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课程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06 07:08:56

水彩课程总结

水彩课程总结篇(1)

1 水彩教学模式的现状

艺术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只有加强绘画观念的探索实践,多去感知新的血液,艺术作品才能散发出时代的气息,更能吸引观者的目光。水彩艺术亦是如此。水彩画专业教学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陆续在各个高校中出现。在这短暂的水彩画专业教学历史中,我们的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作出了辉煌的成绩,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今天的水彩画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尽管如此,水彩画专业教学在我国仍然一直处于尝试、探索和研究状态之下。我国现有的水彩画教学模式基本承袭英国和苏联等国模式,虽然近来引进了一些英国、法国、美国等地的水彩画教材,但其内容依然是讲授水彩画技法为主,忽视了审美、材料、创作等方面的教学探讨和知识传授。在国内外有很多水彩画画家发表了部分关于水彩画教学及改革的论文,但都不够深入和全面,关于水彩课程研讨式教学实践的系统研究在国内外还在探索阶段。

2 研讨式教学的可行性

研讨式教学法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现已成为高校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也非常关注并积极推行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水彩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研讨式教学方法正好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的教学方法。它在对话的语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创作的方向,去发现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等要素的联系,从而更主动地投入到作品创作中去。教师从单一的美术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引导者;学生在研究与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创作主题,突破传统绘画思维,感知新的观念,创作出富有个性、主题鲜明的艺术作品。

3 研讨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美术教育是一门系统的学科,并且一直处在变化和改革之中 ,教学方式也在做出改进。在我国,许多高校的美术教育普遍受“苏联模板教育”的影响,都或多或少地将美术作为单一的专业技巧来对待,过于偏重美术技能和技法的教授与学习,忽视教学模式的创新,我校美术学院水彩专业教育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因此,在我校进行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创新性。

3.1 划分研讨实验小组

研讨式美术教学课堂与传统美术教学课堂有较大差别,需要授课者提供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建立研讨实验小组,与学生互动,建立研讨基础,在研究讨论中教与学。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学生分组,以投票方式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招募自己的成员,建立自己的团队。此时,教师的职责就不仅仅是灌输知识,而是引导课程创作任务,由学生自由交流讨论,从创作题材、创作方法、表现技法等等方面的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教师只需把握大的教学方向,为各组学生讨论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和帮助即可。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下,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一对多的模式,而是一对几个团体的模式,这种研讨式教学模式不仅能拓宽教师的思路,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作创新性,也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创作出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3.2 更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

传统水彩教学主要以体现教师本身的专业示范性和艺术思想性来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而研讨式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必须摆脱传统美术课堂中的教学方法。除了建立研讨实验小组,还必须要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革新。这就要求教师在研讨教学课堂中只是引导者,而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共同搜集大量的图片、视频、相关美术作品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研讨式教学实践实施过程中,还可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内,通过研讨教学,解读重要的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惑,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更多地信息资源。此外,在其他平台中提高眼界、提高鉴赏能力、拓宽创作思路、打破传统思维局限。在整个的教学实验活动中,应充分鼓励和引导各小组的相互讨论,并结合各小组的思想碰撞结晶进行分析引导。通过研讨式教学实验,使学生在整个课堂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探索,在学生自主研讨和师生研讨的过程中有更大收获,达到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3.3 教学效果评估

研讨式教学实践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评估工作。高校美术教学注重教师的示范辅导和学生学习的实践互动能力。所以其教学质量和效果受到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的表现,需要与学生将来的成就联系起来。比如教师艺术思想的传授,艺术修养的表现可以长期影响学生的心理个性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对于教学效果所进行的评估,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形成艺术思维、美术观察、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加入了讨论能力的测评,最后再结合作品,进行综合评价。

3.4 教学实践总结

美术学水彩课程的研讨式教学较好地融合了课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够实现学生的创新化、个性化、自主化。教学效果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第一,划分研讨实验小组,采用小组面对面研讨、教师与小组研讨、多媒体教学、课外考察与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作创新的能力;第二,课程内容基本涵盖了所有的教学要求,与培养方案要求相一致;第三,在研讨式教学的实践中能够较好的使现实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且注重将研讨与实践训练相结合,通过富有针对性的创作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水彩专业人才;第四,从教学成果来看,创作数量和质量都相当可观,有部分作品入选各类展览;第五,研讨式教学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符合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模式。

综上所述,美术学水彩课程研讨式教学在原有的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上进行了革新;通过研讨式教学实践的探索,进一步健全水彩画教学与实践体系,并真正地将美术教学与艺术创作落实到实处,有效地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水彩画艺术人才,为水彩画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也为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波,甘国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J].教育学术,2009(12).

水彩课程总结篇(2)

一、传统色彩绘画课程体系存在的缺点

(一)课程缺乏方向性,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没有专业特色

传统的建筑专业色彩课程内容是色彩静物写生与风景写生,与艺术专业绘画课程毫无区别,这样的色彩课程就明显失去了专业方向性,与其所服务的专业脱节,教学目的模糊。色彩课所服务的专业不同,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也应该有所不同,应该根据专业需要进行设置。

(二)课程目标不够系统、详细

传统色彩课程往往只有一个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和简单,会导致教学计划的简单化,同时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均会受到影响。

(三)课程内容陈旧,不能充分满足专业需要

传统的建筑专业色彩课程内容主要是静物写生和风景写生。色彩写生是教学中的必备环节,但教学全程都是单一的写生,这与艺术专业的绘画课程并无明显区别,要知道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生源非艺术类,其造型能力无法与美术专业学生相比,而课程内容却是一样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在造型基础“零起点”的情况下单一地进行写生训练,课时少,任务量大,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是有限的,很难把静物写生及风景写生与专业联系起来,所学知识不能被直接应用。因此传统教学中单一、陈旧的课程内容已经不适合建筑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教学。

