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开题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22 20:10:15

专科开题报告

专科开题报告篇(1)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

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二、

1、

2、

3、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专科开题报告篇(2)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

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

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

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

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

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

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

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余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专科开题报告篇(3)

人大对法院进行个案监督,是人大行使监督权的一种合法正当方式,还是对司法制度的一种干涉破坏,数年来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不同意见。……。

目前,在关于个案监督活动和个案监督立法的合法性争论中,主要存在支持和反对两大类观点。支持方认为个案监督有充分的宪法和法律依据,不妨碍司法机关独立司法权的行使,完全具有合法性。因此建议通过专门立法,明确其地位,规范其实践。另一类反对方的观点认为个案监督破坏了法院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而且将在事实上和不同程度上分享司法权,不具备充分的合法性。也有一些学者从折中的角度看待人大的个案监督虽然并不赞赏这类做法,但仍认为这是应对当前司法过程中各种问题的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因此不能简单地否定,当务之急是要规范人大个案监督的程序。

公平正义是司法最终的追求目标,如何保证司法公正的实现,是司法制度设置的目的。对此,各国的司法制度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在我国,人大作为立法机关对法院行使监督权是有宪法依据和现实必要的,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然而,人大采取对法院个案监督这种方式来行使监督权利大于弊,稍有不慎可能会沦为对司法的干涉,不宜过分推广。同时,应当对人大的监督进行立法,从监督的主体、程序、对象和范围等进行规范。因此,笔者以《论人大对法院的个案监督》为题,从人大监督权的性质、人大对法院个案监督的现状和争议、个案监督的利弊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就如何规范人大监督制度提出了建议,以期有助于司法制度和宪政体制的完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个案监督的性质界定,人大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以及个案监督存在空间的发展趋向,已经成为当前宪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综合近期我国有关的研究文献来看,主要存在以下观点:

尹杰在《关于人大个案监督权的思考》中认为,近些年来,司法改革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对于目前严重的司法腐败现象,人们深恶痛绝,但是如何解决这一痢疾却又是个难题。作者认为,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首要要求,也是当前司法改革的核心。目前的这种个案监督,显然不利于司法独立的实现。恰恰相反,它对司法独立有百害而无一利。另外,人大的个案监督制度使司法成为立法的附庸,个案监督对破坏了司法权威。因此,个案监督与现代社会的法院是行使司法审判权的唯一有权机关的制度是相违背的,不符合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

在李永红、于晓青的《论人大对司法机关进行个案监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文中,对地方人大能否对同级司法机关进行个案监督,作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作者认为,这种监督是宏观的即对司法机关的工作只作事后的总体监督,而不宜作微观的个案监督,否则,司法独立将受损害,对法治化进程不利。事实上,只要从中国当今社会的现实出发,就会发现,在行政权强大、司法权薄弱以及政与法不分、司法不能自治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人大对司法的监督非但无损司法独立,反而有助于司法与法外因素的抗衡进而有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个案监督作为人大监督司法的一个形式,非但必要而且可行。尽管从制度上看,完善司法制度才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根本选择,但是,在目前情况下人大的个案监督可视为一种临时的权宜之计。

蔡定剑在《人民代表大会个案监督的现状及其改革》中对个案监督持折中的观点,作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还应承认人大个案监督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人大进行个案监督不能说完全没有法律上的根据和实践的必要性。人大对个案监督对保护公民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和惩治司法腐败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各地人大的个案监督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各种不规范的表现,而导致了监督的正确性和公正性受到怀疑。另外,个案监督对法院的审判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者认为,应当对人大个案监督进行规范性和制度性改革,提出监督的严格标准,极大限度地减少它对司法审判的干扰和对司法权威的影响。为此需要解决一些理论、观念和制度性问题。

