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6:05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篇(1)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范文(一)一、指导思想:

教育要面向全体,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随班就读生虽然在智力水平等各方面都与普通学生有差异,他们也是班级的一分子,所以决不能放弃,应在各个方面都让他们有所提高。所以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随班就读生区别对待,才能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工作措施:

(一)组织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改变那种残疾儿童归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观念,单纯依靠特殊教育学校无法解决广大弱智儿童的学习问题,要树立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普教、特教一体化的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弱智儿童享受保证质量的教育。

(二)分块落实,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随班就读儿童的基础素质,补偿随班就读儿童的心理缺陷和不足,就要注意培养和形成随班就读儿童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为他们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目标,并提出具体要求。使每一名学生在培养、教育和能力的发展上都能较好地达到他在该时期内所达到的最佳标准水平,从根本上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普通教学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结构,个别辅导等。把两类学生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使普通学生的学习得以提高,就读学生的学习也得到发展,缺陷得到矫正和补偿。

2、探讨对随班就读生的教学方法

(1)每两月举行一次教研活动,学习有关文章和文件精神,交流对随班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介绍“随班就读”的经验,借鉴一些教学方法,进行实践。

(3)尽量给他们分层次留作业,留有针对性的作业。既不能因为作业太难而勉强拔高,达不到效果。也不能因为知识不掌握而放弃对他们的作业要求,老师能够面批,及时加以鼓励。

3、在心理上多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尽量使他们认为自己与其他学生是一样的。

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有上进心和上进的愿望。

4、对随班就读学生实行普通学生和随班就读学生双重学籍管理的办法。

定期制订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教育个别计划。

5、每学期至少与家长联系一次,互相了解“随班就读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教育和矫治。

6、作好毕业生的登记,交接工作,让他顺利进入中学学习。

7、所有的资料在学期结束装订成册,留作档案。

(三)适应需要,探索科学的管理机制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正常儿童教育上,对弱智儿童不管不问,这必然影响一体化教育的发展进程。因此,探索一种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吸引一些有教育能力的教师参与随班就读工作,是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保证。

三、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传达学习普陀区随班就读工作计划,布置近期随班就读工作。

2、制定随班就读学生语文学习目标。

(三、四年级各1名学生)

3、下发随班就读学生工作手册,指导填写。

十月份:

1、各学科教师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十一月份:

1、随班就读任课老师会议、交流随班就读学生个案,开展个案研讨活动。

2、开展随堂听课活动。

十二月份:

1、召开随班就读任课老师会议:

(1)学习《现代特殊教育》杂志中有关文章。

(2)任课教师交流随班就读个别辅导情况,互相交流学习教育教学工作经验。

2、准备随班就读学生期终考卷。

一月份:

1、写随班就读学生学籍卡。

2、小结一学期随班就读工作。

3、随班就读学生期终考试,试卷分析工作。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范文(二)一、指导思想:

树爱心,转观念,积极探索特教与普教一体化的教育形式,推进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特殊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6名特殊学生,其中六年级2名,五年级3名,四年级1名。这些学生都是很特殊的孩子,除了智力有残缺之外,还患有多动症。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很难静下心听课,几乎无法完成相关的练习,也无法独立完成试卷。

三、工作目标:

1.优化随班就读学生的育人环境,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健康发展;

2.形成有利于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良好的学校育人机制;

3.建立灵活、高效的特殊学生课外辅导保障机制。

四、具体做法:

(一)更新观念,统一思想,优化育人环境。

为随班就读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搞好随班就读工作的第一关,是学校经常性的工作。随班就读工作与普通教育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相互启发、优势互补。为此,我校进一步健全组织,成立随班就读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具体负责,制订随班就读教育工作计划、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打消了部分教师头脑中存在的搞随班就读怕影响普通教育、降低教学质量的错误认识,形成人人关心、爱护、支持随班就读班工作的氛围。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认真、热心特教工作、师德良好的教师担任有随班就读生班级教学,行政会上专门讨论有关特殊教育事项,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抓好日常管理工作,并落实到具体学校工作计划中,有计划、有措施、有督促、有检查、有反馈、有评价。

(二)加强管理,规范随班就读工作。我校本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抓住三个环节。第一,严格执行随班生的申报、审批、撤销等规定程序。第二,结合随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随班生个别化辅导计划。第三,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采取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的原则,在集体教学过程中穿插个别辅导,体现个性差异教学。第四,在座位安排上、教学程序上、课堂提问中、练习过程中对随班生给予适当照顾。第五,教师在备课、学生作业批改与布置方面都从随班生的实际出发,提出针对性要求。备课中要有对随班生的具体问题和辅导方法,批改作业要求面批。平时,注重材料积累,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发挥资源,普特渗透,共同提高。

学校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室、美术室、舞蹈室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随班就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在党、政、团、少先队组织中开展“一帮一”活动,为随班就读学生配备好小先生、好伙伴,让他们在学校大家庭中健康成长。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活动,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比赛活动。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范文(三)一、落实市区关于随班就读教育的法律法规、按照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之中。组织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整合学校各方面力量开展随班就读工作。

二、建立由分管校长、教育教学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老师等人员组成的随班就读工作小组。建立健全有关随班就读工作的规章制度,对随班就读工作实施规范管理。

三、按规定认真做好随班就读对象的确定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置。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

四、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程,安排学习内容和施教方式。保证每个学生的个别教育。

五、研究与制定适合随班就读学生特点的、反映学生成长过程的多元评价内容,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研组对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进行校本研究,开展有关随班就读工作的课题研究。

七、开展随班就读教师培养工作,采用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特殊教育专业化水平,增强教师进行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随班就读骨干教师队伍。

八、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开展丰富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创造条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随班就读教师工作职责

一、开展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对随班就读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科研。对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科学性。

三、开展对随班就读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发展过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评价内容,实施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办法。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篇(2)

特殊教育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经历了从歧视到理解,从同情到支持,从排斥到接纳,从医疗康复到教育性的潜能开发几个阶段。目前,特殊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而受到重视。“特殊教育”由过去的为少数儿童的服务发展成为为每一个儿童的“特殊需要的教育”。在正常化原则、全面参与原则的推动下,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起来。正在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而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正是结合的最好体现。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在中国已经开展了十余年,可以预测,在新世纪,随班就读工作将更加受到重视。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随班就读教育质量普遍不高,不能满足随读学生的特殊发展需要,与国内普通教育,国际发达国家的特殊教育存在相当的差距。同时,我国各地随班就读发展也不均衡,而由于普通学校教师几乎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培训或学习,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难以解决,因此,特教学校为随班就读工作提供符合残疾儿童特殊需要的业务支持保障十分必要,势在必行。

一、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宣传培训

1.广泛宣传,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积极配合市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印发材料、召开专题讲座、局域网等形式,广泛宣传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意义,使社会、学校、家长对随班就读工作从了解到配合到支持,形成共识,形成合力提高质量。

