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小品剧本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18 16:49:51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篇(1)

根据媒体报道,这次金阿欢等侵权,华谊兄弟请求法院确认被告行为侵犯了原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将原告享有著作权的文字及美术作品从被告网站删除;请求法院判被告赔偿1元钱作为侵权赔偿。

“非诚勿扰”这四个字的原主人,电影《非诚勿扰》的片方华谊兄弟如果在这起官司中胜诉,江苏卫视之围自解。

2008年,冯小刚执导、华谊兄弟出品的电影《非诚勿扰》在贺岁档上大火。此后,江苏卫视获得华谊兄弟授权,以非诚勿扰为名,开办了一档相亲节目,于2010年1月开播,不久后便成为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收视率一直不俗,还引爆了无数娱乐乃至社会话题。而温州人金阿欢也看准此中商机,抢先注册了“非诚勿扰”商标用于自己的婚介所。

2013年,温州人金阿欢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商标侵权为由,将后者告上法庭。金阿欢称自己是“非诚勿扰”商标的正式持有人,2009年便向国家商标局申请“非诚勿扰”商标,并于2010年9月7日获得了商标注册证,核定服务范围为第45类,包括“交友服务、婚姻介绍所”。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篇(2)

新旧媒体的竞合,江苏卫视看得透彻,做得大胆,也心存谨慎。尤其是2010年以来,江苏广电和江苏卫视频繁接触新媒体,变“敌手”为“战略伙伴”,在台网联动方面做出过很多尝试,包括资本合作、版权合作、营销合作、微博互动以及资本合作等。仅与之合作过的网络新媒体就将近10家,包括激动网、土豆网、新浪、搜狐、腾讯、奇艺、百度、网易、PPTV及PPS等。

年初,江苏广电领投,华商盈通、复行信息等跟投,投资总额为2亿元人民币的一桩融资案备受广电行业瞩目――江苏广电入股激动网,成为首家直接以资本方式接入民营视频公司的省级广电机构。由此,江苏广电和江苏卫视的“台网联动”在《非诚勿扰》、自制剧等品牌内容火爆网络之外,有了更多讨论空间。

台网联动常态化

版权销售是目前台网联动最为主流的合作模式。

江苏卫视在自制剧及常态节目的版权销售上均有突破。自制剧方面,2011年江苏卫视自制剧《新海岩三部曲》和《断刺》分别由激动网和土豆网买断播映权与网络分销权。而包括《非诚勿扰》在内的江苏卫视多档常态节目也在为江苏卫视抢占网络话语权。“以前,电视节目的市场潜能被低估了。电视节目在网络上仍有很大释放空间。以《非诚勿扰》为例,其一集网络点击量高达上千万。” 江苏卫视总编室品牌推广部主任刘原表示,江苏卫视与网络媒体的合作完全按照市场化操作。“版权销售合作全年盈利可达数千万。”

围绕版权合作,台网联动衍生出多种形式的营销活动,如电视剧配套宣传,线上线下互动活动等。江苏卫视更在常态节目网络版方面下足工夫,《非诚勿扰》在2011年连续三次创新推出网络版。

2011年3月31日,江苏卫视在新浪、腾讯上首次推出《非诚勿扰》“网络抢先看”,播出了16分钟4月2日播出的电视内容。据悉,抢先版2个小时的流量就已堪比常态播出版1天的流量。4月6日,在21:00-22:30一个半小时内,江苏卫视在新浪网、土豆网推出第二期《非诚勿扰》“网络抢先看”,这一次增加电视版中没有的女嘉宾的场外采访花絮,以及独家版葛晓磊的爱情故事。此外,4月14日,在激动网推出了《非诚勿扰》网络独家版,独家版的内容是电视版所没有的,比之抢先版在猎奇性上“更胜一筹”。这既避免了网络版干扰电视版的收视率,同时也多了一个资源输出平台。“这是一种电视节目的品牌营销方式,是对《非诚勿扰》的网络产品开发,也是江苏卫视加深台网联动的一种尝试。目前,我们的网络营销已经常态化。”

“有价值的传播”

品牌定位决定了细分市场,卫视与网络无一例外。江苏卫视的精明之处就在于寻找与自身品牌定位相契合的合作伙伴,做细分化的台网联动。江苏卫视与新媒体的合作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有价值、有诉求、有效果”的。江苏卫视与腾讯的合作主要基于QQ强大的客户端,与新浪的合作集中在微博与新闻上,与网易的合作,更加看重其庞大的email用户量。而百度的强项就是搜索够强大。

一年365天,“5.20”这天对主打情感牌的江苏卫视具有独特意义。2010年“520网络情人节”这天,百度的创意Logo推出了“非诚勿扰”主题,《非诚勿扰》也与百度联合推出“百度专场”。2011年的同一天,江苏卫视与腾讯网合作推出了“520微姻缘腾讯专场”,20天之内,通过微博报名人数已过8万人,共有10万多条微广播参与互动。“我们打算将‘520网络情人节’做出品牌,成为传统项目。”刘原称之为事件营销。

江苏卫视很会把握事件营销的机遇。2011年1月7日,江苏卫视联手百度,共同举办“百度・江苏卫视2010年网络沸点晚会”,对2010年中国网络现象、网络文化、网络达人等进行了盘点和颁奖。

江苏卫视还充分地认识到“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止微博的传播力量”这个事实。于是,从2010年跨年演唱会开始,就主动联系新浪微博,开通《非诚勿扰》24位女嘉宾的互动微博,掀开了“我和江苏卫视一起跨年微博互动”。一个小时内的互动流量高达20万。江苏卫视的主持人、节目等均启动微博。《非诚勿扰》官方微薄的粉丝数从60万飙升到180万,孟非个人微博粉丝将近500万,乐嘉400万。“我们是省级卫视中第一个大力推进微博互动的卫视。”

台网互动的好处不少,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可以进行资源互补、市场互补、广告主的互补、影响力的互补,甚至是资金的互补等等。然而江苏卫视对台网联动有着客观地思考“虽然台网互动是大势所趋,但仍处于摸索阶段。”刘原表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如何让台网联动能够最有效果?如何使得电视在网络上的影响力更加有效地释放?如何公平地分享收益、评估效果?都是摆在业内同仁面前有待思考的问题。

做到“有价值的传播”就是江苏卫视台网联动的终极诉求,江苏卫视也正在为这一诉求上下求索。

江苏卫视台网联动

大事记

2010年12月

与新浪(微博)合作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包括跨年演唱会明星微博新闻会;《非诚勿扰》女嘉宾微博直播互动;“我与江苏卫视一起跨年”微博互动。

2011年1月

入股视频网站激动网。

2011年2月

与百度合作“2010年江苏卫视-百度沸点晚会”。以“给力2010”为主题,盘点2010年中国 “网事”。

2011年5月

与腾讯(微博)合作“520”《非诚勿扰》腾讯专场。当天腾讯QQ客户端登陆对话框为《非诚勿扰》LOGO,腾讯用户通过微博方式报名参加《非诚勿扰》选拔。

2011年6月-8月

与新浪、腾讯、土豆、激动网等合作《非诚勿扰》“抢先看”系列策划。《非诚勿扰》限时抢先看活动,共三期。

2011年8月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篇(3)

冯小刚应该是什么样子?早先在一次公开活动中,姚明曾以玩笑的方式评价冯小刚“人不可貌相”,而今面对诸多质疑,冯小刚咧嘴笑笑:“我本来一直是个浪漫的人,只是隐藏得比较深,大家从表面上都没发现。现在我一看自己都50了,再不浪漫就来不及了,于是我就浪起来了。”

“天命”年的浪漫

虽然在北海道出游的路上就已经构想出了“浪漫的事”,可冯小刚在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在2009年的贺岁片中用上这些情节。贺岁档他原本想拍的是《贵族》。而且当时编剧彭浩翔已经将剧本写了近三分之二,但看过本子之后,冯小刚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贵族》就被暂时搁置了。“《贵族》一时半会儿拍不了,就决定给华谊拍个赚钱的喜剧片,算是他们对我去年拍《集结号》支持的回报。”知恩图报的冯小刚,对战争片《集结号》投资大成本高且无法进行广告植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作方的收入而一直耿耿于怀。

于是《非诚勿扰》“应运而生”。

“逆流而上,道阻且长,所谓伊人,非诚勿扰。”――仅仅从《非诚勿扰》这句频繁亮相于电影海报和预告宣传片的key word来看,冯导此番泛酸的“浪漫”心迹已经表露无遗――始于《诗经・蒹葭》的经典意象、取自琼瑶剧《在水一方》流传甚广的歌词,再加上很是“文艺”的摄像、光影、画面和构图,人们不由得相信,冯小刚这次真的“浪”起来了。

《非诚勿扰》的剧本是从2008年5月开始写的,冯小刚写剧本的过程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完全跟着感觉走”,写到哪算哪,甚至不知道怎样结束。其间,他了自己最初的思路――女主人公舒淇也是众多相亲对象中最“不靠谱”的一位。终稿变为:在葛优无私的帮助过程中,舒淇与之产生真正了的爱情,最后二人终成眷属。

