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行动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11 09:26:00

制定行动计划

制定行动计划篇(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污染减排为主线,以开展“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年”活动为载体,全力推进“洗城净天”和“清流净水”工程,提升环境“三年大变样”内在质量,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工作目标

(一)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总量控制在0.204万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量总量控制在0.200万吨以内,圆满完成“十一五”确定的污染减排目标。

(二)县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

(三)县城郜河排放断面COD浓度低于130mg/L。

三、工作任务

(一)“洗城净天”工程

1、调整能源结构,严格煤炭管制

(1)工促局负责,发改局、环保局配合,加强对低硫煤购销企业和用煤单位的日常监管,严禁在县城建成区内燃用和销售含硫量超过0.8%的煤炭。加大优质低硫煤推广力度,全县推广使用优质低硫煤3万吨。

(2)工促局负责,环保局、建设局、工商局、公安局配合,对县城外环公路以内及沿线所有煤堆、料堆、灰堆进行彻底整治,对经整改仍达不到整治标准和要求的,要坚决关停。

(3)环保局负责,加强排烟设施的日常监管,限期治理或改造脱硫除尘设施,保证除尘设施稳定运行,杜绝冒黑烟现象。

2、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发改局负责,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定期公布淘汰企业名单,按时淘汰落后产能。

3、脱硫治理工作

环保局、各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对所有燃煤单位在用燃煤锅炉和年燃煤量5000吨以上的窑炉进行脱硫除尘治理,20吨以上(含20吨)锅炉安装烟尘和二氧化硫自动监测设施,并与环保局联网。

4、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1)建设局、交通局、公安局交警大队和各乡镇政府负责,按照“垃圾无积存,道路、庭院、楼房、车身、树叶无尘土,工地围挡、拆迁洒水、砂土覆盖、物料棚化、路面硬化、路边绿化分别达到100%”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开展垃圾清除、道路清洗、工地抑尘、庭院保洁工作。

(2)建设局负责,进一步强化卫生保洁,做到县城主干道路每天洒水2次以上,每10天冲刷1次;雨后及时冲刷污垢路面;龙州镇政府负责,组织力量按时清扫县城小街巷。

(3)建设局、公安局负责,加强县城渣土清运车辆的管理,所有渣土清运车辆须采取覆盖措施,车辆驶出工地要保持车身整洁,严密覆盖,严禁超高装载,不得沿途遗洒。对遮盖不严密、车身不洁净的渣土清运车辆,由建设局、公安局依法进行处罚;建设局加强监控,对建筑渣土运输车辆超高装载、不苫盖或苫盖不严的,严禁驶出施工工地。

(4)建设局负责,进一步加强施工工地管理。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应明确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职责,应将扬尘污染防治专项费用列入工程预算,并于工程开工之日起15日内足额支付施工单位。所有施工工地必须按规定采取设置围挡、硬化道路、覆盖砂土、棚化物料、洒水抑尘等措施;督促施工单位完成对土方作业施工现场出入口至城市道路的硬化,设置车轮清洗设施,并设专人负责保洁;拆迁作业时必须采取持续加压洒水或喷淋等措施,防止产生灰尘。

(5)建设局组织,各乡镇、单位具体实施,动员辖区单位、学校、企业、庭院深入开展环境卫生保洁,对所有楼房楼顶进行彻底清刷,对玻璃幕墙、瓷砖等可冲刷的楼体全部进行清洗。

5、水泥粉磨粉尘污染治理

环保局负责,按照《市水泥粉磨企业综合治理实施方案》,3月底前完成晨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和长城建材有限公司两家水泥粉磨企业的综合治理,并通过市环保局组织的验收。

6、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

环保局、公安局负责,加大对在用机动车尾气排放年检力度,对尾气超标车辆,实行限期治理。

7、加强重点监管区域综合整治

(1)工促局负责,相关乡镇、环保局配合,对煤炭储运形成的粉尘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彻底解决煤炭储运中有组织源和无组织源的污染防治问题,实现煤炭储运过程粉尘稳定达标排放。

(2)环保局组织,各乡镇政府配合,开展高速公路、省道及主要交通干线两侧违法企业环境整治行动,彻底取缔排放不达标的燃煤小锅炉。

8、秸秆禁烧工作各乡镇政府负责,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各项制度,确保在夏秋两季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最安全的减肥药品牌静脉曲张袜什么牌子好洗面蚕丝被十大品牌比较消浮肿眼霜什么牌子好眼霜男士用什么护肤品好

9、环保局牵头负责,继续实施空气质量预警制度。

(二)“清流净水”工程

1、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并规范运行管理

(1)环保局负责,建设局、财政局、水务局、相关乡镇配合,按照《市-年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强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厂区及配套管网扫尾工程建设,确保我县污水处理厂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年6月底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形成污染减排能力。加强污水处理运营管理工作,确保进水口、出水口COD自动监控装置正常运行。

(2)建设局负责,新建项目排水必须按雨污分流设计,与市政排水管线接通管的前端,须设置检查井,否则不予审批有关手续。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雨污管线要分别接入相应市政管网,未按要求设置检查井的,不予审批有关手续。

(3)建设局负责,加强向城市排水设施内排放污水的监管,定期对排水单位的排水水质、水量以及污水管网内的水质、水量进行监测和检查,并建立相应的排水监督档案。排入污水管网的污水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未设置检查井的,不予发放《排水许可证》,确保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满足设计要求。

(4)环保局负责,加强县城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监管,其排放污水要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5)环保局负责,加强制药、化工、造纸、淀粉等重污染企业向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控制标准的备案管理及日常监管,明确企业污水排放控制要求,并定期公告。

2、强化排污企业监管

(1)环保局、工商局负责,严格执行排水单位的排污许可制度,对未办理排污许可证的单位,不予年检工商营业执照。

(2)环保局负责,对污水处理厂以及将污水直接排入水体的排水单位的排水水质、水量进行监测和检查。对废水直接排入河流的现有企业,年其入河排污口水质COD浓度控制在130mg/L以内,否则责令停产治理,杜绝排污单位将污水排入渗坑及渗井。

(3)发改局、招商局、环保局负责,按照“园区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的“两集中”原则,新建化工、制药、农药、印染、制革、酿造、制浆造纸及涉及重金属排放等水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必须进入已进行规划环评的工业集中区。

(4)环保局负责,强化农村水环境治理。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企业废水排放管理意见》,进一步规范企业废水无组织排放行为,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3、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管理

(1)环保局负责,财政局、水务局、龙州镇、市同乡、只里乡、独羊岗乡配合,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设立直接排污口,并按照国家规范完成立标工作。

(2)环保局组织,有关乡镇负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年6月底前划定我县的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养区内严禁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在非禁养区新建养殖场的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禁养区现有养殖户,年10月底前制定规划,限期搬迁或关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行唐县碧水蓝天行动指挥部,县长任总指挥长,常务副县长、县领导、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任指挥长,成员由环保局、监察局、公安局、建设局、交通局、发改局、工促局、水务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领导兼任,副主任由政府办副主任、环保局局长担任。

