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工作要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07 18:26:29

培优工作要点

培优工作要点篇(1)

开展“党员人才工程”建设,旨在把基层党建工作与人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现党员与人才的“梯进培养”,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支能带头带领群众创新创业的党员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人才的典型示范作用,夯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素质基础。

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党员形象,增强党员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促使广大党员更好地影响、带动和凝聚群众发展经济;把人才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既是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力量的需要,又是引导优秀人才凝聚在党的事业周围,增强党员队伍影响力的有效措施;把党员中的优秀人才培养成为基层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就是要培养一大批既能给群众起示范作用,又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适应新时期工作需要的基层管理人才,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实现党员队伍中的人才比重明显增加,结构明显改善,素质明显提高,战斗力明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自2005年起,每年新培养2000名以上党员成为致富能手、生产经营能手、科技骨干、业务骨干等各类人才,培养1500名属于各类人才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1000名属于各类人才的党员,培养500名党员中的优秀人才成为基层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力争到2007年,全市党员队伍中的人才比率达到50%。

三、主要内容

全市各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各自工作的实际,确定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开展“党员人才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农村党组织重点是把农村中的中青年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企业党组织重点是把普通员工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能手,把优秀的生产经营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优秀生产经营能手培养成企业经营管理骨干。社区党组织重点是把社区党员培养成社区建设和服务骨干,把优秀的社区建设和服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优秀社区建设和服务骨干培养成社区工作者。机关、事业单位和社团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员培养成为业务骨干和服务标兵,把优秀的业务骨干和服务标兵培养成为党员,把党员中的业务骨干和服务标兵培养成基层领导干部。

四、方法步骤

全市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人才工程”建设,从2005年开始,至2007年底结束。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㈠认真调查摸底,确定培养对象。各镇(街道)和市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要组织专门力量,采取逐村、逐企、逐人的办法,对培养对象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有关情况。一是要摸清现有党员(包括外出党员)的从业情况和技术特长,从中筛选出年纪轻、发展潜力大的党员,将其作为优秀人才的培养对象。二是摸清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中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农民技术人员等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情况,从中遴选出思想觉悟高、群众基础好、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将其作为党员的培养对象。三是摸员队伍中优秀人才的基本情况和具体表现,从中挑选一批年纪轻、思想政治素质好,能带头带领群众共同创新创业的优秀分子作为后备人选,将他们逐步培养成为基层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

㈡坚持分类指导,落实培养措施。要按照因人施教、分类培养的原则,根据本地本单位事业发展需要,确定不同的培养内容、方法和手段。

⒈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重点要落实好以下措施:一是强化专业培训。各镇(街道)和市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要针对培养对象所从事的行业情况和技术特长,将党员人才的培养与紧缺专业人才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轮训、“十万技能人才”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函大”培训等结合起来,采取技术讲座、学习观摩、发放实用技术资料等多种方式,对培养对象进行每年四次以上的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和专业技能,使他们尽快成才。二是强化岗位培养。要通过设立“先锋岗”、“责任区”等形式,深化党员“双带”活动,把农村党员“双带”活动向企业、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和社团延伸,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带头带领致富,企业党员带头带领创新、创业、创优,社团党员带头带领服务群众,机关党员带头带领增效能、优服务,事业单位和社团党员带头带领讲奉献、强业务,对党员进行压担子锻炼,加快成长步伐。三是强化组织帮扶。党组织对培养人选要明确培养联系人,进行结对帮带,帮助解决培养对象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到在组织上帮助、政策上倾斜、项目上扶持、舆论上支持,把具备条件的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

⒉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优秀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上。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提高优秀人才的思想政治觉悟,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交心,吸收他们参加党内学习活动等,引导他们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二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要采取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组织经验交流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每年两次以上组织优秀人才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三是积极慎重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对通过组织培养、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较快、群众公认度较高的优秀人才,要及时把他们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并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落实好各项培养措施。对符合入党条件的,及时吸收入党。要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要求,严把“入口”关,确保党员的先进性。

⒊把党员优秀人才培养成基层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党员优秀人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上。一要加强针对性培训。在不断提高培养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法规、工作方法、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尽快符合干部和管理岗位要求。同时,要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结对子的形式,传经验、教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二要加强实践锻炼。要有意识地分配给培养对象一定的工作任务,让他们主动参与基层事务的管理,使其熟悉情况,积累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不断提高群众的公认度,扩大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三要严格把关,注重选拔,及时使用。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对符合后备干部标准的培养对象,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列为后备干部,继续加强培养。有条件的可通过上挂、外派等形式,加速其成长。条件成熟后,及时把他们选拔进基层领导班子和管理层。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㈢不断完善提高,总结培养经验。在开展“党员人才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不断完善各项措施,做到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有明显成效,三年取得显著成效。要坚持培养标准,建立专门培养档案,对培养对象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提高培养人选的质量。要建立领导联系制度,每个镇(街道)或部门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要联系一个拟把党员人才培养成为基层干部的对象,每个党员干部联系一个拟把党员培养成为人才的对象,党支部成员联系一个拟把人才培养成为党员的对象。通过不断总结和提高,促使培养对象不但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上有所作为,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而且在思想政治素质上有明显提高,成为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发展的“领头羊”。总之,要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努力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当前基层党建实际的“党员人才工程”的成功做法,促使党建工作与人才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实际效果。

五、有关要求

“党员人才工程”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党组织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

培优工作要点篇(2)

2003年,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做好优秀高素质青年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优秀高素质青年党政领导干部培养的工作要求。上海市科教党委高度重视,要求各高校重视品学兼优的学生骨干和优秀年轻学生干部的培养,切实抓住干部成长的源头,把高校建成未来管理人才、党政领导干部的摇篮。为此,经与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共同研究,上海市科教党委下发了《关于做好优秀在校大学生选拔培养工作实施意见》,提出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科教党委、团市委联合实施开展“上海高校毕业生骨干培养工程”,简称“选苗育苗工程”。

从干部的成长经历来看,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素质的青年党政领导干部,都是应该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具有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干部,而这样的干部在大学学习期间,往往是品学兼优、有一定活动能力的学生骨干,具备了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高觉悟的潜质。因此,优秀的大学生是高素质青年党政领导干部的源头。抓住这个源头,培养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有潜力的有志于向管理方向发展的毕业生,无疑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意义。从干部年轻化的要求来看,特别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青年党政领导干部,就必须紧紧抓住干部队伍建设的源头,把干部培养工作的起点前移,前移到高校,前移到在校的青年学生身上,变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按部就班”培养,为在大学学习期间的“超前培育”,整体性推进培养青年党政领导干部的进程,从而实现高素质党政干部队伍的年轻化,这无疑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培养高素质的青年党政领导干部,从优秀的在校大学生抓起,对高校来说,也具有很多有利条件:第一,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是优秀青年学生源源不断的荟萃之地,选贤育能的起点高、余地大、可持续性好。第二,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这个阶段培养教育,容易留下深刻的烙印,最能见效。第三,大学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MPA的培养资格,这些资源可以整合起来,对挑选出来的优秀大学生进行强化培养,特别是加强政治理论、党政管理知识和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第四,大学阶段历时四年,这是一个时间相对较长、循序渐进的育人过程,有利于构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选拔的体系和机制。第五,大学有比较健全的基层党组织,有一支相对稳定和整齐的学生工作队伍,为培养优秀大学生提供了可靠的组织和队伍保证。此外,大学生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公正意识较强,有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大学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接触频繁,彼此熟悉,可比性强,有利于考察和识别人;大学有团委、团总支、团支部,有学生会、班委会及其他多种社团组织,能为品学兼优的有志于向管理方向发展的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才智的舞台。