当故事写到北海道的那部分,冯小刚几乎完全被自己的作品吸引和征服,甚至想把前面那部分征婚统统删去,将《非诚勿扰》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浪漫爱情故事。但为了影片能够在圣诞节前上映,他又不得不放弃了这些想法。

《非诚勿扰》的后半段,影片节奏陡然变缓,风格上增加了些文艺片的味道,尤其是在陪同秦奋和笑笑游览北海道的朋友邬桑离开时――邬桑的车缓缓开出,影片给了这位大配角长达近一分钟的镜头,唱着歌的他逐渐沉默,直至哭泣。

有人评价这段跟整个片子关系不大,甚至感觉莫名其妙。但提及此事,冯小刚的神情中却透着悲伤,“这段表达的感情‘一言难尽’。简单的说可能是对友情的回忆,这其中包含了人生的甜酸苦辣。就像片子中葛优说的:‘钱对我不算事,就是缺朋友。几个最好的已经各奔东西。我现在真想你们,我真的很孤独’。现在想起第五代的同学,有些同学已经行踪难觅,有时候我真的会突然心酸。”

身为朋友的葛优更能理解冯小刚写这一段的感情。葛优说完台词下车往前走的时候,竟一边走一边哭,甚至想回身和邬桑挥手也没好意思。拍完戏,葛优独自在一个角落里坐半天,然后对冯小刚说“小刚,说完这段我真的很难受。”讲到这里,冯小刚停顿了一会儿,有些出神。所谓“五十知天命”,《非诚勿扰》这部电影,或许真可以说是年届50的冯小刚对自己人生的一次回顾和梳理。

《非诚勿扰》的妥协

虽然在票房上是“常胜将军”,但冯小刚仍然很在意外界对《非诚勿扰》的评价,他的助理也说过,“他就在意票房”。冯小刚还曾因负面新闻而彻夜难眠,不过他在电影中保留了邬桑那段表达戏,有人因此也说“他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自由。”

《非诚勿扰》的票房再次让“自由”的冯小刚长足了脸。《非诚勿扰》一上映,首日全国票房1500万元,首周四天全国票房8000万元左右,截至2009年1月6日,全国的票房已经达到了3.02亿元,并且再次成为贺岁片的成功代表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该片比冯小刚的上一部大片《集结号》破两亿提前了6天,这一业绩在历年国产影片中位列第二,仅次于《赤壁》。另外,《非诚勿扰》作为冯小刚的小说作品,同时采用传统图书、互联网、阅读器、手机阅读等四种形式,于2008年12月19日同步出版发行。

“《非诚勿扰》不算1700-1800万元的宣传费,投资为4000万元,这部电影是我有史以来投入产出比最好的一部。”冯小刚并不掩饰内心的喜悦,一再强调“这是我拍得最省事、最快乐,同时也是投入最少产出最多的一部电影。”然而,媒体关注的却并不仅仅是《非诚勿扰》的高票房,更多的矛头指向了片中的植入广告。

《非诚勿扰》的植入广告,占了总投资的一半以上。冯小刚对此表示无奈,“作为导演,我不喜欢商业电影,但是因为合作的关系”,加广告是为了减轻投资的风险。“这次写剧本之前就有不少广告来找我,我最后推了很多,杯子都摔了一打。你们现在看到的广告数量只占报名总数的一半。”冯小刚说到在北海道上开的汽车,斯巴鲁赞助了接近千万的一笔资金,当然他们也要求这个电影要放映4万次以上。“我觉得投资人的苦衷要理解,善于和别人合作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学会妥协,这样我们才能把事情做长久。”

大众、小众电影中间有堵墙

“妥协”也好,“无奈”也罢,这两个词汇其实说来还是有点矫情。冯小刚在中国商业电影上毕竟已经确立了标杆的地位,曾有圈内人评价冯小刚:“中国内地土生土长商业导演中根红苗壮的第一人”。而对于冯小刚很少有参加国际电影比赛的经历,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专门发表评论:“冯小刚拍出高票房的电影,一点也不亚于在海外电影节拿到大奖。”

说这话的时候,时间要回到冯小刚首部贺岁片《甲方乙方》获得3000万元票房的那一天。那是国产片最低迷的1997年,那年的平安夜该片一上映,火爆程度立即超越了人们对国产片的想像,仅北京一个城市便收回了全部投资成本,票房尽收1150万元,全国累计票房超过3000万元。虽然《甲方乙方》的投资成本很低,只有400万元,但是它在资金运作上却开拓了一个新的模式:导演和所有演员的片酬都实行与影片捆绑的方式,即完全靠票房分成来提取片酬。

《甲方乙方》被誉为中国内地电影贺岁片的开山之作,国产影片贺岁档自此热闹起来,而冯小刚则始终处于领跑者的位置,他的名字从此跟贺岁片紧紧绑在一起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票房奇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手机》、《天下无贼》……

经过这一系列喜剧商业电影的成功,如今的冯小刚已经能够挺直了腰板儿说:“我知道什么样的片子有票房。”话虽如此,在拍摄《集结号》的时候,他也曾有点“彷徨”。

2007年,一贯善于制造幽默对白的冯小刚喊出“这次我媚内!”的口号,放言将所有砝码押在内地观众身上。当兵出身的冯小刚喜欢看《巴顿将军》这样的电影。“以前我看到所有的战争片都会很兴奋,总想着我要怎么拍。”

当时,冯小刚想用1000万美元,拍一个跟8000万美元一样质量的电影。但要拍一部没有大明星,没有显而易见的商业标签的电影,对冯小刚是有压力的。他反复掂量,直到开拍之前,忽然冷静下来,找到王中军说:“不拍了,赚不了钱。战争电影,没有一线明星,海外市场怎么办?人家都不明白谁跟谁在打。”冯小刚诚实地告诉王中军,他很想拍,但对市场回报确实没底。王中军想了想说:“要不赌一下?”回忆当时场景,冯小刚微笑着说:“我们常说投资人唯利是图,不一定,也有理想主义的有钱人――中军他们就是。”

对《集结号》,冯小刚本来设想过一个结局:主人公最后什么也没挖到,被人当成疯老头,冻死在破棚子里,临死的时候手上拿着半个干馒头。可编剧刘恒当时便急了,说:“绝对不行!小刚你要相信观众是相信神话的。神话是什么呀?就是英雄最后会站在山顶上!谷子地不能死!”冯小刚明白,自己是一个商业片导演,要顺着观众的心情走,“尽可能在这个基础上,走得不恶心,不廉价。” 他又补充道,“我能不能把结局往我刚开始设想的那一边走呢?当然,那样的话电影节一定喜欢,但市场就没了,8000万元投资就收不回来。我这人真没什么得奖的欲望,所以咱就别走那得奖的路子。”

冯小刚强调,导演自己要做出选择。就像演员一样,想要做明星就得拍大众电影,人看得多;想做有“质感”的演员,就要承受寂寞,虽然有可能拿大奖,但只是在得奖那天晚上星光璀璨,之后还要继续在漫长的寂寞中等待。“不能看着人家走在红地毯上频频曝光就眼红”,导演拍片,得奖与票房想兼而有之非常困难。“例如《非诚勿扰》,如果想得奖,起码结局里舒淇就不应该活着……我想明白了,这里面没有中间道路可以走。我这部片子就是要走高票房路线。自己要遵守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这也是大众与小众电影的不同,他们中间有堵墙,钻不过去,也推不倒。”

《集结号》创下2.6亿元的票房,成为近年来首部取得高额票房的非古装武侠类型电影。有媒体评价:“冯小刚的《集结号》是一次类型突破,填补中国商业电影的一个产品空白。”冯小刚却坦言,拍这种大片子实在是太辛苦了,“再也不干这吃苦受累的事儿了。” 他表示,如果有机会,把《非诚勿扰》这种风格与题材延续下去也未尝不可。“拍片子,大家看着不累,足矣。”

继《非诚勿扰》后,冯小刚明年将开拍筹备多年的地震题材电影《余震》,影片计划于2010年上映。说到这部关于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的男主角,冯小刚笑道:“不是所有角色都适合葛优的,就像去年‘谷子地’这个角色,很适合张涵予。当然,《余震》的剧本目前还没出来。”

冯小刚简介

电影导演、编剧

1958年生于北京。高中毕业后进入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后参军。转业后,进入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担任工会文体干事。1985年,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美工师,之后与郑晓龙联合编导《遭遇激情》,与王朔联合编剧《编辑部的故事》。1994年开始执导电影,并屡创票房佳绩,成为中国商业片导演领军人物。

部分电影作品:

非诚勿扰(2008年)、集结号(2007)、夜宴(2006) 、天下无贼 (2004) 、手机(2003) 、大腕 (2001) 、一声叹息(2000) 、没完没了 (1999) 、不见不散 (1998) 甲方乙方(1997) 、永失我爱 (1994)

