有关修改超范围的规定和立法本意与欧美的立法本意都是非常相似的,都是允许申请人在申请日通过其提交的申请文件界定的一定范围内进行修改,而且这种修改不能违背申请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也不能超越其真实的意思表示,否则就会损害依赖于该申请内容的第三方的法律安全性。

我国专利法第33条规定修改超范围的判断依据一直就是“记载的范围”,从来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判断修改是否超范围的立法宗旨始终未曾改变过,其立法本意应是:依据申请人于申请日提交的申请文件在申请日确定申请人与第三方的权益界限,避免通过修改使得申请人不当获利,损害依赖于原申请的第三方的法律安全性。无论是指南中的“公开的信息”还是“记载的信息”,也无论是“导出”还是“确定”,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依据原申请文件确定其“记载的范围”。因此,对于专利法第33条的立法宗旨应当一脉相承地来理解。

2、“记载的范围”不能延伸至显而易见的内容

结合我国专利法第33条的立法本意来看,申请人只能就其作出的发明创造获得相应的权益,修改引入不是申请人在原申请文件中表明其作出的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就会导致申请人不当获利,损害第三方的法律安全性。因此,申请人应当在申请日通过在申请文件中清楚、完整地表达其作出的技术方案,使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后即可理解并再现其技术方案,这是专利法确定的公开换保护原则的基础。为此,申请人在撰写申请文件时应当直接地表达其希望被阅读者关注并接收到的技术信息,实现真实意思表示的目的,而非隐晦的表达或者拒绝表达。对于申请人在申请文件中没有做出表达,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之后花费创造性劳动联想到的技术信息,不能成为划分申请人和社会公众权利界限的基础。当然对于与发明技术贡献无关,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技术的角度上不言而喻即可明了的技术信息,即隐含公开的技术信息,则可以在申请文件中不予记载。

3、专利法第33条与专利法第26条第4款两者本质不同

首先,两者的立法本意不同,专利法第33条的立法本意是依据申请日提交的申请文件确定申请人与第三方的权益界限,在允许申请人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的同时,不能破坏第三方的法律安全性,其考虑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原申请记载的内容中能直接、毫无疑义确定的范围。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立法本意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员从说明书充分公开的内容中得到或概括得出的技术方案是否与其技术贡献相适应。

其次,两者的判断基础不同。专利法第33条的判断基础是“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仅仅利用其原本知晓的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原申请文件明确指引的现有技术,直接、毫无疑义确定原申请本应表达出的信息。而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判断基础是“说明书公开的范围”,是指本领域技术在原说明书文件明确记载的信息的基础山,考虑与之相关的现有技术,利用常规的实验或者分析方法,并进行合理预测之后所确定的内容,其明显与专利法第33条的“记载的范围”不同。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支持的范围(说明书公开的范围)和记载的范围是有重叠的部分,比如,如果墨盒案中说明书记载了足够多“存储装置”的实质区别的所有变型,那么“存储装置”的修改就没有超出原申请记载的范围,且也得到了说明书的支持。但是不能因为上述范围有重叠我们就可以将两个法条的判断标准进行混用,因为按目前我国专利法的构架很难界定清楚同时满足支持和不超出原申请记载的范围的要求的界限在哪,由此也会混淆了不同的判断思路。

五、结论与建议

进修申请篇(7)

一、域外“驳回前申辩制度”的立法例

目前,对于商标注册申请驳回程序,有的国家设置复审程序,多数国家则并未设置;无论是否设置驳回复审程序,大部分国家都建立了驳回前的意见交换制度,即驳回前申辩制度,也称“驳回申辩制”。