指挥部下设综合组和督导组。综合组组长由环保局副局长郝雪峰担任,成员由宣传部、环保局、建设局、发改局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综合协调、情况汇总、年终考核等工作。督导组组长由政府办副主任习永振担任,成员由宣传部和监察局、环保局、发改局、建设局、交通局、教育局、水务局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验收。

(二)健全工作机制。建立“日监测周分析”、“周调度月通报”、“季讲评总结”工作机制。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各乡镇要明确一名联络员,每日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总并上报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整理后以“简报”形式定期印发;每周分析一次环境质量状况、每月调度通报一次工作开展情况,每季度对工作进行一次讲评和总结。

制定行动计划篇(2)

2015年3月16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关要求,我委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此请各地结合自身,重点抓好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重点项目并做好相关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

在全球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势下,互联网在促进创新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独特地位。近年来,我国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和创新集聚平台。“互联网+”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产生化学反应、放大效应,大力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一方面促进市场需求与生产供给的“精准对接”,避免生产过剩或供给不足,增强消费预期和信心,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产品服务供给,拉动绿色投资,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因此,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对于促进稳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发展改革委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充分认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二、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有关考虑

初步考虑,将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一)以互联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大力推动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重点围绕智能化生产、网络化供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领域,鼓励和支持传统产业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及应用,创新产品与服务,优化流程和管理,打造产业智能服务系统,打通生产、流通、服务等环节,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形成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联动发展新态势。

(二)以互联网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更加包容的态度、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加积极的政策,加快培育基于互联网的融合型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打造“互联网+”新生态。积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大力发展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消费型智能产品,加大推广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模式;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网络创新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三)以互联网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提升社会管理和民生保障水平。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等深度融合,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在线服务平台建设和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优质资源社会化开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政府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服务的购买力度,完善政府在线服务和监督模式,提升城市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机制。

(四)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互联网应用支撑能力。推进国家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幅提升宽带网络速率,努力实现泛在普惠、人人共享、安全可信的信息网络。加快TD-LTE网络建设和4G业务发展,优化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等应用基础设施布局,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商用部署。提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水平,加强与工业、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融合对接,夯实“互联网+”发展基础。

三、有关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既有利于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赢得未来发展先机,又有利于通过互联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有效弥补经济增长传统动力减弱带来的空缺。因此,请各地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会同有关方面组织专门力量,主动做好“互联网+”发展研究工作。

(二)及时提出政策建议。请各地在研究过程中,围绕制定行动计划四方面考虑,梳理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总结发展规律,及时向我委提出政策措施建议。要主动适应,顺势而为,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积极探索推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我委在牵头研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过程中,将赴部分地区开展专题调研,认真听取并研究吸纳各地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制定行动计划篇(3)

一、使用范围:

《工资基金管理手册》适用于在北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下列单位:

1.全民所有制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京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

2.其他所有制单位。指全民与集体合营、全民与私人合营、城镇集体与私人合营、中外合营、中外合作,华侨或台港澳工商业者经营、外资经营、与台港澳工商业者合营等的企业。

3.城镇私营企业。

4.外省市企业、机关事业等各类驻京办事机构和经营单位。乡镇集体企业暂不使用《工资基金管理手册》。

二、使用办法:

1.《工资基金管理手册》只限于上述规定范围内的独立核算单位使用,原则上一个独立核算单位只能使用一本。非独立核算单位、联营企业不单独使用《工资基金管理手册》。市属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使用两本以上《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的,须报经市劳动局、人事局批准。中央所属企业、事业单位需使用两本以上《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的,须经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商北京市劳动工资联合审核办公室办理。

2.中央在京单位的《工资基金管理手册》须经其主管上级单位盖章后方可启用,其工资总额计划由主管上级核批在有关栏目中,并加盖公章后再领取新年度工资。

3.市属全民企业的《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由各区、县、局(总公司)及计划单列企业的主管劳动工资部门,根据市政府下达的劳动工资计划和市劳动局核定的挂钩、包干工资的有关规定,编制每个企业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同时按要求填入《工资基金管理手册》,并加盖公章后再到银行领取新年度工资。执行中如有调整,亦按上述程序办理。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其他所有制性质的各类企业由其主管上级的劳动部门按有关规定核批,并加盖公章。各区、县、局(总公司)在编制所属企业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和填入《工资基金管理手册》后,要分别按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列表汇总,报市计委、市劳动局备案。

市属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基金管理手册》须经各区、县、局(总公司)、各社会团体主管部门盖公章后方可启用,其中全民单位的工资总额计划,由主管劳动工资计划管理部门,根据市政府下达的北京市劳动工资计划,分解在有关栏目中,加盖公章,并报经市人事局审核后再领取新年度工资。如有调整计划,亦按上述程序办理。

集体所有制和其他所有制性质单位和外省市驻京单位,由其主管上级按有关规定核批,并加盖公章。

4.自1992年2月份起,所有《工资基金管理手册》都必须有联审办公室签章才可领取工资,否则银行暂停支付。

5.各单位支取工资时,必须按《工资基金管理手册》说明中有关各项内容如实填写。如支取工资总额超过主管部门核批的数额时,应与上级核批单位研究解决,未经批准核增的,银行暂停支付超额部分工资。

6.国家年度工资总额计划未下达前,主管部门对其所属基层单位,可按上年度同期实际支付工资总额,扣除其中应扣出的部分,填入《工资基金管理手册》,由开户银行监督支付,待北京市劳动工资计划下达后,再按计划进行调整。

7.机关事业单位《核定编制人数》由基层单位填写,主管部门审查,编制部门核准签章。

三、发放办法

制定行动计划篇(4)

2计划的作用

有了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这样才会增强大家工作的主动性,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2.1计划能确保组织成员围绕组织目标开展工作

计划工作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计划制定后,工作目标得以明确,这些目标为组织内的各级成员指明了组织的发展方向,使全体成员的行动均能围绕既定目标来开展[2]。首先,从时间维度上来讲,计划把决策时所确立的各项组织目标及行动方式分解为不同时间段内的具体目标及行动安排;其次,从空间维度上来讲,计划把决策所确立的组织目标及行动方式,分解为组织内部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成员的分目标及其行动安排。一般来说,组织的管理人员都习惯于专注当前问题,而计划则可以让他们充分考虑未来。除此之外,组织目标也能对其成员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计划明确了组织的奋斗目标,计划的制定也是一个对员工进行动员的过程,通过制定各级计划,鼓励成员为实现组织的各项目标而奋斗。

2.2计划能使整个组织的经营更为有效

众所周知,计划在管理中具有预见性,同时,它还对管理的执行和控制具有指导性。计划为下属提供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一个科学而周密的计划,包括做什么、做多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具体步骤计划等等,能有效地避免走弯路;计划包括某一步具体用什么方法,某个问题具体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精力的浪费,同时提高工作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3],使整个组织的经营过程更为有效。