王贵松在《法院:国家的还是地方的?》一文中指出,界定法院的宪法地位,是明确地方人大与法院监督关系的前提。作者的观点是,设在地方的法院也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应是代表国家维护法制统一的机关,而不应是臣属于地方的审判机关。法院应该能独立行使审判权,从宪法上来说也是需要接受人大监督的。但地方人大对法院的监督应该是有限度的,应该顾及法院的这种国家属性。人大对法院的监督是一种受宪法委托的监督,是代替国家监督设在其治下的法院。这种监督的性质应该主要是法律监督,是事后监督,而且应该具有一种谦抑性,。为此人大虽然有权监督法院,但是它并不能取代法院或者说代替法院进行审判。

王利明在《论权力机关对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监督》一文中,结合了我国现行立法和实践,探讨了权力机关与法院的相互关系,认为两者之间是一种立法者与执法者、组织者与被组织者、监督者与被 监督者的关系。文章重点讨 论了权力机关是否可以实行个案监督的问题,作者认为,权力机关对法院实行个案监督有可 能使权力机关成为具体处理案件的机构,不符合权力机关的地位,而且有可能会妨碍法院的 独立审判。作者最后对如何 保障权力机关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权力机关的监督权必须集体行使, 且这种监督主要是事后的监督,只是对法院工作的一般的监督,权力机关不能对法院的裁判 予以更正或宣告无效。

以上研究成果指明了人大监督制度的重要性,并对人大个案监督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赞成或反对的观点和理由,由于目前实务界和理论界对此具有较大分歧,个案监督利大还是弊大,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这也是本论文要分析的重点问题。

(二)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司法权由司法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行使的问题。从宪政实践的角度看,在国家的政治体制中,并非只限定作为法院的司法机关才能够或只允许实行司法权。同时,立法机关分享司法权也并不意味着对司法独立的破坏。①美国参议院据美国宪法规定分享了审判权。美国国会常设委员会具备调查权及准司法权, 国会在行使调查权或听证权时,可以调动警察机关、情报单位或调查局,甚至还可根据相关法律适当惩处配合意愿不足的官员或民众。②英国实现两院制和“议会至上”,贵族院实际上是国家的最高司法机关,其议长同时是贵族院首长,首席大法官和内阁成员;而英国的法院系统由贵族院议长办公室直接管理.针对特殊的案件议会也可以直接行使审判权。③日本的国政调查权制度。所谓的国政调查权, 是两议院按照日本宪法的规定,可以进行有关国政的调查,为此可要求证人出席并提供证言和记录.这种国政调查权的对象主要限于为了有效、适当地行使国会的权能而进行的必要调查.

2、关于立法机构的监督权行使。纵观世界各国,在处理立法机构在对司法案件行使具有司法性质的监督权时,可资借鉴的原则主要有两条:一是来自立法机构的监督权往往与政治责任追究相联系,二是对案件司法过程的内在机制运行则一般不予干涉。①在美国、英国和北美各州,监督权主要表现为弹劾权。弹劾权交由国会来行使。弹劾案涉及到的都是总统、副总统、法官等国家公职人员,受到指控的行为是对于人民委托的滥用或背离。弹劾权被形容为“立法机构手中驾驭政府中行政公仆的缰绳”,由民意机构来审理既符合民主的原理,又具有足够的尊严和必要的无所偏倚。②瑞典的议会督察专员。议会可以选出一个富有法律知识和忠诚正直的人作为国会的代表去监督所有的官员和法官,以保证法律和法令的执行.议会监察专员既不隶属行政机关,也非司法机关,却兼有对二者进行监督的职能.督察专员享有很大的权力,他可以出席任何法院或行政机关的审议会,并有权查阅任何法院或行政机构的会议记录和其他文件,可以对有犯罪行为的法官提起诉讼。但是,瑞典的政府组织法又明确规定:任何机关乃至议会都不得干预法院对某一案件的判决,也不得干预法院对某一案件的法律运用。③德国的议会调查委员会。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议会的临时委员会。联邦议院可以在不依赖政府来源的情况下通过调查委员会独立获得它所需要的信息,因为调查委员会拥有准司法权,可以像法院那样强制收集证据和要求任何有关机构提供咨询。它的工作方向主要是调查未公开的丑闻,特别是与腐败有关的丑闻。这类丑闻一旦提到调查委员会上,通常就等于将其公之于众,影响到涉嫌人的政治生涯、甚至政党的利益。

