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市场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3:01

细分市场论文

细分市场论文篇(1)

市场细分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目标市场。在具体细分的过程中,细分变量的选择十分重要,变量选择失误往往会导致整个市场细分的失败。

一、市场细分过于单一的表现

在市场细分时,有的企业由于盲目自信、过于乐观而对市场不加细分,或者为了图方便、省事而选择单一的细分变量。

1、没有界定细分市场范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高论:“全国各地都是我们企业的市场,所有人都是我们的潜在用户。”咋听起来很有大企业家的气魄,但这恰恰是企业进行市场选择时常犯的错误:将全部市场看成是自己的市场,不进行市场细分。因为消费者需求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性,不进行市场细分将使我们很难确定明确的营销对象,企业也将面临浪费资源、丧失顾客的风险。

2、仅以产品作为市场细分的基础。以产品为基础进行市场细分是企业根据产品的不同种类来寻找自认为适合的目标市场,这是明显的以生产为导向的做法。举个简单的例子,以产品为基础进行市场细分会认为所有奶粉的目标市场都是相同的。事实上,由于消费者年龄的差异,他们在购买奶粉时往往具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奶粉一般根据年龄作为主变量来细分市场,如婴儿奶粉、成人奶粉和老年人奶粉。通过这样的细分,每个市场需求的差异就表现得非常明显。

3、仅以地理因素为标准。处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消费者,对于同一类产品往往有不同的需求偏好。如在美国,东部人对咖啡的味道要求清淡,西部人则喜欢浓郁一些的。因此,地理因素一直是一种传统的市场细分标准。实际上,在早期,由于产量有限及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许多企业只需要也只能以其所在地区的消费者作为目标顾客。现在,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产品同质现象日趋明显,因此仅以地理因素来进行市场细分是远远不够的。

4、仅以人口统计因素为标准。人口统计变量比较稳定,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家庭人数、家庭生命周期、收入、职业、教育、宗教等多个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取得这些资料比较容易,所以常常它成为企业进行市场细分的重要标准。但是,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并不单纯取决于人口统计因素,而是往往要受到其他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单以人口统计因素细分市场并不十分可靠。

二、市场细分过于复杂的表现

和第一种情况刚好相反,有的企业为了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在市场细分时,一味强调要采用多种细分变量,殊不知,“物极必反”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多风险。

1、错失一些有利的市场机会。在市场细分的过程中,市场如果分割得过细,一方面会造成市场支离破碎,会给企业将来的市场管理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细分后的子市场过多,也会给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带来很大的困难,一旦选择失误,企业很容易错失一些很好的营销机会。

2、会造成营销资源的浪费。对于一个同时针对几个相关细分市场的企业,往往会因为市场的过分细分而影响了其资源共享,从而导致营销资源的浪费。曾经出现过一家企业的三支销售队伍在同一天上午拜访了同一个客户的事例。因此企业如果把几个细分市场分别作为服务对象,还必须密切注意细分市场在成本、经营和技术上的联系。

3、会导致营销成本的增加。在市场细分时,如果细分过细,随着财务、定价、促销、人力资源等方面决策的差异化会引起多项额外的成本。

(1)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企业为了满足不同细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而对原有产品进行外观、功能上的一些修改,通常需要额外的研究开发费用,这必然会导致一定的产品修改成本。进行过分市场细分之后,企业必将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不同类型的产品,于是生产成本比原先就会有所提高。

(2)会引起存货成本的增加。差异产品的存货管理成本一般要比单一产品的存货成本高一些,因为企业必须为之做更多的记录和审核工作。而且为了避免缺货的风险,多种产品的安全库存量之和也将大于单一产品所需的安全库存量。因此过分的市场细分,必然也会使产品的存货成本有所提升。(3)会引起分销成本和促销成本的上升。由于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企业将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分销商,这必然会导致渠道费用的提升;实施过分细分策略后,企业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通常会采用不同的促销策略,这会降低个别媒体的使用频率,同时失去媒体费用的数量折扣优惠。此外,对原有产品进行修改或推出新产品等行为也必将引起促销费用的相对提高。

(4)会引起其他成本的增加。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增设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这样也会额外地增加人工成本。企业在制定不同的营销计划时,也需要额外的市场调研、预测、销售分析、促销、计划工作和销售渠道管理。此外,还必须依据各细分市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财务、定价决策等等,这些决策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也会增加行政管理费用。

由于采用多种变量细分市场会给企业带来较多的风险,所以企业在采用多种变量细分市场时应考虑配合运用市场泛化策略。

三、市场细分新观念——实行市场泛化策略

市场细分理论产生之后经过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人们认为把市场细分得越细越能适应客户的需求。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营销管理者看到过分细分市场必然导致企业总经营成本上升,因而导致总收益下降。因此,在市场细分理论之后,又出现了一种“市场泛化”的理论。

1、“市场泛化”的理论。市场泛化是指企业将客户在消费上具有某种相关性的不同需求综合起来,或者说将不同的市场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新市场,并通过推出具有多种功能的产品,来满足这个新市场的需要。在当今市场上,市场泛化的例子随处可见。例如,组合音响是CD、VCD、卡拉OK等功能的综合,它针对的是那些有多种娱乐需求的细分市场。

2、“市场泛化”与市场细分的关系。“市场泛化”的理论不是对市场细分理论的简单否定,而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的理论基础仍然是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对客户的细分,是在一个大市场上辨别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并加以分类的过程;而市场泛化则是将客户不同的需求综合起来,

形成一个特定消费群体。由此可见,市场泛化也需要一个辨别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并加以分类的过程,只是它进一步看到了不同客户在消费上具有某种相关性并加以综合而已。因此,没有市场细分就没有市场泛化,不懂市场细分就无法进行市场泛化。

市场细分是从“分”的角度认识、分析和开发市场,而市场泛化则是从“合”的角度去认识、分析和开发市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认识到市场是可分的,而且要认识到市场是可合的。同市场细分一样,市场泛化也是一种发掘机会、开发市场、应对竞争、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

3、“市场泛化”与市场细分的结合运用。在结束初步市场细分时,所细分出的市场中并不是所有的部分都对企业具有同等的吸引力。虽然那些缺乏吸引力的子市场只在整个市场上占有很小的一部分市场容量,但是,这类市场却往往在一个企业的营销策略中处于非常微妙的位置。如果一个企业轻易将这些市场抛掉,不仅会使其所面对的市场变得支离破碎,而且还会破坏整个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连续性。对于这种情况,市场泛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虽然某个市场的市场容量小、吸引力不足,但是如果我们找出这些市场的相似性,将其进行合并,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容量可观的市场了。无论我们采取局部泛化——只合并众多细分市场中的某几个,还是采取完全泛化——合并所有的细分市场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关键就是要找出细分市场间的需求相似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泛化后所形成的新市场不能与其他保留的市场重复,否则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各细分市场。

[参考文献]

细分市场论文篇(2)

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了大量运营数据,如果不加以利用就会杂乱无章地占据大量的存储、管理、维护等资源。实际上这些数据是用户行为、用户习惯的表征记录,是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成果记录,其中蕴涵着大量的信息与知识,如果善加利用将是企业不可估量的战略资源。在数据的存储方面,随着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人们可以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目前的数据库系统已经可以高效地实现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但无法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系和规则,无法根据现有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因此,在学术界对数据库的知识发现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1989年IJCAI会议进行了关于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DiscoveryandDatabase,KDD)的专题讨论,Fayyad将其定义为“KDD是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从1995年开始,KDD发展为国际年会,国内对该领域研究始于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始支持该领域研究。数据分析能力是一项对开发者、使用者都有很高要求的能力,需要具备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统计学、模式识别、知识库系统、信息检索和数据库可视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同时对于这项技术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来说,随着理论的深入与数据挖掘工具的不断推出,其对各个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数据库营销,由于其较低的成本,完善的模型和对市场的细微把握,对企业有着重大的意义。而所有的营销活动都应以市场细分为基础,因此数据库营销中市场细分就成为其不可逾越的第一步工作。

一、数据库营销中市场细分的作用

数据库营销中市场细分的应用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市场交易量的扩大愈来愈广泛。目前,各个行业领域包括金融业、电信业、网络相关行业、零售商、制造业、医疗保健及制药业等都将其视为本公司的重要战略资源加以应用。从目前技术的发展与行业的应用来看,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运营数据进行更好的重组、汇集、抽取和预测,更方便、快捷地从企业现有资源上采集和转化信息和数据,能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使管理层及时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深入地了解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更好地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方案。

第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的业务扩张中,运营数据可以用来分析数据的一般特性,使用数据可视化、分类、聚类分析、序列模式分析等工具,理解商业行为、确定商业模式、捕捉对企业利益侵害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员工劳动生产率。例如,电信企业中对客服中心的分布的设计,基站的设置等。

第三,运营数据是用户消费行为的直接记录,通过对用户长期消费活动数据的规律总结。有助于划分用户群体,使用分类技术和聚类技术,可以更精确地挑选出潜在的用户;识别用户购买行为,发现用户购买模式和趋势,进行关联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产品组合、产品推介等等。

第四,运营数据虽然是历史数据的集合,如果能够通过各种工具发现其中存在的普遍规律。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延续性,用户的消费习惯有规律性,我们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生产经营情况,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营销案预演,虚拟整个营销过程,测试目标用户反应,初步评价各种营销案的效果,确认最能接受营销案的客户群体,保证在真正推出市场的销售方案代价最小,收益最大。又如,我们可以通过运营数据,发现用户流失的规律与特征,使企业能在用户流失之前做出有效地挽留措施,降低流失率。

