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感控管理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7:49

科室感控管理工作总结

科室感控管理工作总结篇(1)

感染管理与医疗水平、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管理成果直接决定医院感染率[1],因此,感染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严格做好感染控制工作,是提高医院工作质量的必要保证[2]。医院管理者立足于感染管理各个环节的缺陷,采取有效策略对其加以规范,才能够使感染管理达到管理目标。持续质量改进(即CQI)作为先进管理方案,立足于过程管理及环节管理理论,致力于全面提升质量管理,通过在各环节管理过程中开展资料收集、工作检测与质量评估几项工作,辅助开展管理工作,可有效提高管理质量[3],目前,该方法被逐步应用到当前感染管理中。我院以改进感染管理工作现状为目标,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来规范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环节以及流程为对象,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感染发生率,共监测7968人次,发生感染558例,感染率为7.00%。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持续改进(CQI)的管理理念采用目标性监测等方法对医院感染管理进行质量控制并不断持续改进,共监测8254人次,发生感染412例,感染率为4.99%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研究负责小组采用走访调查、蹲点分析、系统协调、例会反馈这几种方法,对医院内各个科室实施巡访调查,重点针对关键感染科室、重要感染事件、重大感染问题,对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等人员展开调查,查访记录感染事件发生次数与发生原因。然后,根据查访到的重大感染问题,对某些科室展开蹲点调查,分析造成高感染率的问题,及感染管理具体缺陷。最后,将调查结果与电话报告、网络报告进行系统整合,及时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以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其加以改进。同时,在每周的例会上,对感染管理问题、原因、改进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下一阶段的改进目标及方案,以持续地改进感染管理工作。

1.2.2 持续质量改进。①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包括临床科室、医务科、护理部、感染控制科、药剂科、检验科、总务科、设备科人员在内的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为感染防控工作指导、考核、监督人员。同时,在各临床科室成立感染管理小组,将科室主任、护士长、临床医师、护士涵盖在内,由他们负责展开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及改进工作。②改进工作负责小组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办法,对感染管理部门及网络组织进行调整完善,补充感染管理内容以及管理流程、规章制度、规范要求、考核规定。同时,与我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需求相结合,制定感染管理奖惩制度,并与各个科室的管理负责人员签订责任书,督促各科室内负责人员认真落实感染控制任务。③立足于感染预防以及控制等专业理论知识、业务技术、管理能力等素质,考核聘任专业感染管理人员作为我院感染管理的指导者,并由其组织开展各科室人员进行感染管理学习与汇报工作,致力于提升我院所有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及控制水平。同时,针对具体的感染事例,向医院医护工作者展开教育工作,针对感染管理疏漏向其进行重点针对性的培训与教育,以避免再一次发生类似的问题。④感染管理负责小组做好监督与考核工作,定期对各临床科室实施调查,至少每周1次,检查各科室医疗用品存放、使用、处理及各项操作的感染控制工作,并为其实施指导,及时就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信息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要求该科室限期改正问题,对不按照要求积极整改者,对其实施惩罚,对于认真整改、感染管理水平较高的科室,给予其适当奖励。⑤定期对病房进行目标性监测以及前瞻性调查,至少每周2次~3次,及时地掌握医院内感染问题发生情况,以及抗生素药物应用状况,并且对其中的缺陷实施改进,以预防感染问题的发生。⑥做好感染管理的调查汇总与汇报评价工作,将感染管理中的问题以及潜在风险向各负责小组成员进行信息反馈,并与各科室负责成员一同就诱发感染问题的原因展开深入探讨,还要积极地针对各科室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制定感染管理整改措施,对问题环节展开重点监督。

1.3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1.0对感染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x?检验改进前与改进后感染率差异,P

2.结果

以持续质量改进对我院感染管理进行规范之后,与之前相比,感染率有明显下降,P

表1 改进前后感染率比较[n(%)]

注:*与改进后相比,P

3.讨论

医院开展感染管理,不仅直接决定其医疗水平,还关系到医护人员自身以及院内患者的健康,做好感染管理工作是医院必须落实的工作。目前,医院内感染管理普遍存在缺陷,感染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地损害了医院形象,使患者产生了担忧心理。为改变这一现状,各医院单位纷纷展开了对于感染管理整改工作,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则在此改进工作中得以大力地推广应用。

我院以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改革之后,医院内感染率明显下降,各科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及控制能力显著上升,相较于改进之前,感染管理工作水平从整体上显著提高,证明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来对医院感染管理实施改革所具有的良好效果。本次研究工作还得出以下体会,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感染管理进行改革,既需要从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人员培训等方面,为其提供坚实的支撑,还必须采取责任分配、监督考核、调查汇报、限期整改等方法,督促相关人员严格地落实各项感染控制任务,以提高感染管理改进工作的执行力度。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来对医院内的感染管理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弥补感染管理各项缺陷,提高工作人员的控制意识与能力,使感染率得到控制,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当进一步提高其在感染管理中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参考文献:

[1]薛菊兰、刘金凤、王翠英.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23(1):174-175.