2.入学前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筛查、检测,帮助配备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

特教学校的专业检测教师,使用量表对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学生进行筛选,检测学生视力、听力情况、智力情况,根据具体情况报市随班就读工作鉴定小组确定,帮助他们配备必要的助学设备,并伴随整个随班就读的过程:对于聋生,进行耳模、助听器的配置、检测、维修、更换、调试或更换;对于视残学生,检查助视器是否适合,放大教材是否到位等。对智力残疾的学生,按时检查其智力、平衡、运动等情况。如有误报,请鉴定小组复查,应从随读学生纠正为正常学生。

3.培训残疾儿童家长和随班就读师资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残疾儿童的家长对残疾儿童的态度决定他们的明天。特教学校应配合残疾人联合会举办聋童、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培训班,讲授残疾儿童早期康复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掌握适合自己孩子的康复技能,使残疾儿童能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得到最大化地发展。对于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师,特教学校要积极配合市教研室进行县级培训,在新教师岗前培训也要增添随班就读的内容,同时构建学校信息平台,利用局域网对全市随班就读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从而提高随班就读教师从事该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在班级进行差异教学和个别化教育奠定理论基础。

4.特教学校成立随班就读指导小组

特教学校随班就读指导小组在市级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由特教学校校长挂帅,分管听力、智力残疾的教导主任,特殊教育专业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随读指导小组积极配合教育局普教、教研等职能部门,承担起对全县(市)随读学生的检查测定和业务指导。

二、加强随班就读的业务指导

1.加强与“两头”的联系,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特教学校及时把随班就读工作的情况反馈给教育行政部门,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同时,把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传达给普通学校,从而保证随读工作顺利进行,健康发展。

2.利用资源优势,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定期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接受业务咨询

特教学校具有设备、师资、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积极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业务指导,选派骨干,每月集中一次对听力、智力残疾随读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平时落实专人负责普通学校随读教师的业务咨询,共同商讨解决随读中出现的问题。

3.配合随班就读学校,指导制定个别教学计划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每学期初到随班就读学校,与该校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随班就读学生父母、助学伙伴(或同学代表)等人组成教育评估小组,为随班就读学生量体裁衣,制定、审核个别教学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定期参与评估,根据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

4.承担随班就读的巡回辅导任务

特教学校教师定期和随班就读教师研究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制定学习的课程和内容,进行一对一或几对一的个别教学,满足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特教学校教师还要不定期深入到随读学校课堂,了解随读生学习状况,适度、适时提出建议,以利于残疾学生的学习和提高。

5.加强特普联系,共同进行随班就读课题研究

随班就读的教师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特殊教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会遇到实际困难,束手无策,甚至导致学生“随班就坐”,而特教学校教师大都经过系统的特教专业培训,掌握不少特教理论和技能,普特校在管理、教学等方面可以互相借鉴,既解决随读教学的困难,也可借此对随读学生进行研究,正确对待学生差异,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研室的牵头之下,特校教师和随读教师、兼职教研员参加随班就读工作课题研究,探索随班就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三类残疾儿童在各年级段的教学模式、符合随班就读的条件和标准,评估考核方案等。

三、加强随班就读的评估激励

1.加强科学管理,建立随班就读档案资料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篇(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残疾儿童数量的与日俱增,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很好的解决了我国特殊儿童入学的问题。然而面临着残疾儿童数量的增加、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有限的问题,随班就读成为我国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与我国的国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儿童就近入学的一条有效途径,对发展我国特殊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最少受限制环境的原则,特殊儿童可以选择一种教育方式,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选择新的教育形式,这能够使特殊儿童接受适合其需要的教育。特殊儿童在接受了康复治疗后,可以进入普通学校和正常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使其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虽然特殊儿童是在康复的情况下进入普通学校的,但是身心发展特点与正常儿童仍有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普通学校的教师掌握一定的特教技能,这样才能对特殊儿童有的放矢。

 

二、具体措施

 

1.在职培训“走出去”

 

在普通学校面对的大多数学生都是普通学生,即使有特殊学生数量也是很少的。这样教师很难了解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特殊儿童的教学也是力不从心。因此可以组织教师去特殊教育学校观摩教学,通过在特殊教育学校实习来掌握一定的教学经验,加深对特殊儿童的全面了解。我国现行特殊教育法规和规章对特殊教育学校(班)没有普便要求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校教师,在1994年7月21日原国家教委制定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试行办法》中则提出了“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应当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和实施个别教学计划”的要求。这从法律上规定随班就读教师应当具备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能力,因此随班就读教师可以通过在特殊教学学校的实习来获得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能力,对班级中的特殊儿童有的放矢。

 

2.在职培训“请进来”

 

特殊教育教师作为特殊学生的主体教师,理论和经验都很丰富,应当对随班就读班的教师进行指导并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巡回指导。发展较好的随班就读学校都设立了资源教师和资源班,这样特殊学生可以定期的接受特殊学校教师的巡回辅导,在这期间我们随班就读班的教师可以和特殊学校的教师进行学习。理论过渡到实践有一段距离,而特殊学校教师对随班就读教师进行指导则使我们的教师把理论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之中。

 

和其他随班就读的学校加强联系,邀请在随班就读工作中做得好的教师来学校演讲,加强随班就读教师的教学研究,经常有计划的开展教学交流,及时推广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提高。

 

普通学校的教师大多数是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的,所学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仅限于正常儿童,缺乏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实践来源于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去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或者是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院校进行“充电”,实现继续教育。了解特殊教育的概况,需学特殊教育概论课程;在课堂上正确处理特殊儿童个体与普通儿童集体之间的关系,需学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课程;改变特殊儿童的不良习惯以及纠正特殊儿童的不恰当的行为,需学行为改变技术课程以及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殊儿童心理诊断与评估等特殊教育课程。

 

3.加强职前教育

 

要使随班就读工作得以有效长远的开展,就必须进行职前教育,在大学里培养随班就读的教师。我国的普通师范院校与特殊教育院校各行其是,互不相干,没有很好的融合状态。这样导致普通师范生没有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对待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无从下手。在大学期间可以开设相关的特殊教育方面的课程,如特殊教育概论,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行为改变技术等等。为了加强师范生对这些课程的认真程度,可以把这些课列入专业课成绩的,从而调动师范生的积极性。

 

师范生可以参加针对特殊儿童举办的义工活动和志愿者协会等,这样可以使其对特殊儿童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从事特殊教育做好心理准备。在教育实习上,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师范生在特殊教育学校实习,了解特殊儿童,积累特殊教育的教学经验,为以后做好随班就读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4.优化学校自身对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

 

(1)领导首先要选拔一批具有爱心、责任心,富有激情的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特殊儿童进入班级和普通儿童一起学习,这要求教师对特殊儿童给予的关爱和对普通儿童给予的关爱的分量是一样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普通儿童的还要多。只有对特殊儿童有爱,才能有信心,有耐心的对其进行教育。对特殊儿童一定要有责任心,否则“随班就读”就可能变成“随班就坐”,这样对特殊儿童毫无意义,甚至带来伤害。