3、外国的一些探索与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不同国家都在根据其国情、经济、政治条件的不同制定了各种司法制度和宪政体制,但无论是美国的国会行使弹劾权,还是瑞典的议会督察专员,或德国《基本法》规定的议会调查委员会,都是依据宪法建立了一套严谨、严格的程序制度,即使是立法机关依照宪法惯例采取的司法措施,也相应地要遵循固定的程序,这类常规制度中的例外恰好是对于制度合理性的维护,充分显示了如何建立一种更加合理的分权体制和维护程序正义的深思熟虑,也充分考虑到如何在司法独立与人民主权之间达成一种良好的平衡。

二、论文提纲

引言:谈及个案监督的发展沿革和现状

一、权力机关对司法机关监督的法律分析

(一)法院的宪法地位

(二)人大对法院监督的性质

二、人大对法院的个案监督

(一)个案监督的定义

(二)个案监督的沿革

三、人大对法院个案监督的现实操作和存在的争议

(一)人大对法院个案监督的现行规定和具体操作

(二)人大对法院个案监督的争议

四、人大对法院个案监督的弊端和理由

(一)人大对法院个案监督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人大对法院的个案监督法理合理性问题

(三)人大对法院的个案监督规范依据合法性问题

五、完善我国人大监督制度的法律思考

(一)对个案监督应当注意几个问题

(二)立法建议

三、参考文献

1、王磊:《宪法的司法化》,法律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2、蔡定剑:《监督与司法公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3、宋冰主编:《程序、正义与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贺卫方:《司法理念与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6、龙宗智:《论人大对法院的个案监督》,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7、谢鹏程:《人大的个案监督权如何定位》,《法学》1999年,第3期;

8、李晓斌:《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法学》1999年,第5期;

9、包万超:《完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另一种思路》,《法学》1998年,第4期;

10、王磊:《试论我国的宪法解释机构》,《中国法学》1999年,第5期;

11、于晓青、李永红:《论人大对司法机关进行个案监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法学》1999年,第1期;

12、董皞:《法律冲突与法官的权力――李慧娟事件回放与评论》,《法制日报》2003年11月20日;

13、王利明:《论权力机关对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监督》,《中国民商法律网》,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9262。

14、尹杰:《关于人大个案监督权的思考》,《东方法眼网》,

dffy.com/faxuejieti/zh/200402/20040227092303.htm

专科开题报告篇(4)

结业方式:设计 、 论文 ■ (二选一)

主要内容:

本课题实际上主要研究的是汉语中一些来源于日本的外来词。对这些外来词进行分类研究,并就外来词中翻译的不准确,有异议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翻译建议。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词很多,有的是纯粹来源于日本本民族文化的外来词,像“歌舞伎”“寿司”“榻榻米”等。有的是词源来源于西方,经由日本翻译,后被中国采用的外来词,像“民主”,“科学”“大本营”等。如果统统作以分类研究的话,一来工作量繁重,二来枝杈太多,难下定论。作以本课题只就前一种情况,即来源于日本本民族的外来词为研究对象,对其翻译方法以及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进行探讨。本文大体上拟分为以下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破题部分,即说明此课题的研究范围和前提。主要是对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词作以归类,并指明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从直译和和意译两方面的外来词分别举例分析。总结适用于直译和意译的一些规律。通过具体例子,指明意译中一些翻译不恰当,有歧义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第三部分将就翻译中还需要说明和考虑的一些其他问题作以探讨。众所周知,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本部分将从三章论述。第一,中日两国对于外来语的不同态度。第二,中日语汇间的复杂关系。第三,外来语的引入对于文化间的交流和对本民族文化的冲击。

