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医生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5:57

乡镇卫生院医生

乡镇卫生院医生篇(1)

我国乡镇卫生院通过采用“重管理”的造血式的托管方式,加快推进我国省市乡镇的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有效的协助乡镇卫生院提高医疗水平,通过提高乡镇卫生院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等,来改善乡镇卫生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满足当地人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二)“重管理”的造血式的医院托管的方法

“重管理”的造血式的医院托管是在保障乡镇各个卫生院所有权以及原有名称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增加XX人民医院分院的名牌,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可信度,通过实行“两块牌子,一班人马”的方式进行经营。例如,重庆市的高镇中心医院由高镇区医院、高家镇中心卫生院、太运卫生院和建国卫生院四个小型的卫生医院组成,这四家小型卫生院在保持自身医院名称不变的前提下,增挂了丰都县人民医院的牌子,利用“品牌”效益在群众心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据悉,从2013年开始,大连保税区推进“大连市中心医院托管街道卫生院”的医疗管理模式,使保税区辖区内的亮甲店街道和二十里堡街道居民不需进城便能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使当地居民医疗城市化,居民幸福感倍增。实施“重管理”的造血式的医院托管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五不变,一确保”原则在进行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卫生院公立性质不发生改变、卫生院非营利性性质不发生改变、卫生医疗职能不发生改变、卫生院所有权不发生改变以及医院职工的身份不发生改变这“五不变”的原则。并且要确保乡镇卫生院的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不会因为进行医院托管而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二、在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会计核算方式的改变

(一)在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会计核算必须坚持“三个不变”原则

1、保证乡镇卫生院原有的收支渠道不发生改变

在进行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后,乡镇卫生医院依然应该坚持原有的收支渠道,继续坚持乡镇卫生院原有的“收支平衡,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原则,将乡镇卫生医院的收入划分为“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来进行严格的管理,严格按照乡镇卫生院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将乡镇卫生院的费用分为“医疗业务成本”、“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公共卫生”以及“其他支出”等。乡镇卫生院的所有的收支都应该经过预算并且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卫生院的全部收入也应该通过银行缴纳到预算专户,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只能开立一个银行基本账户,确保财政专户拨入的资金、所有的收支以及往来款项能够进行真实准确的核算。

2、保证乡镇卫生院原有的财务人员不发生改变

进行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并不代表乡镇卫生院不需要独立的财务人员进行乡镇卫生院的自身管理。在医院托管的情况下,乡镇卫生院还是需要设立其专属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负责被托管的乡镇卫生院的款项的收支、业务的记账、财务基础资料的保管以及药品、国有资产的管理等工作。被托管的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人员为被托管方正式员工,由被托管方进行聘任以及调动。

3、保证乡镇卫生院原有的财务管理方式不发生改变

在进行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后,必须要保障乡镇卫生院原有的财务管理方式不发生改变。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会计业务依然要到市级医院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管理。乡镇卫生院应该设置其独立的出纳账目以及会计账目。乡镇卫生院应该坚持对自身收入的管理,乡镇卫生院的一切收支、债权、权益等进行独立的核算并上报市级医院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审核监督。乡镇卫生院还应该坚持原有的收费标准以及收费票据管理制度,乡镇卫生院的资金账户、资产、会计业务等都需要交予市级医院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另外,被托管的乡镇卫生院还应该坚持对其专项资金支出的独立管理,坚持量入为出,专款专用的原则。

(二)在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会计核算必须坚持“四个统一”原则

1、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应该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方式

为了方便医院托管后的管理,在保障被托管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方式不变的基础上,市级医院应该对其管理的各个乡镇卫生院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将各个卫生院的财务支出,账务等进行归集和分析,纳入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例如,各个乡镇卫生院在进行自身财务预算之后,应该及时的将自身的预算报表等资料集中交予市级医院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审核,市级医院会计核算中心根据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水平对乡镇卫生院财务预算制定专业、中肯的修改建议,并将全部预算整理下发回各个被托管的乡镇卫生院。每月,市级医院会计核算中心收到各个被托管乡镇卫生院上报的财务报表等会计资料后,可以先审核其正确性,然后集中编制整体报表进行统一管理。

2、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应该进行统一的会计核算方式

虽然,在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后,被托管的乡镇卫生院必须要保持独立的会计核算资格不变的原则,但是为了方便市级医院的统一管理以及专业化管理指导,托管医院以及被托管卫生院必须要统一其会计核算的方式以及口径,选择统一的会计制度与财务准则。被托管的乡镇卫生院的会计业务需要集中到市级医院的会计核算中心,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实行被托管乡镇卫生院单独设立其自身的出纳账以及会计账,独立核算自身的收支、债务、债权以及权益等。但是,被托管的乡镇卫生院发生的各项现金、转账等资金的结算,各项经费的拨入以及支出,各项往来账目的收支以及各个业务管理的费用收支等业务都应该交由市级医院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的核算。

