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诗歌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7:03

我和我的祖国诗歌

我和我的祖国诗歌篇(1)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 引导学生联系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节。

教学重、难点

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品读词句,体会诗歌字里行间蕴含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我们的祖国》歌曲带;多媒体课件。

2 学生:搜集赞美祖国的诗歌。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 课件配乐播放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等方面的图片资料,教师富有激情地随着画面解说。

2 孩子们,看了刚才的一幕幕,你想说点什么?

3 是呀,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谁不为之感叹?你看,我们的金波爷爷和你们一样,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便写下了这首赞歌——《我们爱祖国》(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2 圈出生词,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

3 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围绕哪两句诗来写的?读一读,找一找,并做上记号。

4 熟读诗歌,理清思路。如:教师读第1节和第5节,男同学读2~4节,女同学读6~8节。也可以抽学生合作朗读。

三、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1 我们都深爱着我们的祖国,金波爷爷也不例外,请孩子们默读1~4小节,看看他心中的祖国是什么,勾一勾,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 学生交流。

3 那么你最喜欢哪几句诗?和自己的同伴一起读一读。

4 在读这几句诗时你想到了些什么?和同伴一起交流交流,相互补充。(独立学习—和同桌探讨—全班交流,老师适当点拨,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例如:学生说我最喜欢“她是巍峨的烈士纪念塔,她是蓝天里飞翔的白鸽”这句诗。老师屏幕显示这两句诗。

(1)你想到了些什么?(生说,其他同学补充。)

(2)教师小结:是啊,我们的祖国有着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我们祖国的儿女有着和平幸福的生活。你,作为中华儿女中的一员,读到这里,心里感觉怎样?

(3)那请你带着你的体味去读吧!互相评议。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诗句。

5 小结:在金波爷爷的心里,祖国是什么?(老师领读,且屏幕图文并茂,显示妈妈的摇篮、长城、黄河等)学生回答。

6 总之一句话——(屏幕显示第一小节),学生齐读。

7 那你也思索思索,在你心中祖国是什么呢?

屏幕显示:读一读,仿写句子。

(1)祖国是新建的高楼大厦。

(2)祖国是古老的神话传说。

(3)祖国是( )。

(4)祖国是( )。

8 既然祖国已深深地烙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那该用什么行动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爱呢?齐读诗歌的5~8小节。

9 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说说你从中想到了些什么。(学生说到哪句屏幕便显示哪句)

10 指导朗读,特别是第8小节。

四、配乐朗读,强化感悟

1 此时我已心潮澎湃,真想为我们的祖国送上一首赞歌。(播放歌曲《我们的祖国》)

2 朗诵全诗。

3 你准备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呢?(可以说心里话、表演、写诗唱歌等)

五、结合课外,拓展延伸

自由朗诵自己搜集的赞美祖国的诗文。

六、自主识字,掌握生词

1 自读勾画的生词。

我和我的祖国诗歌篇(2)

渔村的上空

突起乌云

像一个变脸的无赖

妄想把渔民的春天

掳走

南海,我的祖宗海

我的爷爷葬身鱼腹

南海就成了我的祖宗

我的奶奶二十三岁守寡

坚贞不二

她临死前对我说

你是南海养大的汉子

南海是我们的祖宗海

我们的祠堂、神庙在此

清明,别人可以到坟头

为祖宗烧纸、磕头

我却面朝大海

上香、跪拜

我的祖先日日夜夜在南海耕耘

就像我家门后

一亩三分田了如指掌

每当傍晚

遥远的海面灯火一片

那是我的亲人

打渔归来

创作《南海,我的祖宗海》时,我没有一点投机或炒作的意思,根本没想到它后来会在网络和诗坛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我是1990年的闯海人,在海南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深爱着这方热土这片海洋。当南海发生危机时,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写写南海,尤其是作为中国诗人更应该表明态度,用诗歌发出自己的声音。

一开始写时,心里很没底,因为时政类的诗不好写,写不好就成了标语、口号。于是,我决定去体验生活,从细小处入手,把自己与南海与诗歌融为一体。那时,我和渔民常在鱼排上大碗喝海南本地产的地瓜酒,说着心里话。印象最深刻的是渔民说过:南海就是我们的祖宗海。“祖宗海“这个词一下紧紧抓住了我的心。“自古行船半条命”,海南潭门港的渔民世代相传着这句话。海上的风浪、暗礁、海盗和冲突,对于绝大多数人只是新闻,对渔民却是生活的一部分。为了生活,不少渔民葬身大海。女人们守寡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他们一代又一代以大海为生。他们的后人想念祖先的时候,晚上就在海边点几柱香,烧几把纸钱,向大海倒几杯酒。题目有了,写起来就方便多了。我是一边流着泪,一边写下《南海,我的祖宗海》这首诗的。

