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察实践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2 14:56:40

大学生考察实践总结

大学生考察实践总结篇(1)

十多年来,学校组织了数万学生参与其中,这项活动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沈大学子的必修课之一。也是低年纪学生入学后就一直期待的“快乐之旅”。

对于参加社会实践考察的广大学生来说,活动是愉快的充实的,内容丰富多彩的。而对于我们组织者来说确是责任重大。在十年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自我完善,使活动组织得更严密更安全,内容更充实,学生的收益更大。现就法库基地实践考察为例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 充分的动员是顺利开展活动的前提。

每一个团队考察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这两天中安排的内容非常丰富,行程也很紧张。我们要在出发前几天进行统一动员,让学生充分了解本次社会时间的目的、意义,并把整个行程详细的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布置好任务,包括考察报告的相关内容和具体细节要求,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出发前要做好分工,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定小组长,同时对班长和小组长进行深入培训。结合以往团队的考察经验布置好每一个细节的工作。

动员的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使命感,让学生明确考察的目的,了解行程和各个关键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物质准备。

二、严格的组织纪律是活动圆满成功的保障。

每一个考察团队,少则二百多人,多则四、五百人。这样的大团队在考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和安全工作非常重要。交通安全、饮食安全、住宿安全、当地治安状况、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理都是我们组织者要细心考虑的。首先在出发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重点强调危险的活动不要搞、危险的地方不要去、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单独行动,考察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同老师联系。同时宣布各项纪律特别要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

活动过程中的细节非常关键,由于考察内容很丰富,两天来考察团要多次乘车往返于各个考察点,所以每次上车前必须集合队伍清点人数,以免出现学生走散现象。 考察期间学生要在当地就餐,我们规定任何情况下禁止饮酒,特别是晚间自由活动期间,有专人对学生进行监督,发现违反纪律的情况及时制止。

住宿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几百名学生分散在当地多家宾馆招待所,若管理不善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规定晚间10点以后严格禁止外出,同时强调消防安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住宿地点要安排一名老师负责管理。每次考察在夜间10点以后我都亲自带队对学生住宿地点逐一进行检查,发现没有归宿的要及时联系,当学生全部归宿后要叮嘱招待所的值班人员夜间禁止学生外出。

我们在法库一直进行一项很有意义的考察活动,名叫“举目无亲闯顿饭”,就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上自己买的菜去当地农户家做一顿午饭。这项活动是和当地群众最密切最直接的接触,最能反映出我们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因而我们对这项活动很重视,特别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言谈举止。我们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语言亲切态度友善、尊重老乡生活习惯、保持清洁文明就餐,用油用柴适当付钱、不拿老乡一针一线”。在活动期间带队教师挨家挨户的进行走访,并征求老乡对学生的意见,确保纪律和形象。

三、培养出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在法库考察期间条件相对艰苦。由于经费和条件的限制,伙食只是简单的农家饭菜,住的是简陋的招待所,有时候还不得不两个人合住一张床。起初我们总是担心那些从小在市里长大的孩子难以适应,但是通过实际锻炼,我们感受到我们的学生确实很可爱,在特殊的条件下能体现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没有抱怨、没有挑剔,学生很快就能够适应这样的环境,并且相互谦让。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这是很难得的教育过程。

考察期间,有时候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我们刻意跟踪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结果令人满意。组员之间亲切友善、相互帮助、密切配合。有时我们特意将两个以往有过矛盾的同学分到同一个小组,并安排组长协调他们的关系,结果两天的实践结束后他们往往就会抛弃前嫌成为好朋友了。共同的经历,面对共同的困难使友谊更加牢固,法库的考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在外面考察,有一点我们非常注意,我们学生给当地政府和群众留下的印象。所以每次出发前的出征仪式上我都要和学生讲形象的问题,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一旦离开沈阳大学自己的一言一行,就不在代表自己,而是代表沈阳大学的形象。整个考察过程,我们在每一个细节上提醒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学生也非常的配合,在外人面

大学生考察实践总结篇(2)

《汽车拖拉机学》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其中理论课程48个学时、实践课程16个学时[1,2]。理论课中,关于汽车与拖拉机的各部件、零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内容约占80%学时,循环理论、燃烧理论、发动机特性、转向原理、拖拉机使用性能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约占20%。实践课主要是通过实物讲授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进行性能试验。

二、改革的必要性

很明显,实践与理论教学有很多交叉重复的内容。学生先是在理论课上,通过多媒体、原理图等方式,学习各系统、部件的构造和原理,然后在实践课上先重复一遍功用和工作原理,再通过对比实物,继续对各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理解和认识。该方式虽然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但会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不符合人的自然学习过程。汽车与拖拉机各系统、机构、部件的功用、原理和构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机构、部件作为人造物品,它的任何结构都是为其功用设计的。学习构造先要明白其功用,才能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在实践课上,学生通过拆卸或观察实物,对部件的构造将产生直观的认识,更容易了解其结构。但直接观察其构造并不容易立刻明白理解其工作原理,也就无法真正理解构造。理论课上,学生通过多媒体、原理图等方式学习工作原理、构造,但没有对实物的直观感性认识,也缺乏对零部件设计制造细节的感受,其理解并不深刻。现有模式下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教学,将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学生不能在理论知识学习后及时接触实物,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不能及时和具体的感性直观实物对接和验证,使教学的成效大大降低,动手能力难以训练,更谈不上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以构造、工作原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汽车拖拉机学》不可以将理论和实践学习分割开来。

