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实训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13 01:12:35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181-02

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Java程序设计》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目前该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线进行教学,每一单元配备相应的实验环节,但实验之间缺少整体联系,独立性太强,学生上机实验时仅仅是将课本上的案例或是上课时所讲的例题在计算机上实现,没有从总体上融会贯通Java的整体内容,造成了学生理解的困难,达不到实践的目的,不能学以致用。

1.1 培养目标

《Java程序设计》旨在讲授Java语言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常见开发工具,如JDK、Eclipse等的基本设置和使用,熟悉Java应用程序的开发与调试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Java程序设计》课程目前课时安排共56学时,理论部分占32学时,实验部分占24学时。根据理论内容总共为本门课程安排了11个实验,如表1所示:

1.3 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是以Java语言为主,侧重于介绍概念、理论,由于Java程序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授课教师普遍感觉教学难度较大,学生理解困难,不能学以致用。目前《Java程序设计》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专业培训单一,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

(2)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案陈旧、内容单一,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实用性,影响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不断深化与提高。

(3)实验评价体系设计不科学,缺乏详细的实训目标、任务和考核方式。

2 教学改革的探索

为了更深刻的理解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Java程序设计》将把实训与课程教材内容、实验内容相结合,全面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法,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理论课与实践课同步进行,“做中学”与“学中做”交替开展。

2.1 实训教学设计

《Java程序设计》的实训改革强调“边学边做,融理论于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思路,从实训内容、实训方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的探索。主要内容如下:

1)整合教学内容

在“Java程序设计”中采用案例教学,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充分体现“讲练结合,教学合一”的教学思想。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

3)培养实践能力,改革实验内容。

4)改革实训考核方式。

2.2 实训项目设计

实训课可以分阶段分层次三步走,如表2所示:

1)基础验证型实训项目,主要是针对每一章的实验指导。

2)小型综合实训项目,学生从备选题目中选取题目,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小项目。

3)综合创新型实训项目。

2.3 实训考核设计

课程的考试成绩由学习期间的各项成绩组成,包括平时表现成绩、实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最终成绩的构成如图1所示:

1)平时作业、考勤占总成绩的20%;

2)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40%;

根据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累计考核,着重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通过成果展示、演讲等方式进行,考核点为:

①程序设计的可用性,实用性,通用性,可扩充性;

②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

③项目报告;

④演讲与展示水平。

考核方式为过程考核、成果展示、项目组互评、综合答辩相结合,如图2所示:

(3)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3 教学改革的实践

基于实训项目的JAVA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在部分班级中开展试点改革,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了校内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以项目团队,角色扮演的形式共同完成实际项目的开发,学生项目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海峰,李军华. 高职“ 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4).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043-02

1引言

C语言就是一种功能强且运用灵活的具有代表性的程序设计语言。它简洁明了,移植性强,应用领域广泛,因此高职院校把C语言作为专业基础课的首选。但是,C语言的程序设计风格也给教学,尤其是程序设计方面零起步的高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难度。现在高职院校使用的C语言教材多是理论与上机练习相结合,但是侧重点明显为理论教学,上机练习题也只是理论的补充说明,对于多数底子薄、基础差的学生来讲增添了理解上的难度。

为了真正激发学生对C语言的兴趣,笔者在C语言的教学中以实训为主,把实训作为教学设计的线索及策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设立实训题目,辅以C语言程序设计语法规则的讲解,逐层加强递进,最后提出综合性设计题目,给学生充足的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现据此总结经验、分析论证:实训在高职C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借此进一步完善教学。

2C语言课程设计中实训的重要性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并根据算法编制程序,掌握调试程序的基本技巧,初步了解软件开发所要经历的阶段,为学生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课程教学设计上只是单单采用理论讲解,简单的实验检验理论也是纸上谈兵,那么多数学生在C语言课程学习结束之后也是懵懵懂懂、一头雾水,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尤其是和其他章节无明显衔接的章节部分,如位运算这一章的内容主要是C语言对硬件的操作,通常放在教材的倒数第二章,和其他章节的内容联系不多,对于已经习惯了其他章节都是程序设计语法规则学习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般情况,大多数学生在学过C语言后的感觉就是很难用C语言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实践太少。针对这一普遍情况,C语言课程的教学应为结合计算机基础知识,以上机编程实践为主,知识讲授为辅,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巩固知识点。

C语言实训课的教学策略是课程教学设计的主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这里笔者以C程序设计零起点的高职学生作为主要对象为例说明课程的实训教学设计。采用模块化课程设计的方法,通过各个小而具体的、即学即练的实训题目,学习所有知识点,使学生快速入门编程的门槛,再通过少数几个链接多个知识点的、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的、工作量大的、算法略为复杂的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根据实训进行课程设计,把C语言教材的内容总结成7章,第1章介绍主函数的框架、C语言数据类型和运算符等;第2章介绍C语言程序结构、标准库函数、自定义函数等;第3章介绍结构化程序设计的3种基本结构;第4~7章分别介绍指针、数组、结构体和文件。这七章的实训题目必须要短小,容易识记。之后的时间段借以工程性的大题目,把小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尽可能的链接在一起,通过对C语言的实际运用,强化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能力并加深其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理解。

这种以实训为主体教学的课程设计不仅顺序不同于以往的方式,而且在内容上更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多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机会。老师给学生更多的不再是理论而是实际的运用范畴的指导,学生学习的效果相对传统的方式明显更好。

3C语言教学过程中实训的重要地位

如果C语言课程的教学时间不是很富足,那么在保证知识点的教学的基础上,更要在有效的时间里尽可多的给学生留有实训的时间,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在课程后期的几节课的时间里给出实训的课题,让学生有时间真正接触一下程序设计的工作,效果也是不同的。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抽象成果,是人脑中的经验系统,可以通过学习得到,技能则是运用知识和经验进行有目的活动的能力,只能通过反复练习形成。因此,技能较知识而言,具有重要的特征:实践性。技能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必然离不开实践活动。C语言的实训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本课程中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在知识综合应用的基础上,达到对所需掌握的知识更加熟练,使用更加灵活。因此,实训在C语言教学的过程中的确是很重要的部分。

4C语言的实训教学中教师的重要角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学生在完成高职教育的学习后,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胜任现代生产技术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实训实习应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并且应当加大实践技能培养与专业课教学比例,在实训实习中贯穿学生专业技术基本技能和上岗综合能力的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作为高职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的实践能力,使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这样就可以既在理论上传授知识,还能在实践操作上予以指导。尤其是计算机类的教学实训,要求的实训的硬件环境很容易满足,有机房和软件环境就可以了,但对于教师的指导要求却是要远远高于其他专业科目类的实训。

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作为程序设计的专业基础课,既涉及专业又要顾及基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专业技能。如何实现实训所达到的目标效果这一重任都由教师的重要角色来担当。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当今市场行情,在瞬息万变的计算机网络时代中掌握社会需要。同时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C语言实训环节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单纯的传统的C语言课堂教学,学生往往不能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培养难以实现,高职教育的技能训练达不到理想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实训,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学习有了目标,加强了动手能力的训练,更能促进目标的实现,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高职教育日渐重视职业技能教育的今天,培养创新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在这种形势下,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去总结。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只有把实训摆在C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位置上,才能在高职的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效果上取得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 TN948.43?34;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7)05?0070?04

Abstract: The moving video analysis system in sports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action analysis ability of the sports training video playback and training quality. A new moving video analysis system for sports training is proposed to eliminate the shortco?ming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moving video analysis systems.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moving video analysis system in sports training is analyzed. The detailed design of the system is analyzed. The performance of system was test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analyze the video and image information of the sports training accurately, has high key frame extraction accuracy and high recall rate, and can guide the exercise training.

