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学赶超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3:00

比学赶超心得体会

比学赶超心得体会篇(1)

一是务实“比”,增加主动作为的动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困难、压力和考验面前,我们要正视我们在工作目标、工作业绩、工作状态上的不足,与先进地区比一比“敢攀高峰,舍我其谁”的担当心气,比一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争士气,比一比“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创新锐气,在思想认识上深化、在工作站位上拔高,切实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参照2019年的测评情况,在镇江范围内,虽然我市阅读指数排名第二,但阅读率排名较为靠后,如果拿到全省去比,我们的指标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二是深入“学”,提升担当作为的本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将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自己“充电”“补钙”;结合工作实际和岗位需求,突出精准化和实效性,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紧紧依靠基层群众,更多地到群众中去问计问需,善于汇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针对当前全民阅读活动群众参与率、知晓率不高、上热下冷等问题,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去溧水、扬州等全民阅读开展先进地区学习取经,消化吸收并结合我市实际加以创新运用。

比学赶超心得体会篇(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03-02

1 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背景

“比学赶帮超”起源于建国初年。在企业基层建设中,通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涌现出了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如著名的郝建秀班组、“号”机车组,成为推动我国工业革命和企业进步的先锋和旗帜。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是“比学赶帮超”的鼎盛时期,全国又涌现出一大批像铁人王进喜和他率领的1205钻井队那样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

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就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推动生产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比,就是同先进单位比,找出差距,差距就是矛盾,要敢于揭露工作中的矛盾;赶,就是消灭差距,达到先进单位的水平;超,就是超过先进单位的水平,出现了新的差距,又需要经过新的比学赶帮超的过程来解决。在每一个过程中,消灭差距的方法,一个是学,一个是帮。这样,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出现,由不平衡到平衡,再由平衡到不平衡,循环往复,社会主义生产就是这样永远不停地向前发展,达到更高的水平。

原中石化总经理苏树林在工作报告中曾提出:“要在全系统大力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各板块、各单位要把公司未来发展目标特别是‘十二五’规划目标具体化,确定阶段性奋斗目标,落实具体工作措施,通过建标、对标、追标、创标,比出差距,比出方向,比出压力,比出干劲。广大干部职工要发扬‘见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学先进,赶先进,比工作看是否有新进步,比作风看是否有新变化,比素质看是否有新提高,比贡献看是否有新成绩,形成千帆竞发、万众争先的生动局面。”

因此“比学赶帮超”有着丰富的内涵,融入了“目标管理”和“标杆管理”这两个当今西方重要的管理学说中的思想和方法。这就是说,我们今天开展的“比学赶帮超”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统管理方法了,而是吸纳和融合了当代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2 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是现代企业的现实需要

(1)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是企业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必然要求。持续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能激发企业活力,挖掘员工潜能,从各方面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

(2)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是提升企业管理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状态良好的竞争环境。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能为企业搭建一个认清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

(3)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能把全体干部职工的精力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通过在单位之间、干部之间、党员之间、职工之间比管理,抢节点,上水平,知道自身的不足,明确前进的目标,清楚目标的差距,实现自身的价值,从各方面提高核心竞争力。

因此,通过“比学赶帮超”活动能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使我们的培训经营任务全面、优质、高效地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提高认识,将工作与“比学赶帮超”活动有效结合

深刻理解内涵,做好“结合”文章。油田全面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我处采取做好结合、全员参与、上下联动、帮扶共进的方式,扎实推进,通过学习与认识,应做到以下几方面结合。

(1)与培训经营活动相结合。开展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要推进工作实践,促进培训经营的发展。在组织开展活动时,围绕培训经营这个中心,避免活动出现“两张皮、平行不相交”的现象。

(2)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巩固和扩大处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成果,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在“比学赶帮超”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与开展“评先树优”活动相结合。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各类“小典型”,如优秀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事迹及好人好事,进一步弘扬先进,鼓舞士气,使广大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各项工作中形成“你追我赶,人人争先,个个超前”的生动局面。

(4)与“三品”工程相结合。广泛宣传“三品”工程的意义,提高质量意识,突出宣传“三品”工程,牢固树立忧患、效益、发展、责任意识,发扬“见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精神。

(5)与“技能竞赛”活动相结合。以“比学赶帮超”活动为载体,积极与处各项工作相结合,提倡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教师公开课等活动,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培训质量。

(6)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处每年组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内审、HSE内审和各项管理工作的考核,通过考核寻找差距,以考促评,以评促优。发现哪方面工作有差距,就着重考核与监督,推动工作向前发展。同时将考核结果与与单位效益和个人利益挂钩,以此加强培训管理和工作质量上水平。

4 结合实际,扎实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

4.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员持续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

处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三个面向、三个服务、三个满意”为导向,以“为民服务”为重点,完善学习机制,坚持以专家讲学、典型引学、讨论促学、评优评学、考核查学等方式,按照“争一流、重规范、提素质、创品牌”的要求,引导职工坚持经常性地向书本学习、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通过学习提高队伍的教学和技能操作水平。

4.2 精心组织,增强责任,助推“比学赶帮超”活动深入开展

处党委根据全年总体目标,坚持“经营培训”的办学理念,以“加快有效发展,构建和谐培训处”为主题,深化唱响“埋头苦干创精细管理之先,团结奋进争内涵发展之忧”主旋律工作。各党支部在活动中坚持抓好党建工作不放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以“队伍素质高、工作效率高、班子凝聚力强”为主要内容,以“四强四优”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推进强“三基”除“四害”。根据处召开“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动员会,各党支部按处党委的要求,结合本部门、本岗位的实际,扎实开展,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处党委要求党支部书记要提高一级想问题,降低一级抓落实,努力成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明白人、责任人、带头人,并带领本支部干部群众公开承诺,要求承诺要实在、具体和严肃,要明确下一步具体干什么、怎么干。一旦作出了承诺,就要履行到位,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动职工群众比先进、追先进、创先进良好氛围。

4.3 榜样引领,促进“比学赶帮超”活动见成效

根据处主题活动,在干部职工中开展“责任、潜力、办法”大讨论活动。结合培训处实际,按照培训为油田服务、产品为用户服务、乙方为甲方服务的要求,扎实推进品牌项目、品牌课程、品牌教师“三品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对油田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的贡献率和服务单位的满意度。在干部职工中树立“每项工作都是产品,每个岗位都是窗口”的理念,把该做的做好。把“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作为“党员示范岗”和“巾帼文明示范岗、青年文明号”近阶段性工作的重点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和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全体党员领导干部既是活动的践行者、倡导者,又是组织者、推动者,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投身活动实践,先走一步、走在前列、做出榜样、做到工作重心下移、工作力量下沉,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为不断提升教职员工自身综合素质,结合“比学赶帮超”等活动,在创新服务理念、提升培训质量、转变工作作风下功夫。为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建章立制是基础,关键是搭建平台,促进业务精良的教师群体形成。针对培训处工作特点,存在着岗位忙闲不均的现象。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思想贯穿到“比学赶帮超”活动中来。党员走到哪里,“比学赶帮超”活动的理念就传播到哪里,2013年涌现出甘绮倩等10名优秀共产党员。

4.4 重考核找差距,上下联动推动“比学赶帮超”活动

通过监督、检查、考核、评价不断提升培训教学质量,掀起“比学习、精业务、强素质”的氛围。处每年组织两次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增强了管理工作的推动力,使教学培训管理工作成螺旋上升趋势。通过公开课的形式,让全体教师自我对照,自我寻找差距,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2011年处将“比学赶帮超”活动与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相结合,职能部门给基层单位挂红黄旗,基层单位给机关考核挂红黄旗,形成了上下联动,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通过挂红黄旗,寻找差距,评优推优,促进单位和个人工作积极向上。强化培训品牌建设,持续推进培训能力,是建设一流的专业化培训机构的重要途径,集团公司专业化重组,对于培训处来说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要注重培训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品牌项目、品牌课程、品牌教师,在本处网站上建立专栏,供送培单位参考和选择,使每个品牌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坚强的铁支撑、铁保障。

