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年度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18 22:11:03

医用耗材年度工作总结

医用耗材年度工作总结篇(1)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医院采购与供应医用耗材的种类和数量及使用范围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社会关注度的不同,政府及医院更加注重对药品采购的管理[1],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其实,医用耗材的采购与管理与药品采购与管理对医院和社会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医用耗材采购与管理进行探讨,如何更科学地规范医用耗材采购与供应,保证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医疗工作的开展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1  成立独立的采购管理部门

        1.1成立以院长为主任的医院采购委员会,分管院长为主任的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委员会。医用耗材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年度计划的审批,每季度一次例会讨论,审批科主任新进耗材的申请。

        1.2 成立专门的询价采购中心, 负责全院的物资采购, 收回药剂、总务、设备、各医疗设备使用部门的采购职能。

        1.3成立权限独立的仓储部门,收回医院原属药剂、总务、设备等各部门的仓库保管职能。仓库保管人员由新成立的仓储部门管理,并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和定期轮流,以减少串通舞弊行为。仓储部门成为采购办的一个下属部门,把以前的使用—仓储—采购三角关系变为使用—采购直接关系,减少了许多扯皮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简化和明确采购方式

医用耗材的采购主要采用“跟标”与集体谈判采购两种方式。

        2.1 我院是苏州市下属的二级甲等医院,我院所有医用耗材采购原则上要求均在苏州市卫生局组织的招标目录中采购,同样品种的中标耗材按由低价到高价顺序选择,如果没有按此原则进行采购的,由使用单位主任写出书面理由经分管院长和采购办确认后方可采购。这样既节约了采购成本,也减少了各种耗材合格证件的审查难度,采购工作量也大大减低。这是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方法,也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方式。

        2.2对于医院必须要使用的医用耗材而中标目录中又没有的耗材,由设备器材管理部门将临床科室要购买医用耗材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号等材料交医院采购办与厂商谈判;尽管这些医用耗材品种不多,但我们也做出了相关规定,首先在医院网站上公示耗材品种,同一品种由采购部门与使用科室共同选择质量可靠产品三家以上的厂商参与竞标方有效。集体谈判采购方式与招标机构招标方式相同,器材设备管理部门公开向有关厂商发出投标邀请书,内容包括:招标项目名称、编号、标书提交的时间和地址,集体谈判开标的时间和地址、联系人及方式,为了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医用耗材实行价格优先,相同价格比服务的原则。

  3  做好医用耗材的采购计划

        3.1医用耗材的品种多,金额巨大,医院用于医用耗材的资金约占医疗设备总金额的50%[2],因此必须做好医用耗材的采购计划,以便采购供应部门及时供应临床所需耗材,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由各临床科室根据科室的发展情况,制定出全年医用耗材的消耗量,包括品种、规格、型号等,上报设备器材管理部门,设备器材管理部门对各临床科室上报的资料结合上年度各临床科室的使用量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发现计划采购与上年实际使用量变化较大的,要进行可行性论证。

        3.2设备器材管理部门将各临床科室的采购计划分类汇总,编制年度采购计划,上报医院设备委员

[1] [2] 

会和经济核算委员会;医院设备委员会对设备器材管理部门上报的采购计划材料进行审查、审核,报医院办公会审批。

          加强医用耗材的信息管理

        医用耗材采购仓储承担着医用耗材的查找、中转、保管等任务。要让医用耗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要加强医用耗材的信息管理。采购部门及时对在库耗材的资料进行收集,及时反馈给各使用部门,如耗材的质量、厂家状况、耗材的最新信息及时提供给临床医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最终达到临床合理使用耗材,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计算机对医用耗材进行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准确把握医用耗材的质量和价格信息,包括它的生产、市场供货情况以及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医用耗材的采购供应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医用耗材年度工作总结篇(2)

2 医用耗材遴选与准入管理的问题传统的医用耗材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存在以下弊端。(1)医用耗材采用手工登记方式申领、接收、结算、领用等,经常出现重复登记、登记信息不完整等问题,影响医用耗材的统计和追溯;(2)医用耗材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催货、协调沟通过程中,导致医用耗材仓库管理中出现高库存量、医用耗材流失及浪费严重等问题;(3)医用耗材供应商证件查询的更新过程烦琐,证件授权到期无法预警,导致供应商证件管理混乱;(4)医用耗材信息不透明,采购、使用等环节流程不规范,导致耗材管理准入论证不充分、准入方式不统一、准入审核内容不一致、准入管理权限混乱等。

3 设立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立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由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相关临床科室、药学、医学工程、护理、医技科室人员以及医院感染管理、医用耗材管理、医务管理、财务管理、医保管理、信息管理、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常务办公室设于设备科,并指定一名秘书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及时收集有关医用耗材采购申请及临床使用过程中反馈的情况,提交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作为耗材论证与决策的重要依据。医用耗材的遴选、准入由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评审专家组讨论决定,再报院领导审批,具体评审工作由秘书或主任牵头组织。

4 完善医用耗材遴选与准入管理制度医用耗材遴选与准入管理制度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并围绕工作流程来制定,紧跟国家法律法规调整实际需求,保证制度管理体系在宏观上符合法律法规,满足医院战略发展需求。我院先后制定了《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职责及工作制度》《医用耗材申购、论证及审批管理制度》《医用耗材遴选工作制度》《医用耗材新品准入管理规定》《医用耗材配送商评价管理制度》《医用耗材准入审批备案表》《医用耗材紧急采购备案表》《医用耗材新品准入申报材料递交说明》《医用耗材采购计划公示表》等10余项管理制度及医用耗材遴选、准入管理相关表格,将其融入医院管理体系中,确保医用耗材从产品选择到确定供货商、临床申请、论证审批、采购评估等每个环节,实时处于监管与被监管中。医用耗材遴选与准入原则如下:(1)医用耗材遴选与准入应坚持“科学论证、民主决策”原则,每季度或半年召开1次医用耗材遴选与准入专家评审会议;(2)医用耗材应取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生产许可证和医疗器械注册证,且生产经营医疗器械企业信誉良好;(3)备选医用耗材应在政府交易平台目录中,并符合临床诊疗项目要求或较现用同类型医用耗材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符合发改部门颁布的物价收费标准,国产品种、医保品种给予优先考虑;(4)同类型医用耗材一般不超过3种,国产、进口合理配置,保留优质和相对廉价的产品,并实行“一进一出”遴选与准入原则。

医用耗材年度工作总结篇(3)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管理模式也逐步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规范化向系统化发展。医院要以“优质、高效、低耗”为管理目标,就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本”服务模式;以医疗质量标准化和医疗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知本”精细化管理模式。医院精细化管理体系立足于信息一体化,基于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管理工具、业务表单、管理方案六大维度进行设计,内容涵盖医院整个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包括资源的获取、使用与产出的效果、以及投入资源的合规合法性。

一、精细化管理模式以新医改为背景

2015年11月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强预算约束,强化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复合型付费,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强化医疗机构内控制度,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诊疗行为的内在激励机制等8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要求将费用控制情况与公立医院基建投入、设备购置投入、院长年度绩效考核和院长任期考核范围以及医务人员的评优、评先、晋升、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绩效考核评价挂钩。在深入医改的形式下,医院经济运营实施精细化管理迫在眉睫,必须构建精细化运营模式,进行有效数据分析。

二、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目标

(一)为管理层决策服务

通过进行医院精细化管理,使管理层直观的了解医院在一个时期内的动态,包括人员、资产、负债、效益、效率等各方面情况,及时了解各项经济指标情况,为进行经营管理的决策提供给数据参考。

(二)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

促进医院效率的改善和整体协调;缩短医院分析、实施、控制资源信息循环周期;预测医院管理决策风险和收益情况;加快医院的运营速度。提高整个医院的管理效率,给医院带来额外的业绩增长潜力。