二、数据库营销中市场细分与传统市场营销中市场细分的异同

市场细分是现代营销理念的产物是市场营销理论和战略的新发展。目前市场细分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而且被广泛地应用于营销实践。而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数据库营销中的市场细分与市场营销中的市场细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两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市场营销活动与数据库营销过程是衔接的。数据库营销的市场细分可以在营销活动之前提供数据预测;也可以用在营销活动之后分析结果,但两者总是联系紧密的过程。企业逐渐认识到,本企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能够向用户提供满足整体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组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业务解决方案。因此,在设计市场营销业务项目时,需要采取不同的用户群细分方法对用户进行细分,对不同用户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而企业的经营成果也正是构筑在不同细分用户对企业的贡献上的,不同的用户群体对总体收入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在经营成果的分析中,也必不可少的需要对用户进行细分。这样可以加深对市场的了解,认清每种用户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意义,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政策。其理论依据也是相同的。根据1956年美国著名的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endellSmith)的论述主要有两个:一是用户需求的异质性。由于用户需求、欲望及购买行为是多元的,所以用户在购买产品和使用服务上的需求呈现较大的差异。用户需求的异质性是进行用户细分的内在依据。二是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和为了进行有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由于受到自身实力的限制,即便是处于市场领先地位也不可能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占绝对优势。为了进行有效的竞争,企业必须进行市场细分,选择最有利可图的目标用户群体,集中企业资源,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来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所以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和为了进行有效的市场竞争是进行市场细分的外在要求。

其次,数据库营销中的市场细分与市场营销中的市场细分区别主要是:目的不同。数据库营销的市场细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从现有的经营数据中,找出对经营成果有影响的各个用户群体,并分析其影响程度或者找出其中规律;市场营销的市场细分,主要是为了开拓用户未被开发的潜力,增加其对经营成果的贡献。方法不同。数据库营销中的市场细分更加倚重数据库营销的各种手段,包括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等,从海量的日常经营数据中,通过设定参数与算法,建立模型的方式,找出符合细分条件的用户群体。市场营销的市场细分,主要依据两种方法:一是依据自然属性来细分用户,主要是利用人口统计学、社会经济学、经济地理原理所提供的特定市场内有关个人的重要信息来细分用户,其变量主要有地理细分变量、人口统计变量、社会经济变量等,也可以把这些变量结合起来进行细分;二是依据行为属性来细分用户依据行为属性细分,用户主要是通过对人们的心理分析,个性特征,生活方式的研究来细分用户,其变量主要有心理分析变量、产品使用变量和产品效用变量等。对象不同。数据库营销中的市场细分主要面对企业现有用户,这是因为数据库营销的数据来源主要是企业已经获得的经营数据。市场营销的市场细分主要面对全体消费者,从中找出目标用户群体发展为企业的新用户。标准不同。数据库营销中的市场细分依据的标准在细分前是未知的,需要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与工具从大量数据中找出可以用来细分用户的标准。而市场营销的市场细分主要基于一些已知的标准,对目标可以进行归类与分析。

三、数据库营销中市场细分的方法与过程

上文结合市场营销的市场细分总结了数据库营销中的市场细分有以上的一些特点,所以在应用上,后者更多地依靠统计学与数据挖掘的方式进行。通过设定变量与参数,在企业经营获得的大量日常生产经营数据中,找出各种隐含的商务关系、产品关联、营销机会与用户行为特征。

数据库营销中市场细分的方法可以分为5项:关联分析、分类和预测、聚类分析、孤立点分析、演变分析等。实现上述功能的算法包括统计类的诸如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判别分析、因子分析;神经学习网络类的诸如粗糙集、决策树、模糊集、支持向量集等等。数据库营销中的市场细分的过程,如图1所示。

第一,确定市场细分参数。即决定使用何种参数从数据库的海量数据中提取相应的用户数据对用户进行细分。一般目前企业级的数据库营销应用中,为了更加精确地描述实际市场情况,模型的设计维数都比较高,设计与提取的参数数量一般都需要上百个。

第二,数据准备。一般前面两个步骤就会占据整个过程的50-90%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描述、数据质量评估和数据清理、合并与整合、构建元数据,加载数据挖掘库等。

第三,数据分析与验证,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将初步确定参数的具体数值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参数设定的有效性并进行参数的变换,形成对解释问题有效的参数集。

第四,建立模型。通过以上步骤,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为了保证得到的模型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和健壮性,需要一个定义完善的“训练-验证”协议,进行模型训练与优化。

第五,模型应用与评估。按照确定的参数将目标用户导入模型进行细分,同时分析同类用户的各种特征,找出其中隐含的关联,为分析与应用提出结论。最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输出进行营销学上的解释,并进行实施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1、张晓航.基于聚类算法的客户细分[J].通信企业管理,2005(12).

细分市场论文篇(3)

市场细分属于传媒产业微观层面上的营销范畴。但是,我国传媒业从“跑马圈地”式的规模扩张到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下“精耕细作”,媒介市场细分获得了远远超出营销范畴的意义。它是媒介贯彻受众本位、市场导向观念的合乎逻辑的产物,也是媒介经营行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它的推进和受阻,成为媒介市场化运作的关键。

市场之于媒介的作用,从一个陌生的学术概念到一个实践中的操作性问题,在中国仅仅经历了10年的时间。今天,中国的绝大多数媒介已经卷入了市场经济中,几乎每一个媒介中人都在关心和议论媒介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的传播市场上抢滩占位,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面对媒介买方市场的形成、受众中心地位在媒介领域的确立,媒介市场化行为走向自觉。在媒介营销时代里,媒介经营者树起的一面大旗就是市场细分化。

所谓媒介市场细分,是指媒介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人口、地理、受众心理、受众行为)把传媒可进入的市场分割为若干个具有受众相似的欲望和需求的分市场或子市场,以用来确定传媒市场目标的过程。简言之,媒介市场细分就是对受众的科学认识和把握,它是设计制作一切有卖点的媒介产品,进而实现一定的传播目的的前提和基础。

综观我国媒介产业经营的历程,就是市场细分观念逐渐形成,占据媒介经营中心视野的过程。

报业报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产业经营尝试,但真正历史性地从整体上改变了中国报业结构、并使报业形成一个迅速扩展的产业是都市报的崛起,都市报的成功便是通过地域化、市民化寻求到最具潜力的细分市场,进而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这之后新一轮的报业市场化变革以报业集团的规模扩张为标志,而这种扩张又是以抢占细分市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其中成熟的案例首推南方报业,它旗下各子报分别占据了国内财经投资类、文化新闻类、生活消费类、体育娱乐类报纸等细分市场的领先者位置。2003年以来的报业市场走势,诸如《东方早报》开办、《南方日报》改版等,更进一步表明报业竞争将在读者目标市场细分上,以差异性定位的形式展开。

期刊业如果我们拿最近5年的广告经营额数据来做分析的话,就会发现期刊广告经营额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报纸和电视,也继续领先于广播,与之相适应的是,中国杂志越来越走向细分市场、小众化的道路,追求独特品牌价值,深度开发包含不同特质和市场价值的受众资源,其市场细分程度位居四大媒介之首。

广电业上世纪末才实行财政断奶的广电业,可以说是最后进入市场大潮中的媒介,但随之而来的白热化竞争使它也迅速向分众化与专业化方向发展,以频道(频率)专业化和节目内容的专题化和对象化为特征,特色竞争成为广电业的主要竞争策略。各地广播电台重点打造面向特定受众市场的交通台、音乐台,使其成为主要的创收来源。电视在窄播、品牌建设、媒介定位、打造核心竞争力中,有一批“标新立异”者脱颖而出,比如湖南卫视、安徽卫视、浙江卫视、海南卫视等,它们通过聚焦目标市场,从一家独大的中央电视台手中抢下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2003年,数字电视、付费电视被正式列入广电业发展的日程,这意味着频道专业化的进一步向前推进,也意味着广电媒介市场的细分将更加深入。

网络业在经过了互联网冰河期后,各网络内容提供商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定位,所涵盖的内容由过去的“多而浅”转化为现在的“专而深”,它们不再为了简单增加点击率去传播信息,而是开始注重受众需求市场的作用,出现了专门的新闻网、游戏网、女性网、旅游网等专业网站以及不可计数的“小众”网站。在发现和挖掘细分市场的同时,网络媒介的盈利边界、盈利能力都有所扩大和增强。

总之,媒介市场成熟发展的过程就是市场细分与深化的过程。媒介产业的布局、结构也是在不断拆分市场以及对这种市场需求的满足中形成的。随着媒介产业运作的深入、市场作用的增强、竞争的加剧,一家媒体能否获得成功,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成功,一个决定性的前提条件就是,是否进行了市场细分及其适应的定位。市场细分化运作已成为中国媒体生存竞争及发展的基本策略,成为媒介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和必由之路。二

尽管当前我国传媒的市场细分化运作在不同的媒介、不同的媒体中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是它们在所处阶段、所采取的模式,所侧重的细分市场以及发展趋势上,仍然体现出共同的特征;

基本上处于市场细分的初级阶段,有向高级阶段演进的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媒介市场发展经历了大众受众时期、分众受众时期、适位受众时期、一对一受众时期4个阶段,这是受众市场不断细分的过程。我国目前处于分众受众时期,同质竞争造成的媒介产品“过剩”,迫使媒介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吸引相应的受众群体,测重点在媒介产品本身的变化。

这个阶段的市场细分是粗放的,受众需求被划分为大的类型,媒介通过类型化的产品与之对位。时下风行的专业台、专业频道、专业报刊、专业版面等,媒介内容虽有定位特征,但外延很宽,包容性较大,界定相对模糊,其目标受众并不是小众及其特殊需求。以电视为例,湖南卫视打娱乐牌、海南卫视以旅游为特色建立自己的品牌、湖北卫视以公益号召等,实际上都只是在综合频道里面力图展现出某一种主题概念、一种专业品牌而已。

进入新世纪后,媒介市场细分出现了高级阶段演进的趋势。部分媒介开始寻找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作为目标市场,按照目标市场的需求进行定制服务,柔性生产,侧重点在受众需求的变化。其实质是“从我提供的内容中选择你的需要”的产品差异化策略,向“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的目标市场策略转变。

这种趋势下的媒介市场细分,是寻找受众在同一需求上的更细微的差异点,寻找受众在同一消费行为中的不同购买障碍,通过对受众的二次细分,以高度的专业化分工来无缝隙地瓜分、占领可能的市场空间。成功的案例如浙江卫视周末版对双休日白天收视资源的开发,就是根据受众需求量身定制的结果。

