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意向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2:23

求职意向书

求职意向书篇(1)

所谓求职意向/职业目标,就是“我的职业生涯的下一步是什么”。写明自己的求职意向不失为表明自己有着明晰的职业发展规划的好方法。

求职意向是应聘简历的核心内容,书写求职意向应当尽可能明确和集中,并与自己的专长、兴趣等相一致。在阐述时力求简短、简洁,明确地告诉未来的雇主:我们在寻找什么样的工作机会,包括职位类型,角色定位(经理类、主管类、还是合同工等)。就算我们自己不是很明确,那也要表现得很明确,让招聘人员觉得我们的目标定位与他们所招聘的职位正好相吻合,我们正是该职位的最佳人选。不要模棱两可,不要让招聘人员也不肯定我们是否胜任该职位。

在撰写求职意向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心里面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才能展示自己是最佳的候选人呢?” 想想自己有哪些能力和特长,可以让我们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求职意向要切中要点,切忌空泛,不要说什么没有实质性内容的“用我的经验和能力迎接新的挑战”、“本人希望从事富有挑战性并能够发挥自己潜能和专长的工作,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等,当然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范围广一点,如“谋求餐饮、娱乐行业的中层管理职位”。如:计算机软件开发工程师、网络系统工程师;销售工程师或市场调研员;行政主管或办公室文员等等。

拥有aa和bb技能,谋求公司的cc职位。(其中,cc是所应聘的职位名称,aa和bb则是该职位所需的技能。)

撰写求职意向

求职意向要避免含糊笼统、毫无针对性。

简历中的求职意向是向我们的简历阅读者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职业生涯中希望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我们想要的是什么职位。

我们的求职意向应该包含:我们的技能、成就、我们想要寻找什么样的职位、我们想要掌握并发展什么样的技能、我们想为什么样的公司工作,等等。所有这些信息都必须与职位广告相吻合。如果雇主看见我们的求职意向与他的目标正好相吻合,那么我们就会非常幸运地成为一名候选人。因此,撰写抢眼、到位的求职意向不失为迅速抓住读者注意力的一个不错的技巧。

求职意向书篇(2)

首先,感谢您百忙中查阅我的资料,在此我谨以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真实的一面接受您的甄选。

作为一名软件专业的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己,为的就是能积累知识,在贵单位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以的效率为单位创造更多的效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凭着对专业的爱好和对计算机浓厚的兴趣,不断地充实自己,所学的专业hotoshop,InDesign,Illustrator,3D MAX,Painter,CorelDraw,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也掌握网络的一些知识,可以对网络安全进行管理与维护。

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打击,又体会过一次次的成功地喜悦。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以激情为最初的动力步入社会,我的生命将进入我人生的第一个高潮。我相信在不断努力下,我不单单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更加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我期待着能成为贵单位的一员!最后,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我的求职经历很简单,现在就职的大型外企是当时报名实习的单位。在众多实习生中突围而出,靠的是细心,再细心。

事情要从面试时被“考官”责备说起。当时最后一个环节是翻译文件。我一心要抓紧完成,检查了两遍才放心交上去,自认为应该不会有问题。万万没料到,劈头盖脸被面试官说了一通:“我首先不看你的英语用词、翻译的好坏,只想问你,为什么不把文稿做得更漂亮?字体太小、段落之间的分隔不明显,为什么没有用标示符?公司招实习生是让你们来实实在在做事情。你将这样一份书写版式不漂亮的报告交上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够细心、不够专业。工作不比念书,很多事情你要考虑周全,而不是由别人来告诉你该怎么做。”

幸运的是,最终我还是获

得了实习资格。但这段话我一直都记在心里,凡事尽量考虑在前,细心周到。也许正因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时时以此要求自己,才得以成为正式员工。实习中,两件事情印象很深刻——

求职意向书篇(3)

我是安徽理工大学你的专业的一名你的年级(大几的)学生,我性格开朗、有活力,待人真诚热情。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有较强团体协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较好能较快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

我在此冒昧自荐希望贵公司可以给我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我在具体工作中进一步的你所要的职位整个工作流程,及相关工作的具体专业要求,我一定会在实际工作中尽职尽责、积极进取、认真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创新精神努力将自己的能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我相信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希望贵公司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诚挚渴望能有幸同贵公司一起共创美好未来。再次表示我真诚的求职意愿与谢意!

求职意向书篇(4)

为改善图书馆的图书利用、改进工作方式,我们以图书管理委员会的名义进行了一次读者座谈会,在座谈的过程中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反映了一个值得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注意的问题: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他们反映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服务的态度不好。具体表现在:语言表达不清晰、语气不礼貌、解答问题也不耐心热情,工作人员一般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聊天、上网等。敷衍读者的信息提问,或者不于理睬。有时还不能控制好个人情感。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进行深层分析,我们认为这是图书馆面临的信任危机,要改善只能从内部抓起,既提升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品质。本文将从职业道德准绳的内容、职业品质表现、职业道德监督三方面进行探讨。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职业化”,有能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良好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回改变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品行。图书馆作为一种服务行业,也要受到职业道德的约束,图书馆员更要尊崇职业道德规范。

热情周到是一种道德准绳

曾有学者以读者对图书馆满意度进行调查,有这样一个问题:当你对图书馆不满意时,你通常采取哪种对策?采取的对策有9种,他们所占的比率分别是:(1)保持沉默占10.9%;(2)向同学或好友倾诉占40.6%;(3)直接向学校及图书馆反映情况占8.8%;(4)直接对工作人员表达不满占6.7%;(5)通过网络向图书馆反映情况占20.2%;(6)通过学生组织向图书馆反映占1.8%;(7)组织同学向图书馆施加影响占1.4%;(8)很少表现不满占9.2%;(9)其他占0.4%。数据表明,当读者对图书馆管理不满意时,他们的意愿趋向通过间接的渠道表达。要对我们工作进行改进,我们要以主动的态度站在读者面前。充分体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并以此来指引自己的行动,心甘情愿地为读者提供合理的服务,了解并熟悉读者,以读者需求为出发点,把握各类读者的不同阅读心理、阅读需求和阅读趋势,有的放矢地搞好主动服务,使读者得到高品位的精神享受,激发他们利用图书馆的热情。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心灵的桥梁,更是打开心扉的钥匙。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是窗口性质的服务行业,热情周到也就是我们服务应坚持的工作标准,更是衡量我们服务工作的职业道德准绳。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有甘当“铺路石”的道德品质,明确自己所在图书馆的任务,认识自己的工作地位和意义,努力培养自己对本职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只有这样,图书馆员才能具有主动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才会有饱满的热情、周全的服务。

