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6 15:54:41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要点

1.定时间、定内容,对家长进行家长学校讲座,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

2.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宣传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明确为国教子的责任和义务。

4.传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指导家长科学教子的方法。

5.帮助家长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家长自身的教育行为,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6.聘请专家讲课。

7.形式多样性、开放式,提倡家长共同参与,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帮助家长克服“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倾向。

8.创造条件让指导者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家长教育的方法。

9.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指导者队伍。

10.充分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培养家长的先进典型。

三、工作措施

1.家长委员会管理扎实有效。本学年,我校将在上学期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委员们的联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动态,商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和方案,及时反馈家教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协调并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

2.精心挑选"家长学校"的上课教师。学校将精心挑选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相当教学经验,并热心于教育科学的干部和教师担任家长学校的老师,保证师资质量,而且上课内容提前确定,认真备课,力求课上得精彩、实用,并形成系列化。

3.保证"家长学校"的学员的参与率。每次上课前一周以内,由校方发出书面通知,并及时信息反馈,家长可提前请假或调休,保证出勤率,并加强签到和点名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家校联系,开家长会时,学校还将下发调查问卷,来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评价与建议。

4.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家长学校"的活动。

(1)本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及工作的连续性,周密制定好教学计划,做到有序实施。

(2)按计划认真实施。能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来加强调查研究,进行客观分析,并将改进措施落实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3)开展咨询服务,对家长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较好的解决或号召大家共同研讨,提高研究水平。

(4)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在家长中广泛征集家庭育儿经验论文,并评奖择优刊登在学校《家校园》上,并积极向各专刊推荐。

5.抓好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全体教师及家长的家教理论水平。

(1)每一位家长学校的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理论,了解新信息,掌握新知识,形成新观念,使我们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2)本学年,我们将组织家长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向家长宣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使家长了解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当今的孩子有哪些迫切的需要,从而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6.抓常规管理,切实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

(1)继续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做好家长学校的常规工作,健全家长学校档案、奖励、考核、教学等各项制度。

(2)丰富授课内容及活动形式,加强授课内容的针对性。为使家长学校的授课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本学年,从学生的需要、家长的需要出发丰富授课内容和活动形式。

家长学校基本课程:以家长学校的基本课程为基础,向家长们传授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办法,使家长们在提高家教理论水平的同时,提高家教水平。本学年的基本课程为《家长必读》,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关注孩子的生理及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从家长、学生需要灵活安排的课程:只有想学生所想的、讲家长想听的,家长学校的授课内容才能贴近家长,吸引家长,提高授课的质量,达到授课的目的。为此,本学年我们将利用家长学校的授课及回执了解家长的需求,而后针对家长们的热点意见相应设置授课内容。

宣传教育上的有关法规、大事的课程:安排一些课程,继续向家长们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澄清家长法律上的一些错误观念,大力宣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使家长们了解课程改革的意义、目的、内容等。

(3)加强家校联系,注重信息反馈。信息的反馈将直接影响到授课的效果。家长学校的教师要密切和家长的联系,通过家访、校访、分析回执等了解授课的情况,为以后的授课改进提供依据。

7.抓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

进一步继续深入、规范地做好的课题研究工作,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发和研究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理论,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篇(2)

上世纪70 年代末开始,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随着国家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允许高校学生合法生育等规定和意见的相继出台,高校如何将在校学生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范围,使高校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走上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新中国人口增长的概况及控制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从1949 年的5 亿增长到1964 年的7 亿,再从1964 年的7 亿到1974 年的9 亿,然后又从1974 年的9 亿到1995 的12 亿,然后再从1995 的12 亿到2005 年的13 亿。从增幅特点看,1949 年到1964 年的15 年时间,由5 亿增加到7 亿,每增加1亿用了7 年半的时间,从1964 年到1974 年10 年的时间里,由7 亿增加到9 亿,每增加1 亿用了5 年的时间,从1974 年到1995 年21 年的时间里,由9 亿增加到12 亿,每增加1 亿用了7 年的时间,从1995 年到2005 年10 年的时间,由12 亿增加到13 亿,每增加1 亿用了10 年的时间。另外,按照目前总和生于率预测,中国人口仍将已年均800 万- 1000 万的速度增长。那么,按照这个速度,到2010 年和2020 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 7 亿和14. 6 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再2033 年前后,大约15 亿左右。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人口增长幅度呈现出由慢- 快- 较慢- 更慢的特点,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使中国在30 年内少生了将近4 亿人,计划生育使中国13 亿人口日晚到4 年,使世界60 亿人口日晚到4 年。我国人口过度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这归功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功开展。

20 世纪70 年代末开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展了一场全方位,持续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1980 年9 月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正式;1982 年9 月中共十二大报告将实施计划生育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02 年9 月1 日,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总结20 多年的工作经验与成果,正式为人口与计划生育立了法。2006 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其核心内容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我国政府加强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与合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只收养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的夫妻,可以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或者乡( 镇) 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实,报县(区)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生子女家庭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待遇。我国各省市地区根据国家的计生条例规定,制定适合当地的独生子女优惠政策。有些地区农村独生子女农户,还享受下列待遇:(1) 优先列为家庭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在资金、技术、培训、信息等方面予以支持、优惠;(2)组织劳务输出时优先安排;(3) 在调整自留地、自留山时给予照顾,分配集体收益时,增加一人份的份额;(4)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以对独生子女学生减免杂费;(5)对贫困家庭,在扶贫贷款、以工贷赈、扶贫项目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我国的独生子女优惠政策推动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全社会形成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良好氛围。今天,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低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生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全面控制人口增长到稳定低水平生育的转变,并且正在或者将要实现从稳定低生育水平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转变,成功的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中国人口的有效控制促进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持续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生态性条件之一,人口也是教育发展的生态性条件之一,并且是构成教育潜在对象的总体。马寅初早在1959 年就说:在人口问题上,我们要赶的是“质”,不是“量”;他的《新人口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在中国不仅要控制人口的数量,而且要提高人口的质量。在中国人口过度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如何持续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我们综合治理人口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教育投入问题被列为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为了保障教育投入的稳定性,我国各级财政认真落实并出台的筹措教育经费的各项法律规定和政策,保证做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占国民产值的比例。