二、战术明确,按步骤实施优秀在校大学生选拔培养

“选苗育苗工程”是造就高素质青年党政领导干部的战略措施。细节决定成败,要让工作体现实效,必须从选拔条件、培养途径与方式、培养规模、组织领导等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规范步骤与程序,保证选人育人的质量。

严格把握选拔条件。上海市科教党委对可列入“选苗育苗工程”培养对象的大学生条件作了如下规定: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省市级的“三好学生”或“优秀班团干部”称号获得者;高校综合奖学金或社会工作单项奖获得者;担任学生班团干部或从事某项社会工作表现特别突出者;在校的优秀本科生、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班团集体中有较高威信的其他品学兼优的学生。

明确选拔步骤与要求。在选拔培养程序上,上海市科教党委要求各高校既注重培养引导,又加强实践锻炼;既注重动态管理,又适时进行调整补充,确保各阶段培养对象的数量与质量。高校每年同时进行四个阶段优秀大学生选拔推荐,其中包含:第一阶段,在全市各高校选拔2000名左右的优秀大学本科生列入初选培养对象名单;第二阶段,在高校党团组织对初选培养对象引导培养的基础上,确定1000名左右本科生与研究生列入重点培养对象名单;第三阶段,通过考察对重点培养对象进行动态调整、充实培养人员,确定500名左右优秀本科、研究生列入优先培养对象名单,安排进行“高校优秀大学生暑期挂职锻炼”。在暑期挂职锻炼后,经过综合考察,挑选出200名左右优秀大学本科、研究生列入强化培养对象名单,并集中进行政治理论强化培训;最后在大学四年级末,再遴选出100名通过公务员公开选拔考试的优秀学生(其中75名本科生,25名研究生),以及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外地非沪籍高校优秀大学本科、研究毕业生中选拔的20名,共12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列入“选苗育苗工程”选调生名单,报市委组织部审核确定。

各高校在上述优秀大学生的选拔、推荐、培养过程中坚持做到“五个要”:一要正确处理好培养和选拔的关系,重在培养;二要突出培养工作的重点,着重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三要注意优化队伍结构,注意培养选拔女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边远地区的学生;四要加强培养对象毕业时的就业指导和衔接工作;五要注意培养工作的跟踪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提高高校“选苗育苗”哥工作的水平。

三、手段多样,分阶段开拓优秀大学生培养模式

培养高素质的青年党政领导干部,对高校来说,就是要抓住源头,花大力气在大学生中选好苗育好苗,为全面培养打好基础。经市委组织部、科教党委和团市委共同研究,高校从播种选苗、培养锻炼、选拔推荐三个环节,分考察培养、锻炼培养、深度培养和强化培养四个阶段,做好培养选拔品学兼优的有组织活动能力的、有潜力的、有志于向管理方向发展的大学生工作。

考察培养阶段主要对象是大学一年级本科新生,主要培养方式是对新生中的优秀分子,如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进行考察,挑选出一批优秀苗子作为培养对象。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等活动,重点关注其政治思想、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对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到团支部、班委会、院系团总支、学生会及其他学生社团等担任社会工作。在广泛考察和挑选培养的基础上,在下半学期末确定初选培养对象。

锻炼培养阶段主要对象是大学二年级本科生与一年级研究生新生,主要培养方式是对已被选拔的初选培养对象,依托学校党校、团校、人才学院、百优计划等载体,有计划、分类别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培

养,如对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学校党校培训,组织优秀学生参加“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学习实践活动,对特别优秀的学生放到校院团委、学生会等岗位上进行培养。下半学期末,在深入考察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培养对象。

深度培养阶段主要对象是大学三年级本科生与二年级研究生,主要培养方式是结合团市委开展的“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计划”、“青年马克思主义训练营”等活动加以培养,对表现突出的有意识地安排青年党政领导干部作为导师,促使他们思想上、政治上进一步成熟。下半学期末,再推荐选拔优先培养对象,进行深度培养。并在该学期结束后的暑假期间,由市委组织部、市科教党委、团市委会同各高校党委、团委,组织他们到各大口委办、区县的机关事业单位或基层企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上海市高校优秀大学生暑期挂职锻炼”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尽快了解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与群众工作经验。

强化培养阶段主要对象是大学四年级本科生与三年级研究生,主要培养方式是挂职锻炼结束后,根据挂职锻炼表现和锻炼实绩进行综合考察,从中挑选出部分优秀大学生依托市科教党校和市青年党政领导干部管理学院,在上半学期进行强化训练,重点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同时各高校加大培养力度,继续安排他们担任校院团委、学生会等部门的负责人、见习学生政治辅导员、院系党政领导助理等,强化实践锻炼,增强他们对党政领导工作的感性认识。在毕业就业时,学校团委、党委组织部、学工部主动指导培养对象的就业意向,引导他们进入党政机关就业。对通过公务员考试的,推荐到党政机关,通过双向选择,优先录用;对到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通过推荐和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对自我推荐、自主招聘进入外资、独资或民营企业的,通过主动联络优先吸纳进入楼宇党组织开展工作。

“选苗育苗工程”梯次培养模式,是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的循序渐进式的培养模式,四个阶段的培养形成完整的体系,既加强优秀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又增强了优秀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坚持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通过这种培养模式,真正能将优秀大学生培养成为未来高素质的党政管理后备人才。

四、特点显著,优秀在校大学生选拔培养工作初见成效

“选苗育苗工程”在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领导下,由市科教党委、团市委和各高校党委共同实施,市科教党委协同各高校党委抓好优秀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选拔培养工作,总体来说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初步形成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实施的工作体制。各高校党委都非常重视“选苗育苗工程”,普遍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门负责牵头,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和校团委配合的工作机制,通过宣传发动、个人自荐、组织推荐、访谈或面试、集体讨论等工作程序,按选拔培养要求和名额分配方案加以组织实施。“选苗育苗工程”工作中体现出“三结合”,即与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相结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相结合,与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相结合。对优秀大学生的选拔培养工作,高校承担着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从培养造就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的党的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认清使命,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使高校不仅成为未来科学家、工程师的摇篮,也成为未来管理人才、党政领导干部的摇篮。与此同时,团市委利用团学组织优势,将工作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市科教党委与团市委相互配合,利用自己系统的教育资源与优势,对优秀在校大学生进行培训;市委组织部利用区县网络,指导优秀大学生在暑期进行挂职锻炼。正是由于市委组织部、市科教党委、团市委三方结合,高校各部门密切配合,利用各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确保了这项政治任务落到实处。