热爱读者是职业品质表现

热爱读者,才能服务好读者。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离不开情感的作用。热爱读者,首先要理解和尊重读者的权利和地位。图书馆员与读者的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读者有接受图书馆员提供服务的权利,图书馆员有向读者提供服务的义务。图书馆的宗旨决定了图书馆员应作为指引者来为读者提供服务,指读者之需,引读者之求。要以朋友的身份代替管理者的身份去关注每一位读者,指引他们去实现他们的需求。其次要真诚对待每一位读者。我们的服务必须发自内心,以“诚”为核心,建立情感服务,进行心理换位思考问题。要多耐心地去引导和沟通,而不是急躁的去批评和说教,使得双方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图书馆的宗旨决定了图书馆员应站在读者的位置来审视问题,想读者之想,急读者之急。假如我是读者,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假如我是读者,什么样的服务令我满意而归呢?最后我们要注意读者的心理满足程度。读者服务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情感沟通、身心愉悦与信息获取同样重要。为读者营造轻松、爽朗、乐观向上的心境,读者就能保持一种快乐的主动需求、顺向接受的心理。

图书馆日常工作平凡而琐碎,只要我们在细微之处体现自己的真诚和热心,读者就会尊重你和你的劳动。热爱读者光有一股热情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和新技能,更要注重完善自己的心理调节功能,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恬静、乐观、开朗的心境和良好的“自控性”与“反应性”,避免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岗位上,不迁怒于读者。这样就有利于构建和谐的馆读关系,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也有利于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

3. 学生参与管理对提升职业道德起监督作用

在图书馆读者管理理论中,读者的信息需求和用户满意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体现。基于此,吸收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已成为各类型高等院校图书馆民主管理的发展趋势。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既体现了大学的民主管理,也是图书馆促进馆读关系和谐的重要方式。

在对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动机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有62.2%是出于锻炼能力的,有28.7%是表达利益诉求的,有7.5%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还有1.6%选择其他未知理由。数据表明,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首要动机是锻炼自己统筹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性格塑造。既积极的肯定了对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可以看出大家认可参与图书馆管理是一条重要的受教育途径,同时也是对读者的图书馆利用培训,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和不同的场合,使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借阅制度,明白规章制度是为了让读者能公平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超期罚款所引起的读者不满。也能从图书馆员那里学习到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识别能力以及一些处理方法。

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管理中还对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的提升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图书馆员的基本行为准则。学生虽然参与了我们的管理,但由于他们的阅历、知识、经验还在积累之中,对图书馆管理缺乏体验和深入认识,所以其参与管理也是有限的,他们参与的意义在于督促图书馆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如在学生面前会更注重仪态仪表、行为举止以及在服务过程中的示范作用等。

总之,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调节图书馆内部人员的关系和馆读关系、维护和提高我们的信誉、促进图书馆业的发展,还能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楷.浅谈如何造就高素质的图书馆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3):144―145

求职意向书篇(5)

本文系河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工作研究会课题 “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向企业社会化服务的研究”(项目编号;2014039)研究成果之一。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转型和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新形势下,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高职院校与企业接轨的最佳方式,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定位,在满足学校的教学、科研的前提下,积极有效地开展面向企业社会化服务。

1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面向企业社会化服务的意义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02年修订)》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这表明,高校图书馆以面向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服务内容为基础、以服务方式为保障,面向企业的信息资源收集、组织、传递而开展的社会化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履行好服务本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的主要职能前提下,开展面向企业社会化服务,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带动图书馆的制度改革,对于图书馆与企业而言是双赢的。

2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面向企业社会化服务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2.1 面向企业社会化服务的优势

1、高职院校的属性优势。高职院校一般都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专业优势凸显。各个高职院校图书馆根据本校重点建设专业的需求,逐渐形成了实用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藏书体系,具备为企业服务的优势。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为是以服务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及其配套专业为特色和优势的教学和培训院校。根据学院的专业优势,学院图书馆建设了具有石油管道特色的综合性文献馆藏体系,充分利用管道行业唯一专业的培训机构的地位,积极融入企业服务之中。

2、馆藏信息资源优势。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类型多样,不仅有传统的纸质资源,还有大量的数字网络资源。电子资源的获取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检索功能更加强大,使高职院校图书馆占据着一定的资源优势。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重点收藏了“管道运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油气储运”、“城市燃气工程” 等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针对企业培训建设“开放获取石油管道特色数据库”,逐步完善馆藏开放获取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3、人才优势。作为高职院校的情报信息中心和教学科研服务的机构,高职院校图书馆具有从事信息检索工作的专业人员,具有丰富的检索经验和较强的检索技能。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建有信息检索教研室,长期从事信息检索的理论研究,负责全校信息检索课教学任务,还为学院的科研和企业培训工作提供信息资源查询和检索服务。

2.2 制约因素分析

1、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强。在当前,积极有效地开展面向企业服务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很少,缺乏实践性。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仅满足于为本校师生服务,服务范围有限,内容单一,缺乏主动向企业宣传和服务的精神,是开展企业信息服务所遇到的主要障碍。

2、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尽管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一般都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但大多缺乏为企业服务的阅历、经验,亟需提高馆员的专业化、综合化的信息处理能力。

3、缺乏与企业的沟通。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缺乏与企业的沟通,缺乏信息服务的经验和营销意识,缺乏深入细致的调研。加强沟通与了解,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企业服务的最核心的问题。

3 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向企业服务的策略

3.1 转变思想,主动服务

高职院校鲜明的行业背景和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特色、服务、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为企业服务的基础。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转变思想,走出高校,从单纯的教学服务转向企业开放图书馆,从坐等上门到主动联系企业,充分考虑企业的信息需求;加强馆员的业务学习与实践,结合实际开展学术研究,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意识、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

3.2 处理好教学科研与企业服务的关系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在优先保证教学科研服务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服务企业与教学科研的关系,结合自身条件,力争做到相互促进。在满足本校师生的借阅需求前提下,应尽量满足企业的文献资料借阅和检索;有针对性的考虑企业的需求,不断地增加与企业需求相关的馆藏资源。

3.3 面向企业开放资源,拓展服务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整合、利用现有资源面向企业开放服务,提供各种纸质和电子资源的服务,开设专门的阅读场所,并通过构建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方便、快捷地为企业提供其所需的信息服务。河北石油职业学院图书馆为石化企业开放样本书及报刊阅览室,利用本馆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的特色资源,为企业科研、培训提供定题检索与咨询服务;为推进QHSE管理体系建设和企业培训要求,建立了QHSE资料室。

3.4 加强区域图书馆联盟,积极参与共建共享

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积极加入所在地图书馆联盟体,加强与所在地高校图书馆的合作,扩大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的范围,弥补馆藏资源的不足。河北石油职业学院图书馆一方面加快与本系统企业的合作步伐,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可行性调研;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廊坊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与公共图书馆及其它高校之间的图书馆联盟,实现高校和地方图书馆的资源共享。

4 结语

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向企业社会化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拓展服务项目,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完善服务方式,力争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社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磊,职业院校图书馆管理方式创新浅谈 [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2),94 -95.