美国1988年《商标法》规定:审查员在对商标注册申请进行审查时,如果发现该申请人无权注册,应通知申请人并说明原因;申请人应在接到通知起的6个月期限内答复或修改其申请;审查员对修改后的申请进行重新审查后,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通知修改或驳回注册的决定;如果申请人未在接到通知后的6个月期限内答复,或提出补正或复审,则申请应被视为已放弃;当因不可避免的原因致使申请人不能在6个月内作出答复时,经商标局长的同意可以延长答复的期限。[1]英国1994年《商标法》也对“驳回申辩制”做了规定:当商标注册审查员发现一个商标注册的申请不符合注册要求时,不是直接驳回该商标注册申请,而是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可以在商标注册局规定的期限内,对其注册申请作出陈述或修改;只有当申请人未能满足注册局长的要求,或未修改申请,或未在规定期限到期前做出陈述时,注册局长才拒绝接受该申请。[2]1993年《欧共体商标条例》则要求:在商标注册申请因没有通过有关所有人资格条件或驳回的绝对理由审查时,应给予申请人撤回其申请的机会或提出意见,使申请人有机会撤回或者修改申请书或者提出意见,否则该注册申请不可以驳回。[3]日本1996年《商标法》也有类似的规定:在审查官作出应驳回的审定之前,必须向商标注册申请人发出驳回理由通知,给予商标注册申请人在指定的期间内提出意见书的机会。[4]德国1994年《德国商标和其他标志保护法》则根据商标注册申请缺陷的不同情况,规定是否给予申请人以补正的机会。加拿大《商标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标注册审查员在发现一个商标注册申请不符合该法所规定的条件(包括驳回商标注册申请的绝对理由和相对理由,以及商标注册申请的形式要件)而作出拒绝申请人商标申请时,必须先向申请人发出通知,说明其拒绝的理由并给申请人足够的时间进行答辩。[5]澳大利亚1995年《商标法》规定:当商标注册审查官认为一个商标注册申请存在驳回理由或者不符合该法的其他规定必须驳回之前,不能不给申请人以听证的机会。[6]《立陶宛商标和服务商标法》则要求:第一,国家专利局认为申请不符合该法规定的商标注册申请的形式要件时,应当向申请人或其人发出相应通知,如果申请自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未予修正,则该申请视为未提出;第二,审查官认为申请注册的商标不符合该法规定的商标注册申请的实质要件的,应驳回申请并通知申请人,申请人有权在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就审查官的驳回决定提出争辩;逾期未提出争辩的,申请将被驳回。[7]丹麦《商标法》也有驳回申辩的规定:商标注册申请不符合该法的规定,或者专利局有其他理由拒绝受理申请的,专利局应通知申请人,并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说明;期限届满后专利局应再对申请作出决定;专利局还可以根据情况要求申请人再次对其商标注册申请作出说明。[8]在上述国家与地区中,英国、德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丹麦都没有设置驳回复审;美国、日本和立陶宛则设置了复审程序。[9]

二、我国“审查意见书制度”的立法史

我国关于商标注册申请驳回程序,从82年、93年《商标法》[10]的第17条与21条,到2001年《商标法》第21条和23条第1款,内容没有变化,规定“凡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或者同他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已经注册的或者初步审定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由商标局驳回申请,不予公告。”同时,给予不服商标局驳回决定的申请人,在收到通知后的15天内向商评委申请复审的机会。所不同的是,根据82年和93年《商标法》,商评委的决定是终局的;而2001年《商标法》规定,对商评委的决定不服,还可以提起诉讼。

在实施细则的层面上,83年《细则》第9条与第18条、88年《细则》第16条与第17条,都是对《商标法》相关内容的具体落实,只是后者在申请复审应提交的材料上作了要求。具有实质性变化的是93年《细则》,该《细则》第16条第2款引入了“驳回前的审查意见制度”,即“商标局认为商标注册申请内容可以修正的,发给申请人《审查意见书》,限其在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内予以修正;未作修正、超过期限修正或者修正后仍不符合《商标法》有关规定的,驳回申请,发给申请人《驳回通知书》。”

这种“驳回前的审查意见制度”与上述域外“驳回申辩制度”性质一致,但在具体内容上并不完全相同,可以称其为“准驳回申辩制”,特点是:第一,审查意见的提出不是驳回的必经程序,如果“商标局认为商标注册申请内容不可以修正的”,则不发给《审查意见书》;第二,审查意见的提出,是给予商标不符合(不完全符合)《商标法》要求的商标注册申请人一次修改其商标的机会,而不是其陈述意见的机会;第三,对商标进行修改有时间限制,且期限较短;第四,修改机会只有一次。