2、初步形成规模化运作、网络化岗位培养的工作局面。从2003年至2009年,“选苗育苗工程”实施6年以来,共选拔培养了一万余名各阶段培养对象,开办了2200余人次培训班进行政治思想理论素质培训,共审核选送了近600余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选苗育苗工程”选调生队伍。“选苗育苗工程”实施6年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选苗育苗工程”成为高校培养接班人、实践者的重要指标与选择,为培养优秀党政管理人才队伍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另外,市委组织部每年与区县、大口党委协调,落实高校优秀大学生暑期挂职锻炼岗位,基本涉及全市19个区县与15家大口党委与相关市委委办,6年来共提供了2390个挂职锻炼岗位对优秀大学生进行实践培养锻炼,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网络化的优秀大学生实践锻炼基地,为优秀大学生的选拔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培优工作要点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和党员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将各行业人才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各行业技术业务能手和发展致富能手、将党员骨干培养成各行业管理人才”三方面任务,拓展教育培训方式,创新党员培养机制,加快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党员人才队伍,提高广大党员服务基层、凝聚群众、创业创新、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本领,为我市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加快“两个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目标任务

实施“3个60”党员人才培养工程,旨在通过基层党建工作与人才工作的紧密结合,实现党员与人才的“梯进培养”,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活力。自2011年起,每年要将60名各行业人才培养成党员、60名党员培养成各行业技术业务能手和发展致富能手、60名党员骨干培养成各行业管理人才。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市党员队伍的人才比重明显增加,结构明显改善,素质明显提高,破难攻坚能力明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发挥。

三、基本原则

实施“3个60”党员人才培养工程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党管人才,注重宏观指导。各级党组织要按照管宏观、定政策、促协调、优服务的要求,加强对党员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统筹推进党员人才队伍建设。

2、坚持区别情况,注重分类指导。要充分考虑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农村、社区等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明确相应的培养重点、措施和载体,实施分层、分类指导,提高培养效果。

3、坚持统筹规划,注重整体推进。要紧紧抓住党员人才的培养、发展和作用发挥三个关键环节,整体规划,稳步实施。既要突出重点,注重培养优秀群体加快成才、成长,也要兼顾一般,关心和培养一般的党员人才。

4、坚持解放思想,注重改革创新。要注重工作理念创新、载体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建立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员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5、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握党员人才的动态需求,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确定培养对象

每年年初,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要采取逐村(社区)、逐企、逐人的办法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有关情况。一是摸清各个社会领域中思想素质较高、有一定生产经营技能或专业特长、上进心较强的优秀党外人才的基本情况,从中遴选出思想觉悟高、群众基础好、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将其作为党员的重点培养对象。二是要摸清现有党员(包括外出党员)的从业情况和个人专长,从中筛选出年纪较轻、发展潜力较大的党员,将其作为技术业务能手和发展致富能手的重点培养对象。三是摸员队伍中骨干力量的基本情况和具体表现,从中挑选一批年纪轻、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评价高、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先进分子,将他们作为各行业管理人才的重点培养对象。根据调查排摸结果建立本镇(街道)、单位人才信息库,并进行定期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业务活动开展需要、本单位党员占全市比重等因素,从人才库中挑选一定数量人员作为年度“3个60”党员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二)分层分类,落实培养措施

按照分层分类培养、因人施教的原则,明确不同类型党员的培养重点,根据街道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单位工作实际,落实不同的培养方法和培养措施。

“3个60”之一:将各行业党外人才培养成党员

农村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社区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外优秀社区建设和服务人才培养成党员,企业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外优秀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培养成党员,机关、事业单位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外优秀业务骨干和服务标兵培养成为党员。

重点落实以下培养措施: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为每个党员培养对象确定一名入党联系人,着眼于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交心,吸收培养对象参加党内学习活动等,引导他们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谈话每年每人不少于两次。二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要采取举办重点培养对象培训班、开展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召开交流会、组织参观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组织优秀人才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每年每人参加学习培训不少于两次。三要严格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对通过组织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较快、群众公认度较高的优秀人才,要及时把他们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并进一步落实理论培训、岗位锻炼等各项培养措施。对符合入党条件的,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要求,及时吸收入党,确保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3个60”之二:将党员培养成各行业技术业务能手和发展致富能手

农村党组织重点是把普通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社区党组织重点是把普通党员培养成社区建设和服务骨干,企业党组织重点是把普通员工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能手和技术骨干,机关、事业单位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重点是把普通党员培养成为业务骨干和服务标兵。

重点落实以下培养措施:一是强化专业培训。各镇(街道)和市直单位党组织要针对培养对象所从事的行业情况和技术特长,将党员人才的培养与紧缺专业人才培训、企业生产经营人才轮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函大”培训、社区再就业培训等结合起来,采取专题培训、实用技术讲座、学习观摩等多种方式,着力提高党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和发展致富能力。每个培养对象参加专业培训每年不少于两次。二是强化岗位培养。要通过在上班时间佩戴党徽、工作牌等形式和开展服务标兵、先锋示范岗评选等活动,让培养对象在岗位中亮出身份、亮出形象,强化党性观念和争先进位意识,主动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质量。要根据培养对象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优化岗位设置和工作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针对个人不同特点采取交流、轮岗等形式,让每个培养对象都能在不同岗位实践中得到锻炼,不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逐步由“专才”变为“通才”。三是强化组织帮扶。党组织对培养人选要明确培养联系人,进行结对帮带,帮助解决培养对象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到在组织上帮助、政策上倾斜、项目上扶持、舆论上支持,把具备条件的党员培养成各行业技术业务能手和发展致富能手。

“3个60”之三:将党员骨干培养成各行业管理人才

农村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员中的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社区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员中的优秀社区建设和服务骨干培养成社区干部,企业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员中的优秀生产经营能手和技术骨干培养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机关、事业单位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员中的优秀业务骨干和服务标兵培养成基层领导干部。