(三)选择并实现医院战略目标

根据医院的阶段发展提供不同的战略方针:成本领先战略,要求医疗集团具有有效规模的设施、就诊人次、严格的成本和费用控制、不断创新的技术平台;差异化战略,树立医院的品牌、提供特色专科、控制质量以及其他方式;集中战略,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来源于具体需要更好地特定细分市场,并快速调整医院的业务重点与管理模式。

三、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容

结合医院经济管理的要求,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卫生材料管理、药品管理、招标采购及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收入管理、成本管理、支出管理、投资管理、物价收费管理、医疗保险管理、绩效管理、内部审计管理、财务报告与分析管理、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等模块。

四、精细化管理体系实施方法及分析模型建立

(一)规范经济管理数据

为了确保医院能够掌握经济运营的总体状况,在遵循医院发展的整体规划基础上,需医院各职能部门进行有效合作,建立统一的科室、人员信息、收费项目、收费类别、材料名称等基本数据字典,以规范数据交换,保证科目核算口径、指标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为经济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性和决策的合理性提供数据上的支撑。

建立精细化管理数据集成平台,采集会计核算系统、人力资源系统、预算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电子病历、H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数据。

(二)按照精细化管理内容,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并进行有效数据挖掘,包含重点分析如下

1.经济运行分析模型

经济运行分析是通过医院的经济运行总体状况进行监测并分析评价。主要分析统计内容如下:

预算执行分析。反映医院当期收支预算执行进度,预算执行差异原因分析。

医疗费用控制分析。反映医院当期开展医疗服务收费及费用控制情况。

运行效率分析。反映医院运行中各种投入与产出情况。

偿债能力分析。反映医院当期使用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

资产运营能力分析。反映医院当期期末资产规模、结构、收益及质量情况。

成本管理能力分析。反映医院每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耗费的成本水平。

收支结构分析。明确收入类别,反映医院收入支出结构的合理性。

发展能力分析。反映医院通过各种经济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情况。

工作效率分析。反映医院的病床、医疗设备利用率及出诊医生的工作效率情况。

绩效考核分析。反映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当期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通过对汇总数据、平均数据、结构数据、行业平均值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结合比较分析法(同比、环比)、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杜邦分析体系、因素分析等方法,寻找医院与本区域行业指标的差距,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财务ABC分析模型

财务ABC分析反映医院的经营情况。一是汇总医院经济数据,生成所需要的财务报表。二是在汇总和报表的基础上,对医院现状进行分析,并追溯钻取分析的源头,找出医院经营的症结所在。对同类型、同属性的科室进行对比分析,形成相互间的良性竞争机制。

财务汇总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业务收入支出明细表、财政补助收支明细情况表、基本建设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净资产变动表、有关附表等。财务分析包括预算执行情况、结余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资产管理指标、成本管理指标、收支结构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工作量指标等。按照医院、科室不同属性进行汇总,进行同期比较、与行业参考值进行对比,提炼出医院与同类型行业参考值所存在的差异。并针对各具体指标,查看出各医院的实际情况,同时对查询出的医院进行细目分析。

3.物资领用分析模型

物资领用分析是通过对医院经营范围内的所有物资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对医院物资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所有状况进行可视化的多角度分析,提出整改方向与建议。并结合财务分析、经济运行分析的运用,对行政、管理部的合理化消化及使用效率提出建议。

物资领用分析主要反映医院的材料采购、消耗、库存等情况,同时对高值材料、手术室、介入放射科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具体包括库存材料分析、材料消耗分析、专项分析、高值耗材分析、材料采购分析和应付账款分析。

库存材料:反映医院的材料使用效率及期初库存、本期增加、减少、期末余额等情况,并将材料按分类构成进行构成分析。

材料消耗:总体上反映了材料消耗的分类结构和增长情况,并对材料消耗中的卫生材料进行重点分析,反映了卫生材料的创收能力及总成本占比、卫生材料消耗的分类结构和科室消耗情况。

专项分析:供应室消耗对供应室卫生材料消耗进行专项分析,放映了供应室卫生材料消耗的分类结构和增长情况;手术室消耗对各或手术室卫生材料消耗进行专项分析,放映了手术室卫生材料消耗的分类结构和增长情况。

高值耗材:按高值耗材分类和明细反映高值耗材为医院带来的收益,按科室在诊疗过程中使用告知耗材给医院带来的收益,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全面了解高值耗材的创收情况。对植入和介入性医用耗材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控高职类耗材的去向,为监管医疗质量和医疗纠纷提供依据,实现告知医用耗材风险监控、效益分析、质量安全灯监督职能,避免高值耗材流失。

材料采购:按材料分类分析医院材料采购的构成和数量、金额增长情况。

应付账款:分析供应商的材料应付款统计数据,并对材料应付账款进行账龄及金额范围分析,使医院管理者全面掌握采购相关的应付账款情况。

4.固定资产分析模型

固定资产分析反映医院的资产使用效率、资产采购分布、处置等情况。包括资产总量分析、资产分布分析、资产处置分析、资产采购分析和应付账款分析。

资产总量:放映医院现有固定资产总原值、数量、折旧、资产构成比例、资金来源情况,使资产管理者清楚了解医院的固定资产情况。

资产分布:按照固定资产分类及明细的数量、金额进行统计反映固定资产在各科室分类和分布情况。

资产处置:反映不同使用状态的资产分布情况、待处置资产的分类构成和科室分布情况,为资产合理调配和购买提供决策依据。

采购分析:按规定资产分类分析医院固定资产采购的构成和数量、金额增长情况。

应付账款:分析供应商的固定资产应付款统计数据,并对固定资产应付账款进行账龄及金额分析,使医院管理者全面掌握固定资产采购相关的应付账款情况。

5.进行大型设备效益分析

对国有资产按照配置标准体系及甲类大型医疗设备、乙类大型医疗设备、房屋建筑物、无形资产等类别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分析,实现国有资产的审批论证、评估检测、风险监控、效益分析等监管职能,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6.绩效分析模型

从管理决策和绩效导向方面进行设计,包括绩效管理、财务报告、绩效排名、关键指标、盈亏平衡分析等。绩效分析建立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财务唔系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对医院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结果进行总体反映,体现了医院经济运行信息化的决策机制。

7.效率效益分析模型

分析医院人均工作量、人均住院和门急诊收益贡献,反映了医院人员、资产(设备、床位)的工作效率及创收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医院经济运行的效率效益。

8.收入分析模型

分析反映了医院业务收入的规模、增长趋势,以及收入的构成情况,可以为挖掘到科室;同时能够支持工作量变化或均次费用变化对收入的预测。

9.成本分析模型

对医院成本、费用按照科室分类进行统计,放映医院支出的规模、增长趋势,医技支出构成情况等,并能够按照收入配比方式来预测成本的规模和结构,为控制医院的总支出规模提供决策依据。

10.工作量分析模型

主要反映医院员工人数和构成比例、编制床位和实际占用床位、临床、医技工作量等,来衡量医院资源投入规模。

五、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

医用耗材年度工作总结篇(4)

公立医院医疗控费能力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简称“国考”)的重要评估项目之一。国考目的在于提高公立医院的市场占位,明确自身公益属性转型的重要性,辨认未来需要努力改革的方向[1]。本研究以江阴市人民医院为例,探讨公立医院促进基于国考背景下医疗控费工作落实的有效途径和实施策略。

1研究目标

2020年国考结果显示,该医院整体医疗费用呈较快上升趋势:跟前一年相比,门诊次均总费用上升16.66%,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上升13.92%,住院次均总费用上升7.3%,住院次均药品费用上升8.24%,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卫生材料消耗下降2.62%,平均住院天数下降1.33%,表明医院2020年的运行情况偏离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指标要求,在医疗服务合理控费上存在偏差(见表1)。医院基于这一国考结果进行反思,提出要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管理,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控费水平,在未来的国考工作中取得理想成绩。