[2]周燕,应贤军,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地方企业的策略研究 [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O12 ,(12) ,102―106.

[3]夏波, 高职院校图书馆校企合作社会化服务研究 [J].图书馆学刊,2013,(12),79-80.

求职意向书篇(6)

一、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时代特征

一般而言,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较稳定,其历史继承性也较显著。但是,图书馆职业道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研究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变迁,把握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时代特征,有助于加深对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进行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图书馆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系统形成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

图书馆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它与图书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必然反映出以文献服务为手段、在满足读者对知识与信息需求的过程中所需求的各种道德规范。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图书馆事业,任劳任怨,甘为人梯的职业要求规范;关心和尊重读者,尽最大可能满足读者需求,语言文明、礼貌待客等服务规范;爱护文献,认真做好文献的有序化工作,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的行业规范;谦虚谨慎,对同志热情,有豁达谅解的品性,认真负责的态度,同心协力等内容,而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核心。图书馆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确立,是图书馆职业道德发展历史上一件有重要意义的事。

2、图书馆职业道德有自己相对的体系

图书馆职业道德是调整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图书馆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理念,它既是对图书馆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定,也是图书馆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的约束,具有职业道德的一般特征。同时也具有图书馆职业道德的个别特征,即专业性、示范性、兼容性。

图书馆职业道德的专业性是指:从事图书馆工作这一特定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行业道德规范。它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工作这一特殊行业的道德要求,因而它也被赋予特殊的道德内涵;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示范性是指:图书馆因是高层次的文化或信息服务机构,要求图书馆工作者具有较高素养和文化内涵,有别于一般职业的服务人员。它包含“师表性”的价值规范,体现了“服务育人”、“知识育人”的师表作用,这就是图书馆事业道德示范性的表现;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兼容性是指:图书馆主要的社会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由于图书馆职能的多样性,要求职业工作者必须有较全面的综合素养,因此,图书馆职业道德具有兼容性特征,即具有其它职业道德的一些共同要求。

基本的职业道德的提出,使图书馆工作者具体行为规范的道德价值,得到了发明、显现。在以往,图书馆职业道德是散乱的,没有体系。如今图书馆系统有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使具体的职业道德行为,有了更高的道德归宿与更高的道德价值。

3、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

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产物,一方面因适应着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而生存;另一方面又为更好地适应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图书馆职业道德内涵伴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出现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突出地体现为四个方面的互动,即图书馆职业道德与职能转变的互动、与作风转变互动、与内容转变互动和与方法转变互动。图书馆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形成与职业道德内容的变化,可以说主要是着眼于图书馆职业道德外在形式的变化,但是这一变化并不是只有形式的意义,它是职业道德内在矛盾以及其性质发生变化的一种外在表现。

图书馆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社会对图书馆工作者行为的要求,可以说这是外在于图书馆工作者自身利益的一种力量、一种利益,也就是广大读者的力量与利益。当然,这些规范的实行,有时与图书馆工作者自己的某些利益会有冲突,但对他们的长远利益是有好处的。就是说图书馆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提出,虽然是代表广大读者的呼声,代表读者的利益,但是应该说它不仅仅包含了读者的利益,也是图书馆工作者长远的利益所在。

这一变化要求图书馆工作者对履行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态度、着眼点有所变化,即图书馆职业道德的道德内涵的重大变化在于,将为读者服务的客观动机变为自己主要的动机。

这种变化是图书馆制度化不断完善所要求和决定的。目前,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馆工作者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但是,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职业道德的道德内涵的重大变化与图书馆事业、职业群体以及图书馆工作者个人的价值意义密切相关。

二、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灵魂

每种职业都担负着特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从而形成了特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试行),对图书馆工作者的行为做出了具体规范,如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忱便捷 、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 、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 、爱护文献资源,规范职业传播 等,其中,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核心。

我国各类型图书馆中,已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变自我意识为读者意识,自觉地把读者意愿作为图书馆读者工作决策的依据。众多的图书馆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满足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需要是图书馆工作的基本矛盾、发展趋势和奋斗目标。为此,从以书为本 转变为以人为本 、从以藏书为中心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意识,已成为图书馆工作发展的基本认识和共同趋势。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 、一切为了读者等办馆宗旨,正确地反映了图书馆工作的本质规律,同时也为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些图书馆不满足于借借还还 等低层面的服务水平,通过改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层面等方式在为读者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将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落到实处。

为读者服务宗旨体现了图书馆工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体现了图书馆工作者与读者的利益关系,这也是一种新的道德关系与新的道德境界。为读者服务是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图书馆职责的精神动力,成为衡量图书馆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为读者服务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得到了体现,同时也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指导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行为。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根本特征,它是网络时代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灵魂。

三、网络时代图书馆职业道德建构的途径

1、完善图书馆职业道德理论建设

正确、完善、系统而富有生命力的图书馆职业道德理论能正确地指导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行为,促使职业道德生活呈现出好的局面。因此,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理论建设,在进行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的一系列活动中,居于重要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首先要从中国现阶段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定出现阶段图书馆工作者的实际道德觉悟以及职业道德的理想、原则等,把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其次要深入实际总结和反映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职业生活和图书馆工作者道德观念的变化,使理论既有高度的抽象性,又具有现实的指导性;再次要深入研究图书馆工作者职业道德产生、发展的规律,探讨图书馆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过程,进而对症下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最后要视野开阔,注意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经验,取人之长,为我所用。

2、汲取中华优秀传统的道德文化资源

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有历代儒家代表人物提出的道德观念,世代沿袭的民族道德和逐渐形成的职业道德。今天,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值得继承发扬的内容十分丰富,在图书馆职业道德建构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倡导道德自觉的人格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宰相管仲,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人们按职业划分为士、农、工、商四民 。并就四民,提出了职业道德规范。儒家创始人孔子则倡导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以天下为己任,自觉以道德完善人格。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今天的图书馆职业道德提供自我修养,完善人格;不畏困苦,积极进取;大公无私,助人为乐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胜任这项工作。正如诗人但丁所说的那样: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限,而智慧却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限。

其次,重视敬业精神。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 孔子倡导修己以敬,然后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性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关于敬业的思想无疑是图书馆职业道德建构的直接思想来源。在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仍要大力提倡敬业精神,以克尽职守、勤奋工作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图书信息的需求。