[2]应方方.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医院管理论坛,2010(4):28-29.

科室感控管理工作总结篇(2)

医院感染亦称之为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且感染率较高,在护士与患者间均存在交叉感染,不仅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亦影响护士正常工作[1]。本文探讨了手术室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住院部9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男女比例26∶28,年龄22~63岁,平均(41.36±7.14)岁,骨科16例,妇产科15例,普外科11例,其他12例;对照组44例,男女比例21∶23,年龄22~65岁,平均(42.16±7.25)岁,骨科13例,妇产科12例,普外科10例,其他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加强手术室操作要求,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培训,遵照手术室流程操作,遵守院内制度做好签字、登记等工作,定期行无量化考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手术室护理管理:①护理人员管理:定期培训管理医护人员,为其普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诱因及防控重点,做好防治工作;医护人员按责任、分级制管理。②医疗操作护理管理:制定防控感染方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细化科室感染预防工作,尤其是婴儿室、产房、手术室等,规范操作。③患者护理管理:医护人员按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护理,为其说明医院感染常发因素,注意个人清洁卫生,若亲属探视,需按流程操作,嘱患者勿随意串房。④日常消毒护理:供应室消毒严格操作规程,科学分类各科室、各种类医用器械,区分污染区、清洁区,定期消毒器械;消毒管理人员做好防护工作,穿防护服,洗手遵照洗手法标准;定期消毒院内,保持空气流通。⑤加强监管制度:完善医院感染监管制度,监督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空气、地面、器械消毒等情况,及时纠正问题,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操作。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医院感染情况;参照医院护理质量标准评定两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分值0~100分,分值与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呈正比[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字2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两组医院感染情况比较 观察组医院总感染率14.81%比对照组54.55%低(P

2.2两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手术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若手术操作时,患者显露时间过长,且手术器械未严格效果,均可引起患者术后感染;加之医护人员防护工作不当,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也可引起感染,易增加医院感染风险,故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院总感染率14.81%比对照组54.55%低,提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果显著,有效减少患者各类感染发生。分析原因可能为: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主要包括医护人员、医疗操作、患者、日常消毒等方面的护理管理,再细化各方面的感染预防管理。加强围术期内的感染预防护理,如从手术开始至手术完成,医护人员做好手术室准备、环境及器械消毒、检查空气菌群等细节工作,同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洗手方法,穿戴职业防护,以避免感染[4]。另外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手术室护理管理不仅可减少院内感染,亦可提高护理安全性,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分析原因可能为:院内定期培训医护人员,为其普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诱因及防控重点,增强其控制医院感染意识,并按责任、分级制管理医护人员,以明确各自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可加强护士安全护理理念[5]。同时完善医院感染监管制度,监督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各指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做到安全护理。

综上所述,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后,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感染率,且提高护理安全性及其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贤,李晋.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3,32(7):143,145.

[2]杨云美.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16):174.

科室感控管理工作总结篇(3)

一、

加强院感质控工作,特别是对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的管理和监督  。

1、每月根据院感检查标准对全院各科室,尤其是处置室、护办治疗室、口腔科治疗室、化验室、康复科等重点科室进行不定期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和院感隐患,及时进行书面反馈,科室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院感科根据整改措施,跟踪检查改进效果。

2、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重点抓了手卫生规范、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以及医疗废物管理规范的落实,发现不落实的,及时反馈、制止。减少交叉感染和院感发生的机率。

3、每月对所有病房、门诊、物业保洁进行1次全面督导、检查,检查各科室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执行情况以及科室院感控制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意见,跟踪检查整改效果。

二、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1、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季度对全院科室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等采样监测细菌生长情况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进行总结。

2、紫完线灯管的检测除科室测外。院感科对紫外线灯的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3、对压力蒸汽灭菌每周进行生物监测,每月进行预真空试验,每锅进行化学、物理检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4、全年灭菌效果的监测合格率为100%,生物监测合格率为100%,空气细菌培养合格率90%(整改后为100%),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99%(整改后为100%),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合格率99%,(整改后为100%)消毒液染菌量检测合格率100%,合格率均高于去年。

三、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重点加强了日常对医院医疗废物、污物处置的督导工作,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严格分开,医疗废物在产生科室即分类收集,标识清楚,密闭运输,医疗废物在暂存地存放不超过48小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确保了医疗废物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院感防控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院感科每年对全院科室进行培训一次。提高了医护人员院感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依从性。

五、存在的问题

1、全院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规范的依从性仍然不高,各科室落实手卫生制度普遍不得力,存在院内交叉感染的隐患。

2、部分医务人员及物业人员缺乏无菌观念,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不严格。学习、执行消毒隔离的依从性差,存在交叉感染的安全隐患。

3、

部分科室门诊日志记录不完善。

4、

科室感控管理工作总结篇(4)

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死亡事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9名新生儿自9月3日起相继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中8名新生儿于9月5日-15日间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继死亡,1名新生儿经医院治疗好转。经专家组调查,认为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是一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