三、改革方案

为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兴趣,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实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时进行的改革方案。《汽车拖拉机学》的教学不再分为理论和实践课程,都在同一教室上课。根据学习的内容,任何一节课内都可以自由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转换。

(一)教室设计和教学材料

教室放置10张左右的桌子,每张桌子可以坐下3位同学,桌上放置本节课相关的小型零部件,以及相应的拆装工具。该摆放方式是为了方便学生上课时的分组,也能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拆卸观察实物,提高教学效果。三面墙上挂有汽车各大总成挂图或示教板,板上有拉帘,根据上课课程拉开相应图板。教室正面有黑板、电脑,同时教室安装全套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全解剖和半解剖汽车拖拉机各具体车型的零件、部件、总成和整车,放置在教室周围。全解剖总成,应注明零件名称,方便学生认识零件;而半解剖总成可以演示总成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方便学生理解总成结构的构造原理。实物模型在非相应课程时用罩布覆盖,总体认知,讲授零部件之间位置关系,在讲到基本结构时可揭开相应实物。在软件材料上,应精心准备教学PowerPoint课件,做好多媒体动画教学。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使较复杂、不常见、难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动态的感性材料。还可以将演示的工作过程放慢或重播,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理解的时间[4],这是构造类课程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

(二)课堂组织

课程容量?橐桓霭啵?大约30人。上课时3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占据一张桌子。按照小组对桌上放置的实物进行拆卸或观察,回答老师提问,撰写实践报告。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竞争,小组成绩和最后成绩挂钩。

(三)讲授方式

教师上课可以先讲述系统功用,再讲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最后带领学生拆装和观察实物,认识了解其构造。也可以反过来进行,先讲述系统的功用,然后让学生直接拆卸观察实物,认识其构造,分析其构造原理。第一种方式循序渐进,学生容易接受。第二种方式通过提问的方式学习,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机械结构的敏感性。

(四)教师准备

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时进行,学生不再一直固定在座位上,有可能走动观察实物。教室不在只有课桌、黑板、投影仪,周围摆放大量实物、挂图、示教板,虽然能够增强学习的氛围和学生的总体感性认识,但也有可能干扰学生的注意力。理论和实践教学方式也存在很多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对实践和理论教学的特点具有充分的认识,精心备课,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在授课时协调两者的关系,充分利用两种教学手段的优点,减少或避免两者同时进行带来的混乱。

(五)课程评价

成绩考核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相关,完善、科学的考核方式能引导学生纠正学习方向上的偏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5]。因此,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时进行的教学方式在成绩评定上也应该进行相应地变化,改变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法,成绩由小组成绩、出勤、闭卷考试等几部分组成。小组成绩包括课堂回答问题、拆装表现、实验报告三部分,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主动竞争力。小组成绩和最后成绩挂钩,是最终成绩的重要部分。

(六)具体实施

大学生考察实践总结篇(3)

1、考察目的和流程

此次考察,重点对**县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观摩和交流。考察**县发展经验,结合张家口市尚义县发展思路,为我县发展提供借鉴。

考察组共参观了十多个观摩点,包括机关、农村、社区和“两新”组织,内容涉及学习实践活动考察、革命旧址瞻仰、新农村建设观摩等3个方面。先后到真武洞镇和沿河湾镇侯沟门村学习。整个考察活动,时间紧凑、内容丰富、成效明显,考察期间组织党委组织部成员在当地召开了两场座谈会,认真研读同志的《为人民服务》,带队领导分头与中央联络指导组郭兴全同志、延安市委协调组杨主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旭以及该县学习实践办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个别谈话交流,就学习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下一步学习安排部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了解。此次考察学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此次考察,我个人觉得收获颇多。

5月14日中午,经过好几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我们来到革命圣地**县。一到**,稍作休息,下午,学习考察组的带队领导就对如何完成好学习考察任务进行了研究,晚上召开了全体学习考察组成员会议,明确了学习考察的任务和具体分工,提出了相关要求。

15日,我们先后参观了中共礼堂旧址,听取了**县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对同志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的解读分析

5月16日,我们一行在**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高树杰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到真武洞镇和沿河湾镇侯沟门村进行了参观学习。

5月17日,我们一行实地学习考察了**县局、县纪委、县委农工部、县财政局、林业局、县学习实践办等6个单位和部门的活动开展情况,下午进行了座谈交流,分别听取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旭,关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的介绍,之后与延安市委组织部进行了学习交流。

2、考察对象概况

(1)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

**县辖7个镇、5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211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2950平方公里,石油是**县的支柱产业,腰鼓之乡、剪纸之乡、绘画之乡、民歌之乡。**县的学习实践活动从2008年9月上旬开始准备,10月7日正式启动,2009年3月上旬基本结束,历时半年多时间。共有参加单位264个,党员1463名,其中,县级党员干部30名。

(2)显著特点

弘扬延安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

(3)典型经验

**县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以“弘扬延安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为主题,以深入学习调研、推动思想解放为基础,以破解发展难题、实施新的创业为重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的,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

(4)突出成绩

2006年跨入西部百强县行列,2007年在延安市目标责任考核中名列第一。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9.9亿元,同比增长15.3%;财政总收入达15.52亿元。

