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sychiatry

  • 43-1457/R 国内刊号
  • 1673-2952 国际刊号
  • 2.8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国际精神病学是中南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国际精神病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述、临床研究、护理园地、病例报告

国际精神病学 201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英文论著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TIC Disorder with Family Factors769-772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论著
四川省川东北片区医疗机构心理卫生服务现状773-776

摘要:目的了解2015年四川省川东北片区各级医疗机构心理卫生服务状况。方法按照各地市卫生局提供的名单向川东北片区(广元、巴中、达州)91家各级医疗机构发放自编“医疗机构精神卫生服务情况调查表”,统计分析所有医疗机构的精神类药物使用、心理卫生服务及其医务人员特征的情况。结果本次调查中,共42家医疗机构完成调查,15家提供门诊心理卫生服务,16家医疗机构至少提供1种心理卫生服务,有6家医疗机构提供心理测查服务,仅有3家医疗机构提供住院服务,其中三级机构提供心理卫生服务及门诊心理服务、心理测查服务的比例明显高于一二级机构,医疗机构有精神科会诊服务的仅占18.0%;医疗机构中共184人从事心理卫生工作,69.9%低于本科学历,63.9%仅有初级或不具备专业水平,44.2%接受专业培训不足一年,41.9%从事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的年限低于5年,11.6%未接受过专业培训,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一二级机构,其具有更多的高专业水平的人员,也具有更多接受高级职称专业培训的人员,接受的培训更多,有显著差异性(均P〈0.05)。结论目前川东北片区医疗机构提供的心理卫生服务的种类和范围十分有限,尤其是一二级医疗机构,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精神病高危综合征患者心理和社会支持与社会功能的相关研究777-780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高危综合征人群社会功能与心理和社会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美国精神病前驱期综合征标准(COPS),对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一级亲属300例做为精神病高危人群进行筛选,共筛选出符合COPS标准19例为研究组,筛选出与研究组患者年龄、性别、学历等相匹配的高危人群正常人士38例为对照组,运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估两组社会功能,并对两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卢森堡自尊量表(SES)评分差异进行观察比较,统计分析精神病高危综合征人群心理与社会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研究组FACESⅡ—CV亲密度和适应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实际家庭亲密度与实际适应性和阳性症状呈正相关;PSSS中家庭支持、其他支持和支持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朋友支持、家庭支持和支持总分与GAF呈正相关;SE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自尊水平与阳性症状呈负相关。结论精神病高危综合征人群的家庭亲密度、社会支持水平和自尊水平相对偏低,其中,自尊水平与精神症状,社会支持与社会功能存在关联性。

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神经肽Y和P物质水平的变化研究781-783

摘要:目的探讨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神经肽类物质神经肽Y(NPY)及P物质(S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人群为研究对象,依据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及诊断性访谈将被试分为四组:既无抑郁又无失眠症状的健康对照组(1组),仅有抑郁无失眠症状组(2组),仅有失眠无抑郁组(3组),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组(4组),每组30例,比较四组的NPY及SP水平。以NPY及SP为因变量,以PSQI、PHQ-9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4组)NPY的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1组),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4组)SP浓度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SP含量与PSQI、PHQ-9均不相关,NPY含量与PSQI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相对于健康对照组而言,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NPY水平较低;相对于仅患有抑郁或失眠一种症状或的患者以及既无抑郁又无失眠症状的健康对照而言,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SP水平较高,且该组患者的NYP水平与睡眠质量有正相关性(P〈0.05)。

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GRmRNA的表达水平及ACTH和血清皮质醇的浓度关系分析784-787

摘要:目的研究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GRmRNA的表达水平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和血清皮质醇的浓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医治的单相、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共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抑郁障碍诊断分为单相抑郁障碍组(UDD组)及双相抑郁障碍组(BDD组)。另选同时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作40例为对照组,研究各组GRmRNA、ACTH及皮质醇水平差异。结果患者组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GRα mRNA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UDD组及BDD组中轻中度组、重度组和对照组的GR仅mRNA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重度组GRα mRNA水平显著弱于轻中度组(P〈0.05)。患者组及对照组ACTH浓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皮质醇浓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皮质醇浓度呈上升的趋势(P〈0.05)。患者组及对照组GRα的亚细胞分布及核内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组核内分布显著弱于轻中度组。患者组HAMD总分均与GRα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746,P〈0.05;r=-0.831,P〈0.05);患者组中均未出现HAMD与ACTH、皮质醇浓度的相关性以及GRα mRNA与ACTH及皮质醇浓度的相关性(P〉0.05)。结论单、双相抑郁患者外周血GRmRNA的表达水平、皮质醇浓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单、双相抑郁患者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糖皮质激素受体可能仅为抑郁障碍的的指标之一,在单、双相抑郁的发病过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临床研究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788-790