2.3计划便于管理人员对组织进行控制

计划工作是一项将组织的活动系统化的工作,通过制定计划,使整个组织的各项工作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便于发挥整体优势。计划确定了组织的目标和具体的行动方案,使整个组织的活动更加有序、和谐,可有效避免盲动和各种不协调带来的损失。且计划还有助于用最短时间完成工作,减少停滞和等待的时间,有助于更加地合理使用与控制资源。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及指标体系也为管理人员开展管理活动提供了控制标准,可用于衡量管理和工作效率。

3计划的层级

组织内有各种各样的计划,而这些计划是分层次的,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战略计划、战术层计划与作业层计划等三个层次。其中,战略层计划涉及产品研发方向,生产规模,技术水平,新设备、产线的建造等;战术层计划则是立足现有资源,制定所从事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应达到的目标,例如产量、品种以及产值和利润等等;作业层计划是指确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安排。从战略层计划到作业层计划,计划期越来越短,计划的时间单位也越来越细,覆盖的空间范围也越来越小,计划内容也越来越详细,计划中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小[4]。

4计划制定的原则

在计划的制定上必须需遵循SMART原则:

4.1具体原则

计划必须是具体的:大计划要分阶段、分步骤制定,要准确分析执行过程中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等等,制定周密的对策和行动方案。如果计划制定的越周密具体,就越可以减少执行中的沟通成本、各类干扰以及困惑。

4.2可衡量原则

计划必须是可衡量的:计划的各阶段目标要可衡量,确保执行者能正确把握,以便掌控工作进度,并检查、跟踪及考核。

4.3与组织目标一致的原则

计划必须与组织的目标一致的:计划要有针对性,要与组织要达成的目标保持一致。

4.4可实现的原则

计划必须是可以实现的、可以操作的,是充分考虑了要完成目标的可行性的,是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后统一形成的,如果制定的计划不切实际,不仅浪费组织成员的时间和精力,引起他们的抱怨,还会影响计划执行,还会很大程度上引起员工的抱怨情绪,既达不到目的,还形成恶性循环[5]。

4.5时间限制的原则

计划必须要有时间限制:计划里面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内容,必须规定完成时限,便于节点控制和按照既定进度推进。

5计划的制定

5.1计划管理的阶段

按照计划来管理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叫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是一个过程,一般包括计划编制、执行、检查和修正改进等四个阶段。计划管理涵盖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如生产、技术、人力资源、销售、设备、财务、成本、采购等等,计划管理不仅是计划部门的事,所有部门及单位都要配合计划的制定工作,提供相应素材,通过这四个阶段来进行计划管理[6],已完成最终目标。

5.2计划制定的要素

具体可概括为5w2h。what:计划所指的是要完成什么工作,明确工作任务。who:计划要由哪些人去执行,明确工作任务的承担者。when:计划什么时候需执行到什么程度,明确工作任务的进度。where:在什么地方开展工作,明确工作开展地点、区域。why:为什么要执行这样做;明确工作起因、动机;how:怎么开展工作;明确工作方式方法;howmany:完成多少工作;明确工作量。

5.3滚动式计划的编制方法

滚动式计划是一种计划编制的新方法,编制滚动式计划时,首先将整个计划期分成几个时间段,其中,第一个时间段的计划为执行计划,后面几个时间段的计划为预测计划。执行计划编制比较具体,预测计划编制比较粗略。每经过一个时间段,就根据执行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组织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对原来的预测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原预测计划中的第一个时间段计划顺延变成执行计划。滚动式计划能提高计划的连续性,使计划兼具严肃性和应变性。因为执行计划靠近计划编制时间,执行中变数少,一般能兑现,体现了计划的严肃性。而预测计划允许修改,又体现了计划的应变性。滚动式计划编制,能在第一时间段实施出现偏差时,以后各阶段随时进行调整,确保了计划的可执行性,避免计划成为一纸空文,流于形式。

6消除不确定性及变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变化是绝对的,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我们的社会政策、经济走势、科学技术和人文观念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各类组织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变应变,适应各类不同变量。计划工作承担着预测变化并设法消除这种变化对组织产生不良后果的任务[1]。未来的不确定性要求计划根据已有的信息来分析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组织目标的关联度,制定出发生这种变化后所应采取的措施,以便减少变化对组织经营的造成的各类影响,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类混乱,并充分利用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当然,有些变化是无法预测的,计划时间越远,不确定性就越大,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所掌握的有关未来的信息有限,另一方面,偶然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但是,科学的预测工作可以把未来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7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

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是现代生产型企业最重要的两个计划:

7.1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主要包括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的产量、品种和进度等。一个具有前瞻性、动态的生产计划,能强化计划的调控能力,增强对销售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能协调生产及其他部门的生产组织工作,确保生产的稳定运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能对物料的到货情况和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预测,有利于有效控制库存、指导采购工作,使各类物料、产成品、半成品等各类库存降至最低,保障正常生产供应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资金占用。使企业各类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效能,例如合理安排,确保瓶颈设备能发挥出最大产能。能在生产执行之前就能准确的预测出每道工序的成本,有了这种预测,就可以在生产之前就进行一些成本规划,进而进行成本控制,形成成本计划,这样就可以跟成本统计进行比较,做到真正的精细成本管理。

7.2采购计划

合格的采购计划一是能预估各类物料的数量、交付日期,防止断料,确保生产正常运行;二是能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和空间浪费;三是能配合生产、销售等计划的顺利执行;四是能配合企业资金运作、周转;五是指导采购作业。7.3生产和采购计划的关系采购计划如果没有依据生产计划制定,计划要求的数量多于生产的实际需求,物料来了就会形成库存积压或者呆滞;如果某一个物料少来了,其他的物料即使来的数量是准确的,还是会形成库存的积压。如果计划到货的时间早于生产的开工时间,也会形成库存积压。因此,采购计划与生产计划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必须配套制定。生产计划如果进行了调整,采购计划通常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反之,如果采购计划的执行如果出现了偏差,生产计划也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否则就会出现脱节。

制定行动计划篇(5)

审计项目计划,尤其是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是基层审计机关对年度审计工作任务的统一安排,也是对当年度审计行动方针、内容重点、完成措施、时间步骤的超前具体安排,有利于全面履行审计职责,行使审计职权,有效重点监督.由此,实施审计有着较强的计划性,而审计计划具有一定的严肃性,通常纳入考核内容之一。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审计工作的实际,原有的审计项计划制定模式已不适应需要,有必要选择一个现实、实际的计划制定模式,作为审计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笔者就今后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供基层计划设计者与决策者参考

一、现阶段基层审计项目计划制定的式与度

多年来,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项目计划制定的取向上,大多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动因:

一是计划制定的连动性。基层审计机关在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基本上是在省、地审计机关层层召开审计工作会议或计划会议拿出总盘子后,在这个大框架中去制定的,实际上是上级计划在基层的移植或套用。只要知道上级计划的内容,可管窥基层项目计划的全貌。其优点在于审计项目计划可保持上下连动,达到施审中的有机整体推进。