二、考察内容

1、考察指导思想

**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与延安精神结合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县市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经验,也要把科学发展观与我县发展联系起来,紧扣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推动我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主要做法

在活动开展中,他们采取领导讲课、专家辅导、现场体验、实地考察等形式,加强学习培训。

同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一是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卷调查,广泛征求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意见和建议。二是领导干部带题调研。为了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县委确定了16个调研课题,县委常委,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党员副县长,每人1个课题,深入农村、社区和其他基层单位,深入调查研究。其他县级领导和参学单位负责人,也自定课题,深入农村、基层进行了深入调研。

**县自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把加强社会保障、改善民生摆在突出的位置,投入近2亿元,全面实施和推进了教育工程、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公共卫生工程、社会保障工程、住房保障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工程、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民生工程。

3、基本经验

**县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主要是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一是坚持把中央精神与县情民意相结合,二是坚持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三是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当前工作相结合,四是把县级领导班子与其他党员干部的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五是持把争取外部支持与激发内在活力相结合。

4、突出成果

感触最深的是,侯沟门村的党员承诺制很规范,富有成效。总书记两次到此视察,村支部被省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考察出有价值的经验,回去后,我县也要着手全面推行党员承诺制,也学习了侯沟门村的有关经验。通过本次参观学习,将**县的情况与我县的情况加以对比。通过对比区分优劣,突出考察成果,获得某种启示或借鉴。我们还有不足的地方。今后,我们将更加深入推进党员承诺制活动,努力推进政府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办人民满意的政府。

三、收获与启示

在延安市和**县的学习考察中,通过学习**经验,结合我县当前的实际情况,下一步,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应该重点从以下方面取得实效。

一是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认真梳理聚焦提炼问题。

本阶段要以“找准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为目标,认真做好聚焦解决问题、

1、汇总梳理。

(5月20日-24日)各部门要对学习调研阶段初步查找出的问题和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归纳、梳理,经主要负责同志审阅后,形成《汇总梳理稿》。

2、征求意见。

(5月25日-28日)《汇总梳理稿》形成后,要进一步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尚义县四套班子汇总梳理出来的问题,分别征求县级领导干部,县“两代表一委员”,县直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垂直管理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离退休老同志和有关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各参学单位汇总梳理出来的问题,也要参照县委征求意见的范围,征求领导班子成员、机关股室、下属单位、工作相关部门和服务对象等方面的意见。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对《汇总梳理稿》作进一步补充调整。

3、聚焦提炼。

(5月29日-30日)参学单位要召开党委(党组)、总支、支部扩大会议,对汇总梳理的问题进一步比较筛选、研究讨论,切实找准影响制约科学发展和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打好基础。

二是分层次分行业分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好民主生活会。

开好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县委常委民主生活会,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执政兴县的头等大事,对大家而言,也是一次重要的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的大好机会。所以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分层次分行业分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好民主生活会。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开展谈心活动。

2、认真组织自查。

3、准备发言材料。

4、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5、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6、形成民主生活会报告。

三是开门纳谏,广泛征求意见,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报告。

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要开门纳谏,广泛征求意见,这样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报告。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更是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具体措施如下:

一、在征求意见的人员范围内书面征求意见;

二、根据工作分工,由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召开不同层面的恳谈会进一步听取意见;

大学生考察实践总结篇(4)

一、地理野外实践基地的开发设想 野外考察活动由于受环境安全、学习时间和考察难易程度等条件的限制,适宜选择以就近为主,路线安全,地理特征明显,具有实践价值的地点。而考察活动的时间可以选择天气较好,课业负担较轻的时段,例如针对七星岩景区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类型多样因此设想将其开发为野外实践基地,步骤如下:

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教师查找相关资料,研究七星岩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特点和成因等背景材料。整理这些素材,最后形成基地资料文稿。

2.实地考察,精确考察目标 教师进行实地考察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设计实践课程,计划课程实施的进程和预估效果。如:教师在考察时要对典型地貌作以全面、系统地观察和考察,并做好记录和拍照工作。

3.室内总结,绘制考察线路图 将实地考察的结果结合前期收集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典型考察目标,并绘制考察线路图。  

二、野外实践考察方案的设计

1.预期目标

(1)通过对七星岩喀斯特地貌的考察,了解本地该地貌的类型、成因和特点,探究流水溶蚀的过程;

(2)学习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用相机拍摄一组反映该地貌的照片,做好考察过程的原始记录;

(3)运用考察素材撰写考察报告,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

(4)举行实践活动成果交流和答辩会,提高学生合作与思辩能力。

2.考察前准备工作 相关知识简介及介绍考察方案;成立学习小组,进行考察纪律及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准备考察工具:笔记本、笔、相机,稀盐酸,如有条件可携带便携式GPS等。 3.学生考察学习设计 共分为四组,以组长主持、全组合作的形式,每组分别完成以下其中一项学习内容:

小组

考察内容

收集素材

思考问题

1

喀斯特丘陵、溶蚀洼地、溶洞、石笋、钟乳石,地下暗河,落水洞等喀斯特地貌

拍摄一组相片并作好文字记录

喀斯特地貌有哪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

2

观察七星岩喀斯特丘陵上的土壤与植被;用稀盐酸鉴别岩石性质。

拍摄一组相片并作好文字记录

石山上的土壤与植被有何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3

天柱岩不同高度的溶洞

拍摄一组相片并作好文字记录

一共有几层溶洞,这些溶洞是通过那些地质作用形成的?

