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工资制定方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19 22:57:41

员工工资制定方案

员工工资制定方案篇(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国档案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复合化,给我国档案工作领域带来较大冲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中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学术研究日渐活跃,相应的研究成果也日益显著和丰富。

1 论文统计与分析

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上的学术论文库、中国知网上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基础,通过“题名/关键词”路径进行检索可知,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研究文章最早出现在2004年,因此,将时间设定为2004年~2011年,共检索到文献52篇,其中,相关文献29篇。

年度分布情况如表所示:

2 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29篇文章归类整理后得知,对该主题的研究主要围绕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现状、问题、必要性以及对策等方面展开。

2.1 对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基本认知。所谓“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亦称“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是按照国家或行业协会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档案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或任职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并对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孔令玉认为,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档案行业对从业者的准入控制,是从事档案工作的前提条件,即只有依照相应法规取得档案职业资格,持有档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在档案行业从事工作。[1]苏君华、周林兴也认为,应由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考核机构对档案管理从业者进行考核和鉴定,只有考核合格并获得证书者,才获得从事档案管理职业的资格。[2]

2.2 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现状研究。充分了解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现状,对建立健全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档案工作领域尚未建立专业化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档案从业人员缺乏统一的上岗资格标准,档案工作岗位缺乏职业准入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档案馆等部门不存在太多的限制。虽然,有些省市开展了上岗资格的培训和考试,但主管单位往往是各级档案局,其考核和鉴定缺乏相应的标准和制度。[3]王小丽指出,目前,在我国档案行业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一方面,机构臃肿,冗员众多,效率低下,大部分工作人员职业高度稳定;另一方面,业务能力强、素质高、学历高、知识结构合理的优秀人才却大量流失。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对档案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从而使档案馆成为安置富余人员的场所。所以,才有了档案馆是“老弱病残收容所”,“档案工作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的说法。[4]

2.3 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设

2.3.1 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我国档案工作领域用人混乱,不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占据着各级档案机构的众多岗位,造成档案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之间界限不清,严重影响我国档案事业的整体发展,也极大影响着我国档案工作的业务水平。[5]所以,应充分利用我国发展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大好机遇,广泛开展档案职业资格认证活动。

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已经成为我国档案工作领域一件十分紧迫的大事。王小丽认为,制定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档案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的需要,是档案事业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档案学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契机。[6]

2.3.2 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原则。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亦有章可循,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孔令玉认为,建立健全我国档案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机会均等原则。在资格认证的过程中,要实现公平、公开、公正;在人员聘用的过程中,要保证信息公开、程序公正,同时,应做到认证制度与档案馆等档案机构聘任制度相衔接,以避免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形同虚设。(2)专业性原则。即在认证形式、考核方式和考试内容的制定上,要体现出现代档案工作对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的要求。(3)可行性原则。即要建立起符合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现状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7]

2.4 国外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员工工资制定方案篇(2)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档案制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对档案工作的指导与管理除了必须遵循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外,还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内部档案管理制度,小到明确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大到档案的保存存储都应该体现明确的工作细则,把档案工作具体分解和落实到相关人员,以此量化工作标准。档案制度一旦制定并颁布后,主管部门就必须严格按照要求狠抓落实,并突出以下几项工作,首先,体现制度的奠基作用。学校档案材料的及时收集与有效管理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显而易见,其中材料的真实性、客观性不仅是学校档案管理实绩的具体体现、学校领导科学决策和解决学校重要问题的文本依据,而且也是学校领导开展研究和瞻前规划的基础,档案制度无疑是最后的保障,因此,我们要通过制度的约束既确保档案的及时归档,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其次,发挥制度的引领作用。学校应通过档案制度敦促档案人员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减少被动工作和不规范操作情形,防止工作中的各类失误;通过制度确立的奖惩标准鞭策落后、鼓励先进,提升档案人员工作主观能动性;通过制度培养档案人员应有的工作意识,诸如,档案人员对于上级部门发放的用于传阅的各种文件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体现跟踪意识,确保出得去、回得来;通过制度形成对本单位生成各种文件资料的收集与保管意识,因为这些材料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学校的发展过程。

2 档案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工作运用中的不断发展对传统以纸质为支撑档案管理工作构成了严峻挑战,并同时对档案人员的工作方式、工作理念产生着深刻影响。首先,它带来了档案工作的革命。从传统档案整体工作流程看,它属于典型的实体控制类型,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档案工作突破最初档案载体的一味制约,客观揭示着档案信息的科学运行过程。随着档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地位日益突显,仅仅依据原始实体档案难以高效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计算机技术的介入实现了档案从题名、文号等层面的直接检索,提高了档案运行效率。其次,它推动着档案工作方式的转变。档案人员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已经习惯了传统纸质档案的整理与保护,传统繁琐的工作使得他们被迫接受现有的工作模式并不断适应。计算机技术的适时介入使得档案人员在深入思考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基础上,自觉打破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他们通过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实现了档案工作的长足发展。当然,开发与利用计算机资源为档案工作服务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应该体现循序渐进原则,事实上,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虽然实现了档案自动组卷的目的,但是,计算机辅助立卷更是其主要特征,档案人员仍然需对档案实体实行人工组卷,计算机则辅助完成档案的分类与分工工作,即,计算机在有效控制下,机模仿人的思维方式进行档案分类组卷,这种方式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档案工作效能。

