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船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14 02:01:35

小白船教案

小白船教案篇(1)

可是,当运用“租便宜的、尽量不留空位”这一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却暴露出问题不断。比如:

学生在做“某校准备组织290名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活动,学校计划租甲、乙两种型号的汽车共8辆。其中甲型汽车最多载人40人,乙型汽车最多载人30人。如果甲、乙两种型号的汽车租车费用分别是每辆2000元和1800元,怎样租车便宜?

多数学生在“290÷40=7(辆)……10(人)”后不知道如何调整方案。

问题出在何处:教过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多次“回放”,最终我觉得问题主要出在上述教学过程的第一、三环节,第一环节只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对“租便宜的、尽量不留空位”这一思想没有作铺垫,造成孩子在第二环节上有困难,尽管孩子能找到最省钱的方案,但不知道这最省钱的方案是怎么来的。在第三环节中,学生对例题的答案不难理解,知道“租4条大船,2条小船”比原来的“5条大船,1条小船”省钱。对运用“租便宜的、尽量不留空位”这一优化思想的内涵、方法并没有内在地真正地理解并应用。

有鉴于此,我决定拿原先教学中的“问题”环节开刀,改进教学设计,渗透“租便宜的,尽量不留空位”这一思想,强调调整方法,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总结了以下四条教学策略:

一、“化繁为简”作铺垫。

铺垫作为新课教学前的一个准备环节,不但可以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而且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铺路架桥”,有效分散学习难点。

在学生阅读与理解《租船问题》的信息后,我问:“如果3个人,怎样租船省钱?为什么?”“如果12人呢?8人呢?”

把大数字换成小数字来探究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小数字学生容易找到答案,但我们目的是要小数字中提炼方法。通过“3人租船”学生明白在都有空位的情况下,少留空位最省钱。“12人租船”学生明白都不留空位的情况下应选择租便宜的大船。“8人租船”学生通过思考明白应根据人数情况灵活租船,但原则是人多尽量租便宜的大船,还要尽量考虑不空位,这为“租船问题解决”作铺垫。

二、“思后交流”真探索。

给学生提供了自学的空间,把学习的自完全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三个学习阶段,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先是让学生自主探索最省钱的方案。我说:“请拿出你们手中的纸和笔,认真思考,自己解答。”

学生完成后。我先抽典型答案(174元)学生回答。学生说答案后。我又问:“还有没有比174元更少的?”有部分学生举手。我又说:“听到有更省钱的方案,想知道答案吗?想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其实,不管有没有更省钱的方案,我们做完后都应该回头想一想,我们的方案是不是最省钱的?只知道答案还不行,还必须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请同学们看屏幕要求讨论(怎么想到更省钱的方案?又是怎么调整的?调整后最省钱的方案吗?)。”这里,孩子兴趣盎然,讨论非常激烈。

三、“生生互动”学方法

毕达哥拉斯说过:“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怎样知道什么”。方法性的总结有助于学生形成思考模型,逐渐内化解题技巧。“为什么调整?怎样调整”是就是让学生形成思考模型,内化解题技巧。

在第二环节,学生讨论后,我让一名学生上台回答以上二个问题,并其他同学或提问或补充。

生1:我看到32÷6=5(条)……2(人)时,想到租5条大船,1条小船会空2个座位,可能会有更省钱的方案。于是就少租一条大船,大船上的6人和剩下的2人共有8人,正好能租2条小船。

生2:你怎么想到少租一条就是最省钱的方案呢?

生1:开始不知道,只是少租一条试试,正好没有空位。

生3:少租一条大船不留空位,少租3条也不留空位,你为什么不少租3条大船呢?

生4:在都不留空位的情况下,多租大船,这样便宜些,所以调整时从少租一条大船开始。

调整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租便宜的,尽量不留空位”这一思想并不难,难的是运用这一思想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四、“回顾反思”成习惯。

“回顾与反思”有二个方面的热荩一是回顾自己的解答过程与方法是否正确;二是在反思中提炼出这类问题解决的方法。

小白船教案篇(2)

【案例】小学数学课中的《认识乘法》往往被教师们认为是一个难点,讲不清。在这一节课上,我做好充分准备走进教室,开门见山地说:“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新的知识‘乘法’!”话刚完,教室里闹开了锅:“老师,乘法我会了!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全班竟一起背起了乘法口诀,有的学生索性举起了铅笔盒把乘法算式和口诀拿给我看,个个得意洋洋。面对此情此景,我一下愣住了,我该怎么办呢,如果我大声斥责他们的话,必将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可如果不这么做,他们就无法专心学习新知识。片刻思考后,我灵机一动问道:“哦,没想到,新朋友已早一步来到你们中间,和你们打过招呼了!那我想知道,它有没有告诉你们,它的妈妈是谁呢?”经我这么一问,学生一下便安静了下来,皱着眉,捧着小脑袋努力地思考。看着他们可爱的模样,我忍不住笑起来。我打开书中的场景图说:“请你们仔细观察图中的小动物,它们将会带你寻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学生的热情再次被调动起来。

生:我看到有很多母鸡,还有很多小兔子。

生1:母鸡3只3只站在一起,有4组。

生2:我看到有很多小白兔,它们两个两个站在一起,有3对。

师:根据××说的,你能列式算算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吗?

生3:2+2+2=6(只)。

师:这道式子很特别。

生插嘴:有3个2。

师:对,像这样加数都一样的加法式子,我们就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谁能大胆地说说,它的乘法式子应该怎么写呢?

生4:2×2×2=6。

师:你真了不起,已经知道乘号了,你就把“+”改成“×”,是吗?

生5:老师,他的乘法算式写得不对,应该是2×3=6。

师:请问这个“2”哪来的?

生5:上面有3个,我拿下来一个。

师:那这个“3”又怎么解释?

生5:上面不是有3个“2”吗,这个3就是3个2。

师:谁来分析分析2×2×2=6的式子?

生6:是错的,2×2×2应该等于8。

师:你们同意吗?

