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体育工作要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4:33

群众体育工作要点

群众体育工作要点篇(1)

关键词:群众体育 政策 内容 特点

群众体育政策以社会群众体育生活中的政策领域,即现实的群众体育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目标是端正群众体育发展方向,改善群众体育决策系统,提高群众体育政策制定质量,从而实现群众体育的政策目标,故其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双重性、实践性、多样性等特点。 

1 群众体育政策的内涵 

群众体育政策作为体育政策的一部分,可以作如下定义:群众体育政策是政府为处理社会群众体育事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其本质体现了政府对全社会群众体育利益所作的权威性分配。群众体育政策是国家政权机构及政府体育部门,为了解决和处理社会群众体育问题,维护社会群众体育利益,实现社会群众体育目标,所制定的关于群众体育活动的一系列的原则、方法、策略、措施和办法的总称。群众体育政策以社会群众体育生活中的政策领域,即现实的群众体育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目标是端正群众体育发展方向,改善群众体育决策系统,提高群众体育政策制定质量,从而实现群众体育的政策目标。 

2 群众体育政策的基本内容 

2.1职工体育政策 

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强职工体育工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 

50年来,全国职工体育由各级企业体协形成的一套管理模式,成为贯彻落实《体育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进职工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办法,是我国职工体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工作方法的延伸及补充。 

2.2城市社区体育政策 

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 

社区是城镇居民的主要聚居地,是他们进行文化、娱乐、体育等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体育要依托社区,积极建设和开辟更多面向广大群众、便于居民参与的公益性体育场所,充分利用社区各类体育活动中心、健身站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2.3农村体育政策 

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和各级农民体育协会的作用,并与文化站协同配合,做好农村体育工作。继续开展评选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群众体育的工作难点在农村,如何实现农村体育的发展需要政府做出超前意识的正确决策。领导体育意识的增强和普遍重视体育工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体育健身意识的增强,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健全的组织网络建设是开展农村体育发展的保证。体育经费的投入,是体育工作活动得到落实的保障。目前,农村体育的体育骨干主要是来自镇文化站、镇体育干部、乡镇企业的领导、职工、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各级体育部门培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但今后还应该继续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 

2.4少数民族体育政策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健全各级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 

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群众体育提供了极具特色的发展条件。少数民族的体育要体现全民健身的创新、特色和多元化,增强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特点和区位优势。 

2.5残疾人体育政策 

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丰富残疾人体育健身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 

群众体育工作要点篇(2)

一、群众路线教育的内涵

群众路线产生的历史背景:1929年9月,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的含义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根基在群众、血脉在群众、力量在群众。

二、群众路线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群众路线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分为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第一,思想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就是“一切为了群众”。

要切实践行我党的根本宗旨,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并坚定不移的执行。要坚守群众立场,坚持执政为民,永远从群众的立场出发,尊重群众,真正的重视群众,贴近群众,真正的了解体会群众的疾苦,从行动上融入群众,满足群众的意愿。除此之外,党员干部还要真正的做到关心群众的利益,把群众的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代表,从建党之日起就是本着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的思想出发的。新中国建立之初,发展到现在政治经济水平翻倍增长,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讲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要将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将实际和思想结合起来。

第二,思想教育工作的力量是“一切依靠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我国取得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成就的推动者,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新中国的胜利,也没有我国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是我国社会建设的主体,是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就是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在思想教育中也要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培养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建立两个正确的思想教育理念,首先是把人民群众当做真正的英雄,其次,建立人民群众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观念,授人以渔,达到以教到不教的进步,培养人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行为,自主寻求思想进步。人民群众拥有莫大的力量和智慧,人民群众具有很强的觉悟,具有很高的创造创新能力。新中国建立之前的战争年代,人民群众就在革命战斗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依靠群众,问政于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及智慧,不断进行符合民计民生的改革,而改革的成功经验都来自人民群众的积累和创造。

第三,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同志曾说,在中国共产党的实际工作里,正确的领导干部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的意见比较多,观点比较分散,没有系统性,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将群众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来,然后再到群众中去,将系统性的意见集中起来,进行宣传解释。让群众坚持行动,在实际中检验意见是不是正确的,不断的验证,经过众多群众的反复验证,就可以保留下真理,去掉糟粕,以后再将经过检验的真理运用到指导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论的时候,要做到两点,首先,要深入人民群众,作风务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可以从一个角度理解为从实践来,到实践去。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努力把握事情发展的规律,用实际行动来提高工作的效率效果。其次,要给人民群众传输科学的理论,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如何进行群众路线教育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群众路线教育,首先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这也是党和国家的宗旨。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面临众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产生了很多新的思想和理念,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思想政治建设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我们要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进度,把从让人们当家作主的思想转变为,要做让人民高兴、赞成的事情,只要是人民不拥护、不答应的事情都不要做,把人民的思想和利益作为检验思想政治工作做的是否好的标尺。

第二,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面贯彻群众路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矛盾,我们要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在复杂的新环境下,要不断完善群众路线的根本原则和方法,对各种国内外带来的困惑和思想,要及时帮之解决,指明方向、端正思想态度,号召广大群众坚持党的路线和方针,分清正义和邪恶,明辨是非。

第三,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走群众路线,必须要在实践过程中始终做到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了群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即使再出色、再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四,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走群众路线,必须要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服务意识。在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走群众路线要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按照群众观点去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这就需要明确“公仆”与“主人翁”之间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智慧,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群众的“贴心人”。

第五,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走群众路线,必须要将着力点和重点放在基层。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和不均衡性,特别表现在诸多薄弱环节依然多数发生于基层,这是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予以重视的着眼点。

结语

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对群众路线的概念进行了解析。然后对群众路线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具体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就是“一切为了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的力量是“一切依靠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然后本文对开展群众路线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面贯彻群众路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必须要在实践过程中始终做到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必须要将着力点和重点放在基层;必须要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杨业华,关敏泓.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论群众工作经验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1(08).

