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迎新晚会新闻稿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19 11:43:33

大学迎新晚会新闻稿

大学迎新晚会新闻稿篇(1)

为迎接20xx级新生的到来,展现我院学子风采,XX月XX日,由我院团委主办,学生会承办的乘轨道交通,追未来梦想自动化之夜师生文艺晚会在我校礼堂隆重举行。

当晚,院党委书记米根锁教授首先代表学院热情致辞,并向考入我院的XXX余名20xx级本科生、研究生和自考生新生致以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随着强劲的鼓声响起,晚会在我院学生会部分干部及院艺术团演员激情的开场舞《WaKa WaKa》中拉开了帷幕。歌舞、小品、朗诵、魔术、乐器联奏等精彩的节目为观众呈现了丰盛的视听盛宴。来自呼局集通公司培训学员表演的独舞《祝福》动作优美,引人入胜;由2013级新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羊羊的寝室》生动展现了大学生对亲情、友情的珍惜和感动;诗朗诵《走西口》蕴含的充沛情感证实了诚信为本的理念;幻视幻听的魔术表演为晚会带来了欢乐而神秘的气息;乐器联奏的悠扬音符向观众传播着爱的福音,由艺术团带来的古典舞《雅韵》展示着东方的神韵;更有教职工倾情表演的舞蹈《欢乐的海洋》向全体师生表达着深切的希望和祝福。整场晚会精彩不断,高潮迭起,赢得台下阵阵掌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一首《爱的翅膀》为本场晚会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歌声中饱含着同学铿锵自信和对未来的无限希望,绽放着青春与梦想的光芒。

本次晚会共有来自学院本科生、自考生、研究生、培训班学员、教职工及学校各社团联精心准备的18个节目参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校相关职能部处的领导、兄弟学院团委书记、全体教职工、本科生、自考生、研究生、培训班学员等1400余人观看了演出。

此次师生文艺晚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我院学生的风采和活力,彰显了自动化学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为学院续写和谐新篇章献上了绵薄之力。

大学迎新晚会新闻稿篇(2)

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和新闻传播手段的不断进步,地市晚报面临的生存形势越来越严峻,既要拿出大量版面刊登广告搞创收,又要在有限的版面里不断增加看点、亮点,吸引读者阅读。而时事新闻报道作为最受读者关注的地市晚报板块之一,必须在选编策略上适时调整思路,才能满足受众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本文就媒体竞争格局下地市晚报时事新闻的选编策略进行探讨。

地市晚报时事新闻报道的主要特点

新闻界通常认为时事新闻即指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报道。①目前,有关地市晚报(都市报)时事新闻报道特点的总结归纳比较少,笔者根据工作经验认为,地市晚报时事新闻报道主要有以下特点:

重大性。从新闻界对时事新闻的相关定义可以看出,作为地市晚报时事新闻,它首要的任务是及时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由于重大事件的稿件来源通常为新华社,因此省市级媒体对相关事件的报道常处在同一起点上。

热点性。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会出现一些群众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注重捕捉热点问题中的典型事件及其动态并进行深度解读,是地市晚报吸引读者阅读的有效手段。

突发性。时下,随着记者采访手段和新闻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新闻的传播越来越快捷,从昨日新闻到今日新闻直至即时新闻,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地市晚报越来越注重时事新闻的时效性,尤其是注重突发新闻的报道。

地域性。地市晚报一般只在特定的地市及所辖县区发行,其时事新闻还应注重报道所处省(市)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能服务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地缘接近性等的时事稿件,体现其地域性和贴近性。

地市晚报时事新闻报道稿件的选取策略

地市晚报时事新闻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方面是新华社供稿,另一方面是网络选稿。新华社稿件权威、客观,但相对平和、稳重,网络稿件快捷、全面,但良莠不齐,真假需认真辨别。如何从这数量庞大的备选稿件中,选出迎合读者阅读需求、符合地市晚报特点的时事新闻稿件,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注重报道的权威性,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准确无遗漏。在时下的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介传播手段中,报纸以其更具权威性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对国内国际重大政治经济事件、政策宣传解读及突发事件的报道上,地市晚报不能出现遗漏,且力求准确、及时。

笔者印象较深刻的是《襄阳晚报》关于2001年美国“9・11”事件的报道。这次事件发生在美国东部时间8点45分,北京时间当晚12点多钟,新浪网上开始出现图文报道。当时《襄阳晚报》已经清样准备付印。为了抢发这条重大新闻,值班总编辑迅速撤换有关稿件,并在头版整版大图片报道,成为次日国内为数不多及时报道这一事件的地市晚报;其封面入选新浪网“9・11”事件报道专辑。可见,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及时报道,对于提升地市晚报的影响力不无裨益。