师肯定学生的说法,小结乘法算式的写法以及意义。

同理学习计算母鸡只数的方式:3+3+3+3=123×4=124×3=12。

师:现在你们知道乘法是怎么得来的了吗?

生齐声:加法。

【思考】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不同的社区、不同的家庭,走进学校之前,他们已经耳濡目染了丰富的现实世界,对数学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这些是和“学校数学”不一样的“日常数学”或“街头数学”。这些“日常数学”可能会促进也可能会阻碍学生对“学校数学”的学习。上例中,当老师点出课题“乘法”时,学生很快就想到并背出了乘法口诀。这说明,不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看到或学到过有关乘法的知识了。但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乘法了呢?不是!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可是,学生却自以为会了,都急于表现自己,无法定下心来听讲了。此时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出一问:乘法的妈妈是谁?一下子便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了过来,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谁能大胆地说说,这道题的乘法式子应该怎样写?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究、去体验,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建构、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其实,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中遇到学生对书本数学“未学先知”的情况是常有的事,只要我们把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充分正视学生的现实,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把对未知的探索转变为对已知的思辨,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有效进行。

二、学生质疑时

【案例】教学关于《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的一节练习课,没想到一道题引发了学生独特的思考。题目是这样的:老师带着28个同学准备租船过河,请你帮忙设计一个租船方案,看谁的租船方案既经济又合理。(要求:每船限乘4人)

生1:用28除以4等于7,所以租7条船。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应该用29除以4等于7余1。因为老师也要坐船,这样共有29人,所以要租8条船。

对于他的说法充分肯定后,板书:29÷4=7(条)……1(人)。

师:是啊,还剩下一个人没坐到船,所以我们还要再租一条船给他坐,共要租8条船才够呢。

稍作小结后,我便准备进行下一个练习。这时,一位学生举起了手。

生3:老师,我不是这么想的,因为老师一个人坐一条船多寂寞呀,而且还浪费。我觉得这样比较好,前6条船每条坐4人,剩下的船一条坐3人,另一条坐2人,胖一点的同学就和老师一起坐正好。

生4:我认为也可以,先第一条船坐3人,第二到第六条每条坐4人,最后一条坐2人。

生5:还可以这样坐,5条船先每条坐4人,后面3条船每条坐3人。

【思考】设计租船方案这小小的一道练习题,本来很普通,但由于学生对教师坐船方式提出了不同见解,却使它成为了学生思维放飞的舞台。学生从坐船人数与坐船的先后顺序入手,开放性地寻找坐船方案,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兴趣盎然,思维热情高涨,学生的学习在浓浓的研讨氛围中生动活泼地进行着。虽然教学进度慢了,课堂节奏缓了,但学生的学习效益却提高了。他们通过一道题,丰富了生活经验,实现了对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深层次的理解,也养成了深入探究的好品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质疑的机会,合理打乱教学节奏,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深入问题,把问题弄明白。

三、学生需要时

【案例】在上一年级《统计》这一课之前我让小朋友回家剪好各种水果卡片,第二天上课时,先一起认识了统计图之后,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水果卡片,来制作水果统计图。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四种水果卡片,像老师这样把它们分一分,然后贴在你的白纸上。

生忙碌地操作起来。可有的学生还在寻找卡片,有的学生正为丢了几张卡片而焦急。突然,某生举手:老师,我可以和XXX合作吗?合作!这是我常常挂在嘴边的字眼,没想到竟会从学生的口中说出来。

师(激动万分):可以,可以。

很快该生又高兴地举起手来:老师,我们合作好了!

正在寻找卡片的小朋友停了下来,纷纷效仿。我看到合作的同学还能分工呢,一个涂胶水,另一个把图贴起来,合作得很有序,也很带劲。

【思考】小组合作、同桌合作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也一直在努力尝试着。可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中,我却发现:学生似乎把合作看成了一项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说怎么做,他就按要求怎么做,就像鸡不要吃食,而我们却摁着它的脖子,硬逼着它吃一样。而今天,由于学生弄丢了学具,没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又看到别的小朋友开开心心地忙碌,很眼馋,于是出于孩子乐于交朋友,与朋友一起做游戏的天性,主动提出了合作的要求。面对这样的请求,我适时“改变”教学预设,充分尊重学生的要求,让他们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进行了“结伴式”的探究活动,而这回他们却出乎意料,合作得如此开心,如此投入,如此成功。我想,只有当小朋友发自内心地需要合作时,“合作”才会百分百奏效吧。

四、学生出错时

【案例】

一、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算法交流

师出示45+30=?

生1:45+30=75,我是这么想的:45可以分成40和5,先算40加30等于70,再算70加5等于75。

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45+30=75

405

30

70

同时指出生1把今天遇到的难题,转换成我们以前学过的题目40+30=70,70+5=75,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方法。

生2:我在脑子里摆小棒,45里有4捆小棒,30里有3捆小棒,加起来是7捆,再加5根就是75根。

生3:我是这样想的:4加3等于7,5加0等于5,合起来是75。

师强调生3的说法:十位上的4和3加起来得7,写在十位上,个位上的5和0加起来得5,写在个位上。

生4:我是竖着写的:

45

+ 30

75

同理教学45+3=?45-30=? 45-3=?