群众体育工作要点篇(3)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有效方式,既以群众为工作对象,又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同时还要从群众的创新精神中汲取灵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的,必然要求以人生存和发展得更好为出发点,必须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通俗易懂的阐释,有利于人民群众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它可以作为一种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较为通俗的表述来使用。这一概括不仅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即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实施意识形态控制力的重要手段,而且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即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识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朝着社会及人类健康发展的方向前进。这一论断实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识上的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拓展了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识的视野。这一界定也是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总结与概括。“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提高群众的觉悟,激励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二、把以人为本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对群众作用和地位的肯定,也是思考和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一) 发挥人民群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人民群众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进行教育工作的主体,从群众的实际情况和内在需要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更是各项工作的主体。

(二)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生活服务的,贴近生活,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入到建设现代化的现实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更好地反映社会本质。贴近群众,就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思想政治工作深深地扎根于群众之中,坚持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使思想政治工作可亲可信、深入民心。

(三) 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用思想掌控群众,把思想观念体系中内涵的美好憧憬变成现实,也就是曾说的“精神变物质”。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把道理给群众说清楚、讲明白,群众才能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真实、亲切,才能逐步认识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并自觉地接受教育,自觉地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

三、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坚持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根基在群众、血脉在群众、力量在群众。群众路线不仅是我们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样也是今天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第一,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必须要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中,要自觉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想事情、做工作的一个根本尺度。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维护群众利益,将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到维护群众利益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各个领域,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维护群众利益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必须要全面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把群众路线的科学方法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走群众路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去指导实践,面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靠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力量去解决。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要坚持思想引导与教育指导相结合,不管形势有多严峻问题有多复杂,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还要始终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

第三,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走群众路线,必须要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服务意识。需要明确“公仆”与“主人翁”之间的角色定位,要把人民群众真正放到应有的“主人翁”角色上,对于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一定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智慧,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群众的贴心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服务意识,还必须要做好对群众权力的尊重和理解,与群众关系密切相关的平等权参与权选举权以及监督权等要做到尊重,确保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能够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参考文献:

群众体育工作要点篇(4)

1、四群教育工作学习不够。往往因为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而影响了学习,使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在学习过程中,走形式过程多,没有深入细致地学习,在查找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等方面存在有差距,使教育工作与群众工作结合得不够紧密。

2、四群教育工作宣传不够。对四群教育工作宣传仅仅停留在会议、文件宣传上,宣传形式单一,造成部分人员对四群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信息报送不足,影响四群教育工作的对外宣传。

3、四群教育工作投入不够。当前我单位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加上挂钩扶贫点面大,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到相应挂钩单位开展工作,并且扶贫资金分散,无法有效利用,达到扶贫效果。

4、三个深入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落实不够。由于我单位抽派的工作人员多,本单位的各项工作也要兼顾,造成对群众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掌握不全面,分析不深入,党群干群关系不够密切。

二、整改措施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切实解决好学风和工作作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问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1、坚持落实好学习制度,做到时间有保证、工作有安排。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对四群教育活动进行回头看,改进学风,要求把学习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起来,同增强党性、转变作风结合起来,同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坚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把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2、加强四群教育学习,提高对四群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认真学习《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和《云南省四群教育学习读本》,认真学X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报告,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个专题培训等。提高班子成员及干部职工对四群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

(二)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教育,切实解决好群众观念不够强的问题。教育,切实解决好群众观念不够强的问题。

1、要在全体职工中进行经常性的理想信念、宗旨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并结合四对照四检查进行,搞好民主评议班子成员。努力构建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利益,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群众体育工作要点篇(5)

发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党和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贯方针。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自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以后,我国高校群众体育进入了一个全体参与、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学校群众体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种大趋势的作用下,高校体育,其价值将获得高度的评价,因为它最临近社会,它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过程中将起到为全民健身培养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重要作用;又更因为它最直接、最系统地关系到“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从体育文化的角度影响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影响着现代化人才素质的构成,影响着全民健身战略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全民小康和部分地区的现代化已成为本世纪乃至跨世纪的战略任务。显然,小康水平不仅表现为经济收入,更重要是看社会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促进国民体质的提高、改善人民生活方式已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内容。这一方面给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群众体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高等学府也不例外,因此如何改变长期以来高校群众体育传统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适应新的形势和广大师生对群众体育工作的要求,已成为摆在高校体育工作者面前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当然需要我们高校体育工作者做长期而又艰苦的努力,但在现阶段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关键的问题是要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开创高校群众体育的新局面。

1、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决定了高校群众体育工作要适应这种变化而转变观念。

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国家宏观领导,社会多方支持,全民共同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跨世纪的体育发展战略规划,是在总结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在深化体育改革的实践中提出来的一项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大举措。在高校深入广泛地宣传和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高校群众体育的中心工作。群众体育向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体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广大师生的体质和健康服务,已成为新时期高校群众体育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使我们传统的群众体育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群众体育工作面临着面更广、量更大、要求更高的新情况。而我国各高校的体育教师又没有明显增加,经费仅有适度增长,如果还按过去传统的工作方法来搞群众体育工作,显然难以适应群众体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因此,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是新形式下搞好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2、转变观念,加大高校群众体育工作改革力度

2.1要改变高校群众体育长期由体育职能部门大包大揽、具体操办的倾向,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各部门的积极性,使我们的工作由办群众体育为主向管群众体育为主的方面转变。

长期以来,高校的群众体育工作一直由体育教师大包大揽。大到宏观的规划、计划的制订,小到具体比赛和活动的组织乃至裁判工作,都是由体育教师具体操作。在特定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依靠学校的体育拨款,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从而产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严重制约了高校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面对新时期面广、量大、要求高的高校群众体育工作,这种工作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群众体育工作的要求,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转变。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高校群众体育工作如果不主动地适应由办群众体育为主向管群众体育为主转变,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如校工会、学生会、校团委、各院、系、所、处、有关社团、协会、俱乐部等组织的积极性,高校群众体育工作就不可能卓有成效,体育教师就不能从繁忙的赛事中摆脱出来,充分发挥其领导、监督、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能。

2.2要改变“工作靠学校,用钱靠拨款”的传统观念,努力向培养体育消费和师生自我健身小额投资的方向转变。

制约学校群众体育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经费,长期以来,高校群众体育工作严重地存在着“工作靠学校,用钱靠拨款”的现象,体育还没有真正实现社会化的目标。面对面广、量大、要求高的师生健身活动,仅仅依靠学校的投入显然不能适应其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群众体育工作要积极引导师生体育消费,引导师生为自身的健康小额投资,也就是花钱买健康。这是一个及其重要的观念转变。我们还应面向社会,培养和开拓体育市场,多形式、多渠道地筹措群众体育经费,如向企业或公司拿些赞助,开展一些以赞助单位命名的杯赛或大奖赛努力形成活动依托社会,健身依靠个人,建设依靠国家的新局面。

3、勇于创新,开创高校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

勇于创新是新时期高校群众体育工作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新时期的高校群众体育工作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就必须要积极探索。敢闻敢冒。如果我们仍旧沿着工作的惯性,用老办法,老路为解决新问题,就难以走出新路,干出事业。因此,勇于创新是推动高校群众体育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笔者认为当前高校群众体育工作的创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探索新体制和新机制

建立和完善一套与新时期高校群众体育工作相适应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是搞好群众体育,特别是由办群众体育向管群众体育转变的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在建立与完善体制机制上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笔者认为,这个新的体制和机制应该包括:一是部门负责体制,建立哪个部门群众体育工作由那个部门分管的行政管理体制;二是群众体育骨干培训体制,在师生中选拨培养一批群众体育骨干,增强其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群众体育经费筹措体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四是层次管理机制,建立层层负责的管理模式和层层评估的检查机制;五是高校群体与竞技体育衔接体制,进一步现顷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关系,增强群众体育工作培养人才的意识,为竞技体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开发和推广全民健身新项目

