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分析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5:20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1)

1.不良贷款规模:粤东地区五个分行不良贷款余额(五级分类)在全省占比大,贷款余额仅占7.08%,而不良贷款占全省的9.83%,高出2.75个百分点。

粤东地区五个分行截止2003年12月31日,贷款余额为118.27亿元,占全省贷款余额1670.85亿元的7.08%,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为24.23亿元,占全省不良贷款额246.06亿元的9.83%;一逾两呆不良贷款为23.61亿元,占同口径全省不良贷款223.52亿元的10.56%。可见,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的占比高于贷款余额的占比,信贷资产质量较差。

2003年底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额比年初下降7.98亿元,不良额比年初下降24.8%,而同期全省不良贷款下降95.92亿元,不良额比年初下降28%,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额下降幅度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不良额压缩力度未达到全省的平均水平。

2.不良贷款率:粤东地区五个分行贷款五级分类不良贷率在全省排名居前,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2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76个百分点。

2003年底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为不良贷款率为20.49%,不良贷款率比全国X银行系统平均不良贷款率(9.25%)高11.24个百分点,比全省14.73%的不良率水平高5.76个百分点,比全省不良贷款率最低的广州地区(12.51%)高7.98个百分点,比粤西地区(21.23%)低0.74个百分点。同期粤东地区分行一逾两呆不良率为19.96%,比全省同口径不良率(13.37%)高6.59个百分点。可见信贷资产质量不容乐观。

3.不良贷款损失可能性:粤东地区五个分行各类不良贷款的损失可能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03年底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中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为22.55亿元,占同口径不良贷款比重为93%,同期全省五级分类中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为200.98亿元,占同口径不良贷款比重为81.7%,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中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所占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64个百分点;同期粤东地区分行“双呆”贷款余额为21.49亿元,占同口径不良贷款的91%,全省“双呆”贷款为202.23亿元,占同口径不良贷款的90%。由此可见粤东地区贷款损失的可能性较大。

二、粤东地区分行存量不良贷款的结构分析

截止2003年12月31日,粤东地区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96.15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81.3%;企业类不良贷款22.98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94.8%,企业类贷款不良率23.9%;个人类贷款22.12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8.7%,个人类不良贷款1.25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5.2%,个人类贷款不良率5.7%。以下结构分析,除特指外,仅对企业类贷款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结构进行分析。

1.不良贷款的行业结构分析:国家重点支持和大力发展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较低,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不良贷款占比高,应加强对其风险控制

(1)不良贷款的行业集中在房地产、其他批发业等19个行业,占81%。粤东地区五个分行不良贷款分布在89个行业,不良贷款超3000万元的行业共有19个行业,合计不良贷款18.63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81%,其中不良贷款额超过1亿元的行业共有4类,分别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5.72亿元)、“其他批发业”(3.03亿元)、“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1.5亿元)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6亿元),这4类行业不良贷款总额合计11.71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余额的51%。

(2)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不良贷款7.9亿元,占34.4%。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共有7个,分别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57236万元)、“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14952万元)、“建筑装饰业”(3276万元)、“其他建筑业”(950万元)“房地产管理业”(863万元)、房地产经纪与(827万元)和建造安装业(802万元),这7类相关行业不良贷款合计7.9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34.4%,总体不良率为41.89%,比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高18个百分点。这7类行业的不良贷款情况反映出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信贷质量状况堪忧。

(3)不良贷款余额排前十位的行业不良贷款额15.35亿元,占66.8%。

粤东地区五个分行前10大不良贷款行业的贷款余额为66.75亿元,占全部企业类贷款的69.43%,不良贷款余额为15.35亿元,占全部企业类不良贷款的66.81%,不良率为23%,低于企业类不良贷款率0.9个百分点。在10大行业中,各行业的贷款质量差异较大,电力发电、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道路运输业等三个行业不良贷款率较低;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其他批发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零售业、商业经纪与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能源行业等七个行业不良贷款率都超过20%,零售业不良贷款率最高(77.22%)。

表1:粤东地区不良贷款余额排前十位的行业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行业(新)不良贷款额不良额占比不良率贷款余额贷款余额占比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57235.9724.91%55.87%102443.76510.66%

其他批发业30349.5513.21%65.96%46011.650284.79%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14951.766.51%22.62%66105.76136.8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632.816.37%22.03%66432.81156.91%

电力发电业7299.763.18%8.15%89590.75949.32%

商业经纪与业6986.833.04%38.57%18112.825021.88%

能源、材料和电子批发业5970.302.60%60.12%9930.2977631.03%

装卸和其他运输服务业5943.82.59%6.27%94843.24759.86%

道路运输业57322.49%3.41%168265.485417.50%

零售业4429.041.93%77.22%5735.6433760.60%

合计153531.8166.81%23.00%667472.2569.43%

(4)国家重点支持和大力发展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较低。如电力、电力供应、电信、道路、石油、新闻出版、广播媒体、教育、烟草等9个行业不良率都低于10%,这9类行业全部属于国家垄断行业,且行业现金流量稳定,是我分行重点营销的对象。

(5)贷款规模较小的行业不良贷款率在全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只有少数贷款规模较小的行业其信贷资产质量好。贷款规模较大行业贷款质量普遍较好。

不良率超过70%的信贷质量较差的28个行业贷款余额31624万元,仅占全部企业贷款的3.3%,不良贷款为26307万元,占全部企业类不良贷款的11.45%,贷款不良率为83.2%,高于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23.9%)59.3个百分点,其中只有2个行业的贷款规模超过5000万元,有20个行业贷款规模不到1000万元。从这种不良率的行业表现看,说明我分行大部分重点投放的贷款行业信贷质量相对其他行业较好。

贷款规模排名前10位的行业贷款余额71901万元,仅占全部企业贷款的74.8%,不良贷款为14766万元,占全部企业存款的6.4%,贷款不良率为20.5%,低于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23.9%)3.4个百分点,如在贷款规模超过5亿元的6个行业中,只有“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55.87%)不良率高于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23.9%)。可见,规模较大行业信贷质量相对较优。

表2:不良率及贷款余额排在前10位的行业不良贷款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不良率前10位行业情况贷款余额10位行业情况

行业贷款规模不良率行业贷款规模不良率

仓储业989100.00%道路运输业1682653.41%

信息、咨询服务业6440100.00%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10244455.87%

渔业554100.00%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948436.27%

人民政协和派512100.00%电力发电业895918.15%

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305100.0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643322.03%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163100.00%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66105822.62%

其他金融活动100100.00%其他批发业4601265.96%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0100.00%教育414064.29%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69100.0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579910.6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50100.00%商业经纪与业1811338.57%

2.区域结构分析:汕头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和不良余额均排名首位,汕尾分行贷款余额最少,但不良率78.63%,全省排名第一

(1)汕头市分行和梅州市分行不良额占比小于贷款余额占比,其他三个分行不良额占比高于贷款余额占比

2003年底,汕头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为360679万元,占粤东地区分行贷款余额的37.5%,不良贷款为68053万元,占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余额的29.62%,排名首位;潮州市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58968为万元,占粤东地区分行贷款余额的6.13%,不良贷款为19056万元,占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余额的8.28%,不良余额占比最小;汕尾分行企业类贷款余额为45338万元,占粤东地区分行贷款余额的4.72%,不良贷款为35647万元,占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余额的15.51%。

(2)粤东地区五个分行企业类贷款不良率全部高于全省企业类贷款不良率(17.24%):汕头市分行和梅州市分行贷款不良率低于粤东地区平均不良率,其他三个分行不良率高于平均水平,汕尾分行不良贷款率高居全省之首。

汕头市分行和梅州市分行企业类贷款不良率分别为18.87%和18.18%,接近全省企业类贷款平均不良率(17.24%),低于粤东地区23.9%的平均不良率;企业类贷款不良率在粤东排名第一的分行是汕尾分行78.63%,第二、三名依次为潮州市分行32.32%,揭阳市分行27.37%。

表3:粤东地区各分行企业类贷款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类别贷款余额贷款额占比不良贷款不良占比不良率

汕头360679.39137.52%68053.5710529.62%18.87%

梅州314163.28832.68%57111.7954924.86%18.18%

揭阳182270.80618.96%49893.133421.72%27.37%

潮州58967.996.13%19056.228.29%32.32%

汕尾453384.72%35647.415.51%78.63%

合计961419.475100.00%229762.1199100.00%23.90%

3.不良贷款的产品特征:粤东地区五市分行固定资产贷款总体质量较好,流动资金贷款质量较差,其中基本建设贷款不良率低于全省基本建设贷款不良率平均水平

(1)从不良贷款的产品分布看,流动资金不良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类不良贷款89.4%,固定资产不良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的10.6%

2003年底,流动资金不良贷款余额为20.5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89.4%,固定资产类不良贷款为2.48亿元,占10.6%。前十大信贷产品中,有3类产品的不良贷款占比超过10%,分别是商业流动资金不良贷款6.78亿元(占29.51%)、工业流动资金不良贷款4.45亿元(占19.36%)和房地产业流动资金不良贷款2.75亿元(占11.98%)。

(2)从贷款的不良率看,基本建设贷款和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质量较好,技术改造贷款不良率在全省技术改造贷款不良率排名居首

2003年底基本建设贷款余额为38.09亿元,占粤东地区五个分行贷款的39.6%,高于全省基本建设贷款平均占比(21.8%)17.8个百分点,结构比较合理;粤东地区基本建设贷款不良率为2.2%,低于全省基本建设贷款平均不良率(2.99%)0.79个百分点,质量较好。技术改造贷款余额1.59亿元,占粤东地区不良贷款6.94%,不良贷款率为77.8%,高于全省技术改造平均不良率(22.3%)55.8个百分点。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余额6505万元,占全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余额(38.81亿元)的1.7%,规模较小,但没有不良贷款。

表4:粤东地区信贷品种结构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类别贷款余额余额占比不良贷款不良占比不良率

基本建设贷款380861.3639.61%8376.363.65%2.20%

技术改造贷款20495.902.13%15945.906.94%77.80%

房地产业流动资金贷款65635.326.83%27535.5211.98%41.95%

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38470.454.00%13733.455.98%35.70%