以中低端大众市场为细分主体,有向高端市场发展的趋势。依受众的社会阶层、决策能力、消费能力的差异可将媒介市场划分为大众市场和高端市场。在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媒介“平民化革命”延续至今,这场革命以告别精英文化传统为特征,以争取最大规模的注意力资源为目的,以收视率和发行量为评价指标,一言以蔽之,赢得大众市场成为媒介经营的重中之重。这一背景下的媒介市场细分以中低端大众市场为主体,都市报的兴旺、娱乐节目的走红以及电视剧的热播无不是细分这一市场的受众需求的成果。

然而,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社会群体间的差距拉大,虽然大量的中低收入阶层依然存在,但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强力消费群”却也在各大城市中出现。当大家都蜂拥向大众市场时,高端市场的传播空档也因此显露出来。近年,有相当一部分媒体都把触角从大众市场伸向高端市场,锁定主流人群,即最具社会行动能力的、拥有较多消费、知识、时尚和管理话语权的人群,以此而凝聚的媒介影响力来获得高额市场回报。2003年改版的《南方日报》更是“以高度决定影响力”,意欲成为严肃的高级大报,为大批改革中的党报探索出路。

以简单稳定的细分模式为主,有向复杂多变模式转化的趋势。由于我国媒介缺乏营销传统,市场调研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加之处于社会转型期,受众的社会阶层、生活方式,需求等都在不断变动中,还不能提供成熟稳定的抽样样本,这就使得媒介市场细分主要依据地理(全国、省、市、区等)或人口(年龄、性别、收入、职业等)这些易量度的静态统计变量,至于动态易变的因素如心理(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特征等)和行为(寻求利益、购买时机、使用状况等)则往往依赖经验判断和不断试错来加以甄别和确定。而在细分市场选择策略上,无差异性市场策略(一种产品适应所有受众)是我国传媒界惯用的策略,密集性策略(集中一切力量在一个细分市场上)目前也为我国中小传媒所普遍采用,但多是依条块分割划地而营。

目前,这种简单稳定的模式逐渐向复杂多变的模式转化。首先就是媒介开始重视市场调研,大批专业调查公司出现,在锁定目标市场后随时监测,适时调整;同时越来越多的媒体已经认识到仅靠地理、人口变量已经远不能准确把握市场了,运用多种变量来细分市场成为趋势。如《南方体育》的市场细分就兼顾了人口、行为、心理多个变量,形成了以体育报道为线索的城市男性生活类报纸定位。同时,差异性市场策略(以多样化内容满足各类不同的受众群)得到媒体的广泛重视。媒介市场细分模式出现了从平面向立体过渡、从静态向动态过渡,多方位、多角度地去分析媒介消费群体的趋势。三

市场细分及其适应的定位是产业实体进入市场的基本前提,有效的市场细分必然有助于媒介发现最优的市场机会,有利于提高媒介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当前我国传媒的困境之一在于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细分,或者市场细分不能有效地起作用。

1、微观层面上,媒介市场细分化运作进退无据。

媒介市场细分是以科学、详尽的市场调研和客观、准确的媒体自有资源分析为内在前提的。造成当前很多媒介市场细分失效的最大问题就是市场调研的缺失和资源评估的失灵。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调研不仅仅作为一种营销工具存在着,而是作为营销的生命线而存在着。目前我国媒体市场细分化运作不能得到市场调研的有力支持的重要原因在于营销观念的落后、营销体系的不健全以及营销投入跟不上。

首先,长期形成的“以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使很多媒介常常几个人一拍脑袋就虚拟出一个所谓的受众群落来,这种由错误的营销观念所刻画出来的受众群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之中或者只是个别的受者,不可能形成市场。其次,媒介零售商和广告商是媒介流通的中介,他们承担着媒介的调研、促销、沟通、财务和风险分担等功能,因而他们比媒介更加直接而广泛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动态,媒介通过他们可以获得第一手的市场变化信息。然而,营销渠道的单一和营销体系的不健全使媒介很难通过销售渠道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变化信息。再次,营销投入跟不上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现代市场调研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如果传媒本身的资金运作规模不足够大,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调研成本超出收益的情况。从理论上说,用于市场调研的费用投入一般占经营额的1.5%—3%,有学者计算,按照目前调研项目的支出成本计算,只有当媒体的年经营额在1500万元以上的情况下,媒介才有可能惠顾市场调研。而现在很多媒体付不起这笔费用。

媒介市场细分的另一个前提是对媒体现有资源的分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公共关系资源、媒体形象资源等,以便找到最适合自己资源配置的细分市场。

对媒体资源评估经常失灵,原因在于我国现在的传媒企业制度沿袭计划经济制度,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管理落后。内部资源的利用和配置,因国家政策调整或人事变动,就会造成难以预测的影响或后果,何况资源浪费,人浮于事,无成本意识、主观专断等弊病导致了很难形成准确的资源分析,形成了也不足为据。

这两大前提的缺失和无力,使媒介市场细分无所凭据,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甚至贻误商机。

2、宏观层面上,媒介市场细分化运作举步维艰。

媒介市场细化的外在前提是它建立在完全市场条件下的竞争上,以一定的产业规模为基础。而我国媒体则是在市场化和规模化未竟的情况下就面对着市场细化化,因而举步维艰。

——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媒介市场细分。我国媒介的制度框架建立在计划的宏观控制之下,也就是说,我们并不处于完全市场环境中。因而现在媒体间的激烈竞争,是在现实条件所能提供的不完全的市场条件下和不开放的市场空间中进行的,在市场的潜量和规模都无法作有效估计的情况下,媒介市场怎样细分,在多大程度上细分等于失去了“看不见的手”的指引。另外,媒介细分市场需要足够的受众支持,这必须以地理的大覆盖面为条件,由更广地域的分众取代特定区域的大众,目标市场不能被地域所局限。但长期以来,我国媒介市场条块分割,森严的行业市场壁垒和区域市场封锁常常使细分市场无效。

细分市场论文篇(4)

关键词:酒店,市场定位

一、酒店产品定位概念:

“定位”一词是由两位广告经理艾尔•里斯(ALRise)和杰克•特罗(JackTrout)于1972年率先提出的,他们对“定位”的定义如下:

定位是以产品为出发点,但定位的对象不是产品,而是针对潜在顾客的思想。也就是说,定位是为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大脑中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通常情况下,无论酒店是否意识到产品的定位,在顾客的心目中,一定商标的产品都会占据不同的位置。例如,“希尔顿酒店”在顾客认识中意味着“高效率的服务”,“假日酒店”则给人“廉价、卫生、舒适、整洁”的市场形象。

由上述定位的概念可以看到,定位始于产品,然后扩展到一系列的商品、服务、某个、某个企业、某个机构甚至是某工人。对酒店而言,酒店的产品定位并不是酒店要为产品做些什么,而是指酒店的产品要给顾客留下些什么,即给顾客造成自己的产品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印象和位置。实际上,产品定位就是要设法建立一种竞争优势,以使酒店在目标市场上吸引更多在顾客。

酒店产品定位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要突出酒店产品的个性,并借此塑造出独特的市场形象。一项产品是多个因素的综合反映,它包括性能、构成、形状、包装、质量等,产品定位就是要强化或放大某些产品因素,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特定形象。产品差异化是达成酒店产品定位的重要手段,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此处所谓的产品差异化并非单纯地追求已有产品变异,而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寻求建立某种产品特色,是市场营销观念的具体体现。

酒店产品定位对酒店的经营具有重要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于建立酒店和产品的市场特色:酒店市场中,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使得同类型酒店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有限的客源,潜在竞争跃跃欲试,随时准备出击,市场竞争环境恶劣,竞争压力巨大。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获得稳定的销路,避免竞争乏力而被其他酒店取代,酒店势必从各方面为其产品培养一定的特色,树立起鲜明的市场形象,以期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如同前文中提及的“希尔顿”和“假日”各自强调的酒店和产品特色一样,国内酒店中亦有个性鲜明的例子,如南京市酒店业中长期以来流传着“住‘金陵’、食‘丁山’、玩‘玄武’”的口号,正是对这三家酒店及其产品特色的高度概括,这三家酒店也正是通过强化其各自的产品特征,进而形成一种产品优势,从而依靠这些特色产品在市场中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2)为酒店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奠定基础:酒店通过产品与市场进行交换,从中获取利益,这是酒店经营的基本出发点。换而言之,酒店经营的基础是产品,没有产品,一切经营活动都将变成纸上谈兵的空谈。由此可以看出,酒店和市场营销组合受到酒店产品定位的限制。例如,某酒店决定在市场上销售豪华、优质、高价的组合产品,如此定位就决定了酒店产品必须是高水准、有稳定质量保证的、能体现顾客身份的。由此,酒店在宣传上就必须以这些特质作为强化的重点,让目标市场的潜在顾客接受这样的产品特质;同时,要求酒店内部应协调一致,通过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和规范、强化技能培训等管理手段,保障产品的高品质。也就是说,酒店产品定位决定了酒店必须设计和与之相适应的市场营销组合。

二、酒店产品定位

酒店产品定位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根据属性和利益定位:酒店产品本身的属性以及由此获得的利益能够使顾客体会到它的定位。如酒店的“豪华气派”、“卫生和舒适”等,这种定位方法,酒店往往强调产品的一种属性,而这种属性常是竞争对手所没有顾及到的。

(2)根据质量和价格定位:价格与质量两者变化可以创造出产品的不同地位。在通常情况下,质量取决于产品的原材料或生产工艺及技术,而价格往往反映其定位,例如人们常说的“优质优价”、“劣质低价”正是反映了这样的一种产品定位思路。

(3)根据产品用途定位:发扬同一个产品项目的各个用途并各种用途所适用的市场,是这种定位方法的基本出发点。同样是一个大厅,它可以作为大型宴会、自助餐的场地,也可以被当成会议大厅接待各种会议,同时,还可以成为各种展示、展览的场所。对于这样的一个酒店产品,酒店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用途,在挑选出来的目标市场中,分别树立起不同的产品个性和形象。

(4)根据使用者定位:这是酒店常用的一种产品定位方式,即酒店将某些产品指引给适当的使用者或某个目标市场,以便根据这些使用者或目标市场的特点创建起这些产品恰当的形象。许多酒店针对当地居民“方便、、口味丰富”的用餐要求,开设集各地风味为一体的大排档餐厅,便是根据使用者对产品的需求而进行的定位。

