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白发三千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29 03:30:27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1)

他的提问引起一阵笑声,同学们七嘴八舌,对李白如何处理“三千丈”长的白发纷纷发表高见。

我也笑了,摸摸提问的孩子的头,说他爱动脑筋,很棒!我接着说,这是李白惯用的夸张的写法,先是故意把自己的白头发说得很长很长,长得让人吓一跳,长得让人不敢相信,一下子就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李白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加深说明第二句,说自己心中有很多很多的愁苦呀,就像“三千丈”的白发一样长。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把李白心中太多的愁苦一下子就说出来了,说得非常形象、非常生动。

学完了《秋浦歌》,下节课接着学《望庐山瀑布》,这下麻烦来了。

这首诗,孩子们都已学过,于是争先恐后地背诵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又兴致勃勃地说,这首诗也充分表现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那长长的瀑布不是从山顶流下的水,那简直就是银河从高高的九天落下来,你说神奇不神奇,壮观不壮观……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2)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2、译文:

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

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象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3)

“日照香炉生紫烟”,灿烂阳光下的香炉峰,紫色的云雾缭绕。紫色,神秘高贵,与李白的气质遥相呼应。不光是“日照香炉生紫烟”,他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也是紫烟。虽然众多资料都说“生紫烟’'是因为阳光的折射,但是我不以为然。或许李白只是为了凸显庐山瀑布的九天银河高贵之气,而让它在香炉峰紫色的云雾中破空而来,平添了无限的气韵,你看,带有“紫”的成语“紫气东来”。谁来?圣人老子骑青牛而来。还有“黄旗紫盖”,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魏紫姚黄”泛指名贵的花卉。“清都紫微”,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一个“紫”,便与仙,与尊贵粘上了挥之不去的渊源。李白用“紫”,绝不是偶然为之,是心中的超凡脱俗化为了神韵,自然而为之。

二、“遥”见气势。“挂”传神韵

“遥看瀑布挂前川”,在哪里看?远看!唯远观方得瀑布之神韵,个中奥妙李白知道。不似我等之辈,不近观,总觉得不真切。个中奥妙不知,距离才能让我们的想象驰骋天上人间,气势才会阔大辽远。而―个“挂”字,更显随意又恰切,传达给你的就是庐山瀑布展现在你面前的那直立的、落差很大的意象,静止中充满恢弘的动感。

三、“三千尺”的气势

“飞流直下三千尺”,何谓“飞流直下”?速度极快,笔直而下,一泻千里。激流跌落之处如人喊马嘶、倒海翻江,雷霆万钧之力激起冲天云雾,泻入深潭产生“喷雪奔雷”的壮观景象,真正是“无鼓之雷霆”。“三千尺”,当真有三千尺?虚指而已,想象而至。其实,在李白的想象中,三千尺算什么呢?他还有“白发三千丈”、“天台四万八千丈”、“桃花潭水深千尺”、“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李白一直是这样的独一无二。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4)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的作品艺术个性也是非常鲜明的。在诗作的语言上就展现了很多的 “狂言大话”,我认为,李白诗歌的狂妄之言有力的突出了其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李白用狂言夸张的手法,配合壮美的比喻、迥落天外的想象,在诗中描写了吞吐群星、包孕日月的瑰奇宏阔的艺术境界。

一、狂妄语言的体现

(一) 李白的狂妄之言,常常表现为爱用超级数量词进行夸大。象“天台四万八千丈。”、“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年杯”、 “飞流直下三千丈,疑是银河落九天”。用这些夸大数量词极尽夸张之能事,表现出李白豪迈洒脱的情怀,笔墨酣畅,抒情有力。

(二) 李白的狂妄之言,体现在诗中用广泛地描写雄伟阔大、非凡奇特的意向来表现他壮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慨。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你看他写天姥山:“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在李白的笔下,天姥山气势逼人,不仅遮断天空,直插云霄,甚至高过五岳。这样说还不够,通过和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相比,天姥山甚至以其雄伟之姿压倒了天台山,岿然屹立。接着作者进入梦境,在奇花的迷恋之下,又不由为所见的壮阔景观所激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此处描写尤为大气磅礴: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大雨将至,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字里行间裹挟着巨大的力量,具有一种奇伟的美。李白的诗歌,对雄奇、壮观的崇山峻岭,长江大河,似乎特别青睐,他着意创造了一种崇高和壮美的审美佳境。