蓟县妇保院院感事件2009年3月18日、19日,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有6例重症患儿转到北京市儿童医院治疗,其中,3例患儿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沟肠杆菌阳性,怀疑为医院感染所致,确定该事件是由于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室管理混乱并存在严重医疗缺陷造成的一起严重的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安徽宿州眼球事件2005年12月11日,安徽省宿州市市立医院发生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眼球医源性感染,其中9名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的恶性医疗损害事件。经调查,该起恶性医疗损害事件是由于宿州市市立医院管理混乱,违法、违规与非医疗机构合作,严重违反诊疗技术规范,造成手术患者的医源性感染所致。

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由于医院工作管理松懈,重视度不够、监测不到位、感染防控意识薄弱等因素,造成医院感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1.2方法

通过对医院进行感染体系的建立,监控体系的落实,手部卫生制度的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感染异常信息的整改和职业安全防护等方法,使医院感染得到有效落实并控制,减少了感染途径,防范了医院感染的严重性事件发生。

2、结果

通过研究初步掌握了我院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动态掌握了医院环境卫生学,有效把握住了消毒灭菌的质量关,逐步建立了哟套完整的适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的监控机制。

3、以有效措施防范医院感染管理

3.1强化感染质量管理,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3.1.1强化感染质量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2008年创二级甲等优秀中医医院的活动中,我院调整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增设了的相关科室的兼职工作人员,配合院感科对抗生素的使用统计分析和消毒效果及环境卫生的监测。同时对感染质量监控设立院科两级管理,使得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在于设定时限将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随即召开院感例会反馈,以做到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持续改进。

3.1.2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在院感染管理体系方面,我院感科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院感质量监控制度、医院感染控制方案、院感知识培训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突发应急预案、传染病各种相关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使监控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3.2以目标检测管理,规范监控体系的有效落实

3.2.1进行现场查看检测

院感科专职人员每天8AM到临床科室督导检查无菌操作;晨间护理;手部卫生执行情况;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将检查情况做好记录。对医院感染管理检查中发现的诸如工作管理松懈,重视度不够、监测不到位、感染防控意识薄弱等问题,要做到粗中有细,目标量化,环节相扣,使之形成人人重视、环环相扣、处处落实的良好氛围。

3.2.2进行消毒效果的检测

在每月第二周星期二2PM(采样物表、手指)和7PM(采样空气)对各科室,特别是感染率高的检验科、口腔科治疗室、急诊科治疗室、换药室、儿科治疗室、儿科肌注室、妇产科产房和治疗室、内科治疗室、骨科治疗室、外科治疗室和换药室、手术室大、小手术室间,供应室无菌室、胃镜室、发热门诊等科室做到对空气、物表(诊断床、治疗桌、产床、手术床、镊子、毛巾、消毒包、牙钳等)、手指等的感染监控,并对空气、物表、手指进行细化监控,并做好记录及回报细菌培养结果。如我院在细菌培养48h后,检验科编制报告单并审核,治疗室细菌总落数≤500cfu/m3,手术室和其他科室无菌间细菌总落数≤200cfu/m3,物表和手指细菌总落数≤5cfu/cm2,合格率达100﹪。并由区疾控中心对我院空气、物表、手指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在抽查的20样项目合格率达100﹪。

3.2.3进行紫外线灯管的检测

我院在对使用中的126根紫外线灯管进行检测,定制每半年监测一次,发现紫外线灯管<70uw/cm2立即更换。同时对新灯管未使用前进行监测,发现紫外线灯管<90uw/cm2退货,以确保紫外线灯管的消毒质量。

3.2.4对消毒液的监测

我院每天监测84消毒液所需浓度和2%戊二醛,确保消毒液的有效浓度。

3.2.5对医院感染病例的进行监测

院感科每天下科室查房,了解各科室的住院病人数和感染病例数,要求住院医生在24小时内上报院感病例到院感办。查找感染源,对症治疗,并对感染病例进行跟踪随访。每月收集、整理、分析、评估感染病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3.2.6对抗生素使用进行监测

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生必须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密切观察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同时检验科提供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开展药敏试验率<30%,实验结果未达到耐药菌株监测的标准。最后院感科制定抗生素使用登记表下发到病区,要求护士按照住院号、姓名、诊断、药名、分类、计量、使用天数、何种手术、手术前使用天数、预后情况进行登记。

3.2.7对手部卫生进行检测

手部卫生对感染发病率的影响也是尤为重要的。我院建立了洗手制度,并在各科室设立了洗手设备,洗手池、洗手液、抽纸,洗手示意图。这些方法的制定实施,使得在2008年4月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中,全院人人参与六步洗手法的培训,分组考核,让合格率达98%,简便、经济、有效地控制院交叉感染。

3.2.8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医疗废物能直接影响院感染,加重感染程度,增加感染率。我院在这方面建立了标准的贮藏间,建立健全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六防措施、五类废物标识等措施,并规范了医疗废物登记本,配备了医疗废物收集流程图,同时与环保公司签订合同,使院医疗废物得到了有效的防范于控制。