3、关注图书馆工作者责任心培养

责任心是指图书馆工作者对于其所从事的图书馆事业要有一定的责任心,要有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神,要能够充分理解、正确执行职业规则,这些规则通常表现为必要的规章制度和程序等。它们大都来自图书馆职业活动的方式、条件、特点和目的,服从于职业适应外部环境、履行职能和内部自我发展的需要。责任心是维系图书馆职业和岗位正常实现其功能的基本条件,也是职业道德对从业人员的最起码的要求。

图书馆工作者的责任心可以通过加强集体凝聚力、榜样示范、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图书馆工作者的关怀程度等方法来培养。理论上责任心的形成以及在人的心灵中的培育,至少包含两个方面内容。首先,增强理性能力,即提高图书馆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增强理解力、想象力、创新力,同时培养正直、自制、大度等道德理性,并且通过理性知识,更快捷、更有效地提高服务技能,创造出更优质的服务等。其次,改变情感倾向,培养图书馆工作者爱好职务、责任和义务的情感。一个人培养了道德理性之后,职责和义务就为个体所认同,对事对人能定、能应,不被物欲所诱,不随波逐流。通过个体的职责、义务去除情感与欲望满足关系的狭隘性而使之趋向高尚性,从而产生爱好普遍的职责、义务的高尚情感。这种情感表现为集体归属惑、参与决策感、工作成就感、安全幸福感、自我实现感、贡献荣誉感等。

4、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有选择性的道德传递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通过特定的道德环境,根据自己的体验去掌握已形成的道德规范,达到教育者的预期目的的过程。所以要注重道德灌输与道德渗透的有机结合,使职业道德教育长抓不衰。图书馆在对图书馆工作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不仅在于让他们知道应该在图书馆职业活动中怎样做,而且更要使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使图书馆工作者道德修养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而走向自觉。在网络时代,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还要与时代同步,不断增加新的内涵,如图书馆工作者创新观念的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等等,使职业道德教育充满生机。如果我们能坚持不懈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与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利益、职业活动、职业习惯、职业特点等联系起来,使职业道德成为图书馆工作者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需要,那么就可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使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在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统一图书馆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的思路认识。加强图书馆服务性认识的教育是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图书馆服务的认识,才能加深对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并以道德规范来促进图书馆的工作。其次,要提高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事业是做一名合格图书馆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图书馆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情操,要严以律已,自尊、自重、自强不息。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明是非,拒诱惑,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

5、强化图书馆职业技能训练

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为读者服务将产生电子化、社会化、个人化、现代化、精品化、智能化等特征。因此,端正道德价值导向,唤起图书馆工作者理智的觉醒,努力提高科学知识水平和运用自己的理智去探索、去创造;努力增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善于劳动的技能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崇高的职业道德,不但表现为自觉履行职业责任的愿望,还要表现为完成职责的过硬本领。面对读者需求,图书馆工作者光有高度的责任感,而无高水平的提供图书信息的服务技能,也实现不了为读者服务的职业道德。只有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才能出色地履行职业责任,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所以,良好的职业技能具有深刻的职业道德意义。一般而言,良好的职业技能,一方面,来自科学文化视野的扩展。在日常的图书馆工作中,图书馆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掌握新技术、新观念,不断丰富知识水平,扩大眼界和视野,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满足社会和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靠敬业求实精神的支撑。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刻苦钻研业务,掌握好现有馆藏图书的基本情况,改变被动服务方式,根据现有条件将为读者服务,成为图书馆道德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互联网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使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它将把我国图书馆工作推向一个全新的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运行环境之中。图书馆系统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力争把图书馆工作推向新的高峰,使图书馆工作真正发展成为实现图书馆工作社会价值的一种专业工作活动,从而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求职意向书篇(7)

摘 要:图书馆是人们汲取知识、感受文明、塑造自我的场所,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正在不断得到提高。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图书馆正处在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转型时期,图书馆员职能随之发生转变,已经由以往的文献传递服务向信息导航职能转变,逐渐成为信息咨询者与传播者,与此同时,也影响着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取向。

关键词 :信息时代;职业价值取向;服务质量;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58-02

基金项目:牡丹江市社会科学课题项目: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职业价值取向与提升研究(140611)

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迎面而来。由于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图书馆的职能随之发生转变,图书馆正处在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转型时期,图书馆员职能随之发生转变,已经由以往的文献传递服务向信息导航职能转变,逐渐成为信息咨询者与传播者。传统的图书馆的信息检索多以纸质书籍为载体,在这种情况下,对图书馆员的要求不高。进入21世纪后,图书馆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基础上各类检索系统载体,从不同侧面展示信息结构。图书馆员把文献的信息、情报进行加工、处理、归纳、总结与传递,为读者提供具体的知识,这是一种高质量、深层次的知识信息的传递。与此同时,读者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图书馆的服务不仅要实现知识信息的交流与传播,还要实现信息咨询的服务,以满足各类用户对知识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1 图书馆员职业价值取向核心内容

1.1 为用户提供多种服务,满足用户需求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交流中间桥梁,与此同时,图书馆价值通过二者之间互动来实现。图书馆员充分利用馆藏图书、电子文献、中外报刊、网络信息等不同载体,面向市场需求,运用专业技能,通过科学分类、组织方式,进行深层次、综合性的加工创新,形成的特色产品提供给用户,最终达到满足读者需求目的。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网上检索目录。图书馆员建立公共目录数据库,连接到校园网上,方便读者在网上进行预约和续借,这样可以省去到读书馆进行查阅、预约或者续借时间。即使读者不在校园内,读者也可以通过账户进入校园图书馆网站,同时也方便读者查询个人借阅情况,提高文献利用率。

(2)网上导读服务。开通网站后,可以在建立图书馆网,新书新刊、专题书目报导,选编信息快报,开展读书书评活动,读者可以在家,就可以从网上了解到图书馆新信息,这样既方便了读者,也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利用率,真正达到导读功能。

(3)网上咨询服务。传统的咨询服务主要是到图书馆,通过图书馆员进行咨询。网上咨询,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站进行快速搜索,这种方式优越性远远大于传统方式,节省了检索文献的时间,同时,查全率也高。

1.2 科学专业,与时俱进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图书馆也需要专业人才,需要熟悉各类知识专业人才,他们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能够更好为各类读者提供更准确、详细咨询服务。他们需要具备知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图书馆情报学的专业知识,擅长从多种信息源中收集某些有用信息,并进行筛选、整理和归纳;(2)需要精通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现代图书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3)需要相关心理学知识,准确掌握读者心理,真正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图书馆良好形象,同时,这也是对现代图书馆员基本要求。