冯小刚语录

电影需要喘息,要走进生活,要有感而发。

中国的明星制里面其实有一个怪现象,就是没票房,但是要价倒挺高的。

仅就商业成绩来看,说我是商业电影导演似乎是高抬了我,但要把我归为具有个人风格的电影导演,票房又高了点――通常这类导演是以赔钱为己任的,而我的影片起码是不赔钱的。

过去我跟他们说,不要那么幼稚,不是投资大就了不起;投资小,档期就得往旁边挪。他们(发行部门与院线)回答,“没看不起你”,但实际操作中他们就是这样。这就是我们的现实――整个社会就一个势利眼。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篇(4)

社会文化

差异化

征婚交友节目在中国荧屏出现并非新事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视征婚交友节目似乎进入了瓶颈期,原先风起云涌的征婚交友节目风光不再。不过,江苏卫视的新派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横空出世,成为2010年最为火爆的电视节目。

《非诚勿扰》虚拟了约会前的准备过程,采用“女选男”后再“男选女”的模式。既具有关注年轻人交友需求的服务性,又具有社会话题的争议性、刺激性、娱乐性,因而一跃而成为当下综艺节目的王牌,稳稳占据收视率的头把交椅。应该说,《非诚勿扰》的火爆与社会文化的凸显、差异化的设计、创新性的编排以及戏剧化的演绎等密不可分。

一、社会文化的凸显

优秀的电视节目应该植根于社会现实,用鲜活的语言典型、真实地将社会文化或者社会意识表达出来,从而引发受众的共鸣。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或显或隐地存在于社会中,而《非诚勿扰》抓住R0后甚或90后的年轻人率真、张扬的特征并予以充分挖掘,通过小小的新派交友舞台展现出80后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婚恋价值观,折射、凸显出多样甚或对立的文化人生。

婚恋观凝聚于社会的文化结构之中,是社会文化特色或者社会意识的一种表达。正值婚恋年龄的80后甚或90后,是在社会改革开放与文化转型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的婚恋观既区别于60后的沉默,又相异于70后的羞羞答答,而整体上表现出强烈的个性意识,具有率真、张扬、敢说敢做、“言为心声”等特征。在《非诚勿扰》中,既有物质女的物质渴望,又有情感女的爱情渴求,还有对花样美男的直接表达……三个女人一台戏,二十四个女人和四五个男性就成为社会文化的直接缩影。于是,《非诚勿扰》中嘉宾大胆直接、语言犀利、个眭突出,几乎每期都有惊人的话题或者出位的话语出现,而“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笑”、“我的手只给男朋友握,其他人要20万”等等,更是成为议论的焦点。

可以说,《非诚勿扰》将生活中真实的婚恋观借助80后甚或90后一代人的特点进行了聚焦,折射甚或凸显出时代的婚恋观甚或社会文化。虽然主持人孟非一再在节目中说:“作为国内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要传达正确的价值观”。但不可否认的是,传媒甚或社会竭力倡导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渐渐远去,而一直潜隐于民间的社会文化开始泛起,并终于通过敢说敢做的80后表达了出来。较传统主流文化而言,民间文化更贴近社会的本质,是世俗社会生活的文化或者经验的总结。在社会越来越功利、越来越物质化的当下,让80后甚或90后说一些冠冕堂皇的道德与价值,已经变得虚伪,而《非诚勿扰》用近乎原生态地记录将道德家的一块遮羞布完全揭开了,展现出生活的原貌,虽然这些生活真实有些残忍,比如《非诚勿扰》中杭州母子对“农村女”的排斥,温州男对“门当户对”的要求,物质女对物质裸地追逐……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几乎完全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只不过《非诚勿扰》借助传媒的力量将之聚焦、放大了而已。这种原生态的记录契合了受众的收视期待,甚或受众也加入到转型期社会文化的讨论中,才使得节目收视一路攀升,成为收视冠军的。

二、差异化的设计

“差异化”原本是市场营销中区别于“同质化”的一个概念,它是商品竞争的利器。电视节目作为媒介生产的产品,它同样应该与同一产品具有差异化,应该通过差异化尽可能满足受众的收视需要与收视期待,实现电视产品的价值。《非诚勿扰》能够在众多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收视冠军,与差异化的设计密不可分。

《非诚勿扰》与众多电视节目特别是婚恋类电视节目相比,最大的差异化在于先期挑选嘉宾上。如何挑选出具有故事性、话题性以及善于表达、敢于表达的嘉宾是节目组一直致力的主要内容。节目中的女嘉宾年龄跨度大,职业更是五花八门,有老师、私营店主、外企经理、职业模特、服务员等,种类繁多,覆盖面广,甚至还出现母女、双胞胎姐妹等等齐上阵的情况。而每期的4-5位男嘉宾中,也遵循差异化的原则,比如形象、职业、收入、感情经历等等。差异化的选择,使得《非诚勿扰》节目在有限的时间内具有更多可看的内容。实际上,由于嘉宾的年龄、职业、学历等存在层次差异,必然导致审美角度的差异性,甚或出现场上嘉宾与嘉宾、嘉宾与主持人辩论的场景,这也使得每期的节目话题不断出现,具有可看性或者争议性,更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事实上,经过电视剪辑的《非诚勿扰》与录播的时的场景相比,后者精彩程度远远超过前者。

差异化的设计还表现为对节目主持人的选择与把握。虽然《非诚勿扰》属于娱乐类电视节目,但却选择了以主持新闻类节目而闻名的孟非,这和另一个争议节目《我们约会吧》的主持人何炅颇为不同。江苏卫视频道副总监王培杰表示,当时为《非诚勿扰》选择主持人时,为了让节目更加厚重,更考虑到这个主持人要熟知人情世故,很自然想到民生新闻主持人孟非。新闻主播主持大娱乐节目,他的角度和深度都不一样。只有这样气质的主持人,才能够让这个节目的气质更胜于其他交友节目。江苏卫视选择孟非,正是跳出了娱乐节目主持人嘻嘻哈哈、蹦蹦跳跳的俗套,赋予节目理性、沉稳的气质。另一位主持人乐嘉主业是企业培训,擅长心理分析,可以给嘉宾一些建议和提示。这些建议实际上暗含了一定节目深度,即帮助嘉宾和观众抛开世俗的表象,挖掘内心最真实的东西。两位主持人一个站于场上,一个坐于场边,两人一搭一唱,相互呼应,改变了传统节目中主持人都站在台上的旧模式。此外,两位主持人孟非和乐嘉同为的“光头”形象也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让观众为之一笑。

霍尔和沃内尔在《通俗艺术》一文中指出,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间存在着一个基本的明显差异――价值观的差异。不过,这种差异不一定就是高贵与低贱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关于不同类型的满足。我们也可将这种文化的差异理解为价值观的不同。节目在引导主流价值观、基本满足普通受众的审美需求时,也体现出了一些非主流的观点,而这种观点的体现,更多的是想引起大众的思考,继而引发对当代80后年轻人的生态聚焦。

三、创新化的编排

若干年前,冯小刚的一部电影《非诚勿扰》赢得了观众的口碑。现在,江苏卫视再次以“非诚勿扰”为活动名称,既是借电影《非 诚勿扰》之余温达到宣传的效果;另一方面也点明了活动的风格――真诚,赋予了节目很好的价值定位。作为一档以电视媒体为平台的活动,《非诚勿扰》非常重视节目的编排,并在三个方面表现出节目的创新性:一是节目结构的设计,二是主持人的设计,三是现场音乐的谢十。

首先,节目采用平列式的节目结构,每位男嘉宾的从出场到离开即构成一个板块。这样的设计使得节目流程清晰、节奏明快,方便中途收看节目的观众能很快地投入节目。五个板块平列组成一期节目,在每一个板块内部采用渐进式的结构方式,高潮迭起。如此设计如同联体别墅一般,若干扇门在整体上组成一个大别墅,每一扇门后又别有一番洞天。

其次,《非诚勿扰》主持人的设计体现了节目编排的内在创新。主持人是节目的线索,贯穿于每个平列的板块。通过主持人,我们看到了节目编导在控制力上对节目的要求。曾有评价说,《非诚勿扰》是一个非常女权的节目,因为台上的24位女嘉宾掌握着男嘉宾的“生死大权”,亮灯和灭灯往往因为一个襄隋、一个动作;但笔者以为,虽然节目看上去掌握在女嘉宾的一念之间,但其核心还是被男性力量把握着。两个光头男主持一明一暗地控制着节目的流程和节奏,不失时机地分析场上人物的心理,影响男女嘉宾的选择。例如某期节目中,9号女嘉宾对场上的2号男嘉宾亮灯的主要原因是希望男嘉宾能为其一个患病学长捐款;这时,两位主持人都比较激动地表明观点,认为参加节目的嘉宾的终极目的是来寻找男女朋友的,而不是为了别的理由可以亮灯。如此,在两位主持人堪称罕见的激烈言辞下,女嘉宾放弃了亮灯。由此可见,节目中的两个男性力量对整个节目而言,处于一科r领导和核心的地位,时刻把握着节目的进程和价值观的引导,对背离节目初衷的行为坚决阻止,力求把一个“俗”节目,做出高品位。