举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灵魂。当前我们全民健身工作中严重存在着单纯用竞技体育项目代替群众体育项目的倾向,当然,全民健身、群众体育中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与竞技体育有关的运动项目,但更重要、更经常开展的应该是那些群众更喜闻乐见的,突出健身实效,简便易行、生动活泼的健身项目,开创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就要更广泛研究和开发健身项目,使高校群众体育工作逐步走向多样化、系列化、科学化。健身在于运动,项目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才能达到增强人民体质的根本目的;在此基础上各高校还可根据本校的特点,开展一些有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今年我校的群体方针是:重在参与、形成规模、突出特点、保持传统。

3.3积累新经验

用经验来推动工作是很重要的工作方法,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在实施这项工程中,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在不断研究,积极探索新的路子和方法,积累了许多新经验。在尊重、保持和发展自己个性特色的前提下,应不断开辟多种形式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贡献的新路。使各学校从中吸取优点和精华,许多先进的群体思想、内容、方法、形式、手段都是从这里获取或加工而成的,这些有益的经验是我们做好工作、指导工作的宝贵财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新时期高校群众体育工作之中,积累新的经验是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目前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和系统工程,在这项伟大事业中,高校群众体育工作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因此,只有转变观念,勇于创新才能使我们不断适应新时期高校群众体育工作的发展和广大师生日益增强的健身要求,切实做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工作,为体育工作造福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群众体育工作要点篇(6)

群众体育政策以社会群众体育生活中的政策领域,即现实的群众体育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目标是端正群众体育发展方向,改善群众体育决策系统,提高群众体育政策制定质量,从而实现群众体育的政策目标,故其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双重性、实践性、多样性等特点。

1 群众体育政策的内涵

群众体育政策作为体育政策的一部分,可以作如下定义:群众体育政策是政府为处理社会群众体育事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其本质体现了政府对全社会群众体育利益所作的权威性分配。群众体育政策是国家政权机构及政府体育部门,为了解决和处理社会群众体育问题,维护社会群众体育利益,实现社会群众体育目标,所制定的关于群众体育活动的一系列的原则、方法、策略、措施和办法的总称。群众体育政策以社会群众体育生活中的政策领域,即现实的群众体育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目标是端正群众体育发展方向,改善群众体育决策系统,提高群众体育政策制定质量,从而实现群众体育的政策目标。

2 群众体育政策的基本内容

2.1职工体育政策

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强职工体育工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

50年来,全国职工体育由各级企业体协形成的一套管理模式,成为贯彻落实《体育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进职工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办法,是我国职工体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工作方法的延伸及补充。

2.2城市社区体育政策

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

社区是城镇居民的主要聚居地,是他们进行文化、娱乐、体育等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体育要依托社区,积极建设和开辟更多面向广大群众、便于居民参与的公益性体育场所,充分利用社区各类体育活动中心、健身站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2.3农村体育政策

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和各级农民体育协会的作用,并与文化站协同配合,做好农村体育工作。继续开展评选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群众体育的工作难点在农村,如何实现农村体育的发展需要政府做出超前意识的正确决策。领导体育意识的增强和普遍重视体育工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体育健身意识的增强,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健全的组织网络建设是开展农村体育发展的保证。体育经费的投入,是体育工作活动得到落实的保障。目前,农村体育的体育骨干主要是来自镇文化站、镇体育干部、乡镇企业的领导、职工、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各级体育部门培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但今后还应该继续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

2.4少数民族体育政策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健全各级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

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群众体育提供了极具特色的发展条件。少数民族的体育要体现全民健身的创新、特色和多元化,增强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特点和区位优势。

2.5残疾人体育政策

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丰富残疾人体育健身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保障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规定如下:国家和社会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努力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举办特殊艺术演出和特殊体育运动会,参加重大国际性比赛和交流。

2.6妇女和老年体育政策

重视妇女和老年人的体质与健康问题,积极支持他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加强对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重视关心老年体育工作。

妇女是社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的作用正日益加强。因此,增强广大妇女体质,积极动员广大妇女参与健身体育话动,不仅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2.7军队体育政策

实施《军人体育锻炼标准》,进一步发展部队体育,增强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培养部队体育骨干。军队体育以连队为重点。国家体育总局将继续使用体育公益金支持部队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2002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2002年12月,四总部制定下发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军队体育工作的意见》([2002]政联字第6号文件),明确了新时期军队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奋斗目标。2004年,总参谋部颁发试行新的《军人体能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军队体能训练内容、方法和标准。

2.8知识分子体育政策

积极为知识分子创造体育健身条件,倡导和推广适合其工作特点的体育健身方法,重视对中高级知识分子进行健康检查和体质测定工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世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民族素质。而知识分子的素质无疑在整个国民素质中是最重要的。但在现代社会,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工作生活压力大。这样就对知识分子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的完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体育不但能够实现人类的自我超越,还能够提高人类的心理健康水平,经常参与体育运动,能够减轻心理挫折,调整不良情绪,提高人们的体力、体能、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3 群众体育政策的特点

3.1群众体育政策的社会性(公众性)

在我国,制定群众体育政策的国家政权机关代表了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它所制定和实施的群众体育政策,必然要为满足大多数人民体育健身和体育生活的需求服务。因此,群众体育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必须反映和关注社会公众的体育利益。

我国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要以社会化为突破口,实现行政型向社会型、福利型向消费型、场馆事业型向经营型、政府办向社会办的转变,逐步使群体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建立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积极依靠社会力量支持全民健身活动,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和兴办经营性体育场所。

3.2群众体育政策的双重性

长期以来,群众体育在我国一直被视为纯粹的社会公益事业。学术界对群众体育解读的理论视角主要是生理学和社会学,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经济体制的转轨,群众体育的生存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的研究视角。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的鲍明晓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群众体育是公益还是私益的问题。

公共部门经济学认为,一项活动属于公益还是私益关键看其产出的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如果产出的是公共产品就是公益活动,相应地提供这类产品的部门就应该是政府;如果产出的是私人产品就是私益活动,相应地提供这类产品的部门就应该是企业。从实践看,当下我国群众体育主体上是私益性活动而不是公益性活动。如果说群众体育是公益性活动那也是特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那一小部分。

长期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沿袭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坚持认为群众体育是单纯的公益事业,但当今的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和实力定位决定了这一时期的群众体育在现实性上只能是以个人自主消费为主体的私益性活动。

3.3群众体育政策的实践性

群众体育政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实践,我国群众体育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而且富有中国特色的组织制度和活动方式。近十余年来,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三边工程”(建市民身边的场地、设市民身边的组织、搞市民身边的活动)。

我国的城镇社区健身活动基本形成了“家庭健身活动、各晨晚练点健身活动、社区单位体育赛事、社区体育单项赛事、社区大型综合赛事“五位一体的健身活动格局。”一些社区体育俱乐部不仅为周围的居民提供健身场所和健身服务,还以其良好的体育设施、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其他社区的群众前来健身,社区体育俱乐部真正成为了群众“身边的组织”。

参考文献:

[1]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2]国家体委政策法规司组织编写.体育法规知识讲座[M].人民体育出版社.