1995 年至2001 年,全国教育总经费平均每年增长16. 26%,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保证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九五”期间,全国教育总经费累计为14941. 25 亿元,是“八五”期间6025. 24 亿元的2. 48 倍。2001 年,全国教育总经费达到4637. 66 亿元,比2000 年的3849. 08 亿元增加788. 58 亿元,增长20. 49%,是1996 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从1998 年起,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连续五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仅此一项,中央本级财政1998 年到2000 年实际增加教育经费183 亿元,五年累计可超过400 亿元。在中央决策的影响下,约有20 个省、市提出,省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增加1 至2 个百分点。1998 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2949 亿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565 亿元,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 41 个百分点,1999 年比1998 年增长了13. 56%。同时,我国政府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以各种形式投资教育、扩大教育资源的来源和渠道,以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人类可持续的希望在于人类自身发展能力的持续发展。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由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硕士、博士教育;从在职知识更新,技术技能培训、继续教育、转换职业教育、老年教育、教育网络等等。

我国建立富有灵活性和弹性的高等教育、教学制度、终身教育体系,为全民创造多种多样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机会。

仅1999 年高校扩招33. 1 万人,并逐年扩招。已逐步将我国人口资源“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在《2003 - 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了“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构建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一个国民综合竞争力与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实。[论文网 LunWenDataCom]

三、高校校园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人员中知识分子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群体,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有其自身特点。笔者任职的华侨大学,校园里居住着各种不同类属的人员(编内职工、编外职工、境内学生、境外学生、临时工、家属等等)。特别是2001 年国家对高校招生取消了年龄限制;2005 年9 月国家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由此,教育部再次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明文规定:“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可登记结婚”。2007 年,国家出台的《关于高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把高校在校学生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范围,允许高校学生合法生育,从法律、法规和政策等不同层面上保护学生合法权益。随着这些规定和意见的相继出台,面对大学生结婚和生育都成为可能,高校的人员结构,人们的思维方式,婚育观念,较之从前有了较大的变化,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高校计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我校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学校行政工作内容之一,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为学校的一个常设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几个重要行政职能部门的领导所组成,学校各部门的党政一把手均为本部门人口与计划生育第一责任人,真正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工程”的管理机制在学校的具体落实,从而构筑了以宏观调控为主导的校园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新模式的第一层面框架体系,确保了学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全面贯通。为了更好配合属地在校园里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我校于2005 年6 月修订出台了两份校级文件《华侨大学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暂行规定》、《华侨大学教职工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施细则》,两份文件充分明确了各个部门的人口宏观调控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的任务职责以及个人的义务、权利和福利。学校积极配合属地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整合资源,优化工作环境,发挥学校医院承担计生“三查”工作,减轻属地街道办事处计生工作量,节约国家资源和师生的时间。我校将当前在城乡开展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引进高校,加强学校计生管理人员培训,共享服务资源。学校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财经单项预算,从而确保了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顺利贯彻,让响应国家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的教职工真正得到实惠,形成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良好氛围。

为了使在校学生也能享受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高校学生在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及时把已婚学生也纳入计生管理服务,具体措施与效果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建立已婚学生数据库;二是已婚学生可以享受同教职工相同的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即全年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检查;三是根据国家修订简化公民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大学生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结婚的,也不要经过学校的同意或者证明,就可以直接到其户籍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登记结婚。学校拨款设立相关课题,支持计生管理人员开展研究工作,笔者初步探讨在高校开展计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1. 构建高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运行机制。探索适合高校师生特点和需求的工作模式,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工作为主,从宏观调控、中观服务、微观自治三个层面构建的新型生态高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运行新机制。

2. 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平台建设。

利用高校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和资源,推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和婚育服务的信息化。在校园网开通两个计生专题栏目:

(1)计生政策法规———主要是宣传计生政策法规;(2) 计生服务指南———主要是提供计生服务信息以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相关知识。

3. 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针对目前高校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形式单一、宣教内容笼统、在生殖健康方面的咨询服务较少,宣教机制力量薄弱、宣教时间存在短视效应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计生宣传教育。创建和完善校园计生专题栏目,定期滚动式张贴计生墙报,及时向师生提供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和技术服务,宣传计生政策法规、计生服务指南;在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知识的课程与讲座、举办专题论坛、设立学生咨询室等。

4. 加强学生计生管理与服务。建立已婚学生数据库,制定将学生纳入管理的具体措施,提高计划生育管理的效率。

随着国家对高校招生取消了年龄限制和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纷纷要求学生持有婚育状况证明,在属地民政局还不能够规范地出具婚育状况证明的情况下,学校本着对学生极端负责任的科学态度,率先大胆使用统一格式的证明书,为全校学生出具婚育证明未婚证明,方便学生就业等。

5. 设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可行性研究。用于有关计划生育特殊情况的扶持和救助,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开展。

6. 成立计生协会互助中心,妥善解决计生社会问题。大学必须保持社会精神堡垒的圣洁姿态,做引领社会前行的火炬,大学的使命之一是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为大学的计生办不仅要好大学内部的计生管理工作,大学的计生办更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索和研究:1. 如何针对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两大严峻社会问题———养老和就医问题?

2. 如何综合利用现有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统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方式方法出台与实施? 这两个研究方向是符合2006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的三大核心内容: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论|文|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 号)。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篇(3)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主要发达国家之一,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其内地发展明显落后于沿海地区,教育上也呈现出差异性。为此,澳大利亚各个州政府都制定了适合本区发展的教育政策和战略。其中新南威尔士州的优先学校计划(Priority Schools Programs,PSP)就是一个很具代表性的计划,它着力于发展当地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优先学校计划概况

20世纪末以来,各国对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关注,并认为教育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南威尔士州教师联合会积极促使政府就教育不公平问题做出相应对策。2002年4月,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在悉尼召开了社区警务和家长论坛,一致认为应对贫困地区的学校给予特别的帮助,于是发起了优先学校计划。

优先学校计划针对的对象是处在贫民区的学校,由优先学校基金计划(Priority Schools Funding Program)和优先行动学校计划(Priority Action Schools Program)两部分构成,前者主要为贫困地区学校提高师资、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后者则主要提供资金援助。新南威尔士州希望借助于这一计划解决贫民区学校师资差、基础设施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在政府帮助和支持下通过加强学校和班级的组织管理,建立学校与家庭、学生的伙伴关系及提升教与学的质量等途径,提高贫困地区学生的入学率和文化素质,促进社会整体发展。

二、优先学校计划发展状况

优先学校计划自实施以来,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资金上,2002-2003学年,新南威尔士州预算有5 935万澳元用于优先学校基金计划及援助贫困学生,到2006-2007学年这笔预算已经达到8 880万澳元。并且,在新南威尔士州教育培训部的支持下,成立了专门的“优先学校基金计划”基金会,用于吸纳社会各界资金,发展优先学校计划。在发展规模上,2002年共有545所学校参加了优先学校计划,到2007年,参加优先学校计划的学校数已增加到573所。而且,自2007年9月起,新南威尔士州已开始进行优先学校计划的社会调查,从而确定新一轮优先学校计划入选学校名单。在教学质量上,自实施优先学校计划以来,贫困地区学校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以贝尔蒙公立学校(Belmont Public School)为例,抽取三年级到五年级学生的考试成绩显示,71%的男生在语文方面能力有了较大的改进,82%的女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改进,其成绩增长水平均高于州平均增长水平2.2分。因此,优先学校计划在新威尔士州获得了好评。