(三)李白的狂妄之言,在诗中还表现为爱用艺术变形的手法。它往往改变现实社会生活中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的比例关系,改变事物的形体规模来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形成鲜明的诗句,以抒发他那澎湃的激情。例如:使数目变小为大,变少为多:“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其十五),“桃花潭水深千尺”(《赠汪伦》),“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这些形象超越现实而存在,人为地扭转事物的本貌而铸就壮美的效果。李白也是用缩小的夸张把漫长的时间缩短,把阔大的空间缩小:例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把人漫长的一生缩小为如朝夕之间短暂。

可以看出,李白的诗歌时空,往往是根据主观抒情的需要,采用变形的手法,改变时间的速度和空间的大小,以显示他的“主观时间”和 “主观空间”,来书写他的主观豪迈情怀。

二、形成原因

为什么形成了李白如此的浪漫飘逸又奔放奇逸的狂言呢?这就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时代的营养

李白诗风的形成不仅靠唐朝经济的繁荣沃土,也有经济因素的影响,不然也结不出如此丰硕的成果。他狂妄飘逸诗风的形成与唐朝唐代文化大背景就有着必然的深刻联系。

初唐的辉煌带来了文学的繁荣,而作为封建正统的文学的主要形式的诗歌更是迅猛地发展着,并且呈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景象,也造就了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诗人更如璀璨群星,这使得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均达到较高的境界,诗作的形式和流派也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盛唐文化以中国本土文化为载体,广纳域外精华而蔚为大观,这种广阔的文化空间和自由的文化气氛对盛唐诗人的心理和气质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促使了盛唐诗人对新生事物、气象的追求不断进步。而李白正是在这种时代风气的熏陶和浸润下,很快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 李白怀着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创作诗歌的态度,继承了以往诗人浪漫主义的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时代的进取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社会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描法。也无形中对他诗歌的狂妄语言风格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个人的性格

李白的思想十分复杂,因为他受到了诸子百家的深刻影响。他心理素质中的精华部分是人格独立,对自由的热爱和追求是最光辉的亮点。李白的天性爽直畅快,他的气质洒脱不羁、傲世独立,感情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奔涌而出宛若喷溢的火山。当他自信十足时,则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当他应诏入京求官,则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当他政治失意,则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所以始终在成功与失败之间不停地来回,使他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三)爱才宽松的风气

李白之所以狂放不羁,年轻气盛,在与唐人爱才、扶才、宽容、大度,还在于宽松的社会风气。唐人往往自信,财大气粗,大多说话夸饰,爱用豪壮之语,许多人想靠三寸不烂之舌而狂言平步青云,出将入相,绝没有人嘲笑他们有非分之想,李白自诩甚高,抱负极大,她不愿走常规的科举道路,企望“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由布衣而一举为卿相,做管仲、晏婴一类“辅弼”大臣,完成“济苍生” “安社稷”使 “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宏伟理想。如果生在“万言不值一杯水”、 “读书只为稻粮黍”的朝代,只有金钱和权利才是硬通货,哪怕你“太白金星”下凡,还竟然敢说“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李邕》)的话,那些位高权重者不捏死踩死你才怪呢!哪还让他体面一点地被赐金放还呢!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5)

一、看诗人自身的形象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在中国诗歌史上,用大鹏自比的诗人,恐怕只有李白一人。庄子在《逍遥游》中是这样描绘大鹏的:“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壮伟的大鹏形象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李白年轻时就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他常常“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常常以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乐毅、张良、诸葛亮、谢安等自比,自称其抱负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忧愁时会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他高兴时会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只有用大鹏鸟的高大壮伟的形象自比,才能显示李白宏伟的抱负、杰出的才华、不羁的精神和澎湃的情感。这个新奇、贴切的比喻太妙了,因为它达到了形神合一、天衣无缝的境界,任何读者读了这些诗句,都会顿生钦赞之情、畅快之感,并激发起乐观自信、豪迈奋发的热情。

二、看诗人笔下的自然景物

李白笔下的山都是雄伟高大的,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天姥山的描绘:“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其实,现实中的天姥山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中国的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在人们心目中会有小巫见大巫之别。但是,李白梦中的天姥山却能“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高大、更挺拔,连有名的“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都要拜倒在它的脚下,它像巨人一样孔武有力,具有征服一切的气概。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6)

《秋浦歌》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秋浦歌》的原文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