2方法

2.1完善规章制度

(1)制定《医院合理控费实施方案》,成立各级各类工作小组。包括合理用药监督指导小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耗材使用管理小组等。(2)进一步完善制度,制定医院合理用药和耗材使用考核管理规定、办法等文件。(3)落实责任,明确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将控费指标纳入各临床科室目标责任状。

2.2推行规范化管理

2.2.1提升医疗质量。有效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成立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团队,推动日间手术与日间病房的发展,建设新病种临床路径标准化流程,加强院感预防措施,改善预后,减少治疗费用。2.2.2药品规范化管理。做好医院的药事管理工作,确保处方点评工作科学进行,严格管理抗菌药,实施药品使用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管理,对异常增长的药品加强审核,采取限量与熔断管理。设置惩罚机制,针对不合理用药的行为予以适当惩处[2]。2.2.3合理使用耗材。优化耗材名录,提倡非刚需耗材以低价耗材使用为主;严格执行专科耗材专科领用;高值耗材在不影响医疗刚需的前提下限量使用(新技术新项目所需耗材除外)。

2.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根据医院的实际运营情况,设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做好预算归口管理。加强责任主体与监管主体的职能界定,将预算管理纳入科主任目标责任状;确保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准确、高效、严谨地执行,避免执行过程随意。医院的各项运营依照预算严格执行,避免出现超支情况。

2.4实行信息化监管

在信息系统支撑下实施精准控费,门诊数据统计到医生,住院数据统计到医疗组。信息系统有事中提醒、事后分析功能;可按病人、药品、医生、专科进行分析。按照“谁开单谁负责”的原则归集门诊数据,按专科设置门诊次均药品费用考核指标。按照“谁做主谁负责”的原则归集住院数据,分别设置住院科室次均药品费用、住院次均耗材费用、平均住院日、麻醉科次均药品费用、医技科室次均药品费用、医技科室次均耗材费用等考核指标。

3成效

通过规范化管理,医疗费用上涨得到有效控制,平均住院日缩短明显。本单位2021年的门诊次均总费用、门诊次均药品费用、住院次均总费用、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平均住院天数指标较之2020年,分别降低了3.59%、8.88%、4.07%、11.44%和7.35%;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卫生材料消耗比2020年提升了0.91%(见表2)。表明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大部分监控指标向好,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合理控费,适应新医改政策,造福患者。

4讨论

4.1落实制度明确责任主体

公立医院实施规范化管理,促进自身医疗控费水平进一步提升,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医院规范化管理各项细节工作的执行有制可依。规范化管理促医疗控费是全院的系统性工程,院长是该项工作的第一负责人,主要负责医院规范化管理促医疗控费各项相关制度的制定与组织实施。业务副院长和各职能部门要配合院长领导、牵头组织相关制度的执行,包括对控费目标的分解、实施、过程质控与质量考核,确保各项规章制度依照规范开展与落实,保障医疗控费目标如期达成。在制度约束下,明确各项业务开展的责任主体,确保责任到人,避免九龙治水或工作互相推诿的情况发生[3]。

4.2全面预算执行到位

医院财务部门落实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医院有效落实规范化管理工作,促进医疗控费的具体途径。医院财务部门要重视管理会计,全方位推进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要不断提高全院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充分利用预算实现医疗控费。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内生动力,提升认识的途径可以是科室例会、领导谈话、思政教育或常态化的业务培训等[4]。

4.3建立快速反馈信息系统

医疗控费管理,是公立医院体现自身公益属性的重要与核心工作。开发合理控费软件系统非常有必要。该系统包含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和数据分析等模块。在AI质控软件的加持下,医院加强“五合理、四统一”工作的监管,由既往的固定检查,转变为突击检查;病人次均药品费用等费用控制指标由事后考核转变为事中提醒,提升警示作用。对所有耗材的使用做到清晰明确,基于信息化技术之上,分析耗材使用情况,提升耗材使用质量与合理性[5]。

4.4建立长效机制

在采取一系列严格举措后,医院2021年次均费用等指标较前一年下降明显。国考指标对各项医疗费用的要求是持续向好。未来的控费依然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医院管理层需要带领所有部门、科室医务人员,系统回顾此前国考成绩,明确当前医院运营情况,进而明确下一步的控费目标和举措。同时,注意到医院2021年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卫生材料消耗比2020年提升了0.91%。分析原因,在耗材指标控制上没有采取一刀切模式,对专科开展新技术的耗材开了绿色通道,下一步将在新技术耗材合理使用上进一步完善制度。

[参考文献]

[1]杨光兰.公立医院物资采购规范化管理的思考[J].价值工程,2020,39(34):89-90.

[2]胥芳.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23(16):114-115.

[3]李中凯,姚晓叶,李金叶.公立医院医保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控制的路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9):73-74,81.

医用耗材年度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医院;耗材;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用耗材在医院诊疗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医用耗材是否先进、齐全,直接决定着医院临床诊治水平及感控水平的高低,同时为医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述观点已经被绝大多数医院管理者接受和认同,几乎所有的医院每年都要使用大量的医用耗材,这就需要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的医用耗材管理队伍对医用耗材采、供、存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整个流程合理、顺畅、规范、可追溯。

目前很多三级医院都成立了专门的医用耗材管理部门,比如采供中心、耗材采购中心等,专门负责医用耗材的采购、供应及考核管理,这些部门往往人员素质较高、分工较细,并且有较为完善的制度、流程,使得医用耗材的管理较为规范化、精细化。反观绝大部分二级医院,医用耗材由设备科或药剂科代为管理,甚至有些医院将一部分医用耗材放在设备科管理,另一部分医用耗材放在药剂科管理,这些科室本身担负着全院医疗设备或药品的管理任务,其人员配备亦是以设备类或药学类为主,这就使得二级医院对医用耗材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整个管理流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或漏洞,如医用耗材准入过于随意、采购不规范、库存严重积压、使用不规范等等。本文针对目前二级医院的现状,就如何加强对医用耗材规范化管理进行初步探索。

一、建立专业的医用耗材管理队伍

1、医用耗材管理队伍的现状

目前在二级医院从事医用耗材管理的人员,其岗位主要包括库管员、会计等,原始学历一般不高,年龄偏大,以前一般都从事过窗口收费或护理工作等,这些人员到了医用耗材管理岗位上,一般被认为从“一线”岗位退居到“二线”岗位,抱着养老享福的心态去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具备规范化管理医用耗材的能力。

2、医用耗材管理人员的要求

随着医用耗材使用量的逐年增多,其使用金额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药品使用金额的三分之一,针对目前二级医院从事医用耗材管理的人员现状,医院管理者应引起足够重视,应根据医院实际状况设立不同岗位,如采购员、保管员、会计、耗材管理员等,没有条件单独成立科室的,可以委托设备科或药剂科管理,但从事医用耗材管理的人员必须是专职人员,有些医院将工程师、药剂师等兼任医用耗材管理岗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从事医用耗材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不需要太高,但也不能太低,建议选用原始学历在大专以上,并且最好具备医学学习或工作背景的人员,此外,由于岗位的特殊性,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3、强化工作人员的培训

医院从领导到医用耗材管理科室主任都应注重对本院医用耗材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定期开展科内业务学习,组织大家学习有关职责、制度、流程,讨论近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定期派工作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或参加耗材管理培训班,开拓他们的视野,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建议医院成立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每季度或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讨论新耗材准入、耗材使用情况分析、总结近阶段工作等。