(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是按照教材中章、节、单元安排和划分具体教学内容的,这种模式要求教师授课中要先讲解知识点,然后学生实践,教师指导。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上,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研究色彩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建筑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改革的方案

建筑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色彩课充分与建筑专业相结合,突出专业方向性,根据专业需要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色彩绘画课的功能,为专业服务”。

(一)课程目标系统化、条理化、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相对应

新的课程目标包含总体目标、专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社会和方法能力目标。

1.总体目标:本课通过水彩静物与建筑景物的写生、色彩分解与重组等系列任务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色彩原理、规律及水彩画表现方法,最终达到熟练应用水彩颜料表现建筑设计效果图及相关造型的绘制的能力,为建筑设计表达奠定色彩造型基础。

2.专业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色彩规律及技法表现静物造型的能力;

(2)能够运用色彩规律及技法表现建筑造型及建筑环境的能力;

(3)能够运用色彩规律及原理进行电脑效果图制作的能力;

(4)能够将表现静物与风景的能力转化为表现建筑手绘效果图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理解色彩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色彩冷暖关系、对比关系及协调关系;

(2)掌握光与色的变化规律与正确的观察方法;

(3)掌握水彩画表现技法;

(4)掌握水彩画的绘画步骤;

(5)掌握水彩画与效果图的内在联系。

4.社会和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细致刻画、精益求精的耐力与意志,挖掘学生潜在创造力与设计才能,提高沟通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课程内容,使其更适用于专业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始终围绕“色彩造型能力与建筑设计相结合”为中心,明确色彩最终应用到专业中什么地方。众所周知色彩是直接为建筑设计效果图服务的,所以新的课程内容中保留原有的色彩静物写生与风景写生,加入静物写生能力转化训练、风景写生能力转化训练、色彩造型分解与重组等项内容,在训练中建筑效果图成为了教学中重要的“载体”, 所有写生课都要与效果图相结合,效果图色彩的分解与重组贯穿课程始终。

水彩课程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94-02

水彩课程教学对于城规专业的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扎实的色彩基础是城规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而与此同时,笔者在长期的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城规专业的学生入校时几乎没有一个同学有任何的专业美术基础,甚至很多同学以前都没有涉及过美术方面的知识,他们在学习水彩的过程中,面临无基础、课时少、任务重等诸多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掌握水彩基础知识,顺利完成水彩课程的学习任务,达到本专业的职业素养要求目标,成为建筑类院校水彩画教学所面临的难题。笔者基于此,总结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及当前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理念,进行了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体系研究。笔者现将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体系分为两大部分,并对其作出以下的体系分析。

一、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体系校内环节

(一)基本技能培养方面

1.水彩概述及色彩基本原理。包括水彩画的历史演变及现展历程、水彩材料的介绍、色彩基本原理以及水彩上色的绘画程序(由浅到深,由湿到干,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远及近,由主到次)等方面的学习。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色彩基本原理的讲授是重点,内容包含了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彩的冷暖关系(色性、色彩冷暖的区别、色彩冷暖的相对性以及色彩冷暖的联系);色彩的调和;三原色、间色、复色、补色;色环与色立方;色彩观察分析(光源色、物体色、环境色、大气色)等等。

2.静物临摹/写生。色彩训练和素描训练一样,往往选择从静物开始,这是因为室内的光线较之室外是很稳定的,这便于学生长时间地进行相应的观察分析,表现描绘对象物。在静物的临摹和写生环节中,除了提醒学生要注重对色彩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以外,还要加强学生对物体造型、体面、质感、空间等方面塑造能力的培养。在这一部分中,除了对水彩的基本技法进行讲解外,还要对“水”――水彩的重要媒介进行重点讲解,要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水的特性,画出水彩水色交融的奇妙感觉。上色前可以先用喷壶在画面上喷上清水,或者用大板刷在画面上刷上水,水量以自己的画面需求而定,然后在纸或润泽或半干的情况下上色;也可以先上色再喷水或刷水,目的是要以画面效果润泽、透明为准。

3.建筑单体临摹/写生。色彩静物练习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色彩基本知识,熟悉水彩的表现方式和技巧,培养学生基本的色彩表现能力,而建筑单体的临摹/写生学习,则是为下一部分的风景临摹/写生学习打好基础。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应重点把握对建筑物造型、质感、空间、透视等方面的表现。在讲解透视的过程中,要把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多点透视、散点透视等透视方法及手段讲解清楚,并要辅以相应的练习训练,避免出现明显、简单的透视错误。

4.风景临摹/写生。在风景临摹/写生中,学生应依照老师详细讲解的水彩课程风景写生步骤程序(选景,构图,起稿,上色,经营画面,整理画面)进行相应的绘制,要强调在绘画时,先画远景,再画中景、近景,即先画天空、远山、远树,再画房屋、桥梁、近树等画面的中景、近景。这样有利于学生控制画面的整体关系,使画面具有空间层次感。这样可以少走弯路,避免出现在绘画过程中常遇到的“不知从哪开始”,或者不知所谓地东一笔西一笔的混乱局面。

(二)审美及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方面

在绘画过程中,画者的素描和色彩基础决定着画面的基本框架,而自身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则决定着画作的品味和艺术性。老师在教授水彩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辅以优秀美术作品赏析、中外美术史、中外建筑史等方面相关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提高人文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体系校外环节

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体系校外环节的美术实习部分,是城规专业水彩课程教学体系的外延性发展,因为美术实多设置为2周的集中学习,学生在这种远离各类干扰的环境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水彩写生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心总结归纳前期的校内学习内容,再进行集中式的校外美术实习强化训练,大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笔者特别注重通过写生环节对学生进行组织能力、经营理念、创造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用以帮助他们构筑城规专业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在学生正式下笔前一定要让其对写生景物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提醒学生除了注意对象物的基本素描关系、色彩关系外,还要特别注意画面的透视关系、景深关系,确定好视平线和视点,做好远景、中景、近景的各层次的组织布局工作。在写生过程中,除了讲授忠实于现实风景的写生方法外,还要重点教授给学生写生创作的基本方法。要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合自身喜好,整理归纳出适合自己审美情趣的风景,教会学生根据画面和自己主题的需要移步换景,移物造景。