2002年《细则》又放弃了这种“驳回前的审查意见制度”,代之以“直接部分驳回制度”。该《细则》第21条规定,“对不符合规定或者在部分指定商品上使用商标的注册申请不符合规定的,予以驳回或者驳回在部分指定商品上使用商标的注册申请,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这种“部分驳回”实际上就是“部分审定”,其目的在于,部分符合要求时则部分审定通过,避免因部分不符合要求而导致整个申请被驳回。

目前,我国《商标法》正面临第三次修改,2009年4月28日国家商标局提出的《商标法修改稿》,取消了对商标注册申请驳回的复审程序,但对“驳回前的审查意见制度”与“直接部分驳回制度”都没有规定。后来提出的《商标法送审稿草稿》将“驳回前的审查意见制度”与“直接部分驳回制度”兼容并收,取消了驳回复审制度:在第27条增加第2款“商标局认为商标注册申请内容可以修正的,发给《审查意见书》,限其在收到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修正。”同时,将第28条与第32条合并,修改为“申请注册的商标,凡在全部或者部分商品上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或者同他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已经注册的或者初步审定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由商标局驳回或者部分驳回申请,不予公告。商标局应当以书面或电子方式通知商标注册申请人。”

三、我国《商标法》的立法完善选择

通过考察域外商标注册申请驳回配套制度的立法经验,笔者认为,在制度选择时,应将驳回前的意见交换机制与复审程序结合考虑。目前,主要有“有申辩无复审”、“有申辩有复审”和“无申辩有复审”三种模式,对这三种模式的采用以第一种居多,后两种较少。这是因为第一种模式提高了确权效率,通过设置驳回申辩机制为审查者与申请者之间进行意见交流设立了渠道,从而尽可能避免驳回决定的失误,同时使程序不再向司法审查延伸。同时,注册申请人也享有修改其商标注册申请而通过审查的机会。

我国在93年《细则》颁布之前,采用的是与意大利等国类似的“无申辩有复审”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上是行政两审制。在没有设置司法审查时,这种行政两审制在保证行政决定正确方面,是有其必要性的。93年《细则》采用了类似日本等国的“有申辩有复审”模式。从本质上说,申辩制度也具有确保行政决定正确的作用,因此没有必要既设置申辩程序又设置复审程序,否则就会产生程序重复设置的问题。同时,由于驳回前的申辩程序还为注册申请人提供修改其商标注册申请而通过审查的机会,所以一般的解决方案是“取申辩而舍复审”,即“有申辩无复审”。2002年《细则》以“直接部分驳回”代“驳回前申辩”,同时保留驳回复审程序,在解决程序重复设置问题的同时,舍弃了驳回前申辩”所具有的“为注册申请人提供,修改其商标注册申请而通过审查的机会”的功能。另外,由于“部分驳回”本质上就是“部分审查通过”,而这种没有意见交流的“部分审查通过”并非一定符合商标注册申请人的意愿,所以还必须再增加一个“放弃部分指定申请”程序,即2002年《细则》第21条第2款规定的“商标局对在部分指定商品上使用商标的注册申请予以初步审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异议期满之日前,申请放弃在部分指定商品上使用商标的注册申请;申请人放弃在部分指定商品上使用商标的注册申请的,商标局应当撤回原初步审定,终止审查程序,并重新公告。”应该说,这种制度安排收效不大,还使程序变得过分复杂,实非明智选择。《商标法送审稿草稿》取消了对驳回的复审程序,在2001年《商标法》已经设置司法审查制度的情况下,这一举措无疑是合理的。但是,将93年《细则》的“驳回前的审查意见制度”与2002年《细则》的“直接部分驳回制度”兼收并蓄则实无必要,因为“直接部分驳回制度”中的“直接”由于“驳回前审查意见制度”的存在已经变成“间接”,而“部分驳回”蕴含的“部分审查通过”之取舍也可以通过“驳回前审查意见制度”所建立的“审查者与申请者的意见交流机制”来解决。

