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监控信息处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02 09:33:02

医保监控信息处

医保监控信息处篇(1)

资料与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8月医院信息化系统运行并建立医保费用控制管理模块系统,抽查100份职工基本医疗病历信息为观察组,统计分析医生医保处方费用支出监测管理。同时选择我院2015年以前未使用医保费用控制管理模块系统的100份职工基本医疗病历信息,而人工统计医保处方费用控制管理相关资料与数据为对照组,二者进行比较。

方法:对照组主要靠人工管理,管理的形式是事后管理,主要管理过程为每月进行统计1次,年底进行汇总1次,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医务部门,然后由医务部门进行整改。观察组随时即可查阅各科室的门诊量、?细费用,而且随时能对医生处方进行监管,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及时控制医保费用。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监管资料查阅时间、信息反馈时间比较:观察组查阅资料时间

参保人员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参保人员满意度99.O%,对照组参保人员满意度73.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医保监控信息处篇(2)

二、物联网条件下的医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1.系统结构

物联网条件下的医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其系统主要涉及到了两种技术,一是传感技术,二是RFID,从而使得医药行业的药品数据信息以及具体的生产流程中的数据信息能够被完整的收集和整理,然后通过WSN将这些数据信息有效的传输出去。信息系统的大致结构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网络系统平台,其中又包含了很多分散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是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因而能够对所有的医药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传送、统一的管理、运用以及共享等。生产流程中的数据信息主要是运用以太网来进行传输,操作者们可以使用局域网来进行信息的有效验证,从而使得数据信息能够进行有效的查询和监控。这个信息系统不仅具有药品的电子监控与管理附加码的管理功能。还具有对生产流程的实时监控与检测,还能对药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还能够对药品的储存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与监控,此外还能对药品的供应链进行高效的监管等。通过创建数据信息的处理以及实时监控平台,并运用先进的网络科技、数据库、通信科技、自动控制科技以及先进的传感技术,来对医药物流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管,其中就包括了视频监控、门禁监控、人员监控、仓储监控、供应链监控以及二维码验证、生产流程监控、ERP体系以及污水监控与处理等。

2.医药电子监管技术以及二维码技术

目前政府对医药的电子监管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制度规范,并对每个药品都就设计了一个监管码,从而使得每个药品都能具有独特的标志,它不仅能够则作为识别药品的重要依据,同时还能对药品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储存,另外还能够对其质量起到良好的监管作用。二维码的外观是一个几何的平面图形,颜色为黑白相间,它包括号码与密码两个组成部分,其储存了所有有关药品的数据信息,因此它是一个具有大批量信息的条码。人们可以通过这个条码来了解各个药品的相关信息,同时还能判断其伪劣。二维码的设置,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医药物流管理的规范化,还能够对药品识别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有效的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并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3.物联网条件下的医药生产检测

物联网条件下的医药生产检测主要是针对具体的生产流程而言,其主要就包括工艺参数的检测以及污水的监控和处理。首先是工艺参数的检测,由于药品的生产涉及到很多的工艺流程,并且这些工艺流程会对药品的生产水平以及产品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生产的过程中,温湿度以及所用所用原水的质量等也会对生产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各个工艺流程中所涉及到的工艺参数必须运用先进的传感技术设备来进行高效的传输和收集,从而确保能够对生产流程起到良好的实时检测的目的。在生产的过程中,污水的处理以及监控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智能化的监控设备能够对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起到良好的监控作用,并实现数据传输与共享,从而使得这些生产的环节能够到规范化的统一管理。

4.物联网条件下的智能仓库监管

智能仓库监管主要包括门禁监控以及人员监控等,其中门禁监控主要是由门禁设备、电磁感应锁、识别卡以及主机构成,工作人员只需要运用识别卡就能进入到工作区域内。而利用RFID技术能够对工作人员实现良好的监控,并且还能对人员进行定位跟踪,从而使得医药的生产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以及可视性。其次就是医药的包装监控,这主要是在生产线上安装RFID的识别传感器,这样就能够将所有的包装涉及到的信息完整的输送到数据库中,从而保证药品的信息能够更加的完整化和规范化。

三、总结

医保监控信息处篇(3)

(一)建立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组织管理,对会计控制环节和设计准则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要将药品的记录数据及时更新,要不断的根据形势调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药品的安全性得以有效的保障,医院的效益得以提升。

(二)加强医院会计的专业知识学习

医院的会计因为缺乏对药品的性能认识和价格分析。导致了会计对药品的流通进行有效的控制,对药品的单据不能进行有效监管,对药品的采购不能进行合理的预算。导致医院药品的安全性缺乏保证,医院的收益也难以得到保障。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医院会计对药品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医院针对此类问题,应该对会计的综合性素质进行培训。使医院会计人员熟悉药品的特性和价格,从而对药品采购进行合理的预算,对药品进行合理的监管。

(三)加强药品管理的监管力度

医院应该加强药品管理的监管力度。加强会计对药房的财务管理,加强药房和财务部门的互相监管能力。设立专业的监督部门,监督部门应该对所有的流程监督检查,发现药品管理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的措施,使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断完善,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加强药品信息管理

药品信息的更新、改正、删除等都需要及时的到信息管理系统之中,确保药品信息的安全准确性。另外,还要加强信息系统的稳定性管理,防止无关人员对药品信息的更改。有效的防止病毒入侵,黑客恶意攻击等。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性,是对系统稳定运行的保证,是对药品信息安全的保证。