二、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1、建立医用耗材管理制度、职责、流程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规范化管理好医用耗材,就必须建立一整套适合医院实际状况的制度、职责、流程,比如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制度、医用耗材出入库制度、医用耗材使用管理制度、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流程以及不同岗位工作人员职责等。平常工作中要严格按制度、职责、流程执行,如发现不合理的地方要逐步修订,但切不可让制度流于形式。

2、加强重点环节管理,确保流程畅通

(1)严格医用耗材新品种准入

目前很多医院在新品种耗材准入上,虽然也有审批环节,但缺乏必要的论证,经常会出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现象,弄得院领导及职能科室不知所从。如果不及时建立合理的准入机制或不按流程执行,将会有更多不合理或价格偏高的医用耗材进入医院,这就为后期的管理工作带来麻烦,将进一步加剧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目前部分三级医院在耗材准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些医院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研究新耗材的准入,由于二级医院医用耗材管理队伍实力以及耗材使用量较三级医院差距较大,三级医院的管理模式不能生搬硬套到二级医院,但对二级医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建议二级医院申请新品种耗材时,由科室组织讨论,提出书面申请,至少科内3~5人签字,再报到院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讨论,最终由委员会委员无记名投票决定结果。

(2)强化医用耗材采购环节管理

医用耗材采购环节是耗材管理人员工作的主要部分,采购环节是否规范,直接体现了医院管理的水平。采购环节主要包括计划制定、订购产品、验收入库等步骤。具体实施方法是,全院各个科室每月下旬填报下个月采购计划,报采购员汇总、院领导审批,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医院投入使用物资请领系统,可实时查询到每个品种的库存数量、任何一个时间段的用量、哪些品种耗材库存数量不足等,申请科室只需在内网上填报计划申请即可,这样可使得申购计划更加合理,避免造成耗材积压、浪费等现象,更有利于成本控制。采购员订购产品时,可通过电话通知、发送传真、发送电子邮件、签订临时供货协议等方法,如与医院已经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建议采取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订货,采用该方法快捷、简便,且有利于追溯。供货单位收到医院订货通知后,必须立即组织发货,及时开具l票及销售清单等,保证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

(3)注重对供货商规范化管理

供货商一般要负责多家医院的货物供应,其工作量亦很繁琐,一旦医院放松对供货商及其供货行为的管理,可能会造成供货商供货不规范的现象。医院除了制定院内的管理制度,也应对供货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建议每年组织召开供货商会议,通报商讨有关事项。对于供货单位,建议要求做到:①供货单位提供的产品生产日期必须为最新日期,严禁提供近效期或长期积压货物;②供货时尽量做到货票同行,供货商自行负责跟踪供货进度,医院在收到货物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必须要收到供货单位提供的发票及销售清单;③供货单位自供货之日起一年内,不得随意变更供货单位;④供货单位必须按医院制定的格式填写销售清单,填写内容要全面、准确;⑤供货单位要定期到医院负责耗材质量、使用情况跟踪服务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同时配合医院做好供货资质材料备案、审核工作。

医院应针对供货商的管理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按季度对供货商进行量化积分,对于积分不达标的单位要提出整改措施,严重的话可作出终止供货商供货或将供货商列入黑名单等处理。

(4)探索医用耗材使用考核机制

医用耗材年度工作总结篇(6)

医院要生存,就需要良好得经营,同时医院的所有人员必须树立成本意识,其中护理人员更需积极思考并参与医疗管理的规划,进行护理预算和各项护理成本的分析与探讨,已期达到成本控制且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2]。现将我院手术室耗材成本控制管理模式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医疗耗材管理流程

1.1.1高值医疗耗材 主要指手术用的修补材料,如房间隔缺损封堵伞、牛心包片、Go-tex补片、心脏瓣膜、人工血管、取血栓导管、进口贵重耗材以及手术器械等。此类耗材由专人专柜加锁管理,在使用过程中从入库登记到使用均有记录,使用时间,使用人,患者姓名各环节都有据可查,当日使用,当日补仓,确认了账目无漏记。对于医院总库房未备货或不正常使用的高耗材则由科室负责人填写申购单,总库房管理员核实有无库存,在申购单上确认并上交采购部,采购部根据申购单联系供应商,填好报价上交财务部审核,对于出现同类产品报价高现象,财务部将进行干预并分析原因,审核完后交给院总办公室报批。层层把关监督,控制了手术耗材最优价格采购。

1.1.2一次性低值耗材 主要指各类缝线、输液器、输血器。各型号注射器、引流管、留置针、无菌手套、手术刀片、气管插管等。此类耗材每天由总务护士根据次日手术准备,供给每台洗手护士,并在手术间内备有一定的耗材基数,末台巡回护士按基数补仓,并将补仓单交于总务护士入电脑账目。每周五总务护士根据手术量定量备货,开领料单去总库房领取补仓。而总务库也会每周进行进货补仓,补仓数根据手术量浮动。避免了耗材的积压和过期现象。

1.2电脑预警系统的运用 电脑预警系统是指当一台手术超过了同类手术的常规费用范围,在给次手术患者输入账目时,电脑会自动提示已超过预警线,科室负责人则会对其超出原因作出分析,并通过电脑系统知会财务部。例如:同类手术正常费用为10000元,输入账目实为11000元,对此超支的1000元科室应进行费用核查,分析超支原因。

1.3建立成本控制工作小组 建立科室护士长领导下的总务护士,护士组长组成的成本控制工作小组。总务护士从预算、控制、使用、月底盘存各方面做到专人专职管理。电脑账目清晰,每天使用量、结余量、库存量一目了然,既避免缺货和积压过期现象,又可防止护士漏收漏记。每位组长对其小组成员每天在巡回和洗手工作中耗材使用,补仓,记账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并反馈至护士长处,需改进的地方晨会交班中护士长提出并落实,使手术室的成本控制工作做得更精更细,使科室的耗材管理准确有序。

1.4护理成本控制意识的培训 不定期的对科室护士和新护士进行成本课程培训,让其了解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熟练各类耗材及手术器械的使用,培养其节约意识,杜绝各类人为的浪费现象。

2结果

3讨论

3.1医院合理的采购流程使科室只负责医疗耗材的补仓和申购,不得和任何厂商进行直接接触,所有新进的耗材需经临床科室试用后,由使用人填写产品试用反馈单至采购部方可采购,这样既避免了"耗材回扣"现象,又能以优价采购到优质产品,从而降低成本。

3.2我院实行电脑办公自动化(OA)系统,可以更及时更直接的了解总库房库存量和科室库存量,使库存量掌握得更准确,减少库存积压就是降低成本。

3.3自我院实行电脑预警系统以来,预警率为23%,科室对其费用进行核查分析,同时财务部根据科室反馈的原因调整预警值。并及时反馈至患者处,提早与患者沟通,大大降低了病人欠费问题,也清除了家属对手术费用不清不楚而引来的医疗纠纷。

3.4这种管理模式需要由专人专职管理,每日及时出入账,各部门间环环相扣,才能保证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运行,物品的及时供应。