第四部分,对一些外来词的进行有趣的比较。如“日本料理”和“日本菜”,“章鱼烧”和“章鱼丸子”,“刺身”和“生鱼片”等。

第五部分为该课题的总结及展望,外来词的吸收不仅需要翻译技术的硬件支持,还需要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认识和了解的加深。

ps:任务书就主要内容和参考文献部分需要自己写,其他地方都差不多。

开题报告

先行研究

1.1日本国内における研究

专科开题报告篇(5)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着力改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要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自觉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做到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要毫不含糊地去改,努力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

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成为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锤炼优良作风,提供优质服务

作风至关重要,作风决定成败。我们人大机关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是“提高执行能力,提供优质服务”。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机关的作风建设,锤炼优良作风,为常委会依法履职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一)要忠诚服务,做到政治坚定

人大机关工作政治性、全局性、法律性、政策性很强,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把政治素质作为第一素质,把忠诚可靠作为第一政治品德,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对党忠诚。一要坚定立场。从事办公室工作,必须具有政治上的坚定性、敏锐性和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决维护区委的权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区委的决策部署。二要严守纪律。纪律严明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大家接触领导多、接触文件多、接触党和国家的重要机密多,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严格遵守各项保密法规,做到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决不泄露党和国家的机密。三要维护民利。人大机关为常委会当参谋就是为人民当参谋,为常委会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要着力在招商引资、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多出调研成果,使领导决策为群众带来实惠;要着力在了解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疾苦等方面多下功夫,使群众的利益要求通过办公室进入领导决策层面;要着力加强对关系民生、涉及民利的代表建议的督办力度,力求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四要恪守职业道德。机关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形象的忠实维护者,其一言一行都会在群众中产生直接影响。作为人大机关干部,要做到襟怀坦白,忠诚积极,自觉加强思想改造和 (三)要强化执行,做到干事能成

今年是我区的“执行力建设年”。执行就是对运行细节的关注,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一种实

践。提高执行力是增强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机关建设、提高机关服务水平的现实需要。区人大机关执行力强不强,直接影响着常委会决策的落实,影响着常委会履职的效能。一是谋事要周全。机关作为领导的智囊团和参谋部,要当好参谋助手,提供优质服务,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领导的角度、群众的立场去想问题,办事情。要有“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气魄,把办公室千头万绪的工作、纷繁复杂的事务梳理好,突出抓好关乎全局的中心工作、领导关注的重要事情、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大家要强化琢磨事的意识,多想事,想大事,经常思考一些关系全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关系办公室服务水平提高的大事,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二是办事要精细。

作为常委会的综合服务部门,办公室工作接触领导多,经常是领导亲自“面授机宜”,但能否办出预期效果,对办公室干部是个考验。因此,对领导交办的事一定要多动脑筋,做到会办事、巧办事、办好事。要“借题发挥”,对所接受的任务力求做出周全方案,举一反三,深思熟虑,尽可能使每项工作都尽善尽美;要提高“悟性”,在办事过程中要善于领会和贯彻领导意图,努力与领导合拍共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不尚空谈的良好风气,切实解决好工作不落实、不扎实、不精细的问题。三是补事要灵活。拾遗补缺是办公室的重要职责之一。办公室的每一个岗位都是点多面广,事务繁杂,很难保证不出现任何疏漏。因此,大家要强化团队意识,工作分工不分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对一时职责不明、无人负责的事,要主动担起责任,拾遗补缺,补台不拆台,尽量避免和减少办公室工作的失误。