笔者认为在对城规专业学生进行水彩课程教学时,应先对本班学生进行基本摸底,然后针对具有不同色彩悟性的同学分别进行不同的教学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行教学计划和内容。在学生的作业批改后,老师应对每次的作业进行集中点评,优点要肯定,不足之处要鼓励。老师要注意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自我完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水彩课程的教学体系才有可能高效运转,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凤兰.色彩教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吴兴亮,高文漪.园林水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3]杨俊甫.水彩风景写生教学范本[M].南开: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水彩课程总结篇(4)

《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课程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彩色电视机也从普通型(屏幕在21寸以下的电视机)发展到新型大屏幕(屏幕在25寸以上)彩色电视,它已成为一个宽泛的概念,目前这类电视机包括了采用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板(LCD)、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和高清晰度的大屏幕彩色电视机,这就增加了彩色电视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难度。而且当前山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因此,在讲授这门课程时要突出以下特点:在原理阐述上贯彻一个“浅”字,化繁为简,定性叙述,化抽象为具体,侧重应用;在内容上要体现一个“新”字,讲述彩色电视机的新技术及新工艺电路;在调试、维修方面注重一个“用”字,即着重于实际维修的训练。

一、以“浅”字为原则,定性分析彩色电视机原理

彩色电视机原理的阐述是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展开的,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接受能力不强,面对复杂的彩色电视机原理的定量分析,学生学习的难度比较大。这就要求老师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定性地讲授彩色电视机原理。

1、化繁为简,定性叙述

在“彩色电视机的解码器电路”这章内容中,有很多概念、原理是通过数学和物理相关公式运算过程进行定量讲述的。在授课时,要根据各个概念、原理的特点,尽量减少有关的数理运算,以定性叙述为主。

比如在“同步检波器的基本原理”这部分内容,课文是通过色度信号uF=UsinωSCt+VcosωSCt和本机色副载波信号UFO=sin(ωSCt+φ)在同步检波器的模拟乘法器里数学运算的过程来定量讲述同步检波器基本原理的,运算的过程复杂,学生很难理解。授课时可作适当的处理:让学生不必理解u0=uF×uF0的运算过程,而只应用其运算结果u0= cosφ+ sinφ,再结合同步检波器基本原理的方框图,进行定性分析。

(1)当φ=0°,即本机色副载波与色度信号的UF分量的色副载波同相时,cos0°=1,sin0°=0,则u0= U/2×0+V/2 ×1=U/2 ,同步检波器的输出信号为U/2 ,V分量为零,即只有蓝色差信号。

(2)当φ=90°,即本机色副载波经移相器移相90°后去乘色度信号uF时,cos90°=0,sin90°=1,则u0= U/2×0+V/2 ×1=U/2 ,同步检波器的输出信号为U/2 ,U分量为零,即只有红色差信号。

这样,就讲述了利用同步检波器解调出正交平衡调幅的两个色差信号U和V了。

2、化抽象为具体,侧重应用

彩色电视机基本原理有很多抽象的知识,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因此,老师在授课时,就可将抽象的知识,结合到应用方面展开讲解。比如在“色纯度的调整”这节内容,课文是在画出显像管的后视图,通过图形的变化,来讲述色纯度的调整过程的:当两个色纯环同向转动时,改变合成磁场的方向,即改变三电子束移动的方向;当两个色纯环反向转动时,改变合成磁场的强度,即改变三电子束移动量。因此,适当调整色纯磁环所处的位置方向和夹角,可使三电子束同等位移,从而使其中心与彩色中心重合,达到调整色纯度的目的。可以看出,由图形的变化来讲述色纯度的调整过程是很抽象的,学生也难以理解。授课时可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彩色电视机显象管实物演示整个调整过程,边演示边讲解色纯度的调整的原理。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色纯度的调整原理,又掌握了色纯度的调整技术。

《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教科书中还有很多章节都存在通过数理运算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和叙述比较抽象的内容,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浅”字原则,以彩色电视机电路原理图为主讲线索,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以学生能够应用学习到的彩色电视机原理阅读电路原理图,并能通过电路原理图进行故障的分析与维修为目标安排好授课内容。

二、以“新”的内容,阐述彩色电视机的原理

新型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已经进入了普通的家庭,大屏幕彩色电视机采用了很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但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有关《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的教科书中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这就要求授课老师正确处理彩色电视机基本原理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彩色电视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接受彩色电视机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1、新技术的应用

普通彩色电视机的整机电路是通过调节电位器、电感器完成调整任务,而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在整机调整方面多采用I2C总线控制的新技术。在教学上,应以大屏幕彩色电视机整机电路组成原理为主线,讲授采用新技术的电路。

如在授课时,先讲述I2C总线概念:I2C总线又译为集成电路间的总线,它是由一根串行时钟总线(SCL)和一根数据总线(SDA)组成的具有多端控制的双线双向串行数据总线,其核心是主控件CPU。CPU通过寻址方式去控制各被控的集成电路,它可对(EEPROM)储存器、视频、色度、扫描、调谐、AV切换、音频处理、画中画等电路进行控制。而I2C总线的操作功能是完成用户对电视机节目预选、音量、亮度、对比度、色度的控制操作;调整功能主要完成电视机对各单元电路的工作方式进行设置和调整;检测显示功能是CPU可通过I2C总线对所挂接的集成电路进行扫描检测,并将故障的集成电路显示在屏幕上;自动调整功能即所谓数据自动恢复功能。