3.2.9进行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科室感控管理工作总结篇(5)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60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90-02

1 建立健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组织体系

我院对医院感染管理高度重视,组成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诊疗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成的一个由上至下的三级网络,实行临床科室自我管理为基础,感染管理科负责各项制度措施的监督落实,感染管理委员会宏观调控。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的各个环节,联合医疗、护理、药学、临床检验、感染控制等多部门,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协作管理制度,各组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院感科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职能科室,应该要注重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3]。

2 制定管理工作制度与工作流程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中,建立健全医院三级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一级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并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制度及防控措施,通过感染管理科(二级机构)下达,监督临科室(三级机构)落实情况。半年召开一次院感总结会议,各部门将年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在总结会中相互沟通,妥善解决,使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感染管理科人员及时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信息传达到全院医护人员及保洁人员,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院感的自觉性;开发领导,及时请示报告,争取医院人、财、物及各级领导的支持。

3 各级机构紧密配合,共同阻击多重耐药菌感染

3.1 临床科室发现病原菌培养结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时,立即上报感染管理科,严格按照多重耐药菌防控指南进行操作,杜绝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暴发。每月对本科室病原菌送检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床进行分析总结。

3.2 检验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以及重点科室前三位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信息,使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抗菌药物耐药率的情况,为临床科室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以主动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发生率。

3.3 感染管理科通过医院内网每日查询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结果,动态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时对临床科室防控措施进行督导,防止多重耐药菌感染在院内传播。每季度将多重耐药菌统计分析情况进行公布。院感科每半年将监测资料汇总分析,并以《院感通讯》的形式反馈到各临床科室,并传发到院内网供医务人员实时掌握院感信息,指导临床工作。

3.4 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决策机构,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负责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并指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专家组,负责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的技术咨询和指导。根据每季度药敏结果,对耐药率大于75%的抗菌药物给与停用通知。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在抑制革兰阴性杆菌生长的同时,使革兰阳性球菌过度生长,也是促使该菌感染发生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4]。

3.5 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医院感染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革兰阴性杆菌在院内感染占重要地位,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大幅度上升,一方面与细菌针对抗生素压力自我突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临床医生使用抗生素的习惯不无关系[5]。医教部、院感科、药剂科多部门联合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邀请专家授课,全员参与;依据卫生部相关法规及时更新修订抗菌药物规章制度,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深入到临床,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三级审核,加强Ⅰ类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检查,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中。

4 总结

我院作为德阳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医疗机构,肩负着德阳地区四百余万人的医疗保健工作。多重耐药菌(MDROs)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已成为医疗领域日趋关注的焦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衡量医院诊疗水平的指标之一,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平满,周建英.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434-1437

[2] 林冠文,刘瑛,刘婷,等.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控系统的建立与管理.中华现代管理杂志,2009,7(1):35

科室感控管理工作总结篇(6)

医院感染管理是基于意识、制度、技术、能力和行为的人的管理,涉及医疗机构每一项工作。顶层设计应体现资源优化、信息高效、目标均衡、全面合作原则。

1.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体系

三级网络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控制科-感染管理小组构成。院长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由感染管理、医疗、护理、检验、药剂、医工、手术室、消供中心、ICU等感染重点监控科室及部位的主任或护士长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授权感染控制科开展对医院各项安全防控工作,感染控制科每月向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每半年向医疗机构领导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完成情况和安全隐患风险分析。

1.2建立独立感染控制科

应使感染控制科责权利相统一,在业务副院长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参加医疗机构办公会,参与医疗机构药事委员会、器械委员会,参与医疗机构重点和大项工作的研究,参与医疗机构基础性建设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

1.3配备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范畴和专业实际需要,制定人员调整和配备机制,按照医疗、护理、检验、药剂等专业进行编配,专职人员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并保证专职人员队伍的稳定。

1.4建立各部门间长效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医疗、护理、检验、药事、设备管理和院务保障等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

1.5设立医院感染管理专项资金

将医院感染管理设备的配备、重点部位调整改造、人员职业防护、继续医学教育、突发公共卫生预防等项目开支纳入感染管理范畴,专项资金归口管理,有利于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体发展的把握。

2注重专职管理队伍建设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具有管理与业务双重职能,由多种专业、多种学科(公共卫生学、临床医学、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消毒学、临床药学、护理学、计算机和管理学等)共同构成。

2.1学科带头人

选用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人员,选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现代化管理意识、有自主创新及引进开展新业务能力、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水准,工作能力强、善于沟通、协调的人才作为医院感染专业的学术带头人。

2.2专职人员

选用一批懂业务、善管理、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并进行医疗机构、科室、个人各层面全方位系统培训。通过专职人员每周工作汇报、对临床科室存在问题分析、每季度科室感染管理安全形势分析、医疗机构内部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情况汇总、每半年工作总结等形式,锻炼、提高专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定期对专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定,以适应专业的需要和学科的发展。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制度是保证医院管理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管理规范和评价方法,并不断细化、量化,使日常工作达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达到“日有工作流程、周有工作重点、月有数据分析、季有质量考评”。