(四)要廉洁自律,做到形象良好

不勤无以成事,不廉无以立身。大家在领导身边工作,地位特殊,是“群众眼里的领导,领导眼里的群众”。必须按照“两个务必”的要求,严格廉洁自律,规范言行举止,以良好的个人形象维护人大机关的整体形象。一要办事公正。公正是维系人们正常社会交往的一项最基本的品质要求和行为准则。大家作为在领导身边工作的同志,尤其要坚持办事公正的原则。办事公正就是要坚持党性,按政策办事,不看“眼色”行事,不掺个人感情,讲真话、说实情,始终把自己定位于参谋者、服务者和执行者的角色。二要言行端正。机关是常委会的窗口,大家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区人大常委会的形象。因此,大家平时要注意工作生活小节,个人行为要规范,公共道德要

专科开题报告篇(6)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一般应在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前即开始准备。选题要考虑本学科的发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围绕研究课题,广泛查阅有关国内外文献,分析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在完成文献查阅和最终确定科研立题的基础上,做好预实验,并在导师(指导小组)指导下独立完成科研设计。在选题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充分了解硕士生的专长和不足,结合硕士生在某方面的特长和兴趣指导选题。积极鼓励由研究生自己拟出论文题目,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科研设计。

开题工作不仅是研究生确定选题的重要步骤,也是研究生加强交流、加深理解、广集贤言、整理思路、弥补不足的重要途径。通过开题,研究生可以对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实验路线、仪器设备、实验的可行性、预期结果、时间进度等各个方面作出比较明确的论述。

开题报告要面向全校公开进行,并且聘请三至五名校内外相关学科的专家参与考评,以达到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目的。其中,博士研究生至少应聘请一名校外相关学科专家参加开题,硕士研究生至少应聘请一名院外相关学科专家参加开题,而导师不能担任考评小组主席。通过听取研究生对所选题目的论述及答辩,各位专家将对开题报告的选题依据、创新性、难度、可行性及预期结果等多方面做出打分,各项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实施阶段。对开题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在经认真讨论和分析之后,合理的意见研究生须在规定日期内做出修改,必要时限期重新开题。

各院、所主管领导及所在学科带头人应积极参加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并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严格把关。决不可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对于选题合适、方法得当,措施落实的可批准论文开题;对于尚有不足的,须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不合格者必须重做开题报告。在审核开题报告时,若评议为科研能力差,缺乏培养前途的研究生,不宜进入论文阶段,改为对其进行中期筛选。

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一般不再随意改题。如确有特殊原因需改题者,须由研究生写出书面报告,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报研究生部备案,并应及时补作开题报告。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间一般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间一般应在第三学期。

二、博、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基本程序

(一)学位课程审核。在研究生课程(专业课程除外)学习完成后,导师及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对其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培养方案中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后才能进行开题报告。

(二)撰写合格的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在进行开题之前,研究生必须撰写一份内容充实、思路清晰的高质量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立题,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研究目的,其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2)课题研究生的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3)完成课题的条件;(4)研究进度、具体安排及预期结果等。研究生提交开题报告后,应交由导师认真审核,并准备好有关的参考文献和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或预实验实验数据。

(三)填写开题报告申请表。做好以上工作后,研究生应向导师及所在二级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以便安排开题报告的具体时间、地点,并将审批后的申请表及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一份报送学校研究生处培养科备案,领取研究生开题报告评议表。

专科开题报告篇(7)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博士生学位论文质量。

(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已积累的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件等内容。具体内容可参考附件:《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

(三)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合格后可进入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阶段。为保证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质量,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学期与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的学期之间应至少间隔一个完整的学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在本年级第四学期进行,第六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不能按期履行开题报告的博士生,其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按上述间隔要求顺延。

(四)专家委员会的组成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组成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三至五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专家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专家委员会的主席。

(五)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

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成员首先考察博士生与论文选题有关的近期研究成果,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审查和提出修改的补充意见。博士研究生根据专家委员会小组的评议意见,在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结果按考评成绩,分为通过、修改后通过和不通过三档。开题报告“通过者(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写作阶段;开题报告“修改后通过者”,须根据专家委员会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补充,一个月后送交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确定的专家审定,通过后,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写作阶段;开题报告“不通过者”,须在半年以内重新准备开题报告,半年后由院系所为其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因特殊情况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书面说明、导师批准后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填写《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六)开题报告书材料的备案和管理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后,经开题报告论证专家委员会主席和专家委员会委员签字,再由院、系、所领导提出审查意见后签名,由院、系、所教务秘书暂存,毕业时,一份报研究生院存学校,一份存博士生个人档案。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参考使用)