[3]胡宁生.现代公共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全国体育法制建设研讨会版社,2000.

[4]刘伯龙,竺乾威.当代中国公共政策[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5]张厚福,罗嘉司.体育法学概要[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群众体育工作要点篇(7)

关键词:群众体育 政策 内容 特点

群众体育政策以社会群众体育生活中的政策领域,即现实的群众体育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目标是端正群众体育发展方向,改善群众体育决策系统,提高群众体育政策制定质量,从而实现群众体育的政策目标,故其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双重性、实践性、多样性等特点。 

1 群众体育政策的内涵 

群众体育政策作为体育政策的一部分,可以作如下定义:群众体育政策是政府为处理社会群众体育事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其本质体现了政府对全社会群众体育利益所作的权威性分配。群众体育政策是国家政权机构及政府体育部门,为了解决和处理社会群众体育问题,维护社会群众体育利益,实现社会群众体育目标,所制定的关于群众体育活动的一系列的原则、方法、策略、措施和办法的总称。群众体育政策以社会群众体育生活中的政策领域,即现实的群众体育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目标是端正群众体育发展方向,改善群众体育决策系统,提高群众体育政策制定质量,从而实现群众体育的政策目标。 

2 群众体育政策的基本内容 

2.1职工体育政策 

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强职工体育工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 

50年来,全国职工体育由各级企业体协形成的一套管理模式,成为贯彻落实《体育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进职工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办法,是我国职工体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工作方法的延伸及补充。 

2.2城市社区体育政策 

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 

社区是城镇居民的主要聚居地,是他们进行文化、娱乐、体育等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体育要依托社区,积极建设和开辟更多面向广大群众、便于居民参与的公益性体育场所,充分利用社区各类体育活动中心、健身站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2.3农村体育政策 

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和各级农民体育协会的作用,并与文化站协同配合,做好农村体育工作。继续开展评选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群众体育的工作难点在农村,如何实现农村体育的发展需要政府做出超前意识的正确决策。领导体育意识的增强和普遍重视体育工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体育健身意识的增强,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健全的组织网络建设是开展农村体育发展的保证。体育经费的投入,是体育工作活动得到落实的保障。目前,农村体育的体育骨干主要是来自镇文化站、镇体育干部、乡镇企业的领导、职工、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各级体育部门培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但今后还应该继续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 

2.4少数民族体育政策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健全各级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 

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群众体育提供了极具特色的发展条件。少数民族的体育要体现全民健身的创新、特色和多元化,增强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特点和区位优势。 

2.5残疾人体育政策 

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丰富残疾人体育健身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保障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规定如下:国家和社会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努力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举办特殊艺术演出和特殊体育运动会,参加重大国际性比赛和交流。 

2.6妇女和老年体育政策 

重视妇女和老年人的体质与健康

[1] [2] [3] 

问题,积极支持他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加强对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重视关心老年体育工作。 

妇女是社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的作用正日益加强。因此,增强广大妇女体质,积极动员广大妇女参与健身体育话动,不仅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军队体育政策 

实施《军人体育锻炼标准》,进一步发展部队体育,增强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培养部队体育骨干。军队体育以连队为重点。国家体育总局将继续使用体育公益金支持部队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年月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年月,解放军四总部制定下发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军队体育工作的意见》(政联字第号文件),明确了新时期军队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奋斗目标。年,总参谋部颁发试行新的《军人体能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军队体能训练内容、方法和标准。

.知识分子体育政策 

积极为知识分子创造体育健身条件,倡导和推广适合其工作特点的体育健身方法,重视对中高级知识分子进行健康检查和体质测定工作。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世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民族素质。而知识分子的素质无疑在整个国民素质中是最重要的。但在现代社会,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工作生活压力大。这样就对知识分子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的完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体育不但能够实现人类的自我超越,还能够提高人类的心理健康水平,经常参与体育运动,能够减轻心理挫折,调整不良情绪,提高人们的体力、体能、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群众体育政策的特点 

.群众体育政策的社会性(公众性) 

在我国,制定群众体育政策的国家政权机关代表了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它所制定和实施的群众体育政策,必然要为满足大多数人民体育健身和体育生活的需求服务。因此,群众体育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必须反映和关注社会公众的体育利益。 

我国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要以社会化为突破口,实现行政型向社会型、福利型向消费型、场馆事业型向经营型、政府办向社会办的转变,逐步使群体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建立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积极依靠社会力量支持全民健身活动,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和兴办经营性体育场所。 

.群众体育政策的双重性 

长期以来,群众体育在我国一直被视为纯粹的社会公益事业。学术界对群众体育解读的理论视角主要是生理学和社会学,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经济体制的转轨,群众体育的生存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的研究视角。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的鲍明晓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群众体育是公益还是私益的问题。 

公共部门经济学认为,一项活动属于公益还是私益关键看其产出的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如果产出的是公共产品就是公益活动,相应地提供这类产品的部门就应该是政府;如果产出的是私人产品就是私益活动,相应地提供这类产品的部门就应该是企业。从实践看,当下我国群众体育主体上是私益性活动而不是公益性活动。如果说群众体育是公益性活动那也是特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那一小部分。 

长期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沿袭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坚持认为群众体育是单纯的公益事业,但当今的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和实力定位决定了这一时期的群众体育在现实性上只能是以个人自主消费为主体的私益性活动。 

.群众体育政策的实践性 

群众体育工作要点篇(8)

一、“群众路线”教育,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和载体

“群众路线”教育中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是一个有机连续的整体。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强调的是我们要在理论上、思想上深刻理解党和群众的关系、干部和群众的关系,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牢记权力来自人民、干部就是人民的公仆、就是为人民服务,脱离群众是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密切联系群众是执政党最大的优势,我们一刻都不能忘记人民群众是党执政的力量源泉;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强调的是要在实践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工作更加体现群众意愿,更加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加强群众利益教育,强调的是要关注群众的现实利益,既要关注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又要关注具体利益和现实利益。加强群众工作教育,这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提高服务群众能力。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切实增强群众观点、切实关注群众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为群众谋利益,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克服各种脱离群众的现象,要走出办公室,走出单位,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真正把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是增强法官队伍素质的着力点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一些干警群众观念淡漠,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特别是直接联系群众弱化,不想深入实际,不愿深入基层,不会深入群众,导致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办案不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了解,作风飘浮、主观臆断。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让干警沉下到群众中去,才有利于切实加强干警思想教育,转变干警作风,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推动法院工作科学发展、司法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结合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结合如何在审判工作中走群众路线,如何在审判工作中坚持宗旨观念,如何开展好便民、利民工作。深刻反思我们的思维定势,深刻反思我们的工作作风,深刻反思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以加快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突破口,以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为重要抓手,筑牢宗旨基础,提高为民执法本领,开创人民法院工作新的局面。要切实加强群众利益教育,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要牢固树立群众诉求无小事、群众纠纷大问题的观点,全面落实司法便民利民措施,扎实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活动,切实查找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解决好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诉讼问题,让司法惠及广大群众。