3、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应该进行统一的资金管理方式

在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后,被托管乡镇卫生院的资金应该纳入市级医院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将其资金统一集中进行调配。但是这些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等都不会发生任何改变。被托管乡镇卫生院的供给渠道、付款渠道、收款渠道等都不发生改变,被托管乡镇卫生院所有的资金收入和支出,依然采用“收支两条线”的方式。

4、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应该进行统一的票据管理方式

为了方便市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的管理和指导,其财务票据应该进行统一的管理,无论是其票据的种类还是票据的格式应该进行统一。各个被托管乡镇卫生院应该从市级医院会计核算中心统一领取财务票据,并由市级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乡镇卫生院的收费必须使用市级医院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的收费票据。被托管乡镇卫生院所有财务票据须由市级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中心统一发放和回收,再由被托管乡镇卫生院专人负责,实行领用核销制度。

乡镇卫生院医生篇(2)

在区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抽调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按照《医院感染管理部分》评价标准项目及指标,实行现场查看,询问等方式,逐一进行对照考核。

结 果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核中发现,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知识方面,对新的法律、法规、规范、行业标准,技术指南等了解不够,知识老化陈旧,消毒,灭菌概念不清。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多兼职,无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不明确,未结合医院实际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相关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有的制度未做到及时更新。

消毒药械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抽查临床科室的样品与器械科核对购入产品的相关证件及招标记录,发现大部分医院没能做到统一采购,有的证件不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有过期现象。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清洁区与污染区分区不明确,物品摆放混乱,未做到无菌物品,一次性医疗用品,清洁用品分开存放。手卫生设施不到位,无流动水洗手设施,水龙头数量不够,无干手设施,无快速手消毒液;医务人员在职业防护中,无隔离衣,无护目镜,无冲眼设备;存放皮肤消毒液的容器没能做到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剂;无菌敷料缸未注明开启时间,不能保证24小时内使用;注射时一人一针一管一带的执行率不到位;隔离技术操作不规范;地面的清洁未做到湿式清扫;空气消毒时,紫外线灯安装不规范,未做到及时清洁,辐射强度的测试未检测,照射时间记录不详实等。

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能做到由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统一回收处理,但因各个乡镇卫生院地域分布广,不能做到两天1次地回收。医院内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不健全;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存放医疗废物的容器、包装袋不符合要求,大部分为民用筒和民用包装袋,无利器盒,医疗废暂物存处多为临时设置,医疗废物的警示标示不规范,转运登记及交接内容、项目记录不完整。

手术室产房等重点部门的管理:布局不合理,三区划分不明确,无隔离手术间和隔离产房;无菌物品管理不规范,物品摆放混乱,大部分医院将手术用品放置在手术间内;无统一管理的供应室,灭菌器械多为手术室人员兼管,灭菌器及操作流程不符合要求;有的灭菌物品用消毒薰箱进行灭菌,有的部分器械用消毒液浸泡等。

讨 论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涉及诊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患者入院到患者出院这段时期内,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消毒与隔离、手卫生措施的落实、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诊疗环境的洁净度、患者及进入医疗机构其他人员的管理等,任一环节发生漏洞,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乡镇卫生院属于一级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溥弱环节,需引起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新医改方案中,国家致力于发展农村三级卫生体系,农村乡镇卫生院是最重要的一级,特别是新农合政策实施以来,一级医院的患者数及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仍存在着人才的问题、贫困人口问题、经费投入不足等社会问题。表现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最突出的是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如清洗设备、消毒设备、监测设备、卫生冼手设备等;18个乡镇卫生院的床位20~50张,大部分是由护理人员兼管医院感染工作,由于人员紧缺,护理队伍不稳定,护理人员多流动,在医院感染学习方面没能做到及时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导致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等没能及时更新,同时医护人员对最基本的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该遵守的操作规程、常规等医院感染措施落实不到位。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①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③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2]。目前乡镇卫生院无上级行政部门统一验收的合格的消毒供应室,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

因此,农村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主要是在于观念的转变,领导重视,组织保证,培训学习,基础设施投入,基本措施到位,基本流程规范,同时加强检查和督导,是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关键。

乡镇卫生院医生篇(3)

为宣传普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社会营造了解和关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为了使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5月19日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来临之际,该卫生院于近日开展了主题为让每个家庭都拥有一个家庭医生我和家庭医生有约定的宣传活动。

在宣传活动开展以来,工作人员通过讲课、发放宣传单、同时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您健康保驾护航、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促进居民身体健康等宣传横幅,还利用村村通广播、公示栏张贴宣传画、该院LED显示屏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放活动主题等方式,活动期间向签约居民介绍开展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的目的和意义、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同时还免费提供测量血压、血糖等服务,活动受到了签约居民的欢迎。