(五)防范内部会计控制风险

医院应该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风险进行防范,应该考核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引起的变化信息进行识别和分析,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解决或者规避内部会计制度带来的风险。

医保监控信息处篇(4)

二、天津医疗保险对医药机构监管的现状

近年来参保人员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实现了医疗费联网刷卡结算,此举方便了群众就医,但是也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违规操作,冒用他人医保工作站、将非医保项目套用医保项目申报、敛卡空刷等行为屡禁不止,造成了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不断增加,极大地影响了基金安全,损害了参保群众的利益。针对上述情况,天津市人力社保局不断加强对医疗保险的监管,并于2012年正式成立了天津市医疗保险监督检查所,该机构依法承担了对医保定点服务机构、医保服务医药师以及参保人员遵守医疗保险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责任。几年来,通过网络监控、量化分析、实地核查等方式,从各个方面不断规范医疗服务机构以及医药师的诊疗行为,并对多起违规骗保行为进行了查处,避免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损失。天津社保中心作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自2001年建立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来,每年都要与定点医疗机构签署医疗保险服务协议,根据协议对服务机构进行管理,并不断强化协议内容,提高管理水平。先后实现了参保人员住院和门诊医疗费在医院端联网结算,减轻了参保群众垫付压力。并建立了实时监控系统、筛查审核系统、预警系统,做到了事前提醒、事中监控、事后分析。事前提醒是在患者就诊时将患者既往的就医信息提供给医生,避免重复诊疗和取药;事中监控是指在结算过程中对不合理的费用进行控制,包括依托监控和智能审核系统对处方进行智能分析,对一些非医保项目和有限定的项目禁止上传;事后分析就是对医院结算的数据通过智能审核系统和人工审核进行分析,对不合理的费用进行分析,对总体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这些举措不但规范了医师的诊疗行为,控制了医疗费的不合理增长,也防止了一些违规骗保案例的发生。

三、加强对医药机构联动监管的建议

(一)行政部门和经办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流通越来越快。各个行业都在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效率。对于医疗保险监管领域来说,这个理论同样适用。网络数据已经成为实现我们对医疗机构监管的最佳手段。医疗保险行政部门和经办部门在对医院的管理中侧重点有所不同,医疗保险行政部门主要针对的是对违规骗保行为的监督处罚,而经办部门是针对服务协议对医院不合理费用的控制,对违规支出的医保基金的追回。两者存在必然联系,行政部门在确定医疗机构存在违规骗保行为后应将信息反馈给经办部门,由经办部门对违规基金进行追回。而经办部门在日常的协议管理中如果发现有疑似骗保行为也应该将情况提交行政部门监督检查。

(二)授权经办部门执法资格

《社会保险法》把医疗保险行政部门设定为医疗保险监管的行政主体,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只有协议管理的权利。但在现实情况中,恰恰是经办机构通过日常的管理,对医疗机构的情况更为了解,在监管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但是因为没有行政执法资格,往往在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管时会面对很大的阻力。根据“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为了加强医疗保险的监管,非常有必要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执法授权,实现市医保监管全市,分中心监管辖区的联动监管模式。

(三)完善网络实时监控系统

要提高监管的及时性,监控系统应当覆盖到所有定点服务机构、医保服务医师和全部参保患者,便于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并做出预警,主要是将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到事前,由医师严把入口,避免医保基金流失。另外还要提高监管的时效性,通过先进的技术在大量就医数据中自动筛查出疑似违规信息,使监控人员切实降低手工核查工作量,大大提高监管效率。同时通过在系统中嵌入规则及医学知识库等,更加科学有效地筛查医疗服务信息,使监控工作更加准确。

医保监控信息处篇(5)

1信息化管理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11医院管理者并没有正确认识财务信息化管理

通常医院主要领导人都是医疗界专家,他们可能对于医学研究有很多经验,但是可能并不熟悉财务管理工作,有的医院领导人甚至觉得财务信息化只是简单地将以往手动操作用电子计算机来解决,这些错误的认识都不利于财务信息化管理建设。财务信息化不单单只是用电子记账来替代以往的手工记账,同时包括管理人员的信息权限、信息共享以及和其他科室的制衡、信息对接等。医院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发展,如果管理人员管理理念和时展脱节,自然也不会注重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效率自然也比较低。

1.2尚未建立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终端

目前很多医院已经成功实现医院门诊收费、院长查询、住院收费以及药品药房等信息化管理,而且也有了一定成效。但是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常常会发现人情费、漏收、私收等不良现象,这并不利于医院的健康、长远发展。因为计算机人才、计算软件功能等各方面条件的约束,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并未和网络信息化有机融合,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医院内部各科室信息并没有实现共享,这样医院信息资源也很难实现网络共享,容易导致监督、管理工作做不到位。

13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停留于表面,没有认真落实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确保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是很多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认真落实到位,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停留于表面。比如,医院分工不明确,有的财务人员不仅负责制作员工工资资金表格,而且也负责发放。那些老职工比例较多的医院,虽然医院财务系统划分了财务人员、出纳以及会计人员的权限及职责,但是有的老职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往往都是让主办会计代办,导致一般都是由主办会计人员一个人全部负责记账、审核凭证、出纳签字等工作。