2012年4月31日,当我把诗歌发表在中国诗歌权威网站——中国诗歌流派网时,一个月内点击量突破1.5万人,有1300多人(次)跟帖。5月15日,《南海,我的祖宗海》登上了《新诗经》和腾讯微博联办的中国诗歌“封神榜”头条。“封神榜”如此评价该诗:“在目前南海危机的情况下,乐冰及时的心血澎湃,你可以感受到他炽热的心像太阳喷薄而出,你可以想象得出这首诗热忱、热切乃至热血的程度,诗人给读者强烈的感受便是爱国情怀,最终,他的诗句终像粗绳一般将自己与国家绑在一起,密不可分。”11月,我又以第四名的身份入围中国当代诗歌奖8强,也是海南唯一入围该奖项的诗人。

我和我的祖国诗歌篇(3)

诗人1922年从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忆菊》就写作于这一年的重阳节前(从诗歌的副题“重阳前一日作”可以看出)。时值深秋,在祖国正是盛开的时节,因而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转向了“忆菊”,同时作为一个爱国的弱国子民,在外族的歧视下倍感屈辱,由此也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因而借助于“忆菊”寄托对祖国文化的热烈的赞颂,即借着对的赞美,歌颂“祖国的花”,盛赞“如花的祖国”。这种强烈的爱国激情在诗人同时期的《太阳吟》《歌衣洗》等诗作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25年6月1日,回国的轮船驶进了上海吴淞口,诗人手扶栏杆,心情万分激动。他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将脱下的西装、解下的领带扔进江里,卷起衬衫袖口,昂首高呼:“祖国,我回来了!”但他所面对的祖国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军阀混战,列强侵略,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当现实打破了他的梦想,失望悲痛的情感就化成了感人的诗篇――《发现》。诗人用故意否认的方法,强化了心目中的祖国与现实中的祖国的巨大反差,以此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满腔热情与期望。

可以说,两首诗歌都燃烧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正是时间的差异、地点的不同,凸现了情感表达的异样特色。

二、 意象叠加展示了作者的挚爱风采

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从意象入手,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充分理解闻一多诗歌的爱国情感。

在美国,诗人何尝不知道自己亲爱的祖国被军阀们弄得破碎不堪?对于天灾人祸备相交加的祖国情况又何尝不清楚?但是对祖国的热切思念使得赤诚的诗人通过对的描写把他所热爱的祖国美化了,神圣化了。“柔艳”“盛放”“淡烟笼着”“疏雨洗着”等众多意象的描绘向我们炫示着光彩照人的诗化境界,而“金的黄,玉的白,春酿的绿,秋山的紫……”等意象的叠加反复,更赞叹出如艳丽、繁盛的一般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可爱的祖国。在这里,诗人通过优美的意象,和谐的音律,表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诗人是饱含着对祖国的思念毅然中止学业回到祖国的,作为祖国忠实的儿子,怀抱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殷切期望回国的诗人却发现“这不是我的中华”。这一声呼天抢地喊出的迸着血与泪的呐喊,真切地道出了诗人的沉痛和绝望。紧接着,诗人用“恐怖”“噩梦”“噩梦挂着悬崖”这些令人绝望的意象,形象地表现出当时军阀混战下的祖国残破的黑暗现实,突出了诗人希望破灭后的极端失望和悲愤。可以说,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其铮铮的爱国誓言,强化了诗人对祖国至死不变的爱。

三、 对比运用召唤出诗人的热血情怀

诗人对的追忆和描绘显然都包含了对人的情感,他是在描写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渗入了对故乡人的印象,顺理成章地将自然美引向了人文的美。这里的“人文美”,在诗人的对比描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他看来,作为西方文化符号的“蔷薇”充满“热欲”,也就是过多的现实性物欲;而“紫罗兰”又过于卑贱;相反,作为民族文化精神整体象征的“”却历史悠久、品格高雅、气质俊逸,是其他沉浸在现代物欲中的西方文明都难以比拟的。与蔷薇、紫罗兰的比较,当然也就是中西两大文化的比较,通过比较,表达了诗人对西方文化的鄙视和对祖国悠久文化的热爱。

我和我的祖国诗歌篇(4)

尊敬的校领导、敬爱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弹去五月的风尘,迎来六月的时光,我们的心像怒放的花朵,荡起欢乐的海洋。

炎炎的夏日,似我们心中的激情热烈而奔放。

菁菁校园,在彩旗的映衬下更显风光。

今天,我们陶醉在诗海里,感恩祖国,赞美生活。

1、白:中国,一个传奇的国度;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华的礼仪之邦。

如果有人问我是哪里人?