学生能说会道,方法各式各样,看似已经会计算了,于是我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接下来的练习。

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练习

16+10=36+3=

57-7= 86-50=

43-2=

40%的学生:16+10=62 36+3=9657-7=586-50=18 43-2=45

[错因分析]我把出错的学生归类,一一寻找错误的原因。

1.43-2=45把“-”看成了“+”属于粗心,问题不大;16+10=62、36+3=96、86-50=18学生计算时把个位十位混在一起或调了位。原因可能有:(1)低年级学生的感知特点是比较笼统、模糊的,往往只注意到算式的某一部分,感知的印象缺乏整体特征,再加上感知本身的选择性,很容易出现以上错误;(2)“轻敌思想”在作怪。

2.57-7=5学生误以为57是由5和7组成,减掉7还剩5。这一错误的产生是学生对数的组成理解错误,第一次接触两位数减一位数,误以为减掉一位还剩另一位。

[帮助策略1]针对以上1的情况,当学生再次做题时,要求先细心读题,计算时可先用线连一连:34+20=54头对头,尾对尾,对头的还是写在头,对尾的还是写在尾。

而对于2的情况,课上我如此解释:57减掉一个7后,5的后面就破了一个洞,我们用“0”来表示,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意会57-7=50。

[跟进1]第二天练习,20%的学生还犯1的错,而第二种错误已经消失了。再次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1)连的线画在一起,自己也看不清;(2)有的学生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就习惯性地把十位的得数写到个位后面了。

[帮助策略2]针对用画线方法的学生,为了看清自己的连线,要求:34+20=54;至于个、十位调换位置书写的,多强调在写个位得数时,前面留出位置,让十位的得数有个地方安身。

[跟进2]第三天、第四天……虽然学生还是会有错,但正确率却在直线上升,85%、90%、92%……

小白船教案篇(3)

我在进行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学时,在拓展思维环节举出了下面这样一个例题,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很有感想:……例题:在一个双休日,某公司决定组织48名员工到附近一水上公园坐船游园,公司先派一个人去了解船只的租金情况,这个人看到的租金价格如下表所示:租金:大船5元(限5人)、小船3元(限3人),请你帮助设计一下:怎样的租船才能使所付租金最少?(严禁超载)…… 师:谁能公布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都在紧张的思考中)(突然间,我发现一名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这次第一个举起了手,很惊奇,便马上让他发言了。也有了我思想上的一次飞跃。)生:我认为可以租大船,可以租小船,也可以大船和小船合租!(这时,教室里哄堂大笑,这位学生顿时有些难堪,想坐下去,我赶紧制止。) 师:很好!你为他们设计了三种方案。那你能不能再具体为他们计算出租金呢?生(一下子来劲了):如果租大船,则需要船只数为48/5=9.6只,因为不能超载,所以租大船需10只,则所付租金要3×10=30元。如果租小船,则需要船只数为48/3=16只,则所付租金要16×2=32元。如果既租大船又租小船……(说到这里,该生卡了壳)(我边认真听,边将他的方案结论板书在黑板上,看见卡了壳,便赶紧答上话)师:刚才×××同学真的不错,不但一下子设计了三种方案,还差不多完成了全部租金的计算,我和全班同学都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非常高兴(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要有勇气展示自己,你今天的表现就非常非常地出色,你今后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好,下面我就让我们一同把剩下的一种方案的租金来完成吧。(在师生的共同研讨中得出): 设租用X只大船,Y只小船,所付租金为A元。则:5X+3Y=48A=3X+2Y,得到:A=1/3X+32,因为:0

【案例分析】

从这一个学生的举手发言到说得头头是道的“意外”中,让教师明白了:学生需要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间,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民主的氛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使“学困生”也能产生发言的欲望,也能对问题畅所欲言,教师还应能及时捕捉到这一闪光点,给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全部积极参与教学,因为它集中体现了现代课程理念:活动、民主、自由。

小白船教案篇(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发展非常迅速[1]。由于是通过分子的角度来研究生命的现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所涉及的概念抽象、内容枯燥、学生相对难以掌握。如何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准确地把握各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是很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任课老师积极努力探索的地方。笔者在教学中对某些内容试用比喻的方式予以表达,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增强学生的记忆有一定作用,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之一。

1 用描述性语言进行比喻

这种方式不拘泥于格式,运用起来比较方便,学生也容易理解,运用恰当新颖的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让人记忆深刻,增强讲课的艺术魅力。此外,借助师生之间心灵的相知,情感的默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发认知共鸣,也能“碰撞”出幽默的火花。

案例1:真核生物表达调控空间异性是指多细胞真核生物不同细胞基因表达存在差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看家基因与奢侈基因的表达,笔者用学生熟悉的开水房的水龙头比做细胞的基因组,在不同的细胞中总有部分基因始终是开放的,好比总有几个水龙头是打开的,但是在不同细胞或者细胞不同时期一些基因的开关状态是不同的。血红蛋白由胎儿血红蛋白向成人血红蛋白演变的机制对阐明高等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有重要意义。血红蛋白是所有动物体内输送氧分子的主要载体,然而,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却出现了不同形式的α和β亚基。在血红蛋白亚基基因家族里,基因排列的顺序即是他们在发育阶段的表达顺序。胎儿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比成人更大,有利于胎儿的快速生长。如果紧接着描述这样一个数据,学生理解、记忆可能会更深刻。在人出生后最初3个月里,我们体重每个月增长1/4,幸运的是,这种生长速度会慢慢减缓,否则的话,到了我们四岁的时候,我们的体重可以达到134t,和一头蓝鲸的重量一样。在人体不同的发育阶段,基因表达受发育水平的控制的,与其生长发育相适应的。

案例2:细胞分化是细胞功能逐渐的具体化,也是细胞的功能出现差异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将学生比喻为社会的一个细胞来理解细胞分化过程就显的容易一些。社会就是有机体,每个人就是其组成细胞。就像学生在中学时期,可塑性强,未来潜在职业方向很多,但经过大学这个时期的锻造,在社会中的职能或角色逐渐确定,不同个体在社会中职能出现了差异,用这个过程描述细胞特化过程。

案例3:细胞中的线粒体就像小型发电厂,让营养物质进行氧化,释放能量。但是相应的也会产生“污染”—氧自由基,破坏线粒体,同时损伤细胞和DNA。

通过这样描述,学生就能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可营造一种趣味盎然的和谐气氛,使师生能其乐融融地探讨这些枯燥的概念。结合神奇的生命现象讲解,不但教学效果良好,同时可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珍视和热爱。