商业流动资金贷款114255.6311.88%67803.1329.51%59.34%

公共企业流动资金贷款52888.205.50%9674.204.21%18.29%

其他流动资金贷款87875.079.14%11892.485.18%13.53%

住房开发贷款7800.000.81%100.000.04%1.28%

工业流动资金贷款146015.7115.19%44479.8519.36%30.46%

其他贷款9603.661.00%6308.062.75%65.68%

其余贷款种类37518.053.90%23913.0510.41%63.74%

合计961419.35100.00%229762.00100.00%23.90%

4.新老帐结构:粤东地区老帐不良贷款消化力度较大,新帐贷款不良贷款占比有所提高,需关注重组贷款质量

截止2003年底,粤东地区五个分行新帐贷款余额为551713万元,余额占比为57.39%;不良贷款额为22068万元,余额占比为9.6%,比年初减少1215万元,占粤东不良贷款下降总额的1.52%;不良率为4%,比年初下降1.23个百分点。老帐贷款余额为409706万元,余额占比为42.61%;不良贷款额为207694万元,不良余额占比为90.4%,比年初减少78587万元,占粤东不良贷款下降总额的98.48%;不良率为50.7%,比年初下降7.83个百分点。

粤东地区五个分行重组贷款(借新还旧、债务转移、贷款展期)余额181834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8.91%,,不良贷款为56106万元,比年初下降9391万元,贷款不良率为30.85%,比年初下降5.2个百分点。由于重组贷款主要通过重新认定方式使不良贷款下降,且不良率高于贷款平均不良率(23.9%)7个百分点,需加大重组类贷款的回收力度。

从新老帐贷款的类别看,1998年底以前发生的老信贷业务不良贷款余额为149136万元,占比64.91%,不良率为86%;1999年发放不良贷款余额14606.18万元,占比6.36%,不良率为36.92%;2000年以来发放的不良贷款额66019.01万元,占比28.73%,不良率为8.82%;另外,超额借新还旧和新贷款债务转移两类贷款不良率达到100%,应加强对办理这两类贷款的贷前调查,对化解风险的有效进行详细评估。

表5:粤东地区贷款新老帐结构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类别贷款余额余额占比不良贷款不良占比不良率

1998年底以前发生的老信贷业务173636.8118.06%149136.8164.91%85.89%

1999年当年发生的老信贷业务39566.184.12%14606.186.36%36.92%

超额借新还旧442.000.05%442.000.19%100.00%

回收再贷93632.469.74%3601.361.57%3.85%

老贷款借新还旧87481.599.10%36426.7115.85%41.64%

老贷款债务转移6992.000.73%946.000.41%13.53%

老贷款展期7955.000.83%2535.001.10%31.87%

其他新信贷业务472307.6349.13%5869.332.55%1.24%

新贷款借新还旧76035.687.91%16128.607.02%21.21%

新贷款债务转移33.000.00%33.000.01%100.00%

新贷款展期3337.000.35%37.000.02%1.11%

合计961419.35100.00%229762.00100.00%23.90%

5.贷款方式结构:抵押贷款是主要的贷款方式,占全部贷款的37.13%,质押贷款和票据贴现贷款质量较好,信用贷款不良率排名居全省首位

2003年底,粤东地区企业类贷款中抵押贷款占比最高,达37.13%,不良率为30.14%,;保证贷款占比排名第二,为25.33%,不良率也排名第二位,为35.18%。信用贷款不良率为43.36%,不良率排名居全省首位,高于全省信用贷款平均不良率(5.57%)37.7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汕尾市分行信用贷款额为23603万元,不良率高达97%所致,目前汕尾市分行信用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已经达到47.26%,远远高于省分行信用贷款余额占比控制在8%以内的要求。票据贴现贷款没有不良贷款,余额为6505万元,比年初增加4859万元,增加195%,增加速度较快,但规模仍然较小,余额仅占企业类贷款0.68%;质押贷款余额为287922万元,占比为29.95%,不良率仅为2.66%,质量较好。质押贷款主要投向公路行业,贷款余额为218520万元,占76%,没有不良贷款,担保方式是以路桥收费权作为质押。

表6:粤东地区企业类贷款方式结构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类别贷款余额占比不良额占比不良率

抵押35694937.13%10757146.82%30.14%

质押28792229.95%76683.34%2.66%

保证24355625.33%8569337.30%35.18%

信用664876.92%2883012.55%43.36%

票据贴现65050.68%0.00%0.00%

合计961419100.00%229762100.00%23.90%

6.贷款规模结构:5000万元以上贷款规模大、质量好;芝麻户贷款质量差

2003年12月底,5000万元以上贷款客户只有20户,占贷款户数的0.6%,但贷款余额为43.9亿元,占全部企业类贷款45.7%,不良贷款率仅为5.5%。粤东地区五个分行100万元(含)以下贷款客户2318户,占客户总数的74%,贷款余额为48989万元,不良贷款额41060万元,不良率为83.85%。100万元以下客户由于金额小,笔数多,工作量大。100万元至300万元区间贷款客户357户,占客户总数的11.4%,贷款余额为69107万元,不良贷款47819万元,不良率为69.19%,同样也存在笔数多,质量差等特点。

表7:企业类客户贷款规模结构情况表

截止:2003年12月单位:万元

区间客户数贷款总额不良贷款不良率

5000万元以上20439142.524132.55.5%

1000万元至5000元(含)582465874539418.4%

500万元至1000万元(含)881149893591531.2%

100万元至500万元(含)6431117308326174.5%

100万元(含)以下2318489714106083.85%

三、对盘活回收存量不良贷款的建议

1.推行不良贷款集中经营,加大力度处置存量不良贷款

实践证明,不良资产的实际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贬值,这就是所谓的“冰棍”效应。加大力度处置存量不良贷款,首先要摸清底数,集中经营。省分行决定在粤东地区成立不良资产粤东经营小组,对不良贷款实行集中管理、分帐核算、专业化经营。其次要因户施策,分类清收。对于有还款能力但缺乏还款意愿,恶意拖欠贷款本息的“钉子户”、“赖债户”,通过变卖抵押物或追究保证人的连带清偿责任等法律手段依法清收;对于办理了资产抵押的贷款,企业已无法回生的,采取以物抵债,挽回部分贷款损失;对有一定的有效资产或保证人具有担保能力的,采取改变抵押或变换借款主体、追索保证人等办法,降低贷款风险;对能正常生产经营、能正常付息、发展前景较好的,但因自有资金不足,贷款成为铺底资金的企业进行贷款重组,采取收回再贷、借新还旧等措施来降低不良贷款余额。第三要做好贷款核销工作,逐步消化不良贷款。

2.提高不良贷款的现金回收比例

从粤东地区五个分行2003年不良贷款处置情况看,2003年,粤东地区分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减少7.98亿元,其中现金回收为1.76亿元,占22%,现金回收比例仍然不太高。今后,要将现金回收作为不良贷款处置、管理的首要目标加以关注,坚决破除重利息收入、轻本金回收,重增量控制、轻存量消化,重核销认定、轻回收再贷等观念和操作习惯,确实提高不良贷款盘活的实际效果。

3.债务重组是盘活不良贷款的重要手段

债务重组盘活不良贷款包含以下几种形式:债务转移、借新还旧、转贷、修改债务偿还条款、发行可转换债券、减免利息、租赁融资、追加贷款、追加调整担保与抵押等等。从2003年粤东地区不良贷款回收盘活成果看,债务转移和以物抵债共盘活3910万元,仅占2003年不良贷款下降额5%,须加大债务重组手段的直接运用,。运用债务重组手段,对我分行盘活不良贷款意义重大。目前,由于我分行不良贷款在行业分布、地区分布上差异性较大,各种信贷产品的不良状况又千差万别,同一客户的不良贷款又有不同的贷款方式、期限和品种等特点。因此,新一轮不良贷款回收盘活,必须综合运用债务重组手段,夺取胜利。

债务重组中要做到:(1)X银行作为债权人时,应坚持将贷款本息的回收作为贷款重组的主要目标,重组要以增强借款人的经营能力和发展后劲为出发点,从而使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得到提高。(2)在重组手段的选择上,要充分发挥债权人的优势地位,而不是委曲求全,由企业牵着鼻子走。(3)建立自身的重组分类项目库和重组方案库,对重大项目的债务重组方案,必须综合考虑,进行多种设计,从中择优;对其他项目可进行分类,直接从方案库中选择对应方案,提高处理效率。

4.抵债资产的变现能力是决定“以物抵债”成功与否的关键

从粤东地区分行不良贷款的特点可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不良贷款是采取了抵押或质押。运用“以物抵债”是取得货币资金的一种重要债务重组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对提高不良贷款现金回收比率具有积极意义。实际上,在实施“以物抵债”时,资产的认定收取阶段就考虑抵债资产的变现价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二者并重。

抵债资产收取时,宜尽量接受易保管、易变现的抵债物,同时在估价上要做到:一是防止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银行被动接受情况;二是防止因评估机构评估不客观,且缺乏制约和救济机制造成的资产高估风险,尽可能确定一些规模大、信誉好的评估机构作为评估定点单位;三是在法律诉讼手段收回不良贷款过程中,要防止抵债资产的价格被法院提高。

收取抵债资产之后,(1)应组织专业队伍进行管理,适度投入维护性费用,做好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并尽快进入处置变现环节。(2)抵债资产进入变现环节前,必须对资产进行重新评估,进而确定处置底价。(3)所有抵债资产处置方案未经审批,一律不得处置,处置资产时尽量采用公开竞卖形式,防止场外交易和防范相关操作人员的道德风险。

5.加大对单户贷款金额300万元以下贷款的退出力度

截止2003年12月底,粤东地区分行贷款芝麻户情况较为严重,贷款质量差,单户300万元以下贷款金额为118073万元,不良贷款为88879万元,平均不良率为75.3%。对300万元以下贷款客户,应采取包括现金回收、呆帐核销、以物抵债、诉讼催收等强力手段加快退出。

各分行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尽快退出芝麻户贷款。对金额100万元以下贷款或者核准未通过的芝麻户贷款原则上按100%比率退出;对于贷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贷款应实行有序退出,其中正常贷款到期原则退出比率不少于10%,不良贷款退出比率不少于40%。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2)

(二)收集信贷档案资料(10分)

1、信贷员应收集如下信贷档案资料:

(1)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名称、地址、有效身份证明、经济性质、经营项目、贷款余额、贷款方式、贷款期限、信用等级(如果进行贷款分类需要评定借款人信用等级,应按相关规定评定其信用等级)。

(2)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收入等。

(3)重要文件,主要包括:借款人的贷款申请、信贷调查报告和审批文件、贷款合同、授信额度或授信书、贷款担保的法律性文件(如抵押合同、保证书、抵押品评估报告、财产所有权证等)、借款人还款计划或还款承诺。

(4)往来函件,包括信贷员走访考察记录、备忘录。

(5)借款人的偿还记录和信用社催收通知。

(6)贷款检查报告,包括定期、不定期的信贷分析报告、内审报告。

以上借款档案内容,每户贷款差1项(不能提供足够理由)扣0.5分。

(三)初分及填表(10分)

分类人员根据收集的资料及掌握的信息,在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担保情况、非财务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分类标准,逐笔对信贷资产提出初步分类意见,并分别填写自然人一般农户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文本中的《自然人一般农户信贷资产分类认定表》和自然人其他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文本中的《自然人其他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

检查发现,初分理由不合理,认定文本填写不准确,内容不全,每笔贷款差1项扣0.5分。

(四)信用社审核(10分)

1、信用社贷款审查小组成员根据信贷人员提出的分类理由,逐户进行分析讨论,对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初分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并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须详细记录审核对象、参与讨论人员的意见、审核结论等。

以上会议纪要每缺一户贷款或内容不全,扣0.5分。

(五)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动态调整。(5分)

对贷款风险情况已经发生变化的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贷款、5万元以下(含)自然人其他贷款,应填写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风险分类认定文本中的《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风险变动情况记录表》。

对贷款风险情况已经发生变化的5万元以上自然人其他贷款,应重新填写自然人其他贷款风险分类认定文本中的《自然人其他贷款风险分类认定表》进行调整。

检查发现,应调未调整贷款或填写文本不准确,内容不完整,每差1笔扣0.5分。

(六)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结果(50分)

根据上报报表与实际检查结果的差异情况,将信贷资产质量真实程度划分为以下三个档次:

(一)实际检查认定的不良信贷资产比例与上报数据相差2个百分点(含)以下,为基本真实。

(二)实际检查认定的不良信贷资产比例与上报数据相差2-3个百分点,为不够真实。

(三)实际检查认定的不良信贷资产比例与上报数据相差3个百分点(含)以上,为严重失真。

检查发现,认定结果为不够真实扣10--20分,严重失真扣50分。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3)

一家银行长期持续多年减值准备计提远高于同业的平均水平,显然不正常。难怪2009年8月,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称,华夏银行只有加快变革才能避免边缘化。

华夏银行还需多久才能走出历史包袱所带来的坏账泥潭?

历史包袱或已基本消化

根据公开资料,华夏银行2001年末逾期贷款由2000年的26.7亿元上升至46.7亿元,假设不良贷款与逾期贷款同比例上升,则2001年末不良贷款由前一年的29.3亿元上升至51.2亿元,但当年减值准备余额仅增长了12亿元,拨备覆盖率仅为51%。如果以目前银监会要求的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减值准备,则2001年需要补提贷款损失准备50.9亿元!这个数字不仅远高于其当年的净利润,甚至还高于其2003年上市前中期报告披露的净资产(43.3亿元)。2002年,末华夏银行账面不良资产余额527亿元、按150%的拨备覆盖率需计提减值准备79.03亿元、但账面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仅295亿元,差额高这46.5亿元!因此,如果华夏银行上市前按照150%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不仅会严重亏损、而且还将资不抵债。

上市前为了达到上市条件中的业绩标准而进行过度包装、未足额计提减值准备,也未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以及上市初期盲目扩张形成坏账,使华夏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自2006年以来,华夏银行持续大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核销不良资产,最近三年华夏银行共计提贷款损失准备101.3亿元,核销坏账45.7亿元(详见表1),远高于资产规模相当的其他股份制银行,计提金额应可覆盖上市前少计提的近50亿元的损失准备,累计核销坏账45.7亿元,也已接近于公司2002年末的不良贷款余额。因此,其上市前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包袱应已基本消化。

通过持续多年超常规减值准备计提和不良贷款核销,华夏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由2001年末的259亿元上升到2008年来的98.1亿元;以150%的拨备覆盖率为计提标准,其历年应计提金额与实际账面余额之间的缺口由2001年的高达50.9亿元上升至2004年的635亿元,自2005开始缺口大幅收窄、至2008年来缺口被完全补掉,表明其历史上减值准备计提不足部分经多年大帽计提已经弥补。拨备覆盖率则由2001年的50.6%上升到2008年末的151.2%,不良贷款率由2001年末的15.4%下降到2008年末的20%(详见表2)。

华夏银行2097年报开始披露按组合和单项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数据,其计提标准见表3,如果不考虑计提比例上下浮动因素,笔者计算发现,其2005年组合应计提额为343亿元、实际计提额19.0亿元,存在153亿元的计提不足缺口,表明其实际组合计提准备比例较大幅度地向下浮动了,2008年来计提缺口额下降至0.6亿元,说明其计提减值准备的比例基本上达到了标准计提比例(详见表4)。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其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已基本上消化。

新增不良贷款有望高位回落

尽管华夏银行历史不良贷款已基本上消化,其信用成本有望下降,但能否这到银行业的平均水平,则将主要取决于其未来新增不良贷款的情况。

从不良贷款净生成率指标来看。华夏银行2006年以来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0g年中期处于相对高位,说明其新增不良贷款并没有明确下降;但是从逾期贷款净生成率指标来看,其峰值出现在2005年,为085%,此后呈持续下降趋势,2009年中期回落至0.34%;有意思的是,逾期贷款净生成率2005年为历史峰值、而不良贷款净生成率2005年却是最低值,二者之间在趋势上也出现了明显的背离(详见表5)。

通常而言,贷款逾期与否是判断其是否会形成坏账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良贷款与逾期贷款的生成率在趋势上应该是一致的。笔者认为,华夏银行产生这种反常的背离主要原因是,贷款逾期与否的标准是确定的,即一项贷款到期未能偿还就成为逾期贷款,而贷款是否应认定为不良贷款的标准则有相当大的弹性,2005年该公司逾期贷款余额为71.1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为70亿元――部分已经逾期的贷款没有计入不良贷款。2009年中期,逾期贷款余额为62.6亿元,而不良贷款的余额为66.1亿元,表明部分尚未逾期的贷款已经被计入了不良贷款(实际上。对于长期贷款而言,贷款到期之前就可能有迹象表明,客户的偿付能力出现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将其计入不良贷款)。

由此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华夏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由宽松逐渐趋于严格,导致不良贷款净生成率与逾期贷款净生成率趋势上的背离。考虑到华夏银行2009年中期逾期贷款的净生成率已远低于2005年峰值水平,不良贷款净生成率未来有望自高位回落。

2009年三季度减值损失环比上升不是趋势性变化

笔者注意到,华夏银行2009年三季度拨备覆盖率由二季度的153.3%上升至160.5%,以此测算,其三季度末资产减值准备余额较6月宋上升了25亿多元,如果拨备覆盖率维持二季度末的水平,则其三季度可以少计提4.9亿元减值准备。

综合上述分析,个人认为,华夏银行三季度减值损失环比大幅上升并不是一种趋势性变化。其持续多年超常规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很可能接近尾声,其新增不良贷款的净生成率亦有望形成回落趋势。

信息披露漏洞多多

笔者对上市公司的分析都是基于公开披露的信息,难以获得充分的数据以及所获取的信息本身的瑕疵甚至数据之间相互冲突、矛盾往往给分析带来困难,相信大多数投资人也面临类似的困境。

华夏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确实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如:银行投资债券的利息收入一般计入“利息收入”项下;华夏银行则计入“投资收益”。通常银行在中期和年度财务报告中对净利息收入、净息差、中间业务收入都作详细的分析,华夏银行的财报中则没有相应的

分析。而在季报方面,银行一般会披露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重要的财务指标,华夏银行的季报则极为简洁,投资人无法获得这些财务指标数据。

华夏银行从2009年开始每季度召开一次分析师见面会,机构投资人可以从这个会议上获得一些补充信息,但中小投资者就没有这么幸运,会议结束一两个星期之后其公司网站上才挂出会议概要,在此期间中小投资人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实际上,华夏银行信息披露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与同业比较上的差异,在与其历年的信息披露比较上,近年也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如2006年以前华夏银行历年财报中都披露了“表外应收利息”数据、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标准和比例,但此后财报中相关内容销声匿迹。

更让人困惑是,华夏银行披露的一些重要财务数据之间甚至有相互矛盾之处,读其财报和相关资料,有时宛若游走于迷宫之中。笔者在此就分析过程中所遭遇的一些困扰略述于下:

1 逾期信用贷款潜伏冰山?

华夏银行2009年中期报告披露,逾期三年以上的信用贷款余额为4.33亿元。令人费解的是,该公司2008年末逾期的信用贷款总额仅为1.77亿元(详见表六),即使这些逾期贷款于2009年中期全部转化为逾期三年以上的信用贷款,2009年中期逾期三年以上的信用贷款余额最多也不会超过1.77亿元,那么其4.33亿元逾期三年以上的信用贷款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笔者认为,一种可能是2009年中报数据锴了,那么后期披露的财报应该会作出更正,但三季报中并没有相关更正信息出现;另一种可能则是以前年度的数据错了,不排除其部分分支机构在上报数据时为了规避责任,将部分逾期信用贷款计入逾期保证贷款的可能。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数据上的变化则是公司通过自查对前期错误数据的纠正。考虑到华夏银行最近三年半已核销的不良贷款高达54.3亿元,那么,在已核销的不良贷款中可能也会有类似问题,则其历年未披露的逾期信用贷款可能以10亿元计,2009年中报所披露的4.33亿元也许只是冰山一角。

2 减值准备计提有两套标准?

华夏银行自2007年度财务报告开始披露减值准备组合计提数和单项计提数据,不可思议的是,在其2007年财报不同项目的注释中,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版本的减值准备计提数。在第84页对贷款和垫款接行业分布情况的注释中,2006年末贷款损失准备单项计提数为3299亿元、组合计提数为26.65亿元;在第152页对贷款损失准备的注释中,2006年末贷款损失准备单项计提数为38.53亿元、组合计提数为21.11亿元(详见表7)。同一份财报对同一项目的注解在不同的页面上出现了高达5.55亿元的差异!