二是计划制定的指令性。基层审计机关在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处于双重领导体制的考虑和审计任务的统一性,总是把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项目、授权审计项目放到突出位置,作为指令性任务在年度计划中加以体现和落实,以保障上级审计机关项目计划有序实施和完成计划的基本需要。

三是计划制定的针对性。基层审计机关现阶段制定项目计划中,有一定比重的自行安排项目。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力量,按照审计管辖和分工,有针对性地就地方工作重心和发展大局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计划进行监督,使之既有针对性,又有重点性。

四是计划覆盖的全面性。基层审计机关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基本上立足于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基于人力资源的制约,普遍对审计单位在几年中实行轮审。因此,在制定项目计划时,尽可能兼顾计划的覆盖面,力求达到全面性。

从基层实践看,正是以上述模式去适度制定审计项目计划,达到了计划管理,保证了审计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现阶段基层审计项目计划运行的变与调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对审计客观需求的增长,审计项目计划制定后,潜存着一定变数,难以一成不变,不得不年年作出调整,也在报批、考核中增加了工作量。出现这种情况的主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缺乏针对性导致的变化。在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中,基层审计机关作为重点之一纳入计划。但有的统一组织的行业审计项目,上下差距较大,基层实行报账制,核算在上级主管部门。因此,基层没有必要实施审计,即便审计只能应付过场。纳入项目计划的项目,不得不由统一组织审计机关或基层机关作出变更或调整。这种缺乏针对性的计划,导致原定计划的变化,使计划管理达不到应有目标和既定目的。

其二,计划适应性导致的变化。在纳入计划管理的自行安排项目中,大多年初由业务科室提出初步安排,由班子审定平衡,再报县政府审核批准。但是在计划确定后,往往会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一方面,被审计单位被确定后,由于改革、改制,权力、财务上划,实施审计没有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有的被审计单位被纳入项目计划后,由于监督部门多,提前实施了财务检查,为避免交叉监督,只能进行变更调整。由于原定计划在适应性上的不足,导致项目计划变化已比较普遍。

其三,增多随机性导致的变化。近年来,地方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审计监督,委托、交办审计项目日趋增多,基层审计处于被动受托位置。不论是经济责任审计、还是建设项目审计以及其他交办审计,都有着较多的随机性和集中性、时限性。年初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只能部分项目纳入计划管理,大量项目将是随机委托和交办的。这种随机性、集中性和时限性,对既定项目审计计划具有较强的冲击力。为完成任务,只能对原定项目的时间及措施延后,有时只好对项目计划作出调增或调减,影响了原计划的有效执行和组织实施。

三、从今后基层审计项目计划编制的定与统

既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要加以考核,有其严肃性和规范性,那就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在编制项目计划上大力创新,以适应需要。只有在项目计划制定上创新定与统,基层审计机关才能明确规与责。今后在项目计划编制时,自上而下应考虑如下模式:

制定行动计划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的计划管理,强化政府人事部门宏观调控职能,使计划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全民所有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中单列,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负责编制和管理,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

第三条  计划管理范围是:

(一)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

(二)上述机关、团体所属的事业单位;

(三)国家规定的其他应纳入机关、事业单位计划管理的部门和单位。

第四条  计划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贯彻执行计划期党和国家提出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重大方针政策。

(二)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求,编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确定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增长幅度。

(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合理确定调整部门、地区以及各类人员之间的工资关系。

(四)按照节约、高效的原则,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调整职工队伍的布局和结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五)根据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计划管理体制。

第二章  计  划  指  标

第五条  计划由下列主要指标构成:

(一)基期末预计到达数;

(二)计划期计划增加(减少)数;

(三)计划期末计划到达数。

第六条  计划期职工人数增减包括:

(一)新增职工:

1.国家统一分配的人员;2.社会招收人员;3.调入人员;

4.成建制划入的人员;5.其他人员。

(二)减少职工:

1.自然减员减少的人员;2.调出人员;3.成建制划出的人员;4.其他人员。

第七条  计划期工资总额增减包括:

(一)新增工资总额:

1.增加职工增资;2.转正定级增资;3.工龄、教龄、护龄津贴增长;

4.国家统一安排的新增工资项目;5.上年增资项目翘尾;6.晋职晋级增资;

7.增加奖金;8.成建制划入的工资额;9.国家规定的其他项目。

(二)减少工资总额:

1.减人减少工资;2.掉尾工资;3.减补员工资差额;

4.超编制单位的工资核减;5.成建制划出的工资额;6.其他。

第三章  计划编制

第八条  编制计划须具备下列资料:

(一)基期计划执行情况;

(二)基期和计划期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预计到达数和计划数;

(三)基期和计划期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预计到达数和计划数;

(四)基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变动情况及计划期国家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有关政策、措施;

(五)计划期各项事业发展计划、重点发展领域及有关政策规定;

(六)就业结构及职业需求结构与数量;

(七)财政收支情况;

(八)行政事业经费开支情况;

(九)机构、编制定员情况;

(十)新增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干部资源状况及可供机关事业单位利用程度。

第四章  计  划  报  批

第九条  报批计划按下列程序和要求进行;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的人事部门,根据人事部提出的编制计划的指导原则和政策,按照国家下达的控制数字和表式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在计划部门的指导下,经过科学的预测分析自下而上地编制计划草案,并附文字报告和详细说明,于每年九月底以前报送人事部。同时,抄送同级计划、劳动部门。

(二)人事部在汇总、审核各地区、各部门计划草案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平衡,提出分地区、分部门计划建议方案。

(三)人事部通过一定形式听取地区、部门意见后,对计划建议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按要求时间报国家计委,同时抄送劳动部,由国家计委综合平衡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第五章  计划的下达和调整

第十条  各地区、各部门在接到人事部下达的计划后,应尽快将计划逐级下达到基层。

第十一条  各级人事部门在下达计划的同时,应将计划抄送同级计划、劳动部门和有关开户银行。

第十二条  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发现计划与实际不符确需调整计划时,应于当年八月底前向人事部提出调整计划的报告,人事部应及时批复。未经人事部批准,不得自行修改计划。

第六章  计  划  管  理

第十三条  凡属本办法《第七条》和《第八条》规定增加的职工和工资,均应纳入计划管理范围。未经国家核准不得超计划增人、增资。

第十四条  根据编制定员确定增人指标。凡已满编或超编的单位,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律不分配增人指标。确需增人时,须先申请增加编制。超编单位要逐年核减其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

第十五条  中央、国务院驻地方的机关和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国家规定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和城镇复退军人时,其劳动指标由当地予以划拨。

第十六条  国家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含自然减员指标)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跨年度使用。

第十七条  补充自然减员指标,由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

第七章  计划的监督与检查

第十八条  各地区、各部门的人事部门应根据计划指标,对计划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与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年集中检查两次:第一次在第三季度;第二次在下年的第一季度。每次的检查结果(附详细说明),以书面形式报送人事部。

第十九条  各级人事计划部门,要制定具体指标,定期对下级人事计划部门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

第二十条  必须维护计划的严肃性。充分发挥审计、银行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对于乱开口子,超计划增人增资的地区、部门,除在安排下年度计划时,相应核减其指标外,还应视情节轻重对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严格执行国家计划、成绩显著的单位,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八章  计  划  统  计