1.4内部审计及监督机制比较薄弱

因为医院规模、财务人员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很多医院尚未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也没有做到位。实现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管理,不仅有利于减少内部审计、内部监管工作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可大大提高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为此医院急需不仅懂财务会计专业知识,也熟悉计算机操作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应该加强医院资产管理人员、药房、收费处、会计处以及库存管理等人员的信息化信息,从而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监管以及内部审计。

2加强信息化管理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2.1提高医院管理者对财务内部控制措施的认识

信息化背景模式下,医院管理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明确意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统筹规划、安排,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快医院内部控制建设。严格遵循“精细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管理理念,结合医院实际要求以及主要特点研究、开发出适合医院,而且可以接口对接的收费系统、管理系统以及财务系统,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医院财务控制风险,更好地发挥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作用。

2.2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可有效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可靠性以及资产的完全完整性,有效提高医院整体效益。实际上,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主要是牵制医院内部各层次及各模块的权力,明确划分职工、管理者以及所有者的利益以及职责,从而促进医院的健康、有序运行。但是一定要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才可以有效确保能够认真落实各项财务内部控制措施。想要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不仅应该严格监督医院内部采购及审批等关键内部控制环节,同时应该加强医院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会计人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主体,如果会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徇私舞弊或者出现什么错误的话,很容易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可以设置相应的权限来监督、管理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其次,医院应该独立设置内审机构以及财务部门,确保内审人员能够秉持着公正、客观的原则进行工作。

2.3做好医院账目核对管理

2.3.1认真核对收费票据

对于医院账目核算而言,医院收费票据是极为重要的凭证,因此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做好收费票据管理工作。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安排专门的票据管理员负责收费票据管理工作,领用的过程中一定要详细登记,仔细、认真核对收费票据的数据,完成核对后应该立即销毁票据,而且应该在计算机上统计相应的数据,这样才可以有效保证医院财务收费的真实性、准确性。

2.3.2做好医保账目核对管理工作

通常医院是医保定点单位,因此每天医院可能都会收到很多应收款。为此医院管理人员一定要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医保收入工作,收入的过程中不仅应该认真仔细检查、核对收费人员的收费票据,防止错收误收而毁坏医院形象,同时应定期和社保局进行对账,保证社保局和医院数据保持一致。

2.3.3做好药品核对管理工作

一直以来,药品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内容,信息化管理下,医院管理人员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分类管理药品,这样可以使账目显得更加清晰,有效减少药品管理成本,避免出现舞弊行为。同时,应该安排不同的人负责药品实物管理以及药品账目管理工作,盘点药品的过程中最好安排另外一个人在场监督盘点,如果账实金额出现较大偏差,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并且对负责人给予相应的惩罚。

医保监控信息处篇(6)

我国的特色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信息化平台构架近些年来已经初步形成,同时从制度上也已经基本实现了城乡地区的居民全覆盖,从而实现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服务权利得以实现。此外,我国的医疗人员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备以及设施的完善也进一步实现了医疗服务的完善和发展。但是我国的整体医疗资源明显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很多的异地就医以及转包就医类人数不断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医保的审核以及医保整体的结算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加大,同时,整体的监管工作也没有实施到位。

医疗保险网络的信息平台系统化实施主要是通过医保过程中的结算环节以及相关业务深入医院端口来保障完成,从而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面对各类不同的参保人群,医院的医保部分应该有针对性的安排专人进行结算作业,同时出具不同的证明资料,完成各种不同的对账工作和报表发票管理工作。只有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才能实现对管理效率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点性工作。

二、建立医院医保管理信息集成平台

1.业务流程。医院医保流程都需要首先对参保人员进行消费明细参照分析,对具体的消费金额进行总结计算,之后按照医保政策规定的报销比例以及相应的结算方式进行结算,完成最终的结账。第二步,完成与医保管理中心的各类相关医保对账信息确认流程,需要将医保参保人员的具体消费明细以及医院端口的对账信息进行上传,最终实现在医院医保数据管理中心的信息储存以及信息统计审核工作,最终完成医保结账。

医保监控信息处篇(7)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49

2015年《政府工作蟾妗分刑岢龅摹盎チ网+”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与财务管理的新方面,医院改制作为近年来的重要内容,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不断曝光医院不合理的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费用,医院内部人员贪污现象也屡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内部控制效能的缺失,严重损害了医院的公众形象,影响了医院的公信力。利用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科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是医院有效执行价格政策的合理保证,也是防止内部贪污、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2012年6月7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明确了县级医院的改革方向,其中对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使得医院迫切需要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去适应新的医改环境,使得在保证医院自身经营目标实现的同时体现其公益性。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医疗卫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但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持续发展仍必须适应市场规律,所以医院可以借鉴互联网+时代的先进科技手段同与措施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目前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1“互联网+”时代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2006年,卫生部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要求医院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认真实施。目前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参照该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建立起来的。

1.1内部控制缺少计算机系统

医院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将控制活动划分为预算控制、收入控制、支出控制、货币资金控制、存货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投资控制以及经济合同控制九项业务循环。由于医院追求经济效益的经营目标,医院将内部控制的重点都放在了直接影响医院利益的收入、支出和货币资金控制之上。其中货币资金安全是所有业务有效进行的基础保证,医院对于货币资金控制的了解和重视程度最强,因而医院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措施的设计比较全面和有效。