3 档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档案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与人的关系有着密切联系。结合高等师范学校发展实际,档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量级”方面,即,档案人力资源的数量和档案人力资源的质量。随着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校内部教学活动、后勤管理服务、学生信息管理都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繁重的工作对学校档案队伍的数量构成了客观挑战,档案人员的数量必须能够满足档案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当然,档案人员的数量也并非多多益善,我们应该将人员数量概念定位在人员必须结构合理、工作职能必须全面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师范学校档案工作实践,档案人员的配置包括了档案策略研究人员,档案查阅与咨询服务人员,并由他们共同组成档案研究开发团队负责学校档案工作。档案人员的素质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关键,学校必须把好档案人员准入门槛,一般而言,学校档案人员的质量涵盖了两大方面,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超的业务能力。档案工作从大的层面而言必须体现国家意志、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档案人员必须体现一定的政治操守和职业道德,真正在工作中做到坚持事实,热爱档案工作;档案工作是一个细致入微的工作,档案人员除了具备熟练的文字策划能力和工作组织能力外,还必须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扩大自己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4 档案处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档案室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实体支撑,开发与利用档案室资源体现了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学校档案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硬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档案室硬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小处着手,有的放矢。”具体而言,学校档案室硬件资源既包括了外在的醒目门牌提示,也包括了内部橱柜协调统一、摆放齐整,尤其档案人员办公用品要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档案人员工作职责以及学校档案室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配足配齐;学校档案室的重要性决定了档案室的保护要长远规划、明确职责,因此,档案室必须重视各种保护设施的建设,包括防盗网、防盗门等防盗设施的建设;包括防火、防水等设施的配备;包括防虫、防蛀、防强光、防潮湿等手段的运用等。其次,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在重视学校档案室硬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同时,也要加强学校档案室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中最为突出的工作是建设学校数字化档案室。学校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指的是利用数字设备及数字技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新形势下,学校数字化档案室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在形式层面超越传统档案室,事实上,数字化档案室在相关功能方面是传统档案室的延伸,但是,数字化档案室又与传统档案室有着明显的区别,尤其它有效借助了诸如电脑设备;数码相机设备;扫描仪器设备;打印设备等提高了工作运行的质量和效率,诚然,档案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两个方面的内容,又反映着效率与效能两个层面的实际意义,因此,开发与利用好档案室资源有着毋庸置疑的意义。

5 结束语

学校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客观形势发展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也体现了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开发与利用各种相关资源为档案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革,陈平.高校科研档案利用的创新性思考.兰台世界,2008(15).

员工工资制定方案篇(3)

关键词 通信企业 全员业绩考核 方案研究

一、前言

通信企业和其他企业相比,具有企业规模大、覆盖面广、员工数量多等特点,随着通信企业服务标准的提高,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考核实效,成为了通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从目前通信企业的现有的管理制度来看,对员工的业绩考核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了实现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的实效性,目前通信企业根据企业实际制定了具体全员业绩考核方案。这一考核方案的出台主要是基于企业现有的考核体系而做出的,对通信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应开展对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研究,提高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实效性。

二、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现状

通过了解发现,目前通信企业的全员业绩考核现状主要为以下特点:

现有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较粗放,基本上是按部门进行考核。公司根据各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设计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各部门在根据部门考核指标情况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而部门在对员工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设计的时候,只简单的根据人员工作情况进行指标设计,指标主要是体现该人员需要取得的工作成果。如营销人员,负责行业客户和负责公众客户的工作内容及由此引起的工作业绩差异很大。但在设计指标体系的时候都设定有用户发展这个指标,且目标值。考核方式等均不进行区分。可能造成员工吃大锅饭现象,起不到奖勤罚懒的实际考核作用。

另外,员工考核指标分为业绩类、管理类指标,但所有指标均为结果性指标。造成员工所有工作都围绕“取得好结果”进行,对过程不进行管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员工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来保指标,工作流程、工作规范无人重视。基于这一认识,在通信企业中创新业绩考核方式,实行全员业绩考核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三、通信企业推行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必要性

对于通信企业来讲,推行全员业绩考核方案不但是解决原有绩效考核制度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为此,应充分认识到通信企业推行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必要性。

1、通信企业推行全员业绩考核方案,有利于提高绩效管理的实效性

对于通信企业而言,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了常态化管理的一部分,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推出,解决了通信企业原有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优化了员工业绩考核标准,对提高绩效管理的实效性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2、通信企业推行全员业绩考核方案,对提高员工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在通信企业内部推行全员业绩考核方案,员工的工作意识、奉献精神和工作态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由此可见,在通信企业中,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推行,是提高员工意识的重要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选择。

3、通信企业推行全员业绩考核方案,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必要手段

在通信企业中,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推行和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推行全员业绩考核,通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所以,通信企业推行全员业绩考核方案,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必要手段。

四、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制定原则分析

目前来看,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是员工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想保证全员业绩考核方案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在方案的制定中把握以下原则:

1、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应将所有员工纳入到考核中来

在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制定中,应突出全员性的原则,应将所有的员工都纳入到考核中来,使业绩考核方案能够针对所有员工,保证业绩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提高业绩考核的针对性,保证业绩考核能够发挥积极效果,促进企业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2、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考核细则的制定应符合工作实际

为了保证全员业绩考核方案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在考核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对通信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有深入了解,使考核细则的制定能够符合工作实际,满足工作需要,从而提升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可行性,提高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应用范围。

3、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应注重考核的实效性

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效果。基于这一考虑,通信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应注重考核的实效性,以实效性为主要指标,指导全员业绩考核方案的制定满足企业需要。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通信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提高整体经营管理的实效性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需要制定企业全员业绩考核方案,并在管理中积极推行该方案,使全员业绩考核方案成为保证通信企业经营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天航.企业员工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研究.企业导报.2012年5期.

[2]崔明月.通信企业如何提高员工整体管理质量.科技和产业.2011年06期.