注重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时坚持社会责任并重。凶杀、情变、贪官、暴力、仇富、灾难等方面的稿件是当前报纸的一个卖点,也是群众关注的一个热点。当前,一些报纸出于吸引读者眼球的需要,片面追求和大量选取这方面的稿件,特别是一些地下报纸、街头小报更是以此立报,连篇累牍刊登此类稿件,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是,让读者误以为社会很阴暗、官员都很腐败、暴力事件频发等。为此,地市晚报在这方面稿件的选取上,既要吸引读者的眼球,更要注意媒体担当的社会责任,避免负面报道过于集中,以免形成舆论误导。

注重迎合读者的关切,但应以正确舆论导向为前提。时下,我国经济社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但因文化、服务、保障等发展滞后,带来的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反映民众呼声与抱怨情绪的新闻事件很容易迎合读者的需求,但往往会令政府的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在这类稿件的选取和标题制作等方面,要注重正确的舆论导向,避免刻意地炒作渲染。

2010年5月27日,武汉一家报纸及其网站无视国家部委有关通知及蔬菜价格已大幅下降的客观事实,对个别农产品价格上涨进行炒作。其网站还冠以《中国农产品全线涨价恐整体失控》的标题进行宣传,国内其他新闻网站大量转载,在全国范围内造成恶劣影响。事后,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对这家报纸及其网站提出严肃批评,并责成其就此事写出深刻检查。②

注重拉近读者的心理距离,多在接近性上下工夫。近年来,在各种媒体激烈竞争的态势下,地市晚报越来越注重本土新闻的发掘。地市晚报时事新闻报道虽不像本地新闻那样与读者近在咫尺,但同样也可以在稿件的选择和处理上做到接近性。

2010年12月15日,《襄阳晚报》8版“华夏报道”头条刊发新华社消息《湖北通报8起贪腐案》。这8人中有一人曾担任过当地樊城区长,因此时事编辑在副题意点出“黄石市原副市长信祖国在担任襄樊市樊城区长等职期间收受礼金贿赂”这一具有地域接近性的事实,使当天的报纸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时事新闻的接近性处理还有一种方式是“新闻落地”。2010年12月11日,有一条新华社稿件为教育部公布一批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试点地区名单,其中包括湖北省,为此,《楚天都市报》的标题直接就制作成《我省成中小学生减负试点地区》。

注重读者的多层次需求,稿件内容多样化。地市晚报的基本读者对象是“这座城市有行为能力的、有话语权的16岁到76岁的人群,其结构非常复杂,流动性非常大”③,这就对报纸时事稿件的多样化提出了要求。因此,时事新闻报道既有严肃、重大的稿件做主打,又需要适当的趣味性、知识性稿件做补充,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多层次需求。

地市晚报时事新闻报道版面的编排策略

时事稿件不仅在选取上要下工夫,在编排组合上,更要注重版面语言,体现编辑思路,既要有看点、亮点,又要美观、严谨。具体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以深度解读为重,兼顾信息量。在如今信息来源日趋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下,唯有深度解读才是报纸竞争的利器,综观国内知名的《扬子晚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等主流晚报,越来越注重增强深度解读所占版面的分量,对地市晚报时事新闻报道而言,这也是一种趋势。在确立了深度解读对象后,还应围绕背景、延伸、分析等组织稿件,尽可能做深做透。

笔者随机抽取2010年12月20日至26日《东楚晚报》的时事新闻进行了统计。这一周该报共有30个国际国内时事版面,其中12个版面为特稿版,占40%;1条(广告占去半版位置时)或2条(整版无广告)深度报道或重点解读接近或超过版面位置一半的有15个版面,占到50%。也就是说,在《东楚晚报》这一周时事新闻报道中,深度解读或重点解读占到了约九成的比重。

控制负面新闻比重,保持版面平衡。时事稿件编辑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时某一天想选个好头条都不易,而有时某一天又会出现新闻井喷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综合时事版面稿件的平衡问题,调配正面、负面、中性报道的比例,避免出现一整版负面新闻的情况(时事专题版面除外)。

以《三峡晚报》2010年12月26日国际时事新闻版为例。该版共10条稿件+1张配图,几乎都是关于战争和灾难的负面新闻,读者在阅读该版稿件时会形成一种错觉――世界很乱很恐怖,到处都充斥着战争、灾难。然而真实情况是,民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在不断进步和谐。因此,时事编辑在版面编排中要尽量避免负面报道过于集中的情况。

注重图文并茂,力争视觉冲击力。作为一种快速消费类精神产品,受标题阅读等影响,报纸读者静下心来阅读一整版文字的习惯正受到挑战,因此时事编辑在版面处理中应加强对新闻图片的运用,形成较强的版面语言;特别是对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应强化、突出处理;而当版面稿件比较平淡时,可选用一些有趣味的新闻图片,让版面更吸引人。