3.1新法规跟进制度

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对国家新修订、下发的相关内容下载、存档、院内通报和组织学习,并每年初根据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调整、修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控制方法及流程、医疗机构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使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目标明确。

3.2管理质量考评制度

在法规制度基础上,重点建立能有效保障规章制度落实的管理制度,范围涵盖管理层面的各项内容。如感染管理质量考核制度、医疗质量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方法等。每年对感染管理质量进行考评内容细化和分值调整,设定每季度重点考核项目等。

3.3通报点评制度

每月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不到位的科室及个人及整改情况进行点评、分析,并将结果进行公示及通报讲评,提高医院各科室感染管理意识和质量。通过采用对好的科室和个人提出表扬,对存在问题的科室或个人提出改进措施、严重的给予处罚的方法,促进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持续改进,减少问题的发生。

4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根据国家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卫生部颁发的各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标准规范,制定适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改进制度和具体实施方案,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做到每日有监测,每月有分析,每季有改进,每年有总结。

4.1感染管理质量考评机制

根据国家、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质量考评机制和内容,应具备方法科学、内容合理和临床指导、操作性强的特征。内容涵盖医院感染管理全部工作范畴。每季度检查考评一次,每年进行综合评定,对考核、评定情况与科室质量管理绩效挂钩。

4.2严格过程质量管控

专职人员应经常到科室查找问题、收集并及时解决科室存在的困难、问题。每周追踪阳性检查结果,及时对传染病管理漏洞进行纠正;对日常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专职人员现场填写质量反馈督导单,并对整改落实情况持续追踪。每月对输血前、手术前与各项有创操作前的免疫检查、手卫生依从性、医疗垃圾、职业防护、器械清洗及灭菌质量、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落实“四及时”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及细菌学送检率等核心管理问题进行环节质量管控,最大限度避免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4.3重视终末质量反馈

对过程质量控制内容每月、每季度落实情况及检测结果进行公示和医疗机构周会上通报讲评。每月对科室及医务人员改进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感染控制月报告》,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提交改进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纳入下月工作计划。每季度抗菌药物耐药率监测数据,提出抗菌药物使用预警信息和目标性监测科室情况分析,提出干预措施和改进意见。每年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进行专题汇报,共同探讨、解决。

5加强信息管理

医院感染工作涉及抗菌药物使用、耐药性监测、细菌感染等多方面的内容,依靠传统方式的手工上报,费力且不够全面,监测结果滞后,执行效率低。用网络和计算机去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能减免重复劳动,计算机具有自带的统计分析功能,更能生动地反映出感染信息的动态变化。

5.1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管理

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平台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及时院内感染相关信息,使医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医疗机构诊疗患者细菌耐药情况和检测结果,及时掌握各类抗生药物使用管理情况,及时解决各种临床疑难问题;及时对医院重大感染事故进行预警和研判。

5.2应用医院感染网络监测信息系统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往往比较广泛,时效性也比较强,尤其对感染病例的实时监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分析与评价,涉及因素非常复杂,人工统计与分析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既能提高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效率,又能实现感染病例的实时预警,并能降低感染漏报率,在一定程度上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了可靠、有效的保障。

6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培训

规范化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的重要保证。

6.1感染管理理念培训

通过院周会、医疗质量讲评、医疗业务与行政查房,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竞赛、医院感染管理活动周和手卫生活动月、感染管理问卷调查等形式,不断强化控制医院感染是确保医疗安全,评价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标准的理念。

6.2全员培训

将医疗机构管理者、医药护技、后勤人员等全员纳入培训范围,实现全面、全员培训。制定医院感染年度培训计划,每年应至少安排1~2名专职人员参加全国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学习班,派出专职人员进行院外短期轮训,有计划安排重点部位兼职人员到三级医疗机构进修或院内专项培训等。注重对新聘医生、新调入人员、工勤人员、进修实习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科室感染管理兼职医师的培训。

科室感控管理工作总结篇(7)

1. 1 医院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 医院感染工作牵涉到医院的各个部门,医院领导作为管理的核心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对感染工作的重视与支持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控制的结果,由于医院感染控制首先受惠的是患者,不能够显示出直观的经济效益,容易造成领导对医院感染工作的忽视,往往会导致对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控、防治等方面投入不足[1]。

1. 2 医技科室存在管理漏洞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调查,提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是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等。由于不少医技科室没有配备护士,消毒隔离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由技师来管理,消毒剂的保存和配制甚至交由临时工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完全由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负责,而有的医院相应的机构不健全或没有,个别管理人员又不负责任,便形成管理漏洞。

1. 3 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淡薄 医务人员只重视诊疗业务,轻视医院感染管理; 只重视自身防护,轻视对患者隔离的现象在医技科室较为普遍。有的人员甚至以操作方便为理由,既不保护自己,也不防护患者,经常发现一些人员在工作时不戴口罩、帽子,接触感染性标本时不戴手套,清洗处理废弃标本时消毒预处理不严格,没有切实落实各种消毒隔离制度。