 

(2)有竞争才有动力,没有竞争就像呆在温水里的蛙。大多数随班就读的“随班生”的成绩都不被列为学生总成绩之内的,这样也无从知晓随班就读班的教师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了争取奖金,荣誉等等,很多随班就读班的教师忽略了特殊学生。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普通学校可以效仿特殊教育学校,为我们随班就读班的教师举办省级或者全国性的基本功大赛,这样能大大的调动随班就读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在学校内部对成绩突出的随班就读教师进行适当的奖励,并与其他随班就读班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这将会对教师所学的特殊教育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篇(4)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资源教室方案被认为是回归主流中一个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随着国际教育交流的增多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也必将大力发展资源教室方案。①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资源教室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在资源教室多元化功能中,资源教师是随班就读普通教育系统中协调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以及特殊儿童家庭关系的关键,资源教师参与随班就读家校合作,对于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和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意愿都有积极的作用。由此,在针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的随班就读家校合作中,资源教师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现阶段研究中,资源教师家校合作的内容仅被作为其本身多元化职责中的一个方面进行阐述,而未专门就其对于随班就读家校合作的角色意义做过探索。

1 资源教室、资源教师对于随班就读家校合作的意义

1.1 资源教室方案的发展是随班就读家校合作的重要内容

随班就读家校合作工作从整体上来说是随班就读儿童家庭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就其合作内容而言,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最适宜的教育服务,寻求最有效的教育途径,提高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目标是学校与家长共同关注的课题。

资源教室是随班就读学校中的特殊教育专业化资源,资源教室方案的实施过程不仅需要资源教室,而且需要各方面教育力量包括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他们可以为资源教师提供鉴定、康复管理、教学、器材等各方面的帮助。②因此,家长参与资源教室的构建,为资源教室工作付出努力,是促进随班就读质量提高的必要做法,也正是家长参与学校工作,实现随班就读家校合作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资源教室方案的发展对随班就读家校合作工作具有反作用力,资源教室不断完善,资源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高,能为随班就读家校合作提供更多服务资源。资源教室与资源教师参与家校合作,有利于更有效地构建和利用融合教育环境。

1.2 资源教室为随班就读家校合作提供有效的合作资源

许多学者都认为资源教室方案是使特殊儿童真正融入到主流教育环境中的第一步。③从功能上看,资源教室可以定位于为残疾学生提供各种支持的场所,④并且,资源教室多功能服务的需要使其拥有着充分的教育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其一,资源教室具备的教育资源包括传统教具、视听媒体、适合于特殊需要儿童学习和活动的场地和设备等硬件设施,以及资源教师这一特殊教育专业资源人士。由于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求,普通教育资源往往不能满足开展随班就读家校合作活动的需要。资源教室的教育资源恰恰补充了普通教育环境的不足,为随班就读家校合作提供了适合特殊需要儿童活动和学习的场所和设备。其二,资源教室整合的人力资源包括社会义工、社区机构、相关技术人员等,有利于打破学校与特殊儿童家庭合作的场地与形式的限制,不仅让家校合作能在学校环境中顺利进行,也让特殊儿童家庭融入社会的大环境下,积极活动和成长。由此可见,资源教室为随班就读家校合作建立了多方面的社会联系,集合了社会力量,共同服务于特殊学生,推进全纳教育环境的完善。⑤

2 随班就读家校合作中,资源教师的角色意识存在的问题

2.1 注重自身主导性,忽略家校合作平等性

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双方地位不平衡,表现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以教师指挥为中心,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往往使家长处在被动服从的位置上。⑥随班就读家校合作中,资源教师更易占据主体地位,忽略合作的平等性。原因有二,一是资源教师作为普通教育中的专业人员更具备特殊教育知识与能力,对于其他非专业人士的介入,资源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协调多方关系,这使得家校合作中资源教师常作为组织者和领导者。二是家长参与态度不积极。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缺乏经验,无法很好地与教师配合,显得信心不足。加之日常事务繁忙,家长无法全身心投入与学校的合作中,这使得资源教师被迫成为家校合作中的主导。

2.2 家校合作途径少,沟通内容单一

从合作途径来看,资源教师主要通过电话、家长会和接送学生时间进行交流,而家长开放日、家校联系本、家长学校、家访等相对使用频率较低。⑦由此可见,资源教师所采用的沟通方式存在局限性,这给随班就读家校合作工作的进行造成了阻滞。

合作内容上,资源教师主要为家长安排常规教学活动,例如:参与制定个别教育计划、评估儿童发展水平与听课等,而其他非教学范围的内容涉及少,资源教师参与的家校合作集中关注于特殊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于其他需要例如品德、健康等关注度不足。教师在“主动联系家长”、“认真考虑家长意见”、 “指导教育家长”等方面行动力强,很少征求家长关于班级活动或学校发展(如政策的制定、课程的设置等)的意见。⑧可见,资源教师在与家长合作过程中,重在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对于良好学习环境的构建缺乏合作意识。

2.3 基于特殊儿童教育的家校合作中忽略了普通家庭的参与

随班就读是以普通学校环境为载体的一种教学模式,而针对随读的特殊儿童进行的家校合作,也应当将普通教育资源纳入在内。因此,在随班就读家校合作关系中,除了学校与特殊儿童家庭这两个主体外,普通家庭,包括普通儿童及其家长的参与也是可利用的重要教育资源。随班就读家校合作实践中,接纳普通家庭参与随班就读家校合作,旨在从全纳社会的视角为特殊儿童家庭创设融合环境。资源教师在合作中往往注重于让特殊儿童与融入普通学校环境,关注如何与特殊儿童家庭建立合作关系,而未充分利用普通家庭这一有利资源。

3 随班就读家校合作中资源教师的角色

3.1 资源教师是特殊儿童家庭与学校沟通的桥梁

关于随读特殊儿童的教育主要分为普通课堂教学、资源教室辅助教学两种情境。资源教师是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的桥梁,是为特殊学生家庭与普通学校建立和谐关系提供有效渠道的最优人员。其桥梁作用在实践中可概括为两点。

一是沟通教育信息。资源教师作为咨询者,向特殊儿童家长汇报特殊学生在校表现,提供学校教育发展以及学校为特殊儿童制定的相关教育制度等信息。资源教师作为信息反馈者,整理和分析特殊儿童校外生活、学习表现情况,为学校制定特殊儿童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收集家长对学校事务的反馈信息,作为学校制定和改进工作及校方制度的参考意见。

二是改进和完善随班就读家校合作渠道。这主要体现在,资源教师运用自身技能,在总结教学经验,综合分析学校与特殊儿童家庭双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家校双方提供合作建议,寻求最有利的合作模式,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3.2 资源教师是开展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