再结合电路原理图,阐明I2C总线的操作功能、调整功能、检测显示和自动调整功能的工作原理,并与普通彩色电视机的工作原理进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采用新技术的认识。

2、新工艺的应用

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在大量应用新技术的同时,其新工艺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授课时老师也要进行举例讲述。比如利用色滤光镜制作工艺的LCD(液晶)显示屏,这种显示屏的制作工艺要求有非常先进的制造水准:在色滤光镜本体还没有被制作成型前,就先把构成其主体的材料加以染色,之后再加以灌膜制造。这是一项新工艺,其制造出来的LCD显示屏能在高分辨率环境下创造出色彩斑斓的画面,且使用寿命长。

大屏幕彩色电视还采用了高画质处理(包括了梳状滤波器进行Y/C分离电路、在亮度通道中设置黑电平扩展电路、在显像管管颈上设置扫描速度调制线圈等)、高音质处理(包括了准分离式接收电路、HI-FI高保真音频处理电路、环绕声电路等)的新技术以及100HZ/120HZ倍频的场扫描电路的新技术等,在课堂上要结合这些新技术、新电路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整机电路图上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阅读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电路原理图。

三、以“用”字为导向,指导学生调试和维修彩色电视机

彩色电视机调试、维修方面的教学上要注重一个“用”字,即着重于实际维修的训练。由于彩色电视机发展很快,大屏幕的彩色电视机已进入老百姓家庭,得到广泛使用,其电路结构也从简单到复杂,且很多电路都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彩色电视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在讲授普通型彩色电视机维修的同时,还要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去指导学生进行调试和维修大屏幕的彩色电视机。

1、普通型彩色电视机的调试和维修

虽然大屏幕的彩色电视机是当前家庭普及程度高的电视机,但其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都是在普通型彩色电视机电路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这门课程中,以调试、维修普通型彩色电视机的训练为主讲内容,选用最具代表性的松下M11机芯(采用松下M11机芯的彩色电视机有松下TC-201D、TC482C、牡丹TC-483D、乐华TC-371等数十种机型)为例,讲述彩色电视机调试、维修的过程,并在整机电路板设置不同的故障点,让学生进行检查、维修。同时要加大维修的实训量,如现在很多家庭都将普通型彩色电视机更换为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学校可以通过旧货市场购买一批不同品牌及型号的旧彩色电视机,集中学生进行维修实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普通型彩色电视机进行拆装和调试、维修,以增强学生实际动脑、动手的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义务维修,打破只在实习室进行维修训练的模式,解决彩色电视机维修的实用性与学生维修实习的局限性的矛盾,以扩大学生维修彩色电视机的范围,使学生熟练掌握彩色电视机维修的方法和维修的技术。

2、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调试和维修

在积累了普通型彩色电视机维修经验的同时,应指导学生进行大屏幕彩色电视机故障维修,特别是结合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的特点引伸出来的特殊的检修方法。比如I2C总线控制系统的调整与维修:普通型彩色电视机在调整电路工作状态时,一般是通过各电位器、电感器等进行调节;而具有I2C总线的新机型,若要调整和维修,必须通过遥控器或手工将微处理器调整到维修状态,然后根据各受控集成电路的数据要求,通过I2C总线和微处理器对整机进行调整和维修。如通过长虹SF2583机型的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示教板电路,由老师演示微处理器CHO5T1606集成电路和I2C总线控制系统引起的“三无”(无光栅,无图像,无声音)、“一条水平亮线”等故障,并通过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指导学生进行故障的检测及排除,同时与普通型彩色电视机的“三无”(无光栅,无图像,无声音)、“一条水平亮线”等故障现象的检修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I2C总线控制的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维修方法和维修的思路。然后,在长虹SF2583机型的整机电路板上设置不同的故障点,让学生进行维修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维修技术。

所以,在熟练掌握普通型彩色电视机维修的基础上,对于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大屏幕彩色电视机,也要强化维修的训练,以适应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发展要求。同时,在维修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维修思维的改变,根据新技术、新工艺的电路原理,采用一些特殊的维修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的彩色电视机维修水平。

四、教学过程要处理好的问题

在开设《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这门课程,实施“浅”“新”、“用”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1、不能只追求单纯的“浅”字,而是要以学生易于理解彩色电视机电路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为教学目标。授课时要深入浅出地处理课文中比较繁琐和抽象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应用基本原理阅读彩色电视机整机电路原理图,并能根据整机电路原理图进行故障的分析与维修。

2、讲授“新”的内容时,考虑到这门课程总的授课时数的限制,对于宽泛的彩色电视机的概念,特别是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普遍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所侧重: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以普通彩色电视机和阴极射线管的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为主讲内容,扼要地介绍液晶显示、等离子显示及高清晰度的彩色电视。

3、在注重实“用”性的维修训练时,由于提供给学生维修训练的还是以普通型彩色电视机居多,所以仍要以普通型彩色电视机的维修训练为主讲内容,让学生熟练掌握普通型彩色电视机的维修方法和维修技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大屏幕彩色电视机故障维修,使学生尽快进入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维修行列。

总之,要合理、灵活安排授课内容,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精通普通彩色电视机的原理与维修,又要使学生掌握大屏幕彩色电视机采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电路,熟识新型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维修技术,并及时了解彩色电视机的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彩色电视机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维修能力。

参考文献

水彩课程总结篇(5)

闽南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原有色彩课程依据艺术类培养方案,与素描课程融合,体现为绘画造型基础课程中部分内容,依据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被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完成。在执行教学计划过程中,绘画造型基础课程中的色彩部分被安排为36学时,课时较少,2014年的绘画造型基础课程中的色彩部分仅能讲授水粉的基础技法,不能较好地掌握水粉的用笔技法、形式感及画面氛围;2015年绘画造型基础课程中的色彩部分对水彩传统技法中的干湿画法掌握不熟练,对撒盐法、涂蜡法及对印法等特殊技法课堂内无法尝试,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学习。在2016年的环境设计培养方案中,通过将绘画造型基础课程拆分为素描和色彩课程,各48学时,同时,在大一下学期的建筑速写课程中安排24学时的色彩课程,可以充分讲授色彩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