优先学校计划在新南威尔士州发展迅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从政策、资金等多个角度积极支持优先学校计划发展,为优先学校计划顺利落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次,优先学校计划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支持。优先学校计划明确了教师与教育机构的伙伴关系,给优先学校教师尽可能多的优惠政策,并大力支持教师全面发展。这些政策使教师更加安心本职工作,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优先学校计划的发展。再次,优先学校计划赢得了社区和家长的支持。优先学校计划针对对象是贫困地区学校,它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贫民学生。在优先学校计划实行过程中,学校很注重社区及家长参与其中,广泛征求家长意见,与社区、家长共同谋求学生发展。

三、优先学校计划实施情况

1. 建立优先学校计划管理机构

为了推进优先学校计划的发展,新南威尔士州成立了公平战略委员会(Equity Strategy Unit),它是优先学校计划的直接管理机构,主要政策的制定,研究工作的开展,教师的培训、经费划拨和管理、优先学校的评价和监督工作均由它负责。除此之外,新南威尔士州教育培训部总干事咨询小组(Director-General’s Advisory Group),其构成人员包括公平战略委员会主管、新南威尔士州教师联盟代表,社区和家长代表、校长代表,学校教育工作主管以及一部分观察员。这一机构主要任务是为参与优先学校计划的学校提供建议和帮助,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研究优先学校发展动态等。

2. 确定优先学校计划入选名单

优先学校计划是个着眼于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帮助贫民学生的计划。为了确立优先学校计划入选名单,新南威尔士教育培训部首先要对学生所在的家庭进行广泛的调查,了解学生所在家庭的基本状况,包括家长受教育情况、就业情况、工作时间等。之所以要进行这一调查是力求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并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确定优先学校计划备选对象。完成相关调查工作后,州教育培训部就调查数据展开分析,并最终讨论通过优先学校计划入选名单。

3. 执行行动计划

首先,入选优先学校计划的学校必须向上级管理部门提交一份协议,明确学校的责任,并且确定一名信息统筹员(coordinator),其主要任务是协调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向所在地区优先学校计划最新信息,统筹报告学校年度发展报告和年度财政报告。

其次,学校建立优先学校委员会,成员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组织负责人等,主要职责是负责学校发展计划的制定、执行、优先学校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校内评估。优先学校委员会成立后,学校依照优先学校计划的要求制定自身发展目标,确定发展学校基础设施、提升学生能力、改善教师教学质量及资金使用的方案,并着手实施这些方案。方案执行过程中,学校需要收集基础设施改善、教学质量上升和学生能力提高的相关证据,以便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呈现工作成果。

4. 对计划进行过程实行监测和评价

优先学校计划执行过程中,学校管理部门很重视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控和评价。计划执行之初,优先学校需向其管理部门提交学校工作计划,包括发展目标、学生发展方向、教学质量改进措施等。公平战略委员会根据其制定的计划提出相关意见并且划拨资金。

学校初步计划获得认可后,学校需根据其工作计划展开工作。这一时期,优先学校发展顾问和学校上级主管官员会对其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落实后续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提出学校发展建议,指导学校完成优先学校年度工作报告。每学年结束的时候,即每年6月,优先学校需向主管部门汇报年度工作。主管部门根据年度工作报告对优先学校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设意见,并督促优先学校制定新的发展计划。

四、优先学校计划存在的问题

优先学校计划自实施以来,新南威尔士州参与优先学校计划的学校无论是在基础设施还是在教学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也对此计划给予充分肯定,打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虽然优先学校计划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 缺乏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有效改善

教育事业的发展仅仅依靠教育部门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优先学校计划主要针对校园内部的建设,无论是教学设施的改善还是教师素质的提高都与校园外部环境关系不大。但优先学校招收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他们生活的环境也是以贫民区为主。虽然环境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所以优先学校计划只注重校内环境的建设是不够的,在发展校内环境的同时也应注重校外环境的改善。

2. 资助计划时间有限

优先学校计划执行过程中,以4年为一个周期,不是每所学校都能长期获得支持,受资助学校在这一期能接受到资助,在下一期未必能得到资助。但这些学校大多基础较差、师资力量不足,并不是短期资助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长期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虽然优先学校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相对于各项条件较好的学校,学生平均水平还较低,这势必影响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优先学校计划要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贫困地区学校的发展,增加优先学校数量,延长优先学校资助年限。

3. 科研机构对优先学校计划支持不足

作为贫民地区学校,由于知识和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管理者依照优先学校计划规划和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困难,迫切需要科研机构提供专业知识、经验反思等方面的帮助,并协助有些学校确立发展目标,施行行动计划。而实际情况是科研机构较少介入优先学校计划的施行,即使介入,也仅仅是为在科研机构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负责研究的也主要是在校大学生。

综上所述,优先学校计划在新南威尔士州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素质的发展等方面。尽管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其成绩是不可否认的,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借鉴和学习其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指导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

1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Knowing Makes the Difference:Learning’s from the NSW Priority Action Schools Program [R].2004:21-23

2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nual Report 2002[R].2002:57

3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nual Report 2006[R].2006:6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篇(4)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9年来,促进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的产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学科领军人物,已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层次人才计划。实践证明,“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实施,对于我国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国务委员陈至立在2006年度长江学者受聘仪式暨颁奖典礼上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高度评价。

1998年至2006年,共有110所高校聘任了1 1 08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14位专家学者获得“长江学者成就奖”。一大批长江学者已经成为许多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截至2006年,有24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有57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有30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取得的39项重大成果分别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以及“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有175项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三大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70位长江学者指导的88名博士研究生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长江精神引领学者

自从2005年度受聘仪式上部分长江学者发出“严谨治学立身,自主创新报国”的倡议,“心系祖国、自觉奉献,求真务实、严谨治学,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精神就成为引领学者的时代风范。