Keywords: physical training; moving video; overall design; detailed design

0 引 言

随着图像和视频处理技术的发展,体育训练逐渐科学化和智能化,采用视频帧序列分析方法进行体育训练中的动作特征采集和信息恢复,纠正不规则的体育训练动作,改进运动训练水平,用嵌入式控制芯片结合体育训练中的运动视频分析系统开发和设计,实现对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的实时监控和信息通信。在物联网环境下,对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信息集成控制,结合专家系统分析数据,指导运动训练[1]。

对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开发设计主要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大部分,在进行视频采集和分析系统硬件平台搭建的基础上[2],重点进行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开发。传统方法中,采用嵌入式设计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分析系统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是随着干扰的增大,在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调度出现基线漂移和失真,控制性能不好。采用基于Android嵌入式系统的运动视频分析方法具有移植性好的优点,但是同样存在兼容性不好,对视频帧训练的控制性不准确等问题[3?4]。

针对当前的运动训练视频分析系统存在的难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体育训练运动视频分析系统,并通过仿真测试进行性能验证,验证了本文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 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

1.1 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结构

体育训练中的运动视频分析系统建立在通用计算机平台上,可以在不同操作系统上进行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的采集和图像处理,视频分析系统可以安装Windows系统,也可以安装Linux系统,采用嵌入式Linux的内核结构进行运动视频的进程管理和控制信息程序加载,通过CAN发送嵌入式Linux系统的根文件系统,在[/bin,]/sbin,/etc,/lib,/dev,/usr,/var和/proc目录中存储体育运动视频的帧序列,系统总体设计包括用户控制模块、视频信息的采集模块和输出模块等,在视频信息处理模块中,通过数据处理、图像分析和视频采集模块进行脚本和服务器配置文件的开发,在输出模块,采用GUI人机交互系统进行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视频及图像信息分析,并将图像处理程序下载到开发板中执行运动训练视频分析和整个系统的软件驱动[5]。根据上述分析描述,得到本文设计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1.2 运动视频的图像处理算法设计

图像处理算法是整个视频分析系统的核心,包括运动视频图像的检测和特征提取等。采用梯度直方图分析方法提取运动视频图像的特征[6],梯度直方图能够将运动监测图像区域的梯度强度和方向准确描述出来,因此可以使体育训练监测区域的运动员动作外形表现的更为精确。由于梯度方向直方图对同一个Cell梯度的不同特征模型无法区分,不能对运动员各种行为特征进行有效识别。本文采用ExHOG特征算法解决上述问题,算法如下:

设[θ]为体育训练运动监测视频图像梯度方向,并设定0°~360°作为方向空间;提取梯度直方图特征HG;[θi]为0°~180°无符号的梯度方向空间,其特征为HOG;[i]表示[θ]的量化通道,取值为[MHG(i);][L]表示通道个数,则HOG的计算方法为:

式中:[MHOG(i),][MDiffHG(i),][MExHOG(i)]分别表示运动视频监测区域梯度直方图特征在[i]通道的权值。

在视频采集中,由于外部环境和运动过程的随机性,导致干扰极为复杂多变,使得监测图像存在大量噪声干扰,提取出的HG行为特征出现很大的梯度峰值,需要进行图像干扰处理。由式(1),式(2)可以看出,HOG和DiffHG分别由HG特征计算得出,因此同样会出现较大的梯度峰值,从而使ExHOG特征存在大量噪声。所以,在每个cell提取HG特征后对图像检测区域梯度直方图进行[L2]范数归一化处理,并截断图中峰值,经过处理后ExHOG特征有效抑制了梯度峰值和噪声干扰[7?8]。

在降噪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奇异值分解法和相位卷绕技术运动提取视频特征,最后通过最小二乘拟合获得运动视频图像的差异性,像素级机器视觉特征为:

[X′m]针对不同视频帧序列的像素值不同,在算法设计中有[X′m]个初始化值。

采用计算机识别方法采集视频,使用窗的个数为[K,]根据图像采集传感器的输出阵列,利用[S]变换计算功率谱估计,得到运动视频的帧差功率谱估计为:

式中:时间序列长度为[N;][hk(n)]为次谱估计的时间窗函数。

采用多窗谱估计法对视频输出阵列传感器输出的动作矫正信息进行功率谱计算,取一组相互正交的离散椭球序列作为时频移动步长建立功率谱时频图,得到功率谱时频图表达式为:

最后选择训练样本,从[X]个特征中随机抽取[Y]个特征作为候选特征,进行训练,实现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视频分析和特征识别,并输出识别结果。

2 系统具体设计与实现

2.1 开发流程及程序配置

采用嵌入式内核的交叉编译环境进行程序编译和软件开发,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嵌入式Linux系统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

(1) 通过引导加载程序进行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集成控制的视频图像处理算法加载,同时对VME总线传输的时钟进行初始化操作,编译内核的D/A分辨率,对不同文件系统的操作进行集成控制,建立Linux根文件系统进行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的MXI总线控制的D/A转换。

(2) Linux内核用于实现体育训练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特定功能,在嵌入式设备上进行收发转换采样和交叉编译,在编译器路径加入系统环境变量,进行多通道数据记录。执行init进程,分析系统内核的配置,实现文件配置。

(3) 文件系统实现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集成智能控制的数据存储和调度。

(4) 用户应用程序模块是实现应用程序和实际设备之间的接口设计,通过内核配置、编译,按操作普通文件的方式访问并控制硬件设备,对块设备进行读/写操作。

设计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软件开发流程,如图2所示。

2.2 程序加载与交叉编译

在Linux内核配置选项中,使用make menuconfig命令进行配置,复位信息使用惟一的ID0x5F选择DSP,通过工具loader,实现视频分析过程的中断控制,进行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分析系统嵌入式Linux定制和控制程序的编译,编译主要代码描述为:

Generates Settings ???>

Qt/Embedded image filesystem ???>

[*]downloaded //视频信息采样及图像处理程序下载

Applets links(Qt Virtual Fram Buffer) ???>(/home/ SmDialog /nfs) qt?embedded?arm prefix

Root file object model Tuning ???> //对象模型、抽象控件

[*]rootfs.yaffs /Provide Qtopia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设备提供Qtopia应用环境

[*]Generate bin, SBIN folder commands

[*]deprecated:aliased //设置SDICON寄存器

[*]SDIPRE register set //设置SDIPRE寄存器

[*]Script sSDICmdArg fileShells ???>

???Ash Shell Options //写32位命令到SDICmdArg

[*]Check for SDICmdSta File System //命令类型为无答复

[*]Lash(arm?angstrom?linux)