色彩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绘画造型的基础知识、造型设计的要素、构思方法、表现技法,并且能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造型设计的构思、美感和表现技术的实践训练。在2014和2015学年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时安排较少,对色彩的表现技法讲授不全面,同时,对造型设计的构思、美感及技术表现训练也较少,学生作品点评次数较少,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熟练程度。通过与讲授建筑速写和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师沟通发现学生在画面美感、技法表现及颜料特性掌握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在2016年的教学大纲中,色彩课程重点讲授色彩基础知识、水彩的表现方法与步骤和水彩课题训练,同时在建筑速写课程中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得学生在水彩绘画过程中对水的控制更加熟练,色彩技法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中国当代教育中,无论水粉还是水彩课程的教学方法都存在些许弊端,仍需进一步改进。在当代各高校的课程安排上,水粉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多数采用临摹与写生的形式进行授课,缺少创作和应用于相关专业的环节,从而导致学生仿佛回到了高考培训班的学习场景:照着画,不用动脑,甚至有学生戴着耳机,边抖边画,每天只是“混日子”罢了,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应挖掘学生的无限潜力,而非埋没好的人才。因此,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要多抛出问题,使学生发散思维、多动脑,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环境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将水粉改成水彩,由于水粉与水彩颜料的性质不同,呈现出来的画面效果也截然不同。水粉的画面比较粉气,覆盖力强,可以画很厚,水彩画面透气,覆盖力弱。然而在环境设计专业中,不管是室内方向还是景观方向,设计稿图均不需要厚重感,薄薄一层透气的色彩表达最佳。由于二者的材质不同,教学方法也不能按照之前色彩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首先,针对大多数学生从未接触的课程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对此好奇、感兴趣;其次,在课程安排上需层层递进,依旧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再次,教学不要过于强调水彩的技法,应使学生更加注重绘画内涵的表达,作品要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课堂氛围更佳,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更顺畅。

四、实践环节的加强

现今各高校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更加重视表现技法的教学探讨,在课上,学生需要不断探索水彩颜料的特性,并且根据自己所知的理论知识发现水彩绘画的“新大陆”。事实上,色彩探究的最直接方法莫过于室外写生,不管是色彩的倾向还是色彩的变化都是随着光源的变化而变化的。印象派画家就十分喜爱光色的变化,因此,他们经常背起画箱,走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变幻莫测的色彩。比如,印象派画家莫奈在不用时刻、不同季节将同一个教堂、同一个草垛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因此,现在各高校不仅组织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外出写生,设计专业的学生也要外出写生。闽南理工学院每年组织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大二上学期外出写生。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无论是室内方向还是景观方向的学生,都需要走到自然中寻找美的、创新的设计稿图,因此,环境设计方向的学生外出写生均以水彩为表现形式,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在画面中。写生结束后带队教师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这也是对学生外出实践成果的肯定,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忱,也可以激励下一届外出写生的学生努力画出更好的作品。课程改革需从学生所学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能力。但许多设计类专业教材滞后于实践,理论性较强,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情况脱节,从而导致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运用能力失衡,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闽南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色彩课,该课程在2015年之前均以水粉课的形式讲授,只是一味地传授学生色彩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并未与他们的专业运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就造就了学生认为的“又回到了培训班的学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色彩课程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改革,补充新知识、新技法,同时要使学生知道该课程对他们设计专业课程有所帮助。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他们带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使学生亲身感受自己所画的场景,亲身感受自己画面中的每个描绘对象,这样能更直观、有效地辅助教学。

目前,水彩在设计类专业中的使用程度不断提高,并以其优异的表现效果形成逐渐取代水粉的趋势。在色彩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本文通过探讨环境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四个方面展开探析,通过合理安排色彩课程,提高教学学时,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及增加实践训练等形式提高色彩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作用,为探究色彩课程在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陆洁 单位:闽南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钟尚联.水彩画技法新探[J].艺海,2007,(2):71.

[2]刘媛媛.设计专业中水彩表现技法教学探讨[J].大众文艺,2011,(24):284-285.

水彩课程总结篇(6)

“课程教学改革、工学结合”已成为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工学结合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探讨课程教学改革。本文以《服装设计项目课》课程教学改革为例,进行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服装设计项目课》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将服装成衣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等课程进行综合训练的课程。通过服装设计项目或主题设计项目的学习,对服装整体设计进行认识和研究,使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内在规律,培养用专业的眼光,独特的视觉角度观察与判断事物的能力,同时具有服装创意设计、打样、制作“三位一体”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设计师助理角色做好准备。项目的确立、制定和实施,需由主讲教师针对企业要求及相关部门的建议,提出整体思路,并与教学小组内的教师共同商议后,由教研室讨论通过。教师上课以指导性和引导性教学方式为主。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该企业产品面向的消费群体,找出该消费群体消费需求特征,进行产品款式设计,并完成结构设计,完成样品制作,提高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任务设计

1.2013年春夏童装产品开发方案案例简介

1)设计主题

通过对流行趋势和童装市场的调研分析,进行设计主题的确定,包含灵感来源、色彩流行趋势、设计流行元素、标杆品牌市场调研。

2)品牌命名

通过对企业品牌的了解,对品牌文化进行诠释;了解儿童心理,以儿童作为主人翁来设计品牌的主题说明。借鉴标杆品牌把握品牌风格,根据品牌的目标市场确立品牌定位。

3)产品分析

根据流行趋势,注重不同质地面料的搭配,增加服装的层次感。产品分析内容包括色彩定位、面料定位、设计方向、系列商品构成等

4)设计人员及时间安排

1.每个小组设立组长、设计总监、技术总监和营销总监,各自负责不同的职责。

2 .根据企业要求,制定详细的时间规划,确保按时交货。

2.开发思路

1)色彩定位:对2013年青青果春夏童装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说明,根据国家权威机构流行色发表信息和去年的流行色彩情况,定出今年产品的主色调,进行色彩定位。