[3]肖龙.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点.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员工工资制定方案篇(4)

一、企业改制劳动关系调整和人员分流安置方案工作程序

1、企业在拟定企业改制方案的同时,要根据国家有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企业的劳动关系调整和人员分流安置方案;

2、企业改制制定的劳动关系调整和人员分流安置方案须经企业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的召开和表决程序按市委、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总工会、市政府国资委关于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充分发挥职工民主管理作用的意见》(青厅字〔〕39号)和《山东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规定执行。企业主管部门应指导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和进行表决,并对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真实性负责;

3、经企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携带相关材料、职工档案),报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未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企业不得实施改制人员分流工作;

4、对提报材料齐全且符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有关劳动保障政策规定的企业,由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书(见附件一)。审核意见书一式四份,一份交被审核企业,一份交区体改办,一份交区财政国资办,一份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二、改制企业劳动关系调整和人员分流安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改制企业人员构成及折抵情况。原固定工、合同制职工、协保人员、内退人员、工伤人员、企业精减人员、供养直系亲属、家属工、离退休、退职人员等人数和折抵情况,时间以企业资产评估基准日为准。

2、劳动关系处理情况。改制为国有法人控股的企业拟与职工变更劳动合同情况(人数、劳动合同期限);改制为非国有法人控股的企业拟与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人数、劳动合同期限);改制企业拟解除劳动合同情况(人数、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及支付时间、总额及资金来源)。

3、职工债权债务处理情况。包括对拖欠职工工资、医疗费、社会保险费、集资款等债务问题的处理意见(标准、具体时间、方式和资金来源)。

企业在制定劳动关系调整和人员分流安置方案时,应就其草案内容在与主管部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事先征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意见。

三、企业报送审核应携带材料

1、企业改制申请;

2、体改部门或主管部门对企业改制的批复意见;

3、企业改制方案;

4、劳动关系调整和人员分流安置方案及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决议;

5、改制企业情况(见附件二);

6、主管部门报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关于同意企业劳动关系调整和人员分流安置方案的申请。

以上材料均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存档,无法留取原件时,经审核人员核对无误后,留复印件存档。

员工工资制定方案篇(5)

在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搞活内部分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制度;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二、改革的范围和对象

1、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以外的所有事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都要实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实行人员聘用制对象包括单位在编在册的原固定用人制度职工,合同制职工和新进人员(含工勤人员)。

2、党政机关和参照、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中未列入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

3、被有关部门列入中介机构和协会清理整顿范围的事业单位,按鄂政发[*]1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4、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按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要求组织实施。

5、对于职能基本消失,长期不能运转或因其它原因不便组织开展人员聘用制改革的单位,由主管部门写出专题报告,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可暂缓进行人员聘用制改革。

三、时间安排及实施步骤

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从今年9月起启动,至12月底结束,基本建立起正常、规范的人员聘用制度。整个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工作准备阶段(*年9、10月)

1、宣传发动。召开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动员大会,学习国家、省、州、县有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吃透政策,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省、州的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县直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也要相开会议,层层动员,对本系统、本单位的改革工作进行具体安排。

2、调查摸底,清理非编人员。各单位要依据编制员额,填写《党政机关事业编制人员调查表》、《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调查表》、《事业单位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调查表》和《事业单位非编人员调查表》,对单位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并做好非编人员的辞退工作。对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要载明离岗时间、原因、去向及处理意见,各类调查表于9月30日前交县人事局。

3、拟定改革方案。

(1)拟定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实施方案。依据全州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报州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县直事业单位要拟定推行聘用合同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2)拟定岗位设置方案,科学设置管理、专技、工勤岗位。事业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任务,以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员额为基数,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并编写岗位说明书,内容包括: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和条件等。其中,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应按国家规定的结构比例设置,报职改部门审批后方可组织竞争上岗。

(3)拟定竞争上岗方案。竞争上岗方案要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并严格按照以下程序和办法进行:公布岗位、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组织考试、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确定上岗人选。具体操作按建发[*]16号,建政发[*]20号和建政办发[*]112号文件规定执行。

(4)拟定内部分配方案,理顺分配关系。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根据单位分类实际,制定单位内部分配方案,搞活内部分配。财政拨款的纯公益类事业单位可将国家规定工资中固定部分直达个人,活的部分集中到单位与工作业绩挂钩,作为效益浮动工资拉开档次重新分配,也可将国家规定工资中活的部分与单位收益中可用于分配的部分捆在一起重新分配。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补贴、规费收入和政府定价收费的准公益类事业单位,比照财政拨款单位执行,也可将现行工资作为档案工资保留,在工资总额框架下,采用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的“三元”结构方式,自主制定分配标准。资金来源主要靠经营性收费的单位收入分配应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可结合财政补贴情况,实行多元工资制,包括实行岗位工资、结构工资、课题工资、绩效工资、课时工资、协议工资等。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无权自行确定自己的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标准。单位内部分配方案应报主管部门批准和县人事局审核备案后组织实施。

(5)拟定未聘人员安置方案。对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原则上以内部消化为主,运用多种途径安置。未聘人员安置方案应包括内部退养、辞职辞退、待岗及自主择业、经济补偿和保险统筹等方案。

4、改革方案报主管部门和县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

5、召开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改革方案。通过初审的各种改革方案必须经本单位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通过。采用职工大会形式审议方案的,应有本单位职工80%以上人员出席;以职代会形式审议的,须有全体职工代表2/3以上出席,参会人员半数以上赞成为通过。审议通过后的改革方案,报县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备案后实施。

(二)实施聘用阶段(*年11月至12月中旬)

1、公布改革方案。

2、竞争上岗,确定岗位。具体要求按州组文[*]15号第4条15款规定的程序和办法执行。

3、签订聘任、聘用合同。

(1)单位与被聘人员签订专业技术职务、管理人员、工人技术等级聘任合同(聘约),并进行合同鉴证。

(2)单位与被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书。在签订聘任合同的基础上,由事业单位法人代表与所属人员严格按[*]35号、鄂办发[*]1号文件规定的政策、程序和内容,使用人事部门规范的合同文本签订,并办理聘用合同鉴证。