4

石室岩摩崖石刻

拍摄一组相片并作好文字记录

这些石刻记录于什么时期?对当时的地理环境进行了怎样的描述?

4.成果交流 师生共同对本次地理实践课程做出总结和评价。

三、对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感悟与思考    

从教学角度考虑,我认为开展野外实践教学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    

首先,野外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高中生学习了很多地理理论知识,但是这些概念只是课本中抽象出来的符号,落实在不同区域会呈现不同的现象,因此仅仅课堂教学会使实际的生活和书本的内容出现断层。而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就是连接课堂与现实的桥梁。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改变了他们传统的认知方式,不单是仅靠耳朵听,还要用手摸、用眼看、甚至用鼻子嗅,面对与书本上不一样的东西,他们会不断地提问,肯定、否定、再提问。这样的学习过程,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敢于质疑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为其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考察实践总结篇(5)

第二,坚持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思考问题,打开新视点。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品质,就是根据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科学把握时代趋势和发展规律,提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引导和推动实践发展、社会进步。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国的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关口,我们的发展正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考验,许多新事物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许多新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回答、去解决。形势迫使我们,也造就我们,只有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忠于科学,我们的事业才有保证,我们的发展才有保证,我们的工作才有出路。否则,思路狭窄,死抱不放,墨守成规,满足于现成的套路,不能从更宽阔的领域内观察思考问题,靠惯性推着走,就会陷入困境,只能是“拱手相送”,被时代所羞辱。因此,要全方位观察思考问题,注意把上级的精神和全局的形势装在胸中,把本单位、本行业的实际与整个社会发展大环境相联系,使自己能够“站在巅峰上观山景”,把握大局,洞察毫末,提高观察思考问题的层次和起点。要以创新的思维审时度势,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工作,做到既要讲好“普通话”,又要唱好“地方戏”,使工作多出特色、多出亮点。当前要善于捕捉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带来的发展机遇,潜心研究在应对危机和挑战各种困难中蕴含的有利条件,快人一步、高人一着、胜人一筹,变危机为转机,变压力为动力,变困难为希望,在危机中求转机,在困难中求突破,在逆境中求发展,使观察思考问题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实现其特有的价值。

第三,坚持在不断总结经验中观察思考问题,找准联系点。同志曾经说过:“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吸取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继续前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我们科学观察思考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理清思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修正偏差,工作才能越做越好,个人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否则,对遇到的问题和做过的工作,不善于“前思后想”,把握不住其中的规律,工作只能始终在低层次上徘徊。一要善于去伪存真。在观察思考问题中,有时会对某些问题产生模糊的感觉,形成一些若隐若现的认识。对此,要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制作过程,把握事物的全貌,摸清问题的症结,作出科学的判断,做到拨开迷雾,看准“庐山真面目”。二要善于点滴积累。海不辞水,始成其大;山不辞石,故成其高。科学观察思考问题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个积累过程,要善于从小处着手,把工作中所得所失总结出来,通过日积月累,把握要领、悟出真谛,使观察思考问题进入自觉状态。三要善于提炼经验。要注重对自己开展工作中的“得意之作”及时总结,从理性的高度加以归纳提炼,并以成功的经验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使观察思考问题进入良性循环。

大学生考察实践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84-01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复杂的地质地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复杂的地质地貌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影响着地区的降水、光照、耕地的数量分布,对大规模发展种植业限制较大,粮食产量不足。另一方面又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直接影响着地区的商品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是湘西地区长期以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难以实现对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经济综合发展的症结所在。

复杂的地形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诸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复杂的地形地貌有利于农、林、牧、渔、猎等多种经济的综合发展;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和栽培以及多种经济林木和用材林的发展;有利于山区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多种环保、健康、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的推广和发展。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多种矿产资源的储藏和分布,矿产资源丰富。复杂的山区地形使河流多险滩、瀑布,水流湍急,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有利于对河流梯级开发,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质地貌孕育了大量的旅游资源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和资源,这里的山水将面貌一新,夕日的“穷山恶水”将会变成今日的“山清水秀”。夕日落后、单一、自给自足的经济将转变成今日综合开发健康、养生、营养的生态农业和商品经济。

二、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对当地的地形进行实地综合考察

教育教学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理教育教学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尤为突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的培养。为实现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对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方式方法做了明确具体的布置。

1.明确考察内容。将考察内容分为六个主题:①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②地质地貌与气候,③地质地貌与交通,④地质地貌与河流,⑤地质地貌与人类活动方式,⑥地质与矿藏。

2.社会实践调查范围。对学校周边地区以及学生自己家乡进行考察。

3.社会实践考察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

4.学生分组及社会实践考察任务分工。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负责对以上六个主题进行考察。

(1)考察前的准备工作。指导学生写好考察计划书,设计考察路线图。要求各考察小组根据各自的考察内容设计考察方案、准备考察器材和考察表。考察方案中要求学生在考察区内选定三至五个考察点,确定考察方式和时间、小组成员的分工等。因考察内容不同,所需器材和小组成员分工也不尽相同,每个小组要根据自己的考察内容做好周密细致的安排。老师对每个小组的计划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指导。

确定考察点的考察内容:根据计划中所选考察点,明确该点的主要考察内容。如:第一小组考察内容主要是“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所选考察点必需要有较为明显的断层构造或山地公路的明显剖面处,这样才能更加容易观测到地质构造状况。