重点落实以下培养措施:一要加强管理素质培训。在不断提高培养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法规、管理方法、领导艺术等方面的素质培训,使他们尽快符合领导干部和管理岗位要求。每年每人不少于一次。同时,要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结对子的形式,传经验、教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要加强实践锻炼。要有意识地安排培养对象到一些条件较差、矛盾较多的基层单位担任一些“急、难、险、重”工作,主动参与基层事务管理,在艰苦实践中熟悉情况、积累经验、磨练成长,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扩大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三要不拘一格选拔任用。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对符合后备干部标准的培养对象,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列为后备干部,通过挂职、外派等形式,继续加以培养;对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满意度高、各方面条件基本成熟的培养对象,要果断提拔任用,让他们尽早在基层领导班子和各行业管理岗位上唱主角,挑大梁。

(三)组织考评,确保取得成效

街道在年末要对每个培养对象进行综合评定,对各方面表现优秀的,给予一定嘉奖;对表现不合格的,视情况纳入下一年度培养对象继续培养,德、能、勤、绩、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的,应及时剔除出培养对象名单。同时,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台账资料,每个“3个60”培养对象的个人简介、列入培养对象时间、培养目标、参加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情况、各方面表现、党组织评定意见等都要记录在案。

五、有关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实施“3个60”党员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订本单位的培养方案和实施计划,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程扎实有序推进,真正做到责任到位、宣传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

培优工作要点篇(4)

一、目标完成情况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全年共培养高技能人才6700人,完成3000人省定目标的223%。

(二)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共完成技能培训57000余人,完成35000人目标任务的163%。

(三)职业技能鉴定。全年完成技能鉴定21600余人,完成0人目标任务的108%。

二、主要工作业绩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科室工作的重点,也是其中一项创新工作。今年以来,我们全体上下齐心协力,勤奋工作,走基层、进企业,强化宣传,广泛发动,共培养高技能人才达6700多人,完成省定3000人目标的223%,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建立了李明安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高建军仪表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肖彬化工技能大师工作室等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动了一大批企业技能人才创新成长,脱颖而出,树立了典型,有效地促进了技师带动示范作用的发挥,营造了企业发展环境,加快了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二是通过“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强化了“校企合作”,促进了市技工学校、市第六技工学校与产业集聚区合作,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共培训职工3000多人,有力支持了我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三是以中原大化公司为试点单位,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仅这一家企业,全年共完成中级工、高级工鉴定800人,技师考评150人,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全面铺开。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78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20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24号)精神,年初,我市制定了《濮阳市20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实施企业在岗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劳动力技能储备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六种职业技能培训,强力推进我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一年来,在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中,我们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紧密结合促就业、保民生这一根本,以技能振兴工程为抓手,突出培训重点,创新培训方式,采取了“条块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以行业协会为“条”,充分发挥和利用行业、协会的组织力量,重点在餐饮、美容、美发、家政服务、建筑等行业,积极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以重点企业为“块”,围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中心的作用,并积极组织各技工学校、民办培训机构,开展校企合作,重点开展了以提升企业职工技能水平为目标的岗前培训、在岗职工培训以及转岗、失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共完成在岗培训1.5万人。

(三)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成效显著。根据省厅《关于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市按照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积极指导企业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采取贴近生产需要、贴近岗位要求、贴近职工素质提高的考核方式,对职工技能水平进行客观、科学、公正地评价。今年,我们确立了中原大化公司为评价试点单位,在企业职工中开展了初、中、高级以及技师的评价工作。一年来,中原大化公司利用所属培训机构,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600余人,研究生培训80人,完成初级工鉴定200人,中级工鉴定550多人,高级工鉴定280多人,技师考评150人。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中坚力量,在企业科技创新、技术革新、技能攻关、传承技艺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有为他们创造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才能有利于他们成长,使之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四)就业准入制度得到加强。今年5、6份,我局以职业能力建设科牵头,劳动保障监察、就业办、市技工学校、餐饮协会配合,组成了专门的就业准入职业(工种)服务工作小组,为市直各大宾馆饭店、美容美发店、保健

按摩店、汽车修理厂等提供就业准入上门服务活动。服务内容主要是为中式烹调、保健按摩、美容、美发、汽车修理等5个职业(工种)提供就业准入上岗培训、提供技能鉴定服务等,达到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此项活动,共走访服务企业60余家,登记培训达3000余人,开展技能鉴定人。

这次上门服务活动,是我局持续开展“一创双优”和“三比两争”大竞赛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的具体体现。这次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我市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提高了就业准入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

(五)国家统一鉴定考试进展顺利。5月21、22日和月19日、20日,分别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二次全国统一鉴定考试,参加考试的共有950多人,涉及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师、物流师、秘书、理财规划师等七个职业(工种)。省厅选派了督导员参与统一鉴定考核。这项考核工作组织严密,进展顺利,得到了省厅领导的一致肯定和表扬。

(六)技能鉴定机构评估取得成效。根据省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人社厅函〔20〕33号文件做好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质量管理评估工作的通知》(豫人社职业〔20〕19号)精神,我市对家鉴定机构认真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质量管理评估工作。通过查阅资料、现场勘查、专家评议等评估环节,有8家技能鉴定机构被评为合格,1家被评为优秀,3家被取缔。市技工学校鉴定所被推荐为全省示范性鉴定机构。通过开展技能鉴定机构评估,规范了鉴定机构的鉴定行为,促进了鉴定机构的内部管理,强化了鉴定质量的提高。

(七)技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强化。今年6月份,我们根据省厅的安排部署,组织安排了全市各技工学校先进集体、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评选活动,并及时向省厅进行了推荐。9月份教师节期间,有1个先进集体、3名优秀教师、2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得到了省厅表彰。同时,我们还组织各技工学校开展焊工专业优质课评选、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育教学改革探讨等活动,积极加快我市各技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7、8月份,利用暑假,我们组织各技工学校教师10余人,分别参加了省厅举办的“一体化”教学研讨会和优质课研习会,让教师们不断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方法,获得新信息,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八)自身服务能力得到强化。一是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贡献力量,我们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了强化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落实在职职工培训补贴、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等10条工作措施,积极支持和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二是为了支持我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我们积极促进各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 采取 “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多种形式为产业集聚区提供培训服务,做到了把培训和就业、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承接产业转移紧密结合,并按岗位技能要求设置专业培训课程,扎扎实实地为企业培养实用技能人才。三是我们以开展“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建立健全了职业能力建设科工作制度,各项重点工作实行了台账管理,强化了时间节点,规范了办理流程,提高了办事效能,切实提升了我们自身为企业、为职工服务的能力。

三、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技工学校和民办培训学校招生工作难度加大。今年,全市各技工学校秋季共招生427人,其中,市技校220人,第二技校187人,第六技校20人。连续两年技工学校招生形势严峻,招生数量锐减,严重影响了技工教育的发展。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招生更加困难,很多学校举步维艰。

二是我市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仍难以惠及各技工学校。我市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已经实施三年,但是,各所技工学校至今仍没有得到项目支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这项工作由市教育局主导,我局和发改委、财政局共同参与,教育部门所辖职业学校近水楼台的优势。二是我市各个技工学校在全市评比中不占优势,个别条件达不到要求。市技工学校是全市最好的一所技工院校,由于占地面积、学校规模、在校人数等条件欠缺,至今仍得不到项目和资金支持。