2 图书馆员职业价值取向现状

2.1 缺乏现代化意识和创新观念

根据调查显示,50%以上图书馆员对自己职业角色认识比较片面,认为自己是图书“保管员”,缺少相关计算机知识,业务能力不能够适应现代化图书馆要求,导致不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很多图书馆员缺乏专业知识,70%以上是非图书馆管理专业出身,同时,没有加强相关专业学习。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对自身工作给予合理定位和正确认识,还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对客户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所带来重要意义。

2.2 知识结构老化,缺少相关专业人才

高素质人才少,图书馆队伍庞杂,综合素质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50%馆员只熟悉传统的图书馆学知识,还不适应信息时代图书管理工作,很难满足客户多种需求;专业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继续学习精神,自我满足现状;缺少综合性人才例如同时懂外语、计算机、图书馆等方面知识人才。

2.3 思想素质不高,缺少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

图书馆员思想素质有待于提高。大部分图书馆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重要性,对自己收入也不满意,因此,一部分馆员的职业信念发生了动摇,部分馆员责任心降低,不好好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整天想着办法赚钱,严重影响自己工作。此外,还缺少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当今竞争激烈社会,不仅只有企业才会面临竞争,各大图书馆之间也面临着激烈竞争,在各种信息丰富今天,客户面临着多种选择,客户会选择资源更丰富,服务更优质的图书馆。因此,图书馆员需要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更好为客户服务。

3 提升图书馆员职业价值取向建议

3.1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加强图书馆员的思想品德、行为修养和爱岗敬业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政治是方向,是引导图书馆事业顺利发展的指南针和风向标。作为一名图书馆员,必须主动参加政治学习,时刻关心国内外大事,经常阅读报刊杂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牢记“八荣八耻”,以学校的利益、图书馆的发展为重,通过学习自觉强化政治素质。

3.2 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

现代图书馆需要建立健全馆员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的保障体系。继续教育应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自学、不脱产函授、岗位定向培训、专业人员针对性学习、参加学术研讨会、参加学术报告、聘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同时,各馆可根据本馆情况,聘请专家指导本馆工作人员工作,组织员工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考察等使员工全面地了解图书馆现状及其发展。

3.3 提高图书馆员专业素质,完善知识结构

在当今信息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也在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这就要求图书馆员不仅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满足图书馆发展需要。图书馆员应具备较强的业务知识、服务技能及相关知识,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始终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原则。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是图书馆员最重要的素质之一,馆员的继续教育内容包括:外语、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技术基础知识、数据库检索知识。当今图书馆员要同时具备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满足读者需要。优秀的图书馆员要了解图书馆发展的新动态、新观念、新成果,不断加强学习,适应时展新变化。

3.4 提高服务质量

图书馆的价值是通过读者检索和利用图书馆资料来实现的,因此,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满足读者需求,即“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因此,我们要强化“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意识,热情周到地为读者服务,尽可能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在现实中,“读者至上”服务往往不尽如人意,例如,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待大学生这一类群体,就没有坚持这一原则,图书馆员对待学生态度不是很友好,不能做到有问必答,没有尽量满足大学生需求。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图书馆员服务水平,力求做到举止得体,平易近人,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既要主动热情地为读者提供相关信息,同时,对不遵守图书馆秩序、规范的读者进行适当批评。加强对不同层次读者心理、情感、行为和文献需求、阅读动机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供文献信息。“为读者服务”是轴心,图书馆这个“轮子”必须围绕这个轴心转动。

4 结束语

图书馆的根本宗旨是“为读者服务”。衡量图书馆工作水平的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读者服务工作的成效如何;二是满足读者需求程度如何。图书馆服务对象是多层次的,例如:学生、教师及科研人员,他们对文献需求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多种多样服务及信息,所以,图书馆为读者服务若还停留借书、还书等方面传统方面内容,就不能够满足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当然,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取向还表现为敬业乐业、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敬业乐业,是从业者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尊敬和热爱,这是敬业精神的基本内涵。敬业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精神,是从业者希望通过自己的职业实践,去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和职业伦理观念。

总之,21世纪的图书馆员应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保持清醒头脑,根据图书馆工作的职业价值观,不断平衡自己的心理取向和价值取向,加强素质修养,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才智。图书馆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必须提高图书馆员思想境界,提高馆员综合素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必须重视图书馆员的素质培养,为图书馆的发展创造条件,培养出高素质的图书馆员,以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谭全国。新型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1(2)。

(2)陈华。数字图书馆馆员综合业务能力培养研究[J]。情报杂志,2001(11)。

(3)陈萍。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与馆员素质要求[J]。图书馆论坛,2002(2)。

(4)于映红,王斌。新世纪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J]。现代情报,2002(4)。

(5)吴磊明,李明。新时期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之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3(3)。

(6)左南华。新世纪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2)。

求职意向书篇(8)

[分类号]G250

1 引 言

离职倾向(turnover intention),是指工作者在特定组织工作一段时间,经过一番考虑后蓄意要离开组织的意图。离职倾向与离职行为不同,前者强调一种态度倾向,后者是实际发生的行为。一般认为:离职倾向是员工产生的想要停职并企图寻找其它工作想法的最后一个阶段,最能预测离职行为的发生。鉴于员工离职会给组织的运行与管理造成困难,形成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并对员工的生活、家庭和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离职问题逐渐为管理者和研究者所关注。面对图书馆领域人才不断流失的现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努力寻找当今图书馆员产生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为有关方面预测和管控员工离职提供借鉴。

本研究所依据的问卷共18道题,分为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和继续承诺3个维度,我们从中提取出继续承诺维度作为考察图书馆员离职倾向的主要变量。由于题目回答采用6分评定法:①=非常同意;②=同意;③=有点同意;④=有点不同意;⑤=不同意;⑥=非常不同意,因此,因子的得分越低,代表其继续承诺水平越好、离职倾向越小。而继续承诺的低分涵义为:图书馆员的离职倾向较小,愿意继续留在图书馆,并认为离职后可供选择的机会减少,生活也会遭受损害。我们对获得的全部有效数据,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以单因素方差分析(0ne-Way ANOVA)来检验当今图书馆员的不同特征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

2 图书馆员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

图书馆员的离职倾向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仅从员工自身的个体因素、与组织和工作相关的职业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2.1 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婚姻家庭情况等,已有研究表明,员工个体的上述因素,能够对离职倾向产生间接影响。

如表1所示,离职倾向在年龄、学历、健康水平和家庭状况几项指标上体现出显著差异。在年龄分布的四个层次上,31-40岁的与41-50岁的相比,离职倾向较大;51-60岁的产生离职倾向的可能I生最小,分别与其他3个年龄层存在显著差异。(注:+表示p

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学历高低的影响比较显著,学历为研究生者相对于本科、大专及以下者,产生离职意向的机率更大。