综观域外立法经验和我国现实,笔者认为:第一,在已经设置司法审查程序的情况下,无须再对驳回决定设置行政复审;第二,在不设驳回复审程序的前提下,建立驳回前的意见交换机制是必要的,这样既避免行政机构重复审理的消耗,又使问题得到最终解决,从而减少了程序继续向司法审查延续的可能;第三,在设置驳回前意见交换机制的前提下,没有必要再采用“直接部分驳回”的做法,因为直接部分驳回制度所具有的“部分审查通过”功能,并不包含申请者的意愿,因此还须另设“放弃部分指定申请”程序相配套,而这些都可以在审查者与申请者的意见交换中得到解决;第四,在保持短申辩期的前提下,应将驳回前的意见交换作为驳回的必经程序,而非可选程序,以确保对所有注册申请的驳回都经过意见交换,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程序继续向司法审查延续。

此外,从长远看,为了体现商标的私权性质,尊重在先权利人自我决定的权利,“驳回前的意见申辩”制度还可以与“驳回注册相对理由”通知制度联系起来,以取代目前对“驳回注册相对理由”进行主动审查与驳回的制度。

“驳回注册的相对理由”通知制度以英国为典型,是指商标注册审查机关不再因“驳回注册的相对理由”主动驳回商标注册申请的同时,仍然对“驳回注册的相对理由”进行检索,并将检索的结果通知申请人与在先权利人的一项制度。2006年2月,英国专利商标局提出了从2007年10月开始英国商标主管机关对1994年《商标法案》规定的驳回注册的相对理由将不再进行审查的改革方案。2007年10月1日,该指令正式实施。根据该指令和据其修订的商标规则的规定:[11]第一,审查官将不会依据1994年《商标法案》第5条(拒绝注册的相对理由)拒绝对商标的注册,除非在先商标所有人或其他在先权利人基于上述相对理由提出异议;第二,商标审查官将仍然对在先商标进行检索;第三,如果在检索中发现申请注册的商标与在先注册的商标有潜在冲突,审查官会将检索结果通知申请人;第四,如果商标注册申请人继续申请注册程序,将对该申请进行公告,同时通知所有在先商标所有人以及在先的英国商标的所有人以及那些选择要求寄送查询报告的在先欧共体商标所有人;第五,在商标注册申请被公告期内,任何在先商标或其他在先权利的所有人,都可以就该商标的注册提出异议。如果异议成立,则商标申请人将负担有关异议费用,而且其商标申请将不能获得注册。上述第二、第三项即为商标审查中,对商标注册申请人与在先的商标所有人进行“双向通知”的制度。

综上所述,基于商标私权自治的原则,审查员不再因“驳回注册的相对理由”驳回商标注册的申请;但是,为了节省注册申请人与相关权利人的检索成本,审查员仍然要对“驳回注册的相对理由”进行检索,并将检索的结果通知商标注册申请人与相关权利人。这样,“驳回注册的相对理由通知”制度与“驳回注册的绝对理由申辩”制度结合,将使整个商标注册申请驳回的配套制度得到全面优化。

注释:

[1]参见美国1988年《商标法》第12条“公告;驳回注册的程序;依先前法案注册的商标的重新公告”的(b)款。

[2]参见英国1994年《商标法》第37条第3款和第4款。

[3]参见1993年《欧共体商标条例》“有关所有人资格条件的审查”、第38条“对驳回的绝对理由的审查”。

[4]参见日本1996年《商标法》第15条之二“驳回理由的通知”。

[5]参见《加拿大商标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7条。

[6]参见澳大利亚1995年《商标法》第33条。

[7]参见《立陶宛商标和服务商标法》第8条和第9条。

[8]参见《丹麦商标法》第20条。

进修申请篇(8)

第三条海关接受进出口货物申报后,电子数据和纸质的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不得修改或者撤销;确有正当理由的,经海关审核批准,可以修改或者撤销。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修改或者撤销后,纸质报关单和电子数据报关单应当一致。

第四条直属海关负责本关区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修改和撤销的管理工作。经授权的隶属海关和办事处可以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的修改和撤销。