有鉴于论文开题报告对于论文写作工作的重要意义,特对开题报告的写作规范及相关要求做出如下说明:

关于开题报告的内容,作者应当说明:

1.论文题目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及其界定

2.论文题目选择的依据和理由

科学性说明/创新性说明/批判性说明

个人性目的/实践性目的/理论性目的

3.论文拟涉及的范围及其讨论的问题

研究性质界定:经验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描述/相关度与个案研究/比较研究)与规范规定

对象特征界定:真实性/意义性;一般性/特殊性;变量/过程;描述/诠释;比较/因果;

学科和学科领域界定;

时间空间说明:

4.作者已经获得的文献资料以及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占有和整理情况,

已获得的文献

作者已具备的知识基础

从已获得文献中提炼的概念框架和研究背景:假说/假设与流派分歧

5.论文拟完成的知识增长工作及其方向

基本理论预设和主要理论工具

描述性理论建构

与既有理论的差异/针对既有理论的修正

6.作者拟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所依据的理论说明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学理性的依据

研究技术与研究程序:学科的训练背景

研究工具与研究手段:基本条件的制约

7.论文工作大纲

基本的章节目形式安排

章节目安排中的逻辑结构或逻辑联系

8.参考书目

专科开题报告篇(8)

(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已积累的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件等内容。具体内容可参考附件:《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

(三)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合格后可进入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阶段。为保证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质量,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学期与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的学期之间应至少间隔一个完整的学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在本年级第四学期进行,第六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不能按期履行开题报告的博士生,其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按上述间隔要求顺延。

(四)专家委员会的组成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组成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三至五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专家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专家委员会的主席。

(五)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

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成员首先考察博士生与论文选题有关的近期研究成果,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审查和提出修改的补充意见。博士研究生根据专家委员会小组的评议意见,在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结果按考评成绩,分为通过、修改后通过和不通过三档。开题报告“通过者(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写作阶段;开题报告“修改后通过者”,须根据专家委员会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补充,一个月后送交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确定的专家审定,通过后,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写作阶段;开题报告“不通过者”,须在半年以内重新准备开题报告,半年后由院系所为其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因特殊情况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书面说明、导师批准后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填写《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六)开题报告书材料的备案和管理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后,经开题报告论证专家委员会主席和专家委员会委员签字,再由院、系、所领导提出审查意见后签名,由院、系、所教务秘书暂存,毕业时,一份报研究生院存学校,一份存博士生个人档案。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参考使用)

有鉴于论文开题报告对于论文写作工作的重要意义,特对开题报告的写作规范及相关要求做出如下说明:

关于开题报告的内容,作者应当说明:

1. 论文题目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及其界定

2. 论文题目选择的依据和理由

科学性说明/创新性说明/批判性说明

个人性目的/实践性目的/理论性目的

3. 论文拟涉及的范围及其讨论的问题

研究性质界定:经验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描述/相关度与个案研究/比较研究)与规范规定

对象特征界定:真实性/意义性;一般性/特殊性;变量/过程;描述/诠释;比较/因果;

学科和学科领域界定;

时间空间说明:

4. 作者已经获得的文献资料以及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占有和整理情况,

已获得的文献

作者已具备的知识基础

从已获得文献中提炼的概念框架和研究背景:假说/假设与流派分歧

5. 论文拟完成的知识增长工作及其方向

基本理论预设和主要理论工具

描述性理论建构

与既有理论的差异/针对既有理论的修正

6. 作者拟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所依据的理论说明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学理性的依据