第二十一条  统计资料是编制计划的重要依据,统计是检查和控制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各级人事部门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准确、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并及时报送有关部门,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第九章  附  则

制定行动计划篇(7)

中图分类号V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139-02

0引言

民用飞机研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诸多项目群的集合,涉及总体气动、结构强度、各系统及材料标准件等上百个专业,上万人参与工作,数百万个零件,几十甚至上百家国内外供应商,研制周期长达6~10年左右。其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协调关系复杂的特点,对项目管理尤其是项目计划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背景下,结合民用飞机研制特点,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计划管控模式、方法、流程对于确保项目研制工作顺利推进至关重要。

项目计划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工具。其内涵为:应根据项目里程碑要求和项目范围,充分评估资源,制定项目计划,并对项目计划的制定、执行、评估和控制进行有效管理。

传统项目计划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计划编制和计划管控的系统性不足。

2)计划管控方法不适应民用飞机研制等大型复杂项目。

2计划管控架构

对计划从编制、计划执行控制、计划考核评估方面实现全过程管理,实现计划的闭环管理。

3 项目计划编制方法研究

计划编制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根据系统工程思想,项目计划面对的对象是整体项目,各条主线互相关联、互相制约,要对项目研制的设计研发、供应商工作等方方面面任务和活动进行统筹策划和协调;

2)协调性原则:项目计划中各专业、各业务板块任务在输入输出关系上保证协调性,避免出现某项任务由于缺乏必要的输入条件而无法开展工作;

3)简化性原则:为便于管理,易于操作实施,整个项目计划编制应力求简化,目标应明确,易于界定,以便明确责任,实施目标管理。总体上说,整个项目计划编制应尽量合理,既不能过于繁琐,又不能过于简略。过于繁琐,使人抓不住要领,重点不突出,目标难以明确;过于简略,实施起来,起不到指导实践的作用,容易让计划执行人员无所适从。

4)平衡原则:注重对计划目标难度平衡、各团队任务负荷平衡、当前项目计划与长远项目战略目标的平衡。

计划编制流程:

按照项目网络计划、研制程序、WBS对当前阶段研制任务的要求,结合项目实际研制状态,确定年度需要达到的研制目标。确定年度目标后,各专业开展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年度计划编制涵盖全年所有研制工作和活动,科学统筹任务的复杂度、任务周期和逻辑关系,充分考虑资源的可用性,借鉴历史工期数据,预留不可预测风险可能造成的缓冲时间,划分任务阶段控制点,明确计划任务工作及其验收标准和条件,落实计划任务的责任单位和交付物。通过多轮的各专业之间,设计、制造、试飞、客服之间的关联任务的工作内容和进度节点的协调,保证各任务的输入输出关系的协调性。平衡各计划任务目标的难度,既不能设置过低的目标很容易实现缺乏挑战,又不能设置过高目标挫伤研发团队积极性和信心。同时要均衡各研发团队的任务负荷,平衡当前计划任务和长远项目目标,平衡性能指标、进度、资源之间的关系,使项目综合最优。

项目计划协调平衡后,挑选一些相对重要而且周期最长的研制任务作为管控重点,确定项目年度关键路径。同时,应用并行工程,强化产品设计与试验验证、工艺设计、生产技术准备、采购、生产等种种活动交叉并行和协同,将项目全阶段的技术和管理要素进行融合,缩短项目周期,提升产品质量。应用计算机模拟方法、PERT逻辑网络等工具方法对项目计划进行整体优化。

组建项目年度计划专家评审组,对计划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项目管理人员根据意见修订项目计划,同时组织研发团队对项目计划进行最后确认,确定计划基线。

4项目计划控制方法研究

计划基线确定后,通过强化技术管理、沟通管理、组织管理、供应商管理、计划检查、计划考核、风险管理、资源管理等管理方法和工具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计划的执行。

1)对项目计划中影响项目整体目标的关键路径任务进行严格管控,重点配备资源,确保进度;

2)构型管理对影响项目计划进度、适航、性能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的工程更改、构型基线更改、偏离/超差等技术状态管控;

3)沟通管理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多层次项目沟通平台,使项目研制中信息要素畅通无阻的有效传递。横向线上,搭建设计、试验、制造、试飞、客户服务、适航、质量、供应商沟通协调的平台,设计体系内部,建立各专业横向项目沟通平台。纵向线上,研发团队一线及时向项目决策层反馈项目进展状态、存在的问题,项目决策层及时对项目研制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和有效决策;

4)根据项目研制需要,组建高度柔性化的强矩阵IPT项目团队,将项目研制的设计、制造、试飞等技术和管理全要素在IPT团队中高度融合,加强并行,强化各专业间的沟通联系,明晰责任,厘清界面,赋予权限,更大程度调动研发团队积极性、创造性,更大程度理顺研发团队的责任体系;

5)按照“主制造商-供应商”的模式,建立满足项目研制需要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从计划、工程、合同、采购、质量、适航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制定管理程序和要求,对供应商实施管控;

6)强化项目计划的执行检查,加强对项目计划执行的滚动检查,提前发现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采取应对措施,制定赶工计划,加强资源保障;

7)根据民用飞机研制特点,明确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确定考核评价指标集合,对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对被考核的计划进行分类,每类计划根据难度、重要程度等确定不同的权重,同时考虑计划的调整及计划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以得分的形式确定各团队计划执行情况,并进行考核评价;

8)通过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决策、应对、控制与评价等流程方法对项目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管控;

9)根据“型号研制必须、项目取证必须”的原则,围绕项目研制计划,配备经费资源,编制预算计划,保证预算计划与项目计划一致,并推进项目概算、预算、核算、考核“四位一体”的管控模式,推动项目计划顺利执行。

5总结展望

本文系统分析和提出了民机研制复杂项目计划编制和计划管控的流程、方法,将系统工程、关键路径管理、强矩阵IPT团队管理等思想、模式应用于民机项目研制计划管控。如何应用科学的方法工具对项目研制计划进行深度优化,计划执行中对文中提到的各种计划控制方法进行更加紧密集成是民用飞机研制项目计划管控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庆华,杨惠鹄,陈浩光,李克华.航天发射试验组织指挥网络计划管理系统.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0,8:1-5.

[2]张苓.关于型号项目的计划管理.管理与实践,2007,8:32-34.

[3]白思俊,杨尤昌.飞机型号工程管理模式研究.航空科学技术,1999,1:14-16.