确定考察方式:一方面到相关部门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一些自然地理状况,然后再到考察点进行现场考察。

明确考察时间:何时到何相关部门找资料,何时到实地搞调查。

器材准备:主要是摄像机或照相机、录音机、卷尺、绳子、小铁锤、纸、笔、食品和水等。

小组成员分工:安排好相关人员分别负责摄像、录音、测量、笔录和后勤等工作,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2)实施考察工作。该阶段的工作重点,一是考察工作。安排学生按考察计划书中的设想一项一项地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可对考察内容或对象做适当调整,做好考察工作。二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考察过程中应做好人身安全考虑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安全隐患的能力,并学会一些基本的应急手段和自救方法,在考察过程中尽量有教师或家长陪同。

三、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动脑筋,提升能力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遇事敢想,有独特的见解,但因与外界联系较少,自卑感较为明显,因此在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意见时总是显得十分的拘束。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掌握着当地地质地貌的第一手材料,有依据就有发言权,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机会。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享受工作的乐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笔者对本次考察活动又做了进一步的工作安排。

大学生考察实践总结篇(7)

不身临其境也就无法真实感受。在传统的艺术教学中,我们只能通过临摹的手段达到学习与借鉴的目的。今天,当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数码技术的便利去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校的大学生已经越来越不愿意走出去了。探寻其原因不难发现,除了学生对网络、数码科技的依赖之外,还存在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艺术考察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问题。当代的教育改革创新是以实现专业教学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改革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而当代的高等职业教育更以突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相结合为培养目标。

一、艺术考察课的实践性

艺术考察的目的是通过考察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学校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生活,贴近自然,从中汲取创作素材,激发设计灵感,鼓励学生在考察中多听、多记、多想、多动手。因此,在艺术考察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成为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特点。艺术考察课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艺术考察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考察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应设计符合本专业特点的考察目标与教学计划,使考察课具有更强的操作性。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有准备的教学活动与有计划的教学过程相结合获得最有效的考察结论。在考察的实践环节中,指导艺术考察课的专业教师应是配角,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把所学专业与要考察的对象联系起来,让艺术考察课体现出实践性的特点。

1.系统地规划艺术考察课实践性教学体系,加强考察过程的分析和研究环节并进行综合性实践。通过对考察课题的设计,增强实践操作,更新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探索更多的科学艺术考察课教学方法。在考察的过程中突出考察课程的主题性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考察报告作为实践结论的方式,搜集资源、获取考察内容以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2.以多元化、多样性的考察课题,体现考察课程的过程性与开放性。采取教师与学生针对不同的课题、共享资源进行考察课题的讨论、评析、构思、设计和总结,完成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教学方式,来加强考察课题教学环节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3.借鉴其他院校的考察课教学方法,尤其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考察报告方面吸收其他院校中合理而具有创造力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考察中积极思考,敏锐观察生活及身边事物,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予以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艺术感知能力,通过观察、感知、归纳、实践和联想等方式循序渐进地认知自然事物的过程, 强调学生对考察课程过程的体验,强调设计草图的实践,要有多种设计方案备选,经常性地进行师生的教学互动。

授课教师设定考察的目标、具体计划,考察的任务、路线,并与学生讨论实施方案的思路。在讨论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开启个性思维,把这些想法最终通过他们最熟悉的表现形式(如速写、摄影、DV录影、文字等)表达出来,展示在他们的考察报告中。思维被打开的一刻便是考察的开始,这个过程在考察的实践中加以扩展,在考察的最后阶段得到升华,到学生作品出来的一刻得到结晶。

二、艺术考察课的可操作性

当下各类艺术高校大都开设了艺术考察课,但考察课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让人提出一些疑问,存在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各类专业方向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情况。课程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课程理论的指导与缺乏课程设计的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失偏颇,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实施中存在重技术、轻创造力培养的倾向,等等。

1.教学基地的建设。为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生建立稳定的艺术考察课教学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以往艺术考察课教学的对比,笔者认为,艺术考察课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能满足学生写生与实践的基本需要,这种基本需要包括写生环境与人身安全。

2.对考察基地的文化了解。依据立足生活、研究自然的原则,考察基地为学生提供自然地表现客观现实的空间。因此,学生有必要对确定的考察基地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出书面的材料以备考察中使用。如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将专业考察、社会实践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和历史进程的考察,增强了学生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为了保持实践教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该院与相关地方和部门联合组建了“湖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并在湖北省的红安、麻城、洪湖等地建立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使基地成为师生稳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基地建设水平和质量。

3.考察线路的安排。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都有相对固定的艺术考察课线路和艺术考察课教学基地。如四川的洛带古镇,安徽的宏村、西递村,云南的丽江古城、西双版纳等地,这些地方在不同的季节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师生进行写生或考察,而考察线路也大都集中在西部与南部地区。

艺术考察教学基地的建设、考察基地的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艺术考察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可操作性,是艺术考察课教学运行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三、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校的艺术考察课的教学已日臻成熟,但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考察课教学中仍存在教学与学生多方面的问题。如学生对待此门课程的学习态度、课程考试制度、学生的学习方法,等等。经过艺术考察实践后,学生递交考察报告作为考察课的总结。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种形式是他们最愿意接受,也是最容易完成的考试方式。但一些学生利用网络下载相关资料或文章拼凑考察报告,更有学生直接从网上原文下载,打印出来的考察报告其网址还在上面。

