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社
分享到: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医院管理、病例报告、医学影像、药物与临床、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3-2952
  • 国内刊号:43-1457/R
  • 出版地方:湖南
  • 邮发代号:42-12
  • 创刊时间:197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88
  • 综合影响因子:0.905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国际精神病学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论著

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方法 100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等。结果治疗组在改善BEHAVE-AD量表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MMSE、ADL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有效。
6-8

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帕金森伴精神障碍的疗效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帕金森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PD合并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调整对抗帕金森药物后,研究组患者给予利培酮片,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UPDRS、阴性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汉米顿抑郁量表(HAMD)及微型精神状况评定量表(MMSE)量表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好转,同时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的UPDRS、PANSS、HAMD显著降低,而MMSE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项不良发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帕金森伴精神障碍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但是利培酮对患者的精神障碍症状的改善显更加显著,同时对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无影响。
8-11

北京市社区居民人格特征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研究北京市社区居民人格特征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五人格简易量表(NEO-FFI),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北京市15个社区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对大五人格与抑郁状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抑郁状态与神经质、外向性、随和性、责任性有关;2抑郁状态的不同程度与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有关;3神经质与CES-D量表关系最紧密(r=0.716,P〈0.01)。结论可使用NEO-FFI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有针对地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
11-14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应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6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来我科就诊的临床诊断为抑郁症且愿意接受本研究的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另外收集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60例(作为对照组),并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介素-6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量观察组患者抑郁得分,分析抑郁得分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L-6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减分率与IL-6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0.745,而与BDNF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813,且两者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后患者的IL-6水平降低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升高,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越高,抑郁得分越低。
15-18

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2014年2月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98例,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49例给予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49例给予氟西汀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在治疗4、6、8周时对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进行一次评定,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焦虑程度。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起效时间,以及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两种药物的用药安全性。结果联合组对疾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后4、6、8周时HAMD评分均较基线值有明显降低,联合组在治疗后4、6、8周时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8%和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起效快,不良反应与单一采用氟西汀治疗相差不大,可耐受。
18-20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低频(2Hz)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DSM-Ⅳ分类与诊断标准的63例首次发作抑郁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r TMS组(n=32)和氟西汀组(n=31),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6周治疗,r TMS组和氟西汀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vs.87.0%,P〉0.05);在治疗第1周末r TMS组和氟西汀组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4±2.3)vs.(19.8±2.4),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vs.41.9%,P〈0.01),其中r TMS组常见头痛(9.4%)、头晕(3.1%),氟西汀组恶心(12.9%)、头晕(9.6%)、疲乏(6.4%)、失眠(9.6%)、口干(3.2%)。结论低频(2Hz)r TMS治疗首发抑郁症起效快,疗效与氟西汀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西汀。
21-24

初发脑梗塞致残患者抑郁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初发脑梗死致残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急诊收治的185例初发脑梗死致残的患者。在患者住院后1~3个月内进行3次相关的量表及问卷调查,并分为A、B、C三组,A组进行住院调查,B组和C组进行出院门诊随访。调查所用量表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析3组患者的抑郁发病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A、B、C组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分别为23.78%,32.97%,42.16%;且不同程度抑郁的发生率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导致抑郁的危险因素为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既往疾病史、长病程(P〈0.05),而对抑郁发生具有保护作用的因素是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高月收入(P〈0.05)。结论初发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支持、既往疾病史、病程及月收入。
26-29

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家庭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评估家庭治疗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情缓解期的门诊患者82例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以开展家庭治疗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则单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观察为期1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月及12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家庭功能量表(FAD)评定患者精神症状及家庭功能。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12月末PANSS、CGI、FA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显著差异(P〈0.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2)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2月末PANSS、CGI、FA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家庭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家庭功能。
35-38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妇女生殖激素、骨密度和体重指数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妇女生殖激素、骨密度和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妇女100例,A组采用喹硫平;B组采用利培酮。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殖激素、骨密度和体重指数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等均显著升高,孕酮均显著降低,体重指数均显著增大;B组患者的促卵泡生成激素、雌二醇、骨密度等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利培酮能够导致精神分裂症妇女促卵泡生成激素、雌二醇以及骨密度显著降低。
38-41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保护性约束存在的缺陷及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精神科住院的87例实施保护性约束患者的约束记录、护理记录单。结果在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的过程中,存在着保护性约束使用率高、保护时间长;忽视患者本身意愿,患者知情同意差的缺陷;保护性约束不规范,护理不当,造成患者不良影响等问题。结论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过程中,应规范约束程序,降低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落实告知制度,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加强基础护理,使保护性约束趋于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
41-44