“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获得者张亚平说:“至高的荣誉应归功于国家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我将和在座同仁一起,以‘严谨治学立身,自主创新报国’为己任,胸怀民族振兴伟业,高举自主创新大旗,倾注自己的全部智慧,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勇攀科学高峰,努力培养青年人才,为我国的科教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冯铃(曾在新加坡、荷兰和香港特区工作)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不仅为我们海外华人学者报效祖国架起了坚实桥梁,而且也向世界传递出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讯号和华夏儿女同心同德、复兴民族的坚强决心。我深深感到只有将个人的事业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我为自己的回国抉择倍感自豪,并且坚定了用知识回报祖国的决心。”

长江理念推动改革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了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带动了地方和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其制度内涵包括的“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合同管理”和“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理念,已经成为高校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长江学者充分发挥与海外学术界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主持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联合培养青年教师与学生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展国内高校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空间和渠道。

复旦大学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受益单位之一,该校校长王生洪(留学美国)说:“在这一计划带动下,我校于2000年实施了校内的人事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了符合我国特点和国际惯例的人才开放、流动、评估、竞争的机制。一大批优秀人才的加盟,对优化我校教师队伍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评审专家代表、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留学日本)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9年来,群星璀璨、硕果纷呈,为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带动下,“珠江学者计划”、“闽江学者计划”、“天府学者计划”等一批人才计划相继实施,许多高校也实施了一批相应的人才计划。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氛围正在高校逐渐形成。

长江计划不断完善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后,教育部高度重视高等学校人才工作,实施了“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作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核心内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也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法,改进完善。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篇(5)

一、认真制定了实施方案,完善了营养改善计划管理机制

1、开学初,学校认真制定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学校成立了营养餐工作领导小组、食品采购供应加工、食品安全监督、营养餐发放、数据统计和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负责营养餐工程实施管理,负责每天的营养餐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落实了学生营养餐食品分发人员、库房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职责,把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责任分解落实到人。

2、建立了营养餐财务管理制度、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原料采购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餐厅卫生管理制度、烹调加工管理制度、食品留样制度、食堂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厨房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制度、食堂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食堂粗加工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品供应制度、师生用餐制度、学校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学校防投毒措施、食堂就餐人员须知、食堂卫生基本要求等管理制度,健全了营养餐采购、留样、班主任领取和学生用餐四类台账,规范了营养餐操作、加工、分发食用和采购流程。

x、每周对营养餐工程的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食品卫生监管情况和学生的领取使用情况开展自查,并对存在的问题做到了及时整改。

二、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

1、自x月1日起自x月x日,我校学生的营养餐实施定点采购蛋奶,向学生提供牛奶加鸡蛋加面包的供餐模式。x月x日至x月x日,由于我校食堂设施不到位,我校对x公里以外的1x0名学生进行提供完整午餐,x月x日至20日,我校对食堂进行升级改造,又对学生进行牛奶加鸡蛋加面包的供餐模式。自x月21 日起,我校对全校2xx名学生实施提供完整午餐,截止目前,各环节运行平稳。

2、学校明确了专人保管和验收人员,对每天采购的食品进行验收登记后由保管人员保管,发现异常食品拒绝接收,落实了食品出入库记录和索证制度。

x、学生每天食用营养餐x0分钟前由食品检验员、监督员先尝当日所发营养餐食品,确认无异常现象后再由各班主任领取到班级发放,并由班主任监护、指导学生食用,并做到:一看、二摸、三嗅、四尝,学生用餐后1小时内严禁在外买零食吃,以免造成营养餐和零食混吃造成身体不适。

x、食品管理人员每天对所发食品留样保存x8小时。

x、营养餐工程分管人员每天营养餐时间到各班巡视、检查学生食用情况和班主任对食用的记录情况。

x、由于我校食堂工人只有2人,工作量大,学校决定早上第三节课没课的老师全到食堂帮忙,午餐时全体老师行动全力做好此项工作,得到了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同时积极组织高年级学生参与,从下饭盒到食堂午餐后的清洗,都组织学生进行。

三、加强营养餐工程经费管理

学校严格执行营养餐工程经费零利润的相关规定,每周向学生公示一周采购的营养餐品种、数量、价格和学生领食用人次。做到专帐管理,专款专用,每天对营养餐实行实名制发放,并由学生签字,每周汇集成册入档,真正做到日清,月结,配合做好上级的检查、审计工作和校务公开。至今为止,上级专项资金能够按时下发,有效的保证了工作的开展。

四、切实加强质量监管,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校长为营养餐安全第一责任人,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关;食品安全监督员余胜做好食品安全的监督,严禁变质、腐烂、被污染、过期、没食品安检合格证的食品进入校园;食品验货人把好质量关,食品采购员蒋勃严格按要求主要负责食品的采购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1、工人工作量大,厨房切菜设备不到位。

2、由于营养餐的实施,从基础设施到日常运行都大大加重了学校财务压力。

x、重视宣传教育,增强师生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经常利用晨会、班会、校会以及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宣传教育。

x、即使调整营养餐菜谱,提高食品质量,尽可能让每生能吃完每日x元的营养餐。

x、加强对学生的用餐管理,监督学生按时吃完。

营养改善计划自查报告篇【二】

自20**年4月5日开始,我校在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的意见》文件精神,根据刘延东国务委员讲话精神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实行营养改善计划,现将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东秀庄学校在近四年的办学历程中取得了一点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受到过几次表彰,引起了社会关注,2010年被评为山区办学先进单位,2011年获综合评估山区类第二名,2012年荣获初中办学水平提升先进单位,逐步呈现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一是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校园内文化氛围浓郁,教研氛围浓厚。二是管理上注重流程化系统化,教学上实行三查四考一表彰,德育上实行日查周评月总结,教研上严格规范三块五步教学流程操作的同时,积极学习五寨县第三小学引进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二、多举措落实营养改善计划

1. 以制度为保障,落实上级文件精神

我校营养改善计划实行校长负责制,在实行计划之前即根据《五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东秀庄联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试行)》,同时制定了《东秀庄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并结合学校的食堂管理完善了卫生制度、食品留样制度、食品采购验收制度、食品采购索证制度和餐具消毒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为计划的实施做了充分的制度准备。2012年4月5日实施计划之后,在县督导室和教育局营养办的监督、领导下,将制度上墙,并成立监督小组接受家长、教师、学生的监督。今年又成立了营养膳食委员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营养地调配学生饮食。