资源教师与家长共同协商制定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是随班就读家校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资源教师是开展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组织者。资源教师有获取可利用资源并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计划制定的责任。强调资源教师引导者而非主导者的角色,既是要求资源教师应当应用本身专业技能辅助家长理解参与个别化教育计划过程,也是平衡教师与家长合作地位的体现。最后,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阶段,资源教师与特殊儿童家庭以及其他可利用资源(包括普通儿童家庭、社区、机构等)共同作为参与者。资源教师与家长作为平等的实施者,在不同情境下负责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相应活动的开展。评估与总结阶段,资源教师也应与家长平等交流,互通信息,共同参与信息整理讨论过程。基于资源教师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专业化,在此阶段,资源教师也承担着向家长解释评估结果,提出发展建议的任务。

3.3 资源教师是面向家长的特殊教育工作的宣传者和指导者

资源教师本身即为随班就读学校中的特殊教育资源,在家校合作中,肩负着宣传特殊教育知识、指导特殊教育实践的任务。其职责包括:为普通教师、家长和(或)自愿者提供特殊教育专业技能咨询;给普通教师、家长等介绍或提供特殊教育有关法规、书籍和其它信息。⑨资源教师可利用家长会的时间普及特殊教育相关知识;也可在家长活动日开展主题活动,例如:学生作品展、特殊教育影片展、残疾人士名人事迹展等等;还可针对本校随班就读学生具体情况,组织开展特殊教育知识讲座、交流会等。

4 提高资源教师角色意识水平,实现资源教师的角色功能

4.1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促进资源教师角色意识水平与角色功能的实现

要提高资源教师在随班就读家校合作中的角色意识水平,促进资源教师角色功能的实现。资源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出发,理论和实践能力共同提高,提高资源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是促进资源教师随班就读家校合作角色意识并充分实现其角色功能的内在动力。⑩

第一,促进自身专业水平和技能的发展。资源教师特殊教育专业水平和技能是实现角色功能的基础。理论知识不仅仅局限在资源教室方案的实施上,更重要的是特殊教育相关知识,如生理学、心理学和康复教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或者是某类特殊儿童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积累等。实践技能发展主要是其在教育教学上的创新以及根据资源对象的差异采取灵活的教育干预手段和内容。

第二,提高创建家校合作渠道的能力。资源教师在扩宽合作渠道的探索与实践中要注重“从实际出发”, 首先,需要综合分析家校双方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合作方式。其次,应当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应用新的合作方式,如建立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开展定期规范的交流活动;丰富合作场地,进行校外活动等。当代社会,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这是从资源教师的专业能力为基点,以意识水平的发展和角色功能的实现为目标而应采取的有效途径,也是从本质上而非形式上促进资源教师在随班就读家校合作中的角色意识水平的途径。

4.2 构建良好家校合作环境,促进资源教师角色功能的实现

首先,随班就读普通学校要更新观念,营造氛围。意识指导行动,学校氛围容易影响资源教师对随班就读家校合作的态度,构建积极接纳的学校环境,能让资源教师对自身的角色有更鲜明的认识,从而提高资源教师参与随班就读家校合作的主动性。

其次,学校应提供随班就读家校合作过程中所需的资源。由于特殊儿童的特殊性,随班就读家校合作中有些活动的开展需要特别提供活动器材,活动场地等。学校提供所需资源设备,为资源教师实现多元化角色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对保障资源教师顺利组织随班就读家校合作活动有现实意义。在物质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资源教师才能不断提高对自身角色的认识,进而充分发挥自身角色功能。

此外,学校要为资源教师的成长提供帮助。学校应当把随班就读家校合作能力作为专项技能进行培养。培养方式可以为:设立专门培训班,安排培训课程;开展家校合作讲座、交流会;观摩其他学校家校合作活动;提供学习资料等。

最后,随班就读普通学校需要健全相关体制,加强沟通协调。学校行政管理者应负责构建包括学校人员和社会人员在内的服务网络,加强人员间的互相协作。并且,需要协调各方面资源共同商定家校合作协议。将随班就读家校合作制度化规范化,有利保证资源教师的家校合作行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也为家校合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依据。为资源教师的成长打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

注释

①②⑤孟晓.资源教师的角色浅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12).

③ 徐美贞,杨希洁.资源教室在随班就读中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3(4).

④ 王梅.资源教室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08.12.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篇(5)

随着全纳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全纳教育发展成为一种接纳所有学生、满足不同需求的持续的教育过程。全纳教育成为实现全民教育的基本途径,它使所有的儿童能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参与合作学习,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它不仅涉及特殊教育,还包括普通教育,甚至于整个教育系统和社会领域。目前,在我国,随班就读形式是对特殊儿童的需求响应,是全纳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班就读还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师资质量没有保证、支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需要庞大的特殊教育支持系统,我们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行政支持

行政支持是以政府为领导核心,以教育局教研室、特教资源中心为技术指导中心的特殊需要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系统。

1.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残联组成随班就读领导小组,学习全纳教育思想,以随班就读特殊学生需求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随班就读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使随班就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随班就读学生身心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由教育局教研室、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等组成教育教学专业技术指导小组,为随班就读承担师资培训、教育科研、教育评估、筛查鉴定等支持工作,使随班就读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政府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广泛开展全纳教育理念和随班就读舆论宣传,及时报道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支持活动成果,促进社会各方面对随班就读及其特殊教育的认识、理解和支持。

4.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手段,以个性化服务为原则,通过送教上门服务或机构服务等形式,借助特殊教育理念和方法,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开展学习技能训练、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课补习及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进而满足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个体需求。

二、学校、班级支持

随班就读学生所处学校、班级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支持直接关系到随班就读工作的运作和教育质量。

1.由学校领导、班级教师、资源教室教师组成随班就读的具体工作群体,全面负责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调查、心理评估、入学安置、学籍管理、课程设置、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开展兼顾到随班就读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探索和总结随班就读教学组织形式等。

2.班级教师在情感态度、教育理念、教学活动等方面全面接纳随班就读的学生,并结合特殊教育理论开展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

3.班级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的处理、备课、板书设计、课堂提问等方面充分照顾随班就读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根据学生的能力状况不断调整课程与教学,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持。

4.班级教师根据学生个体需要安排座位,实施合作学习、伙伴帮扶,帮助班级形成尊重、平等、友爱、互助的良好氛围。

三、社区支持

社区是学生生活的重要所在,社区支持能使学生尽快适应社区生活,为他们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特殊教育学校、特教资源中心组织特教老师或资源教师深入社区,通过张贴宣传单、散发宣传单或进行专题讲座等方式,宣传特殊教育,尤其是特殊教育支援服务,让社区居民理解、关心、支持社区内的随班就读学生。

2.社区内的残联康复中心、医疗机构及其他民办康复机构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普通学校培训康复教师并为学生提供康复训练场地、器材及指导活动。