5 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培训管理效果显著

5.1 全员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解决了向谁学、怎么学、学什么的问题。通过学有榜样,学出了经验。通过学,不断补充自身不足,为更好地“赶、帮、超”及不断成长打下了良好基础。教师形成了听课的习惯,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开展师带徒工作,老教师带动新教师,形成了积极进取,互相提高,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达到集体与个人的共赢。

5.2 职工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对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创新不等同于发明创造,是理念上、思路上、办法上、措施上、机制上的改进和提升,以及只要是具体管用、对实际工作有促进作用的都是创新。通过创新活动的开展,做到赶有目标,赶上先进。通过赶,激发了队伍的拼搏精神,树立了更高的目标,通过赶先进,使集体与职工取得了新进步。按照处党委统一安排,建立了党员责任区、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群众联系点和支部家访活动等,结合机关支部人员工作情况,为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认真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干部参加处实践活动动员会,在本支部组织的活动中,作为机关部门领导要从自身做起转变工作作风,与员工谈心交心,积极为基层解困、解难。作为工作人员大家都结合岗位实际,谈思想、讲认识,找差距、提建议,从行动上要做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于培训发展。

5.3 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显著得到提高

通过“超”,超越别人,成就了自己。目前职工中主动查找问题的多了,主动解决问题的多了,推诿扯皮的少了;按照工作流程办事的多了,重复性问题少了,基础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今年开展制度标准化信息化改造,机关各部门按照职能部门的要求,积极配合,查找本部门需要改造和废止的文件,使今后的工作更加规范。全员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使员工深刻认识到单位效益和个人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重要性,通过绩效考核,使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加强。

5.4 重视基础建设,促进管理上台阶

基础管理集中表现为“三基”工作。把“比学赶帮超”管理模式与基础管理相结合,并有机融合到精细化管理之中。管理出效益,已为大多数管理者所接受,从严管理出大效益,持之以恒地在工作中养成精细管理的良好习惯,能不断提升精细管理的水平。目前全处各部门、单位都能从细节入手,抓基础建设,增强责任意识,办班的整个过程,都有完整的记录,使培训各项管理向精细化要求迈进。今年江苏油田技师学院以优异的成绩荣获“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示范院校”荣誉称号。

“比学赶帮超”活动中,比先进、比进步、查不足、明方向;学典型、学本领、学标杆、学样板;赶优秀、赶标杆、找差距、清距离;帮后进、帮困难,实现共同进步;超自我、超同行,切实得到提高。在“比学赶帮超”活动的有力推进下,管理服务水平,教学培训,品牌课程建设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总之,在营造出“比学赶帮超”氛围里,我们较为出色地完成了江苏油田布置的各方面工作,继续保持了队伍和谐稳定。虽然“比学赶帮超”活动即将落拉下帷幕,但“比学赶帮超”活动得宗旨与精神,将一如既往地引领我们要更加注重培训质量、品牌建设、教学服务等意识。各项管理工作要注重实效,从点滴规划,应形成一支开拓市场的培训团队,职责明确,研究每年的培训方向、培训需求,办理各专业的培训资质。培训部门只承担具体培训管理,培训内容设计,抓培训质量,组织培训过程服务,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管理上。确保“比学赶帮超”活动效果上有新举措。为建设“负责任、受尊敬”的专业化培训单位建功立业,为培训处有效和谐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比学赶超心得体会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四区四高地”的奋斗目标,严格按照“规划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率、项目高品质、管理高水平”的要求,通过学先进、找差距,深剖析、寻根源,树目标、明措施,充分激发新城全体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平江新城开发建设。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强平江新城上下的“创先争优意识”、“加快发展意识”、“攻坚克难意识”、“主动担当意识”和“服务群众意识”等五种意识,激活新城全体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增强服务发展的本领,树立服务基层的意识,实现“比学赶超、激发活力、创先争优、推动发展”的目标。

三、活动阶段与主要内容

本次“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活动时间为:2014年7月19日——8月中旬。共分四个阶段工作内容。

(一)积极动员、选树标杆(7月19日—7月28日)

召开新城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学习区委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活动。在此基础上,在上级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树标杆,组织学习先进典型“中国好人”、桃花坞街道工疗站站长王良玉立足自身岗位、甘于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认真学习昆山迅速崛起,走出了一条“昆山之路”。号召各部门、各工作人员以先进事迹、先进单位为标杆,提升思想境界,进一步激发平江新城全体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增强赶超跨越的智慧,提升攻坚克难的能力,全面推动新城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寻找差距,排查问题(7月29日—8月7日)

1.对照标杆,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征求群众、企业等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现状及遇到的困难,为企业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

2.各部门召开“比学赶超、创先争优”主题座谈会,新城领导班子挂钩参加各部门的主题座谈会,部门、个人分别深入剖析、排查差距。单位、部门、个人三级均需结合工作实际,对照所定的标杆,提出1-2条主要的符合实际的差距和不足,并根据自身情况,初步拟定下一步相应的措施和整改计划。

3.党工委领导班子要结合区委一届二次全委会精神,确立“比学赶超、创先争优”主题,在比学标杆的基础上,召开民主生活会,全面剖析自身工作以及思想、作风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查找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明确发展方向,落实具体责任。

(三)高点定位,创新举措(8月8日—8月14日)

新城党工委牵头,各部门在深入查找、认真梳理的基础上,以赶超标杆为目标,高点定位,对影响本单位、本部门跨越发展的重大问题,逐个进行深入研究,在新城范围开展大讨论活动,通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方式,谋划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举措。

(四)深度总结,促进提升(8月15日—8月21日)

根据活动总体安排,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及时总结“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及时总结,要将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提炼、固化为制度,形成有效防范和纠正干部作风、机关效能问题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年终由新城党政办牵头,督查“比学赶超、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比对《差距排查与整改承诺书》开展“回头看”。

四、有关要求

比学赶超心得体会篇(4)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内外兼顾、各有侧重,立足司法行政职能特点,弥补差距与不足,全方位开展结对比学赶超活动。“比”,着重开展“五比五看”:比实绩,看工作进位争先;比创新,看破解难题力度;比服务,看群众认可程度;比作风,看执行能力高低;比素质,看社会形象如何。通过全面“比”,比出压力、比出责任、比出干劲、比出信心。“学”,着重学习先进理念、创新思路、经验做法等,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学以致用、以学促干,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赶”,对照先进目标,细化任务、分解落实,研究有效推进措施,不断缩小与先进的差距。“超”,以目标和结果为导向,不断超越自我、奋力赶超先进,实现升级进位。重点在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工作创新上比学赶超。

二、活动目标

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我局比学赶超区内标杆为区局,区外标杆为奎文区司法局。围绕比学赶超活动,突出以下三方面工作:1、全面工作。力争在绩效考核、人口和计划生育、平安、招商引资、双评、党建等工作实现全面赶超。2、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抓好“六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区规划制定和启动工作,争创全省“五五”普法先进区。3、社会稳定工作。组织开展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加强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努力实现无“民转刑”案件、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无重新违法犯罪。通过比学赶超,力争各项工作超过区内、区外比学赶超对子。各基层支部也要结合实际,明确定位,找准区内、区外比学赶超的对子,确保比争目标的实现。