在笔者经常接触的晚报类报纸中,《扬子晚报》在时事报道中配图较为充分。以2010年12月30日的《扬子晚报》为例,当天,该报国内国际时事新闻共7个版面,用配图24张,平均每个版面3.4张。而在图片的冲击力及版面语言的组合上,《北京晚报》特色突出。

加强重大突发新闻策划。近几年来,地震、冲突、战争、冰灾等频发。面对这些重大事件的报道,地市晚报与省市级媒体往往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时只要加强报道策划,如版面的调配、稿件的组织、图片的搭配等,同样可以出彩。

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8月9日,媒体纷纷拿出版面进行报道。湖北省内地市晚报中,基本上都是不超过1个版面进行报道。而对比当天的4家湖北省级晚报都市报,都拿出3个以上版面进行报道,有的还分成“动态”“救援”“连线”等板块,统一制作报眉题花,使整组报道形成了很强的冲击力。

避免与网络、电视新闻过度重合,体现差异化。时下,网络新闻以其快捷、翔实的内容,对报纸时事新闻报道造成了非常大的的冲击;同时,地市晚报时事新闻受自身版面设定的限制(4个版面左右),再加上广告对时事新闻版面的挤占,信息量很难扩大。在这双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地市晚报时事新闻报道必须注重差异化,即对重大新闻事件做深、做透、做足,对一般时事新闻做精、做短、做新。

同时,对电视和网站在事发当天已进行了大量报道的新闻也宜采取差异化报道方式,注重寻找新的看点;对那些不宜寻找新角度的新闻则进行简化、淡化处理,以便腾出更多的版面位置,刊登新鲜、有看点的新闻事件。其最终的取向在于,在有限的版面内呈献给读者尽可能多的有看点、有亮点的时事新闻,以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结语

本文对媒体竞争格局下地市晚报时事新闻报道的选编策略进行了粗浅的探讨,特别是提出了地市晚报时事新闻地域性报道倾向、开展差异化选编等新特点。由于水平所限,文中观点或引用案例或有谬误,期待各位同仁和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华科大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赵星耀副教授、顾建明副教授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项德生、郑保卫:《新闻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3.卢圣虎:《地市晚报如何应对省城报纸的竞争》,《中国记者》,2005(9)。

4.朱封金:《时事编辑的选稿技巧》,《新闻前哨》,2002(12)。

5.徐梦生:《地市报时事新闻编辑创新之道》,《青年记者》,2008(12)。

6.滕嘉娣、董家骥:《编辑时事新闻稿件的思路点滴》,《新闻传播》,2007(7)。

7.东悦杭、沈爱国:《晚报与都市报竞争的“双赢”之策》,《新闻实践》,2001(7)。

8.康安娜、王风平:《关于网络信息传播冲击下纸质期刊的应对策略》,《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7)。

注 释:

①林富:《概念辨析 时事新闻》,法律教育网,省略/news/20800/213/2006/7/xi18521647191760026132-0.htm

大学迎新晚会新闻稿篇(3)

开学初,我们迎来了19级的新生们,我们部门主要负责对其进行报道。迎新之后,便迎来了新生军训,由于新干事尚未上岗,我们只能抽空对军训进行记录并及时的报道,将新生们在军训期间的优异表现通过网络平台展现给大家。

二、部门招新

9月初,我们进行了部门的招新。我们通过采用即兴写作,特定拍照,采访主席团成员等方式来考察各位应聘新生的能力。经过初试、复试及筛选工作后,我们部门招进13名新干事,相信他们的加入将会为我们的工作带来新的热情!

三、迎新晚会

迎新晚会向来是一部重头戏。我们部门干事积极参与舞台背景、外场等设计。虽然我们的方案未被录取,但是我们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本次晚会,我们接到了设计外场及外场制作的任务,这是我们部门第一次参与外场制作。经过不断改进外场设计方案,到通过方案,再到开工制作外场。干事们都积极参与其中,互相合作讨论,通过大家的巧手成功的完成了外场布置。在迎新当晚,我们提前做好准备,让干事们定点进行拍摄,熟悉环境,掌握拍摄技巧。虽然晚会前相机出现了问题,但我们通过努力及时解决。同时也吸取教训,下次将会准备好备用的相机以便需要。我们还通过dv和相机对迎新晚会进行了全程的拍摄和及时的报道,记录精彩的瞬间。虽然我们疲惫着,但是我们却感受到另一种快乐。