4、落实聘任岗位待遇。各单位根据竞争上岗结果,本着“岗变薪变,绩优薪优”的原则,按照向县人事局备案的内部分配方案,落实岗位待遇。

5、未聘人员安置。下列情况,按照州组文[*]15号规定执行,即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人员,本人自愿,经单位同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内部退养;对改革中拒绝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给予3个月的择业期,择业期满后劝其办理辞职手续,对拒不办理辞职手续的应予辞退;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未聘人员自愿与单位解除用人关系的,单位应主动为其补办养老保险手续,并按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中小学教师内部退养,要在摸清底数,从严控制的基础上,由本人申请,单位批准。

6、领导人员的任用。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人员的任用主要实行委任制,也可实行聘任制或聘用制。聘用领导岗位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三)规范完善阶段(*年12月中下旬)

1、本次改革以前已实行聘用合同管理的单位,仍在合同期内的合同继续有效;合同期满的,要续签聘用合同。

2、已实行聘用合同管理的单位,要根据要求制定岗位设置方案,编写岗位说明书,制定内部分配方案,按本次改革规定时间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其中内部分配方案报县人事局备案。

3、单位对实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对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将工作总结报州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执行政策和工作程序。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认真贯彻[*]35号、鄂办发[*]1号、州办发[*]15号、州组文[*]15号,以及省、州组织、人事部门其他相关配套文件精神和建发[*]16号、建政发[*]20号、建政办发[*]112号文件规定。要坚持贯彻执行有关政策同本单位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解决当前问题同单位的长远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又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切实增强改革的效果。

员工工资制定方案篇(6)

档案资源的管理工作是各个企业档案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包含整理、搜集及保存企业重要的文档资料,以及存储、下载、上传、传送、分类、检索等各个环节,涉及到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其整体工作质量对企业办公室管理服务效率起着重要影响,主要包括对文书档案的数字化、安全化、网络化的全面管理,需要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来支持引导。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有序、高效、稳固,相关企业及工作人员应当开展现代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制定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促进档案管理的优化。

一、深入把握档案信息利用需求的变化趋势

针对当前档案管理工作逐渐提升重要性的发展现状,企业必须充分了解档案信息利用需求的变化趋势,全面把握该变化趋势进行管理方法与资源开发的完善,才能应对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特征。笔者将从以下三大方面进行档案信息利用需求变化趋势的分析,便于企业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效率。

(一)档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必然趋势。档案信息资源在企业办公室工作中愈发重要,只有实现其信息资源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才能在保持档案文件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增强档案管理的准确率和便捷性。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方式往往通过人工的排列、整理及装订、存放,必然会出现遗漏文件的现象,一旦档案数量增加,出现错误信息,工作人员就必须拆卷重做进行多次检查,不仅影响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的工作倦怠,发生遗漏文件查找不到,检索效率低下的现象。通过实行档案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改善档案文件的装订效果,使装订更加整齐美观,而对于遗漏的文件则不需要多次修改查找,将档案的案卷级转变为文件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避免不同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标准的衡量尺度不同而造成的使用不便,极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文档的存积,使工作人员在放松身心的情况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更多精力,从而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效率。

(二)档案信息用户数量增加,档案类型复杂多变。我国经过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加快,传统档案信息的管理从后台逐渐公开于前台,使人们在就业、工作等方面对各自档案信息的资源保护愈发重视。因此,人们的档案意识逐渐增强,档案信息用户的群体也逐渐庞大起来。用户群体的扩大避免不了用户类型的增加,不同类型的档案信息用户对应着不同程度的管理方式,档案资源的利用方法需要工作人员从其目的、对象及角度等多方面进行评判,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由于现代化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相关企业则需要聘用更高知识层次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而当下企业的档案部门恰恰缺少现代高技术人才,进而使复杂繁琐的档案工作疏于管理,无法发挥企业现代化设备及工作方法的作用。电子文件没有固定的形式,在修改和整理的过程中无法保存任何痕迹,一旦出现问题难以恢复期原始样貌,保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从而丧失了文件的原始性,档案工作则更加复杂多变,难以控制。

(三)档案信息利用向多元、自主、专业化方向发展。档案信息用户的增加使档案管理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大,其内部容易因档案管理类型的丰富而导致不同特性的变化。例如,由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剧增,信息所包含的重要内容可能出现不够精准、时效的特性,这使得许多档案信息的浓度逐渐下降,甚至出现冗余信息、虚假信息的增多,导致用户需求向精品化、个性化及专业化的形势发展,更多用户注重对档案效用的关注。此外,档案信息用户往往习惯通过网上检索等便捷方法对所需信息进行查询,甚至希望能够更加简便地通过档案的目录及关键词查询来获取自己所需的重要内容,往往认为通过档案部门的特定查询缺乏时间上的便捷,这使得档案信息利用的需求也更加依赖于档案部门提供的服务方式,从而使档案管理出现多样化、自主化、广泛化的趋势,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先进技术的学习与投入,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档案信息资源发展的走势,使档案管理工作在保证用户便利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自我创新与完善。

二、开展档案信息资源深度开发的基础保障与反馈机制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主要包含不断充实档案信息服务内容、构建政府内部档案信息共享平台,重视档案信息增值服务以及推进档案信息产品专题开发与加工等,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由于其资源开发的保障因素受到开发方法与策略的影响,因此笔者从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各项系统保障机制来分析其开发利用的状况。

(一)制度保障。从1980年起,中共中央开始决定开放历史档案,从此以后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受到多个部门的管制和发展环境的影响,制度的规定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变。但由于档案信息资源的特性发展方向无法确定,制度改善的角度跟不上档案资源的改变,因此至今为止,有关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法律规定仍然不够完善,处于不断修改、不断翻新的过程中。一项完整有效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需要基本法律、企业规定、法律实施细则和信息开发规则等多项规章制度的制约,因此,企业应当分配不同类型的工作人员负责不同规章制度的制定,并真正将其贯彻落实到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才能使法律规则的制定真正变得有效。同时,在监督法律规章的落实情况时,应当注重细节的量化,认真听从来自基层管理者的建议,使各项规章制度在注重原则的同时得到更加合理的补充改善。