三、方法步骤

1、对标杆找差距。对照先进标杆,重点查找履职能力、思想境界、工作思路、队伍建设、精神状态等方面的不足和差距,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努力做到四“明”:“比”的标杆明了,“学”的内容明白,“赶”的措施明确,“超”的目标清晰。

2、制定具体方案。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一六五一”的思路举措和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制定结对比学赶超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有重点、有步骤的持续突破,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各基层支部也要制定实施方案,4月19日前报局创先争优办公室备案。

3、实行“一诺三评”。各基层支部要做出开展比学赶超的目标承诺,报局备案并向党员群众公开。局党组每季度末就比学赶超情况进行点评,着重分析差距和下步努力方向。每半年组织一次群众评议,评议结果以适当形式公开。每季度评选一次比争标兵,进一步明确赶超方向。

4、定期交流互访。加强与比争对象的联系沟通,定期不定期组织考察学习和座谈交流,随时了解比争对象的发展态势和工作情况,及时学习先进经验,研究推进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比学赶超心得体会篇(5)

中图分类号:F0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5)05-0025-06

伴随赶超过程中后发国家对技术前沿知识的日益靠近,国家层面的技术赶超将由迅速赶超阶段进入一个明显放缓的发展阶段[1],即后赶超时期。这一规律无论是在美国、德国对英国的技术赶超过程中,还是在日本对美国的技术赶超过程中都曾出现过。目前,我国在整体上仍然处于快速的技术赶超阶段,但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经济迹象也开始表明,这种快速赶超出现了明显放缓的趋势[1]。正如历史所不断显示的那样,此时只有更高水平的自主创新才能达到技术前沿,国家层面的政策干预也更为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要想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构建一个高效的、可持续的技术创新系统,并促进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然而,作为一个转轨中的发展大国,我国构建这样一个技术创新系统也面临着国内外的多重挑战。因此,如何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并实施符合我国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来提升国家技术能力并实现技术赶超,正成为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一、后发国家技术赶超的演化路径与政策选择

由于技术演化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与自我强化机制[2],后发国家的技术赶超并不是一个线性的发展过程。借鉴演化经济学中技术轨道的演化逻辑[2],本文依据赶超速度将国家层面的技术赶超分为三个阶段:选择技术赶超阶段、快速赶超阶段、缓慢赶超阶段,如图1所示。与此同时,由于在技术赶超的过程中国家层面的政策选择构造了技术赶超得以实现的背景环境,并为经济系统内部各个创新主体的互动提供了基本的“游戏规则”,各个发展阶段的技术赶超政策显然具有异质性特征。

通过选择技术赶超的阶段,后发国家的宏观制度开始趋于稳定,依托企业创新与技术赶超来加快国家经济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个层面的经济行为主体开始为国家技术赶超进行准备,包括构建赶超政策与基础设施,进行人才培育以及探索技术引进等。在这一阶段,国家层面的政策重点主要是明确技术赶超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政策的不确定性,如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期的重化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及改革之后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等。

选择技术赶超之后,一方面由于国家技术能力落后且不能对发达国家的技术领先地位造成任何挑战,加之发达国家也迫切需要通过地方空间拓展延长其成熟产业的生命周期,后发国家可以轻易地从发达国家引进各种成熟技术;另一方面是伴随国内宏观制度与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工程师与技术人员的日益成熟,后发国家能够通过引进技术、模仿创新、二次创新等方式加快国家层面的技术赶超;加之企业创新与技术赶超本身所具有的高盈利能力,这样在追求更高利润的动机引导下,后发国家内部的经济行为主体就会自我强化技术赶超行为,此时国家层面的技术赶超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将明显缩短。在这一阶段,国家层面的政策重点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强化技术赶超的利润诱导。这一方面需要加快构建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的市场经济制度,加快完善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需要构建技术引进―模仿创新―二次创新的技术发展政策,并为全面赶超奠定基础。

伴随后发国家对技术前沿知识的日益靠近,一方面由于企业技术学习的边际效应日趋递减,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也越来越不愿意向技术追赶者转移前沿技术与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后发国家的技术赶超只能依赖自主创新,并呈现出明显放缓的发展趋势,即进入了后赶超时期。但在这一时期,后发国家的技术赶超也进入了最为关键的时期,国家层面的创新战略与干预政策将决定技术赶超的成败。这一点在美国对英国的技术赶超、日本对美国的技术赶超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验证。此时,传统的创新政策将难以满足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的需求,不但如此,传统的(尤其是以往成功的)规则与模式反而有可能阻碍企业技术创新与国家技术赶超,因此需要全面调整、转型与创新赶超政策,这是一个“创造性的毁灭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层面的创新战略与政策选择将更为复杂。

二、我国技术赶超的阶段性特征及其面临的多重挑战

(一)我国技术赶超的阶段性特征

从整体上看,尽管我国仍然处于快速的技术赶超阶段,但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种种经济迹象也开始表明,这种快速赶超出现了明显放缓的趋势,国家层面的技术赶超开始步入后赶超时期,只有更高水平的自主创新才能达到技术前沿并完成技术赶超。具体而言,首先是伴随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能力出现质的飞跃,尤其是在部分领域从技术模仿者、追赶者变成了先进技术的同行者,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开始明显缩小;然而,由于技术差距的缩小使得领导者的榜样与示范作用将全面减弱,企业层面的技术学习将被迫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之,经济行为主体技术学习的边际效应本就存在明显的递减趋势,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正在步入一个缓慢的发展阶段。其次是尽管我国仍然是一个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净进口国,关键核心技术仍然高度依赖发达国家,但伴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明显缩减,发达国家对我国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的转让限制将更为严格,企业层面的技术引进将更为困难。以美国为例,2007年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清单就涉及航空发电机、航空电子、激光器、光学纤维、先进复合材料等20大类的行业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发展纲要(2006―2020)部署的11个重点领域68个优先发展方向中有10个重点领域40多个优先发展方向就是针对美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制。正是由于现阶段国家层面的技术赶超只能依赖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型的技术赶超速度要明显低于技术引进与二次创新的赶超速度,我国技术赶超的速度将全面放缓。事实上,如果将经济发展速度视为技术创新的驱动结果,那么“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全面下滑显然就是国家层面技术创新速度明显放缓的最好证明。从这个逻辑出发,我国技术赶超显然已进入到后赶超时期。

(二)后赶超时期我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的多重挑战

1. 从国际分工演化来看,我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正面临着技术锁定与路径依赖的挑战。受制于资本、技术等高级要素的严重稀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于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从低端切入了全球价值链网络(Global Value Chains),并逐步融入了由发达国家所主宰的、国际品牌厂商与跨国公司作为发包者、发展中国家企业作为外包接受者的国际分工体系。尽管这种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贸易与经济的高速增长,并造就了今日东部沿海地区的世界制造中心;但对外贸易量的超高速增长并未逻辑带动我国创新系统的技术赶超。相反,发达国家的国际品牌厂商与跨国公司通过全球价值链的治理和国际分工体系的控制,不但“俘获”我国加工制造业的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而且锁定了我国加工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轨道。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只是亦步亦趋地追随国际品牌厂商与跨国公司,技术赶超只能是永远接近技术前沿,但也总是无法抵达技术前沿。

2. 从全球技术体系演化来看,我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还需要面对经济系统与技术体系变更过程中的“结构性危机”。在技术赶超的过程中,由于学习的累积性使得在位领导者对追随者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成熟的技术轨道并不存在后来者的赶超机会,因此我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就需要跳出现有技术轨道并创造一个新的技术轨道。从理论上看,率先进入新的技术轨道或者是创造另一个技术轨道尽管存在赶超的可能,但这取决于经济系统与技术体系所提供的“机会窗口”(Windows of Opportunity)[3]。由于率先进入新的技术轨道或者是创造另一个技术轨道能够影响几乎所有的产业投资,并引发经济系统的大幅度调整;在发达国家控制着现有经济结构与技术体系的背景下,我国跳出现有技术轨道或创造新的技术轨道只有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与现有技术轨道变更时才有可能;否则赶超只会对国家的经济结构与技术体系产生颠覆性冲击,从而导致“结构性危机”[4]。