第三,现场音乐的恰当运用烘托了现场的气氛,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和观赏性。现场音乐的设计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情节音乐,即针对每个相对固定的环节设置的音乐;另一种是情绪音乐,即根据现场节目进展及时进行的配乐。情节音乐的运用比较固定和简单。无非是男女嘉宾出场,两位女嘉宾选中上台及回席,配对成功或失败等六种情况。这些音乐在节目开始录制前就可以准备好,只要音乐能贴近现场气氛即可。例如男嘉宾出场时选择节奏感极强的《can you feel it 》,展现出一薰一莸种魅力四射的感觉;失败退场时的《可惜不是你》,光是听歌词“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就可以完美诠释退场时的遗憾心情。由于《非诚勿扰》的所有音乐和音效都是现场同步收音,并非其他综艺节目那样后期再配,所以,能恰如其分地表达现场气氛变化的情绪音乐更体现出节目的编排特色。某期节目中,两位母女选手在台上发生争执,一曲《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悠然飘出,让大家会心一笑,也巧妙化解了现场尴尬。又如一位男嘉宾到现场向作为24位女嘉宾之一的前女友道歉时,一首萧敬腾的《原谅我》响起表达了男嘉宾的心声,包括主持人孟非在内的很多人留下了感动的泪水;道歉成功后,又是一首《我比想象中更爱你》,更是让现场观众在几分钟内经历了从大悲到大喜的全过程。

四、戏剧化的演绎

有人说,看《非诚勿扰》既像是看连续剧,又像是在系列剧。整个节日充满了戏剧化的演绎。每个男嘉宾的出场到离场即构成一个板块,每个板块程式化设计明显,节目流程清楚。但是,在这种简单的过程中,又充满了悬念与冲突。节目安排的游戏规则合理准确又充满趣味,这使得整个节目过程中出现很多戏剧性的变数,让整个节目颇有情节剧的味道,每三五分钟都有一个小高潮,每十多分钟就有一个中高潮,到了尾声必定有个大高潮,这种节奏把控能力,确实让观众连广告时段都舍不得离开。

这样一种悬念迭起的节目形态,如同好莱坞电影的“三幕”结构的设计,“在对故事的直接设置、解释、解决的总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悬念设置与解答,一步步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叙事学角度来看,悬念是叙事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指的是在叙事过程中悬而未决的因素,这些因素能引起观众的期待心理,调动观众的收看情绪和兴趣。对于《非诚勿扰》来说,它摈弃了完全告知的方式,而是引导观众和嘉宾、主持人一起探寻结果。具体表现为节目中嘉宾问多次不断的提问,把观众逐步引向最终答案。笔者认为,某些女嘉宾在碰上已基本符合其意的男嘉宾时仍犹犹豫豫,有部分原因是下一位男嘉宾对其产生了悬念的吸引,或许下一位才是她的“真命天子”。这种心理符合人们对未来不可知因素探求的需要。也正是这种悬念和节目情节融合的方式,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而悬念又在节目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得以解答,于是观众获得了完整的体验。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篇(5)

除了男女主角外,《非诚勿扰》中的配角也都“星”光耀眼,范伟、冯远征、胡可、徐若碹等人已经在影视等其他领域中确立了自己的观众地位,不属于冯氏贺岁片的常备军。但就是几个“友情客串”镜头,配以仿佛完全是为其量身打造的肢体语言和幽默台词,加上与演员自身形象气质的反差或贴近,产生意料之中而又意想不到的捧腹效果,成为影片主体之外最大的亮点。剧中他们凭借着自身扎实的表演基本功、对待角色一丝不苟的态度与角色特质的夸张幽默完美结合在一起。

冯小刚在拍这部片子时说:“想不笑,打麻药。”事实证明,片子的好笑程度比不上《甲方乙方》等相声段子合辑的电影版,里面的征婚段落虽有一点冯小刚讽刺喜剧的影子,但比起《大腕》的肆无忌惮来, 《非诚勿扰》还不够劲,至于煽情程度,如果和《永失我爱》甚至是《天下无贼》最后一段的催泪弹相比,也是远远不及。但这也正是《非诚勿扰》最好看的地方,它既散漫又随意,但在这种远离“宏大”与“深度” 之后的情节中,冯小刚骨子里的搞笑、讽刺渗透着伤感、理想主义都自然地流露出来。剧中梁笑笑的立志殉情为影片增添了一层挽歌式的情怀,那种哀婉让所有细节粘合在了一起,让松散的情节聚合成一种更真实的力量。

在冯小刚贺岁片中,大都采用了一种富于现代气息的叙事机制――游戏原则。意味着所有参加游戏的人,平等地处于游戏规则的限定之中,并因为整个游戏事件的安全和微量的恐惧而使人获得轻松的愉悦。对于观众来说则应是以一种游离、旁观、轻松、释然的态度一同享受游戏带来的放松和成功。因此,冯小刚的电影常常把他的主人公置于一个封闭的、淡化了现实矛盾和人性复杂阴暗面的叙事游戏中,借助各种巧合与奇思妙想,战胜困难。在故事情节真实性与假定性之间进退自如,产生一种外在的可看性。

概括起来《非诚勿扰》就是一场征婚的游戏。以秦奋这个有“特殊才能”的“海归”, 他的天才发明被风险投资人出天价买断后一夜暴富,这位“剩男”揣着家底开始了“征婚”旅程。以四次不靠谱的相亲为主线,其中女主角梁笑笑始终贯穿于秦奋与多个女子的见面过程,让人感觉故事整体性较强,没有零散的感觉。而片中秦奋与同性恋男人,“性冷淡”的美丽姑娘,投机高手,未婚妈妈徐若碹等人的相亲情节都充满了冯氏喜剧式的黑色幽默。这个游戏的结果就是秦奋和一个对已婚男人死心塌地的梁笑笑,借着一段旅程,自然地表达出相互的真情,它们混杂着调笑里的洞察,洞察里的宽厚,宽厚里的孤独,孤独里的热望……这些使电影少了造作与刻意的理由,而多了一种更淡然而又真实的对人情感的表达。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篇(6)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141-01

即便在今天,当人们提及中式婚恋的时候,依然首推保守而富有仪式感的传统嫁娶。自周代至满清,三书六礼的求亲程序延续千年,直至五四时期,才逐渐被西式的自由恋爱取代。而征婚一词则诞生于十八世纪,也自西方舶来,只不过国人对它的接纳,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

从八十年代小品《征婚》的大热,到零八年国产大片《非诚勿扰》上映,公开求偶的做法已经由新奇变得平常,更加开放的婚恋诉求随之反映在大银幕上。如今,观众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或者是三角恋爱的陈旧模式,爱情片如《爱情呼叫转移》、《桃花运》等作品,无不选择以“征婚”来结构故事,试图通过对多个“另一半”的呈现,展示出多元化社会对爱情的多元化想象。

影片中的八位应征者,虽在身份性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别,但与《征婚启事》里极端个性的一干形象相比,他们是更加社会化、符号化了的。这一组群像,仿佛是当下婚恋奇观的某种集合,等待着主流价值观念的化身——征婚者秦奋的检验和遴选。在相亲过程中,他们相同美貌下的不同硬伤被逐一揭露,譬如先天缺陷、后天疾病,动机不纯、另有所爱,性开放以及性冷淡——这使其全部被传统的性别秩序排除在外。

一部主流大片,能对当下的婚恋乱象进行清晰的描述,特别是直面性与婚姻的关系,以及同性恋、第三者,未婚先孕等敏感话题,足可见影片的观念是开放的,观众的心态也愈加包容。然而,就本质而言,冯氏幽默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前卫和保守的距离,模糊了边缘与主流的界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影片接受了前卫和边缘的价值理念——应征者们无一不被秦奋,以及秦奋身后的主流婚恋观明确拒绝。这就印证了征婚广告里的一个要求,所谓“外表时尚,内心保守”。可见,主人公不仅在寻找着这样的爱人,也在寻找着这样的爱情。

由此看来,《非诚勿扰》披着玩世不恭的外皮,骨子里却是规矩得很。这一点,首先体现在秦奋一角的塑造上。根据类型片理论,固定的人物模式乃是一类影片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中国的爱情片模式尚未完全形成,但冯小刚的爱情喜剧已算是其中类型化程度较高的一支。流水的美女、铁打的葛优,正是此类影片的人物标签。在这部回归之作里,葛优所饰演的秦奋似乎与从前的北京顽主、大院平民并无二致。

但在更深层面,秦奋的形象确实发生了某种变奏。在冯小刚早期的影片,如《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不见不散》等作品中,男主角总是漂泊不定的边缘化人物,而女性则扮演着中庸、主流的角色,负责将游离的男性引回正题。如今,这种人物设定悄然对换。在某种程度上,秦奋依旧是一个若即若离的精神流浪者,但是相比于完全出走于社会秩序外的女主角笑笑,他已赫然站在了安定、传统的拯救者立场上。

在女主角身上,冯小刚延续了《一声叹息》和《手机》中对第三者的关注。正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爱情本身拥有着绝对超越地位的爱情电影之中,道德总是有些面目模糊。因此,笑笑的形象是正面的。她不仅拥有着“一往而深”的古典爱情,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她有付出,有等待,但很少争取什么。而她的爱情悲剧,也并不是因为自身的第三者地位,而是由于男人的游移不定。