1. 4 部分医技科室硬件设施不到位 尤其是检验科实验室的设计布局不合理,不能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有的实验室没有通风设备或通风设备不足,患者和家属能随便进出实验室,这些情况在各级医院不同程度的存在。其他医技科室如 B 超室、心电图室、理疗科等缺乏紫外线消毒设备。

1. 5 部分医技科室存在制度漏洞 2006 年 9 月 1 日以前执行的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试行) 》中仅对医技科室的重点部门如输血科、检验科及实验室、内镜室等进行了相应的规范,但对于医学影像科( 包括放射线室、介入治疗室、B超室等) 、核医学科、医学实验室、高压氧室、理疗科、心电图室、心功能室、肺功能室、脑电图室等部门却没有相应的规范。2006 年 9 月 1 日以后执行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也没有对这些科室做出具体规范,因此,医院感染管理机构或人员只能参照其他卫生部已规范的科室的共同部分对这些科室进行管理,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2]。

1. 6 医院感染管理手段与迅猛拓展的业务项目不匹配近年来,医技科室的各种介入诊疗技术迅猛发展,但对于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却缺少研究资料,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缺少依据,但介入诊疗技术已被明确为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卫生部没有对医技科室各种介入诊疗技术的手术间、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制度、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等作明确的规定,因此,医院感染管理仍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手段相对滞后[3]。

2. 改进措施

2. 1 加大管理力度,细化责任制度 坚持以法规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为宗旨,从组织落实、质量监控、严格管理三个环节入手,逐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软硬件,使医院感染管理逐步纳入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轨道。健全医院感染控制三级网络(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科室感染管理小组) ,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研究医院感染工作和计划、抗生素合理使用措施、医院感染质量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隔离制度等[4]。对现阶段国家缺乏管理规范的部分,可参照共同部分制定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职责分明,措施到位。

2. 2 定期培训考核,做到全员重视 院领导要从医疗质量管理的高度上认识医院感染管理,按要求建设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从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支持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并安排时间进行讲座。医院管理人员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管理知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并将学到的新知识以讲座的形式培训医务工作者,使他们能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对待。定期进行院感知识考核,不定期进行院感监测,将考核和监测结果与科室奖金挂钩,定期总结和公布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奖惩。

科室感控管理工作总结篇(8)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到院后发生的感染,患者本身无感染或无潜伏期感染。医院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本身的病情,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增加住院费用,严重时甚至可引起患者残疾或者发生死亡。手术室是院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疾病的场所,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最重要科室,一个医院手术室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直接影响医院社会效益及患者的预后[1]。为了加强手术室感染的管理与预防控制,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有效地降低手术室院内感染发生率。手术室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实施到工作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手术的安全。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患者术后愈后的重要保障,针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如。

1手术室感染因素

1.1环境因素手术室空气消毒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手术间的物体表面未及时定期消毒,手术室内空气为消毒,手术间内的人员的流动过大、手术台接台时消毒未完善,手术次数过多,手术结束时回收废物品时护理人员为注意,将污染物品再次暴露或将其他物品污染,可使手术室内的细菌总数上升,对下位手术的患者产生污染的机率增大。甚至出现清洁区及无菌区分区标志明,在进行无菌手术和有菌手术时未严格隔离。

1.2物品管理因素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清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的发生机率。由于各种一次性手术用品以及器械和敷料为进行严格消毒或者出现质量不合格等均会导致手术感染的发生,器械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未及时清除器械上残留的污物或者血迹等,以上物品和操作均使院内感染无形的增高。甚至出现未消毒的器械或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将会引起严重后果[2]。

1.3人员自身因素由于学习,进修的人员较多,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增加,工作人员自身的感染意识和无菌观念不同,有些人员甚至对无菌观念不了解、违反科室的规章制度。由于实习进修的人员未经岗前培训,在手术间内频繁走动或离手术台距离过近,均可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

2护理对策

2.1完善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首先要做到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根据我院的院感染科室的规章制度,并由感染科室的人员定期到手术室进行物品、器械以及环境的感染检测与感染评估,对潜在的问题以及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手术室主任、护士长汇报,并详细分析讨论,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终止感染的发生可能性。科室内专门派合适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消毒隔离制度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定期对手术室的物品、器械以及环境的微生物进行监测,发现有关感染的因素及问题应向领导汇报,采取有效地纠正的护理措施,并定期进行评价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

2.2环境管理①手术室的合理布局:手术间合理的应分为感染间、洁净间和污染间,洁净间放在污染手术前做。具有感染性的手术必须在指定的感染手术间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严格按照感染手术的常规处理将房间内一切物品处理妥当。②严格手术室消毒管理: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必须严密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每天常规空气消毒两次。在每台手术结束和两台手术接台间期必须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处理,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仪室内消毒30min,此时减少人员流动。③手术室微生物的监测结果:对每一项物品、器械和环境监测指标的详细评估,如果出现监测指标超标的现象,应汇报科室领导及感染科室,给予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查找超标的原因,总结经验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给予有效的处理,使微生物的菌落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在对患者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分析可能诱发感染的各种因素,强化无菌操作的观念,进行相关诱发感染的因素进行预防和处理,可以减少手术发生的感染机率,消除和降低手术室内的感染风险,无形中使手术成功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科室内建立关于消毒隔离的各项制度,每个人严格执行,并建立详细的消毒登记本。感染科室随机抽样,每月对手术室和无菌物品贮存间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体表面、无菌物品、手术前刷手、消毒液等进行一次细菌培养,结果必须在合格以内。