3. 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来看,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正面临着国内就业创造与前沿技术研发的“两难抉择”,即在推进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的同时必须为我国规模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目前我国劳动力总量已达到了9.2亿,且大多数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为初中或以下;与美国相比,我国劳动力总量约为美国的5倍,但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却比美国低5年多[5]。由于实现这批规模庞大的非熟练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与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具有同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就意味着在技术赶超的过程中,我国创新系统一方面必须保持足够且快速的创新,在技术前沿领域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展开全面的竞争;另一方面又必须在赶超的同时,为一支规模庞大且受教育水平大幅度低于美国的劳动力创造充分的就业机会,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三、后赶超时期我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的发展机会

在后赶超时期,面对国内外的多重挑战,我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就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这一方面需要立足于全球经济变迁与技术体系演化寻找技术赶超的“机会窗口”,另一方面需要立足于转轨与发展的大国背景探讨我国技术赶超的比较优势。

(一)后赶超时期我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的“机会窗口”

不同时期的技术发展机会能够决定技术可能变化的范围与全球经济结构可能调整的幅度,这就会影响后发国家的技术赶超。从理论的角度看,只有在原有技术体系开始进入报酬递减阶段进而引发建立在这种技术基础上的经济系统开始缓慢发展或者停滞,经济行为主体才有可能接受技术体系的轨道变革与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这也就是说,为了缓解市场的崩溃以及寻求经济的再次快速增长,经济长波中的萧条不但能够孕育技术轨道变革的全兴机会,而且能够引导全球经济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因此技术赶超的“机会窗口”一般存在于经济长波的萧条期[6]。在这个重要的战略时期内,后发国家不但能够超越现有分工体系的技术依赖与路径锁定,而且可以避免新兴技术给经济系统带来的“结构性危机”,国家层面的技术赶超才有可能。

尽管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长波中技术体系的轨道变更与全球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已经完成。从全球经济的现状来看,本轮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世界各大经济体直到现在仍然处于低迷状态,经济系统何时能够走出本轮萧条仍是未知。正如熊彼特所指出的那样,经济萧条能够迫使各个层面的经济行为主体寻求技术变革。金融危机发生后,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将加大技术创新与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振兴国内经济并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的突破口,正在加速新兴技术与产业的战略布局。其中,美国提出了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革命”与“再工业化战略”,欧洲提出了“绿色技术”革命,日本提出了低碳与新能源革命。可见,信息技术的突破并不意味着现有技术轨道变更与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完成,相反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与持续则意味着全球正面临新一轮技术轨道变更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全新机会,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全球经济系统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前夕。不管是否承认,我们实际上已经处于一场可能改变全球经济格局的转变时期[7],后发国家技术赶超的“机会窗口”正在打开。因此,我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就必须充分利用这种“机会窗口”。

(二)后赶超时期我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的比较优势

尽管我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需要面对后发国家的比较劣势,但作为一个转轨中的发展大国,国内经济系统的动态演化也为我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提供了新的比较优势。长期以来,新古典经济学中(国家)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于劳动力、资本或技术等生产要素方面;但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比较优势并非只是劳动力、资金与技术,一个国家市场规模的大与小也是一种重要的比较优势[8]。从创新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来看,市场和消费者在接受程度上的不确定性要远远高于纯粹技术上的不确定性,技术创新的演化需要完成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特定的消费群体、一定的市场规模及其增长率、特定商业环境等的多样性组合,国家的本土市场能以不同的方式刻画技术创新并影响新兴技术的“达尔文”选择。加之技术创新本就存在“需求拉动假说”。从这个逻辑出发,具有规模效应的本土市场不但能够影响国内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并内生诱导国内市场分工与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而且可以影响技术创新的全球市场环境与国际经济规则[8]。美国经济学家保莱・塞罗就指出:谁拥有了21世纪潜力最大的国内市场,谁就有资格参与和领导制定国际市场体系运行的各种游戏规则[9]。

从我国经济系统的现实状况来看,伴随改革以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出现与扩张,我国正在由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全球最主要的消费型经济体之一。根据国家商务部的预测,2020年我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因此,伴随我国本土市场的整体规模逐步位居世界前列,并扮演全球产品购买者的角色,本土市场规模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比较优势[10]。目前,这种市场规模的比较优势不但具有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能力[11],而且可为我国化解国内就业创造与前沿技术研发的“两难抉择”提供新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就必须充分发挥本土市场规模的比较优势,并以此强化对“机会窗口”的把握及其利用。

四、后赶超时期我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的政策取向:基于发展机会的选择

鉴于成功的创新政策需要应对市场、公共机构、商业环境与发展阶段的改变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在后赶超时期我国技术赶超的政策选择不应直接关注于那些本质上难以预测的具体创新事件,而应定位于合适的创新过程。这也就是说国家层面的政策取向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战略性方面:一方面是发展经济行为主体充分利用信息和诀窍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增加创新系统的知识生产与传播;另一方面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改变经济行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边际收益,激励创新系统的知识生产与传播。从这个逻辑出发,并立足于技术赶超的多重挑战与发展机会,我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的政策取向就应该聚集于创新系统的能力建设,致力于经济系统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与组织环境等创新框架条件的改善,并在社会变革方面引入广泛的创造性调整与实验等。

(一)聚焦于创新系统的能力建设

1. 致力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系统。在技术赶超的过程中,政府积极主动地参与创新活动固然重要;但纵观国家技术赶超的历史,没有哪个国家单纯依靠公共科研机构或国有企业取得了成功,更多的赶超还是依赖那些渴望冲击技术前沿的私营企业的集体行动[12]。目前,我国的创新系统仍然处于由公共研发机构为主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过度的转型中,私营企业或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还十分薄弱,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助产婆”作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从这个逻辑出发,在后赶超时期,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就必须推动我国私营企业或中小企业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即需要致力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通过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吸收能力与学习能力等,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

2. 增强公共科研院所在知识生产中的作用,完善国家创新系统。与私营企业在国家创新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公共科研院所(包括高等院校)需要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战略性技术发展中扮演领导角色,并承担高风险与非独占性的知识生产任务。同时,考虑在后赶超时期我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的战略需要,公共科研院所还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即通过与私营企业的战略合作增强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在培养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等[13]。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聚集于创新系统的能力建设也需要通过重塑教育体系,构建适合现代公共科研院所创新的管理与资助体系等方式,扩大通用知识生产与非独占性创新的生产,增强公共科研院所在知识生产中的作用。

3. 强化公共R&D资源在创新过程中的乘数效应,优化公共R&D资源的配置机制。在创新系统中,R&D资源是知识生产与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其配置效率能够影响国家创新绩效与技术赶超,因此提高公共R&D资源的效率就尤为重要。由于公共R&D资源能够改变私人部门的R&D,并在创新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聚集于创新系统的能力建设就必须通过扩大公共R&D预算、明确公共R&D资源的优先性资助领域、优化公共R&D资源对私人部门R&D的经费支持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公共R&D资源的配置机制。

(二)致力于完善经济系统创新的框架条件

1. 完善市场激励规则。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创新并不是经济行为主体的目标,而是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种手段。这也就是说,只有预期技术创新能够带来最大化价值,企业才会做出创新决策。为充分发挥我国本土市场规模的比较优势并确保企业强烈的利润动机能够有效转化为强烈的创新动机,正确的市场激励机制就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因此需要通过放松管制、鼓励竞争与发挥私人部门更大作用等措施,激励我国企业将技术创新作为商业战略的核心,构建适应我国自主创新与技术赶超的市场规则[8]。

