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素养情况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05 19:40:09

师德素养情况总结

师德素养情况总结篇(1)

教师评价模式不但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评价教师不能“唯论文”“唯帽子”,要建立多元教师评价制度,全面衡量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业绩、态度和师德。教师评价应强调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就是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教师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式:校长评价(行政人员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

1.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我校通过教职工大会反复讨论制定了科学有效的《临泽一中教师考核办法》,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认真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模首要要求。

由于高考竞争压力大,有些教师注重课堂教学,轻视德育工作,学校在考核中加大了德育考核的分值,引导教师注重德育工作,好多女教师积极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担起了教书育人的责任。

2.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评优树模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这些措施的落实,激发了老师的干劲,使临泽一中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迈入全市前列,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不断完善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是教育事业最重要的评价指挥棒,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五唯”最重要的举措是建立和完善多元评价高考制度,不“唯分数”,建立综合的学生水平评价体系,录取学生以学生的综合水平为依据。

1.完善德育评价。我国的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的领先地位不容置疑。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更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我们要明确“德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深刻道理。我校通过每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开设立德班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德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2.强化体育评价。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学校每年请小屯卫生院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检测,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体育达标测试,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

3.改进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把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临泽一中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学校的智育工作质量明显提高,相对而言美育、劳动教育成为短板。为了提高艺术教育和劳动教育质量,学校建立健全艺术教育机制,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的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艺术教育工作。学校把艺术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制定和完善了《临泽一中美育工作年度计划》、《临泽一中艺术教学规范》、《临泽一中音体美教师单列考核办法》等制度,认真贯彻执行课程规定标准,在各学年开齐、开足、开好音体美课程。开课达到体育每周2节,音乐、美术每周各1节,做到教师到位,课时落实到位,任何时候都不得随意删、减、挤、占音体美课程。

同时,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劳动课纳入学校课程管理,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生每学期参加劳动教育课不少于20课时。根据我校实际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每班每月集中上劳动课半天4课时,由教导处制订学期总课表,每天安排一个班级上劳动课。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美育和劳动教育课程的加强和落实,学生的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更加规范,也促进了我校美育和劳动教育同德育、智育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弥补了短板,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逐步探索、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师德素养情况总结篇(2)

1.1教师职业使命的必然要求

1.1.1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动力总书记在十报告中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教育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1.1.2教师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者教师要有知人能力,高校中的大学生正处于增体质、增知识、树理想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强、模仿力强、认知能力弱,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时,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教育指引的作用,不仅影响学生性格、品质的形成,也影响学生的一生的发展。在课余时间,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创新教育方法和内容,教会学生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应用技能,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在生活上,教师要以博大的爱心关心学生,从思想上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

1.2青年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

近几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增加了对教师的需求,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然而一些学校迫于改善师资的需要,降低了教师准入的标准,他们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高校青年教师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有活跃的的思想思维、强烈的创新意识、广泛的学术视野、高水平的科研热情,但是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某些利益失衡的情况下,部分青年教师容易模糊自己的道德责任,因此,着眼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改进和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3]。

1.3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高校,学生占据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风气、品德言行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和谐发展。大学教育以人为本,师德在教师各种职业素质中起着首要的作用。师德高尚,关心热爱学生,彼此尊重,与学生作知心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担当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可见,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无疑是高校和谐发展的核心任务。

2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2.1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路

总书记在十报告中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加强师德建设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从而发挥向导、组织和服务等多种功能,目标是实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书育人,弘扬高尚师德,强化师德教育,提高师德水平,建立一个让人民满意的高校教师队伍。

2.2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道的基本途径

2.2.1完善有效的领导机制加强师德建设,教师是基础,领导是关键。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通过高效的领导机制,把师德建设贯穿于师资工作的全过程中。高校师德建设要分层管理,各个部门有不同的职责,领导干部更要带头示范,以身作则。每个职能组织都要有计划的经常调查分析教师的师德状况,建立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4]。2.2.2开展教师的师德教育近年来,高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都发生的显著的变化,低年龄、高学历的教师越来越多,他们都经受过良好的教育,求知欲强,热爱教师职业,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同时,新事物接受快,大多数教师亦掌握了时代所需要的各种综合技能。这些教师师德素养水平和精神风貌,决定着未来人才培养质量,也关系到未来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说,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使高校教师深刻的认识到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奉献教育事业的同时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2.2.3健全师德建设的制度师德的提高必须依赖良好的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即符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评价指标系统,完善相关政策,培养教师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师德,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建立完善的教师师德考核制度,使之成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的重要条件之一,也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2.4.4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关键是确定什么样的师德给予奖励,表彰教师队伍中涌现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激励的手段可视情况而定,可以使精神鼓励,也可以是物质鼓励。其次,对师德激励的标准广泛的宣传,使之起到向导的作用,便于落实,为进行教育和学术研究创造条件。再次,要引导教师认真总结自身道德修养的经验、成绩和不足,在竞争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总之,要奖人所需,使激励起到应有的作用。2.2.5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要加强师德监督,使师德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建立多维、立体的师德监督体系,约束教师自身的言行。一方面,将教师的师德建设纳入到教师平时的考核范围,由学校的纪检监察部门、人事和教学主管部门切实加强监督,从而来保障学校师德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各个院系要把师德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经常开展师德教育、培养和监督。另外,师德考评体制应遵循公平公开的原则,不论是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和领导评价,建立健全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领导评价。师德活动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师德监督评价方面的重要重要。另外,各个监督部门也要监督激励机制是否公平公正的施行,只有做到了公平公正,教师才更加能够把百分百的精力都投入到教育学生的工作中去[5]。