与传统意义上的痴男怨女不同,秦奋和笑笑是一对非典型恋人。他们各有情伤,互不相爱,但却能大大方方的谈婚论嫁,即便缺少感情的积淀,仿佛只要是好人、有好感,婚姻就不在话下。

爱情到底是私人产物,而言必及政治历史的做法终将影响到此类影片的类型化进程。由此看来,《非诚勿扰》系列的爱情主题清晰而纯粹,代表了中国电影娱乐化、商业化的发展大势。当然,与好莱坞刻意“略化、美化、纯化”时代背景、突出爱情本体的做法不同,《非诚勿扰》囿于其大片身份,还是涉及了如金融危机、汶川地震等重大时事,显示了自觉向主流靠拢的趋向,这在宣传语对“和谐”的强调上尤为鲜明。

在类型片尚未成熟的今天,以《非诚勿扰》系列为代表的冯氏爱情喜剧无疑在主题、叙事、人物和形式风格上都自觉遵循了某种程序,从而为中国爱情片的模式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既然秦奋和笑笑选择三十年后完婚,我们完全可以相信,《非诚勿扰》还将有第三部、第四部出现,即便其结构依旧松散、广告依旧众多,也会毫无例外的大卖热卖。

参考文献: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篇(7)

主持人孟非曾不止一次地说,我们这个节目在所有的电视节目中,收视率是最高的。这还真不是忽悠观众,真不是“老‘孟’卖瓜,自卖自夸”。您想,“非诚勿扰”只不过是个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这个节目居然能做到复播,而且是在同一时间同一节目以后马上复播,倘若不是应观众的强烈要求,电视台才不会这么做呢。您知道在电视台做广告一分钟是多少钱吗?告诉你,没有一家电视台是用“分”计算的,全是用秒计算,电视台是寸秒寸金的地方。江苏台拿出这么黄金的时段做这个节目,由此可见,它的收视率有多么的高!据网站统计,现在全国3%的电视观众收看“非诚勿扰”,3%可不是个小数字。当然,这个3%还不包括海外的电视观众。众所周知,“非诚勿扰”举办了多次海外专场,比如韩国专场澳洲专场美国专场……“非诚勿扰”隔着门缝吹喇叭,已经漂洋过海了。正像一位海外的华人院士所说,在海外所有华语节目中,“非诚勿扰”是最受欢迎的,我只有在看这个节目时,脑子才会彻底放松,什么也不思考,“非诚勿扰”是我最好的精神放松剂。更让人欣喜的是,“非诚勿扰”已经在京城刮起了旋风,形成了满城皆看“非诚勿扰”的局面。

笔者生活在养老社区,社区里住的70%以上是老年人。“非诚勿扰”这个节目播出之后,甚至揽动了老人们行将告别的“爱情神经”。社区的小饭桌上,大家一见面,谈的全是“非诚勿扰”,什么“佐藤”如何如何,“刘五朵”如何如何,“骆琦”如何如何,不谈别的,光谈“非诚勿扰”。实际上,“非诚勿扰”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相亲节目,它所蕴含的内容早已超越了节目本身,人们不禁要问:“非诚勿扰”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

“非诚勿扰”应运而生

这是一个独生子女扎堆儿的时代,家家户户千顷良田一根苗,做父母岂能对儿女的婚事等闲视之。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婚介商业。春节返乡期间,有些公司甚至办起了男女朋友的租赁业务,租赁价格是每天400?500元。租个另一半回家去的故事,甚至被编进了电影和电视剧。根据调查,同意这种做法的青年男女,竟然占据了被调查者的30%,理由很简单,来自家庭的压力太大了。

如今的年轻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留学海归自主创业继承家族产业,产生了“三高”“剩女”“富二代”“北漂”。找对象不再像我们当年那么容易了,大量的年轻人由于种种原因找不着对象,陷入了结婚难的窘境。于是,就有了春节回家租赁另一半的故事。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智能时代,网聊成为时尚,大多数青年男女已不再将谈恋爱作为隐私暗地里进行。网络搭建了青年交友的平台,世纪佳缘珍爱网百合网等著名的交友网站火得了不得。据报道,世纪佳缘注册会员已高达7300万,就是说光一个婚介网站,就有7300万人在上边择偶呢。择偶者热衷于将自己的照片登在网站上,让成千上万的人关注自己,并且在网站的内心独白和微博上发表文章,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内心世界,恨不得向全世界高喊:我要恋爱我要结婚!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我认为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骆琦”终于被勇者带下舞台

以一家之言来说,我总觉得前期的“非诚勿扰”办得最好最精当最耐看。比如说,前期的特约嘉宾乐嘉老师,就是我们老年朋友非常喜欢的人。乐嘉老师的“肌肉秀”在网上很出名,说实话,开始对他的印象并不太佳,不像学者,倒像是“少林武僧”。可越往后看越觉得他好,睿智而犀利的语言,与孟非的唇枪舌剑,似乎任何难题都难不倒他,那份自信迷倒了众多的北京观众。可惜,后来换人了。后换的男嘉宾也不错,但是,我个人认为都逊色于乐嘉老师。特别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编剧,电视剧写得不错,口才却实在不敢恭维。后来,媒体还曝出他吸毒,很伤了我们这些“非诚勿扰”观众的心。当然,最吸引我们眼球的还是前来征婚的女嘉宾,其中之一就是骆琦女士

网上点击“骆琦”的名字,网帖可谓成千上万,有人说“非诚勿扰”把骆琦女士给捧红了。先不管这句话的对与错,凡是关注过“非诚勿扰”电视节目的观众,没有不知其名的,却也是事实。1986年3月出生,现任澳门元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硕士学历,人长得漂亮不说,气质绝佳,精通好几门外语,往那儿一站,就是对完美的最好诠释。“这孩子可太难找了。”初见骆琦,我们老哥儿几个就在私底下议论。果不其然,一连多少集,很多不论长相还是社会地位都与骆小姐旗鼓相当的青年人,屡屡被其灭灯,我们这些老年人纷纷为她惋惜。骆女士成了舞台上真正的“阳春白雪”,有两集干脆就没人再搭理她。年轻人谁还没有个自尊心,明知不行,就别找着人家“灭灯”了。据网络统计,骆琦出场“非诚勿扰”总共46期,成为心动女士29次,您都可以想象,她拒绝过多少位求婚者。后来峰回路转,突然来了个“毛头小伙儿”,当当几句掷地有声的话,居然就把她给拿下了。我们老哥儿几个又炸窝了。

“这小伙子怎么看上去像周润发,一副《上海滩》公子哥儿的模样,缺乏老成和文气,跟骆琦不般配……”老赵是退休中医,他喜欢的年轻人全是老派的。退休的国企董事长老王马上站起身来反驳说:“其实,大可不必。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谁和谁结合,是缘分,缘分这点儿事儿是最让人说不清楚的。可贵的是,小伙子的真诚和勇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才是最最关键的。有位女明星曾经说过一句话:其实,我很好追,只是没人敢追我。如果这位女明星说的是真心话,需要的就是咱们男人的勇气了。其实,有时候,勇气比真诚还重要呢,有了真诚没勇气也是白搭。”

老王说完,我接过话头儿说,最近,北京台做了一期节目,名字叫“差距让我们相爱”。有个东北小伙儿身材不高,称不上成功人士,居然与“两米女神”结为伉俪。“两米女神”穿着婚纱登场了,好嘛,名副其实的“女神”,竟有名模马艳丽的范儿。我纳闷儿,“女神”怎么会看上他呢?不可思议。“女神”自己也说,追求她的人很多,其中不乏身高相配者不乏真诚者不乏事业成功者,而最后还是选择了他。可想而知,这小伙子得承受多重的竞争压力啊。用一句话比喻,不见得恰当,倘若没有“万马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般的勇气,稍有怯懦、犹豫、动摇,就会败下阵来。看来,追比自己条件高的女士,光有真诚远远不够,关键是勇气和胆量,“勇者无敌”嘛。

骆琦也好“两米女神”也好,实际上,代表了一种社会现象,即社会上“三高女”面临着的婚姻难问题。众所周知,越是条件好的女士找对象越难。社会上称之为“剩女”,不是剩下没人要的女人,是“圣女”的谐音,太高不可及了,让男士们望而却步。传统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许多男士受此影响,不大敢追求女强人。因此,她们成了“高处不胜寒”的“阳春白雪”,其始作俑者恰恰是传统观念。“非诚勿扰”从一个侧面告诉男士,不要被“三高女”的表面吓倒,其实,她们很孤独很脆弱很需要男士的抚爱。只要你爱她们,就应当勇敢地去追,像小伙子林汉奇追骆琦那样,一次被拒绝败下阵来,重整旗鼓,第二次咱再来。为了爱,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怎么样,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那些勇敢者的吧。再者,据我所知,咱们京剧界的一些非常著名的女演员,老公大多只是一般群众,不也生活得十分幸福吗?不信,您做个社会调查看看。

