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是贵州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贵州中医药大学主管的学术期刊。贵阳中医学院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探讨、实验研究、药学研究、临床观察、临床论著、民族医药、护理研究、教学研究、文献综述、其他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理论运用
基于《医原》浅论“燥湿兼夹理论的临床应用”1-4

摘要:“燥湿兼夹”体现了中医的“标本”理论,根据《医原》、《湿热病篇》等古籍中对“燥湿兼夹”的论述及现代文献对该理论的发挥,整理“燥湿兼夹”相关疾病的诊治思路。结果发现临床上,痉病、消渴、水肿、咳嗽等病证都可能具有“燥湿兼夹”的病理基础,需要针对其不同的表现进行相应的治疗。

张斌教授运用六经理论辨治妇科病证探析5-7

摘要:张斌是内蒙古医科大学知名教授,全国名老中医、伤寒学知名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50余年,造诣颇深,善用六经理论诊治妇科疾病,认为妇人月经、带下、妊娠、产后及妇科杂病均可根据经脉循经特点进行六经辨证,并以此选方用药,疗效甚佳。本文对其运用六经理论辨治妇科病证进行了探析,总结其运用六经理论诊治妇科病的学术思想,并选取验案以期与同道共飨。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专家经验
浅析国医大师刘尚义治疗胃病用药经验8-10

摘要:刘尚义教授行医数十载,在治疗胃病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特色。对慢性胃炎、胃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癌等治疗颇有心得。其擅用药对治疗胃病,如用黄连、吴茱萸即“六一丸”清胃热,用厚朴、苍术健脾理气,用佛手、郁金疏肝解郁,用黄芩、半夏清热和胃等。

名老中医徐学义治疗阳痿组方规律的数据挖掘11-14

摘要:目的:分析全国名老中医徐学义治疗阳痿的用药规律,为阳痿病症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收集徐学义教授门诊治疗阳痿的193个处方,共涉及中药121味,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源,运用其中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明确处方的用药规律及内部关联。结果:提取核心药物组合20个,新方10个。结论:徐学义教授治疗阳痿时多以调补肾气、温阳益阴、清利湿热、舒经通络、疏肝解郁为法,随症辨治。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经验体会
六合加萸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经验体会15-17

摘要:近年来反流性食管炎日益成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患病年龄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临床报道长期西医治疗有部分副作用,且服药时间长,易反复,陈颜副主任医师通过学习老中医孙定隆“胃安六合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经验,结合多年临床体悟发展为六合加萸汤专治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甚佳,值得推广。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实验研究
黄芪抗大鼠前列腺增生的实验研究18-22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用激素诱导法成功复制SD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再分别给与非那雄胺胶囊、黄芪注射液治疗6周,最后摘取前列腺组织,观察前列腺湿重、体积变化,计算前列腺指数(PI)及光镜下观察前列腺形态学改变。结果:黄芪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可明显逆转大鼠前列腺组织增生。

慢性应激对小鼠胃肠运动及血清GAS、MTL的影响23-26

摘要:目的:研究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对小鼠胃肠运动及血清胃动素(GAS)、胃动素(MTL)的影响,以期验证慢性应激可以导致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小鼠模型。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各20只,采用食物剥夺、明暗颠倒及夹尾束缚等9种方法造模,分别观察小鼠的饮水量、进食量及体重改变情况,造模21天后测定血清中胃动素(GAS)、胃动素(MTL)含量,并取胃窦及十二指肠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胃肠排空功能测定。结果: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可以使FD模型小鼠的进食下降、体重增加放缓,小肠推进率下降,胃残留率增加;同时出现血清GAS、MTL含量降低,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胃、十二指肠组织的病理表现无明显改变。结论: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能够成功导致肝郁脾虚型FD小鼠模型。

针刺与穴位埋线对穴区胶原纤维的影响27-32

摘要:目的:对比针刺与穴位埋线在不同干预时间内对大鼠肝俞穴区胶原纤维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5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按照干预时间将针刺组和穴位埋线分为4天、7天和14天3个时间段亚组,每组8只。针刺组每日针刺右侧肝俞一次,深度至皮下4mm。穴位埋线组采用简易穴位埋线法将4mm长的可吸收缝合线埋入右侧肝俞穴。空白组予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相同的麻醉、抓取和固定,不做其他处理。在干预4天、7天和14天后处死大鼠,取出右侧肝俞穴区肌肉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三色改良染色。镜下观察穴区深部肌纤维、胶原纤维形态与量的变化。结果:干预4天后,针刺组穴区胶原纤维较空白组与穴位埋线组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天、14天后,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与空白组胶原纤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4天、7天、14天后,针刺组穴区胶原纤维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其中4天组和14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4天、7天、14天后,穴区胶原纤维也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多,7天、14天组与4天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和穴位埋线在14天内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均可使穴区深部组织的胶原纤维增多。针刺组增生的胶原纤维主要在肌纤维变形、扭曲与断裂处,穴位埋线增生的胶原纤维主要沿着肌纤维长轴方向走行.分布较均匀。

对比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近球小管Na+,K+-ATPase活性的影响33-37