//lib清除SDICmdSta寄存器中的相应标志位

设定SIC_IWR寄存器,包含CSEL位和SSEL位,其值是随机需要用各种方法计算视频分析的参数,以进一步分析系统性能。进行软件的模块化开发和多线程控制设计,在对体育运动特征追踪中,建立视频分析系统,系统上层是应用平台层,包括工作流引擎、组织权限框架、基础数据访问组件等。这些组件分别封装了工作流、组织权限、数据访问等方面的基本功能部件,是应用系统构建业务逻辑的基础,用free_irq()函数释放驱动程序,对应的内核函数为unregister_chrdev():

#define MISC_ MISCs3c2440_pwm_ioctl //主设备号

#define struct file *filp "pwm" //设备文件名

int ret nstall?qt?embedded ();

ret=s3c2440_unregister_blkdev() (&misc);

驱动程序块设备驱动程序对应的内核函数unregister_blkdev(),在交叉编译环境中配置和编译Linux内核,编辑.Bashrc文件,采用Qt/Embedded 4.6建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图形用户接口,实现可视化控制,由此完成系统的软件开发与设计。

3 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在嵌入式设备上运行Qt C++ API执行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视频信息采集和特征检测。使用Agilent 33220A信号发生器作为测试信号分析视频分析过程中的稳定性。在进行了ZLG7290初始化操作之后,通过驱动程序流接口函数封装驱动程序代码,通过I2C从ZLG7290读取Linux内核的图像处理程序进行数据加载和参数初始化设定,得到运动视频分析系统的参数设定界面如图3所示。

根据图3的系统界面进行体育训练中运动视频控制参量设定和视频信息采集,在可视化模块中进行人机交互和GUI控制,运动视频分析的输出界面如图4所示。对采集的原始运动视频进行特征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

表1给出本文体育运动训练中视频分析系统的关键帧提取准确度和召回率,从表1可知,随着关键帧提取准确度的增大,召回率增大,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本文系统的关键帧提取准确度、召回率要优于传统方法。

4 结 语

为了提高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指导水平,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体育训练运动视频分析系统。首先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然后进行系统详细设计,最后进行系统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准确描述体育训练各个过程,提高了视频关键帧的提取的准确度,召回率高,可以用于指导运动训练,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彭小江,张家树.基于特征匹配和校验的鲁棒实时电子稳像[J].光子学报,2011,40(9):1442?1446.

[2] 温佳,马彩文,水鹏朗.改进自适应LBG矢量量化算法在干涉高光谱图像压缩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4):1033?1037.

[3] 陆兴华,吴恩觯黄冠华.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5,5(11):14?16.

[4] 刘茂旭,何怡刚,邓芳明,等.融合RFID的无线湿度传感器节点设计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5,29(8):1171?1178.

[5] 吕富勇,周瑞卿,阮世阳,等.高频磁场检测中采样保持器的设计及其性能分析[J].电子测量技术,2015,38(8):13?16.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篇(4)

随着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与普及,十几年来计算机软件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却没有多大的改变,课程教学理念严重滞后于实际需要,教学效果存在相当大的问题。现在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拥有的优势越来越少,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对独立学院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比专业理论知识,他们没有一本、二本的学生全面扎实,比实践操作能力,他们又远不及高职学生。那么独立学院应该培养怎样的计算机软件人才呢?学生将来毕业以后,凭借什么在社会上立足呢?这是我们老师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为适应新的形势,我院明确了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定位: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这个培养目标既是从独立学院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又符合当前社会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的需求。在这个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修订了教学大纲,增加、删除了部分教学内容,并将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存在的问题

已往的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时最难的地方不是掌握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范,而是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范是死的,并且与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相比,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范更简单规则。因此,只要学生掌握好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再花费一定的时间掌握某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范,就能用该程序设计语言设计程序,甚至达到精通水平。

具体而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内容与教材组织过于陈旧;教学目标没有反映新形势的需要。其典型表现在:程序设计方法强调不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不足;某些程序设计中重要的概念讲授力度不足,如库与接口、UML建模以及目前流行的软件开发方法等,学生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

2构建程序设计基础培养四阶段课程体系

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本科计算机软件专业现行的课程设计,与普通的一本、二本院校相比相差无几,没有突出独立学院的特点,也没有明确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因此,对独立学院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迫在眉睫。我院以“计算机导论与C语言程序设计”为公共基础的程序逻辑训练、以“高级程序设计技术”为核心的程序设计方法培养、以“数据结构”为支持的数据与程序抽象能力培养、以“C++程序设计”贯穿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新理念,并在大三大四高年级开设了Java、Linux、UML建模等程序设计类选修课程,形成了“基础训练+方法培养+提高能力+拓展层面+实践应用”的程序设计教学新模式[1],在强化程序设计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提出并实施四层次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院以课程体系为基础,提出并实施了“基础训练+提高能力+拓展层面+实践运用”的四层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3.1基础训练

程序设计基础训练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是大学阶段系统认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的入门课程,通过程序设计的词法、语法及使用方法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体会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在基础训练中,通过对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编写程序;通过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训练程序设计中的逻辑思维。

3.2能力提高

程序设计能力提高课程开设在二年级,主要从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一是高级程序设计技术课程,重点学习典型的程序设计方法技术,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技术。二是数据结构课程,通过构造性思维的训练,重点突出数据抽象与程序抽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基础训练阶段之后能更深入地理解程序设计的概念。

3.3层面拓展

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包括工具类别与应用环境的拓展,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在三、四年级。在具有良好C程序设计能力基础上,展开其他程序设计工具层面,如开设Java、VC++、VB等程序设计类选修课程,增强学生掌握新工具,举一反三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外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熟悉和使用Unix环境已成为计算机软件专业应当掌握的重要技术,开设Unix环境编程和Linux程序设计等课程,将拓展应用环境,提高学生适应新环境的程序设计能力。

3.4实践应用

自2006年以来,我院就加大了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课时比例,实践课时占到总学时的1/2或1/3,每门实践课都单独安排了实践课老师,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在实践课设计中,我们既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又注重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把实验自下而上分为知识层、应用层和综合层3个层次。

知识层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和Java程序设计等理论课增设了相应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按软件企业先进的项目管理和开发模式,以“项目驱动”进行软件系统开发的实训。应用层重点在于巩固与应用,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或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大部分学生都能使用VC++做系统级深层次应用。综合层则关注综合与创新,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大型的综合性IT比赛,如ITAT、大学生挑战者杯创业大赛等。

3.5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强化

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的提高和智力的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技能培养的重要程度决不亚于知识传授。对程序设计能力的提高来讲,编程序不难,编好程序不易。质的飞跃来自量的积累、艰苦的磨炼,所以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在于实践。程序设计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是创造性的艺术,只有提高了科学思维,学会了程序设计的真本领,才会将知识与技术变成能力,应用自如。

3.5.1案例驱动教学:兴趣引导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思维灵活但学习自觉性较差的特点,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法,避免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呆板,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提升到理论高度,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经过多次教学的探索,总结出重点讲授解题思路、算法设计及编程构思,突出上机训练,在编写程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性的学习,程序设计中的成果能极大地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兴趣,并达到更加牢靠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好的程序设计案例所采用的程序设计方法教会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其思考过程。