师德素养情况总结篇(3)

我们通过考察北京市理工科大学生①对于科技道德素养教育的必要性、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式等5个方面的看法,以了解理工科高校科技道德素养教育的现状。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普遍认为自身应当接受科技道德素养教育,有58.4%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设有关科技道德、科技伦理、网络伦理、环境伦理、技术伦理等方面的课程,但还有24.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同时,结果表明从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对于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呈负相关,即随着年级的增高对于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却逐渐减低,其中的原因值得探讨,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年级越高越需要强化科技道德素养教育。另外,从为数不多的研究生调查问卷来看,他们对于科技道德素养教育必要性的认识要高于本科生,这一方面与研究生要接触更多的科技道德问题等学业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针对研究生所开展的科技道德素养教育比较有效。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对于科技道德素养教育之教育者即教师比较认可,尤其认可教师在课堂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在被问到哪些老师曾经提到或讲授过科技道德的时候,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专业课老师、辅导员或班主任降序排列。思政课教师在其中占有绝对优势并不出我们所料,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高校科技道德素养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对文理科专业课教师开展科技道德素养教育的状况作比较,出乎意料的是,理工科专业课教师提到或讲授过科技道德问题的比例要比文科专业教师低19.7%。而事实上,理工科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面对科技道德问题的机率肯定要大于文科教师,因而他们开展科技道德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应该比文科教师更大,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值得探究。大学生们还认为老师在课堂之外所开展的科技道德素养教育并不够。仅有43.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课堂之外)中提醒过自己要坚守科技道德;分别有近26.6%和27%的学生认为老师没有提到过或者记不清是否讲过。

我们把网络空间、自然环境、科学研究、生命健康以及社会生活等诸领域中的科技道德问题作为教育内容考察大学生的看法,并作对比分析。在上述几个领域学生们对于网络道德的关注度最高,而对于生命伦理的关注度最低,其余几项差别不大。分析原因,其一,网络技术和医疗技术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的贴近程度分别是最近的和最远的,因而大学生对于它们的关注度也分别是最高和最低的;其二,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对于生命意识的感知程度确实比较低,这从当前开设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就可见,当然,正值生命巅峰期的大学生群体生命健康意识的单薄也符合常理。统计数据还表明,文科学生较理工科学生,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更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科技道德,前一种情形很有可能是文理科学生不同专业的差异使然,后一种情形很可能与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或将要面临社会生活,也就面临着更多的科技道德问题有关系。调查结果表明,网络、书报、电视和课堂等4个方面依次是大学生了解和关注科技道德事件的主要途径,彼此之间的区分度大致在10%左右。网络在大学生关注和了解科技道德事件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而课堂则是各种途径之中影响最弱的,说明网络在科技道德素养教育途径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之途径则受到较大冲击,这也为我们制定的应对策略提出挑战。问卷数据还显示,从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在课堂中听到科技道德或科技伦理等相关词汇的频度逐步降低。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其一,近四年北京市理工科高校的科技道德素养教育逐步被加强,据我们的文献考察以及访谈调研得到的结论也证明,近年来北京市一些高校已经和正在加强大学生科技道德素养方面的课程建设,成效正在显现;其二,在高年级大学生中以课程形式开设的科技道德素养教育确实有待加强。

我们把科技道德素养教育方式分为课堂上的纯理论分析、举实例、设置情境;课堂外的活动式教育,以及渗透于课堂内外的榜样教育加以考察。在各种课堂教育方式中学生们最易接受的是举实例让大家分析以及设置情境让大家体验等两种,而对于纯理论分析的讲授形式仅有18.4%的学生可以接受。最易被学生认同的课外教育方式是在科研活动中开展相关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形式,而为此专门开设的主题性活动,如有关科技道德的讲座和观摩等方式次之。这里我们对文理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年级学生对于“课堂上纯理论分析”这一途径的看法进行比较,发现文科学生能够接受的比例要高于理工科学生;相反,理工科学生愿意接受举实例和情境设置等两种教育方式的比例则要高于文科学生,这说明学生的专业差异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几种课堂上的教育方式的选择。在大一到大四的各学生群体中,愿意接受纯理论分析的比例与年级高低呈负相关,即年级越高的大学生越不愿意接受课堂上纯理论分析式的讲授方式;相反,愿意接受设置体验情境和举实例等教育方式的比例则与年级高低呈正相关,即年级越高的大学生越愿意接受设置情境和举实例等讲授方式,上述情形都说明年级差异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于课堂科技道德素养教育方式的选择。我们对榜样示范的教育方式作单独考察。例如,在被问到是否愿意以身作则成为科技道德修养方面的表率时,学生们都显出较高的积极性,72.3%的学生作出肯定回答,但在问到是否愿意通过自己的表率行动或做法在一定程度或一定范围内改变整个社会的科技道德素养状况时,学生们则显得信心不足,只有62.5%的同学做出肯定回答,而认为不能或无足轻重的却占到了27.3%。与之相联系,学生们对以他人榜样示范的形式对于自己进行教育的方式认同度也不是很高。