个人认为,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份财务报告的前后部分分别由不同的人员完成,在计算减值准备的计提数时采用了不同的标准。但不可思议的是,采用不同标准计提的减值准备虽然组合计提数和单项计提数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但是二者的合计数居然殊途同归、完全一致,没有分毫差异!

3 2009年三季度究竟核销了多少不良贷款?

华夏银行网站的“2009年三季报分析师见面会”文件显示, “华夏银行1~9月份累计核销了15.95亿元不良贷款,比二季度多核销了7.29亿元”。而华夏银行2009年中报披露,上半年核销不良贷款8.66亿元,以此计算,华夏银行三季度核销不良贷款7.29亿元,但是,在该份文件的同一段落中又表示:“三季度新增不良贷款共0.8亿元,清收处置11.22亿元,包括现金清收5.58亿元,核销4.71亿元。”这句话又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三季度华夏银行核销了4.71亿元不良贷款。

笔者特地查阅了部分券商有关这次分析师见面会的研究报告,某券商研究报告表述为“前三季核销了15.95亿不良贷款,其中第三季核销了7.29个亿”,另一家券商则称“其中三季度新增不良贷款98亿元。清收处置11.2亿元,其中现金清收5.58,核销4.71亿元,抵债0.49亿元”、“1~9月压缩25.21亿元不良贷款。其中现金清收10.18亿元,抵债1.86亿元,核销12.56亿元”,可见券商的研究报告对华夏银行2009年1―9月份以及三季度不良贷款核销数也产生了明显分歧。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4)

贷款是各大商业银行的重要经营业务,信贷资产的优劣,直接影响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美国的金融危机,对美国是一场灾难,对全球的金融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后危机时代各大商业银行均应从中吸取教训,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贷款率,降低信贷工作的风险。此时,为缓解信贷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各大商业银行都需积极推行先进的信贷技术。在我国, 各类信贷技术中, 基于财务报表的信贷技术和关系型信贷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基于财务报表的信贷技术指贷款的发放决策和贷款条件主要借助于借款人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关系型信贷技术指信贷决策主要基于通过长期和多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信息而做出。可见,财务报表是各大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评审的基本资料来源,在财务分析和信贷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是各大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各大商业银行纷纷要求在信贷评审工作中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可是,由于信贷工作本身比较繁忙,评审过程中缺乏团队对授信对象进行系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分析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分析报告过于“八股化”,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本文通过介绍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试图挖掘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在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以期降低商业银行信贷工作的风险,提高工作的质量,保障银行业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中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料的真实性难以辨别

在现实的贷款活动中,借款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往往会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骗取银行信用。更有甚者,银行有关人员与借款人串通,为其提供虚假报表出谋划策,以规避法律和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达到骗贷逃债的目的,从中渔利。如果银行仅依靠报表表面的数据做出贷款决策,往往容易造成贷款落空。

(二)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

在如今的贷款活动中,经常运用一些财务比率指标来衡量授信对象是否具备授信要求。有时尽管借款企业各项指标良好,但实际上借款人或保证人其本身财务状况并不佳,没有按时偿还贷款的能力。并且由于所有的财务指标都是静态指标,非常容易受到操纵,有些信贷人员财务分析水平低,便会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搞形式主义, 结果造成财务报表分析名存实亡。

(三)财务报表分析与抵押、质押贷款脱节

由于历史因素及银行信贷人员素质低下等原因,银行注重形式上的财务报表分析,注重信用贷款,而对担保贷款中的抵押和质押贷款重视不够,所以形成大量的贷款坏账;再者,银行往往注重贷款的贷前调查,而疏于跟踪调查,但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何况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已到无财产可供支配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银行贷款无任何财产担保,那么以前的财务报表分析就毫无实际意义。银行业又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人员的跨行业流动性差,银行业太注重自身的专业训练,而忽视法律、经济、财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所以, 造成银行信贷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特别是对工商企业财务活动缺少经验,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常有许多主观片面的成分,更不能将财务分析与抵押、质押贷款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熟练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巧降低授信风险

以上问题均与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运用不到位有关,要想解决以上问题,降低授信风险,笔者认为应注意结合以下分析技巧,并在授信工作中熟练运用。

(一)明确分析的目的

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分为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作为短期授信工作者,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主要应评价客户近期是否有能力进行贷款的归还,及是否愿意进行贷款的归还。首先通过考察企业以往的资信程度解决愿不愿意偿还的问题,然后重点分析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及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质量及现金流量情况来判断企业有没有能力偿还。作为长期贷款的授信工作者,此时仅关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以及考察企业以往的资信程度,肯定是不行的。首先必须关注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从资本结构的角度进行评价,然后更重要的是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因为对资本结构的要求我们可以将其写入贷款合约,但盈利能力是无法控制的,此时信贷资金的安全完全取绝于客户的盈利能力。显然,不同的分析目的,其分析的侧重点有很大的不同。

(二)围绕分析目的,进行资料的搜集

在明确相关的分析目的后,围绕分析的侧重点,进行资料的搜集,所搜集的资料包括授信对象3~5年的中期及年度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至少进行近3年的资料搜集。当然短期信贷工作者只需围绕其分析目标收集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客户信用档案,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长期信贷工作者不仅要收集上述资料,还必须收集其他资产、负债、收益、费用等尽可能多的信息,为盈利预测、财务状况的评价作充分的准备。此时重点明确,也容易搜寻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从而节省人力和时间,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阅读分析资料

有针对性地搜集好资料后,阅读分析资料。首先,从审计角度考察分析资料的可靠性,这是验证资料真实性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是在财务报告中找出审计报告,如果审计报告是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财务报告中的审计收费稳定,未变更会计事务所,那么分析资料相对可靠;如果该财务报告未经审计鉴证,可以从报表的数量关系进行初步验证。然后,进一步阅读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报告,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事项(特别是担保、抵押贷款等问题),阅读关联方关系披露,熟悉企业的往来客户。再次,阅读会计报表附注,特别注意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发生变更。最后,通过几大会计报表,简单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方面的情况,从而熟悉分析对象,为授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运用基本分析技术

基本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对授信对象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包括:(1) 财务数据的静态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报告项目的静态分析;(2)财务指标的静态分析,包括计算各种财务比率,熟悉报告项目的相互联系;(3)静态的结构分析,包括进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分析,利润表的结构分析,及现金流量表的流入、流出结构分析等。

2.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是将分析期与前期或连续数期项目金额进行对比,这种财务报表项目纵向比较分析的方法,是一种动态的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分析财务报表的具体做法是:(1)对前后期各项目的绝对金额进行比较,求出增减的差额;(2)将增或减的差额作为分子,将前期的绝对金额作为分母,求出增或减差额的变化程度(百分比);(3)根据连续数期变化的统计数字,可以绘出一个统计图表,更形象地显示变化趋势。

如果某一分析对象的经营活动处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趋势,那么其主要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应该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若其主要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出现异常变动,突然大幅度上下波动;或者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之间出现背离;或者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出现恶化的趋势,那么,这些意味着公司的某些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是授信过程中判断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的重要线索。

3.同业分析

同业分析是指将授信对象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放在其行业背景下进行分析。

所有企业的发展状况必然受到行业发展状况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闭关自守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将相关的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放在其行业背景下,与行业平均数进行比较,才可以如实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具体操作时首先应细分分析对象所处行业,特别是综合类公司,我们要注意细分行业进行比较,分行业计算平均数;其次,找出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最后,重点分析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

(五)结合企业基本面

企业基本面包括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现状及发展、企业分析3个方面。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发展状况、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与经营策略、公司的组织结构等均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只有结合企业的基本面才能得出恰当的评价。商业银行信贷工作者一定要具备对企业基本面的敏锐洞察力。

(六)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是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小企业的信贷评审工作,由于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甚至没有专职的会计,会计核算资料质量极低,不真实成分较大,不可以作为信贷评审的依据,此时,现场调查、现场办公最能奏效。当然,中大型企业的信贷工作也不可忽视现场调查的作用,它能让结论更加可靠。

三、结束语

商业银行的信贷评审工作责任重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关系到民生。每一位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者,都应该积极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降低信贷风险。

最后,笔者认为,应制定《商业银行信贷中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规范》,加强对信贷工作者报表分析技术的培训,提高信贷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降低信贷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占美松. 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j].会计研究,2008(5).

[2]金中泉.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张先治.构建中国财务分析体系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6).

[4]周朝平.透视商业银行信贷财务分析中的模糊认识[j].安徽农村金融,2006(6).

[5]刘姝威.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5)

5月1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与国家统计局联合调查的最新全国房价统计数据显示,4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维持高位,但涨幅略减。而90平方米住房价格指数首次出现下跌。

深圳房价同比下跌1.4%,已经连续五个月下跌;北京房价同比上涨0.2%,但交易量持续萎靡。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北京住宅期房网上日均签约量仅为165套,比3月减少17套;广州市十区房屋交易登记9011宗,虽比2月环比增加20.4%,但同比依然减少35.5%。惟有上海房价在连续两月持平后,出现0.2%的上涨。

但是,来自监管当局的最新信息表明,房市的桥头堡上海,住房开发贷款和二手房贷款的不良率初露端倪。

5月7日,上海银监局《一季度上海房地产信贷分析报告》,对上海的房地产信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报告认为,房地产贷款中,有两类贷款需要引起关注。一是住房开发贷款,其不良贷款率为2.16%;二是上海居民二手房贷款,其不良贷款率为1.86%。这两类贷款余额占比仅为24.3%,而不良贷款占比却达到55.2%,是房地产贷款的高风险点。

“上海和全国的情况都差不多。”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说,“我们公布这一报告,就是想让各家银行知道上海房贷的不良率在走高,提醒各行注意房贷风险。”

在上海银监局公布数据之后不久,高盛也了研究报告,认为中国房价将由2007年底的高位回落15%-20%。考虑到宏观环境持续不明朗、中国房地产商财政紧缩、市场供过于求的因素,高盛将中国房地产业的整体看法由“吸引”调低至“审慎”。