1.2信息交流与沟通缺乏网络支持

医院内部大多数科室电脑不能连接外网,使用医院局域网络,确保了医院信息的保密安全性。但是医院内部没有专门的电子信息交流系统,重大信息传递通过会议、通知等方式进行传达。平时的信息传递,大多数只能通过电话或上门通知等办法,信息传递效率不高,不利于信息的反馈处理。

1.3监督评价与纠正缺少网络舆情

医院的监督主要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医院设置有内部审计小组,负责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但内部审计职能规范不明确,空有形式没有实际工作职权,医院每年没有定期组织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进行审计,没有监督稽核的效果。医院外部监督,主要是受审计、物价、纪检等多个部门的监督管理,物价部门则每年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材料价格问题进行监督检查,根据存在问题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能通过行政处罚的手段促进医院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2“互联网+”背景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鉴于医院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医院作为县级医院实施内部控制的时间不长,其内部控制体系无论从设计还是实施效果都存在一定的缺陷。2004年,COSO委员会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被引入了内部控制框架之中。由于医院业务的特殊性,其中医疗风险为最主要的医院风险。医院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的时间不长,缺乏专业复合型人才,其利用系统进行管理的能力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2.1领导层对信息系统的重视程度不高

医院领导层中由医生提拔晋升的人员所占比例较高,对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领导层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领导对信息系统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医院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人员不足,信息系统有效运行没有良好的管理支持;对信息系统使用的宣传和教学工作落实不到位,信息系统登录人员对系统存在认识不全面操作不规范的现象。

2.2HIS系统与医院财务系统无法实现对接

医院的日常收支系统采用的是东软的HIS系统,其与医院财务管理的用友系统存在不对接,数据不能共享的问题。财务做账无法直接使用医院业务系统中所载信息,导致手工重复劳作多,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由于信息录入及时性不能得到保证,容易造成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等财务问题。

2.3缺乏复合型人才,信息系统监督难以实现

医院财务人员大多数缺少专业信息技术知识,简单的信息录入和输出能够胜任,但是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对计算机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而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又由于对医院业务不熟悉,无法理解数据所体现的涵义,导致数据异常不能被及时发现并查明原因进行整改,使得医院信息系统控制不能发挥其最大效力,信息系统对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监督难以实现。

3“互联网+”背景下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议

医院目前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实际管理控制过程中,暴露出许多不足与弊端。而由于医院在县级医院中属于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较早,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的所暴露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而借鉴医院内部控制经验加强县级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3.1利用计算机优化预算控制的措施

科学编制A算,首先,是指对医院财务收支预算编制,不仅要编制院级预算,还应当编制科室级预算,应将医院全部业务流程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其次,综合运用各种编制方法对预算项目进行具体编制,以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如不经常发生的费用项目或预算编制基础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对绩效工资、水电费、药品费、耗材费等可以采用比率预算法;对有明文规定预算标准的项目,采用标准预算法;办公费等缺乏具体标准的费用支出项目,可以在上年实际发生额的基础上,按照业务增长率采用增量预算法;卫生材料费等可以在业务量预算基础上采用弹性预算法。

3.2利用信息系统优化收入控制的措施

完善医院收入控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资金的舞弊、挪用和贪污行为的发生,保障医院资金的完整与安全。只有资金安全得到保证,医院才可能健康有序的长期发展下去。为适应环境、谋求发展,医院必须不断优化与规范医院的收入控制制度。针对医院收入控制存在的漏洞,提出以下几点优化措施。

3.2.1加强对收费室的监督

对收费室的收费人员应实行定期轮岗和强制离假制度,这种措施避免收费人员长期待在同一岗位,造成贪污挪用现象不能及时被发现的情况发生,轮岗制能形成有效牵制机制,降低财务室的财务风险。同时,对收费室的收入入账情况应加强监督,按规定收入应每天入账,不定期抽查对收费室未能及时入账的应予以责任处理。

3.2.2大力防范私自收费和免费现象的发生

县级医院由于规模较小,内部熟人较多,免收各种费用的情况屡有发生,造成医院资产损失,占用普通群众的医疗资源,降低医院的经营效率。医院应通过制度规范使职工了解私自收费和免费行为是不符合医院纪律要求的,以促进职工的主动回避意识。并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医院医技和临床科室进行检查,以避免私自收费控制流于形式。

3.2.3加大医院医药服务价格监督力度

医院对于医药服务价格的设立必须符合国家政策标准,不仅是医院经营合规性的要求,也是适应医疗机构改革潮流,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因而,医院应加强医院内部医药服务价格管理,及时按照政策标准更新医院的实际价格。医院物价管理人员要自觉加强价格文件的学习,熟练掌握政策,按照政策要求设立和执行医院服务价格,还应不定期监督医院业务部门的实际价格,及时整改不规范的收费行为。

3.2.4完善医院票据管理制度

医院可以从票据入库、票据领用和回收三个方面来规范医院票据管理制度。票据入库环节是重点管理内容,对购买的印刷票据,应按照印刷公司“送货单”登记入库,票据管理人员应当按照票据类别设置登记簿,用来记录其收况,记录必须详细准确,不得少记漏记;票据发放不得存在跳号现象,一定要按顺序发放。票据领用要严格执行“谁领用谁签字”原则。对票据回收加强审核,安排专人核对销号,核对是否存在跳号现象。这属于票据的事后控制,是对收费人员的间接监督。最后,财务部门还要不定期对票据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3.2.5优化医院退费流程