加强理工科高校科技道德素养教育的建议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北京市理工科高校科技道德素养教育的调查研究,为加强理工科高校科技道德素养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也就是在深入分析问卷数据和访谈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对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思考,对相关的实践环节给予关注,并得出结论性的意见。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对于自身群体接受科技道德素养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它是加强大学生科技道德素养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改善大学生科技道德素养状况的重要内容。正如调查数据所显示的,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承认自身的科技道德素养有待提高,但是他们对于自身接受科技道德素养教育之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不比其他群体要高。实际上,大学生群体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特征以及他们科技道德素养有待提高的现状都说明了他们接受科技道德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科技道德素养教育无论对于大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还是对于其日后从事未来的职业和事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让大学生认识到如上形势是科技道德素养教育的重要任务。其次,要加强理工科教师对于自身开展科技道德素养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如调研结果所表明的,理工科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面对科技道德问题的机率肯定要大于文科教师,因而他们开展科技道德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应该比文科教师更大,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这其中理工科教师对于科技道德素养教育必要性认识程度的高低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以,也非常有必要提高他们的认识。

确立兼具稳定性和开放性的教育内容体系首要强调的是教育内容的稳定性,它是教育内容丰富和发展的前提即教育内容开放性的前提。基于相对稳定的内容设计大致有两条思路:第一条思路即把科技与伦理之间的关系作为教育的基础内容;把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融合作为教育的导向内容;把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把科技政策法律法规为作为教育的补充内容②。第二条思路即在网络空间、环境保护、高新技术、日常生活等不同领域中的科技道德素养作为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其次,教育内容体系的开放性是指教育内容不能僵化不变,要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教育内容是教育内容稳定性的动力源。如将“基因伦理”、“太空伦理”、“生命伦理”等最近几年兴起的科技道德问题纳入教育内容之中就是当前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科技道德素养教育内容体系创新的本质要求。

如果说大学生科技道德素养教育的内容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之内是相对不变的,但是大学生科技道德素养教育的方式却要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过程、对象、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教育环节中要根据不同情形而采取不同方式。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并不反对开设一门单独的课程进行直接的科技道德素养教育,也不反对纯理论分析式的授课方式,他们反对的是死板、教条的教育形式,也反对没有课外教育形式作为有机补充的教育形式。调查问卷最后一道开放式问答,以及学生、教师在座谈调研之中提出的建议也在教育方式上给我们一些启示。其一,观看有关科技道德题材的影片,如《后天》《2012》等,通过预测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未来带来灾难以警醒人们爱护地球、挽救人类的影片,能达到理论教育很难达到震撼心灵的教育效果。其二,播放小视频,如袁隆平或钱学森等科学家先进事迹的视频,在榜样的激励之中实施教育。其三,发放宣传资料或制作有关科技道德的海报、小册子,乃至公益广告等等,在这种方式的创新上,环境保护、生命健康等科技道德主题的资源非常丰富。其四,模拟真实情景制作小作品或情景剧,如拍摄能够体现学生们科研或学习过程中心得体会的DV等。其五,举办科技道德方面的讲座或者参观相关主题展览。总之,师生们认为一定要设置课堂教学之外的教育形式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同时在课堂教学之中也一定要采取既适应大学生群体特点又体现时展要求的教育方式。

师德素养情况总结篇(4)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s the cor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profound reflection on the statu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ity has been provoked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this paper,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are carried out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ity in Non-governmental Supported Colleges of Fujian Province. Meanwhile,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aris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staff in these colleges are analyzed; som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ity; English Teachers in Non-governmental Supported Colleges; Social factor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morality

德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确实,良好的教师专业道德素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榜样导向作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专业道德素质概念界定

教师专业道德素质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师德师风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品德修养和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境界,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

二、调研基本情况

本文对福建省民办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道德素质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下为调研具体情况:

1.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问卷调查活动先后经历了调查问卷的编制、发放、回收、总结四个阶段,前后历时1个月。本次活动问卷分中层干部问卷、一线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三种,共计发放730份,其中中层问卷30份、教师问卷100份、学生问卷600份;回收问卷706份,其中中层干部问卷25份、教师问卷92份、学生问卷589份;有效问卷1987份。其中中层干部问卷25份、教师问卷92份、学生问卷680份。从问卷回收情况和答卷的情况来看,广大师生积极配合了此次问卷调查工作。

问卷中就师德现状、师德规范程度、对现有师德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展开调查。为确保调查信息真实,我们采取了无记名形式进行调查,所以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2.访谈的基本情况。师德师风建设访谈以学校为单位,在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活动月中自主选择召开时间,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组负责监督检查。各学校在会议后形成会议总结,报送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组,活动组负责整理汇总。活动组共收集6个学校报送的材料,收集整理师德箴言51条,教师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建议15条。师德师风建设访谈是对师德师风问卷调查活动的有效补充。

三、教师专业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1.对师德师风建设现状的评价。从调查中看到,认为师德师风现状较好和一般的中层干部各占46%;77%的教师认为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很好或是较好;51%的学生认为师德师风建设现状较好。调查显示,62%的教师是出于热爱教育事业的目的从事教育工作的,而且93%的教师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

具体来说,被调查者对教师 “热爱本职工作,工作严谨、认真负责”、“衣着整洁,语言规范健康”、“礼貌待人,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等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认同。但同时认为在“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优良学风”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调查结果表明,进行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全体教师从关爱学生入手,遵循教育规律与原则,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需要继续提倡和保持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倡必要的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2.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的认识。不管在什么社会条件下,教师的角色,总是社会成员精神面貌的样板之一。教师的品行和精神内涵,代表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多数教师认为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回答“您认为师德师风建设有无必要”问题时,有94%的被调查者认为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很有必要”或“较有必要”,仅有2%的被调查者认为师德师风建设“较没有必要”或“很没有必要”。绝大多数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认同是进一步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3.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的重点。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道德品质被认为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这一点可以从被调查者对“您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的回答中体现出来,84%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的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素质最重要的是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当前师德师风的主要问题:33%的中层干部认为行为规范不严,师表意识淡薄是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25%的中层干部认为理论知识不深,实践能力不强是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21%的中层干部认为治学不严,学风不端是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58%的教师认为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术功利化严重,其次诸如合作精神缺乏、创新精神不强,师德意识淡漠等也是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55%的学生反映教师上课敷衍,散漫随意是学生最不满意的地方。