穆迪的高级分析师龙燕康认为,“房地产贷款的增长速度,提高了市场对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能否充分掌握该行业风险的担忧。”穆迪最近已将中国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展望转为负面,原因是进一步紧缩的流动性和更大的房地产价格波动而产生的风险。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在江苏、辽宁调研时更称,银行业首要关注贷款不良率反弹,“确保按揭贷款真实性,防范房地产开发商贷款风险。”

开发贷款隐忧

目前银行业的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依然呈上升态势。“从住房开发贷款的增长势头来看,房市还将处在僵持状态。”一位监管部门官员分析认为。

《一季度上海房地产信贷分析报告》显示,至3月末,上海市中外资银行机构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5564.67亿元,比年初增加137.63亿元,增长2.5%。

其中,中外资银行机构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2183.14亿元,比年初增加105.37亿元,增长5.1%,比整体房地产贷款增速高2.6个百分点。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98,香港交易所代码:01398,下称工行)年报显示,其房地产开发贷款猛增。截至2007年底,其房地产开发贷款总额达2994.11亿元,其中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金额高达742.83亿元,较2006年同期增长33%。

对此,有银行界人士分析认为,工行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地增加了房地产开发贷款,原因是想借此拿到随后的个人住房贷款项目,扩大工行的市场份额。一般认为,个人住房贷款是银行比较优质的资产。

被业内人士认为在房地产开发贷款方面更加激进的是中国农业银行。但由于农行正在备战股改,至今尚未公布经审计的2007年年报,缺少有关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具体数据。

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业内龙头是中国建设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39,香港交易所代码:00939,下称建行)。2006年建行房地产开发贷款总额达3022.9亿元,占全部公司贷款的10.52%,不良贷款率达6.05%,高于整个公司类贷款4.07%的不良率水平。到2007年,建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总量依然保持了3177.8亿元的高位,但新增量仅为154.9亿元。当年不良贷款率下降到4.84%,但仍高于公司类贷款平均3.28%的不良贷款率。

中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88,香港交易所代码:3988,下称中行)的内地房地产开发贷款在业内份额比较少,截至2007年底为1436.13亿元,较上年增长300亿元,减值贷款为69.9亿元,减值贷款比例从2006年的9.43%下降到了2007年度4.87%,但也高于同年整个公司减值贷款4.61%的比例。

针对房地产开发贷款比较高的业内不良率,建行一位高管对《财经》记者称,“考虑到房地产行业容易成为调控的重点,受政策和市场影响较大,面临较多不确定的风险,建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量和增速都在放缓。”

“目前我们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并不很担心。因为近年来市场形势好,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率很低。事实上,尽管以往房地产开发贷款的违约率高,但损失率低,主要原因就在于有抵押,只要作价合理,处置费用不高,银行的风险就可承受。”前述国有银行公司部负责人称。

银行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也在继续。有资深银行人士称,过去开发商对银行的还款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银行源源不断的信贷支持。如果无法获得持续的信贷支持,还款的意愿往往就会减弱。2008年4月的博鳌论坛上,房地产界著名的“大炮”、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曾说,“要死一起死,银行肯定先死。”

“这轮调控中,肯定会有个别大型开发商的资金链会断裂。”某国有银行公司部负责人称,目前房地产开发贷款真正风险有二:一是建成风险,二是销售风险。小的开发商在紧缩形势下,因为资金链断裂,可能会导致项目无法建成;而大的开发商因为土地占用的资金过多,摊子铺得较大,扩张过猛,销售一旦不畅,就会导致资金链紧张。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一些财大气粗的大型开发商,往往同时有许多项目在开发或销售之中,资金集中调度十分频繁,银行往往不敢也很难与之叫板,所以开发贷款被挪用,往往发生在大开发商身上。

该人士表示,令市场感到草木皆兵的原因,主要是始于去年底房地产销售不振的恐慌。“有的地方是销售整体下降,有的是增幅下降。”一旦销售资金回流不畅,开发商资金链比较紧张,就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陷入恶性循环。

不良信号

如果说开发贷款不良率稍高仍属常态,最近一向被银行认为是优质资产的个人住房贷款在增量和不良率方面的变化,则更引人关注。

上海银监局的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外资银行机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046.91亿元,比年初增加33.94亿元,增幅仅为1.1%。分月度看,1月至3月个人住房贷款增量分别为37.42亿元、3.88亿元和-7.35亿元,住房贷款增量呈现不断萎缩趋势。

同时,上海银监局提示,个人住房不良贷款有所上升。3月末,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21.56亿元,比年初增加0.95亿元;不良贷款率0.71%,比年初上升0.03个百分点。

作为监管部门,上海银监局希望能够做到警示业界:“下半年房地产价格的变化决定了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与否。”

上海银监局的调查发现,沿海的个别房地产企业已经出现开工不足、裁员等情况;也有企业减少合同定购、原材料退货;个别企业开始限产。

实际上,近期房地产的困境已经相对显性。在北京,街头发放广告的房地产促销人员明显增多;在长春,某房地产商在证件不齐全的情况下,要求购房人即期支付首付款――按照银行规定,此时无法提供按揭,这只能说明一些房地产商的资金链已然紧绷;在中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已经出现首付按揭等变相降低首付比的情况。

“从4月初开始,上海银监局下发《快速调查有无擅自降低二手房首付比例的通知》。银行自查以后,银监局还在抽查。”阎庆民称,只要坚持控制三成的首付比例,银行的风险就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怕银行变相地降低首付比例。”

5月15日,一家国有银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在信贷紧缩形势下,贷款不良率上升是必然趋势,关键是上升多少。他认为,“贷款不良率的体现可能要到三季度以后才会凸显”。

山东银监局局长周忠明分析,产生房地产不良贷款的原因有三种。

第一种是住房贷款开展早期,审慎性不够,贷款初期制度跟不上,造成后期不良贷款的暴露。这在山东和江苏都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第二种是住房贷款正常的逾期率,这种情况只要拨备提足就可以。银监会统计部在2005年-2006年间曾经提醒商业银行,在成熟市场有一个规律:住房贷款逾期上升的势头在三年-五年出现,在七年-八年的时候达到峰值。按这一规律,现在房贷刚进入违约期。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6)

贷款是各大商业银行的重要经营业务,信贷资产的优劣,直接影响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美国的金融危机,对美国是一场灾难,对全球的金融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后危机时代各大商业银行均应从中吸取教训,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贷款率,降低信贷工作的风险。此时,为缓解信贷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各大商业银行都需积极推行先进的信贷技术。在我国,各类信贷技术中,基于财务报表的信贷技术和关系型信贷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基于财务报表的信贷技术指贷款的发放决策和贷款条件主要借助于借款人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关系型信贷技术指信贷决策主要基于通过长期和多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信息而做出。可见,财务报表是各大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评审的基本资料来源,在财务分析和信贷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是各大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各大商业银行纷纷要求在信贷评审工作中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可是,由于信贷工作本身比较繁忙,评审过程中缺乏团队对授信对象进行系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分析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分析报告过于“八股化”,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本文通过介绍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试图挖掘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在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以期降低商业银行信贷工作的风险,提高工作的质量,保障银行业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中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料的真实性难以辨别

在现实的贷款活动中,借款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往往会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骗取银行信用。更有甚者,银行有关人员与借款人串通,为其提供虚假报表出谋划策,以规避法律和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达到骗贷逃债的目的,从中渔利。如果银行仅依靠报表表面的数据做出贷款决策,往往容易造成贷款落空。

(二)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

在如今的贷款活动中,经常运用一些财务比率指标来衡量授信对象是否具备授信要求。有时尽管借款企业各项指标良好,但实际上借款人或保证人其本身财务状况并不佳,没有按时偿还贷款的能力。并且由于所有的财务指标都是静态指标,非常容易受到操纵,有些信贷人员财务分析水平低,便会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搞形式主义,结果造成财务报表分析名存实亡。

(三)财务报表分析与抵押、质押贷款脱节

由于历史因素及银行信贷人员素质低下等原因,银行注重形式上的财务报表分析,注重信用贷款,而对担保贷款中的抵押和质押贷款重视不够,所以形成大量的贷款坏账;再者,银行往往注重贷款的贷前调查,而疏于跟踪调查,但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何况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已到无财产可供支配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银行贷款无任何财产担保,那么以前的财务报表分析就毫无实际意义。银行业又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人员的跨行业流动性差,银行业太注重自身的专业训练,而忽视法律、经济、财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所以,造成银行信贷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特别是对工商企业财务活动缺少经验,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常有许多主观片面的成分,更不能将财务分析与抵押、质押贷款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熟练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巧降低授信风险

以上问题均与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运用不到位有关,要想解决以上问题,降低授信风险,笔者认为应注意结合以下分析技巧,并在授信工作中熟练运用。

(一)明确分析的目的

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分为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作为短期授信工作者,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主要应评价客户近期是否有能力进行贷款的归还,及是否愿意进行贷款的归还。首先通过考察企业以往的资信程度解决愿不愿意偿还的问题,然后重点分析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及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质量及现金流量情况来判断企业有没有能力偿还。作为长期贷款的授信工作者,此时仅关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以及考察企业以往的资信程度,肯定是不行的。首先必须关注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从资本结构的角度进行评价,然后更重要的是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因为对资本结构的要求我们可以将其写入贷款合约,但盈利能力是无法控制的,此时信贷资金的安全完全取绝于客户的盈利能力。显然,不同的分析目的,其分析的侧重点有很大的不同。

(二)围绕分析目的,进行资料的搜集

在明确相关的分析目的后,围绕分析的侧重点,进行资料的搜集,所搜集的资料包括授信对象3~5年的中期及年度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至少进行近3年的资料搜集。当然短期信贷工作者只需围绕其分析目标收集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客户信用档案,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长期信贷工作者不仅要收集上述资料,还必须收集其他资产、负债、收益、费用等尽可能多的信息,为盈利预测、财务状况的评价作充分的准备。此时重点明确,也容易搜寻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从而节省人力和时间,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阅读分析资料

有针对性地搜集好资料后,阅读分析资料。首先,从审计角度考察分析资料的可靠性,这是验证资料真实性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是在财务报告中找出审计报告,如果审计报告是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财务报告中的审计收费稳定,未变更会计事务所,那么分析资料相对可靠;如果该财务报告未经审计鉴证,可以从报表的数量关系进行初步验证。然后,进一步阅读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报告,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事项(特别是担保、抵押贷款等问题),阅读关联方关系披露,熟悉企业的往来客户。再次,阅读会计报表附注,特别注意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发生变更。最后,通过几大会计报表,简单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方面的情况,从而熟悉分析对象,为授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运用基本分析技术