四、20年工作计划

20年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我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就业为本、人才优先,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标,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人力资源优势培育为重点,大力开展职业培训,积极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发展,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推动我市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工作目标:完成技工学校招生1000人;职业技能培训40000万人;新培养高技能人才3000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0人。

培优工作要点篇(5)

二、企业培训方式分类

企业员工培训按方式来划分,可以分出八种:

(一)讲授法:主要方式为老师讲,受训者听,属于最传统也是最常见的培训方式,优点是运用比较方便,缺点是属于单向信息传递方式,反馈效果比较差。

(二)视听技术法:是指通过现代科学视听技术,如投影仪、网络视频、录像机等,对员工开展培训。优点是直观鲜明。缺点是学员的实践较差,且购买和制作的成本略高,内容更新换代较快。

(三)讨论法:可分成一般小组讨论与研讨会两种方式。研讨会的主要方式是专题演讲,会后允许参培人员与培训师进行沟通交流。优点是信息能够实现多向传递,缺点是费用比较高,适用于经费充足的企业。小组讨论法的优点是参培人员参与度高,缺点是容易陷入无序争吵。

(四)案例研讨法:主要方式是向参培人员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引导帮助他(她)寻找解决方法。优点是费用低,反馈效果比较好,能够有效开拓参培者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

(五)角色扮演法:主要方式是个别参培人员在由培训师设计的工作场景中扮演某个角色,其他参培人员与培训师在观看表演后作点评。优点是反馈效果比较好、实用性强、费用相对低。

(六)自学法:主要方式是通过发放视频、读物等,要求参培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比较适用于理论性知识的学习,是兼顾经济与实用的手段,缺点是缺乏事中事后监督。

(七)互动小组法:主要方式是通过参培人员在培训过程中的亲身体验,来提高其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优点是可改善人际关系与沟通的能力,缺点是非常依赖培训师的自身水平。

(八)网络培训法:主要方式是通过新型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远距离培训,是一种新型的培训方式,与传统培训方式有交叉。优点是,使用灵活,解决了分散式学习的难题,尤其对集团公司尤为适用,节省参培人员集中培训花费的时间与费用。缺点是年纪较大的人学习困难,建立网络资金投入较大。

三、企业培训方式现状

目前企业普遍采取的方式为讲授法、视听技术法、自学法等,为学习而学习的风气还很普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问题突出,学习走过场现象严重,存在今天学、明天忘、后天全部还给老师(书本)的做法。

四、企业培训方式创新

(一)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培训极容易犯的错误是,明明是不相关的工作,但为了显示培训的重要,就要求全员参加,影响了培训的针对性,就会导致讲的人兴趣索然、听的人昏昏欲睡。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组织培训时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不落下需培人员,不增加无关人员。

(二)丰富方式,积极参与。在当前全球信息一体化的形势下,要加强对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尽可能多采用员工能够参与进来的方式,比如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互动小组法等,鼓励员工带着问题参加培训,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培优工作要点篇(6)

中图分类号 D267.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4-0070-02

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学生工作中占主导地位,是党的十七大赋予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贯彻党的“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而学生党支部是党联系广大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是团结广大学生的核心,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发挥较高作用。

1 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培养教育管理体制

1)以新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为切入点,开展党建工作

(1)加强新生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不能放松对他们的培养,而且应尽快对其档案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发现手续不全、材料不规范的,应及时与其入学前所在党组织进行联系,掌握学生党员的基本情况,并由党支部负责人找本人谈话,对其理论水平、入党动机进行实际考察,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压力,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2)制定培养再教育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加强理论学习,进行信念和党员形象教育,通过上党课及参观学习,制定系统的培训和严格的党员教育考察机制,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尽快在同学中树立良好形象。

(3)尽快发挥他们的先锋作用,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实践中经受必要的磨练。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和才能,担任学生会干部、纳入分团委、成为入党培养人等,协助辅导员做好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培养他们为全体同学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中锻炼党员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感召力,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学生中的典范。

(4)对高中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的培养教育,尽快的缩短入党积极分子的“断乳期”,建立连贯性培养制度,了解他们的长处和不足,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工作,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把他们作为党员发展的后备军。

2)建立推优、育优体系,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建设

要做好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我们主要采取“建立推优、育优体系”,选拔培养合格的优秀大学生入党。

(1)做好推优工作。推优就是推选出各方面较优秀的学生作为党组织发展的重点培养对象。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制定《高职学院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的条件》,根据此条件做好推优工作,推选出各方面较优秀的学生填写《高职学院优秀团员入党推荐表》作为党组织发展的重点培养对象,形成“党组织推优、党支部培养、党总支把关”的工作体系。

(2)做好育优工作。育优工作是党支部发展党员的关键,推优确定的对象还存在某些缺点和不足。育优就是党组织以党员的标准对他们严格要求和再教育,建立一支由党支部书记、入党培养人为主的育优队伍。

3)加强对非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核和梯队建设

为了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能够使优秀学生入党,党支部严格执行对非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考核制度,建立梯队培养制度,做到有计划、有梯队进行培养。

(1)制定非党积极分子考核制度,开展民主评议,了解非党积极分子政治学习等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

(2)对确定为发展对象后,党支部制定培养人要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全面了解发展对象的政治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情况,重点找出缺点和不足,加强教育和培养,使其在政治思想上尽快成熟,做到培养有效、发展有序。

(3)实行非党积极分子调整、筛选制度,对个别不能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学习成绩较差者进行帮助和教育,并进行梯队调整,对屡教不改者终止对其培养。同时对那些入党愿望迫切,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学习成绩优秀的优秀团员进行纳新,确保积极分子的培养质量。

4)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高职学院党支部自身建设,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作保证。

(1)进一步提高对党支部自身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党支部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我院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一系列党建制度,包括组织生活制度、民主生活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评优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核制度等。

(2)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理论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政策及党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党员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要求党员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学习上的带头人,综合素质拓展的领头人,服务于学生的热心人”。

(3)坚持开展学生党员民主评议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是新时期对党员进行教育和加强民主监督的重要措施。广泛征求广大学生对党员的意见,采取民意调查、座谈等方式,建立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

2 以创新的意识,开展特色党支部活动

1)创新教育形式,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党员教育需要依托一定的载体来进行。要改变传统集中学习、育的单向说教方式,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党员在参与活动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增强党组织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如通过开展“追寻先辈足迹,重温入党誓言”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参观了旅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万忠墓”前,党员热血沸腾地重温了入党誓言,党支部并在此为一名预备党员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转正大会。举办“为大学生荐书寄语”活动,邀请党政领导和专家推荐一本励志书,并以一席至恳善诱的话语,引导学生党员远大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2)创新教育方法,坚持以人为本、以情感人,增强教育的渗透性