3.5.2指导―大运动量实践―反馈训练: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

数据结构[2]的学习过程,是进行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技能培养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知识传授。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习惯算法构造思维方法。针对数据结构技术性与综合性较突出的特点,我们提出并实施了“指导―大运动量实践―反馈训练”教学法。通过作业练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3个环节实现实践过程,前者偏重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后者侧重于软件设计综合训练,促进了专业学生逻辑抽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5.3项目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通过“项目训练”[3]方法,我们提出课程设计规范要求,突出关键技术要点,贯穿基本技能训练主线,精心设计综合性实验,体现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思路。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时进行软件开发综合训练的第一门课,通过选用具有一定实用性的综合题目,采用学生个人进行和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术的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研究、协作开发大型软件项目的能力,培养学生采用软件工程正规方法进行设计与实现,为专业技能训练奠定了基础。“项目训练”方式将学生引入具体的项目研发,使学生有更多的主动学习机会,培养了科研能力。

3.5.4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创新能力

竞赛等多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程序设计能力的舞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已连续3年开展全校“电脑文化节”、“网页设计大赛”、“Flash竞赛”、“计算机知识竞赛”;学生参加省级、部级数学建模比赛,6人次获部级奖励,20人次获得省级奖励;学生在程序设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多项奖励,3人次获ITAT部级奖,多人次获省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

4结语

计算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更是迫在眉睫。改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就业。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我们针对软件人才的培养,提出程序设计教学的新模式和以设计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新方法。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新的课程体系通过一种有趣的、面目可亲的方式向学生说明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程序设计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翟玉庆,邓建明. 计算机科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5(1):31-33.

[2] 耿国华. 数据结构[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王志英,宁洪,戴葵. 强化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C]//第七届全国计算机系系主任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37.

Reform of Computer Courses and Training of Software Personnel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LIU Ya, TAN Qian-mao, ZHOU Li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6—0099—0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的网络培训、网络学习逐渐成为教师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通过网络参加培训机构的网上培训、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通过网络获得教学研究的信息,在网络越来越成为教师学习的重要途径的同时,网络培训、网络学习的有效性越来越引起关注。

一 教师网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教师网络学习的机会不断增加,但培训实效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网络学习效率偏低。由于教师参加网络学习基本上是在工作之余进行的,日常教学工作非常繁忙或出于拿培训学分的目的,不少教师的培训动机不端正,导致学习要求不严、自我控制力低和功利性较强,使得网络学习效果不好。

(2)培训学习(内容)序列性不强,学习内容割裂,使得学习连贯性差,前后知识缺少联系,影响学习的整体效果。

(3)网络学习缺少互动交流。由于网络学习以个体学习为主,缺少学习伙伴、缺少集体学习活动,容易造成学习者心理上的孤独感和距离感,影响学习效果。

(4)学习监控、评价手段单一。培训组织者缺乏对网络学习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评价的手段。

(5)培训设计者信息技术能力不高,缺乏网络学习活动设计的技术手段。不能根据网络培训的特点,设计出能够应用于各种教学模式、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活动,来掌控整个网络教学活动。

为解决现行教师网络培训、网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的指导,需要良好的管理平台的支撑。

二 学习设计理念及启示

学习设计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的学习规范设计,它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活动以及活动序列的设计。IMS全球学习联盟(fMS 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的学习设计规范(IMS LD)指出,学习设计是对学习者按一定的顺序在一定的学习环境条件下通过执行一定的学习活动进而达到规定学习目标的方法的描述。学习活动是学习设计的核心要素,连接着整个学习环境中的各个角色、各类工具与各种资源。

学习设计理念体现了学习可以活动化: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就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序列化和结构化的学习活动,可以促进更有效地学习;对学习设计予以保存可以重复使用等主要观点。学习设计理念对教师网络培训、网络学习的启示。

1 结构化、系列化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习者的有效学习

学习设计理念强调要为学习者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并且各种学习活动以及学习活动所支持的资源要考虑时间和顺序的安排。结构化的学习活动在实施时,有利于控制学习者的学习进程,了解和管理学习者的学习状况,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因此,应选择适用于学习活动设计,并支持活动序列控制的教学和管理平台。

2 可重用、共享的学习活动序列有利于教学设计的交流和管理

学习活动序列设计是教师教学设计思想的智慧结晶,各项学习活动设计予以保存并在其他课程设计时加以借鉴或修改,就可以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便于教师间交流设计思想。因此,需具备学习活动序列可重复利用功能的教学管理平台。基于学习活动设计的LAMS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选择。

三 基于LAMS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

1 LAMS的基本功能与特点

LAMS(Learning Activity Management System)即学习活动管理系统,由澳大利亚麦克夸利大学James Dalziel带领的项目组所开发。是一个集设计、管理和传递在线协作学习的

活动设计包括活动的总体设计和活动单元设计。活动总体设计对整个网络学习按照结构化、序列化的要求做出总体规划,涉及学习活动的总体任务、学习活动的流程和层次,明确活动步骤、确定活动分工、选用活动资源、提供活动样例等。

活动单元设计是网络有效学习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学设计思想的集中展示,也是联系学习目标、学习活动任务与学习者之间的桥梁。它包括学习活动内容设计、活动形式设计、活动资源设计和活动工具设计等,各个环节相互联系,互相支撑。

活动内容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活动任务的安排及能力培养等进行设计。包括创设活动情景、师生的活动分工、学习成员之间的合作等具体活动安排。

学习活动资源的设计,要求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习者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展开有效学习,资源包括案例、课件、文献资料、网络资源、媒体素材等。

活动形式设计要根据学习任务或目标来选择,如资料阅读、文献检索、问题讨论、成果展示等多种活动形式及组合,有利于促进有效学习。

工具是促进有效学习的手段,活动工具的设计,要按照学习活动的内容及形式,选择相应的活动工具。

根据活动的总体设计,将各单元设计的学习活动组成整个活动序列,在各活动单元之间可以设置“门”、分支和选择等序列控制工具,以确定下一学习活动开启的条件,保证整个学习活动的有序展开。

在LAMS平台上将活动工具采用拖放图标的方法,来实现活动设计思想的显性化,用箭头转换工具将各个活动组成序列活动,同时设计者可以通过预览活动流程的方法,检查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随时添加学习活动。

(3)教学评价与实施

教学评价是有效学习的动力支持,通过评价可以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多元化的评价工具使得教师可以通过LAMS平台的实时或非实时交互功能对学习者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监督与指导。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4-0000-0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tudents Programming Contest

Gao Hebei

(Wenzhou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Wenzhou325035,China)

Abstract:The background and form of the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 is elaborated in this 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the contest strengthens computer science teaching,improves ability and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promotes the application of creative talent in computer skills.