(5)根据产品档次定位:这种定位方式是将某一产品定位为其相类似的另一种类型产品的档次,以便使两者产生对比。例如一些酒店将自己客房产品的档次设定为与某一家公众认可的好酒店的客房档次相间,以求使顾客更易于接受他们的产品。这种做法的另一个方面是为某一产品寻找一个参照物,在同等档次的条件下通过比较,以便突出该产品的某种特性。如一些酒店推出的公寓客房,突出在与标准间同等档次的前提下具备的厨房设施,更加适合家庭旅游者使用,从而达到吸引家庭旅游者购买的目的。

(6)根据竞争定位:酒店产品可定位于与竞争直接有关的不同属性或利益。例如酒店开设无烟餐厅,无烟意味着餐厅空气更加清新。这实际上等于间接地暗示顾客在普通餐厅中用餐,其他人吸烟会到自己的身体健康。

(7)混合因素定位:酒店产品定位并不是绝对地突出产品的某一个属性或特征,顾客购买产品时不单只为获得产品的某一项得益,因此,酒店产品的定位可以使用上述多种方法的结合来创立其产品的地位。这样做有利于发掘产品多方面的竞争优势,满足更为广泛的顾客需求。

三、酒店产品定位步骤

酒店产品定位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就是使顾客能够将本酒店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实现这一目的,通常必须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步骤一:确定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

酒店的竞争对手实际上就是酒店产品的替代者,即者有与酒店相同或近似的特点(如相同或相近的地区、酒店星级、顾客群、价格等)的酒店。

酒店在确定竞争对手的时候,常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即单纯地以星级或业务围来作为判定依据,将同星级的酒店或业务范围类似的其他酒店都视为自己的竞争者。同样的三星级酒店,有的以旅游团队作为目标市场,有的以会议为主要目标市场,还有的则以商务散客市场为目标,分属于不同目标市场的酒店相互间不能成为直接竞争者。同样以会议市场作为目标市场,五星级酒店的会议市场划分与三星级酒店的会议市场划分又因为划分标准的差异而使目标市场有所不同。因此酒店产品的竞争对手范围应限定在同一或相近的目标的市场中。

判断某一酒店的产品是否和本酒店的同类产品存在竞争,有一简单的测试方法:在酒店降低产品价格时,观察对方的顾客是否转移过来,如果有,则说明对方是酒店的竞争对手,顾客转移得越多,则说明竞争程度较高,反之则较弱。

确定竞争对手之后,酒店必须采取多种渠道收集竞争对手产品的有关信息,了解目标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向顾客提供何种产品,其质量、数量、价格、特色等方面与本酒店同类产品比较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从而明确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情况。

对竞争对手产品的调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例如向曾经购买于竞争对手产品的顾客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购买经历、对产品的评价等信息;也可以派人到竞争对手那里实地消费和观察以获取准确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有关资料。可以记录对各个竞争对手的调查数据,可以汇总目标市场内的总体竞争情况并与本酒店进行劣势对比。

步骤二:准确选择竞争优势,树立市场形象

通过上一步骤,酒店对目标市场内的竞争对手及其产品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调查和优势分析,发现本酒店优势所在,这些优势就是酒店产品定位的主要基础。

酒店可能会面对多种竞争优势并存的情况,此时强调所有的优势并不可取,因为那样有时会给顾客留下“王婆卖瓜”的感觉,而且,信息过多反倒失去重点,不利于加深顾客的印象。因此,酒店应当运用一定的方法,在众多竞争优势中进行取舍,评估和选择出最适合本酒店的优势项目,并以此初步确定酒店产品在目标市场上的位置。段准确有效地向目标市场传播酒店产品的定位观念。酒店产品的优势不会自动地在目标市场上表现出来,要使这些优势能够发挥作用,影响顾客的购买决策,酒店需要以产品特色、优势为基础,树立鲜明的市场形象,通过积级主动而又巧妙地与目标市场中的顾客进行沟通,引起顾客的注意和举趣,求得顾客的认同.

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宣传、沟通时,酒店要尽量避免因宣传不当在公众中造成误解,酒店优势的发挥。例如,传播给公众的定位过低,不能显示自己的特色;或定位过高,不符合实际情况,误导顾客认为酒店只经营高档、高价产品;或是定位含糊不清,无法在顾客中形成统一明确的认识。

步骤三:审时度势,调整产品定位

顾客对于酒店及其产品的认识并非一成不变,产品的定位即使很恰当,在遇到下列情况时亦会发生偏差:

•目标市场中的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定位于本酒店产品附近,侵占了本酒店产品的部分市场,致使本酒店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顾客的喜好发生了变化,使得对本酒店产品的偏爱转移到竞争对手的某些产品上去。

当遇到上述情况时,酒店应根据变化,采取具体的办法,对本酒店产品进行定位调整甚至重新定位。在做出定位调整或重新定位决策之前,酒店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首先,酒店要准确好自己的产品定位从一个目标市场转移到另一个目标市场的全部费用;

其次,酒店将自己的产品定位在新的位置上时,能够得到怎样的回报。

收益的多少取决于目标市场的购买者和竞争者的数量,其平均购买率有多高,在目标市场中酒店产品的销售价格能定在什么水平上。

酒店应将收、支两方面的预测进行认真的逐一比较,权衡利弊得失,然后再决定是否将本酒店产品定位在新的位置上,避免仓促调整,造成得不偿失的局面。

四、酒店产品定位策略

(1)抢占市场定位,避实击虚:

当酒店对竞争者的市场地位、顾客的实际需求和本酒店产品的属性等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发现目标市场上竞争对手实力雄厚,无法与之正面抗衡时,酒店应将目光转上竞争对手尚未顾及或忽观的市场空隙,组织自己的产品去满足那些市场上尚未得到满足或未被完全满足的需求,从而与竞争对手形成鼎足之势。这样的定位方式风险较小且易于成功。

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型酒店如汽车旅馆(BudgetMotels)成功的产品市场定位,对我国的酒店行业竞争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这种旅馆对大众旅行提供了满足基本需求又可以省钱的选择。它没有会议室、宴会厅以及项目繁多的娱乐休闲设施,只提供卫生、舒适、价格低廉的客房,这对于过路、只求得到很好休息的客人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我国许多中小型酒店在面临大酒店和酒店集团的竞争压力时,往往采取追加投资,对产品更新改造,求上档次,求项目全,并以此作为竞争的本钱。这样做将对本已有限的资源造成更大的压力甚至浪费。实际上,我国的国内正在兴起,国内旅游者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成为一个巨大市场,他们要求酒店提供与他们的经济能力相适应产品,这样需求是一些四、五星级酒店所忽略的,而这正好是中、小型酒店的市场空隙,在这样的市场中将大有可为。

(2)强行改击,共享市场:

资源雄厚、实力强大的酒店常采取这样的产品定位策略。当发现目标市场竞争对手众多,但市场需求潜力仍然很大,此时酒店采取强行挤占的策略,选择与竞争对手重叠的市场位置,争取同样的潜在目标顾客,与竞争对手在产品、价格、促销、渠道等各个方面和环节展开直接面对面的拼争,与竞争对手共坐一席。

采取这种强硬的产品定位策略,酒店对竞争者和竞争的结果必须有充分、准确的估计和分析。酒店必须十分了解自己是否具备比竞争对手更为丰富的资源、更强的经营能力,是否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为出色,竞争中的获利能否平衡为赢得竞争所付出的代价等。如果缺乏足够的认识,贸然逞强,将可能把酒店引入歧途,那是十分危险的。

由前文论述可知,酒店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而退出壁垒较高,这就造成了市场景气时竞争对手纷纷进入,而一旦市场形成势发生逆转,酒店在无法退出竞争的情况下必然倾全力搏杀以求生存,此时在竞争中往往“迫于形势”以硬对硬,以强制强。

硬拼对竞争双方甚至多方而言将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国内某省会城市1999年酒店价格大战致使当地酒店业亏损以亿元计算,恶果是可想而知的。

为避免恶性竞争的出现,即使是大酒店也应该有意识地去寻找新的市场空位,而不是只注重传统的“有利可图”的市场。在酒店制订产品定位策略时,上述两种策略同时并举并在不同时期内有所侧重,将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无论采取何种产品定位策略,酒店都应当对自己的产品提出以下八个:

1•酒店的对象是谁?酒店的目标是什么?

2•酒店在哪些方面与竞争对手有差异?怎样才能使自己与众不同?

3•酒店在哪方面有可能占得先机?酒店有可以利用的优势吗?

4•酒店需要克服哪些不利条件?是否有可能变不利为有利?

5•在所有细分市场中,哪一个对本酒店而言是最重要的?

6•酒店如何扩大或改变习惯模式?

7•酒店是否已经利用了有形和无形的优势?

8•顾客最有可能挑选酒店提供的哪种产品?