学生应利用考察中获得的资源,图片、影像、速写、文字等资料,在考察课结束前的一周,利用回校后的时间经过整理、修改、制作,完成自己的这份考察报告。最后,院系根据参与此次课程的学生数量组织一定规模的主题性考察展览,展出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宣传使本院的师生、兄弟院校的师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参观展览,通过考察学生形式多样的作品与报告,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在课程设置和管理中,还应确定艺术考察课成绩的评判标准。艺术考察课应由专业教师带队,依据学生在艺术考察前期的准备、考察过程的实践情况、考察结束后的考察报告,综合评定后给出学生的考核成绩。在艺术考察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将以往的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相关课题进行整合,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艺术考察课程有机结合。而学生也应通过考察实践将其学习行为自觉地与本专业相关领域进行结合,提高艺术创新能力。

四、艺术考察课的创新

艺术考察课的创新是以实现高等职业院校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为目标,充分发挥各方向专业课的学习特点,并与艺术考察课紧密结合,探索有效的产学结合运行机制,为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开启创造性思维提供手段和条件。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校外学习的适应性。我们必须清楚,艺术考察课的目的是巩固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展览,并以此为契机,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研讨,鼓励学生发表相关的一系列论文或其他作品。有计划地组织实地考察,到博物馆、美术馆、名胜古迹去观看美术作品,以增强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转贴于

如现代图形、图案设计是综合美学、心理学与现代构成学多学科的专业课程,较之传统设计课程无论是图案的表现手段还是表现领域都有极大的丰富,成为现代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训练的设计基础教学课程。艺术考察课的创新将起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艺术考察课的模式,建立起与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大学生考察实践总结篇(8)

实践教学是高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形式之一,是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把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等方面起着特殊作用。基于这种认识,许多高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也正逐步被列入高校学生的课程内容。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学生行为因课程内容、教学要求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为了减少这些差异,充分发挥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观察提问、处理信息、交往合作、总结评价等方面提出要求,使学生行为得以跟进,并产生实际效果。

一、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提问

把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当作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观察提问是人的行为习惯之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造就成功人生的基础。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和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借助观察,学生能从未知领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施探究,并最终解决问题。为此,善于观察提问是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

敏锐的观察提问能力不是与生俱有的,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怎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观察提问效果呢?明确任务、调整方向、理清顺序、勇于质疑是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提问的基础。观察的策略有重视设计观察步骤、全面观察、变换观察视角、分析观察信息、评价观察成果等,通过这些策略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

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毕业后,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有主动求知、合作进取、探索创新的技能品质。而这种技能品质的形成,不光是一个认知问题,更是一个行为发展的问题,行为经过训练发展为习惯,习惯形成了也就标志着技能品质的形成。如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提问,一旦遇到问题,便引导学生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经过提问到探究再到释疑直至出现新问题时,再经过提问到再探究再释疑,这样多轮循环,就能给实践教学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引导学生善于处理信息

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必须善于处理信息。处理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收集和整理资料,二是采集和处理数据。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方面,要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能力:一是获取资料的能力,资料通常有以下种类和情况:文字资料如书籍、报刊等,实践教学中学生的资料主要是一些与他们已有知识发展水平相近的资料;实物资料如历史学方面的文物等;以访谈形式将当事人或知情人的话记录下来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口述资料,还有照片、人物肖像、绘画等;统计资料如观察记录、群体调查及某一方面的数学统计等;音像资料如电影、电视片、MP3等;网络资料如登录有关网站获得的下载资料。二是资料的查找与处理能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取按书名或篇名、作者、课题、出版时序查找文献资料的能力,可充分利用文献目录、索引和文献等检索期刊,也可请有经验的专家指导;根据拟定的课题确定访谈对象,设计与课题研究关系密切的问题的能力以及登录相关网站后下载网络资料的能力。三是资料的整理与使用能力。资料的整理大致要经过筛选、鉴别、核实、统计等过程,收集来的资料要去掉那些与课题无关的信息,选出那些真正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的信息,资料经过核实后,还要融入学生自己的思考,挖掘其中潜在的价值,赋予资料以新的生命。收集到的资料经过整理后就到了应用阶段,即用资料来提炼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阶段,应遵循资料的可靠性、有效性、充分性、典型性、时间性原则,尽可能用多种类型的资料,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观点,避免处理资料中的主观性、随意性。

在采集和处理资料方面,采集和处理资料的一般步骤是采集原始数据分组整理列表图示描述分析解释结论。这一过程要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和实验采集数据并剔除无关数据和不完整、不客观的数据,然后进行图表统计分析、集中趋势分析、离散程度分析,再利用数据对事物的过去和现状进行统计分析,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搜集材料、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情感是为学生实践教学创设的情境。高校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着手培养、发展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一是确保实践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行开放性教学,比如教师公布一些实践教学的课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实践教学小组,策划选题、查阅资料、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提出不同的学习思路。教师评阅后,通过师生讨论,确定实践教学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教学方案,这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也是对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培养。二是推进讨论式教学、研究式学习、项目式任务团队完成等新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多种学术观点和思想的交锋(如开展各种论坛以及与相关单位联办活动学习),追踪本学科最新领域进展,提高学习自主和独立研究能力。还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或参与教师科研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开展实践教学必须把教学、科研和生产三者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比如学生的毕业论文可到生产企业中真题真做,与毕业考研和就业紧密联系等。