Keywords:ACM contest;Practice teaching;Creative Talents

一、引言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简称ACM/ICPC)是由ACM组织的年度性竞赛,它始于1970年,是全球大学生展示编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平台。1977年举办了首届总决赛,随后每年举办一次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被誉为计算机界的奥林匹克竞赛。2011年5月30第35届全球总决赛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举办,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5支队伍300余名参赛者是从全世界88个国家的2070个大学的8305个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晋级世界总决赛。浙江大学荣获全球总冠军,美国的密歇根大学Ann Arbor分校获得第二,清华大学获第三。

二、大学生程序设计的竞赛形式

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又可以分为国际赛和国内赛(为描述方便统一简称为ACM竞赛)。国际赛包括分区预赛和世界总决赛两个阶段进行,ACM竞赛委员会将全球划分为北美、拉丁美洲、亚洲、欧洲、非洲、中东和南太平洋六个区域,每个区域设若干赛区,前一年的9-12月份举办分区预赛。各赛区预赛的第一名自动获得参加世界总决赛的资格,其他取得较好名次的学校也有可能获得邀请参加世界总决赛,但每个学校只可以出线一支队。世界总决赛一般安排在次年的3-4月举行,近几年的规模也扩大到100支队伍。国内赛中又包括全国赛和省赛,全国赛主要是以学校承办的邀请赛为主,省赛一般由各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从2004年开始已经历8届,2011年有300多支队伍近1000人参赛。本专科学生同堂参赛,分开划分等级,高职学生也参与了这个ACM竞赛平台,约占参赛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ACM对参赛队的要求非常高,需要队员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良好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很强的实践编程能力。ACM比赛是不多于三人组队参加,竞赛由队员自己完成,同队队员可以相互讨论。竞赛时间为5个小时,参赛队必须准时进入统一竞赛场地。竞赛中至少命题6题,至多命题12题。系统支持人员可以回答或解释系统错误信息等系统相关的问题。

在竞赛网页上提交的每一次执行程序都会被判正确或错误,判决结果即时显示在网页。竞赛成绩首先以解题数量进行排名,如果多支队伍解题数量相同,则根据解题总时间短的优先胜出,每错误提交一次要增加惩罚时间。正确解题数最多且总用时最少的队伍为冠军。

三、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教学方法

ACM竞赛涉及知识面广,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程序设计基础,能够应用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相关计算机理论,要求队员具有较高的数学修养,掌握数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加以熟练应用。

(一)培养对象。ACM竞赛教学目的性比较强,主要培养大学生程序设计的解决问题能力。本项比赛涉及的知识面宽、内容多而且难度也比较大,往往学生在普通高中阶段一般都没有计算机编程基础,进入大学低年级就要掌握好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课外为其开设ACM竞赛相关辅导课程。尤其对高职院校来说,低年级的学生一般基础都比较薄弱,往往只学了程序设计基础和部分数学课程,ACM竞赛注重理论结合实践,要求参赛者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期望把一名普通大学生培养为ACM省赛及以上选手至少需要一年时间,因此建议在一年级的下学期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选拔和培养,尤其是学完数据结构课程之后就对他们进行集训。参加ACM培训的学生知道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以及加强哪些方面的锻炼。最后即使未能参加省级以上ACM竞赛,也能在ACM学习、辅导和集训的过程中扩展知识面,为将来工作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实践内容及形式。ACM竞赛辅导是为培养ACM竞赛选手,同时也是开阔广大学生知识面而开展的一个实践项目,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未能面面俱到,因此培训内容以及深度选择尤为重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组队参加省赛并获得三等奖,当时我们主要是加强队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如编程和数据结构方面,部分简单数学问题及相应的算法实现。通过前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选择数据结构、搜索、动态规划、组合数学等专题,实现以点带面的目的,激发学生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算法设计与分析的素质和能力。最近几年连续获省赛二等奖。

教学内容方面,首先,是编程基础,比赛可以使用C或C++作为编程语言。其次学习数据结构知识,掌握栈、队列、树和图等内容,掌握1-2种查找和排序的方法。高校往往把C语言作为程序设计基础教学,然后推荐标准模版库(STL)的使用。

计算机专业知识方面还要具备搜索、动态规划等内容。搜索算法在很多场合都要用到,着重分析了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及其性质,还需要掌握剪枝优化的方法。另一类常用算法是递推、递归、贪心法和动态规划,需要加强这方面题目的练习。

其次,数学知识方面选择离散数学中的图论和组合数学。图论结合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思想,如连通性判断、BFS和DFS、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等等,但这方面的题目不太容易解题。

最后,设置了若干专题和比赛经验介绍。教学内容比较多且比较杂,刚开始以教师授课为主,同时引导学生课外深入探讨,逐渐过渡到采用课堂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确定讨论主题,学生自己训练,教师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意义及实践

ACM竞赛涉及学科知识面广,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并且对于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ACM的意义。要求队员不仅具有程序设计的基础、算法的设计能力和扎实的数学基础,而且能够对题目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包括分析清楚事物属性、行为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构造出解决问题的算法、以及优化算法和具体实现。因此,还要求队员具有熟练的编程技能,把对问题及其求解方法的理解并描述清楚,最终产生一个计算机能够理解和执行的程序实现。

ACM是三人共用一台电脑,有益于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同时,要求队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落后时不急不躁,领先时不盲目乐观。有益于快速的临场应变能力培养,队员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挖掘规律、勇于质疑、拓展思路,创造性地把知识运用于求解不同的问题。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又考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它是一项综合而全面的素质比赛。

ACM对学风和校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程序设计竞赛主要考的是数据结构、算法和数学模型,这些知识是本科阶段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所以程序设计竞赛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也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ACM竞赛考察了学生的英语水平,竞赛题目全部使用英文,在竞赛的学习和集训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和英语的学习兴趣。ACM竞赛对学生的促进是多方面的,对于ACM队员来说取得成绩固然欣喜,即使未能在竞赛中获奖,甚至未能参加高级别的比赛,也已在ACM的辅导和集训过程中感受了这种竞赛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同时还带动了周围的学生,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学风。学校也可以增加ACM开放实验室项目,和组织多层次的校赛、院赛、各种联赛等比赛,以赛促学,加强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建设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我院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当前我院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本,突出“实践性”,以教学为中心的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发展。全面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即体现“高教性”现。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立足温州放眼浙江以及整个长江三角洲,成为地区型软件产业蓝领人才库,ACM竞赛为学院增加了一种多层次、系统化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之路。对于我们高职院校来说,新生一般没有程序设计基础,有关ACM竞赛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很薄弱,而ACM题目一般难度较大,强调算法的高效性,每一个题目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佳的方式解决,要求队员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确保编程速度和正确性;然而,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洞察力相对于理论和技术而言更难培养。

我们通过作ACM竞赛专题报告、相关教师课堂宣传等形式,使大一的学生了解ACM竞赛活动,包括竞赛意义、规则、知识点分布在大学中相应开设的课程、竞赛活动辅导形式等,以及我们灵活的队员选拔机制。我们把队员分为预备队员、集训队员和正式队员,每年的下半年招募一批新队员进行相关基础辅导,这些队员称为预备队员,没有人数限制,通过毛遂自荐、老队员推荐的形式产生。我们对预备队员主要以讲座、入门级的练习和讨论的形式。为此我们设置了ACM专用实验室,以实验室开放项目的形式培养学生。在预备队员中会有些学生脱颖而出,晋级到集训队员,进行专题集训和研讨,每周至少组织一次活动,在寒暑假也会适当安排时间集训;另外在每年的4月都会举行校ACM竞赛,校赛中的获奖者也可获取集训队员的资格。根据集训期间的表现、做题数目、集训赛总成绩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集训后确定9-12名正式队员参加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