嗜酒者互诫协会对酒精依赖患者康复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参与AA协会对酒精依赖患者复饮率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就诊的120名酒精依赖患者分为综合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参与AA协会。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症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定量表(SCL-90)进行效果评定,,并比较随访6个月中患者的复饮率和再住院率。结果干预前,SAS、SDS和SCL-90等量表的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干预后,SAS、SDS和SCL-90等量表的评分,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组复饮率(25.51%)、再住院率(21.43%)均低于对照组(48.00%)和(3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协会能改善酒精依赖患者的负面情绪,缓解患者对酒精的身体和精神依赖,提高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降低复饮率和再住院率,提高戒酒成功率。
44-47

优思明预处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和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优思明预处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就诊的11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来曲唑治疗,观察组58例优思明3个月预处理后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激素水平变化以及来曲唑促排卵治疗4个月的排卵率、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曲唑促排卵治疗4个月,观察组的排卵率、妊娠率分别为78.6%、4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给予优思明预处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激素水平,提高排卵及妊娠率,是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48-50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 130例不孕不育妇女经由临床检查确诊,将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育46例作为观察组,其余8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广泛性精神症状量表SCL-90评价患者的心理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躯体化评分为(1.56±0.34分vs1.58±0.36分),人际关系敏感(1.81±0.54分vs1.79±0.64分),敌对(1.60±0.79分vs1.62±0.85分),偏执(1.63±0.36分vs1.61±0.28分),睡眠及饮食情况(1.79±0.54分vs1.74±0.51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抑郁(1.83±0.62分vs1.69±0.50分),焦虑(1.72±0.44分vs 1.58±0.36分)两组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显著高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P〈0.05。结论不孕妇女普遍存在明显的焦虑及抑郁心理问题,且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的焦虑及抑郁情况要显著高于以月经不调、盆腔手术史、输卵管病变、盆腔炎为代表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
51-53

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对9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对照方法进行随访12周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治疗后4、8、12周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周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12周研究组患者的P300潜伏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8、12周P300波幅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卒中后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
53-56

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其认知功能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辛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与单纯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疗效及对其认知功能影响来为临床治疗选择提高参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者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各项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者1例,不良反应率为2.5%略低于对照组2例,5.0%,P〉0.05。结论相比单纯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来说,应用辛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56-59

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对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摘要:目的引入积极心理学中"愉快因子"概念,引导精神分裂症病患接受积极心理体验,帮助其转变焦虑、抑郁状况。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院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实验组病患以访谈形式收集、记录个体愉快因子,并在心理护理过程中予以回输式干预,引导病患建立良好心理体验。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方法。用SAS、SDS量表对两组对象进行测评比较。结果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为独立影响因素,两组病患焦虑及抑郁状况有差异,实验组心理障碍有好转。结论用自体"愉快因子"回输式干预法,对精神分裂症病患实施个体心理护理有利于病患实现社会支持,对于改善术后初期焦虑、抑郁状况有积极作用。
59-63

行为动力干预对肝癌患者心理行为矛盾、医嘱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动力干预对肝癌患者心理行为矛盾、医嘱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医嘱依从性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30/40)(P〈0.05),并发症发生率17.5%(7/40)显著低于对照组57.5%(23/40)(P〈0.05),心理健康、情绪角色、躯体功能、疼痛、躯体角色、社会功能、生命活力、总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动力干预能够对肝癌患者的心理行为矛盾进行有效缓解,促进患者的医嘱依从性、生活质量的提高。
67-69

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其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病房收治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策略。结果两组入院当天SDS和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和术后第5d,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入院当天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周,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普外科患者不良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