2. 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尽管知识产权只是保护私人独占,但却能够促进更大的公共利益,即能够吸引更多的知识密集型私人投资并激励经济系统内部更多的自主创新。因此,我国自主创新型的技术赶超就必须把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加大知识产权执法与保护力度,完善技术资本参与要素分配等措施,增强经济系统的创新动力。

3. 完善风险投资的生态系统建设。无论是采用、改进还是创造新技术,创新活动都需要融资。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外部融资并不能解决创新企业的所有融资需求,但由于外部资本愿意且能够接受技术采用、改进与创造过程中的高风险,这种风险投资不但在激励企业创新过程中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而且在促进商业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通过与机构投资者的密切合作、扩大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建立与创新产品的市场开拓等途径,强化风险投资促进商业创新的重要作用[12]。

4. 完善创新导向的政府采购政策。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创新导向的政府采购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并加速创新型产品或服务在经济系统中的渗透。考虑到我国政府在经济系统中的权威地位以及引导形成公共需求的巨大潜力,现有的创新导向的政府采购作为鼓励技术创新的一个工具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因此,构建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的框架条件就需要完善创新导向的政府采购,充分发挥公共需求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

5. 强化技术或产业的标准建设。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政府或非政府的标准制定也能够激励企业的创新需求。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严格的标准能够催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制造与服务型企业[12]。由于标准的确立需要最好的技术、强大的知识财富与广阔的市场需求,我国在标准制定方面具有本土市场规模的比较优势。因此,构建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的框架条件就需要通过技术标准、产业标准或产品标准的国家供给或非政府供给,强化技术创新与赶超在计量、标准、测试与质量(MSTQ)方面的外部激励。

(三)引入广泛的社会变革

1. 加快形成一个高度市民化的开放社会。用当代的眼光来看待美国的技术赶超,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就是当时存在坚实的群众基础支持技术赶超,整个社会是一个开放且充满活力的社会,变革和进步常常受到追捧。从这个角度出发,服务于技术赶超的创新政策就需要预设政府对市民化社会的广泛保护,通过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和其他古典自由主义权利、提供公民之间交往沟通的广阔平台、强调公民的政策参与以及参与能力等,激发所有参与者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来实现我们赶超的目标[14]。

2. 促进社会、经济系统与创新系统的联接发展(Connected Development)。在一个开放且联系日益紧密的社会中,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发展越来越与消费者的需求结合在一起,这不仅只是企业以顾客为主的活动,顾客与社会的广泛参与也成为技术、产品与服务开发的一个重要部分[15]。这种联接的发展能够促进各种跨领域的技术融合,因此也日益成为创新政策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拉杰什・纳如拉.全球化与技术[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2]Dosi G. Technological Paradigms and 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 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and Directions of Technical Change[J]. Research Policy,1982,11(3):147-162.

[3]Pérez C.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as a Moving Target[J]. CEPAL Review,2001,(75):109-130.

[4]克里斯托弗・弗里曼.技术政策与经济绩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5]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劳动力变动趋势及判断[R].研究报告,2011.

[6]Clark J,Freeman C, Soete L. Long Waves, Inventions and Innovations[J].Futures, 1981,13(4):308-322.

[7]林苞.基于科学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交论[J].中国科技财富,2011,(13):26-27.

[8]张国胜,胡建绩.产业升级的本土市场规模效应[J].财经科学,2012,(2):78-85.

[9]陈雪梅,陈雯雯,余俊波.政策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及可行性[J].商业研究,2013,(1):53-60.

[10]Brandt L, Thun E.The Fight for the Middle: Upgrading, Competi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J]. World Development, 2010,38(1):1555-1574.

[11]Van Agtmael A. The Emerging Markets Century[M].New York:Free Press,2006.

[12]王积田,任玉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益分配模型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9-66.

[13]张国胜.技术变革、范式转换与我国产业技术赶超[J].中国软科学,2013,(3):40-47.

比学赶超心得体会篇(6)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①长期以来,做好主题宣传是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党和人民赋予媒体的重要使命。回陕视察提出“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这一定位后,陕西广播电视台敏锐地捕捉了这一重点新闻点,结合陕西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来陕视察时的重要讲话和作出的贯彻落实举措创新思路,策划推出了六集电视政论片《追赶超越》 ,在省内媒体中率先响亮地提出“追赶超越”这一报道主题,赢得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电视政论片《追赶超越》比较鲜明的特点体现在,一是反应迅速,体现了主流媒体的新闻敏感性和政治敏锐性,抓住了新闻的时效性;二是表现创新,整个节目不是简单的主题报道,而是通过鲜活的事例、权威的访谈、新颖的节目包装,多角度地阐述了陕西追赶超越的现状、机遇和挑战;三是采编创新,除了在省内各地各部门采访外,还派出多路记者远赴北京、上海等地,采访与陕西相关的企业和国务院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和陕西省社科院等国家和省级高级智囊专家,跳出陕西看陕西。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新闻宣传中,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始终把 “追赶超越”这个关键词作为宣传主题和主线,先后推出了《追赶超越 地市巨变》《追赶超越新陕西・新春走基层》、《追赶超越新陕西・创新陕西》、《追赶超越新陕西・落实五个扎实》等十多个系列报道,《陕西新闻联播》除了时政报道外,每天的头条和重点报道几乎都是关于追赶超越的新闻,鲜明响亮地唱响了“追赶超越” 这一主旋律。

二、创新形式 让观众耳目一新

主题宣传是传统媒体日常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但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媒体在主题报道上形成的一些固有思维、语态和表现形式等,已经不适应当前的舆论环境和观众的需求。陕西广播电视台在“追赶超越”这一主题宣传中表现出的一些创新做法,可以看出对主题报道改革的新尝试和成效。

(一)找典型,讲故事

新闻的核心永远是有血有肉的人,做好正面宣传更要以人为本、讲好故事。在追赶超越主题宣传中,每一条片子记者都以典型的人和事为载体,具体生动地向观众讲述陕西在追赶超越进程中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效。例如,有一条讲陕西经济稳增长的片子,记者就从西安一位女士在家里通过网络订餐,和朋友一起吃火锅说起,来反映消费新业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用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小事例,反映经济发展的大话题,就让人觉得亲近、真实。

(二)走出去,引进来

在采制追赶超越这一系列报道时,陕西广播电视台首次在新闻采访中让记者走出去,通过外地人观察、发现和讲述,表现陕西的新变化。比如,在政论节目《追赶超越》的开篇中,就是从上海外滩一位驾驶比亚迪电动小轿车的上海市民说起,让他谈陕西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在上海的畅销,从而表现陕西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推动作用。

(三)多手段,更好看

如何不断提升主题报道的可视性和吸引力,也是许多媒体人一直探索追求的目标。在追赶超越主题宣传中,陕西广播电视台充分利用现代电视采制播各个环节的新技术、新手段,提升电视新闻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比如在节目中使用无人机拍摄,让观众可以俯瞰更为壮观的画面;通过水下摄影技术,让观众可以欣赏到鱼游水底的奇妙景观。

三、创新呈现 扩大主流舆论场

“在新形势下,要正确有效地引导和控制众多媒体组成的庞大舆论场,就必须牢固坚持和培养辩证思维,唱响主旋律,尊重新闻规律,科学地开展舆论引导工作。”② 在追赶超越主题宣传中,陕西广播电视台针对新媒体快速发展,媒体融合不断深入等新的现实,创新呈现方式,进一步扩大了主流舆论场。