通过宣传活动的开展,使居民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获取方式、个人权利和义务,充分调动了居民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今后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乡镇卫生院世界家庭医生日活动总结【2】

2017年5月19日是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为全面推进我区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宣传普及家庭医生式服务,在全社会营造了解和关注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的良好氛围,埇桥区卫计委组织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并联合区政府办、市卫计委在5月19日开展一次广场集中宣传服务活动,市区领导高度重视,副市长李朝晖及区政府、市卫计委、区卫计委等主要领导亲临活动现场并指导工作。

在活动现场,城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区中医院,集中在雪枫公园西广场开展宣传活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分别设立现场团队签约台和咨询服务台,南关、沱河、道东、东关、三里湾五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直通车开往现场进行宣传;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区中医院设立义诊服务台。各单位还设有横幅标语;在广场摆放宣传展板;安排工作人员发放宣传单和宣传折页,并且免费为广大市民测量血压、血糖、身高、体重。

此次活动现场签订服务协议28份,现场进行体检90多人次,接受居民咨询2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多份。

通过宣传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市民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益处,同时也通过活动了解家庭医生的职业价值和对于维护居民健康的作用,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市民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今后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次宣传活动开展顺利,圆满成功。

乡镇卫生院世界家庭医生日活动总结【3】

乡镇卫生院医生篇(4)

利用2011-10内蒙古卫生厅通过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对内蒙古自治区101个旗、县、区1294家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查收集的数据资料。

1.2方法

对收集来的调查表使用Excel2007建立了数据库,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优先等级划分

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包括化验检查等疾病诊断能力、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能力,家庭服务和转诊制度等连续服务能力。按照功能和项目等级对服务项目归类,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功能共计62个服务项目(具体见下表)。其中一级为最应优先开展和保证的项目,二级是其次需要优先和保证的项目,三级是目前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和机构需要开展的项目。

2.2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能力较低

本次调查发现,在基本医疗服务的62个项目中,我区乡镇卫生院平均开展项目数为39.4个,开展比例为60%左右。从优先等级来看,有37.4%的乡镇卫生院尚不能提供最应优先开展的保障居民最基本健康需求医疗服务项目。而二级项目的开展比例不足50%,三级项目开展比例更是只有25%左右。可见,我区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尚有不足,距离“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2.3乡镇卫生院常规检查项目覆盖率不足,制约基本医疗的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在21个化验检查项目中,乡镇卫生院平均开展了9.7个,平均开展了46.2%。分优先等级来看,一级开展项目,包括血压测量、X线、B超、常规心电图和三大常规检查(血、尿、便)等,作为最基本的检查项目,平均开展比例为70.0%,仍有约30%左右的乡镇卫生院不能开展。我区的三大常规检查的机构开展比例远远低于2007年全国平均水平(80%)。;5个二级项目平均开展比例为40.0%;三级项目平均开展比例为20.0%。常规检查是基本医疗功能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和依据,因此,乡镇卫生院不应该存在常规检查的盲区,应普及三大常规检查。

2.4乡镇卫生院常见病诊疗能力不高,中医基本技术有待继续推广

本次调查显示,常见病诊疗服务中,乡镇卫生院平均开展比例为52.3%,近一半的乡镇卫生院没有开展。分优先等级来看,三级项目的开展比例仅为31.1%,可见常见病诊疗能力的欠缺。而传统中医药服务开展比例也不高,有不到60%的机构开展了普通针灸治疗和拔火罐,仅有不到45%的机构具备提供按摩及骨伤科疾病手法治疗的能力,可见中医基本技术在基层的推广仍有待提高。

2.5乡镇卫生院转诊及家庭诊疗服务项目开展比例不均衡

转入服务开展比转出服务低12.8%。此外,家庭护理和家庭病床开展比例明显低于家庭出诊。可见乡镇卫生院仍然存在“转出容易转入难”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卫生枢纽的作用,减少了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收入,影响了其自身补偿能力,同时也不利于病人从大医院分流和在乡镇卫生院获得较为经济的后期连续型康复治疗。

3讨论

从以上结果分析可以看到,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能力较低,其主要原因分析有以下几方面:

3.1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配备不足

在本次调查乡镇卫生院25个基本常用设备中,没有任何一个设备的配备率达到100%,全区最普遍配备的设备是心电图机,配备率是79.01%。配备率在70%以上的设备仅有5个,占基本常用设备的20%,具体包括心电图机(79.01%),高压消毒锅(77.13%),X光机(75.27%),计算机(74.5%),超声波诊断仪(73.96%)。还有一些用于急诊抢救的仪器设备不普及,如呼吸机配备率为31.84%,除颤器配备率为23.26%,救护车配备率为47.53%,均低于50%,这极不利于乡镇卫生院急诊抢救工作的开展。此外,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相对物美价廉的中医诊疗技术,但几乎没有乡镇卫生院拥有相应的中医药设备仪器。基本医疗设备的缺乏制约着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影响着农牧民就医的可及性。