医院退费管理存在漏洞很容易造成虚构退费行为从而套取医院资产,造成医院资产流失的现象。为弥补退费管理中的漏洞,医院应当优化退费流程,主要包括:退费单据必须由相关负责人签字审核,由于退费的手写签字容易造假,除了进行手写签字外,还应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备案,这样既方便退费人员审核又能保证退费行为的真实性;对于数额较大的退款单,应当留有患者的姓名和证件号码,并要与科室负责人联系以便核实;收费科室应建立专门的退费登记簿,对退费的项目、原因、数额、时间和审核人员进行详细记录,以便于对退费进行管理和复查;财务科室还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收费科室记录的退费业务进行抽查,确保退费的真实性。

3.3利用网络系统优化支出控制的措施

3.3.1建立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机制

为避免出现盲目投资,投资效益低下的现象,对于重大经济事项首先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而不是由审批权限集中的领导直接拍板决定。然后根据分析报告再进行集体决策。集体决策在执行过程中还应建立决策的考核评价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失误决策并予以改正。重大经济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可行性,能有效杜绝盲目投资以及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

3.3.2提高成本控制意识,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随着市场的发展,医疗卫生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树立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节约成本开支,是医院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对各类办公用品、电话费、车辆燃油费的支出,核定合理的消耗定额进行管理;业务招待费按不同等级不同标准进行定额报销;对于水、电实行每个科室单独水电表进行核算,并设立考评机制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推动职工节约自觉性的形成。对于职工差旅费,则纳入科室成本核算,使得科室主动缩减开支。

3.3.3完善成本核算方法

目前,县级医院主要采用分科室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很容易导致科室追求科室绩效而隐瞒或虚构成本,使得核算结果真实性得不到保证。而且这种核算

方法下,医院主要追求经济效益,实行成本核算的控制

成本的目的得不到体现,因此,医院可以改科室核算为按医疗项目进行核算。分项目核素成本,不仅能有效避免科室核算成本时追求自我绩效而导致成本失真的发生,更能直接有效地对医疗项目成本进行控制,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同时,医院还应该建立科学的成本考核指标和绩效考核制度,保证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有效运行。

3.4强化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

目前县级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管理处于摸索、完善的初级阶段,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普遍存在问题,更有很多医院现未实行信息系统管理,仍处于人工管理阶段。通过上节对A县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存在问题分析,提出以下两个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的方法。

3.4.1建设更为先进的医院信息系统

建立更为先进的医院信息系统是完善医院信息管理、加强信息监督、实现医院内部信息交流快速、流畅进行,信息反馈及时的必然要求。县级医院由于经费有限,目前的信息系统建设成本预算不高,现行信息系统漏洞较多。建立先进的医疗信息系统能有效解决目前县级医院信息传递慢、信息失真、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

3.4.2加强信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医院信息管理的有效、高质运行,需要信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基础保障。为提高医院的信息管理水平,加快医院信息化发展,医院必须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以解决现在多数管理人员胜任能力不足的情况。医院信息管理复合型人才是指信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管理学的知识,并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财务相关知识,还要对医院业务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这样才能在对医院数据资料的意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平台,对医院的信息进行分析,达到监督医院业务流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月超.从COSO框架报告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异同[J].审计研究,2009,(4).

[2]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基于组织目标的概念解说与思想演进[J].会计研究,2007,(12).

[3]何卫红,赵佳.内部审计研究述评:2003―2009[J].审计研究,2011,(1).

[4]李虹含,杨驰.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测量方法与实证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医保监控信息处篇(8)

(一)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何一天

副组长:张乐鸣、王仁元、干爱玲、邹鸣飞、胡建华。

成员:许伯强、高巍、周学群、胡农、章国平、李冠伟、蒋建伟。

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卫生局应急办牵头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卫生监督组、传染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应急协调组、物质保障组和监察组。卫生监督组由卫生监督处牵头,传染病防控组由疾控处和妇社处牵头,医疗救治组由医政与中医处牵头,应急协调组由应急办牵头、物资保障组由规财处牵头,监察组由监察室牵头。

(二)各工作小组职责

1、办公室职责:负责**相关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日常组织协调和预案制定工作。

2、卫生监督组职责:负责全市**相关的卫生监督工作。

3、医疗救治组职责:负责全市**相关的医疗救治工作。

4、传染病防控组职责:负责全市**相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5、应急协调组职责:负责全市**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反恐和预案起草工作。

6、物资保障组职责:负责协调**相关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物资和经费的保障。

7、监察组职责:负责监察**相关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相关职责的落实执行情况。二、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

(一)市卫生监督所

负责**相关的食品、饮用水、餐饮卫生的监督和管理,指导、督查**火炬传递经过的5个区(市)的食品、饮用水、餐饮卫生监督工作。

(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相关的传染病防控和实验室检测工作,指导、督查**火炬传递经过的5个区(市)的传染病防控和实验室检测工作。