制定行动计划篇(8)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8-0041-02

以资源开发和利用为基础的矿业企业,不可避免面临着资源枯竭、市场供需等经营困境,因此,为了实现矿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企业经营计划的有效管理。特别是伴着矿业企业向多矿山、多矿种方向发展,矿业企业面临的问题会更多,更需要经营计划科学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保障。经营计划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动态性的过程,包括计划制定、计划调整、计划审核、计划执行等多个组成部分,其作为矿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针对本企业内部的生产情况和外部产品需求做出分析,从而确定矿业企业的经营目标,安排各项生产活动,实现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矿业企业的管理效能和经济效益,因此,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 经营计划的组织完善

健全的经营计划管理组织其制定和实施的前提,目前有少数矿业企业在经营计划管理组织方面存在着偏废的现象,直接影响着计划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就需要矿业企业各阶层全体员工支持和参与经营计划管理,从而形成一个覆盖全员、分工明确的经营计划管理组织体系,以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首先,全员参与。从经营计划的制定到经营计划执行,矿业企业做到全员参与,以利于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的员工及时发现和解决经营计划制定和执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经营计划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其次,明确分工。矿业企业经营计划是企业经营的指导方向,所有部门都要以企业的经营计划为准则,必须建立计划信息部,明确经营计划职能分工,落实经营计划的制定、执行、调整等具体操作,从而为矿业企业经营计划制定和落实提供保障。

2 经营计划的科学制定

矿业企业经营计划是实现企业中长远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将矿业企业经营目标和生产实际有效连接的桥梁。企业执行力、资源配置、生产控制、财务控制、战略实施等都可以把经营计划作为工作开展载体,驱动计划,实现经营目标。企业经营计划的制定首先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制定原则,以保证经营计划整体方向的正确性,然后经营计划内容的详细制定,包括矿业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目标实现的具体方案,各项重点工作和工程等,最终形成经营计划书。

①经营计划制定原则。其一,统筹兼顾。经营计划制定时要考虑资源、市场、技术等各个因素,达到各要素的最优化配置,避免因为某个环节的发展不平衡而影响矿业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其二,实事求是。要充分分析矿业企业处于建设期或生产期的不同特点,结合经营发展,求真、务实的进行经营计划的制定,在此主要考虑矿业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具体体现在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这三个关键因素。市场需求应与技术相统一,也要与经济合理相符合,特别是市场需求是一个变量,这就决定了要动态性的考虑矿山企业的生产能力,如依据矿产品市场价格安排采剥掘计划,以适应市场变化要求。其三,长远战略。矿业企业经营必须做到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利益与风险兼顾,体现长远性和前瞻性,以保证矿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任何事情都有不确定性,经营计划也存在风险因子,涉及市场、资金、技术等风险因素,因此,在经营计划制定时要预见性的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其四,重点突出。企业经营过程中会有重点项目,这就要求在经营计划制定时关注对矿业生产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环节。

②经营计划制定内容。矿业企业经营计划是一个整体性、综合性的经营方案,不仅要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指标,更为重要的涉及与这些指标相联系的一些支撑工作实施的具体计划。在经营计划制定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上阶段企业经营计划总结。矿业企业上阶段经营计划的完成情况,细化到每个矿山的经营计划完成状况。其二,企业对自身的整个评价。要对矿业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竞争力以及制约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评价。其三,主要经营指标的确定。经营指标要细化,包括矿资源的产量、采掘量、技术经济指标、销售收入、成本、利润、基建投资及重点工程等。其四,经营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为实现经营指标,需要在资源配置、内部管理方面列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进度时间表。其五,保障计划落实的组织安排。落实计划的执行机构及部门,并明确权责。以上各个构成要素中又以生产经营指标的确定以及实施方案的制定为核心内容,这些内容具体反映到经营计划书的制作中,主要涵盖生产技术计划、保障计划、经营计划、基本建设计划四个方面的计划,由于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涉及地质、测量、采矿、选矿、冶炼、机电等多个专业运作,工序复杂,流程较长,因此还要针对以上大计划建立一系列子计划,通过层层分解和嵌套,有条理地反映出经营指标和实施方案。如生产技术计划包括工序作业量、资源储量、生产矿量、技经指标等业务量计划;保障计划包括材料计划、备品备件计划、能源动力计划、设备购置计划、人力资源计划、资金筹措计划等;经营计划包括销售计划、三项费用计划、成本利润计划等;基本建设计划包括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投资和建设进度计划等,该部分一般单独制定。

3 经营计划的有效执行

制定计划只是经营计划管理的开始,执行计划才是关键,经营计划的执行,强调的是计划的责任制和具体的执行控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刚性不足,而弹性有余的现象。例如,由于阶段初期计划预见性不准,导致部分计划指标可行性大打折扣,打乱了整体的计划执行进度。因此,经营计划执行强调的更多的是计划的约束机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计划的有效执行加以控制。

①计划分解。经营计划涉及到矿业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部门,是全局全员的。计划的执行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从上到下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

②计划落实。计划执行需要建立相应制度和必需的保证措施。应建立和完善以下两项制度:其一,跟踪制度。通过生产调度报表随时掌握和调度生产经营相关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其二,评价制度。通过周调度评述,月生产经营指标分析,季生产经营情况平衡等及时纠正执行中的偏差。

4 经营计划的动态调整

矿业企业经营计划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未预见的因素,由于内部管理或者外部市场的变化,必然会出现一些与计划相抵触的现象。因此,经营计划的动态调整是不可避免,但经营计划又具有一定的严肃性,这就需要一套严格的计划调整程序,以把控计划的总体方向。经营计划的调整应由子计划执行部分向企业管理部门提出,在组织与讨论研究后,形成计划调整报告,再提交致执行部分决定,减小因局部变动而对经营计划的全局造成影响影响。

同时,在经营计划执行过程中,要不断总结计划执行情况,应该主动变更和调整不符合实际的计划指标,增强计划的指导性,真正成为矿业企业生产经营的行动指南或纲领。对于矿业企业来说,矿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对矿业企业生产经营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产品价格波动较大时,不应死抱计划不放,在合适的条件下,合理的增加或者减少生产量,对相应的一系列子计划进行调整,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 经营计划的严格审核

任何经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必须辅以严格的审核办法,以保证计划的科学性及有效性,矿业企业应成立计划工作评审小组,负责对各部门计划的制定质量和执行完成情况定期进行评审,全面监控和管理矿业企业各项计划的制定和完成情况。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按三级架构进行检查。一级检查即执行部门负责人对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计划的按时按量完成;二级检查即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随时了解、抽查、督促各项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三级检查即在计划执行时间到期后,计划信息部和相关管理部门按完成标准进行监督检查,对未完成的计划及时填写跟踪记录,并按规定纳入考核。

6 结 语

制定行动计划篇(9)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预期目标,切实提高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时期以来,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健康发展,低生育水平得到持续稳定,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群众的生育意愿和现行的生育政策依然有一定差距,政策外生育控制形势仍较严峻,特别是流动人口中的早育现象比较严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总量持续增加,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难度;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逐年上升,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重趋势,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构成挑战;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较为薄弱,投入相对不足,服务网络建设仍需加快;计生干部队伍难以稳定,素质参差不齐,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因此,全县上下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国策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认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对党和国家、对群众利益、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确保到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稳定在95%以上,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人口素质明显提高,达到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标准,并争创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县,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长效机制。