四、运动会

运动会前期,我们向大一、大二各班召集运动会通讯员。由于大二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特此我们还向团学组织提出有关通讯稿加德育分的方案并通过审核予以实施。运动会期间,我们部门干事进行了分工合作。2人进入比赛场地,记录运动员的矫健身影。2人进行通报比赛时间,以免错过时间。2人进行稿件的送至院新闻工作室。其余的人进行通讯稿的审查和记录。虽然本次我们的稿件数是挺多,但是质却不是很好,播稿数量不多。我们将会吸取教训,在下次的运动会上努力完善工作中不足之处,努力改进。

大学迎新晚会新闻稿篇(4)

《乌兰察布晚报》2008年创刊之初,其定位是都市类晚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大众。但由于地方经济落后,市民生活水平较低,个人订阅报纸的不多,所以不得不与日报捆绑发行,于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成了晚报的“衣食父母”,晚报因此难免受到这些部门的影响。有了大事小情,晚报和日报的记者同时受到邀请,政务消息多,很容易和日报办成同一个面孔的报纸。对此,《乌兰察布晚报》创刊伊始,就注重了特色办报,在稿件的写法上,采取了灵活、深掘等方法。比如今年七一前,水务部门慰问集宁地区贫困户邢钰,日报和晚报的记者同时随行采访,但日报记者只采写了慰问活动本身,而晚报记者留下来作了深入采访,第二天的晚报头版,以图片的形式报道了慰问活动,中间版面则以长篇通讯的形式记述了邢钰一家因何贫困,怎样与贫困抗争的感人经历,在可读性上胜过了日报,受到读者的好评。

发挥服务,逐步扩大读者群。

信息化时代,网络、手机等电子媒体的冲击,读报的人越来越少,只有40多岁以上的人还保留着读报的习惯,他们无疑是报纸的主要受众。因此,在内容上,《乌兰察布晚报》首先迎合了受众的口味,开辟了《健康》、《时尚》、《家居》、《纪事》等版面,衣、食、住、行及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包罗万象,让中老年读者在晚报上总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同时,还开辟了《小小作家》版面,发表中小学生的习作。这个版面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文学少年的写作激情,他们渴望自己的作品见诸晚报报端,于是积极写稿,求老师和家长改稿,投稿,久而久之,这些人都成了晚报的忠实读者。通过发挥服务,以中老年和青少年读者带动青年读者,《乌兰察布晚报》的读者群在逐步扩大。

大学迎新晚会新闻稿篇(5)

1、迎新书画展

为了让广大新生在入校时感受到本校的文化氛围,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招新工作做宣传,我们将在学期伊始举办书画展。办公室将全力配合理事会的安排做好各项工作,活动结束后将会在三天之内上交新闻稿和总结报告。

2、招新

招新期间将配合各部门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稿件、信息的收发并将在当天内整理好招新档案并存档。

3、培训班

协助学习部开展培训班相关事宜。

4、会员大会

负责整个会议的资料整理并存档,而后上交新闻稿。

5、骨干竞选

整定竞选人员名单,并上交理事会。

6、第八届书画大赛

负责书画大赛的文件整理并上交,配合其他部门工作,服从理事会的安排。

7、八周年晚会

负责晚会全程的新闻工作,晚会期间的灯光控制,协助各部门的工作,上报一个办公室的晚会节目。

8、社团文化节

文化节期间负责各项文件管理,培养办公室骨干各项能力,并协助各部门工作。

9赠春联

大学迎新晚会新闻稿篇(6)

经济现象错综复杂,报纸不仅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还要告诉读者为什么发生,乃至以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决定着一张报纸在市场上的地位。所谓主流大报,不取决于报纸版面的多少,而取决于报纸的品质和权威性。做经济新闻必须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否则,新闻没有公信力,站不住脚,也得不到读者的认可。为此,我们要不断加强记者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积累,以使新闻报道更趋科学和理性。

但在向“深度经济”前进的同时,我们也遇到了新的难题,那就是专业化的经济新闻面目呆板,文章不生动,缺乏可读性。站起来的经济新闻,因为没有动起来,成了枯燥的政策、文件摘抄、数据统计。这样的稿子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也不是晚报都市报的追求方向。

“一软就浅”,“一专就硬”,表现在版面上就是左右摇摆,时而“大众”,时而“分众”,读者定位不明确。一会儿像是写给官员看的,一会儿像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一会儿又像是写给普通百姓看的,长此以往就形不成鲜明的风格和力量。

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各报都加大了经济新闻的分量。我们也以此为机遇,重新梳理了对经济新闻的报道理念。结合齐鲁晚报的读者需求和版面划分,我们把经济新闻分为四个层面:

一是政经新闻,核心内容为对重大经济政策的、主管职能部门的新闻以及传统分口行业上的新闻进行民生化解读;

二是产经新闻,这是齐鲁晚报以前的弱项,现在正逐步加强,主要是对工业企业、投资管理、技术创新、兼并重组、运行趋势,以及企业家个人经营理念的深度挖掘;