4.对提高师德师风措施的认同。被调查者对于改进师德师风的措施,如“学院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提供针对性培训”、“宣传表彰师德先进个人”、“加强教职工队伍的管理”,以及“抓好教学科研工作环境建设”等都较为赞同,但9.8%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年终考核等方面师德一票否决”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6%的被调查者认为“引入教师上岗竞争机制”对提高师德师风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

四、调研反映出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师德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极少数教师存在工作敷衍、品行不端、效率低下、散漫随意等与教师身份不相符的现象。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可以得知影响师德师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个人思想认识不够。极少数教师的基本道德素质较欠缺,没有作为一名光荣教师的神圣感、使命感,仅将教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或转到其它职业的过渡或跳板,责任心不强,缺乏必然的爱岗敬业精神。调查显示,43%的教师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了解或认为高不可攀。

2.社会环境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对外交往的愈加频繁,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给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巨大冲击,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在教师队伍中有所蔓延。虽然近些年来,教师待遇有所提高,但相对于教师职业的的社会责任、历史责任、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工作难度来看,教师的经济待遇仍显不足。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社会风气等不利因素使其难以全心全意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上来。

3.师德师风的评价体系不完善。调研表明,广大教师十分重视评价考核的导向作用,量化和完善考评体系,应该是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50%的中层干部认为制定师德奖惩制度尤为重要。

不少教师表示,要“确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师德师风建设应引入学生评价因素”、“强化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意见”、“建立公开公平的考核制度”。强调学生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是这次调研的重要建议之一。部分教师建议建立骨干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相结合的考评体系,量化考核广大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表现。

五、加强和改进教师专业道德素质的主要措施

通过调研工作得到的当前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师德师风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素质提供了依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认识提高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教育关乎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教育的重要性是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的。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要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民办高校教师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民办高校英语教师的社会认可度同公立高校相比相对不高,教师自身责任心显得不足。因此,加强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十分必要。

2.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广大教师的道德自律水平。通过文化传统和基本规范的宣传教育,辅之以师德师风的典型宣传,挖掘在岗教师在师德师L方面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注重用身边的人和事带动人,影响人,教育人,鼓舞人,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历史使命感、职业责任感,始终坚守社会正义,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修身正己、自我约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3.完善考评体系,加强学术水平和道德水平的双向考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也必须遵守科学研究的规矩。每年与年度考核同步,进行师德综合评定,并将师德评定结果归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岗位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奖惩的依据。更加注重在准备教案、课堂教学、批改作业、组织考试、指导论文、课题研究和日常教育等教书育人的实际环节与过程中,考察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师风状况和师德表现。探索师德师风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拓宽师德师风评价渠道,在做好专家评估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参考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意见。

4.努力营造形成良好师德师风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要在提高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待遇方面继续努力,扩大受益幅度,努力减少与其它职业、专业教师的差距,而且要为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在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等方面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心,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仅教育学生也使教师自身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瑾.关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2(01).

[2]张庆秀,王岩.教师的教学素质如何与时代同步[J].教育探索. 2002(01).

[3]夏宣玉,鄢娟.高等学校教师素质内容的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0(03).

[4]辛自强,林崇德,俞国良.教师互动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及应用[J].心理科学.2000(04).

[5]李悦辉.当代优秀中学教师职业素质要素的调查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王育民.职业与职业道德[J].社会学研究.1994(01).

[7]韩进之,黄白.我国关于教师心理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04).

师德素养情况总结篇(5)

根据教育局下发的“关于迎五一活动”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将我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专门召开了相关人员会议,进行了专项研究,制定活动的方案。认真的对工作进行了布置。

二、进行广泛的动员宣传

早晨学生进校后,由卫生老师利用广播对全校进行了宣传动员工作并提出了详细的清扫要求。号召全校老师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以实际行动认真地完成好此次“干干净净迎五一”活动。各班班主任老师根据学校要求结合班级实际加以强调。

三、人人参与,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由于我校周六、周日、有自学考试,下午安排考务事宜,因此领导决定利用上午一节课的时间全校进行清扫。

四、活动情况及成果:

1、清理学校周边环境。包括前操场、大道、后小院、学校绿化带。

2、清理室内外地面、桌椅、卫生角、物品摆放、夹层玻璃、窗台、门格、墙裙等。

参加人数:全校学生650多人,教师40人,共计740多人。

典型事例:由于低年级学生小,劳动能力较弱,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的老师们便克服种种困难,亲自动手带领学生干,尤其是1。2班的老师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不顾年级大,也像年轻教师一样,打水、扫地、抹地、扎着凳子檫玻璃,累的满头是汗,毫无怨言。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年组的全体老师认真搞好此次清扫。

我校还有许多老教师、身体欠佳的老师都能够以大局为重,克服困难,积极地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成果:经过全校师生的齐心努力,全校环境焕然一新,到处是整洁、清新和优美。共清理了20余个教室、全校的走廊和楼梯、墙面上的灰网达40余处,清理了操场、校门前大道、花坛白色污染达50余处。

