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催化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分子催化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 62-1039/O6 国内刊号
  • 1001-3555 国际刊号
  • 1.2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分子催化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分子催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快报简报、论文、综述、络合催化、酶催化、光助催化

分子催化 200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分子催化杂志研究论文
[π-C5H5N(CH2)15CH3]3[PMoW3O24]/H2O2:高效的环境友好且可再生的烯烃环氧化磷钼钨杂多酸催化体系97-105

摘要:研究了一种可循环并且环境友好的催化体系:[π-C5H5N(CH2)15CH3]3[PMoW3O24]/过氧化氢/乙酸乙酯/烯烃.此体系不仅可以催化烯烃的环氧化反应,而且避免了对含氯溶剂的使用.反应在过氧化氢/乙酸乙酯的两相体系中进行,可以将多种烯烃转化为相应的环氧化物,且产率较高.此催化剂具有反应控制相转移的特征,反应结束后可以回收再利用.采用Raman,IR,^31P MAS NMR和^31P NMR等手段对新鲜及重复使用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π-C5H5N(CH2)15CH3]3[PMoW3O24]是一种混合物,含有多种过氧磷钼钨酸盐,如{PO4[MoO(O2)2]4}^3-,[(PO4){Mo3WO20}]^3-,[(PO4){Mo2W2O20}]^3-,[(PO4){MoW3O20}]^3-和{PO4[WO(O2)2]4}^3-.当过氧化氢被完全消耗后,这些小的活性物种就会聚合成具有混合多原子的Keggin型杂多阴离子,形成M-Ob—M(M=W或Mo)和M-Oc-M键.

含NOS配位原子的镍配合物催化苯乙烯氧化反应106-111

摘要:合成了含NOS配位原子的三齿西夫碱的镍配合物,并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和晶体衍射进行了表征。发现此类配合物在相转移试剂存在下以次氯酸钠为氧源对烯烃的氧化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研究表明配体结构和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具有较大影响,在优化条件下,采用该类催化剂催化苯乙烯氧化可得到54%环氧化产率.

负载型LaNi5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甲苯加氢性能的研究112-117

摘要:采用燃烧还原法制备了LaNi5合金单体,并通过球磨法将其负载到介孔分子筛MCM-41上.利用XRD,TEM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负载后的LaNi5颗粒粒径明显减小,粒径为几个到几十个纳米,制得了负载型纳米LaNi5催化剂.通过甲苯加氢反应测试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负载后的LaNi5催化剂催化活性比LaNi5单体有较大的提高,合金含量为40%时达到最大转化率.

相转移催化法制备侧链带有醛基的聚苯乙烯交联微球118-124

摘要:首先使氯甲基聚苯乙烯交联微球(CCMPSt)在有机相中充分溶服,然后通过相转移催化剂(季铵盐)的作用,将水相中对羟基苯甲醛所产生的负氧离子转移至有机相,使之与CCMPSt微球表面的苄氯基团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从而将CCMPSt微球转变为侧链带有醛基的聚苯乙烯交联微球(Aldehyde—CPSt).本研究重点考察了各种因素对液-液-固三相体系中相转移催化过程及取代反应的影响规律,较深入地探讨了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可将亲核取代试剂对羟基苯甲醛负氧离子不断地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在有机相与交联微球CCMPSt的界面发生取代反应,从而将CCMPSt微球顺利地转变为功能微球Aldehyde—CPSt.有机溶剂的极性越强,对CCMPSt微球的溶服性能越好,取代反应速率越快;相转移催化剂季铵离子上的碳链对称性越好及碳链越长,相转移催化的效果越好;有机相与水相的比例对相转移催化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

双负载双金属催化剂催化芳香卤化物水相脱卤的研究125-129

摘要:用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配合双金属Pd—Mn后,再负载于PEG400(平均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官能化的高岭土上,制成双负载双金属催化剂PVP—PdCl2-MnCl2/GLM—PECA00,用于催化不溶于水的芳香卤化物水相脱卤,对芳香氯化物呈现出高的脱氯活性,重复使用六次转化率仍可达到62.14%,通过IR,TEM,XPS的表征对催化剂各组分在催化脱卤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Co、Mo掺杂对Ni/ZnO—ZrO2催化剂催化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130-134