学生党员教育也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情感人,不能把本来应当解决的实际问题,简单的当作思想问题来对待。要把教育人与关心人结合起来,既要启发教育大学生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服从全局利益,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又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要注意将“灌输”与“渗透”结合起来。如建立党员“爱心基金”,由党员和积极分子捐款,帮助有困难的贫困生,为有困难的党员提供助学岗位和补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一些奖励机制激励他们。

3)创新开展形象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学生党员形象教育,党员形象是党员个人世界观的外在表现,是党的优良传统与新的时代精神在党员身上的具体体现。教育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先人后己,先公后私,乐于助人,时时处处为同学做好表率。营造“以形象本身示范群众,以精神实质带动群众”的党建工作氛围,力争达到党员形象深入人心、处处发挥模范作用的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培优工作要点篇(7)

(一)激发员工学习兴趣

传统员工培训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枯燥的理论培训方式,员工对整体培训内容的兴趣度普遍偏低。而在培训中应用歌曲能够吸引员工的整体注意力,进而起到激发员工学习兴趣的作用。根据历史经验来看,《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激发战士打仗的斗志,进一步证明了歌曲对人、对事物的状态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1]。在员工培训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对应的歌曲能够起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针对员工进行自我价值能力培训,可以选择自我情感较强的歌曲如,《壮志在我胸》、《男儿当自强》、《不再犹豫》、《无悔这一生》等歌曲,利用歌曲中的故事和歌曲积极向上的要读激发员工的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从精神上强化员工学习质量。

(二)驱动员工自主学习

驱动员工的自主学习作用主要表现在利用歌曲教学的根本内涵性,选择针对性的歌曲案例,在员工培训的过程中进行播放,并且通过歌曲的曲调学习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2]。歌曲员工培训教学课程从精神上和思想上与社会发展相接近,并且对于员工进行了专项技能的培养,摆脱了传统员工培训课程缺乏实用性,内容枯燥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想要学习,学习后想要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从根本上驱动了员工的自学学习能力。以精益求精、一视同仁为根本的歌曲形象化和生化化课程建立从精神层次上驱动了员工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进而对员工培训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向心力培训质量

歌曲员工培训课程的设置,设定了组间歌曲学习能力比拼,组间歌词记忆力比拼等课堂活动项目,在活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员工与小组的形式完成培训课程的学习,在其过程中利用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员工的向心力,进而优化了员工培训的质量[3]。向心力的培养有利于保障企业的发展,激发市场向心力的建设。以团队活动歌曲学习的方式组织员工进行团队协作能力、团队精神的优化,从根本上对员工整体向心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从该角度出发歌曲在员工培训中具有提高向心力培训质量的作用。

(四)优化素质培训效率

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员工培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利用歌曲培训课程能够优化员工素质培训效率。传统员工培训的过程中以理论知识为根本,以培训教师单纯演讲的方式进行员工素质培训。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将员工作为培训的主体,进而发挥员工自主素质的提升。而开展歌曲培训课程后,由于歌曲培训课程的整体培训课堂氛围的和谐性,培训教师不在意“独角戏”的形式进行培训,加强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培训参与度,利用歌曲《时光倒流》、《鹏程万里》、《无畏》、《团结就是力量》等完成了素质培训,进而优化了素质培训的效率,对员工的培训具有优化作用[4]。

2 歌曲在员工培训中应用优化

(一)转变培训侧重点

为进一步发挥歌曲在员工培训中的作用,在歌曲培训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培训教室和企业必须明确歌曲培训的侧重点,进而从根本上发挥歌曲在员工培训中的作用。企业歌曲是一个企业形象的一种表现,在歌曲课程培训中要针对,每一节歌曲课程培训确定培训的侧重点。例如,第一周培训以培养员工资源共享精神,应该选择一些具有分享特色的歌曲,并且建立歌曲范本不够,大家共同分享资源的情境,利用歌曲课程培训完后培训目标;第二周侧重对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培训,在歌曲课程设置上可以创建歌曲表演和分组歌曲接龙的方式,实现员工在比赛中自我价值,进而衍生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进而优化歌曲在员工中培训的价值。

(二)调整培训主导角色

企业在创建歌曲培训课程的过程中想要充分发挥歌曲的价值和作用,必须调整培训主导角色,将员工定义为培训的主体,不能出现传统员工培训中的培训教师“独角戏”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歌曲员工课程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角色设定、竞赛活?涌?展等方式,完成培训主导角色的强制转换,优化歌曲课程培训过程中员工的参与度,进而为歌曲课程员工培训的开展奠定基础。此外,在调整培训主导角色的过程中培训教师需要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和能力,利用自我价值的提升,改进培训角色观念,构建以员工为培训主题的歌曲课程培训,起到主导角色与歌曲课程协调发展的价值。

(三)构建培训反馈机制

培优工作要点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以此促使电力企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也同样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电力产业对企业员工的能力有着高需求。由此,对电力企业来说,实施优质的教育培训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工作。但从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可知,电力企业在员工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培育教育的有效发展,这就需要企业管理员工注重解决。

一、实施员工教育培训的意义

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需要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多种信息资源的组合,人力资源是这些资源的中心,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是是优化和创新人力资源和企业工作效益的直接形式,也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依据。结合科学、优质的教育培训形式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生产理念,优化其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防止员工的技能退化,并且也优化了员工的工作知识和操作技能,促使员工逐渐满足自身岗位的需求。当然,教育培训的有效实施也可以引导企业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从而达到了挽留和吸引人才的目标,从而引导企业持续发展。现代化的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竞争的基础就是人才竞争,因此具备高效的、综合发展的技术人才也就表明企业占据了优质的市场资源,拥有了竞争的资本。在现阶段的企业管理工作中,不但要获取更多的技术性人才,还要培育出一批高质量、高效率的复合型人才,因为这种类型的人才才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点。

二、电力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形式的改进分析

1.明确培训目标,提供真挚服务

调节自身的工作方向,明确掌控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的目标和培训方向。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的目标和动力,就是要员工在安全、优越的环境下有效进行培训,保障工作可以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教育培训部门不能只关注安全教育知识,也不能指依据制度形式来引导学员学习和理解实际工作情况和规定。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一定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形式,改变角色,促使学员自己提出问题,构建“以学员为根本”的观念,站在学员的角度思考分析。依据与培训单位的多次沟通,可以为员工提供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管理服务,从而获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鼓励,从而得到员工的认可,促使员工可以在教育培训中,获取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2.关注内部协调,达到规范化管理

掌控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并不是单一部门的管理工作和责任,而是整体中心各部门的共同任务。在对员工实施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构建统一的发展观念,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在实际发展中,需要注重调查研究,加大沟通和交流,其中包含了与员工的交流、用人单位以及上下主管之间的交流。