摘要:目的观察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GAs)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研究QTc间期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回龙观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入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57例,比较QTc间期在用药前后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药物对QTc间期的影响。结果用药后2个月及3个月患者的QTc增加较基线期比显著延长(P〈0.05)。5种不同SGAs与第2个月QTc间期变化没有相关性。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中只有所服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与QTc间期延长呈正相关(P=0.029)。结论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发生QTc间期延长,并且是剂量相关的,与所服抗精神病药物种类无关,但得出这一结果可能受组间样本量差异太大的影响。

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自知力的影响791-793

摘要:目的评价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改善作用的影响。方法97例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6mg口服三天,无过敏反应即予棕榈酸帕利哌酮150mg注射,第8天100mg注射,之后约每月1次,剂量75mg~150mg。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精神症状与疗效的变化;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自评问卷(Q—LES—Q)、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生活质量和自知力;监测实验室、血生化变化。采用自身对照法,在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12周、24周末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完成72例,4周、8周、12周、24周末PANSS减分率分别为35.2%、51.2%、62.6%、75.3%;Q—LES—Q、ITAQ在4、8、12、24周末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棕榈酸帕利酮注射后4周即有明显疗效,24周获满意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对生活质量、自知力问卷评分显著提高,为长期治疗、恢复社会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及可能。

氨磺必利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794-796

摘要: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口服氨磺必利片;对照组口服奥氮平片,6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时段PANSS阳性因子、阴性因子、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血糖、总胆固醇波动较试验组明显,试验组治疗期间QTc逐渐升高(P〈0.05)。试验组椎体外系反应、嗜睡、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奥氮平对急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且氨磺必利对血糖、血脂影响更小,安全性较高。但氨磺必利对QT期的延长作用影响较为明显,用药期间需要对心电图进行持续监测。

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和利培酮后对糖脂代谢及认知能力的影响797-799

摘要:目的探讨奥氮平和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糖脂代谢及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择9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例,随机分入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接受治疗,检测并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末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TCTG、LDL—C、HDL—T和BMI等指标。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测验(MCCB)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组病人一般特征无统计学差别,且治疗前各指标及认知能力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末,2组的FBG和2hPBG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但治疗4周和8周末FBG和2hPBG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8周末,2组TC、TG、LDL—C水平均升高,HDL—C下降(P〈0.05);治疗8周末TG高于治疗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奥氮平组MCCB评分为(49.28±9.36),高于利培酮组的(45.31±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能较好地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能力,并且奥氮平和利培酮可导致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升高,应监测患者糖脂代谢变化。

医院社区一体化随访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800-802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随访模式对精神分裂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研究组(56例入组,脱落6例)予以医院社区一体化随访护理模式处理;对照组(58例入组,脱落4例)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处理。运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以及个体与社会功能(PSP)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2周、24周、48周时的康复情况、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结果干预2周时,两组患者相关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周、48周时,研究组MRSS和BPRS评分同干预2周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MRSS和BPRS评分较干预2周时增加(P〈0.05)。干预24周、48周时,两组GQOLI、PSP评分均较干预2周时显著提高,且研究组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SDSS评分较干预2周时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医院社区一体化随访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后护理工作中,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社会功能等具有积极影响。

单双极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的回顾性研究803-805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电极放置方式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到2013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接受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65名急性期老年抑郁症患者,根据MECT治疗过程中电极放置方式分为单侧电极放置(非优势半球颞顶电极)组和双侧电极放置(双颞电极)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总体疗效评分量表(CGI)评分作为抑郁治疗的主要疗效指标,以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治疗的安全性,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I、2、3、4周评估。结果与基线相比,单侧与双侧电极放置组在各时点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单双极治疗方式疗效相当。结论单双极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老年抑郁症疗效都十分显著,总体疗效相当,均可以较好的耐受。单侧电极放置治疗方式起效相对平稳,可以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优先采用。