(三)市急救中心

负责与**相关的各类医疗急救工作。

(四)第一一三医院

负责与**相关的核应急医学救援。

(五)市第一医院

负责与**相关的化学中毒医学救援工作和外籍(地区)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

(六)李惠利医院

负责与**相关的群体性伤亡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

(七)市中心血站

负责与**相关医疗救援的血液保障工作。

(八)市级应急后备医院

市第二医院、宁大附属医院、市妇儿医院、市中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市康宁医院。三、市级卫生应急机动队和物资储备

(一)市级卫生应急机动队

1、市级2支公共卫生应急机动队和5支医疗救援机动队在实施**会医疗卫生保障期间处于待命状态。

2、市级医疗救援机动队救护车必须携带外伤(包括枪伤和爆炸)、烧伤和中毒救治的常用器械和药品。

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卫生监督所的现场检测车必须配好设备和试剂待命。4、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机动队做好生物恐怖的应对准备。(二)应急物资储备

各地各单位做好相关的抢救、解毒、消杀药品、器械和防护用品的储备。五、信息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相关信息、传染病疫情依据现有有关规定执行,与**有关事件信息报告要求如下:

(一)事件报告单位

各县(市)、区卫生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等为责任报告单位。

(二)报告事件的界定

1、我市参加**火炬传递人员或所居住、活动场所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各类中毒事故和人员伤病事件。

2、我市发生的与**会外籍(地区)运动员、游客有关的传染病疫情、各类中毒事故和人员伤病事件。

(三)报告方式、时限与程序

1、责任报告单位在获得相关信息经初步核实后,应当在1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或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信息;

2、对重大、敏感的事件信息责任报告单位必须在常规报告的同时1小时内直接报告市卫生局应急办;

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相关信息的报告并经核实后应立即书面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六、事件处置

(一)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现场处置

1、责任单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急救中心;

2、定点医院:市传染病医院;

3、现场处置程序:

(1)积极组织救治病人,隔离传染源;

(2)追踪密切接触者,根据需要分别进行隔离、留验、医学观察和健康随访;

(3)根据疫情规模和危害程度,确定疫点、划分疫区;

(4)采取消杀灭等卫生处理方法,切断传播途径;

医保监控信息处篇(9)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新医改的“四梁”之一。新医改要求: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建立一个覆盖广、功能强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具有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它覆盖了现有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社区卫生服务、应急救治、采供血管理、计划生育及农村卫生等信息系统的功能。按新医改的要求,“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这些为城乡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需要“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进行管理。新医改还要求“从2009年开始开展以下项目: 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这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也需要“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进行管理。此外还有一些突发事件,如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去年三鹿奶粉引发的“婴儿结石事件”、2005年劣质奶粉引起的“大头娃娃”事件等,其处置与管理更需要“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进行管理。随着新医改工作的推进,每年都会有新的政策出台、每年都会有新的公共卫生项目开展,信息系统经常要调整改变,因此“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是一个具备可扩展性的、灵活的系统。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四类档案,即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机构卫生档案、社区健康档案。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中各类信息相互交叉(如孕产妇保健与儿童保健、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前后关联(如: 健康教育与慢病管理、妇女保健到老年保健),随着时间的迁延,每年都会新增“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都会新增“孕产妇”,但其信息单元最终只可归为四类: 即个人信息、家庭信息、机构信息、社区信息。公共卫生的每项工作、每个项目、每个事件的信息都是个人、家庭、机构或社区的某些特征信息的集合。为避免发生多个系统重复采集数据、数出多门、互不共享的情况,新建立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应以四类档案为基础,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遵循从数据源发生处一次性采集基础数据的原则,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目标。

“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必须统一规划和部署。“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用户可归为四类: 一是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如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工作的机构; 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部门或科室; 三是各级各类医院,如上报传染病等; 四是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政府。这些用户基本覆盖了医疗卫生系统的所有单位和部门、其内容基本囊括了大部分医疗卫生活动,因此“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必须根据大卫生的理念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和实施。只有这样,新医改“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医疗保障信息系统

医疗保障体系也是新医改的“四梁”之一。新医改要求: “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还要求: “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的统一。”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的通知中也要求“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并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这些要求是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的基本需求。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已形成了多种医疗保障制度,在短期内统一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是难以实现的,但对不同医疗保障制度进行统一管理、分开核算还是可行的。为给医疗保障的统一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研发集不同医疗保障管理功能于一体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既是政策的需要,也是市场的迫切需求。

“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应能实现对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的统一管理,实现对各医疗保障制度相关信息的综合管理,应为基金安全提供技术支持,为基金效益最大化提供技术支持,为协调医、患、保、药四方利益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还应方便群众参保就医和补偿、方便各医院药店为群众提供及时服务、方便各定点服务单位与医保经办机构及时办理结算。

“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应具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业务管理功能,包括对参保、征缴、账户及证卡的管理,对基金的收入、分配、支付和结转的管理,还包括补偿管理和结算管理。业务管理功能的使用者为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二是监控监管功能,对参保与受益情况、保费征缴情况、基金运行情况、补偿结算情况、医疗服务单位情况、医疗费用情况、药品管理情况、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参保人群健康情况、不同保障制度的对比等情况进行监管分析,通过图像、图形、图表数据和语音等形式实时动态地展现各类信息,此外还包括了查询汇总功能、统计报表的管理功能、对医疗费用进行测算和设计调整补偿方案等功能。监控监管功能的使用者主要是医疗保障的管理者和有关管理机构。三是公众服务功能,能通过门户网站为公众提供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等信息,公示有关医疗保障信息,提供信息查询功能,提供监督与投诉的渠道。