3.关注舆论宣传,设计品牌管理

教培中心是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的重要场所,员工培训是教培中心的中心工作,对员工的教育管理而言也是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员工教育管理工作来说,电力企业自身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依旧没有构建教培中心的培训品牌,也没有构建员工教育管理品牌。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视觉影响力和听觉影响力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培训工作和培训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学,构建优质的品牌管理形象。如,可以将员工在教育培训过程中获取的成绩、构建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以及感人事迹等进行有效的宣传,从而将这些信息有效传递到上级主管以及送培单位中。这样有助于激发员工深入研究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员工构建优质的职业道德理念和综合素养,促使其具备爱岗敬业的主人观念,创造优质的教学环境。同时,也可以依据舆论宣传,设计教培中心和和谐的培训氛围,构建培训品牌,从而增强电力企业在教培中心的影响力。当然,也可以构建教培中心和送培单位以及企业主管部室一起管理和培训员工的监管机制。

4.提升师资团队建设强度,创造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培育优质员工团队的基础和重点内容。教育培训中心需要结合员工教育培训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为基础,不断优化和改善教育培训过程中的实际教学内容,以此提升师资团队的专业程度。一方面,需要引进具备企业生产实践经验的优质人才作为教育教师,从而优化师资团队。另一方面是要设计专题讲座的形式,注重引进现代化的教育培训管理观念,结合企业教育培训的特点,设计专业教师实施深层次的企业生产现场实践能力培训工作,从而优化教师自身的实践解决设施问题的技能,以此提升教师的职业教学水平。

5.优化激励制度,以此提升培训教师和员工的兴趣

构建全面的激励制度,发掘出员工潜在的能力,促使其可以自主的结合工作和学习。将“要我学”依据相关的激励形式转变为“我要学”,将公司内训师的“要我教”转变为“我要教”。激励形式最有效的方案就是改变管理制度。对公司内训师来说,需要大力支持中青年职工群体参与到职称技能资格考评中,更多的申报高一级职称评定,对获取高级职称的内训师提出奖赏。另一方面可以将培训教师的授课津贴依据中、副高、正高的登记进行划分,促使员工在培训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实施全面的评估。

三、结束语

在现阶段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电力企业要想获取更为优越的发展,一定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水平,实施优质的员工教育培育工作,结合现阶段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研究,且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和需求,设计优质的解决方案,保障员工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熠.HZ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管理体系设计优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

培优工作要点篇(9)

一、在青年民警培养理念上找突破,树立优先发展的战略思维

以先进理念为先导,牢固确立青年民警培养工作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一要科学确立青年民警培养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重点。要始终坚持青年民警第一资源与监狱发展第一要务的有机统一,把监狱科学发展作为青年民警培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监狱发展战略目标确定青年民警培养的战略方向与目标,把是否有利于促进青年民警成长成才、是否有利于促进青年民警发挥才能、是否有利于促进监狱事业健康发展作为青年民警培养工作的结合点。

二要正确认识核心价值与培养模式的关系。要始终坚持监狱工作核心价值一元化的战略导向,把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作为青年民警培养的核心价值导向。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核心价值一元化与培养模式多元化之间的关系,培养模式是实现核心价值的途径,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需求等具体情况,在核心价值的要求和指导下,实事求是地选用更具操作性、实用性的培养模式,而不是被一种培养模式禁锢住了思想、束缚住了手脚。

三要全面营造青年民警培养战略导向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在监狱各级领导、各条线部门中牢固树立青年民警战略性培养的理念,切忌口头上的“战略地位”、行动上的“略占地位”。要使各级领导认识到,经过培养,青年民警警力资源能够升值增值,能够为监狱发展带来巨大效益;使其认识到,对青年民警培养,重点是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和积极性,使青年民警能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根据监狱发展目标,及时调整培养策略,满足监狱对青年民警警力资源的需要。

二、在青年民警培养目标上定准位,构建凸显活力的培养导向

充分发挥目标牵引作用,着力增强青年民警的活力和积极性。

一是培养在工作热情上的高积极性。首先,要摸清青年民警成长需求,正视新形势下青年民警多元化的思想构成和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其次,要激发青年民警内在潜能,树立人人皆可成材的观念,破除求全责备、以偏概全的片面用人观,通过充分挖掘青年民警“潜性人才”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评价、承认和使用,使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引导青年民警树立并巩固实现自我价值的动机;再次,要在监狱和青年民警之间树立共同愿景。使青年民警认同和拥护监狱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等,使青年民警主动将个人发展目标和监狱发展目标协调起来。

二要培养在工作能力上的高胜任性。胜任是能力足以担任的意思。胜任高胜任性人才,是青年民警培养所追求的目标。在当前监狱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青年民警必须具备在不同情景下完成高效工作的能力。高胜任性人才的特征有很多,但并不一定全部为监狱工作所需要,因此,有必要对青年民警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如想成为团队中的领导)、自我认知、动机等进行分析,根据岗位的需求和组织的环境,对能够保证青年民警胜任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方面进行针对性培养。

三要培养在工作配合上的高协作性。在团队工作方式中,团队绩效既来自于每位员工的努力,更来自于团队成员之间的“融洽”,这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团队使员工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当员工在一起工作并且亲自感受到他人的优秀绩效时,自身也会具有改善绩效的意愿。监狱工作是典型的团队工作方式,因此,监狱必须着力培养高协作性人才。协作的典型行为包括:使用有效的关系技巧、聆听尊重他人、对事不对人、考虑对他人产生的后果等,可通过情境训练快速提高协作能力。

三、在青年民警培养模式上多维度,寻求科学合理的模式方式

人才成长是有可规律可循的。就监狱青年民警培养而言,一般主要为以下几种模式。

以师带徒型——放样子。在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徒弟一方的德识才学得到师傅一方的指导、点化,就能在继承与创造过程中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还形成“师徒型人才链”,这就是人才培养中的师承效应规律。近年来,江苏监狱系统大力推进以师带徒工作,并形成了不少工作品牌,成为加快推进新民警适应监狱工作、掌握基础技能、形成职业操守的重要举措。

课题研究型——压担子。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这种差别是由人的天赋素质、后天实践和兴趣爱好所形成的。监狱可以积极创设条件以充分发挥青年民警的长处。可以根据监狱工作各个阶段、各个条线的工作重点,优选具有相关特长、相关潜质的青年民警进行课题研究,既有利于促进工作科学发展,又有利于充分发挥青年民警长处,通过规定期限、规定任务倒逼其发挥聪明才智,促进快速成长成才。

竞争选拔型——搭台子。人们从事某项工作、采取某种行动的行为动力,来自个人对行为结果和工作成效的预期判断,这就是人才培养中的期望效应规律。青年民警具有对社会和他人正向评价的期望更加强烈的特质,都希望能够在各种竞争中取得较好名次,获得他人赞赏,这就为青年民警自我提升提供了强劲动力。因此,监狱可以通过举办活动、开展比赛、竞争等方式为青年民警搭建成长的舞台,使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达到加快成长成才的目的。