小学关于五一劳动节活动的总结范文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发扬光荣传统,弘扬先进思想和时代精神,充分发挥教职工在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实践中的主力军作用,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到之际,按照区教育工会的指示精神,我校以“颂改革、促振兴、建和谐”为主题共建和谐、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唱响“劳动光荣,教师伟大”的主旋律,开展庆“五一”系列活动,以展示教师风采,激发广大教职工建设和谐校园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教职工过好自己的节日,现把此次系列活动总结如下:

一、组织开展踏青活动,舒缓教师紧张的工作压力。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校教育工会组织全体教师来到大连滨海路。漫步在滨海路上,体会着滨海路的浪漫与多情,忙碌的老师们也由此感到消遣放松,很是惬意。同时也将调整好身心准备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

二、组织开展学习“杨爱军事迹”活动,加强教师师德培养。

为全面加强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增强教书育人、敬业乐教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不平凡的人生价值,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职业精神,全面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做一个富有激情的好教师。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杨爱军事迹”活动。教师们观看了“杨爱军事迹”的录像片,聆听校长及专家的讲座,教师们撰写了学习笔记、教育随笔,进行了演讲比赛。通过此活动,教师们都决心在杨爱军精神的感召下,努力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形象,做让学生

三、组织开展教学节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我校此次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举办的第三届教学节活动,不仅是对老师们自身专业化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学校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开展情况的一次大检阅,它为展现教师的专业素质风采和精神风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本次教学节盛况空前,由个人素质、提升理念和实践研究三大板块10个项目组成。通过这些活动,启迪老师们的才智,发展老师们的特长。教师们在活动中有思想的翱翔,有感情的抒发,有激情的旋律,有技能的展示,有科学的探索,有诗意的飞扬……各项比赛充分展示了教师们的教学才华,展示了学校教学文化特色,丰富了教师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动了校园和谐团队建设.

可以说,以上活动依据“教工欢迎、广泛参与、师生互动、立足实效”来精心设计各项活动,通过新颖的载体、丰富的活动、扎实的工作,让广大会员感到贴心,振奋精神,展示风采,凝聚力量,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为办人民满意教育,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小学关于五一劳动节活动的总结范文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发扬光荣传统,弘扬先进思想和时代精神,充分发挥教职工在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实践中的主力军作用,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到之际,按照区教育工会的指示精神,我校以颂改革、促振兴、建和谐为主题,共建和谐、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唱响劳动光荣,教师伟大的主旋律,开展庆五一系列活动,以展示教师风采,激发广大教职工建设和谐校园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教职工过好自己的节日,现把此次系列活动总结如下:

一、组织开展踏青活动,舒缓教师紧张的工作压力。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校教育工会组织全体教师来到大连滨海路。漫步在滨海路上,体会着滨海路的浪漫与多情,忙碌的老师们也由此感到消遣放松,很是惬意。同时也将调整好身心准备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 。

二、组织开展学习杨爱军事迹活动,加强教师师德培养。

为全面加强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增强教书育人、敬业乐教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不平凡的人生价值,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职业精神,全面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做一个富有激情的好教师。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杨爱军事迹活动。教师们观看了杨爱军事迹的录像片,聆听校长及专家的讲座,教师们撰写了学习笔记、教育随笔,进行了演讲比赛。通过此活动,教师们都决心在杨爱军精神的感召下,努力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形象,做让学生。

三、组织开展教学节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我校此次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举办的第三届教学节活动,不仅是对老师们自身专业化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学校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开展情况的一次大检阅,它为展现教师的专业素质风采和精神风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本次教学节盛况空前,由个人素质、提升理念和实践研究三大板块10个项目组成。通过这些活动,启迪老师们的才智,发展老师们的特长。

看了小学关于五一劳动节活动的总结的人还看

1.学校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活动总结

2.幼儿园关于五一劳动节的活动总结

3.五一劳动节活动总结

师德素养情况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独立学院的迅猛发展, 使之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已占据重要地位。由于独立学院正处于树品牌、创特色的特殊时期, 教风建设已成为各项工作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正处在加快发展、推进改制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塑造优良学风及校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活动先后经历了调查问卷的编制、发放、回收、总结四个阶段,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分别抽取学院四个系部的教师与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9158份,其中教师问卷159份、学生问卷8999份。至平台关闭,共回收问卷3065份,其中教师问卷125份、学生问卷7996份。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均就学院教书育人现状、师德现状、教风建设总体情况及学教风建设建议四个方面展开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的教书育人方面

教师和学生对我院教书育人现状基本满意。在学生问卷中,对我院教师教书育人情况非常满意的占21.7%;比较满意的占57.8%,详见下图1。

图1 学生对我院教师教书育人情况满意程度图

在教师问卷中,在从教过程中能够完全做到工作态度热情诚恳、认真负责,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已任的老师占72.5%。

(二)教师的师德方面

教师和学生对我院教师师德现状基本满意。

在教师问卷中,完全同意师德是当老师的一个先决条件的老师占91.3%;认为教师的个人作风问题经常会及会给学生带来影响的老师占89.9%。在学生问卷中,认为我院教师有高尚情操和奉献精神的状况较好及很好的学生占83.2% ;对我院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比较满意及很满意的学生占87.7%。

(三)学院教风建设总体情况

我院教风建设现状良好,在教师问卷中,认为教风状况优秀的有11.6%,认为良好的有71%,认为中等的有17.4%,无人认为教风建设状况差;在学生问卷中,认为教风状况优秀的有33.6%,认为良好的有60%。具体情况详见下图2。