基本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静态分析。静态分析是指对授信对象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包括:①财务数据的静态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报告项目的静态分析;②财务指标的静态分析,包括计算各种财务比率,熟悉报告项目的相互联系;③静态的结构分析,包括进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分析,利润表的结构分析,及现金流量表的流入、流出结构分析等。

(2)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将分析期与前期或连续数期项目金额进行对比,这种财务报表项目纵向比较分析的方法,是一种动态的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分析财务报表的具体做法是:①对前后期各项目的绝对金额进行比较,求出增减的差额;②将增或减的差额作为分子,将前期的绝对金额作为分母,求出增或减差额的变化程度(百分比);③根据连续数期变化的统计数字,可以绘出一个统计图表,更形象地显示变化趋势。

如果某一分析对象的经营活动处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趋势,那么其主要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应该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若其主要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出现异常变动,突然大幅度上下波动;或者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之间出现背离;或者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出现恶化的趋势,那么,这些意味着公司的某些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是授信过程中判断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的重要线索。

(3)同业分析。同业分析是指将授信对象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放在其行业背景下进行分析。

所有企业的发展状况必然受到行业发展状况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闭关自守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将相关的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放在其行业背景下,与行业平均数进行比较,才可以如实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具体操作时首先应细分分析对象所处行业,特别是综合类公司,我们要注意细分行业进行比较,分行业计算平均数;其次,找出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最后,重点分析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

(五)结合企业基本面

企业基本面包括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现状及发展、企业分析3个方面。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发展状况、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与经营策略、公司的组织结构等均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只有结合企业的基本面才能得出恰当的评价。商业银行信贷工作者一定要具备对企业基本面的敏锐洞察力。

(六)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是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小企业的信贷评审工作,由于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甚至没有专职的会计,会计核算资料质量极低,不真实成分较大,不可以作为信贷评审的依据,此时,现场调查、现场办公最能奏效。当然,中大型企业的信贷工作也不可忽视现场调查的作用,它能让结论更加可靠。

三、结束语

商业银行的信贷评审工作责任重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关系到民生。每一位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者,都应该积极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降低信贷风险。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7)

第一条小额贷款公司是以服务“三农”和小企业为宗旨,从事小额放贷的新型地方金融组织。本办法适用于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及其合规经营情况开展的监督管理活动。

第二条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以风险监管为核心,以自律承诺为基石,根据持续监管、分类监管、重点监管的要求,依法开展监管工作,鼓励和监督小额贷款公司及高管人员履行自律承诺,依法合规经营。

第三条省金融办、经济和信息化委、公安厅、财政厅、工商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监局组成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省级联席会议。主要职能是:组织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及相关的管理办法;组织审定市、县(市、区)申报的试点方案;沟通信息,指导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监管和风险处置工作。

第四条省金融办是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省级主管部门,在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指导和督促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省级联席会议其他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做好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工作,及时识别、预警和防范风险。

第五条市金融办或由市政府指定的负责部门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市级主管部门,在当地政府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辖区内县级政府试点方案的审核工作,指导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和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其他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

第六条坚持属地监管原则,做好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各县(市、区)政府是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与化解的第一责任人,县(市、区)政府明确的部门为小额贷款公司县级主管部门,牵头负责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申报材料的初审工作,以及日常监管和风险防范与处置工作。

第七条坚持以风险监管为核心。各级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持续识别、监测、评估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及时进行风险预警,采取措施,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控,包括策略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社会风险等。

第八条主管部门要采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上级部门可向下延伸检查。市级主管部门要每年至少2次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必要时可由联席会议各部门联合开展检查。开展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内容包括信息收集与核实、风险分析与报告、风险处置与整改、文件归档与管理等方面。

第二章监管制度保障

第九条建立和实施小额贷款公司主办银行制度。主办银行是指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结算支付、现金收付、资金融入、技术支持、信息咨询等金融服务,并与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签有相应合作协议的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守信的原则,必须选择一家资质良好、管理规范、服务水平高、经营业绩好的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其建立主办银行关系。在合作协议中,主办银行应承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向小额贷款公司主管部门提供相应信息,切实发挥主办银行职责。

第十条为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监控和防范,由省级主管部门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选择多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战略合作银行。战略合作银行以优惠条件对小额贷款公司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省级主管部门鼓励和指导小额贷款公司选择战略合作银行作为主办银行。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战略合作银行根据战略合作协议,为主管部门提供小额贷款公司有关信息,提出防范和化解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第十一条建立和实施小额贷款公司主监管员制度。县级主管部门对县域内每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分别确定1名正式工作人员作为此公司的主监管员,并保持相对稳定。主监管员是其监管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合规经营、风险防范的直接监管责任人。主监管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敬业的工作态度。主监管员应与小额贷款公司及其高管人员加强沟通,做好监管服务。主要职责包括:

(一)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二)掌握其分立、变更、终止、股东及高管人员变更情况,企业经营情况等;

(三)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报告和制止;

(四)向小额贷款公司通报监管信息及监管文件规定;

(五)督促小额贷款公司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监管意见。

主监管员应遵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依法监管,不得干预小额贷款公司正常经营,不得或。主监管员有以下职权:

(一)不受干涉,独立提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意见;

(二)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县级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

(三)建议县级主管部门对违法违规事项及人员进行查处。县级主管部门应当将主监管员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备,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

市级主管部门应确定1名正式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等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二条建立和实施小额贷款公司分类评级制度,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有效实施分类监管。省级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小额贷款公司分类评级标准。市级主管部门按照分类评级有关规定,及时整理监管信息,结合小额贷款公司实际运营和合规经营情况,每年对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提出分类评级初步意见,并报省级主管部门审核确定。各级主管部门根据评级结果科学分配监管资源,实施分类监管。对存在严重问题和评级排后的小额贷款公司,通报相关部门,并采取必要措施,实施持续、重点监管。

第十三条强化小额贷款公司自律承诺。小额贷款公司必须将自律承诺内容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不非法集资、不吸收公众存款、贷款利率不超过司法解释规定的上限、不使用非法手段催债、不跨县域经营等。小额贷款公司应将省金融办批复成立的文件与营业执照一起在经营场所明示,并公布县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电话及主监管员联系方式。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情况,逐步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统一标识。

第三章信息收集与核实

第十四条各级主管部门要建立和落实监管信息采集和报送制度,确保监管信息采集和报送渠道的畅通。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向下级主管部门通报有关监管信息。各级主管部门要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小额贷款公司应将公司经营中发生的重大事项及时向县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县级主管部门应督促指导小额贷款公司及时完整地报送监管需要的数据和非数据信息,全面收集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和风险状况的动态信息。资料报送的方式包括:直接报送报告、报表,报送计算机存储介质和进行数据通讯等。报送资料由主监管员负责归集。主监管员对小额贷款公司报送信息的及时性负责,有责任要求并核对其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

第十六条各级主管部门应根据职责分工和具体情况,确定不同资料的报送方式、报送内容、报送频率和保密要求。

第十七条市、县级主管部门按照省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信息系统,提高信息采集和分析水平。

第十八条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主办银行及现有各种金融、统计、征信、信息系统的作用,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从第三方获取必要的监管数据。

第十九条各级主管部门在分析评估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和经营状况时,对小额贷款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等信息要认真予以核实。核实方式包括询问、要求提供补充材料、走访被监管机构、约见会谈等。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电话、函件、传真或电子邮件的形式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进行答复。根据监管需要,主管部门可要求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资质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或鉴证的资料。

第二十条各级主管部门要关注新闻媒体、评级等中介机构的相关信息,对可能反映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管理中重大变化事项的信息,应及时予以核实,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章风险分析与报告

第二十一条市级主管部门应指导和督促小额贷款公司及时开业,并将开业情况上报省金融办。主要内容包括:拟开业机构名称、住所、开业时间;主要内部管理制度和公司组织结构图;公司法人及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编)。小额贷款公司自批复之日起3个月内未开业的,其试点资格自动取消,并由市级主管部门指导试点县(市、区)政府负责做好善后工作。

第二十二条市、县级主管部门要按照重点监管的要求,重点监管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存在下列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一)非法集资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二)违反规定融入资金;

(三)贷款利率超过司法解释规定的上限或低于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

(四)抽逃注册资本;

(五)使用非法手段催债;

(六)擅自开展新业务或跨县域经营。

对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专题报告,并移送有关机关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市、县级主管部门要遵循持续监管的原则,在日常监管中及时掌握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充足率状况、公司治理状况、资产质量状况、流动性状况、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状况;对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资料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形成分析报告。

第二十四条市级主管部门要对县级主管部门报送的监管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按季向省级主管部门报送监管分析报告及其他专题报告。监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总体风险评价;

(二)报告期内的主要风险、风险变化趋势和应引起注意的问题;

(三)经营管理状况的重大变化,包括股权变动、高级管理人员调整、组织架构重组、重大资产处置、重大损失、涉及案件等;

(四)监管意见、建议和监管工作计划;

(五)主监管员认为应当提示和讨论的其他问题。

监管分析报告要简明扼要、有理有据。

第二十五条省级主管部门每年撰写年度监管分析报告,分析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状况,判断风险变化趋势,提出下一年度的监管工作计划。

年度监管分析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其重大变化;

(二)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指标情况、指标异常的原因及反映的问题;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管理状况及其评价;

(四)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状况的总体评价,主要风险及存在的问题,风险变化趋势;

(五)年度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效果和存在的不足;

(六)监管意见及下一年度的监管工作计划;

(七)其他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风险处置与整改

第二十六条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各级主管部门要注意日常监管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风险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按照应急管理的有关规定,合理划分突发事件等级。一旦发生风险性突发事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风险等级及时有效汇报处置。

第二十七条市、县级主管部门要及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状况进行预警和提示,适时将监管分析结果、监管措施以监管通报的形式通报小额贷款公司,纠正和制止危及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经营行为和趋势,并要求其报送整改和纠正计划。市、县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将监管通报发送小额贷款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等利益相关方。