四、特殊教育学校支持

特殊教育学校是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专门对残疾儿童、青少年实施的义务教育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的支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普通学校、学生家长的要求和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需要。

1.特殊教育学校承担对学生家长和随读教师进行培训的任务,加强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指导,帮助家长和普通学校的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掌握随班就读教育技术,为规范随班就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促使随班就读儿童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

2.特殊教育学校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从全纳教育理念和随班就读的实际出发,帮助建立资源教室,承担随班就读的巡回辅导任务,配合、指导普校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和个别教学,与普通学校及时商讨解决随班就读中出现的专业技术问题。

3.特殊教育学校协助随班就读工作的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教学管理、教学研究、考核评价,督促随班就读质量不断地提高,促进随读工作良性发展。

4.特殊教育学校以教学科研为先导,充分利用科研优势,与随班就读学校教师形成合力,积极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工作规程、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科研等等进行广泛研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随班就读模式,推动随班就读工作向正规、科学的目标迈进。

五、资源教室的核心支持

资源教室是指在普通学校中设置的、专门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个别化教学的场所。建立资源教室出于满足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目的,是全纳教育理念的良好体现。

1.资源教室配置足够的适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辅导需要的教材、教具和书籍;资源教室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并积极履行职责辅导随班就读学生。

2.资源教室在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诊断、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咨询与培训、教学辅导、功能补偿和行为矫正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全面为随班就读的学生及其家长咨询和培训服务。

3.资源教室的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设施和各种教育手段,既要针对学生当天课堂中未能消化的文化知识给予个别辅导和重点练习,还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难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4.资源教室利用相关设备和资源为随班就读教师提供特殊教育信息,对随班就读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和特殊教育技术支持。

六、结论

1.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支持有利于提高残障儿童的入学率,有利于随班就读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挖掘,让随班就读学生实现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过得开心。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篇(6)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两周之内,北京市残联就联合北京市教育部门了《北京市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和《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规定北京市听力、肢残、言语、视力、智力及精神等7类残疾孩子,可享受双学籍制度,即除了可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外,还将接受能力评估,符合条件者可就近就读普通学校。

随班就读对象是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儿童少年,包括脑瘫、孤独症及其他类别的残疾儿童少年。让残疾孩子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无疑更有利于孩子融入社会。每个残疾孩子应该有机会接受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而不仅仅是上特教学校或接受送教上门服务。北京市规定,学校应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结合其特殊需要给予妥善照顾,以每班安排同类残疾随班就读学生1人至2人为宜,原则上最多不超过3名。

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表示:残疾孩子与健全孩子一起就读,可更全面地了解、适应社会;而对健全孩子来说,也可以学习如何帮助别人,并获得激励。北京残疾人中小学在校生有8200人,有5600人在随班就读。这个比例不到70%,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分析发现,小学、初中接纳残疾生相对高中而言,还是比较乐观的,一到高中阶段,残疾人就较难进入了,只能去上残疾人职业学校。因为上高中需要凭分数,需要考体育,肢残孩子考体育肯定是零分。只有取消对残疾孩子体育要求,才能实现残疾学生入学普通高中。对此,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教委将与学校进行专门研究,解决残疾孩子随班就读问题。

无障碍设施成为瓶颈

制定相应的政策可以马上就办,但是硬件改造需要时间和金钱投入。残疾人随班就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障碍环境远远不够。北京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残疾孩子在普通学校入学时常遭到拒绝,理由之一是学校不具备接纳残疾学生的环境条件。很多学校里没有电梯,没有残疾人专用的无障碍卫生间,没有供轮椅走的坡道。残疾学生出行、学习极不方便。

北京中小学现已承诺招残疾生就近入学,并在年内完成校园设施的无障碍改造,让残疾孩子在校园出行、学习更方便。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执行理事会理事长吴文彦说,为了方便残疾孩子在学校就读,残联等部门将开展全市中小学无障碍设施、师资状况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制全市融合教育推进专项规划,并分步骤对全市中小学学校进行无障碍环境改造工程、资源教室建设工程和康复师资培养计划。残联等部门还将启动对残疾少年儿童就学需求的调查,针对随班就读学生,还将启动辅助器具适配项目,实现随班就读学生学习交流无障碍,并将试点开展“康教结合”的学前教育,为残疾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提供康复技术支持。今后,融合教育要进一步向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延伸,大学也要加入此行列。

针对“尽可能随班就读”的要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提出,要做到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必须转变将残疾学生当作“特殊”学生对待的思想,同时要将保障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纳入财政预算。熊丙奇介绍说,在加拿大没有特殊教育学校,所有残疾、智障的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入学。为此,学校为残疾学生设立了专用设施、通道,而政府部门为此投入大量资金。平均算下来,政府为每个有肢体、智力障碍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上学每年要支付3万加币。这是生均培养费的4倍左右。很多地方的校园一直忽视无障碍设施建设,其他诸多细节上也存在人性化缺失的现象。也许,我们现在需要从校园建设规划标准上开始认真考虑如何体现人性化,尽快使每个校园都成为无障碍校园。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部分学校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建设无障碍校园。2009年秋季开学,武汉市有14所经过新建、扩建后的中小学在校园内增设了无障碍设施。位于~口区的武汉市博学初中的走廊栏杆均比以往降低了10公分,从一楼到操场的走道楼梯边,也有了可以直接通过的坡道,一间无障碍卫生间也投入使用。在该区的常码头中学,新生王新由于出生时体内的直肠长度不够,医生经过手术,从他的小肚子上接出了一个排泻管道,他只能每天背一个袋子在身上,装自己的排泄物。每天,王新的妈妈都到学校来,帮助他清理。以往,这是一件让王新很担心出丑的问题。不过现在,他可以使用学校的无障碍卫生间,不仅比较隐蔽,使用起来也更方便。

陕西省西安市2014年初的《西安市创建无障碍环境市县实施方案》规定,中小学建筑无障碍改造率不低于40%。在全国范围内完善中小学校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为了推广随班就读。让残疾、自闭、智障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学习,已是一种国际趋势,这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而不是被当作特殊群体学生对待,而且对其他学生来说,这也是一种教育。为他们专门设立一所特殊学校,是容易的,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平等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挑战。为此,中央向各地给予了补贴,地方政府也给予了配套补贴。在西安的无障碍改造计划中,中央政府拨款260万元,陕西省政府也拨款5000万元。

携手残联发展融合教育

2012年,东莞市残联表示,东莞将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东莞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成立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评估督查委员会”。不过,这个统筹部门却至今未成立,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的职能至今仍分散在各个部门。其中,无障碍中小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有100个城市创建了无障碍建设城市。