三、引导学生善于交往合作

合作交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21世纪是竞争激烈的时代,对人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合作而安身立命,因合作而完善人生的经历。大学生虽然还未走上社会,但为顺利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都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必要的交往经验,为此需要在他们还未走上社会之前便进行必要的引导,实践教学就是一种重要的引导载体。实践教学是学生独立性、自主性较强的一种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重重障碍,需要与同伴交往合作,获取他人的帮助。引导学生善于交往合作的训练受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在确定了教学课题后,应指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教学环节中,收集信息,整合处理,以期得出结论。二是一个有序的组织,即使是小到几个人组成的实践小组,要想有效地开展工作,就必须建立起稳定而科学的协调机制。合作的关键是建立共识,形成向心力,即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自愿组织在一起,立志为实现目标而付出自己的努力。三是人际交往有主动、被动、互动等形式,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争取主动,对同学、对老师、对有关合作单位等都要主动联络。这需要热情,也需要技巧。联络的方式有口头、书信、电话、电子邮件、博客等,联络中应尽量注意程序符合规范,争取对方的理解和支持。四是在交流与合作中,互相信任和理解是愉快合作的基础。要让学生善于与多种性格的人打交道,保持一种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在合作中达到“双赢”的效果。

在实践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提高交往能力的机会,如举办演讲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等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中最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口才非凡的人。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是适时、适量、适度,掌握这个原则并努力锻炼就能成功。为此,在实践教学中就要敦促学生积极参加演讲、对话和辩论活动,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只要他们持之以恒,刻苦训练,表达能力就一定能增强。如通过募捐、义务宣传、社会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融合能力。人际融合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一种艺术。与人交往,并不是只具备交往礼仪就足够的。还需要具有融合能力,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笑容或眼神,都在营造出宽松和谐的人际空间。关键是以诚相待,以心换心。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生自己、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大大增强大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引导学生善于总结评价

实践教学中的总结评价,不仅能使学生直观、具体地总结实践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找到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并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总结是一种重要的科研类型和方法。经验总结,指的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依据学习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学习现象使其上升到理论高度的一种有效的科研方法。评价是高于总结的,总结仅仅是已有学习活动经验的反映和概括,评价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

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保证学习质量,有利于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善于总结评价是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行为要求的一个重要环节。总结评价必须重视对过程的总结评价和在过程中进行总结评价,做到这两者的结合:一是要有总结评价的学习态度,例如能否主动地提出研究设想和建议,能否积极合作,能否积极地征求、听取、采纳他人的合理建议等。二是要有较高的总结评价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活动中是否有怀疑的态度,能否及时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否能对问题进行分析、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基本的设想和方案,是否能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是否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等。三是要把握好总结评价活动过程的规范性,比如在活动开始是否善于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否提出了尽可能多的假设,设计的方案是否相对科学且具操作性,是否能揭示出这次学习的价值和意义等。

总结的形式或步骤一是做好学习纪录,二是写好学习后记。评价主要指自评,即学生把自己作为学习活动评价的对象。通过自评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自己的学习水平作出明晰的判断,从而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因评价涉及价值判断,评价也就应进一步深挖,比如回答“我这样学的动机是什么”“我所拟定的目标是否合适、清晰”“我的学习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这些目标是自己能动达成的还是教师直接授予的”“我的学习方法是否适应或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水平”“我采取了什么样的机会让自己独立学习”“这种独立学习的有效性如何”等,如此,评价才能进入元认知的领域,成为学生的一种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能够有效地监控、调节学生自己参与实践教学的活动,从而形成学生自我完善的内在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处辉.转型中高等教育的反思与构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马陆亭.高等学校的分层与管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大学生考察实践总结篇(9)

十多年来,学校组织了数万学生参与其中,这项活动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沈大学子的必修课之一。也是低年纪学生入学后就一直期待的“快乐之旅”。

对于参加社会实践考察的广大学生来说,活动是愉快的充实的,内容丰富多彩的。而对于我们组织者来说确是责任重大。在十年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自我完善,使活动组织得更严密更安全,内容更充实,学生的收益更大。现就法库基地实践考察为例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 充分的动员是顺利开展活动的前提。

每一个团队考察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这两天中安排的内容非常丰富,行程也很紧张。我们要在出发前几天进行统一动员,让学生充分了解本次社会时间的目的、意义,并把整个行程详细的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布置好任务,包括考察报告的相关内容和具体细节要求,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出发前要做好分工,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定小组长,同时对班长和小组长进行深入培训。结合以往团队的考察经验布置好每一个细节的工作。

动员的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使命感,让学生明确考察的目的,了解行程和各个关键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物质准备。

二、严格的组织纪律是活动圆满成功的保障。

每一个考察团队,少则二百多人,多则四、五百人。这样的大团队在考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和安全工作非常重要。交通安全、饮食安全、住宿安全、当地治安状况、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理都是我们组织者要细心考虑的。首先在出发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重点强调危险的活动不要搞、危险的地方不要去、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单独行动,考察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同老师联系。同时宣布各项纪律特别要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

活动过程中的细节非常关键,由于考察内容很丰富,两天来考察团要多次乘车往返于各个考察点,所以每次上车前必须集合队伍清点人数,以免出现学生走散现象。 考察期间学生要在当地就餐,我们规定任何情况下禁止饮酒,特别是晚间自由活动期间,有专人对学生进行监督,发现违反纪律的情况及时制止。