岗位锻炼型——给位子。人的创造力是一个由低到高、到达顶峰又逐渐衰落的过程。对处于创造期的优秀青年民警要坚持边培养边使用、在使用中培养的策略,充分发挥青年民警身体好、体能好、有冲劲、有闯劲、有活力的优势,及时给位置、压担子,创造条件促进优秀青年民警的快速成长。要坚决破除论资辈现象,破除片面强调年龄、学历“一刀切”现象,使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青年民警在成长的黄金期实现个人成长与促进监狱发展的完美结合。

绩效反馈型——出方子。规范的绩效管理,可以实现对员工人力资源的开发。监狱可以通过对青年民警绩效的评估,充分了解青年民警岗位技能、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发现导致低绩效的障碍,如态度问题、技能缺陷等,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向青年民警反馈。对个人成长快、工作实绩优、品行操守好的青年民警,可以在职位、职称、福利、培养力量等方面及时予以正向激励,对成长缓慢、工作消极、品行不端的及时予以负向激励,提升培养的实效。

四、在青年民警培养方法上找规律,探索系统优化的具体策略

探索系统优化的培养方法更有利于降低培训成本、提升培养效果。

一是分阶段培养。对参加工作1-2年萌芽期新民警,应着眼于基本掌握监狱工作基础知识,通过“以师带徒”和监狱普适性培训,有

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培训。对参加工作3-5年成长期青年民警,以分类培训为主,如政工岗位、改造岗位、企业管理岗位等,分别开展系统深入的培训。对参加工作5年以上成熟期青年民警,根据其职业发展需要进行菜单式培训,同时可组织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

二是项目化培养。项目化培养就是要加强对青年民警现实状况的了解、对培养目标进行科学设计,明确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设立消除差距的路径,以形成科学的培养项目。项目化培养法最主要就是让青年民警参与项目,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成长。

三是针对性培养。由于监狱工作的特殊性和高要求,许多青年民警的知识技能不足,专业不对口,必须坚持以个人个性特质为基础、以监狱发展需求为导向来培养人才,建立青年民警培养结构与监狱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及时调整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的不平衡,满足监狱工作需要和个人职业发展需求。

四是专业化培养。专业化培养有利于打造分工合理、专业突出的青年民警队伍。如在监区工作中,可以按照实际设立教育改造、劳动改造、狱政管理、安全警戒等警务协作组,每个团队由2-3名民警组成,具体负责、研究、探索相关条线的工作。当前,可以以二级管理体制下的警长为中心,打造符合工作需要的警务协作组。

五、在青年民警培养环境上造氛围,发挥整体施策的合力优势

一是强化纪律约束。注重抓遵规守纪氛围营造,促进优良作风养成;要注重从严治警,强化源头防治,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早从小查处,对执法执纪过程中的问题从严整治;要强化八小时外管理,切实消解社会不良风气、利益诱惑等对青年民警的毒害腐蚀作用。

培优工作要点篇(10)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企业要加快转型,在此形势下,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高能力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摆在公司党委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进行有目标、有系统、有制度的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有效途径。如何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笔者认为应着力从落实“五优选”、把好“三个度”方面下功夫。

一、落实“五优选”,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一是优选培训时间。优选培训时间应坚持“三个不冲突”、“三个做准备”的时段。即培训做到不与重点工作冲突、不与部门培训冲突、不与本职工作冲突;坚持为选人用人做准备、为上岗就职做准备、为适应形势做准备。针对本行业的实际,目前我们选择的“周六课堂”应为最佳培训时间。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每名科级及科以下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2个月。同时,还应注重不分时段的日常培训。充分利用8小时之外来加强干部培训,适时举办科级及科以下干部“网上”课堂,党委直管干部每人每年必须完成网上208学时课程任务,切实提高日常学习占总培训量的比重。

二是优选受训人员。高标准、高要求筛选培训对象,组织部门应根据中青年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每年初制定出年度培训计划,在人选对象选拔上注重“四个优先”。后备干部优先、年轻干部优先、一线干部优先,正职干部优先,合理决定参训人选,并提前下达到干部所在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中青年骨干则直接调训。对无故不参加培训的干部,予以通报批评,确保培训工作的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坚持做到重点干部重点培养,优秀干部优先培养,紧缺干部加紧培养,年轻干部全面培养。

三是优选培训内容。不同的干部,知识结构和个人能力有差异;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学习的需求也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干部培训不能搞“大锅饭”、搞“一刀切“。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针对中青年干部的特点,把理论基础、战略思维、党性锻炼、业务能力作为中青年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把帮助中青年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贯穿教育培训的全过程;针对不同的干部,采取菜单式选学,选择干部目前、近期或中期急需知识技能进行培训;针对干部培训的不同班次,不同对象和不同目的,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并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

四是优选培训方式。要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培训方法。利用电化教育、网络培训等多媒体手段,充分挖掘干部在线学习资源,逐步实现所有干部上网学习,提高学员的参与程度,加快干部教育培训的现代化步伐。还可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如:针对少数干部作风松散的实际,可联系有关军事机构采取军事化培训模式,从而实现干部综合素质整体提升;同时,还需强化实践教学,通过挂职锻炼,组织干部参与公司重大活动等途径,提高干部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是优选培训教师。在不花钱或尽量少花钱的前提下,要切实搞好干部培训,充分利用本企业的资源优势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途经。对于师资队伍,首先是请企业领导、机关各部门的技术权威、业务骨干带头讲;接着是请退居二线的老干部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讲;三是请能力强、进步快的年轻干部讲。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对师资队伍的选拔、监督和检查,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对于师资队伍的优选,在紧紧依托培训学校教师的基础上,要实行周期制试用办法,从承担上一周期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中,选择优秀者,作为这一期的授课教师。必要时还将邀请局党校、甚至于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来讲学。邀请教师和党校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形成优势互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管理水平。

二、把好三个“度”,有效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把好观念教育的深度。观念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观念不转变,即使天天进行干部培训,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更别说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充分利用有关会议、主题教育活动等契机抓好干部思想观念教育的同时,着重结合各单位实际,紧贴干部思想观念现状,找准主要问题,运用面上教育与“一人一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思想观念转变教育,真正从灵魂深处触动全体干部。让全体干部意识到:光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还不行,没有真才实学靠混更不行,还必须要真正行动起来,想要学习、愿意学习、立即学习、学会学习。不是别人强迫自己学习,而是自己必须学习,自己还会学习,否则自己必将会被淘汰。与此同时还必须制定出台干部队伍思想观念转变实施办法,为切实转变干部队伍思想观念提供制度保障。

上一篇: 员工自我总结 下一篇: 现场管理工作要点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