我会骄傲的说:“我是中国人!”

下面请欣赏三(5)班带来的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白:我为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我还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而自豪。

感恩父母,给予我们宝贵的生命。

感恩老师,带我们品尝知识的琼浆。

学会感恩,就会体验生活的快乐,拥有美好的未来。

下面请欣赏三(1)班带来的诗歌《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3、白:是的,我们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拥有美好的未来,这也是几代人真诚的期待,今天的红领巾将是未来的主宰。

下面请欣赏三(2)班带来的诗歌《红领巾相约中国梦》。

4、白:红领巾相约中国梦,

这是我的梦,这是你的梦,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梦。

是蓝色的航天梦,是红色的奥运梦,是绿色的和平梦……

下面请欣赏三(6)班带来的诗歌《中国梦》。

5、白:啊!中国梦是五彩斑斓的!

这是祖国母亲的梦。

攀爬过岁月的脊梁,沧桑印证着她求索的脚步。

九十余载的风雨,六十多载的峥嵘。

正是祖国母亲哺育着亿万炎黄子孙,

我们要为她祝福!

我们要为她歌唱!

下面请欣赏三(4)班带来的诗歌《写给祖国母亲的歌》。

6、白: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最好的朋友,它的名字叫书。

每天书之舟载着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

下面请欣赏三(8)班带来的诗歌《我爱读书》。

7、白:捧一把泥土,掬一簇浪花,抚摸祖国的脊梁。

翻开《四库全书》的尘封,弹一曲《高山流水》的悠扬,

倾听祖国的心香……

下面请欣赏三(3)班带来的诗歌《我的祖国》

8、白:我的祖国容光焕发,

我的祖国培育我成长,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是东方刚刚升起的朝阳。

张开那自信的翅膀,

我和祖国一起飞。

下面请欣赏三(7)班带来的诗歌《我和祖国一起飞》

结束:激情澎湃,抑扬顿挫的朗诵,展现了雏鹰对天空的憧憬。

斗志昂扬、铿锵有力的词句,表达了同学们心怀感恩、励志、奋进。

我和我的祖国诗歌篇(5)

学者、教授、沧州政协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国学院院长:xxx

学者、教授、国学院常务院长:xxx

学者、教授、国学院副院长:张xx

学者、教授、国学院办公室主任:孙xx

国学院副院长、秘书长:杨xx

学者、教授、国学院开发部部长:张xx

学者、教授、国学院外联部部长:张xx

教授、国学院外联部副部长:王xx(女士)

国学院宣传部副部长:郎xx

国学院开发部副部长:刘xx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

节目单:

有一首词通篇陈情澎湃,格调清新,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全词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语言明丽,情景交融,让我们用掌声请出

一、《万水千山总关情》

朗诵:国学院常务院长:田教授

有首词,赞美祖国的山河,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与未来,脍炙人口、古今绝唱,这就是

二、《国度抒情》

朗诵:国学院副院长:张教授

金秋的风,送袅袅桂香而来,霜中的菊,献片片绚丽灿烂。在这金色的第三季,在这大地丰收的时候,我们满心欢喜满心期待,终于迎来了共和国的生日—祖国母亲的60华诞。今天,就让我们为祖国母亲献上我们的:

三、《祖国颂歌》

朗诵:国学院办公室主任:孙教授

可爱的中国,仰望苍天,我高声地呼唤你伟大的名字

了瞰群山,我深情地呼唤你的名字;今天,在祖国60华诞即将来临之际,我要大声说,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

四、《可爱的中国》

朗诵:国学院外联部副部长:王教授

《歌唱祖国》抒发了全国人民对新中国无比热爱和自豪的强烈情感,以及盼望国家繁荣昌盛的时代情怀。今天我们祖国的花朵要集体表达他们对祖国母亲的热爱,请听

五、集体诗朗诵:《歌唱祖国》:20名小学生

我爱祖国十月的花, 她无比灿烂辉煌, 因为她在我的心中 ,有56种芬芳——

六、《我爱祖国十月的花》

朗诵:xx社区:张xx等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美丽而宽广,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勤劳而坚强;

奔腾不息的黄河是她的血脉,巍峨屹立的泰山是她的脊梁,

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

今天,在这欢庆的节日里, 我从心底里向您说一声,

祖国,您好!

