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园林技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 省级期刊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Gardens

  • 11-2173/TU 国内刊号
  • 1000-7237 国际刊号
  • 0.1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古建园林技术是北京《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学术期刊。古建园林技术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传统建筑设计、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历史·理论·文化、传统建筑园林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地域建筑调查、古建医生、行业动态

古建园林技术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专题报道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3-4

摘要:叶如棠王素卿等出席成立大会 张锦秋任名誉会长 马炳坚任会长 9月20日~21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成立大会暨中华建筑文化传承创新与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在京举办,这标志着我国传统建筑领域首个行业协会正式成立。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名誉理事长叶如棠,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王素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马国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调研员苗喜梅等出席了会议。

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5-7

摘要:尊敬的参会院士和大师,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大家好!今天来参加这个会议,我很高兴。在这个收获的九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如期成立了,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对传统建筑分会的成立和分会首届理事会的产生表示祝贺,向在座各位一直以来为传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所付出的努力与辛劳表示感谢!传统建筑分会是根据今年3月协会五届四次常务理事会的批准,在按照协会有关章程要求,作了充分筹备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

从传统走向未来8-8

摘要:今天我们热烈祝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成立。在全国上下奋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热潮中,特别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后,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成立传统建筑分会是适应了时展的需要,正当其时。回顾20世纪后半期以来,既是物质财富又是精神财富的建筑,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临着国际化与地域化的冲撞与融合,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现代与传统的冲撞与融合。

搞好文化传承,为中华建筑文化的复兴而奋斗9-10

摘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行,大家好!在部领导、上级协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业内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今天正式成立了!传统建筑分会的成立,是我国城乡建设领域的一件大喜事,是广大从业人员的一件大喜事!从今天开始我们从事祖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广大同仁有了自己的平台。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古建筑传统技术
潮州传统大木构架的分类与形制(下)11-15

摘要:3.斗立桐 顾名思义,“斗立桐”即特指将桐柱立于斗上的组合方式,也就是《新编鲁般营造正式》等元明以来南方流传匠书中所谓“使斗立叉童”的样式。潮州的斗立桐也往往和驼峰结合使用,由驼峰承托斗,斗托桐柱(图2-31~图2-36)。斗立桐虽与桐柱密切关联,但匠人对二者有明确区分。在使用上,前者的等级比后者高,装饰效果也较强,驼峰的使用更起到加强的效果。

中国建筑彩画讲座——第四讲:和玺彩画(上)16-26

摘要:一,和玺彩画名称的运用与变化 和玺彩画,以“W”斜形大线构图为特征,是清代创建的一类彩画。这类彩画的名称,最早见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当时称为“合细”彩画,如“合细伍墨金云龙方心彩画”。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为“聚集精细”之意,即集各种彩画之细,由五彩精致工艺绘制的金色的云龙方心式彩画。1934年,梁思成先生著《清式营造则例》一书时,首次称此类彩画为“和玺彩画”,此后此类彩画就被称为“和玺彩画”了。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古建筑修缮与复原
浅谈古建筑彩画修缮设计——以一例残破的建筑彩画遗迹为例27-31

摘要:彩画修缮设计是彩画保护项目中前期的重要环节。文物建筑的修缮设计与仿古彩画设计性质完全不同。文物建筑修缮设计,必须做到前期勘察细致,不遗漏任何细小信息,同时需要设计师具有深厚的彩画知识功底,不能盲目认定,要做到方案有理有据、不妄想。仿古彩画的设计没有前期勘察,根据大木结构图纸即可制定方案。本文旨在以类似建筑考古学的方式,通过对一例官式建筑上残存的彩画遗迹细节的分析,向文物工作者介绍彩画专业修缮设计的部分思维方式方法。

扬州莲花桥桥亭修缮侧记32-34

摘要:通过研究莲花桥的历史变迁和历次修缮,结合扬州传统建筑的做法,编制出桥亭修缮方案并组织实施。修缮的基本原则是“修旧如旧”,在保持古建筑原风貌的前提下,按照“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对损坏、损毁的部件、部位进行修补、更换和复原,最大限度地、真实客观地保持其蕴含的历史信息。