第二十八条市、县级主管部门每年度应与小额贷款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会谈,讨论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纠正问题与控制风险的措施以及下一年度的监管工作计划。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以下情形,市、县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约见高级管理人员:

(一)小额贷款公司存在严重的问题或风险;

(二)小额贷款公司没有按要求报送整改和纠正计划;

(三)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整改和纠正计划不能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

(四)小额贷款公司没有按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整改和纠正;

(五)主管部门认为需要约见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九条各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监管的分析结果,实施现场检查,查验有关文件、账册、单据和计算机系统信息,问询有关人员。

第三十条小额贷款公司存在本办法第二十二条所列情形及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的,由县级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同级相关部门依法处置;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主管部门逐级报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暂停其试点资格。

(一)未经批准分立、合并或者违反规定对变更事项不报批的;

(二)拒绝或阻碍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

(三)不按规定上报报表、有关资料,或提供虚假、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报表和统计报表的;

(四)有洗钱行为的;

(五)监管部门根据审慎原则认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一条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高管人员备案制度。对不熟悉金融业务、不具备金融业从业经历或金融合规经营意识淡薄的高管人员不予备案。

第六章文件归档与管理

第三十二条各级主管部门应建立监管信息档案。档案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各类信息、小额贷款公司的社会信息及分析评价意见、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函件往来、电话记录、监管分析报告、会谈记录或纪要、监管日志、相关请示和领导批示等。

第三十三条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管信息的保管、查询和保密制度。各级主管部门对监管信息负有保密义务,应当由专人保管,并建立查阅登记制度。法律另有规定的披露情况除外。

监管信息主要包括:

(一)小额贷款公司报告的所有数据信息;

(二)小额贷款公司报告的非数据信息;

(三)各级主管部门撰写的监管报告、风险评级结果等信息;

(四)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规划、业务创新等内部信息;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8)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012-03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自开办以来稳步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标志性产品和战略性业务,其具体贷款品种包括:商户联保贷款、商户保证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以及农户保证贷款。其中,商户联保贷款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向微小企业主发放的用于满足其生产资金需求的贷款,需要三户具备正常经营能力、经营手续齐全的微小企业主组成一个联保小组,相互担保贷款,最高贷款金额为每户10万元(部分地区为20万元)。本文介绍了小额贷款业务的基本情况以及商户联保贷款的业务流程;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邮储银行商户联保贷款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

一、小额贷款业务基本情况介绍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好借好还”小额贷款业务自2007年6月22日在河南新乡长垣县启动以来,定位于为微小经济体服务,并依托强大的资金优势和网络优势,业务快速发展并深入人心。截至2010年10月,小额贷款业务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和2100个县市及主要的乡镇,4500多个网点已开办这项业务;全国累计发放贷款近400万户、金额2300多亿元,平均每笔贷款约5.9万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累计发放1500多亿元,占全部小额贷款累计发放金额的70%。

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某分行为例,该分行于2008年3月8日正式成立并开办小额贷款业务,凭借其“多、快、好、省”的特点,各项小额贷款业务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表1为截至2011年6月该分行小额贷款的品种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商户联保贷款结余金额占比最高,为41.58%;商户保证贷款结余金额占16.71%;农户联保贷款结余金额占36.14%;农户保证贷款结余金额占比最低,为5.57%。另外,商户联保贷款资产质量最高,逾期率、不良率分别为3.12%和1.78%;农户保证贷款资产质量最差,逾期率、不良率分别为3.54%和1.92%;各类小额贷款的平均逾期率、不良率分别为3.32%和1.84%。

二、商户联保贷款业务流程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商户联保贷款业务的办理流程可划分为:提出申请、实地调查、审查审批、签订合同、贷款发放,以及贷后检查。

1.提出申请。申请商户联保贷款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借款人及其配偶的身份证原件与复印件、借款人及其配偶的户口薄原件与复印件、借款人结婚证原件与复印件、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与复印件、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原件与复印件、特许经营许可证原件与复印件、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协议书)原件与复印件等。另外,客户在申请贷款时还要填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好借好还”商户联保贷款额度申请表》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好借好还”商户联保小额贷款申请表》。

受理岗收到客户提交的申请表和相关申请材料后,要对申请人的主体资格及申请资料的完整性与规范性进行审核。其中,审核身份证原件是否符合规定、是否真实,按《小额贷款业务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暂行规定》对身份信息进行联网核查。借款人、借款人配偶以及联保人的个人信用报告则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中心进行查询,并打印个人信用报告,标注客户的个人信用报告等级。

2.实地调查。贷款申请人的贷款申请资料通过资格审查后,信贷员就可以对其进行贷款调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实行现场实地调查制度,信贷员必须到申请人的家庭和经营场所进行调查,收集申请人的基本信息、生产经营信息、贷款用途信息和影像信息等。在获取生产经营信息的过程中,要让客户提供尽可能完整的生产经营记录和凭证,包括财务报表、账本、单据、合同、银行账户交易明细(对于50%及以上的交易通过银行转账的客户)等。

实地调查完成后,信贷员就可以根据实地调查所获取的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完成《小额贷款客户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报告”)和《商户信用评级表》。

3.审查审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实行审贷会成员决策机制,对于符合条件的贷款业务,最后都要提交审贷会进行审批。审贷会成员根据信贷员对贷款申请人的个人基本情况、贷款用途、生产经营情况、经营现金流量、还款能力和经营者个人信用情况等贷款调查情况及其他资料,独立作出各自的审批决策,只有当审贷会的所有成员一致批准通过时,贷款才可以审批通过。

4.签订合同。对经审批同意发放的贷款,信贷员就可以联系贷款申请人,告知其审批结果,请客户携带身份证件,按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签署借款合同或协议、办理相关手续。信贷员在签约前,要根据贷款审批表和系统内的协议或合同编号填写联保小组协议(联保贷款)、贷款合同、手工借据。签署联保协议的时候,经办人员与联保小组成员还要合影存档。

5.贷款发放。借款合同签署以后,就可以进行系统借据生成及贷款发放操作。在正式发放前,要将手工借据信息与系统中的电子借据信息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在会计系统中进行贷款发放操作并打印放款单。放款单由记账岗签字并加盖名章后,一份留存备查,一份交给客户。放款操作完成后,记账岗在借据上记账员处签名,其中会计联记账员留存,业务联和客户联分别交给信贷员与借款人。记账员还需打印两份还款计划表,还款计划表经记账员与客户签字后,一份交客户妥善保管,作为其以后还款的依据;一份留存归档。

6.贷后检查。贷款发放后,管户信贷员还要对其负责的客户及时进行贷后跟踪检查,密切关注贷款的资产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和减少贷款资金损失。贷后检查按照检查时间和目的的不同,分为贷后首期检查、常规检查和特别检查三种。完成贷后检查后均要在管理系统中录入报告,同时将纸质贷后检查报告归档。

另外,管户信贷员还要每日查看贷款台账,了解贷款逾期情况,在发生逾期后的一天内电话联系客户,询问逾期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存在的问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办理商户联保贷款业务的过程中,先要对客户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然后根据调查情况完成商户调查报告以及信用评级表,最后由审贷会成员综合所有资料,进行决策认定。另外,贷款发放后的贷后检查也是防止贷款违约的重要步骤。因此,实地调查、商户调查报告、信用评级表、审贷会,以及贷后检查在整个业务流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商户联保贷款业务的这套操作流程,看起来很合理,也很完整,但是小额贷款仍然有3.32%和1.84%的逾期率和不良率。因此,这套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并不是十分科学合理。

1.调查报告中的信息不对称模型未被充分运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信贷管理系统的商户调查报告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客户及家庭信息;第二部分为业务信息,又细分为业务信息概述、采购及销售信息、季节性分析、毛利率计算表;第三部分为财务信息,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逻辑检验;第四部分为保证人及联保情况;第五部分为信息不对称模型;第六部分为结论及建议。

商户调查报告中的信息不对称模型,主要是根据客户及其他联保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婚姻状况、经营年限、居住年限、财产状况、信用记录、子女及其配偶等信息,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信贷管理系统自动生成商户信息不对称模型,据此来初步判断客户的信用情况。

商户调查报告中的信息不对称模型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客户的基本信息在模型中描点,然后根据这些点进行连线,如果连线越平整,则该商户的贷款风险越小;反之,如果连线波折越大,则该商户的贷款风险就越大(模型图略)。

但在实际操作中,信贷员的工作仅仅是由个人信贷管理系统生成商户的信息不对称模型,而并不对其进行分析。尤其是参加联保的三户的基本信息在同一个模型中生成后,这三条连线之间有什么关系,以及根据这三条连线如何判断这三户联保贷款的风险,商户调查报告中并未显示。因此,商户调查报告中的信息不对称模型并没有被充分运用,其关键作用也没有体现出来。

2.信用评级表的评级指标不合理。信用评级表的主要作用是,根据表中的指标算出商户的信用得分,从而详细判断商户的信用情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根据信用得分把信用级别分为四类:90~100分为AAA级,80~89分为AA级,70~79分为A级,60~69分为BBB级,而且对不及格即BBB以下的客户不进行贷款审批。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信用评级表综合考虑了个人综合素质(15%)、偿债意愿(40%)、偿债能力(40%),以及其他(5%)共四个方面的因素,并把偿债意愿和偿债能力的比重都设置为40%。但是,根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商户联保贷款的数据,在实际情况中,90%的违约商户都是因为偿债能力不足而造成贷款违约的,其都有较强的偿债意愿。因此,在利用信用评级表计算信用得分时,应该弱化偿债意愿指标,而强化偿债能力指标。

另外,信用评级表中的有些指标并不需要设置在其中,它们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借款人的信用情况。例如,信用评级表中反映偿债意愿的指标包括:社会声望及荣誉、家庭责任感以及生活习惯等指标,但是借款人是否有较强的家庭责任感或者是否有不良嗜好,与借款人的偿债意愿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因此,这些指标都需要改进。

3.滥用宽限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的还款方式分为三种:(1)等额本息还款法,是指贷款期限内每月以相等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2)阶段性等额本息还款法,是指贷款宽限期内只偿还贷款利息,超过宽限期后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法偿还贷款;(3)一次性还本付息,是指到期一次性偿还贷款本息。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的商户联保贷款都采取阶段性等额本息还款法,目前的年利率为14.4%。虽然宽限期可以减轻客户的还款压力,为银行增加贷款客户,但是如果滥用宽限期,就会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