三是财经新闻,包括金融、银行、保险、证券、财政等,从适合晚报特色的角度,关注银行利率变化、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的性质特点、证券投资股市走势等;

四是消费新闻,关注市场、价格波动,以及服务行业和服务质量。

有了这样的划分,一个立体化的报道框架就建立起来了。经济新闻就不再是信息大杂烩,它是一个分工明确的储物架,不是一个无所不装的筐。要闻版上做重大政经、产经新闻;财经版重点做财经和消费新闻;“创富齐鲁”版则以产经为主,做深度策划。这就形成了一个趋于合理的三级结构。

在报道上,2008年年底,齐鲁晚报经济新闻中心用大量版面做好重大经济政策的解释性报道,对经济波动、政府政策进行阐述,有利于普及经济政策,稳定人心。今年,又将应对金融危机的报道贯穿全年,做好经济新闻的民生表达。作为山东省主流媒体,齐鲁晚报既要关注金融危机对山东经济形势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同时又要关注山东地方政府和企业界应对危机的办法、发展的出路、如何把损失减少到更少,为区域经济走出困境提供可能的出路。为充分地体现这一点,我们在报纸上开办了《春之声》栏目,将所有的素材都装在这个栏目里集中往外推,体现了稿件的冲击力和策划思路,同时也保证了版面的整体效果。

同时,还计划组建“齐鲁晚报财经研究院”,邀请省内外知名经济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并通过定期开展、组织一些大型的专题类活动、经济特刊以及年度评选等,与应对金融危机的日常报道形成呼应关系,共同推进经济新闻报道的深化、发展,以进一步增强报纸在政府职能部门及大企业等高端领域内的影响力。

今年,齐鲁晚报将经济新闻中心作为试点,成立了深度财经工作室。在完成好“两个开发”,即利用“创富齐鲁”这个平台开发好大企业中的新闻以及带动未来的广告客户群的同时,弥补以前齐鲁晚报产经新闻偏弱的短板。

大学迎新晚会新闻稿篇(7)

晚报长久以来因大量发生在市民身边的新闻,提供有关日常生活的各种知识,做读者衣食住行的参谋;为人们的生活、休息和娱乐服务受到读者的欢迎。然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晚报的滞后性、传阅不便,阅读效果等因不及网络媒介而日渐处于劣势。在新形势下,晚报编辑只有创新思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做好自己的同时,融入新兴的网络元素,相信晚报还会重新回到读者的视线中。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晚报编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注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是最贴近百姓的新闻,它关注百姓身边事、挖掘百姓生活中的闪光点、为百姓排忧解难,因此也深受百姓欢迎。

黑河日报《黑河晚刊》结合晚报自身特点,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关注民生的大事大项,积极主动进行报道。得知黑河市决定要对城区老旧楼进行维修改造,《黑河晚刊》先后采写刊发了《城区老旧住宅楼维修改造启动》;《市城区老旧楼房维修改造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城区又将有30个住宅小区提档升级》,提醒符合条件的社区老旧住宅楼报名申请。同时,《黑河晚刊》还刊发了《市区部分小区维修更换健身器材》、《市区西部也有街头公园了》,呼吁加强管理爱惜惠民成果。系列报道刊发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反响。

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上,《黑河晚刊》反应迅速,及时报道,把握准确。今年6月2日,黑河发生特大杀人案,消息迅速传开。我们派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同公安部门及时沟通,迅速刊发了《灭门惨案的背后》,对案件进行了客观准确的报道,避免了不明真相的市民胡乱猜测。稿件刊发后,微信平台的点击率达到十几万。

在栏目设置上,《黑河晚刊》开设了《张帮办》栏目,编辑、记者通过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为百姓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深受百姓喜爱。

总之,晚报要想提高公信力,受读者欢迎,就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踏踏实实为百姓服务。

二、变“等米下锅”为主动策划

如今,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如果晚报编辑还是坐在办公室里,等着记者送稿,然后在进行修改、润色、排版,显然不合时宜。时代要求编辑必须在记者采访之前就要进入工作状态,提前为记者出选题、搞策划,变“等米下锅”为主动策划。

在得知17岁贫困学生魏宇患上病毒性脑炎后,《黑河晚刊》编辑立刻进行了详细的案头策划工作,派出两组记者分头采访,并把具体情况反映给市相关领导,随后,《花季少女 期待援手》、《为了17岁少女的生命》、《爱心募捐 救助患病少女》等几篇文章连续刊发,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一时间,魏宇的病情成为黑河百姓最关心的事,踊跃捐款的市民络绎不绝。试想,如果当初编辑知道这条消息时,只是坐等记者采访,写回来的稿件简单处理,这条新闻不会产生这么好的社会效果。