目前,全国残联及各地残联正在促进建设无障碍城市工作,其中,专门把发展无障碍中小学和残疾人融合教育列为重点工作。对于教育部门来说,与残联携手发展这些工作,将使教育得到进一步提升。残联提出的融合教育,在欧美又称全纳教育。十几年前,中国的教育部门就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提法:随班就读,确立了我国残疾学生的教育原则。我国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全纳教育与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致性。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倡导教育应注重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以德育为导向,以创新为突破。创新的氛围是建立在自由、团结、和谐、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全纳教育主张在学校中要创造关注每一个人、加强合作、反对排斥和歧视人的氛围,并按照学生的不同个性和需求来进行教学,促进所有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课程应该适应儿童的需要。学校应该提供学习各种课程的机会,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具有不同能力和兴趣的学生。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更加关注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促进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课程是为了学生,而不是学生为课程而学习。课程教学首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多样性和各自的差异性。

但在多数地方,这种教育观和教育原则没有得到认可,更谈不上普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投入不足,学校没有接纳残疾学生就读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到,要“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等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如果不投入大量资金加强校园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服务,那么,“尽可能”就会变成没可能。

新建学校均应无障碍

陕西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紧迫性。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陕西省各类适龄残疾儿童未入学人数有5437人,视力、听力、语言、治理四类残疾儿童在校生仅有5166人。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应积极创造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断扩大随班就读规模。2011年的一项全国调查显示,在中国有60%的残疾学生得到教育机会,他们中的大部分是随班就读,还有近40%的残疾儿童处于失学状态。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篇(7)

工作计划就是对一个学期班级工作的规划,是班主任的工作指南和目标。按照计划努力去完成,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必然就会提高得快。如果你真的想让计划发挥作用,在制订时就要注意务实,不要写空话套话,要有实现的可能。我比较提倡任务式的或者目标式的计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每完成一项都有收获。以下是我自己制订的班主任工作计划,仅供参考。

【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1.通过班主任推荐和学生民主选举组建第一届班委会。

2.组建班级工作小组,由相应的班委领导各小组完成班级工作。

3.培训值周班委,保证班级课堂纪律、卫生、集体活动等工作的高质量。

4.班级工作各司其职,让更多学生承担班级工作。

5.拓展课代表工作范围,发挥课代表的教学助理作用。

6.组建班级学习小组,培养学生讨论、研究、质疑、自学的能力,提升班级整体学习成绩。

7.制定并完善重要的班级管理制度:出勤、课前准备、课堂纪律、集体活动、值日生、轻微违纪行为处理。

8.完善班级管理流程,让学生明确在学校发生问题时该如何处理、向谁汇报。

9.开展感动班级人物评选活动,在班级树立一批正面典型形象。

10.开发自塑教育系列班会,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情商,健全人格,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11.建设班级图书馆,设专人管理,抽出一定的时间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12.成立专门的小组,美化班级环境。

13.根据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有益于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文化素养的教育活动,如影视教育、名曲欣赏、美文赏析等。

14.坚持按照学号顺序与学生进行交流,一学期与学生谈心的总次数要达到100次以上(平均每个学生每学期交流23次)。

15.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争取本学期家访覆盖率达到75%。

16.每周批阅周记、评选优秀周记,优秀周记由学生录入形成电子稿,以备适当的时候结集印刷。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篇(8)

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80-02收稿日期:2016-08-26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XJK014AFZ003)、湖南省教育科学特殊教育研究基地和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示范性特色专业(特殊教育)建设的部分成果。

一、问题提出 随班就读是将特殊儿童、少年安置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幼儿园、中小学、职教)接受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全纳教育在我国的实践探索,是发展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途径和策略[1]。为了保障随班就读的顺利推行和实施,随班就读工作要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普通学校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支撑,构建完善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和科学的支持保障体系。在社会支持理论下的支持体系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支持体系[2],三个支持体系相辅相成,是有效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重要保障,随班就读在各级各类政府的推动下,在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残联、家庭、社区等的实践中,在随班就读教师、共同学习的小伙伴的参与陪伴下,定能最终实现从“随班混读”到“随班乐读”到“全面发展”的目标。政府在宏观层面上是推动随班就读发展的主导者,为随班就读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是随班就读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1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性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国已基本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各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随班就读行政管理模式。政府是义务教育的责任主体,政府的推动在随班就读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和政策是用以规范我们行为、保证国家秩序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对于随班就读来说,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是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的首要与关键环节,而政府又是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在其中起着核心作用。随班就读是一个由政府推行、自上而下的实践形式[3],以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支持需要。要提高随班就读教育的质量,就必须为随班就读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并形成制度体系的保障。因此,对于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政府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政府政策制定实施的现状及问题

从提出随班就读理念,我国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随班就读的政策制度。作为体现教育平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主要教育形式,国家对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颁布了各级各类的法律和文件。《残疾人保障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表明了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明确了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权利[4]。《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的目标。从各条例的颁布可看出,我国随班就读法律法规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行政管理层的决策和实施更为重要。研究者曾从政府层面出发,对湖南省各地区随班就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全面了解了湖南省随班就读政府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已有的文献及调查结果发现,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政策制定和实施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政府管理层对随班就读认识不高,支持力度不够大,宣传力度不够。从国家以往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中可看出,相比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完善更为重要,随班就读有时只是一带而过,致使下级政府部门缺乏对随班就读的重视,加大了工作开展的难度。②随班就读所需的经费得不到保障,导致随班就读软硬件环境建设存在短板,教育教学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随班就读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意味着把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放于同一班级里学习,而是需要用特定的设备如资源教室、特殊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的真正融合。③资源教室的明确定位是保障随班就读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以上的问题导致了政府无法发挥其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二、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应有的角色与功能1决策者

政府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是随班就读工作开展实施情况的决策者,需要在宏观层面对随班就读工作予以指导。各级各类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残障儿童的教育问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残障儿童入学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决策权。中央政府根据我国国情确立随班就读发展的宏观政策,制定随班就读学生教育支持的相关政策法规,地方各级政府在执行上级政策的同时,需要根据当地随班就读开展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制度,并完善各类保障制度。

2管理者

有了完善的政策制度,还需要规范的管理,才能发挥其实效作用。各级各地政府需要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系统的管理,如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是否到位、管理机制是否健全、特殊教育学校及普通学校档案管理及教育教学是否合理、随班就读师资力量培养工作是否落实等。只有做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证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开展。

3投入者

经费投入是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物质基础。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政府作为投入者,对随班就读对象的筛查检测、残障学生安置、学校环境建设、资源教室的建立、师资力量的培养培训、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研究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为了保证随班就读的质量,政府需要设立专款专项,在经费层面上给予随班就读支持,从而更好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

三、对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角色与功能发挥现状的分析 调查中,湖南省某地区政府领导反映有些县级政府由于对上级随班就读政策理解不够,导致上级和下属之间在随班就读工作开展和管理上存在理解和执行的差异。同时,有调查显示,政府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度并不高,特殊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认为政府关注较少、基本不关注和较少关注的占到了67%。目前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政府管理层缺乏对随班就读的关注、认识和宣传。其次,随班就读经费的投入也存在缺陷,导致学校环境建设不足,阻碍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最后,缺乏对资源教室、资源教师的明确定位也是影响随班就读质量的重要因素。