(一)主动作为,彰显主流媒体担当

在追赶超越主题宣传中,省委宣传部经常给媒体出点子、出选题,通过开展有组织有规模地的宣传,增强了各媒体报道的针对性,同时通过省内媒体的一起发力,容易形成报道声势,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在完成好这些规定动作的同时,陕西广播电视台更加强调主动作为,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找选题,确保“追赶超越”专栏常常有新看点,用先进典型激励大家,用好的做法和经验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在主题宣传中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二)持续发力,打造宣传年度热词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再好的新闻报道也会很快被新的信息冲淡,被观众遗忘。但如果是连续报道、经常报道,必然会引起观众的注意,从而实现传播效果。在追赶超越主题宣传中,陕西广播电视台就做到了经常报、反复报。一年多以来,在《陕西新闻联播》等重要新闻栏目中,始终把追赶超越作为重要板块,形成了强大的报道声势和持续传播的报道效果。同时,充分发挥全省各市区记者站的优势,把新闻触角向基层不断延伸,除了有全省面上的事件,也有全省各地在追赶超越中的积极行动。通过持续发力,让“追赶超越”这四个字耳熟能详、深入人心,让追赶超越的行动在全省上下都更加自觉。

注释:

比学赶超心得体会篇(7)

齐心协力落实责任

××石化紧密结合全年方针目标,以车间、装置为主体,以改善技术经济指标、赶超兄弟企业先进水平为重点,查找差距不足,明确梯次目标,全面落实指标上墙,引导职工经常对标思短,自觉增强指标意识、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公司领导班子通过经理办公会、中心组学习等途径,深入学习贯彻总部“打好效益翻身仗”的要求和部署,切实从规范制度、完善措施两方面着手,细化方针目标,健全指标体系,落实对标考核;并根据班子成员的各自分工,分别负责相关指标的达标管理,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整体合力,全面把握挖潜增效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营造创效增效的企业氛围。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定期率员对各事业部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帮助各单位进一步找准差距、定实措施、控制好全过程。

××石化对照镇海、茂名等兄弟企业先进水平,深入查找自身在能耗物耗、成本控制、结构优化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查找自身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管理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实实在在的措施和扎扎实实的工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好影响效益最直接、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炼油事业部按照“可操作、可测量、可考核”的原则确定了73个赶超指标,落实了102项改进措施。3号蒸馏通过优化操作,使蒸馏总拔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3号催化通过割除双动滑阀旁路等措施,使烟机发电量提高300kw/h;延迟焦化通过优化过程操作,使生焦周期由20小时缩短为18小时,装置运行效率达到同行领先水平。

××石化相关部门切实履行指标分解、过程跟踪、服务指导、检查考核等各项职责,每月诊断分析活动开展情况,共同完善改进措施,及时与事业部沟通协调,确保“比学赶帮超(来源:文秘站)”活动向纵深推进。各单位按照公司的部署和要求,每季度对本单位开展“比学赶帮超”的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反思存在问题,明确后续重点,完善赶超措施,确保落实的每项措施都能真正体现在效益指标上。

考核激励双管齐下

围绕实现经营总体目标,××石化以“比学赶帮超”为抓手,以对标管理为核心,建立健全了绩效考核、“比学赶帮超”、专项激励三大指标体系。

围绕改善技术经济指标、赶超兄弟企业先进水平,打好效益翻身仗的总体目标,公司将总部下达的考核指标和公司生产经营关键控制指标,细化分解为128个经营管理指标,明确了“合格、努力、先进”三个梯次目标,设置了不同梯次目标的考核标准,制定出各类推进措施466条,并逐一落实了责任部门和责任单位,将指标完成情况与每位职工的绩效收入挂钩考核。每月采取公司主管经理、公司处室、事业部、车间(作业区、部门)逐级考核的方式,落实对标考核,对超过“先进指标值”的奖;对没达到“合格指标值”的罚,真正做到“严考核、硬兑现”,切实增强了广大职工的效益意识、成本意识、指标意识。

××石化在推行“严考核、硬兑现”的同时,推动了“节能降耗”、“装置全面达标”、“增产高附加值产品”、“安全”、“环保”、“‘比学赶帮超’活动”以及“‘合理化建议’活动”等7项专项激励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精心操作、精心控制和精细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提升“比学赶帮超”活动的实际效果落实了措施保障。

真抓实干提升指标

××石化广泛发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细化分析装置能耗物耗、质量收率等技术经济指标,查找在装置运行、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差距与不足,从点滴入手、从细节抓起,落实整改措施,千方百计提高精细管理水平和挖潜增效能力。

化工事业部成立了生产运行、节水减排、传动设备等10余个专项小组,明确了25项赶超指标,制定了68条改进措施。重点开展了“顺丁橡胶节能降耗”、“3号苯酚降低单位产品酚焦油量”等多项技术攻关项目。经努力,顺丁橡胶装置通过降低单、能耗,共计节约成本490万元;3号苯酚焦油量降至64公斤/吨,比目标值低了16公斤/吨。

聚氨酯事业部聚醚车间通过强化产销衔接、强化操作过程控制、优化生产线开停工操作流程、加强物料监控,使装置运行负荷保持高位水平,聚醚累计能耗降至87千克标煤/吨、生产得率从98.51%提高到98.69%。

比学赶超心得体会篇(8)

根据**市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一场轰轰烈烈的“学先进、找差距、促赶超”学习活动正在全市范围内展开。这次活动的开展是**市市委、市政府为适应新时期经济的发展、将“一创双优”学习教育活动引向深入、努力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这次活动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它将极大的改变**市各级领导干部、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干事方式,促进思想上的解放。我仔细阅读了市委书记段喜中的重要讲话和考察团赴豫苏鲁考察学习的四篇文章。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认真学习和思考,结合我们公安实际,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对比、总结、借鉴、提升。此次“学先进、找差距、促赶超”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市委书记段喜中、市长赵瑞东带领市党政考察团,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这两个主题,对豫苏鲁三省16个县市、47个考察点进行考察,学习各地在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和城市建设的新思想、新观念、好机制、好做法,提出要学先进、找差距、不满足、求赶超,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瞄准更高的目标,掀起新一轮赶超发展的热潮。

同时,回顾总结了**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对在招商引资、行政执法、拓展便民服务、体制建设和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效和尚待提高改善的方面进行总结,重点剖析了**市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着“观念不新、发展环境不优、产业不强、体制不畅”等问题。因此,我们公安民警必须加强学习,正确认识开展“学先进、找差距、粗赶超”学习活动的重大意义,认清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总结借鉴成功经验,用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标准、科学的方法扎实开展工作。

二、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按照段书记的讲话和“4321”发展思路,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端正认识、理清工作思路,准确把握实现“二三五”赶超目标及深刻内涵,进一步增强深入推进**经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增强我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查找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认真借鉴其他兄弟省份和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对策、新措施,找准推动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和突破口,按照“4321”发展思路和“1234”工作重点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力以赴。结合我们民警的自身工作特点,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培训、狠抓执法规范,把推进“学先进、找差距、促赶超”学习活动与队伍建设、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把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结合起来,把发扬传统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为**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比学赶超心得体会篇(9)

中图分类号:F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062-03

一、社会攀比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社会攀比作为人类普遍的行为活动,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1954年Festinger在其文章《论社会比较》首次提出社会比较理论,他指出,团体中的个体都具有一种估价自己的驱动力,在缺乏客观的、非社会标准的情况下,便会以他人作为比较的来源与尺度,通过对比来估价自己的态度、能力和反应的适宜性,以从中确定自我价值。在Festinger研究的基础上,Wheeler通过排序实验,表明被试者更愿意与那些比他们稍微优秀一点的人进行比较。1965年Adams从社会比较的角度提出经典的公平理论。他认为人们不仅关心自己所得回报的绝对量,而且还希望了解自己所得回报的相对量,以确定是否公平。