当然,新闻策划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要策划的报道必须真实存在,没有新闻实事的策划不是策划。同时,编辑也要考虑要策划的报道有没有新闻价值,是不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如果不是,那么这个策划就有新闻炒作的嫌疑,就会让新闻空乏无味,也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

总之,晚报编辑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增强策划意识,勇敢地走到前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播的媒介呈现出多元化,传播的手段也更加现代化,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这给传统的纸质媒体的编辑带来不小的冲击。然而,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晚报编辑只要转换编辑理念,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把自己从单一型编辑变成复合型编辑,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一定会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首先,要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辨别真假,把好政治关、实事关、文字关。这需要编辑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业务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能够把零碎的信息进行整理,完成出色的新闻报道。

其次,要在挖掘新闻的深层意义上下工夫,要让读者看到编辑的创新,编排和内容的独到之处,感受到新闻的内涵。这就要求编辑站在读者的角度,研究读者的心理,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以独特的视角发现新闻,挖掘新闻,从而提高晚报的质量。

最后,增强与网络互动。最近网络上有什么事件引发热议,晚报编辑要把受众的视线引向报纸,让报纸吸引更多的读者。这就需要编辑时刻关注网络热议话题,通过合理编排,把热点见诸报端,同时吸取、链接网络媒介的传播优势要素,让读者耳目一新。

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迎新晚会新闻稿篇(8)

《大众日报》2006年11月24日发表的消息《兖州:两亿吨大煤田不挖了》,荣获第17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一家省级报纸的消息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最高级别的奖项,因为它将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结合得天衣无缝,有思想深度。

《兖州:两亿吨大煤田不挖了》用了一个点上的新闻事实说明领导层如何确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型社会。选择这个事实加以报道,具有现时代的“标本意义”。

这条消息的作者把这条新闻线索向报社的编辑部门做了汇报,最终确定消息全文贯穿“科学发展观”这一理念。这与我们的传媒“带着观点找例子”的拙劣宣传方式不同,事实中本来就内含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关键在于编辑指导记者,能够抓住这一报道视角。国内著名煤炭战略专家牛克洪说“兖州勇于放弃、成功转型的做法具有标本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各地在执政实践中落到实处。兖州烧开一个煤矿,收获的却是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百姓得长远利益。”这条消息获得了成功。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定位,决定了媒体不同的栏目结构与选稿思路。任何一个媒体都难以满足所有受众的所有需求,只能有所侧重。比如,日报则侧重于下午、晚上发生的新闻,晚报却侧重于上午发生的新闻;综合性的报纸侧重于满足广大受众对新闻的共同需求,而专业性报纸则侧重于满足特定受众对某一专业的新闻需求。除过报刊媒体,其他传播媒介像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同样也有各自的媒体特色。因此,作为新闻编辑,必须在考虑不同媒体的受众需求的层面上根据各自的风格特色选择合适的新闻稿。各媒体的具体任务不同,受众对象具有差异性,都会在对新闻稿件的选择中反映出来,即便是奉行同一政治方针的媒体,因具体任务,读者群的不同,对新闻稿也要按不同的取舍标准予以选择,稿件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体现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各媒体选稿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选稿中的技巧,实质上就是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选稿件,只有这样,才能眼界开阔,才能发现真正的新闻,才能选出有特点的新闻。

参考文献:

[1]梁衡:《记者札记》,2009年版,最后一 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沈兴耕:《报纸编辑实务》,2007年版, 第184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陈力丹 李冠礁:《以小见大,展现科学 发展观――评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 (兖州:两亿吨大煤田不挖了)》,《新闻

与写作》.2008年第3期,第51页.

大学迎新晚会新闻稿篇(9)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099 ― 02

目前,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到火热的群众斗争的洪流中去汲取养料,锻炼自己,写出为群众所需要和欢迎的稿件,已成为新闻界加强自身建设的热门话题。

一、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实现立足点的转移

新闻工作的性质,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下去。几十年来,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已成为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的火热生活中,我们新闻队伍与人民血肉相连,息息相关,涌现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大量的优秀作品和新闻人物。我们理应把这一传统继承下来,发扬开来。但是,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深入群众的观念在新闻工作者的头脑中渐渐淡漠了,优良传统被慢慢冲淡了。三十多年改革,新闻事业有了长足进步,新闻队伍的作风有了转变,但差距还很大。作风不深入,怕艰苦,采访靠电话,写稿抄材料,下去摆架子,追求吃住行,走马观花者不乏其人。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却淡化了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曾有一份调查材料表明,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形象较差的五类人中,新闻记者竟赫然有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形象好的和很好的六类人中,新闻工作者却榜上无名。这种情况应引起新闻界的高度重视。当前,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提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大声疾呼,到群众中去,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才能缩短新闻工作者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才能克服和解决新闻工作者脱离实际的问题,才能把新闻报道的立足点真正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