“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应能将一些基础信息,如参保(合)对象的名单、各类补偿情况等信息提供给“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药品信息管理系统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也是新医改的“四梁”之一。新医改要求: “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建立便民惠农的农村药品供应网。完善药品储备制度。支持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用药生产。规范药品采购,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等等。要实现这些目标,一个功能齐全的“药品信息管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对药品进入市场、直至病人使用后的各类信息进行连续动态的全程监管,管理药品出厂、采购、运输、存储、销售及使用的信息,管理相关各单位的招标采购记录、验收记录、销售记录、运输存储记录、不良反应报告记录、过期霉变销毁记录,管理的项目包括药品的通用名称、生产厂商、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购销单位、购销数量、购销价格、购销日期,经办人员等。

“药品信息管理系统”还要管理生产、经营单位的许可资质、营业执照、质量认证资质、批准证明材料,管理有关供货单位的销售委托书和有关从业人员的资质。药品信息管理系统由医药行政部门主管,有权限地让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生产产家、药品采购部门、药品储存运输等单位使用。系统将实现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全电子监管,实现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执行情况的监管,对药品流通情况的全程动态监管,对药品价格的全程监管,实现对药品质量及不良反应的自动预警和提供应急处置方案。

“药品信息管理系统”还要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医药卫生监管系统、卫生财务管理系统提供基本信息; 能通过门户网站向公众提供各类与药品有关的信息。

医药卫生监管系统

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是新医改要完善的体制之一,包括医疗卫生监管、社会公共卫生监管、医疗保障的监管和药品监管。

新医改对医疗卫生监管的要求是: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准入和运行监管。”

新医改对社会公共卫生监管的要求是: “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安全、职业危害防治、食品安全、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

新医改对医疗保障监管的要求是: “加强对医疗保险经办、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医疗保险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

新医改对药品监管的要求是: “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完善监管体系建设,严格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价格和广告的监管。落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生产的监管。严格实施药品经营管理规范,探索建立药品经营许可分类、分级的管理模式,加大重点品种的监督抽验力度。建立农村药品监督网。加强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监管,有效抑制虚高定价。规范药品临床使用,发挥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与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新医改要求所有监管工作要“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政府部门、医药机构和相关体系的运行绩效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加强行业自律。”

要实现以上这些要求,没有一个功能强大的“医药卫生监管系统”作为支撑是不可想象的。我国卫生机构数达30万个以上,卫生从业人员数近600万,每年被监管的食品卫生单位、公共卫生场所有700万个、从业人员数千万,每年的监督户次数近2000万次。特别是新医改方案提出要对医疗保障进行监管,其监管的单位及内容将更多。“医药卫生监管系统”将以单位机构和场所为基本单元,并关联有关个人信息,对单位机构和场所的监管信息进行规范、定时、动态采集,进行自动处理分析、评价,进行汇总对比,开展自动报警。为医疗卫生工作保驾护航。

“医药卫生监管信息系统”一定要与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卫生财务信息系统关联,从中获取有关基础数据。

卫生科教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建立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也是新医改要完善的体制之一,其中包括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医学教育等内容。

新医改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要求是: “加大医学科研投入,深化医药卫生科技体制和机构改革,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开发生产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器械。”

医药卫生科技管理工作、教育培训工作、人才保障工作涉及到全国30万所医院、600万从业人员和每年30万~40万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如此巨大的科技工程非常需要信息技术进行支撑。卫生科教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科技项目管理、培训项目管理; 卫生技术人员的就业、执业资质及职称管理,培训及流动管理; 还包括有关机构的人力资源的配置及优化管理。

卫生财务信息系统

“财务监管信息化”是新医改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内容之一,新医改要求在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时“要明确收支范围和标准,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并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严格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时要“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

医保监控信息处篇(10)

近年来财政部相继印发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系列文件,要求包含公立医院在内的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内部控制,为公立医院内控体系建设提供了制度引领,促使公立医院探索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更好地防范经营管理风险。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内涵、目标及建设原则

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医疗机构,其内部控制内涵可概括为:公立医院为实现其控制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规范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目标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和经济活动信息真实完整、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公立医院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应遵循全面性原则、风险导向原则、标准化原则、专业化原则、协同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内控体系建设是需要不断进行评价和完善的过程,在评价中发现内控体系建设存在的缺陷十分重要。本部分将结合公立医院内控体系建设实践,从COSO五要素着手,结合内控规范要求,分析公立医院在建立内控体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公立医院控制环境建设包括组织架构及决策机制、人力资源政策、文化建设等方面,目前这些方面均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内部机构设计科学性、权责分配合理性欠缺,导致各部门无法做到各司其职,也难以发挥协同作用。未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或“三重一大”制度执行不严格,出现“一支笔”、“一言堂”。其次,人力资源政策和医院业务需要衔接不紧密,没有注重关键岗位的识别及建立轮岗机制,也未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再次,未能有效开展医院内控文化建设,没有形成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