图2 学院教师、学生对学院教风建设状况的认识

(四)对学院教风建设的建议

本次主观题答卷95.7%的老师、80.9%学生提出了建议,其参与度都很高。

三、问题成因分析

对问卷调查中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效果方面及师德等问题,学院曾三令五申并多次在各类报告(或通报)提出,虽然有所改进,但成效不够显著。有的教师在教学当中表现出彷徨、功利、应付和心有旁顾等师德失范的消极心态,有的教师的教学精力投入不足、学术修养不深,教风浮躁,治学不严,有的教师甚至把所从事的工作仅仅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为人师表的育人意识较为淡薄,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够,表现出不能将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无心钻研业务,上课没有激情,不负责任,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缺乏新意,照本宣科或泛泛而谈等,因此学生提出种种意见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出现上列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与学院教师队伍整体数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不够到位等因素有关。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教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应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主要有:

(一)制定教风建设(含师资培养、师德及其他方面)相关制度,以文件形式,从学院的高度加强我院教风建设。

(二)系统化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师能力、水平和素养的激励机制;

(三)责成师资队伍建设管理的主体部门拟就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指导性文件,完善教师管理制度,统一部署实施;

(四)加大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比例,有针对性的加强老、中、青等各类型教师的培训,重视发挥高素养、高水平教师的“导师”作用;

(五)教师风范评价与人事管理工作密切结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结果在纠偏和整改中的效度,落实学院教学事故认定的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师德素养情况总结篇(7)

1.教师讲解示范

电动机正反转主要应用于各种操作机构的上下、前后的往返移动,简单的可以使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复杂的可以使用PLC来控制,核心问题就是正反转的切换及正反转的互锁保护。在学生掌握了单台电机点动、长动运行后引入可逆控制,主电路中使用两个接触器,同时还要注意调相,控制电路中注意互锁触点的使用。在教师进行示范的时候,重点是接线,两相之间要对调,让学生先分析控制电路中为什么需要互锁触点、如何实现互锁等。学生可分组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

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四人,分组画出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然后领取元器件进行接线,各组基本完成接线后,开始检测和调试。在中德合作班教学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关键步骤进行指导,包括元件的布局是否合理,两个接触器的接线和开关的接线是否正确,互锁触点的使用等。遇到共性问题时,一定要在黑板上进行集中讲解,分析错误操作可能出现的后果,如何进行正确的接线,让学生真正理解线路中各环节的作用,同时掌握如何检测互锁触点。

3.学生独立操作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就不用进行指导了,让学生独立操作。组内学生可以展开讨论,分工合作,也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案。各组要写出调试步骤并进行叙述,教师只需在通电检测前进行关键点的查看,通电后如果有故障,让学生自己查找故障原因进行修改。

4.教师分析总结

在最后环节,教师重点分析可逆控制线路的特点,讲解如何进行线路检测,如何根据故障查找原因,并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和总结,最后选出一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

二、做好教学辅助工作

中德合作班的课程安排是很紧凑的,和普通班的教学有很大不同,并且学生毕业考试的压力也很大,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变化、生活情况都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通过一系列的辅助工作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1.学情分析

教师每周都会进行总结,其中就包括学情分析。教师要分析课程的进展情况和学生的接受情况,如果在教学方法或者课程进度上有问题,就要及时讨论进行修改;特别是针对那些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玩手机、迟到早退等学习问题的学生,任课老师都要进行个别交流,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状态。

2.心理疏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想法,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例如毕业考试考不过怎么办?将来工作不理想怎么办?学习坚持不下来怎么办?教师应认真观察学生,如果发现学生有情感方面和个人交往障碍方面的困惑,就在课余时间找机会和学生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消除思想顾虑,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师德素养情况总结篇(8)

引言

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师的素质高低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研究课堂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面我就课堂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素质修养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获得和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也是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的基础[1]。教师的文化知识素质修养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教师的文化知识素质就是指教师所具有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地理知识等,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知识、新学科不断涌现,尤其是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单一学科知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元的知识结构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注重知识结构的构建,学习与之相关的社会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其它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已有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最前沿的知识。首先,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学生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知识广度。教师应用开放的、动态的观念面对新知识,根据实际情况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既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素质修养,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其次,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由于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不同,这就要求教师熟悉和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再次,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课堂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师,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具有一定的知识面基础上,还应具有一定的知识深度,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

2.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修养

教师的能力素质修养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某些能力的结合。” [2][3] 它主要包括:教学教育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组织沟通能力、表达交际能力等。教师的能力素质修养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主要条件。

教师的能力素质包括:

1)教师有能力对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做出合理的计划与安排

在课前,教师应认真备课,熟悉所教课程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兴趣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上,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的反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处置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2)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评价与反思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学生对课堂的反应情况要随时进行评价和反思,仔细分析自己的教学情况,哪些需要提高、哪些需要改进。并根据这些评价和反思来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3)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总会存在个体性差异,而教学的教学成果是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来体现,因此,教师要通过奖惩制度来评价学生,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教师的能力素质对课堂教学工作影响很大,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修养,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捕捉学生认知情况和发现学生的情感变化,发掘学生学习潜能、开发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

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4]。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决定他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教师应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为人师表;其次,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具有一定的爱心和责任感。具体表现为:1)、教师要爱岗敬业、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教育事业的首位;2)要有爱心和责任心,爱护自己的学生;3)正确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4)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再次教师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它包括教师仪表、作风、言谈举止、良好习惯等外部形象。

4.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修养

“心理素质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的综合[5][6]。心理素质对于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的心理素质修养日益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要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工作态度,增强自信心,为学生创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成长环境。学生会从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无形之中习得教师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为人处世方式;另一方面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修养,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身心健全的人才。

结论

总之,教师的素质决定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学习和更新业务知识,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注重身心健康,掌握现代课堂教学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丽华.论提高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J].科技风.2013.06:176

[2]范如永.试论课堂教学对教师素质和语言艺术的要求[J].教育管理.2013.1:160-162.