2.3加强手术室内人员的感染知识的学习院内派专门感染科的人员定期为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使手术室内工作人员加强感染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及加强无菌操作技术。对于院内感染的危险性和重要性进行告知,可以那一些真实的有关院内感染的严重病例进行讲解分析,使医护人员深刻的认识到医院感染将会为患者带来的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医院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加强工作人员的自身职业慎独修养的行为,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提高工作的警惕性,严格执行手术室内规章制度及手术室对的感染内容。对于手术室的医务人员进行限制人数,严格执行感染制度穿工作服、戴口罩以及帽子等,针对手术室的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严格根据感染科的手消毒流程进行手消毒,参加手术人员必须进行手消毒。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无菌观念以及无菌意识要强,对于污染及怀疑污染的物品及器械不能再次使用。

2.4手术的物品管理在手术室内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定期进行查对有效期、灭菌日期和包装是否完好等,如有疑义的应及时进行处理。针对手术后的医疗废物要严格按照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手术器械应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灭菌,对不能使用高压灭菌的物品,采取低温等离子进行灭菌,使用前注意观察无菌包的有效期、潮湿、破损现象。

3总结

手术室应严格制定规范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都应执行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的管理措施以及工作人员的感染意识能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能有效的提高手术质量。经过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人员培训、操作流程的规范、加强物品管理及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控制手术室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科室感控管理工作总结篇(9)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 与医疗护理工作息息相关, 是衡量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及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 由于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新的课题, 无论从认识程度上, 还是从管理组织上都较为薄弱。况且, 医院感染工作涉及面广、环节多而细, 连贯性较强等诸多因素, 仅靠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只有结合组织管理, 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 环环相扣, 才能达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山东省章丘市妇幼保健院2003年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科以来, 通过不断学习、借鉴、摸索, 探讨等, 利用随机与定期督查相结合的方法抓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措施的落实, 取得了显著成效, 回顾总结如下。

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三级质控组织

首先成立由院长亲自担任组长, 业务主管部门由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检验科及重点科室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其次是医院感染管理科以及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分工明确, 各负其责, 形成了横向联合、纵向共管的立体式管理模式。该机构在院内垂直于院领导直接指挥之下, 涉及全院各科室、各级各类医务人员, 上下左右连接起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管理系统工程, 产生了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可及时协调沟通、可直接监控的良好状态, 为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方法

2. 1 制定标准, 措施到位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 制定本院医院感染管理标准。首先, 制定工作计划, 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 严格督导与考核。每月随机检查与定期考核相结合, 每季汇总一次, 反馈在问题, 制定整改措施, 随时调整院感管理小组成员, 以科主任、护士长为主要成员, 科室内指定一名院感兼职人员, 对本科室的院感管理、措施的落实以及本科室人员学习情况进行督察与记录, 确保本科室的院感管理质量, 做到了层层把关, 环环相扣, 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 健全院感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上级有关院感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 制定了院感管理的核心制度, 涉及消毒隔离制度, 院内感染检测制度, 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做到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使院感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三是, 针对本院专科特色, 确定了首先抓基础环节质量, 抓示范科室建设, 抓重要指标的达标率等工作思路。分区域在消毒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终末消毒、消毒设备及药械运行完好、紫外线灯管的使用、消毒效果的监测达标及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 确保医护工作质量。每年评选一次示范科室, 召开现场会, 实地参观, 以此带动全院各科室院感管理工作的开展。

2. 2 抓住重点, 有序管理

2. 2. 1 重点科室 手术室、分娩室、消毒供应室、母婴同室、新生儿室、NICU室、检验科、门诊手术室等为重点区域,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非工作人员、探视人员的准入;病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 定时紫外线照射;床单每日采取湿式清扫, 一床一套一消毒, 床头柜一桌一布一消毒, 门、窗、桌、椅、床头、婴儿床、操作台等物体表面每日用0.2%含氯消毒剂擦拭, 地面用0.2%有效氯消毒液拖擦;各室设置了专用拖布, 标记明确, 分开清洗, 悬挂晾干, 定期消毒;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一洗手制度;新生儿所用的毛巾、浴巾、包被一人一用一消毒, 尿布一次性使用, 用后统一处理;对出院患者的房间及时进行终末处理;对乙肝患者所用的器具、物品、被服单独放置, 并双消毒处置。

2. 2. 2 重点物品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 对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医院购进的消毒器械要审核卫生许可证、卫生部卫生许可证批件、经营许可证、产品注册证, 杜绝临床使用不合格产品。