为了推动“立足点的真正转移”,《鹤城晚报》从2011年年初就向全体编采人员提出:我们是为全市580万人民服务的报纸,我们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基层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各阶层的群众。我们写稿子、编稿子,就应该首先想到是给他们看的,是为他们服务的。同时还向全体编采人员提出,我们全市有多少先进街道社区、红旗班组、文明村屯、各种先进标兵,他们的事迹应该成为我们笔下的主人公。为此,报社还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使反映这方面事迹的稿件不仅能够得以优先发表,而且还刊发在显要位置。同时明确规定:记者全年至少有1/2的时间深入基层,反映基层内容的稿件至少也应占1/2。编采人员响应这一号召,自觉地跨出机关,深入社区,走村串户,不仅在报道上抓到了“活鱼”,还受到了群众的赞扬。跑农口的4名记者提出“走百村、访百户”。他们每个人都确定了一个联系点,和农民交朋友。他们把采访下移,时间主要放在农村,以农业记者谈农业的形式采写的《未等开犁先号脉,对症下药保春播》等报道,在广大农村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乡村干部把这些报道看成是安排本地工作的“风向标”。他们还以新闻记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针对农村存在的问题,积极做牵线搭桥工作,不断地为农民排忧解难。仅2011年半年时间,几名记者访问了300多个农户和上千名农民,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们是农民的贴心人。

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提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们认为这一活动的广泛开展,是提高报纸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改变采访作风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新闻队伍素质的有效措施。广大新闻工作者应借这一东风,走出办公室,走出机关门,到火热的群众生活中去谱写火热的篇章,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这样,我们的报纸内容才能真正更新,立足点也才能真正转移过来。

二、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下去,才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凡是可读性强的新闻,大多具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特点。”可是,近些年来,广大读者反映,报纸上可读性新闻太少,甚至抱怨找不到新闻。相反,会议消息多,领导活动多,板着面孔的报道多。结果,读者不喜欢,或者读的人很少。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使新闻报道增强可读性,让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这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又一课题。

地市报和大报相比,从地域位置上和时间上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优势,但客观条件造成的优势不很好地把握和利用,也会和广大群众、和实际生活贴近不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群众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也在改变。这就要靠新闻记者沉下去,在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有什么希望、有什么要求,从中选出有新闻价值的新鲜事,选准时机见诸于报端,才会产生强烈的社会效果。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读者才会看得舒心,读得满意。

晚报通联的编采人员在众多的群众来信来访中,收到村民联名上访信,反映某村违反规定,三次选举村民委员会均告失败的问题。编采人员感到选举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能否把为多数村民办实事、大公无私的人选到村委会中来,是直接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乃至农业生产发展进程的大问题。于是他们主动出击。在同市有关部门沟通情况后,直接深入到农户中作调查,倾听农民意见。然后在“读者来信”版刊登了《“三次选举村民委员会均告失败”说明:“法律不可违、民意不可欺”》一稿。这篇舆论监督稿件见诸报端后,在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农村引起很大反响。见报的第二天, 4名农民自费乘长途汽车来报社致谢。他们说,感谢党报为我们农民伸张了正义,使村民的民利得到恢复。随之,“读者来信”版又刊登了《贵报为村民行使民利仗义执言》等群众来信,反映各界群众的呼声,在报纸的关注、各级政府的努力工作下,再次经过选举,“农民信赖的村委会产生了”。由于报道这样的新闻事实适应社会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因而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关心和欢迎。

《鹤城晚报》2011年5月在要闻版推出《平民话筒》栏目。意在报道全市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部门和各个单位,切实改进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对群众翘首以盼的热点、难点问题,凡是能办到的,马上就办。栏目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密切关注。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确定专人回答“平民话筒”的问题,群众来电来访者不断,半年时间就为百姓解决问题50余件。5月中旬,一位住楼房的居民来报社反映下水道堵塞,脏水往室内倒灌,物业迟迟不予维修。专栏编辑马上与有关部门联系,结果上访人还没回到家里,物业派人已把问题解决了,前后不到两个小时。这样的事看来虽小,但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读者愿意看。读者说,现在报纸在反映大政方针的同时,也反映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柴米油盐之类的小事,这样的事我们愿意看。他们还说,以前拿起报纸只看两三分钟,现在能看上半小时、一小时。