4结论

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在的需求,对手术室医疗耗材成本实施控制管理制度,通过对医用耗材进行规范的申领、发放、登记入库和使用流程,对高值医用耗材进行信息化、专业化的管理,做到安全使用,支出透明的目标,不但确保手术能够高效安全完成,又可以减少成本,防止手术室资金浪费。严格控制供应商资质的合法以及证照齐全,针对供货单位需要具备省级以上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所有耗材全部统一进行招标,不能允许由医生或者是他人私自带入手术室[3]。成立成本控制中心,由专人加强管理力度,依照丰富的经验,提前将手术所需耗材准备充分,了解医用耗材消耗的情况,及时加以补充,保持医用耗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按时对收费信息进行核实,防止出现漏收费以及少收费的现象。手术室一次性低值耗材实施列表建账,由管理人员按照常用量制定基本用量作为库存量,每周进行申领计划。在签收物品的时候需要严格把关,仔细对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生产日期、灭菌标识以及失效期进行核对,检查外观质量和合格证。建立医用耗材库房,实施分类存放,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超出有效期,防止不必要的浪费。每天对使用和收费情况进行核对,倘若出现问题马上和巡回护士进行沟通,针对低值医用耗材物价管理不收费的部分,有巡回护士进行签字,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和供应商保持联系,向其反馈耗材的使用情况。针对高值耗材由手术室统计进行管理,由负责人将高值耗材的名称、材质、型号、种类以及规格提供给供应商,经由采购中心实施审核之后登记入库。择期手术需要由器械护士手术之前1d按照手术通知单对手术所用耗材的名称、数量、规格以及型号进行核对,告知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提前准备完善。急诊手术如果需要高值耗材需要通过值班人员进行调配,次日和管理人员实施交班,将数量核对清除之后登记签字。每一个手术间的巡回是到管理人员处领取医用耗材,进行登记签字,手术结束以后,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将内置物与病历信息进行核对。管理人员需要每天检查高值耗材的使用情况,记录库存以及实际库存,对于收费情况进行核对,确保使用和收费统一,每月由医院设备科等对手术室高值耗材实施监督与核查[4]。通过成本控制管理方法地运用,避免费用漏洞并防止了人为的弊端,在满足了手术需要的同时,又降低了手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成本控制管理模式是手术室医疗耗材管理的必要和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赵体玉.手术室医疗耗材管理方法及效果评价。IT(T),2010,5(11):524-525.

医用耗材年度工作总结篇(7)

前 言

近年来随着各种微创手术、改良术式的开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运用,医院手术类高值耗材不仅用量增长迅速,而且规格型号也越来越复杂,医疗高值耗材的临床安全使用风险及其防控就成为国家、医院、临床医务人员、患着共同关注的焦点。对高值耗材风险管理进行的研讨也日趋增多[1~3]。医疗耗材的风险防控管理,尤其是植入性医疗耗材的风险防控水平成为评估一家医院整个医疗业务供应链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这类医疗耗材不管是在哪个环节出现任何差错,都会给整个医疗过程带来严重伤害和不良影响。

完整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过程要涉及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以及医疗器械的管理者[4],本文主要分析医疗高值耗材在使用管理环节容易产生的风险及风险防控措施。使医疗耗材的风险管理做到预防为主、服务前移、过程监控、使用溯源。探讨管理过程各环节规范化、流程化管理实践,为医疗行为创造一个安全平台,降低医疗业务中的风险,同时也为医院质量控制提供一个重要保障。

1 高值医疗耗材的定义及种类

高值耗材迄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院将单个价格高于1000千元的耗材,特别是植入性耗材定义为高值耗材。

高值耗材涉及科室众多,神外、胸外、导管等手术量大的科室月消耗量近千(支/个)。

对我院月高值耗材中消耗量较大的进行统计,得出表1的结果,可见在一个三级甲等医院,高值耗材的月消耗量达数千,每个工作日使用数量过百。

2 高值医疗耗材风险点分析

高值耗材按风险来源分为院外风险和院内风险。院外风险首先来源于生产厂商,表现在产品原材料不合符国家相关要求、生产环节无安全规范、质检和消毒把关不严等方面。本文着重对耗材的院内风险进行分析。(1)采购环节带来的风险。采购是整个物流体系的入口,也是风险防控的关键环节[5]。(2)入库验收环节带来的风险。医疗耗材进入医院时入库环节也存在风险点,验收把关不严,对产品资质无审核、对产品效期无核对登记、无抽检管理或抽检流于形式等,这样就等于将厂商出现的风险带到医院内部,并且把风险责任转嫁给医院和患者,因此入库环节就成为医院医疗耗材风险防控的基础环节。(3)仓储环节带来的风险。对于实行总库与各科室自行管理模式的,科室管理库房易发生无专人管理,仓储条件不合要求等问题。(4)物流配送环节带来的风险。方式不科学、制度流程不规范、材料使用的各类记录不标准,无可追溯性资料等,形成配送环节的风险。(5)信息管理环节带来的风险。高值耗材用于手术中,医护人员未做好记录,容易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6)不尊重患者知情权,沟通不到位带来的风险。使用高值耗材前期与家属签订必要的合同协议,使用任何一种植入性耗材都存在风险,病人及家属有权选择和知晓使用这类耗材的权力,为减低医疗纠纷,使用前的解释沟通工作是必须进行的。

3 高值医疗耗材风险防控手段

3.1 采购环节,把好产品入口关

医院在采购环节,对相同功能的产品进行比选,选定1~2家产品质量好,资质合格,实力较强的供应商进行供货,彻底杜绝多个商家的恶性竞争,为后续管理搭建一个规范的平台。部门对生产商、供货商的资质定期进行审查维护,保证产品的供货安全。规范耗材出入路径。医院明文规定必须由设备部门管理耗材出入路径,医务人员只能使用医院提供的相关产品,这样既保证耗材质量安全,又杜绝腐败现象,形成一个长效机制。管理前后不脱节,所有耗材从入到出都由设备部门完成。

3.2 仓储管理改变传统模式,建立新型模式,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夯实风险防控基础

改变高值耗材的管理模式,将原来由使用科室自行管理模式改变为由医院设备管理部门直接在重点使用科室设立分库房模式,耗材专库、专人管理。在服务前移的同时,实现管理前移。制订和完善库房管理制度以及耗材出入库流程、高值耗材使用管理制度和方法;特别是对骨科等植入性耗材进行评估分析,针对其制定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例如:骨科应急耗材,用套包的形式消毒好备用,对于急诊等情况可以从容应对,整个过程均由库管人员监管完成。

3.3 库房建立标准化入库验收流程,把好耗材风险入口关

建立标准化出入库流程。库管人员按照入库标准化验收流程,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应及时退货,在入库环节把好关,对于以后的追溯有很重要意义。耗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并通知相关人员,联系厂商进行处理。严格按照入库制度,按合同上的生产商、品名、规格、型号包装的完整性、失效期等逐一验货,国产产品供应商应提品的批检报告单和产品合格证,进口产品提供相应的报关单,验收合格的才能入库;同时在耗材送货登记本上按要求逐项进行登记,双方签字留底,关注产品效期,当厂商提供的产品效期在三个月内的,粘贴红色标示,三个月至六个月粘贴橙色标示,一年内用黄色标示,以此提示库房管理人员。

高值医疗耗材采用寄销管理的方法,把商家、医院和病人的风险连接起来,把每个单位环节责权利联系起来。如果采取货到付款的模式,对商家的追责环节就弱化。

3.4 使用中明确各部门职责,提示医疗耗材使用风险防控水平

发放-核实-使用-再核实-销账等过程是不可减少的环节。耗材使用过程由库管人员和医生、护士共同参与,使用前核实,使用后复核销账。从使用到使用后毁形等都要做到责任明晰。高值耗材出库发放手工记录与收费等电脑信息、张贴内置物标识三方面结合,均可提供追溯资料。各个部门责任明晰。设备部门负责器材的购入及验收发放,并登记留痕。手术巡回护士遵医嘱领物,主刀医生核对确认后使用,计费人员按实际使用品项数量收费。对于植入性耗材,护士需在病历指定页面贴内置物标识以备追溯。耗材使用后库管人员可查询,确保耗材计费准确性,防止出现乱收费、多收、漏收等现象。

坚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管理的宣传,明确上报的流程和管理办法,做到统一受理、统一评估、统一上报,并由专人负责,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调查和有效解决。