3.2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数量少,人员素质低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内蒙古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数量,除每千农业人口拥有医师数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每千农业人口卫生技师(技士)数差距最大,内蒙古拥有量仅为0.21,仅占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8.2%,不足一半。再加上乡镇卫生院现有的卫生人力素质较低,大专及以上学历卫生人员所占比例47.9%,中级及以上职称卫生人员所占比例为21.4%。这些导致一些乡镇卫生院虽配备了基本设备,但却不能开展相应的检查,也就影响着对一些常见病诊疗服务的提供。从每千农业人口拥有的护士数来看,内蒙古(0.22)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6),护士的严重缺乏使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项目的开展受到影响。

3.3家庭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

家庭诊疗和双向转诊是目前乡镇卫生院为居民提供的一种连续性治疗,并可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但内蒙古一些乡镇卫生院家庭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导致转入服务开展较少。

3.4乡镇卫生院管理落后,未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由于新医改处于转轨阶段,绩效工资制没有制定实施,或者制定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激励性,部分乡镇卫生院出现了卫生人员工作枳极性降低、推矮病人、医疗服务范围缩小的情况。尤其是部分全额拨款、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乡镇卫生院出现了不愿意提供医疗服务的现象,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4建议

4.1合理增加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的配备

政府应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增加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配备,提高诊断治疗。如增加呼吸机、除颤器等一些急救设备,尤其是要加大救护车的配备。内蒙古自治区地广人稀,一些农牧民居住地处偏僻,距离乡镇卫生院较远,应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一台救护车,满足农牧民急救需求。同时,要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一些中医药设备仪器,促使其开展中医药诊疗服务。

4.2加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要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设备的配备只是外部条件,更主要的是要依靠卫生人员。针对目前卫生人员匮乏、技术水平低的现状,应提供优厚待遇吸引外来人才,同时要加强对现有卫生人员常见病诊疗知识技能和中医药知识技能的培训,并鼓励他们外出进修学习,提升他们的基本诊疗能力。在普及基本医疗服务一级项目的同时,要着重提高二级项目的提供能力。

4.3完善家庭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

应建立起以乡镇卫生院为核心的双向转诊机制。同时,提升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卫生保健服务项目的开展能力,以使乡镇卫生院能够承担双向转诊病人的后期护理治疗。

乡镇卫生院医生篇(5)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全科医师,必须掌握各科疾病的基础知识和诊疗规程,并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才能适应基层卫生服务的要求。笔者从事基层卫生工作近20 年并担任乡镇卫生院领导多年,感到我国现行的全科医师培训尚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并须改进培训模式。以往培养的全科医师在基层从事卫生服务,总是显得知识面有些不够宽、能力有些不足,尤其是实践能力不足,进而导致他们在基层服务不能到位。

笔者认为:培养全科医师,应制定一个五年全科医师培养计划。

即刚毕业的医学生,第一年先到基层服务一年,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特点;第二年送入该辖区内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进修内科一年,打下良好的内科基础;第三年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当地卫生院服务一年,将一年所学的知识与基层卫生服务有机的结合和应用,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能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第四年,如果从事内外科为主的医生,就在当地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进修外科一年,如果从事妇产科为主医生,就在当地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进修妇产科一年;如果从事儿科为主的医生,就在当地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进修儿科一年;第五年进修X光两个月、B超两个月、心电图两个月,回基层卫生院工作半年。经过这样的系统培训,培养出来的全科医师基本成熟,对各科疾病都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在工作中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对应性的请教他在进修学习时当地二级医院的老师,既为基层全科医师找到了工作中的坚强后盾,又解决了双向转诊问题(双向转诊自然形成)。

在实际工作中,不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的领导都能重视全科医师培养,而不注重全科医师培养,基层卫生服务就难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要让每一位全科医师都能接受这样系统化的培训,还必须建立健全全科医师培训模式和培训制度。

乡镇卫生院医生篇(6)

1.1.1有利于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全报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引导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就近就便就医。根据调查,2012年4—11月间,八里罕卫生院住院人次数达到了1151人次,较去年同期的595人次增加了556人次。全报销制度促使患者合理有序分流,缓解了县级医院就诊就医压力,逐步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才到县”的就医格局,从而实现全县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1.1.2有利于减轻农民治病负担。由于全报销政策是在总额预付下的定额付费,所以乡镇卫生院主动控制医疗费用,使医疗费用明显降低。根据调查,八里罕卫生院2012年4—11月间次均住院费用费用是1053.44元,相对2011年同期的1312元下降了258元,下降了约为24.5%。同时,全报销使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时,只需交纳规定的起付线,其余的医药费用予以全额报销,实际补偿比例提高,2012年4—11月间八里罕卫生院住院费用实际平均报销比例约为78%,相比较于2011年同期的46%提高了32%。患者个人自付医药费用大幅度降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合农民的医药费用负担。