摘要: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ZnO—ZrO2载体,并采用浸渍法制备了镍基催化剂,以噻吩加氢脱硫反应为探针考察了Co、Mo的掺杂对Ni/ZnO—ZrO2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NH,吸附红外光谱(IR)、程序升温脱附(TPD)、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ZnO-ZrO2复合载体对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有一定的活性,反应温度为400℃时噻吩转化率为6.4%;Co的加入提高了Ni/ZnO-ZrO2的催化活性,噻吩转化率可达97.3%;相反,Mo的掺杂则降低了Ni/ZnO—ZrO2的催化活性,噻吩转化率为65.0%.这是由于Co的掺杂使活性组分Ni分散度提高,氧化态的Ni变得容易还原,在同样的还原条件下催化剂表面有更多的活性中心;而Mo掺杂则使Ni/ZnO—ZrO2催化剂中氧化态的Ni变得难以还原,部分以NiO形式存在,活性中心数量减少.三种催化剂表面均存在L酸中心,Co掺杂使Ni/ZnO-ZrO2催化剂表面弱酸中心和中等强度酸中心的强度及数量均增大.No掺杂则减弱了催化剂表面弱酸中心和中强酸中心的强度.对其酸量则影响不大.

Al2(SO4)3/SiO2催化甲醇脱水合成二甲醚139-144

摘要: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Al2(SO4)3/SiO2催化剂.使用BET、XRD、FT—IR、异丙醇探针反应、NH3吸附量热和NH3吸附红外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在甲醇脱水合成二甲醚反应中的活性.BET、XRD和FT-IR结果表明,载体SiO2的表面积较高,随着Al2(SO4)3负载量的增加,样品的表面积逐渐降低,当Al2(SO4)3负载量高于20%时,样品表面开始出现晶相Al2(SO4)3.NH3吸附量热和NH3吸附红外结果表明,载体SiO2的酸性很弱,负载了Al2(SO4)3后,样品酸性大大增强,且酸性随着Al2(SO4)3负载量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样品表面同时存在B酸中心和L酸中心,但以B酸中心为主.Al2(SO4)3负载量为3%的样品的表面酸性最强,因而在甲醇脱水反应中表现出最高的反应活性,533K,甲醇转化率为83.5%,二甲醚选择性100%.

贵金属钯修饰的钴基介孔催化剂Pd-Co/SBA15的构效关系研究145-150

摘要:制备了贵金属钯修饰的钴基介孔催化剂Pd—Co—SBA-15,采用低温液氮吸脱附、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氢氧滴定和程序升温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钯助剂的加入量对钴基介孔催化剂结构和织构、表面性能及甲烷催化燃烧等方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贵金属钯的加入可显著促进氧化钴物种的还原,有利于活性物种的表面富集,使催化剂上钴物种表面浓度由2.80Co/nm^2增加到3.58Co/nm^2,活性比表面积增加6.9m^2/g.适量贵金属钯的加入可使样品在低温下迅速起活且T90%低于350℃;在整个稳定性考察过程中,双组分样品活性没有出现下降,且其甲烷转化率明显高出参比样85%.

水热合成介孔ZnO及Pd/m-ZnO催化剂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性能研究151-156

摘要:以三嵌段高聚物F-127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介孔ZnO(m—ZnO),以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为探针反应,在连续流动反应条件下考察了Pd/m.ZnO催化剂的性能,并利用XRD、FT—IR、H2-TPR、TEM和BET等手段对载体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法所制m-ZnO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24.7m^2/g),其比表面积不但高于非介孔ZnO,而且大于文献值(103.6m^2/g).与Pd/ZnO催化剂相比,Pd/m—ZnO催化剂中活性组份Pd的分散度较高以及与m—ZnO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因此该催化剂对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氢气产率、CO2选择性和稳定性.250℃时,Pd/m—ZnO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氢气产率和C02选择性分别比Pd/ZnO催化剂提高了38.4%、44.4%和30.0%,170oC连续反应100h后,Pd/m-ZnO催化剂的活性仍为95%,仅下降了4.9%.

钌配合物高效催化酮和烯烃的氢转移反应157-161

摘要:RuHCl(PPh3)3为主催化剂的不同催化体系能分别有效地催化1-己烯双键移动异构化和酮的氢转移还原成醇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温度,时间和催化剂量)对1一己烯转化率的影响;优化结果为,在RuHCl(PPh3)3浓度为1.1×10^-2mol/L(甲苯为溶剂,底物与溶剂比为4),反应温度为120℃时,在18min建立了催化平衡,得到了1-己烯的转化率为97.6%,其中2.己烯占19.3%,3-己烯占78.3%.在筛选了酮还原有效催化体系RuHCl(PPh3)3-KOH—NH2(CH2)3OH—Me2CHOH的基础上,在反应底物:RuHCl(PPh3)3:KOH:NH2(CH2)3OH为5000:1:1:1(摩尔比)下,催化不同酮底物还原为醇的产率为60%-99%;并通过IR和NMR对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连续重整催化剂铂中心可接近性研究162-167

摘要:在AutoChem II 2920化学吸附仪上,探索以环己烷、苯、甲苯、正庚烷和甲基环戊烷为新有机探针分子表征重整催化剂中Pt的可接近度.通过脉冲实验表明,单铂催化剂在合适条件下可以用环己烷、苯和正庚烷表征出全部金属活性中心;双金属催化剂用苯为探针分子在350℃可以表征全部的金属活性中心,用环己烷作为探针分子在100℃或者正庚烷作为探针分子在170℃可以表征双金属催化剂中的非合金Pt.