ACM竞赛培训辅导的重要环节就是在针对选拔出的集训队员进行培养,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在国际ACM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高校,但是不能照搬,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于本科院校很多比赛用到的知识需要到高年级才开设课程,而我们高职院校却没有开设这些课程。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开设实验室开放项目,让队员明白ACM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进行有选择地自主学习;另外还通过请专门领域的专家开设讲座,包括往届已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交流活动,充实他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给集训队员提供良好的集训环境,形成团结、合作且充满竞争的集训氛围。建立以老带新的策略,形成了老队员帮助新队员的传帮带。还可以考虑建立网络集训平台,更加方便交流。同样兄弟院校也有许多类似的网络平台,鼓励队员同外界进行交流,促进大家的共同提高。

五、小结

程序设计竞赛主要考的这些知识恰恰就是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是院校之间的计算机教学水平、学生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综合较量。一般参加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年轻活力、精力充沛、积极向上,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技能训练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程序设计应用技能型人才。这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经过不断积累和努力,对高职院校学生程序设计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嵩山,王磊,张子臻.ACM ICPC与创新型IT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2):181-185

[2]孙大烈,车万翔.ACM竞赛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09,19:12-14

[3]袁国武,赵杨,赵征鹏,杨泽榆.依托程序设计竞赛,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质量[J].计算机教育,2009,15:104-106

[4]司华友,赵芸,罗显贵.基于C语言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探析[J].计算机时代,2008,3:68-69

[5]王磊.ACM-ICPC竞赛中的团队合作[J].计算机教育,2006,3:73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140-02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group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has basic function in developing students' programming ability.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gramming language curriculum group teaching are analyzed, and some concrete measures for the reform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course group teaching are posted. these measures are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programming.

Key words: Programming Language; Curriculum Group; Programming Ability; Teaching Process Management

1 引言

编程能力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它的培养是通过一系列课程来实现的。编程语言如C语言、Java、Web程序设计、Java Web等组成了编程语言课程群,这个课程群在培养学生编程能力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编程语言课程群在编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受到广泛认同,在我校新修订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为了适应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发展需要,编程语言课程群地位更加突出,特别是作为基础的第一门编程语言教学时数大大增加,同时调整了实验学时数,基本上理论与实验学时数各占一半,而且鼓励教师在实验室上理论课,加大了学生动手实践要求和机会。

近年来,我校在编程语言群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公开发表了十余篇编程语言教学改革论文,多个编程语言课程改革项目获得省级、校级立项建设,出版了几部编程语言自编教材或教学辅导书等。尽管如此,目前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不适应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编程能力培养的需要。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至少下面五个问题比较突出。

(1) 编程语言课程群的教学缺乏统一管理,部分教学内容重叠

编程语言课程群的教学工作缺乏统一管理,各门课程教学各行其是,课程之间部分教学内容重叠,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从总体上看,编程语言群中各编程语言的语法基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C语言与Java(或C++)。Java是在C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法基础与C语言相近。若在上Java课程时,对其前面的语法基础介绍与训练太多,将无法用更多的时间来介绍面向对象设计、GUI、异常处理、多线程、网络等高级主题;同时,对学生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语言基础进行过多的重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 第一门编程语言的基础不牢固

学好第一门编程语言相当重要,但是万事开头难。若第一门编程语言学得好,将对后继编程语言及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就可能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目前通常选用C语言作为第一编程语言,C语言对初学者来说是一门较难的课程,学好它并不容易,需要学生用心学习才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一开始学习不上心,日积月累,问题越来越多,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更重要的是,C语言的语法严谨,不能随意编写程序,少数学生从课程开始到课程结束仍然写不出几个正确的程序,总是包含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有的学生阅读、编写、调试程序的时间与精力不够,软件开发平台(如:Eclipse)使用不熟练,软件工程基本素养的训练和培养不够。

(3) 教学过程化管理不够

不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期末笔试所占学期总成绩的比例大(占60%),而实验成绩占的比例小(占20%)。而且实验考试在实验成绩中的比例没有具体规定,没有明确规定:实验考试不及格,则课程总成绩不及格。实验考试过程没有期末笔试那么正规、正式,考试时间通常只有笔试的一半,试卷的批阅也没有规定。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平时的教学秩序、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实际上,学生阅读、编写、调试程序的能力主要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期末笔试时间短、内容不全面,不能全面考核编程能力。

(4) 课外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训管理不够

目前编程语言的实验主要是在老师指导下的课内实验,而缺少课程规定的课外实验。尽管现在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计算机,但是缺乏在计算机实验室的集体学习环境。编程语言课程没有统一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学生学习一门编程语言编码量不够。课程实训往往规定在一两周内完成,通常3-5人为小组完成项目,但少数学生没有自己写代码,学生动手独立编程训练不够。不少学生没有认真训练如何编写好的程序和较大规模的程序,软件开发平台使用技巧掌握不够。

(5) 非编程语言课程的编程能力训练不够

非编程语言课程,特别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课程,程序设计的训练也非常重要,学习这些课程也是提高编程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这些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不愿自己编写程序,而只是调试老师指定的代码、粘贴来自网上的代码,这样既无法提高编程能力,也无法学好、学活相应的课程。

2 优化编程语言课程群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编程语言课程群的教学管理

建立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指导小组,加强编程语言课程群的教学管理,改革课程考核体系,提高实验教学与实验成绩的比重。深入研究编程语言课程群(C语言、Java、Web程序设计、Java EE、C#等)教学内容的交叉、关联与继承关系,分析它们在培养编程能力过程中的角色和任务,对编程语言课程群的教学进行整体规划与优化[1]。必须让学生牢记:单凭阅读和学习语法结构并不能真正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必须进行编程实践――亲自编写程序并研究别人写的程序。学习一门新程序设计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使用它编写程序[2]。

精心设计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典型案例、编程项目与实训项目等,从简单的顺序结构(Input、Process、Output,简称IPO)编程,到模块化、结构化编程,再面向对象编程,再到Java Web开发、Java EE流行框架技术开发应用等。避免课程之间不必要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注重典型案例的基础作用,循序渐进地进行开展编程能力训练。任课教师要在教学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工作,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讲究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注意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衔接。

加强学生调试程序能力的培养,从第一门语言课程开始,学生就要练习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的基本调试技巧[3]。不断学习流行软件开发平台(如Visual Studio、Eclipse、MyEclipse等),最终熟练掌握开发平台的使用技巧,提高编写程序、调试程序、分析程序的能力。

2.2 突出第一门编程语言的基础地位

通常C语言作为入门语言教学,C语言对初学者来说是一门较难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实施“教、学、做”合一、“课堂与实验室合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阅读、编写、调试程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力使他们感受到编程的快乐和成就感[4]。另外,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流行软件开发平台(如Visual Studio、Eclipse等)的使用方法,从最基本的命名规范、注释、缩进的细微入手训练软件工程素养[5]。为加强C语言的编程能力,我们在大一的下学期开设“C实例分析与应用”课程,同时为后继课程(如:数据结构与算法等)打好基础。

此外,C语言作为第一门编程语言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困难,也可以选择其他语言(如:Python)作为第一语言。Python语言的设计哲学是“优雅”、“明确”、“简单”。国际上用Python做科学计算的研究机构日益增多,一些知名大学已经采用Python教授程序设计课程[6,7,8]。

2.3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严格实验考核

严师出高徒,第一堂课应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要求,约法三章,严格课程管理。注重教学过程化管理,根据编程语言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要加强实验教学的过程化管理[9,10]。不仅要提高实验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还要提高实验成绩在学期总成绩中的比重(如:40%以上)。加强平时的实验项目考核,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在平时的实验项目中实现的。鼓励学生使用开发平台进行大量调试、修改程序训练,从中感受编程中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通过在线考试系统或在线测评系统平成实验项目成绩的统计与管理。