(来源:文章屋网 https://www.wzu.com)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7)

李白式想象的基础是什么呢?是他天才的想象力。盛唐文化,孕育出无数杰出诗人,李白无疑是其中最具神韵的天才诗人,李白自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见《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见《赠张相镐》其二),可见李白不仅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是个神童、天才。他是有着异于常人的天才想象力的,从他的“霜”上就可见其非凡的想象才能。他的“霜”可以是如霜一样皎洁的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见《静夜思》);可以是长长的岁月,“六鳌骨已霜”(见《登高丘而望远海》);可以是肤如霜,“足上屐如霜”(见《越女词》);也可以是思乡心如霜(心霜),更是愁肠的代名词,如“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的想象极尽才思敏捷之才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出自《秋浦歌》)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从了解,白发怎能有“三千丈”呢?待读到下面的“缘愁似个长”我们才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是形容愁之大、愁之广(愁如发丝是形容愁之多,丝丝缕缕无穷尽,忧愁使白发生成,而要长达三千丈该有多么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真是千钧重量悬于“愁”字,真正是怎一个“愁”字了得。以有形的白发、以有量的数来形容那种无影无形的“愁”,这样的极度夸张怎能使人不惊叹诗人天才的想象力?这触目惊心的孤吟,使后世人皆识其愤。这种无影无形的忧愁,被诗人用超凡的想象力将其新颖具体化、物化,达到了动人心魄的地步。在李白丰富神奇的想象中,天才的想象力是他创作的动力,是他成功创作必不可少的素质,是李白最活跃和充满生机的本领。凭借他独特的想象力,他的诗歌呈现出的是李白式的想象特色:他用神奇的利刃――想象,创造出了有别于庄子的另一种非同凡响的大鹏;造出了有李氏专利的黄河。李白笔下的黄河如《将进酒》中,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动,联想到黄河之水就像人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复返,而黄河之水依旧滔滔滚滚而来,然而人生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次生命将逝(多少对时光的惋惜),面对这有限与无限的矛盾,联系到生活,得出结论:人活着为什么要不快乐?再想到天生我才必是有用的,不然上天为什么给我这样超人的才华。诗人从景到人,又从表面到内心进行了层层的联系想象,多少被压缩的灵魂都融进诗里来?李白的想象里常交织着黄河的涛声骇浪和纷纭多姿的往古神话,如“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见《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观的景象就是乘直升机也一时难以穷尽,作者却以他惊人的想象,用目光提起黄河的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自然形成卷舒风云之气的咏叹调。又如《行路难》其一:诗人以酒为发端展开丰富的想象,诗人的思绪忽而奔向群冰塞川的黄河渡口,忽而转向大雪封山的太行山麓;忽而是“垂钓碧溪”的姜尚,忽而是“乘舟梦日边”的伊尹,最后诗人的思绪又由远古飞向了未来,展现了一幅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壮丽画面。诗人的想象冲破时空的限制,在寥廓的宇宙间纵横驰骋。又如《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何等大气的想法!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白用他杰出的艺术想象才能将壮丽的黄河说成是天上来,漫长的一生说成是“朝暮”之间,这种极度扩大缩小的想法闪耀着李白智慧的光芒。他把壮大的表现得更壮、把易逝的说得更短,这就使壮大与短暂之间的对比联想显得尤为强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来对比联想生命的短暂与渺小,达到了令人惊心的地步,用“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真是神来之笔,“奇之又奇”。