摘要:目的:就对比剂影响糖尿病大鼠单肾近球小管钾钠离子ATP酶(K+.Na+-ATPase)活性状况加以探讨;在对比剂急性肾损伤方面,对健康大鼠与糖尿病大鼠展开对比分析;就对比剂肾病发病机理展开研究。方法:对正常成年sD大鼠及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等量低渗对比剂和生理盐水。经过3d取材;通过微分离技术,借助显微镜找到检测部位单肾近球小管,借助电镜完成鉴定。应用液闪法对K+,Na+-ATPase活性加以测定。结果: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就检测部位的K+,Na+-ATPase活性而言,对比剂组大鼠单根呈极显著较低表现(P〈0.01);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Na+,K+-ATPase活性明显进一步降低(P〈0.01)。结论:就大鼠肾近球小管K+,Na+-ATPase活性而言。对比剂呈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糖尿病大鼠作用更为显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药学研究
基于综合评分法的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黔产瓜蒌皮的质量影响38-42

摘要:目的:优选黔产瓜蒌皮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阴干、晒干、烘干等不同加工方法对新鲜瓜蒌皮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瓜蒌皮多糖、氨基酸、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瓜蒌皮最佳产地加工方法。结果:瓜蒌皮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综合评分值差异较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30℃烘干(0.94)〉60℃烘干(0.72)〉70℃烘干(0.63)〉50℃烘干(0.61)〉40℃烘干(0.57)〉晒干(0.27)〉阴干(0.00)。结论:30℃烘干是瓜蒌皮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最佳工艺为:取新鲜瓜蒌皮,切成1~2cm宽的长条。于30℃的烘箱内干燥。

头花蓼不同极性部位的抑菌活性研究43-46

摘要:目的:研究头花蓼不同极性部位对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等细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K—B纸片法,分别测定从头花蓼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的7个不同极性部位的样品(A—G)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粪肠球菌的敏感度;用液体稀释法测定A—G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头花蓼7个极性部位(A—G)均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变形杆菌的敏感度较高,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敏感度低;A—G七个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最低和最大MBC、MIC浓度分别为0.78、6.25mg/mL,1.56、3.12mg/mL;0.20、3.12mg/mL。0.39、3.12mg/mL。结论:头花蓼不同极性部位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均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抑菌强弱分别为A〉B〉C=D=F〉E=G:B=C:D〉A=F=G〉E。

景天三七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47-49

摘要:目的:研究景天三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景天三七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含量。结果: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是六氢法呢基丙酮(25.71%)、异植物醇(10.59%)、油酸甲酯(6.01%)、棕榈酸甲酯(5.70%)、亚麻油酸甲酯(4.87%)、4,8,12,16-四甲基十七烷-4-内酯(3.89%)、亚油酸乙酯(3.25%),占总挥发油的60.01%。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方药分析
《伤寒论》中肝胆病药物配伍及组方规律分析50-54

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伤寒论》中药物配伍及组方规律。方法:整理和归纳《伤寒论》中处方所载药物,建立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和列排序分析方法等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伤寒论》载方112首,其中治疗肝胆病的方剂有24首,涉及52味药,总用药次数达144次,核心药对为桂枝一甘草。在性味归经中,寒性药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苦味药,归肺胃经者最多。结论: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初步得出《伤寒论》中药物的配伍和组方规律,有助于其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论著
痛风性关节炎致炎细胞因子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55-59

摘要: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以期对指导中医症候分型及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将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辨证分型,分别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各检测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清IL-1β水平每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湿热蕴结组、瘀热阻滞组IL-6水平明显高于痰浊阻滞组及肝肾阴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L-8浓度:瘀热阻滞组、湿热蕴结组明显高于痰浊阻滞组与肝肾阴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NF-α浓度:湿热蕴结组、瘀热阻滞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痰浊阻滞组与肝肾阴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中医分型中,湿热蕴结型及瘀热阻滞型这两型病人血清IL—1β、IL-4、IL-6、IL-8、TNF-α水平明显升高,可根据其升高程度初步区分成湿热蕴结型及瘀热阻滞型。

宫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60-63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第一组为观察组,行宫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治疗,第二组为对照组,单独行B—Lynch缝合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产妇止血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的88.24%相比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h、24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与对照组的8.82%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宫腔球囊压迫联合B—Lynch缝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更年期女性中医体质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64-68

摘要:目的:了解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身心状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将763例更年期女性分为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组580例及无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组183例(以下简称更年期组、无更年期组),应用《中医体质的分类与判定》量表作为评判标准,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及焦虑抑郁状况调查。结果:(1)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焦虑患者中以阳虚质、阴虚质及气郁质所占比例居多: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9种体质中阳虚质、气郁质是影响更年期综合症焦虑发病的主要体质,平和质为其保护体质。(2)更年期综合征妇女抑郁患者中以阳虚质、阴虚质及气郁质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9种体质中气郁质是影响更年期综合症抑郁发病的主要体质。结论: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焦虑、抑郁体质分布以阳虚质、阴虚质及气郁质为主;阳虚质、气郁质是影响更年期综合症焦虑发病的主要相关体质,平和质为其保护体质:气郁质是影响更年期综合症抑郁发病的主要相关体质。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观察
饮食调理对阴虚阳亢型轻型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69-72

摘要:目的:观察饮食调理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检出的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2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饮食调理,比较两组血压及SF-36量表评分,从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机体疼痛(BP)、总的健康状况(GH)、生活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功能(RE)和精神健康(MH)8个维度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过干预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所下降,饮食调理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饮食调理的观察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饮食调理能有效地改善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健康和防治疾病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杏苏散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73-75

摘要:目的:观察杏苏散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风寒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医儿科门诊100例确诊为风寒咳嗽的患儿以杏苏散合止嗽散加减治疗,配合辨证随方加减:同时随机选取我院西医儿科门诊100例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为对照组,以氨溴特罗口服液口服,配合抗病毒及预防感染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77例,显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7%。对照组有效70例,显效1l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杏苏散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风寒咳嗽具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