(二)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风险评估作为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多数公立医院在风险评估实施与运用方面较为薄弱。第一,医院未建立有效风险管控机构,无法组织各部门有效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第二,风险评估过程中没有明确风险评估标准和运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导致未能识别医院运营管理重要风险;第三,未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并结合医院风险偏好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及管控方案,导致关键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三)控制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医院实施有效的控制活动应涵盖全部经济活动,只有运用合适的内控方法,才能确保业务活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医院在实际控制活动中往往没有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未能综合运用几种控制方法来建立囊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控制活动。由于医院业务流程复杂,涉及较多部门,在控制活动中依然存在不相容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授权审批控制执行超越授权范围、归口管理没有落到实处等现象。

(四)信息与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但现实中公立医院信息系统与内部报告并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内部报告体系不完善,造成信息收集不充分、流转不及时,未能为医院管理层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第二,信息系统开发与使用不合理、维护与变更程序不规范、审批超越授权等,容易出现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第三,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措施未落实到位,容易造成医院内部重要信息泄露。

(五)内部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内部监督是确保内控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公立医院普遍存在内部监督力度不够的问题。第一,未建立反舞弊机制,导致无法对可能存在的舞弊事项及时进行识别和处理;第二,内控建设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未能及时发现医院在管理制度建立、内部控制执行、关键岗位及人员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内控目标难以实现。

三、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对策

公立医院在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内控每个要素都要兼顾内控目标的实现,医院所有科室需要通过实施与内控要素相应的管理要求来确保内控目标的实现。

(一)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良好的控制环境能够帮助公立医院更有效地应对经营风险,内控环境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营造:1.完善机构设置,充分发挥决策机制首先,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组织内各部门及岗位的权责分配。其次,完善决策机制,明确“三重一大”事项的范围和议事流程,确保重大经济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再次,监督部门须对决策事项进行检查,对决策效率和效果进行跟踪评价。2.建立轮岗机制,发挥绩效激励作用一是人力资源部门应识别出关键岗位,并建立重点岗位轮岗机制,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可采取专项审计、检查等替代控制措施。二是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合理设定考核指标,重视绩效考核反馈,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内部激励作用。3.制定内控手册,营造内控文化氛围第一,管理层要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内控管理基调;第二,医院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内控文化建设并定期进行文化评估;第三,医院需制定内控手册,并通过有效途径,加强内控文化宣贯。

(二)充分发挥风险评估机制风险管理是内控体系建设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医院实施风险评估时,要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1.明确牵头部门,建立风险管理架构明确风险评估牵头责任部门,并在制度中明确其职责权限。风险评估牵头责任部门应根据风险管理前沿理论,设计风险评估流程,相关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风险框架、风险清单、风险评估流程及标准、风险应对方案等。2.开展风险评估,强化评估结果运用第一,风险评估牵头责任部门应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评估范围应覆盖全院所有业务流程;第二,风险评估结果应向医院的风控委员会报送,经审核后确定本院风险管控重点领域。第三,重大风险相关的各业务部门应全面审视本院风险管控情况,并拟定风险应对方案,经风控委员会审核后执行。风险评估牵头责任部门应定期跟进应对方案执行情况。

(三)强化各项业务控制活动针对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以预算、收入、支出、资产管理四方面为例,主要运用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等方法来强化控制活动。1.预算业务控制改进建立完整、高效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确保各预算环节职责权限分配清晰明确且协调一致。药剂管理处、设备管理处、人力资源处等行政部门作为预算的归口管理部门,对药品、设备及耗材、人力成本预算进行汇总和审核,负责监督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等工作。2.收入业务控制改进对收入业务实施归口管理,明确各项医疗收入款项由财务部门统一收取、统一管理,其他任何个人和科室不得收取款项。合理设置结算岗位,确保收入经办与稽核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规范医疗收费退费管理,严格退费审批,稽核会计应做好退费复核工作,确保每笔退费符合流程规范及制度要求。3.支出业务控制改进建立健全经费支出管理制度,建立授权审批体系,明确各项经费支出开支范围、执行标准、审批权限、相关表单等。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要确保支出权限的合理性,应定期梳理全院的支出事项,对支出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并视需要更新权限。保障关键、重大事项由院领导负责把控,而金额小、风险低的事项可由业务部门负责处理。只有权限与业务需要相匹配,支出风险才能得到有效控制。4.资产管理控制改进建立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应负责对资产新增需求合理性进行评估,并根据资产价值报相应权限人审批后,方可执行相关业务。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应组织财务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共同进行资产盘点清查,明确资产使用情况,确保实物、资产卡片、财务账目信息一致。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及内部沟通医院在建立与实施信息与沟通内部控制时,要充分发挥信息传递与沟通的作用,促进信息在各个层级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使用。1.建立信息传递机制,发挥内部报告作用建立科学的内部报告传递机制,明确内部报告传递方式、范围及各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纵向传递应确保医院管理层下发的任务能及时明确地传达至相关责任人,横向传递应确保部门、岗位间信息传递通畅。2.严格信息系统管理,强化信息保密措施一方面,信息系统开发前须经过严谨的项目评估及方案设计,系统运行后归口管理部门须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测试;另一方面,应合理设置用户操作权限,根据业务性质、重要程度、涉密情况等要素建立不同等级的信息授权审批制度,并避免将不相容职责处理权限授予同一用户,保证信息系统运行安全有序。

上一篇: 汽车销售经理工作计划 下一篇: 听力教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