第五条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人确有如下正当理由的,可以向原接受申报的海关申请修改或者撤销进出口货物报关单:

(一)由于报关人员操作或者书写失误造成所申报的报关单内容有误,并且未发现有走私违规或者其他违法嫌疑的;

(二)出口货物放行后,由于装运、配载等原因造成原申报货物部分或者全部退关、变更运输工具的;

(三)进出口货物在装载、运输、存储过程中因溢短装、不可抗力的灭失、短损等原因造成原申报数据与实际货物不符的;

(四)根据贸易惯例先行采用暂时价格成交、实际结算时按商检品质认定或者国际市场实际价格付款方式需要修改申报内容的;

(五)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电子数据申报错误的;

(六)其他特殊情况经海关核准同意的。

第六条海关已经决定布控、查验的以及涉案的进出口货物的报关单在办结前不得修改或者撤销。

第七条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人申请修改或者撤销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应当提交《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修改/撤销申请表》(见附件1),并相应提交下列有关单证:

(一)可以证明进出口实际情况的合同、发票、装箱单等相关单证;

(二)外汇管理、国税、检验检疫、银行等有关部门出具的单证;

(三)应税货物的海关专用缴款书、用于办理收付汇和出口退税的进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联等海关出具的相关单证。

第八条申请修改或者撤销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并且同时具有下列情形的,海关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至第十一条规定的审查程序办理:

(一)进口货物放行后或者出口货物办结海关手续后提出申请的;

(二)申请修改或者撤销的内容涉及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商品编号、商品名称及规格型号、币制、单价、总价、原产国(地区)、最终目的国(地区)、贸易方式(监管方式)、成交方式之一的。

第九条海关对于需经审查的修改或者撤销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申请,应当根据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齐全的,由海关向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人制发《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修改/撤销申请受理决定书》(见附件2)。能够当场作出审查决定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相应制发准予或者不予修改、撤销的决定书,不再制发《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修改/撤销申请受理决定书》;

(二)申请材料存在错误可以当场更正的,应当允许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人当场更正;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告知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向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人制发《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修改/撤销申请告知书》(见附件3);

(四)申请人不属于有关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者其人的,由海关向申请人制发《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修改/撤销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见附件4)。

第十条海关决定受理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的修改或者撤销申请的,应当及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除可以当场决定的外,海关应当自受理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修改或者撤销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并完成相关操作,特殊情况下,海关审查时限可以延长10日。

第十一条经审查决定予以修改或者撤销的,应当向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人制发《准予修改/撤销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决定书》(见附件5),并完成相关操作;经审查决定不予修改或者撤销的,应当向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人制发《不予修改/撤销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决定书》(见附件6)。

第十二条申请修改或者撤销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并且不属于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情形的,由海关直接决定是否予以修改或者撤销,并且在《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修改/撤销申请表》上予以批注。

予以修改或者撤销的,海关应当及时完成相关操作;不予修改或者撤销的,应当及时通知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人,并且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海关发现进出口货物报关单需要进行修改或者撤销,但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人未提出申请的,海关应当通知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者其人。

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人应当填写《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修改/撤销确认书》(见附件7),对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修改或者撤销的内容进行确认,确认后海关完成对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的修改或者撤销。

第十四条因修改或者撤销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导致需要变更、补办进出口许可证件的,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其人应当向海关提交相应的进出口许可证件。

第十五条进出境备案清单的修改、撤销,比照本办法执行。

进修申请篇(9)

    一、从新旧法条对比看修订内容

    1、新民诉法修正案第二十八条,将第一百一十一条改为第一百二十四条。修正案第二十八条,将第一百一十一条改为第一百二十四条,特别是第五项的修改:“(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此条修订,首先是将“按照申诉处理”改为“申请再审”,这就彻底将“申诉”与“申请再审”给区分开了,将“申请再审程序”从杂乱无章的“申诉”中独立出来,确立“申请再审制度”。 其次,对于“生效的调解书”,当事人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申请再审。其中的“人民法院对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起诉,必须受理;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修改为:“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第二项修改为:“(二)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第五项修改为:“(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2、新民诉法修正案四十三条,将第一百七十八条改为第一百九十九条。修改内容为:“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在修正案第四十三条中,增加“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特定案件的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当事人或者双方为公民的当事人)根据自己需要,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或者原审法院申请再审,将自主选择的权利交给了特定的当事人。这样的修订,有其一定的意义,方便了当事人申请再审,体现司法便民原则,在措辞表述的理解上是给了当事人更多的选择权。