四、促进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功能发挥的建议1提高执行能力,完善支持保障体系

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执行能力及加强管理完善支持保障体系是保证随班就读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政府是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主导者,其管理层需要对政策文件理解透析。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在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过程中,应首先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并且在实践中学习,制定出适合本地区随班就读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使政策文件更深入地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同时,各行政部门需设立全职的特教专干,专门负责本地区残疾儿童的教育。《残疾人教育条例》指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设立专门负责残疾人教育的组织机构。因此,各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地教育条件等实际情况,设立由相关方面专家组成的特殊教育指导委员会。

2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随班就读质量

经费短缺是阻碍随班就读工作、影响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国家十分重视随班就读工作,并且教育部对各地区给予了一定的经费扶持,但是笔者发现,对于绝大部分地区和学校来说,经费仍然短缺,导致了“随班混读”的现象。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在建立随班就读经费保障机制的同时,需要逐步增加资金的投入,以保证随班就读质量和工作的开展。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设立随班就读的专项经费,并制订资金使用的详细规划,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根据实际情况,从特殊教育专项资金中划分出一定经费用于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学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向上级申请专项资金,获取经费支持。二是设立相应的配套资金。拨放一定的费用用于随班就读硬件设施的建设、随班就读老师及学生的资金补助等。

3建设资源教室,有效落实随班就读

资源教室的建设是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资源教室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教学上的支援,促进残障儿童学业和行为的发展。《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提出要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等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因此,为了使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普通班级,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专业的学习平台,资源教室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资源教室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政府需要针对本地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分布情况,根据我国对资源教室建立的政策和制度,确定资源教室的布局,确保含有5名残障学生的普通学校设立1所资源教室。同时,政府及学校需要分派专门的管理人员,并且建立规范的资源教室日常管理和运转制度,以确保充分利用资源教室,保障随班就读质量,从而有效落实随班就读。

参考文献:

[1]刘全礼随班就读教育学――资源教室的理念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 随班就读;教师教育;培训

一、问题起源

社会民主化的提升进一步要求公共资源的均衡分配,教育资源从属公共资源,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及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与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教育资源区域间的差异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区域内外教育资源共享程度稳步提升,资源分配的焦点逐渐转移至不同人群之间,全纳教育及融合教育理念相继被提出并演化为多种实践模式,“随班就读”正是其中的一种,通过使残障学生与普通学生同班同读,获得相同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育资源,逐渐脱离长期以来隔离教育的现状,增强外界对于残障学生的了解 [1]。随班就读从物理性融合、社会性融合及课程性融合三个方面投射融合教育内涵。所谓物理性融合是指将两个群体安置于同一物理环境下接受教育,使二者共同平等地参与学习生活。社会性融合是指融合双方通过长期的共同学习,形成互为尊重、互帮互助的团体关系,营造融合氛围。课程融合更多地强调学习主体与课程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设计与实施实现学习主体的共同发展。残障学生不同于普通学生,表现为机体功能性与心理性差异,在促进三个融合的过程中,学校除了提供相应的“辅助设备”“教学材料”作为支撑,还应当构建一支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适应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结合的差异教学,具备相关专I素养、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队伍。

二、随班就读教师培训的困境

(一)角色界定模糊

想要全面理解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方向,明确培训目标、提升培训质量,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一直以来,随班就读教师被固化为从教人员,束之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培养,缺乏特殊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传授,虽然接受过培训的教师容易符合整体的教育需要,但面对残障学生个体需要的时候就显得手足无措,囿于先天的机体功能残缺,同普通学生相比,残障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学习障碍与心理压力,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助,帮助其重拾信心与勇气。随班就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担当着“教师”的角色,更多是充当学生的“辅导者”“心灵导师”“康复者”。融合教育特殊意义不仅在于促进残障学生与普通学生教学上的融合,更旨在于让两个群体相互间获得人格与地位上的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促进,让处于弱势的残障学生切实拥有与普通学生同样的文化感受,需要组织并理清随班就读教师的培养方向,扎实推进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促进教师对普通群体及特殊群体个别疏导与整体协调的能力的提升。[2]

(二)缺乏系统培训

从我国目前的教师教育体制来看,随班就读教师虽然理论上被给予了概念及内涵的界定,相关院校政策文本里也涵盖了对随班就读教师的培养内容,但在实践中却差强人意。[3]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双轨制的教师培养制度,普通学校的教师由普通师范大学(学院)培养,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难以接触到有关特殊人群教育方面的理念、知识与技能。能够获得相关知识的特殊教育教师,一般都是由普通师范大学(学院)下设的特殊学院或特殊教育师范大学培养,两条培训路径并行。我国随班就读的教师基本上是由普通教师承担,随班就读教师教育尚未形成明确的专业体系,缺少系统的培训内容和专业的师资力量,从业后所需的职业相关知识的获取多是依靠后期短期培训,内容多时间短产生的矛盾使培训质量难以保障。

(三)定位模糊

现阶段,对随班就读教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培训内容较为混乱,既包含特殊教育的鉴定与评估、心理与教育、学科教学法、康复训练等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也涵盖关于全纳教育理念、随班就读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具体化教学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资源教室的建设与运作等随班就读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养缺乏“系统思维”,既没有根据课程难度与培训内容划分阶段,也没有根据随班就读教师工作职责划分明确的学习方向。[4]组织培训中将不同职责的随班教师,有时甚至将从未接受过培训的教师与培训过的教师安排至一起学习,这样不仅降低了培训效率,也影响了学习效果。

(四)缺乏技术支持

通过对全国几所覆盖特殊教育专业的院校走访调查后发现,目前教师在职期间所能够获得的支持性资源中,源自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最为稀缺,一方面,具备特殊教育资源的院校缺乏合理的办学定位,无法依托自身办学优势促进区域内全纳教育资源的聚合,造成校际间合作不充分,专门特殊教育学校的人才资源难以共享;另一方面,特殊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特殊人群在教育中的重视程度不高,传统的师范教育对特殊教育人才的培养缺少必要的宣传与支持,致使该领域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甚至出现“用人荒”的现象。从普通教师中选拔、培养、提炼一批符合全纳教育、融合教育理念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化解用人危机的有效举措。