[3]钮伟国.教师知识素养新论[J].江南论坛.2002(6):39-40.

[4]胡勇.浅谈教师的道德素养与人才培养[J].成功(教育).2009(6):133-134.

[5]王丽君.关注教师心理品质在教育教学中的效能[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118-120.

师德素养情况总结篇(9)

一、学科评价理念要突出核心素养培养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评价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态度、形式与方法,能客观反映教师对教育的热情、学生的热爱,折射教师的职业修养与人格魅力,增进师生情感的内聚力与感召力。在受教育者的教育需要中,求真与求善的需要不可忽视,它也是人们追求教育的一种重要动机力量。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评价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评价更容易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因此,教学评价的环境、形式与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认知与情感两类信息的沟通,影响着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即核心素养的形成。

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研究过程中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教育理念,理清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和行为习惯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情况的综合测评,使评价由重知识考查真正向学生的人格发展、基础学力、关键能力等方面的考查转变,为学生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公民道德、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等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评价不仅是考查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且对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发展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适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奉献社会的良好品格,为他们顺利就学深造、参与社会、终身发展创造条件。

二、学科评价策略要紧扣核心素养培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具体化、明确化与深化。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与研究教学评价策略与方法,对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增进师生情感,实现知情互促并茂的学习效果,塑造学生的九大素养有着深刻意义。因此,要改变传统评价中“重知识评价轻德行评价”的做法,以情感教育理论为指导,对评价的策略与方法进行实践的探索与研究,努力创造教学水平进入更高的境界。

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时,可以实施显性与隐性的评价策略与方法。所谓显性的方法,就是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精心设计,创设师生情感互动的环境,有准备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问题教学,特别是对学习困难学生适当降低对知识点的评价要求,并对他们的表现更应偏爱于热情的赞赏与鼓励,有意识培养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教师的教育能满足学生认知与情感共同发展的需要,形成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在整个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与体验。而隐性的评价方法,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随时关爱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评价表现在细微的面部表情、富有情感的动作,充满激励的眼神,这样引起师生情感交融的行为就是隐性的方法。通过对评价策略与方法的有效实施,既能促进学生学会科学知识,感悟人类科学知识,又能增进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实现关注学生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的关键素养的目的。

三、学科评价过程要围绕核心素养培养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以及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将核心素养培养渗入课堂评价之中,并制定科学合理、简单可行、易于操作、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坚持“寓情于教、过程调控、激励进取、阶段测评”的评价方式,突出形成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

1.阶段评价多元素。

阶段性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测验或实践、操作、座谈、调查、书面报告、作业、行为等形式,对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成长的自律、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交往合作、意志等品质进全方位评价行。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找出共性与个性问题。对于共性问题,从修改教学方案入手,找出能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便于他们理解的教学方法;对于个性问题,则通过个别辅导并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来加以解决。当存在问题与文化基础、教学方法无关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兴趣、个性特点方面存在的问题,贯彻“既教书,又育人”的施教方针,从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入手,并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由被动状态转为主动状态,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2.自我评价累积分制。

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预习、展示、书写、作业的及时度、小组合作表现、语言、纪律……等方面根据本学科特点展开,哪一方面表现好(如回答正确,及时完成预习任务等)自动累计1分,表现突出2分,有创新精神3分……预习有错、展示有错均不扣分,只有不遵守纪律才视其情节扣不同分值,课后自己在学科预习本的封二记分(划“正”、写数字、表格形式均可,并有得、扣分标注日期)。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3.小组评价合作制。

学习小组可自制小组成长记录册:记载本组的口号、制定本组的共同认可能够遵守的纪律要求,组内成员的兴趣、爱好,工作分工,值得收藏的作品……一月可进行总结与反思,将各成员的月得分记录在小组成长记录册,同时累积本组成员的总得分情况,即小组成员捆绑积分,小组的团体“战斗力”昭然。

4.过程评价多元化。

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采用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通过“笔试评价”、“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社会家庭评价”、“情境测验”、“成长档案袋”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查和评价,将学生每学期的等级记入学生思想素质档案,客观地记录学生发展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过程。

可见思想品德教学进行动态的全过程评价,既便于学生了解自我的学习、表现状态,做到自勉、自励,也便于学习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相互督促;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育的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促进认知与情感双赢发展,更能充分彰显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优势。

参考文献:

师德素养情况总结篇(10)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五创”工作为抓手,鉴于今年新冠肺炎的突发情况,立足实际,坚持质量发展和教育安全齐头并进,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整体推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激励、惩处、督查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四有”好教师为目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健全师德师风培育体系,创新师德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落实师德常态工作,开学后开展师德教育讲座,进行师德师风宣誓活动,全体教师对上学期师德师风情况进行自查、自纠的总结和汇报。常态化开展“育名师、树典型、强师能,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选树典型,引导教师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和业务素质。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让每位教师有敬畏、守底线。