(二)组织保障。由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组织保障从整体和局部来看设置情况是有所差异的,档案馆网的设置仍然存在管理问题,各级档案部门都应当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服务大局放在档案工作任务的首要地位,加强对重要档案的管理与开发。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全国性的档案行政管理体系。该体系能够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促使档案管理体系以坚持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为目标,通过调节档案管理与资源开放的关系来设置档案馆网,从而使档案信息资源的影响与效用扩大更加条理、实用。其次,从局部上来看,档案信息管理的组织保障还应包含基层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基础工作部门的档案管理真正落实到基层工作的各项任务中,并加以监督和整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

(三)人员配置。随着档案信息资源管理难度的逐渐增加,普通职工已经无法适应高强度、高难度的档案工作,相关企业需要聘请高素质的技术工作者,才能满足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需求。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档案工作者的主动学习,缺乏新型技术水准的管理方法是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档案工作的。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高素质的档案人才数量较少,相关企业对工作人员的监督与培训力度不够,导致我国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的结构不稳定,大多数工作人员的意识仍然停留在档案实体保管的简单工作层面。因此,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人员配置应当逐步提高对档案人员的资质要求,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简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使工作者在充足的时间中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投入更高的精力,注重各个档案部门的工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的工作状态。

(四)反馈机制。档案信息工作者通过对信息产品的管理与加工将资源发放于档案用户,从而实现用户需求的跟踪与档案信息资源的互馈;而档案用户则通过信息产品的使用情况将所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档案信息工作者,即资源深度开发对用户的反推作用。二者构成一个反馈机制循环结构,能够在收集、组织档案用户需求信息的基础上挖掘用户需求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引导档案工作者不断变化和改善工作状况,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化发展。

同时,反馈机制的构成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与制约,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只有将工作人员、信息产品及档案信息用户三者关联起来,促进其工作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通过反馈机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质量控制。

三、深入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实施

针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情况较差、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手段先进性低的工作现状,我们应当从不同角度和标准出发,在遵循档案信息资源及时性、客观性、特色性的原则上完善信息开发工作体系,在档案信息实体开发、内容开发及知识开发三大方面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逐步推进。

(一)拓宽信息开发途径,探索档案信息资源的实体开发。尽管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实体管理的重视程度仍然保持在较高的状态,但仅仅是保管和整理是远远不够的。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应当在保证实体保管工作完备的情况下同时加强实体信息的开发,例如通过档案阅览服务、档案信息复制以及档案陈列展览等具体方式进行,从而保证利用者迅速查阅相关档案的基础上扩大信息传播的范围,提高社会档案意识。

通过对档案进行分级处理、对查阅人员的情况进行客观严格的登记审查以及对档案实体进行开发且不泄密的方式,能够逐步拓宽档案管理的工作范围,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从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进行相关工作安排和管理,克服任人唯亲、的恶劣事件发生,实现实体档案开发利用的最大化,在保证档案实体有序性和保密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为档案信息用户服务。

(二)加强工作制度落实,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开发。档案内容开发主要指在档案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信息整理加工工作,不得掺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者的个人观念。因此,工作人员在档案编研、档案资讯、档案信息公布及档案编目、著录等方式中进行,从而在满足社会利用需要的前提下克服档案信息的分散性和信息浓度低的弱点,利用公共媒介如电视、网络、报刊等方式与用户进行交流。

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开发同时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来保障,只有真正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内容开发的工作流程中,才能形成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具体可以在不违反制度规范的前提下加强档案资讯工作,例如对档案收藏的分布状况、为特定用户定向查找传递档案信息等情况的分析,促进档案信息传播的速度,真正将接受档案信息咨询申请、分析咨询问题、查询文献资料和收集反馈信息等重要步骤一一落实,从深层次上满足档案信息用户的需求,也不妨碍相关深层内容的进一步开发。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开发。相关企业应当注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通过自身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紧跟信息化时展的步伐。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开发主要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的开发内容与方式相结合的深层次开发,其要求档案信息工作者在结合相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源所具备的隐性知识进行开发与重组,最终整理出档案信息资源的隐藏知识内容,使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具备更高的实效性。

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开发是整个开发内容中难度最大、层次最深的一项,也是继档案信息资源的实体开发、内容开发后的最高形式。除了进行开发方法的改善,知识开发还应当对信息资源的内容开发进行延伸,使档案工作者在消极被动的保管档案实体的工作中逐步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创造人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先进方法的学习改善档案的形式特征,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重新整理,从而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层面的需求,但要注重不得违背档案原本的核心精神,对档案信息用系统、辩证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组建知识开发工作小组进行资料的汇集,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支持与储备。

综上所述,只有顺应档案开发与管理的整体趋势,将先进的管理方法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档案资源开发与信息管理工作的作用效果。相信在企业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档案资源的开况一定会进一步得到重视与发展,档案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将在相关企业的办公室工作中发挥更加实效的能力效用。

【参考文献】

[1]王鹂.企业文书档案实行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措施探讨[J].2013.

[2]王云庆,杨蕾.积极推进档案信息资源深度开发[J].山东档案,2008.

[3]陈菊兰.加强基础工作时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J].档案,2010.