2. 严格管理,确保3元钱全部吃到学生嘴里

每学期一开学,后勤主任与会计即制定营养改善计划食谱(附件一),食谱以十天为一个周期详细明确地计划出住宿生和走读生每天3元钱的营养调配方案,此后一周严格按本方案采购食品,十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调控资金的分配。每次采购,采购员必须向供货商索要票据,票据由校长审批后记入营养餐专帐;所采购食品由营养餐检验员检验,检验合格后两人在《入库单》上签字入库。食品原料出库时由事务点清数量,查验质量后交给食品加工员,监督员在旁监督认为无误无质量问题在《学生膳食逐日登记表》上签字。食品加工员还必须把好最后一关,加工过程中发现食品原料有问题(如鸡蛋开裂,牛奶破损等)及时反应及时处理。学生每天享受营养餐情况都记录在了《营养餐就餐签字表》上,班主任和学生代表监督3元钱最终是否吃到学生嘴里。以上形成的档案由检验员专门负责管理。

3. 严格把关,确保学生吃出健康

在教育局营养办的统一领导下,我校营养餐以水果、肉、蛋、奶为主,牛奶由蒙牛集团五寨县商尹巧花配送,鸡蛋由杨可庄养鸡厂配送,猪肉由五寨县远东公司配送,水果由五寨县鑫海源副食水果门市配送,其中蒙牛商和远东公司是营养餐中标单位,杨可庄鸡厂、水果门市是我校的食品指定采购点,这些单位厂商都有卫生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件齐全,资质完备,诚信度高。

每年年初,学校食堂首先检审《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到县医院体检,办《健康证》,一切齐备后开灶。食品原料储存在专库中专人负责,食品加工人员不得带病作业,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操作间,餐具每星期由专人消一次毒,并做好记录。总之,学校对食品的采购、储存、加工、食用都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4. 不断改进,逐步改善学生营养

2012年上学期我校营养餐肉食以鲜猪肉为主,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不太爱吃有点肥油的猪肉,于是我们以上瘦肉为主,如今又改为排骨,学生偏爱排骨,且排骨的营养价值又高于鲜肉。水果也以加苹果为主,同时尽量结合时令,采购梨、菠萝、香蕉、桔子等,尽学校所能合理调配,让学生吃出营养。

5. 积极宣传,让国家惠民政策家喻户晓

家长对营养改善计划非常期待,因为之前他们已通过电视对这一惠民政策有所了解,为了让家长更深刻地了解计划,在计划实施之初,我校分别召开了初中、小学家长会,专门向学生家长宣传国家政策,宣读我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使每一位家长都知道只要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均可享受营养补助资金,国家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按照全年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每生每年600元,且此资金必须全部吃到学生嘴里,不得挪作他用,也不能从中核减运费、加工费等。今年教育局营养办又给每位学生免费下发了制作精美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宣传资料,让每位学生、家长都深悉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的良好社会反响

营养餐的实施改善了学校伙食,学生伙食标准由原来的生均每天小学8元提高到了11元,初中10元提高到了13元,学校伙食高于农村普通家庭日常生活水平,因而学生乐于住校、上灶,去年5月份张卓玉厅长来我校调研营养餐时问一位三年级小学生想不想家?学校吃得好还是家里好?小家伙很高兴地回答:不想,学校好。之后东秀庄本村的十几个走读生也申请住校,农村的人很直白也很朴实地说为学校吃得好了。去年冬天我校组织了九年级、初中和小学三次家长会,所提意见没有一条涉及学校伙食的。今年中考体育测试,32名考生,5名49分,44-48分26名,1名35分,充分证明我校学生体质的强健,虽然这不能全归功于营养餐,但与营养餐的实施肯定有极大的关系。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篇(6)

一、新中国人口增长的概况及控制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从1949 年的5 亿增长到1964 年的7 亿,再从1964 年的7 亿到1974 年的9 亿,然后又从1974 年的9 亿到1995 的12 亿,然后再从1995 的12 亿到2005 年的13 亿。从增幅特点看,1949 年到1964 年的15 年时间,由5 亿增加到7 亿,每增加1亿用了7 年半的时间,从1964 年到1974 年10 年的时间里,由7 亿增加到9 亿,每增加1 亿用了5 年的时间,从1974 年到1995 年21 年的时间里,由9 亿增加到12 亿,每增加1 亿用了7 年的时间,从1995 年到2005 年10 年的时间,由12 亿增加到13 亿,每增加1 亿用了10 年的时间。另外,按照目前总和生于率预测,中国人口仍将已年均800 万- 1000 万的速度增长。那么,按照这个速度,到2010 年和2020 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 7 亿和14. 6 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再2033 年前后,大约15 亿左右。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人口增长幅度呈现出由慢- 快- 较慢- 更慢的特点,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使中国在30 年内少生了将近4 亿人,计划生育使中国13 亿人口日晚到4 年,使世界60 亿人口日晚到4 年。我国人口过度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这归功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功开展。

20 世纪70 年代末开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只收养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的夫妻,可以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或者乡( 镇) 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实,报县(区)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生子女家庭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待遇。我国各省市地区根据国家的计生条例规定,制定适合当地的独生子女优惠政策。有些地区农村独生子女农户,还享受下列待遇:(1) 优先列为家庭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在资金、技术、培训、信息等方面予以支持、优惠;(2)组织劳务输出时优先安排;(3) 在调整自留地、自留山时给予照顾,分配集体收益时,增加一人份的份额;(4)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以对独生子女学生减免杂费;(5)对贫困家庭,在扶贫贷款、以工贷赈、扶贫项目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我国的独生子女优惠政策推动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全社会形成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良好氛围。今天,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低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生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全面控制人口增长到稳定低水平生育的转变,并且正在或者将要实现从稳定低生育水平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转变,成功的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中国人口的有效控制促进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持续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生态性条件之一,人口也是教育发展的生态性条件之一,并且是构成教育潜在对象的总体。马寅初早在1959 年就说:在人口问题上,我们要赶的是“质”,不是“量”;他的《新人口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在中国不仅要控制人口的数量,而且要提高人口的质量。在中国人口过度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如何持续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我们综合治理人口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教育投入问题被列为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为了保障教育投入的稳定性,我国各级财政认真落实并出台的筹措教育经费的各项法律规定和政策,保证做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占国民产值的比例。

1995 年至2001 年,全国教育总经费平均每年增长16. 26%,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保证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九五”期间,全国教育总经费累计为14941. 25 亿元,是“八五”期间6025. 24 亿元的2. 48 倍。2001 年,全国教育总经费达到4637. 66 亿元,比2000 年的3849. 08 亿元增加788. 58 亿元,增长20. 49%,是1996 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从1998 年起,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连续五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仅此一项,中央本级财政1998 年到2000 年实际增加教育经费183 亿元,五年累计可超过400 亿元。在中央决策的影响下,约有20 个省、市提出,省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增加1 至2 个百分点。1998 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2949 亿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565 亿元,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 41 个百分点,1999 年比1998 年增长了13. 56%。同时,我国政府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以各种形式投资教育、扩大教育资源的来源和渠道,以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人类可持续的希望在于人类自身发展能力的持续发展。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由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硕士、博士教育;从在职知识更新,技术技能培训、继续教育、转换职业教育、老年教育、教育网络等等。