3.5 耗材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手术室设立库房,由专职人员管控。一方面可以使服务工作快速便捷地面向临床;另一方面可以探索更专业化的库房管理模式,不仅体现服务前移,同时也实现管理跟进。设专人管理,对耗材的入库、使用、以及出库、毁形地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定期进行库存分析、定时盘点和查数量、有效期等。通过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从库房管理的角度,改进方法,不断地优化流程,规避风险的发生,总结经验,做到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高值耗材。

3.6 临床工作人员宣教培训

对临床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宣教,加强新进材料使用培训,定期进行培训考核是风险防控的基础。一是风险知识培训;二是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也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安全,所以临床工作人员必须提高技能水平,熟练掌握器械的使用环境[7]。要工作人员知道,一旦使用耗材,就可能有风险存在,所以要把前期沟通工作做好。同时在新材料和使用方法也应该熟练掌握,减少误操作给病人带来的伤害等风险。我院定期由厂家技术人员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让其掌握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并进行考核,最大限度确保病人安全。

3.7 通过ERP信息系统平台搭建,严格医疗耗材的路径管理

库管人员在采购订单管理中提出计划要求,采购人员发出订货通知,库管人员验货、录入、对账、采购人员审核、财务人员复核结算,一线式的路径。上下游人员相互监督,杜绝不规范的行为,有效地杜绝其他不正规的渠道供货。

3.8 建立可追溯的产品跟踪体系。通过条码管理等手段,利用ERP信息系统平台,把高值耗材信息从申购到使用结算过程有效的串联起来,有利于完善产品全过程的追溯,确保产品安全、有效[8] 。

3.9 定期对高值耗材临床使用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和反馈

做到主动加强与临床信息沟通,及时将具有更好的性价比的产品信息反馈至上级主管部门,保障采购质量。另外,将临床使用情况及时反馈给厂商,为器械的更新改良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9]。

4 小结

卫生部于2010年1月21号颁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对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保障医疗活动中操作人员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医疗高值耗材在医院医疗业务中能安全、有效使用,我院把高值耗材使用风险管理纳入到医院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对高值耗材风险点进行分析,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在使用前提前介入,在使用后继续追踪,溯源性强,增强耗材风险管理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为临床工作人员解除后顾之忧,为患者使用高值耗材增加一道安全门。

参考文献

[1] 王志康, 娄海芳, 楼亚艳. 我院医用高值耗材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和体会[J]. 中华医院管理, 2012,28(6):468-470.

[2] 赵宁志, 张玉琴, 曾宏逵. 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探讨[J]. 医院管理, 2010,17(9):867-868.

[3] 李铁军, 徐志荣, 沈摇君. 引入条形码管理系统提高高值耗材使用管理水平[J]. 西南国防医药, 2012,22(7):786-787.

[4] 张素敏, 张亮.国内外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0, 34(6):443-444, 447.

[5] 周亮, 周瑞敏, 刘华, 王有志.高值医用消耗材料的规范管理与风险防范[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893-895.

[6] 张超群, 杭建金, 李亚东, 等.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09, 16(7):684-685.

医用耗材年度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管理发展;审批流程;建议

一、我国医疗器械管理发展

我国医疗器械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发展的过程,可分两个阶段。

一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当时我国实行完全的是计划经济,医疗基础薄弱,医院所需的医疗器械完全由上级主管部门无偿调拨,这一措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使大量的基层医院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这期间的医疗器械管理相对简单,医院不需要考虑成本能否收回,能创多少经济效益。

二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开放,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医院顺应潮流,积极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大量购置先进的医疗器械,但是国家和医疗机构的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却没有跟得上飞速发展的医疗器械水平,只有至今还在使用的医疗器械管理条例。

1999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通过、由朱基总理2000年1月4日签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地276号令,自2000年4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行政法规,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推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的制度已不适应监管新形势的需要。

二、医用耗材的管理存在不合理情况

我国医院规模的扩大和病患人员数量的增加,目前医用耗材在临床上应用的品种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医院对医用耗材的管理还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状态中,收费不准确,随意性较大,技术手段上无法严格审核价格的准确性,多收、少收和误收等情况时有发生。

(一)高值耗材采购

高值耗材品种繁杂、价格昂贵,此类耗材均由使用科室自行通知供应商送货,每月月底汇总医用耗材使用明细到器材科入库、出库并报财务部门办理付款手续。会产生供应商资质及产品来源的合法性问题。使用科室因手术抢救或临时采购需要,未取得采购部门的审核,自行通知供应商送货用于临床,采购部门连供应商和产品都未曾见过,采购部门没有对该供应商的资质、进货渠道进行认证,医院很难对供应商的合法性进行控制。

(二)医疗风险

随着患者维权 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对医用耗材没有实行电子化记录,以手工记录为主,数据分散在病历中,发生不良反应时难以及时准确查找,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日益增多。

三、医用耗材管理原则

医用耗材管理的主要内容:一是医用耗材的物资运动形成的管理;二是医用耗材的价值运动形成的管理。因此,医用耗材管理工作既是经济工作又是技术工作,是技术与经济的结合的有机整体,该系统整体优化,需要遵循几个主要原则有:第一,动态原则,要求不能把系统看成是静态的“死系统”或“死结构”,而应看成动态的“活系统”。第二,最优化原则,它是使用系统方法的目的和要求。这一原则要求在解决问题时,统筹兼顾,多种择优,采用时间、空间、程序、主体、客体、等方面的峰值最佳点,本着“多利相衡取其重,多害相衡取其轻”的精神进行综合化和系统筛选,并运用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决策论、博弈论等有效方法,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医用材料管理的特点是:安全性和有效性;经济性;标准化;服务性;技术性。我院是省级三甲型医院,肩负着医疗、科研、教学等多重任务,使用耗材是先进的、大量的,必须加以系统地科学管理。

四、对医用耗材的管理提出建议

医用耗材主要有高值医用材料和普通医用材料,所谓高值医用材料指单价在千元以上的使用时间较长的医用材料,如介入产品、电生理起搏器,其采购已通过2008年国家卫生部统一招标,可按目录选择执行,骨科材料遵循2006年八省市招标方案。但近年来医疗企业繁荣的发展,新增耗材繁多复杂,同一产品不同厂家种类增多,没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无法确定什么产品可以准入的。价值较低的列入普通医用材料。

我认为应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加强医用耗材管理。

(一)制定新增医用材料申请审批制度

首先成立专家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院长、主管院长、设备部主任,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预防保健部主任和临床专家组成,原则上专家委员会每年开1-2次购置论证会议,对较昂贵的进口材料、高值性物品必须认真核算成本,提出分析报告,并由医院成本管理部门核算经济效益,分管院长审批后,方可购买。审批程序如下。

使用科室主任书面申报设备部审核专家委员会论证院长审批设备部列入采购目录

各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将采购预算单交供货方业务员,由此引发质量纠纷、事故,将追究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责任。

(二)普通医用耗材采购管理

普通医用耗材采购管理,首先按年采购金额和产品使用分类确定,集中招标采购品种。根据上年年采购量统计,单品种超过五万元的医用耗材院内要集中招标采购,要遵从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是不能把采购价格放在第一位,而应把确保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然后价低者中标; 低于招标金额的采用分类法纳入院内招标目录,例如全院使用的常用物资,注射器、输液器、精密输液过滤器、延长线、留置针、输液接头、输液胶带、伤口敷料等。例如:留置针经销商和厂家都去做临床产品推介、学术宣传,每个科室提的预算都不统一、种类繁多,那就势必造成申请计划混乱、无法统一管理、市场不稳定,反之通过统一招标给大多数临床认可的品种、定量,既好管理,又可以和经销商商谈价格,节约成本。