参考文献:

1.《大酒店经营管理100例》,钟健夫、丁河月,花城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2.《酒店市场营销》郑红,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细分市场论文篇(5)

(二)市场细分有助于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企业要了解顾客的需要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顾客需求,为顾客创造价值。只有当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时,企业的资源能力才可能建立起竞争力。除了关注现有产业结构和产业规则中的竞争,满足顾客现时需求之外,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多地要求企业关注顾客的潜在需求。[6]通过市场细分,企业可以有效地分析和了解各个顾客群的需求满足程度,从而能更好的选择顾客需求,企业可以从不同的顾客细分和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选择适宜的定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市场细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拓展了空间核心竞争力之所以被称为核心,是因为它能够帮助企业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拓展新的市场。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是一个坚实的“平台”,是企业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市场细分有助于企业能更好的定位,找到新的业务领域,准确把握心的开拓市场。例如,花旗银行Citibank在行为和信用评估方面的卓越知识,通过调查市场细分发现信用卡业务,而花旗银行拥有信用卡业务的领先优势,因此在各个地区的信用卡业务竞争中,花旗银行都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二、借助市场细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

(一)市场购买企业通过市场细分,发现有价值的业务,而企业本身没有没有相应的资源,企业就可以考虑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核心资源、核心技术和能力。这些就需要我们在准确市场细分、定位后,集中资源打造企业核心争力。例如,购买专利、专营权,向国外制造商投标购买独家进口分销权等等。惠普公司在三维工程设计软件上的成功和快速发展,其主要能力都是从市场上买到的。当然,购买的最大缺点是,竞争对手也有同样的机会去购买这些资源。这个时候就只能看谁的眼力更准,下手更快。

(二)深化拓展市场环境有时会变化,企业进行市场细分中,随着环境变化也会有相应的改变。企业决策层应动态地进行回溯分析重新审视企业内外环境,必要时应对核心能力进行重新定位。应充分把握外部环境中的机遇,避开或化解威胁。应持续弥补企业资源和能力存量的缺陷,最大限度地获取战略性资源,并不断提高企业优化配置开发、利用、保护战略性资源的能力。根据外部市场细分的结果,要持续创新不断赋予核心竞力新的内涵,创造持久竞争力。

(三)提高客户管理客户作为企业利润的供给者,注重客户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利润。在以价值为基础的细分方法上,营销人员可以根据当前盈利能力和未来盈利能力为标准为客户打分数,然后根据分数的高低来划分不同的细分市场,针对不同价值的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客户保持策略。这种方法体现了以客户价值(客户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为基础的细分思想,有利于制定差别化的客户保持策略。[7]想在现代竞争中取胜,必须取得客户的认可。因为只有客户才是企业的利润来源,是企业能否获取利润的最终决定者。国内学者把客户分为交易客户和关系客户。交易客户只关心商品的价格,这些顾客没有忠诚度可言。他们在购买中通过货比三家,决定最后的采购渠道。关系客户希望找到一个可以依赖的供应商,如服务得当的供应商。关系客户一般对价格不会斤斤计较,他们会更加关注自身有没有得到特殊照顾,一般会较容易成为终生顾客。正是这些数量较少的关系客户,承载了企业的主要利润,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因此,加强对客户的管理对于企业竞争力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德国的阿迪超市之所以打败美国的沃尔玛,其根本原因是对客户进行了市场细分,20分钟步行到超市的顾客是自己的主要利润客户,对他们进行了客户管理,随时关注他们的行动,在加上更低成本的运作最终打败了沃尔玛,使沃尔玛退出了德国的市场。

细分市场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115-01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开放式的市场属于一个经济集合体。对于企业来说,要占领市场就要抓住自身的产品竞争优势,构建战略性的营销策略。市场细分理论是当前市场营销策略构建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强调的是市场的导向作用,运用差异化、专业化以及个性化的营销模式来满足不同群体的市场需求。所以,基于市场细分理论下营销策略的搭建,应紧扣市场细分理论,明确市场细分理论下营销策略的影响因素是产品性质、市场同质以及产品生命周期,找出市场细分理论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应用策略,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市场细分依据的把握

所谓市场细分,就是根据消费者群体的某些特征,把这当作是市场细分的重要依据,对不同的购买行为以及不同需求的群体进行区分,方便子市场的形成。

1.经济细分依据的把握

市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不同的市场元素,同样也有不同的消费群体。所谓经济因素,主要表现在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水平或者家庭收入水平。其经济基础决定其消费的层次有所不同,比如,高收入者市场、低收入者的市场等。

2.心理细分依据的把握

在市场这样一个有机整体中,要对依据消费者的心理进行分类,进而提供更加精细的营销服务,是现代企业发展中实施战略性应用的关键。事实上,依照消费者不同的心理购买力对他们提供有差别的服务。站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包含的内容有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个性特点等,根据这些特点细分市场。

二、市场细分理论下影响营销策略选择的因素

1.市场同质会影响营销策略

在企业战略性市场营销过程中,市场同质是最“致命”的存在。在同质市场中,面对营销手段的无差异特点,加上购买力相同,营销方案也相同,这样同质化的市场要素导致采取的市场营销战略的竞争力不强。所以,在多元市场竞争中,要取得可持续发展,就要打破同质带来的束缚,站在市场细分的角度进行差异化营销,进而提升自身的产品特质,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2.产品性质会影响营销策略

产品的差异化在品牌战略化为导向的营销策略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只有专业才能把握市场的主动权。但是,因为存在一些内在因素的影响,比如产品的技术因素、市场堡垒因素等,会导致竞争者在产品的差异化方面产生竞争。在市场不断细化的前提下,如果只是依靠产品的差异化是不能实现持续发展的市场优势的。所以,在现代企业发展中,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塑造个性化的品牌元素,进一步凸显产品的差异化,全面推进品牌建设,这样才能赢得市场竞争。

3.产品生命周期会影响营销策略

随着市场节奏的不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缩短。而在企业构建市场营销战略的过程中,产品周期的作用非常大。特别是那些处在成长期的新产品,市场竞争对手不多,产品地位也比较单一,在这个时候企业可以运用无差异性的市场战略。通过探究市场需求来制定产品营销策略。直到产品成熟的时候,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无差异营销难以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而采取差异化营销模式,能够用“差异”来创建新的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市场细分理论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应用策略

1.差异性营销策略的应用

随着市场多元化的发展,更加注重差异性营销战略的实施是否有效。当市场细分之后,原有的市场整体开始转化为细分市场。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对于差异化营销来说,主要是注重产品的价格、产品的推广渠道等方面的差,制定差异化的产品价格。所以,企业要站在细分市场的角度,针对消费群体的不同制定差异化营销模式,主要突出产品与市场、产品与群体等,从而使产品营销的效率得以提升。此外,市场能够自动调节,要站在不同消费者对产品需求不同的角度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这样在满足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还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产品与服务。

2.营销组合策略的应用

众所周知,机遇跟风险同时存在,在细分市场下制定营销策略,要强化营销组合策略的组合。针对市场上消费者的不同,实施不同的产品营销方式。市场不同,存在的经营风险也不相同,在产品营销过程中减少风险或者规避风险,就要明白消费者行为差异的存在,结合差异化的市场实施相应的营销策略。从这可以看出,在细分市场的前提下,组合营销战略能够使产品的市场营销变得更加科学,还能相应的分散市场经营的风险,进而激发市场的活力。

3.集中性营销策略的应用

在市场细分的前提下,开始对产品市场营销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细分市场之后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主要在于“集中式”营销战略的实施。企业首先要了解细分之后的市场,发挥其专业化的优势,从而坐稳其在市场营销中的地位。第一个方面,“集中营销”模式主要强调的是“集中”二字,能够把优势资源集中在一起,对细分之后的市场进行专业化的营销。第二个方面,针对那些特定的细分市场,要为之提供相对比较好的营销资源。要求在构建“集中营销”策略的基础上,保证营销策略的实效。第三个方面,消费群体不一样,其利益诉求也不一样,市场不一样,市场竞争因素也不一样。这些原因导致企业在进行产品市场竞争的时候,要以创新为驱动力,进而提高营销策略的科学性。还要在构建“集中营销”的基础上,找出市场营销中的资源优势。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营销服务,这样的营销模式更为专业,也更加有效。

结论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的发展让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通过对市场进行细分,能够站在消费者不同需求的基础上,找出其共同特征,并对共同需求与差异化需求进行分类整理。这样一来,企业才能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及时调整产品市场营销策略。让企业E能够集中利用其资源优势,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力,进而取得最高的经济利润,从而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占领新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细分市场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 F71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031-03

市场是多元化、开放式的经济集合体,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创设良好的竞争优势资源,关键在于战略性营销策略的搭建。“市场细分”理论是新时期市场营销策略构建的重要理论依托,强调以市场为导向,提供市场个性化、专业化营销,以满足不同市场的现实需求。因此,基于市场细分理论下营销策略的搭建,应紧扣市场细分理论,从差异性营销策略、集中性营销策略等方面,夯实现代企业战略性营销策略的搭建,进而深化企业的改革发展。

一、市场细分理论概述

(一)市场细分概念

市场是一个整体,有不同的市场元素、不同的消费群体,如何在庞大的整体之中,实现市场的分门别类,提供更加细化的营销服务,成为现代企业战略性营销的重要基础。如,基于消费群体的心理、购买行为,提供差异。因此,“市场细分”即以消费群体的某些特征作为市场细分依据,区分具有不同购买行为、不同需求的群体,已形成若干子市场。因此,市场细分对市场营销有了更多要求,差异性、组合式、集中性营销策略的搭建,无疑是实现细分市场战略性发展的重要保障,提高企业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二)市场细分的应用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德尔.史密斯提出了“市场细分”理论,并在不断地发展中,已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市场营销理论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一是大量营销阶段。该阶段的营销模式突出“量大”,通过大众化的营销渠道,为市场输送大批量产品。这就让企业在营销之中,需要降低产品价格,而为了获得利益职能降低成本;二是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该阶段发生于上世纪30年代,由于产品过剩所带导致的问题,强调企业要转变营销模式,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为此,市场无法满足大量销售的情况之下,企业只能选择差异化营销,通过产品、服务等的差异化构建,提高产品对市场的占有率;三是目标营销阶段。该阶段的出现是在差异性营销的基础之上,以试产供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调节营销及生产,强化与市场的配合度;四是市场细分理论。多元化的市场环境,对营销服务反而更加“挑剔”,市场细分下的战略性营销构建,强调对市场进行细分,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等领域的营销服务。

二、市场细分理论下营销策略的影响因素

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顾客对市场产品的“挑剔”程度增加,强调产品质量的同时,越来越注重产品专业化、消费个性化。因此,市场细分是当前市场营销策略构建的重要依据,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群体为核心,构建具有活力的营销模式。但是,在市场细分营销策略的构建中,产品性质、市场同质情况、产品生命周期,都是市场细分理论下营销策略战略性构建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产品性质

以品牌战略化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强调产品的差异化,以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但是,由于产品技术、市场堡垒等内在影子的存在,导致市场竞争对手在产品差异化上的你追我赶,市场细化的大背景之下,仅仅依托产品差异化,是难以实现可持续性的市场优势。因此,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精准的市场品牌定位,通过具有独特个性的品牌元素,让产品差异化内涵进一步凸显,品牌建设全面推进,这才是企业赢得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二)市场同质