七、《祖国颂》、《沁园春.国庆》

朗诵:卢建起、云桂荣等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八、《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集体朗诵:多宝兰等(18人)

接下来,xxx,也要在祖国华诞即将到来之际,说出对家乡的热爱,一起欣赏:

九、《运河颂》

集体朗诵:(17人)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诗歌传统,屈原赋《离骚》,陶渊明诗“田园”,千古诗人,各领数百年。愿我们这个诗的国度乘着诗歌的翅膀,昂首翱翔在世界文化之颠!

‘迎国庆,红色诗歌朗诵会’到此结束

我和我的祖国诗歌篇(6)

学者、教授、沧州政协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国学院院长:xxx

学者、教授、国学院常务院长:xxx

学者、教授、国学院副院长:张xx

学者、教授、国学院办公室主任:孙xx

国学院副院长、秘书长:杨xx

学者、教授、国学院开发部部长:张xx

学者、教授、国学院外联部部长:张xx

教授、国学院外联部副部长:王xx(女士)

国学院宣传部副部长:郎xx

国学院开发部副部长:刘xx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

节目单:

有一首词通篇陈情澎湃,格调清新,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全词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语言明丽,情景交融,让我们用掌声请出

一、《万水千山总关情》

朗诵:国学院常务院长:田教授

有首词,赞美祖国的山河,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与未来,脍炙人口、古今绝唱,这就是

二、《国度抒情》

朗诵:国学院副院长:张教授

金秋的风,送袅袅桂香而来,霜中的菊,献片片绚丽灿烂。在这金色的第三季,在这大地丰收的时候,我们满心欢喜满心期待,终于迎来了共和国的生日—祖国母亲的60华诞。今天,就让我们为祖国母亲献上我们的:

三、《祖国颂歌》

朗诵:国学院办公室主任:孙教授

可爱的中国,仰望苍天,我高声地呼唤你伟大的名字

了瞰群山,我深情地呼唤你的名字;今天,在祖国60华诞即将来临之际,我要大声说,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

四、《可爱的中国》

朗诵:国学院外联部副部长:王教授

《歌唱祖国》抒发了全国人民对新中国无比热爱和自豪的强烈情感,以及盼望国家繁荣昌盛的时代情怀。今天我们祖国的花朵要集体表达他们对祖国母亲的热爱,请听

五、集体诗朗诵:《歌唱祖国》:20名小学生

我爱祖国十月的花, 她无比灿烂辉煌, 因为她在我的心中 ,有56种芬芳——

六、《我爱祖国十月的花》

朗诵:xx社区:张xx等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美丽而宽广,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勤劳而坚强;

奔腾不息的黄河是她的血脉,巍峨屹立的泰山是她的脊梁,

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

今天,在这欢庆的节日里, 我从心底里向您说一声,

祖国,您好!

七、《祖国颂》、《沁园春.国庆》

朗诵:卢建起、云桂荣等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八、《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集体朗诵:多宝兰等(18人)

接下来,xxx,也要在祖国华诞即将到来之际,说出对家乡的热爱,一起欣赏:

九、《运河颂》

集体朗诵:(17人)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诗歌传统,屈原赋《离骚》,陶渊明诗“田园”,千古诗人,各领数百年。愿我们这个诗的国度乘着诗歌的翅膀,昂首翱翔在世界文化之颠!

‘迎国庆,红色诗歌朗诵会’到此结束

我和我的祖国诗歌篇(7)

(开场前反复播放音乐“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

开场白:

朱:打开记忆的长卷,走进岁月的星河。62年前,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冉冉

升起。

熊: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我们踏着国歌激越的旋律,意气风发,昂首阔步。

朱:红旗如画,展现光辉历程。

熊:岁月如诗,颂扬丰功伟绩。

合:今天,让我们用如歌的行板、如画的诗卷,庆祝我们伟大的母亲62华诞!献上我们一片诚挚的情感

请听小一班徐xx老师朗诵诗歌《我的祖国》

朱:下面请小二班王老师朗诵诗歌

熊:有请小二班涂老师朗诵

朱:请听中一班马老师朗诵诗歌《可爱的祖国》

熊:中二班罗老师给我朗诵诗歌《献给亲爱的祖国》

朱:下面有请李老师朗诵诗歌,大家欢迎

熊:请听大一班涂老师朗诵诗歌《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朱:最后请听大二班刘老师给我们带来《黄河颂》

...............