颇受欢迎的日本女士“佐藤爱”

台湾作家柏杨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这一生最遗憾的事,就是没娶日本女人为妻。”不像调侃,倒像是真心话。有句话叫什么“住美国房子,娶日本女人,吃中国饭菜”,生活好像就完美了。中国人恨“日本鬼子”,对日本人民特别是日本女性却另当别论。中国人,娶日本女性为妻的大人物颇有几位,像郭沫若先生、溥杰先生以及庄则栋先生。在他们的书籍和文章中,凡是写到自己的日本夫人,无不充满怀念和感激之情。日本女人的善良、忠诚、无私以及与这些大人物传奇般的故事,往往让读者掩卷深思、感慨不已。更别说改革开放初期,最早让中国电视观众熟知的外国女性无疑是日本人,像电视剧《血疑》中的山口百惠;电影《追捕》中的中野良子,所扮演的日本女性,不知赢得了多少中国观众的好感啊。所以,“非诚勿扰”中虽有不少外国女嘉宾出场,让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应当说还是日本女性,其中之一便是佐藤爱。

百度上点击“佐藤爱”,其知名度并不亚于“骆琦”,许多观众甚至提出能否让佐藤爱重登“非诚勿扰”的舞台,遭到剧组的拒绝。“非诚勿扰”绝不会让已牵手的征婚者重返舞台,否则,就真成演戏了。好事者散布,佐藤爱是日本AV女优。一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非诚勿扰”马上出来辟谣,说佐藤爱是一名事业有成的日本女性,单亲妈妈,没有出演过AV片云云。由此可见,观众对佐藤爱的关注程度,甚至都有点儿把她“八卦化”了。

“我看见中国男人出门要自己熨衣服都觉得可怜……”此话从佐藤爱的口中说出,如同放出一朵璀璨的礼花,赚足了男士们的眼球儿。“这孩子不错!”首先交口赞誉的就是老赵。他私底下总抱怨,说他儿媳妇懒,什么活儿都让他儿子干,仿佛为赵家生了个孙子,就大功告成。老王接下来说,人家那社会就这习惯。实际上,日本是受中国儒家的影响才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在接受西方文明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对传统文化进行过彻底否定,所以,我们消失的一些传统,反而在日本被完整地保留下来。现在,不是提倡恢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嘛,这一点的确非常重要。老王不愧做过领导,说话就是有理论水平。实际上,最有发言权的还是老蒋,人家的夫人就是日本人。老蒋说,其实,佐藤爱是新一代的日本女性。亚洲女性黄皮肤黑头发,不说话,您能辨别得出来谁是日本女人吗?据报道,北京出租车司机一眼就能认出日本女性,她们往往看男人不直视,眼光含蓄。佐藤爱在美国生活过,又是职场精英,所以,她比较开放,说话直来直去,非常可爱,不大像传统的日本妇女。但她毕竟是日本人,许多价值观还是日本式的。日本女性的确优点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节俭。老蒋说他夫人天天记账,买棵白菜和火柴也要记账,他家账本有一大摞,可能中国女性没这习惯。

对此,我倒有不同的看法。我说,日本女性也是各式各样的,不能一概而论。我曾经读过林志浩先生撰写的《鲁迅传》,书中记载,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娶的就是日本女人。她对鲁迅外貌恭顺,内怀忮忌,且挥霍成性,糟蹋了鲁迅的血汗钱还不知足(原砖塔胡同的大宅子,基本上是鲁迅先生花钱购买来供家族人共同居住的),竟然恶语伤人,以泄私愤。鲁迅先生万般无奈,只好搬家,在回家取私物时,这位日本妇女居然对鲁迅先生骂詈殴打,俨然一副泼妇形象。而且,她也不孝顺周母,鲁迅的母亲对她也十分反感(详见《鲁迅传》第10章“培新苗与结苦果”)。实际上,世界上最优秀的女性还是咱中国人。几十年前,有部影片叫《牧马人》,也许大家还记得。影片中的川妹子,当“老右”向她坦露身份,劝她离开时,那句经典的台词:“介绍人告诉我了,我有福,我找到了好人。”不知让多少观众泫然泪下。婚后,她将房子布置得干干净净,当起了鸡鸭鹅“三军司令”,小日子从此红火起来。其实,这不是电影,生活中像川妹子李秀芝这样的中国女人比比皆是,她们平凡、勤劳、善良、朴素、大方、通情达理,一点儿也不比日本女性差!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篇(8)

不过,最终的事实证明,恰恰也就是王朔的加盟,对于本片的整体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得不承认,王朔以其一贯的对于世事、人生、爱情以及生死的犀利的洞察力为本片提供了许多精彩台词与段落,尤其是他那一贯调侃味十足的语言既具有爆笑效果,又包含有令人深思的些许智慧在内,让人叹服。譬如“你是来找感情的,我是来找婚姻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等语言都非常出彩,前者将男女对于爱情认识的差异一语道破,后者则将婚姻的实质一句话就揭了个底朝天。影片里从开场的别出心裁的“离婚仪式”到结尾处的出人意料的“人生告别会”都让人看得出王朔独特而又出彩的“聪明小宇宙”的爆发,也成为影片两处最为出彩的段落。此外,影片前半部分喜剧色彩浓厚,到了后半部分却变得凝重起来。虽然有在贺岁档利用死亡来赚取眼泪的不厚道的弊病,可是也恰恰是影片后半部分对于死亡和人生的反思使得本片的整体品质有所提高,避免了沦为单纯的轻浮的搞笑爱情喜剧的结局。“活着就是一种修行”的说法虽然包含有一定的说教色彩,却也令人深思。

当然,作为一部爱情喜剧,影片首先还是在男女感情上下足了工夫。在经历了第一部里恋爱感情的波折以后,逐渐熟悉对方的秦奋和笑笑两人这一次面对的是婚姻问题。影片的前半部分就是围绕一个“试婚”的话题展开,却充分展现的是一个男女之间对于爱情乃至婚姻的认识的差异。从两人在床上的分歧再到轮椅的出现,在一个个笑料之余,其实凸显的是秦奋与笑笑之间关于爱情认识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秦奋所代表的男性形象更注重对于身体的体验,这也是男性的一个共同问题,似乎在性这一方面,男性几乎都占据一个主动地位而不愿意被拒绝,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男性占有欲望的满足。而女性则更注重感情体验,即使身体的欲望同样也是服从于氛围和情绪。在轮椅问题上,当然能体现秦奋作为一个年龄偏大者对于自己前途的一种潜在的恐惧,另一方面也又是男性对于女性所谓“服从”的一次检验。此后,秦奋对于笑笑和陌生人说话的不悦则进一步将男性潜在的一种占有欲望表达出来。在这些片段里,所体现出来的一直是秦奋以一个男性的主导形象出现在银幕上,倒是典型地代表了这个社会大部分男性的心理与特征。不过,在一个非传统的女性面前,秦奋的失败也就成为必然。最终两人分手,则代表着一种感情状态中理性战胜感性的结局,也是在爱情热情减退时男女感情差异进一步放大的必然结果。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篇(9)

《非诚勿扰》是国内著名导演冯小刚拍摄的爱情题材系列电影,因其幽默的风格和独特的剧情设计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 《非诚勿扰》第二部更是在上映第三天的时候即票房过亿,而该影片中的电影植入广告收入也达到了几千万。《非诚勿扰》系列电影是国内电影植入广告商业运作的成功案例,对中国今后商业广告产业的发展无疑也具有示范作用。

一、电影植入广告概述。

( 一) 电影植入广告的界定。

在信息时代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海量的信息使人们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和抵触情绪,而这也正是目前商业广告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发掘新的商业广告渠道,如何寻找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新的商业广告载体,成为所有广告从业人员所面临的课题,在这种大背景下,电影植入广告便应运而生。电影植入广告是指将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标识性符号有选择地融入电影的剧情之中,通过电影台词、道具、场景等多种元素将产品或者服务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商业信息的内容,进而达到商业广告宣传的目的。以电影《非诚勿扰》为例,随着剧情的展开和推进,海南航空公司、清华同方电脑、奔驰汽车、招商银行信用卡、威士忌酒以及摩托罗拉手机等相继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加深了电影植入广告中产品或者服务的印象,起到了良好的广告宣传作用。

电影植入广告具有传统商业广告所不具备的优势,它能够积极地融入电影艺术之中,并成为电影剧情的一部分,以相对隐匿的方式对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商业宣传,摆脱了传统商业广告直白、单调、机械的营销模式。当观众已经厌倦了大量的商业广告侵占自己时间和精力之时,这种全新的商业广告传播理念和营销方式给广大影视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让电影观众在非抵触的状态下自然地接受广告所传达的信息,这种传播效果往往是传统商业广告所达不到的。因此,电影植入广告能够在观众欣赏影视作品和商业广告宣传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它具有隐匿性的特点,既不会影响电影作品的艺术性和整体性,也可以较好地完成宣传产品或服务的推广任务。随着电影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电影商业运营模式的不断成熟,电影植入广告越来越受到了各类企业的青睐,并逐渐演化成为现代商业广告的主流形式之一,对商业广告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 二) 电影植入广告的表现形式。