编采人员也从实践中更加明确了,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就是为读者服务;明确了我们的“上帝”就是广大群众,我们写稿子、编稿子,就应该首先想到是给他们看的,是为他们服务的。只有新闻记者真正深入下去,将他们手中的笔、话筒和节目镜头对准老百姓,倾听并发出他们的声音。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报道,展现当下中国的基本国情,在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中体现出媒体温度。这样,我们的新闻报道内容才能真正更新,才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三、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下去,才能让基层干部群众成为“新闻主角”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理直气壮地宣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改造社会、建设新生活的英雄壮举,宣传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断前进的历史,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这段话明确地告诫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讴歌人民的英雄业绩是党报的历史使命。搞好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报道,历来是我们党的新闻宣传的光荣传统。六十年代影响全国的先进典型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曾激励和鼓舞亿万人民前进,这些典型的精神力量至今还潜藏在人们的心中。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由于自由化的影响,忽视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作用的思想在新闻界时有反映,人民的历史地位一度受到影响,面向基层干部群众,写基层干部群众的文章不多了,报道中宣传的人物带“长”的增多,诸如县区长、大中企业厂长、各局局长……当然,在改革的年代里,确确实实出现了一批敢想敢干、勇于开拓、做出突出贡献的“长”字号人物,对他们进行宣传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些人物的作用离不开群众,如果我们片面地夸大他们的作用,连篇累牍地报道,就可能会失去群众。

大学迎新晚会新闻稿篇(10)

报社开通新闻网,延伸了平面媒体的触角。互联网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通过网络把信息传达到世界各地的互联网用户。报社利用新闻网,把报纸上的内容在互联网上,让一些非报纸订户也可以看到报纸的新闻,扩大了报纸信息的受众范围,延伸了平面媒体的触角。

邯郸日报社建立的邯郸新闻网,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为报纸服务”的办网方向。为报纸服务,实际上就是为用户服务。每天通过新闻网报纸的新闻信息,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平面媒体的另一种发行渠道。

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网站,邯郸新闻网“立足邯郸、面向全国、辐射世界”,每天推出三报电子版,全面准确《邯郸日报》、《邯郸晚报》、《中原商报》上的新闻,使报纸上刊登的本地新闻,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来是在邯郸市本地发行的报纸,以电子版的形式每天在网上,扩大了受众范围。这样一来,邯郸日报社的三张报纸的阅读者,已不再仅限于其十几万订户,三报的触角也不再仅限于邯郸市民,而是延伸到了全世界。许多在海外的邯郸人,都乐意点击邯郸新闻网站,关心家乡人的生活和家乡的建设。

邯郸新闻网在推出报纸电子版的同时,还通过本市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最新消息等频道,及时反映邯郸市以及国内外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并开设了城市、文化、女性、旅游等自办频道,全方位推介邯郸,为“让世界了解邯郸、让邯郸走向世界”搭起了方便的桥梁,同时也扩大了平面媒体的影响。

在线交流,使报纸决策者获得了最真实的信息。对于论坛来讲,网民最需要的是你来我往的沟通,每一位论坛中的用户都是信息的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论坛上的人都是隐蔽的,但每一个虚拟的名字后面,都有一个真实的人,隐蔽的身份让他们在提意见或建议时没有任何顾虑,想说什么说什么,这使得在线的报社领导听到了很多读者对报纸的真心话,掌握了最真实有效的信息,为报纸决策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内容,为报社的不断改革、与时俱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6年7月7日下午4时,邯郸日报社领导准时登录邯郸新闻网,点击进入新闻论坛的“编辑记者在线”板块,与在线的几十位网民开始了两个小时的即时交流。据统计,在两个小时里,点击人次便超过了1000,网民发帖数近百篇。

如今,邯郸日报社的领导与网民交流已形成制度,成为编者和网民沟通的一个桥梁。从去年6月份以来,邯郸晚报执行总编李培星及编辑部主任程金太、赵砺砺等,都先后登录新闻论坛的“编辑记者在线”板块,就邯郸晚报的一些问题与网民交换意见,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把“报网互动”推向深入,邯郸日报社还定期请各编辑部室主任轮流上线与网民交流,真正把“编辑记者在线”办成一个读者、网民与报纸沟通的长期的、固定的平台,让读者不再只做“受众”,而是作为真正能影响报纸的参与者。

网上评报,让读者参与办报,使报纸更受欢迎。为了满足网民的需求,新闻论坛配合《邯郸晚报》,开设了网上评报功能,从网民中选中20位关注晚报、熟悉晚报的人,聘任为晚报的专职网上评报员,每天在论坛上公布对晚报的点评,使晚报的一字一句、一图一文都要接受公众的“品头论足”,对晚报贴近读者、提升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邯郸晚报的20名专职网上评报员都是邯郸晚报的忠实订户,对邯郸晚报有着一份责任心和殷切期盼之情,代表着广大读者的真实心声。邯郸晚报编辑部目前已经把他们的评报意见纳入好稿评选的参照条件,使得晚报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更客观公正。

上一篇: 安全科工作计划 下一篇: 车队半年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