Keggin型磷钼钒季铵盐催化氧化苯制苯酚反应研究168-172

摘要:采用分步反应、分步酸化法制备了磷钼钒缺位型杂多酸,用(C4H9)4N^+(以下简写为Bu4N^+)阳离子取代杂多酸中H^+作为反荷离子合成了杂多季铵盐(用于苯氧化制苯酚反应).FT-IR分析反应前后催化剂结构的变化.以苯为原料,乙酸为溶剂,30%H2O2作氧化剂,系统考察了催化剂类型、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56.4mmol苯在(Bu4N)5PMo10V2O40用量0.25mmol,30%H2O2用量10mL,溶剂乙酸10mL,70℃条件下回流反应6h,苯酚收率可达到27.9%.

离子交换法纳米Cu2O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173-177

摘要: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R—H),以CuSO4·5H2O为原料,制备出R2-Cu型阳离子交换树脂,R2-Cu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与酒石酸钾钠进行离子交换得到Cu(OH)2,再用葡萄糖还原制得Cu2O纳米粒子,用IR、XRD、BET、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以催化罗丹明B为模拟染料,日光(4月晴天,T=15~25℃)为光源,在自制的无色透明的玻璃反应器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考察了Cu2O纳米粒子的催化性能.

纳米TiO2低温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178-184

摘要: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低温(180℃)制备得到纳米TiO2,并在紫外光(λ≤387nm)照射下利用有机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RhB)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以有机污染物降解活性最佳为目的,优选低温制备得到纳米TiO2最佳方案.结果表明以Ti(SO4)2为原料,在低温条件下通过蒸汽热法制得TiO2为最佳方案.对制备高催化活性的纳米TiO2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进行了物理特性及光化学性质的初步表征,探讨了纳米TiO2制备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其粒径大小、晶型转变以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以紫外光(λ≤387nm)照射下的探针反应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为条件,优选低温制备得到纳米TiO2最佳反应温度为180℃,最佳反应时间为12h.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和总有机碳(TOC)的测定分析,发现UV/TiO2体系在pH=3.00的条件下,能使RhB发生有效的降解和矿化,矿化率达到93.2%.

分子催化杂志研究简报
KF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合成氨基甲酸酯的研究185-187

摘要:氨基甲酸酯是合成农药、医药及异氰酸酯的重要中间体^[1,2].传统的氨基甲酸酯的制备是以光气及其衍生物和胺为原料^[3],该工艺使用剧毒的光气,同时副产腐蚀性的HCl.因此,对环境友好的非光气法合成氨基甲酸酯成为当今发展的主流^[4,5].由胺与碳酸二甲酯反应合成氨基甲酸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非光气法,用碳酸二甲酯代替光气合成氨基甲酸酯可以实现环保要求,反应过程中的唯一副产物甲醇可以循环利用.该反应通常在硝酸铅^[6]、γ—Al2O3^[7]、Zn(OAc)2和三氟化镱^[8,9]等催化条件下进行.但上述催化剂存在催化活性低,

分子催化杂志进展与评述
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反应均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188-194

摘要: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已超过百亿吨,预计到201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是278亿吨.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全球性气候异常,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引发频繁的自然灾害.因此,如何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巴厘国际气候会议重点讨论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二氧化碳的治理,如发达国家研发将二氧化碳收集并深埋地下,在治理的同时也限制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

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络合(均相)催化学术讨论会195-195

摘要: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络合(均相)催化学术讨论会定于2009年10月在长沙召开,会议由中国化学会络合催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先进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办,北京华博致远电子化工研究所协办。本届会议是催化工作者的一次聚会,将全面展示和总结两年来我国络合催化及相关领域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深入讨论和交流催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促进我国催化学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会议组委会热情邀请全国催化工作者和相关企业代表投稿并莅临本届学术讨论会。

第十二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196-196

摘要:经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批准,第十二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将于2009年10月在浙江省金华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协办。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作为本次会议的学术指导委员会。会议组委会热忱邀请全国广大青年催化工作者以及海外华人青年、留学生踊跃投稿并莅临本届盛会!凡45周岁以下的青年催化工作者(含在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均可投稿。本届大会将为广大青年催化工作者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交流和学习的有利平台,