我国建立富有灵活性和弹性的高等教育、教学制度、终身教育体系,为全民创造多种多样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机会。

仅1999 年高校扩招33. 1 万人,并逐年扩招。已逐步将我国人口资源“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在《2003 - 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了“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构建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一个国民综合竞争力与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高校校园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人员中知识分子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群体,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有其自身特点。笔者任职的华侨大学,校园里居住着各种不同类属的人员(编内职工、编外职工、境内学生、境外学生、临时工、家属等等)。特别是2001 年国家对高校招生取消了年龄限制;2005 年9 月国家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由此,教育部再次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明文规定:“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可登记结婚”。2007 年,国家出台的《关于高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把高校在校学生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范围,允许高校学生合法生育,从法律、法规和政策等不同层面上保护学生合法权益。随着这些规定和意见的相继出台,面对大学生结婚和生育都成为可能,高校的人员结构,人们的思维方式,婚育观念,较之从前有了较大的变化,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高校计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我校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学校行政工作内容之一,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为学校的一个常设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几个重要行政职能部门的领导所组成,学校各部门的党政一把手均为本部门人口与计划生育第一责任人,真正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工程”的管理机制在学校的具体落实,从而构筑了以宏观调控为主导的校园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新模式的第一层面框架体系,确保了学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全面贯通。为了更好配合属地在校园里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我校于2005 年6 月修订出台了两份校级文件《华侨大学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暂行规定》、《华侨大学教职工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施细则》,两份文件充分明确了各个部门的人口宏观调控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的任务职责以及个人的义务、权利和福利。学校积极配合属地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整合资源,优化工作环境,发挥学校医院承担计生“三查”工作,减轻属地街道办事处计生工作量,节约国家资源和师生的时间。我校将当前在城乡开展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引进高校,加强学校计生管理人员培训,共享服务资源。学校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财经单项预算,从而确保了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顺利贯彻,让响应国家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的教职工真正得到实惠,形成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良好氛围。

为了使在校学生也能享受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高校学生在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及时把已婚学生也纳入计生管理服务,具体措施与效果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建立已婚学生数据库;二是已婚学生可以享受同教职工相同的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即全年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检查;三是根据国家修订简化公民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大学生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结婚的,也不要经过学校的同意或者证明,就可以直接到其户籍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登记结婚。学校拨款设立相关课题,支持计生管理人员开展研究工作,笔者初步探讨在高校开展计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1. 构建高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运行机制。探索适合高校师生特点和需求的工作模式,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工作为主,从宏观调控、中观服务、微观自治三个层面构建的新型生态高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运行新机制。

2. 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平台建设。

利用高校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和资源,推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和婚育服务的信息化。在校园网开通两个计生专题栏目:

(1)计生政策法规———主要是宣传计生政策法规;(2) 计生服务指南———主要是提供计生服务信息以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相关知识。

3. 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针对目前高校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形式单一、宣教内容笼统、在生殖健康方面的咨询服务较少,宣教机制力量薄弱、宣教时间存在短视效应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计生宣传教育。创建和完善校园计生专题栏目,定期滚动式张贴计生墙报,及时向师生提供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和技术服务,宣传计生政策法规、计生服务指南;在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知识的课程与讲座、举办专题论坛、设立学生咨询室等。

4. 加强学生计生管理与服务。建立已婚学生数据库,制定将学生纳入管理的具体措施,提高计划生育管理的效率。

随着国家对高校招生取消了年龄限制和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纷纷要求学生持有婚育状况证明,在属地民政局还不能够规范地出具婚育状况证明的情况下,学校本着对学生极端负责任的科学态度,率先大胆使用统一格式的证明书,为全校学生出具婚育证明未婚证明,方便学生就业等。

5. 设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可行性研究。用于有关计划生育特殊情况的扶持和救助,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开展。

6. 成立计生协会互助中心,妥善解决计生社会问题。大学必须保持社会精神堡垒的圣洁姿态,做引领社会前行的火炬,大学的使命之一是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为大学的计生办不仅要好大学内部的计生管理工作,大学的计生办更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索和研究:1. 如何针对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两大严峻社会问题———养老和就医问题?

2. 如何综合利用现有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统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方式方法出台与实施? 这两个研究方向是符合2006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的三大核心内容: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论|文|联|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 号)。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篇(7)

学校对电教工作有中长期规划,规划符合上级要求和本校实际,有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可操作性强。学校开学初就抓计划的制定,期末抓各项工作的终结性考核评估,中间抓计划的落实。

我校根据现代电化教学的特点,分别制定了《微机室管理制度》、《学生上机守则》、《微机室管理员职责》和考核细则等制度,职责的建立与完善,进一步量化了检查、评估各指标,做到了有章可依,任务明确,职责分明,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这些制度由学校统一制定,在显著的位置镶框悬挂,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学校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加大培训力度,用现代教育技术武装教师队伍。

坚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们现代化办公水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用能力,也为教师们进行电教研究创造条件。

我校在前年就已建成校园网,本学期主要对校园网络平台重新进行了改建与完善。通过对校园网使用的培训,教师也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网上备课,学校的公告、工作安排通过校园网及时公示,使办公真正做到无纸化、自动化、网络化。学生与家长可以在网上与任课教师交流,家长能及时了解自己小孩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

三、电教常规与取得成绩

1、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应用空间。教师们在平时课堂教学实践中乐于创新,能主动选择局域网有关资料(农远资源、自制课件)等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学期教师普遍使用多媒体上课。积极策划并组织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利用多媒体资源或网络环境进行课改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长虹学生信息素养。在近80多节的校级公开课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师选用多媒体教室、电教工具或网络教室开课。

2、利用学校闭路电视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本学期结合学校教育活动播放了多部学生喜爱的科教片、宣传片。实况转播了《开学第一课》。

3、实时拍摄学校少先队、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为学校宣传与教育工作提供真实素材。

4、期初、期末的电教器材收发工作规范有序,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行。

5、完成学校网站的改版,加强校园网的维护和安全工作,保证其畅通无阴;为全校电脑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保证正常的教育和办公环境。

6、组织教师撰写电教案例、论文,教学设计等,不断学习与积累,提长虹专业素养。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市、区电教馆组织的各级各类评比活动,提升专业素养。在整个实践与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信息素养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提高。一学年来,取得了不定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需要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培训的力度不大,需要更有力度地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篇(8)