1.1.3有利于乡镇卫生院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对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不足,卫生院服务量较小,服务功能逐渐萎缩。全报销政策的实施,吸引参合农民常见疾病在卫生院就医,卫生院补偿收入增长。根据调查,八里罕卫生院2012年4—9月间补偿基金收入为72万元,较去年同期的31万元增长了132%。数据表明,新农合基金成为卫生院取消“以药养医”后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和途径。这也使得卫生院积极性得到提高,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为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1.4有利于吸引农民积极参合。随着新农合的不断发展,参合率逐年提高,现已达到90%以上,但还有部分农民游离于基本医疗保险之外,与政策目标“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还有一定距离,而且随着个人筹资标准的提高,已参合农民也存在着逆向选择的风险。全报销政策的实施,使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他们掏很少的钱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身体健康有了依靠和保障。因此,这一政策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接受,使他们对新农合的满意度有了较大幅度提升,有利于吸引农民积极参合。

1.2住院全报销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医疗机构会出现逆向选择的风险。全报销补偿标准、费用标准和总额预算,虽然是经过前期调研、在掌握准确数据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测算而确定的,但由于疾病是不确定因素,每年的住院人次、住院费用等变量会发生变化,所以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额度比较困难。如果预算额度高,会导致卫生院提供过度服务,浪费新农合基金;而预算不足,卫生院入不敷出,又会导致其减少医疗服务提供或降低医疗服务质量,影响卫生院的积极性和患者的利益。

1.2.2参合患者过度利用医疗服务。调查中了解到,实行全报销后,参合农民为了获取更多利益,会出现小病大治的现象,本应在门诊就可治疗的疾病,但因住院只付起伏线150元后就可全报销,会因此采取住院的方式,过度利用医疗服务,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费用,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也使新农合基金的使用效率受到影响。

1.2.3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提供能力不足。住院全报销的实行,使基层卫生院住院人次增加,为卫生院业务能力提升提供了机遇。但也使卫生院业务开展面临挑战。因长期以来对卫生院投入不足,导致一些卫生院设备陈旧且配置不足,卫生技术人员匮乏,技术水平低,基本医疗服务提供受到影响。卫生院卫生服务提供能力的不足必然会制约全报销政策的有效推行。

2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政策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

住院全报销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符合新农合制度“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卫生得发展”的宗旨,但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保障住院全报销政策有效实施。

2.1合理确定支付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支付标准应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平衡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幅度与医药费用合理增长的关系,结合以往平均住院费用、辐射人口、物价增长、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服务成本变化和农民卫生服务需求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只有合理确定支付标准,才能提高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减轻农民疾病负担,同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避免违规行为,促进医疗机构持续发展。

2.2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探索其他支付方式改革

一是建立医疗服务评价机制。建立对医疗服务行为、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评价的机制,具体应尽量包括以下几方面:医疗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就医管理及出入院标准执行情况,参保人自付比例,药品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参保人对就诊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并将医疗服务监测评价结果作为新农合最终支付费用的重要依据。这样可培养医疗机构的危机意识,促使医疗机构展开有效率的竞争,激励医疗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二是探索其他支付方式改革。在实施住院全报销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如可借鉴南京高淳的做法,在实施住院全报销同时开展按病种付费,各乡镇卫生院结合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中综合选择确定本院能开展的适宜病种,按照“积余归己、超支自负”的原则考核支付。

2.3开展培训,加大宣传,加强政策认知

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外全报销政策是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制度的创新。因此,卫生院负责人和一线医务人员作为住院全报销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应加强对他们进行这一政策的培训,同时也要通过媒体、宣传栏等方式向政策目标群体——参合人员进行广泛宣传,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和深刻认识到住院全报销政策实施的重要意义及政策内容,以致能自觉规范其诊疗行为或就诊行为,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可以使新农合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让广大农民真正得到更多实惠。

乡镇卫生院医生篇(7)

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工作,本文对西安市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人力资源结构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乡镇卫生院医生队伍建设提出建议。

一、乡镇卫生院医生结构调查情况

1.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西安市的乡镇卫生院中随机抽取25家卫生院,其中5家中心卫生院,20家一般卫生院。调查样本乡镇卫生院的所有医生,共发放问卷384份,回收有效问卷370份,有效率为96.35%。