2 夸张性比喻

微观现象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学生不容易理解,若把微观夸大为宏观的物体,比拟为能看到的事物,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案例1:关于乳糖操纵子问题,当ac I的产物称为lac阻遏蛋白(lac repressor),其功能是和lacZ、Y、A基因簇5′端的操纵基因(lac O),操纵基因位于启动子(lac P)和结构基因(lac ZYA)之间。阻遏物结合在操纵基因上时就阻碍了启动子上的转录起始。当阻遏物结合在DNA上会阻碍RNA聚合酶转录结构基因。为了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把DNA比作高架桥公交车轨道,把RNA聚合酶想象成公交车,阻遏蛋白是趴在轨道上的人,作为诱导物的乳糖比作一块大石头。当阻遏物结合在DNA上,即人趴在公交车轨道上,RNA聚合酶这辆公交车就无法前行,转录抑制;当给那个人身上拴上个一块大石头,就无法趴在公交车轨道上,RNA聚合酶这个公交车可以前行,转录就可以进行;当阻遏物结合在DNA上,即人趴在公交车轨道上,偶尔会掉下来,RNA聚合酶这辆公交车就快速“转录”1次,就表达少量的β-半乳糖甘酶,即出现基因表达的本底水平。

案例2:当细菌出现氨基酸的全面匮乏,细菌会产生应急反应,关闭各种RNA、糖、脂肪、蛋白质的化学反应过程,主要编码合成氨基酸的酶。空载tRNA是产生应急信号的诱导物。在讲解本内容,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开支来理解,当钱包空空,会压缩其他开支,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度过难关。

案例3:在讲解酶竞争性酶抑制作用,非竞争性酶抑制作用Km和Vax变化的时候,设计如下情景:把酶比作摆渡的船,船上的座位即是酶的活性中心;白人比作酶的底物,黑人比作酶竞争性的酶抑制剂。首先讲解竞争性的酶抑制剂竞争的是酶的活性中心,前提是和酶底物结构相似。由于存在竞争性的酶抑制剂,导致酶底物结合能力下降,Km变大。在没有黑人的前提下,船上的座位都坐的是白人,船的运载量都达到最大,即达到Vax;在有黑人的情况下,白人可以上船,黑人也可以上船,反应速度V降低,但Vax不变。怎么理解呢,当无限增加白人,黑人少到可以忽略不计,船上的座位都坐的是白人,即达到Vax。非竞争性酶抑制作用,把酶比作摆渡的船,船上的座位即是酶的活性中心;白人比作酶的底物,非竞争性的酶抑制剂比作锚。非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不相似,并不影响酶底物的结合,所以Km不变。当船抛锚后,无论怎么无限增加白人,船的运输能力都不会达到最大。

小白船教案篇(5)