市场同质对企业战略性市场营销而言,往往是“致命”的。市场面对同质市场,采用无差异营销,相同的购买行为、相同的营销方案,这些同质化的市场要素,决定了市场营销战略缺乏竞争性。特别是市场同质化的加剧,极易造成市场缺乏活力,细分下的市场会不具备细分的特质。因此,如何在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中,破解市场同质带来的发展禁锢,而更多地是基于市场细分,实施差异化营销,提高自身品牌及产品的特质,这样更能激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产品生命周期

市场快节奏的发展,让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产品生命周期对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成长期新产品,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对手,单一的产品地位。企业可以运用无差异性市场策略,通过对市场需求量的探测,以进一步构建营销策略。当产品逐渐成熟,市场竞争逐渐加剧,无差异性营销显然无法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性,这时应采用差异性营销,以“差异”制造“新市场”,进而获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三、市场细分理论下营销策略的搭建

市场细分理论下战略性营销策略的搭建,关键在于实施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通过服务对象、市场的细分,强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依托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进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基于市场细分,实施集中性市场营销,通过目标市场的营销活动,以更好地了解细分市场的现实需求,优化与调整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无论是市场如何自动调节带来变化,都强调企业在市场营销策略的搭建中,充分发挥好主观能动性,能够主动适应市场、满足消费群体,提供更优质的市场营销服务,这是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也是以市场为导向、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模式。

(一)实施“差异性”营销策略,提高市场营销效率

当前市场的多元化,反而强调差异性营销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市场细分之后,整体市场转化为细分市场,实施差异性营销策略,能够契合市场需求、客户需求,满足个性化的商品服务。如图1所示,是差异化营销战略的价值体系图。从中可以知道,差异性营销的核心在于产品、价格、推广及渠道等的差异性化,创造并夯实差异化价格。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应立足于细分市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实施差异性营销,突出“产品+市场”、“产品+群体”的营销模式,提高市场营销效率。市场具有自动调节功能,企业产品在投放于市场的过程中,应基于市场的不同需求、消费群体的不同个性要求,进行差异性营销,进而既满足市场发展要求,又为“挑剔”的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服务。

(二)实施“营销组合”策略,分散市场经营风险

机遇与风险的并存关系,要求企业在细分市场下的营销战略,更应强调“营销组合”策略的搭建,针对多个市场的不同需求,推广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不同的市场,有着不同的经营风险,如何在营销中科学降低或化解风险,就要求如何针对消费者行为的差异性、市场的差异性,提供相应的营销策略。如图2所示,是“营销组合”策略的模型图。从中可以知道,在市场细分之下,基于组合营销战略,提高市场营销的科学性,分散市场经营风险。细分下的不同子市场,针对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组合+细分”的营销模式,更具有市场活力。

(三)实施“集中性”营销策略,提高市场营销的专业化

市场细化之后,对市场营销的专业性要求更高,如何在细分后的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关键在于实施“集中性”营销战略,强化企业在对细分市场了解的基础之上,发挥好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专业优势,夯实企业市场营销中的优势地位。首先,集中营销强化了“集中性”,能够集中优势营销资源的,对细分市场实现专业化、高效的营销;其次,特定的细分市场,需要提供优质的营销资源,这就要求在“集中营销”策略的构建之下,确保营销策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再次,不同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市场有着不同的市场竞争因素,这些不同因素的存在,要求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的过程,不仅要以创新发展为驱动,提高市场营销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且要在集中性营销策略的构建之下,创设市场营销的优势资源,对于市场、消费者的不同诉求,提供更优质的营销服务,这就比其他竞争企业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营销服务。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因素日益多元化,市场占有的推进,直接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为此,企业在市场营销的战略性构建中,应充分立足“市场细分”理论,对多元化的市场进行细分,细分消费群体、分散经营风险,进而提高企业在品牌建设、战略性发展中的竞争力。当前,企业在细分市场下实施的营销策略主要有差异性营销策略、组合式营销策略和集中性营销策略。无论是哪种营销策略的搭建,都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核心,提高市场营销的科学性,适应细分市场的现实需求,满足“挑剔”的消费群体。

[参 考 文 献]

[1]赵远胜.市场细分下市场营销策略的构建分析[J].商业经济,2016(13)

[2]邱强.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苹果手机在华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

细分市场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4-0009-05

1 引 言

市场细分被广泛地认为是市场营销的重要基础,当前社会营销观逐渐兴起、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市场细分的新发展值得人们更多的关注。营销领域一般认为战略营销(STP)与营销组合(4Ps)是市场营销的核心,而其中的市场细分(segmentation)正是战略营销的第一步。市场细分的作用,主要是使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充分利用市场机会,科学地确定目标市场,有效地运用产品、定价、促销、渠道等策略,避免企业资源的浪费,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

2 国外学者对市场细分的研究

2.1 市场细分概念

市场细分概念最早由美国的温德尔·斯密斯于1956年提出。其基本表述是:多数市场都不是单一性的市场,而是由几个相对同质的子市场组成,对于提供类似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来说,这些子市场的需求是同质的。很多营销专家都把细分看成是继“以客户为中心”观念之后的又一次营销革命。狄比(1998)等认为:“消费者细分就是将具有异质特征的消费者进行聚类的过程,细分后的每一类消费者具有相似的需求和购买特征。”科特勒(2002)将市场细分定义为“将市场划分为有着显著需求、特征或行为差异的不同群体的消费者,每一群体的消费者对产品或营销组合有着同质的需求”。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了市场细分时,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细分变量和方法,使得经过细分的市场能够被自己合理选择和占领。在评估细分市场时要考虑三个因素:细分市场的规模和成长性、细分市场的结构吸引力以及公司的目标和资源。

2.2 市场细分的分类

2.2.1 基于消费者与基于产品/服务

细分时,基于消费者的方法注重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具体特征;而基于产品的方法则是关注产品或服务本身的具体物理特征,并了解消费者希望从产品中获得的利益类型以及消费者的产品使用量或使用模式等。Tony Lunn(1986)认为细分研究主要有两个视角。一是消费者导向,是对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特征进行分类。二是产品导向,是围绕某产品或品牌的特定消费情境来细分。消费者导向的细分以尽力满足消费者为目标。然而,需求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原因包括消费者年龄、时代变化、技术的进步以及竞争的加剧。为保持产品生命周期的延长,以产品为导向对市场进行细分不失为一种方法。

2.2.2 事前细分与事后细分

事前细分主要是根据对消费者需求与行为的经验分析、判断来预先设定细分标准。如地理细分、人文细分。事后细分并没有事先确定细分标准,而子市场数目在分析之前是未知的。这一方法通常结合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技术等来对市场进行细分。

2.2.3 静态细分与动态细分

静态细分假设时间轴不动,考虑当前市场中各类不同的消费动机及需求。其优点是对目前市场的状况可以获得比较清晰和直接的认识。而其缺点是“只能得到市场消费需求某一时段的快照,对于所切分到的各个消费群以后的需求变化无法得知”。静态细分侧重利用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等在消费者中的扩散规律,来调整营销策略。动态细分则是跟随市场中的一切变化来进行市场细分。这是一种以变化的产品来满足同类消费者变化需求的细分策略。

2.2.4 描述性细分与因果性细分

描述性细分主要通过考查市场的各种内外特征,并对其进行描述,再对市场分类。人文细分和心理细分是一种描述性细分。因果性细分是寻找消费者需求的正真原因,利用这一原因来对市场进行细分,并认为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了购买。利益细分被认为是一种因果性细分。描述性细分被认为并不能有效地预测消费者未来的需求,而因果细分由于揭示了购买的原因而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2.2.5 市场细分与顾客细分

对现有顾客及潜在顾客的细分就是在细分之前将整个市场作为对象,从中发现有利可图的机会。对现在顾客的细分也被称为顾客细分,此时企业已开始注意到要将更多的资源集中于能为其带来更多价值的顾客身上。“顾客细分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将企业的现有顾客划分为不同的顾客群”。通过顾客细分,企业可识别出对企业来说价值各不相同的顾客。

2.3 市场细分的变量

科特勒(2008)认为市场的细分变量通常被分成两种:一种是通过消费者的特征来细分市场;另一种是通过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反应来细分市场。一些常用的细分变量为地理细分、人文细分、心理细分和行为细分等。

2.3.1 地理细分和人文细分

地理细分变量包括消费者所处的地区、城市的大小、当地的气候等。但市场的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渐削弱了客户与地理特征的关联性。人文细分就是将市场按照人文变量进行细分,这一类变量通常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家庭人口、社会地位等,但其存在的缺点是这些变量有时对购买决策的影响并不大。

2.3.2 心理细分

由于地理与人文细分并不能满足营销实践的要求,人们开始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因素。20世纪60年代,Dichter利用临床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从消费动机的角度来细分消费者,自此形成了一类新的市场细分理论——消费心理细分。它根据消费者所处的个性与动机、社会阶层、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等变量对市场加以细分。

(1)个性与动机。个性心理学主要依据个性对市场进行细分,采用的细分标准包括需要、动机、个性、特质、自我概念等个性心理概念,其中较主要的为个性与动机。个性被认为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与心理特征,它会导致一个人对其所处的环境作出相对一致和持续的反应。在西方国家,针对诸如化妆品、香烟、啤酒,保险之类的产品,有些企业以个性特征为基础进行细分并取得了成功。动机研究对消费个体的心理特征描述比较丰富,但运用到宏观消费群体时,却缺乏可靠性。而且,从心理学量表得到的结论很难应用到营销实践中。

(2)社会阶层。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则从消费者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接受的特定文化来探索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它们选择社会阶层、生活方式、文化、群体特征、婚姻家庭状况等变量进行细分。同一阶层的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不同阶层的成员则在上述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认知心理学认为,消费需求的不同受消费者后天的信息接受、信息加工以及决策过程等认知心理上存在的差异决定,在确定市场细分的变量时应选择感知、学习、态度、决策等认知概念。

(3)生活方式。LaZer(1963)最早研究了生活方式和营销的关系,他认为生活方式是“整个社会或社会中群体的独特生活模式”。20世纪70年代初,个性测量方法和动机研究开始融合,逐渐演变为一种叫“生活方式”的研究。在经典的消费者行为学教材中,Solomon(1999)将生活方式定义为:“一个人花费时间和金钱的方式。”人们会根据自己喜欢的事物与做事或生活的方式,比如怎样打发时间和如何花销可支配收入等,把自己归入某一群体当中。