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即很少看病者产生离职倾向的机率大干有时或经常看病的(其中“经常看病”属于边缘差异,p值为0.051,略微大于0.05,因此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显著差异)。

在家庭因素中,子女处于小学阶段的离职倾向显著大于子女已经上大学或工作的;供养老人的人数达到4人者,其离职倾向大于不需要供养老人或只需供养一位老人的。

此外,在人口学变量中,还出现一部分无显著性差异的因素,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和家庭年收入等。

2.2 职业因素

回顾以往离职问题的研究,很多学者从职业角度进行考察,包括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工作年限、升迁、主管、工作伙伴等内容。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结合图书馆行业自身特点,从职称、职务、进馆年限、馆型、工作经历(是否从事过其他行业的工作)、收入的客观水平及主观满意度等几项指标,来综合考察图书馆员的离职状况,见表2: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职称、职务、进馆年限、馆型、月收入水平和同行收入满意度,对其离职倾向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职称为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和其他的5类中,仅有其他与助理馆员、副研究馆员相比,表现出较大的离职倾向。考虑到职称为其他的这部分员工在离职倾向上表现出的显著特点,我们又进一步考察了这类群体的分布特征,发现其主体部分为女性(占59%)、普通员工(占65.7%)、大专及以下学历(占56%)、进馆不到5年(占50.7%)、从事过其他行业(占73.9%)。

馆级领导的离职倾向显著大于普通员工和中层管理,进馆年限在5年以下的,离职倾向大于5年以上的三个层次;区县馆的,离职倾向要大干省市馆、地市馆、高校馆和其他四种类型。

在收入待遇方面,我们主要考察了收入的客观状况(包括个人月收入和家庭年收入)和主观满意度(包括自我收入满意度、同部门收入满意度、同行收入满意度和单位收入满意度)。其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与1000―2000、2000―3000的两个等级相比,离职倾向显著大于后两者。但家庭年收入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大约是因为其中包含了配偶的收入,所以冲淡了个体收入水平对离职意愿的影响。

在主观收入满意度上,同行收入满意度对离职倾向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与其他单位的同行收入水平相比,态度有点满意者的离职倾向小于有点不满意、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三个等级;而自我收入满意度、同部门收入满意度和单位收入满意度三方面,在离职意愿的表现上基本一致,没有差异。

此外,通过t检验得知,在“是否从事过其他行业”这一指标上,离职倾向没有出现显著差异。

2.3 环境因素

社会与环境因素包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单位性质、交通、住房、教育和医疗设施、生活成本等,这些因素会间接影响到员工的离职倾向。本研究重点考察了图书馆员所居住的地区、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社会治安、交通状况、环境卫生、社会风尚、政府工作、经济发展和住房状况几项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在地区分布、环境卫生满意度和政府工作满意度三项指标上,离职倾向受到影响。

在地区因素上,北京与中部地区相比,离职倾向产生的机率较小;东北地区的离职倾向显著小于中部、西部、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在环境卫生满意度上,不满意者与有点不满意者相比,离职倾向较大。在政府工作满意度上,不满意者与有点满意、有点不满意者相比,离职倾向也较大。此外,其他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社会治安、交通状况、社会风尚和经济发展没有对离职倾向形成影响,住房满意度在离职倾向上的表现基本一致。

3 有关离职问题的探讨

总体而言,当今图书馆员的个人属性在离职倾向上呈现出如下特点:离职意向非常强烈的群体,他们大多学历较高、身体健康、子女年幼、供养老人较多、身处领导职务、进馆时间较短、任职于基层的区县馆等;而留职意向非常强烈的,

他们大多年纪较大、身体不好、居住在东北地区等。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人们总是追求最大效益,寻求最有利的交换对象和活动。组织和员工之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交换关系,在交换过程中,如果员工有更佳的工作机会,对原组织的依赖性就会降低,因为他可以终止这种交换关系,与新的对象建立更为有利的交换关系。这种可供选择的职业发展机会必将对其的离职行为产生影响,即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越容易发生离职;可供选择的机会少则反之。联系到图书馆行业,学历高、职务高的这类群体,他们自身的条件更优秀,更容易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资源与机会,可选择工作机会的范围自然就比较大,相应地,离职倾向就更明显。

在年龄与任职时间上,已有研究证实与离职呈负相关。员工在职业生涯初期,属于易变型,离职与否主要受到心理或个人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工资的增长,个人因素的重要性减低,附属利益逐渐具有影响力,离开组织所要付出的代价在提高,组织也就因此获得员工某种程度的承诺,离职倾向有变小的趋势。在我们的研究中也有类似的结论,即年龄越大、任期越长,其离职倾向越低,任期越短,离职倾向越高。这是因为年纪大者离职后可供选择的机会有限,投入成本较高,同时,多年来他们获得的附属利益也对其产生影响,因而对工作更满意,并在认知上为自己留在图书馆进行辩护。反之,进馆时间短的员工,离开所在馆所付出的代价相对较少,且尚未获得更多的附属利益,其离职所受的影响主要来自自身,因而,离职意愿就表现得比较强烈。

其次,离职与否也受家庭生活需求影响和个体自身条件的限制。子女年幼、供养老人多的员工,需要他们为家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而收入少、需求大在客观上要求他们去寻求更好的发展。

健康程度也成为产生离职倾向的考虑因素。个体健康状况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员工的离职,这在我们的研究中也获得了证实。

此外,在分析中还发现一些特殊情况:年龄在31-40岁的与41-50岁的呈现显著差异,前者离职倾向大于后者;职称为其他的群体与助理馆员、副研究馆员存在差异,并显著大于后两者;北京与中部存在差异,北京的离职倾向更小;东北地区与中部、西部、东部及东南沿海存在差异,东北地区的离职倾向小于上述地区。环境卫生满意度、政府工作满意度两者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并未表现出常理中认为的满意度特别高与特别低之间会出现的差异,反而分别是⑤非常不满意与④不太满意,⑤非常不满意与③一般、④不太满意之间出现显著差异,这就是说,满意度差别较大的群体没有显著差异,而满意度水平接近的群体反而出现显著的离职倾向差异。

4 建议

4.1 加强对员工离职问题的重视

员工从产生离职倾向到实现离职行为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Moblcy认为,员工欲辞去工作的决定过程中,包含了对现有工作的评估、工作满意与不满意、离职念头、离职成本与找寻工作预期效果评估、寻找工作的意向、寻找工作的行为、对可能工作机会的评估、现有工作和新工作的比较、离职或留职的决定等多个步骤。因此,在当今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当加强对离职问题的重视,把握不同员工的主客观需求,了解他们产生离职意愿的动机,尤其面对优秀员工的离职,要选择有效的管理模式,尽早处理员工的不良情绪与问题,达到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减少人才流失的目的。