1.全院常用物资采购预算审批流程

2.专科专用物资预算采购审批流程,由专科科室申请书面申报,其余程序同上。

说明:设备库房每月逢单周下送常用物资,双周收集预算和备货;

为了节省资金,压低库存,专科专用物资采取零库存,批准后随领随进随出库。

3.临时新增特殊使用耗材流程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有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和应急预案,临时特殊使用的医用耗材,由科室主任申请,院长审批,临时使用不纳入采购目录。还要强调一项重要的原则,采购的战略管理要遵循采购政策制定的原则:由上级部门制定,避免有利益都去抢,有责任都不管,责任落实到人,留有预案。

医疗材料的管理不仅是制度管理,还有物流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考核和评估等内容。我们医用耗材物流管理还存在购置流程单一、信息化不高和物流管理技术滞后的等问题尚待解决。

参考文献

[1]冉鸿燕.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与应用[M].2005

[2]高思进,现代医院内部医疗器械管理规范[M].2010,51

医用耗材年度工作总结篇(9)

张菁(2010)提出了完善医院预算管理的策略;徐岩(2010)指出了医院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杜恂(2008)提出了完善医用卫材的内部控制措施;彭华初(2009)则提出对医院卫生材料实行管理和使用权分离等建议。由于高值耗材的特殊性,对高值耗材的管理也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罗军(2007)提出医用高值耗材宜采用反向物流的采供管理方法;李倩(2009)、许颖(2011)建议对高值耗材实行“零库存管理”和“二级库管理”。

结合医疗卫生材料行业的市场背景和实践研究,笔者从预算管理和存货管理两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医院在卫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据此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改进措施,以帮助医院改进流动资产管理,为医疗卫生材料的有效管理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医疗机构内部管理逐步完善。

二、医院卫生材料管理现存在的及成因分析问题

(一) 医院卫生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卫生材料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综合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影响着医院的经营效益和长远发展。随着医药行业整体市场化的推进,医院在卫材管理方面的很多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医院在卫材的预算管理和存货管理这两大流程中。综合来说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就预算管理而言,大多数医院没有专门的卫生材料预算,具有医院的整体预算也大多流于形式,卫生材料采购成本不断增加。第二,卫生材料的存货管理混乱,信息更新不及时、分类不明确、监督不严格滋生了过度浪费和贪腐现象等众多问题都增加了卫生材料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

(二)医院卫生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结合卫生材料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情况,笔者认为导致上面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不合理。大多医院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缺少专门的卫生材料管理部门和专业的卫生材料管理人员,导致沟通困难和面对问题推卸责任的现象频发。库管人员缺乏卫材相关专业背景影响了卫生材料的质量审核和科学合规管理,同时,库存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滋生了贪腐、浪费现象。

(2)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系统的预算管理体系和严格的预算执行和监督造成卫材零星采购情况频发,导致了采购成本增加;另外,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监控和预算反馈,使预算只是纸上谈兵。

(3)缺乏专业的库存管理人员和科学的存货管理方法。一方面,很多医院卫材入库验收人员、存货管理人员缺乏专业背景知识,无法鉴别卫材质量,管理方法粗糙,易导致因管理不善而损毁的现象。且人员配置方面经常是一人值班,缺乏互相监督的机制。另外一方面,卫生材料盘点次数少,信息更新不及时。对于卫生材料的库存管理缺乏严格监督,很少进行存货盘点,存在工作人员营私舞弊的情况。最后,卫生材料使用过程中,终端控制和监督不严,导致科室浪费。

三、医院卫生材料管理对策和建议

(一)医院管理制度方面 针对医院卫生材料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来改善医院卫材的管理状况:

(1)调整医院组织结构。许多医院尚未针对卫材管理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科室只是根据需求申报和领用卫生材料,导致卫材缺货或存货过度等问题,且难以查明责任。因此作者认为医院应成立专门的卫生材料监督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卫材的监督管理,减少医院的成本。优化后的医院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卫生材料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医院分管卫生材料的领导负责,在临床科室选择医生及职能科室中选择责任人担任委员。该部门主要职责为:根据医院的经营发展需要,于每年末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下一年度的卫材预算方案,并追踪核查卫材预算方案的执行,进行阶段性反馈,加强卫材的预算管理;制定卫材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并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定期调查卫材的使用情况,淘汰医生满意度差的卫材。

(2)优化人员配置。针对许多医院在卫材的入库、库存方面存在缺乏专业人才的现象,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改善:第一,在岗位人员分配时应重视专业素质,卫材的验收和保管等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卫材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第二,须配备至少三名库管人员并保证至少两人在岗,以互相监督。验收入库时,须有两名验收人员签字确认;保管时,应保证每个时间段都有至少两名工作人员互相监督。第三,新招聘的人员要进行入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疗卫生行业相关规定、卫生材料实践业务等。

(二)医院卫生材料预算管理方面 许多医院中并未对每一年度所需的卫材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因此,笔者认为医院在卫材预算管理方面采取动态预算管理,增量预算和归口预算相结合,同时严格监督和控制预算的实施,并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预算反馈。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确定医院整体目标。根据过去几年医院的经营发展状况确定医院总体增长率、卫生材料消耗增长率,预测下年度医院接诊总人数及卫生材料消耗数量和类别。第二,确立科室目标,制定科室归口预算。各个科室根据最近几年接诊病人的类别和数量、领用和消耗的卫材种类和数量等因素预测科室在下年度的接诊人数和病人类别,预测下年度可能需要的卫生材料。由于辅助科室无法具体细分作业量,因此在做预算管理时,对临床科室采用作业量预算,而对辅助科室主要采用增量预算。第三,汇总、审核科室预算。汇总各个科室的卫材预算至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核,并结合医院的整体目标进行沟通、调整,对不合理之处再返回科室修改,然后再次汇总,如此反复至制定出合理的卫材预算方案。第四,预算执行。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确立预算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将预算方案付诸实践,这需要医院各个层级、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同时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应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第五,预算控制。对卫材的预算进行动态的管理,不定期地对卫材的实际耗用量和预算量进行对比,若差异较大,应及时寻找原因,发现预算的不合理或是实际使用中的浪费等现象,对卫材的预算实施动态、科学的管理。第六,预算反馈。对每年度的预算管理进行总结和分析,汲取之前年度的经验,为未来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在不断地总结和分析中寻求最适合的预算管理方法。

(三)医院卫生材料存货管理方面 笔者对医院卫材的采购管理、入库管理、库存管理、出库使用管理以及高值耗材的管理提出了相应对策。

(1)采购管理对策。卫生材料采购是医院卫材管理至关重要的一步,卫材的质量好坏及卫材采购过程是否合理、监管是否严格直接影响医院对卫材的后续管理。因此医院应改善卫材采购流程,使卫材的采购能够科学、合理、公开地进行。一个完善的采购流程应该包括市场调查、确定供应商范围、供应商质量现场审核、确定供应商、购买卫生材料、使用信息反馈等几个方面。

(2)入库管理对策。对于卫生材料的入库管理,医院可从以下方面改进:第一,严把入库关。由于在采购时无法检查所有的产品,库管人员应依据采购申请单,对到货的医用耗材进行验收。要求货物包装完整,品名、数量、厂家、生产日期、消毒日期、有效期标识清楚,进口产品包装上要有中文标识,产品检验合格证书、相应批号的检测证书,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如验收中不合格,可当场退货或存放待处理区等待退换货处理。所有耗材的产品检测证书收集归档以备相关部门审查时用。第二,及时更新卫生材料信息。验收合格以后,库管人员应及时对卫材进行分类登记,及时更新医院相关信息系统中的卫材的种类和数量,方便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查询,提高卫材的使用和管理效率。