三、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是人民法院妥善化解矛盾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日益提高,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公正司法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得到公正的待遇,渴望身处公平的环境,渴望获取应有的司法服务,习惯、善于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作为人民的法院,必须积极主动地为人民司法,积极主动地走群众路线,积极主动地为广大群众提供司法服务,方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方能赢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虽然社会矛盾纠纷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大量涌入法院,但无需把他们当成洪水猛兽。矛盾纠纷多是人民内部矛盾,更多的是发生在邻里之间、婚姻家庭、企业单位等。在处理化解这些矛盾纠纷时,就需要我们坚持群众路线,要贴切群众,深入开展调查,细心调处矛盾;要善于运用群众认同的态度倾听诉求,深入调查研究,用群众认可的方式查清事实;用群众接受的语言诠释法理;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

群众体育工作要点篇(9)

    群众体育政策以社会群众体育生活中的政策领域,即现实的群众体育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目标是端正群众体育发展方向,改善群众体育决策系统,提高群众体育政策制定质量,从而实现群众体育的政策目标,故其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双重性、实践性、多样性等特点。 

    1 群众体育政策的内涵 

    群众体育政策作为体育政策的一部分,可以作如下定义:群众体育政策是政府为处理社会群众体育事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其本质体现了政府对全社会群众体育利益所作的权威性分配。群众体育政策是国家政权机构及政府体育部门,为了解决和处理社会群众体育问题,维护社会群众体育利益,实现社会群众体育目标,所制定的关于群众体育活动的一系列的原则、方法、策略、措施和办法的总称。群众体育政策以社会群众体育生活中的政策领域,即现实的群众体育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目标是端正群众体育发展方向,改善群众体育决策系统,提高群众体育政策制定质量,从而实现群众体育的政策目标。 

    2 群众体育政策的基本内容 

    2.1职工体育政策 

    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强职工体育工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 

    50年来,全国职工体育由各级企业体协形成的一套管理模式,成为贯彻落实《体育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进职工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办法,是我国职工体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工作方法的延伸及补充。 

    2.2城市社区体育政策 

    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 

    社区是城镇居民的主要聚居地,是他们进行文化、娱乐、体育等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体育要依托社区,积极建设和开辟更多面向广大群众、便于居民参与的公益性体育场所,充分利用社区各类体育活动中心、健身站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2.3农村体育政策 

    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和各级农民体育协会的作用,并与文化站协同配合,做好农村体育工作。继续开展评选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群众体育的工作难点在农村,如何实现农村体育的发展需要政府做出超前意识的正确决策。领导体育意识的增强和普遍重视体育工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体育健身意识的增强,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健全的组织网络建设是开展农村体育发展的保证。体育经费的投入,是体育工作活动得到落实的保障。目前,农村体育的体育骨干主要是来自镇文化站、镇体育干部、乡镇企业的领导、职工、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各级体育部门培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但今后还应该继续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 

    2.4少数民族体育政策 

    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健全各级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 

    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群众体育提供了极具特色的发展条件。少数民族的体育要体现全民健身的创新、特色和多元化,增强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特点和区位优势。 

    2.5残疾人体育政策 

    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丰富残疾人体育健身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保障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规定国家和社会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努力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举办特殊艺术演出和特殊体育运动会,参加重大国际性比赛和交流。 

    2.6妇女和老年体育政策 

    重视妇女和老年人的体质与健康问题,积极支持他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加强对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重视关心老年体育工作。 

    妇女是社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的作用正日益加强。因此,增强广大妇女体质,积极动员广大妇女参与健身体育话动,不仅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显着标志。 

    2.7军队体育政策 

    实施《军人体育锻炼标准》,进一步发展部队体育,增强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培养部队体育骨干。军队体育以连队为重点。国家体育总局将继续使用体育公益金支持部队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2002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2002年12月,解放军四总部制定下发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军队体育工作的意见》([2002]政联字第6号文件),明确了新时期军队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奋斗目标。2004年,总参谋部颁发试行新的《军人体能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军队体能训练内容、方法和标准。

    2.8知识分子体育政策 

    积极为知识分子创造体育健身条件,倡导和推广适合其工作特点的体育健身方法,重视对中高级知识分子进行健康检查和体质测定工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世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民族素质。而知识分子的素质无疑在整个国民素质中是最重要的。但在现代社会,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工作生活压力大。这样就对知识分子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的完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体育不但能够实现人类的自我超越,还能够提高人类的心理健康水平,经常参与体育运动,能够减轻心理挫折,调整不良情绪,提高人们的体力、体能、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3 群众体育政策的特点 

    3.1群众体育政策的社会性(公众性) 

    在我国,制定群众体育政策的国家政权机关代表了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它所制定和实施的群众体育政策,必然要为满足大多数人民体育健身和体育生活的需求服务。因此,群众体育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必须反映和关注社会公众的体育利益。 

    我国的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要以社会化为突破口,实现行政型向社会型、福利型向消费型、场馆事业型向经营型、政府办向社会办的转变,逐步使群体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建立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积极依靠社会力量支持全民健身活动,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和兴办经营性体育场所。 

    3.2群众体育政策的双重性 

    长期以来,群众体育在我国一直被视为纯粹的社会公益事业。学术界对群众体育解读的理论视角主要是生理学和社会学,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经济体制的转轨,群众体育的生存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的研究视角。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的鲍明晓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群众体育是公益还是私益的问题。 

    公共部门经济学认为,一项活动属于公益还是私益关键看其产出的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如果产出的是公共产品就是公益活动,相应地提供这类产品的部门就应该是政府;如果产出的是私人产品就是私益活动,相应地提供这类产品的部门就应该是企业。从实践看,当下我国群众体育主体上是私益性活动而不是公益性活动。如果说群众体育是公益性活动那也是特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那一小部分。 

    长期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沿袭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坚持认为群众体育是单纯的公益事业,但当今的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和实力定位决定了这一时期的群众体育在现实性上只能是以个人自主消费为主体的私益性活动。 