学校对电教工作有中长期规划,规划符合上级要求和本校实际,有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可操作性强。学校开学初就抓计划的制定,期末抓各项工作的终结性考核评估,中间抓计划的落实。

我校根据现代电化教学的特点,分别制定了《微机室管理制度》、《学生上机守则》、《微机室管理员职责》和考核细则等制度,职责的建立与完善,进一步量化了检查、评估各指标,做到了有章可依,任务明确,职责分明,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这些制度由学校统一制定,在显著的位置镶框悬挂,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学校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加大培训力度,用现代教育技术武装教师队伍。

坚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们现代化办公水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用能力,也为教师们进行电教研究创造条件。

我校在前年就已建成校园网,本学期主要对校园网络平台重新进行了改建与完善。通过对校园网使用的培训,教师也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网上备课,学校的公告、工作安排通过校园网及时公示,使办公真正做到无纸化、自动化、网络化。学生与家长可以在网上与任课教师交流,家长能及时了解自己小孩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

三、电教常规与取得成绩

1、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应用空间。教师们在平时课堂教学实践中乐于创新,能主动选择局域网有关资料(农远资源、自制课件)等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学期教师普遍使用多媒体上课。积极策划并组织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利用多媒体资源或网络环境进行课改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长虹学生信息素养。在近80多节的校级公开课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师选用多媒体教室、电教工具或网络教室开课。

2、利用学校闭路电视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本学期结合学校教育活动播放了多部学生喜爱的科教片、宣传片。实况转播了《开学第一课》。

3、实时拍摄学校少先队、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为学校宣传与教育工作提供真实素材。

4、期初、期末的电教器材收发工作规范有序,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行。

5、完成学校网站的改版,加强校园网的维护和安全工作,保证其畅通无阴;为全校电脑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保证正常的教育和办公环境。

6、组织教师撰写电教案例、论文,教学设计等,不断学习与积累,提长虹专业素养。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市、区电教馆组织的各级各类评比活动,提升专业素养。在整个实践与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信息素养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提高。一学年来,取得了不定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需要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培训的力度不大,需要更有力度地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篇(9)

学校对电教工作有中长期规划,规划符合上级要求和本校实际,有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可操作性强。学校开学初就抓计划的制定,期末抓各项工作的终结性考核评估,中间抓计划的落实。

我校根据现代电化教学的特点,分别制定了《微机室管理制度》、《学生上机守则》、《微机室管理员职责》和考核细则等制度,职责的建立与完善,进一步量化了检查、评估各指标,做到了有章可依,任务明确,职责分明,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这些制度由学校统一制定,在显著的位置镶框悬挂,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学校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加大培训力度,用现代教育技术武装教师队伍。

坚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们现代化办公水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用能力,也为教师们进行电教研究创造条件。

我校在前年就已建成校园网,本学期主要对校园网络平台重新进行了改建与完善。通过对校园网使用的培训,教师也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网上备课,学校的公告、工作安排通过校园网及时公示,使办公真正做到无纸化、自动化、网络化。学生与家长可以在网上与任课教师交流,家长能及时了解自己小孩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

三、电教常规与取得成绩

1、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应用空间。教师们在平时课堂教学实践中乐于创新,能主动选择局域网有关资料(农远资源、自制课件)等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学期教师普遍使用多媒体上课。积极策划并组织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利用多媒体资源或网络环境进行课改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长虹学生信息素养。在近80多节的校级公开课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师选用多媒体教室、电教工具或网络教室开课。

2、利用学校闭路电视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本学期结合学校教育活动播放了多部学生喜爱的科教片、宣传片。实况转播了《开学第一课》。

3、实时拍摄学校少先队、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为学校宣传与教育工作提供真实素材。

4、期初、期末的电教器材收发工作规范有序,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行。

5、完成学校网站的改版,加强校园网的维护和安全工作,保证其畅通无阴;为全校电脑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保证正常的教育和办公环境。

6、组织教师撰写电教案例、论文,教学设计等,不断学习与积累,提长虹专业素养。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市、区电教馆组织的各级各类评比活动,提升专业素养。在整个实践与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信息素养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提高。一学年来,取得了不定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需要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篇(10)

加强人才引进制度的环境建设

以留学人才为主体的海外人才是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采取积极措施吸引海外人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壮大本国人才队伍的通行做法,也是在较短时间内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科研水平的一条宝贵经验。

西安交大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制度的创新与规范。学校不断修订招聘海外人才计划,始终重视政策持续创新,制定新的引进海外科技人才的政策,走制度持续创新之路,取得了一定成效。

系统的引进人才计划和培养计划

为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学术地位,培养和造就一批国际国内著名的学科带头人,并以此带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西安交大通过设立定位明确、层次清晰、相互衔按的系列人才培养计划,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通过搭建规范系统的人才培养支持体系,完善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在杰出人才引进方面,西安交大不仅依托国家设立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从2000年开始,还相继设立了与此相配套的“腾飞人才计划”、“海外优秀学者讲座教授计划”、“百名外籍教师计划”、“百名骨干教师计划”、“卓越人才计划”海外人才招聘计划、“高级学术管理岗位招聘计划”、“卓越团队合作计划”等人才引进计划,以多处形式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杰出人才以不同的方式来校工作,

其中,“腾飞人才计划”旨在培养和造就一批国际国内著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下教师,使其中一部分人能够进入国际教育科技学术前沿,成为在国内外教育科技界有较大影响,师德高尚、学术造诣精深的新一代学科带头人;“海外优秀学者讲座教授计划”旨在以较优厚的待遇聘任一批杰出海外留学人员或著名教授携其团队来校主持开设学科前沿课程,开展合作研究,带领西安交大相关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实施“百名外籍教师招聘计划”和“百名骨干教师招聘计划”等人才引进计划旨在大幅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高级学术管理岗位招聘计划”旨在逐步做到学院院长、重点实验室主任、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等由海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卓越团队合作计划”旨在柔性引进一批国外一流学者及其团队来校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强化已有优势学科,急需发展学科及国家重点科研基地的队伍建设,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全面落实学校在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过程中的“卓越”理念。

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西安交大本着“分层次、分类别、突出重点”的思路,搭建一个规范化、系统化、与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紧密衔接的培养支持体系。该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以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著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为目标,与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相配套,重点实施“优秀学科带头人海外名校名师提升计划”和“优势学科创新团队培养计划”:3年内选拔20~30名50岁以下的“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杰出学科带头人及国家创新团队成员,到海外高校跟随著名科学家,从事合作研究。通过连续3~5年的合作,提升西安交大的知名度与竞争力,促进部分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第二层次,学校每年将遴选10~15名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学者担任“腾飞人才”特聘教授,连续资助3~5年,使其中相当一批学者尽快进入第一层次人才行列,成为“长江学者”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第三层次,以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与后备学术带头人为目标,支持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出国研修,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