结束语:

(音乐“我和我的祖国”响起。。。。)

朱:滔滔江河水,淹不尽浩浩中华魂

熊: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

朱:亲爱的祖国,再优美的诗篇也抒发不尽对您的热爱,

熊:亲爱的祖国,再动听的话语也表达不完对您的忠诚;

朱:新世纪的航道上,前进的巨轮已经启航

熊:现代化的大路上,催战的擂鼓已经敲响

朱: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踏着战鼓的节拍 向着荣光、向着辉煌、

奔向远方

我和我的祖国诗歌篇(8)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人更是擅长文字“游戏”的高手,他们用“心”经营“文字”,诗意也便在诗人的笔下诞生了。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诗歌起始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就已经有些令人费解,接下来的“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更可以说是“动宾搭配不当”。《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发表之前,曾经有人向诗人舒婷提出建议,把“纺着疲惫的歌”中的“纺”字改为“唱”,诗人不同意,“我觉得‘纺’比较好。”即使一度曾被《作品》以此诗语言“晦涩低沉”的原因退稿,诗人不改初衷,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1]但这“纺”字究竟好在哪里,舒婷在与作家陈村的对话中也没有明说。

有一种研究观点认为,“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这里的“我是”应理解为“在我的眼里”或“在我看来”,“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则应理解为“你就像那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纺”与“歌”相搭配,是一种言语变异,因为通常我们只说“纺纱”而不说“纺歌”。上下两个句子连贯起来应该作这样的理解:“在我的眼里,祖国(你)就像那破旧的老水车一样,整天都像纺车那样在吱呀吱呀地转着转着,就好像一个疲惫的人在唱着悲哀的歌。”[2]这种对文本的解读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纺歌”是一种动宾的超常搭配,是语言运用中的变异现象,属于陌生化语言范畴。本文试从陌生化语言表达的角度,对诗歌是“纺”非“唱”的诗意做进一步的分析解读。

1.主体与客体的融合

对诗歌是“纺”非“唱”的诗意解读,首先要厘清“纺着疲惫的歌”陈述的对象问题。

陌生化语言的要义是解构语言能指与所指间习惯性、固定性、自动化的意指关系,摆脱由语言建立起来的习以为常的知觉经验,重构它的感性内涵,形成新的意义指向。习惯性的语言模式形成习惯性的语言知觉,它能形成人稳定的心理认知定势,但也因此把人拉向理性与经验之中,压抑你鲜活的感受。对规范化的偏离、对已形成的语言规则的扬弃,成为创造出魅力独具的陌生化语言的主要程序。“其实,所谓作家,就是‘一群在词语的池塘里游泳的人们’”[3]诗人更是如此。

诗歌是一种适合于抒情言志的文体,抒情主人公大多可以跟诗人自己对号入座。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第一人称“我”自始至终贯穿全诗,虽然有时作为抒情主人公的诗人隐身于“我”的背后,但不会影响到“我”作为诗歌抒发诗人思想感情的主体地位。可这首诗的特别之处,还在于除了第一人称“我”之外,作为第二人称的“你”也同时贯穿全诗始终。从诗歌内容来看,“你”和“我”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把“我”理解成作为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自己,那么“你”可以理解成诗人抒发思想感情的客体“祖国”。一般而言,诗歌中作为抒情主体的“我”与客体祖国的“你”之间是泾渭分明,不应该也不允许相互混淆,这是读者对“你”“我”能指和所指之间习惯性、固定性、自动化了的意指关系。但在这首诗歌中,“我”与“你”不再是楚河与汉界的关系,诗人是故意模糊了“我”与“你”之间界限,正如舒婷《致橡树》中的那“仿佛永远分离,又终生相依”的木棉与橡树,呈现出若接若离的关系。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这两句诗中的“我”和“你”名为二,实为一,“我”是我,“我”又是“你”,“你”是你,“你”又是我,这种语言文字上的多义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艺术上收到虚实相生的审美效果。诗人正是通过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并存,强调抒情主人公“我”与抒情客体“祖国”之间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连的关系,强调祖国“你”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也就是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也唯有如此,方显“我”真挚、深沉而又执着的爱国情怀。这种抒情主体与客体的融合现象,在诗歌的第二节“我是贫困,我是悲哀”两句中得到更明确的体现和更进一步的强调。

明白了“我”和“你”之间的关系,厘清了抒情主体与客体的融合关系,自然我们也清楚了“纺着疲惫的歌”陈述的对象既是抒情主体的“我”又是作为抒情客体的“你”――我的亲爱的祖国。从这一角度来说,把“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理解为“在我的眼里,祖国(你)就像那破旧的老水车一样,整天都像纺车那样在吱呀吱呀地转着转着,就好像一个疲惫的人在唱着悲哀的歌”难免显得有些狭隘、肤浅,不够准确。事实上,这里的“我”和“你”不能也不必分清哪个是真正的“你”、哪个又是真正的“我”。“你”在“纺”着疲惫的歌,“我”又何尝不是在“纺”着同样疲惫的歌呢?!