李白的乐府诗还具有丰沛的情感。美学家认为感情是通过想象来移入对象之中的,艺术想象活动始终贯穿在整个的形象思维(创作)过程中。在李白的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有时借大鹏、有时借天马、有时借月、有时借神仙来表现他胸中燃烧的火焰。那雄奇的大自然:从咆哮的黄河到清澈的溪水,从崎岖的蜀道到秀美的名山,都是他驰骋想象的辽阔天地。李白诗歌浓烈的感情与丰富的想象是分不开的。他炽热的感情像喷发的熔岩,像熊熊燃烧的火焰,像狂飙一样呼啸而来、疾驰而去,自由奇发,情思奔放。李白乐府诗歌中的想象是灌注了他的浓烈情感的,他的艺术想象是以情感作动力的。李白的想象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他的想象常随情思的流动而变化万端,离奇恍惚,纵横变幻。他善于捕捉动人的一瞬,他有一首《短歌行》,诗中构想道:“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为人驻颓光。”这里没有嗟老叹卑的哀惋,却用“劝酒”的天真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这些诗篇以其纯真的情趣,感召着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没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获得永久的魅力。李白的诗歌因李白式的想象而具有了奇幻的色彩。“感情是血液,想象是诗歌的翅膀,奔放的激情鼓动着诗人想象的翅膀,而想象的飞翔又强化了诗人的感情。”新颖、奇特的想象使李白的诗歌更动人,更具感染力。新颖、动人的想象,如《公无渡河》(又名《箜篌引》)中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于其间”,公被有雪山样巨齿的巨鲸吞没,却还要像绢似的悬挂其间,这简直就是一个死亡狂想曲,疯狂而又美丽。李白的古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这不是一个冷漠的观察者所能表现出来的,是诗人火样的激情加神奇的想象才使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当他的情感比较壮阔时,神奇的想象复现出的必定是长风、大漠、海洋、长河、苍松、大鹏等诸多雄奇形象。情感一旦成熟,就极力去寻取某种方式呈现出来。感情好比火,想象好比风,风愈吹而火愈旺。普通的、平凡的事物因移入了感情的火,加上想象这助威助势的风,就变得炽炽烈烈,不可收拾了。例如:他热切地抒发自己的理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邑》),诗人以高飞的震动惊怪的大鹏自喻,可见其志向的高远。鹏鸟本身是有的,但没那么大,只是比一般的鸟大一些,只因他崇拜庄子式的逍遥鹏,联系到自己的理想、志向,他以满腔的热情去想象出了李白式的独具特色的惊怪之鹏,即使在折翅时犹能扰动沧海之水掀起波浪。

李白的乐府诗有着丰富的记忆形象。李白善于运用头脑中丰厚的文学积累,重新与现实联系组合成富有新意的东西。他对历史人物是有着偏爱的,如《白头吟》这里面有阿娇、文君、相如、吕尚、韩凭夫妇。诗人先由鸳鸯两两相伴、不离不弃,想到汉武帝背弃誓言,进而联想到文君因相如将背信而赠《白头吟》(人心原来不如禽情真),再由兔丝、女萝的依依来反衬人心不如草,由“覆水难收”又联想到韩凭夫妇的悲剧。又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见《行路难》其一)中的吕尚、伊尹、宗悫(què)这些贤人,是李白的最爱。诗人喜以飞翔的心灵来塑造他心仪的记忆中的人物,如屈原、尧、舜、禹、洗耳翁、吕尚、管仲、乐毅、张良、韩信、诸葛亮……多少精魄闯进李白瑰丽的想象中!李白的记忆多是那些美妙传说、神话、历史故事。诗人“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让想象神游,将历史、神话、传说、梦境与景物组合构成了神异奇特、可惊可愕的图画。如《公无渡河》里的痴而狂的披发老叟偏要渡河;巫山云雨枉断肠的楚襄王;在“吴牛喘月”的环境中劳作的纤夫;禹理百川、杀湍堙洪水……我们似乎看到李白就是那个有坚定信念却壮志难酬的狂叟,看到了纤夫拖船之艰辛,看到了那个一心为民的禹……

诗人对于记忆中的事物有着思接千载的联系能力,如《蜀道难》作品博采各种传说和民谚,以雄奇奔放的笔调、驰骋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奇丽惊险的蜀道画卷。“噫嘘唏,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作者一开始就连声惊叹蜀道的高、险,用“难于上青天”的比喻突现了蜀道的险峻非同寻常,一开始就揪住了人心。“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接着用历史传说,来说明蜀与外界无限长的隔绝是因山险峰高造成的。“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华阳国志》说:“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王遣五丁迎之,在梓童,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齐拽蛇,山崩,五女五丁亡,山分五岭。”多么神奇的传说!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8)

方丈年少时下井挖过煤

“南有本焕,北有印法”,这是目前我国佛教界送给两位长寿高僧的美誉。大师69岁的弟子妙喜介绍,南本焕是指深圳弘法寺方丈本焕,北印法指的就是民权县白云禅寺方丈释印法。“师父还曾被授予全国十大高僧之一”。“师父的思路清楚得很,闲了常跟我们讲以前的事。”妙喜介绍,师父籍贯是平顶山市郏县黄岛乡黄道南村,小时候因家贫,10多岁就给地主打工,后来受不了地主的欺压逃了出去,18岁时下煤矿挖煤。“十家就有九家贫,吃糠咽菜,生活苦得没法说。”这是释印法对新中国成立前生活的记忆。21岁时,他在桐柏县曾家湾太山小庙落发为僧,法号释印法。