2)面料定位:从生理特点看,儿童的皮肤稚嫩,易受不良物质的刺激。这就要求服装面料吸水性能好,能够充分吸收汗水而不会产生不舒适感。现在棉织物的功能开发越来越细,各种风格的面料性能都可以仿制,比如说仿真丝、仿化纤等棉织物。本方案选择绿色环保的棉类面料作为主要选择。

3)设计方向:根据面料流行趋势、色彩流行趋势,确定设计方向,结合成人服装的款式细节流行趋势,比如今年流行的肩部夸张造型等,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去,打造产品特色。图案装饰方面运用一些机绣、贴图、印染、立体化等工艺手段,要多注意图案的时代感、民族性、卡通感、立体感等。

三、教学设计

1.以能力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分五个模块进行教学:

模块一、项目任务分析,内容包括企业品牌特色分析、、企业2012年产品策划书案分析。模块二、服装流行趋势分析和市场调研报告。模块三、产品开发方案,内容包括消费对象定位、色彩定位、面料定位、设计方向(面料流行趋势、色彩流行趋势和款式细节流行趋势)、系列商品构成、款式设计和系列拓展。模块四、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模块五、产品及评价。

2.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和角色演练法,根据企业的真实项目进行设计,过程全部模拟企业产品开发流程,并按照企业要求设置相应岗位。人员组织: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设立小组长、设计总监、技术总监、市场经理四个岗位,由学生竞争上岗。每个人拿出自己的专业特长,充分显示自己的组织才能,竞选合适的岗位。由辅导老师团队进行考核打分录用。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企业招聘员工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自我推荐能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展示方式的改革

1)面向学生和辅导老师的成果:学生进行资料整理,文本资料(包括设计主题、产品开发方案、款式设计、面料选择、样板工艺设计、产品照片、个人总结等)。学生准备ppt进行自己的产品设计制作过程的讲解,回答提问,作品介绍,由指导老师打分。锻炼学生的资料整理和表达能力。

2)时装模特秀展示,邀请专家企业媒体人士参加,由企业技术人员负责评分。模特秀由学生负责全过程的筹划,包括一些形象设计店家的广告赞助等。锻炼学生的展示项目筹划实施能力。

3)静态样品展示,要求合作企业有关人员参加,进行作品选择,根据企业的需求选择合适开发的产品。由各学生小组长负责进行产品陈列,检验学生对陈列营销课程的知识掌握水平。

4)由各小组的市场经理根据自己的设计报价和企业洽谈资金投入问题。学生从面辅料成本、设计价格、样板提供价格、样衣制作费用等方面做出自己的报价单。此环节锻炼学生的商务洽谈水平和交际能力。

四、课程改革的意义

1、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本项目课程为企业提供了4个系列共34套童装,款式结合流行时尚元素,色彩搭配协调,结构合理,面料选用纯天然的棉印花布和针织卫衣面料,透气性好,属于绿色环保产品,充分考虑了儿童好动的特性。表现手法上延续青青果的特点,设计各类卡通图案,并结合口袋等功能性设计,较好的体现了品牌特色。

2、以能力本位教学为主导,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项目的确立、制定和实施,完全按照企业产品开发流程进行。教师上课以指导性和引导性教学方式为主。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该企业产品面向的消费群体,找出该消费群体消费需求特征,进行产品款式设计,并完成结构设计,完成样品制作,提高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从选题(任务书或主题内涵分析)、调研分析、(对材料、色彩、款式造型及各种装饰方法)进行设计研究、打板到完成工艺操作的综合性训练过程,深化女装产品外形、技术图、放样、编制技术卡、预算表等方面的知识。

服装项目课程教学的开展,使学生更容易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从面料、配色的选择开始,到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和样衣制作,每个环节的实施由具体的学生负责和指导老师及企业专家交流沟通,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检验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技能水平。

水彩课程总结篇(7)

现代意义的水彩画在中国虽然只有近百年的历史,然而,它却是20世纪中国引进西方绘画艺术中最为成功的画种之一。水彩画水意的酣畅、色彩的绚丽、用笔的洒脱,以及创作过程中的随机性、抒情性无不体现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视觉效果。水彩画制作工具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同时又极富表现力,很适合美术写生和教学,特别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再者,由于水彩画以颜料和水调和作画,与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作画原理一致,表现景物和宣泄情感都显得非常随意、即兴,因此水彩画十分吻合中国人习惯用水墨的方法表现情感的审美趣味,从而受到国人的广泛喜爱。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好水彩画这门艺术,笔者在所参与的教改项目实验班级的水彩写生教学中,经过不断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如下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水彩画,以此增加教学的丰富多样性。

一、认识水彩画的特点

我国各艺术院校在美术专业高考中,对考生的色彩训练和考试向来是以水粉画为主的,学生入大学前几乎没有接触过水彩画,对水彩画艺术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在画水彩画时仍然习惯性地使用水粉画厚涂的方法来表现物象,不懂水彩画的技巧,不懂得控制画面水分,因而水彩画鲜亮透明、淋漓畅快的特性也就发挥不出来。

鉴于学生对水彩画认识方面存在的不足,有必要跟学生讲解水彩画和水粉画在材质及表现方法上的几个重要区别。

1.工具材料方面的区别。水彩画为了更好地展现画面色彩的透明感、水迹渗透效果以及很好地保持画面色彩的流动性,因此特别讲究画纸的选择,画笔也要求选择含水量较大的,否则将很难体现水彩画本身独有的视觉效果。而在画水粉画时则对画纸和画笔没有太多的讲究和要求。