实验考试过程应该正规、正式,考试时间不少于笔试。严格实验考试,若实验不及格,课程总成绩不及格。实验考试采用在线考试系统或在线测评系统方式,随机抽题,自动阅卷。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以及阅读、分析、编写、调试程序的能力,鼓励学生平时在实验过程中(如:规定的实验项目完成之后)通过考试系统进行积极训练。

2.4 加强课外实验、实训教学管理

课内实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有的学生一离开老师的指导就无能为力了。课外实验正好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找机会问老师,课外实验的学时数应不少于课内实验。

大量项目实践是提高编程能力的根本保证。课内的课程设计、单独的课程实训以及企业实训是主要的项目实践活动。通过这些项目实践活动,逐渐掌握如何编写好的程序和较大规模的程序,掌握软件开发平台的使用技巧与程序调试能力,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熟悉软件工程过程(问题定义、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算法设计、模块测试和调试、集成测试等)。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能力。通过完成各种实验项目可以不断赢得自信。

上述实践活动只有通过认真、踏实的态度,不断坚持下才能够达到好的效果,因此关键是要严格管理,绝对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应规定实训项目成绩等级的具体标准。

2.5 编程能力培养应贯穿所有专业课程

不断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仅靠编程语言课程群是不够的,要加强非编程语言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等)的编程能力与编程能力训练,应提高非编程语言课程实验学时占整个课程学时的比例,以及实验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比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编程实践与软件工程训练,提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把这些课程的内容当做应用开发的工具、技术、系统、项目的成功案例,加以学习研究,特别是掌握其相关的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思想和方法[11]。

此外,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程序设计竞赛,如:ACM程序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等等,通过比赛展示自己计算机应用与创作才智,进一步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结语

加强编程语言课程群的管理,对课程群中各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优化,精选编程案例、编程项目与实训项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对于每一门编程语言课程,要加强教学的过程化管理,特别是实验教学的管理与考核。编程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所有专业课程和专业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编程能力与软件工程素养。在第一门编程语言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表1是三学期“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成绩统计分析表,尽管这三个学期试题难度不全相同,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也不完全一致,但从总的情况看,教学改革实践还是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表1是第一门编程语言教学改革实践过程的情况分析,随着改革的进行,学生的满意度不断提高,采取了多种措施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软件工程素养。但全面提高编程能力,还需不断探索,采取改革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的综合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基温.计算机课程体系整合畅想[J].计算机教育,2014(8):59.

[2] Brian W. Kernighan, Dennis M. Ritchie. C程序设计语言(第2版・新版)[M].徐宝文, 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罗先录,罗显松,胡韶峰,等.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6(3):38-41.

[4] 吴元斌. 提高C语言初学者编程能力的几点措施[J]. 现代计算机,2015(1):13-15.

[5] B. A. Forouzan, R. F. Gilberg. C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环境(原书第3版)[M].黄林鹏 等, 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 梁勇(Liang Y. D.).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M]. 李娜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7] 沙行勉. 计算机科学导论: 以Python为舟[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8] 嵩天,黄天羽,礼欣. Python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 2016(2):42-47.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学校在《仓储与配送》课程的教学加大了实训的力度,专门开设了实训课程,时间连续两周的课程,课时到达40课时以上,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实训课程的重视,同时意味着实训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实训课,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进行的“填鸭式”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主要从实训目标设计、实训项目准备、实训组织实施、实训评价和考核及实训总结与反思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1仓储配送实训类课程对应的就业岗位分析

物流类课程所对应的毕业生,毕业后,通常是在企业基层任基础岗位。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比如运输、仓储和配送、分拣等多项业务。此后,依据个人能力、自身优势和工作经验,可逐步晋升到仓管员操作组长部门主管/项目经理等职位。

2物流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现代物流行业是一个层次较清晰的系统,整个运行过程会涉及诸多业务流程,而不同的岗位对人员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执行层的物流人员,主要是负责物流操作中的环节,需要掌握相关的出库、入库、配送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管理层的物流人员,则需要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去制定一个较科学的物流计划,对物流作业的整体流程加以控制。

3仓储配送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项目一:物动量ABC 分类为例进行项目教学。

3.1项目任务

某配送中心每周对所有货物进行相关的出库量统计,出库作业周报6份(物动量统计),将配送中心的货物根据出库量进行分类,主要分清重要物资、一般物资和次要物资,从而有区别地确定货位的存储。

3.2学习目标

理论目标:ABC 分类的基本原理的关键核心问题;

技能目标:会根据货物信息量进行ABC分类并确定类别进行储位规划;

职业目标:对近期物动量进行统计加强对货物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3相关知识学习

物动量基本原理。物动量 ABC 分类的原理是:“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以货物累计周转量为衡量标准,划清货物的主次顺序,为货物上架存储安排奠定理论基础。

表1:储配作业优化设计内容

表2:仓储与配送管理项目教学及任务

步骤:①对6周出库作业周报的货物进行合计按降序排序;②计算货物出库量的百分比,并进行累计周转量的百分比;③分类(货物累计周转量百分比在0-70%划分为A类;累计周转百分比在70%-90%划分为B类;其余的10%划分为C类)。

3.4项目实施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确定成员分工及合作形式。

物动量核心先汇总降序再进行累计百分比:(1)统计每种货物总的周转量进行降序;(2)计算货物的累计周转量的百分比;(3)制作ABC分类表;(4)绘制物动量ABC分类图;(5)根据入库货物制作入库货物ABC分类表。

根据情景进行物动量ABC分析:(1)在对货品进行储位分配时需要对各种货品的物动量进行判断,累计周转率在70%以下的货物定为A类货物,把累计周转率在70%-90%的货物定为B类货物,把累计周转率在90%以上的货定为C 类货物。(2)入库货物ABC分类,根据货物ABC分类结果,将此次入库单中货物再分类 (依据情景任务提供入库任务单),将分类结果标注。

3.5教学拓展与延伸

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掌握并理解物动量ABC分类,应进行任务拓展练习,虚拟情景20种以上货物出库量,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对每一种货物总的出库量进行统计降序,再计算累计周转量并划分类别。

3.6检查与评价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篇(9)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已经成为一门必修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从客观上讲,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差异,对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针对学生学习语言类课程的一般思维规律和思维模式,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把一些经验和方法总结出来,希望能对C语言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毕业设计时会面临具体的设计要求的问题,它与任何一本教材中的内容相距甚远,这使大多数同学感到无从下手。这其中的原因可以分成两类:一方面目前高校使用的教材中,绝大多数结构都基本相同。在每一章介绍完了概念之后,提供一些例题解释相关概念的使用方法,并在章节结束后针对本章中出现的内容提供一些练习题。考试普遍采用单选、判断及简答等方式测试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从实际效果分析,实际上是测试学生对各章节中的基本概念记忆程度而不是理解程度。另一方面是在考试压力下,特别是目前的应试考试方式中,学生更多注意的是教材中的典型例题与老师指定的重点内容,对于程序的系统概念没有真正理解,特别是没有整体设计的概念。通过对各类考试结果的分析,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在考试中涉及的综合编程部分,学生的得分率很低。为了确保学生的课程通过率,在考试时尽可能将综合测试部分的比例压低或提供学生统一复习提纲,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学习时一切围绕任课老师讲课的内容,特别是老师讲授的例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如何综合运用相关内容解决具体问题,导致学生在学完程序设计课程进入应用阶段时,面对具体的专业设计要求无从下手。