步入佛门后,释印法多处拜学佛学经典。1987年,81岁高龄的释印法经河南省佛教协会秘书长能先法师推荐,到民权县白云禅寺任住持,他是这里的第43世方丈。

四处奔波迎回百尊玉佛

白云寺是座千年古寺,位于民权县城西南20公里处。始建于唐贞观元年 (公元627年),原名观音堂。清康熙为寻父,三次南下莅临白云寺,并亲笔御书“当堂常赏”。从此,白云寺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相国寺并称为中州四大名寺。

但遗憾的是,“文化”期间,千年古刹佛像被洗劫一空,释印法到此后,经过20多年的努力,各殿堂得到了修葺,他还四处请来了近百座玉佛。

大师还与侨居海外的傅凤英居士有深交。据他讲,傅凤英是傅作义将军的姑姑,抗日战争期间,傅凤英随丈夫逃难到桐柏县清凉寺,“我和寺僧一起保护了她”。之后,傅凤英得知大师所在的白云寺没有一尊佛像,就在1988年给寺院捐赠了9尊玉佛。

随后10年间,傅凤英又帮助释印法四去缅甸,迎回近百尊玉佛。如今,在傅凤英等居士的支持下,白云寺成了河南玉佛最多的寺院。

身患多种重病奇迹康复

老方丈身体一直不错,这次住院是因“受凉后致心慌、胸闷、气喘不能平躺已经4天”。9月14日下午,大师被弟子送到153医院心肾内科。

医生一检查,吃了一惊,释印法竟患多种疾病: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缺血型心肌病、冠心病,除此之外,主治医生于林君还发现释印法有陈旧性下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

入院时老方丈心肺功能差,随时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猝死、心脏停搏等危险。医院进行了全力抢救。

于林君大夫说,大师住院当天就急着要回去,“他主要还是放心不下寺院”,妙喜说,师父总说“咱没钱,别治了”。徒弟们不让他操心,凑了钱给他治病。

昨天,在病房里,听到徒弟说自己治疗期间“再疼都不吭声,很坚强”时,大师不好意思地笑着摆手:“别说这些!”

乐善好施成长寿秘诀

老方丈还精通武术,“80多岁还会‘二七腿’呢!”妙喜说,有一次上山砍柴,下山时不小心摔了腰,这才停止练功。而更传奇的是,释印法曾跟徒弟们讲,20多岁时到山里采药,老虎像乖猫一样在山洞里看他。有一年除夕,下大雪,他在山中迷路,老虎竟在前面引路带他下山。

提到师父长寿的秘诀,妙喜总结:心胸宽广,生活有规律,天天素食,喜欢吃面条。“他每天不到4点就起床,在49亩大的寺院里转三圈”。“他喜欢吃醋,每当吃面条时总要放一些,还爱吃辣椒油”。

饭量不大,身体却不错,除了牙坏了,耳不背,眼不花,“今年春天,还坐飞机到昆明、缅甸传法送经呢”。

此外,徒弟们还说,乐善好施,也是师父长寿秘诀。原来,释印法不但精通佛学,而且还熟知中医学、气功,经常给寺庙附近有病的群众义务把脉看病。说到这里,在医院照顾老方丈的弟子妙喜、妙智和妙宾抢着告诉记者:“我们师父独创的膏药,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在国内佛界非常有名。”

心愿想建成“千佛殿”

“师父现在的徒弟,不算俗家弟子,河南就有1万多”,全国的“数不清”,作为弟子,他们不但佩服师父的修行,更佩服他的胆识。

原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大师还曾救过当时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委李先念。老方丈记得很清楚,当时,李先念率领部分新四军在桐柏双河镇,被日军围困将近两个小时。释印法正在双河镇化缘,看到李先念十分危急,就把他带到一个染房,让他换上便衣,藏在染桶内,把他带出了双河镇。

说到现在的心愿,不用释印法讲,他的徒弟就替他说了:“师父就想把‘千佛殿’盖成。”原来,为了寺院发展,他不顾年老,四处化缘,请了300多尊佛像,只盼能筹到资金建成“千佛殿”,把佛像请进去。