三、随班就读教师培训的路径分析

(一)加强随班就读教师培训的支持性研究

随班就读是普通机构提供特殊教育社会服务,完善特殊系统的重要内容,教师是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具体实践者,更是融合教育理念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倡导者,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随班就读教育的教学质量,培育与专业学习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获得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关系到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实践结果。[5] 鉴于现阶段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培养与培养体系不足的现实,学校首先先应当围绕随班就读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开展相关支持性研究,依据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培训路径划分研究方向,探查我国在随班就读教师培训的现状,设定明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强化随班就读教师培养在特殊教育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的应用型研究,注重具体内容在实践层面的细化,将具体内容与培训项目的设计紧密联系,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目的性、实践性。参照特殊学生在心理疏导、学习指导、教学评价等方面具体要求,构建以实践需要为指导的课程体系。丰富理论研究在相关政策制定中的借鉴意义,为随班就读教师培训体系,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提供必要的法理支持。

(二)构建“自主探索”与“融合文化”共生的培训模式

融合文化其实质是指对多元价值文化的包容与接纳,以无限的文化视野看待有限的文化内涵,尊重、理解、支持社会弱势群体,持续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与质量。将融合文化寓于随班就读教师培训之中,能够赋予随班就读教师对职业的崇高使命感,避免教师在面对多样化群体中因歧视、偏见等因素造成精力的投入偏差。融合文化是一种观念,反映在个体之中,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态度,态度的养成不同于技能,不仅在于持续的文化接受,更需要恰当的文化自觉,亦或者说是学习的“自主探索”,目前随班就读培训之所以难以实现“自主探索”精神的养成,大致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对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前景期望值不高,不报有长期从事的愿景,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草草了事、止足不前;另一方面,培训缺少激励机制,难以唤起学员独立研究、积极探索的学习热情。前者类属宏观研究,此处不再赘述。针对于后者,在构建培训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评价反馈对学习者“自主性”培养的激励作用,使结果反馈与过程反馈相结合,保障反馈的及时、准确、有效。此外,培训中应当拓展开放式命题的研究,引起学员对问题情景的关注,发挥教职人员的指导作用,从自主研究、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员的学习浓度、引发学习兴趣。“自主探索”与“融合文化”共同之处在于培养学员的职业信守,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于随班就读教师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政府y筹规划,培养专业化的师资力量

政策及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是随班就读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但是政策不完善,或者不能真正贯彻落实,会阻碍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湖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6)》中明确规定:“开展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中小学和送教上门学校师生比按1:5标准配备专业教师。”就目前情况来看,尽管有相关的培训,但由于缺少系统、专业化的职前师资培养,湖南省从事随班就读的教师大多数是由普通教师担任,并不具备完善的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据笔者调研,湖南省某一学校自1991年开始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1995年被评为市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点,是湖南省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时间最长、经验最为丰富的学校之一。对于随班就读学生,此学校采取“随班就读与集中补偿相结合”的特教模式,并设立了一名兼职资源教师和多名兼职的康复训练、集中补偿教师。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20多年以来,却没有一名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虽然随班就读教师会不定期地参加相关的培训,当地特殊教育学校也会定期来校对随班就读教师进行指导和视察,但是,教师们仍反应对于特殊教育知识的欠缺。针对缺乏系统化、专业化岗前培训问题,要为随班就读师资培养培训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并为教师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各级各类政府需要加大力度,统筹安排,一是贯彻落实相应方针政策,增强执法力度,在发挥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引领作用下,要严格按照比例配备相应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并发挥其示范引领及辐射作用;二是明确随班就读教师的培养目标,加大培养力度,强化培训机制,使缺乏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普通教师掌握随班就读班级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原理。

(四)加大随班就读宣传力度,坚定教师、家长的态度和信念

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对随班就读的态度和信念对推进随班就读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有些教师没有形成对特殊儿童接纳的态度,也不愿承担这份责任,有些家长不愿承认自己孩子不同于普通孩子。笔者通过某些学校老师反应,有些老师意识到班级里有特殊儿童,会向学校提出劝退这些孩子的请求,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并没有专业能力和多余的精力管理随读生。由此可见,转变教师和家长对随班就读和特殊儿童的态度是师资培养培训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因此,各级各类政府和学校需要加大随班就读的宣传力度,让社会所有人群重视这个问题,并坚定教师及家长的态度和信念。[6] 在师资的培养培训过程中,需要融合并加强培养培训教师的随班就读态度和信念,通过对随班就读的解读和分析、随班就读相关实践教学活动、随班就读学校观摩等使教师意识随班就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充分认可并接纳随班就读儿童。

参考文献

[1]俞林亚.提升区域随班就读质量的实践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6,(04):11-17

[2]王振洲.我国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绥化学院学报,2013,(07),20-24.

[3]李泽慧.关于随班就读师资在职培训问题的思考[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2,(04),1-4。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篇(10)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确定了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法律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以“探索随班就读教育工作在孤儿学校开展”为重点,以语文学科为切入点做好我校的随班就读试点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在吉林省孤儿学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积累经验。

二、实验目标

1.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形成有利于孤儿群体中的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良好的学校育人机制。

2.使参加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的语文素养较以前有所提高,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更通畅,关系更加融洽。

3.做好这些随班就读学生和孤儿的心理辅导工作,让随班就读学生能在孤儿学校和谐健康地成长。

三、实验措施

(一)立足现有制度建设,规范随班就读工作

在教育局特殊教育的领导下,邀请有经验的学校指导工作,在我校召开语文学科随班就读工作会议,对在孤儿学校开展语文学科随班就读工作进行布置、研究,把此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使本校的随班就读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立足常规工作,促使随班就读工作稳定有序

1.由于我校的绝大部分孩子是全省孤儿中的智力健全的孩子,只有个别孩子存在一些智力或肢体方面的浅层次问题。鉴于此,我校主要立足于常规的教学工作,对那些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要求语文任课教师对这些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制订切实可行的个别教学计划。备课中要求语文任课教师精心设计适合随班就读生回答的问题和习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教案中注明。在课堂上,对于随班就读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注。

2.定期开展随班就读学生个别辅导活动。原则上每周一次,将语文学科的普遍难度降低,根据个人接受程度,能在自身的空间内得到提升。重点可以锻炼这些学生的语言沟通和作文方面的能力,为中考语文学科成绩夯实基础。

3.利用语文学科的思想阵地,每半个月,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为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咨询或者谈话,并做好“随班就读语文课谈心记录表”的记录工作,完善人格,增进与教师、其他同学的人际关系,达到和睦相处。

4.鼓励随班就读的学生参加班级或学校举办的各类语文活动。组织号召班内学生带领他们一起参与。对于活动的结果要以表扬为主,对活动过程要注意资料积累,发现他们身上的进步之处,重在参与,给他展示自己语文才能的机会。

(三)立足课堂教学,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语文成绩

1.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让他们掌握语文知识。多提问,多鼓励:一方面可以促进其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其自信心,使其语文成绩取得进步。

2.语文教师要尽量给他们分层次留作业,避免“一刀切”,真正让学生在学校正常的语文教学中有所提升,并渐渐建立起自信,使教学活动真正面向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的语文成绩天天都有进步。

(四)立足家校互动,为特殊家庭提供特殊教育帮助

上一篇: 大二毕业总结 下一篇: 借用合同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