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对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影响806-808

摘要: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在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焦虑抑郁障碍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纽予以帕罗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总分变化评定疗效,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眼动测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治疗前HAMA量表评分、HAMD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量表评分均逐渐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HAMA量表、HAMD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300的潜伏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300波幅及眼动测定NEF和RS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帕罗西汀单药治疗效果更理想,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糖皮质激素导致精神症状影响因素分析809-812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糖皮质激素导致患者精神障碍的因素,为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560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患者基本情况与精神障碍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糖皮质激素应用后精神症状的发生率为23.93%。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职业、学历、原发病类型等对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均无影响(P〉0.05),年龄、性格、激素类型、激素剂量、激素应用时间、BMI等均可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激素使用时间、激素类型和激素剂量是导致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导致精神障碍,激素类型、激素剂量、激素应用时间等是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普拉克索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伴发抑郁疗效的临床研究813-816

摘要: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伴发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伴发抑郁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拉克索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艾司西酞普兰,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活动、运动功能评分和治疗的并发症评分、39项帕金森病调查问卷(PDQ-39)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8周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活动和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8周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8周PDQ-39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8周PDQ-39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和8周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伴发抑郁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更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和帕金森病病情,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认知训练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影响817-819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接受AD的常规药物治疗,而研究组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认知训练。两组的治疗周期为12周。治疗结束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用动脉自旋标记核磁共振(ASL—MRI技术)测量其脑血流情况。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ADL评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升高,ADL评分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双侧额叶皮质及皮质下、双侧颞叶皮质及皮质下的脑血流量高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结合认知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脑血流量。

Russell Barkley父母培训八步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干预的疗效820-823

摘要:目的研究Russell Barkley父母培训八步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干预的可行性和疗效,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80名符合ADHD诊断标准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研究组另行为期10周、每周1次八步法家长培训。家长培训具体方法为:分析孩子对抗行为的原因,给予关注和表扬,物质奖励或者惩罚,在公共场所监管孩子、纠正孩子在学校的不良行为。实施前后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进行效果评估。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6.92%和54.05%,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41,P〈0.05)。治疗10周后,研究组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上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t=7.2825、7.5142、6.9048、2.1560、7.1232、11.4252,P〈0.05),对照组在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上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t=2.5992、6.8614、2.8384,P〈0.05);组间比较:治疗10周后,研究组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15.5986、3.9941、3.8795,P〈0.05)。有94.3%的家长觉得这个培训对管教孩子有帮助,并将此培训介绍给其他家长。结论家长培训可以有效改善ADHD儿童的核心症状,家长对培训的满意度高,可以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开展。

注意偏向矫正训练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824-827

摘要:目的探讨注意偏向矫正训练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短期和长期效应。方法于2012年8月-2015年2月在本院共采集了86例青少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注意偏向矫正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安慰剂训练,治疗前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估,治疗和训练4周及24周重新评估,同时对治疗训练前后两组患者注意偏向分数、抑郁症状个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注意偏向分数、抑郁症状个数、CES—D以及HAMD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4周的治疗和训练,两组患者注意偏向分数、抑郁症状个数、CES—DHAMD评分均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同时训练后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24周的治疗和训练,两组患者注意偏向分数、抑郁症状个数、CES—D以及HAMD评分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各指标下降情况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同时,应用注意偏向矫正训练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病人抑郁情况,长期效应明显,效果理想,推荐应用。

心理辅导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观察828-831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辅导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根据年龄和性别进行分层抽样,在衡阳市两所小学选取172名留守儿童,85名留守儿童作为干预组,87名留守儿童作为对照组。在干预前后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两组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三个月、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四年级干预组在干预后MHT中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总焦虑7个因子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五年级干预组除四年级的7个因子外,对人焦虑因子也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而对照组四年级和五年级在研究后的MHT量表中除总焦虑因子显著低于研究前外,其余各因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四年级干预后的自责倾向评分明显降低。结论心理辅导有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