二、提高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

1.明确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正确理解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语义并得到充分的程序设计训练。C语言课程一般是为应用性教学而设置的,因此,强调实践性是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中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对于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授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应该以培训能力为主。过分强调该语言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可能会转移学生对课程重点的注意力。C语言的内容繁多,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所以必须突出重点,突出实用性,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正确运用C语言编写程序,一些细节、具体规则和进一步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应用中查阅有关书籍。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应用为中心,以算法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突出技术实用性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

2.进行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程序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以社会对编程能力的需求和技术发展为依据,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适应技术岗位能力要求,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与建设中,要充分体现教学内容在训练和提高学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适当增加实训教学内容,以强化学生的实际开发和应用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2)改变教学思想

①由整体到具体,培养学生对C语言的兴趣及正确的思维模式。《C语言程序设计》注重由设计算法到书写程序并进行调试的整个过程,显得抽象、复杂,这也是大多数学生抱怨程序设计太难、太深奥、不好学的主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先介绍一个较完整的程序例子,该例子包含了该语言中的主要语句,目的是使学生先对程序有个初步的印象,再简单介绍该例子中用到的语句,让学生对该语言的学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避免学生对学习语言望而生畏。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当作授课的重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如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培养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正确思维模式。

②一题多解,注重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而语言只是表示形式。没有正确的算法,计算机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对于C语言所涉及到的算法,应进行部分精讲多练。

(3)教学方法改革

①案例分析教学。通过案例分析,重点讲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辅以语言知识的介绍,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主题,以程序设计做为贯穿各主题的主线。每个主题的教学过程由“要点讲解”、“练习/上机实践”和“疑难解答”三个阶段组成。

②基于问题的教学。提出问题,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教师只提供必要的辅导,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③“项目驱动”教学。在理论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整个课程教学围绕一个“工程项目”进行,通过逐步拓展的实训项目和设计,将每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小结性的贯穿与能力提高。将C 的知识点都溶化到一个个实训项目的程序编写中。在课程初期,主要是进行单项的编程练习,重在掌握C 语言的基本语句、数据类型与程序结构等。在进入数组、函数、结构、指针和文件内容教学时,开始实训项目的编程实践,逐步组建“教师管理系统”,并且添加文本菜单,整合扩展记录添加、排序、查询、统计和记录浏览等内容形成课程设计。

(4)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①平时上机训练时给学生留一些编程习题,每次根据学生编写情况进行测评并占据期末总成绩30%。

②期末前,给学生留一个综合实训题考核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在一周内完成,占据期末总成绩30%。

③期末进行理论考试,占期末总成绩的40%。

3.展示学生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计算机软件课程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求异性特点,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这样会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将产生强大的动力和自信心,也可以对每次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积分制度,算入期末成绩中,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4.自始至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学习软件的最终目的是编写满足需求的程序,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教授的不仅仅是具体语言的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语言学习,培养学生遇到实际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同学们自学,初始阶段往往会遇到因为学生自学能力差而带来的困难,所以在学生完成任务时,老师既要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又要鼓励学生间进行协作学习。教师可以分配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由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解决,这样同学们可以互相探讨学习方法,协作解决一些遇到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其创造性和合作精神。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篇(10)

一、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

在培训中我发现,由于他们年龄比较小有很多程序设计所需的数学知识没学,如果学习没有兴趣,会导致他们慢慢对程序失去兴趣,最终退出学习;我还发现,大部分学生可能对程序设计语言不关心,但当把他们大脑中的兴奋激活时,往往会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并亲自在编程中验证问题,还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查寻资料,扩大知识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兴趣。尊重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兴趣发展为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很容易失去对计算机学习兴趣,往往是因为他们一遇到错折,就产生厌学、怕学的情绪,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连学习的打字、Qbsic语言设计等这些知识是小学生学习计算机最基本、最简单的知识都不愿学。面对怕困难、失信心的局面,我除了耐心做好思想教育和加强个别辅导外,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如这次获奖的小朋友们他们下次一定会主动的积极的参加QB的学习.如在QB程序设计教学FOR循环语句中,用CAI演示如下程序:

LET SUM=0

FOR I=1 TO 10 STEP 1

SUM=SUM+I

NEXT I

PRINT “SUM=”,SUM

END

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机逐步演示运动的结果,使原来的颖团得以解开,从而体会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

二、形象比喻,贴近生活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特别是程序设计中的算法,作为老师应有能力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这需要老师多钻研教材和教法。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如:学生在刚学习两数据交换时不易理解,老师可以提出一

这样的问题:

有两瓶子,一瓶子装了油,一瓶装了水,如何实现这两瓶子里的液体互换呢?

这样有的学生就能想到借用第三个瓶子了。那我们程序设计中就同样可以引用第三个变量了。这样比喻学生有易接受不易忘的

三、改进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笔者由于培训的时间比较紧张,只有一个月的时间(10月16日参加NOIP),面对程序一无所知的(3~5年级)学生培训一个月就要参赛,我们只能用讲授、演示、练习等方法来培训。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模式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时间的话,我们一开始就不像课本一样,一开始介绍诸如算法、流程图的画法等一系列的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然后介绍QBASIC语言基础、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和数组。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考察,这样安排无可非议,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考量,我们认为把一些难懂的、晦湿的抽象的东西放在开始来学习,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并且容易伤害他们学习编程的积极性。受到一些语言知识书籍从介绍一个小实例开始来引入的启发,我们决定开始先不讲基本概念,而是和我们一起做,在做中由同学们自己在直观上先去体悟这些概念,然后在时机成熟时再和同学们一起归纳总结。所以在组织这部分课堂教学时,我们采用了自然过渡、类比等方法,和同学们首先一起探讨了QB软件的打开、程序的建立和保存、软件界面等方面的知识,由同学们自己探索着找出QB操作和以前所学软件的异同点。由于同学们已经学过Word应用软件,对这些相似的操作已非常熟悉,所以操作起来得心应手。然后,我们给出一个求长方形面积的实例,让学生们和我们一起做。 在操作过程当中,教师不用讲解每个语句的含义,同学通过完成任务很自然的就能体会出什么是语句,什么是变量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同学归纳总结一下,一切都迎刃而解。由此可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和重视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关键是其建立是通过外部手段强加给他们的,还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四 、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开办程序设计兴趣小组,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选择程序设计能力较强的学生,开办QBASIC高级编程小组,主要介 绍课本中涉及较少的函数和子程序、数组的概念和使用、屏幕控制作图以及音乐程序及动画程序的编写方法,激发学生对编程语言的兴趣,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开展校内程序设计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程序设计方面的成果,既有利于学生之间设计方法、技巧等方面的交流,也有利于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比赛中求新创异。同时辅导部分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的信息学竞赛,进一步深化和补充程序设计教学内容。通过竞赛,检验课外活动开展的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五、加大上机练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上一篇: 大学党支部工作计划 下一篇: 六年级数学知识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