2. 2. 3 重点人群 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与医院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知识教育, 树立危机意识, 对全体医务人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专业操作技能的训练, 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另一方面, 督促医务人员养成及时清洗双手的好习惯, 并经常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培养[2]。对其他不规范行为进行指正。通过实地的问、看、测等手段, 纠正了不良行为, 避免了交叉感染, 强化巩固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

2. 2. 4 重点工作 根据我国医疗废物处理相关规定, 建立医院独有的医疗废物管理处理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并对其相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操作技术、安全防护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并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 使本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 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保证医疗废物得到合理的处置, 防止造成污染, 保证患者就医环境的安全。

3 讨论

总之, 医院感染管理的改进与完善对于医院管理整体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1]。要想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必须通过不断的监督、检查、指导, 逐渐形成一个以个体管理为主, 做到层层负责, 逐级把关, 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相互控制的质量责任制[2]。才能使院感管理工作得以同步、协调发展。利用科学的方法及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提高医疗质量, 改善医疗服务是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长期为之努力的一项重要的、系统的工程。

科室感控管理工作总结篇(10)

持续质量改进这一管理理念当前在医院的感染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理念在应用过程中,不仅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能力与水平,还为医院健康发展与完善提供动力保障[1]。本文主要在综合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基础上,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医院的感染管理中的效果,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汇总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3年1月~12月(改进前)间我院的感染科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同时与2014年1月~12月(改进后)间的感染率进行对比。改进前所监测的患者人次是130次,而改进后所监测的患者人次是140次。此外,所有收集的研究对象皆无意识障碍,并且文化程度达到调查研究的要求,可独立接受并完成调查。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调查小组首先要综合应用走访调查、个案分析和问卷反馈等方法对院内各科室工作情况加以监督,并把工作重点放在易于感染的部门与重要科室及调查流程上,与各部门管理者进行沟通,明确各科室以往出现的感染事件与感染事件出现的次数及其产生的影响。同时按照调查资料对一些重点科室实施蹲点调查,找出感染因素与感染管理所存在的问题,通过例会形式进行总结。

1.2.2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①成立科室感染控制小组:由各个科室的的主任、感染控制医生、护士长、感染控制护士来组成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与权限。②完善感染控制的制度与措施:遵守国家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及规范,及时更新与完善院内感染管理的制度与控制措施,组织成员培训,要求掌握一定的感染控制技能水平;③感染控制的风险评估:各科室首先对医院的感染控制状况实施风险评估,院内感染控制科室要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与人群以及高位因素等进行评估,接着根据所设计到的感染风险时间实施风险评估,提出干预对策;④加强科室的自查:充分发挥出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职责,并制定相应的科室自查指标与标准,要求每个科室都在遵守标准的前提下,每周检查2~3项以上的内容,一旦发现有任何的问题则进行及时的处理,以此保障感染预防与感染控制的各项制度与对策得以落实;⑤医院感染科室必须加强督查与考核:在医院的感染科室中,必须加大督查与考核的力度,要求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比如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等,都要检查2~3次/w,同时要经常落实好跟班工作,掌握各项消毒与格力制度以及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对于一些普通的科室,每周减少也不能少于1次,并将考核所获取的结果和各个科室的绩效以及科室主任、护士长的管理绩效相挂钩;⑥整改与落实:医院的感染科每个月都要下发相关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记录,并针对上个月所存在的所有问题的整个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在本月检查中所发现的所有问题要及时反馈,要求各个科室提出相应的整个措施,并针对性地落实到位;⑦信息反馈:医院感染科室每个月需统计汇总关于感染管理的数据资料,同时对感染的控制情况与效果加以评价,便于及时了解情况,提出更合理的建议与整改要求。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皆纳入SPSS15.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及处理,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并由?字2检验,当P

2结果

对2013年1月~12月(改进前)间我院感染科的感染管理进行研究,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同时与2014年1月~12月(改进后)间的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改进前所监测的患者人次是130次,出现医院感染的共8例,感染率是6.15%;而改进后所监测的患者人次是140次,出现医院感染5例,感染率是3.57%,改进前后的感染率对比情况有明显差异(P

3讨论

感染管理是每个医院在管理工作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感染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2]。所以,医院的医务人员必须与医院的管理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医院的感染管理与控制水平,为医院快速发展与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保障。由于本院对感染控制与管理的工作起步比较晚,在实际管理当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体系的不健全、管理人员的意识淡薄和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等,使得本院在感染管理上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并且感染控制管理的水平难以达到医院的发展要求[3]。

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进前所监测的患者人次是130次,出现医院感染的共8例,感染率是6.15%;而改进后所监测的患者人次是140次,出现医院感染的共5例,感染率是3.57%,改进前后的感染率对比情况有明显差异(P

综上,在医院的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中,应该明确感染的高发部门、环节与流程及感染种类、危险因素与其所带来的影响,接着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理念与方针,在各个关键工作要素中加以改进与完善,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进一步实现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春梅.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11):17-18.

上一篇: 包裹艺术论文 下一篇: 蔬菜育苗技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