群众体育工作要点篇(10)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323-04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杨善洲同志是云南土生土长的党员领导干部,是云岭儿女的杰出代表、重大典型。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亲切真实生动、可感可学可用。当前,全党正在自上而下分批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弘扬杨善洲精神,把学习杨善洲精神作为我省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进而以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引领全社会见贤思齐,奋发进取。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云南率先开展了以学习善洲精神为载体的“四群”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和不足,按照相关要求,在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杨善洲精神作为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照镜子、正衣冠的生动教材,对照查找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个方面的具体表现,深刻分析杨善洲精神的党内教育价值,学习杨善洲精神,实践杨善洲精神,以杨善洲为榜样,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真正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见实效,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善洲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内在联系

1.杨善洲同志一辈子为民、务实、清廉

1.1杨善洲同志是党员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代表。他用全部生命和心血践行了入党誓言,是当代共产党人一部生动的教科书。他60年如一日,坚守理想信念不动摇;60年如一日,忠诚党的事业不懈怠;60年如一日,牢记党的宗旨不淡化;60年如一日,严格自律不褪色。用一生的实践回答了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留下什么的问题。他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作一种天大的责任,担任领导职务30多年,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把为人民谋利益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他一辈子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自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始终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时刻惦记着群众的安危冷暖,把服务人民、造福百姓作为自己一辈子的人生追求,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2杨善洲同志是党员领导干部求真务实的典范。杨善洲同志长年累月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准确把握基层情况,及时了解群众所盼,并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始终把自己当成群众中的一员;他为让群众吃饱饭,亲自深入田间地头带头办样板、推广经验,打造了滇西粮仓。在位时,他长期住在十几平方米的机关宿舍里。下乡时经常头戴草帽、脚穿草鞋,步行几十里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指导群众搞好生产。退休后,他上大亮山创办林场,没地方住,就带领大家用树枝、茅草搭窝棚;没有树苗和肥料,就自己到街上捡果核、拾畜粪。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5.6万亩荒山变成了绿洲。

1.3杨善洲同志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奉公清廉的楷模。他坚持以身作则,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甘于清贫,默默奉献。他从不乱用手中权力,“公家归公家、个人归个人”,面对公与私的抉择时,不管有没有监督,他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公而忘私、大公无私:他从没吃过一顿免费的饭,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他将辛苦20多年建成的5万多亩、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施甸县奖给他十万元奖金,他分文不取;市里奖给他二十万元奖金,他捐出了十六万元给学校和林场,只留下四万元给老伴养老;他把满山林海留给了他深爱的人民,却留下“不请客、不接礼、不铺张、不浪费”的遗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

同志指出:“要认真开展好为民务实清廉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我认为:开展好为民务实清廉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目的是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让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所谓照镜子就是要求我们对照群众的需求,对照群众的要求,对照党的各项规定,对照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先进典型,来找我们自己的差距,看看我们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到底还有那些不足;所谓正衣冠就是要经过这种对照,认识到我们的不足,摆正我们的位置,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取信于民;所谓洗洗澡、治治病就是在实际过程中经过对照、反思,找到我们身上不足的地方,找到我们的缺点、错误,勇于进行自我批评,勇于开展党内的批评来纠正我们自己身上的这种不足,洗掉我们身上的这种不卫生的东西。

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呼唤传承善洲精神

3.1当前,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理想信念淡化、宗旨意识退化、人生追求功利化的不良倾向;一些领导干部权力观失衡、地位观错位、利益观变质,不信马列信鬼神,不做公仆当老爷,不讲公德图私利等,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和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动摇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理应用杨善洲同志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始终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的品质为镜子解决其理想信念问题。

3.2当前,我们的一些干部不善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看不到群众的真实情况,听不到群众的真实想法,感受不到群众的疾苦和要求,严重脱离群众;一些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对群众的感情冷漠,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群众利益维护不好,颠倒了主仆关系,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使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变为“水火关系”。理应用对照杨善洲同志的公仆情怀,认真查找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方面的差距。

3.3当前,我们的一些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责任感紧迫感,学习不刻苦、干事不卖力、工作不落实;一些干部作风飘浮,弄虚作假、作表面文章,报喜藏忧,避重就轻,不敢担当,不坚持原则;一些干部一味重形式、轻实效,热衷于铺摊子、上项目,追求短期效益;一些干部没有朝气,有畏难情绪,工作拈轻怕重,得过且过。理应用对照杨善洲同志的崇高境界,认真查找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方面的差距。

3.4当前,我们的一些干部特权思想严重,高高在上,超标配车、配房,违反规定超标准修建楼堂馆所;一些干部贪图享乐,热衷于讲排场比阔气、讲享受比消费、讲条件比待遇,铺张浪费;一些干部生活奢靡,作风不检点,出入高档场所,甚至腐化堕落等。理应用对照杨善洲同志的奉献精神,认真查找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

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呼唤传承善洲精神。

三、保山学习善洲精神,深入开展“四群”教育的实践

1.主要的做法

在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中,保山主要以“学习善洲,四比四促”(就是和善洲比理想信念、比践行宗旨、比坚持群众路线、比作风建设,促党性修养增强、促创先争优和“三个一”实践活动、促“三查三看”教育整改、促科学发展。比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差距,找出差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比和促,使市委关于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部署要求得到具体化)为载体,深入开展“三深入、四联户”活动。一是采用分层级、分专题、请专家进行辅导以及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学习善洲,四比四促”、“四群”教育学习培训;同时注重发放相关学习材料、并且认真开展自学强化学习,使各级干部把做好群众工作的理性认识、自觉性和坚定性解决好。据调查:全市有3万多人次参加学习培训,基本上做到全覆盖。学习过程中提倡干部学习善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下去进行民情体验,走出办公室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直接到田间地头感受群众路线是什么事,群众观点怎么理解,回单位后召开班子学习生活会,全面分析群众路线执行得怎么样,群众工作里面有什么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整改。二是做到把“学习善洲,四比四促”融于“三深入”、“四联户”过程中,执行县以上领导干部中实现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农户,县以上机关全面推行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制度。经调查:全市近3万名干部深入一线,直接联系农村群众28多万户,约占全市农村家庭户的35%以上,在联系的过程中,碰到群众提出的问题,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可以做好,哪些做不了,进行梳理,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有效解决。三是选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下派常务书记。在村(社)分类定级过程中,对定为“一般”的基层党组织,50%以上的选派了书记;对“较差”的基层党组织,100%的选派了常务书记。年内我市共选派了1000多名机关干部到农村进行直接联系群众,组建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在农村驻扎下来开展工作,同时也选派了书记或常务书记充实基层力量。同时注重领导带头,加强指导,典型引路,强化宣传等措施。在管理上,坚持把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考核、严格纪律等“四个严格”贯彻到整个活动中,使“三深入、四联户”工作有序、规范、务实、有效、扎实推进、健康的发展。