2.乡镇卫生院医生结构现状。结果显示,乡镇卫生院医生男性占总数的43%,女性占总数的57%,男女比例为1:1.3。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3》([17])显示全国医师人员男女比约为 1:0.77相比较,西安市乡镇卫生院医师人员女性比例高于全国平均值。进一步分析,在乡镇卫生机构中女性卫生工作人员一直在妇幼保健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能,可以保证基层医院较顺利地开展妇幼保健工作,所以女性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分布在合理范围内。年龄结构多集中在25-45岁之间,呈青年化的趋势。医生学历构成以大专学历居多,占46%。医生的职称以初级为主,只有1.3%的有高级职称,此外也出现8%的无执业医师证。医生岗位状况大部分都是专科医生,仅有14.5%的为公共卫生医生,医生接受培训的次数过低,且以短期培训为主。

二、乡镇卫生院医生结构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1.学历和职称普遍偏低。在调查的370位医生中,普遍学历为大专,其次为中专,缺乏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人才,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乡镇卫生院需要更强的医生队伍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规定“2005 年乡镇卫生院医生全部达到初级以上职称”,根据调查结果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达到了初级职称水平,一些医院没有评职称的要求,也就是说医生的晋升和进修的机会有限。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医生的工作条件受到很多因素限制,如仪器设备不齐全,一些疾病只能凭经验医治,容易造成漏诊。在职医生医疗工作负担较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职称晋级工作。

2.未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生仍在独立执业。少数学生因为刚进入工作岗位,没有考取相关的执照就进行行医工作,这是违反规定的做法,虽然能从侧面反映出乡镇医院人手不足的现象,但是这种用人模式不能够被推崇。

3.专业结构不合理。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数量不足,专科医生较多,限制了卫生院接治患者范围,不利于其到农村去开展工作。全科医生可以通过引进培养的方式获得,乡镇卫生院需要提高对全科医生的重视程度。

4.培训模式以短期为主,覆盖率不够。对乡镇卫生院医生定期培训是提高医生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培训不仅仅限制于短期的理论培训,更是应多交流和走访,让医生拥有长期培训的机会,彻底提高实际操作和诊治病人能力,碰到了疑难杂症或者急重病情可及时治疗。

三、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生结构水平的策略

调查显示,乡镇卫生院医生结构水平局限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学历和职称、执业资格、专业结构和培训等方面。因此,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生结构水平的策略,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实施。

1.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乡镇卫生院医生普遍学历偏低,应鼓励在职医生参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形式应多样化,如电大、夜大、成人教育、和网络课程。医院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医生参与继续教育,提升整个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在新的医药卫生体制下,应给乡镇卫生院医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去晋升职称,加以引导,并对高职称人才加以鼓励。在评选职称中,可将医生的考核标准转移到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有助于乡镇卫生院发展等实际工作方面。

2.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在乡镇卫生院行医的医生必须持有执业资格证书,严格地把握这个根本原则。对于无证医生一定要调离工作岗位,严禁无执业资格的医生进行医疗活动,严禁医院违规招人,坚持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尤其是当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严格把关,加强对于医生执业准入的要求,采用强有力的手段,不能让非法行医有可趁之机。

3.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全科医生的比例较低,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工作,不利于以乡镇卫生院为中心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全科医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家庭健康服务管家,能向农村家庭每一个成员提供相应的医疗卫生知识,指导其进行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的工作。因此乡镇卫生院需要加强聘用,同时在现有职工的基础上应该有计划有批量的组织医生向全科医生方向发展,选拔青年医生转变成实用型的全科人才。

4.加强长期提升医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人员有义务也有责任制定方案,对医生进行培训,采用交流的方式和一带多的方式,让医生接触到上级医院的医疗诊治环境,为以后日常的工作提供参考。培训的内容应该更贴近临床实践,保证切实地指导医生,帮助其进行日常工作。

综上所述,乡镇卫生院医生结构呈现不良趋势,医生的学历、职称均偏低,甚至有未取得合法资质的医生仍然执业的现象,造成潜在的隐患。同时医生岗位分布不合理,没有匹配足够数量的全科医生。需要各部门配合开展好乡镇卫生院医生结构调整工作,实现乡镇卫生院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吕军城,王在翔.我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及优化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2)

[2]谢铮,罗秀,简伟研.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回顾初探[J].中国全科医学, 2013(37)

[3]蒋德勇,李永祥,范春如,何爱民,曾易,朱瑶,王顺民.攀枝花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调查[J].中华全科医学,2013(2)

乡镇卫生院医生篇(8)

引言

乡镇卫生院医疗废水量相比综合型大医院废水量小,水质复杂性低,但与普通生活污水相比含有有害病菌,不能随意简单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或排放到地表水体中,因此,乡镇卫生院医疗废水必须选用适合处理水量小,运行成本可接受,同时可去除有害病菌的工艺来处理。