    3、新民诉法修正案第四十四条,将第一百七十九条改为第二百条。修正案第四十四条,对申请再审事由的作出重大修改,对部分再审事由作出了相应的限制和删除。第一款第五项修改为:“(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删去第一款第七项。 将第二款作为第十三项,修改为:“(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1)将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五)修改为“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对“当事人向法院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而法院未调查收集”的理由中之“证据范围”限定在“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将当事人申请的事由缩小了。

    (2)删去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七项“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

    (3)将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二款作为第十三项,并修改为“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删除了“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之申请再审事由。

    4、新民诉法修正案第四十五条,将第一百八十一条改为第二百零四条。修改内容为:“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因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审理,但当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选择向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再审的案件,由本院再审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修正案第四十五条第二款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裁定再审的”原则上由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若出现民诉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的情形时,也存在基层法院审理再审案件的情形,因此,该修正案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5、新民诉法修正案第四十六条,将第一百八十二条改为第二百零一条;将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百八十三条、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百八十九条改为第一百九十八条、第二百零二条、第二百零六条、第二百一十二条。修改内容为:“第一百九十八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第二百零二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书,不得申请再审。第二百零六条,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第二百一十二条,人民检察院决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提出抗诉的,应当制作抗诉书”。

    第四十六条修正案,首先明确“生效调解书”可以申请再审的法律地位; 其次,对于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这些案件通常被称为“五费一金”案件,往往涉及当事人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这种情况下,不中止执行,有利于胜诉一方当事人的权利保障。如果将来法院改判,还可以通过执行回转程序,恢复当初的权利状态,对最终再审中胜诉的当事人进行权利救济。

    6、新民诉法修正案第四十七条,将第一百八十四条改为第二百零五条。修改内容为:“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新民诉法修正案第四十七条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作出了调整,由原来的两年变成了六个月。修订前的老法对期限的规定存在弊端,一般事由二年的申请再审期限过长,不利于法律关系的稳定;特殊事由三个月内提出再审的期限过短。

    7、新民诉法修正案第四十八条,将第一百八十七条改为第二百零八条。从新民诉法修正案第四十八条的修改内容可以看出,民事诉讼法修改对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在监督的范围、监督的方式以及监督的手段上,都大大地往前迈了一步。加强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扩大了检察机关的监督范围。其具体内容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8、新民诉法修正案第四十九条,增加二条,作为第二百零九条、第二百一十条。这两条主要是明确当事人向检察院申请抗诉或申请检察建议的法律地位。

    “第二百零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第二百一十条,人民检察院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

    实践中不少当事人既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又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为更好地配置司法资源,增强法律监督实效,有必要明确当事人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条件。修正案增加规定,在三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同时,针对各方面反映的一些当事人反复缠诉、终审不终的问题,修正案明确规定:经人民检察院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9、新民诉法修正案第五十条,将第一百八十八条改为第二百一十一条。对于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法院裁定再审的案件,《民诉法》规定了五种可以交由下级法院审理的情形,这次修正案明确将“已经由该下级法院再审”排除在交“由下级法院再审”之外,避免原审法院重复再审案件。这条修正案明确了检察院抗诉后裁定再审的审理法院。修改内容为:“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抗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再审的裁定;有本法第二百条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交下一级人民法院再审,但经该下一级人民法院再审的除外”。

    二、对审判监督程序修订内容的解读

进修申请篇(10)