员工工资制定方案篇(7)

在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搞活内部分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制度;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二、改革的范围和对象

1、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以外的所有事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都要实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实行人员聘用制对象包括单位在编在册的原固定用人制度职工,合同制职工和新进人员(含工勤人员)。

2、党政机关和参照、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中未列入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

3、被有关部门列入中介机构和协会清理整顿范围的事业单位,按鄂政发[*]14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4、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按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要求组织实施。

5、对于职能基本消失,长期不能运转或因其它原因不便组织开展人员聘用制改革的单位,由主管部门写出专题报告,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可暂缓进行人员聘用制改革。

三、时间安排及实施步骤

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从今年9月起启动,至12月底结束,基本建立起正常、规范的人员聘用制度。整个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工作准备阶段(*年9、10月)

1、宣传发动。召开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动员大会,学习国家、省、州、县有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吃透政策,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省、州的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上来。县直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也要相开会议,层层动员,对本系统、本单位的改革工作进行具体安排。

2、调查摸底,清理非编人员。各单位要依据编制员额,填写《党政机关事业编制人员调查表》、《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调查表》、《事业单位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调查表》和《事业单位非编人员调查表》,对单位人员进行全面清理,并做好非编人员的辞退工作。对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要载明离岗时间、原因、去向及处理意见,各类调查表于9月30日前交县人事局。

3、拟定改革方案。

(1)拟定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实施方案。依据全州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报州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县直事业单位要拟定推行聘用合同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2)拟定岗位设置方案,科学设置管理、专技、工勤岗位。事业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任务,以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员额为基数,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并编写岗位说明书,内容包括: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和条件等。其中,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应按国家规定的结构比例设置,报职改部门审批后方可组织竞争上岗。

(3)拟定竞争上岗方案。竞争上岗方案要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并严格按照以下程序和办法进行:公布岗位、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组织考试、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确定上岗人选。具体操作按建发[*]16号,建政发[*]20号和建政办发[*]112号文件规定执行。

(4)拟定内部分配方案,理顺分配关系。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根据单位分类实际,制定单位内部分配方案,搞活内部分配。财政拨款的纯公益类事业单位可将国家规定工资中固定部分直达个人,活的部分集中到单位与工作业绩挂钩,作为效益浮动工资拉开档次重新分配,也可将国家规定工资中活的部分与单位收益中可用于分配的部分捆在一起重新分配。资金来源主要靠财政补贴、规费收入和政府定价收费的准公益类事业单位,比照财政拨款单位执行,也可将现行工资作为档案工资保留,在工资总额框架下,采用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的“三元”结构方式,自主制定分配标准。资金来源主要靠经营性收费的单位收入分配应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可结合财政补贴情况,实行多元工资制,包括实行岗位工资、结构工资、课题工资、绩效工资、课时工资、协议工资等。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无权自行确定自己的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标准。单位内部分配方案应报主管部门批准和县人事局审核备案后组织实施。

(5)拟定未聘人员安置方案。对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原则上以内部消化为主,运用多种途径安置。未聘人员安置方案应包括内部退养、辞职辞退、待岗及自主择业、经济补偿和保险统筹等方案。

4、改革方案报主管部门和县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

5、召开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改革方案。通过初审的各种改革方案必须经本单位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通过。采用职工大会形式审议方案的,应有本单位职工80%以上人员出席;以职代会形式审议的,须有全体职工代表2/3以上出席,参会人员半数以上赞成为通过。审议通过后的改革方案,报县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备案后实施。

(二)实施聘用阶段(*年11月至12月中旬)

1、公布改革方案。

2、竞争上岗,确定岗位。具体要求按州组文[*]15号第4条15款规定的程序和办法执行。

3、签订聘任、聘用合同。

(1)单位与被聘人员签订专业技术职务、管理人员、工人技术等级聘任合同(聘约),并进行合同鉴证。

(2)单位与被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书。在签订聘任合同的基础上,由事业单位法人代表与所属人员严格按[*]35号、鄂办发[*]1号文件规定的政策、程序和内容,使用人事部门规范的合同文本签订,并办理聘用合同鉴证。

4、落实聘任岗位待遇。各单位根据竞争上岗结果,本着“岗变薪变,绩优薪优”的原则,按照向县人事局备案的内部分配方案,落实岗位待遇。

5、未聘人员安置。下列情况,按照州组文[*]15号规定执行,即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人员,本人自愿,经单位同意,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内部退养;对改革中拒绝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给予3个月的择业期,择业期满后劝其办理辞职手续,对拒不办理辞职手续的应予辞退;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未聘人员自愿与单位解除用人关系的,单位应主动为其补办养老保险手续,并按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中小学教师内部退养,要在摸清底数,从严控制的基础上,由本人申请,单位批准。

6、领导人员的任用。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人员的任用主要实行委任制,也可实行聘任制或聘用制。聘用领导岗位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三)规范完善阶段(*年12月中下旬)

1、本次改革以前已实行聘用合同管理的单位,仍在合同期内的合同继续有效;合同期满的,要续签聘用合同。

2、已实行聘用合同管理的单位,要根据要求制定岗位设置方案,编写岗位说明书,制定内部分配方案,按本次改革规定时间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其中内部分配方案报县人事局备案。

3、单位对实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报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对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将工作总结报州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执行政策和工作程序。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认真贯彻[*]35号、鄂办发[*]1号、州办发[*]15号、州组文[*]15号,以及省、州组织、人事部门其他相关配套文件精神和建发[*]16号、建政发[*]20号、建政办发[*]112号文件规定。要坚持贯彻执行有关政策同本单位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解决当前问题同单位的长远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又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切实增强改革的效果。

员工工资制定方案篇(8)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水运工程档案管理是水运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水运工程前期准备、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过程中形在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文件材料,是整个工程建设的缩影。水运工程档案是衡量水运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水运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对水运工程建成后的维护与管理将会起到积极地指导作用,同时有利于提高水运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水平,促进水运工程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2 水运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水运工程建设中,从始至终,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工程资料需要收集、整理和归档。工程档案涉及点多、面广、资料分散,收集、填写及整编都存在一定的难点。纵观以往,在细节上仍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意识淡薄,对资料管理不够重视,认为资料管理只是资料管理人员的事,参建单位的部分技术人员缺乏资料入档意识,对形成的原资料不注意及时存档,致使工程完工后资料短缺,不完善;二是施工单位流动性较大,没有专职的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经手人员多、资料分散,造成工程完工后,资料不能及时收集、整理和移交;三是对档案工作的严谨性认识不足,资料不规范,使工程档案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