(3)库存管理对策。根据存货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笔者者给出以下改善卫材库存管理的对策:由于卫生材料具有量大、品种多、规格不一等特点,库存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医院对卫材库存管理可采用ABC分类管理法。对于A类卫材应保证供给的同时,降低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具体措施为:勤进货、勤发货,放置于便于进出的地方;增加存货盘点次数,提高对库存的精确掌握;与科室和供货方常联系,了解需求和供给动向。对于C类卫材的管理办法则和A类相反,无需投入过多管理精力,多储备、少订货,避免零星采购。对B类卫材的管理办法则介于A类和C类之间,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

但是单纯的ABC分类管理法容易轻视C类卫材管理而引起成本增加或者存货积压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应对C类存货进行优先级分类。在C类存货中进一步实施ABC分类管理法,降低卫生材料管理成本。

(4)出库管理对策。在出库管理使用方面,最重要的是改善出库流程。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是避免管理漏洞最直接的方法。第一,将管理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一般医院设备科负责采购,一级库房负责管理,配送中心负责配送到使用科室,同时卫材监委会应该对卫材使用情况加强监督。第二,除了低值易耗品以外,各科室对卫生材料实行零库存管理方法。第三,卫材监督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将科室预算和实际领用情况对比,对于超过预算的部分应及时查明原因。

(5)高值耗材管理对策。对高值耗材的管理采用大多零库存的管理办法,但很多医院在使用零库存管理方法时存在货源不稳定的问题,增加了医院的成本和医疗风险。因此,高值耗材管理的重点除了使用和计费管理外必须保证货源稳定性及供货及时性。医院在对高值耗材管理时应注意:每年确定固定2~3个高值耗材的供货商,保证货源稳定性;高值耗材采购人员应该经常与供货商联系,保证在需要高值耗材时能及时获得,并可以安全运达;采购人员应经常与科室人员保持联系,及时了解高值耗材的需求情况。

参考文献:

[1]张菁:《探索医疗体制改革下医院预算管理的新思路》,《理论研究》2010年第2期。

[2]徐岩:《关于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10

年第23期。

医用耗材年度工作总结篇(10)

【摘要】  种植材料是口腔种植科开展日常种植医疗、护理工作的物质基础,其品种型号繁多,种植材料的消耗与应用量正在逐年大量增加。如医院对医用耗材的使用管理不严格,并其计划、采购和使用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这将会给医院和科室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该类产品植入人体的特殊性,其安全性质已成为医疗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因而对材料管理者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医疗耗材中的种植材料如何进行科学管理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口腔科;种植材料;管理

随着现代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在引进先进医疗设备的同时也在进行对各种新产品的引进和各种新技术的开展,利用种植技术修复牙列缺失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目前全球已有100余个种植体系统上市,由于口腔种植材料种类繁多,产地、规格各异,产品更新较快,且材料的价格较高,种植材料在种植科室的日常开支上占了极大的比重。同时由于该类产品植入人体的特殊性,其安全性质已成为医疗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因而对材料管理者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腔材料管理是调整人、财、物使其达到最佳状态的重要环节[1],为了提高种植科室材料的使用效益和保障临床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利,降低患者的负担,加强口腔科种植耗材的管理,使其逐步走向科学化、现代化、正规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Www.133229.cOm

1 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种植材料管理人员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肯吃苦耐劳,热爱本职工作,有愿为临床第一线服务的意识;能明确认识其工作的性质、任务、作用和自己在医院内所处的地位;能自觉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不断用新知识、新技术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意识,并有“慎独”精神。

2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是质量的保证。根据医疗耗材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采购制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种植材料库房管理制度、材料的报废制度、植入体使用登记存档制度,只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出高质量的服务。合格产品的购入需要有严格的材料采购标准保证,采购管理是医用耗材管理的重要一环,在采购工作中,工作人员用何种标准、原则来进行采购及采购的监督机制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医用耗材的质量和价格。采购管理应根据医用耗材而进行定人定责的原则,这样既方便临床第一线,又能落实责任。种植材料的采购应本着以“服务临床,降低成本,保证质量,提高效益”为宗旨,统一招标,这样能够保证种植材料采购的科学性、严肃性,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合理,增加透明度,从源头抓起可保证购入种植材料的质量。种植材料在资质合法的情况下必须先经科室试用,临床对耗材的实用性和质量最有发言权,医用耗材的采购既要尊重科室意见,又要有一定的制度加以约束,确保医疗耗材的质量安全,同一类种植材料尽可能做到多家比较以降低材料物品的价格。

3 种植耗材的零库存

我们知道近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日趋成熟,要求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逐年增加,种植耗材费用也同步增长(见图1),医院如仍按以前的“采购-库存-发放”供应模式必将造成大量库存资金的挤占。医用耗材的供应模式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引入“零库存”的观念。零库存是利用最小的资金,库存达到或发挥最大效益的手段[2],既达到最低成本,又能满足临床诊疗需要。在零库存的基础下,随用随结账,实现“零库存”管理的最好的供应方式是进入科室的种植材料先由供应商贴上设备科认可的条形码,未经设备科验收入库的种植材料,种植科不能使用也无法记账收费。种植科根据临床需要制定材料需求计划,录入采购申请单,通过供应商发货,设备科核对经过种植科签名确认的收货清单后以“暂估”方式入库,然后转发至种植科二级库管理系统。种植科使用种植材料后向病人记账收费,每月根据实际使用量打印材料汇总清单交设备科正式记账,并向供应商结算。材料使用的汇总清单内容包括:材料名称、规格、数量、使用日期、患者姓名、医生姓名,科室负责人签名确认。通过以上这种先使用后结算的方式,对节省医院的周转资金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图1 某院口腔种植科2000—2009年度医用耗材

4 入库材料的管理

4.1 严格执行库存保管制度

(1)按照种植耗材的功效,分类保管存放,定点、定位,标签醒目放置,其目的是便于发放和盘存;定期整理清点,保持整洁,防止受潮。(2)材料发放应按先进先出,发陈存新的原则,防止积压、过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3)实行库存盘点、定期盘点对现行库存种植耗材的品种、数量、价值进行汇总、列表,使库存现状一目了然;以最小的库存量,保证正常的医疗工作需要。(4)做好安全防火、防盗工作,禁止非管理人员直接随意拿取材料。

4.2 使用管理

种植材料下发到使用科室后,材料管理人员必须跟踪使用管理和有效期管理,及时了解种植材料的使用效果,听取科室和患者的意见。同时,为防止一次性耗材的重复使用和环境污染,应按管理规定的要求,对使用过后的一次性耗材,必须及时回收作为医用废弃物做统一的毁型处理或环保处理。

4.3 报废管理

对种植材料应过期不能继续使用或包装损坏及术中因各种原因已拆开包装未使用的产品,应填好报废单一式三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及报废原因等内容,经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销账。

5 建立植入材料使用的登记存档制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各类新的植入材料不断涌现,为此国家也在不断加大管理监督力度,对生产及进口植入器材实行了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注册证登记制度,对医院使用植入材料也提出了长期跟踪监管的要求。我院在开展口腔种植义齿修复牙缺失建立了植入体植入登记存档制度,即为每一位接受种植体植入的患者建立一份档案病史,其中详细地记录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联系方式;种植体植入日期、部位、植入体的生产厂商、尺寸、数量、手术医生,并在手术知情同意书背面和门诊病历中贴上生产厂家提供的与每个产品相对应中英文标签,以及患者到医院检查就诊记录。通过对种植体植入患者材料的建档管理,能对患者有一个动态的观察,这样既维护了病人权利又有利于医院落实对植入耗材质量跟踪监管程序,从而一方面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一旦植入材料出现医疗纠纷,植入材料的使用登记档案也不乏是一个很好的法律依据,对病人和医院的权益维护也是一个很好的保证。

上一篇: 言语艺术论文 下一篇: 班长述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