生活方式研究的基本假设是:你越了解你的顾客,你跟他们的沟通就越有效,你的营销策略就越可能成功。Wells和Tigert(1971)提出用AIO,即活动、兴趣和评价来表达生活方式。Plummer(1974)又加入了人口统计因素。四个因素包括:活动——如何花费时间和金钱;兴趣——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观点——如何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一些基本的人口统计特征,如年龄、收入、教育等。Engel、Ko11at及Blackwell(1982)提出E.K.B模式,它说明了个性和生活方式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

(4)价值观。20世纪80年代时,生活方式研究在西方受到质疑,有学者开始进行价值观理论的研究。他们认为价值观与人们的生活和行动紧密相关,它是决定消费者行为的深层因素。其基本假设是,人们对价值观的重要性排序差异决定了人们或社会之间的区别。西方较流行的一种心理分类方法是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结构,它以4个人文统计问题和35个态度问题的回答为基础。

2.3.3 行为细分

人们发现许多消费行为仅从心理因素的角度考虑仍然无法解释。事实表明,消费者对许多产品的购买与消费同消费者所处的购买、使用情境密切相关,于是对细分的研究开始向对行为细分发展。美国消费者行为研究专家Solomon(2006)将消费情境定义为:消费情境是除了个人和产品特性以外,影响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和(或)使用的因素。

其理论假设认为,消费者个体特征的差异对解析消费行为变化相当有限,人的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行为发生的情境决定,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观点。产品使用场合细分、使用率和品牌忠诚度细分、利益细分是其主要标准。

(1)Wind模型。针对管理人员的营销细分决策,Wind(1978)提出了一个以管理任务为导向的细分标准选择模型。这一模型将细分工作细化了,但是给实际操作却带来了困难。Wind的细分模型没有区分描述变量和行为变量的差别,将它们置于同一个层次,忽视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同时这个模型操作性差,还会造成营销活动的不统一。

(2)个人—情境混合细分模式。Peter R.Dickson提出了一个个人—情境混合细分模式的框架(见图1),认为这一模型体现了最高层细分标准,它决定了诸如心理细分、行为细分等较低层级的细分标准,是这些层级细分信息的整合。产品开发、包装设计、分销和促销决策等营销细分应选择情境细分或个人—情境混合细分作为细分模型。

个人—情境混合细分模式框架在细分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它不仅考虑了消费者的个体心理、行为特征,而且联系了消费者所接触的外部微观环境。

(3)利益链。利益细分假设人们在消费某一特定产品时所寻求的利益(效用)是细分市场存在的真正原因。1984年,Haley对利益的内涵进行了扩展,认为利益具有与产品相关的两种特征——产品功能和产品属性,还可由客户所持有的态度决定。利益链是Hal Lee管理咨询公司于1970年发明的,是用来研究客户心理和行为过程的一种有效的手段。Young和Feigin(1975)考虑到人们具有逻辑性的心理结构,认为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是真正影响消费行为和动机的内核,提出利用利益链解释人们的购买行为和态度。利益链的结构如图2所示。按照利益链的这种逻辑,通过分析、寻找人们追求的不同利益就可以对市场进行细分。

(4)手段—目标链。Gutman(1982)提出了手段—目标链(means-end chain)并用来解释客户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各种状态和过程。Botschen等人(1999)使用手段—目标(means-end)方法进一步区分了产品的、服务的各种抽象的特征,并首次将利益特征的层次进行了界定。手段—目标链与Young和Feigin的利益链的结构的主要差别在于链中所包含的层次和内涵细化程度(见图3)。

最成功的利益细分案例是美国营销学者拉塞尔·哈雷(1984)所做的牙膏市场的研究。但目前的利益细分方法也存在着不足,在细分变量的选取上大多以当前的利益为基础,对潜在的利益认识不足。

2.4 超市场细分

超市场细分理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该理论认为,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需求,许多细分市场应该进一步细分。该理论发挥到极致就是市场细分到个人,也就是定制营销(一对一营销)。该细分理论认为每个顾客都有着不同的需要,而通过细分的传统做法,已不能满足每个顾客的特殊需要。而现代数据库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已能准确地记录并预测每个顾客的具体需求。但过度强调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无疑也会带来沉重负担。

2.5 反市场细分

在超市场细分理论指导下,许多市场被过度细分而导致产品价格不断提高,影响产销数量和利润,在实践中受阻以后,人们意识到过度细分市场将无利可图。于是反市场细分理论应运而生。反细分理论是指在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共同需求基础上,将过分狭小的市场合并起来,以便能以规模营销优势达到用较低的价格去满足较大的市场。反市场细分有两种方式:一是缩减产品线来减少细分市场;二是将几个较小的细分市场集合起来,形成较大的细分市场。

3 国内学者对市场细分的研究

在市场细分的概念方面,齐佳音等(2002)认为市场细分是企业在明确的战略业务模式和特定的市场中根据客户的属性、行为、需求、偏好以及价值等因素对客户进行分类,并提供针对的产品、服务和营销模式的过程。甘碧群(2002)认为市场细分的产生存在着客观的基础,一是市场的异质性,二是市场竞争中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企业只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有限的市场才能取得成功。在市场细分变量的研究方面,国内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情境、利益等。我国学者符国群(2001)认为,生活方式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在与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活动、兴趣和态度的模式。吴垠(2005)提出了CHINA-VALS,但在营销实践方面没有更具体的操作方法。卢泰宏等(2006)认为生活形态又称生活方式,它对应选择某种消费模式,包括消费观念、如何使用时间和金钱等。

陈静宇(2003)构建了一个新的细分模型。他认为主流的市场细分是围绕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展开的,将满足客户需求视为第一位,但是利润或价值是企业市场细分最基本的驱动因素。他认为新的价值—特征—行为三维市场细分模型(见图4)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制定与实施营销战略的需求,而且可以保证企业的收益。

卢泰宏(2005)在《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一书中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其中的“中国E世代消费生活形态实证研究”将消费者分为五种类型:孤寂努力型、开心刺激型、得过且过型、网络生存型、传统菜鸟型。苏胜强等(2007)在基于价值观的基础上对消费者细分进行了研究,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广义对应分析等方法,将消费者分为自信进取型、时尚享乐型和传统保守型,并对每一个细分市场从消费者所在城市及其文化程度两个方面作了分析。周建明(2008)认为,现在的细分模型缺乏将产品与消费者的两个视角结合分析。他对Wind的细分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一个适合应用和研究的崭新的细分模型(见图5)。

扩展。一方面,利益主体是产品、服务或者行为。服务经济的兴起,使得除了有形的产品之外,无形的服务与行为都能给客户带来利益。另一方面,认为“机会利益”也是利益存在差异的一个原因,而这种“机会利益”是由产品、服务或行为的固有独特属性而决定的。“机会利益”就是客户选择了某项产品、服务或行为而放弃选择其他产品、服务或行为而获得的唯一性利益。随着关系营销的兴起,一种从顾客获得的关系利益这一角度进行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4 结 论

纵观细分的发展可以看出,从分析消费者外部特征再到深入研究消费者心理及具体的行为变量,都显示了细分研究在不断地深入。但市场细分的研究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注重从消费者需求在同一水平上的差异性,但未注重从需求的层次的角度来考虑。二是关注消费者当前的需求,不重视消费者需求的发展情况。三是识别了消费者的功能利益需求、享乐需求、情感需求,而忽视消费者同样也具备道德需求。四是把市场细分更多地看做企业谋利的手段,而未考虑它与社会文化、人类文明的关系。从研究的方法上来说,市场细分普遍采用元素细分法,先是研究消费者的各种单独的特征,然后将各种特征聚合、对消费者分类,这显然缺少系统的观点。

对消费者需求及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如何在复杂的因素中寻找主要的成分,今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一是结合消费者先天的体质、心理来考虑;二是重视宏观因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与微观因素(消费者的人口特征、情境、利益、产品)的结合与相互作用;三是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历史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Smith Wendell.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as Alternative Marketing Stratege[J].Journal of Marketing,1956(7).

[2]史有春.市场细分新范式:基于两类不同产品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3).

[3]罗纪宁.市场细分研究综述:回顾与展望[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4]史有春.关键描述变量在市场细分中的中介作用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5).

[5]李立.市场细分在市场机会发现中的作用探讨和分析[J].中国商贸,2011(9).

[6]Neal.William P.and John wurst.Advances in Market Segmentation[J].Marketing Research Spring,2001(13).

[7]Haley Russell I.Benefit Segments:Backwards and Forwards[J].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1984,24(1).

[8]夏维力,王青松.基于顾客价值的顾客细分及保持策略研究[J].管理科学,2006(8).

[9]Verhoef P.C.and Donkers B..Predicting Customer Potential Value an Application in the Insurance Industry[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1(32).

[10]刘英姿.客户细分方法研究综述[J].管理工程学报,2006(1).

[11]Aaron Ahuvia,阳翼.“生活方式”研究综述:一个消费者行为学的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8).

[12]Huddleston P.T.,Ford I.M.and Mahoney M.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ortance of Retail Store Attributes and Lifestyle of Mature Female Consumers[J].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 and Home Eeonomies,1990(14).

[13][美]所罗门,卢泰宏.消费者行为学[M].6版(中国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4]冯军.多元统计分析在市场细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7).

[15]董昌林.工业品市场细分中的投射应用[J].市场研究,2011(7).