西安交大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在中央人才会议召开后,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有关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人才强校”战略规划,拟定学校队伍建设的重大思路,研究决定人才队伍建设的配套政策与举措。设立由主管副校长担任主任的“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作为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全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和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的具体工作。

为了将工作落到实处,在各学院(部)也成立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具体解决落实本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中的工作条件、资源调配、政策支持等问题。通过各级行政职能的划分,使各级职能部门担负起各自的职责,保证了人才引进工作的有序进行。

建立具有国际模式的用人机制

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加大人才培养的同时,西安交大大力推进队伍建设工作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完善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在用人机制、聘任程序与制度、薪酬体系及考核奖惩制度等方面实现规范化管理、依法行政,实行以“科学定编、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为核心的全员聘任制。通过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制度的实施,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和人才规范有序的流动机制,实现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化和分类管理,即:教师实行职务聘任制,管理干部实行教育职员制,技术支撑队伍实行岗位聘任制。

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0年来,西安交大共聘任25位长江学者,其中17人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30%是国外引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柯海外工作学习的经历,他们已成为学校中青年队伍的中坚力量。

西安交大自2000年设屯“腾飞人才计划”以来,到目前为止,已聘任“腾飞人才计划”特聘教授60位,其中引进海外留学人

员20人,他们中有一批人先后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腾飞人才计划”现已成为两安交人推荐进入国家人才计划选拔的重要途径。

“让我们的优秀学生踩在我们的肩膀上,使他们尽快上一个台阶,尽早进入国际学术舞台。”这是2002年受聘为西安交大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的任晓兵博士在他倡议并主持成立西安交大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时的讲话。

任晓兵教授在日本工作多年,他受聘来校后,首先组建学术团队,其次以国际接轨的培养学生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几年来,任晓兵教授已指导学生完成数篇高质量的论文。其中一个本科生用2个月时间完成的论文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欧洲航天局的一名科研人员曾发电子邮件到中心索要论文全文,并称论文具有“惊人的高水平”。任晓兵教授说:“作为教师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迅速茁壮成长。”

建立与国外知名大师的合作研究,每年都聘请国际知名大师来中心讲课,是任晓兵研究中心的另一个亮点,“听了大师们的报告和讲课,使我们受益非浅,感觉眼前一下子亮了起来。”学生们如是说。任晓兵教授说:“我们中心的宗旨就是‘做一流的学问,培养一流的学生’。”

几年来,该研究中心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基金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4项,产出影响因子大于3.1的高水平论文20余篇,指导本科生、研究生近30人。

为使学校各个学科,特别是一些弱势学科,在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尽快提升,不仅需要优秀的领军人物,也需要强有力的人才后备队伍,为此,西安交大出台“百名骨干教师招聘计划”,在3年内,为全校各学科招聘100名左右具有博士学位、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海内外优秀中青年学者。

目前,已有96名海内外优秀学者通过竞聘成为西安交大教授、副教授,他们的到来,为学校拓展海外合作项目打开了通道,为学生培养带来新的理念。

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教授邓红文为例,邓教授原是美国克瑞顿大学(CreightonUniversity)的教授,2004年应聘到校任教。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组建了“分子遗传研究所”,为生命学院搭建了一个跨学科交叉的科研创新平台。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式使西安交太的生命学科在分子流行病学、分子遗传学、统计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长足发展;通过严格的科研训练,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并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形成学科团队。几年来,利用邓教授在美国的科研项目资助及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先后派博士生和硕士生16人次赴美国学习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发表SCI收录论文27篇,影响因子5.0以上论文8篇,10.0以上的2篇。

打破国界,面向全球觅英才

为了向国际化大学迈进,2004年3月,西安交大通过“高级管理人才招聘计划”,在用人机制上打破国界,面向全球招聘校级、院级领导。

最终通过严格的选拔,聘请英国剑桥大学著名学者卢天健教授来校担任副校长,这是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率先面向海外公开选拔的第一位副校长,这在国内也是首次。

卢天健副校长到任后,就如他的名字所隐含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以执着的毅力,将国外先进到办学理念与西安交大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提出改革方案,在教育部和学校的支持下,取得明显成效。

为把世界顶尖级人才吸引到西安交大,卢天健副校长利用一切机会宣传祖国进步,宣传学校,鼓动他的学生、学者和朋友来中国、来西安交大。短短几年里,在他的鼓动下,一批精英已经来校任职,为学校发展输入新鲜血液。如英国一所大学的经济系主任到校任职,现已成为学校经济金融学院的首席经济学家;在西安交大历史上第一位从剑桥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学者已到校任教;第一个在日本东京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西安交大学子也回到母校任特聘教授。

在卢天健副校长的影响下,2005年年仅35岁的单文华教授,受聘到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担任院长。作为我国海外学子中首位在英国高校执教的法学教授,单文华是我国极少数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经济法与比较法学者之一,海牙“国际比较法科学院”成员,他说:“我回来不是为了享受,是想做点事情,想把西部的法学做起来!”

在理想的支持下,几年来,在单文华教授的带领和推动下,西安交大建成了一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际法团队,实现了法学门类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等多项突破。利用自己在国外的资源,他邀请到了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在内的许多国际知名专家到西安交大讲学、考察和工作。2008年初,在学校的积极支持下,单文华教授负责筹建并担任院长的西安交大法学院成立。在这样一个专门的平台上,该学院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天空来“做强西部法学”。

目前通过实施“高级管理人才招聘计划”还聘请了在国际社会学界有很高学术声望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边燕杰担任人文学院院长,著名旅美华人数学家堵丁柱教授担任理学院院长等,他们不仅提升了西安交大一些学科在国际、国内同学科领域的地位,也为学生的培养,学科建设作出了显著贡献。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留学人员在国外生活、工作多年,已适应了国外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而国内的行政管理、文化背景、生活环境都与国外不同,留学人员回国后,有一个重新调整自我,适合国情的阶段。作为学校的各个部门,应当承担起为这些回国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国内的生活、工作环境的重任。

为做好引进人才的后续工作,2006年11月,西安交大特别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对不同形式的引进人才在科研经费启动、工作环境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在生活方面,对于不同形式引进的人才享受不同的年薪待遇、津贴,如人事关系转入学校,可享受的安家费,学校协助解决配偶在校内的工作等都有明确的政策保障。

上一篇: 初一上册语文总结 下一篇: 高中值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