【人物小档案】

姓名:释印法(俗名黄舜才)

性别:男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9)

一、“愁”是连绵悠远而无法割断的

古诗词中有以水描写愁的,有以雨比喻愁的。水的绵长悠远和人的情绪愁苦的特点是一致的。而如丝如缕的细雨和隔不开,扯不断的愁的特点又相吻合。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就说明了“愁”的这个特点。李白在《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也道出了愁的特点,愁的情状。

二、“愁”是有数量的

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贺铸《青玉案》中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都用可以看得见、可以体味的实景,来形容“愁”的数量。这种手法,的确令人叹为观止。

三、“愁”是有重量的

李清照的词《武陵春》中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分明写出了“愁“的重量。“愁“是如此的重,恐怕舴艋舟都难以乘载。

四、“愁”是有长度的

伟大的诗人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五》中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把“愁”说成三千丈长,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五、“愁”对身体是有影响的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心头忧虑烦闷,便以酒浇愁。李白说:“举杯消愁愁更愁”。范仲淹《苏幕遮》中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都说明“愁”对身体影响是很大的。李白不仅把“愁”量化为三千丈。而且还把“愁”生“白发”这一自然规律,揭示了出来。

青年时代伍子胥在他受到楚平王追杀中逃离昭关时须发突然变白。这是由于他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引起过度的“愁绪”,神经紧张造成的。今年47岁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只有44天时,却已出现愈来愈多的灰白头发。人们惊讶地发现:“他的头发,几乎是在一夜间,从深黑色突然全部变成了灰白色,就仿佛落满了雪花似的!”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篇(10)

李白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他在创作上却十分刻苦,虚心向前人学习。

他崇尚《风》、《雅》,还十分尊敬和推崇屈原,认真学习和继承了屈原辞赋的优秀传统。他还学习汉、魏、六朝以来诗歌的优秀传统,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十分重视学习汉魏以来乐府诗歌的优秀传统。他受六朝乐府民歌真挚动人、爽朗的影响,融合自己豪迈不羁的性格,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广受世人的喜爱和叹服。

二、李白诗歌风格中的两个特点

李白的诗歌根据不同的思想和感情表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我认为他的诗歌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绮丽而兼豪爽,二是雄奇而且易懂。绮丽是指用词华丽,对仗工整;雄奇是指作者用词夸张,在诗意中所表露的超然境界。在吟诵“诗仙”的佳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那华美、曼妙的文辞和雄健、磅礴的气势。

(一)李白诗歌中的绮丽风格

绮丽的风格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和内容相称的,虽然用词华丽、对仗工整,却写得自然,使人觉得情景相生,生动流畅;另一种是用华丽的辞藻来掩饰内心的思想感情,或者用堆砌的辞藻掩饰空虚的内容。我国古代诗歌,自南朝,特别是齐梁以来,丢掉了《诗经》、《楚辞》和汉、魏以来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形成一种“颓废”的形式主义的贵族文学。这种“贵族文学”的恶劣影响,阻碍了文学的发展。李白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远古,垂衣贵清真。”他反对杨(杨雄)、马(司马相如)以后文学界所兴起的那股只重华丽文辞,而轻视内容的绮丽空泛文风。

但李白的诗中也不乏千古流传的丽句,《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批为“千古丽句”,就是属于前一种的绮丽。这句诗不用典故辞藻,而写出最美的春光“烟花三月”,并且是在这样的时候去繁华的扬州,所以称为千古丽句。《山中问答》中的“桃花流水迥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山花烂漫、争妍斗丽是美的,而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都是按照自然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不同的美,但有着共同特点:天然,读之令人回味无穷,满口留香。

唐诗中风格绮丽的不少,如杜甫的《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写得工整自然,绮丽多姿,好像一幅彩色工笔画,与太白相比清新秀丽有余,却少了几分豪爽的气概。李商隐《无题》诗工整绮丽,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与太白诗相比显得情绪忧郁,不像太白诗开朗。李白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首诗都写出浓厚的别情,却无愁苦的音调,都有写得绮丽的句子,而长江天际流的境界是开阔的,踏歌送别的心情是开朗的,所以绮丽兼豪爽是李白诗歌的特点之一。

(二)李白诗歌中的雄奇风格

雄奇风格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写得自然,容易懂的;一种是写得费力,隐晦难懂。

上一篇: 大学生求职简历 下一篇: 扶贫干部管理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