[16]卢泰宏,杨晓燕,张红明.消费者行为学(中国消费者透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细分市场论文篇(9)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05JY245)“对华东区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活动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

本人通过对华东区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活动消费现状的调查和研究,认为高校要大力开发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必须注重对高校体育消费市场的理论分析,切实加强对本校体育消费行为走向的引导,对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含义及特点

体育市场是一个复杂和特殊的市场,对体育消费市场的定义应从营销的专业实际出发,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基点,是消费者对所有与体育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根据体育消费的外在表现形式,可将体育消费品分为体育实物型消费品和体育非实物型消费品,其中体育非实物型消费品又可细分为体育精神型消费品和体育劳务型消费品。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体育消费市场形成了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局面,一是体育产业蓬勃的发展必然带来了参与体育消费人数的增长和人们在体育消费中所投入费用的增多。二是消费需求的分化。地理位置、年龄以及收入的差异己不足以区分消费者的体育需求差异性,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不再是停留在简单的锻炼身体上,为了缓解压力,寻求体育刺激的活动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观看大型运动会已成为青少年男女的时尚,体育明星也成为体育消费者追捧的对象,体育、足球也吸引了不少体育消费者的眼球。

2、高校体育消费市场的细分理论

高校的体育消费市场要逐渐步进入正轨要求我们针对大学生体育消费需求的异质性和企业在有限资源下竞争的要求,同时充分了解体育消费市场细分的重要性,选择恰当的细分变量进行经营。

首先,高校的地理位置可作为重要的细分变量来应用。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可以导致不同地区消费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使得大学生在选择上有不同体育消费的类别,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运动也有很大的偏向,能如实地反映大学生的共性和差异性。其次,大学生体育人口的统计变量在体育消费市场细分中要得到很好的应用,专门针对细分市场和健身俱乐部,针对不同的收入水平而生产的不同档次的体育消费用品,体育人口统计变量细分比较其他的变量更容易测量,也更加容易操作,但同时也要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化消费。第三,体育类别细分要站在从事体育消费经营企业的视角来细分体育消费市场,优点是具有明确的消费群体,容易确定消费者具体的体育需求,不足是没有从大学生消费的角度出发,所以对消费者整体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不能整体把握;因此,还应重视体育作为媒体的巨大功能,了解大学生在其他消费品方面的消费行为。第四,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利益细分是新兴的一种细分方法,要寻求大学生利益需求的不同,为大学生设计一整套的运动方式、乃至生活习惯,为大学生释放学习压力等需求而建立的体育消费活动经营实体;利益细分能够确认大学生深层多方面的消费需求,也会给经营带来便利,但同时应重视把握大学生行为的本质。第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细分,包括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个性、价值观念等进行合理的运用。

3、高校体育消费市场的营销理论

高校体育消费市场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它作为体育本身要求大学生参与,另一面它作为媒体的功能被企业所利用,因此,对高校体育市场的营销策略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在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中首先不能忽视体育赞助,不要把体育赞助作为单纯的公关活动,而是要求企业或个人对体育项目、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提供金钱或物质的支持,与赞助商真诚合作。要极大地提高体育赛事营销的宣传潜力,使投资者踊跃投资体育赛事冠名、体育赛场冠名、体育赛事赞助、体育赛事现场广告。努力打造高校著名体育团队或运动明星,依靠他们的魔力将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他们的产品上。创造文化营销氛围,体育营销与其他营销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代表的是一种文化,要寻找到品牌与体育文化的结合点,借助体育文化就可以建立品牌文化系统,与企业内部、企业文化系统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文化系统,拉近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不断提高体育文化的魅力。合理运用体验营销,在体验营销中充分应用引导和创造大学生个性需求的全新的体验营销方式,把体验营销合理地、有效地与体育营销结合起来,这也符合时代的必然要求。充分运用互联网营销,利用互联网来提高企业知名度及收入或与一些体育组织联合创办网站,给体育营销提供独特的机会。

4、结语

高校体育消费市场的细分理论决定了高校体育消费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市场定位抉择,也决定了之后的营销活动成败。对于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体育营销要结合地理细分和大学生体育人口统计细分实际,要有效地指导营销策略的制定,借体育运动使企业和大学生产生共鸣进而改善两者的关系,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消费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强.大学生体育消费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2).

细分市场论文篇(10)

一、市场细分过于单一的表现

在市场细分时,有的企业由于盲目自信、过于乐观而对市场不加细分,或者为了图方便、省事而选择单一的细分变量。

1、没有界定细分市场范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高论:“全国各地都是我们企业的市场,所有人都是我们的潜在用户。”咋听起来很有大企业家的气魄,但这恰恰是企业进行市场选择时常犯的错误:将全部市场看成是自己的市场,不进行市场细分。因为消费者需求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性,不进行市场细分将使我们很难确定明确的营销对象,企业也将面临浪费资源、丧失顾客的风险。

2、仅以产品作为市场细分的基础。以产品为基础进行市场细分是企业根据产品的不同种类来寻找自认为适合的目标市场,这是明显的以生产为导向的做法。举个简单的例子,以产品为基础进行市场细分会认为所有奶粉的目标市场都是相同的。事实上,由于消费者年龄的差异,他们在购买奶粉时往往具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奶粉一般根据年龄作为主变量来细分市场,如婴儿奶粉、成人奶粉和老年人奶粉。通过这样的细分,每个市场需求的差异就表现得非常明显。

3、仅以地理因素为标准。处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消费者,对于同一类产品往往有不同的需求偏好。如在美国,东部人对咖啡的味道要求清淡,西部人则喜欢浓郁一些的。因此,地理因素一直是一种传统的市场细分标准。实际上,在早期,由于产量有限及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许多企业只需要也只能以其所在地区的消费者作为目标顾客。现在,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产品同质现象日趋明显,因此仅以地理因素来进行市场细分是远远不够的。

4、仅以人口统计因素为标准。人口统计变量比较稳定,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家庭人数、家庭生命周期、收入、职业、教育、宗教等多个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取得这些资料比较容易,所以常常它成为企业进行市场细分的重要标准。但是,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并不单纯取决于人口统计因素,而是往往要受到其他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单以人口统计因素细分市场并不十分可靠。

二、市场细分过于复杂的表现

和第一种情况刚好相反,有的企业为了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在市场细分时,一味强调要采用多种细分变量,殊不知,“物极必反”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多风险。

1、错失一些有利的市场机会。在市场细分的过程中,市场如果分割得过细,一方面会造成市场支离破碎,会给企业将来的市场管理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细分后的子市场过多,也会给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带来很大的困难,一旦选择失误,企业很容易错失一些很好的营销机会。

2、会造成营销资源的浪费。对于一个同时针对几个相关细分市场的企业,往往会因为市场的过分细分而影响了其资源共享,从而导致营销资源的浪费。曾经出现过一家企业的三支销售队伍在同一天上午拜访了同一个客户的事例。因此企业如果把几个细分市场分别作为服务对象,还必须密切注意细分市场在成本、经营和技术上的联系。

3、会导致营销成本的增加。在市场细分时,如果细分过细,随着财务、定价、促销、人力资源等方面决策的差异化会引起多项额外的成本。

(1)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企业为了满足不同细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而对原有产品进行外观、功能上的一些修改,通常需要额外的研究开发费用,这必然会导致一定的产品修改成本。进行过分市场细分之后,企业必将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推出不同类型的产品,于是生产成本比原先就会有所提高。

(2)会引起存货成本的增加。差异产品的存货管理成本一般要比单一产品的存货成本高一些,因为企业必须为之做更多的记录和审核工作。而且为了避免缺货的风险,多种产品的安全库存量之和也将大于单一产品所需的安全库存量。因此过分的市场细分,必然也会使产品的存货成本有所提升。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3)会引起分销成本和促销成本的上升。由于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企业将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分销商,这必然会导致渠道费用的提升;实施过分细分策略后,企业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通常会采用不同的促销策略,这会降低个别媒体的使用频率,同时失去媒体费用的数量折扣优惠。此外,对原有产品进行修改或推出新产品等行为也必将引起促销费用的相对提高。

(4)会引起其他成本的增加。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增设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这样也会额外地增加人工成本。企业在制定不同的营销计划时,也需要额外的市场调研、预测、销售分析、促销、计划工作和销售渠道管理。此外,还必须依据各细分市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财务、定价决策等等,这些决策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也会增加行政管理费用。

由于采用多种变量细分市场会给企业带来较多的风险,所以企业在采用多种变量细分市场时应考虑配合运用市场泛化策略。

三、市场细分新观念——实行市场泛化策略

市场细分理论产生之后经过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人们认为把市场细分得越细越能适应客户的需求。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营销管理者看到过分细分市场必然导致企业总经营成本上升,因而导致总收益下降。因此,在市场细分理论之后,又出现了一种“市场泛化”的理论。

1、“市场泛化”的理论。市场泛化是指企业将客户在消费上具有某种相关性的不同需求综合起来,或者说将不同的市场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新市场,并通过推出具有多种功能的产品,来满足这个新市场的需要。在当今市场上,市场泛化的例子随处可见。例如,组合音响是CD、VCD、卡拉OK等功能的综合,它针对的是那些有多种娱乐需求的细分市场。

2、“市场泛化”与市场细分的关系。“市场泛化”的理论不是对市场细分理论的简单否定,而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的理论基础仍然是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对客户的细分,是在一个大市场上辨别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并加以分类的过程;而市场泛化则是将客户不同的需求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特定消费群体。由此可见,市场泛化也需要一个辨别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并加以分类的过程,只是它进一步看到了不同客户在消费上具有某种相关性并加以综合而已。因此,没有市场细分就没有市场泛化,不懂市场细分就无法进行市场泛化。

市场细分是从“分”的角度认识、分析和开发市场,而市场泛化则是从“合”的角度去认识、分析和开发市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认识到市场是可分的,而且要认识到市场是可合的。同市场细分一样,市场泛化也是一种发掘机会、开发市场、应对竞争、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

3、“市场泛化”与市场细分的结合运用。在结束初步市场细分时,所细分出的市场中并不是所有的部分都对企业具有同等的吸引力。虽然那些缺乏吸引力的子市场只在整个市场上占有很小的一部分市场容量,但是,这类市场却往往在一个企业的营销策略中处于非常微妙的位置。如果一个企业轻易将这些市场抛掉,不仅会使其所面对的市场变得支离破碎,而且还会破坏整个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连续性。对于这种情况,市场泛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虽然某个市场的市场容量小、吸引力不足,但是如果我们找出这些市场的相似性,将其进行合并,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容量可观的市场了。无论我们采取局部泛化——只合并众多细分市场中的某几个,还是采取完全泛化——合并所有的细分市场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关键就是要找出细分市场间的需求相似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泛化后所形成的新市场不能与其他保留的市场重复,否则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各细分市场。

[参考文献] [2]张永强:《营销风险及规避策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

[3]吕叔春:《破解企业市场营销风险》,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

上一篇: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案 下一篇: 秋季运动会广播稿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