中国传统渔船装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造船艺人以丰富的经验和艺术想象力,创造了多样的渔船造型和装饰艺术。本文以舟山传统渔船装饰为例,对浙东沿海独具海洋文化色彩的传统渔船装饰艺术与民俗文化内涵作一些探讨。 一、浙东沿海传统渔船装饰艺术的历史变迁 浙东沿海海洋捕捞渔船的演变发展历史悠久。 作为浙东前沿的舟山群岛,其舟山之名就与“舟”有着不解之缘。《昌国州图志》云:“舟山在川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聚,故名舟山。”或曰:舟山“岛形如海中之舟。”舟船乃舟山一大特色,船文化是舟山海洋文化题中应有之义。舟山时属海外,岛民时称“岛夷”或“鸟夷”,俱属东夷部落,亦称东越之民。《越绝书》道:越,“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如飘风,去则难从。”越人与船相依为命,由其地理、生活环境使然。当时,越人使船,人习以为常,其造船工艺及航海技术在当时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传说海洋捕捞渔船是由内陆江河使用的舟筏演变的。舟山海洋捕捞渔船是在涂滩采捕向沿岸浅海捕捞延伸时出现的,并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夏商时期捕捞渔船小而简陋,无定型规格和名称,一般船身长4.5米-5.5米,载重约1吨-2吨,称“丈八河条”。后随着木板拼装船建造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开始改革捕捞渔船的结构模式,在船身一侧装饰“玉肋”(船肋),称“单搁河”;两侧皆装上玉肋的称“双搁河”。船体狭小,无“门头盖”(无舱盖)。宋始,渔船逐渐增大,一般船长8米-10米(约3丈),载重3吨-4吨。船头两侧没有装饰“船眼睛”的称为“瞎眼龙头”,宋后期至清初,渔船船头两侧均装上“船眼睛”,称之为“亮眼木龙”。并随涂滩捕捉向沿岸浅海作业延移,开始给渔船冠以名称。 二、浙东沿海传统渔船装饰艺术 渔船的制作技艺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所沉淀下来的,传统渔船的装饰艺术中蕴含了许多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下来的宝贵技艺。 (一)渔船装饰手法的独特性 作为船体结构来讲,它按照捕捞种类的不同分为大对船、大捕船、小对船、小捕船、流网船、小钓船、张网船、拖乌贼船和舢舨船等渔船;还有打洋船、小白底船等木质渔船。船型从宋代初步成形的浙江帆船型为主。 舟山“绿眉毛”号传统帆船代表之一,其特征是船头像一只鸟。这种造型是中国舟船史上的四大名船之一“浙江鸟船”。在距今6500年的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上出土一块象牙雕刻,上面用阴线刻着两只飞鸟拱护着中间一个火焰熊熊的火球搏击升空的画面。远古的人们认为太阳是靠神鸟作为飞升天穹的运载工具。河姆渡先民的后代面对变幻莫测的大海,出于对鸟文化的崇拜,把“双鸟昇日”文化信仰融入至制造舟船的劳动中,期盼自己驾驶的舟船能象飞鸟一样,自由搏击大海。这种诞生于浙江沿海地区的舟船型制的鸟的造型是延伸了6500年中国舟船文化的缩影,具有很高的海洋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二)渔船装饰的构图形式 渔船的装饰艺术手法继承和发扬了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装饰的制作手段。早在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学会了在陶器上装饰纹样和雕刻花纹。这些图案,同样也被运用到渔船装饰中。主要的构图形式有折枝纹、缠枝纹、几何纹等,这些造型丰富的纹样极大地丰富了渔船的装饰内容。 折枝纹:以数枝花卉对称形式构图,形成交错、均衡、对称的布局,互为呼应。有的渔船装饰的折枝花构图中,有一枝大的花卉,与周围的花卉形成主次关系,十分热闹。 缠枝纹:缠枝花纹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图案,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广泛的使用,并且一直流传至今。缠枝又称穿枝,是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中常见的纹样。缠枝纹由两个对称的缠枝方向均齐,对称的对向式和缠枝的主体和形态朝一个方向延续伸展的顺向式。以二方连续为骨骼,自下而上,从左到右,在船体的装饰部位卷曲伸展。缠枝图案一般以缠枝莲和缠枝牡丹为主,还有牡丹与凤凰组合“凤穿牡丹”,莲花与龙组合的“缠枝龙”等纹样。这种纹样一般装饰在旧时木质船头根部位(船舷两则),或如今机动渔船驾驶台的前壁四周。渔船装饰中的缠枝纹,吸收了建筑雕刻中和陶瓷装饰中的造型进行构图。自然流畅的缠枝曲线,迎合着船体的造型线条,比折枝的装饰更为生动、活跃。丰富的线条加强了渔船的视觉变化,增强了装饰形体线条的节奏感,使得纹路和船体融为一体,体现了渔船装饰图案的艺术化民族风格,几何纹样:有回纹、工纹、三角纹样等,以长、短、横、竖线组成。有一正一反相连成对的,也有连续不断的,几何纹样常用作为主体画面或者船舷两侧的边饰图案,这种装饰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三)渔船装饰的典型图案 渔船装饰图案的变化,从古到今,历代都有典型图案纹样传承下来,这些图案中,不仅有大量的太极八卦图案、还有佛教中的八吉祥、暗八仙等典型图案。 八吉祥:海螺、圆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既是佛教中“八吉祥”,也是渔船装饰中的传统图案。在佛教中,海螺具有妙引吉祥之意,圆轮是圆转不息,宝伞曲复众生、白盖偏护一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宝瓶福具圆满、金鱼活泼洒脱、盘长是回环贯彻之象征。在渔船装饰中,一般以轮、螺、盖、伞、花、鱼、瓶的顺序排列,既有以“八吉祥”图案作为主题纹样,也用作边饰图案。 暗八仙:八仙手持的法宝—宝扇、宝剑、渔鼓、玉极、葫芦、横笛、花篮、荷花,被称为暗八仙。这也是渔船装饰中的吉祥图案,在装饰过程有时用做主题纹样,有时作为边饰图案。#p#分页标题#e# 山水图案:把繁杂的山水景物浓缩成一副画面,是今日渔船驾驶台上主要图案。从中国山水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绿油油的松柏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图案,色彩对比强烈,观赏性极强。 三、浙东沿海传统渔船装饰中的民俗文化 传统渔船装饰艺术中的图案,大量的题材来自于我国民间传统的吉祥纹样。那些纹样往往有象征、谐音、用典等手法,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期望,这些在渔船的装饰艺术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归纳渔船装饰艺术中的民俗文化观,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对富裕生活的期盼和追求 富裕的生活是穷苦劳动人民的向往。人们通过把吉祥图案融入到渔船装饰中来反映内心的愿望。 如在船尾勾画牡丹花、八仙和八宝等纹样。牡丹花姹紫千红,自宋以来牡丹即被称为“富贵花”,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八仙八宝的纹样也有吉祥、幸福的寓意。 (二)对航行顺利的祈求 旧时渔船出海讲究顺风顺水,在旗杆上、船尾等部位雕刻凤凰图案以表虔诚之心。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有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中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处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山海经•南山经》云:“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谐与吉祥的意思。 (三)对鱼神或龙的图腾崇拜 鱼神或龙的图腾崇拜是海洋文化传统观念中独特的吉祥内容。民间常在船头的正中挡浪板中画一条小鱼和鱼尾,似鱼跳跃之状,称之为“鲤鱼跳龙门”。旧时渔船尾部左右两侧,还各画一条翘首生须,摆尾欲游的神鱼,相传,神鱼勇猛无比,连大鲨鱼也惧之三分,故称其“猛”。凡画有“猛”的船出海,不会碰上大鲨鱼。值得一提的是渔民会在船头画上各种鱼旗,画中多为海泥鳅和海鳌旗。渔民相信鳌足能立四级,被誉为是辟邪的神鱼。而海泥鳅在本地的传说中是东海龙王的外甥,为统管鱼类的鱼皇帝,因此这两种鱼类受到渔民的普遍崇敬,是渔船装饰中绘画中相当普遍的题材。 (四)对生产工具的崇敬 渔民一年四季皆漂泊在茫茫大海中,时常与风流险滩打交道。船是他们的生产工具,也是在海上唯一的依靠,所以渔民相信船和人一样具有魂魄和情感。 据《舟山博物》记载舟山船饰文化的有一奇特之处就是船有魂灵一说。船魂灵俗称“水魂灵”。它既是一种船饰,也是渔民敬龙崇龙,视船为木龙,期望木龙有灵性,以求庇护的图腾崇拜心理的反映,体现了船饰文化的深刻丰富内涵。渔民造新船时,当船的骨架(俗称“龙骨”)搭成后,即取一小块硬木,在硬木上挖个小小圆孔,将替作船魂灵的铜板(或铜钿、银圆),钉在小木块的圆孔中央,然后定置于渔船或冰鲜船的水舱。 船眼睛,大凡渔船都有一对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嵌在船博中头两边。其形状似扁平半球形,眼珠稍凸,眼中内壁还各嵌一枚银角子和银元。关于眼珠的视中线还颇有讲究,一律朝下,远远望去,乌博溜溜的眼珠子正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海面。渔民说,渔船眼珠必须朝下,这样才能看到海中之鱼,捕获到满舱鱼虾。船眼睛一般选较好的樟木,请造船师傅精制而成,然后择定吉日,将其嵌钉在船头两侧。钉船眼规定用博钉三枚,不多不少;下钉位置要准确,不偏不倚。 四、结语 传统渔船装饰艺术凝聚着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是绘画、工艺、雕刻相结合的产物,又是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它对研究海岛民俗和民风,对研究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海岛政治、经济、文化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对研究中国传统渔船文化,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和创造具有地域文化的人文景观有着重大意义。