我国对社会攀比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相关文献并不丰富,虽然近些年不断地增长,但我国有关攀比的文献总量仍旧较少,研究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对概念的界定缺乏全面性。界定偏重于消极一面,习惯于直接把攀比归类于一种不健康的现象,而置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倾向。较少对社会攀比引发幸福悖论的机制进行研究。

二、社会攀比的囚徒困境分析

(一)消费行为的聚焦错觉

凡勃伦发明了“炫耀性消费”一词来描述消费行为的社会性,西拖夫斯基最早研究了消费和地位之间的联系,荷诗创造了地位性商品的概念以强调相对社会地位的角色。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弗兰克进一步根据受他人行为影响的敏感程度,将人类的消费分为显性消费和隐性消费两大类[1]。

显性消费即可以用货币计价、衡量和比较的消费,主要是商品的消费,如衣食住行商品的消费等,人在消费显性商品时,一般也会在与他人的消费比较中获得或好或坏的情绪体验,从而对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隐性消费是指难以被货币化计价、衡量和比较的消费,私人领域的亲情、友情、健康、休闲、工作自主性、环境、交通等都属于隐性消费。隐性消费无法计价衡量的特性使其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竞争和攀比。但隐性消费贴近内心的特性决定了其是幸福体验的重要方面,且大部分隐性消费具有边际幸福报酬递增的性质,成为幸福感产生的主要源泉。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但在对幸福的追求中,易被衡量和比较的显性消费被赋予了较高的权重,难以被货币话、商品化的隐形消费领域常被忽略,这种“聚焦幻觉”的存在促使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显性领域进行过度的追求,且由于显性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特性,使得收入、商品绝对量的递增与幸福感不变甚至下降的现象共存,形成幸福的悖论、催生社会攀比的消费观念及环境。

(二)社会攀比的囚徒困境模型

显性消费的社会攀比作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不但不能提高人们的幸福水平,还在经济、社会领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次生效果。博弈论在多主体参与的活动中寻求优化策略的理论。在显性消费的社会攀比中,我们可以进行博弈分析如下:

首先,假设在不存在社会攀比和赶超的情况下,假设甲乙两个体具有相同的幸福函数,都只是自身显性消费量x的函数。由于显性消费边际效用递减,设甲乙的幸福函数分别为:

H1=-2(x1-8)2+16 H2=-2(x2-8)2+16

该函数图形的特点是先递增后递减,中间存在最大值。用福利经济学来解释这个函数所表示的情形为:在不存在社会攀比和赶超的情况下,甲乙二人的最佳工作量均为8小时,并且都消费8单位的显性商品,从中获得16单位的幸福感。利用社会攀比矩阵表示后,模型中的(赶超,不赶超)策略所对应的(16,16)组合是最优博弈策略,即二人都获得最大量的幸福感。

当加入社会攀比后,甲乙二人各自的幸福函数都会因攀比和竞争因素的加入而改变。每个人的幸福函数不仅是其自身的显性消费量的函数,而且还是对方显性消费量的函数。由于存在社会攀比,二人显性消费量的差距成为了影响双方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因此,甲乙二人的幸福函数分别变为:

H1=-2(x1-8)2-4(x2-x1)+16 H2=-2(x2-8)2-4(x1-x2)+16

若甲首先对自身的现有消费量不满足,进行社会攀比,那么甲将根据自己新的幸福函数选择最优工作量9小时(超过原先8小时),并从中获得比原来多2单位的显性消费量即18单位。而此时乙的工作量和显性消费量都保持原有水平。没有进行社会攀比的乙会因为对手甲的显利水平的增大而产生心理落差,因此对自身原有的幸福感产生负向抵消作用,根据乙的新的幸福函数可知,乙目前的幸福感仅为16单位。在博弈矩阵中,甲乙双方的博弈策略组合为(18,12)。同理若乙先进行社会攀比而甲不参与,那么双方的博弈策略组合为(12,18)。

事实上,若甲乙二人其中一方先进行社会攀比并企图得到多于对手的幸福感,那么另一方完全可以马上采取相应攀比行动,使双方都进入社会攀比的游戏中。用博弈模型来解释为,若甲先攀比,将工作量提高为9小时,那么乙也立即提高工作量至9小时,而这种社会攀比对二人的幸福感均产生负的外部性,最终使二人的幸福感均下降至14单位。可以看出,甲乙二人最终选择(赶超,赶超)的幸福组合作为双方的最优博弈策略。

然而从博弈图中可知,甲乙均得到14单位幸福感的(赶超,赶超)策略并非是最优资源配置情况,最好的结果是二人均得到16单位幸福感的(不赶超,不赶超)策略组合。但是这种策略是不稳定的,在社会攀比的影响下,甲乙二人都有通过独自增加工作量而获得比他人更高幸福感的冲动。这也就是社会攀比对幸福感存在负面效应而产生幸福悖论的内在机制。社会攀比的“囚徒困境”博弈表明,人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攀比因素作用于个人与集体,最终导致非最优的策略组合,产生社会整体的不幸福。

上述社会攀比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的分析可知,人们在追求幸福时,在没有外界调控和干预的情况下,个人始终要追求自己的理性决策而不会全盘考量,最终会导致集体的不幸福。这表明,要想消除“幸福悖论”,走出社会攀比的“囚徒困境”。可以加入合理的外界调控和干预机制,改变博弈格局,促使大家选择(不赶超、不赶超)的最优策略。

三、社会攀比困境的财税政策干预分析

由上述社会攀比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的分析可知,人们在追求幸福时,在没有外界调控和干预的情况下,个人始终要追求自己的理性决策而不会全盘考量,最终导致集体的不幸福。这就表明,只有加入合理的外界调控和干预机制才能使集体理性趋近于个体理性,从而消除“幸福悖论”,走出社会攀比的“囚徒困境”。这里所说的“外界调控和干预”实际上就是指政府的相应公共政策。

假设在上述博弈模型中引入第三方政府部门,政府采用公共财税政策手段对首先进行社会攀比的一方进行惩罚,而对未参与社会攀比的一方进行补偿。例如政府对社会攀比的一方进行3单位的税收惩罚,相应未参与社会攀比的一方得到3单位的转移补偿。那么,先社会攀比的一方即使在攀比中获得了2单位的超额幸福感,但是由于存在税收惩罚机制,他的幸福感反而下降了1单位,这就意味着,甲乙双方都会意识到参与社会攀比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他们都不会率先进行社会攀比。相应未参与社会攀比的一方获得了3单位的幸福补偿,则他的幸福感变为15单位,这时的纳什均衡解为双方均获得16单位最大幸福感的(不赶超,不赶超)。

在这种财税政策调节下,任何一方的赶超都无利可图,幸福感的绝对量与相对量都不会得到提升,这使得双方都丧失赶超的动力,最终选择(不赶超、不赶超)的最优策略。由此可见,公共财税政策的合理运用将会引导社会攀比走出囚徒困境,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幸福水平的无谓减少。

四、抑制社会攀比的税收财政政策调整

正是由于人们对显性消费的过度聚焦导致了幸福感知的偏差和无止境社会消费攀比。这就决定了在抑制社会攀比中的财税政策总体原则是对显性消费征税,对隐性消费补偿,使人们减少显性消费的攀比和竞争,使幸福感的来源向真正的心理幸福体验回归。