2.画亮部的技法区别。由于绘画材质的不同,在水粉画中,画亮部高光时主要是用颜色调和较厚的白粉亮色层覆盖,从而取得亮的感觉,即所谓的“提亮”;而在透明水彩画中,景物的亮部高光是通过充分利用画纸本身的白――颜料薄涂甚至不画来取得亮的感觉,即所谓的“留白”。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亮”的方法,水彩画也唯有如此才能产生透明感。

3.作画色层覆盖次数的区别。画水粉画时,物象色感的表现可以通过颜料层层叠加、不断修改加以丰富,直至满意为止。但是在水彩画制作过程中色层却不能过多叠加、修改,尽可能一次性画准,最好不超过3遍,因为颜色层次覆盖、修改得越多就越容易使画面变脏,从而破坏水彩画鲜亮透明的特性,甚至导致作品的失败。

二、水彩画经典名作赏析

众所周知,要认识、学习和研究一个画种,必然要追寻那个画种的各个时代的艺术家、艺术理论,更直接的是要寻觅各个时代的经典作品。大师的作品是我们前进路上最可靠的依托,这些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找寻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笔者通过在课堂上讲解各时期的水彩画的名家名作,课后引导学生查阅画作资料,让学生对世界水彩艺术的发展有尽可能全面的了解。欣赏过程中,给学生分析作画程序、技法运用、色彩关系、水分控制、空间层次、创作理念等各方面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作画经验谈体会,目的是让学生加强直观印象,懂得水彩画艺术的精神内涵,提高学习水彩画艺术的“眼界”。

三、水彩画的特殊工具材料和技法运用演示

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仅仅是题材、思维、观念的转变,更应该包括绘画材料与技法的创新与发展,新材料和新技法所带来的特殊视觉效果是传统材料和技法所不能赋予的,这些创新实践技巧的出现,作用于当代艺术观念和审美趣味,丰富和拓展了艺术语言,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学生只有熟练掌握,方能创造出更具表现力、时代感和艺术性的绘画作品。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将一些特殊的工具、材料和技法在课堂上进行操作演示。

1.材料、工具演示。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留白液、刮刀、蜡笔、海棉、酒精、松节油、沥粉、白卡纸、砂纸等材料。尽力展现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所能达到的非同一般的视觉效果。

2.技法演示。演示各种特殊技法的操作过程,包括泼彩法、漫流法、喷水法、刀刮法、遮盖法、留白法、伤纸法、压印法、粘贴法、油色混合法、触觉肌理法等不同技法。

新材料、新技法的演示和讲解,可以使学生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在写生和创作过程中增添了诸多选择表现技法的可能,理解水彩画技法的多样性和可变性,增强了对水彩画学习的热情。

四、水彩画范作临摹

学生对水彩画工具、材料和技法的学习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布置学生进行适当的临摹是必要的。方法是由学生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优秀水彩画作品进行临摹,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原作中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技法,理顺作画步骤,提示作画的各个环节,把握画面水分控制的分寸等。目的是使学生快速熟悉、适应水彩画的工具和材料,较快掌握水彩画的各种技法及基本作画程序。

五、教师课堂写生演示

教师课堂写生演示的目的是直观地诠释“理论如何结合实践”,演示内容包括:

1.整体演示。完整地演示水彩画制作的全过程。其间结合讲解、分析,使学生懂得水彩画写生的观察方法、制作过程、用笔、用水、调色、色彩关系等关键环节。

2.局部演示。针对单个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演示,帮助学生找到解决个别问题的办法。

六、水彩画写生教学实践

水彩画写生教学实践是这样安排的。

1.单色水彩画写生练习(素描)。单色水彩画也可称为“素描”,是用水彩画的工具、材料和技法,选用水彩颜料的一种颜色面对写生对象来画单色素描。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忽略对象的色彩关系,从而专注于对象的素描关系、专注于对水彩材料和技法的运用、专注于水彩作画程序、专注于“水彩画味”的体现,让学生画得更轻松、更单纯,是色彩写生练习前的热身运动。

2.水彩画色彩写生练习(色彩)。水彩单色练习阶段结束后,开始转入色彩写生练习。这一阶段是将学生前期的所学所思融入到实践中去的关键一环。学生之前都接受过素描和色彩训练,对色彩造型的一些基本原理有所了解。只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不一样,因此教师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如何使学生在写生过程中能持续进步而不至于迷失自己呢?笔者认为,在写生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备以下三种基本能力。

第一,观察能力。古人云:“意在笔先。”意思是下笔之前就应该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自然界的万物是真实、自然的,所有目光触及的一切都表现出独具个性的美感,吸引着我们的感官,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学生对物象的观察,不应只是观望,还包括能够意识到色彩的浓与淡、冷和暖,能够意识到色彩与物象结合而成的空间和轮廓,还要体会到物象自身的韵味带给感官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冲击力,要努力牢记对象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依据仔细观察分析来决定自己选择何种技法去表现对象,确定如何营造一个优美的画面效果。

第二,动手能力。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在掌握一些表现技法后,不敢大胆下笔作画,总怕运用不当损坏了画面,浪费了材料和时间。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要惧怕失败。综观美术史上的那些前辈大师,谁又不是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走向成功的呢?