第一,电影道具广告植入。电影道具的广告植入是指将某种特定的产品刻意作为剧情发展中的相关道具,并通过镜头特写、反复播放等方式使观众对该产品或者品牌留下深刻印象。在电影 《非诚勿扰》中,以电影道具的形式进行商业广告宣传的产品有很多,例如,清华同方电脑、摩托罗拉手机和奔驰汽车等。在电影的开始阶段,男主人公秦奋在婚恋网站上征婚广告,刻意地突出了清华同方牌笔记本电脑的标志,此时笔记本所起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电影道具的作用,而且还起到了宣传清华同方品牌的作用,这就是电影道具植入广告的典型表现。在电影的后半部分,秦奋和邬桑在车里进行对话,镜头却对准了带有斯巴鲁标志的车载卫星定位器,通过镜头的定位和特写,斯巴鲁这一品牌在不知不觉中被广大电影观众所熟悉和认知。

电影道具广告植入是一种最为原始和广泛的电影植入广告形式,它能够在电影剧情的发展过程中,以较为直接的方式把特定的产品或服务展现在观众眼前,表达的效果也是自然和流畅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商业广告宣传作用。再例如,影片中也多次出现了奔驰汽车的镜头,当秦奋开车接梁笑笑回家的时候,以镜头特写的方式展示了奔驰汽车的标志。梁笑笑和芒果一起开车去吃饭,当汽车停在饭店门口的时候,镜头又给了奔驰标志一个长达五秒钟的特写。

在召开拍卖会之前,参加会议的嘉宾相继入场,而他们所驾驶的也都是奔驰汽车。可见,奔驰汽车作为一个电影道具,不仅起到了品牌推广的作用,还充分展示了奔驰汽车较为高端的消费定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奔驰汽车公司的企业文化,这种全方位的宣传效果是传统的商业广告所难以企及的。

第二,电影场景广告植入。电影场景广告植入相对于电影道具广告植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所宣传的往往是某种特定的服务,通过营造剧情所需要的场景的方式来展示某种相关的品牌或服务。例如,在电影 《非诚勿扰》中,有一个典型的场景就是海南航空公司的客机机舱,当秦奋等人进入机舱的时候,梁笑笑以及其他身着海南航空公司空姐服装的空乘人员热情地对乘客进行问候,并在飞行过程中为乘客提供各种周到的服务。通过这些场景的展示,观众不知不觉地就会对海南航空公司产生一份好感,而这种好感会极大地影响今后选择航班时的消费行为。海南航空公司通过贺岁电影这一载体,成功地实施了自己的品牌推广战略,提升了公司的企业形象和知名度,从此,海南航空公司专业、热情、周到的服务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非诚勿扰》这部电影的主题是爱情,那么剧情中自然少不了唯美的影视背景,导演将这一背景定位在了杭州的西溪湿地,西溪湿地较好地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当秦奋坐着小船游览西溪湿地的时候,导游小姐热情地为他介绍西溪湿地的人文地理情况,相继提到了杭州的有关路名、景点方位、文化习俗等,使观众不经意间了解和熟悉了杭州的风土人情,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影视情节就是杭州的一部城市宣传片。

第三,电影对白广告植入。电影对白广告植入是指在演员们的对话中加入有关产品或者服务的相关信息,以言语的形式向观众传达相关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品质等。

在电影 《非诚勿扰》的对白中有不少广告的植入,这些对白广告植入往往以诙谐幽默的台词为载体,通过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将特定的产品或者服务信息传达给了广大观众。

例如,秦奋和梁笑笑去某处住宿,第二天早上突然有人敲门,打开门之后,一个送快递的工作人员说: “您好,这是您先生在淘宝网上订购的轮椅。”显然,这是导演刻意安排进去的电影对白广告,而淘宝网作为全国最大的网络购物网站此时出现在剧情中确实也符合故事的发展需要,可谓是商业广告和影视艺术的双赢。还有,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当秦奋与梁笑笑讨论结婚后的权利时,梁笑笑幽默地说“打麻将是可以的,但是牌友我得审查一下,看电视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许看 《非诚勿扰》”。众所周知,《非诚勿扰》

是江苏卫视举办的一个知名度非常高的相亲类节目,此时,将该电视节目加入到对白中,既增加了台词的幽默感,同时又给电视节目 《非诚勿扰》做了商业广告。通过电影对白的形式加入商业广告属于层次比较高的营销模式,既没有影响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又达到了很好的产品推广效果,因此,电影对白广告植入可能是今后电影植入广告发展的主流趋势。

二、现阶段电影植入广告所存在的问题。

一是电影中被植入的广告过多。目前,电影制作往往追求大投资、大制作,为了减轻资金压力,很多导演和制片人倾向于选择通过植入广告的方式来获得额外的收入。

但是,在电影中植入广告一定要有限度,否则,过度地追求广告费用会严重影响电影作品的艺术价值。据不完全统计,在电影 《非诚勿扰》中总共出现了二十多个广告,其广告收入达到了几千万。尽管电影植入广告带来了丰厚的资金收入,但是过多的广告会造成剧情的不连贯,降低了电影作品的品位和价值。电影植入广告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隐性,应当通过间接的方式把产品的功能和品质展现出来,这也是电影植入广告同传统商业广告最大的不同之处。

在电影中 《非诚勿扰》有些广告的植入做的恰到好处,但也有一些广告的植入显得不尽合理。例如,在秦奋在网络上征婚广告的时候,镜头刻意定位在清华同方电脑的商标上,而且进行了滞留和放大处理,这一点就略显呆板和机械,让观众很容易就能够觉察出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广告行为。

二是电影植入广告与剧情不相符。好的电影植入广告应该与电影的剧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甚至能够更好地为电影的主题服务,给人一种广告和电影浑然一体的感觉。

目前,很多电影中所植入的广告单纯地追求商业利益,对广告的植入技巧重视不足,从而使得广告的植入不能迎合剧情的发展,有时甚至会与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相矛盾。

在电影 《非诚勿扰》中,秦奋、梁笑笑等人去饭店吃饭,此时却突然插入了某人寿保险的广告,有些让观众感到意外。因为剧情的发展与人寿保险并不存在太多的关联,所以生硬地加入这一广告很容易让人产生反感,严重影响了影片的观赏性。

三是电影植入广告的艺术处理不足。电影植入广告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电影植入广告不但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产品或者服务的优良品质,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能够给观众带来一定的美感。现阶段,大量的电影植入广告开始出现,但是不少导演往往对电影植入广告的艺术处理还不够重视,这就极易导致被植入的广告表现形式过于明显,并且无法很好地同电影剧情相融合。在很多情况下,商业广告只是被生硬地添加到了影片之中,缺乏必要的艺术处理,让观众非常不适应,难以对特定的产品或者服务产生好感,使得广告的推广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而这与商业广告的最终价值追求是背道而驰的。

三、我国发展电影植入广告的若干对策。

首先,要合理把握电影植入广告的数量。应该正确认识植入广告与电影之间的关系,严格把握电影植入广告的数量和质量,植入广告是为电影服务的,而不是电影为植入广告服务,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才能够真正发挥电影植入广告的商业价值。电影导演和制片人不能单纯地追求广告费收入,而是将重点放在植入广告的植入技巧方面,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广告美化,并使之更好地与电影剧情融为一体。电影植入广告必须尽量符合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而不能不加选择地进行广告植入,应该巧妙地选择广告的植入点,既要藏,又要露,藏要藏得恰到好处,露要露得合理充分。例如,在电影 《非诚勿扰》中有关海南航空公司的广告宣传就做得合情合理,较好地将海南航空的服务理念体现了出来。电影植入广告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影片的质量,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影片和广告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和谐共存,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才能够从根本上达到推广特定商品和服务的最终目标。

其次,要完善相关的广告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广告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电影植入广告起步较晚,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必要约束和管制,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商业广告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对电影产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例如,一些电影制片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将烟草广告和违禁药品广告植入到电影作品之中,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我国相关立法部门应当积极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充分了解目前我国电影植入广告的发展状况,并认真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制定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商业广告法律法规,有效地规范和引导商业广告营销行为。

对电影中出现的非法广告、虚假广告等进行严厉打击,为中国电影植入广告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非诚勿扰小品剧本篇(10)

2010 年,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类节目赚取了高收视率,成为社会普遍热议的话题,截止到 2013 年 3月 23 日,该节目已经播出了 316 期。相亲交友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电视相亲类节目也不是一个新鲜事物。《非诚勿扰》的成功不是一个神话,本人将以叙事语言学的文本分析法解构《非诚勿扰》的叙事方法,以此透视当下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

一、《非诚勿扰》叙事语言特点。

《非诚勿扰》的定位是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的服务性平台。作为一个叙事文本的《非诚勿扰》,讲述的是当代社会“剩男剩女”们相亲交友的情感故事,不同个体的婚恋观在其中进行碰撞[1]。它符合叙事模式的基本特征:有人物、有情节、有戏剧冲突,并且通过独特的电视叙述语言———声音和影像传递着文本信息。