(一)利用财税征收,引导合理消费与生产

1.对收入和财产征税,减少人们在收入和财富上的过度攀比和激烈竞争。在累进税中,对较高的收入部分或财产征以较高的所得税及财产税会使人们不惜代价获取财富的意愿下降,转而享受更多的闲暇消费,使人有时间回归家庭、享受天伦之乐,提升人们幸福水平。

2.对奢侈品消费征税,遏制显性消费的恶性攀比,增加财税收入。奢侈品消费时社会攀比的重要表现方面,也是促使社会攀比恶化的重要因素,在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公平感缺失的大背景下,奢侈品消费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加剧社会心理失衡,引发社会关系紧张,破坏社会公正,威胁社会和谐。所以要对豪车豪宅等奢侈品课以重税,扩大覆盖范围,对奢侈品商品消费及消费行为并行征税[2]。

3.对劣值品征税。某些物品给人带来的好处不大,甚至有利无害,但消费者却给以较高评价,这种消费者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物品被称为“劣值品”。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劣值品主要有烟酒,对烟酒进行征税导致的价格提高会适当限制消费的数量和人群,有助于维护吸烟者和酗酒者自身及他人的健康,奠定幸福生活的基础。

4.对环境污染外部性征税,提高公众隐性幸福水平。生活的自然环境是公众幸福感知的重要方面,在改善环境方面,环境税作为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其在遏制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国际社会认可。需求弹性较大的产品或者治理成本较低的污染物更加适合作为环境税的征税对象。征收环境污染税,对污染治理给予一定补贴,改变企业成本曲线,遏制企业为减少成本而肆意排放污染物的冲动。促进企业积极进行污染治理,从而改善环境污染状况,增进幸福感。

5.对公益捐赠减税,促进慈善的发展,增进社会和谐。慈善捐赠是财富消耗重要且有意义的渠道之一,慈善事业的良好发展,在大大提高财富利用效率,提高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体的切身问题,增进最底层民众的幸福感的同时会使捐赠者收获心灵的满足,这种双赢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体社会福利水平。针对慈善捐赠,要充分利用财税政策,降低或者取消捐赠税,包括对符合法律规定的受赠主体即慈善组织可享受到优惠及对于捐赠主体捐赠给指定机构的捐款也可以享受一定程度上的税收减免优惠。最大限度地激发公众的慈善热情,促进慈善事业大发展。

(二)利用财税支出,增强隐性幸福

财税支出的使用要坚持民生幸福导向,更加着眼于隐性因子和某些特殊人群的补贴扶持。

1.加强对幸福隐性因子的投入。政府作为最重要的社会治理主体,首先要不断加强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公民中休闲娱乐的公共健身场等,同时,政府要加大文化建设投入,下大力气进行社会诚信建设、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道德建设,培育包容和谐的社会心态。从硬件到软件,从身体都思想,多方面促进民众幸福感的提升。

2.加强重点人群的补贴力度。社会中的痛苦并不是均衡分布的,底层民众承受了大部分,提高这部分受众的幸福水平可以较大程度提升整体社会福利水平,例如在当前在住房领域,要着重加强应当针对低收入者、刚迈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的一些补贴政策,在社会保障领域,注重完善社会救济等制度,解决最紧急、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五、结论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本文通过引入博弈论模型分析社会攀比的困境,验证财税政策在抑制显性消费攀比,提高整体社会福利方面的功能,进而以财税政策为切入点,探讨了走出囚徒困境的税收对策,并在对显性消费征税、对隐性消费补贴的税收原则下提出具体的举措。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想对隐性消费因子进行进一步界定细分和深入研究,以期从多角度探究隐性消费因子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真正使幸福回归本源,提高公众的幸福水平。

参考文献:

[1]谢识予,娄伶俐,朱弘鑫.显性因子的效用中介、社会攀比和幸福悖论[J].世界经济文汇,2010,(4):19-32.

[2]李大明,王萌.基于消费行为的奢侈品课税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1).

[3]曹亚芳.收入不确定性、攀比效应和消费[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1.

[4]杜保丽.炫耀性消费的社会学解读及其意义[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4):59-61.

[5]胡迪,金一波.社会比较及幸福感对情绪的比较机制[J].江苏社会科学,2011,(S1).

[6]何强.攀比效应、棘轮效应和非物质因素:对幸福悖论的一种规范解释[J].世界经济,2011,(7):148-160.

[7]姬兴华.改革中攀比心理的特性及其成因[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3,(2):25-27.

比学赶超心得体会篇(10)

以“争夺创先争优先锋旗、争当创先争优模范星”为主题,通过对标先进找出差距、明确措施赶超跨越、评旗定星激励奋进,激励各股室和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为建设黄蓝经济示范区、和美幸福新建新功,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献礼。

二、活动内容

各股室要按照“可比性工作争第一、不可比性工作创品牌”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创先争优夺旗争星”活动。

(一)对标先进找出差距

各股室要科学判断自身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现有的机遇和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要放眼全县全市乃至全国,纵横对比,找准自身在同行业同层次中的位次;通过到先进地区、单位考察学习,深刻分析自身的优势,查摆差距和不足,形成分析差距报告。按照立足争第一,对照全市争一流,瞄准全省争位次,面向全国创品牌的思路,确定目标定位和赶超对象。

各股室分析差距报告于3月15日前报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明确措施赶超跨越

各股室要在确定赶超目标基础上,对接实施黄蓝战略,建立对标先进赶超目标任务台账,对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项目都要列出具体计划,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赶超措施。可量化工作要明确指标进度,不可量化工作要体现晋升位次和工作成效。对台账落实情况实行每月一调度、一展示,确保各自承担的工作在年内都要推出新举措,抓出新亮点,再进新位次,实现新突破,在全县真正形成比学赶超勇争一流的生动局面。各股室对标先进赶超目标任务台账于3月25日前报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评旗定星激励奋进

要在重点工业企业、重点项目建设一线广泛设立“创先争优排行榜”,展示评比工作。各股室根据目标台账进展情况,每半年评选一批“创先争优先锋旗”、“创先争优模范星”。其中“创先争优先锋旗”评选要重点从创新工作思路、落实赶超措施、完成目标任务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定。“创先争优模范星”评选要重点从个人工作作风、履职成效、任务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定。对评选出来的“创先争优先锋旗”、“创先争优模范星”,由局党委举行授旗挂星仪式,并通过公开栏展示、媒体报道、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对授予的“创先争优先锋旗”、“创先争优模范星”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一评,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三、评比办法

“创先争优先锋旗”和“创先争优模范星”实行每半年一评比,创先争优先锋旗4面;创先争优模范星8名。获得旗、星的股室和个人将列入局表彰先进的必要条件。

1、申报与推荐。“创先争优夺旗争星”评选活动采取自下而上的评比形式。各股室每半年要对活动开展情况作出小结,对照评比标准自愿填报先锋旗和模范星申报(推荐)表,报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

2、民主测评。局活动办将根据申报(推荐)情况,对符合条件的股室和个人组织民主测评。

3、检查与审核。局活动办每半年到股室对“夺旗争星”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检查和民主测评情况,对各股室申报(推荐)表进行审核,并提出评比初步意见,提交局党委会审定。

4、审定。召开局党委会,讨论审定获得流动红旗股室和模范明星名单。为符合授旗条件的股室授予“流动先锋红旗”,为符合授星条件的明星颁发“荣誉证书”。

5、表彰奖励。对获得旗、星的股室和个人,局将在“七一”表彰会和年终总结表彰会上进行表彰,并在局年终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股室获得“流动先锋红旗”的每次加1分,个人获得“模范明星”的每名加0.5分。

四、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夺旗争星”活动由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开展,并适时进行督导检查。各股室负责人为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上一篇: 爱国发言稿 下一篇: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