1.1 总体申请流程

该系统把申请奖助学金分为了学生选择奖助学金项目进行申请,由导员进行审核,系书记进行审批,由学院进行审核通过。如果申请通过学生导出申请表格,如图1所示。

1.2 总体设计流程结构

该系统一共分为四大模块,分别为学生模块、导员模块、系书记模块和学校模块,没一个模块的功能各不一样,以学生的身份登录可以进行申请奖助学金、进行查看申请进度、修改自己的信息,导员登录可以查看自己学生的成绩、违纪情况以及对奖助学金进行审批、对导员自己的基本信息进行修改,以系书记的身份登录可以进行查看本系学生的成绩以及违纪情况,对奖助学金进行审批,以学院的身份登录可以进行查看全校学生的成绩,导入成绩,导入受处分的情况,以及班级的添加,奖助学金的审核、批复。如图2所示。

2 登录模块流程

2.1 注册

注册时分为学生注册和导员注册,学生注册以学号进行注册,没有学号的学生不能进行注册,导员以工号进行注册,注册完成以后,系书记不需要自己注册账号,系书记的账号由管理员统一分配。进行登录,登录以后系统进行判别身份,学生登录只能行使学生的权利,导员登录只能行使导员的权利,系书记登录只能行使系书记的权利,学院登录只能行使学院的权利。学生注册时候需要填写①姓名;②性别;③学号;④身份证号(输入中不允许出现空格);⑤所在系;⑥入学年份;⑦专业;⑧卡号(输入中不能出现空格,卡只能为建行的卡号);⑨联系方式(手机号、QQ号);⑩导员信息,导员进行完善信息的时候要填写①姓名;②性别;③工号;④所在系;⑤所管理的专业。

2.2 学生登录模块

进入登录界面,正确输入账号和密码,系统进行对用户的身份进行判别,如果判断为学生用户,则进入学生模块,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基本信息,并且更具要求计划申请奖助学金的类型,然后录入申请信息,提交申请之后可查看申请进度,之后退出系统。

2.3 修改密码

学生修改密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学生知道密码,那么学生只需要输入原始密码,在输入新的密码就可以修改密码了,第二种是学生忘了自己的密码,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管理员对学生的密码进行重置,重置完成以后学生在对自己的密码进行修改。

2.4 个人信息的修改

学生可以对个人信息进行简单的修改,可以修改自己的联系方式和银行卡号,如果学生需要修改学号,班级,系别,就需要学生到导员那里进行申请,由导员上报到管理员进行信息重置。重置完成以后学生再进行重新填写个人信息。

3 导员登录模块流程

3.1 导员登录模块

进入登录界面,正确输入账号和密码,系统进行对用户的身份进行判别,如果判断为导员用户,则进入导员模块,导员可以进行查看所带学生的成绩,违纪情况,对申请奖助学金的同学进行审核,对申请助学金的同学进行分档处理。

3.2 导员审核

导员的对申请学生进行初步审核,审核的标准以学生手册上的条例为标准,对申请的学生填写的信息和系统所展示的信息,进行对比审核,如果符合申请标准审核通过就上报系里,如果未通过就退回到学生系统。

3.3 导员修改个人信息

导员完善完自己的信息就不可进行修改了,只能通过管理员进行重置。管理员重置完成以后导员再进行修改个人信息。

3.4 修改密码

导员修改密码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知道密码,直接填写密码,然后填写新密码就可以进行修改,第二种是导员忘记自己的密码,这时候需要和管理员进行申请,由管理员对导员的密码进行重置,重置完成以后导员再进行密码的修改。

4 系书记登录模块流程

4.1 系书记模块

进入登录界面,正确输入账号和密码,系统进行对用户的身份进行判别,如果判断为系书记用户,则进入系书记模块,系书记可以进行查看本系所有学生的成绩,以及违纪情况,还可以查看是那个导员的学生,对申请奖助学金的同学进行审核,导出汇总表格以及申请表格,查看申请进度。

4.2 系书记进行审批

系书记根据导员提交的申请名单进行审批,根据学生手册的相关要求对学生所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批,如果审批通过就上交学院审核,然后导出汇总表格,如果没有通过,就返还学生信息。

5 学院登录模块流程

5.1 学院模块

上一篇: 实践工作总结 下一篇: 个人审计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