小白船教案篇(6)

五色旗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明确规定的正式国旗,这五色旗记载着一段纷纭的历史。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全国纷纷打出了多种革命旗帜。在民国政府酝酿期间,讨论国旗时,意见颇为分歧,各地代表都力争将自家打出的旗帜定为国旗。主要的有如下四种:一、十八星旗,又叫铁血十八星旗,本是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共进会的会旗,十八星象征十八行省,星用红色象征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武昌起义打出的就是这面旗帜,影响很大;二、五色旗,旗用红、黄、蓝、白、黑五色,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上海光复,宋教仁、陈其美在江、浙、沪等地使用;三、井字旗,廖仲恺和陈炯明在惠州一带扯起的旗帜;四、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武昌起义成功,异常振奋,亲手绘制,同时标定格式及尺寸,主张定为国旗。其中,五色旗在江南影响深远,当地上至头面人物,下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致认为理当把五色旗定为国旗。

1911年12月,各省都督代表云集上海江苏教育总会召开共和联合大会。江苏都督程德全代表江、浙、沪提出以五色旗作为国旗,获与会代表通过。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郑重提请改青天白日旗为国旗,没能获得通过,1月11日,参议院正式议决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总统的职位,南京临时参议院随即迁往北京。5月,北京参议院再次开会商议国旗问题,再次维持原议,规定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改铁血十八星旗为十九星旗作为陆军旗,交袁世凯公布全国。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在他撰写的《革命方略》中,明确规定青天白日满地红为国旗,青天白日旗为党旗。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1924年6月30日,中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1925年,国民政府于广州成立,次年进行北伐,所到之处皆竖青天白日满地红旗。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结束,统一中国大陆各省,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统一始用于全国各地,国旗的认同逐步建立。但在1936年,国学大师章太炎逝世的时候,只愿以五色旗覆盖,不承认青天白日旗。1946年12月25日,制宪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将国旗入宪。至此,五色旗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西塘的那颗缆船石上,左面的青天白日旗,环绕白日的只有6支叉光,这个图案有点异样。关于白日的叉光,民国初年多有歧义,除了6叉光,还有9叉光和12叉光的,到底以哪个为准呢?原来,这里也有纠葛。

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创立反满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孙中山请能书善画的陆皓东设计兴中会会旗。陆精心构思设计好了一面青天白日旗,提议取代满清黄龙旗,大家一致通过。可是1895年的广州起义,还没有起事就泄了密,陆皓东不幸被捕,凛然就义。那次起义,青天白日旗并没有投入使用。不过,后来多次起义,打出的全是青天白日旗。

小白船教案篇(7)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兴趣的源泉。创设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例如,著名教师张齐华有一个经典案例,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这样引入。

师(事先画好一个圆):同学们,认识这个图形吗?

生:认识,圆形。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

生:硬币、光盘、圆桌、车轮……

师:同学们,这样说下去,你们觉得能说完吗?

生:说不完!

师:嗯,正所谓“圆无处不在”。

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

生:见过。

师(出示图片):看!现在扔一块小石子进水里,发现了什么?

生:圆、水纹……(声音此起彼伏)

师:其实呀,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媒体出示十五的月亮,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以及月球上的环形山等画面。

师:同学们,在这里你找到圆了吗?

生(惊叹地):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游乐园,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神奇。的确,圆是一个很完美的几何图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好吗?

……

圆,本身就是让人产生无限美好想象的一种图形。张老师在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圆时,配以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梦幻般的天地。学生们在发现圆而惊呼时,实际上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教师提供的教学素材产生灵动的碰撞过程。他们为生活中有这么美的圆没被自己发现而感慨,又为老师能给自己欣赏这么美的圆的图景而兴奋,因而学生很快有了认识圆的迫切愿望。张老师巧妙地将生活中熟悉的情景融入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不是单调枯燥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促进他们全身心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探索的欲望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小学数学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观察、记录、测量,分析、整理了解到的信息,去发现规律,逐步形成主动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统计后,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调查超市里水果的销售情况。1.主动去了解每种水果一周的销售量,并做好记录。2.将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3.分析整理好的数据,公布哪种水果销售量最高,哪种销售量最小,差距是否大。4.想一想,如果你是这家水果店的经理,下个月进货时,你打算进哪些水果?哪种水果应该多进一些,哪些水果少进一些?为什么?这样一个在实际生活中收集、分析信息的过程,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自己探究成果在生活中的作用,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分析能力,慢慢地让学生去了解数学在生活中是何等重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三、借助学生生活经验,解决学习难点

数学思考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皮亚杰的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自己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的。低年级学生一般只能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去理解、解决数学中的问题。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注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如教学“一瓶饮料连瓶共重1250克,倒出一半饮料后连瓶还重650克。这瓶饮料净重多少克”这种逆向思维的应用题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于理解,很多学生无法理清题意,觉得无从下手。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读题的基础上,说说求什么,要求这瓶饮料净重多少,必须知道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我用一瓶矿泉水为例,边读题边做倒出一半水的动作,然后问:“你有什么发现吗?”顿时,学生明白了题中的数量关系,化解了难点。有学生马上说:“1250克-650克就是倒出的那一半,一瓶水的净重量只要求出600克乘以2就可以了。”

又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单运算”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叫“多加要减”,我仿照别的教师的方法,举了这样一个生活实例:“贝贝在雄风百货要买一双鞋子,标价是97元。贝贝有185元钱,你认为贝贝会怎样付钱?贝贝还剩多少钱?”在学生思考后得出:付100元,找回3元,还剩88元。这时,我又问:“你是怎样列式的?”学生列出100-97+85、185-97、185-100+3三个算式后,我又问:“比较最后两个算式,你发现什么?”学生马上说:“第三个算式减100是付100,而实际只需要付97元,因此要找回3元,其实和第二个算式是一样的。”通过这个生活实例的演练,使学生明白了“多减要加”的算理。

四、应用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浙江版二年级数学教学了两步计算后,有很多这样的情景设计:二(6)班32个同学去划船,6座船每小时20元,4座船每小时15元,可以怎样租船?怎样租船比较便宜?