二、把握总体要求,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

(一)坚持现行政策,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人口控制目标的重要保证,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强化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宣传现行生育政策,大力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尚,积极开展“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和“生育关怀行动”,引导群众遵纪守法,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坚持依法管理,严肃处理违纪违法行为。凡违法生育的,一律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造成恶劣影响的,予以公开揭露。对党员、干部违法生育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对公务员及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违法生育的,严格按照《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对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违法生育的,其企业不得评为先进类企业。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建立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效工作机制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

(二)加快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开展创建示范服务所和优质服务乡(镇)活动,进一步加强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构建和完善“以县级服务站为龙头、乡(镇)服务所为主体、村服务室为基础”的计划生育服务新机制。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要做好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咨询、药具发放工作,普及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知识。切实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建设,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医疗卫生、妇幼保健等机构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密切配合,加强婚育咨询和指导,积极开展婚前和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康复等工作。促进住院分娩和母乳喂养,为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倡导科学婚检,加强性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实施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工程、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三大工程”,综合避孕率达到9*%以上。

(三)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实施宣传教育、规范管理、依法打击、技术服务、利益导向多措并举,进一步提高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水平。深入推进“关爱女孩行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人口计生部门要突出基层宣传阵地建设,加强进村入户的面对面宣传,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宣传、文化等部门要加强社会宣传,传播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先进婚育文化,倡导关心女孩健康成长的良好风尚。严格落实B超检查和人工终止妊娠登记、孕期检测、孕产过程管理等制度,公安、卫生、民政、人口计生部门要完善并落实新婚、孕期、婴儿出生等信息通报制度。完善执业资质认证和B超使用准入制度,药品监督和卫生部门对终止妊娠手术、终止妊娠药品和促排卵药品的严格监管。依法严惩溺、弃、残害女婴和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及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等违法行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大力实施有奖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着力构建和完善“党政负责、部门配合、区域协作、群众参与”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机制。教育、民政以及有关涉农部门要制定和落实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计生协会和妇联、共青团等要进一步推动“幸福工程”、“春蕾计划”、“爱心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

(四)坚持协作配合,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深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以流入地为主、流入地与流出地相互配合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机制。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以流入地为主的目标管理双向考核。对流出人口,要摸清底数,做到生育、节育情况清,外出流向明,掌握有效的联系方式。要加强与流入地人口计生部门的合作,努力探索跨区域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在流出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尝试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对流入人口,要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原则,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服务。公安、工商、劳动保障、建设、房管等部门要切实履行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工作职责,为流动人口办理经商、务工、购房、租房、社会保障等手续时,要与人口计生部门密切配合、互通信息,建立和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强化流动人口登记制度,通过国家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和省内工作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信息适时变动、异地查询和跟踪管理。按照不低于常住人口计划生育事业费的标准加大对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经费的投入,并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配齐社区计划生育专职人员,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法人等计划生育合格单位管理制度,全面开展计划生育示范社区、合格单位创建活动。

三、加快工作创新,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保障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继续落实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按照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四项职责分设原则,确保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率1**%。认真贯彻法律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好独生子女保健费、主动放弃再生育的计划生育家庭一次性奖励、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职工退休时提高5%退休金或一次性奖励等政策。国有企业改制时要将独生子女保健费等纳入改制成本,民营等各类所有制企业要认真兑现落实职工依法享受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待遇。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涉农部门要在扶贫济困、贴息贷款、项目扶持中对计划生育家庭予以倾斜;要帮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筹措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费用,逐步落实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时享受“三免四减半”优惠政策;劳动保障、卫生、农业、科技等部门在就业培训、合作医疗、宅基地划分、改水改厕、技术推广等方面,要制定和完善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优先优惠政策;民政部门对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通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等制度予以帮助,要把农村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子女病残死亡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优先纳入救助范围,给予适当补助。

二是建立健全基层工作指导运行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县指导、乡负责、村为主”工作机制,坚持分类指导,强化动态管理责任制落实。坚持重心下移,突出“村为主”经常性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底数清理、孕情监控、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和流动人口管理等基础性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规范完善“村为主”工作实施意见,健全组织网络、责任机制、考核奖惩,建立“村为主”工作机制长效激励机制,扎实开展“村为主”工作机制建设先进村评选表彰活动。

三是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严格奖惩机制,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科学简便的考核体系,改进考评方式,对党政领导、责任部门、人口计生部门进行分类考核,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各有关部门在制定各类评先评优标准,提拔任用干部,提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选各类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时,要审查其遵守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要将城镇居民违法生育情况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进行信用评级,对其经营、贷款等行为加以制约。进一步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纳入党委政府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县每年开展专项督查不少于2次。

四、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加大保障力度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央《决定》和省、市《实施意见》要求,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中统筹协调,强化组织领导,推进工作落实。要定期专题研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每年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专题会议不少于4次。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县直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联系帮扶制度,加强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调查研究和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落实同奖同罚制度。充分发挥好班子的主体功能,落实班子每个成员的责任,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直接负责,其他成员支持配合、共同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要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要逐年增加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和队伍建设、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等经费的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从事公益服务,经费由县级财政保障。按照中央和省规定的各级财政投入比例,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为2*%、市级财政投入为1*%、县级财政投入为7*%,到2*1*年,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要达到年人均3*元,县本级财政要确保落实到位。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使用情况的监管检查,严肃查处在计划生育项目管理、奖励优惠资金发放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制定行动计划篇(10)

    在项目实施工期、成本、质量、安全四大控制过程中,就成本角度来讲,做为成本中心的各项目部,以实施卓有成效的成本控制为基础,才有可能形成源源不断的利润源头,才有可能使企业得以生存和继续发展。

    项目发生的总成本过程,主要集中于组织、管理正式工程的施工阶段,而这一阶段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达到业主认可的各阶段进度目标,并取得过程业务收入以弥补过程投入,最终实现总工期目标和总项目收益值。施工进度目标是通过分阶段、分层次进度计划的执行和控制,各类人、财、物等资源围绕进度计划实施同步投入、配合与支持,并在综合控制下实现的。

    由此,计划系统应进一步予以充实、完善和提高,尤其是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工作更需加强,以适应内抓管理,外拓市场的要求,使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手段同其它资源计划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综合控制的最佳效果。与企业外部开拓市场紧密结合,更多地承揽施工任务、更好地干好现有工程。在面对有限的建筑市场和众多的竞争对手的严峻形势下,企业在适应市场、开拓市场、抓住市场机遇的同时,唯有各项工作在组织得当、协作配合、科学有序、扎实有效的基础上,才能信息灵敏、决策正确、执行得力、不误战机,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占尽先机而有所发展。

    二、全局性的项目总体计划管理,是施工管理的主线和重点就一个工程项目来讲,要有一个全盘总体控制计划,以指导、协调和安排人、财、物等各类资源。

    要达到项目工期目标、质量目标、效益目标及其综合体现出的企业信誉和社会效益,在项目管理上需要确定一条从准备谋划、执行反馈、调整修改、再执行及执行结果评价的主线,一切工作应围绕这条主线展开。基本建设程序表明了一个工程项目产生、演变、发展、形成的规律过程,在施工阶段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施工阶段之前各阶段所产生的工作成果,以及明确的最终交工时间要求,是项目施工总体计划、资源安排的基础。