住宿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几百名学生分散在当地多家宾馆招待所,若管理不善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规定晚间10点以后严格禁止外出,同时强调消防安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住宿地点要安排一名老师负责管理。每次考察在夜间10点以后我都亲自带队对学生住宿地点逐一进行检查,发现没有归宿的要及时联系,当学生全部归宿后要叮嘱招待所的值班人员夜间禁止学生外出。

我们在法库一直进行一项很有意义的考察活动,名叫“举目无亲闯顿饭”,就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上自己买的菜去当地农户家做一顿午饭。这项活动是和当地群众最密切最直接的接触,最能反映出我们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因而我们对这项活动很重视,特别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言谈举止。我们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语言亲切态度友善、尊重老乡生活习惯、保持清洁文明就餐,用油用柴适当付钱、不拿老乡一针一线”。在活动期间带队教师挨家挨户的进行走访,并征求老乡对学生的意见,确保纪律和形象。

三、培养出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在法库考察期间条件相对艰苦。由于经费和条件的限制,伙食只是简单的农家饭菜,住的是简陋的招待所,有时候还不得不两个人合住一张床。起初我们总是担心那些从小在市里长大的孩子难以适应,但是通过实际锻炼,我们感受到我们的学生确实很可爱,在特殊的条件下能体现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没有抱怨、没有挑剔,学生很快就能够适应这样的环境,并且相互谦让。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这是很难得的教育过程。

考察期间,有时候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我们刻意跟踪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结果令人满意。组员之间亲切友善、相互帮助、密切配合。有时我们特意将两个以往有过矛盾的同学分到同一个小组,并安排组长协调他们的关系,结果两天的实践结束后他们往往就会抛弃前嫌成为好朋友了。共同的经历,面对共同的困难使友谊更加牢固,法库的考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在外面考察,有一点我们非常注意,我们学生给当地政府和群众留下的印象。所以每次出发前的出征仪式上我都要和学生讲形象的问题,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一旦离开沈阳大学自己的一言一行,就不在代表自己,而是代表沈阳大学的形象。整个考察过程,我们在每一个细节上提醒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学生也非常的配合,在外人面

大学生考察实践总结篇(10)

(二)规范教学内容

规范课程教学内容是为了保证教师易于教,学生易于学。主要包括对作物新品种、栽培新技术、新型农具、新型灌溉技术及农业信息新技术等讲授和参观学习,提高学生对现代农业的感性认知,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感;适应新疆现代农业要求的作物播前准备工作,如规模化生产下的工程性整地技术、精量播种下的作物种子包衣技术、作物GPS导航精量播种技术等;结合专业劳动课和农学实践基础课程,把作物形态学观察纳入到农事操作环节中,创新“农事操作”环节,这样,在专业核心课程《作物栽培学》课程实验中,均安排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而不像现在《作物栽培学》课程实验中50%的学时为作物形态观察类的验证性实验;建立“作物形态学观察实验室”,有计划地进行农作物生产实践的“启蒙教育”(如包括作物形态辨识,种植主要作物高产田等),使学生对主要农作物有个大致了解,使学生能结合一年级植物学综合实习所掌握的技能,对作物的形态学进行系统了解,实现实践教学从植物学到作物学的科学对接;在实验田种植大面积难以见到的一些小作物,制做作物标本,使同学们对农作物有一定的感性了解,增强同学们对农作物的兴趣,确保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兴趣的同步提高。

(三)以学生为中心,着力推行自主式学习方法

以分析、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为平台,以师生互动和同学合作为形式,将学习知识与研究问题相结合,推行研究性学习方法。面向教师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挂图与实物有机结合认识作物形态器官、解剖结构;利用多媒体课件对主要实验内容、记载标准、操作过程等进行详细说明;利用教学片直观动态介绍生长发育、演示操作过程;教师充分准备教学材料,使学生通过讲述与观察,掌握作物特征特性与动态;教师演示后,学生现场实地动手实际操作,并进行观察与记载,学生通过全过程的操作,系统掌握研究方法及操作技能,并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面向学生采用自主式学习。按兴趣和能力组成科研训练小组、高产创建小组、标本制作小组等,要求学生以案例形式完成一次大作业或讨论课。让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题目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问题,再通过和组员协调完成从资料收集、内容组合、幻灯制作及内容的讲解等过程。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即是听众又是点评者,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极为有益的实战锻炼机会。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办法

农学实践基础课由于其上课时间长、持续的周期也长(4~8月),上课的环节多、实践形式多样化,而且多数是在实验站进行。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考核评价指标含糊,成绩评定随意等问题,不能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实践积极性,限制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完善的课程考核标准,不仅有助于引起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实践技能的操作要点,便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农学实践基础考核方式应包括4部分:(1)平时成绩。根据出勤、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及作物生产情况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20%。(2)作物营养器官或生殖器官标本制作,占总成绩的20%。(3)田间管理要点总结。学生对自己种植的小区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及管理措施进行总结,占总成绩的20%。(4)年终生产实践总结。占总成绩的20%。在作物收获、测产、销售后,结合所记录的数据资料,对自己作物种植管理情况进行系统的总结,提交课程论文,避免了以闭卷考试确定学生成绩的片面做法。

上一篇: 大学生公益活动总结 下一篇: 室内环境治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