(二)严格制度管理,加强教学督查,扎实抓好教学常规工作。

鉴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情况,我校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根据疫情情况将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搞好新生编班、转班和注册工作;按照上级部署,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导系部进行疫情期间课程表编排,合理做好作息时间,避免聚集活动;根据教研规程,督促系部教研、年级教研和学科组教研落到实处,根据疫情情况合理组织安排考试,并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教学的实际情况等,组织学生的技能等级鉴定考核工作等教学常规工作。同时,要定期不定期对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及时进行公示和通报,促进规范化、制度化教学。

积极执行“2.5+0.5”培养模式,根据今年疫情的特殊情况,扎实做好顶岗学生的实习安排工作,同时做好就业跟踪和回访调研工作。

(三)完成省级示范校创建验收以及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验收任务,稳步推进新批准的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重点实训基地建设和护理专业实训设备的配置工作。

1.按照示范校建设要求,加强领导,责任到人,认真对照任务书验收标准和要求逐一核实,总结验收成果,高质量完成省级示范校验收任务。

主要目标和任务有:

(1)两个重点建设专业(会计和计算机专业): 一是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健全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纪要等相关资料。二是提升管理水平。制定专业教学、核心课程、实训管理标准,完成质量管理体系和评价方式实施任务书及完成情况报告。三是推进培养模式改革。会计专业要修订完善“校企合作、课岗对接、学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基础会计》、《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和《会计分岗位实训》四门核心课程标准。计算机专业要进一步推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学做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成4门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编制。四是加快专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充实教学资源库资源,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平台。五是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认真落实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六是创新德育工作和核心素养培育,在日常行为和核心课程中注重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培育。七是结合扶贫攻坚服务,继续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提高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2)学生综合素养教育特色项目建设:一是完善《星级班主任评选办法》、《班级量化考核办法》和《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等,健全学生自主管理机制。二是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配备心理疏导必要设备,壮大心理健康工作团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形成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模式。三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推进职业素养教育进课堂,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培育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制作“校园名人榜”,展示获得各级技能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

(3)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建设:一是进一步提升凝练学校办学思想,引导“三风”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二是 结合校训、校风、办学理念,通过楼宇墙体,室外橱窗、路牌、宣传栏、板面,打造师生共同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文化;三是完成党群活动中心、校史馆、社团活动室、校园广播站的整体建设并投入使用。

(4)在学校网站开设“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专栏,将申报及佐证材料上网,供评审组查阅。项目建设启动后,将《项目建设任务书》《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在网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并及时项目建设动态,展示项目建设成果。

2.在完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重点专业建设的验收上报和计算机应用与机电技术应用重点实训基地建设和做好自查工作报告以及工作绩效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基础上,整理验收资料,落实验收上报工作。

3. 稳步推进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重点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完成护理专业实训设备的配置工作,为学生实训提供良好的硬件平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做好学校整体师资队伍的建设规划,对各专业的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做好科学、具体的计划和部署,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绩效最大化。所有高级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结对传帮带,签订传帮带结对书,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关于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并作为评优、评模、晋级条件。

在疫情防控与学校正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支部党员的先锋作用,加快重点专业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加快学生社团建设,让党员在各个岗位上勇挑重担,树立榜样,发挥带领作用。

强化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三支队伍建设。积极利用课堂进行爱国主义、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渗透,关注学生人格、心理、道德及情商成长。

(五)积极组织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省市教学能力竞赛等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练结合,不断提升师生能力和水平。

(六)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积极参与集团化办学,抓好“1+X”证书试点工作,推进我校技能等级鉴定站申请的相关软实力和硬件配套工作。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引进企业进校园模式。一、积极参与晋城市旅游集团和光机电集团活动。二、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三、保证中餐烹饪现代学徒制班正常开展。四、积极推进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校企合作项目。

针对“1+X”证书试点建设工作,组织相关专业教师积极参加“1+X”证书师资培训和考证工作,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完善证书体系标准和培训内容建设。

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进行考评员考试和督导考核人员的考试工作,保障技能等级鉴定站软实力的增强,同时完成考试教室和实训场所的监控配套设施的完善,确保本学期完成技能等级鉴定的软、硬件的配套工作。

(七)扎实开展体育美育“一校一品”学校创建活动,打造学校体育美育品牌

深化体育美育改革,按照《晋城市中小学体育美育“一校一品”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抓好抓实体育、美育“一校一品”活动。要求体育、美育要与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体育方面,要适应新时代青年学生特点和健身需求,利用学校有效资源,并加强与市武术协会合作,引进武术名人,力求在传统武术与健美操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富有时代气息和青春朝气、同时学生喜欢易学的“武术操”特色体育项目并逐步推广,打造学校体育品牌。美育方面,利用我校书法、音乐传统优势,结合学生特点,根据学生自愿、老师引导、结合专业的原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社团活动,强化训练,打造品牌。

(八)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课堂、入教材、入脑入心;积极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和生态文明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意识形态和道德情操。

(1)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艺术、美育、劳动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以及国家重大决策和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达到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强化内涵,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正确的意识形态。

(2)严格并常态化开展“诵经典 练书法”活动。认真落实每周一、三、五早课前十分钟“练书法”,二、四早课前“诵经典”的良好习惯,并定期进行评比,培养学生的国学意识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理想信念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4)认真开展学生身体健康素质检测,扎实抓好“两操一课”,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九)做好教育扶贫对口帮扶工作,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按照市教育局教育扶贫相关要求,进一步做好对沁水县职业中学的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深入调研,深化交流和合作,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和报送信息,不断提升帮扶实效。

上一篇: 无私奉献演讲稿 下一篇: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