宽限期主要是由信贷员根据客户的还款能力、经营业务的淡旺季以及贷款用途等信息来自己决定的,在调查报告中并没有专门的分析体系来具体分析,从而导致信贷员不区分新老客户、行业特点、贷款期限等实际情况而滥用宽限期。一般情况下,信贷员都会迁就客户而给予最高宽限期。这样,就会导致客户的资金回笼期大大短于贷款合同期,从而出现客户改变贷款用途、将贷款转借他人等严重损害银行利益的问题。

4.审贷会成员决策机制的局限性。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审贷会是贷款审批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审贷会的审批流程为:(1)由管户信贷员对贷款调查情况进行陈述,主要包括贷款申请人个人基本情况、贷款用途、生产经营情况、经营现金流量、还款能力和经营者个人信用情况等内容,非管户信贷员进行补充;(2)审贷会成员根据调查报告,对客户贷款目的的合理性、影响客户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以及调查不完整或存在疑问的信息进行提问,由信贷员当面进行回答;(3)审贷会成员根据信贷员回答情况和贷款资料内容独立作出各自的审批决策,只有审贷会的所有成员一致批准通过,贷款方为审批通过;(4)审贷会审批通过后,由一级支行小额贷款业务主管在《小额贷款额度/贷款审批表》上就是否同意贷款、授信额度、授信有效期、贷款金额、用途、利率、期限、还款方式、担保条件、授信条件等事项签署审批意见,其他成员签字确认。

虽然贷款审批需要审贷会成员集体一致通过,但审贷会成员主要是根据信贷员的调查报告及其他资料来作出判断,并没有严格的参考标准,因此带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

5.其他问题。实地调查是贷款申请人提交申请后的第一步工作,也是信贷员完成调查报告和信用评级表的前提,因此,实地调查在贷款业务整个流程中起着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实地调查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单人调查或者调查老客户时,常见的问题有:信贷员存在仅凭客户口述编制报告;信贷员只去客户经营场所,而不去其住所调查;信贷员不认真清点存货,仅凭客户口述和目测估算;等等。

同样,贷后检查也存在检查工作不到位等问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贷后检查手段包括:电话访谈、见面访谈、实地检查、查询人行征信系统,以及监测贷款还款账户等。相当一部分的信贷员很少进行实地检查,只是简单的电话访谈;有的只做首期检查,而不做常规检查;有的干脆不做贷后检查,只是凭自己的主观意见填写贷后检查报告。如果信贷员能及时做好贷后检查工作,就可以尽早发现问题,然后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贷款资金损失。

四、对策建议

针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商户联保贷款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充分运用信息不对称模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商户调查报告并没有对商户的信息不对称模型进行分析,因此在电脑系统根据客户的个人基本信息生成信息不对称模型后,要分析其贷款风险情况,尤其是要交叉分析参加联保的三户的联保贷款的风险。另外,还可以考虑改进信息不对称模型,可以在该模型中加入一定的判别标准,如果三条连线的组合不符合规定,就不能通过审核。

用信息不对称模型来判断商户的贷款风险比较机械,也比较简单,因此,还可以在调查报告中引进其他的方法来判断贷款风险。比如决策树方法,可以事先制定一些规则,在根据客户的基本信息生成决策树后,直接运用这些规则来判断客户贷款的风险情况。

2.改进信用评级表。根据前面的分析,信用评级表应该加大偿债能力的比重,而减小偿债意愿的比重,同时还应该修改家庭责任感与生活习惯等指标,因此,可以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现有的信用评级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图1是改进的一个信用评级框架,可以作为参考。

3.建立宽限期的分析体系。为了解决滥用宽限期而带来的种种问题,可以在调查报告中建立关于宽限期的分析体系。比如,可以运用账款回笼周期、存货变现周期等测算表格,对调查报告中的损益表进行补充,从而合理确定宽限期。另外,还可以在该分析体系中先对还款方式的选择进行分析,如果选择阶段性等额本息还款法,再对宽限期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信贷员迁就客户而滥用宽限期的问题的发生。

4.严把审批程序。虽然审贷会成员决策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但考虑到其在贷款业务流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目前的信贷管理体系来说,还没有更好的决策机制来代替它,因此,只能从其自身来加强管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要严格落实审贷分离制度,严把审批程序;要提高审贷会成员的素质与要求;审贷会的成员要客观公正地对审批的贷款作出决策。

5.加强监督管理。实地调查与贷后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通过提高信贷员自身的素质来解决,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来避免。为了加强监督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审查审批岗要充分发挥其审查审批作用,积极采取实地检查或电话回访等方式,严格监督信贷员的调查与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其违规操作,以避免或减少资金损失;(2)取消银行规定的“谁管户,谁检查”的原则,贷后检查工作可以由其他非管户信贷员来完成,从而相互监督;(3)建立合理高效的奖惩机制,对违规的信贷员要视情节予以处罚,严重违规者可以取消其信贷资格;而对按规定操作业务、表现优秀的信贷员,则要重奖。

参考文献:

1.Abdullah, Al-Mamun, Wahab,Sazali Abdul, Examining the Crit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payment of Microcredit,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2011.

2.张志芳.邮政储蓄银行沈阳分行小额贷款风险防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发放突破1000亿元[EB/OL]..

4赵绪国.浅析小额贷款产品如何对接目标客户[J].邮政研究,2010(2)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9)

今年上半年,在银行业竞争空前激烈、存贷款利差急剧缩小的背景下,民生银行逆势而上,实现净利润73.74亿元,同比增长22.07%,年化总资产收益率达到1.20%,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回报率达到26.18%。

从业绩数据看,民生银行的净利润增长主要基于资产规模扩张、资产结构调整以及净非利息收入的快速增长。6月末,民生银行的资产总额为1410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558亿元,增幅33.73%;存款总额为10,7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95亿元,增幅为36.85%;贷款总额(含贴现)为9,03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56亿元,增幅为37.30%。民生银行选择有利时机处理了海通证券的股权,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在利润稳健增长的同时,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实现了“双降”。到6月末,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78.01亿元,比去年年底下降了1.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86%,首次降到1%以下,而去年年底为1.20%。在不良贷款“双降”的同时,民生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也出现“双降”,关注类贷款余额从2008年末的163.66亿元下降到152.78亿元,占比从2.49%下降到1.69%。

在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同时,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进一步增加,拨备余额从年初的118.85亿元增加到6月末的132.56亿元,拨备覆盖率从150.04%增加到169.93%,这表明了民生银行的经营更加稳健、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

事业部改革成效凸显

到今年6月底,民生银行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在运行了一年半之后,成效充分显现。

从规模增长看,民生银行的四个行业金融事业部――地产、能源、交通、冶金事业部在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的业务领域经营,仍然保持了业务规模较快发展。截至6月末,事业部存款余额2208.38亿元,比年初增加675.75亿元,增幅44.09%;事业部贷款余额2918.19亿元,比年初增加782.76亿元,增幅36.66%。存、贷款余额分别比2008年初成立时的1167.63亿元和1843.43亿元增长1040.75亿元和1074.76亿元,存、贷款增幅达89.13%和58.30%,分别比全行公司业务同期存贷款增幅高出32个和1个百分点。

从风险控制及资产质量看,得益于专业评审、分级监控、专业贷后管理等多层次风险防控体系,以及专业化经营体制下的风险控制防线前移,虽然民生银行四个行业事业部主要业务领域的原材料、产成品价格大幅波动,企业盈利情况也有不同程度的恶化,但事业部的资产质量呈现稳定向好趋势,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双比去年末下降5.34亿元和0.48个百分点。

从客户选择与风险定价能力看,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四个行业金融事业部贷款平均利率5.77%,高于民生银行全行公司贷款平均利率0.18个百分点;事业部新投放贷款中,基准利率以上占比29.79%,比同期全行新投放公司贷款基准利率以上占比高出8.69个百分点。此外,由于客户定位清晰,事业部新客户拓展与潜在问题客户退出进展顺利,总对总营销也取得较好效果。

在事业部改革成效显现的同时,民生银行也充分发挥分行作为区域市场主导的作用,积极开展特色公司业务,提升分行所在地的市场份额,效果明显。

零售业务双向突破

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零售业务能力提升取得显著成效,商贷通贷款和信用卡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作为民生银行零售业务的突破点和2009年重点业务,面向小商户、小业主的商贷通贷款今年2月份在上海首推之后,在上半年取得了良好开局。截至6月底,民生银行的商贷通贷款余额达到169亿元,占个贷余额比重14%,其中上半年累计发放商贷通贷款166亿元,占全部个贷发放量的44%。商贷通客户金融资产总计51.55亿元,户均金融资产29.90万元,同时,商贷通客户金融资产也实现了快速增长,表现出良好的派生效应。

面对今年以来信用卡市场的风险增大,民生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经营更加审慎。今年上半年,民生信用卡新增发卡29万张,同比减少86%。在这一情况下,新增交易额455亿元,同比增长52%;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79%;在去年就已经实现扭亏为盈的基础上,上半年税前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281%;贷款余额127.55亿元,比上期末增长38%。截止6月底,民生白金、钻石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12万张。

机构普遍看好民生

今年上半年,看好民生银行发展前景的机构投资者纷纷增仓民生银行股票。到今年6月底,易方达 50 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和兴业趋势投资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分别持有民生银行2.57亿股和2.06亿股,进入了民生银行的前十大股东之列。平安集团则因为对深发展的投资而战略性减持民生银行的股份,退出了民生银行十大股东之列。

不良贷款分析报告篇(10)

一、当前货币政策调控必须重视贷款指标。通过计量模型分析,对1997年以来贷款增长和货币供应增长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前者对经济增长的解释能力明显优于后者。夏斌说,我们认为这是由企业间资金分布不平衡带来的。在此基础上可充分推断,在我国当前转轨时期,银行贷款的增长仍然应作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中的重要政策目标,而不能仅仅简单地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

现实生活中,自去年8月以来的贷款迅速增长,今年前5个月贷款继续迅猛增长,同比增长近22%,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增速最高的年份之一,由此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隐患从另一角度也进一步说明,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仅关注货币供应量指标而不关注贷款增长指标,恐怕是危险的。

上一篇: 农贸市场营销方案 下一篇: 先进集体事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