2.主要成效

一是干部受教育,作风有转变。表现在:通过分层专题培训学习,广大干部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的意识增强了。通过“三深入、四联户”实践活动,各级干部纷纷到群众中同吃、同住、同劳动,原汁原味在基层体验,有效转变了工作作风。二是干群关系更融洽。表现在:按“三深入”要求,厅级干部驻村7天,县一级的干部驻村10天,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部门进行“四连户”活动,相关领导干部接了地气,了解了村情民意,干群关系更亲近了,公仆关系更明显了。三是群众得到了实惠。表现在:各级领导干部沉下身子、走下去,看看基层和群众反映那些问题,特别是群众关心热点、难度、民生问题,并投入了很多资金,做了很多项目,办了很多实事。四是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夯实。特别是今年结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活动,全省工作队员走下去,注重抓基层,打基础,使基层党建得到了加强。五是推动了科学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表现在:各级领导干部通过实地调研,跟群众共同研究,怎么科学发展,怎么培育产业,怎样提高效益,思路上也就更清晰,决策就更实事求是;在基层碰到一些影响和谐的苗头也跟基层领导群众一起研究解决,及时处理,直接消除了基层的矛盾隐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3.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的“四群”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还存在不少问题:

3.1部分单位和部门认识不深、重视不够。一是对“四群教育”学习认识不深 、重视不够,没有做到执行上级总体要求不走样、不变调、不打折扣;二是在深入调研、掌握下情方面不到位,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存在差距,找不准自身工作差距和薄弱环节,没有较好地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三是没有设计一些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

3.2以点代面和整体推进工作不协调。集中体现在点上的工作和面上的工作不平衡。一是点上搞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面上就停留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上;二是没有很好地注重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确保让每一个党支部都在“四群”教育活动中取得进步,让每一名党员都在“四群”教育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三是在注重培育树立身边的典型、身边的优秀,树立一批树得起、立得住、叫得响的典型方面做得不够;四是统筹结合不够紧密,没有搞清几项工作的内在联系,有的做法不够扎实,还存在相对贫困、交通不便、矛盾多、问题突出的地方直接联系群众不到位的现象。

3.3部分工作队主管单位、工作队员、派驻单位及驻村履职不到位。一是部分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主管单位、部门对工作队员选派审核标准把关不严,使之工作队员自身之间综合素养及工作能力等方面有差异,工作队员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队员的监督管理不到位;二是部分选派单位派出的工作队员与单位工作脱钩不完全,对所派队员关心、支持、指导、管理不够;三是少数队员责任意识差,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有脱岗或违纪现象,工作效果难以显现;四是一些基层干部认为队员不一定要长期驻在下面,只要能带来项目和资金就行,以带来项目和资金的多少来评判工作队员,来衡量工作队员的工作成绩,对工作队员驻村其他工作报喜不报忧,放松驻村对队员的管理与制约。这些问题的存在,无形中增加了主管部门的管理难度。

3.4部分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乏力。一是有的领导干部没有完全按照省委提出的“六项任务”、“三深入”“四联户”等有关要求及时限密切联系群众,深不下去,连不起来,走马观花,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二是极少数干部纪律不严、作风不实,存在层层陪同、迎来送往现象,群众对此有意见;三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覆盖面不够宽,有的地方直接联系群众面只达到35%,没有被联系的群众有意见,有的虽然已建立直接联系群众关系,但不知如何开展工作;四是一些群众提出的具体要求超出了干部的能力范围,如许多涉及吃穿住行和就医、上学等实际问题,对这些问题亟待建立和完善民情汇总、民情分析、归口落实的机制;五是有的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厌倦情绪和松劲表现,直接联系群众流于形式、蜻蜓点水,仅限于送点物资、给点资金,没有真正沉下身子,走进群众中去,增强联系村的“造血功能”。

3.5部分地区各项教育活动与中心工作对接不善。一些地方和部门“四群”教育与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对接不善,与中心工作统筹兼顾不够、结合不紧,一定程度上存在各吹各打、疲于应付的情况,推动地方及部门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力度不够。

3.6部门和工作队员联村入户方法措施单一。联村部门和工作队员的工作思路缺乏创新、缺乏前瞻性思考,重点不突出,找不到发力点。比如对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普遍显得束手无策。

3.7宣传、总结推广经验力度不够、氛围不浓。宣传的广度、深度和针对性不够,群众知晓率还不高,对外宣传力度较弱。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四、传承善洲精神,深入开展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为了进一步弘扬杨善洲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为民务实清廉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相关要求,针对在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我们认为:

1.切实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是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解决好对群众的感情问题。没有真正的情为民所系,就很难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有的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却疏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有的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沟通却困难了;有的乡镇工作机关化,走读现象十分突出,周末群众找不到人办事。如果党员干部与群众贴得不近,不关心、不熟悉、不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虑、所盼,群众就不可能视你为知音,当然也就做不好群众工作。实践已经反复证明,群众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干部不把群众的事当作事,群众就不把干部当回事;干部在群众工作中不尊重人,群众就不会把你当作知心人。市委决定实行领导干部蹲点和部门联村入户制度,并且要求县(区)乡同步启动,其目的就要通过这一措施,使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与群众近距离接触,面对面相处,在接触中了解群众,在相处中增进感情。

2.注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提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和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做到:一是要始终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通过又好又快发展来解决新问题、新矛盾;二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财政补贴、社会保障等调控手段,将社会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社会分配向困难群体倾斜,努力解决贫困人口与弱势群体的困难;三是要继续加大投入,切实解决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增收难、行路难、饮水难、看电视难等问题,扩大社会保障范围,缩小贫富差距;四是要进一步解决好群众在土地征用、旧城改造、房屋拆迁、企业改制中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五是要高度关注群众意愿、群众情绪、群众利益,公正合理、及时有效地解决好群众的利益诉求,努力做到诉求合理的问题解决到位,诉求不合理的思想教育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

3.善于改进群众工作和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是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

3.1落实好中央、省委和市委制定的群众工作相关制度,要善于讲求科学的方法。必须做到:一是要搞好调查研究,无论是领导干部蹲点、部门联村入户,还是工作、矛盾纠纷调处,都要在密切联系群众上着力、在增进信任上着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着力,坚决克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走马观花,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二是要静下心来解剖麻雀,面对面开展工作,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感情互信,采取典型调查,分析解剖、由典型推及一般,为最终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准确、详实的资料;三是要掌握群众心理、熟悉群众语言,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不能靠哄、靠压、靠骗,做到说服而不压服,换位思考而不居高临下;四是对群众要有热心,对待处理的问题要有责任心,对困难群众要有同情心,对有阻力的问题要有决心,对疑难问题要有解决的恒心;五是每个蹲点领导和挂钩干部都要认真撰写民情日记和调研报告,民情日记和调研报告要有自己了解的真实情况,有自己对问题的见解,有解决问题的主张和办法,质量高的民情日记和调研报告,还要以一定的形式进行交流;六是要抓好典型引路。善于发现和培育典型,通过典型引路、示范,使蹲点联系点成为示范点,力求把好的经验和做法转化为制度成果。