3 对水运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水运工程档案管理必须做到一个重视,两个健全

3.1.1 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从项目主管部门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从领导到一线工作人员,必须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水运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生。把水运工程档案管理纳入水运工程建设管理范畴,落实工作责任,使工程档案资料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系统。从项目前期工作到工程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要把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来抓,使工程档案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

必须制定完善可行的规章制度,实行领导负责制,树立全员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由于工程档案的形成有其严格的系统过程,反映了工程的每一个环节的情况,只有健全管理制底,使档案资料的负责人、技术和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树立责任心和法制意识,才能从管理制度上保证工程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系统,做到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1.3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是项目主管部门要建立档案管理领导机构,设立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项目前期以及施工过程中文件、变更资料,管理单位与施工方、监理方的来往资料,项目竣工前的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等工作;二是施工单位建立档案管理组织机构,设立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施工过程中项目资料的收集、登记和整理工作;三是监理单位要有专门人员对监理资料进行真实填写、记录、收集和整理。只有健全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工程完工时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系统的将工程资料转交到项目主管部门,为工程的后续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技术资料。

3.2 水运工程档案管理必须做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

3.2.1 工程档案管理必须制度化

工程档案管理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只有从各个方面制定出详尽的管理制度,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保证工程档案管理的质量。只有明确领导、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实行项目法人总负责制,才能最终确立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依据制度,接受约束,形成一个有规律、有模式的工作思路,依靠制度规范水运工程档案管理工作。

3.2.2 工程档案资料必须规范化、标准化

3.2.3 工程档案管理资料必须系统化

工程档案包含各个方面的资料,即:工程立项、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监理及工程的竣工验收等各个方面进行过程中形成的所有资料。因而档案资料必须系统化。在工程阶段验收时,要把工程档案纳入验收范畴,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纠正,使形成的工程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准确,防止出现缺页、漏项等现象。在工程完工后,能够系统地将工程档案进行归类、整理、存档,使之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

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各有独立含义,同时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有遵循“四化”原则,才能达到水运工程档案管理的合格标准,形成的档案才能具有相应价值。

3.3 水运工程档案管理要做到“三勤一及时”

3.3.1 勤收集

工程档案资料依赖各个部门分别完成。在每一阶段完成后,资料若不及时收回、整理,可能会造成资料的散落和丢失。特别是对一些征地、证件等原始文件,必须及时收集、整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料完整,便于档案管理部门的整编和归类,形成完整的档案资料。工程完工后,施工及监理资料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到项目主管单位,以免因工地搬迁、人员调离而造成资料收集困难,甚至丢失等现象发生。

3.3.2 勤督促

工程档案资料的形在历时长,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资料分散,只有多督促,才能使各个部门及相关人员按要求收集整理,形成完整合格的资料。

3.3.3 勤检查

工程档案涉及到各个方面和部门,管理水平不一,只有勤检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正。在每一阶段都要对档案资料进行认真检查,使部门领导及具体管理人员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填写、收集和整理档案资料,防止漏填、漏收、出错及杂乱等现象的发生,保证形成的档案资料真实、准确。

3.3.4 工程资料的整理要及时

每一个单项工程完成后,对形成的资料一定要及时收集、整理,并进行归类、整编。在整编过程中,对资料不齐或不合格的,要及时进行补充和纠正,杜绝工程档案资料工作留“尾巴”现象发生。工程完工后要及时、系统地将工程档案资料准备齐全,为工程竣工验收打好基础。

3.4 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水运工程档案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日益普遍,电子档案逐渐普及,这为工程档案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在工程档案的管理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档案工作不再局限于纸质,而是要通过网络把档案的得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这就要求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掌握工程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系统地把档案资料电子化,为工程档案的充分利用创造条件。

员工工资制定方案篇(9)

2 工程档案整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专业的档案整理人员

首先,某些领导对工程档案整理工作不重视,认为档案整理工作就是工程资料收集整理的简单工作,导致对档案整理人员的要求非常低,有些甚至没有配有专门的档案整理人员,档案整理工作是由别的岗位人员来完成的。这就导致了工程档案整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档案整理业务知识,而且兼职的工程档案整理员也很难保证将档案整理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其次,单位对于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也不足,尤其是对于新入职的员工仅仅进行了简单的岗前培训,就让其顶岗工作,由于缺乏实际的档案整理工作经验,在进行工程档案整理的过程中会频频出错,严重影响档案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由于领导对工程档案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工程档案整理人员也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工作,以消极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导致在工作中没有进行自学,导致自身的专业水平很难提升。

2.2 档案整理方法较落后

现今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很多办公软件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为人们的工作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但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沿用的仍旧是传统的档案整理方法,导致整个档案整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工作效率却没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虽然有些单位引入了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软件,但是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没有进行全面的培训,致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中使用档案管理软件的频率较低,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档案管理软件的真实价值。

2.3 工程档案整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单位对工程档案整理工作不重视,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工程项目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工程档案整理制度。完善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对于保障档案整理过程中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现实的意义。唯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才能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从而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正确进行。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整理工作时,全凭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在档案的整理过程中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由于缺少档案管理制度的规范作用,档案整理人员在工作中随机性较大,不能正确的约束自己在工作中行为,导致工程档案整理工作不能全面的进行展开,导致档案整理的不全面。

3 工程档案整理工作改进措施

3.1 加强档案整理人员的培养

企业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不断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保障工程档案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在企业内部开展档案整理工作的知识竞赛、邀请国内著名的档案管理专家进行档案管理讲座、开设档案管理培训课程等。档案培训工作要持续不间断,同时定期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考核,检验档案整理培训的成果和发现培训中的漏洞,进而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培训课程,从而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课程,促进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3.2 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方法