(一)角色定位:凸显女性话语权的回归。

女权主义理论认为,无论是女性的性别,或是女性的社会地位、身份和角色等,都是社会不公的现实给予的。女性是被构造的,没有选择的权力和能力。相对男性而言,总是作为“他者”存在,在话语权中处于弱势地位。斯图亚特·霍尔认为,“意义并不内在于事物中,它是被构造的,被产生的意指实践,意义是被表征的系统构建出来的,是由信码构建和确定的”[2]。因此,对女性这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由各种文化自身所共享的“信码”决定的,长期以来相对于男性“力量”“、阳光”等形象,女性被赋予“柔弱”、“阴暗”等概念图,一旦这种二元化对立形成,就被约定俗成而不易改变,使女性在社会地位及话语权中处于劣势。而《非诚勿扰》独特的节目设置使女性话语权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尊重。

《非诚勿扰》邀请 24 个女生用“灭灯、亮灯”的方式来选择男嘉宾,男嘉宾在出场之后首先要面对女嘉宾们的辛辣点评,虽然男嘉宾也有反驳的机会,但是 1 比 24 的悬殊比例常常使男嘉宾的话语权力在舞台上处于劣势,节目在这种悬殊的话语权力对比中进行。福柯认为,所有政治和社会形式的思想都不可避免地卷入知识和权力的相互作用,在《非诚勿扰》中,男女嘉宾、主持人、嘉宾主持及场内外观众构成了话语主体,而女嘉宾明显占据了主体的首要位置,掌握了实质话语权,并且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男性嘉宾做出选择,具有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这一话语权力在节目中的运用,迎合了现代女性对平等与自由的追求,同时台上台下不同女性能够对同一男嘉宾做出不同的解读、评判,这牢牢锁住了大批女性受众。女性走上台前,大胆寻觅中意对象,一改“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传统婚恋观,由被动走向主动,使中国女性得以从传统婚恋观中解放出来。

(二)叙述方法:横向延伸与纵向拓展相结合。

叙事学派学者借鉴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从共时性角度即语言的内在结构上,而不是历时性角度、历史的演变中去考察语言。在他们看来,文学研究应该回归文学本身,寻找文学文本的内在,探究文学文本的形式和结构要素而非内容要素。《非诚勿扰》作为一个叙事文本,女嘉宾牵手离开与新嘉宾上场如同电视连续剧,具有横向连续延伸的特点,而每一位男嘉宾的出场又以一个单独的叙事单元完整存在,节目针对每一位男嘉宾设置的“女生特权爱之初体验”“、爱之再选择”“、爱之终决选”“、男生特权”等环节,又以追述的方式将每一个单元做了纵向的拓展,使得整个节目充满电视连续剧般的叙事特点,而它又不同于电视剧虚构的本质,以当下发生的真实的情节不断推动着故事发展,观众无法预料下一个牵手成功的女嘉宾将会是谁。

大众传媒生产下的电视相亲类节目,将男女婚恋交友这一亘古不变的话题变成了供大众消遣娱乐的消费品。新一代的电视婚恋节目已经逐渐融合谈话节目、娱乐节目、真人秀等多种节目形态,并且朝着日益娱乐化的方向发展。文化工业发展所要求的标准化生产,深刻影响了电视婚恋节目模块环节设置。《非诚勿扰》打破了婚恋交友类节目的原有束缚,开启了一对二十四的全新婚恋交友类节目模式,给嘉宾自由表达的空间,也折射出当代年轻人的婚恋价值观,引出更广泛的话题。

(三)叙事情节:作为推动力的话语冲突。

《非诚勿扰》的成功,靠的不是孟非,不是乐嘉,甚至不是爱情,而是由于这类节目用近乎赤裸裸的方式引起广大观众对于畸形婚恋观的关注,而这种表达方式深深地刺激到了主流价值观持有者们所谓的“自尊心”(2010 年 06 月25 日传媒湖州网)。我们看到,这一小小的婚恋平台恰恰是当下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人心态及所持有的各种价值观念之间的集中碰撞,它之所以受到各种不同背景、不同年龄受众的关注,正是因为它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非诚勿扰》中怀着各种目的前来参加节目的男女嘉宾们都将自身置于一种统一的叙述情景中。节目的冲突动力就蕴含在嘉宾之间不同的价值观碰撞和现实要求之中,这样的冲突在嘉宾之间的对话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以下仅以两个典型例子做说明)“刻薄拜金女”马诺———一位爱好骑自行车并且无业的男嘉宾问马诺:“你喜欢和我一起骑自行车逛街么?”马诺答“:我更喜欢在宝马里边哭。”在消费时代拜物主义盛行,欲望膨胀,希望通过婚姻改变自身地位、追求物质和享受仍是当下许多单身女性所持有的观念。只是马诺说出来了,很多人是悄悄地做了,其实如主持人孟非所言,“一个真人秀的节目,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畴之内,在不损害别人的情况下,真实地表达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可贵的东西。”“60%极品男”沈勇———要求女方也要有房有车,“如果经济条件好,离婚无小孩也可以。”对于今后的家庭理财,沈勇要求 AA 制,不过作为男人,他愿意多承担一些———“60%的家庭开销”。沈勇妈妈“歧视农民”的语言激起轩然大波,“我儿子的媳妇要求不是农村的,要不今天这个亲戚来,明天那个亲戚来,这挺烦人的。”

一方面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极度个人主义的婚恋观念,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两性关系的变化,不仅女性要求平等,在这个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不断加大的环境下,男性也同样要求平等。但是通过女嘉宾及大众的反映,可以看出,AA 制在中国的婚姻家庭中仍难以被接受。沈勇妈妈的态度也反映了中国城乡差距大的社会现实,城市化的推进不应只是钢筋混凝土浇注的进程,更应该是科技文化教育不断深入的过程。

除了男女嘉宾之间的对话,主持人孟非、嘉宾主持乐嘉、黄菡的现场仲裁和调解既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又将事件冲突引向大众文化的领域,场外观众随之引起的争论使之发展成为媒介事件。主持人孟非由《南京零距离》的新闻主持人转为《非诚勿扰》这一综艺节目主持人,其个人形象及主持风格不同于现代综艺节目帅哥靓妹或能歌善舞或个性张扬,孟非在节目中扮演了一个调和者,掌握着整场的节奏;而作为性格色彩分析师的点评嘉宾乐嘉本身就是节目的一个亮点,常常不自觉地成为节目的主角,时时制造出小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知性、睿智的情感分析嘉宾黄菡如同一位老师,给予嘉宾以亲切的劝诫和鼓励。主持人尤其是嘉宾的点评,往往代表了大众的声音,对于男女嘉宾的做法、看法,电视台下的广大受众存有种种疑问,点评嘉宾在节目中也同样作为受众,他们向男女嘉宾提出大众想问的问题并且给予引导,进行价值观、婚恋观、人生观的评判,使观众在观看节目后又能够进行思考,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使之成为社会化话题。《非诚勿扰》101 期开播前在腾讯微博上推出的反场男嘉宾评选投票活动,更是满足了观众的话语权,由观众评选出来的男嘉宾得以再次登台,观众得以作为参与者推动节目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二、《非诚勿扰》揭示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

《非诚勿扰》这一叙事文本通过节目设置和嘉宾对话及点评,以独特的方式承载着各种婚恋观及价值观的集中展示,他的成功在于它表达的真实和对不同价值观念的包容。中国女性择偶由被动、等待到主动、寻觅,是社会的一个进步,在消费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女性的婚恋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拜金崇物的实用主义观念更是盛行,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不同社会层级之间的鸿沟变宽,使得婚恋选择也变得不那么“纯粹”。 避开爱情谈条件的相亲交友节目正是这一社会现象的写照。

是否有车有房,是否和愿意和父母同住,是否同意婚前财产公证,是否要孩子等,也都成为相亲男女的话题焦点。2010 年百合网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大家在结识异性时,最关注对方的什么信息,结果是在女性的选择中关注对方收入的排第一位,住房排第二位。婚恋观挂钩于经济实力,房子、存款同性格、人品并驾齐驱。婚恋观无所谓对错,只有道德的评判,在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然而人们始终没有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由世纪佳缘婚恋网站携手中国社科院推出的《2010-2011 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75%的受访者相信真爱,近八成人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与此同时,现代社会人们的婚恋观也日趋成熟,并且具备更强的包容性。过九成的人会选择跟父母沟通;过七成的人认为分手虽伤心,但离开错的才能遇到对的;过七成受访者可以接受或愿意尝试跨国恋。

无论是怎样的婚恋观,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大众传媒的作用不仅在于制造这样一种舆论环境,更应该提供一种正确的导向,在全社会弘扬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念,倡导一种正确的婚恋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展宁《。非诚勿扰》电视相亲节目的叙事话语分析[J].今传媒,2010,(10)。

[2][英]斯图尔特·霍尔,编。表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上一篇: 个人培训心得体会 下一篇: 会计顶岗实习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