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能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学生马上会设计出很多方案。如下表:

小白船教案篇(8)

“脱离了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意味着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生活者,因为生活是道德教育赖以发生的真实背景……”有人提出一个口号:请蹲下来――和孩子们站在同一个高度!的确,只有真正的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才可能找到教育的最佳契机。

学生生话中的“追星”现象太普遍了。毋庸置疑,这种影响是一柄双刃剑。很多教师对此更多地倾向于“堵”,制定了种种禁令,收效甚微。我想起了李冰治水的秘诀:关键在“导”而不是“堵”。开学第一堂课我布置学生收集最喜欢的明星的资料,来个“明星资料全搜索”。很快各种资料便亮相了,学生更多地倾向于明星的爱好、生日等教育价值不大的内容。而我也将我收集到的资料――成龙成立“助残基金会”;孙悦联合众多明星为特困大学生义演募捐;徐静蕾严格的家教;姚明在美国的口碑等――展示给他们,让他们了解明星的成长历程、奋斗过程、成名后的生活情况。比较与鉴别之中,他们一颗颗悸动的心归于平静,盲目的激情由理智替代。学生经历了多次这样的比较与鉴别,理智、从容、客观等作风逐渐于待人处事中显现出来。

“请告诉我――”播种团体意识

合作,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请告诉我――”这种形式是威海“净雅船队”的一个典型案例:员工的岗前培训中,一位员工做错了,其他员工便要一起接受惩罚。一位新员工很不解,教官说:“因为你没有及时的提醒他,他拖了整个船趴的后腿!”每一个人都是船队中不可少的一分子,每一个员工都是船队的主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是互相帮助、互相提高。因为有这样的文化传承,净雅船队案例成为多所大学MBA教程的经典案例。

解读了净雅船队的文化精神后,我们一致通过了“请告诉我――”的协议:将提醒语、警示语以小纸条的形式传送,组建我们的船队。于是孩子们的课桌里常会静静地躺着一张张饱含着关爱与期待的小纸条:“嗨!你是男生,抬起你的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啊!”逆境是上天送给我们的一份特别的礼物,用你的坚韧迎接他吧!”――几个月之后,孩子们语言交流品位提高了,表达技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他们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面对将来的社会角色、竞争,相信他们都会有很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人际调节与交流能力。

检点黑白――播种反省

“反省能促人进步,有反省才会有悔悟,有悔悟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成才的可能。”我深谙及时必要的反省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培训。

“黑白子”是藏族的一位大师,每天睡觉前都要在面前摆上一堆白子和一堆黑子,白子代表善行、黑子代表恶念,一粒一粒检点自己的言行,逐渐的白子越堆越多,黑子越堆越少,他也就成为人人敬仰的一代大师。我从生活细节入手,将容易疏忽的是非一一解剖,指点学生学会这种检点自己言行与意识的方法,可以用黑白子,可以列图表,及时“三省吾身”,正直与善良便渐渐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慢慢的学生自会趋善避恶。

小白船教案篇(9)

一个闷热的夏天,宋探长无意间走到了好友大光教授的门前。他按了半天门铃也没有人开门,却看见窗户是大开着,意识到很有可能出了什么事,便用身体撞开了大门。他到了客厅,发现卧室的门紧闭着,好像已经从里面锁死。他就从窗户爬进去,发现大光教授已经死在床上。房间内的一切现象似乎都表明他是自杀而死。在锁孔上还插着一把钥匙,宋探长提取指纹后,发现钥匙上留下的拇指和食指指纹同大光教授的右手拇指和食指指纹一样,这更证明了宋探长关于大光教授反锁门后自杀的推断。

但细心的宋探长经过反复推敲,还是看出了这是一场伪造的自杀案件。那么,他又是从哪里看出破绽的呢? 参考答案:人们一般在用钥匙时只会留下拇指指纹和食指第二指关节侧面的纹路,不会留下食指指纹。

纵 火

艳阳高照的一天,某女士将圆肚金鱼缸放在天窗台上,想让金鱼晒晒太阳。然后她就出了门,由于事情很多,直到晚上才返回家。回家后她发现家里竟然发生了火灾,消防人员告诉她,火是从窗前床上开始烧的。她马上报案,警察勘查现场后,一切真相大白。究竟火灾是怎么发生的呢?

参考答案:太阳通过圆肚金鱼缸折射后聚成焦点,引发火灾。

破 绽

深夜,一个小偷第一次入室行窃,见屋子里没有人守卫,便大摇大摆开了灯,坐到办公桌前,打开抽屉,但没翻动里面的东西就关好了。接着,他又打开了文件柜,拿出重要文件,再把文件柜关好。他还打开了保险柜,取出了钞票,然后关好。

小偷想起师傅嘱咐过他的话,在出门之前,把所有用手摸过的地方都用手绢擦了一遍。临出门时,他又将墙上的电灯开关也擦了一遍。最后,用腿把门带上。

“除非有人取文件或打开保险柜,否则没人知道我来过!”小偷得意地想。

可是,第二天,第一个进房间的人就发现昨晚这里有人来过了。那小偷的破绽究竟出在哪里呢?