1项目概况

某乡镇卫生院属于昆明市下属某街道的社区卫生院,主要医疗服务对象为该社区居民。卫生院建设地点位于某经济开发区行政用地内,建设设计项目医疗废水通过卫生院内部建设废水预处理站处理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预处理标准后再从项目北侧道路上市政污水管道排出,最终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再次处理。项目投入运行后,日废水量30m3/d。项目拟建场址西侧至西北侧有一村庄,北侧有一居住小区,项目内部污水处理站建设地点为西北侧边界一带。

2医疗废水处理工艺简述

2.1国内医疗废水处理及要求

国内目前对医疗废水处理根据处理后出水水质标准有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三级处理)共3个级别。其中一级处理主要采用沉淀、隔栅等物理处理,主要去除废水中的部分SS;二级处理在一级处理基础上增加生化处理+消毒,一般非传染病医院医疗废水通过二级生化处理+消毒后废水水质可以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表2直接排放标准;三级处理在二级生化处理基础上增加深度处理+消毒系统,去除更多的SS、COD、BOD5和加强对传染性的病菌、细菌消毒灭活,三级处理主要用于传染病医院医疗废水处理。项目属于乡镇卫生院,设置就诊科室均为常规、常见病,不设传染病诊疗科室,因此,项目废水进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水质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预处理标准,只需进行二级处理,不需三级处理。

2.2医疗废水处理方法

医疗废水属于有机废水,处理中主要采用二级生化处理+消毒的处理工艺,二级处理中生化处理工艺使用最广泛的工艺类型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1,2]、膜-生物反应法、曝气生物滤池法4种。四种生物处理工艺优缺点比较见表1。消毒工艺中消毒方法[3]目前主要有臭氧、液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紫外线5种,各种消毒方式优缺点对比见表2。

3项目废水水质及处理工艺选取

项目所涉乡镇卫生院运行中每天医疗废水产生量30m3,项目废水中各主要污染物源强见表3,废水经项目内部预处理后进入附近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的水质需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的预处理标准,标准值见表4,而废水一级处理仅为物理方式的沉淀、隔栅等,只能处理部分SS,因此,根据项目废水中各主要污染物产生浓度,仅通过一级处理均达不到项目出水水质要求。所以,项目废水进附近城市污水处理厂前需进行二级处理。从表1可看出,常用的医疗废水二级处理工艺中生物接触氧化、膜生物反应器均比较适合作为本项目废水二级处理工艺,而消毒方式考虑项目西侧和北侧有居民居住点,消毒方式最好使用无毒、无害的安全环保型消毒剂,从表2消毒方式优缺点分析可知,由于项目医疗废水量每天30m3,废水量不大,消毒方式选择臭氧消毒比较安全。因此,项目医疗废水处理工艺推荐采用生物接触氧化+紫外线消毒或二级膜生物反应器+紫外线消毒的处理工艺,工艺流程见图1。

4处理工艺可行性分析

(1)推荐的项目医疗废水处理工艺采用二级生物接触或膜生物反应器+紫外线消毒,该工艺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小,满足了项目占地面积不大,废水处理站设施尽量占地小的要求。(2)该工艺为国内有机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工艺,技术成熟可靠,目前已经成了医疗废水二级处理中的主流技术。在大城市内一些周边人群密集,占地面积小的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运用后,出水水质均稳定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的直接排放标准,且优于《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中的预处理标准,即项目运行期医疗废水使用推荐的二级生物接触或膜生物反应器+紫外线消毒后,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项目要求的出水水质标准。(3)该工艺每吨废水处理成本在1.5耀2.5元间,处理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处理工艺产污泥低,甚至没有污泥,可减少污泥处置费用和提高了环境效益。(4)紫外线消毒可同时对废水中有害病菌和病毒进行消毒,消毒全面,而且紫外线消毒中无毒无害,满足了项目周边有村庄和住宅小区以及项目本身为环境要求高的条件,处理过程对村庄和住宅小区环境影响小,实现了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相协调。

5结语

医疗废水处理技术目前已经较成熟,但每个项目方案选择时,必须从项目实际情况出发,做到:(1)处理后废水达标排放;(2)处理工艺要综合考虑处理运行成本、工艺效果和社会效益;(3)选择占地少、运行经济、处理功能全面、运行稳定、运行、易管理和操作、维修和维护简单,自动化高,处理后不造成二次污染的处理工艺。此外,根据前面医疗废水处理方法分析可知,对于废水成分相对简单,无传染废水的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医疗废水处理采用二级生物接触或膜生物反应器+紫外线消毒处理工艺可做到废水达标排放的同时能体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但对于项目周围居民居住密集的小型医疗单位,考虑二级处理后消毒剂不能影响居民健康以及实际消毒操作中安全性、简单性以及易维护性方面出发,二级生物接触或膜生物反应器+紫外线消毒处理工艺将比其它工艺从建设投资、运行成本、运行环境效益均更优越,可以作为周围居住人群密集的小型无传染性医疗废水处理的主流技术。

参考文献:

[1]徐国胜.小型医院废水处理方案探讨[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21-24.