研究技术与研究程序:学科的训练背景

研究工具与研究手段:基本条件的制约

7. 论文工作大纲

基本的章节目形式安排

章节目安排中的逻辑结构或逻辑联系

8. 参考书目

专科开题报告篇(9)

(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已积累的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件等内容。具体内容可参考附件:《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

(三)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合格后可进入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阶段。为保证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质量,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学期与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的学期之间应至少间隔一个完整的学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在本年级第四学期进行,第六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不能按期履行开题报告的博士生,其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按上述间隔要求顺延。

(四)专家委员会的组成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组成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三至五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专家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专家委员会的主席。

(五)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

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成员首先考察博士生与论文选题有关的近期研究成果,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审查和提出修改的补充意见。博士研究生根据专家委员会小组的评议意见,在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结果按考评成绩,分为通过、修改后通过和不通过三档。开题报告“通过者(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写作阶段;开题报告“修改后通过者”,须根据专家委员会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补充,一个月后送交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确定的专家审定,通过后,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写作阶段;开题报告“不通过者”,须在半年以内重新准备开题报告,半年后由院系所为其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因特殊情况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书面说明、导师批准后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填写《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六)开题报告书材料的备案和管理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后,经开题报告论证专家委员会主席和专家委员会委员签字,再由院、系、所领导提出审查意见后签名,由院、系、所教务秘书暂存,毕业时,一份报研究生院存学校,一份存博士生个人档案。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参考使用)

有鉴于论文开题报告对于论文写作工作的重要意义,特对开题报告的写作规范及相关要求做出如下说明:

关于开题报告的内容,作者应当说明:

1. 论文题目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及其界定

2. 论文题目选择的依据和理由

科学性说明/创新性说明/批判性说明

个人性目的/实践性目的/理论性目的

3. 论文拟涉及的范围及其讨论的问题

研究性质界定:经验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描述/相关度与个案研究/比较研究)与规范规定

对象特征界定:真实性/意义性;一般性/特殊性;变量/过程;描述/诠释;比较/因果;

学科和学科领域界定;

时间空间说明:

4. 作者已经获得的文献资料以及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占有和整理情况,

已获得的文献

作者已具备的知识基础

从已获得文献中提炼的概念框架和研究背景:假说/假设与流派分歧

5. 论文拟完成的知识增长工作及其方向

基本理论预设和主要理论工具

描述性理论建构

与既有理论的差异/针对既有理论的修正

6. 作者拟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所依据的理论说明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学理性的依据

研究技术与研究程序:学科的训练背景

研究工具与研究手段:基本条件的制约

7. 论文工作大纲

基本的章节目形式安排

章节目安排中的逻辑结构或逻辑联系

8. 参考书目

专科开题报告篇(10)

一、充分认识分析检查阶段的重要意义

分析检查阶段是巩固扩大学习调研阶段成果的关键,也是保证整改落实阶段实效的基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把教育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步骤,也是找准存在问题、定准整改措施的重要途径。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重点是要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3个环节。各党支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搞好这一阶段工作的重要性,必须在学习有关规定,明确工作任务,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深入分析问题根源,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理清科学发展思路,保证工作质量。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工作

分析检查阶段按照市委部署从2008年11月25日至2009年1月10日结束,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一)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2008年11月20日至12月1日)

1、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关于在学习调研阶段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和人民群众意见的通知》市局、各基层分局要采取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设置意见箱、专线电话、网站等方式广泛征求广大干部和纳税人意见。市局学习实践领导小组面向基层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由市局人教科负责汇总梳理、上报市局学习实践活动小组审阅后分别反馈给各级领导班子,在分析检查报告中吸收采纳。各单位征求到意见,也要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领导干部本人如实反馈。

2、深入查摆问题。结合征求意见和建议,认真进行分析检查,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开展"五对照、五查找",普通党员要认真开展"三查三看"。着力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措施。

3、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在认真回顾十六大以来特别近三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情况,重点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确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等。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分析和整改三部分内容,在查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下功夫,避免写成一般的工作性报告。