4.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认真在五个层面上下功夫

一是在谋划好活动的总体目标要求上下功夫。必须做到:首先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精神实质,按照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要求,紧扣省委、省政府“三个发展”、“桥头堡建设” 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自身群众工作特点和实际、围绕开展党内教育实践活动到底为什么等方面开展调研,进一步理清思路,使其融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融入党建的方方面面;其次突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紧扣为民务实清廉,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提高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这一重点和主线来谋划;再次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群众路线走得实,群众工作做得好,人民群众得实惠,科学发展上水平,促进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推进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建设来凝心聚力,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这个总体目标来谋划。

二是在搞好教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上下功夫。一年来,我们开展的“四群”教育已为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离中央的要求还有差距。为此必须做到:一是进一步采用专题培训及其它学习方式,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以及为民务实清廉的内涵重点弄清楚搞明白,让党的群众路线真正进入我们党员干部的头脑,树立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同时让广大的群众知晓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实现途径,接受群众的有效监督。二是注重教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学习是基础,主要是做。做的里面关键是要把我们学习的成果体现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的一个实践过程,真正把学习成果体现出来,把我省的“三深入”、“四联户”进一步深化,使其常态化,作为好的载体,全面实现“干部与群众直接联系——密切联系——血肉联系——党心和民心的交融”。真正体现“教育、实践和实效”有机结合。

三是在活动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在“四群’教育活动中,有一些方面是很有创新的,比如“插甸经验”、随机调研等等就是好的创新。但是这些年开展党的教育次数多、频率高,各种活动的基本套路模式很多人都熟悉,少数党组织、党员在活动当中有懈怠厌倦现象。为此我们要做到:首先在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层面上就必须注重创新,注意跳出以前的老框框、老套套,不搞口号式,力求突出实践特色,继续在分类指导上下真工夫;其次继续在到群众中去,吸收群众评判、监督这个开门搞教育实践活动上下功夫。

四是在活动的实效上下功夫。我们这几年来搞党内活动要取得好的实效就是要聚焦解决问题。一是着力要把群众反映的生产、生活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生产发展、产业培育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要不然群众怎么信你,你说半天都是空的。二是着力解决群众对机关干部层面反感的问题。如:改进下基层的问题、改进文风会风的问题、治理懒散的问题、坚决整治形式主义等问题,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切实加以解决这些老百姓都反感的问题,使广大群众真正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实现干部受教育、作风有转变、干群更融洽、群众得实惠、基层组织建设更坚实,全面推动保山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目标的实现。

五是在做好各项教育活动研究和部署的统筹上下功夫。前几年,我们的各项教育活动政出多门,有的内容交叉重复,考核重复,各吹各打。而基层要面面应对,难分主次,成效难以显现。为此要做到:一是在安排各项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在研究、部署和安排的统筹上下功夫,使相关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二是成立专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研究机构,认真研究挖掘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内容、方法和途径,解决基层“学什么?怎么学?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具体问题。同时总结推广经验、查找不足、分阶段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

5.认真落实好群众工作的各项工作制度,是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条件

为有效推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委及各州(市)委研究制定了多项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蹲点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蹲点对象、蹲点范围、蹲点的主要职责及蹲点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落实,务必做到明确的蹲点对象一个不能少、蹲点范围一个不能漏、蹲点任务一项不能缺、蹲点时间一天不能少,解决实际问题,切实蹲出实效;二是建立完善联村入户制度。明确参与对象为各级党政部门、中央及驻保行政、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所属干部职工,主要任务是抓发展、抓民生、抓稳定、抓党建、抓文明,联村机关单位干部要轮流到村驻村挂职;三是明确要求开展领导干部蹲点、联村入户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群众工作纪律,轻车简从,不增加基层和群众的负担,严禁参加诸如、酗酒等有损干部形象的活动;四是建立完善工作制度。结合新的形势,对原有制度进行了规范完善,尤其是明确实行责任倒查机制,对层层上访的案件,逐级对县(区)直有关部门、乡(镇)、村(社区)开展接访情况进行倒查,从领导是否重视、反应是否迅速、责任是否明确、处置是否妥当、化解是否到位等方面来查问各级是谁接访,如何接访,依据什么进行处置,为何还存在层层上访或越级上访,问题出在哪级就要对哪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五是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如“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中梳理、归口办理,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探索在乡(镇)、村(社区)建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立社会化、专业化、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体系,推广“以奖代补”、“以案定补”等激励方式,切实调动各级调解组织的积极性。

6.努力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

各级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处置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准确掌握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措施,能够准确区分性质、把握政策、讲究策略、科学稳妥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做到:一是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应该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绝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在处理中必须坚持以和谐理念为指导,坚持“可疏不可堵、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的原则,切实端正立场和认识,坚决避免先入为主偏听偏信,避免滥用警力和强制措施,避免刻意追求事态的迅速平息,避免事后不闻不问;二是要不断建立健全高效规范的复杂问题处理机制,其核心是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发现各种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把矛盾控制在源头、纠纷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三是要针对社会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关注和解决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非公经济组织及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信息网络的管理服务;四是对群众诉求一定要及时反应和处理,避免因工作环节过多、反应太慢,甚至置之不理,出现群众情绪激动、不信任感增强,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被动局面;五是在处置和突发事件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和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处置高效的工作机制。

7.不断完善群众工作机制,是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保证

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委、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提高民生指标在各类综合性考核中的比重。必须做到:一是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每年出台一批惠民举措、办好一批为民实事,并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扎实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不断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力求各项决策和工作能使群众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群众意愿得到充分尊重、群众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三是要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听取和认真采纳群众意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严格实行重大决策公示、听证、评议等制度,对群众反对意见较多和意见分歧较大的,要慎重决策;四是要把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有机统一起来,兼顾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具体利益,使决策最大限度地反映不同群体的合理诉求;五是要主动适应社会管理的发展变化,科学合理的调整社区设置,解决部分社区过大不便管理的问题。六是在建立完善求真务实抓落实的组织领导机制上下功夫。要认真落实好中央“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必须善于总结“四群”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求真务实抓落实。要继续抓好“三深入”、“四联户”、选派常务书记、开展随机调研等好做法的落实;要继续发挥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带头作用,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要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要真严格、动真格、实打实、一步一个脚印,科学、有序、有效地推进;要在组织实施层面上,要研究、建立、完善好各层级活动管理机制及体系、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保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科学、有序、有效地推进,确保中央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共保山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

[2],,刘云山,李源潮等中央和部门领导对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指示和批示.。

[3]中组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通知.

[4]魏晓东.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群众路线教育.学习时报.2013年1月6日.

上一篇: 人大评议汇报材料 下一篇: 干部转正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