乡镇卫生院医生篇(9)

1 国家要加大对乡镇医生的培训

鼓励地、市级卫生学校和有条件的县级卫校多为农村培养一些留得住,能在农村扎根的初级乡镇医生,逐步提高农村医生的专业水平,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达到所有在农村从医人员都有相应的学历。

2 建立临床医生培训基地

县级医疗除承担为乡镇卫生院解决重大医疗卫生问题、进行技术指导、协调检查外,培养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不可忽视的工作。县级医疗卫生单位要主动承担起此项任务,要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积极创造办学条件,搞好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培训基地建设,建造好符合标准的办学场地,配备一定的办学设备,开展综合知识、专科专病防治知识培训;举办各种学术会,开展专题讲座、典型病例讨论等,认真落实好人员教育培训的各项工作任务。

3 抓好在职培训工作

我们首先要做好引导医学生向一名合格医务人员的过渡工作,重点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处理能力,这是在岗教育的一个首要且重要的环节。工作5年以上的在职人员,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掌握了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行扎实地岗位练兵,适时进行专题讲座、专科专病研讨、病例讲解等,使临床医生不断接受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

4 做好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

要及时将年轻有为,工作责任心强,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临床医生选送到地市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进行2年以上进修深造。在此基础上还要有计划地做好高、中、初级临床医生的选送进修工作。

5 加强乡镇卫生院全面型人才的培养

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工作有其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要求临床医生掌握综合的医学知识,要培养具有医、防、治、管理一职多能,能医、能防、能治的综合人才。

6 要做好管理干部的选拔培养

管理干部的选拔任用要从严,要将德、才兼备,有管理能力,安心从事管理工作的干部选拔到管理干部队伍中来,管理干部队伍应保持相对稳定。

7 在对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的培养上,医科院校还应该与农村卫生单位联手合作

乡镇卫生院医生篇(10)

学习能力是基础,卫生院院长要养成学习的习惯,不仅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和他人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是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医学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同时,要善于领悟,对学来的知识和上级政策要有敏锐力,结合实际思考问题,且能将学习的成果转化成工作业绩,这是学习的落脚点。

(二)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靠技术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卫生机构,业务性很强,院长如是技术上的权威,就可获得卫生人员及社会相关人员的信任,有利于开展工作。业务上院长即使不能成为专家旗手,也应成为行家里手。

(三)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靠人品做事先做人,提高管理能力首要的是提升做人的品质,然后才是管理方法。在品性修炼方面,卫生院院长一方面要强化自己的责任心,做到在位一日尽职一天。另一方面,还要加强道德修养,并锻炼毅力,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渐走向成功。为改进管理方法,卫生院院长首先要掌握公共卫生管理、临床诊疗管理、财务管理和行政后勤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其次要懂得循序渐进。卫生院基础差,起步低,管理要从最简单的、最容易的、最有效和最紧迫的做起。且注重抓细节,“要想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再次,要严格照章办事,实施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和执行情况考核严则有之,不严则无。

(四)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靠真诚如果协调不力,内部工作就难以顺畅,外部环境就难以宽松,很多工作就难以落实。提高综合协调能力,方法很重要。与上级协调要有“胆识”,多汇报,汇报困难和问题必须同时带“多选题”和“参考答案”,不能只上交矛盾。进行内部协调要源于“诚心”,多说理,切忌简单粗暴;同时要做到了解情况,共谋对策,不仅注重结果,也要紧盯过程,且要做到关心、激励、照顾好职工。与相关单位协调要发自“肺腑”,平时要多联系,态度要诚恳,以主动、体谅、谦让的姿态与对方协商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又坚持原则性。

(五)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靠才智院长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按照政策方针、上级指示和基本规律办事,又不能固守传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定式,不盲从迷信,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才智,开式思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六)防**能力

防腐能力靠自控院长在卫生院有“六掌”:掌印、掌舵、掌柜、掌鞭、掌勺。握有一定权力,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过好权力关、金钱关、荣辱关和人情关,做到严守纪律不贪赃枉法,秉公尽责不,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

二、在工作中要抓住的管理重点

衡量院长是否称职,根本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有没有良好的工作业绩。当前,乡镇卫生院院长要抓住五个工作重点创造佳绩。

1、认真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政策,这是乡镇卫生院应该长期坚持的战略。

2、千方百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乡镇卫生院是农村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应该解决,也必须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问题。

上一篇: 新教师岗前培训 下一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