2.语义的割裂与意象的叠加

“意象”古义即“表意之象”。《周易・系辞》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因此意象成为了诗意的载体。清代章学诚认为意象乃“人心营构之象”,这表明意象又同时反映着诗人的内心情感。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诗句中语义的割裂与意象叠加技巧的运用,足以说明诗人深谙古人“意象”的真谛,体现出诗歌语言陌生化的审美特征.

从上下两句语义表达角度来说,“破旧的老水车”是被陈述对象,“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是对陈述对象的陈述。“老水车”应该是“唱着疲惫的歌”才能构成一个语义表达完整的句子,才能在陈述对象与陈述内容之间彰显合逻、合乎语法规范的要求。很显然,诗人用“纺”字陈述“老水车”,在语义表达上造成割裂,给读者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延长了感知时间。因为按照日常语言的思维,上句明写“老水车”,下句本应用数百年来“唱”着疲惫的歌来对“老水车”进行描述,但诗人故意用一“纺”字荡开一笔,转移到貌似暗写的“老纺车”身上。这种上下句语义的割裂,造成“老水车”这一意象暂时的支离破碎,只有陈述的对象,没有了陈述的内容。

但这种语义表达的割裂,并不妨碍读者对“老水车”这一意象完整性理解和感受。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指出:“各种现实的事物(包括情感等内容),都必须被想象力转化为一种完全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作诗的原则”,而“进行诗转化的一般手段是语言”。读者读诗、解诗,循着诗歌的语言文字,凭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凭借自己已有的独特经验,被割裂的语义得到贯通,被暂时支离的意象得到丰富和整合,试图还原或重新构建世人心目中原本完整的“老水车”意象,这也就是当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时,为什么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老水车”应该是“唱”着疲惫的歌的原因所在。

此处是“纺”非“唱”造成的语义割裂,非但没有造成“老水车”意象的割裂,破坏读者对“老水车”这一意象的完整性理解,反而丰富了诗歌内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纺”字我们很自然联想到同样有着“老水车”“数百年”历史的“老纺车”,这是非常合情又合理的联想,一个“纺”字的运用,使得这两句诗关涉到显性“老水车”和隐性“老纺车”这两个意象,这两个意象叠加在一起,既显笔墨之经济、又显诗意之盎然,更显内涵之丰富。“老水车”和“老纺车”两个意象共同成为承载古老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载体,由于“老水车”和“老纺车”都具有围绕某一固定轴做原地打转而不发生位移的动作特征,用来隐喻祖国的发展停滞不前的历史,以及由于“老水车”与“老纺车”都具有“破旧”不堪的形象特征,用来隐喻中华民族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历史都是恰到好处。在这里,我们在对这两个意象的独特体验中,漫溯悠久的历史长河,感受古老的农耕文明,既有了历史的纵深感,又有了文化的丰厚感,更令人能够站在今天现实的高度理性地反思祖国的过去、展望祖国美好的未来。

3.视觉与听觉的连通

陌生化语言强调言语者认知过程中的主观感受,更强调通过对客观世界丰富多彩的精神活动,获得充满个性和智慧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具有了强烈的体验性色彩,其结果能使日常熟悉的、俯拾即是的事物变成一种特殊的意料之外的事物,并创造出一种对客体从未有过的审美感受。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是诗人精心选择的主体意象。诗的上句“老水车”的意象给读者造成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但从诗的上下句内在的关联性来看,“纺歌”我们似乎又能听到这“老水车”自远古以来一直重复的那首单调、乏味而又凝重、苍凉的“悲歌”,上下两句同一意象的“老水车”同时诉诸读者的是视觉和听觉两种感觉器官。视觉与听觉原本是两种不同类的感觉,诗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通过“纺”和“歌”动宾的超常搭配,把原本诉诸于人听觉的“歌”让位于诉诸人视觉感受的“纺”,两种不同类的感觉连通起来。这种“连通”虽然增加了读者感知的难度,延长了感知时间,但更让读者获得了“老水车”更为丰满的感知形象,让人们跳出认知的固有模式而走向审美体验。同时,由于这一“纺”字的运用,造成“老水车”与“老纺车”两个意象的叠加,这在表达效果上对“视觉”和“听觉”效应起到了进一步强调突出的作用,是“纺”而非“唱”,就在于仅凭一“唱”字是无法唤醒读者多种审美感官,在听觉和视觉的多种感受活动中获得多层面、立体式的审美感知。是“纺”非“唱”,能让读者在对语言的反复玩味中领悟到更为丰富的审美韵味,领略到陌生化语言赋予个性化的、独特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村VS舒婷:我已是狼外婆,[J].《收获》,2002,(6).