画家的动手能力是完成艺术作品所必须具备的技术手段,画家的观察、创意是否能准确地表达在画面上,手上技术的强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欣赏能力。欣赏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拓宽视野、提高绘画技能的重要方法。一种欣赏方式是浏览,通过浏览大量优秀的水彩画作,使学生对各门各派的水彩画有一个大致印象,使之在思维上能不拘泥、定格于某一种绘画样式,懂得一种绘画形式的表现力并不仅仅取决于工具材料本身的繁简,还要看画家以何种愿望和何种技法来操纵它;另一种欣赏方式是读画,像读小说一样仔细阅读画面的构图、空间、色彩、技法、创意等诸方面构成因素,使学生领悟到前辈的绘画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使自己在艺术理念、技法、思维等诸方面有较大提高。

绘画不是纯粹的体力活,不是埋头苦干就能学有所成的。学会欣赏自己和同学的作品,发现自己、别人画面存在的问题,懂得扬长避短,也是绘画能力进步的表现。

七、教学总结

教师应给学生做阶段性的总结,分析教与学的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指出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保持学生对水彩画艺术的清醒认识和浓厚兴趣,不断提高学生水彩画写生艺术水平。完成以上教学步骤后,学生完全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水彩课程总结篇(8)

二、明确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目标

幼儿教师要经过专业化的训练才能正式上岗教学,要严格遵守教育部门设立的相关制度。做好学前培养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适当的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水平,总结出一定的基础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程学习时间,让学生在美术专业学习中端正学习心态,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学内容的核心内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要以幼儿为主体,从学生的基本需求进行明确主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岗位需求进行知识侧重讲解,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经过数据调查发现当前学前教育美术专业的学生基础水平比较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水平相互结合,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美术专业设计原理和内容技巧进行课程活动设置,比如说,可以根据色彩搭配的原理进行课程讲解,开设一些美术色彩与学生年龄段有效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美术色彩知识。对于一些年龄段稍微大的学生,就应该进一步研究色彩的进一步转变,及时了解学生对色彩的掌握程度,进行知识内容拓展,并且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和案例进行指导说明,帮助学生较快的掌握色彩知识。在积累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运用到幼儿教育制作和环境设计中去。

三、完善高职学前制度和方向优化

美术专业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性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不断陶冶思想道德情操,因此,注重学前时期的美术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能够直观的展示出美术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引导性作用。美术专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核心要素,因此,教师要合理设置美术教学课程,充分利用美术专业的教学优势,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和信信。

美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研究和规划,明确体现出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技能和发展方向,合理把握美术课堂内容教学大纲,在内容讲解上重点突出美术中的重难点内容,教育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目标,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研究创设出比较全面的教学理念。综合考虑美术课程在大纲讲解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情况,这样做到有利于完善教学目标的设置和优化,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发展型人才。

四、将高职学前美术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细化

水彩课程总结篇(9)

开展这项活动,仅靠教材提供的有限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材只是一个范本,我们应该抛砖引玉,开掘课本以外的“活水源头”才能让这项活动如清清渠水,明丽鲜活。当然,这需要老师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放得开手脚,发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开展起朝气蓬勃的语文活动。具体地讲,有课外图书资源、影视广播资源、网络生活资源、地方性质资源、家庭街头资源等等。

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要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这种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延伸到自然,延伸到社会,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了不断开放的鲜活的学习环境。

1.多元化的文本与非文本学习环境相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由过去只靠从单一的文本(课本)获取间接知识转到从多元化的文本(个人、小组、班级文本,教材文本,课外相关读物文本,多学科文本……)、非文本(实物、模型、场面、电子网络……)等鲜活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直接知识,从而使知识产生活力。

2.多媒介课堂学习活动环境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习环境相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把学生从传统的课堂学习引向多媒介的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多媒介的课堂学习和课外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实现主体价值的回归。通过研究性学习、课外阅读与写作、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活动以及信息技术处理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向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拓展,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实现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的提升,知识视野的扩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综合性学习形式的开放性

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只要紧紧围绕这一宗旨,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万紫千红的。不一定在每一单元的后面开展,而是贯穿语文学习活动的始终。它可大可小,不拘一格。可以是随堂的成语接龙、角色体验、挑战性表演、即兴演说,也可以是全年级型的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大型演讲会、街头新闻会、书法比赛等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就其学习形式来说,应特别强调“课题设定的过程”、“课题探究的过程”、“总结和报告的过程”等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应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种基本形式。

1.课题设定。课题设定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就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课题设定是为了加强语文学习素材与个体主观之间的联系,通过为语文学习创设各种体验和对象接触的场所,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产生兴趣、感动、惊异、疑问。并且,让学生在对开放性的内容素材体验过程中,形成要探究的种种问题,产生思想的火花和对语文学习的探究欲望,明确探究的方向。

水彩课程总结篇(10)

教学中,有些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参照那些优秀教案或备课手册进行备课,但所备的教案到了课堂之上却不能顺利实施,起不到该有的教学效果。让许多教师为之困扰。不同的科目、不同的年级阶段也应当有着不同的备课策略和方法。

一、备课要针对学生实际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之间的情况不一,因此在备课的方向和策略上也应当有所不同。教师备课时着眼的重点不应当是备课这个外在的形式,而是在参考优秀教案进行备课的同时必须要结合自身以及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来进行相互结合。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将备课的焦距对准自身以及学生的实际,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学习的心理、习惯等了解清楚、分析清楚,在此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教案。

如,在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备课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当了解到教材在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下学期均安排了“统计”的学习,并在二年级下学期还安排了“找规律”,学生对概率与统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其次,大多数学生对于猜想、实验验证等需要发挥想象力的学习方法也较为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数学规律的认识还比较困难。在掌握了以上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备课,让教学过程兼顾到所有的学生,才能达到备课应有的效果和目的。

二、备课的重点要瞄准“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吸引和保持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来说,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和手段。而精彩的新课导入,能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精彩起来,这样就可以达到激发他们兴趣的作用。因此,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是在备课时首先应当予以重点设计的部分。我们应当在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创设教学导入情境,让学生在课程伊始就被课程内容所吸引。

三、备课的内容要涵盖“课堂全程”

上一篇: 优秀学生事迹 下一篇: 检验专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