河北古建筑修缮中的几个问题35-37

摘要:河北省已经完成了多项古建筑修缮工程,这对保护古建筑非常有意义。但是,因为缺乏古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了解古建筑的基本理念,加之缺乏专业施工技术,还有一些尚存争议的问题,致使河北省的古建筑修缮工程出现了各种问题。如违反古建筑的基本理念,“修旧如旧”的原则不清,缺乏多学科合作,具体施工技术欠缺等等。这些问题,很值得提出来,供以后工程项目参考和借鉴。

钦安殿屋顶维修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及化解措施38-41

摘要:钦安殿屋顶维修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不同于常规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古建筑维修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如大型金属构件和琉璃构件如何原状保护的问题;二是个体性的问题,如在宝顶中发现新文物,如何无损取出,原状放回和因故更改计划,提高原定维修等级问题等。本文在说明钦安殿的文物价值及其屋顶建筑特色的基础上,介绍保护团队对这些问题的认知情况,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及处理方法。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古建园林历史与理论
传统山水建筑景观的表象类型解析42-47

摘要:本文以类型学的相关方法,结合“象思维”理论,从传统文化类型与融合角度切入,分析了景观的表象类型及在景观物象中的呈现方式。在“象思维”的意象思维影响下形成的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有流动可转化的原象,通过景观理念映射,形成了表象;在传统文化渗透引导下,产生了四种典型类型。景观表象类型以主次分明的交叉融合,呈现于物象空间中,是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意象生成的意识与形态基础。

《营造法式》读后杂谈48-48

摘要:北宋朝将作监少监李戒奉敕编撰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官方名义刊行的最系统、最完整的建筑规范典籍,是我国古代建筑科学技术发展到北宋时的概括和总结,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科学技术的水平,也显示了我国北宋时期的社会综合科学技术水平。

样式雷“已做现做活计图”研究(续)53-58

摘要:一、惠陵妃园寝已做现做活计图概况 已做现做活计图(下文简称活计图)是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中的一类。它们作为皇家大型建筑工程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绘制于工程施工期间,再现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形态,用以全面、直观地掌握、协调和汇报工程进度。拙文《样式雷“已做现做活计图”研究》[1]已对清代惠陵活计图及活计单作了简介和分析。

清代帝陵五供祭台的纹样研究59-61

摘要:清代帝陵分布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沈阳市,河北省遵化市以及易县四地。入关后的清代皇帝都埋葬在河北省的清东陵和清西陵,由于清代帝陵实行了“昭穆制度”,故有东陵和西陵两陵分葬之制。清代共有九位帝王分别葬入了两地的大清皇陵。研究清代帝陵的资料很多,但是对于本体文物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清代石祭台的细节入手,对关内九座清代帝陵进行了梳理,浅淡了笔者对其雕饰纹样的一些看法。由此可见,清代陵寝的高超工艺技艺,反映出了古代工匠的独具匠心。

黑龙江地区清代伊斯兰教礼拜寺的建筑传播与建筑特征研究62-65

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地区清代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的研究,以期发现东北内陆伊斯兰教建筑在建筑传播上产生的共性特征,以及在传播衍变过程中发生的特殊问题。阿城清真寺是该区域内清代建造的较为典型的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通过它展现黑龙江地区清代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的主要特征。其建筑特征主要表现为封闭的院落空间,缺席的邦克楼以及退行性的建筑装饰等。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古建筑文物集萃
从粤海关的更替看中国近代海关类建筑的发展66-73

摘要:通过梳理粤海关大楼几次兴建的变化和发展,进而探讨了广州近代海关类建筑发展演进的特征和与广州近代海关类建筑发展的相互关系,并引发了对于海关类建筑系统研究的重要性的认识。

对古建筑现状立面图表现形式的探讨74-77

摘要:详细介绍正射影像的概念及两种制作方法,通过与线划图的比较,总结正射影像的优点,即数据准确、信息全面和表现直观,并因此提出了用正射影像取代线划图作为古建筑现状立面图表现形式的观点。

温州杨宅迁移工程技术浅析78-80

摘要:温州杨宅文保单位迁移异地保护工程在全国文物保护工程技术中还是新技术项目,本文针对已实施完成的温州杨宅顶升、平移和旋转工程案例,浅析顶升和平移工程技术,分析工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尝试说明目前文物平移项目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