我和我的祖国诗歌篇(9)

这是有关阅读的记忆。阅读诗歌,是一件多么温暖的事情。在这个人人为房子、工作、交际等等奔忙的年代,谁还会安静地读一首诗呢。而一旦能遇上一首好诗,总会有一种别样的惊喜。

一年前,我读到雪马的《我的祖国》。那一刻,我已相信,它是一个出色的作品,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在我的阅读记忆里,它是如此深刻,并使我不再怀疑,这依然是一个能诞生杰出诗歌的年代。

“我的祖国/只有两个字/如果拆开来/一个是中/一个是国/你可以拆开来读和写/甚至嚎叫”。这是这首诗歌的上半部分。诗人雪马似乎是在嬉笑之间,向我们展示着有关“中国”两个字的另一种描述。如果用一下文学批评的术语,当属解构的写法。它将我们的祖国――“中国”所蕴含的神圣、庄严,化解于无形之中。它彰显了一种生活的自在状态,作为一个公民、一个爱国者所能抵达的自由――把祖国的名字拆开来读和写,有什么不可呢。换句话说,这也是热爱祖国的一种表达方式。

雪马是智慧的。他在以举重若轻的手笔,写出了一个个体对祖国赤诚的爱。狂热,却又平和、节制,并透出温暖的力量。但显然,这些还只是一个铺垫,一种异常平静的叙述。它只是为了在下半部分,表达汹涌的大爱大恨和大情大义。他从个体细小的灵魂悸动出发,最终试图说出具有普泛价值的爱国叙事:

“但你不可以拆开/字里的人们/不可以拆开字里的天空/不可以拆开字里的土地/不可以拆开这两个字/合起来的力量/如果你硬要拆开/你会拆出愤怒/你会拆出鲜血”。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祖国,也没有理由不去爱自己的祖国。相对于祖国而言,国家是个政治权力机构,通常不带感彩。祖国则是一个地域、文化、历史、宗教、民族、人种等集合的概念。雪马在诗歌的上半部分,更多的是写的作为一个国家的祖国。但在下半部分,笔锋急转,以大写意的手法,寥寥数字,将祖国所应有的丰富内涵和外延,彰显无遗。祖国,意味着一个民族群体的信仰,意味着牢不可破的力量,意味着对广袤的天空和大地的热爱……每一个真正的爱国者,都会以生命来捍卫祖国的尊严和荣光。雪马所写的“你会拆出愤怒/你会拆出鲜血”,表达的正是一个常识――我们的祖国神圣不可侵犯。

但就是这样的常识性表达,足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它击中了我们柔软的内心,它拨动了我们敏感的神经。它告诉我们,爱国,是一种本能。

雪马以一种解构的姿态,完成了对爱国主义的个性建构,并形成非凡的普泛价值。对雪马这样一个以先锋著称的诗人而言,确实是一个奇异的存在。雪马倡导“简单主义”诗学,他一直在以最微小生活细节为切入点,来勾勒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我的祖国》,则无疑是将个体的情怀,上升到对宏大民族主义的书写,虽仍是以口语入诗,但凸显出浓重的精英意识。这样的反差,使得这首诗歌产生一种博大的内涵:在祖国面前,个体是轻松的,也是凝重的;是渺小的,也是强大的;是平民的,也是精英的。整首诗,从日常书写到精神旨归,达到了非同寻常的高度、深度、广度。

我不掩饰对这首诗歌的喜爱。实际上,雪马自己也认为《我的祖国》是他巅峰状态的作品,是一个灵感式的杰作。我当然认同。一个诗人,在他年轻的时候,能创作出如此作品,会是多么欣慰和骄傲。

写祖国的诗歌,古今中外蛇行蚁爬,然出类拔萃廖廖。我无意夸大这首诗歌的价值。但至少,在一个越来越难以诞生好诗的年代,它确实给人以温暖和勇气、震撼,是如此清晰,轮廓分明――在雪马的个人创作史,乃至当代诗歌史中,都将是一个孤绝的范例。