此外,员工个人特征分布的具体化、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的多样化、离职行为形成过程的复杂化,都会对组织进行离职管理的预测与控制带来困难,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4.2 克服员工离职问题给组织带来的负面影响

优秀人才的流失,是会对图书馆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员工离职,会使真正需要的优秀人才缺乏,影响图书馆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增加了招聘、选拔和培训员工的人力资源成本,新员工因缺乏经验,容易出差错而增加了替代的成本;员工离职,会影响其他同事的工作情绪等等。因此,一旦面临员工离职问题,都需要图书馆领导层认真对待,采取良好的应对措施,以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求职意向书篇(9)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职业生涯中渡过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质量。因此,尽早进行科学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自我、走向成功的一个有效方法。职业生涯规体现的是人本管理方式,不但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且有利于个人才智的充分发挥,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发展的双赢。图书馆引入职业生涯设计管理理念是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 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发展自我,有益于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成功的机会。当今社会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三,职业规划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尽忠职守、热爱工作、富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如果员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完善,往往导致工作缺乏激情,降低工作效率,有时候还会影响其他员工的积极性。这样的情况可能会给员工带来很大的压力,或者使他们消极低沉,从而带来精神上的不健康问题,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目前,有很多图书馆员就是盲目从事图书馆的工作,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缓慢。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同时又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的机构,开展图书馆员得到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升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实现图书馆和员工的双赢,促进图书馆事业积极稳定繁荣发展,还可以为图书馆留住人才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问题

(一)积极性的缺乏。

目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一个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图书馆员,达到一定的年纪,其个人事业发展达到职业顶峰时,就会感觉工作缺乏压力和挑战性,往往会丧失工作热情,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加上图书馆工作属于服务性质,大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岗位变动可能性也很小,很容易产生“职业高原”现象,即图书馆员已不可能再得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机会或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 缺乏满足感导致人员的流动。

一个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是决定该员工积极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图书馆事业是比较稳定的职业,相对企业而言,显得低调、乏味,很多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整体偏低,缺乏工作的成就感、挑战性、新颖性等。工作满意度影响馆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馆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工作和生活质量就会降低,工作效率也会下降,重要的是会导致人员的流动。人才流失已是图书馆面临的一大困境。目前,从图书馆调出的人,没有将图书馆的工作作为长期发展的目标。他们本来可以成为图书馆的业务骨干,但是由于图书馆的吸引力小,最终还是告别了图书馆,给图书馆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三) 组织文化缺乏。

组织文化就是图书馆的基因。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图书馆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工作态度、工作责任等,因而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组织文化的缺乏使图书馆员对图书馆缺乏一种认同感,没有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图书馆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缺乏凝聚力,从而导致许多工作不是站在图书馆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考虑,而是利用所掌握的资源谋取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置整体利益于不顾。

此外,图书馆工作的内在激励因素不高,工作挑战性不大,酬金待遇较低,传统的职业形象又使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同。馆员没有职业自豪感和职业热情,进修机会少和知识老化影响职业发展,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的不公平现象及管理者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不强等因素,容易造成图书馆高素质人才流失。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

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认识自我和环境、确立目标、计划、实施策略和反馈评估五个环节。

(一)认识自我和环境。

它是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一方面,馆员通过对自我进行全面认识,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最佳的抉择。自我认识就是对自己的观察、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兴趣、个性、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能力、长处、缺点等认识,为对自己未来工作选择的方向打下基础。另外,馆员可借助各种测评工具来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还可以征询其他人的意见;另一方面,图书馆员要全面认识外部的环境,在社会环境的认识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给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图书馆需要的是拥有图书情报学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和服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组织环境认识中当一个人加入组织以后,职业生涯规划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图书馆员应了解自己所在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变化、不同岗位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学习培训机会,分析其中可能关系到自己成长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员应当调整心态,塑造新的职业观念,以成就感和赢得尊敬为目标,努力让自己成为本行业的学者、专家。馆员通过分析适当地调整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要求。

(二)确立目标。

目标的确立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目标的确立是在自我分析、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条件为依据。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是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图书馆员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才能、兴趣、有利的环境条件为依据,结合职业发展路线,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目标分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目标与理想的职位、技能水平、工作安排或技能获得有关。馆员在制定目标时应将目标详细列出,具体到实现目标的时间、达到的程度、每一理想职位对知识技能与资历的要求。目标必须具有可行性、持续性,适时性等原则。与之相应的其他具体目标,如学习进修目标、经济收益目标、业绩目标等也要具体明确且做到互相配合、共同作用。设定的目标要高低适度,太高难以达到,容易让人受挫,太低没有挑战性,或达不到进步要求。

        (三)规划。

个人的最终目标确定后就要开始展开总体和具体的计划。没有计划贸然行动是徒劳无功的。图书馆员的职业规划是围绕计划来进行的,如果计划是纸上谈兵,那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计划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该详详细的详细,该具体的要具体,有些可以忽略的就不用太在意,制定的计划要现实。

(四)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是指根据计划,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包括工作、培训、教育、自我学习等方面的措施。在工作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采用什么学习方式,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等。实施策略越具体明确,越便于执行和检查。因此,馆员可将自己的长期、中期、近期目标细化,审视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已有条件和所需条件,明确努力方向。

(五)反馈评估。

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调整。因为在职业生涯进程当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和结果,所以,图书馆员要自觉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评估和修正,以纠正原订目标的偏差,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评估可参照各类近期、中期目标和实际结果比照进行。在评估过程中,主要对重点目标和关键策略方案进行评估。要关注弱点,找到自己的不足,如是否坚持按计划来提高个人的能力,个人能力是否适应环境的要求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策略甚至目标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为下一轮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会因个人的价值观、职业需求、职业生涯目标各异而不同。职业生涯发展也并非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简单地把职业生涯发展定位于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只能让自己进入到一个狭小的空间。所以,图书馆员在追求职务目标、工作内容目标、经济目标、工作环境目标等职业目标时,不要忽略丰富的知识积累、观念的更新、能力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快乐感、成就感。只有外在的职业生涯目标和内在的心理感受达到平衡时,馆员才能更多地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贺子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卜欣欣,陆爱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国经济时代出版社,2004 :30.

[3]尤玉新,唐承秀.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高原”问题探讨.图书与报,2006(2).

[4]牛红亮,霍彩玲.试论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图书馆学研究,2005,(10).

[5]居玲英.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18(2):21-23.