市局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初稿),要于专题民主生活会前报*市第七指导组同意后方可提交民主生活会进行讨论。各基层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要于专题民主生活会前报市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提交民主生活会进行讨论。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要在查摆问题的基础上,准备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发言提纲。

(二)认真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12月1日至12月15日)。

4、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根据宁组发[2008]161号文件精神,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2008年度民主生活会合并召开,主题是"强抓历史机遇,加快科学发展",重点是分析讨论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初稿,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领导班子要对照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结合分工重点查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作风和党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剖析思想根源,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整改措施,努力统一思想,形成发展共识。

各基层局要做好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准备工作,认真开展班子成员谈心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结束前,要对民主生活会进行质量测评。(测评表见附件1)测评结果为"不满意"的,市局党组要责令重新召开。

5、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各单位要组织党员以支部为单位,召开以"抢抓历史机遇,加快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进行分析讨论,对照分析检查报告进一步查找自身在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思想差距和工作差距,分析原因、交流思想,统一认识,明确努力方向。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通报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讨论和开展"五对照、五查找"的情况。对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既要严格要求,提高质量,又不搞人人过关,注意保护党员、干部的发展积极性。

6、修改完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根据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进行分析讨论的情况,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切实把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成果充分体现到报告中。市局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修改完善后报*市第七指导组审阅。基层分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修改完善后,报市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审阅。

(三)认真组织干部和纳税人评议,进一步征求意见(2008年12月15日至2009年1月10日)。

7、充分发扬民主、汇集民意。市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要广泛征求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市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将于12月中旬,邀请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纳税人代表和离退休老干部、基层干部群众代表,采取召开座谈会和书面征求意见方式(评议表见附件2),征求对市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意见。各基层分局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纳税人和基层党员群众对领导班子分析报告进行广泛评议。对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意见,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体现到分析检查报告中来。

8、公布报告,接受监督。市局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要通过《税务快讯》、地税网站、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简报等渠道面向基层干部和广大纳税人进行公布。进一步广泛征求意见,接受党员群众和纳税人的评议监督。各基层分局分析检查报告也要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评议结果也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9、召开党组织扩大会。市局将于2009年1月上旬召开市局党组扩大会议,审议市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明确明年的工作要点。2009年1月10日前,市局要将正式形成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报*市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第七指导检查组。各基层分局也应于2009年1月10日前,将正式形成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报市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正确把握政策,确保工作质量

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各支部要严格按照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指导原则、方法步骤开展工作,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走过场,不出偏差,取得实效。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把学习贯穿始终。各支部和党员干部都要在第一阶段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继续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专题讨论、互相沟通、专题辅导、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认真完成规定篇目的学习,按照要求记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为后面各环节工作的开展打好思想基础。学习笔记要达到字数要求,学习心得要有质量,分析报告要有深度。通过把学习培训贯穿始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摆正位置、自觉投入,找准问题、认真整改,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局党组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要求上来,确保本阶段工作取得实效。

二要找准突出问题。要把查找问题作为分析检查阶段的重要一环,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认真查找影响和制约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为分析检查打好基础。查找问题时,每个党员都要从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摒弃私心杂念,诚心诚意听取意见,勇于正视问题,并从思想认识上深刻剖析;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各分局的负责人要切实带头,在查找自身存在突出问题的同时,紧密联系影响和制约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从自身找原因,勇于承担责任。

三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在找准问题、深刻剖析的基础上,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取得共识,增进团结,促进工作,共同提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要坚持原则,严肃认真,不回避矛盾,又要讲究方式方法,不纠缠细枝末节,不搞无原则纠纷。不仅要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要在谈心活动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批评要诚恳,能够认真查摆自己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能够正确对待组织指出的问题和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能够实事求是的看待;能够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真正做到触动思想,提高认识;能够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党员之间相互批评要中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本着对同志、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帮助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

上一篇: 商务英语教学论文 下一篇: 内科医生述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