传统的工程档案整理方法已经与现在复杂、快节奏的工程施工不相适应了,很难满足现在工程施工中档案整理工作的需要。因此,通过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工程档案整理工作的需求,对传统的工程档案整理方法进行改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方法中仍旧适用的应该继续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推行,对于陈旧落后的方法要进行淘汰处理。在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的同时,还要引入先进科学的整理方法,例如,采用档案整理软件、制定先进的资料收集表格等。加强对先进科学方法的引入和学习,不断提升档案整理工作的水平,从而保障档案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健全工程档案管理制度

员工工资制定方案篇(10)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道路、市政配套、房屋建设较之前有了巨大变化。住宅及商业用地不断推出,商品房及商业办公用房的建设工作已经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表现。在此建设过程中,房地产企业作为投资建设的业主方,有着重要的地位。房地产企业作为业主方,在工程竣工后交付使用前,有两大验收需要通过,一是工程实体验收,二是工程档案验收。由此可见,工程档案与工程实体同等重要,两者密不可分。房地产企业作为一个企业来说,不单单只有工程档案,在运行过程中还会形成行政档案、人事档案、成本档案、营销档案、财务档案等。本文以项目公司为例,就如何做好这些专业档案的管理工作来进行探讨。

1、房地产企业项目公司档案管理现状

1.1制度执行力度不够,领导重视不够,各部门档案未能集中统一管理。集团档案管理制度下发已经较长时间,制度培训也已开展几次,但仅凭档案管理员个人能力,无法完成集中统一管理,公司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切实的重视,对集中统一管理没有要求,对一些财务档案、人事档案等属于公司层面的保密资料的考虑,致使各部门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其实说白了,就是专职档案管理员,只有责任,没有权利。公司赋予专职档案管理员有对接集团及外部相关单位一切检查及制度执行的责任,但对下,却没有管理各部门兼职档案管理员的权利,致使制度执行不下去。

1.2由于办公条件的限制,要实现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难度较大。档案室过小,办公地点不固定。往往很多项目公司,办公地点根据项目地点来定,无法长期固定在一个办公场所,经常搬迁,导致档案资料在搬迁过程中部份丢失或不同程度的损毁。因办公环境限制,公司无法给专职档案管理员较大的档案室,档案室面积较小,无法容纳公司所有专业档案的入库保管工作。分配给各部门仅是较小的一个个的档案室,各部门自行保管部门档案。

1.3兼职档案管理员专业知识不够,人员变动较频繁。兼职档案管理员往往不只负责本部门档案业务工作,都还有一份主要的本职工作,档案收集整理仅作为副业,招聘时也未注明需有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因仅是兼职的档案管理员,主管工作并不在此,故工作变动机率较大,移交工作较频繁,导致移交不细致,有档案遗漏现象。

1.4资料繁多,归档不及时,尤其工程施工过程资料。房地产企业档案,包含工程档案、行政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成本档案、营销档案等,这些档案分别由责任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归档,经办部门由于考虑到资料的后续利用问题,往往不会移交到专职档案管理员处保存。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施工资料,往往是现场施工完成后补,等工程竣工后才能完整移交。

1.5电子档案归档工作较差。目前来讲,大家对电子档案的归档意识不强,电子档案都放在经办人电脑里,兼职档案管理员对电子档案的内容及数量并不清楚,造成收集不及时,不完善,从而导致公司电子档案归档工作的严重缺失。更有一些对电子文件随意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不把电子文件作为档案来源对待,因而是原始的电子稿件面目全非,影响电子档案的保存价值。

2、就目前档案管理的现状,解决办法

2.1加强制度学习,严格贯彻落实制度要求集中统一管理。确定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统一标准,建立公司档案管理制度,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档案管理制度,加大各部门负责人对部门档案归档的重视程度,从上而下的引导大家严格按制度执行。建立奖惩措施,对档案整理较好移交及时的个人予以奖励,对未按照规定整理移交的予以处罚。

2.2克服办公地点不固定的弊端,搬迁过程中切实做好档案的打包装箱工作;搬迁后及时拆箱整理。不定期对各部门档案归档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及时整改,对各部门档案室进行定期检查,对档案整理不规范情况进行整改复查,对档案库房里设备不合要求情况进行整改。每年定期对各部门档案室档案归档情况进行统计,切实掌握各部门档案状况。

2.3定期组织兼职档案管理员进行档案管理制度培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公司定期组织兼职档案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相互沟通,对资料收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尽量保持兼职档案管理员的稳定性,兼职档案管理员离职需专职档案管理员签字认可,所保管档案资料需全部移交专职档案管理员方可离职。

2.4针对各专业档案内容繁多,归档不及时现象,制定统一的标准,明确归档的时间节点和归档范围。公司专门设置兼职档案管理员,负责各部门归档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经办人员进行催收,及时整理归档入库。施工过程中的资料,需由施工单位资料员进行收集整理,过程中督促施工单位资料员,不定期对施工过程资料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对资料不及时现象进行严肃处理,杜绝事后补资料。

2.5电子档案的收集主要靠经办人自觉移交,为此,制定一整套电子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的制度要求,经常组织全员培训,让大家养成电子档案自觉移交档案管理员的习惯。电子档案的保存方面,刻录只读光盘,使用可保存50年以上无障碍使用的优质只读光盘,索尼、三菱等进口光盘。使用专门的光盘档案盒,并对每份光盘档案进行说明。

3、总结

针对目前大多数房地产项目公司来说,要彻底解决档案管理方面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制度的制定和贯彻落实。房地产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及条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及奖惩措施,根据企业发展的程度不断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坚持走依法治档的道路。引导企业领导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明确领导的职责要求,形成企业领导主管,各部门协同,档案部门档案管理员具体负责的管理模式,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制度的最终落到实处,才能保证房地产企业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企业保存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档案的利用,只有档案保管做到的完整性、准确性,才可能对最终的利用起到作用,否则,档案管理工作就是虚的,无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郭美孝:建设项目档案收集归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机电兵船档案,2008(1).

[2]高峰:浅谈房地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J].浙江档案.2000.6.

上一篇: 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下一篇: 有关教师节的资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