参考答案:小偷忘了关灯。

谁在说谎

小明买下了一艘船,想去游玩,船上只有六个人。小明的重要文件在船上被偷了,有5个嫌疑人。

第一个人是船长,他说他正在开船,有录影机作证。

第二个人是他的大儿子,他说他正在睡觉,没有人作证。

第三个人说他正在把中国国旗换成日本国旗,因为本来早已经干好的,但是之后发觉国旗反了,所以一直弄到现在,国旗可以作证。

第四个人和第五个人说他们正在打牌,互相可以作证。

小明听完了他们的叙述,就已经知道谁是凶手了。凶手到底是谁呢?为什么?

参考答案:第三个人。因为日本的国旗就是一块白布,中间一轮红日,挂旗的时候是看不出来正反的,怎么挂都一样,所以第三个人说的是谎话。

鳝 毒

铅山县有一个农夫吃了鳝后,突然肚子痛,不一会儿就死了。邻居说是妻子毒死了丈夫,就把这件事报了官。县官听了邻居的叙述以后,就开始细细审理这个案子。

几天后,县官没有治农妇的罪,却出人意料地召来几个渔民,让他们去捕鳝,并把鳝放到水瓮里。只见水瓮里的鳝有的昂起头从水里出来两三寸,县官很惊奇,细细考究之后,妇人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请问:县官是凭什么判妇人无罪的?

参考答案:鳝有两种,一种叫蛇鳝,有毒。辨别蛇鳝和鳝的方法是,每当捕到鳝,全放到水瓮中,夜里用灯照它,脖子下有白点且全身浮在水上的,就是蛇鳝。

奇怪的算式

这天,侦探员汤姆要到数学教授杰克家去做客,目的是为了了解关于昨天一宗银行抢劫案的事情。

汤姆在约定的时间到了杰克家的大门口,在他正准备按门铃时,发现大门是半掩着的,他便走进了教授的家中。

进屋后,汤姆扫视了整个客厅后,目光停在了一台台式电脑的显示屏上。电脑这时是计算状态,上面打着“101×5”的一道式子。汤姆看了觉得十分纳闷,杰克教授算这道算式还要用计算器?

小白船教案篇(10)

出示问题: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只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

师:从题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1:全班共42人,有10只船,知道大船坐5人,小船坐3人。

生2:要求的问题就是“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

1.猜想法

师:大船和小船各租几只呢?我们不妨猜猜看。

生3:3只大船,7只小船。

生4:5只大船,5只小船。

生5:7只大船,3只小船。

……

师: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说“有了大胆的猜想,才会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同学们猜得对不对,不妨验证一下。

生6:一只大船坐5人,3只大船坐3×5=15(人);一只小船坐3人,7只小船坐3×7=21(人),共坐36人,没有猜对。

生7:5只大船坐5×5=25(人),5只小船坐5×3=15(人),共坐40人,也不对。

生8:4只大船坐4×5=20(人),6只小船坐6×3=18(人),共坐38人,也不对。

生9:6只大船坐5×5=30(人),4只小船坐4×3=12(人),共坐42人,猜对了。

师:如果人数多了,船只多了,就不容易猜出来,需要研究新的方法。

2.列表法

师:刚才只是我们的随意猜测,其实,还可以有顺序地来猜。

(课件出示下面的空白表格)

[大船只数\&0\&1\&2\&3\&4\&5\&6\&7\&8\&9\&10\&小船只数\&10\&9\&8\&7\&6\&5\&4\&3\&2\&1\&0\&合计人数\&30\&32\&34\&36\&38\&40\&42\&44\&46\&48\&50\&]

师:先猜有0只大船、10只小船,不够坐;接着猜1只大船、9只小船,也不够坐……按这样的顺序下去,就可以猜出来。

师:按顺序列表的方法,也就是用列表法解决这个问题。请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

生10:我发现大船只数增加,小船只数减少,人数也在增加。

生11:我发现每增加1只大船,减少1只小船,人数增加2人。

生12:我发现船的总只数没有变。

……

师:看来,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都发现在船只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1只大船,减少1只小船,人数增加2人;每减少1只大船,增加1只小船,人数减少2人。可这2人是怎样来的呢?

生13:1只大船坐5人,1只小船坐3人,1只大船换1只小船,人数减少2人;1只小船换1只大船,人数多坐2人。

师:看来,大家还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通过列表,你们觉得用列表解决问题好吗?

生14:当人数、船只较多时,用列表法还是不容易找出答案,我们还要研究新的方法。

3.假设法

(1)假设全是大船

师:从表格中右边起的第一列思考,10和0是什么意思?

生15:就是有10只大船和0只小船,也就是全是大船,这样就能坐50人。

师:我们的实际人数只有42人,这时就多出了8人,该怎么办呢?

生16:从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可知,在船只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每减少1只大船,增加1只小船,人数就减少2人,一共要减少8人,所以要减少4只大船。因为8÷2=4,所以要增加4只小船。

师:上面的过程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试试看。

生17:假设全租大船,就能坐10×5=50(人),这样就多出了50-42=8(人),而1只大船比1只小船多坐2人,这样就有8÷2=4(只)小船,有10-4=6(只)大船。

师: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得对不对,谁愿意口头检验?

(2)师:假设全是小船,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

4.小结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解决以上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18:猜想法、列表法和假设法。

师:要解决这些问题,你现在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生19:我选择假设法,因为假设法比较简便。

生20:我也选择假设法,因为假设法比较容易求解。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

思考: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猜测和假设比较复杂的问题都是运用列表的策略进行问题表征,从而获得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方法(假设法),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产生尽可能多的方法,然后从中挑选出最恰当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呈现一个较复杂的数学策略时,现有信息的结论指向与问题所需信息之间存在思维障碍,教师可引发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来表征问题。只有把握问题的关键和思路指向,有效突破思维过程中的关键点,思路才会畅通,问题才得以顺利解决,策略才能从特殊到一般得以形成。

上一篇: 大班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下一篇: 五好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