求职意向书篇(1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214-02

目前国内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图书馆已经不在少数,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图书馆,所以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吸取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将未实行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开展起来,或者是将处在初级阶段的个性化服务更进一步发展,这都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事业必不可少的一个发展趋势。

1 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内涵及特点

个性化知识服务,对于图书过来说,是把用户作为根本,通过用户所需要的内容及方向,向其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相对于传统的服务模式来说,图书馆新型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有以下几方面突出表现:第一,个性化知识服务是一种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服务;第二,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一种主动服务。个性化知识服务是以用户的满意作为其服务的的出发点和归宿,主动服务是它的基本模式,其特点具体的表现如下:

(1)针对性。图书馆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是以用户为核心,那必然能根据每个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而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对不同的用户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结合其不同专业特征、学习倾向,甚至是兴趣爱好等信息需求的不一样而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

(2)主动性。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主要是以馆藏文献为中心,在固定的馆舍范围之内进行小范围的各种活动,这种主动是建立在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之上,所以这种被动服务模式将在个性化知识服务的模式中得到改善,以保全图书馆的知识传播力度。新型的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则是“用户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的服务模式,它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以用户平时的查阅信息的行为为基准,围绕其提出的信息需求,分析用户的需求,主动将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推送给用户。

(3)互动性。图书馆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既然能具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用户主动地开展个性化的服务,那么允许用户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便是根本。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图书馆的管理账号里面动态地定制想要的用户界面、知识类型、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模式,即时与管理者进行沟通,工作人员同时定制出适应个人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信息需求和行为方式的信息活动环境,从而获得“量身定制”的知识服务。

(4)智能安全性。图书馆的个性化知识服务除了能面对面地介绍推广服务,更主要的方式却是通过网络这一现代化的技术而进行,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则是图书馆绝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现代图书馆都在采用智能化系统,运用各种智能处理技术,用户只需在数字图书馆开设个人账户,设置用户权限,设有密码保护,便已是保证了信息的基本安全。

2 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内涵及特点

高职院校图书馆面向的主要是三大群体,一类是高职院校教师,二类是高职院校的科研人员,三类则是高职院校中的大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是指根据用户的层次需要、专业特征、兴趣爱好以及独特要求等开展的信息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特点如下:

(1)层次性。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层次性因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不同而区分开来,分别是院校的教师、科研人员,以及大学生。对教师来说,他们所需的信息是与所教专业课程的设置相关的专业文献资料,同时对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是其关注的重点;对科研人员来说,他们要求掌握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他们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求体现在查新检索上;而对学生来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课内课外书籍都是他们寻求的信息。

(2)专业性。高职院校的办学是以其专业性而著称,因而其图书馆的服务也是离不开对专业性的关注。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是按照一定的学科专业体系而开展的,不同学科专业的用户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3)特色性。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的特色性因其服务对象的层次性和专业性而具有特色性。拥有高质量的特色资源,就等于拥有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增强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3 高职院校图书馆实施个性化知识服务的意义

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已经成为院校整体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围绕学校办学任务等工作而展开,与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而教学和科研工作都要依托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而进一步开展,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根据需要开展个性化服务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无论是对用户、对图书馆、对信息服务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图书馆的意义:“以服务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理念。图书馆就是一个以用户需求为基础,为用户提供其所需的信息作为服务,这就是图书馆的办馆宗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需要发展是离不开用户的。所以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不仅可以有效达成用户对信息需求,同时还能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服务质量,用户对于我们的工作持满意态度,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赢得图书馆在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

对用户的意义:高职院校图书馆根据用户的层次性、专业性,以及兴趣爱好而开展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在极大的程度上方便了用户获取有效的信息。个性化知识服务首先是需要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就是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有效信息。其次,是在了解了用户所需的知识结构、需求倾向、行为方式等因素后,为用户拓展及促进其有效检索和获取更多有效的信息,这样来说,我们是与客户进行交流,能充分激励用户需求,促进用户对信息的有效利用与知识创新。

对信息服务业的意义: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对所需信息资源的获取,对提高其工作效率也有作用,而且还可以更有效的促进图书馆的工作服务质量。不仅如此,个性化知识服务也是信息服务业未来发展的目标。作为一个学校信息资源的中心部门,高职院校图书馆,当前的工作重心就是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并向用户提供服务。所以,个性化知识服务推动着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工作。

4 高职院校图书馆实施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发展状况

目前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对于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时,需要根据实际操作时产生的问题来及时对服务模式来进行调整,借鉴其他成功的案例,适应外部环境的改变,保证核心竞争力。根据现在的工作开展情况,高职院校图书馆以用户为基础,开展的信息资源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整改的部分。

4.1 个性化知识服务单一

国内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在很多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系统。目前,国内图书馆针对我国用户特点的一些更为实用的个性化服务系统有待开发,而已经投入使用的成型系统性能还不稳定,使得以开发的数据库很不完善,许多新兴、边缘、交叉学学科数据库的建设处于空白状态。

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比较封闭,图书馆与用户间缺乏交流与互动机制。

目前国内大多数图书馆的信息系统仅限于校内用户使用,因而图书馆还缺乏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宣传和推广,这将影响整个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开展。

4.2 学科知识服务层次较低

传统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所能提供的服务,一般主要还是集中于向用户提供文献的服务,因为工作人员本身专业方面受限制,使其无法与用户一起投入到科研当中,就算可以投入,也不够深入和经常化,无法触及到用户更深层度的对信息的需要。所以说,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科研活动中,没有更好的体现出其影响力、作用力,学科知识服务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

4.3 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需加强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的培训

用户信息素质教育是通过培养用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使其掌握获取知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重视信息的传播,使其具有捕捉信息和组合信息的能力。目前有许多图书馆的用户还不能熟练掌握获取信息的技能,所以图书馆可以适宜对用户进行指导,加强对信息基础理论、信息检索、信息利用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用户利用文献获取知识的能力。

4.4 馆际互借和网络资源学科导航系统应用少

互联网的发展,为图书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发展步调不能与网络技术发展同步,在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图书馆里馆际互借和网络资源学科导航系统应用还比较少,向用户提供的信息还不能涵盖各个数据库。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根据本馆馆藏和用户的需要,通过上网搜寻、挖掘所需的专业学科信息资源,通过分类、标引、组织和动态链接,形成专题书目和电子期刊等知识网络,还要实现各图书馆间资源共建共享,开发馆际互借和支持信息快速传递。

就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开展个性化服务都还是停滞在用户主动的前提下,还是被动的等待用户提出所需要的方向后,才提供相关信息来服务于用户,尤其是无法了解到用户的阅读和访问倾向,无法做出个性化服务。而且这样的系统服务,只能找不到特定用户的特定信息,无法延伸到同类别用户,不能通过一位用户的制定信息,扩展到其他同类用户,服务的范围还是很局限,智能性、主动性和实时性都还是略显不足。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大四学生总结 下一篇: 健康教育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