    在合同工期的目标下,编制合理的总体计划,以安排各阶段、各专业主要工作,进行人、财、物等资源调配,并指导进一步的进度计划细化工作和各类详细资源安排的初步确定提供依据,形成各时间层、各专业层次、各组织层次的进度计划体系,是计划资源总体控制期望目标实现的关键。

    项目部直接管理下的具体工程项目,计管理是贯穿项目施工始终的各阶段、各层次、各业务职能管理的第一步和首要的工作。一切工作由计划开始,一切工作按既定目标印计划步骤展开,有条不紊、适时调整,才会避免工程施工组织中的大起大落、非均衡性施工,从而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实现最佳产出。

    三、充分运用计划管理手段达到控制目标,就必须将各类资源有机地融入计划管理的全过程中项目施工进度计划是编制者依据基建程序中施工阶段之前的各阶段工作成果,考虑工程、工艺特点和施工特点,以合同工期为工期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规定的总进度目标和效益目标,形成分层次、分阶段、分专业的,包括各资源投入量平衡计划在内的一整套计划组合,并由项目管理的决策层批准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就单独施工进度计划来讲,它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项目千头万绪业务管理计划工作的龙头,是财务资金计划、劳动力组织安排计划、机具调遣计划、技术准备及现场组织等各专业计划的主线。这些资源计划依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而又相对独立执行各自的职能计划管理。从工程最初,施工进度就与各类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各类资源的投入,也要道施工进度进行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等进度管理,并以计划的形式与施工进度计划配合,支持和保证施工进度目标的完成。

    四、具体计划管理中,要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定性和定量地,主要是定量地进行单页和综合分析,使进度目标与资源投入协调一致,使计划的执行建立在正确谋划的基础上。

    项目总体计划编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项目建设进度计划施工周期或合同开竣工日期。

    2.《初步设计》及投资概算等资料。

    3.施工设计图纸计划交付日期及相关说明。

    4.主要工艺设备、材料计划供货日期。

    5.水文、地质及气象因素。

    6.本企业现有可能调配于本项目上的人员机具。

    7.充分考虑各专业管理和成本核算的要求,科学适当地划分工程结构编码(WBS)和组织结构编码(OBS)。

    8.外部协作关系等其它因素。

    在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后,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使编制出的计划符合以下要求和确定以下几方面内容。

    1.符合合同规定完成工作内容的最终交工日期,明确反映出为实现工期目标的各阶段、各主要施工工序及各专业主要控制点的合理安排与交叉。

    2.总体计划中作业项目加载初步确定的劳动力资源计划投入总量及其结构性安排。

    3.将已确定或初步估算的工程实物量在计划中体现,以确定施工劳动强度,便于定期监控时的资源分析。

    4.按概算资料进行总价经营分析,初步测算分解出总成本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费用,并加载于计划作业中。

    5.进行施工机具详细计划投入量的预安排及使用的时间长度,并与计划进度相协调。

    基于上述总体计划的要求和包涵的内容,主要期望达到以下目的:

    1.实施项目施工的宏观控制,随施工进展,在其动态适时调整过程中,实现工期目标。

    2.基于一个工程项目内外协作关系的复杂性,诸多影响因素多变而不确定性,必须在总体控制下实行分阶段、分专业、分区域的分级进度控制,使总体进度控制计划成为分级控制的基准和指导规范。

    3.项目的整个施工阶段,与业主或总承包商或分承包商或设计和供应商,建立一致的进度目标,并起到履行、监督和警示某一阶段各方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以期望共同目标的实现。

    4.取得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

    5.协调处理好进度、质量、成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项目总体控制目标在三者的互动、综合作用下,达到各自的控制目标。

    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施分阶段、分层次的计划进度及资源管理,逐一实现分级目标项目的全过程、全面计划进度管理,首先应使每一位参与者在既定方针、目标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各自职责,制定和贯彻程序化的规范性文件,认识到过程控制与最终目标的实现不是某一部门、某人的事,它直接关系到项目部各单位及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以作业层参与、管理层操作、决策层领导的“三层合力”的综合进度管理。

    项目总体计划执行之后,只是项目进度管理的起步,以此为基准的逐级分解进度计划及各业务控制管理将随之展开。要将项目总体规划和总体进度目标变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步骤,必需进行行之有效的逐级管理和切实可行的分级控制,客观上就要求对总体进度管理进行分层次、分结构的纵向与横向的具体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工作。

    根据实际需要和可操作性要求,按详略和粗细程度分为项目总体控制计划即一级总体统筹控制计划,二级进度控制计划,三级详细执行计划,四级具体作业计划。

    二级计划是对一级总体统筹计划的进一步展开和确认,同时又是对三级详细计划的指导。三级计划是准备执行的近期计划安排,是执行、检查进度完成情况的重点。各作业项目已准备就绪,并即将开始,相应的资源支持和保障计划随时处于待投入状态,是各阶段目标实现的短期性安排,是管理层重点管理阶段。四级计划将三级计划具体为作业层可操作的进度安排,是与劳动作业任务单下达内容相一致的立即执行计划,确保三级计划的实现。按时间段划分,对应与前述四级计划分为合同期总体控制计划、年度实施计划明度执行计划、周作业计划。

    工期进度目标的完成是参与施工作业的各类资源综合作用,相互支持、配合的组织成果。科学合理的工序交叉与工期时段的确定,也是在合理加载资源,分析、调整、平衡后得出的,离开资源的有力支持,工期目标只是空谈而无法实现。通过进度完成数据的采集、汇总,对照既定计划工期和控制点,对比分析工期差异程度和原因,分析计算对后续作业与相关工作的影响,以确定出新的应对进度计划,结合资源支持计划进行权衡,以更新此级计划,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按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各层次计划进行组织实施,不论哪一级计划,一经贯彻执行,各单位、部门及每位管理者、执行者,均应维护其严肃性,及时收集实际进度数据,认真分析、研究与计划对比的差距,实事求是地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对策与补救措施,重新调整资源分配与投人强度,合理进行作业交叉与局部调整,再执行后对效果再评价,以扭转局部不利因素对总体时度的影响,使其按既定总进度安排继续实施。同时,应注意一成不变的计划不是适当、正确的计划,随着进度的延续,总体进度计划总是处于动态的、需要及时更新、调整的状态下,每一级计划都是为保证上一级计划的实现而制定和实施的。当某级计划执行完后,其实际执行情况的数据就更新上一级计划,将不可避免出现的进度差异(包括工程量完成程度,人力、材料等资源及费用投入与计划间或超前或滞后的差异)时,以致影响了分级计划目标的完成,就需提前调整进度和平衡资源,完成预定计划目标。

    六、各类资源计划为确保进度计划的实现给予有力支持的同时,也为本身在随进度的进展中进行过程核算控制确定了目标基准各类资源计划包括:

上一篇: 经济建设论文 下一篇: 自来水公司维修工作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