附雪马作品: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只有两个字

如果拆开来

一个是中

一个是国

你可以拆开来读和写

甚至嚎叫

但你不可以拆开

字里的人们

不可以拆开字里的天空

不可以拆开字里的土地

不可以拆开这两个字

合起来的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诗歌篇(10)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勇于奉献,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表现爱国主义的文学作品犹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诗歌作为“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是许多名家用来抒发爱国主义情感的载体之一。著名的篇章如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们怀着对祖国执着而深沉的情绪,创作出无数篇感人至深的爱国佳作,充满着慷慨激昂之气。在和平年代里,赞美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诗作也是比比皆是。这样的爱国诗篇,很多都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么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瑰宝,来引领学生读出爱国主义诗歌的情感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是摆在每一位语文老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美学范畴上,审美类型一般涉及优美和壮美两种。优美具有形体小、力量弱、性质柔、质量轻、速度慢等特点。壮美的特征则是空间大、力量强、质量重、速度快、气势壮等。爱国主义情感在诗歌作品中往往会体现出浩荡的气势和充沛的激情,犹如大江奔流,一泻千里。让人读后荡气回肠,灵魂得到净化,因而属于壮美类型。“与优美形象的塑造相比较,壮美是能带给人们更多感动,更深震撼的美学境界。”因而高亢的激情、博大的情怀、热烈的情感共同构成了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美学特征。既如此,要读出爱国诗歌的情感美,就要精确地把握诗歌所传递的爱国主义情感。我认为引导学生把握诗歌中的爱国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抓住文章情感基调,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以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整首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较,这首诗并非单纯热情地讴歌对祖国的赞美,而是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

诗人开头首先回溯了祖国数百年贫困、落后的历史,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意象,将祖国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展现在读者面前;紧接着笔锋微转,祖国并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第三节叙述了新生的祖国目前的状况——已经站在了“雪白的起跑线上”;最后曾经“迷惘”过、“深思”过的作者“沸腾”了,她希望祖国“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并且又一次发出了深情地呼唤“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由此可见,整首诗都是一种深情的呈现,由开头凝重、低沉发展到高昂、亢奋,最后又归结到深情。教学这首诗,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握整首诗的深情的基调,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在1976年,作为一家工厂的一名普通女工的作者对祖国的那种质朴而又厚重的情感。

2.挖掘诗歌中所呈现的情感的源头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离骚》就是屈原蒙冤被疏后,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可以说是用爱国激情,饱含血泪写成的一首悲伤怨愤之歌。因而,教学《离骚》这首诗,除了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外,还要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屈原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情感。

屈原“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这样一个有才能的人,却屡遭流放。但他的一腔爱国热忱却始终如一,以至于最后选择了以身殉国。所以《离骚》全诗都蕴藏了诗人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诗人希望改革弊政。“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以救国家于危难。但是这却触及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于是他们就对屈原造谣中伤,昏庸的楚王听信谗言,贤惠不分。屈原得不到理解和支持,于是心中充满愤怒、苦闷和怨恨。“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尽管如此,自己仍旧不愿向奸佞小人妥协,与那些小人同流合污,而是要坚持自己的处事原则和生活态度。虽然饱受极端痛苦和苦闷的煎熬,但他忧国忧民的心志始终不变。因此,忠怨之情是贯穿全诗始终的。但是诗人的这种怨也是来源于忠的,由怨才产生了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是这种忠和怨,才更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也成就了诗人人生中极为华美的爱国篇章。

3.深入文本,发挥想象,进行换位思考

学习诗歌,感悟诗歌的情感,引领学生“走”进去是关键。“走”进去,不仅仅是“走”进文本当中,还要“走”进诗人所创设的情境里,“走”进诗人的心里。与诗人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沟通和交流。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走进作品中所塑造的那个瑰丽奇特,绚丽多彩的世界。比如学习《离骚》,就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屈原,设身处地的去品味“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的矢志不渝,去感受“及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的爱国热忱。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就让学生想象一下“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孤苦之感,再去品味“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民族气节。由此学生就会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不仅陶冶了心灵,净化了思想,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了诗人们那份浓郁深沉的爱国之情,并被这种爱国情所触动。

4.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升华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因此,爱国主义诗歌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感悟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沉的热爱之外,还要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当下,使学生正确理解那种爱国情怀的跨时代意义。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新兴的交流媒介不断涌现,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一定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这样的和平年代里,厚植民族精神,理国。

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最深厚的情感”。让这种情感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得到传承,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品味爱国情感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爱国主义诗歌的过程中,就要致力于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美,进而感受到语文之美。(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惠军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读[J].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2009(4).

上一篇: 校学生会副主席工作 下一篇: 校本研修成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